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班素描教学后的教学反思

2024-04-08

聋班素描教学后的教学反思(精选8篇)

篇1:聋班素描教学后的教学反思

素描教学后的教学反思

教学往往在不断的反思中改进、完善和提高的。在聋

一、聋二班的素描教学后我进行了思考,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设计了未来教学的改进方向。

一、在写生中感受素描。

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写生不太熟练,更多的是临摹。这样可能影响了学生对素描知识的体验。所以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写生、去体验、去感受。经过写生这一过程,学生对观察的事物了解得更透彻,也对这写生、体验的过程记忆深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作画技能。可能会有“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在观察、发现中学习素描。

观察是学习素描的基础,没有观察能力就无法学习素描。而学习素描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我虽然已经意识到了观察的重要性,也在教学中尽可能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但还是觉得做得不够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更需加强。

观察和发现是一对密不可分的伙伴,观察后没有发现那样的观察是徒劳。不观察而发现那就是想象。在教学中,我是带领着学生去探究和发现,学生在我的问题指引下观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我后来发觉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剥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机会,教学中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我忘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将自己的主导地

位给扩大了。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去发现,老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可能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来说会更好些。更何况素描知识只有经过观察和发现才能学得更好、更牢固。

三、在欣赏中感受素描的美。

生活中的事物和几何体都有着或近或远的联系。可以更确切的说,我们的生活和几何体密不可分。学生的桌子、铅笔盒„„是长方体的,学生的钢笔、教师用的粉笔„„是圆柱体的;我们住的房子由几何体组成的„„若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能感受到美,那一定会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也一定能学好素描知识。在我的教学中或许是太强调素描的严谨了,没能让学生去很好地感受它的美。所以从学生的反应中我觉得在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片欣赏、实物欣赏以及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一些几何体的美,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素描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生活是精彩的、美丽的。生活里有我们想认识和了解的一切。我们走进生活就走进了“百科全书”,从生活中我们能找寻到想要的一切。

剪纸教学反思

剪纸源于我国,有千年的历史,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而团花是中国剪纸历史最悠久、运用率最广泛的一种形式。新疆古墓中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五幅我国最早的剪纸实物,就是团花造型。团花剪纸的制作方法简便易学,经过几番折叠的纸上不经意地剪上几剪刀,平展开来,意想不到的奇迹之花就在手中绽放,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团花剪纸”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团花剪纸是最早的剪纸表现手法。使学生感受中国人的民俗习惯和团花剪纸中所蕴涵的寓意。并学会团花的制作方法,自主设计并制作一个团花。团花剪纸是由剪纸和折纸相结合的艺术,有着工具简单、制作简便和便于少儿接受的特点,对启发少儿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不可低估和得天独厚的作用。团花是中国剪纸历史最悠久、运用率最广泛的一种形式。学生通过剪团花,探究折叠中的小窍门和巧妙的花纹设计能剪出奇妙的图案来,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从而对学习美术保持一定的兴趣和热情,并且能体会到祖国优秀的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大胆创造美的能力。

团花剪纸是历史最悠久、运用率最广泛的一种形式。(如:年节的窗花、婚礼的喜花、贺礼的礼花、及现代舞台装饰等)它是由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

团花重在一个双“喜”字。作为折叠剪纸,它最能体现剪纸多次折叠、重复造型的优势。

团花的制作方法简便易学,关键在于掌握好几种不同的折叠方

法。以正方形纸的中心点为顶点,在连续对边、对角折叠几次后,变成的锐角三角形,在三角形内设计、剪出一个单元的纹样,展开后便成为放射状的团花剪纸。

团花给人一种规整中起变化,散射中又有聚合的审美感受。远看花团似锦,近看花中有意,团团相聚,花中有花是团花的一大特点。团花之美还表现在信手而成的惊喜之中。

在教学团花剪纸时,教师先通过媒体或作品展示,让学生知道团花是剪纸的一种,了解团花图案的寓意,讨论团花的制作方法,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认同感;然后让学生探究性地学习折、剪团花,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强感性认识,积累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师再进行示范剪,学生跟剪,归纳学生在实践中的成功和问题,提升学生将感性的上升为理性的;学生经过再次的实践,就明白了剪法,积累和总结了剪的经验,虽然经验可能还太少,但是,已经对学生的剪纸大有帮助。在本课教学中,体现的就是民族精神,通过对民间艺术剪纸的了解,使学生产生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从而对学生渗化民族教育。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设计大运团花的剪纸,让学生在学会团花剪纸方法的基础上,尝试为大运设计团花剪纸,深化学生的爱国之情,又感悟民间艺术的特殊魅力。结合大运进行剪纸,这是教学的一个亮点。去繁就简,渗透奥运内容,让学生融入奥运的氛围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时刻感悟民族艺术的源源流长,加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并在学习中提高美术技能技巧,动手能力。

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跟上课堂,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总的来说,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不足:

1、还有及少部分学生对折叠纸的方法还不太清楚。

2、学生在画稿的时候掌握不了总体的结构,画得不够协调。也说明了学生的美术基础有待进一步提高。

3、有部分学生工具不好,也就很难达到同步进步的理想效果。

4、在老师的示范教学之后,当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改变部分图案的造型时,难通过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即画不出自己想要画的图稿。

改善:

1、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多给学生介绍剪纸图案的画法提高画图稿的水平。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灵活改变剪纸图案中的部分造型。

3、加强学生的脱稿剪纸能力,学会脱稿剪制一些简单的图形。

敖晓伶

2011年11月

篇2:聋班素描教学后的教学反思

温福钗

素描是一种用单色来感知和把握物象的方式,一个以单色为特点的画种。

我们通常将它与“色彩”相区别,色彩作品中表现的肯定是彩色物象,而素描却是要将彩色物象“编译”成一种单色物象——“编码”就是黑、白、灰。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幅“画”可能就是素描,但它不是作为一件“绘画作品”而出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素描只是一种与人或神沟通的符号、器物上的装饰图案、色彩作品的底稿??直到某一天,人们发现了这种单色图象的独特美感,它才有了一个能与其它画种站到一起的位置。我们常说的素描,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基础科目。绝大部分学习美术的人,都是从素描开始的——这个传统由来已久。早期的素描教学,应该是在古代的一些绘画作坊里,师傅教徒弟们如何把握对象在形态等方面的特征。这个时期的素描是以线为主的,不太追求厚实的体量感,像是我们今天接触的“速写”。随着透视学、“薄雾法”等造型理论和技法的出现,素描才具备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深度”。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文艺思潮的兴起,以及上流社会对美术的热衷,在西方出现了促进艺术交流的“美术家协会”、展示美术作品的“艺术沙龙”和培养美术人才的“美术学院”,素描的教学体系也日臻成熟,并或多或少地延续至今。我国的素描教学起步较晚,是由以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为代表的一批“海归派”引进并发展起来的,在50年代受到了苏联美术教学体系的影响,注重对明暗、空间等因素的有序把握,风格沉稳、写实。虽然各个地区、学校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是就素描教学的体系来说,是大同小异的。在训练的程序上,基本上都是从结构素描到全因素素描,中间穿插一些专项训练,以加强学生在某些方面的造型意识;课程的设置需要循序渐进,一般都是从石膏几何体→静物→石膏人像→人像,为了加强学生对造型原则或规律的理解,许多教师会对这个次序做一些反复性的安排;当学生的素描技能达到一定的层次时,有些教师还会开设设计素描,完成由写实素描向创意素描的拓展。就训练的形式而言,主要有教师的讲授、示范、提问和讨论,学生的临摹、写生和默写等。

经常听到学生说:“素描好难学”,在这个问题上,我也感到很困惑。

每次进入阶段性训练,我都会先讲课,再作示范、讲评作业,结束课题时又会作出总结,刚开始还自掏腰包奖励优生——似乎能够做的我都做了,却总是看不到自己预期的效果。我也时常反省自己,希望能找到突破口,我认为自己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课程设置过于呆板,缺乏反复或穿插。

⑵ 缺乏较为严肃的授课态度,对迟到和违纪的学生没有严厉的处罚措施,造成了对部分学生的长期放任。

⑶ 过于关注“问题”,忽略了他们的课堂感受。学生方面的问题比较复杂,不好谈,我觉得个别学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缺乏学习热情,带有功利性的杂念太多,纸面上画的是某种“梦境”,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对象。⑵ 不能坚持刻苦训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上课只是“走过堂”。⑶ 存在理解层面的误区,摆脱不了“前认识”带来的惯性。主

教学的问题比一般人想象中的要复杂,往往不只是教师和学生的问题。许多问题涉及到整个教育大环境,涉及的面太广,没办法谈。

大部分学生关心的是“如何学”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大,我只能概而论之。

上次194艺术班搞了一个名为“学习经验交流”的主题班会,作为应邀参加的美术教师,我在黑板上写了20个字:调整心态、抓住套路、狠下工夫、拓宽眼界、不断进取。⑴ 调整心态

⑵ 抓住套路 ⑶ 狠下工夫

⑷ 拓宽眼界

⑸ 不断进取篇二:美术素描教学反思

美术素描教学反思

现代社会要求青少年成为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而美术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每一位美术教师都想让自己的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展现出更多的创新才能,具体到我们这所幼师学校,美术课的内容多课时少,怎么办?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加强课堂教学的时效,避免无效教学。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它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把课堂有效的教学分为基础性和发展性两个纬度,基础性是指常规教学方式和内容,即是否准确地把握了教学内容的定位、是否注重了个别差异、教师的表述是否清晰、是否有效的使用教育资源等;而发展性就是指能否灵活运用、选择和编制教学计划、是否运用启发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教师能否尊重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能否允许学生个体专长的课外开发;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能力等等。

什么是有效?怎样才能有效?有效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思索中学是最好的,不要用教师的常规思路去锁住学生,要求学生素描就应该怎么画,某部位的结构就是怎样的,而应以观察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替代学生的理解过程,这样的课堂会减少许多说教,多一些自由和发展,更能开发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应具备的能力。教师的任务是在教学中做好引导工作,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并积极主动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

我在上《人物头像素描》这个单元课程的时候,把单元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石膏五官的内容上,而在五官的重点石膏眼这一节课中,我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解和发现眼的结构上,在其它五官内容中要求学生比照眼的观察方式自己对照镜子观察细节。我设计这个单元课程结构的理念是:第一,对人物头像的结构和素描方法讲解过于具体,什么都很重要以后,反而没了重点;第二,人的面部圆润,由许多微妙的结构和面组成,观察了解到了细节才能画出来,而对于观察不到的细节,学生根本不会想到,因而也就不可能画出来,所以,我们这节课,与其说是素描绘画方式的训练课,不如说是素描观察方式的训练课;第三,教师详尽地引导学生观察眼的结构的方法,学生就应该学会观察其它五官结构的方法,从而自己尝试将其它五官结构能完整全面的表达出来。对于没有绘画基础的学生来说,要他们去理解和绘画人物头部的整体素描是不实际的,所以不如分别的从眼、耳、鼻、口四个方面去讲解,这样反而容易理解。在设计练习的时候我把练习内容安排的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根据大多数同学的基础,要求画出单个五官形体结构,另一个层次针对某些基础比较好或理解能力较强的同学,要求他们在第二次练习的时候画出整个头部的形体结构。在单元教学内容完成以后,我感觉效果还是比较突出的,表现在每位学生都在自己观察认知的基础上对头部的形体结构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而不是表现在素描技能的掌握和熟练上,我觉得这正适合了我们学校学生的认知程度和专业需求,达到了有效的教学。美术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 得的具体能力的进步或发展,检验教师教学的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能力是否有收获,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创造能力为本,在现实的课堂中,许多老师为了体现教学的新意,往往致力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却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之间对某种教或学的方法的探讨,在美术这种技能课程当中尤其如此。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从而掌握探究的方法,这样就学会了自主学习,而不会被动的接受,所谓“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我想如果师傅没有带你进入自主学习的领域,你又如何修行在个人呢?教学方式变革的背后是师生思维方式的变革,它最能反映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每个人都画一只苹果,但是由于角度不同,所以每个人画出来的都不一样才对,如果在我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表现出自己作品的个性和特点,每节课都有一点哪怕是小小的进步,那么,这就是有效教学了。2009.6.篇三:美术素描教学反思

美术素描教学反思 现代社会要求青少年成为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而美术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每一位美术教师都想让自己的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展现出更多的创新才能,具体到我们这所幼师学校,美术课的内容多课时少,怎么办?所以教师要想尽办法加强课堂教学的时效,避免无效教学。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它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把课堂有效的教学分为基础性和发展性两个纬度,基础性是指常规教学方式和内容,即是否准确地把握了教学内容的定位、是否注重了个别差异、教师的表述是否清晰、是否有效的使用教育资源等;而发展性就是指能否灵活运用、选择和编制教学计划、是否运用启发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教师能否尊重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能否允许学生个体专长的课外开发;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能力等等。什么是有效?怎样才能有效?有效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思索中学是最好的,不要用教师的常规思路去锁住学生,要求学生素描就应该怎么画,某部位的结构就是怎样的,而应以观察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替代学生的理解过程,样的课堂会减少许多说教,多一些自由和发展,更能开发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应具备的能力。教师的任务是在教学中做好引导工作,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并积极主动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我在上《人物头像素描》这个单元课程的时候,把单元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石膏五官的内容上,而在五官的重点石膏眼这一节课中,我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理解和发现眼的结构上,在其它五官内容中要求学生比照眼的观察方式自己对照镜子观察细节。我设计这个单元课程结构的理念是:第一,对人物头像的结构和素描方法讲解过于具体,什么都很重要以后,反而没了重点;第二,人的面部圆润,由许多微妙的结构和面组成,观察了解到了细节才能画出来,而对于观察不到的细节,学生根本不会想到,因而也就不可能画出来,所以,我们这节课,与其说是素描绘画方式的训练课,不如说是素描观察方式的训练课;第三,教师详尽地引导学生观察眼的结构的方法,学生就应该学会观察其它五官结构的方法,从而自己尝试将其它五官结构能完整全面的表达出来。对于没有绘画基础的学生来说,要他们去理解和绘画人物头部的整体素描是不实际的,所以不如分别的从眼、耳、鼻、口四个方面去讲解,这样反而容易理解。在设计练习的时候我把练习内容安排的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根据大多数同学的基础,要求画出单个五官形体结构,另一个层次针对某些基础比较好或理解能力较强的同学,要求他们在第二次练习的时候画出整个头部的形体结构。在单元教学内容完成以后,我感觉效果还是比较突出的,表现在每位学生都在自己观察认知的基础上对头部的形体结构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而不是表现在素描技能的掌握和熟练上,我觉得这正适合了我们学校学生的认知程度和专业需求,达到了有效的教学。美术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 得的具体能力的进步或发展,检验教师教学的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能力是否有收获,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创造能力为本,在现实的课堂中,许多老师为了体现教学的新意,往往致力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却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之间对某种教或学的方法的探讨,在美术这种技能课程当中尤其如此。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从而掌握探究的方法,这样就学会了自主学习,而不会被动的接受,所谓“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我想如果师傅没有带你进入自主学习的领域,你又如何修行在个人呢?教学方式变革的背后是师生思维方式的变革,它最能反映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

每个人都画一只苹果,但是由于角度不同,所以每个人画出来的都不一样才对,如果在我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表现出自己作品的个性和特点,每节课都有一点哪怕是小小的进步,那

么,这就是有效教学了。2009.6.篇四:素描教学反思

素描教学反思

杨平

本届高二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素描静物写生和头像写生训练,学生绘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思维也相对活跃起来,学生自信心也得到加强。但问题存在是显而易见的。如:学生素描基本功较差,对结构不理解,素描表现手法不到位,两级分化较严重等。

因为素描是一门要求眼、手、脑高度统一的,技术性强的学科,针对这一要点,首先就要进行有效的观察,也就是学生观察对象的同时要结合思考加以运用,正确地观察才能有效地表现,教师只有反复强调学生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提高画面的表现力。因此我认为在素描基础教学上应抓住两个主要环节,保证学生不脱离严格训练的轨道。

这两个环节是: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毛病,要求轮廓准确,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我认为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

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要迁就轮廓的错误,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训练中老是犯轮廓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物象结构的知识,就会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的缺陷。

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掌握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

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

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往往是盯住一点而忽略了全局,目的是为了看清楚那个要画的局部,并不作全面考虑,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局部的细枝末节而看不到整体的情节气势。而作画时对物象的观察分析,不仅是为了认识物象,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物象。这就要求学生在开始完成一份素描作业时,要根据对物象的观察和感受,对习作的整体效果有一个设想,就像导演拿到剧本就应该在思想中形成这部戏或这部电影的整体视像一样。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它的实质是便于比较。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个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

但这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整体--局部--整体,作为习作的整个进程大致是这样,但在深入描绘各个局部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很多小的阶段。应当要求学生在习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整体,并为掌握整体而调整整个画面,使每个阶段停下笔来都是一张形象生动的画。所以,掌握整体是对局部而言,在一定阶段必须把主要精力用于刻画物象的整体性特征,有了具体物象的整体性才有提高的基矗

学生进行素描训练,不仅是描摹现象,而且是艺术地再现。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也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而且还要看它是否有表现力。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讲究黑、白、灰,讲究概括,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要力求形神兼备,要像写文章那样讲 究文采,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要通过表现使素描基本功成为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由于同一班的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要求他们做到风格多样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不能要求学生的风格必须和自己一样,而应正确地引导、培养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要跟他们共同探讨适合于他们自身的表现方法以及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要提醒他们,在基础未打好时,就过分地热衷于“个性”会给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偏食的坏习惯,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教学反思

年级:高二

教师:杨平篇五:素描教学反思

素描教学反思

素描是一切美术造型的基础在素描训练中,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进行严格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逐步提高的目的。中学素描训练虽然受时间、场所等众多因素的限制,但如果安排合理,即把课堂教学、课外写生、速写和临摹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样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在素描教学后我进行了思考,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在写生中感受素描。

素描训练是从简到繁、由浅入深融思维和创造为一体的造型过程。初学素描时,孩子由于缺乏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尽管他们有正确的视觉感受,但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不能正确地分析形象的特征、结构和内部联系,缺乏整体观念,喜欢钻入局部,结果是费力不讨好。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肯定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为了使学生养成整体观念,正确地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教师可通过石膏几何模型分层次讲解物体的基本组合。如:用圆柱体的构成分析杯子的结构,用球体和锥体组合梨的结构等。经过写生这一过程,学生对观察的事物了解得更透彻,也对这写生、体验的过程记忆深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作画技能。可能会有“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在观察、发现中学习素描。

观察是学习素描的基础,没有观察能力就无法学习素描。而学习素描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我虽然已经意识到了观察的重要性,也在教学中尽可能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但还是觉得做得不够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更需加强。观察和发现是一对密不可分的伙伴,观察后没有发现那样的观察是徒劳。不观察而发现那就是想象。在教学中,我是带领着学生去探究和发现,学生在我的问题指引下观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我后来发觉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剥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机会,教学中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我忘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将自己的主导地位给扩大了。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去发现,老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可能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来说会更好些。更何况素描知识只有经过观察和发现才能学得更好、更牢固。

三、在欣赏中感受素描的美。

生活中的事物和几何体都有着或近或远的联系。可以更确切的说,我们的生活和几何体密不可分。学生的桌子、铅笔盒??是长方体的,学生的钢笔、教师用的粉笔??是圆柱体的;我们住的房子由几何体组成的??若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能感受到美,那一定会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也一定能学好素描知识。在我的教学中或许是太强调素描的严谨了,没能让学生去很好地感受它的美。所以从学生的反应中我觉得在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片欣赏、实物欣赏以及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一些几何体的美,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素描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篇3:关于素描教学的反思

就素描本身而言, 对于任何一个准备从事视觉艺术的学生来说, 素描课的写生练习是训练视觉对物体及其空间的感知和控制力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这也就是为什么连从事建筑和摄影的人也都需要练习素描的原因。画素描的目的不在于画成一幅什么样的画, 而在于在画的过程中不断地观察对人视觉习惯所产生的作用。也就是说, 人的观察习惯在画素描的过程中得到训练和改善。从事基础教学工作的人都知道, 初学素描的人往往会经过这样几个阶段:从看不见东西 (即不知道画什么和画不下去) 到看见东西 (即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变化, 然而看到的所有细节都是孤立的, 画出的画面混乱不堪) , 再到能把所看到的东西有序地安排在合理的位置, 处理到合理的程度, 这个训练过程, 实际上也就是视觉训练上的循序渐进。视觉修养和对物体及空间的控制力通过观察与画的过程逐步得到提高。只有在具备了这种能力之后, 才有可能利用视觉中的物象和制造出合乎目的的视觉形象来实现艺术创作目的。因此只要想从事视觉艺术, 尤其是造型艺术, 素描这种基本训练就必不可少。

然而由于扩大招生, 艺术院校的培养目的已不那么纯粹。我们要培养的已不完全是过去那种某一门类的专门人才, 而是尽可能使所有入校学生都成为有用之人。

既然有了学习目的并不纯粹的前提, 那么纯粹的造型基础训练和规范的素描教学是否适合于每一个人当然就会受到质疑。而且就视觉艺术, 尤其是造型艺术本身来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 时代的变迁, 高科技在造型艺术领域的广泛运用, 各种艺术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 或是别的艺术种类, 都已不再继续往日的纯粹, 目前的基础素描是否还要维持往日的纯粹, 同样让人质疑。

即使是纯粹的造型艺术, 实现艺术作品的手段也未必全都要依靠传统的手工操作来完成。要成为能够实现自己艺术思想的艺术家, 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更加多样, 因此基础训练的内涵和意义也就更加广泛。那么作为基础之基础的素描教学内涵是否也应该更加广泛呢?这正是需要讨论的话题。

实际上基础教学素描既是思想也是方法。素描是思想方法, 是一种思维方式。克利说:“用一根线条去散步。”就说明了这样一个涵义。历史上中外艺术家的素描杰作, 无一不反映了大师的思想及独特的看法。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鲁本斯、伦勃朗, 直至印象派之前的古典艺术家, 在创作之前大都要先画素描草图进行构思, 即使现代艺术家塞尚、凡高、马蒂斯、毕加索也同样是利用素描的方式在思考。因为素描是如此的简便而直接。从这一点上来说,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有一定的道理。只是这个“素描”是什么“样式”的素描有待商榷。素描是一种思维方式, 音乐亦是一种思维方式, 但区别于文学与哲学, 是因为它们不是用文字语言去思考, 而是用独特的语言方式———视觉的或听觉的图像和声音去思考。素描是视觉的, 是看法, 也是技术方法。素描不仅是思想, 还是一种技术。因为艺术的“术”字就不能回避技术问题。

素描教学多元化的问题并不是扩大招生后才产生的。在过去几十年美术院校的学院式素描教学中一直都存在这个问题, 只是由于学生的数目少, 加之学习的目的相对单纯统一, 虽然个性发展与整体划一的教学模式一直处在“斗争”状态, 但其矛盾的冲突并没有像扩大招生后这样明显和突出。所以多少年来大家呼吁的教学改革只是围绕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 而不是在教学的体制上。一些学校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尝试改变, 但很少想到如何改变整体划一的教学体制。实际上传统的学院式教学模式至少对一部分人是合适的。在教学中, 往往被认为是优秀学生的人, 对传统的素描写生充满热情, 而且成绩斐然。也正是这些人仍然钟情于纯粹的造型艺术。

素描写生是改变观察方式, 提高视觉修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但却不是惟一的途径, 那么别的方式又是什么?这需要作进一步的试验和探讨。素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中国已进入了现代社会, 素描的多样性是在现代社会趋于多元化的观念下形成的。过去的古典艺术, 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域的风格样式基本接近, 越成熟的艺术越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如:古埃及、古印度以及中国的传统艺术都有一套完整的技术程序和固定的风格样式。其风格样式的兴衰变化大多是由政权的更迭、朝代的兴衰决定的。同时, 素描的多样性也是在人的认识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中形成的, 可以说, 是在尊重个体人的创造的基础上才使素描的多样性成为可能。我们的教学, 是以培养健康的人为前提的。尊重每一个人, 发现每一个人的创造潜能, 是教育者的责任。其实“人人都是艺术家”就是尊重每个人的存在, 这仍然是人本主义精神的体现。由此看来, 素描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素描教学的内容应更宽泛些。素描教学技术训练是基础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是这个技术训练要有相应的思想观念作指导。素描教学不仅是技巧与方法的训练, 更应是思想与观念的培养。

现代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其实验性, 在教学中探讨素描表现的可能性是贯彻教学。扩大招生并不意味着粗放式的教学, 它需要更细致、更多地对每个学生加以关注, 为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 在培养艺术精英的同时, 要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有用之人。

实验精神的具体方法与途径如下:一是材料应用的可能性, 二是视觉心理接受的可能性, 从这两方面入手可以大大拓展我们的视觉空间。素描作为基础教学是有其相对稳定性的, 但是作为艺术教学, 创造意识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没有实验精神就不会有所突破, 墨守成规的技术训练谈何创造?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艺术, 开放的艺术需要开放的思想。实验性是向未知挑战, 是面向未来的。在素描教学中我们应该体会的是思想, 是创造精神。

参考文献

[1]赵健.关于绘画专业基础素描教学的思考.西安美术学院.

篇4:浅谈聋班初中历史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 聋班 历史教学 方法

目前,聋班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出现了诸多不利于聋生健康发展的问题。课程功能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忽视聋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没有认识到在获得历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程内容上,存在“繁、难、偏、旧”和仅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没有加强课程内容与聋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缺乏关注聋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没有精选聋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没有强调倡导聋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没有强调培养聋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教学手段上,仅限于教材、粉笔、黑板、教学地图、投影仪,这样的教学手段大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学资源运用上,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的特点,使聋生难于理解和想象。怎样才能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呢?

一、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随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已显得越来越普遍。多媒体教学以巨大的信息量,方便快捷的途径,即时互动的方式,虚拟的环境给聋班初中历史课堂带来生机,使传统历史教学柳暗花明,使新课标大鹏展翅,同时也给听力有障碍的耳聋学生带来了更广的视觉空间和学习空间。

兴趣是人们经常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活动的心理特征。兴趣能直接转化为学习的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聋哑学生因耳聋导致对语言的接收上和理解上有很大的障碍,他们往往是通过看来接收信息、认识事物的。现代信息技术集文字、图象动画、色彩等为一体,生动逼真,可以极大地。其灵活、便捷、生动形象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充分调动聋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帮助聋生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1.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承载,拓展历史教学的信息资源

历史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传统的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科技发展和信息社会的要求。特别是聋生生活的圈子比较小,接触的事物有限,知识面比较窄。对从未见过的事物,单凭文字的表述很难在脑海里形成清晰的图象,而多媒体技术则能解决这一难题。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生动逼真的音响,便捷的资料检索,组合自由、切换灵活的视屏界面,对学生产生极为主动、深刻的教育影响了。

2.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再加上聋生语言、思维的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想象力的缺乏,使得很多信息无法用单一的讲解来获得。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起到一个沟通教师讲解和学生合理想象的桥梁作用。科学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将会帮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突破学习中的难点。

二、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

1.解释法的运用

由于聋生听障缺陷,历史知识水平相对较低,聋班历史教学中要注意讲解法的运用。讲解法是对历史名词、概念、观点和规律等内容进行解析论证的一种方法。因为历史名词、概念、观点、规律比较抽象枯燥,缺少情感因素,聋生往往难于掌握和理解,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安排一定时间,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讲解。聋班课堂教学中特别要注意讲解法中的解释法的运用。解释法就是对历史教材中难懂的字、句、词、术语加以说明,使聋生掌握其含义。难懂的字如摄政的“摄”、兵谏的“谏”、罢黜的“黜”、赈灾的“赈”、战国七雄的“雄”、三国鼎立的“鼎”、藩镇割据的“藩”等甚至比这简单的字。难懂的名词和术语如“徭役”“田赋”“诏书”“漕运”“祭酒”“巡抚”“管带”“八旗”“册封”“共行”“厘金”“纪传体”“编年体”“天干地支”等。难懂的句子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挟天子以令诸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等。例如,上面的字、词、句不仅要解释,而且力求做到通俗易懂,浅显明了,便于聋生理解记忆。

2.谈话法的运用

谈话法是教师和聋生交谈而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教师不是直接给聋生讲授新知识,而是在聋生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问题或线索,引导聋生独立思考,从而获得新知。特别对于聋生,学过的知识忘记快,谈话法使聋生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谈话法的最大优点,是变教师的单向活动为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更能调动聋生的注意力,补偿聋孩子注意力不稳定性的缺陷和调动聋生的积极性,同时它对锻炼聋生的胆量,培养聋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

3.讨论教学法的运用

由于聋生思维的滞后性,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发展聋生的思维,是聋校教育的重要目的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聋校历史教学中强调讨论教学法的运用,对于开发聋生的思维,补偿聋生思维的缺陷意义重大。

讨论教学法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组织聋生在课堂上讨论,交换意见,从而达到互相启发、弄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内容上划分,课堂讨论有两种:一种是就书本知识进行讨论。另一种是在参观访问、外出考查归来后,组织聋生就看到的新事物、遇到的新问题进行讨论。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具有如下优点:第一,有利于激发聋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聋生们为写作“发言”提纲、“发言”稿而收集资料时,会发现对同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问题,人们会有不同的看法或观点,这就会刺激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第二、有利于培养和发展聋生的创造性思维,弥补聋生在这方面的自身不足。讨论课给聋生提供了锻炼思维的良好氛围。无论是参加“讨论发言”的聋生,还是旁“听”他人发言的聋生,在这种氛围里都会动脑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思考问题,对他们培养创造性思维习惯很有帮助。第三、有利于聋生交换知识、交流思想,启发思路,开阔视野。同班聋生虽然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但家庭背景、课外阅读、理解能力、思维方式等都不尽相同。课堂讨论是他们交流思想、交换知识、开启思路、开阔视野的好形式,这会使他们受益匪浅。

篇5:素描教学反思

素描是一切美术造型的基础在素描训练中,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进行严格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逐步提高的目的。中学素描训练虽然受时间、场所等众多因素的限制,但如果安排合理,即把课堂教学、课外写生、速写和临摹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样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在素描教学后我进行了思考,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在写生中感受素描。

素描训练是从简到繁、由浅入深融思维和创造为一体的造型过程。初学素描时,孩子由于缺乏对客观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尽管他们有正确的视觉感受,但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不能正确地分析形象的特征、结构和内部联系,缺乏整体观念,喜欢钻入局部,结果是费力不讨好。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肯定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为了使学生养成整体观念,正确地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教师可通过石膏几何模型分层次讲解物体的基本组合。如:用圆柱体的构成分析杯子的结构,用球体和锥体组合梨的结构等。经过写生这一过程,学生对观察的事物了解得更透彻,也对这写生、体验的过程记忆深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作画技能。可能会有“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在观察、发现中学习素描。

观察是学习素描的基础,没有观察能力就无法学习素描。而学习素描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我虽然已经意识到了观察的重要性,也在教学中尽可能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但还是觉得做得不够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更需加强。

观察和发现是一对密不可分的伙伴,观察后没有发现那样的观察是徒劳。不观察而发现那就是想象。在教学中,我是带领着学生去探究和发现,学生在我的问题指引下观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我后来发觉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剥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机会,教学中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我忘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将自己的主导地位给扩大了。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去发现,老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可能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来说会更好些。更何况素描知识只有经过观察和发现才能学得更好、更牢固。

三、在欣赏中感受素描的美。

生活中的事物和几何体都有着或近或远的联系。可以更确切的说,我们的生活和几何体密不可分。学生的桌子、铅笔盒„„是长方体的,学生的钢笔、教师用的粉笔„„是圆柱体的;我们住的房子由几何体组成的„„若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能感受到美,那一定会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也一定能学好素描知识。在我的教学中或许是太强调素描的严谨了,没能让学生去很好地感受它的美。所以从学生的反应中我觉得在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片欣赏、实物欣赏以及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一些几何体的美,这样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素描知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篇6:基础素描教学反思

【摘要】素描课程在高校美术专业中被赋予了重要的位置,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高校没有把素描中“基础”的部分完全理解并实施、也就是说基本以写实性的素描语言作为了一种“基础”,主动放弃了多种绘画语言的“基础”,而导致基础素描中“基础”的教学缺失,这在国内较多高校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中是切实存在的如何进行素描的“基础”教学,成为高校对自身教学的思考,本文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深入对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现状进行剖析,以此而有所反思

【关键词】喀什师范学院;美术专业;素描;基础教学

喀什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自1999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批美术专业学生,至今已有15年的发展规模,具体分为美术学、艺术设计学两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借鉴区内外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其中美术学专业按照专业必修课方向分为油画方向、国画方向。学生在一、二年级为基础必修阶段,三、四年级为专业方向必修阶段,课程设置中素描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在四年不同阶段中都有开设,以下将对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现状及思考进行阐述,以此能够有所反思。

一、各年级阶段素描课程设置情况:

(一)一年级平行班为民族班、汉族班两个班级,由于学生的基础是在进校之前在考前培训班进行的学习培训,学习时间参差不齐,长则一年、半年,短则3到4个月,各学生的基础水平、素描基本功不是很扎实,因此一年级第一学期素描课程主要有素描静物、速写人物,第二学期课程主要为素描头像课程。二年级继续开设素描头像、同时开设相关其他类的基础课程,如色彩头像、色彩风景、写意花鸟、写意头像等课程。

(二)三年级为专业必修课程,也就是分为油画方向、国画方向。其中油画方向的素描课程开设为素描半身、素描全身,然后为油画半身、油画材料技法等课程。国画专业方向的素描课程为素描半身,然后为专业课程工笔花乌画、工笔人物画、山水画等,三年级第二学期统一为支教实习阶段。四年级为专业必修课程,油画方向开设素描全身、素描人体,然后是油画类专业课程,如油画半身像、油画全身像、人体课程。国画方向开设素描全身课程,然后是专业课程,如山水画、工笔人物半身像、全身像、写意人物画等。

从以上素描在各年级的具体设置情况,可以看出素描基础教学的重要性,作为基础性的课程在不同阶段开设,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能够在基础的造型能力、思维能力上得到有效的训练,并能够有效地延伸到专业方向的未来专业发展定位,这样的课程设计总体框架在不断的实践与总结之中,会随着未来喀什大学的发展而不断修订得更为完善。

二、素描教学的基本情况

在美术学专业中素描任课教师主要以专业方向的教师为主,其中油画方向、国画方向、版画方向、设计方向教师都有基础素描课程的教学任务,根据教师绘画风格与学生基础情况,教授内容主要以具象、写实性方面的素描教学为主。这和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从最初中国留学的有志之士,在学习西方的造型体系回国之后,他们认为可以拯救中国单一的国画体系,就是在中国美术院校开始教授西方写实性造型体系,这种写实性造型体系来自欧洲,至今已经有一个世纪,并且源远流长,人才辈出,大师璀璨。因此学习古人、前辈的优秀的传统绘画是高校美术教育的责任,在我校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以写实性为主,目的也是作为传承、学习、研究前辈的优秀文化遗产。目前的现状是从一、二年级到三、四年级都是写实性教学体系,国画专业学生在三、四年级中的素描课程也基本是写实性的素描造型方法。设计专业教师更多会以设计素描的方法进行教学,整体美术教学属于接受性教学方式,把前人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创造性教学方式较少涉及,也就会导致学生在毕业创作时不知所措,临摹古人,自己的理解少之又少,在创造性方面是少有突破的,这就是目前美术专业的教学现状。

这种教学模式与素描教学大纲的制定内容是有一定的关联,素描教学大纲中要求以对象造型准确、刻画深入、形象生动为标准要求以写实性造型体系为依据进行素描教学,标准只有一个,这就很容易导致教学中创造性的剥离,而且学生的作品也会呈现出干人一面的绘画风格,这样的教学后果也是我们教师不愿看到的,同时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思路进行反问式的思考:我们究竟应该教会学生什么知识,学生用这些知识干什么的追问式的教学反思,才能够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现状。

三、素描教学现状分析与反思

(一)素描教学模式单一

我系美术专业在契合西部大开发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大环境的带动下,有了长足的发展,美术专业的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也在积极的建设之中,素描教学作为基础的造型课程,应该起到基础的思维训练、基础的技术训练两个大的框架之内,只有技术的练习,没有思维的训练,只会把学生训练为会画画的工匠,而没有艺术思想。因为长期以单一写实性素描教学时,会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美术史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训练相互混乱而导致理解的偏差

美术专业学生在学习美术理论方面时,会学习到西方美术史中从古至今美术发展的详细脉络,之中包括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超现实主义、超写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立体主义、极简主义、当代艺术等各种派别及绘画形式,这些形式的代表作品均被世界著名的博物馆收藏,并被流传至今,是世界的优秀的艺术文化形式。纵观这些形式中偏向写实性的风格有古典主义、现实主义、超写实主义,其他形式的也有不是纯写实性绘画风格的,我们长期以单一的写实性素描造型形式为基础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在美术史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之间,相互混乱而导致片面性理解学生在理解写实性绘画方面是容易接受,甚至固执地认为写实性绘画是最好的艺术绘画方式(根据对美术史的学习与分析,我们知道各种绘画形式,只要能够画出好的作品都是好的绘画形式),但在认识其他绘画形式时,如印象派绘画、立体派、野兽派等,他们不是太能够理解绘画大师们的绘画意图及绘画风格,有些学生甚至认为这些绘画是不好的,为什么能够被放到著名的博物馆呢?这在我们的教学当中是屡见不鲜的。显而易见,这就是单一的写实性教学模式带来的可怕后果。

从欧洲美育教育的现状来看,博物馆承担了一部分美育教育的功能,在博物馆中可以看到以美术史为主线的各种展览,其中从古典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现代主义到当代艺术,在博物馆中都可以欣赏得到,社会人群中各个阶层都可以在博物馆中进行艺术熏陶及美育教育,欧洲整体的艺术欣赏与艺术素质较高,并且具有普遍性。中国的美术博物馆在美育教育方面注重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展示,但在现当代美术方面展示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专业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因此学校美术教育不能够全面的从美术史的角度去进行美术教学,而只片面地讲授与写实性绘画有关的知识,就远远背离了客观的美术史的发展变化,忽略了多元文化客观并存的现状,这是我们不能够漠视的,应该积极改变这种现态的发展,不断完善美术基础教学理念,重视基础素描的思维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

2.素描教学形式与内容的单一,会导致千人一面的绘画效果

写实性绘画,从它的诞生注定是容易让人接受的一种绘画方式,由于它的客观性与写实性,容易识别绘画的内容与思想,受众普遍,是一种较好传播的一种美术绘画形式。但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在以教学的方式普及并广泛传播时,容易造成干人一面的艺术后果,每个人没有特点,形式统一,正是失去了艺术的独特性与可识别性,这样的艺术作品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因此我们在设置素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时要追问式地探讨教学的目的与价值,要培养有思想、有思考、敢于怀疑、敢于创造的学生,那么就要对我们的选择去负责,去改变单一的基础素描教学模式,加入多种绘画语言风格训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己懂得思考什么、如何思考,每个学生的绘画作品中的不同面貌就会自然出现,逐渐会运用绘画语言去表达自己对社会、人、自然的思考,这样就避免了干人一面的教学后果,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对艺术的负责。

(二)应该融入并设置有多元语言的探索性、创造性的素描教学模式

现有的素描教学内容主要以写实性素描风格为主的教学方式,旨在学习前辈传承的造型方法与技能,这种方式基本属于接受性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在传承与创新中起到了传承的作用,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并具有思想性、创造性、时代性的教学模式,这在现代美术教育中是主要讨论的主题。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首要是培养思维,同时还要注重技能,而且还需要把握时代的特征,从这三方面去入手进行基础素描教学的全面探讨,能够对我们的教学模式有所突破。

我在学校从事基础素描教学多年,认为基础素描的核心主要是“基础绘画语言的思维训练”“绘画造型语言的技能训练”“绘画语言的创造性训练”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中首推思维训练,其次为技能训练,然后是创造性训练。我们现在的训练模式更多的是强调了单一语言的技能训练,而缺失了多种语言的思维与运用训练,这样的基础引导会导致学生到了高年级时,面对创作思维变得简单,创作语言也可谓只是模仿他人的绘画语言,不会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认识,也就是面对“观众”时是“失语”的状态,不会自己“说话”,而需要借助别人的语言来说。这种情况在众多国内高校的美术教育中屡见不鲜,问题就出在我们的基础素描教学的目的不明确而导致的教学结果。

综合分析如包豪斯设计素描教学、王华祥“将错就错”素描教学、中央美术学院周至禹的“让学生站起来环顾四周”等各种教学方式,由于各自的思维、训练指向不同,虽然能够学习吸收教学理念,但不能够兼具有综合的绘画语言训练方法,由此探讨一种具有实验性的、探索性的、能够吸收各种综合绘画语言的基础训练方法,定义为“实验性”素描教学方法,目的就是通过对综合绘画语言的分析、研究、训练,了解并掌握“会说话”的语言,能够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运用这种“实验性”素描教学方法,由学生在完成“基础绘画语言的思维训练”与“绘画造型语言的技能训练”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完成“绘画语言的创造性训练”三个过程,从而形成对自己语言面貌的了解、思考与蜕变,产生出全新的自我状态。同时我们应清楚实验的探索性与传统的关系,首先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不是“无源之水”的创新,更不是臆想的创造。我们想让学生从一种绘画语言中解脱出来,寻找适合自己的语言方式,其实更多的还是从传统中继承、学习、消化为自我的理解,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有思想的优秀作品。

结语

篇7:静物素描的优秀教学反思

一、增加鉴赏机会,提高学生品位

素描作品带有一定的写实性,进行素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描述的物体有一个细致全面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完成素描作品。一幅合格的素描作品,不仅要求学生的笔法到位,同时构图的合理以及光影的搭配等也十分的重要,而这些都是要经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才能掌握的。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增加作品鉴赏的机会,通过带领学生对素描作品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并且让学生吸取更多的素描经验。

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展示的作品较少,并且图片过小也不能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作品的实际魅力。而带领学生去美术馆又受到了教学条件的限制,因此鉴赏课程很难展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得美术鉴赏课程得以良性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世界知名的美术作品,通过细节上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素描知识。例如,在观赏达·芬奇的画作《最后的晚餐》时,高中美术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学习达·芬奇的构图,鼓励学生探寻画作背后的故事,对当时的历史文化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通过这样的赏析,可以充分地让学生意识到素描不仅是对事物的呈现,同时其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感情等多个方面的要素,为学生今后的创作打好基础。

二、培养学习习惯,提升观察能力

篇8:对现行素描教学模式的反思研究

关键词:现象素描,教学模式,现状分析,反思策略

素描教学课程在美术学科中开展以来, 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一直处于初始发展状态, 参照初始发展目的进行教学延伸。新教改的教学理念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而传统的现行素描教学模式, 反倒制约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节奏。从造型艺术的发展开始, 现行素描便成为了艺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素描成为艺术表达行驶中不可或缺得手段之一, 促进者艺术工作建设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环境下, 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享受的同时, 更加注重精神境界的愉悦感, 通过艺术感的包装更加丰富现代生活环境下的精神追求。这就要求学校要向社会不断输送优秀的艺术工作人才, 进而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 提高学校自身的教学水平。

一、现行素描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 现行素描的教学模式下观念设定不明确

现行素描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仍保留着苏联的素描教学法, 运用初始的素描模式进行教学主体的引导。教学模式中出现的教学不足, 主要原因在于过于注重遵守教学步骤的死板形势。由于老师自身观念认知上的不到位, 导致教学环节中出现引导失误现象发生。很多老师对于现行素描的教学模式认知上觉得, 教学学生掌握绘画技能是根本, 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 严重制约了学生艺术创新思维的发散。学生也就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 自行制定自己的学习环节。对于素描的作品的观察形势过于单一化, 注重对学生素描技巧的指导, 忽视理论知识功底对其作品的观察理解能力上的提升辅助作用。

(二) 现行素描的教学模式下方法的单一化

现行素描的教学模式过于遵循教学步骤和环节上的规律, 导致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活动开展形式单一化, 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学校对与现行素描课程不够重视, 在课节设置上相对较少。学生没有足够的课堂学习时间, 导致学习效率下降。老师在进行素描教学方法设计上, 对教学环节的活动开展都是围绕理论知识进行重复绘画训练。没有灵活丰富的教学活动熏染课堂形式, 就会减少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现行素描教学过程中, 老师的引导方法过意单一化。通过老师对学生的素描作品进行主观评价后, 指导学生进行思维修改。在老师的素描审美能力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 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总体上说, 在现行素描的固定教学模式下, 老师的素描教学水平和作品鉴赏能力至关重要。

二、对现行素描教学模式的反思策略探究

(一) 教学模式中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现行素描作品的核心灵魂就是在素色的背景下, 找到作品传送给观赏者的浓厚感情色彩。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是美术教学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内容之一。针对于现行素描教学本身而言, 在美术学科领域中就是创新思维模式下的分支。通过现行素描的绘画形式床戏拿出更多的艺术绘画效果, 更加丰富美术教学主体的涉及内容。因此, 在现行素描教学模式下, 老师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提供给学生大胆想象的教学空间。老师可以通过理论知识的内容涉及, 引导学生春创新素描的表达形式、绘画方法等观念的引导。让学生可以在多元化的思维现行素描思维方式下, 丰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练习手段和方法。

(二) 培养学生对现行素描绘画手法的夸张化、形象化

现行素描自身的绘画特点, 要求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进行素描作品赏析时, 注重视觉观察和感性思维逻辑的互通。通过上述教学模式下的现状分析得出, 老师要坚持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以融汇贯通的形式进行素描技能学习。在培养学生对现行素描绘画手法的夸张化、形象化的训练模式中, 要求老师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绘画功底水平, 能对美术作品进行专业性的鉴赏, 然后在进行教学方法的系统化指导。如:老师在让学生描绘一个武士的图片时,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武士强健的肌肉, 强壮的身躯等方面进行夸张性质的形象塑造。让观赏者通过自己对作品的夸张部分, 在思想意识上产生形象的思想认知。

(三) 不断丰富学生素描练习形式

老师要积极创新教学形式,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不能局限于某种训练模式下一味开展重复性质的模拟训练。老师可以在适当条件下, 带领学生进行写生素描练习活动。让学生们充分的与绘画意境相接触, 切身感受写生环境下为学生营造的绘画氛围。激发学生感性认知思维能力的发散, 进而创造出更多形式的现行素描作品, 提高学生对现行素描艺术表达灵魂的思想感情认知。除此之外, 现行素描下学生的临摹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绘画技巧的关键步骤。对现成艺术作品的临摹, 是有效提高学生专业性绘画技术功底的直接实现途径。老师要在课堂训练教学过程中, 挑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素描作品, 指导学生进行进行临摹练习。努力提高形似绘画能力的前提下, 进行现行素描技巧能力的扩展。

总结:

综上所述, 通过对现行素描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对反思策略上的方法进行了简要阐述。现行素描是美术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学好现行素描的绘画技巧, 才能有效地提高自身对艺术学科的学习能力。好的艺术设计作品可以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 可以陶冶人们精神情感。好的艺术思维方式可以运用在城市建筑的设计理念当中, 成为美好装饰的主要融入元素。我国的艺术教学领域成就的突破, 需要各个艺术学科分支间的互相融汇贯通。丰富创新现行素描的教学模式, 以此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官六朝.素描人物教学对话[M].张烨.关于素描语言训练的尝试.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2.

[2]薛尚谊.现代西方素描鉴赏与研究[A].周至禹.现代素描随想[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6.

[3]牛乐《认识素描对于素描观念的再认识》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4.

上一篇:叫醒懒惰的微信励志个性签名下一篇:何必谄媚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