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经验学习心得体会

2024-04-15

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经验学习心得体会(共6篇)

篇1: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经验学习心得体会

[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经验学习心得体会] 是否落实是事业能否成败的关键,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经验学习心得体会。为了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察北管理区按照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和全市上半年经济工作调度会的要求,于8月14日至8月23日,由部分区领导带队,两乡五个管理处、政府口职能局室、派驻机构及部分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外出考察团,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三化”互动发展战略,先后实地参观了北京房山韩村河(现代化集体农庄)、山东乐陵(畜牧业)、济南前屯(城镇化建设示范村)、江苏张家港华西村(中国第一村)、山东寿光(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烟台(南山工业园)、大连(城市规划、绿化)等地。本着“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回来后结合实际应该做什么、该怎样做”的考察目的,进一步明确今后的主攻方向,努力推动全区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一)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跨越的第一动力 事实证明,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上的领先,必然是思想观念上的领先。通过这次外出学习考察,该区认真审视自我,努力冲破观念这个“瓶颈”,解开制约发展的“死结”。借助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的开展,促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换思想、洗脑子,在全区再掀思想大解放的新高潮。针对目前部分干部群众“不思跨越、不敢跨越、不会跨越”的种种思想表现,重点从两个方面入手狠抓干部群众思想解放,第一提升境界,鼓起跨越发展干劲。要求各级干部努力做到“六克服,六增强”。一是克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气无力撞不响”的懒惰思想,增强“创业为民、事业至上”责任感,二是克服“一看、二慢、三通过,炮打不惊很沉着”的散漫思想,增强勇往直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三是克服“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的畏难思想,增强百折不挠、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决心,四是克服“临时观点、不干硬活”的无为思想,增强一心为民、甘于奉献的事业情结。五是克服“小成即满、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短视思想,增强超越自我、干大事业、当大老板、做大贡献的发展意识,六是克服“资源限制论、区位论、速度论、难赶论”的泄气思想,增强矢志不渝、奋力赶超的雄心壮志。并要求把六克服、六增强作为解放思想的主线。第二,坚持“三个有利于”,坚决破除循规蹈矩、唯书唯上的旧观念。要求全区干部要以“发展没有禁区,凡事敢为人先”的勇气,以敢闯“禁区”,敢踏“雷区”,敢涉“盲区”的胆识,以“舍得一身剐,倾心为事业”的豪气,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敢干别人没干过的事,叫响全区的“三个有利于”,即只要有利于农民群众收入增加,只要有利于干部职工收入增加,只要有利于全区乡村综合实力的增强。就要大胆闯,敢于冒,一切可能的办法都要试一试,一切能走的路子都要趟一趟,以超常的灵活招数促进经济的超常跃进,尽快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二)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跨越的第一抓手 事实证明,地方经济的发展,招商引资上项目是必然的选择,没有项目建设就很难谈到发展,心得体会《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经验学习心得体会》。该区以往的发展主要是靠引资,通过学习考察,该区又对自身重新定位,要求在全区再掀项目热,再兴引资潮,努力形成全区上下人人热心引资上项目,关心引资上项目。要求各级干部要有抓不到项目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劲头,自觉将引资抓项目作为自己从政的第一职责。捕捉到信息,就要穷追不舍、力争引来;引进了项目就要热情扶持、周到服务,力促早建成,早投产。靠项目支撑来推进工业化,完善产业化,加速城镇化。把“三化”互动,整体推进作为察北实现跨越发展的基本模式和根本途径。

经济能不能搞上去,核心在工业化。与南方先进地区比,该区工业化的水平还差得远。为了加快发展进程。在今后一个时期,该区在重点锁定引资做大乳业龙头的同时,积极扶持肉业龙头做强做大,努力引建薯菜、胡萝卜汁加工等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努力形成“工业化集群”,打造发展工业化的基础平台,培育强势产业,形成强势支撑。

(三)抓住主要矛盾,补强薄弱环节,提升产业化水平

分析该区乳业产业化的发展态势。加工龙头这一环节,在圣元、蒙牛新生产线建成后,档次和水平在全国同行已步入一流,与国际接轨也不成问题。当前摆在该区面前的两大突出问题,一是加工环节的先进性与基地粗放生产矛盾;二是奶牛饲养量的不断增长,与草业发展的相对滞后矛盾。如果不解决这两个矛盾,将会制约这区乳业产化化的良性发展。当前和今后,该区提出全区必须以科技支撑为武器,打响草业做强和基地升级两场硬仗。

在草业做强方面,该区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全区干部,要把抓草业上升到“执政为民”的理念牢不牢、发展的责任感强不强、从政能力够不够的政治高度来认识。主要在精耕细作上、投入上下功夫。教育农民,引导教育合理的水浇地的合理利用问题,实现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的合理配置。另外,要解决好多年生草地和林间牧草地的改良提高、引用新品种、发展水浇牧草地、发展专业化经营等问题。并要求在今冬明春,区相关局和各乡、管理处,要将草业做强列为头等大事,进行深入探讨研究,一定要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确保落实到位。推进养殖基地的规模化、园区化方面。针对有相当的奶牛养殖户,虽然进了小区,仍然还是粗放饲养问题。该区提出了要把推进五化(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作为基地升级坚定不移坚持的发展方向来抓。在具体动作方式要尽力减少政府帮办成份,扩大市场化运作成份。要扶持调动规模养殖大户自建小区,调动扶持龙头企业、民间资本建托牛所和挤奶站,探索以市场化运作手段,联结千家万户小生产组成社会化大生产的有效途径。

(四)、借鉴外地经验,加速推进城镇化

1、在建设上出精品。按照全区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坚持高水平、高起点、高标准,使新区每一处建设都成精品。该区要求当前要抓紧做好道路、电力、供水、供热、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新区开发扩展城镇空间布局。进一步拉开城镇框架,特别是要抓好行政中心、广场等标志性建筑的规划设计和开工建设,每个建筑都要各具特色,自成景观。突出以人为本,做好”绿”字文章。新区建设要留足绿化空间,高质量搞好绿化美化。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政府引导的办法,高标准建设新区特色住宅楼群,塑造城镇亮点。同时以新带旧,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加快构建全区特色袖珍小城镇的步伐。

2、在筹资渠道上多元化。先进地区发展城市(镇)化,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而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察北,单靠政府出资搞建设,显然不现实,必须走多元化路子。一是坚持以地生财。坚持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进一步加大储备力度,加强土地收购和招拍挂工作,变“黄土”为“黄金”,最大限度地增加土地收益,用于城镇建设。二是坚持招商引资借力建镇。进一步扩大招商领域,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活跃房地产开发。三是根据实际政府适度举债经营。充分运用银行贷款,特别是政策性贷款,进行一系列大的开发建设,做到“借鸡生蛋”、“借梯上楼”。四是坚持政府引导,带动激活社会资本。决定区财政根据实力每年拿出一定的城镇配套发展资金,完善公益基础设施,同时引入社会投资,激发城镇建设的活力。建筑单位垫资要稳妥可靠。特别是重点建设项目,让有实力的企业来干,能守约守信,能垫得起,又不引发其它矛盾。

3、在管理上高效能。“三分建、七分管”,这是该区学习外地城市建设的又一重要经验。针对该区环境”脏、乱、差”老大难问题,要求各级借鉴外地经验,要下大力进行区容环境综合整治,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城镇环卫、给水、排水、物业要明确责任主体,实行分片承包,分段定责,绩效管理。切实提高城镇管理效率和水平。

(五)、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与先进地区相比,目前该区的集体经济几乎是空白,基层组织没有集体积累,无钱办事,号召力就不强,就没有生机和活力,村内一些公益事业也严重滞后。基于此,该区把发展集体积累提上发展议程。要求要通过调动广大村干部和村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来进行探索,通过创新在发展中积累,但不能伤害了群众的合法利益。力争通过几年的时间或者更短的时间使全区的集体经济翻番。

篇2: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经验学习心得体会

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省委书记王三运同志在酒泉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和“学习研究政策经验 谋划推动转型跨越”省市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精神,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我县开展了“学习研究政策经验 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

深入学习,认真领会。结合观看省市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光盘,强化了各级干部对讲话精神和政策经验的学习领会,真正把讲话精神转化成了干部运用政策的能力、谋划工作的本领。

结合实际,推动落实。把学习贯彻省委书记王三运同志在酒泉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同正在开展的“五个年”活动相结合,突出针对性,增强实效性,大力推进“3+1”发展战略的实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用真心、动真情,帮助困难群众理清发展思路,壮大优势产业,实现全面小康。

在推动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结合当前开展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作为一名法院干警,要牢固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坚守忠诚的政法本色,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感情认同,自觉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进一步筑牢为民的宗旨理念。着力解决“权从何来”、“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服务水平和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警民关系进一步和谐。进一步坚定公正的价值追求,强化严格执法的意识,提高正确理解、把握、运用法律和政策的能力,坚持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进一步严守廉洁的基本操守,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持严格自律、廉洁司法。为我县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3: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经验学习心得体会

一、桥头堡黄金口岸的内涵

云南是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德宏则是这个桥头堡的黄金口岸。黄金口岸是一个区域概念, 即口岸经济区。其总体构想是:在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一个通道枢纽, 一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一个跨境经济合作区, 三个产业基地, 三个服务平台, 三个交流窗口”。一个通道枢纽即桥头堡黄金口岸内联外通的重要交通枢纽, 构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能源联通内外的立体交通网络。一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即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一个跨境经济合作区即中缅瑞丽—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三个产业基地即黄金口岸经济区生物特色产业基地、进出口加工基地、物流仓储基地。三个服务平台即桥头堡前端的金融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文化交流平台。三个交流窗口即桥头堡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经济窗口、文化窗口、友谊窗口。把德宏建设成为立足滇缅, 服务全国, 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黄金口岸。

二、德宏打造桥头堡黄金口岸的有利条件

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德宏由偏僻落后的边境地区一跃而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其地位和作用均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环视德宏所处的战略区位, 它正好位于东盟和大陆、港澳台两大经济圈的辐射结合部, 是中国陆地连接东南亚、南亚的最佳结合部和最便捷的通道, 自古以来就是南方古丝绸之路的要冲, 二战中是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的出入口, 有着较好的国际贸易区位优势。若以瑞丽为中心, 以1000公里为半径, 圆中覆盖了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孟加拉国、不丹、锡金、中国大陆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形成一个多国构成的经济地理单元。这种区域经济格局, 为德宏发展多国贸易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同时, 德宏作为一个内陆边境地区, 在沟通国家间的经济联系中享有充分的地域之利。首先, 德宏503.8多公里长的边境线没有封冻的江河, 也无荒无人烟的沙漠, 气候适中, 大部分口岸四季均可相通, 这在全中国两万多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上是独一无二的。其次德宏自然资源组合配置的关联度较好, 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生物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在全州均有分布。因此, 德宏完全可以利用以上优势, 充分发挥边际效应, 依托中国大陆, 借助国家实施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这一契机, 进一步发展同东盟、南亚、中东、东非的经济联系。同时利用境外原料进行深加工, 返销境外, 替代进口, 建立稳定的外向型经济。因为德宏沿边开放面对的是发展中国家, 和沿海地区面对的是发达国家不同, 我们进口的主要是短缺原料产品, 出口主要是轻加工产品, 相对而言利用高位势发展外向型经济, 这些周边国家是较易突破的薄弱环节。另外, 从发展市场经济的角度看, 德宏的境外市场特别是缅甸市场, 还属于开辟或发育阶段, 在现有基础上着力去开拓和发展, 市场潜力很大, 毗邻德宏的东南亚、南亚及我国西南地区, 人口约10亿以上, 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目前, 这些地区多数国家处于工业化的起步阶段, 市场需求层次相对较低, 基本和德宏的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 将来这些地区购买力还将大幅度提高, 可挖掘的市场潜力就更大。

在打造桥头堡黄金口岸中, 德宏具备独有的几大优势:一是区位条件最佳。德宏州府芒市距省会昆明陆路640公里, 空中450公里;距离缅甸新首都内比都670公里, 最大城市仰光981公里, 缅北重镇密支那90公里, 伊洛瓦底江八莫港仅70公里, 是中国通往印度洋最近的通道。二是口岸基础最好。德宏拥有瑞丽、畹町两个国家一类口岸, 章凤、盈江两个国家二类口岸, 9条公路、28个渡口、64条通道及1条国际通讯光缆、9条输电线路联通缅甸, 即将破土动工的泛亚铁路西线大瑞段、中缅输油气管道、中缅陆水联运大通道也要从这里出境。瑞丽姐告——缅甸105码、畹町曼满——东阳、陇川章凤——八莫、盈江那帮——密支那等多条跨境公路已建成通车, 形成可“全天候”的沿边口岸群。三是对缅交往最深。德宏州内世居民族与缅甸及周边国家同一民族跨境而居, 文化习俗相近, 长期友好往来、通婚互市、唇齿相依, 具有深厚的人缘基础和文化积淀, 中缅胞波情谊源远流长, 特别是1956年中缅两国总理出席在芒市召开的“中缅边民联欢大会”, 为中缅两国的长期友好奠定了政治基础, 一年一度的中缅胞波狂欢节便是明证。四是沿边开放最早。早在1985年德宏便全境开放为边境贸易区, 1992年后, 德宏相继设立了畹町经济开发区、瑞丽边境经济合作区、畹町边境经济合作区和中国唯一实施“境内关外”特殊监管模式的瑞丽姐告边境贸易区, 成为中国实施沿边开放最早的地区。全州目前对缅贸易已分别占中缅贸易的四分之一、滇缅贸易的五分之三以上, 是中缅两国开放合作成效最明显的区域。

三、实施桥头堡黄金口岸战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 千载难逢的机遇

(1) 云南建设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

2008年以来,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对外贸易产生了极大冲击。金融危机后, 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美国、欧盟、日本都开始缩减需求, 降低消费, 国际市场出现了重大变化, 在全球经济增速普遍放缓的情况下, 东盟国家增长势头良好, 成为美国、日本等经济强国争夺的潜在市场, 加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 中国与东盟老成员国之间90%以上产品关税将大幅下降, 开启了中国与东盟互利合作的崭新时代。这些变化迫使我国对外贸易的海上路径从以太平洋为主转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并重,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总书记2009年7月提出“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云南沿边开放开始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中, 意味着包括云南在内的整个西南地区“沿边经济”将成为中国下一个发展热点。

(2) 瑞丽确定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瑞丽是德宏州的一个国家级边境口岸城市, 地缘优势明显。2009年9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推动云南瑞丽、广西东兴、新疆伊宁和内蒙古满洲里进一步扩大开放, 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资源能源开发利用合作, 建成沿边开放的桥头堡。2010年4月, 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2009年西部大开发进展情况和2010年工作安排的通知》再次明确要积极推动云南瑞丽、广西东兴、新疆喀什和内蒙古满洲里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 编制西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 特别指出上述试验区将享受经济特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并支持有条件的沿边地区增设边境经济合作区, 探索条件成熟的地区设立跨境经济合作区, 德宏在这两方面都进行了成功的实践和有益的尝试, 已具备设立的条件。

(3) 新一轮西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 中央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方针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 指出“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 给予特殊政策支持”。2010年6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把南疆地区、青藏高原东缘地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西边境山区、秦巴山-六盘山区等集中连片困难地区作为扶贫开发重点,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地处滇西边境山区的德宏将是扶贫开发的重点。

2. 不容忽视的挑战 (1) 交通条件落后

德宏是云南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州之一。长期以来, 交通条件一直没能得到根本改善, “路绕山间隐、人在沟中行”就是其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 “通而不畅”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当今世界的五种交通运输方式中, 德宏仅有公路、航空两种, 航空运输运力小、运价高, 不具备成为大宗产品的运输工具;公路总量不足、密度不够、路网等级低、运输量小, 运输周期长, 运输成本高, 而且不能运送超大、超重件, 大大削弱了对外通道能力, 何况德宏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而运价最低、运量最大的两种运输方式——水路和铁路德宏都没有。目前的交通条件不仅难于满足对外贸易的需求, 影响对内对外的货物疏散能力, 更难于满足建设桥头堡黄金口岸的基本要求。

(2) 经济基础薄弱

坚实的经济基础是建设桥头堡黄金口岸的重要前提。由于历史、自然、地理等原因, 加上德宏又是“直过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经济发展速度十分缓慢, 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 贫困落后问题还很突出。2009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为115.7088亿元, 仅占全省的1.8%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1.8%) , 排名全省16个州市的第14位;人均GDP9728元, 是全省平均水平的72%, 排名全省16个州市的第9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8345万元, 仅占全省的1.4%, 排名全省16个州市的第13位;人均财政收入827元, 是全省平均水平的54%, 排名全省16个州市的第10位;农民人均纯收入2831元,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38元,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22元, 排名全省16个州市的第12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558元,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866元,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617元, 排名全省16个州市的第13位。5个县市中有1个属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扶持县, 4个属于边境县市。

(3) 干部素质偏低

德宏属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社会发育程度不高, 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广大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普遍不高。表现在:一是学历层次不高。全州各级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下干部, 学另层次普遍偏低, 国民教育科班出身的不多, 90%是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函授毕业生, 学科结构单一, 大多集中在法律专业, 技术型、管理型的领导干部相当缺乏, 文化基础不够扎实;二是学习氛围还浓。德宏自然条件优越, 在全省来说生活相对安逸, 加上历史惯性的作用, 养成了不爱学习、不愿学习、不会学习的生活习惯, 很多干部多年不读一本书, 对中央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把握不住、认识不清, 全州还没有形成爱学习、善学习、勤学习的氛围, 离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的要求还相去甚远;三是创新意识不强。由于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相当一部分干部缺乏创新精神、缺乏机遇意识, 凡事瞻前顾后, 不敢大胆的闯、大胆的试, 不敢为天下先, 不敢创新、不愿创新、不会创新, 屡屡错失发展机遇;四是干事劲头不足。部分干部工作态度不端正, 对待工作没要激情和热情, 得过且过, 缺乏实干精神, 不用心思考、用心部署、用心干事, 不愿意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深入调查研究;五是工作作风不实。部分干部整天忙于接待应酬、请客吃饭、迎来送往, 不能真正能静下心来研究州情、踏实工作、认真做事。以上问题不仅会影响了党委政府形象和干群关系, 而且会损害建设桥头堡黄金口岸的软环境。

四、加快实施桥头堡黄金口岸战略, 推动德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是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发展战略。2010年12月召开的中共云南省委八届十次全会明确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 是加快建设‘两强一堡’的黄金期”。作为桥头堡前沿的一个黄金口岸, 伴随着一系列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 德宏必须抓住机遇、用好机遇, 加快实施桥头堡黄金口岸战略, 推动德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1. 加快建设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通道枢纽

一是加快泛亚铁路西线建设。根据“中国—东盟交通合作规划”和中缅两国就泛亚铁路西线缺失的缅甸腊戌—木姐段达成的共识, 加快泛亚铁路西线保山—瑞丽段建设步伐;积极争取国家把中缅铁路缺失段 (瑞丽—缅甸木姐—腊戌) 作为“十二五”中缅交通基础设施合作重点, 利用“中国—东盟合作基金”, 及早规划、建设。二是加快中缅公路高速化建设进程;积极争取国家把瑞丽—缅甸木姐—曼德勒—仰光港或皎漂港的高速公路, 纳入“十二五”中缅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合作重点计划, 利用“中国东盟合作基金”, 及早进行建设;启动中缅陆水联运大通道谈判、建设, 加快建设章凤口岸—缅甸八莫港高等级公路、改造八莫港及八莫—曼德勒航道。三是加快州内现代交通网络建设。提升重点边境小城镇及重要出入境通道与州内交通干线连接线的道路等级;完善通乡到村入组的农村公路网;构建高速环保低成本的沿边现代道路交通网络。四是加快区域性国际航空港建设。尽早试航和开通昆明—德宏—曼德勒和仰光两条空中航线, 积极开发经停德宏到达卡、加尔各答、科伦坡、马尔代夫等南亚航线。

2. 加快建设三个产业基地

(1) 建设生物特色产业基地

根据德宏的自然条件,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在整合巩固提升粮食、蔗糖、茶叶、橡胶、畜牧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具有德宏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竹子、咖啡、坚果、柠檬、油茶、核桃、番麻“六树一草”生物特色产业, 将其打造成为富民强州的支撑产业, 建成中国咖啡之乡, 中国最大的柠檬基地、坚果基地和全省最大的竹子产业基地, 走出一条以生物特色产业为主的环保、低碳、绿色经济之路。

(2) 建设进出口加工装配基地

依托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加快瑞丽、芒市两个重点工业园区建设, 建立特色鲜明、支撑有力、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的进出口加工装配基地。大力发展以高档木材、珠宝玉石、金属矿产、海水产品、农产品、热带水果等为原料的加工升值产品, 建设中国珠宝玉石之都、红木制品之乡;巩固提升水能电冶、糖、茶、橡胶、建材化工、药品药物等加工业, 加快发展交通机电、五金电器、信息器材等装配业, 建立畹町综合保税出口加工区、瑞丽出口机电装配区、陇川出口药品生产基地;深化境外矿产、清洁能源、渔业、森林等的综合开发利用与加工, 密切中缅产业联系, 扩大经贸合作, 建立中缅瑞丽—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

(3) 建设区域性物流仓储基地

以口岸为点, 为公路、航空运输线为轴, 加快构建芒市—遮放—畹町、瑞丽—陇川—、盈江—梁河三个经济片区, 推动建立畹町—瑞丽—木姐—曼德勒—皎漂、章凤—八莫—仰光、盈江—密支那三条跨境物流带, 将德宏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物流基地。

3. 加快建设三个服务平台

(1) 构建区域性金融服务平台

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中缅银行间合作, 巩固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退税成果, 加快推动一般贸易、服务贸易等领域的人民币结算退税;积极争取进行境内外居民与非居民本外币现钞现汇境内结算、兑换与投资等方面的试点;建立场所固定、监管规范、市场运作的中缅边境本外币交易市场。

(2) 构建区域性信息服务平台

以中缅跨境通讯光缆和国际邮件交换站为基础, 州内电信、移动、联通、邮政企业和互联网服务商为主体, 进一步加大州内和跨境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发展无线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讯;整合信息资源、网络资源, 推动“三网融合”和物联网应用, 建设数字德宏, 扩大区域性信息交流与服务, 全面提升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

(3) 构建区域性文化交流平台

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生态文化、边地文化、珠宝文化、抗战文化等“五大特色文化”, 扩大文化、艺术、科技、教育、医疗、影视等领域的对外交流, 使德宏成为中国与印度洋周边国家文化交流的前端平台。

4. 加快建设三个交流窗口

加强民族建筑、民族歌舞、民族餐饮、民族体育、民族博物馆、影视基地等设施建设, 建设德宏民族文化风情园和五个世居民族生态博物馆;开展文学、艺术、影视、体育、民族特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境内外巡回展示、研讨、交流;提升景颇族目瑙纵歌节、傣族泼水节、中缅胞波狂欢节、瑞丽国际珠宝文化节、梁河葫芦丝文化节和傣文化国际研讨会、景颇文化国际研讨会国内外知名度, 使德宏成为国际傣文化、景颇文化的交流中心;扩大宗教文化交流, 筹建德宏小乘佛教学院。挖掘跨境民族资源优势, 以德宏师专、德宏高等职业中专、各级各类职业中学和民办教育机构为主体, 扩大招收东南亚、南亚学生, 积极开展跨境师资培训、交流, 建立开放型文化教育产业, 使德宏成为东南亚、南亚学生留学的重要目的地。扩大面向周边国家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 大力发展跨境医疗服务产业。开展现代农业、疾病控制、疫情防控、生物创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跨境交流与合作。使德宏成为中国面向西南诸国的经济窗口、文化窗口、友谊窗口。

当前, 德宏正迎来千年未有的发展机遇, 抓住机遇, 将加速缩小与全省、全国的差距;丧失机遇, 将难于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只有认清形势, 未雨绸缪, 及早谋划, 做好桥头堡黄金口岸这篇大文章, 才能实现全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摘要: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国家对区域发展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沿边开放被提上议事日程, 将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成为沿边开放的重大战略之一。德宏地处云南边陲, 具有实施沿边开放的独特优势, 将德宏作为桥头堡的黄金口岸进行打造, 使德宏成为云南沿边开放的排头兵, 无论是对国家的西向战略还是云南的桥头堡战略, 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桥头堡,黄金口岸,经济社会,跨越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人民出版社, 2010年10月

[2]白恩培:《在中共云南省委八届十次全会上的讲话》, 2010年12月24日

[3]云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编:《云南统计年鉴》 (2010年) ,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年9月

[4]赵金:《把德宏打造成桥头堡黄金口岸》, 中共云南省委, 《党的生活》2010年第5期

篇4: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经验学习心得体会

天水要和关中各城市加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优势互补,竞争共进,共同把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建设成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

——李文卿

两年前,随着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的建立,天水市即成为甘肃惟一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的地区。那么,天水参与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建设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建设将给天水带来哪些发展机遇?2011年4月8日,在西安东方大酒店,本刊记者采访了前来参加2011年中国东西部经贸洽谈会的天水市市长李文卿,就相关话题进行了交流。

记者:在国家关于加快天水一关中经济区建设战略中,您如何看待天水市的优势?在跨省合作中,天水将怎样融入大关中?

李市长:作为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的次核心城市,天水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一是交通区位优势。天水地处陕、甘、川交界地带和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的中点,是甘肃的东大门。天水机场通航,陇海铁路穿越全境,随着宝天高速、天定高速建成通车,310、316国道横贯东西,5条省道辐射南北,是国家规划建设中的关中一天水经济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和甘肃省东进西出的联结点、陇东南经济文化物流中心。

二是制造加工业优势。天水是国家老工业基地之一,全市有工业企业近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3户。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轻纺加工、建筑建材、食品医药等行业具有一定实力,形成了鲜明的区域工业体系特色,主要产品有400多个系列3200多个品种,有200多种产品荣获国家和部优、省优称号。长城电器、星火机床、华天电子、海林轴承等优秀品牌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声誉。

三是特色农业优势。天水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多种作物生长,是我国北方最佳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花牛苹果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秦安蜜桃荣获中华名果荣誉称号,发展种植业和农林产品深加工业前景广阔。

四是自然生态优势。天水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境内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30.2%,小陇山、关山、秦岭三大林区林地面积达1026万多亩,是西北最大的天然林基地之一。

五是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天水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位列“三皇之首”的伏羲氏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有羲皇故里之称。秦始皇先祖秦非子、三国名将姜维、前秦王符坚、汉忠烈候纪信、飞将军李广、戍边名将赵充国、唐开国皇帝李渊、陇右大儒胡缵宗、陇上铁汉安维俊等都诞生于天水。现有文物保护单位260处,国家级文保单位13处。

六是旅游资源优势。天水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风景名胜区面积215平方公里,集南秀北雄于一体,自然与人文景观相辉映,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已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地湾原始村落遗址保存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珍品7000多种,据最新考古发现,大地湾遗址的人类活动历史由距今8000年推前至距今6万年。全国规模最大的明代建筑群伏羲庙和伏羲创画八卦的遗址卦台山,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

七是人力资源优势。天水是甘肃省人口第一大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52人。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和职业技术教育比较集中,技术工人整体素质较高;农村富余劳动力比较充裕,大约有60多万人常年在外务工,“天水白娃娃”、“羲皇故里建筑工”等劳务品牌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以上这些优势,在经济区的建设中必将发挥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也必须承认,天水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与关中相比还有很多的差距。主要是经济总量小,基础设施差,农业人口多。

天水市作为甘肃至今惟一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的地区,是西部大开发后10年将要重点支持的地区,也是未来陇东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从历史上说,关中和天水有许多天然的联系,我们同走一条路就是丝绸之路,同饮一河水就是黄河水,同过一座桥就是欧亚大陆桥。

从天水自身发展情况来讲,应该说还是比较慢。所以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加快发展速度,在各个领域积极和关中对接,加强联系,融入关中,坚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通过地域关系、文化传承、特色经济等纽带,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和沟通。

记者:国家实施《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旨在通过该区域已有的经济发展优势,打造引领西北地区开放开发的“龙头”。请问这个规划对天水提升城市竞争力和竞争层次有哪些积极意义?

李市长:《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提出与实施,大大提高了天水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天水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天水受社会关注程度明显提高;天水的各种资源和产业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对外合作发展的领域更为广阔,特别是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实力得到增强,以深厚历史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以航天育种等特色农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规模化發展,以交通能源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在发展过程中必将得到中央、国家部委和“两省”的密切关注,并会享受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和大力扶持。

记者:关中一天水经济区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势必存在互相协作、差别竞争的关系。请问天水将在哪些领域实现与其它城市的一体融合?

李市长:天水必须要加强与本省其他市州及周边地区特别是陇东南地区的联接与合作,积极融入大关中,和关中各城市加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优势互补,竞争共进,共同把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建设成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

一要推动两地产业协作。共同建设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秦文化产业基地、华夏始祖文化园、秦岭生态旅游开发园、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使天水真正融入大关中。

二要加速天水与关中旅游业资源整合,开拓旅游大市场。作为经济区成员的天水市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将与陕西六市一区成员携手共建,打造全新的关中一天水旅游大市场,加快旅游一体化进程。共同建设西安-宝鸡-天水-兰州-敦煌、西安-宝鸡-天水-陇南-九寨沟、延安-庆阳-平凉-天水-陇南-汉中等精品旅游线路。

三要推进天水与关中地区在科技资源与人才流动方面的合作。依托西安作为经济区核心城市的科技和教育资源优势,通过建立关中天水人才联盟,打破双方行政区划界限,实现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合理流动与配合。

四要加强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城市之间的金融协调。关中与天水要加强金融合作,特别是天水金融业要主动接受西安金融核心的辐射和带动,并与宝鸡、成阳等

城市的横向联系,发挥金融对天水经济的支撑和促进使用,使天水成为陇东南区域的金融中心,成为关中一天水经济区西端的增长极。

记者:天水不仅是关中一天水经济区西端支撑点,同时也是甘肃省“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的“东翼”。请问天水在这两大战略中的作用和任务有何不同?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是一个跨越省级行政区的经济战略,天水如何处理与甘肃省、陕西省之间的关系?

李市长:天水是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的次核心城市,是經济区西端的重要一极,也是甘肃的东大门,其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的实施,为甘肃省实施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又为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在关中一天水区域经济发展中,关中和天水之间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和生产要素流动,天水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影响着毗邻地区的发展。

天水市是甘肃省第一人口大市,是陇东南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和能源大通道,发挥着甘肃东部桥头堡的作用,肩负着辐射、带动陇东南及毗邻地区加快发展的重任。

天水市要主动融入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之中,积极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与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两省实施《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各项政策,为共同建设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记者:关中一天水经济区规划已经实施将近两年,目前天水已取得哪些工作成效?未来还将有哪些打算?

李市长:近两年来,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天水市紧紧围绕《规划》和《意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将《规划》和《意见》实施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和着力点,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加强通过组织宣讲团深入基层宣讲,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研讨会、高层论坛和发展规划展览,组织天水新闻媒体开展“走关中”采访活动,邀请经济区内平凉、庆阳、陇南市在天水举办宣传活动,开通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网站等方式,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地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为《规划》的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编制了《天水市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及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现代农业等20个专项方案,将《规划》和《意见》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两年起好步、五年大发展、十年新跨越”的总目标,明确了总体思路、空间布局、产业发展、保障措施,将64项主要任务分解落实到了各县区和部门。

三是就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华能天水2×350兆瓦热电联产、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亚行贷款天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天然气管道中卫至贵阳联络线工程天水段、天水航天育种示范区建设、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晋升国家级科技园区、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工作和项目,多次组织人员与国家有关部委和直属事业单位进行汇报衔接,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取得了良好成效。

四是积极创造条件,加快规划项目实施进度,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晋升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一些重大投资已启动实施,部分重大工业项目亦建成投产,宝鸡至天水、天水至定西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宝鸡至天水高速公路天水过境段、天水至平凉铁路天水段、庄浪经张家川至麦积二级公路、国家公路运输主枢纽项目天水中心客运站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即将动工。加快了天水花牛苹果商贸城、北山生态产业示范园和南山花牛苹果产业园项目建设。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麦积山景区文化自然遗产保护开发、麦积甘泉现代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篇5: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经验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又是乡镇换届后工作的第一年,作为乡镇党委书记,如何准确把握和科学定位本乡镇、本区域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课题。

笔者多年从事乡镇领导工作,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陇南市礼县贫困地区的发展实际,就如何加快发展,推动乡域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概况。陇南市礼县地域宽广,面积约4900多平方公里,人文积淀厚重,物产丰富,境内以山地为主,29个乡镇发展状况因自然条件不同而差异明显。单从各乡镇发展来看,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势,但从加快发展,实践市、县党代表会制定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而言,发展思维又存在诸多共性。因为从总体上看,陇南礼县发展现状的共性是欠发展或乡镇发展速度较慢,发展质量不高。

二、对于发展的思考。如何推动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综合命题,这一命题必须结合本地以及外围的发展特征来判断,因为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

(一)要建立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好的班子对一个地方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建立一个好的班子一方面要从其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实践经验等多方面入手,另一方面要做好班子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教育,富于班子使命感或干事创业的责任感,这是干部工作的内在要求。其次是要加强对干部(包括村干部)的管理,这个问题也很关键,在贫困地区,这方面有好的一面,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干部不思进取或不坚守岗位或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而且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较为突出。

(二)要探索并坚持一条科学的发展思路。没有正确的思路就没有发展的灵魂,就没有科学的发展方向。一条科学发展思路的形成,需要许多人甚至几届人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完善,继承和发展。陇南礼县是国列贫困县,通过近二十年的实践与探索,在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上制定了“金、石、果、畜、药”的“五字经”发展思路,并通过全县各乡镇的努力,这些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这些成熟思路的形成对于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特别是可以避免盲目瞒干。在乡镇工作中坚持了成熟的思路,就是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目前许多乡镇都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思路或方向,确定了自己的主攻目标,形成了鲜明的乡镇地域发展特色。

(三)要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贫困地区的发展,从根本上讲要坚持走参与式扶贫开发的路子,这也是解决群众增收难或实现奔小康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目前扶贫坚持的是拉动式的方式,有的地方效果明显,有的地方效果不佳。根本的原因是群众的参与不够。如何把政府扶贫和群众参与很好地结合,这是衡量扶贫开发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解决这一问题,一要实现科学民主决

策,这是调动群众参与的主要因素;二面要充分发动、广泛号召动员带领群众参与;三是要看群众的承受能力。这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综合运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是要管理好群众,这方面目前一般是靠行政命令来推动,这个环节还比较薄弱,是我们在工作中努力探索加强的一个方面;二是要教育、引导好群众。加快农村文化教育活动场所建设是一项长效措施。基层文化建设是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要内容,这一点中央的政策是正确的;三是要坚持分类指导的思想,现实条件成熟的地方优先发展。

(四)优化环境,现实投资的最大化。乡镇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靠投资来拉动的,贫困地区的乡镇,乡财政困难,不能实现自我投资发展,发展基本上是靠外援投资,因此,要加快发展,必须要有两个环境:一是要争取国家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二是地方上要有一个能落实投资的建设环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的水、电、路、文化等公用基础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如陇南礼县“下四区”,十几个乡镇至今仍然不通油路或水泥路,依这样的状况来看,村一级的基础设施建设,这问题就可想而知了。因此,贫困地区要推动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国家在政策上要重点扶持,在资金上要重点倾斜,并通过加大计划投入,列出时间表来解决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目前发展太滞后、差距太大,在群众眼里,已经不单单是经济问题,而是把它上升为社会问题特别是政治问题的层面来看。因此这已经关乎到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五)要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激励机制。推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除了要具备以上几个要素条件外,还要具有一定的保障措施,因此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是对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要有一个科学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乡镇干部的管理层次多,管理权限不一,乡镇一般没有人事权,这给乡镇管理增加了很大的压力,一方面乡镇工作头绪多、压力大,工作的指标是钢性的,几个“一票否决”是残酷的,而且对职工的管理却是有弹性的,因此作为一把手的压力和责任是非常大的;另一方面提供给乡镇领导变动的岗位也不是太多的,因此在乡镇任职可谓任重道远,因此,要给部分乡镇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要有一个合理的去向来激发活力。再者,乡镇发展面对的是一个群体、一个组织或一个个体,因此建立奖优的激励机制也是必须的。

三、结 论:推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复杂就复杂在环境条件不一,社会发育程度不一,群众的认知程度不一,以及政策条件不对等和资金的本身规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总之,在贫困地区要实现充分的发展和跨越式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在党委班子的领导下,坚持以扶贫开发和国家重点投资为基础,最广泛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有效地推动乡镇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所提问题

一、广大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

1、农村低保分配是否公平?

二、要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

1、理论与实践的差距问题?

苟俊奇

篇6: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经验学习心得体会

陈豪:推动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云南省代表团媒体开放日答记者问实录既要保持一定发展速度更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新华社记者:去年云南GDP增长达到了9.5%,位居全国前列,跨越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18年,云南提出要全力推进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交出新时代合格答卷,请问这是一份什么样的云南答卷?陈豪: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也是总书记对云南发展提出的要求。总书记2015年初考察云南时要求我们“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同时要求云南“加大产业优化升级力度,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云南经济基础薄弱、短板突出、结构不优、质量效益偏低,既要保持一定发展速度,更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提质增效方面出现积极变化,但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任务依然繁重,还要付出艰苦努力。推动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全面建成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打下跨越式发展扎实基础;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现代化强省。具体来说,就是要扎扎实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补短板、调结构、添动力、强动能,交出新时代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合格答卷。一是打好“三大攻坚战”。居安思危打好主动仗,确保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边境安全。深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今年27个贫困县摘帽、1841个贫困村出列、145万贫困人口脱贫。认真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实施清水、净土、蓝天、国土绿化和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加强森林云南建设,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保护好云南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良田沃土。二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要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动能上有新突破,加快集聚一批高效益、高技术、高成长的企业和产业集群。比如,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绿色环保、现代服务业等。继续抓好综合交通网、水利网、能源保障网、互联网、现代物流网等“五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城市、县城、特色小镇基础设施条件、公共服务水平和发展质量。三是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今年要在创建自主创新示范中心,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内外先进企业研究机构和科技创新专业人才上取得新突破,在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与金融结合、军民融合通道上取得新突破,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四是在改革开放上迈出新步伐。重点是要不折不扣落实总书记作出的“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的重要指示,落实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完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激发内生活力和发展动力。积极主动参与中缅、中老、中越经济走廊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澜湄合作机制建设,全力抓好“五通”和会展平台、公共事务平台、“走出去”平台、开放型经济载体建设,办好第5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5届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组织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展工作。五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把教育、就业、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城乡管理等民生实事办好,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增强全省各族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还有很多其他工作要做,我们将一件一件抓好落实。让“绿色”成为云南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人民日报记者:在今年云南省两会上,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云南要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作为媒体人中的资深“吃货”和“驴友”,我们特别关注吃得放心、玩得舒心,因此对“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两张牌尤为关注,请省长作具体介绍。阮成发:谢谢人民日报对云南打造“三张牌”的关注。总书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有一个历史性的判断,就是高瞻远瞩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本质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云南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这一代云南人必须审慎回答的问题。云南省委、省政府深入分析省情,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彰显特色,瞄准世界一流,提出了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这“三张牌”的共同特点,是让“绿色”成为云南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首先,打造“绿色能源牌”,就是要把云南的水电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绿色能源强省。云南的水电资源丰富,水电装机量已达6076万千瓦、居全国第2位。但是我们的绿色能源利用得不充分,近年每年“弃水”300亿千瓦时。如何把这么好的绿色能源利用好,是我们必须切实解决的大问题。所以,我们提出,要立足用好云南绿色能源优势,打造“绿色能源牌”,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达到年产100万辆产能;同时,大力推进水电铝材、水电硅材一体化发展,把绿色能源打造成为我省第一大支柱产业。第二,打造“绿色食品牌”,主要是依托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云南好吃的东西很多、好东西不少,农产品出口额多年稳居西部省区第一,国家驰名商标农产品有21个,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2000多个,花卉、普洱茶、三七等区域性品牌已经闻名海内外。比如鲜花,国内市场上每10枝鲜切花就有7枝来自云南。这是我们的优势,但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云南的高原特色农业存在规模小、品牌影响力不大、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所以,我们要打造“绿色食品牌”,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推动云南农业发展方式实现革命性转变;要大力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培育和壮大省内农业“小巨人”企业,聚焦茶叶、花卉、水果、蔬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等产业,打造“拳头产品”;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按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推进“科研+种养+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具有云南特色、高品质、有口碑的“金字招牌”。我们希望用几年时间让“绿色食品”这张牌在国内外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到那时,我们可以自信、自豪地告诉大家:请放心品尝云南的食品,云南的食品是有机的、健康的、安全的。第三,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就是要充分发挥云南的丰富生物资源和良好生态环境优势,致力于打造世人健康生活的向往之地。今天的云南,拥有世界一流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处处好山、好水、好空气,更有“南天春不老,繁花四时香”的美景,生态环境优越,让人们流连忘返,是休闲的胜地、养生的天堂、心灵的驿站。我们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就是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发展全产业链的“大健康产业”,重点建设集医疗、研发、教育、康养为一体的医疗产业综合体,以“一部手机游云南”为抓手推进旅游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大力吸引海内外朋友到云南来旅游、定居、生活,“让云南人健康起来、让想健康的人到云南来”。总之,云南的这“三张牌”涵盖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它的特征是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路径是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迭代产业体系,目标是发展壮大新动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这里,我也代表云南人民诚挚邀请各位媒体朋友经常到云南来品尝绿色食品、享受健康生活。有决心有信心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香港大公报、文汇报记者:陈豪书记,十九大刚刚闭幕,您就提出了要打赢新时代第一场硬仗精准脱贫攻坚战,我们也注意到您调研次数最多的就是脱贫攻坚工作。今年春节假期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您就率队到扶贫部门布置脱贫工作,从中我们体会到一种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请问云南将如何拿出决战决胜的勇气和措施来打赢这场硬仗?陈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云南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从804万人下降到27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1.7%下降到7.5%。目前,云南仍然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到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目标,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坚信,有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有国家部委、中央单位、兄弟省市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夺取新时代第一场硬仗全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一是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认真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责任制,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实行省级挂包部门、行业扶贫部门与贫困县捆绑考核,一层一层、一级一级把责任压实,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将云南迪庆州与怒江州纳入了“三区三州”脱贫攻坚战略部署,为加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组织领导和帮扶力量,我和阮成发省长分别挂钩联系迪庆州、怒江州,27个深度贫困县每个县安排1名省级领导、3个省级单位、1户省属企业结对帮扶,派驻1支由厅级领导干部任组长的省级工作组,坚决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二是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聚焦迪庆州、怒江州,以及全省27个深度贫困县、3539个深度贫困村,加大资源整合和政策倾斜力度,集中力量打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就业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素质提升、农村危房改造、贫困村提升、守边强基、迪庆怒江脱贫攻坚“十大攻坚战”,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贫中之贫。三是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关键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观念、干劲、能力。总书记反复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我们牢牢抓住人这个关键,从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脱贫攻坚能力、激发工作干劲入手,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对全省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扶贫战线干部持续进行分级培训,培育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针对基层缺乏能人的问题,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建强基层组织,配强第一书记和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员,鼓励外出能人返乡担任村干部,培养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打造“不走的工作队”。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引导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消除“等靠要”思想,艰苦奋斗、自强自立,依靠勤劳致富脱贫,使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四是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认真落实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的安排部署,把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大问责惩处力度,加强先进激励,促进真抓实干,让脱贫攻坚战场充盈正能量。“云南景区”将以崭新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中央电视台记者:去年全国两会的时候,也是我在这个会场问了阮成发省长有关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的问题,当时您说将用一年的时间出台最为严厉的措施来整治云南的旅游市场,并且提升云南的旅游品质。去年以来,我也去了云南几次,确实感受到了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力度很大。我想问一下,这一年来您觉得整治的成果怎么样,云南的旅游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还有云南旅游未来出路以及转型升级之路在哪里?阮成发:感谢中央电视台和各媒体对云南旅游的长期关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代表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承诺,我们要重拳整治旅游市场乱象,从此我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以“壮士断腕”之决心、“刮骨疗毒”之毅力,全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我们面临的压力和困难也不少,一年来,我们坚决按照“宁可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大幅下降,也要坚决改变旅游市场乱象”的要求,已经出台了史上最严的22条整治措施,做到了整治态度“严”肃、整治措施“严”厉、落实责任“严”格。从工作层面上看,我们做到了三个“坚决”:第一,坚决斩断旅游业灰色利益链条。取消了全省所有旅游定点购物场所,让旅游购物回归正常市场行为;严格禁止暗藏陷阱的不合理低价游,严厉打击强迫消费、欺诈消费、商业贿赂等行为,查处了一大批案件,震慑了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第二,坚决查处景区、旅行社、导游违法违规行为。对景区、旅行社、导游实施“负面清单”“一票否决”,坚决把旅游行业的“害群之马”清除出去。一年来共查处173家旅行社、占全省总量的1/5,吊销36家旅行社经营许可证、是2016年的12倍,吊销经营许可证旅行社的法人和实际控制人实行终身行业禁入,公布69家旅行社193条不良经营行为记录;对问题严重的7家旅行社重点监管并向社会公示;查处93家A级景区,取消2家4A、6家3A级景区资质;查处134名导游、吊销10名导游资质。当前,我们正进一步加大依法整治力度,对涉嫌违法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第三,坚决压实管理责任。针对省、州市、县各级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的“不想管、不愿管、管不了、管不好”等畏难情绪,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责任和措施落实。省政府基本上每个月都专题研究旅游工作,分管副省长做到每周安排调度,及时研究解决旅游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同时,不断强化州市、县政府旅游市场秩序属地监管责任,严格综合考评,对考评处于末位的州市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进行约谈、问责,一年来问责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40多人。经过一年努力,从总体上看,云南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效果是明显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具体表现为“两个基本没有、一个大幅下降”:原来铺天盖地、恶性竞争的低价游基本没有了,原来普遍存在、明目张胆的强制购物现象基本没有了,原来居高不下、此起彼伏的旅游投诉大幅下降。据全国旅游投诉平台统计,从去年4月到今年2月,云南旅游有效投诉同比下降76.8%。与此同时,2017年云南接待海内外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32%、47%。整治工作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有的企业经营模式还没有改变,诚信经营制度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由“地上”转入“地下”、由“明目张胆”转为“乔装打扮”。同时,我们也不断加大力度,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云南只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叫云南”的理念打造“全域旅游”,以“一部手机游云南”为平台打造“智慧旅游”,以“游客旅游自由自在”“政府管理服务无处不在”为目标打造世界“一流旅游”。我们相信,“云南”这个“景区”将以凤凰涅槃的崭新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在这里,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刚刚上线试运行的“一部手机游云南”。“一部手机游云南”的功能定位,可以概括为“办游客之所需、行政府之所为”。首先,办游客之所需。“一部手机游云南”这个平台不是一个一般的APP和门户网站,而是集各种先进技术之大成,推动旅游产业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高度融合,采用了智能搜索、多终端融合、异构大数据、AR、VR、AI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实现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一键订单、一码通行、一键投诉等,基本覆盖了游前、游中、游后全过程、全方位、全景式的服务,大家可以去亲身体验。其次,行政府之所为。“一部手机游云南”的后台和核心是“一中心、两平台”,“一中心”即旅游大数据中心,“两平台”即游客服务平台和旅游管理平台。我们要通过这个平台,做到“三个重”。一是重整旅游资源,在“一部手机游云南”上线的所有资源,都要改变原来的低门槛,提高门槛标准,做到有标准、有资质、有信誉;二是重构诚信体系,在“一部手机游云南”上线的每一个商家,都有由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游客给予的综合评价诚信指数;三是重构投诉处理机制,游客可以通过发信息、语音留言等多种方式进行投诉,投诉办理就像电商购物可以查物流信息一样,所有办理过程全部向游客公开,做到一键投诉、及时响应、分级受理、联动处置、实时反馈、限时办结。谱写新时代云南乡村振兴新篇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陈豪书记曾经说过,云南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云南发展最大的不充分是乡村发展的不充分。请问,面对乡村教育、医疗卫生等落后局面,云南下一步将如何补齐短板?陈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促进新时代“三农”工作,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云南农村人口占比较高,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发展最不充分的也是农村,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方面短板亟待补齐。前不久媒体报道的“冰花男孩”,反映了云南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和农村贫困地区教育条件落后的情况。同时,云南农耕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重大时代命题,也是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认真贯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云南乡村振兴新篇章。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医疗补短板工作,采取了积极有效措施,努力提升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医疗水平。一是落实教育优先战略。把农村基础教育放在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优先位置,健全各级财政投入机制,加大教育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力度,大力实施“全面改薄”项目,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贫困地区教师待遇水平,吸引优秀教育人才,为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打下人才基础。推进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把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边远地区,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二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用好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云南医疗卫生事业补短板政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远程医疗“乡乡通”工程、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育,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贫困地区下移,确保到2020年,每个州(市)至少有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县(市、区)综合医院达标,贫困地区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部达标;加强州(市)和人口大县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建设,坚决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切实提高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当前,我们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支持城市医院与下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医联体,引导县级以上医院医生派驻基层卫生院,吸引更多医学大学毕业生到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工作。让九颗高原明珠还原亮丽本色、重放璀璨光彩凤凰卫视记者:3年前,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时曾在洱海边“立此存照”,并叮嘱当地一定要保护好洱海的自然环境,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美景留住。请问阮省长,作为洱海的河长,您感受到一份什么样的责任?云南九湖保护和洱海治理的前景如何?阮成发:谢谢凤凰卫视记者对洱海保护治理的关注。保护治理好洱海是总书记对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嘱托,也是云南各族人民的愿望。云南省委省政府、大理州委州政府、大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不敢懈怠。近年来,我们采取了断然措施,开启了抢救模式,打响了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在治理措施上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实现责任落实全覆盖,推动“九龙治水”向“合力治水”转变。组建一线指挥部,派驻一线工作队,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形成了覆盖所有入湖河道、高效有力的保护治理机制和网络化管理体系。二是强化源头管控,推动“末端治理”向“全流域治理”转变。关停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餐饮客栈2000多家,实施水资源综合调度、生态塘库、农村庭院雨污分流和蓝藻处置等应急措施,大力推进流域“两违”整治和村镇“两污”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和环湖截污,污染负荷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消减。三是坚持标本兼治,推动“污染防治”向“生态治理”转变。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统领洱海保护治理,坚持流域治理、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着力解决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等深层次问题。下一步,我们将以水质改善为核心,突出标本兼治,坚持“三个并重”,坚决打好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和持久战。一是坚持依法治湖与科学治湖并重,既要严格执行《洱海保护条例》,以“零容忍”态度整治环境污染问题,也要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和环洱海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划定,强化空间管控,调优产业布局和结构。二是坚持控源截污与生态修复并重,既要大力推进环湖截污治污,确保今年6月30日前实现环湖周边生产生活污水全部收集处理,做到没有一滴污水直接入湖,也要实施好新一轮退房退田退塘工作,加快湖内水生植物的恢复,促进洱海水生态良性循环。三是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既要加快治污工程项目建设,加强入湖河道整治,也要强化工程和河网的管理,严格落实河长制,确保流域生态环境更加健康稳定。洱海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的一面镜子。我们深信,只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保持久久为功的精神和毅力,按照既定目标任务,坚持“一湖一策”精准治理,一年接着一年干,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就一定能够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就一定能够让九颗高原明珠还原亮丽本色、重放璀璨光彩。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记者:请问阮省长,云南在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降成本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下一步有什么打算?阮成发: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把“三去一降一补”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大力简政减税减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等要求,特别是在降成本上狠下功夫,今年再为企业降成本780亿元左右,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发展。具体来讲,要做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降低企业非税负担。对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合理的坚决取消,可以取消的全部取消,过高的坚决降下来,降低非税收入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比重,省、州市两级降到30%以下,县级至少降到50%以下。二是突出降低用地用能成本。通过降低工业用地成本,力争减少企业用地支出100亿元左右;对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用能方案,力争降低用能成本40亿元以上。三是突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一颗印章管审批”等政府服务新机制,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让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成为常态。同时,持续降低融资、物流等成本,不断激发实体经济发展活力。陈豪:我代表云南省委、省政府邀请各位记者朋友多到“彩云之南”走走看看,实地感受云南发展的日新月异、云南人民的纯朴热情、云南风光的雄奇秀美,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云南,相信大家一定会更加喜欢云南、宣传“点赞”云南!

上一篇:追随理想作文下一篇:倚阑令/春光好,倚阑令/春光好卢祖皋,倚阑令/春光好的意思,倚阑令/春光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