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三有一化”调查与研究

2024-05-16

社区“三有一化”调查与研究(通用9篇)

篇1:社区“三有一化”调查与研究

加强社区“三有一化”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近年来,东昌区从拓展区域党建工作模式出发,采取逐步加强社区书记队伍建设、逐步加大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投入力度、全面开展省级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等一系列举措,在推进社区党组织“三有一化”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一、主要做法

一是精心打造能人队伍,确保有人管事。近年来,我们探索试行“三向进入、交叉任职”等方式,打破区域、身份条件限制,多渠道选聘社区工作者、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目前,51名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共有31人曾是企事业单位优秀工作人员,这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优秀工作者对社区的党建工作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为了把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党员的素质教育日常化和经常化,我们以“三会一课”和远程教育网络为载体,集中组织开展党的教育和科学技术、文化法规学习。同时,为了让社区的优秀干部“干的有劲、活的带劲”,我们从工资待遇、奖励机制、后顾保障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今年,在工资待遇方面,我们将社区书记的津贴由平均每月750元提高到900元。

二是多方筹措运转经费,确保有钱办事。为了能让社区“办公不为钱发愁,全心全力抓党建”。我们将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社区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社区党务工作者津贴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从2005年起实行社区党组织收缴党费自留部分全额返还,目前,全区累计返还社区党费30余万元,有效的缓解了社区的经费压力。同时,积极鼓励社区转变观念、自力更生,借助上级相关政策和共驻共建单

位的帮扶,拓宽社区收入渠道,增强社区自身的造血功能。

三是着力加强阵地建设,确保有场所议事。为了有效整合社区资源,加大社区办公场所的管理力度,我们先后筹集协调资金500余万元,在20个社区中率先开展办公场所“一站式”建设,将民政、计划生育及所有公益性岗位等服务性窗口全部纳入“一站式”服务大厅,公开服务内容和职责,开展挂牌服务,建立了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开辟了党员活动室、校外培训室等。光明街光复社区在区委的帮扶下,与光明街共同建设了1000多平方米的“一站式”办公大厅,率先达到了创省级示范社区的场所要求。

四是有效整合现有资源,推进区域化党建。一方面建立了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组建社区党建联建对子,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联席会,形成社区党建共商、事务共管、文明共创、难题共解、活动共办的“大党建”工作格局。全区51个社区与146户驻区单位结成共建对子,共同开展“双项服务”活动,各共建单位投入资金100余万元,用于增加街道社区内部设施、改善社区办公条件。一方面结合实际在社区党总支下分别成立了老干部党支部、大学生党支部、楼宇党支部和楼道党小组,将党组织建到了居民集中的第一线。另一方面广泛开展了以“组织联建互商、人才联姻互补、文化联乐互融、信息联享互通、服务联手互助、发展联袂互惠”为主要内容的“六联六互”城乡共建活动,构建了共谋发展、共享资源、共建和谐的党建工作新平台。目前,共结成互助对子18个,带动城乡居民就业创业300余人。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社区人才选拔培养难。当前,社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年龄和文化结构不合理,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化、年轻化、知识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是个“能人不爱干、孬人干不了”的工作,因此,在选拔优秀人才时存在一定难度。

二是社区经费“费随事转”落实难。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后,人员日益增多,社区难以承受沉重的经费压力。由于没有落实“费随事转”,大多数社区为了维持正常工作运转,依靠办公用房经营麻将馆来增加收入,造成社区办公和活动场所紧张,社区整体形象受损。

三是社区办公场所建设管理难。大量政府公益性岗位和人员前置社区后,社区用房面积很难保证社区办公和活动的需要,社区办公活动场所普遍达不到办公场所建设的最低标准。已经解决办公场所的社区,由于办公场所大多是政策性的返还产物,还有一部分办公场所是由市直部门出资购买,其手续仍在部门中,造成社区只有使用权,没有产权。

三、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首先,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抓好明年社区换届选举的良好时机,通过由组织部门和街道党工委共同选拔指派、居民选举、公开招考等形式,把党性强、作风正、懂经济、会管理的人才优先选为书记人选,全部实现每个社区配备1名专职副书记。其次,加强社区后备人才储备培养。制定切实有效的后备干部选拔任用管理方案,通过笔试、面试、考核等程序,选拔一批年纪较轻、文化程度较高、综合素质和能力较强、热爱社区工作的社区后备干部。再次,加强社区党员队伍建设。加

强党员分类管理,对直属党员实行“直管”,教育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对下岗失业党员实行“注册管理”,教育他们增强组织观念和大局意识,带头创业就业。对流动党员实行“属地管理”,通过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联系卡等形式,使他们始终处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之中。对在职党员实行“双管”,通过开展党员奉献日、党员责任区等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最后,建立社区干部经常性培训机制。由组织部门牵头,会同党校、民政、财政等部门,每年对所有社区干部进行一次岗位能力培训。鼓励社区干部参加正规化学历教育,提高社区干部学历水平。

二是保障社区经费投入。落实社区办公经费和党组织活动经费,建立社区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保证社区有钱办事。经费全部落实后,应禁止社区利用办公用房经营麻将馆。按照公益性岗位部门管理权限,落实“费随事转”制度,每个公益岗位主管部门应每月为社区提供办公经费30—50元。

三是加快推进社区硬件建设。注重社区活动场所的功能建设,逐步配套“四室三站两校两栏”,推进社区“一站式”办公服务大厅建设,着力打造硬件建设典范社区。应通过财政投入、购买或异地重建等方式,着力建设2—3个办公用房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对国有闲置和出租资源进行整合利用,盘活现有存量资源,通过区、街两级财政投入的方式,对原有活动场所进行提标升级改扩建。

篇2:社区“三有一化”调查与研究

全面提升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科学发展水平

——在全国街道社区“三有一化”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

城关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陶明贵

(2010年5月11日)

城关区是省会兰州市的中心区,区域总面积220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63平方公里。行政管辖24个街道和148个社区、1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00万人,流动人口约40万人。区内有省、市、区三级党政军机关,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与决策指挥中心,经济实力居全省86个县区之首,在西北地区省会城市中心区中位列第二。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30亿元,地区性财政收入完成79.3亿元,一般性预算收入完成8.6亿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16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930元。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改进和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要求,区委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结合全区党建工作和党员干部实际,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党的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意见》精神,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贯穿街道社区党组织活动始终,以“三有一化”为重点,实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努力构建区域化城市社区党建大格局,发挥好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大力推行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为“一肩挑”的社区配备专职副书记或专职副主任,研究制定社区书记、主任管理办法,建立起由街道党工委初始提名、区委组织部考察任免、街道党工委管理使用的新机制。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按照社区常住居民人口多少,配备3—5名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含1名专职党务工作者)。加强社区聘用人员管理,根据社区工作量合理确定聘用人员名额和条件,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待遇按照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由区财政负担的方式确定,并参加社会保险,由街道负责考核和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财政投入与街道自筹相结合的办法,由区财政每年投入5千万元左右资金,力争3年内彻底解决部分街道和社区无办公用房或面积不达标的问题,并建成“标准化一门式服务大厅”。根据责、权、利相一致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于2010年上半年研究出台部门工作进社区“准入制”管理办法,进一步理顺并规范部门、街道、社区的关系。主要抓实了四项重点工作:

一是夯实基础抓阵地,努力实现“有处议事”。去年以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在现场走访、实地勘察、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交通、产业、服务等因素,确定了“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街道社区阵地建设总体思路,通过新建、购买、整合、扩建四种方式,有目标、有计划地解决2个街道、43个社区无办公用房或办公用房面积不达标的问题。截止目前,共投入建设资金6171万,完成了2个街道、25个社区阵地的新建任务和16个面积不达标社区办公用房改扩建工作,新建、改扩建面积分别达到4000和5000平方米,使全区126个城市社区中阵地达标社区达到124个,剩余2处重建任务将在年内全部完成。同时,大力完善配套设施、不断优化阵地功能,建成社区一门式服务大厅72个,在大厅内部统一设置社区党务、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民政低保、环境卫生等功能室和服务窗口,并配齐了电脑、电视、DVD、LED电子显示屏等办公和电教设备,征订了各类党报、党刊及其他学习资料,为居民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贴心服务。

二是配强队伍抓龙头,努力实现“有人管事”。完善定期轮训制度和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学习工作机制,通过岗前培训、定期培训、现场观摩等方式,实行菜单式学习培训,全面提高街道社区广大党员干部处理急、难、险、重问题的能力和待人接物、善抓细节、服

务群众的能力。近两年,全区共举办街道、社区书记主任培训班9期,举办集中社区干部培训班15期,培训街道社区干部1900多人次。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开展了区委全委(扩大)会议民主测评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对街道领导班子年龄、学识、性别、特长、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组合。同时,采取换届选举和日常调整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从年纪轻、素质好、熟悉城市基层管理和基层建设的优秀人才中选拔了一批热爱基层、办事公道、作风民主、清正廉洁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班子中,夯实了党在城市基层的工作基础,近两年,先后有28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社区书记(主任)被及时提拔到了街道和区直部门的领导岗位上。全区125个城市社区中有92个社区实现了书记、主任工作“一肩挑”,配备专职副书记27名,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的平均年龄为41岁,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0.7%以上,使全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大幅增强。

三是加大投入抓保障,努力实现“有钱办事”。将社区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2010年起,社区办公经费和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分别提高至每社区每年1.5万元和5000元,并通过党费补贴、自主创收、有偿服务、社会支持等辅助方式,形成了以财政支持为主,其他补充方式为辅的社区党建工作经费保障体系。近两年,区财政累计为全区147个社区拨付党建经费800余万元。同时,通过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评选表彰先进社区工作者等措施,从制度层面逐步提高社区干部的待遇,对优秀的社区干部从物质上、精神上和政治上给予多方面奖励,让广大社区干部真正感受到了“工资上有保证、政治上有待遇、经济上有实惠、离职后有保障”,激发了广大社区干部立足本职、乐于奉献的信心和决心,推动了街道社区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是多措并举抓统筹,着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大格局。强化区委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党建工作联席分会三级网络协调机构功能,充分发挥街道社区重点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的资源优势和积极作用,通过“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设施共享、活动共搞”的形式,深入开展搭建“党群连心桥”、构筑“舆情信息台”、实施“贫困救助线”和科技、文体、教育、卫生、法治、安全“六进社区”等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载体活动。深入开展以“亮身份、树形象、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服务岗位认领”、“党员服务岗”认领活动,目前,共有800余个单位党组织、9000余名在职党员、80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参与活动,近3000个社区服务岗位得到认领。开通信访、手机和“两代表一委员”下访三部信息网络“服务直通车”,通过召开意见征求会、设置意见箱、印发民情信息卡、公布社区工作人员联系电话、组织“两代表一委员”下基层等多种方式,着力为居民群众答疑释惑、排忧解难。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导向,街道社区党组织依托辖区学校、医院、企业等不同组织,广泛组建“共青团志愿者”、“巾帼党员志愿者”、“党员文明志愿者”等志愿者队伍,利用学习雷锋活动日、七一建党节等有利时机,大力开展各种志愿服务行动,目前,全区以宣传教育、助残扶困、医疗保健、家政咨询、文体卫生等为服务内容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共有600余支,注册登记2万余人,在帮助居民群众解决困难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 “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初步构建,全区共建成社区文体活动室160个、社区党校(市民学校)90所、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120个、文化娱乐团队200支、健身路径100条,逐步形成了上下联动聚成“一条心”、左右联动拧成“一股绳”、前后联动编织“一张网”、内外联动形成“一盘棋”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涌现出了“五园一湾”、“七树一林”、“五型社区建设”、“阳光惠民工程”、“民情直通车”、“民情气象站”、“‘ 五认’公德建设”等一大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品牌,为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街道社区,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多年来,我们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摆在全区党的建设的突出位置,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取得了一些成绩,受到了中央和省、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中央和省市党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社会各方面的参与支持,也得益于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充分发挥。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深感到,我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与广大群众的殷切期望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个别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的意识不强、思路不清、华而不实、重经济轻党建,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个别街道社区党组织党建工作不够得力,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部分街道社区党员党的意识淡化,不能很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创新意识、精品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等等。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以后工作中完善思路、探索办法、逐步解决。

篇3:社区“三有一化”调查与研究

摘 要 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聊城市社区开展羽毛球运动的现状入手,找出聊城市区羽毛球运动开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思路与对策,为聊城市区社区羽毛球运动更好的推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社区体育 羽毛球 现状 调查研究

一、选题依据

本文通过对聊城市区社区群众开展羽毛球运动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分析,旨在了解其发展现状,为羽毛球运动的持续、居民健康发展贡献力量,为聊城市区社区羽毛球运动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为全发健身运动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聊城市区社区开展的羽毛球运动的居民,研究范围是聊城市区4个街道办事处的社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人通过查阅国内外主要学术期刊中有关社区羽毛球开展的研究的文章,并且通过聊城大学图书馆中国期刊网检索,查阅T2006年至2012年公开发表的与本课题相关的论文30余篇,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根據本次论文所研究的目的及要求,在每街道办事处随机抽取70份户居民,共计280户作为研究的样本,为本文调查问卷设计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3.数理统计法。本人通过对收集的266份有效问卷的问题进行统计,并用计算机中的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聊城市区社区居民对羽毛球运动的认识情况调查分析

1.参与羽毛球运动的年龄及动机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参与羽毛球运动的居民当中,在30-50岁之间参与这项运动的居民较多,而30岁之前和50岁之后的参加的较少,这说明了人们把羽毛球运动作为了自己健身的一种手段。

2.居民对羽毛球运动的喜好程度调查。从表1调查可以看出,其中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羽毛球这项运动的居民占被调查人数75%。这说明居民想参与羽毛球运动的愿望还是比较强烈的。羽毛球运动在社区内的开展还是比较有现实意义的。从表2可知,在150名参与羽毛球运动的居民当中,有46.67%的是为了强身健体,其次消遣娱乐人数也占了41.33%,这说明了居民已经把羽毛球这项运动作为了自己生活中锻炼自己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并从中看到了它锻炼的价值和意义。

(二)聊城市区社区羽毛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1.居民参与羽毛球运动的场所及场馆使用。通过对聊城市社区居民的调查发现,居民进行羽毛球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社区院落和附近的公园,而且社区院落中活动占的比例较大,这说明居民利用就近的原则,这也体现了羽毛球运动的方便实用性。并且我对居民们在参与羽毛球这项运动是否考虑天气因素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如果无室内场馆,居民们一般不会去参加这项运动。

2.居民参与羽毛球运动的频率、时段。本人通过对聊城市社区居民的调查发现,居民们进行羽毛球运动的频率一般都在3次以上;并且早晨和傍晚居民们的闲暇时间比较多,从此可以看出居民们参与羽毛球这项运动的时间段和频率,在一定程度上由他们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的。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从调查研究中可以看出,聊城市区社区有半数以上的居民还是比较喜欢羽毛球这项运动,这说明了羽毛球运动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利于其在社区内的广泛迅速开展。

2.羽毛球运动在比赛时可以互相揣摩对方的战术意图,可以把握各种战机,就像我国奥运羽毛球冠军林丹一样,进行比赛时对自己运用战术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和时机,对对方的意志及智力因素会有一定的影响。

3.对参与羽毛球运动的人群,青少年和老年人是参与此项运动的主要人群,而针对比较广泛的中年群体,我们可以根据其生活方式的变化适当调整运动的时间。

(二)建议

1.通过聊城社区小区广播、海报宣传、板报等途径,从而加强对羽毛球这项运动的宣传,加强小区领导的重视程度,提高聊城社区居民对羽毛球的认知。

2.要充分发挥聊城社区体育指导员的作用,由于老年人进行羽毛球运动也占有不小的比例,对于他们要加进行科学正确的指导,当然,青少年的锻炼活动也不能忽视,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科学合理地有效的进行活动。

3.聊城社区主管部门要充分开发场地资源,如果有能力可以建设更多的室内场馆,协调利用好有限的活动空间,从而提高场馆的利用效率,使居民更好的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

参考文献:

[1] 张长宽,刘和昌.上海市社区羽毛球运动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12):5-10.

[2] 刘帆.羽毛球运动中对中年男性体质与健康影响的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0.

篇4:社区三有一化典型材料

***于***年撤县设市,城区面积23.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2万,辖18个乡镇、2个街道、17个社区,有社区党员4630名。近年来,***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实现社区建设“三有”和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格局的工作目标,通过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强化领导,进一步夯实了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工作基础,扎实推进了全市城市街道社区“三有一化”建设。

一、强化队伍建设,实现“有人管事”。一是加强社区班子建设,尤其是社区党总支书记队伍建设。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通过从机关下派、从优秀后备干部中选派等方式,挑选7名思想政治素质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乡镇、街道干部到***、***、***社区等7个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在积极配强社区党总支书记的同时,加强其他社区干部队伍建设,配强社区“两委”领导班子。采取选聘选派优秀人才进社区、招聘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等多种方式,为社区配齐工作人员,我市选聘了4名大学生“居官”充实到社区工作。目前,有9个社区实行支书、主任“一肩挑”,“两委”班子成员84人、交叉任职39人。二是加强社区干部的管理。制定下发了《***村(居)干部管理办法》、《关于村(居)组干部绩效工资考核兑现有关问题的通知》等制度,落实了大学生居官每人每月1600元的工资待遇。街道党工委结合实际,制定社区一系列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社区干部行为,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实行科学和民主决策,提高社区领导班子决策水平。三是强化教育培训。围绕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我市坚持每年办好2期以上社区干部培训班,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 训社区干部,提高社区干部综合素质,选派了13街道社区干部到上海、南京等地挂职考察学习,学习先进地区社区管理服务理念,有效提升全市社区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

二、健全保障机制,实现“有钱办事”。一是将社区活动经费和办公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根据社区人口数量每年分别给予每个社区5-6万元不等的社区“两委”工作经费,并实行社区账务乡镇、街道管制度,由社区所在街道进行管理和监督。同时,采取以财政投入为主、党费留存补助为辅、社会筹集为补充的方式,把基层党组织正常运转、基层干部待遇保障、党员教育管理和活动场所建设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每名党员100元的培训经费,实现了社区党建工作“有钱办事”。二是建立部门整合工作经费机制。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采取“政府买岗位”的形式,对民政、低保、社保、医保、计生、残联等8个社区工作岗位96名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由市级主管部门负责解决。同时,整合在职人员力量,从市公安局选派17名民警到社区兼任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或主任助理,安排文化、城管部门26名工作人员到社区兼任社区文化辅导员、社区城管员等,既保证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又有效减轻乡镇、街道和社区的经费压力。

三、强化社区阵地建设,实现“有场所议事”。近年来,市财政按照每个社区6万元的标准先后为5个无场所或靠租、借场所办公的社区解决了活动场所,加上市委组织部下拨留存党费、街道拨款、共建单位资助、社区自筹等渠道,近年来,全市共投入260多万元用于解决社区无办公场所的难题,新建的社区办公场所面积都达到了300平方米以上。目前,17个社区都已达到了四室(办公室、活动室、电教室、警务室)二站(社区服务站、计生指导站)一场所(活动场所)的要求。建成“一站式”服务大厅3个、社区图书阅览 室17个、棋牌室17个、多功能会议室10个、老年人活动室以及民兵之家、妇女之家等其它群团组织活动室43个;有12个社区办公活动用房达到200平方米以上,配置了电话、电脑、电视、VCD等办公电教设备。每个社区设置了宣传栏、公开栏,并将社区概况、社区干部照片名单及分工、社区党组织职责、社区党建工作网络、社区党建工作制度等全部公开上墙,从而使社区党建的工作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实现了社区党建工作“有场所议事”。

篇5:社区“三有一化”调查与研究

社区“三有一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区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活动为统领,把扎实推进、完善社区“三有一化”建设作为加强社区建设、推动社区事业深入发展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社区“三有一化”建设,进一步夯实社区党建工作基础,促进了社区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一、“三有一化”工作进展情况

积极推进“三有一化”建设,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的要求基本落实 加强队伍建设,实现“有人管事”。从建立完善选配、教育、管理和激励机制入

手,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是深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推行社区党建目标责任管理,进一步明确责任。将社区党建工作列入街道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每年年终进行考核考评。二是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班子。推行“公推直选”,把党性好、能力强、热心服务群众的党员选进社区党组织班子,进一步优化年龄和文化结构。三是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培训。区委组织部和各街道党工委每年举办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干部培训班,采取多种形式对社区干部进行集中培训,提升了社区干部整体素质。四是合理充实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按要求职数配备社区干部,同时为党员人数较多、“一肩挑”的社区配备1名党建协管员。成立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66个,共有党员志愿者550多名。完善保障机制,实现“有钱办事”。采取政府分级投入、各方社会力量共同支持的社区建设投入机制,着力解决社区建设经费不足问题。在区财政将社区办公

经费纳入年度预算的基础上,区委每年拔付社区党建经费17万多元。区、街道积极筹措经费,逐步提高社区干部的生活补贴,努力落实好养老保险等优惠政策,对优秀的社区干部从物质上、精神上和政治上给予表彰奖励,切实调动了社区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大建设力度,实现“有场所议事”。大力加强社区阵地建设。采取多种途径,抓好社区活动场所建设,社区办公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在商品房开发审批过程中积极协调,由开发商为社区无偿提供办公和活动场所。单位型社区则由辖区单位提供活动场所,对无房产开发项目、办公场所紧张的社区则由政府购置房产供社区使用。二是抓好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服务网络。在完善社区硬件建设过程中,重点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和改造。目前全区29个社区均已建立功能完备、运行规范的服务中心,受到居民群众普遍欢迎。

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党员共管,社区

党建区域化格局初步形成

我区把共驻共建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各街道社区均已成立党建联席会,发动辖区各企事业单位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努力构建共驻共建的区域化党建格局。为形成社区党建工作整体合力,街道、社区与辖区单位党组织成立了社区党建联席会,签订《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驻共建协议》,围绕“开展一次党日活动,为社区解决一个难题,为社区建设献一计策、为居民办一件实事”,落实共建内容。落实党员“双重管理”、“设岗定责”、“信息反馈”等各项党员管理制度,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

二、当前“三有一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社区党员队伍急剧壮大,传统的社区党组织设置不够合理,工作力量薄弱等问题日益突出,社区“三有一化”工作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是社区干部整体素质不高。社区干部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整体

素质偏低,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社区经济的能力不强。社区行政工作量增多,造成了抓社区党建工作精力不足,加上部分社区支部书记缺少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社区党建联席会作用上挥不明显。社区党组织在区域性党建工作中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发挥不够,很难有效指导和协调辖区内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有些企业对社区建设的支持度不够。三是工作经费不足。社区办公经费除去交水电费、电话费、纸张费、书报费等经费后,余下的党建经费不多,社区开展党建活动仍感力不从心。部分社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经费不足,影响了社区工作和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推进社区“三有一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着力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渠道,强化培训,着力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专兼结合、经验丰富的社区干部队

伍,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通过整合社区资源、组合党员特长、搭建服务平台等方式,加强以党员为骨干、社区群众参加、服务内容广泛、活动形式多样的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建设,更好地服务居民群众。

篇6:三有一化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总结

三有一化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总结

城市街道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工作的重要基础,全面推进社区党组织建设,对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如何抓好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三有一化”工作是新时期城市街道社区党建的一项重点工作。

一、当前加强城市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三有一化”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政府治理模式由传统的管制、管理型向现代的服务型的转变,城市行政工作的重心逐渐下移到最基层的社区,城市生活中大量社会事务向社区空间转移,社区管理已成为加强城市管理的重点。当前城市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新形势对社区党建提出了

新的挑战和要求,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街道社区党组织必须担负起社区建设的主体责任,要求街道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力量和资源进行广泛的动员和管理,积极化解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中出现的各种新矛盾,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因此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对于大力推进社区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城市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三有一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市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工作已初见成效,社区的党务工作者队伍组织进一步优化提高,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落实,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覆盖面、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建设逐步形成。但在推进社区党建“三有一化”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抓紧研究解决的棘手问

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社区干部队伍不适应。人才是工作成功的杠杆和砝码,做好社区党建工作和其他工作需要大批优秀的人才。目前我市社区党务工作者的人才队伍建设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一是人才匮乏。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较低,政治上进步缓慢,这使得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意到社区工作,造成了社区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社区党建工作和各项工作的提升。二是年龄老化。目前各社区干部普遍年龄较高,年龄老化现象比较明显,一些社区干部青黄不接。三是素质不高。目前社区干部普遍学历偏低,一些社区干部的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缺乏领导和管理社区工作的经验、能力和胆识,工作方法简单,手段单一,没有新意。一些社区党务工作者,对做好社区党建工作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知之不多,甚至一片空白。

社区党建工作经费不到位。我市经济基础相对较为薄弱,财力不强,面对

新形势下社区党组织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社区投入显得极为不足。虽然近年来我市财政加大了对社区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区经费不足的困难,但社区的经费缺口仍然比较大,不能满足社区正常运转和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需要。我市各城市社区基本上没有其他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每年财政统拨的包干经费和上级各有关单位的支持,普遍存在办公经费少、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低的现象,“无钱办事”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社区党建服务设施不完善。目前我市大多社区办公条件差,设施简陋,部分还靠租、借等形式维持办公,严重影响社区正常工作的开展和社区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市68个社区中仍有7个社区靠租借办公房办公。全区社区服务硬件设施不完善,目前只有街道服务中心19个,社区服务站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星光老人之家27个,大大影响了社区服务活动的开展。

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未能形成制度化,对志愿者工作很少进行宣传发动,志愿者人数少,活动次数少,服务面窄。

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不健全。社区党建工作要搞好,必须将社区内的各种党建资源都整合起来、各个方面的党建力量都充分调动起来,构建起区域性党建新格局,形成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由于社区党组织和驻社区单位及其党员没有领导关系和行政约束,驻社区单位对社区共驻共建的理念和应承担的义务认识不足,支持参与社区党建的自觉性和责任性不够,实际工作中,内在动力不强,“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还普遍,驻社区单位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开展社区党建共建工作的合力未能真正形成。

三、坚持四措并举推进“三有一化”建设,夯实社区党建基础

要针对当前不少地方存在的缺优秀人才、缺工作经费、缺活动场所和协调共建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下大力

气切实抓好“三有一化”建设,把其作为街道社区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突出问题、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坚持四措并举,扎实推进,夯实社区党建基础,进一步促进社区建设的全面发展。

拓渠道强班子,抓队伍建设,实现“有人管事”。为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突破,必须建立一支政治过硬、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素质过硬的街道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实现有人管事,能管好事,真正实现好、维护好、落实好群众的利益。

多协调重投入,抓经费保障,实现“有钱办事”。一是落实经费保障。为切实解决街道社区经济基础薄弱、“无钱办事”的问题,要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明确各级扶持社区党建工作活动经费的渠道和方法,要从每年省、市地方税收或财政收入中按一定比例筹拨社区工作活动经费,并从中优先单列专项资金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经费和党务工作者工资补贴。进一步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原则,从专项资金、党费、企事业管理费中列支等多种途径,不断拓宽解决活动经费的渠道。要把社区党务工作者工资生活补贴纳入财政统一列支,并注意解决好医疗、养老保险等问题,为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解除后顾之忧。

高标准强服务,抓场所建设,实现“有处议事”。要切实帮助尚没有自有办公房的社区解决办公场所问题,由省、市各级一起拨出专项资金帮助社区解决办公场所问题。要把解决社区办公和公益性服务用房问题作为加强社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在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时,必须依照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预留发展空间,同步建设好社区组织办公用房和活动服务设施,提高综合利用效益,真正建成集党员活动、便民服务、文化宣传、信息传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党员之家、群众之家、社区服务之家。要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深入调查了解掌握社区居民的需求,健全服务体系,改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

功能等手段,大力推进社区服务,并通过发展产业化社区服务发展社区经济,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后劲。

促认识多互补,抓共建机制,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一是努力提高思想认识。要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对社区党建的认识,增强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对社区党建的共建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使驻社区各种党组织做到“驻在社区、融入社区、热爱社区、建设社区”,形成社区党建工作合力。二是积极扩大党组织覆盖面。要积极探索把党的基层组织建到居住区,形成“党总支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建在楼幢、党员作用发挥在服务示范岗”的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同时,不断扩大党在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中的覆盖面,通过建立“楼宇支部”、“街区支部”、“园区支部”、“商贸市场支部”等形式,使党的组织设置横向到边,全面覆盖。要通过扩大党组织覆盖面,进一步打好社区党

建工作的组织基础。三是充分发挥优势互补作用。推进社区党建的新发展,应该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着力探索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驻区单位党组织和“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积极参加、社区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大党建新格局。驻区单位党组织要积极参与和支持街道社区党建工作,通过结对共建、联建、帮建,从政策、人才、技术、物资、资金、信息、教育、阵地等方面支持街道社区党组织。四是建立健全党建共建工作协调机制。认真落实社区党建工作联络员制度、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制度和工作情况交流通报制度,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和进行情况交流,加强工作协调。要建立规范的社区党建共建联建工作考评体系,将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共建联建工作情况,纳入驻社区单位绩效考核和创建“文明单位”、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内容,并接受所在街道社区的评议,增

篇7:社区“三有一化”调查与研究

如果说体育是社会文明建设的必要手段,全民健身是体育的“助推器”,那么社区体育就是全民健身的“加速器”。怎样落实好社区体育?云岩区是贵阳市的中心城区,其内的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能否满足居民们日益增长的锻炼需求?本文就此对云岩区的社区进行抽样调查,研究探讨加强建设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问题,以期社区体育能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社区,以云岩区栖霞社区、威清社区、中环社区等十二个社区为具体的调研实地,展开对云岩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本文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收回6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563份,有效率93.83%。

(2)实地考察法。深入云岩区抽样社区实地,考察社区内公共体育设施的实际情况,并访谈相关人员。

(3)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3.结果与分析

(1)云岩区社区公共体育活动场地情况。由于云岩区是老城区,辖区内的社区空间拥挤杂乱,社区体育活动场所受到很大限制。

表1云岩区社体居民锻炼场所一览表

所谓社体居民,包含在国家体育人口的范畴内,也属于社区居民的一部分,它是专指社区里参与体育锻炼的居民。

(2)云岩区社区居民对所在社区体育设施现状的满意程度。目前,所调查云岩区各社区居民对所在社区体育设施现状的态度,表明云岩区社区的体育设施现状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需求。

表2云岩区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满意程度一览表

从表2中完全可以看出,社体居民日常锻炼身体的迫切要求与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缺乏现状之间的矛盾正在日渐加深。

(3)云岩区现有社区体育设施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情况分析。现有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收费问题。有些体育设施并不是所有社区都能建设,像游泳池等。而一旦建成,大多在费用上会有很高的要求,这对绝大多数的社区居民来说,难以长期承受。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总量不足问题。

表3云岩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

情况调查一览表

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是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的重要条件。从实地考察的社区来看,16.67%的社区没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58.33%的社区虽然有一些但并不多,仅是在一片空地上装几个器材供人活动而已,这些器材还是坏的坏、锈的锈,久无人修,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远远满足不了社体居民的健身需求。

现有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损坏及维护问题。

表4云岩区社区公共体育

设施损坏方式一览表

由于社区人力资源的匮乏,社区缺乏专人服务于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缺乏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维护管理人员,另一方面是没有社区指导员的专业指导。

三、结论

当前,云岩区社体居民的人口数量稳步上升,社区居民的体育意识正在逐渐提高,但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现状与这两点并不匹配。经过分析总结,云岩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存在以下问题: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社区人力资源匮乏,缺乏专人服务于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对于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重视等。

四、建议

1.管理层方面

加强领导,提高社区体育设施在城市建设规划中所占的比例,使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概念上把体育从社区系统中提炼出来,构建一个空间性的“体育社区”系统,根据该社区的经济状况、文化层次、地域环境、年龄结构、职业特点、人口素质等来部署和建设公共体育设施。

2.实施层方面

维护经费的来源不止于政府拨款,还应积极开拓社区体育资金的筹集途径。除此之外,可以构建一套“学区体育模式”,由大学体育学院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课,分散进入各个体育社区,在社区指导员的帮助下,对该社区的社区居民进行公共体育设施使用指导等工作。这既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及工作能力,又可以解决社区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

3.场所方面

完善危旧房改造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预留空地、装置器材、建设场馆等;多利用开发现有的场地资源,如公园、山林等;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应坚持把社区居民利益放在首位,健身收费应在可操控程度内进行最大的优惠。

endprint

如果说体育是社会文明建设的必要手段,全民健身是体育的“助推器”,那么社区体育就是全民健身的“加速器”。怎样落实好社区体育?云岩区是贵阳市的中心城区,其内的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能否满足居民们日益增长的锻炼需求?本文就此对云岩区的社区进行抽样调查,研究探讨加强建设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问题,以期社区体育能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社区,以云岩区栖霞社区、威清社区、中环社区等十二个社区为具体的调研实地,展开对云岩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本文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收回6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563份,有效率93.83%。

(2)实地考察法。深入云岩区抽样社区实地,考察社区内公共体育设施的实际情况,并访谈相关人员。

(3)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3.结果与分析

(1)云岩区社区公共体育活动场地情况。由于云岩区是老城区,辖区内的社区空间拥挤杂乱,社区体育活动场所受到很大限制。

表1云岩区社体居民锻炼场所一览表

所谓社体居民,包含在国家体育人口的范畴内,也属于社区居民的一部分,它是专指社区里参与体育锻炼的居民。

(2)云岩区社区居民对所在社区体育设施现状的满意程度。目前,所调查云岩区各社区居民对所在社区体育设施现状的态度,表明云岩区社区的体育设施现状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需求。

表2云岩区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满意程度一览表

从表2中完全可以看出,社体居民日常锻炼身体的迫切要求与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缺乏现状之间的矛盾正在日渐加深。

(3)云岩区现有社区体育设施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情况分析。现有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收费问题。有些体育设施并不是所有社区都能建设,像游泳池等。而一旦建成,大多在费用上会有很高的要求,这对绝大多数的社区居民来说,难以长期承受。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总量不足问题。

表3云岩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

情况调查一览表

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是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的重要条件。从实地考察的社区来看,16.67%的社区没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58.33%的社区虽然有一些但并不多,仅是在一片空地上装几个器材供人活动而已,这些器材还是坏的坏、锈的锈,久无人修,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远远满足不了社体居民的健身需求。

现有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损坏及维护问题。

表4云岩区社区公共体育

设施损坏方式一览表

由于社区人力资源的匮乏,社区缺乏专人服务于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缺乏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维护管理人员,另一方面是没有社区指导员的专业指导。

三、结论

当前,云岩区社体居民的人口数量稳步上升,社区居民的体育意识正在逐渐提高,但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现状与这两点并不匹配。经过分析总结,云岩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存在以下问题: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社区人力资源匮乏,缺乏专人服务于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对于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重视等。

四、建议

1.管理层方面

加强领导,提高社区体育设施在城市建设规划中所占的比例,使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概念上把体育从社区系统中提炼出来,构建一个空间性的“体育社区”系统,根据该社区的经济状况、文化层次、地域环境、年龄结构、职业特点、人口素质等来部署和建设公共体育设施。

2.实施层方面

维护经费的来源不止于政府拨款,还应积极开拓社区体育资金的筹集途径。除此之外,可以构建一套“学区体育模式”,由大学体育学院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课,分散进入各个体育社区,在社区指导员的帮助下,对该社区的社区居民进行公共体育设施使用指导等工作。这既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及工作能力,又可以解决社区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

3.场所方面

完善危旧房改造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预留空地、装置器材、建设场馆等;多利用开发现有的场地资源,如公园、山林等;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应坚持把社区居民利益放在首位,健身收费应在可操控程度内进行最大的优惠。

endprint

如果说体育是社会文明建设的必要手段,全民健身是体育的“助推器”,那么社区体育就是全民健身的“加速器”。怎样落实好社区体育?云岩区是贵阳市的中心城区,其内的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能否满足居民们日益增长的锻炼需求?本文就此对云岩区的社区进行抽样调查,研究探讨加强建设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问题,以期社区体育能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社区,以云岩区栖霞社区、威清社区、中环社区等十二个社区为具体的调研实地,展开对云岩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本文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收回6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563份,有效率93.83%。

(2)实地考察法。深入云岩区抽样社区实地,考察社区内公共体育设施的实际情况,并访谈相关人员。

(3)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3.结果与分析

(1)云岩区社区公共体育活动场地情况。由于云岩区是老城区,辖区内的社区空间拥挤杂乱,社区体育活动场所受到很大限制。

表1云岩区社体居民锻炼场所一览表

所谓社体居民,包含在国家体育人口的范畴内,也属于社区居民的一部分,它是专指社区里参与体育锻炼的居民。

(2)云岩区社区居民对所在社区体育设施现状的满意程度。目前,所调查云岩区各社区居民对所在社区体育设施现状的态度,表明云岩区社区的体育设施现状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需求。

表2云岩区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满意程度一览表

从表2中完全可以看出,社体居民日常锻炼身体的迫切要求与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缺乏现状之间的矛盾正在日渐加深。

(3)云岩区现有社区体育设施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情况分析。现有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收费问题。有些体育设施并不是所有社区都能建设,像游泳池等。而一旦建成,大多在费用上会有很高的要求,这对绝大多数的社区居民来说,难以长期承受。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总量不足问题。

表3云岩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

情况调查一览表

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是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的重要条件。从实地考察的社区来看,16.67%的社区没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58.33%的社区虽然有一些但并不多,仅是在一片空地上装几个器材供人活动而已,这些器材还是坏的坏、锈的锈,久无人修,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远远满足不了社体居民的健身需求。

现有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损坏及维护问题。

表4云岩区社区公共体育

设施损坏方式一览表

由于社区人力资源的匮乏,社区缺乏专人服务于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缺乏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维护管理人员,另一方面是没有社区指导员的专业指导。

三、结论

当前,云岩区社体居民的人口数量稳步上升,社区居民的体育意识正在逐渐提高,但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现状与这两点并不匹配。经过分析总结,云岩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存在以下问题: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体制不完善;社区人力资源匮乏,缺乏专人服务于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对于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重视等。

四、建议

1.管理层方面

加强领导,提高社区体育设施在城市建设规划中所占的比例,使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概念上把体育从社区系统中提炼出来,构建一个空间性的“体育社区”系统,根据该社区的经济状况、文化层次、地域环境、年龄结构、职业特点、人口素质等来部署和建设公共体育设施。

2.实施层方面

维护经费的来源不止于政府拨款,还应积极开拓社区体育资金的筹集途径。除此之外,可以构建一套“学区体育模式”,由大学体育学院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课,分散进入各个体育社区,在社区指导员的帮助下,对该社区的社区居民进行公共体育设施使用指导等工作。这既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及工作能力,又可以解决社区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

3.场所方面

完善危旧房改造区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预留空地、装置器材、建设场馆等;多利用开发现有的场地资源,如公园、山林等;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应坚持把社区居民利益放在首位,健身收费应在可操控程度内进行最大的优惠。

篇8:社区“三有一化”调查与研究

待遇情况调研报告

市委基层办:

根据贵办《关于开展社区“三有一化”建设和社区工作者待遇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我街道紧紧围绕“三有一化”和社区工作者待遇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街道社区“三有一化”建设调研

(一)有人管事

1、社区党组织书记必须在街道或社区有相关工作经历,并且工作期间能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根据社区及所配社区党组织书记实际情况做到合理流动。

2、优化的前提是要稳定干部队伍,根据实际任务情况配备充足的干部队伍,以便于更好的管理,更好的优化干部队伍。

3、有组织的定期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定期不定期检查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4、根据机关干部的特长和工作表现选派其下社区工作,通过属地管理,对辖区单位建立对调机制,进行轮岗机制。

5、严格执行市里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落实聘用人员的待遇,建立健全聘用人员奖惩机制,充分调动社区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6、根据社区任务重、人员紧缺的现状,我们提供空缺岗位需求,由市委组织部组织考试录用聘用。一是建立健全

考核管理机制引导安心基层工作;二是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促使尽快进入角色;三是建立健全帮带历练机制,提高基层工作本领;四是建立健全互动沟通机制,营造良好成才氛围。

7、联手社区物业,创新团建模式;整合社区资源,拓展服务领域;全面活跃工作,构建和谐社区。

8、同样的管理,同样的福利待遇,鼓励大家积极工作努力学习。把单位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做,至于相互间的关系自然而然就简单了。

9、根据上岗人员的实际情况,是否能一肩跳书记、主任的岗位,经过严格考察,按照严格的组织程序来发展。

10、还是把居委会当成自己的家,多入户,多关心居民,把社区居民当成自己的亲人,多向居民宣传党的政策,鼓励他们多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为社区居民自治提供坚强后盾;民主选举社区自治组织,为社区居民自治提供参与监督的渠道;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社关系;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为社区居民自治提供物质基础。

11、一是推选好社区选举委员会,体现居民自治;二是搞好选民登记,体现居民自治;三是实行差额选举,体现居民自治;四是选好居民代表,体现居民自治。

12、“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做好分类管理制度;包巷包户制度;走访登记制度;信息反馈制度;村情分析研究制度;活动场所开放制度;考核奖惩制度。

(二)有钱办事

1、街道把社区工作经费按时拨付,引导社区“开源节流”。同时完善经费管理制度,实行定期审计,确保下拨经费专款专用

2、合理利用资金、资源实现费随事转,存在的问题有资金短缺。

(三)有场所议事

1、抓好规范化建设。完善社区组织活动场所配套设施,配齐了办公桌、办公椅、档案橱等办公用具,完善了电话、广播、社区党务公开栏、宣传栏等宣传设施,完成了图书室、阅览室、党员活动室、、等阵地建设,做好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作。

2、拓展综合功能。把社区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体娱乐等工作纳入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功能中。

(四)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

1、广泛发动,增强在职党员主动参与社区工作的意识;理顺关系,完善在职党员融入社区的组织机构;建章立制,规范对社区在职党员的教育管理;创新载体,丰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形式。

2、要着眼于无职党员的思想实际,拓展教育内容;设岗定责,让党员“无岗”变“有岗”。要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以人定岗、以岗定责”的原则来设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发挥表率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员领导干部要结合自身实际向焦裕禄、孔繁

森和郑培民同志学习,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经受各种考验,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3、进一步规范社区服务站工作,着眼于结构合理,优化社区服务方式,拓展社区服务项目,多开发适合我街道社区服务项目;加强培训,各社区服务站要多培育精品、亮品,以及有特色的服务项目;进一步丰富社区的服务方式,多发展一对

一、多对

一、团体对团体的服务方式,推广阵地性的服务方式;完善社区服务工作机制,更好地发挥社区服务工作在打造“生活品质之城”中的积极作用。

4、工作机制联建,共促责任落实;公益事业联办,共建服务设施;弱势群体联帮,共创和谐家园;文体活动联搞,共倡文明新风;社会治安联防,共营安民环境;党建工作联抓,共筑坚强堡垒。以便更好的整合和运用好好社区服务资源。

5、完善社区服务的监管机制,教育社区工作者时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到社区服务有效性和居民群众满意相统一。6、7、8、9、10、11、12、二、当前“三有一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党员队伍急剧壮大,社区“三有一化”工作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是部分社区工作思路不清,执行政策、措施方法不够,指挥和协调全局工作不得力。二是随着城市管理职能逐步向社区转移,社区工作任务日益繁重,普遍超负荷工作,社区工作人员无法创造全心全意工作的良好环境。三是个别社区党组织工作因循守旧,无创新习惯用老的工作方法和模式解决问题,已无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四是由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投入不足,导致社区党组织办公经费和活动用房比较紧张,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偏低,影响了社区党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社区工作者待遇情况调研情况调研

篇9:社区“三有一化”调查与研究

随着城市生活中大量社会事务向社区空间转移,社区管理已成为加强城市管理的重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街道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工作,对于扩大基层党建覆盖面,增强党组织影响力和凝聚力,推进社区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日,我们派出3个调研组深入全市3个街道和12个社区,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表、实地查看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新形势下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三有一化”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市街道社区基本情况

北流市位于广西东南部,现有3个街道办事处,12 个社区,有居民3.59万户,常住人口15.5万人,辖区面积32.3平方公里;成立有3个街道工委12个社区党组织,有党员1261人。现有社区工作者60名,其中,30岁以下12人,占20%;31—40岁的27人,占45%; 50岁以上的37名,占总数的61.7%;女性38名,占63.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9人,占48.3%。近年来,我们按照上级党委的部署和要求,整合全市资源,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结合创建和谐社区和“共驻共建”活动,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三有一化”(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推进社区党建区域化)工作,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高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水平,推进了和谐社区建设和城市经济协调发展。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抓基层打基础,增强队伍活力。为了适应城市日益发展扩大的需要,我们按照“一社区一支部”的要求,合理设置社区党组织,强化社区党组织功能,加强社区居委会、妇代会、共青团等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一是不断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近年来,市委组织部先后举办6期培训班,对全市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进行集中培训;各街道也坚持每年对社区工作者进行轮训,确保社区干部每年参加1次以上培训,切实提高了社区管理、服务的本领和能力。二是深入开展“双向培养”、“党员教育管理示范点”、“党员示范岗”、“党员文明示范户创评”和“创先争优”等活动,教育、引导社区党员在维护社会治安、建设文明社区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三是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社区党员发展工作。目前,我市街道社区党员队伍已发展壮大到1261名。

(二)抓投入提待遇,改善工作条件。一是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待遇。2006年以来,我们连续三次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待遇,其中,2007年给全市社区工作者每人每月增加生活补助50元,2008年再次给他们增加奖励补贴100元,2009年为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每月

补助电话费150元,解决了他们工作上的通讯费问题。目前,我市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的基本补助达到550元,其他在编村干部基本补助达到480元;每月经街道工委考核,能够完成本月工作任务的社区工作者还可享受每月100元的年终奖励。二是建立以政府分级投入为主、各方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社区建设投入机制。我们以文件的形式明确市财政每年补助各街道办建设工作经费,按照每个社区月办公经费416.67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对社区新建、新购办公用房的,市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适当补助,并采取财政分级负担逐年投入的方式,解决社区办公用房建设资金。三是在落实办公用房的基础上,采取上级争取一点、财政支持一点、动员驻社区单位捐助一点、社区募集一点“四个一点”的办法多方筹措资金,按照“七有”标准,为社区党员活动室配置相关设备,制定了办公室、活动室的维护、管理和使用办法,为社区党组织开展活动创造了条件。

(三)抓统筹建机制,推进社区党建区域化。一是建立社区党建协调联系机制。社区党支部与驻区单位联合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向驻区单位汇报社区党建的工作情况,协调解决社区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共商社区建设的路子。目前,全市287个驻社区单位分别与12个社区党组织签订了《社区党建协议书》和《社区联建责任书》,明确了双方的工作目标、责任,促使驻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二是建立驻区党员管理机制。重点完善“三卡一册”,记录社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情况,并分季度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作为党员所在单位考评、评先的依据。目前,经组织介绍到所居住的社区报到的市直单位在职党员有1051名。三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市委每年与街道工委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目标考核与干部年度考核结合起来,使考核方式从过去自上而下为主的垂直考核转变为以群众满意为主的综合考证考评,形成一套完整的社区党建工作考核体系。

(四)抓载体激活力,搭建服务平台。我市针对社区党员的特点,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创设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的平台,发挥党员在政治思想上的引领作用、在道德风尚的表率作用,在创业奉献上的带头作用。一是搭建富民服务平台,保障居民就业。各社区党组织采取有效措施,为社区居民就业创业提供服务。结合市镇党校教学改革,整合部门教育培训资源,协调陶瓷、电子、食品等市内支柱企业,联合对社区居民进行职业培训,增强就业能力,搭建富民服务平台。今年以来,全市共有980多名社区居民经培训实现了就业或再就业。二是搭建惠民服务平台,保障社区民生。各社区联合驻区单位成立各种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党员义工服务社区”活动。目前,全市有2000多名社区党员和驻区党员自愿当义工。今年以来,共为社区困难居民办好事实事3780多件,帮助96户困难家庭走出了困境。三是搭建安民服务平台,保持社会稳定。各街道社区以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为契机,搭建起安民服务平台,构建群防群治的综治网络,有效地维护社会治安。今年以来,城北街道各社区与驻区公安、工商、文化等单位,先后联合开展“打击非法传销”、“两抢一盗”、“收枪治爆”

等9次专项整治行动,促使社区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同时,社区党组织还加大对社区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今年以来,共化解各种矛盾纠纷138件。

(五)抓阵地建网络,拓展党建功能。我们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对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努力推进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建立远程教育站点。在3个街道和12个社区建立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积极推进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市、街道、社区在信息、设施、设备等方面共建共享,打造上下贯通、互惠互利、覆盖城乡的党员教育管理平台。目前,社区各远程教育站点已成为社区党员居民的“免费大学”和“致富平台”,80%的社区居民通过接受远程教育掌握了1-2门致富技术,成为创业能手和致富的带头人。二是开展网上办公。通过网络办公系统、电子邮箱、QQ群及网上发布信息等方式,进一步推动社区公文发送、办理、归档等各环节的网上流转,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办公成本。三是开设短信课堂。利用“手机党支部”和“飞信联盟”等信息载体进行学习交流,拓宽党组织活动空间,不断推进社区党建科学化水平。目前,全市社区党建“短信课堂”有成员1020多人,他们利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实现沟通互动、学习提高。

三、存在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在推进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三有一化”工作中作了一些探索和努力,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与上级的要求及广大社区居民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社区干部队伍不够强。主要表现为:一是年轻人才留不住。社区工作者待遇较低,政治上进步缓慢,这使得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意到社区工作,而面向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公开招选社区工作者,往往把社区工作作为考公务员平台,制约了社区各项工作的提升。二是年龄结构老化明显。截至2009年底,社区工作者人数60名,其中50岁以上的37名,占总数的61.7%,而中青年干部尚未形成接班梯队,有青黄不接现象。三是素质不高。目前社区干部普遍学历偏低,一些社区干部的思想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缺乏领导和管理社区工作的经验、能力和胆识,工作方法简单,手段单一,没有新意。

(二)社区工作经费投入不足。一是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普遍较低,与其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他们除财政每月支付工资480-550元标准外,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其它途径招聘的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只执行事业人员的工资,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二是社区的办公经费缺口比较大,“无钱办事”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社区基本上没有其他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每年财政统拨的包干经费和上级有关单位的支持,普遍存在办公经费少的现象,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社区正常运转和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需要。

(三)社区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我市大多社区办公条件差,设施简陋,部分还靠租、借等形式维持办公,严重影响社区正常工作的开展和社区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市12个社区中仍有8个社区靠租借办公房办公,办公用房产权自有的仅有4个,其中6个社区办公用房在90平方米以下。社区服务硬件设施不完善,很多职能作用没能充分发挥,不能适应新时期社区发展的需要,不能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四)社区党建共建意识不强。一是一些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思想认识滞后,不能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加强街道社区建设的关系,对自己份内的工作缺乏研究和思考,党建工作没有特色和创新,不能根据变化后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二是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思想不强。由于社区党组织和驻社区单位没有领导关系和行政约束,驻社区单位对社区共驻共建的理念和应承担的义务认识不足,认为社区工作对他们来说是“份外事”,致使共建工作合力未能真正形成,工作很难推进。三是部分居民共建意识淡薄。一些社区居民共建意识、参与共建积极性有待提高,如对于社区干部下区调查、人口摸底、计划生育排查等工作不够支持,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够强。

四、对策和建议

(一)强班子,抓队伍,确保“有人干事”。搞好社区工作,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因此,建起一支适应新形势的政治过硬、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素质过硬的社区党员干部队伍,才能确保有人干事,能干好事,真正实现好、维护好、落实好居民群众的利益。一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要按照“一好三强”(思想政治素质好、为民服务意识强、致富带富能力强、组织协调能力强)的标准,扩大社区“两委”干部特别是社区党组织书记选拔任用渠道,注重从选聘到社区任职大学生、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优秀青年党员、本地优秀民营企业人才中培养选拔社区党组织书记,逐步实现“能人治居”;无合适人选的,可采取从街道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中选派等措施,配齐配强社区领导班子,着力解决社区领导班子成员文化偏低、能力偏弱、年龄偏大的问题;要加大街道社区党建组织员选聘力度,实现每个社区都有一名党建组织员,为社区干部队伍注入新的活力。二要落实奖励处罚措施。拓宽“能进”渠道,打通“能上”瓶颈,要把政治素质好、文化层次较高、年富力强的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纳入党的后备干部队伍中进行培养,并适时通过公务员考录等形式录用到街道领导岗位;加大从社区“两委”干部中招录公务员力度,使其中的优秀分子进入公务员队伍,解决他们的政治发展问题,从而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优秀分子加入。要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每年绩效考核内容,实行奖勤罚劣措施,并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创先争优意识。三要加强教育培训。要以各级党校为主要阵地,有计划地对街道社区党组织负责人进行培训。坚持和完善社区支部组织生活制度,改进学习方法,采取集中培训、考察观摩等多种形式,加强党的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群众工作和维护稳定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党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重投入,抓保障,确保“有钱办事”。一要落实待遇和经费保障。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确保社区干部工资和党建工作经费与地方财政同步增长,把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生活补贴纳入财政统一列支,并注意解决好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问题,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要明确各级扶持社区党建工作活动经费的渠道和方法,从每年地方税收或财政收入中按一定比例筹拨社区工作活动经费,并从中优先单列专项资金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经费。进一步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从专项资金、党费、企事业管理费中列支等多种途径,不断拓宽解决活动经费的渠道。二要壮大社区经济实力。社区要解决自身经费问题,要充分利用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的有利时机,依托自身优势,在不损害公益原则的前提下自力更生地搞好创收,通过自办、联办社区服务项目,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兴办社区实业,增加社区集体收入。三要从示范引导、政策指导、资金支持、项目引进、信息咨询和科技推广等方面入手,适当开展一些有偿(低偿)服务,民政、工商、税务等部门要积极落实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以增强他们的“自我造血”功能。

(三)抓规划,强服务,确保“有场所议事”。解决街道社区基础设施不全的问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街道、社区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立多元化的社区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以文件的形式,明确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要预留社区组织工作、服务用房和居民活动场地等公益性设施建设用地,无偿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提供办公用房和社会公益用房。要帮助尚没有自有办公房的社区解决办公场所问题,由自治区、市、县(市)各级一起拨出专项资金帮助社区解决办公场所问题。要加强社区活动服务设施建设,深入调查了解掌握社区居民的需求,健全服务体系,改善服务设施,大力推进社区服务,积极探索社区管理规范化、社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区服务组织,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四)提认识,抓机制,努力构建社区党建区域化新格局。一是深化社区党建工作的认识。要因势利导,加强宣传,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对社区党建的认识,增强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对社区党建的共建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驻在社区、融入社区、建设社区”。二是扩大社区党建覆盖面。要积极探索把党的基层组织建到居住区,形成“党委(党总支)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建在楼幢、党员作用发挥在示范岗”的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要从区域化大党建发展趋势出发,突破传统工作模式,通过建立“楼宇支部”、“街区支部”、“园区支部”和“商贸市场支部”等形式,使党的组织设置横向到边,全面覆盖。三是健全社区党建协调联系机制。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探索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驻区单位党组织和“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积极参加、社区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大党建新格局。驻区单位党组织要积极参与和支持街道社区党建工作,通过结对共建、联建、帮建,从政策、人才、物资、资金和阵地等方面支持街道社区党组织。要落实好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驻区党员管理制度和双向考评制度,建立规范的社区党建共建联建工作考评体系,将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参

上一篇:人生因为梦想而精彩下一篇:区水务局2011年结对共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