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热爱家乡的诗歌

2024-05-04

于热爱家乡的诗歌(精选8篇)

篇1:于热爱家乡的诗歌

热爱家乡的诗歌朗诵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诗歌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热爱家乡的诗歌朗诵,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爱家乡的诗歌朗诵1

璧北,云雾山上

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

我曾为它付出几年年华

渝遂高速,毫不理会大山的感受

上山的马路被它夹在腋下

我还是要去

向它低头,也不失我的兴趣

巴茅在路边排起长队

小鸟穿梭,于它酸性的思维里

向我偷看,我很直著地与它们交流

我不愿虚假

过去的田埂长满大树

挺抜的树冠接近蓝天

我只能扶摸

它布满深思的皱纹

无法触摸,它高深的内涵

鹊雀喳喳的报信

松鼠飞快隐匿

斑鸠来往于树林

并不理会陌生的来客

也许它们知道,我并无敌意

这里少有干扰

我把疲惫的心拿出来晾晒

与动植物一起安静休息

刚才我认定的荒芜

被一片生机代替,三江水库

如纽扣一样的大坝

扣着山口,锁住几座高山的葱绿

按捺不住它的召唤

我嘶声喊它几遍

三条水渠的汇聚兴奋

号称三江流量第一

接下的.雨雪

足以滋润四方

白云停顿在山坡

总想找出破绽

此时,不想江南景色

这里烟雨弥漫的缱绻

使人陡升思念

水下百尺透底

水面波光潾潾

几遵崖摹的菩萨不想上岸

野鸭在湖里寻找漏洞

野花若有所思想着结果

只有我,在想三江睡了时候

是否一样迷人

凤湖仙山

离我老家很近

梦在月光里前行

是一个凤凰飞到湖面

走后留下美意

相逢一瞥,终身回忆

这里逐渐形成引力

附近的山

来了许多仙客

偷窥湖上动静

看见凡间的耳鬓撕磨

中毒上瘾,染上相思

不愿回去

虽不成千古佳话

却酿成一盏美酒

醉了好几代人

大小人物不识知足止步

时而把一湖水折腾

叫这里敏感、焦虑

我曾小心呵护

好梦不要惊醒

热爱家乡的诗歌朗诵2

遵义!我美丽的家乡

大娄山是您挺立的脊梁

美酒河静静地流过您的心脏

最美遵义!

古老的桫椤、银杉,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长

仡山苗寨的歌声,在黔北大地千年回荡

醉美遵义!

国酒茅台四海名扬

遵义会议永放光芒

遵义,我美丽的家乡!

新舟机场的上空,翱翔着遵义人的梦想

七百万群众,在“富、学、乐、美”中豪迈地奔向小康

热爱家乡的诗歌朗诵3

清晨、朝阳,小鸟、歌唱,蜜蜂、匆忙,泥土、芬芳。

从容、路上。

追逐哦阳光!

村道、平房,小河、流淌,羞涩、姑娘,河边、衣裳,一笑、红妆,美丽哦故乡!

云霓扶起朝阳。

春风掠来花香。

云柳和着风向。

山坡跑满牛羊。

忍不住的张望,屏住呼吸,摇下车窗,眸子里尽是风光。

篇2:于热爱家乡的诗歌

阳光照进了城市的楼窗

城市被打扮得分外漂亮

高楼林立碧水荡漾

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繁花似锦绿树成行

蓝天白云雨燕飞翔

春意盎然热烈奔放

学校里传出了孩子欢乐的笑语

工厂里钢铁的歌声飞旋着铿锵

集市里叫卖声此起彼伏

广场上载歌载舞汇成了不夜的海洋

大秧歌扭出了时代的旋律

小腰鼓奏出了新时期的乐章

太极拳推山倒海

速滑轮足下风光

风到处荡起快乐的涟漪

雨过处是一片清新景象

这里勤劳繁忙

这里欢乐吉祥

奔涌的热浪鼓动着繁荣的风帆

要去远航

美丽的家乡

我们的天堂

和风吹进了大地的胸膛

乡村也被舞动得越发辉煌

老绵羊舒适的躺在山坡上

静静的守护在春羔身旁

姑娘的歌声花瓣一样在天空飞扬

小伙子奔跑在致富路上

孩子们的读书声高亢响亮

幸福光阴在老人的胡子里流淌

野草青青花儿香

禾苗茵茵泛波浪

小桥流水青山翠

正是春来好时光

摩托突突鸣声脆

老牛哞哞唤小康

绿树成荫掩映着碧瓦红墙

炊烟袅袅晨曦吐芬芳

这里宁静和谐

这里幸福安康

金色翅膀驾驭着神奇的梦想

飞向远方

可爱的家乡

我们的天堂

快乐的旗子在心的天空飘扬

收不拢的思绪因此不断膨胀

一百年来我们上下求索

追寻着梦中的理想

蹒跚的步履压弯了脊梁

乡亲们在艰难中彷徨

二十年来

这里终于撒满了雨露阳光

百岁老人才真正焕发了青春

孕育了新的力量

发展经济引资招商

励精图治奋发图强

风雨中与你寸步不离

前进中你我共同成长

同舟共济相互守望

摧春布谷在朝晖里放声歌唱

嘹亮歌声播下了丰收的希望

美丽的遐想在我心中逐渐长大

小康之路在脚下通向远方

火红的太阳点亮了城乡

我爱我家乡

这里是我们的天堂

《我爱家乡的麦田》

作者:墨魂承影

小时候

麦田是我的天堂

伴着清风在绿地毯上飞跑

把麦苗当做韭菜

就像把高粱当做花椒

后来,飘零在外

麦田是我的望乡

最爱流连街心的花池

若有幸看到一片绿茵场

便依稀看见了流着汗的爹与娘

如今,我回到了家乡

麦田褪下绿丝绸

吐出了园林与工厂

耕耘与收获的火苗越烧越旺

因为,我依然闻到了

那熟悉的麦草香

《我爱家乡荷花美》

作者:遥遥长安

我家池塘水,

水中荷花美。

花蕾脉脉含深情,

花枝亭亭吐芳菲。

风中摆绿裙,

雨里笑微微。

百花园里不争春,

只恋家乡泥和水。

我家池塘水,

水中荷花美。

花开飘香千万里,

花落结果堆成堆。

出泥不染尘,

高洁清如水。

花开花落都是情,

只为人间爱和美。

我爱荷花美,

多少梦里你伴随;

我爱荷花美,

多少征程你相陪。

啊――

我家池塘水,

水中荷花美。

《不了故乡情》

风清扫着

村头夜晚的宁静

凌乱的竹叶被驱赶卷缩成团

雨冲刷着

通往学校,山间,城市

蜿蜒崎岖的乡间小路

清晨

露珠顽皮的,

在桃树叶尖,

上打着秋千

太阳公公,

也伸了个懒腰

整个村子,

被温弱的阳光抚慰着

风停了,雨停了

桃花开了,太阳笑了

村庄一片勃勃生机

人们将年迈的竹叶,

化为袅袅炊烟

送走了他们舞动的灵魂

黑色的眼泪,

滴落在爬满绿衫的瓦片上

被雨冲洗的小路,

露出了可爱的牙齿

水桶的咯吱声,

敲打着它们的耳膜

一群上学的孩子,

用鞋底为它们铺着,厚厚的粉底

装扮了它们清晨,

湿漉漉的心

想念故乡的雨,

想念屋后的那片竹林

想念二妈温暖的手掌;

想念爷爷长长的胡须

想念门前那条小路;

想念老柱子上刻满,

我成长的痕迹

想念家乡的那颗桃树;

想念那口会冒热气的.水井

公鸡打鸣,

风箱伴奏,

牛羊成群

唱着山歌,

扛着锄头,

书声朗朗

寂静的雨巷,

让我思绪潺潺流淌

再回到这事隔多年

乡土人情

一切还是那么熟悉

那么温暖

《故乡的情》

故乡的情,

像一首歌,

不经意间,

带回我走进那曾经的岁月、

多少回的梦中,

多少回的夜晚,

多少回的他乡举杯,

多少回的朋友相聚。

故乡的情,

是这般的深重。

故乡的情,

宛如那咆哮的黄河,

岁月中,

让我这般的辗转反侧,

更是难以入眠。

昂首之间,

看那风霜雪雨的昨天,

看那风起云涌的沧海,

漂流的我,

是这般的感慨。

走在漂流的路上,

漂流的我,

一瞬间,

放佛又回到了那儿时的岁月。

快乐的嬉闹,

幸福的歌唱,

没有犹豫,

也没有那悲伤。

儿时的故事,

就这般悄悄的在脑海中闪现。

故乡的情,

故乡的爱,

宛如那深厚的海,

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故乡的情,

故乡的爱,

让我想起了那儿时母亲的教诲,

泉城是你的故乡,

走到那里,

都不要忘记回来。

时光的脚步,

这般的匆匆,

曾经的一切,

又是这般的情义深重。

故乡,我心中的情,

故乡,我心中的爱,

故乡,我一生的牵挂。

《思念你,故乡》

雨后晨阳装点着云霞,

金翅鸟拍拍翅膀探头张望。

挥舞起素帕,我招招手

啊,思念你,故乡!

穿一千只纸鸢给蓝天,

轻轻放飞童年的第一个梦想。

渐逝的背影,我悄悄追觅

啊,思念你,故乡!

在河滩对岸嬉戏玩耍,

枝桠垂下沉甸甸的八里香。

萧瑟秋风,我漠然伫立

啊,思念你,故乡!

为了让信誓代代相延,

把一枚红豆精心播藏沃壤。

烛光灼炽,我摇摇头

篇3:于热爱家乡的诗歌

关键词:课程,提升,情感

《锦绣金华》作为金华市7~9年级学生使用的地方课程教材, “本着‘来自本土, 面向本土, 服务本土’的原则, 充分利用金华丰富的教育资源, 编写了这套地方课程教科书, 旨在通过学习, 使学生较为全面、深入地了解金华、认识金华, 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家乡、报效家乡、服务人民的情感, 提高他们的科学和人文素质, 使之成为一个合格的金华市民, 并为他们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如何把握课程精髓、如何使用教材、如何建立自己的地方课程教学风格, 不可避免地成为任课教师必须探索的课题。

一、学习地方课程, 不能浅尝辄止

地方课程纳入中考命题范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开始重视起来, 但是, 教师也只是到九年级复习的时候才选了一些所谓的重点, 让学生在教材上点画出来, 去读、去记, 强调熟读、背诵, 一节课下来可以搞定整本书的内容, 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应付考试。所以, 七、八年级的《锦绣金华》发下去, 成了学生的闲置书, 甚至有的老师有无《锦绣金华》这套地方课程教科书也不晓得, 哪里还知道怎样去用好来呢。所以, 地方课程的教学语文老师要形成共识, 像抓教材课文那样, 抓地方课程教科书中内容的学习、知识点的落实, 让学生通过学习, 真正有所得。

老师如何教才能使学生真正有所得呢?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 多媒体的运用不失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的音响和视觉效果, 确实能大大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但过多的图片、资料使学生看得眼花缭乱, 看看课堂热热闹闹, 其实质缺失了地方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智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 地方课程教学只有通过学生对于来自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的体验、省悟、内化, 才能达到目的, 实现效果。但是, 目前的地方课程教学中, 教学活动常常出现走过场的情况, 教学活动蜻蜓点水, 学生缺乏深入体验。

二、学习地方课程, 重在深入了解, 拓展延伸

点点画画应是老师教给学生的一种自学方法, 锻炼学生阅读的一种能力, 而不应老师现成的强调哪些是重点, 哪些不是重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了解, 拓展延伸上来。金华古建筑很多, 如被李清照誉为“水通南国三千里, 气压江城十四州”的八咏楼, 有“北有古宫, 南有卢宅”之誉的东阳卢宅, 依八卦而建的兰溪诸葛八卦村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能从只知金华有很多有名的古建筑“八咏楼”“东阳卢宅”“兰溪诸葛八卦村”等的认知, 迁移到语文知识的积累上来, 深入了解这些古建筑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学习地方课程, 旨在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地方课程课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了解家乡, 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的课, 情感对于一个学生的爱家乡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感情, 就从来没有, 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中, 教师就要作到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只有启动学生的情感, 才能增强他们内在的动力, 最有效地去开发自身潜能, 使爱家乡的教育深入到他们的内心, 表现到他们的一言一行当中去。

1. 情境设置, 引发激情。

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在地方课程教学中, 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 就应尽力创设适合于教育教学内容需要的情境氛围。这犹如演员登台表演, 要靠音乐、布景等艺术手段进行烘托一样, 地方课程的教学也需要情境的协调和配合。在良好的环境中, 学生便会有一种好的情感。

2. 以情动情, 产生共鸣。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 所谓感染性, 就是以情动情, 即产生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教师要想感染学生, 首先自己要激发出情感。在上《我爱这土地》时, 我深情地朗读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和着音乐声, 学生深深被我的朗读感动了。我的激情感染着学生, 唤起了学生对作者的热爱。从而使他们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篇4:于热爱家乡的诗歌

关键词:历史;美德;家乡

每一种美德都需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比如说,从小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美德都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一直在呼吁的。对于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美德也同样如此,需要从小开始培养,使孩子根深蒂固地意识到家乡对自己的重要性,使热爱家乡成为孩子自身的一种情感体现。

一、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重要意义

为什么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美德如此重要?首先,从人性角度来讲,每个人都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培养孩子热爱家乡,则会大大增强这个人的归属感,归属感对一个人形成稳定的性格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培养孩子热爱家乡,也是在培养孩子一颗感恩的心,具有感恩情怀的人长大后会回报家乡的养育之恩,对促进家乡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这种统一的情感体验会促使人们更加团结,更加和谐,以至于社会更加安定。

二、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教育载体

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具体的地点、具体的情况来设计,但是总的来说会选择一个区域共通的东西来作为教育载体,这个共通的东西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具有共识性,即是每个家乡人都知道的,这容易激起人们的共鸣;(2)具有内涵性,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教育载体必须是具有深刻意义和丰富内容的,这样才能使教育更加深刻;(3)具有知名性,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出远门,别人问我们来自哪里的时候,我们一般会很骄傲地告诉别人,我们来自哪里,然后随后会告诉别人家乡一些知名的建筑或者代表性人物等,以加深别人的印象。因此,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教育载体还必须具有知名度,使孩子形成一种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三、以历史文化为基石,培养孩子热爱家长的美德

基于这些原因和特点,家乡在敦煌的老师,以家乡历史文化为教育载体,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那么该如何具体实施呢?

1.以敦煌历史文化开展家乡教育的优势

在敦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其历史文化,敦煌的历史文化具备了教育载体的所有特点,还具备了其他更明显的优势。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罗布泊,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敦煌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文化遗产举世闻名,历经了封建社会鼎盛时期汉风唐雨的洗礼,文化灿烂,古迹遍布,有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主要历史文化景观。

2.如何将敦煌历史与家乡教育相结合

敦煌历史辉煌灿烂,可以以敦煌历史为基点,拓展出多种多样的教育模式。但是具体到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美德上,该如何将敦煌的历史文化与家乡教育相结合,以实现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目的呢?

(1)使孩子深入地认识了解敦煌文化,培养以敦煌文化为骄傲的自豪感

敦煌文化历史悠久,对整个中国文化的推动都具有重要意义,要使孩子深切地感受到这种重要意义,就要了解敦煌历史文化,以敦煌历史文化为骄傲,为自豪。试问,谁不会热爱让自己骄傲自豪的东西呢?何况这还是生养自己的家乡。

(2)在课堂上融入家乡教育,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美德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上融入家乡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家乡教育可以与大多数课堂互相融合,尤其是语文、思想品德等人文性强的课程。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历史知识,还应该将这种历史知识与孩子的生活融合在一起,让孩子明白优秀的敦煌历史对当前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没有辉煌的敦煌历史,就没有如今优秀的敦煌人民,进而培养孩子热爱历史、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3)多拓展孩子的课外活动,带领孩子参观实际历史古迹和历史文物,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美德

无论是父母苦口婆心的教育,还是教师孜孜不倦的教育,都只是理论上的教学,孩子的感悟并不是那么强烈,参与感不强。为此,应该多带领孩子到具体的历史古迹或者博物馆去参观、去学习,去实地感悟敦煌历史的伟大和辉煌。

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情感,这种情感高尚纯洁,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强大动力。因此,是以历史文化为基石也好,还是以其他东西为教育载体也罢,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必须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张波.唐五代敦煌地区的家庭教育[D].兰州大学,2011.

[2]祁晓庆.敦煌索氏家族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3]李中华,梅玉花.历史教学渗透环保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甘肃教育,2012(16):68-69.

[4]张永萍.唐五代宋初敦煌教育初探[D].西北师范大学,2006.

篇5:热爱家乡的诗歌有哪些

1、家乡美

谁不说咱家乡美,蓝蓝的天空,浑厚的水

金川雪梨甲天下,个个都比盆子大

金秋红叶最迷人,片片落下是乡离

嘎达山下飞瀑布,龙龟水里龙吐水

大渡河上牛皮船,牛皮船里是遗产

东女故都女做主,观音圣地拜虔诚

家乡美啊,家乡美!

你到金川不后悔!

2、家乡美

最甜家乡水,最美是乡音。

水甜乡音美

胜似玉液琼浆,好比人间仙乐!

游子只身浪天涯。

3、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天,那么的蓝,万里无云,通透。

家乡的夜,那么的静,星稀月朗,清澈。

家乡的水,那么的甜,清澈冰凉,好喝。

家乡的人,那么的亲,热情豪爽,朴实。

家乡的路,那么宽,平整笔直,舒服。

家乡的味道,永远不变的梦!

4、家乡

我的家乡在那美丽的地方

满山的青松像绿色的海洋

枝繁叶茂迎风起舞

松涛声声像那交响的乐章

青松相拥是团结的象征

傲然挺拔是家乡的栋梁

四面环山飘着花香

依山傍水秀丽的风光

小河流淌波光粼粼

绿树成荫然后显得更加辉煌

魂牵梦绕的家乡啊

你是我最可爱的家乡

5、家乡的风

还是那味道

飘散着土香

还是那味道

飘散着爷爷的烟香

还是那味道

然后飘散着秋季的玉米香

初夏的稻香

还是那味道

飘散着老屋木香

还是那味道

飘散着乡亲午饭时的炊烟

然后还是那味道

飘散着童年的味道

然而

在梦里我睡得很香

6、思念的家乡

在那不远的地方

有座庄园让我遐想

然后时常想起我可爱的家乡

溪水潺潺静静的流昶

人们享受着自然的风光

如今已经变了模样

勤劳实现了梦想

枝繁叶茂迎风起舞

满山回荡绿色的海洋

夕阳洒下浓浓的桔红

晚风送来轻轻的凉爽

然后人们享受着自然的厚爱

永远沉醉在自然的芬芳

那里已是天国的画廊

那里才是我思念的家乡

7、思念家乡

多少次在梦中回到了家乡

和儿时的伙伴纵情地玩耍

听老大爷把聊斋故事绘声绘色地讲

然后记忆中的家乡

依然是那个美丽快乐的小山庄

多少年我已没有回过家乡

然后不知家乡的山水是否变了模样

听说年青的伙伴们都在外闯荡

只有老年人还在家里耕田、牧羊

多么想回到久别的家乡

抱抱老宅院外的古树

侍候几天年迈的爹娘

挨家挨户地看一看

和村里的老人们唠唠家常

然后到西山的松林里

追追野兔,闻闻花香

去东沟的小溪里

洗洗澡,晒晒太阳

哦,家乡

魂牵梦绕的那个小山庄

我要背着你一起上路

带你走向更灿烂的远方

8、家乡的牵挂

飞舞的锄头见证曾经的辛苦,岁月的风霜打掉光滑的脚手。

哪些让城里人看不起的农夫,却给了我们永远的馈赠。

点点滴滴的恩惠,永远都没有思念的尽头。

然后羊群还在吃草,跟牛还在走。

然后一双萎缩的脚板,蹒跚的跟在后面走。

让那倔强的性格与土地为舞,直到生命的尽头。

城市再美的风景难比家乡的粪土,再温暖的人情难比慈祥的父母。

然后任四季轮回,时光变迁。

篇6:热爱家乡诗歌

天并不知道

却安上了一个好名

天赐华汤

它,迫不急待冒出来

吓我一跳

遇上了贵人

述说它委身岩下

没人理它,找到了富人家

出钱将它买下

摇身一变

成了金娃娃

以前无人问

如今达官贵人亲近它

假若你我要看它

篇7:我是一个热爱家乡的赤子的诗歌

在您温暖的怀抱里坚定信念

干干净净、奋发有为的奋斗一路路

无论我在哪里工作和生活

篇8:于热爱家乡的诗歌

一、乐于“口中吟”

诗歌教学, 首先强调吟诵。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这些名言警句, 其内涵便是强调吟诵。因此, 让学生会吟诵、能吟诵, 乐于吟诵成为诗歌教学的首要方法。

诗歌诵读, “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展其雄伟之概, 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不仅要声音洪亮, 疾徐有致, 而且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 全身心地投入, 从诵读中体会节奏感, 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 吟诵的过程, 也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学生在亲近诗歌的过程中, 从读准到读熟, 从读顺畅到有节奏等, 需要一遍一遍地读, 一次一次地吟, 来不得半点懈怠。

诗歌教学中, 不仅要重视诗歌的诵读, 而且要反复诵读, 变换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和背诵, 在吟诵中领会诗歌丰富深刻的内涵,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享受和品味诗歌外在的形式美和蕴涵的音韵美。 一首经典的诗歌, 只有在反复诵读中才能入其境、得其趣、悟其味。 因此, 在课堂上, 要把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去诵读, 去体味, 去揣摩。 只有通过这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的诵读, 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诗歌的兴趣, 坚定徜徉诗海的信心。

二、善于“脑中吟”

诗歌常常以小见大, 借古讽今,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使用修辞, 运用典故等表现手法。 因此, 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 想画面

诗歌是诗中有画, 画中有情, 诗歌是艺术创造的结晶, 它追求的是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 让学生领悟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 是古诗教学的重要内容。 要实现这一目标, 可以让学生凭借诗中的语言, 展开合理想象, 让诗句的文字丰满、立体。 叶圣陶先生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 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 ”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感受诗情画意。 因此, 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时, 我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让学生想象诗中蕴藏的画面。 例如《望洞庭》中, 学生仿佛看到了“湖光秋月图”、“潭面静谧图”、“山水远景图”;学习《如梦令》时, 学生仿佛看到了“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三幅画;学习 《元日 》时, 仿佛看到了“放爆竹, 喝屠苏”、“迎红日, 换旧符”热闹快乐、除旧布新的景象……

(二) 议难点

在吟诵、品读诗歌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珍视学生遇到的一些难点, 把这些难点视为学习、交流的契机, 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无穷魅力。 例如在学习古诗《元日》这首诗时, 学生对于“春风送暖入屠苏”不够理解。 有的学生借助查阅的资料对首先“屠苏”做了一番解释, 知道了屠苏是指一种药酒, 传说古时候, 每年除夕时, 饮屠苏酒, 可以 “屠绝鬼气, 苏醒人魂”, 保家人一年祛病去灾。 这样交流之后, 就有学生继续质疑, 那么这酒是“暖暖的”吗? 于是大家针对这个“暖”字展开讨论。 有学生说, 这“暖”是春风送来的, 有学生说, 这“暖”是人心中的暖意, 因为新年到来, 大家辞旧迎新、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 多么欢快。 还有学生说, 这个春风不只是字面上的春天的风, 还有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新气象。 新法推行成功后, 王安石内心也是“暖暖的”。 “暖”字实际上也是王安石新法推行成功后一个成功者的快乐, 一个心系天下智者传递过来的温暖。 的确, 学生紧扣这句难解的诗句进行讨论, 慢慢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及诗的意蕴, 学习古诗的信心增强, 能力在不断提高。

三、贵于“心中吟”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于亲。 ”只有进入意境, 诗歌中的文字才能“活”起来, 学生才能感受到诗人的内心情感, 才能渐渐与诗人心灵相通相融。

(一) 扣诗眼

诗歌的语言非常凝练, 引导学生扣住字眼进行揣摩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诗眼是一首诗的精髓, 是诗的灵魂所在。因此, 能够准确扣住诗眼, 便能很快地贴近作者的心灵。 在学习古诗《望洞庭》时, 学生通过自读交流等形式, 初步感受作者借助诗文, 用心描摹描绘洞庭湖美景。 如何让学生将这美景感受得更加透彻呢? 我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同学们, 诗句中描绘了许多美景, 这些美景融合在一幅画面中, 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诗人用一个字, 告诉了我们, 也就是这首诗的“诗眼”, 你找到了吗? 学生品读之后, 找到了诗中这个“和”字。 我追问, 为什么这个字是“诗眼”呢? 学生交流道, 因为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湖面, 湖面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 湖光、月光相互辉映;那洞庭湖的山水色, 像银盘中的青螺……这样的画面多么宁静、多么和谐。

(二) 知背景

在学习诗歌, 尤其古诗的时候, 让学生了解诗人写作时的时代背景和所处环境及情绪心态等, 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由于时空造成认知上的差异, 许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与学生的实际有明显距离, 这就会造成学生阅读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 缩小学生和诗人间的距离, 帮助学生准确理解, 让学生知道诗人的身世及写作的社会背景成为学习诗歌的又一重要方法。

在学习《江雪》一课时, 学生通过自读感悟, 认识只能达到———江中钓鱼老者的孤独、寂寞。 我相机引导学生阅读作者柳宗元当时所处的背景———柳宗元21岁中进士, 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 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 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 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 被贬到永州, 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 极度贫穷, 柳宗元无职无权, 无能为力。 学生阅读这些文字之后, 便能加深感受, 作者柳宗元因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 心里充满孤寂与悲愤。 于是对《江雪》这首诗便有了更深认识, 知道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 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 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 了解了诗人这样的身境与心境, 再引导学生吟诵这首诗, 学生就能读出其中的深意, 体会诗歌中蕴藏的情感思想。

上一篇:杏元小学厕所卫生制度下一篇:《孟子》儒家经典的观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