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模式调查研究工作报告

2024-04-12

门头沟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模式调查研究工作报告(精选9篇)

篇1:门头沟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模式调查研究工作报告

门头沟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模式调查研究

工作报告

单位: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校

自今年4月接受北京教科院职成所委托研究项目《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模式研究》以来,我们对此项调研工作高度重视,在请示有关领导后,随即组成了一个项目申报小组,查阅相关资料、填报项目申请材料。项目获得批准之后,按照总项目组的总体要求和研究进度安排,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和工作步骤,开展了包括成立项目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计划、参加课题培训、制定调研方案、实施调查研究和召开座谈会、整理访谈记录和讨论总结研究成果、起草研究报告等活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还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地调整研究人员和工作进度安排,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具体工作如下:

1.5月,成立研究小组,召开专门会议,明确责任分工,制定研究计划。

2.5月16日,参加总课题组项目研究启动会,接受专门培训。会后又召开研讨会,传达启动会精神,进一步明确任务,确定访谈对象和访谈内容。由组长负责起草调研访谈提纲,成员分别走访调研、做好访谈记录。5月底学习总项目组推荐的有关资料,进一步掌握该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手段方法和其他相关情况。

3.6月,调整研究成员,扩充赵旭老师加入研究小组,负责访谈记录的整理和分析。

4.7月,根据实际继续安排成员进行访谈。走访访谈对象,召开座谈会,做好记录,在调研中根据需要进一步修正访谈内容。

①李:负责街道、社区办和教委两道的访谈;

②刘:负责社区教育专干、居委会干部和市民的访谈;

③韩:负责学校教育专干的访谈;访谈结束后各自整理访谈记录。

5.8月中下旬,召开研究小组会,对访谈记录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总体把握研究方向,归纳并总结出符合我区实际的社区教育特点和整合模式。

6.8月下旬,由刘冬霞老师负责起草调研报草稿;李四平负责起草工作报告;赵旭老师起草政策文件。

7.9月,召开研讨会,讨论项目研究成果,由李四平对三个报告进行修改。并将修改稿上报教委有关领导审阅。

8.9月15日,向总项目组提交研究成果,包括工作报告、研究报告、政策建议和访谈提纲等文本和电子材料。

篇2:门头沟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模式调查研究工作报告

为深入贯彻《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首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决定》和《中共门头沟区委、门头沟区人们内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学习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精神,统筹教育、文化、科技等资源,发挥各类教育机构作用,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管理和运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型街道、乡镇、社区等区域性学习型组织,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不断完善终身学习的服务体系,为居民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

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实现形式的,各部门要高度认识到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和统筹力度,提高服务意识,加大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工作力度,推进社区教育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紧紧围绕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整合社区内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优势,努力实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与非正式教育的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加快建设学习型城市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提高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

二、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措施

社区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区、街(镇)多层次、多部门的共同参与,通力合作,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其效应。充分利用、拓展并优化区域内各类教育资源,打破传统的“直线”管理模式,建立统筹协调机制,重新整合区域内各行业各部门的教育资源,密切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发挥每一个部门的作用,使各类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构建一个上下沟通顺畅、横向联系紧密,相互支持、互为资源,能衔接各种教育资源社区教育培训网络,使社区内各个组织和个体成为一个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的有机整体。

1.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区、街(镇)进一步加强统筹和整合力度,发挥区、街(镇)的主体作用,统筹、协调、整合镇域内外的各类教育资源,逐步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强化各级领导的社区教育意识,进一步加强领导与基层的联席会议制度,商讨研究社区教育各方面的工作。

有条件的地区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或社区教育直接管理部门,统筹社会上各种有效教育资源,将相关资源整合在一起,组织有一定知识水平和教研能力的人员统一进行管理,引领

社区教育进一步发展,保证社区教育顺利开展。

2.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完善社区教育网络,鼓励支持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社区教育实体

随着社区教育的深入开展,突显出学校在社区教育中的局限性,已不能完全满足社区教育的要求,社区内的单位、组织或个人要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社区教育实体,不断完善立体式社区教育网络,在实体上保证社区教育进一步发展。

3.加强各部门师资共享力度,以强大的师资队伍为后盾,深入开展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的大力开展,要以强大的师资队伍为坚强后盾,随着市民学习需求的不断增加,学校提供的教师资源逐渐不能完全满足全方面学习需要,鼓励建立高素质的社区教育师资库,有人才、有能力的单位或组织积极为社区教育提供师资力量,满足社区教育不同层次、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教学需要,使大教育观落实到实处。

充分挖掘社区内的各类人才,调动居民积极性,引领有一定政治理论水平和实用技术能力的社区居民建立一支师资队伍,社区之间取长补短,相互提供不同的服务与帮助,达到一定范围内知识资源共享。

4.社区专干在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倡导社区专职干部队伍建设

强化专干代表居民意愿的服务意识,加强专干与居民的联系,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居民的需求传递给教育部门,把教育部门的资源合理利用起来,为居民提供学习机会,减少重复、无意义的应付性培训,以居民的利益为重,根据民众的呼声,做百姓真正需要的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实施专干考核等考评制度,营造良好氛围,保证专干队伍的先进性。

5.提高社区教育经费使用效率,进行有效规范

社区教育经费多用于购置设备、开展培训,切实改善了社区教育条件,鼓励设立社区教育奖励基金,提高社区教育教师的待遇及学习者个人学习的回报,以调动教师及学习者的积极性。

篇3:门头沟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模式调查研究工作报告

1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通过与老年人直接访谈调查者填写问卷的方式进行, 根据典型性和代表性原则, 选取门头沟区绿岛社区和蓝龙家园社区为调研对象, 对这两个社区的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访谈调查, 时间从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 调研访谈人数共计80人, 其中女性56人, 男性24人。

2 社区老年人基本状况分析

2.1 老年人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

文化程度是影响人的健康观念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受教育程度分析, 社区老年人以初中文化水平的人数最多, 占调查老年人总数的45%, 其次为小学和高中, 分别为28%和20%, 大学文化占5%。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水平, 社区老年人男女比例基本持平, 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女性占多数。

2.2 独生子女老年人比例明显上升

调查统计显示:社区老年人拥有2个子女的比例最高, 占老年人总数的48%, 其次为独生子女老人, 占28%, 3个子女及3个子女以上的老人分别占18%和8%。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 今后独生子女老人比例还会逐步上升, 在所调研的老年人中, 独生子女老人独居的占5%, 应当引起关注。

2.3 老年人子女经济状况一般

老年人子女经济状况统计显示:老年人子女经济状况很好和较好的比例分别为18%和15%, 二者约占三分之一, 58%的老人子女经济状况一般, 还有10%的老人子女经济状况很差。当前我国正处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时期, 社会保障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性依然很强, 因此, 子女经济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人的生活质量。

2.4 老年人与子女联系紧密

从老年人与子女的联络频率来看, 几乎每天都和子女联系的老年人占77.5%, 进一步分析这部分老年人的住宿情况发现, 这部分老年人多数是和子女同住。其余的均是一周至一个月内和子女联系一次, 占22.5%, 因此, 总体来看, 老年人与子女联系紧密。

60%社区老人和子女同住, 在不同住的老年人中, 每周回家看望老人一次的占调查总数的25%, 还有15%的子女是至少每月回家看望老人一次。

2.5 老年人依然比较累

从老年人退休前工作分析, 退休前在国企工作的老年人达52.5%, 这与门头沟当时的支柱产业是相吻合的, 有15%的老年人在事业单位工作, 公务员和私企数量很少, 分别仅占2.54%和5%, 另外有10%的老年人是从事务农工作或料理家务。因此, 总体来说, 社区老年人退休前的工作基础较好, 超过三分之二的老年人有比较稳定的退休工资。

退休后的老年人工作情况统计表明: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是在照看孙子女、外孙子女, 有五分之一的老年人在照顾老伴, 7.5%的老年人需要被人照顾, 以上三者之和达60%, 说明绝大部分老年人退休后被束缚在家里照看孙子女或老伴或被照顾。仅有少部分老年人闲暇时间充裕, 可以自由支配, 社区调查老人中有10%的从事社区工作, 如绿化、清洁等。调查中还发现, 少数老年人还在照顾其父母或公婆, 像这种老人较多的家庭, 养老问题尤其突出。

2.6 大部分老年人享受医疗保险

参与社会保障情况统计显示:接近三分之二的老人参加了北京市社会医疗保险, 15%的老人可以在原单位报销医药费, 还有12.5%的老人参加了北京市一老一小大病医保, 这部分老人主要是具有本地城镇户口且没有保障的, 从2007年开始陆续纳入了基本医疗保险。还有7.5%的老人在本社区没有任何保障, 原因是, 这部分老人是跟着子女来到北京生活, 户口仍在老家。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我国医保继续深入改革, 实现跨区域联保, 为居民的流动性提供便利。

2.7 老年人收入差距很大

社区老年人收入情况调查统计显示:月收入在1000元-2000元之间的老年人最多, 比例达到42.5%, 其次是月收入在2000元-3000元的老年人, 占调查总数的四分之一, 还有12.5%老人的收入超过3000元, 最高者超过5000元, 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老人多数是随子女来京的老人。从平均收入来看, 所调查的老年人平均月收入2178元, 算是比较高的。

收入来源统计结果显示:老年人收入主要来源为子女奉养、配偶提供、工作收入和退休金的比例分别为59%、23%、10%和5%。接近60%的老人选择了其收入最主要来源是靠子女奉养, 这个结果有些出乎我们的预料, 因为在社区调研的老人中大部分是退休工人, 我们进一步分析, 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退休金很低, 的确没有子女每月供给的多, 二是老人的传统观念, 子女养老是天经地义, 未真实填写情况;23%的老人收入是靠配偶提供, 这与过去女人以料理家务、抚养孩子为主要工作, 没有正式工作的情况有关;还有一部分老人靠目前的工作为主要收入, 这与在调查访谈时了解的情况是一致的。

2.8 老年人支出以食品为主

在问及老人需不需要给子女或孙子女提供经济支持时, 60%的老人选择了不需要, 这与前面老年人子女经济状况基本相吻合。15%的老人需要向他们进行不定期支持, 还有10%的老人需要向子女或孙子女提供经常支持, 这与前面调查中反映的一部分子女经济状况很差是一致的。另外, 还有5%的老年人对此未作答。

老年人每月支出项目统计显示:老年人支出项目中食品占最主要的部分, 接近60%的老人在支出项目中食品占据首位, 其次是日用品和医疗保健 (看病、医药) , 二者大体相当, 各有15%的老人在支出项目中日用品和医疗保健占首位。还有少量老人的收入主要用于支付房租或者给子女、孙子女以经济支持, 7.5%的老年人对此题未做回答。

3 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分析

3.1 社区老年人对健康体检的认识

体检是及时了解身体健康状况, 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方法, 因此, 对健康体检的认识情况对老年人的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令我们欣慰的是87.5%的老年人已经认识到健康体检的意义, 认为健康体检非常有必要, 仅有2.5%的老年人还依旧认为体检没有任何意义, 体检就是白花钱, 还保留过去农村人的观点, 有重病了才去医院检查, 根本没有体检的说法。另外, 还有10%的老年人持中立态度, 选择了无所谓。

总体分析, 绝大多数社区老年人对健康体检有比较正确的认识, 这与所调查社区老年人退休前多数在国企和事业单位工作、受教育程度较高是有关的。

3.2 社区老年人健康体检情况

对健康体检的正确认识是进行健康体检的前提。是否去体检, 还取决于经济条件状况、便利程度等因素。调查发现30%的老年人从未进行过体检, 70%的老年人曾进行过健康体检。

社区老年人健康体检频率情况显示:35%的老年人能够做到每年进行一次体检, 2.5%的老年人选择了每年进行2次体检, 说明接近40%的老年人能够定期体检;32.5%的老年人偶尔进行一次体检, 访谈中了解到多数属于退休前进行过体检, 退休后就没有体检了, 剩余30%的老年人选择了其他, 大部分是从未进行过体检的, 还有少部分是属于明显感觉身体不舒服了才去体检。

3.3 社区老年人的体质指数

BMI指数 (英文为Body Mass Index, 简称BMI) , 即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 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标准。根据体质指数计算公式计算得出每个老年人的体质指数, 统计显示:有60%的老年人体重超重, 仅有40%的老年人体重正常, 体重过低的没有。属于肥胖前期的老年人占调查总数的35%, I度肥胖的达20%, 还有5%的老年人处于II度肥胖, 因此, 肥胖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3.4 社区老年人对血压的了解

正常的血压是血液循环流动的前提, 血压在多种因素调节下保持正常, 从而提供各组织器官以足够的血量, 藉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血压过低过高 (低血压、高血压) 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血压消失是死亡的前兆, 这都说明血压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因此, 监测血压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那老年人对自己的血压是否了解呢?

调查发现, 92.5%的老年人知道自己的血压情况, 能够说出具体数值, 并且知道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仅有7.5%的老年人不了解血压, 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 通过分析问卷发现这部分不了解自己血压的老人中, 有的正好有头晕症状, 根据常理判断, 这些人很可能患有高血压, 但老人自己在不知情、平时不注意的情况下是很容易出现危险的。

3.5 社区老年人生活自理情况

调查统计显示:社区老年人中95%的能够完全生活自理, 包括吃饭、洗手、刷牙、洗脸、梳头、上厕所、洗澡、穿脱衣服等, 极少数老人能够部分生活自理, 还有个别老人对此题未作答。

老年人能否生活自理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年龄情况, 二是是否患重大疾病。从年龄来看, 调查老人中, 年龄普遍集中在80岁以下, 以70岁以下为主。在没有疾病的情况下, 90岁以上的老人照样完全生活自理。调查老人中没有患重大疾病的, 分析原因, 并不一定说明社区老人中没有患重大疾病的, 由于我们的调查未登门调查, 而是在居委会活动室进行的, 不排除患重大疾病的老人不能前来无法调查的情况。

从调查的情况看, 社区老年人普遍能够生活自理。

3.6 社区老年人患病情况

社区老年人患病情况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调查的社区老年人中仅有10%的没有患病, 身体处于健康状态, 其余90%的老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 以慢性病为主。

进一步分析老年人所患疾病情况发现, 有50%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 高血压是所调查老人中患有的头号疾病。位居第二、第三位的分别是心脏病和糖尿病, 患病人数分别占到了总数的28%和18%, 因此, 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已成为社区老年人普遍患有的三大疾病。有三分之一的老人患有一种疾病, 其中以高血压比例最高, 这与前面调查分析社区老年人普遍偏胖是有关系的 (60%的老人体重超重) , 其次是糖尿病和心脏病, 有23%的老人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

4 结论与讨论

由于我国步入老年型社会的时间不长, 缺乏应对老年健康问题的经验, 医疗卫生事业基础较为薄弱, 老年健康支持体系尚未建立, 因此, 老年人健康问题需要政府、科研单位、企业、社区和家庭共同关注, 老年健康不容忽视。

4.1 独生子女老人比例上升, 传统家庭养老面临转型

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已经30年了, 这部分人开始陆续进入老年人时代。由于经济发展和工作需要, 年轻的子女多半不在老人身边, 还具有上有老下有小的双重压力, 传统的家庭养老难以为继、面临转型, 在社会养老体系尚未建立前急需要研究探讨养老问题, 设计构建适合不同地区的老年服务体系将是未来老年服务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

4.2 高血压成为老年人的普遍疾病, 应当注意防范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调查显示, 社区老年人普遍患有循环系统的疾病, 如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 其中高血压患病比例最高, 达到50%, 因此, 血压的随时监测是社区老年人健康的最迫切需求, 建议开发具有血压自动监测并及时发出提醒功能的携带方便的医疗设备, 对实时监测老年人体征、预防疾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保证老年人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4.3 对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确保健康

定期健康体检, 是及时发现预防疾病的最好方式, 老年人没有进行定期健康体检的主要原因除了认识上的问题外, 主要还是经费的问题。因此,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建议政府应当建立老年人免费定期体检制度。

摘要:目的:为了解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方法:采用调查问卷访谈填写的方法对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基本情况与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社区老年人以初中文化为主, 与其子女联系紧密, 多数老年人忙于照顾孙子女或老人, 社区老人收入差距较大, 支出以食品为主。87.5%的老年人对健康体检认识正确, 仅40%的老年人进行定期体检, 60%的老年人体重超重, 50%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结论:社区老年人普遍患有慢性病, 高血压成为老年人的普遍疾病, 肥胖是影响老年健康的重要因素, 独生子女老人比例上升, 传统家庭养老面临转型。

关键词:健康,调查,老年人

参考文献

[1]谭纪萍, 刘瑛, 王鑫等.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与老年健康研究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19) :4335-4337.

[2]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2012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R].2013, 9.

[3]郑祖康, 马蓉, 陈汉元.关于我国体质指数BMI的分布研究[J].数学理论与应用, 2000, (03) :121-128.

篇4:门头沟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模式调查研究工作报告

【关键词】社区教育 教育资源 整合 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34-01

社区教育是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门,对于促进社区发展、提高社区成员素质,起到重要的现实意义。社区教育的发展,一方面是中国教育全面发展的内部需求,强调建设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另一方面,社区教育资源相对比较欠缺,社区教育的发展面临新的瓶颈。社区教育要发展,一是要狠抓落实国家政策方针,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与调整社区教育的内外环境;二是要做大做强社区教育,要坚持以“资源整合”为推动力,实现社区教育资源最优化。因此,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是当前社区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这一需求的推进与实现,建立在教育资源整合模式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之上,着力于教育资源整合的效果,助推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从实践而言,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可以依循以下几种典型的整合模式,优化社区教育资源。

一、资源组织——“统筹领导、多方配合”模式

社区教育资源相对比较薄弱,资源整合的关键在于实现资源的有效组织,形成“政府统筹管理、教育等部门协同配合”的整合模式。“统筹领导、多方配合”是教育资源的整合模式,也是社区教育管理的运行与体制模式。因此,为实现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效组织,进而推进资源的整合,应建立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管理机构,如“社区教育委员会”,由该社区的党政主要领导同志担任社区教育委员会主任,并以该区域的社区教育部门为牵头单位,对各部门进行协调。在组织协调的过程中,可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即以社区教育部门牵头,对宣传办、文明办、公安、环保、学校,以及群团组织等部门进行协调,全面部署、监督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狠抓落实工作,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

具体而言,“统筹领导、多方配合”的资源整合模式,强化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但明确各部门职责,是确保整合运行模式落到实处的重要基础。具体而言,各参与部门的职责为:(1)政府、社区教育部门:多方配合的工作形态,强调组织、牵头工作的有效落实。政府作为组织者,社区教育部门作为牵头者,要充分发挥组织牵头作用,确保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社区教育部门要统筹社区教育资源,强化社区教育基础资源的配置,如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满足社区中心学校的教育需求;(2)宣传办、文明办等部门:负责对区域内教育资源的整合,使各部门的科技、文化及教育等资源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社区开放;(3)基层社区组织:社区教育部门应强化对所辖社区中心學校的建设,实现对社区内各单位资源的整合。因此,运行机制的构建、“统筹领导、多方配合”的资源整合模式,不仅强化了社区教育整合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在资源良性流动的基础之上,依托各方资源的整合,让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助推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举办“教育节”——智力资源整合模式

当前,社区教育的形式多样化,教育资源整合模式的构建,可依托“教育节”的模式实现,突出教育资源的优化。所谓的“教育节”,就是充分依托地方教育优势,以“教育节”的活动模式,让教育资源汇聚,进而在良性的资源整合中,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在“教育节”的模式之中,其主体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对辖区内外的教育结构(例如学校)、教育基地(例如德育基地)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因此,“教育节”的整合模式,充分以“教育节”为契机,在教育主题的开展中,辖区内外的教育专家、学校、科研院所,通过座谈等方式,强化教育的沟通与交谈,在拉拢各方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确保优质资源的整合,起到资源优化作用。

从实际来看,江西南昌的西湖区,就依托“教育节”模式,与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举办“论坛”。通过一系列活动(如,名师大讲堂、教育进社区等),让教育节成为推动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载体。因此,以“教育节”为载体的整合模式,充分体现了智力资源在社区教育资源中的融入。对于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以“教育节”为整合模式,整合范围有效,且整合效果的体现时间长,对于社区教育资源的深度整合,仍需要抓住各智力资源,并让资源落到实处。

三、多方参与——优质教育资源整合模式

以政府为主导的资源整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但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社区教育资源应在“多方参与”的形态下推进,即依托市场化的运行方式,盘活社区教育资源,让教育资源整合更加灵活,更具有活力和推动力。首先,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扶持,鼓励民办教育产业参与其中,在融入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让优质教育资源的融合,深化社区教育的改革;其次,政府的政策导向尤为重要,一方面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扶持民办教育产业的融入,并对于教育资源的整合创造良好的平台;再次,“多方参与”的主体与“统筹领导、多方配合”模式的主体不同,强调政府参与之下,民办教育产业的融入,不仅确保了教育资源整合的需要,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社区教育的新发展。

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之下,社区教育的作用也逐步发生变化,无论是成人教育的日益普遍,还是社区教育的多元化发展,都强调社区教育的新发展,以更好的契合现实发展的需求。多方参与的整合模式,突出了资源的多样化,在优质资源的整合之下,更有助于社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社区教育在中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在新的历史时期,社区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但同时也面临发展的困境,特别是教育资源的薄弱,强调深化教育资源整合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当前,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关键,在于充分依托政府的导向作用,通过举办教育活动,以及引进民办教育产业,形成多方参与的整合机制,从而本质上整合社区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张炳坤.中心城市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研究——兼论广州市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04)

篇5:门头沟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模式调查研究工作报告

创新社区志愿服务模式

潍坊市奎文区北苑街道金都社区党委、居委会

北苑街道金都社区成立于2011年4月,辖区面积1.1平方公里,现有居住小区15个,居民5062户,1.5万人,属省级文明社区。近年来,金都社区积极探索社区党委统领、社工支撑、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四社联动”社区志愿服务机制,推动社区志愿服务与社区公共服务协调发展,倾力打造“融悦金都 幸福家园”社区志愿服务品牌,全力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做法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发挥社区党委统领优势,搭建志愿服务平台 切实发挥社区党委的领导优势和核心作用,坚持共建共享理念,最大限度整合社区资源,为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搭建平台。一是构建社区党委统筹协调平台。将志愿服务工作纳入社区党委重要工作内容,成立由社区主要负责同志和社工、社会组织及志愿者代表组成的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各方资源,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同时,吸收驻辖区的9家单位负责人全部进入社区两委班子,将企业单位志愿服务纳入社区统一管理。二是打造标准化志愿服务平台。按照志愿服务中心、志愿服务站、志愿服务广场“三位一体”的标准配套志愿服务硬件平台。金都社区建设了18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成立了社区志愿者工作站,并设立了四点半学校、多功能活动室、社区议事厅、书画室、棋牌室、阅览图书室、舞蹈厅、美术课堂等功能区域。按照“九个有”的要求,高标准打造了3000平方米的志愿服务广场,为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室内外场所。三是建设信息化志愿服务平台。依托社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搭建以网站、QQ群、飞信群、微信等不同渠道的志愿服务信息化平台,定期发布居民需求和各类志愿服务信息,实现了志愿服务项目与基层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零距离”在线交流。目前,信息化平台建有QQ群5个、飞信群6个、微信公众号1个,加入居民6300余人。

二、发挥社工专业优势,提升志愿服务质量

将社工理念引进社区建设中来,采用政府购买和自我培养方式,加强社区组织和社工队伍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和精细化。一是加强社会组织孵化。在认真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社工机构运作模式的基础上,成功引进众智社工、和润社工等成熟社工组织2家,加快本土社会组织孵化,截止目前,社区已建成书画艺术协会、棋牌协会、文体协会、物业管理协会、教育协会、商业协会、日间照料中心、增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爱心互助协会、矛盾调处理事会各类社区社会组织10个,有效承接社区公共服务。同时,实施社工精英培训工程和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工程,鼓励社区在职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提高社区社工队伍职业化水平,目前,社区已有持证社工5人。二是加强志愿项目策划。将经济建设领域项目化管理的先进理念引入志愿服务工作,运用“社会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采取“个案”、“小组”、“社区工作”等方法,由社区专职社工对志愿服务的实施对象、预期目标、评估手法、人员招募进行项目策划,组织实施。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了“我的社区”、“ 情暖夕阳”、“妇孺共进”、“爱在身边”等4大类志愿服务项目12个,提供休闲娱乐、日间照料、文化教育、健康医疗等多元化志愿服务500多人次。三是加强志愿者培训。以政府采购的专业社工为引领,依托市民学校、社区讲坛、道德讲堂等载体,定期对志愿者开展入门培训、技巧培训、进阶培训、管理培训和成长计划等不同层次的培训,全面提升志愿服务质量。今年以来,社区已组织开展大型培训4次,培训志愿者1200余人次。四是指导开展志愿服务。坚持以社工带动义工。社工作为志愿服务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实施者,运用“以终为始”和“潜程推进”的社工方法,根据社区特点制定特色化、本土化、专业化的活动方案,指导或带领志愿者开展专业志愿服务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志愿服务活动的专业化和时效性。

三、发挥社会组织资源优势,满足居民多元需求 通过积极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凝聚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专业知识资源,形成推进社区治理的工作合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基层群众需求。一是发挥人力资源优势。金都社区作为一个新社区,亟待破解工作人员少、管理难度大、社区任务重难题。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关键是做人的工作,也必须有人去做,仅仅依靠社区工作人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为此,社区党委积极链接潍坊辖区的鸢都义工、爱心义工、春雨义工、众智社工、开心社工、和润社工、好人网、心相连爱心公益联盟等各类社会组织资源,吸纳广大居民、社区单位和社会团体中的各类人才,定期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人力资源共享,解决了志愿服务工作“有人干”的问题。二是发挥财力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辖区企业投资社区建设、认领志愿服务项目。例如,我们组织实施的“四点半”学校项目,就是由山东建林集团、“3A”教育、红缨教育等机构投资认领的社区志愿项目,项目为未成年人提供幼儿教育、小学生托管、公益学堂以、才艺培养、经典诵读、社会实践活动等综合素质提升教育服务9项,受益儿童247人,满足了双职工子女学后照看的问题。三是发挥专业知识资源优势。针对社区居民在医疗保健、法律法规、文学艺术、网络新媒体等专业知识方面的需求,积极与市老年大学、潍坊学院、区疾控中心、正道文化、律师事务所等社会组织建立联系,邀请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提供各类教育辅导服务。如,我们的情暖夕阳志愿服务项目,我们就邀请潍坊学院、第二人民医院、市老年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定期为老年人提供电脑网络、声乐戏曲、瑜伽健身、中医保健、棋牌书法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篇6:门头沟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模式调查研究工作报告

统筹规划科学发展建设生态良好新山区

王安顺一同调研

本报讯(记者汤一原)9月10日上午,市委书记刘淇在门头沟区调查研究工作时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探索生态修复等新路子,建设山区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更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市委副书记王安顺一同调研。

刘淇、王安顺等市领导察看了永定大沙坑一期治理工程和王平镇新农村建设情况。门头沟区采取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对永定河沙石坑地区进行治理,目前沙坑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生态湿地逐步形成,该地将成为具有景观、休憩、集雨、防风固沙等多功能的生态修复公园。王平镇韭园村原以煤炭生产为主,该村关闭煤矿后,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确定了以农业观光带动民俗旅游的发展思路,现在初步形成了以观光、休闲、采摘、旅游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园区。王平镇东马各庄村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环境卫生状况大有改观,也吸引了更多游客。刘淇高兴地说:“这路子就对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市领导召开座谈会听取了门头沟区工作汇报,刘淇指出,门头沟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市发展规划,坚持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结合区情,依靠科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出了生态修复概念,率先在农村地区试行垃圾分类,积极对老工业区进行改造,实行产业结构调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实行生态涵养不是背上了包袱,而是创造优势资源;实行生态涵养也不是限制发展,而是通过生态修复,以更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并形成新的产业链,实现更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刘淇强调,在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规划先行,每个沟峪、每个村庄都要制定规划,把规划作为今后使用土地、招商引资的依据,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开发的依据。新农村建设中有很多政策,要集成各项政策,配套实施,提高效率,突出整体效果,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要勇于创新,大胆发展,积极利用生物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推广垃圾分类等环保举措,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新农村的跨越式发展。在山区进行生态修复后,要发挥山区自然资源优势,在旅游业的基础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高端服务业,同时对青壮年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在棚户区改造中一定要大力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以举办奥运为契机改善群众住房条件,让奥运成果惠及普通百姓。

篇7:人力资源培训整合模式研究

二、心智渗透式培训整合模式的应用

一应用分析

公司是中、日合资经营的化工企业,主要生产汽车漆、摩托车漆、漆等工业涂料。目前这家公司面临着三个问题首先,公司人际关系有些紧张,各部门之间沟通不顺畅,许多改革措施只是一纸空文,其次,员工普遍感到自己某些工作能力有限,不能胜任本职位的工作,再次,公司绩效日益下滑,员工行为表现欠佳,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误工、迟到早退现象。公司通过调查问卷以及员工访谈分析得出,这些问题出现一方面确是能力所限,没有良好的工作技能,另一方面是由员工士气低落以及由此带来的不佳心态造成的。为纠正这些问题,该公司决定采取心智渗透式培训整合模式对员工进行心智开启及能力提高、行为改善的培训。

公司聘请了一位资深的咨询专家担任培训师,充分运用整合思想,对心智培训、技能培训和行为培训进行了有机整合,把心智培训融入到其他两项培训中。在培训中,培训师充分结合运用了各种培训方法,比如课堂讲授、团队游戏、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等,充分实现了培训师与受训者之间的互动。其具体实施方法为

●先用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统一人们的思想意识,强调企业是一个整体的思想,用价值共识观整合员工群体的礼仪规范;

●采取分组形式,各组充分实现团队合作、信息共享,并与其它各组进行比赛竞争,由此培养团队合作和自我管理能力,宣扬竞争理念以及个人与集体的整体协同意识,增强成员对团体的参与感、认同感与归属感,

●采取多种沟通方式,进行网络化沟通,培养沟通技能,

●宣扬一种信任、责任的理念,提高员工的人际关系处理技巧,

●鼓励员工创新、进取,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并构建一个学习型组织,

●鼓励员工主动参与讨论和发言,培养员工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

各项培训之间交叉进行,形成一个系统工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从员工的反应、学习情况、行为改进以及经营结果来看,这种整合的培训确实别具一格,效果不凡。既能建立健康向上的心智模式,极大地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拓展和提高了员工多方面的知识、技能,改善了员工的行为方式,进而提高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把整个企业有机结合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二效益分析

由于心智渗透式整合培训有机结合了各类培训的优势,培训内容安排更为系统、连贯,培训方式别开生面,讲演结合,避免枯燥乏味,其产生的效益将远远超过独立进行的三项培训,带来的不仅是培训成本的减少比如原先培训日寸间需要天而现在只需天,投入时间、精力减少,更重要的是促成了工作绩效的改善和管理效益的提高。本文分别从个人、团队和组织三个层面,与单独进行的三项培训对比,对心智渗透式整合培训进行效益分析,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综上所述,心智渗透式整合培训既能传授知识、提高技能,又能启迪思想、鼓舞士气,使培训收益最大化,帮助企业建设成为一个拥有高素质员工、高发展速度的企业。同时协助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三应用中的注意点

当然,在实施渗透式整合培训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那就是其课程设计以及实施难度都比较大,这就需要培训师具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以及独特的个人魅力。只有精心挑选资深的培训师并根据企业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精心设计一套可行的培训课程,才能事半功倍,收到好的效益。倘若培训师选择不当那只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劳神伤财,而且降低组织员工士气,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将是深远的。

三、结论

.人力资源培训整合通过对各类培训项目的有机整合,充分发掘各类培训的优势,是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拓展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渗透式培训整合模式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优的管理效益,带来更多的软性效果,这无疑符合企业管理的宗旨,也正是企业追求的目标。

.心智渗透式培训整合模式是一种新型有效并且可行的整合培训,它不仅能提高员工完成一定任务所要求的技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改变员工的行为模式和态度等,而且有助于提升企业凝聚力,促进熔炼团队,整合组织,增进沟通,共同学习,营造学习型组织。因此这种整合培训对企业的人力资本积累和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8:门头沟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模式调查研究工作报告

【关键词】 社区体育;学校体育;资源整合

On the Integrating Pattern of Community and

School Sports Resources and Facilities

WANG Hui

(He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ports in citie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achieving the goal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The combination of community and school sports resources helps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people and promote the practice of all-people exercising movement.

【Keywords】 community sports, school sports,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社区体育作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其灵活的组织形式、融洽的地域亲情、便捷的练习方法和良好的健身效果吸引着众多的社区成员,它能够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娱乐、健身、交往需求,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因此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总有一些困难,例如许多的健身器材使用不合理、没有足够的场地活动、没有人指导,运动中发生危险等。如果将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资源整合起来,将更有利于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一、全民健身计划

(一)全民健身的定义

全民健身活动,是指政府倡导、市民参与,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的群众性健身活动。全民健身计划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当时的国家体委会同有关部委及人民团体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系统工程,是动员和组织国民积极投入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国民素质的跨世纪的群众体育发展战略规划。

(二)全民健身计划的意义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一项在我国深化改革和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由国家宏观领导、依托社会、全民参与的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增强国民整体素质的社会系统工程和跨世纪的国民体质建设的发展战略计划,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三)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步骤

全民健身计划从1994年开始实施,采取滚动推进方式、整体规划、逐步实施,第一期工程自1994年至2000年,第二期工程2000年至2010年。第一期工程拟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宣传发动、试点探索阶段;第二阶段为重点实施,逐步推广阶段,第三阶段为全面展开,普见成效阶段。

二、社区体育的作用

(一)社区体育的定义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1〕。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体育的健康、康复、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强,人们为了保持健康,开始积极投身运动中来,社区体育就是指以基层社区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提高居民身心健康水平、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2〕社区体育也是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体育事业和谐发展的基础。

(二)社区体育的意义

社区体育中主要是成年人针对自身,以其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获得健美乐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他直接关系到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体格健美与快乐幸福的生活。成年人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中流砥柱,其身心健美、快乐幸福地生活与健康长寿,又直接关系到国家或民族的社会稳定与繁荣昌盛,因而也必然成为一个国家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民族文明程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深入持久地开展社区体育实践,必然对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影响。

(三)社区体育发展的特点

1.能有效地帮助人们健身,促使体格健壮,体态优美,形成并保持各种良好的身体技能,增强体力;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利于提高人们的学习、工作、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3〕社区体育的主要对象是成年人,而成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在其生长发育基本完成,已经定型成年的基础上,有的为了强身健体;有的为了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有的是为玩一玩,图个心情舒畅、精神愉悦;有的是希望促进邻里和谐。

2.能有效地促进人们健心,调节与消除各种不良情绪,促进人际交往。从人口结构看,城市老年人的比例迅速上升,他们拥有大量的余暇时间,又迫切希望健康和重建交际圈的愿望,社区体育活动成为他们保持健康、延缓衰老、扩大社会交际、消除孤独,增进彼此了解与友谊,使人们精神更美好,生活更快乐。

3.体育文化容易被大众承认和接受,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生活,为改善和充实大众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如中华武术、气功、围棋、猜谜语、龙舟、舞狮、秧歌等,以及深受各民族喜爱的各种体育文化娱乐和健身活动等,都是社区体育文化中的丰富内容。这些活动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提高了人们体育文化素质,利于移风易俗,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四)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

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情况: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商业及其他服务设施构成了社区完整的服务硬件系统,使社区成为功能齐全的小社会。早在1996年,国家就颁布了有关规定,要求城市居住区,小区级每千人体育场地设施为200m2-300m2。但长期以来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导致社区体育空间严重缩水。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紧缺,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低,制约着全民健身的开展。国家体育总局曾对我国社会体育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城乡居民体育活动点的主要场所是公园、居民区空地、街头巷尾、江河湖畔等非体育场所,这些占总数的70.6%;能利用单位、学校、社区所拥有的体育设施的占29.4%,这充分反映出我国城乡居民体育活动条件亟待改善。而且居民对体育设施的满意度也不高,主要认为设施的数量少,或面积不够,或收费太高,这些都影响了我国社区体育的开展。

社区体育的对象较为复杂,主要以老年人居多,他们渴望锻炼,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凡有人群的地方,无论是在体育场馆,公园绿地,也无论是在厂矿机关,还是街道、乡村,虽然人们具有浓烈的健身意识,可随意选择与之相应的内容与形式进行身体锻炼,但是希望有专业人去指导,以便控制、了解自身活动强度、锻炼时间,锻炼效果,特别是锻炼的安全性保障。

三、学校体育的作用

(一)学校体育的硬件设施条件较好

在硬件设施上,目前在我国运动场地占有率数据上,教育系统高居榜首,中国体育在线对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冯建中的采访中,他给出的数据是,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占我国现有体育场地总量的65.6%。而据原国家体委、国家统计局等单位联合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03年12月31日,我国有各类体育场地850080个,面积达到13.3亿m2。在现有的体育场地中,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占65.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占0.4%,解放军系统占0.8%,武警系统占1.50%,铁路系统占1.7%,其他系统占27.7%。〔4〕目前影响社区体育正常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严重缺乏。而大多数学校布局合理,校园宽阔,绿化较好,空气清新,环境优雅,具有体育场馆、设备较完善等优势。而大多数学校除了体育场地相对较为充足外,非体育专用的空地也相当多,因此,这些都是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理想去处。

(二)学校体育教学资源优势

学校体育的目标任务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5〕有专业的体育指导员进行指导,是群众进行科学体育锻炼的需要。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体育骨干作为学校体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了较为扎实的体育技能和丰富的体育健身知识,在完成本职工作与学习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从事对群众体育健身锻炼的业余指导及活动的组织。因此,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不仅解决了社会群众参加体育锻炼需要体育指导员的问题,也为体育教师与学生体育骨干施展才能提供了实践机会。

(三)学校体育教学时间的保障

据实地观察与问卷调查发现,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使用的高峰期一般集中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与训练时,大致时间为上午与下午及课外活动时间。清晨和晚间使用率不高,节假日与寒暑假则更低,这个时间段正好是广大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的高峰期。因此,在使用时间上,开放学校体育资源对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影响不大,充分利用节假日及寒暑假学生离校的时间,能有效提高学校的体育资源的利用率。而周围的广大群众在余暇时间,既可健身又可领略知识殿堂的文化熏陶。

四、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资源共享的优势

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资源共享,将对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推进学校体育的改革,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具有重要作用。

体育场地上,社区体育资源匮乏,不能满足需求;而学校则是体育资源丰富,利用率底,可以从硬件方面缓解了目前社区体育体系建设的需求压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全面开放后,良好的场地设施必将吸引来更多的参与者。而学校能有效地改善体育活动经费不足的状况。我国学校体育经费一直以来依靠政府的投入,而学校体育经费不足是长期困扰学校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在保证体育教学与开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需要的前提下,不以赢利为目的,适当向来校内进行体育锻炼的社会群众收取一定的费用,有利于器材、设施及时地维修与添置,在学校体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能得到一定的補充,这样有利于体育教学与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从而达到学校与社会双赢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体育资源的效益。

将学校资源和社区文化结合发展,先进健康的校园文化对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校园文化具有先进性、健康性、创新性等特征,场地资源共享后,社区体育必将受到先进的校园文化的感染与熏陶,这在提高国民身体健康水平的同时,必将有利于终身教育和国民整体素质教育的开展,其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而且意义非凡。学校敞开大门接纳社会群众来校园进行体育锻炼,是学校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切实举措。社会与学校共享体育资源可以以此为纽带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学校的社会效应,让更多的社会群众了解学校的校园环境、学校发展、办学特色等,这是一般的媒体宣传难以达到的。

而在社区之中有许多民间传统体育的优秀人才,可以用他们特长来为学校体育服务,促进学校体育的多元化和全面性,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而且场地资源共享也增加了学生充分接触社会的机会,使学生在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念,远好于枯燥的理论说教。

五、结论

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有利于扩大学校体育在社区的影响并有效利用社区体育资源为学校体育服务。与社区体育的共享可以扩大学校体育在社区的影响,改善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有利于改善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可见,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特点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如能有效的利用这种互补性,实现场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共享,将能达到“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任海,王凯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概念、构成要素及组织特征——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探讨之一〔J〕.体育与科学,1998,19(2):12-16.

〔2〕从群,吕伟.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关系——学校与社区共建体育俱乐部研究之三〔J〕.体育文化导刊,2007(6):68-70.

〔3〕周良君,吕树庭,陈小英.珠江三角洲小城镇社区体育现状和发展对策的实证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5):19-22.

〔4〕郭林璇.社会结构转型时期社区体育的定位与价值〔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2):43-45.

〔5〕田雨普.新时期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现状与走向〔J〕.体育文化导刊,2003(1):5-7.

篇9:门头沟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模式调查研究工作报告

(一)研究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的部分福利、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逐步分离并转交给社区,建设社区工作的发展日益重要。进入二十一世纪,社区开始成为人们所熟悉并依赖的生活环境,城市居民自治关系到居民自身的切实利益以及健康安定的生活,也关系到社区建设的稳定性与民主性以及国家的安定。但社区服务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服务人员专业化低,居民参与率不高等。

(二)研究思路

本文研究主要以社会互动理论、社会网络支持理论为切入视角和理论框架,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观察法、无结构式访谈法进行案例研究。以C市N区H社区真实案例,将社区案主与社工以及社区居民积极分子均纳入具体的情境之中,以观察员和记录员的角度提出城市社区与居民建立关系的实务方法,分析专业社会工作者以及社区居民积极分子在社区服务中的优势。从而探讨、分析具体社区案例中的社区工作人员和积极分子他们在城市社区中的服务专业提升上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社工是如何整合资源介入社区居民的生活,社会工作方法在社区居民服务当中如何运用等。

二、概念与研究理论

(一)概念界定

1、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指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在民政部门的倡导和组织下,以街道和居委会为依托,以社区居民的自助与互助为基础,面向生社区全体居民,重点关注弱势群体,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而开展额各种社会福利服务和便民服务。

2、社会工作

社区社会工作,主要是指在中国城市的区、街、居等社区范围内,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理论知识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为全体社区成员尤其是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专业服务的总称。

3、城市社区居民自治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是指依靠城市社区居民自身力量,以国家相关法律为依据,遵循社区居民自我管理、统一协商,民主决策的原则,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参与到解决社区事务的问题中来,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

(二)理论工具

本文试图运用社会互动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进行分析。互动论研究将社区案主面临的问题置于社区这个特定场域之中,集中在社区独居老人与社工以及社区居民自治在这种互动情境中进行研究分析。

社会支持网络指出,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大,就越能更好的应付来自环境的各种挑战,通过这些支持,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社会支持网络模式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领域,尤其是对农民工、下岗职工、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研究。

三、社区服务案例分析

本文从C重庆市市N区H社区的调查材料中选取两个长期案例加以分析,凸显社工如何整合有利资源介入社区居民的生活。

(一)案例一:

访谈案主是一位独居空巢老人,王婆婆。外地人氏。为躲避战乱与老伴来到重庆生活,现在老伴已逝,膝下无子,一人独守。

通过和案主的访谈,社会工作者通过案主的态度和言语仔细观察,社工决定每周定期并坚持去看望老人,运用个案开展工作。经过长时间的与老人接触,老人逐渐接受社工和邻。此次探访中,社工特意找到社区居民代表H女士,希望他可以带动小区居民主动去关心、帮助老人,从而减轻老人的孤独感。现在老人没有事就会主动走到小区院里和居民聊天,彼此作为各自的倾听者和诉说者。现在老人明显比以前更加开朗,也结交了小区其他老年朋友,个人的社交圈明显的拓宽了,也积极参与社区举办的各种活动。

(二)案例二:

访谈案主是一位高龄独居老人,吴爷爷,重庆本地人氏。案主患有严重的眼疾,行动不便。老人退休金较为优渥,曾经入住过养老院,由于养老院服务质量差,原有的饮食、起居以及生活方式无法得到满足和支持,老人难以适应养老院的生活,最后决定选择回归家庭养老。虽然子孙会定期看望他,但老人因为自身健康原因,根本不能参与正常的社会活动,被迫从社会生活中撤离,与之相关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单一,薄弱,稳定性较差。

通过之前几次与老人的交谈,可以发现案主具有一定文化,说话条理清楚。故社工采用缅怀疗法,通过带领案主进行往事回顾,从过往中的获取成就感,从而打开心,探访人员包括案主,社工,以及居民自治委员会社区积极分子何利君阿姨。在前后至少六次的访谈时间里,老人频频赞赏何阿姨平日对他的照顾,通过老人对社区阿姨的赞扬,透露出安慰。我们能够深刻理解到作为社区活动积极分子何阿姨的热心和不易。

四、社区工作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一)促进居民“四个自我”的形成

社会工作崇尚“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强调开展这次社区居民需求调查就是为了实现以社区居民的利益、需求为本,以预防、治疗和发展的服务模式唤起居民自治的积极性,促进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目标的实现。

(二)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意识

在此次调查中,可以发现社区居民的参与性较低,但他们的社区生活确是单调乏味的。社工入驻到社区后,就将立足于社区居民的需求出发,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技能,为居民提供科学化与精细化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培养自治能力。

(三)建立完善的活动机制

一套完善的活动机制,比如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在活动定期开展同时仍让居民对活动抱有新鲜感,尤其是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应充分开展具有较强覆盖性的社区活动,这样能够扩大社区活动影响力,吸引更多社区居民融入,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活动有效实现其既定目标,提高活动连贯性。增强居民参与意识,为居民自治打下基础。(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2]文军.社会工作模式:理论与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3]魏成.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服务的路径——以B市Q区的个案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12

[4]赵静.专业社会工作在社区服务中的嵌入性发展.[D].西北大学.2015

[5]胡俊.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模式探索——以深圳市X社区为例.[D].郑州大学.2014

[6]闫丽.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服务的经验分析——基于深圳市C社区服务中心项目的实践反思.[D].云南大学.2013

[7]何筠.关于发展社区服务的思考.[J].青年思想家.1997:18-20

[8]霍立珠.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排斥与社会工作介入—以S市D社区个案为例.[D].吉林大学.2013

[9]梁赋.试论社会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J].2010年3月第3期

[10]马贵侠.社会工作方法在社区工作职工的应用——以合肥市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为例[J].社会工作方法.2011

[11]李杰伟.社区工作方法在改进社区服务中的实践研究——以昆民是某“村改居”社区为例.[D].云南大学.2014.

[12]谭寿敢.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在社区建设中的运用于整合—以东莞市塘厦镇四村社区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2.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门头沟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模式调查研究工作报告】相关文章:

基于林下经济的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林花模式研究01-05

门头沟区05-03

中共门头沟区委组织部05-17

上一篇:做汤圆小学作文下一篇:”低碳生活,我爱城市 “班级主题团日活动策划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