每一天都去播种

2024-05-14

每一天都去播种(精选10篇)

篇1:每一天都去播种

每一天都去播种优美励志散文

朋友,当我看你的信的时候,是一个阴雨绵绵的早上。我仿佛听到你在远处悠长的叹息。我认识很多这样的女人,青春已永远驶离她们的驿站,只把白帆悬挂在她们肩头。在辛劳了一辈子之后,突然发现整个世界已不再需要自己。她们堕入空前的大失落,甚至怀疑自己生存的意义。

女人,你究竟为谁生活?

当我们幼小的时候,我们是为父母而活着的。我们亲昵的呼唤,我们乖巧的举动,我们帮母亲刷锅洗碗,我们优异的成绩给父亲带来欣喜……女孩以为这就是生存的意义。

当我们青春的时候,我们是为工作和知识而活着。我们读书,我们学习,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地工作着,我们得各式各样的奖状……女人以为这就是生存的`意义。

当我们和人类的另一半结合在一个屋檐下的时候,我们以为太阳会在每一个早上升起,风暴会被幸福隔绝在遥远的天际。我们以丈夫的事业为自己的事业,无私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遵循美德,妻子以为这就是生存的意义。

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我们视孩子胜过自己的生命。在母亲和孩子的冲突中,女人是永远的弱者。在干渴中,只要有一口水,母亲一定会把它喂给孩子。在风寒中,只要有一件衣,母亲一定会披在孩子的身上……母亲以为孩子就是自己生存的意义。

终于,丈夫先我们而去,孩子已展翅飞翔。岗位上已有了更年轻的脸庞,整个世界已把我们遗忘。

这个时候,不管你有没有勇气问自己,你都必须重新回答:为谁而生存?

丈夫孩子事业……这些沉甸甸的谷穗里,都有女人的汗水,但它们毕竟不是女人自身。女人是属于自己的,暮年的女人,像秋天的一株白杨,抖去纷繁的绿叶,露出树干上智慧的眼睛,独自探索生命的意义。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上苍只有一次的馈赠。女人要格外珍惜生存的机遇,因为她们的一生更多艰难。我们是为了自己而生活着,不是为其它的任何人。尽管我们曾经如此亲密,尽管我们说过不分离。但生命是单独的个体,无论怎样血肉交融,我们必须独自面临世界的风雨。

女人要学会播种,即使是在一个没有收获的季节。女人太习惯以谷穗衡量是否丰收,殊不知有时播种就是一切。开心的钥匙不是挂在山崖上,就在我们伸手可及的地方。

只要你感到是为自己而生活,世界也许就会在眼中变一个样子。写文章,为什么一定要发表?自己对自己倾诉,会使心灵平和。练书法,为什么一定要展览?凝神屏气地书写,就是与天地古今的交融。教学生,为什么一定要到学校?做善事,为什么一定要别人知晓?

生命是朴素的,它让女人领略了绮旎的风光之后,回归到原始的平静。在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探讨中,女人更深刻地认识自身的价值。

在生命所有的季节播种,喜悦存在于劳动的过程中。

篇2:每一天都去播种

有别于《下一个天亮》的纯爱抒情、《在树上唱歌》的甜美跳跃,《每一天都不同》则是呈现出一种自我勉励及期许的风格,“遇见的人每一天都不同,偶尔失去什么偶尔学到什么,慢慢能翻越沙丘走出日落,每一天的我要比昨天辽阔”。在这工作繁忙且人心复杂的现代社会中,郭静唱出了内心中最深刻的情绪,不论人生旅途中有多么的繁忙与多么的无奈,都要把每一次的挫折当作挑战,无轮碰到任何事任何人,都要当作一种新的自我学习,让自己的人生每一天都不同。

歌词

最讨厌 要下不下的雨

可惜未来总是 扑朔迷离

如果摔得越痛 才越会飞行

快把我 丢向最高的.天空里

不喜欢 别人说我幸运

他们不懂我有 多么努力

虽然冲动永远 比坚持容易

篇3:每一天都去播种

当代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超越自身的目的, 在高度物质文明的背景下, 唤起人的敬畏之心, 使人懂得敬重自然、社会与人性, 培育人的生命意义。因为只有深入理解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人的生活才能充满快乐与幸福、责任与义务;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心灵的发展, 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整个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发展阶段, 它影响着个体生命系统性、连续性变化的许多方面。鉴于此, 我们提出“使每一天都有意义”这一教育理念, 主张以“健康第一, 基础扎实, 学有所长, 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 采用“将知识与心灵对接、居敬守静, 超越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 唤醒教育中的生命 (教师和学生) , 让教育中每个个体的生活和生命的每一天都充满意义。

一、学生:知识对接心灵, 使每一天都有意义

小学阶段所学习的知识是人类认识与文化发展中最基本、最具工具性的部分。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 人一生的学习和发展才会更加得心应手。但仅仅掌握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人是自然的存在物, 有着自然属性, 但是又有能力超越自然, 具有社会性。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工具性知识的同时, 一定要引导学生将知识的学习与对世界的认识统一起来, 一定要使知识的学习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过程。这种过程本身就是知识与心灵的对接过程。

1. 我校的每一天, 是使人变得更有智慧的每一天

将知识与心灵对接, 就是让知识与生命体验对接, 让学生在体验生命的过程中习得知识、获得发展。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使学生体验思维的快乐, 体验世界的美妙, 体验付出劳动的幸福, 体验人类创造的伟大, 同时体会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无奈、无知与渺小。

2001年, 我校成为北京市课改样本校。十几年来, 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极大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的研究,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的课堂知识传授准确、深刻;我们的课堂充满情趣;我们的课堂努力实现生命的探寻之美, 知识的学习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个个创举。

2. 我校的每一天, 是不断地深刻认识自己与他人的每一天

将知识与心灵对接, 就是将知识与自身提高对接。这是一个不断深化对自身和对他人认识的过程;这是一个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 提升观察自己、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的能力, 发掘自身的优势和潜能, 为未来发展做好铺垫和准备的过程。此外, 要引导学生学会接纳、认识、评价和尊重他人, 提升与他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们学校制定了《西师附小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工作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 《办法》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评价依据, 要求教师利用评价手册记录学生的成长, 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学会评价自己、学会评价他人;学会倾听、学会协作。每学期期末开展“为教师写评语”的活动, 以增进师生情感, 培养民主意识。每学年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 请家长走进校园, 走进课堂, 体会学生的学校生活, 对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各种教学活动进行评价。

3. 我校的每一天, 是使人变得坚强的每一天

将知识与心灵对接, 就是将知识与意志培养对接。这是一个不断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决心的过程。人的真正成长, 需要经历千百次的锤炼。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决心, 自身的潜能是很难发挥出来的。

我们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从来不用“×”, 而是使用“﹨”, 以引导学生改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失误, 并一定要改对。通过对学习过程的不断修正, 使学习的知识更加扎实, 也养成学生认真做事的态度, 还使意志品质得到磨炼。

4. 我校的每一天, 是包容、尊重, 并使每个人都有不同收获的每一天

将知识与心灵对接, 使每一天都有意义, 是对学生差异性的认可。面对同一片蓝天,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面对同一堂课, 每位学生的收获会不尽相同。我们的责任就是通过知识的传授来育人, 使每个人的思维更广阔, 使每个人的感受更深刻, 使每个人对属于自己的每一天都能很好地把握, 让他们活在创新和进步中, 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收获。

我校教师在备课、授课环节准备充分, 抓课堂教学密度的合理安排, 抓重点、难点的突破;在作业环节, 要求作业有针对性, 在层次作业、自主作业和创新作业上做文章;在练习环节, 要求教师对习题要精选, 不搞题海战术, 同时, 讲评要及时, 并提高针对性;在时间安排上, 强调充分利用、合理安排;在教育学生上, 强调分别对待, 注重实效性。为使学困生的每日学习都有收获, 为使他们爱学校、爱老师和爱学习, 我校要求任课教师建立学困生档案, 制订学困生辅导计划, 要求教师给这些学生更多关爱。

那么, 知识与心灵对接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首先, 将三级课程有效整合, 根据学校社区资源和师资, 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是实现将知识与心灵对接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 超越学科界限, 实现知识融合。结构决定功能, 只有建立了合理的知识结构, 学生的认知能力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我校在落实好国家课程的同时, 将三级课程有机整合, 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我们将主管教学的机构改成主管课程与科研的机构, 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管理、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我们将课程建设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 申报课题, 以科研引领规范课程建设。我们将学科间的整合作为日常教学的要求。根据我校师资、社区资源及学生的需求, 有计划地开设游泳课、古诗诵读课等校本课程, 实现三级课程的优化整合。其中, 游泳课是我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体工大队、水立方游泳馆的支持与配合下, 在前世界游泳冠军钱红女士的具体指导下, 成功实现的课程整合的案例之一。

其次, 教师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心灵对接的引路人。教师对教学法知识、学科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理解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心灵对接的基础。教师对学生认知规律的正确把握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心灵对接的保证。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学智慧, 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开放的教学设计、智慧的教学活动是知识与心灵对接的载体。

我校建立了“学校—科组—个人”的“三层互动”校本教研平台, 引导教师“开展自己的教研, 发表自己的见解, 解决自己的问题, 改进自己的教学”, 亲身体验“研—做—思—提升”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在活动中提高教师的研思能力。我校还建立了教研组汇报制度, 发挥骨干教师在学校研修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此外, “阳光杯”教学竞赛等机制, 促进了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的共同成长, 使得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断地提升。

最后,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 使学生在感受大自然中学习、成长;在大自然中激发学生自身与自然的灵性。对大自然的这种感受能力是自主精神的原动力, 是创新能力的前提。我们把学生带进各种博物馆, 去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 去欣赏大自然的浩瀚、神奇与美妙;我们把学生带进社区, 参与社区活动, 认识自己的生存环境。除此以外, 丰富多彩的体育、科技和艺术活动更是学生发挥潜能、不断创新的平台。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也都具有在某些领域成才的能力。没有人是全能, 也没有人是无能。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使我们相信: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充分发展自己, 各级各类学校都有责任努力提供这样的发展途径, 使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学有所长, 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二、教师:居敬守静, 使每一天都有意义

《论语·雍也》中言, “居敬而行简, 以临其民, 不亦可乎?”所谓居敬, 即抱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做好本职工作。《道德经》中言, “致虚极, 守静笃”。所谓守静, 即静心学习, 静心思考, 静心生活。

教育是引导人树立信念, 是培养对生命、对世界和对人类历史的基本判断力。居敬, 不仅表现为对学生的爱, 更表现为对学生心灵的呵护、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面对并接受个体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幼稚, 能包容并接受个体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痛苦与反叛。只有对生命存有敬畏之心的教师, 才能与学生一起一天一天地碰撞出生命的交响曲, 最终合成生命之礼赞。这实际上是一种安静的却充满诗意的职业生活。守静, 则要求教师能不被功利所左右, 有等待个体生命不断地成长的耐力与勇气, 淡定地接受付出与收获之间的差距。

对于教师而言, 做到使每一天都有意义, 需要积极主动的做事态度和严谨勤奋的职业精神。这既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对每个学生的殷切期待, 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部分。

首先, 积极主动的做事态度。积极主动是人类智慧的体现。积极主动的人, 心中总有一片灿烂的天空, 不会因阳光明媚而失去主体精神, 也不会因天空阴霾晦暗而无精打采。没有积极主动的做事态度, 就不可能使每一天都有意义。

其次, 严谨勤奋的职业精神。严谨、勤奋是一种生活态度, 也是一种专业精神。小学教育在这种态度与精神的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横平竖直的书写, 规范的站、立、坐姿等都是严谨、勤奋的最基础、最有效的教育。

教师只有以严谨、勤奋的职业精神面对正在成长的学生, 以积极主动的做事态度引领生命的健康发展, 才能在实践中真正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才能使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一天都有意义。

我们将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 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体验活动, 我们带领教师走进社区、走进医院、走进特殊教育学校, 使教师真切地体会生命的意义, 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我们组织教师共读一本书, 并组织了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我们组织年轻妈妈谈作为母亲的幸福感言, 激励教师要成功地扮演好生活中的多个角色;我们带领教师分组参观“两院一所一校”, 即精神病院、临终关怀医院、看守所及培智学校, 旨在提升教师对生命的尊重与责任, 增强教师爱学生、爱自己和爱他人的能力。

人的发展是“人体生命全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的变化”;我们所从事的教育, 理应为这种系统的连续性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积累素材, 使人在积累中做最好的自己, 在积累中走向成功、走向卓越。只有积累, 才能超越;只有不断地超越已有的积累, 人才能走向卓越。学校中的积累既不是知识与理念的简单堆砌, 也不是方法与技能的机械叠加;而是以课程为载体, 不断地推进人的身心全面而和谐地发展, 完善人的社会属性利其成长、成熟。

每一天都有意义, 不仅是教师和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 掌握了多少技能, 更是通过每天的学习, 得到不同凡响的感受, 体验世界的精彩、思维的快乐, 在现有的水平上进一步深刻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

篇4:每一天都去播种

朋友,当我看你的信的时候,是一个阴雨绵绵的早上。我仿佛听到你在远处悠长的叹息。我认识很多这样的女人,青春已永远驶离她们的驿站,只把白帆悬挂在她们肩头。在辛劳了一辈子之后,突然发现整个世界已不再需要自己。她们堕入空前的大失落,甚至怀疑自己生存的意义。

女人,你究竟为谁生活?当我们幼小的时候,我们是为父母而活着的。我们亲昵的呼唤,我们乖巧的举动,我们帮母亲刷锅洗碗,我们优异的成绩给父亲带来欣喜……女孩以为这就是生存的意义。

当我们青春的时候,我们是为工作和知识而活着。我们读书,我们学习,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地工作着,我们得各式各样的奖状……女人以为这就是生存的意义。

当我们和人类的另一半结合在一个屋檐下的时候,我们以为太阳会在每一个早上升起,风暴会被幸福隔绝在遥远的天际。我们以丈夫的事业为自己的事业,无私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遵循美德,妻子以为这就是生存的意义。

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我们视孩子胜过自己的生命。在母亲和孩子的冲突中,女人是永远的弱者。在干渴中,只要有一口水,母亲一定会把它喂给孩子。在风寒中,只要有一件衣,母亲一定会披在孩子的身上……母亲以为孩子就是自己生存的意义。

终于,丈夫先我们而去,孩子已展翅飞翔。岗位上已有了更年轻的脸庞,整个世界已把我们遗忘。

这个时候,不管你有没有勇气问自己,你都必须重新回答:为谁而生存?

丈夫孩子事业……这些沉甸甸的谷穗里,都有女人的汗水,但他们毕竟不是女人自身。女人是属于自己的,暮年的女人,像秋天的一株白杨,抖去纷繁的绿叶,露出树干上智慧的眼睛,独自探索生命的意义。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上苍只有一次的馈赠。女人要格外珍惜生存的机遇,因为她们的一生更多艰难。我们是为了自己而生活着,不是为其他的任何人。尽管我们曾经如此亲密,尽管我们说过不分离。但生命是单独的个体,无论怎样血肉交融,我们必须独自面临世界的风雨。

女人要学会播种,即使是在一个没有收获的季节。女人太习惯以谷穗衡量是否丰收,殊不知有时播种就是一切。开心的钥匙不是挂在山崖上,就在我们伸手可及的地方。

只要你感到是为自己而生活,世界也许就会在眼中变一个样子。写文章,为什么一定要发表?自己对自己倾诉,会使心灵平和。练书法,为什么一定要展览?凝神屏气?书写,就是与天地古今的交融。教学生,为什么一定要到学校?做善事,为什么一定要别人知晓?

他人的评判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对自己的评判,这是任何人也无法剥夺的权利。只要女人自己不嘲笑自己,只要女人不自认为自己不重要,谁又能让你低下高贵的头?

生命是朴素的,它让女人领略了风光之后,回归到原始的平静。在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探讨中,女人更深刻地认识自身的价值。

篇5:让每一天都不留下遗憾散文

假期回到家里,在家陪了几天父母,之后两天就是和其中各种朋友聚会。和朋友聚会也有很多种,关系一般的随便坐坐吃点东西,关系铁的一齐倾诉着过去,畅想着未来。

都已经二十芳华,都已不再是无忧无虑的孩子,聊天中有着笑话也有着泪水。回忆着过去,从前每一天总是腻在一齐,花着家里的钱没有压力。此刻见面次数寥寥无几。我们一齐聊到未来,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说走一步看一步了,因为我们肩上有了担子,明白了职责二字。

未来二字有着太多,我们聊的稍微局限点,十年之后我们是什么样貌?十年中一开始的两年,一年学校学习,一年单位实习,就这样一眨眼两年就过去了。再工作几年,每一天千篇 一律的上班,能自立,有了经济基础后,找一个女朋友。再过几年等经济条件更好了点,感情基础稳固了,觉得两人一齐挺适宜的就结个婚。十年就这么过去了,节奏快的说不定已经有孩子了,十年之后的朋友聚餐,要么就是家里来不了,要么就是拖家带口的出来聚会。

在这十年之中能够发生的故事实在太多,一切就皆看我们自我的选择。大学期间每一天打游戏,一心用在“感情”上混吃混喝?还是每一天学习一会,多找点锻炼自我的机会充实自我?上了大学一切全靠自我,别把全部时间都浪费在朋友圈。大学确实是和之前不一样的,不需要两耳不闻窗外事只明白学习,在不落下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要开阔眼界,积累经验,锻炼自我。大学结束后,得为生活而奋斗,得为现实而低头,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准,可未来建立于此刻的基础上。

生活是残酷的,一分钱尚能难倒英雄汉,十年之后能不向现实低头的人能有多少。十年之后,我们回忆起此刻来,是哭还是笑?是后悔还是无悔?一切都得看自我要怎样去演这场人生戏。十年之后,天南海北各奔东西,聚会的时候是否能到齐?是否还能留下眼泪?一切都是未知。

篇6:每一天都像是过年的感觉散文

一座土坯院落,几间青砖瓦房,还有后来为了方便晒粮借债盖的一间灶间平房,这就是我童年温暖的家。土坯年久失修,风吹雨淋,土坯之间空隙很大,从街上能看到家里面。小不点的我黎明前被母亲从梦中摇醒,要我随父亲去外县赶集卖蓝,办置年货。那时候太小,能做的就是替父亲看摊,父亲好抽身去问行情搞买卖,末了用钱“抠门”地买一些廉价的东西回家过年。

那时适逢“生产队”岁月,到处嚷着割资本主义尾巴,家家户户都不敢经商创收。由于母亲体弱多病上不了工,全家六口人只有父亲一人挣工分,生活入不敷出,捉襟见肘。被逼无奈的父亲看着四个营养不良的孩子,智从胆边生,上工之余下到红薯窖的窑洞里编柳条篮,一编就是数年。柳条是河边野生的,父亲趁夜深人静之际,溜到小河边割下放到水中用大石块压着,浸泡几小时后捞起拿回家剥皮露出骨白色内杆,柔韧结实。我小时候睡觉前经常见到父亲蹲在地上,脚下一片白花花的柳席在父亲的手中延伸,随着柳条上下翻飞舞动,大挎篮成型了,小圆蓝露出漂亮的弧身,长身圆边的麻糖蓝玲珑有致……一件件艺术品让我目不暇接,直到昏黄的小油灯下父亲蹲着的身影成为一点,消失在我疲惫不堪渐渐关闭的眼帘中。第二天早晨,我在雄鸡啼鸣中醒来,看到父亲已经编织好的篮子放在那里,单单不见了父亲。这时候父亲要么去补觉了,要么已经起身去队里上工了。第二天晚上父亲还会这样做。半月后,梁上棚子里就会堆起十几个篮子,这时候父亲会用红色染料和凝胶一起熬制成汤,再将篮子转圈浸泡在汤里上色,上色后的篮子更加坚韧好看,一个个就像放大了的红葡萄似的。然后父亲会趁一个黎明村庄还在酣睡中担起大大小小的篮子悄悄外出赶集,不能到附近的集上去,都是去得老远,一般是在临县。父亲编织的篮子销路不错,但是好景不长就被早起的人们发现上告,成了资本主义尾巴,列为批斗典型。父亲态度诚恳,一个劲地认错,并自告奋勇组建编蓝队,义务教村里人编蓝,培养了一大批的编蓝能手,为队里创收。至此,父亲功过相抵,还入党提干进了村委。父亲的腰痛病就在那时候落下了。

我过年的新衣永远是上红下蓝的主色调,配以次色和各式图案,这是妈妈的家织布。伙伴们会发现几乎每年我的新衣都是一样的,细心的还会看见布衫和裤腿的下面接有连载。她们没错,的确是去年的新衣过完年被母亲收起来,放到今年过年时再拿出来让我穿,明年小了接个连载,就是明年的新衣,穿不成了留给弟弟妹妹继续穿。我上初中时,妈妈不知怎么弄了一块西洋布,给我做了过年穿的外套衫,一直到了高中,这外套杉还盖着我的屁股。那时候不时兴长外套,有一次我去朋友家玩,朋友她妈是缝纫高手,家里有现成的缝纫机,不论分说将那件衣服裁小了一点,让我穿着得体了许多。等我回到家,母亲看到我的衣服,怒火万丈,狠狠揍了我一顿,指着我心痛地大骂:“你傻呀,好好的一件衣服让你给毁了,你知不知道你是长茬,还长个子哩!”

即便如此,我们四个孩子仍然在父母的含辛茹苦中无忧无虑地成长,且都考上了大学。每逢过年,上红下蓝的我欢快如蝴蝶,翩翩然地飞在亲朋好友之间显示自己的新衣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最终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和不容易,尤其是哥哥和我。我们严格按照父亲的旨意“可花不可花的钱坚决不花,必须花的钱吃土挖泥也得花”。学费书作费是必须要花的钱,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是可花不可花的。我们没有问父母额外要过一衣半线,一年到头我们家不见腥荤,没有买过小人书没有电视没有奢侈品,我们家最为骄傲最为醒目的东西就是墙上的奖状,一人一面墙,看谁得的奖状最多。直到现在我对好吃的好穿的仍少有渴望,这种无动于衷也许在小时候就已经深入骨髓了吧。

有一年,远在黑龙江的伯父一家回来过年,妈妈用仅有的一点钱买了3斤2两肉,不让我们四个孩子尝哪怕一点,全让伯父一家吃了。当时的我觉得3斤2两肉好多呀,现在知道其实也就那么一点。哥哥考上大学那一年,我们家似乎有了奔头,父母沧桑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哥哥至今是我见过的最能干最孝顺的男儿,他上大学四年连毛衣都没穿过,只第一次去大学报到时拿了父亲给的路费,以后再也没有往家里要过一分钱。甚至,我和弟弟妹妹上学的学费生活费都是他勤工俭学得来的。截至今日我清楚地记得我们全家搬到新院新房里的那一年年夜饭后,已经参加工作的我和上大学的弟弟妹妹在院里说笑,突然抬头瞥见上屋里的父亲和哥哥流泪的样子,吓得我想上前去问个究竟,被从屋里出来的妈妈拦下了,不让我去打扰。妈妈告诉我,父亲和哥哥是高兴的。原来我们出来后,父子俩对酒啜饮,感由心生。只有和父亲一同撑起这个家的哥哥,才能和父亲感同身受这一切。这感人的一幕,让我温暖一辈子。

时如飞逝,转眼间我和哥哥已经近了知天命的年纪,最小的妹妹也快不惑之年,父母亲都老了,孩子们正在茁壮成长。如今是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每一天都比小时候的过年还要好。希冀我们的爸爸妈妈不再辛苦,安享晚年;希冀我们兄弟姐妹身体好,工作顺,真正做到承上启下;希冀我们的下一代力争上游,奔赴更美好的明天。

篇7:每一天都是上帝的恩赐英语作文

What’s life? Many people spend all their time searching for the answer.

Life would be a paradise everyone dreams of; Life would be full of happiness and mysteries; Life would be valuable treasure.

But what about the life we’re living now?

We spend too reckless, laugh too little , get angry too quickly, stand up too late, getup too tired. We have multiply our possessions, but reduce our values. We talk too much , laugh too little and lie too often. We’ve learnt how to make a living, but not a life. We’ve added years to life, not life to years.

So we get more and more tired. Even a small failure can break us down. It’s time to change our minds.

The rabbis of old put it this way: “A man comes to this world with his first clenched, but, when he dies, his hand is open.” The art of living is to know when to hold fast and when to let go. For life is a paradox: it enjoin us to cling to it many gifts even while it ordains their eventual relinquishment.

Hold fast to life, but not so fast that you can’t let go. By always chasing after new goals, we’re never really appreciating what we already have right now. When I walked in the street one day, the sunlight hit me. Hoe beautiful it was, how warming, how sparking, how brilliant! I looked around to see if anyone else relished the sun’s gold glow, but everyone was going to or fro, most with eyes fixed on the ground. The I realize most of us, have been in different to the grandeur of each day, too preoccupied with petty and sometimes even meaningless concerns. At that moment, I came to know life’s gifts are precious---but we’re too heedless of them.

Surely we must hold fast to life, for it’s wonderful and full of beauties. We know that is so, but often we recognize this truth, only in our backward glance when we remember what was, and then realize that is no more.

We remember a beauty that faded, a love that waned. But we remember with far great pain that we didn’t see that beauty when it flowered, that we fail to respond with love when it was tendered. Don’t run through life so fast that you forget not only where you’ve been, but also where you’re going. Life is not a race, but a journey to be enjoyed slowly each step of the way. Dream what you want to dream, go where you what to go, be what you want to be, because you have only one life and one chance to do all the things you want to do. The happiest of people don’t necessarily have the best of everything. They just make the most everything that comes along their ways.

Never too busy for the wonder and the owe of life. Be reverent before each day. Embrace each hour. Seize each golden minute.

篇8:把每一天都当成末日去珍惜

“妈,你怎么能这样?”我家小孩嚷。

啊?我真不是故意的,你别嚷嚷了让别人听见了多不好。

“这事很严重好吧!怎么你现在成没文化家庭妇女了!”小孩还是气呼呼的。

“求求你别说了,我保证,保证绝不会再犯类似错误……”小子我是你娘啊,这么不依不饶的,你是我亲生的吗。

常常想,如果你不是二十岁。

如果你四十五十,腆着个大啤酒肚,满嘴荤段子四处追小姑娘,算计老娘的私房钱,对的错的要脸不要脸的事儿都干一点……活到那个份上,吃点苦头,只当是上天替我教训了。

可偏偏不是。

你还这么年轻,这么美好,对世界充满热望,不容忍丝毫的丑陋。

可你却得了癌。

小孩,你太笨了啊,CA代表什么竟然不晓得

那一天接到儿子电话,说体检报告出来了,甲状腺有个结节,需要动手术。我没太紧张,从小到大,最不担心的就是他的身体,因为他一直都是那么活泼健康,爱运动不生病。可这次不同,小孩说:“我去瑞金医院看了,医生说,要预约主刀医生,手术后得休息好些天。我听出来了,这个手术似乎不太小。”

我重视起来,让他把体检报告发过来看看。他用手机拍了,发过来。

小孩,你太笨了啊,CA代表什么竟然不晓得。我一时怔在那里,双腿发软。

短短一个月,我经历了此生之最痛。疼痛绵延不绝,一次比一次猛烈,沉重。胸口沉闷喘不过气,心悸心慌睡不着觉,短短一个月,人瘦了整一圈。

小孩问我:“妈,如果我有事,你能接受吗?”好在是电话,他看不见我苍白的面容。拼命抑制住声音的颤抖,我轻松地说:“傻孩子,不会有事的。即便是有,咱们不是说过吗,世界上有各种灾难,不管谁遇到,另一个都得好好活,快乐健康地活。”真的,关于死亡我们曾讨论过,那是汶川大地震后,当时小孩远在国外留学,远隔万里我们有了这个约定。

小孩喜欢看《荒野求生》之类的真人秀节目,他多次告诉我,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他都会尽最大努力求生,“如果一时联系不上,你不要担心我哦。”

难道这一次……我不敢往下想。

小孩先去医院见的手术大夫。上海人说话有口音,从医院出来他打电话给我,说医生告诉他要“切气管”(器官),我暗惊,安慰他说:“不会的,不可能的,医生都会吓唬人,故意把情况说严重,有事好推卸责任。”我告诉他立刻打车回家,不要坐地铁了——我怕他心慌意乱间在马路上乱走。

放下电话,一霎时崩溃——切气管?我不要活了……我没哭,只是泪在流,有刀在剜我的心。

我和老公去医院见手术大夫,大夫告诉我们,小孩要求他不要把情况完全告诉妈妈,他自己清楚就行了,怕妈妈承受不了。大夫说:“可是我有责任告诉你们所有的危险性,他才22岁……”我是被老公半抱半拖出来的,腿不管用。

我是个单亲妈妈,多年来母子相依为命,后来遇到我先生,才有了一个完整的家。我以为从此可以安享幸福了,谁知道——

我那一羹一饭养大的小孩,要经历这一场生死劫。

那一夜,我拉着他的手再没松开

手术安排在3月11号。当一米九几的小孩被推进手术电梯,家属被拒绝入内时,我忍不住大哭。不错他是一米九的大个子,可他在我眼里只是个小小男孩,我知道他很怕。

5个小时,我滴水未进,每一秒都胆颤心惊。我知道,假如有人出来询问或商量什么,那就说明情况严重难以抉择。手术部位是脖子,气管的近旁,分分秒秒都有危险。我像快绷断的琴弦,这模样吓到了老公,他担忧地看着我,我喃喃地说“对不起”,他人到中年娶了我,也许,我不能陪他白头到老了。

真正的度秒如年。

终于小孩的床被推了出来。他从全麻中醒来,为了确定声带没被伤到,护士叫他的名字,让他开口说话。他的手摸索着我的手,声音沉闷地叫出声:“妈!”我赶紧拉着他的手,回应他。

那一夜,我拉着他的手再没松开。我不用睡,不用吃不用喝,只要还有一口气,我要一直在儿子身边守候他,片刻也不离开。我的小包里装了速效救心丸,我的心脏跳得乱七八糟,可我知道它不会停。小孩需要我呢,怎么可以倒下。我没权利倒下,我是妈妈。

整整一周。白天是他的继父,晚上是我,陪他熬过手术后的担忧恐惧。感谢我的先生,自始至终他都在背后支撑着,连一个表情都没让我失望过。在我痛哭的时候他镇定地说:“如果,真的不行,我们卖一套房子,你们母子俩出去玩。 ”

当牛做马,我怎么报答你,你不是他的生父,却能这样对待他,和我。

每一天,我们都要紧紧握在手里

我一万次地想过,假如有一天说再见。可是我内心抵触这样的假如,那个假如让我万箭穿心。

我虽不是信基督的人,走投无路中也学会了祈祷:“上帝啊,你应该知道,这个小孩从小没享过什么福,母子相依为命,我给他的关爱不及正常家庭的一半。求你怜惜他怜悯我,我愿用我的后半生换他的健康。 ”

我真的真的不知道,如果有假如,我会怎样?我常常疑惑,那些孩子先走了的父母,是怎样活下去的。是我的心不够坚硬如铁,还是他们足够伟大坚强。我不够坚强,我是个软弱无能的笨女子。

手术后一个月,我们去了三亚。接待我们的朋友并不知道详情,我也不愿意说太多。灾难是自己的,地球还要照常转动,没理由让别人都体谅自己的痛。

我终于相信上天听到我,眷顾我了。我那不明内情的朋友,像家人一样地照顾我们,一直在逗我们乐。暂且把痛苦忘记,我们在新环境里肆意玩耍。我都不知道自己的欢乐是否夸张得吓人,只是笑啊笑。

就算命运给我们重挫,我们也要笑。每天大口吃,大步跑,大声笑,虚张声势的勇气让噩运走开。唯有了解了生命之短暂,才能明白光阴如何可贵,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我们要留住每一刻的美好。

汶川地震中幸存的女孩廖智说,“我们常常因为生命太过于平常而忽视它的珍贵和难得。可是当生命真的在自己面前渐行渐远的那一刻,我才恍然,原来历经所有的时光,最终留在脑海里的,不是谁负了谁、谁更爱谁,而是那些相爱却来不及好好去爱的人、那些曾经伤害却来不及说一声对不起的人、那些日渐陌生却来不及紧紧拥抱的人……”我们貌似都知道生命的无常,明白灾难随时可能发生,但是日子的庸常琐碎打磨着我们的心,使我们忘记珍惜拥有的一切。

与女友相聚,听见她们在电话里恶狠狠地骂儿女,我很难过,“你们没想过吗?他们不久就会离你们而去,你们相处的时间其实很短。”朋友不理解。她们觉得日子绵延不尽,任何小事都值得计较。

我不计较。我把每一天都当成末日去珍惜。小孩回去工作了,时而说想换工作,我说“好啊”;时而说想学设计,辞职去某某学校上课,我还说“好啊”。最终他自己会慎重选择,并没有随意决定。端午节他不声不响就去了内蒙,国庆节又计划去西沙。小孩,你喜欢就去做,你快乐就去追。每一天,我们都要紧紧握在手里,因为谁又知道,明天还会不会来。

篇9:《每一天都是幸福的练习》读后感

大埔县张云栽实验小学

陈清云

在学校开展暑假读一本好书的活动中,我在新华书店无意中发现了《每一天都是幸福的练习》这本书。它没有华丽的封面,没有浮夸的介绍,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吸引了我的眼球,也许刚好跟我的心声契合吧。每一天,不管是喜是怒还是悲,在日后想来不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嘛,幸福不都是这么累积起来的嘛。

两个月的暑假,有这本书的陪伴,也不会太无聊。每天翻开几页,读一读,品一品,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这是一本散文集,书为女性读者精选了周国平、季羡林、方方等中外名家经典散文,本卷以“心灵励志”为主题,分为心灵散步、品读女人、只眼看人、认识自我等十二个部分,收录了《生命的滋味》、《生活原来可以这样过》、《我眼中的好女人》等名作,试图给读者更多的正能量。我作为读者也感到了些许正能量,拿其中一篇文章来说,刘醒龙《松鼠的妩媚》一文,对于久居都市的人来,况且他是一个从农村来到都市的人,人在城中,永远不可能比城市醒的更早,不比乡村,只要愿意,随便哪一天,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抢在前头,仿佛不久后渐渐有了动静的乡村是被自己所唤醒的。从永远比人醒得更早的城市中醒来后,突然发现自己像是被置于街头。也许当时刘醒龙的这种惶恐多源于他的生活经历,他已走过太多的地方,天山上的雪莲,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红柳,查果拉山口上的苔藓,棒槌岛海底的海草„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城市中的水泥森林更让人感到压抑。他只在乎一片树叶和半根草茎在自己心中的地位,他看重的是这叶片托起的清风,以及这草茎找到的水土。他看重的是如此清风能够洗礼人生际遇,以及如此水土能够护佑命运沉浮。就如某天他在公园,已入深冬,被突然蹿出的小松鼠吓到,确切的说是惊喜,从他对松鼠细腻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对他来说是何等美好的礼物,细小的身躯,眼睛转两转,抛媚眼,看到松鼠会心的笑了。然而这也是他在城市中第一次发自内心的笑,之前的种种笑也许都带着某种目的吧。

每个人都一样对于自己不熟悉的环境都会有诸多的揣测,诸多的不安,也许是我们经历多了,记录的事物也多了,值得记忆的事物大多是刻骨铭心的。但是就像这只松鼠突然闯入跟它格格不入的环境,总能带来许多趣事,我想只要为共同的原因而欣慰,我们的心灵深处就不会有太多区别。

好书伴我成长 “饭可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我们五彩缤纷的童年,离不开书,因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每一本好书都像一位启蒙老师,陪我成长。

我家有许多藏书,正是它们伴我成长。在我小时候,整天抱着《童话故事》看:我为故事里的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庆幸;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冻死街头而感到可怜;为替国王做衣服的裁缝的欺骗行为而感到可耻……在白雪公主昏睡的瞬间和七个小矮人一起落泪;在灰姑娘最终获得幸福的同时长舒一口气;在海的女儿忍痛割爱时感慨万千…… 随着年龄增长,我喜欢的书籍也在变化。由童话故事转向了世界名著。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早在小学三、四年级就读过。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使我发愤图强。一套《中华上下五千年》丛书展示了一部熠熠生辉的中国历史,让我看到了我们伟大祖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使我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读书给我带来许多荣耀和惊喜。记得有一次,我看见小伙伴画的猫头鹰,脱口而出:“画错了,猫头鹰是没有牙齿的,当它吞下老鼠后,先把皮、肉、内脏消化掉,第二天再把骨头和毛吐出来。”小伙伴吃惊地望着我问:“是真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是《十万个为什么》告诉我的。”我自豪地回答。有一次语文课上,老师讲完辛弃疾的生平时,问大家:“谁还知道有关辛弃疾的知识?”同学们都哑然了,只有我高高地举起小手,给大家讲了辛弃疾名字的由来。同学们都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我自豪极了。有了这样的经历,我更爱读书了。

篇10:每一天都有花开的理由心情随笔

其实,写作是件劳力而又费神的事情,大凡从事文学创作较久的朋友都会有同样的感受。你首先要有激情,有激情才有创作的冲动,有了创作的冲动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单凭爱好和责任,是万万写不出留存于后世的作品来的。激情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优秀的作家必须拥有一颗爱心,爱你周遭的所有人,关注每一个生命的生存状态,贴近弱者的心灵。更重要的是,你不能是一个悲观者,大地间的一草一木、万事万物,在你的心目中都要有存在的空间,每一天你都要能感知生命中萌动的青春和活力,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有花开的理由。

单凭激情还是创作不出有价值的作品,好文章从来不是凭空想象而来,尽管文学创作始终离开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你必须要有丰厚的生活阅历,那些埋伏于你灵魂 深处波涛汹涌似的坎坷与苦难以及你所遭受的磨折恰恰是你最为宝贵的财富。你要善待生活,学会感恩,用心记录下你所走过的每一天。要有广阔的视野,你的生活 不只是你自己,不能束缚在狭隘的小圈子里面,要关注社会,关心重大的社会变革和时代风云。总之,要学会感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否则,创作就成 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作家要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视角。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一个作家要有清醒的头脑,他生活在芸芸众生中,但同时必须能高出他所生存的世界。”融不进生活,浮在生活的表面,甚而至于游戏人生,那是写作者的大忌;沉进生活中去,没有思想和意识,等同于普通的人,那也是要不得的。文学创作者必须有高尚的灵魂和缜密的头脑,要不断地思考生活中的人和事,把丰富的具体的活生生的经历浓缩成思想,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再回归到生活中去,这才是真正的文学创作。

要学会锤炼语言。用母语写作的前提就是要热爱她,那些对母语缺乏热忱的人,他所写出来的东西肯定是干瘪无趣的。母语,是鲜活的,就像流淌在我们身体里面的血液。对语言的追求应该成为作家毕生的事情,凡是流传于世经久不衰的作品,无不在语言上独树一帜。作家的语言,绝大部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语言就像淙淙流动着的溪水,取之无尽用之不竭。当然,除此之外,你还要大量的阅读,阅读经典,阅读同时代作家的作品,多向别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语言的追求方面,杜甫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你也不妨学学他“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苦心。

文学这东西与功利是格格不入的,但我们好多人却总是看不透这一点。虽然我们已有诺贝尔文学奖项的得主,但从长远的发展观来看,当代的中国仍然难以出现卓越千古的文学家和亘古流传的好作品。我们很不情愿想让一部《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学的绝版和顶峰,但似乎是命中注定这又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走绝了唐诗宋词,似乎再也出现不了文学的新时代。小说命途多舛,短了长,长了又短,好像永远都在纠结着篇幅。你写不到某种长度,获个什么奖就很难,于是,那些追逐名利的所谓作家们就将一部作品变成了两部,两部又变成了多部。这样的作品实在太多,多得没有几个人能看,除了作家本人。

说了那么多,还是没能回答朋友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假如我用繁忙搪塞,是必然说不过去的。忙乱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散漫和懒惰也未必不是事实。另外,就是想停下来,仔细思考一下文学这东西。想清楚了,想明白了,当然还会动笔来写。青岛的一位朋友高考模拟用了《翔舞的雀子》这篇散文,随之与我联系,大加赞赏和 鼓励,希望我能写出更好的作品来。广东的一位热爱我的文字的朋友鼓动我尽快出集子,热情远胜于我,对此我深表感谢。只是,我觉得,有些事情还是不做的好,做了,做砸了,岂不是招人厌倦,那些一本一本出集子的局中人哪有局外人明白他们到底想求得什么?

热爱自己的生活,执着于对美的追求,坦然走过一个又一个春秋轮回,让所有的人生活得美好,这大概就是我的心愿。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需要歌颂的东西,美丽的河山,高贵的品质……但同时,也有许多东西必须进行鞭挞,否则,就没有了正义与是非,就没有了标准和底线。人生在世,就是要不断地寻求花开的声音,好在,每一天都有花开的理由。

上一篇:科技奖励绩效自评报告下一篇:心理健康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