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儿科医生先进事迹

2024-05-01

最美儿科医生先进事迹(通用6篇)

篇1:最美儿科医生先进事迹

古语云: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凡人皆知小儿疾病诊疗不易,戏称儿科为“哑科”。小孩子都是父母心头肉,任何一点不舒服都会引起孩子哭闹,长辈的骄纵,父母的疼爱伴随着孩子们的哭声,所有承载给儿科医生身上都是压力。小孩子身体适应性低,体质敏感娇弱,容易生病,所以医院里儿科门诊一直人满为患;所以,做儿科医生要付出的不仅仅是爱心和耐心,还需要强健的体质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说起中医院儿科医生朱培林,他那质朴、正直、平易近人为很多人所称道。有很多家长小时候吃着朱医生中药长大的,如今自己的孩子生病了还是找他看。他作为一名中医儿科门诊医生,每天要面对大量的门诊病人,遇到有季节性流行病时,门诊量更大。孩子们来看病了,只要挂了号就必须看完,有时候一个上午坐诊下来,连喝茶的功夫都没有,即使这样他也能始终保持和颜悦色,无论孩子有多闹,他都不厌其烦。给小孩子看病不同于大人,没有明晰的说明,更多的需要医生多询问细观察。儿科门诊有一个奇怪现象,医生一搭脉,家长就不说话,总觉得医生摸摸听听就能知道原因了,这时候就需要医生耐心地问诊了,可是这一问不要紧,家里来的人少还好,一问一答之间思路也很明晰,就怕家里来的人多,医生一问,家长抢着答,单选题立马变成多选题。还有的家长更奇怪,怕医生用药重了,刻意将病情说轻点,有的家长怕医生不重视,又刻意说重点,这时候就要考验医生的诊断水平了。朱医生总是能通过细致入微的望闻问切,给予准确的辩证施治,他开的中药一般被家长称作为“香茶”。

对滥用抗生素副作用的担忧也让家属带孩子看病的同时依从性很差。有时候孩子的病看过了,药也拿来了,朱医生也交代清楚了:中药如何服,配合的西药如何吃。结果家属还是问个不停:中药苦不苦?西药有没有副作用?喂不下去怎么办?诸如此类的问题让人应接不暇。更有甚者,有的家长在家药喂不下去,将孩子带到医院喂。生病总得有个过程,道理人人都懂,但是作为家长一旦遇到孩子生病了,就会有些不理性,总希望可以药到病除。经常有的孩子回家才吃一两次药,家长就打电话询问朱医生,烧为什么还没退完?咳嗽为什么还不停?这样的电话几乎每天都接到,可无论白天晚上,他都是耐心给予解答。他经常挂在口边的一句话,为人父母,能理解家长的心情。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除了有过硬的医术外,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有一次,有位家长半夜里打电话给他,说发现孩子用药后面色通红,一直睡觉不醒。在电话里看不到患儿情况,他让家长立即将孩子带到医院,亲自查体再加上仔细询问之下才发现,原来家长给孩子一天药量当成一次喂进去了。虚惊之后家长也很不好竟思,毕竟大半夜里还惊动医生。他却安慰家长,能理解家长的心情。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除了看病还要面对一些医学之外的问题。曾经在门诊亲眼见到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小孩子生病了,家里来了父母还有老人,朱医生在看病问诊的时候就听那小夫妻抱怨带孩子的老人,一定是给孩子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衣服也穿少了。眼看着两代人在为孩子生病引发的争吵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了。小小的诊室里孩子的哭声,家长的吵架声,沸腾着至少有80分贝的噪音,再加上一些孩子排泄物的气味,让人不堪忍受。没想到他倒是一副淡定自若的样子,一边看病一边劝架。既要安抚老人委曲,还要指导年轻父母负起责任。真是打心底里佩服他,换作旁人估计吵就被吵晕了,还谈什么看病!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而在美国,这一数字为1.46位。医患比例严重失调,导致儿科医生每天都是超负荷运转,而朱医生这一坚持就是30多年。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体现的也不仅仅是奉献精神,更是无私的境界。正所谓“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篇2:最美儿科医生先进事迹

参加工作22年来,杨艳艳同志始终踏实工作,服从组织安排,尽职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__年考取全科主治医师,__年取得全科专业副主任医师职称。工作期间多次获奖,__年,获得全市“十佳社区卫生工作者”荣誉称号;__年获“市卫生院十项技术技能竞赛个人技术能手三等奖”;__年发表论文《西宁市八一路地区65岁以上老人健康危险因素分析报告》;__年在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开展的“三健康三美丽三优秀”的健康卫生活动中评为优秀医生;__年发表论文《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管理调查报告》;__年在云鹊?医平台《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在线知识竞赛中,荣获“全国优胜个人奖”。

作为一名社区基层医生,二十年来和坚守在基层医院许多医生一样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忙碌着。医学院毕业后扎根基层,没有怨言地为居民提供贴心周到的医疗卫生服务,用最真诚的心对待一份平凡的工作。从医以来,始终把病人放在与自己的同等位置上换位思考,尊重患者的医疗权利,对所有病人都以敬语尊称,以真诚的微笑减轻病人的思想顾虑,以亲切的问候拉近与病人的距离,以通俗易懂的解答让病人对自身情况更加了解。不仅注意解决患者自体的痛苦,同时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

作为社区全科医生工作很琐碎,按要求上门随访,努力做好慢病人群的指导用药、健康宣教、康复指导等工作,做好健康教育活动,开展面对面的健康干预指导,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以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知晓率。通过真心付出,不懈努力,和居民拉近距离后,取得居民的信任。他们都特别热情把她当家里人一样,有什么身体、心理的问题也经常找她咨询。这种回报是大医院里的医生无法体会的。

社区医生不单单是看病,更是看人。问诊时问题又多又细。往往从吃喝拉撒、饮食起居,到家里家外、子女儿孙问个遍。马奶奶患有高血压很多年了,她时常会来找杨医生复诊,开药,再“聊聊天”。杨医生与病人交流时都是温声细语—“您家里最近谁做饭多?老伴口重啊?那盐也得少放点儿……”几乎每位病人在诊治过后,她都要这样“絮絮叨叨”叮嘱半天。很多病人说“杨医生跟我们熟,身体有点不舒服,我们都习惯找她,特别有耐心!”

篇3:最美儿科医生先进事迹

在美丽的天山深处, 沿着海拔4700多米的天格尔山脉, 有一个纵横300多公里的天山牧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二师一零四团牧二场。山区的牧民们常说, 只要有水草的地方, 就会有牧民的毡房, 只要有毡房的地方, 就会有一位马背医生的足迹, 他就是200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的驳克乃·开肯。

立志从医为家乡

驳克乃·开肯, 哈萨克族, 中共党员, 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二师一O四团牧二场卫生员, 30多年来, 他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 全心全意为各族牧民群众服务。天山牧场海拔高, 地势险, 交通闭塞, 山区的牧民们就医困难, 几乎谈病色变, 在那里即便是最普通的一场感冒或肠道感染也可能夺走一条鲜活的生命。驳克乃从小就亲眼目睹了乡亲们因阑尾炎发作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失去生命的悲惨境遇, 从那时起, 在他幼小的心里就树立了从医的志向。

1976年驳克乃参加工作, 由于表现突出, 3年后他被牧民推荐到牧区医务室工作。作为只有初中学历的他, 面对这个可以实现自己理想的机遇, 他既兴奋又担忧。为了尽快掌握医疗知识, 他一边工作, 一边刻苦地学习钻研业务知识, 寻找一切机会参与各级卫生部门举办的培训活动。1984年, 他取得了医师资格证书, 便毅然选择了做一名身背药箱、骑着马, 不分寒暑行走在天格尔山脉上的“马背医生”。

牧二场是一个山区牧场, 位置偏僻, 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 牧民观念守旧。“做一名合格的山区医生, 不是说对每一种病都是专家, 但对每一种可能碰到的病都要懂一些, 还要学会治一些疑难杂症, 这样牧民才会信服你。”驳可乃就是这样要求自己。

他常常在巡回医疗期间及工作之余挨家挨户宣传党的政策及各种防病知识, 引导牧民树立起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 帮助他们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 让牧区的防疫防病知识宣传及计划免疫工作齐头并进。如今, 牧民家家户户都建立起了健康档案, 对每个慢性病患者他都心中有数, 定期为他们检查, 送一些常用药。对孕产妇他重点建立了档案, 督促她们到团部医院定期孕检。驳克乃每年对本场牧户进行一次结核病的普查排查, 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多年来, 他坚持每年积极督导, 使一O四团牧二场所有的结核病人中没有一个中断服药或过早停药, 真正实现了“发现一个, 治愈一个”的目标。通过驳可乃的努力, 牧二场的牧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 自觉配合治疗, 多年来全场儿童计划免疫也都达到了99%以上。

路途坎坷他随叫随到

驳可乃时刻牵挂着牧民的安危, 哪里有牧民的召唤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病情就是命令, 有时尽管风雪交加, 他也会克服种种困难随叫随到。一个人骑马在山区巡诊, 什么危险都有可能遇到, 驳克乃每每回忆起自己遇到的险情都心有余悸, 但是所有的经历都成了他人生中享用不尽的财富。

1999年2月的一天中午, 正在冬窝子场部值班的驳克乃突然接到一个电话, 50多岁的牧民胡赛因高血压突然发作, 引起腿肿, 已走不了路了。驳克乃抓起药箱就要出门, 妻子劝他说:“你的马放出去吃草了, 你腿也不方便, 路又那么远, 等下午马回来了, 你明天再骑马去吧。”可驳克乃一想到病人的病, 就一刻也放心不下, 决定背着药箱徒步去。因为常年骑马巡诊, 风餐露宿, 他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 腿也因长年骑马而有点罗圈, 行走起来异常地吃力。十几公里山路, 他用了将近5个小时才走到。一到病人家里, 他顾不上休息, 连夜给胡赛因挂上了吊针。就这样, 他在胡赛因家中住了一个星期, 每天给他检查、治疗, 直到他完全康复能下地走路了才离开。

牧民马哈什不会忘记, 十多年前6月的一天晚上, 天空雷电交加, 狂风大雨不止, 这时驳可乃正在场部医务室值班, 马哈什气喘吁吁地跑来, 说他爱人难产, 已昏迷不醒。驳可乃二话没说, 背起出诊箱, 连雨衣都来不及穿, 打着手电, 冒着狂风暴雨, 以最快的速度, 策马赶到离场部十多公里的马哈什家里。这时, 产妇面色苍白, 呈休克状态, 经检查是异位难产, 如果转院最少需要两个小时, 产妇和婴儿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时间就是生命, 来不及多想, 他立即给病人输液、止血,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 孕妇在凌晨4点分娩下一个男婴, 母子平安。看着孕妇一家人欣喜的笑脸, 驳可乃笑了, 此时此刻, 一夜的劳累顷刻化为乌有。

危险像影子一样伴随着他, 靠着坚强, 驳克乃迈过一道又一道坎。一匹马、一只药箱和一些只够吃几顿的干粮, 便是驳克乃每次外出巡诊的全部家当。没有被褥, 没有多余的衣服, 在没有毡房的地方, 渴了喝一口山里的水, 饿了啃一口干馕, 天为盖、地为铺, 就这样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驳可乃说:“只要能解除牧民们的病痛, 我就有说不出来的满足。”

愿为乡亲们服务一辈子

在多年的行医生涯中, 驳可乃对各家各户的情况了如指掌, 特别是一些贫困户的生活让他寝食难安。长期生活在深山里的牧民生活艰辛, 经济拮据, 驳可乃从医30年, 从来没有通过药品加价、乱开药、乱收费为自己谋过一分利, 还常常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 为牧民垫付、减免各项医药费用, 而他自己还要养活家中的3个孩子, 日子过得非常拮据。

牧民巴合提妻子有智障残疾, 不会带孩子, 两个小孩经常生病。驳可乃每次去他家给孩子治病, 很少向他们收过钱, 还安慰说:“先把帐记上, 等你啥时候有钱了再还。”可他却从来没去要过一次。多年来, 驳克乃光为巴合提一家就垫付了近千元的医药费。

30年来, 驳可乃走遍了牧二场128万亩四季草场的每一个角落, 用自己的半生守护着草原牧民的生命。这位常年行走在天格山脉上的马背医生,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 为党的医疗卫生事业, 为广大牧民的生命健康, 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4:最美医生——毋剑梅

毋剑梅是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的儿科主任医师,因经常开出便宜又治病的“小处方”而感动患者,被亲切誉为“小处方”医生。61岁的毋剑梅,已经从医32年,无论在急诊科、新生儿科当医生,还是在康复科、住院部和儿科当主任,她都坚持从患者利益出发,力求用最低的价格、最合适的药品、药量治好患儿的病症。

“一毛钱能治好的病,绝不用一块钱。”这是毋剑梅的从医理念。毋剑梅常年坚持开“小处方”,受到广大患儿家长的爱戴。

“病人就像我的庄稼一样,我要尽己所能把病人治好”

已年过花甲的毋剑梅,按说可以在家安享天伦之乐,但医院“离不开她”,患儿家长舍不得她。

“为了能让她给孩子看病,很多家长宁可苦苦等上几个小时!”儿科门诊导医张次社说,“一是因为找她看病的人太多,二是因为家长们知道不管再晚,毋主任从来不会撇下病人自己走开。”

“见到她,孩子的病就好了一半!”患儿家长王女士说,宝宝从半岁开始就找毋主任看病,现在3岁多了,宝宝有病时还是找毋主任。

尽管从居住的小区到这里,公交车需要跑七、八站路,尽管附近也有一家大医院,但她和街坊的姐妹们还是相信毋主任,“因为她技术好,开药便宜,还治病!”王女士说

有一次为了抢救重症患儿,毋剑梅连续4顿不吃不喝.5天没有回家。患儿终于得救了,她却病倒了。“病人就像我的庄稼一样,我要尽己所能把病人治好。我不允许病人治到一半,因为钱的原因放弃治疗,就像庄稼快要熟了却放弃了。”毋剑梅说。

在给孩子看病时,毋剑梅总是等家长把孩子的病史、病情说完再进行诊断,为的是免去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费用,减轻患儿家庭的负担。她还把手机号留给每一位患儿家长,只要患者问她要电话号码,她都会给,只要有未接电话,她都会回过去。

在毋剑梅的手机上,现在还保留着病人的一条短信:“毋主任,请问您现在在哪里坐诊?我是常找您看病的孩子家长,现在找不到您,都不知道该找谁看病了。”有一次,毋剑梅在上班的路上突然摔倒,头上肿了个大包,不得不休假治疗,这期间还不时有患者家长发短信寻找。

“看完病就完了,出了医院谁也不认识”

“在一般人眼里,医生可以利用职权积累人脉,为自己办很多私事,但毋主任却从来不利用患者拉关系。”毋剑梅的一位同事说。

毋剑梅把这些看得很淡,她说自己看完病,啥人都不认识。因为在她心里,从来没想着为自己图啥方便。

但让她感到欣慰的是,每每走在街上,总是有人给她打招呼,说给他们孩子看过病。

“俺两口子都是医生,医院外面的东西两眼一黑,啥都不知道。我不认路,也不认人。就像你现在采访我,保准过几天再见面就不认识你了。”毋剑梅笑言。

毋剑梅的爱人在洛阳市一家部队医院当医生,两人的收入并不高,但给毋剑梅送红包或者礼物的患者,准吃“闭门羹”。毋剑梅回忆,曾经有个病号总想给她送东西,被她全部劝回。但也有的病号“很难缠”,非得给,她就发火:“你看我要是值这点东西,我就收下,你要觉得不值,就赶紧拿走。我不喜欢这套,有病看病,其他的什么都不要说。”看毋剑梅脸色不好,病号只好“偃旗息鼓”。

也许每个医生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药商上门推荐新特药。毋剑梅说,其实她也不是全部拒绝,因为也需要了解现在的药品,但关键要看新药的特性,还有药价病人能否承受。经常是药留下了,她却很少用过,因为“那些新药通常都价格不菲”。

不拿病人红包,不拿药商回扣是毋剑梅做人的原则。她的同事们说,曾有药商塞给她500元,她推不掉,最后交给了科室。此后,再没有药商去她那里推销。该院药剂科科长程宇补充说,毋主任开的都是医院的基本药物,有时比较难采购,因为利润低,药厂不愿生产这些普通药。

洛阳市妇儿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郭俊惠介绍说,不久前,在对中心门诊医生处方统计中,毋剑梅的单张处方均额只有16元,是全中心处方金额最低的医生。为了不让这些专程来找她的患者失望,毋剑梅总是提前半小时以上来到诊室开始看病。为了节约时间,她经常连一口水也不喝,不能按时下班,在她这里是家常便饭。到下午一点还吃不上午饭,也是常有的事。

时代变了,很多人变了,毋剑梅那颗时刻装着患者的心始终没变。32年来她用一张张“小处方”治好了数十万患儿,被中央文明办评选为“中国好人”,被网友称为“最有良心的医生”。

尽心患者,愧对家人

因为一心扑在工作上,直到38岁,毋剑梅才有了自己的女儿刘铮璇。就这一个宝贝疙瘩,毋剑梅却整天泡在医院,无法顾及孩子。

刘铮璇说,从小学起,因为妈妈没法接送她,放学基本都是自己回家。有一天中午,放学后她买了一碗炒饭回家吃,吃着吃着,妈妈回来了,还以为她会给自己做午饭。谁知道妈妈给一个病号煮面条,煮完她也没吃就急忙提着饭盒去医院了。

同样的事在刘铮璇的记忆里还有很多。因为无暇顾及女儿,无奈,毋剑梅只好把她送到爱人医院旁边的小学。

“有一次晚上九点我下班回去,爱人还在病房忙着,问孩子在哪儿,他说不知道。我急得满医院找,最后在张老师家找到了,人家笑着说自己有俩女儿。同事说我,你看你对病号这么好,对自己孩子却这么大意。”说到这儿,毋剑梅有些心酸。

毋剑梅那时还是病房主任,如果有重病号,经常三四天不回家。每逢节假日,刘铮璇只好在医院里跑来跑去,时间长了,刘铮璇就跑到医院和医生、护士玩,谁见她就带她去吃饭,甚至有些小护士毋剑梅还不认识,刘铮璇就已经玩得很熟了。有啥事宁可和护士讲,也不告诉妈妈。

不放心孩子,又放不下工作,毋剑梅干脆把孩子送到一个寄宿制小学。

说起女儿,毋剑梅笑着说刘铮璇和她一样的脾气“非典的时候,女儿抱怨我:人家躲都来不及,你还急着向前冲!院长整天让你上班,我去找他评理去!”

“在我家里,我孩子不认可我,我妈也不认可我,只要有机会就‘攻击’我。几个月前,我爸病重住院,我到医院看他,谁知我妈却嘲笑我,说我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女儿也说我,小时候你都不管我,老了我也不管你。现在她学医了,终于理解我了。”说完,毋剑梅长舒了一口气。

在“寻找最美医生”颁奖典礼上,给毋剑梅颁奖的是她的女儿刘铮璇。作为医生家属,刘铮璇开始觉得医生无法拥有正常的家庭生活,想远离这个职业,但在同为医生的父母感召下,也考上了医大,当上了实习医生。如今,她已跟母亲毋剑梅成了同事,也理解自己的母亲了。看到女儿手捧奖杯向自己走来,毋剑梅的脸上闪过些许惊愕。当女儿把奖杯交到她手上时,毋剑梅不禁动容。

“有人问我是不是特别热爱医生这一行,答案是‘不是’,让我干哪一行,我都会努力干,凭良心干!”毋剑梅说。

篇5:最美医生先进事迹

xx,xx市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主任,全国五运六气专家协作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xx推广工作站负责人,xx中医药学会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xx市五运六气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先系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指导老师陈权主任的学术继承人,现拜师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成为龙砂医学流派首批出师的主要传承人。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二十余年,率先将五运六气理论拓展到危重症救治领域,屡获奇效,多次在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五运六气临床应用和膏方临床应用培训班、xx省中医临床骨干人才培训班、xx省五级师承培训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五运六气培训班及台湾慈济大学、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医学院等讲授五运六气在重症救治中的应用,广受关注。

她,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耳濡目染,后又师承名门,在中医传承的熏陶下精研医理医术,为探寻中医文化之源不断努力;

她,平和典雅,医者仁心,从医20余载坚持临床实践,并不断总结经验和探索救治方法,始终以救治和扶正病痛为己任;

她,积极上进,孜孜不倦,勇于开拓危重症中西医合作救治的新领域,效果卓著;

她,乐于言传,善于身教,擅长运用五运六气理论和龙砂膏滋方调治未病,努力将龙砂医学流派发扬光大……她就是xx市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主任——xx。

中医世家渊源深厚,师承名门溯本追源

“我家五世中医,祖父李秀庭先生曾是我院中医科第一任主任。因为对祖传中医的敬畏和对祖父医术的爱慕,我们后辈自然而然对中医产生了较深的感情。”大学毕业后,xx如愿加入到xx市人民医院中医科这个大家庭。

最初,xx侍诊于国家第一批名老中医姚子扬先生,约6年余;

后考取国家第四批名老中医陈权主任的学术继承人。

“李姚两家为世交,又同为中医世家,子孙后代有着共同的中医情结,传承中医文化,坚守中医临床,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xx坦言,姚老“唯医知药,学医贵精,业医贵专,治病法活,取效贵捷”的家训至今鞭策着她。

一次偶然的机会,xx与恩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首批64家中医学术流派之一的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相识。恰是此次偶缘让xx认识了五运六气理论,进一步明确了她研习中医文化的方向,成为她溯本求源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里程的转折点。

“2011年,我跟随陈权主任去杭州参加全国中医优秀临床人才培训班,有幸聆听了顾植山教授关于中医原创思维理论及其预测体系的讲座,第一次深刻认识到从太极图阐述阴阳的本意、从‘时序’相生解释五行生克的真谛。”xx当时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曾经在物质层面难以理解五行相生的疑惑瞬间释怀。“当时我激动不已,着实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触动。我深刻感受到顾老师的一堂课至少节约了我二十年的时间。尤其是当顾老师从‘开阖枢’理论解释‘七损八益’,阐述太极河洛思想时,研习太极拳开合训练多年的我,蹭地从座位上跳了起来,这不就是多年来我苦苦寻觅的理论体系和明师吗?”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xx心灯点燃,北斗已明。2012年,经中医科任继东和陈权两位主任医师举荐,xx拜入顾植山教授门下,开始学习五运六气理论并在临床推广应用,运用龙砂膏滋方调治未病,率先将运气理论拓展到危重症救治领域,视野由此进入新的维度。

精研五运六气理论,临床思辨把握先机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凝聚了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思维。而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源头,是五藏六腑、三阴三阳六经、十二经络等中医概念形成的基础,是解读《黄帝内经》和中医理论的钥匙。”xx对顾植山教授的这种见解非常赞同。正是明晰这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创思维的渊源,和龙砂医学流派系统承载五运六气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使命,她不顾一切地投入到运气理论的学习中。

初学运气理论,xx如邯郸学步,临证常常举棋不定。“在运气方和辨证方之间我犹豫不决,即使用运气方也会习惯性地以辨证思路加减。”一次偶然,她茅塞顿开。“我的一位挚友,罹患子宫肌瘤多年,术后三年复生多枚,但她拒绝再行手术,转寻中医。2012年(壬辰年)初春,我请恩师高诊。顾老师初诊带下有血丝,面部色斑,余无不适,舌暗淡胖苔白,脉沉细无力,每次开方寥寥数味,逐渐血丝消失,色斑变淡。约5个月后,挚友例行查体,b超报告显示子宫肌瘤全部消失,她欣喜若狂。”

为此,xx专门研究了病案,一探究竟。“见病初以治带下的易黄汤化裁,后转为壬辰年三因司天方静顺汤,其中并无一味消积化癥药,不见半克活血化瘀药,缘何肌瘤全消失了呢?”xx既震惊又疑惑,经过一番请教,顾教授以企业管理通过加强内部体制的疏通来解决问题为例,引导她的思维由单纯的针对病证向“司天、司人、司病证”综合模式转变。

“通过运气方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其恢复身体正常的气化功能,从而使病患得以消失。原来,临床高手可以是这样治病的!”xx的临床思辨力有了质的飞跃。

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xx活学活用五运六气“开阖枢机之要,气机升降出入”的核心思想,在临床的推广应用上取得显著疗效。2012年开始引入龙砂膏滋方,重视肾命理论和“冬藏精”思想开展膏方服务,为中医养生治未病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一时间,龙砂膏方被医、患者广泛关注和接受。

开创危重症救治新思路,打开中西医合作新局面

“五运六气是古人研究自然界周期性变化而总结出来的规律。”拜入龙砂医门后,xx深刻感受到运气理论对中西医临床诊治的指导性意义:“把握五运六气的变化动态,既可对重大疫情的预测预警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亦可对危重症的日常救治有指导价值。”

她相继与xx市人民医院感染科、重症医学科、小儿科、外科、心内科、妇产科等科室开展了众多中西医合作项目,开创了中西医配合在危重症救治领域的新思路。在中西医合作救治病案中,xx处方灵活奥妙,化裁得当,疗效颇为突出。

2013年2月15日,xx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了一位非常危重的病人。该患者当时怀孕7月余,外感后发热,出现黄疸,病症迅速加重,就诊时已胸闷呼吸不畅,经检查发现急性肝坏死,腹中一对男胎已死亡。经手术取出死胎,但孕妇已经昏迷不醒,送至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经呼吸机、人工肝、血液滤过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病情未能控制,生命指征仍不稳定。重症监护室周廷发主任邀请中医科会诊,寻求救治思路。

“我在会诊时见病人神志不清,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色鲜明如橘,呼吸机维持呼吸,行床边血液滤过,急性肝衰、呼衰、肾衰。脉沉细无力。此案病发于2013年癸巳年初,从运气病机看风气太过易伤肝木,实际气候与运气相合,其病在肝,影响脾土生化,进而致五脏气机闭塞。思虑良久,决定从中焦入手,救肝扶脾,疏通气机,恢复中焦气化功能为主,给予当年运气司天方敷和汤结合大柴胡汤化裁。3日后再会诊,神志已转清,全身黄染色鲜明,大便通畅,中焦气化初步复苏,诊得舌暗苔黄厚腻,脉沉细无力,在前诊思路基础上,加以清利湿热。药后病情继续好转,生命指征稳定,黄疸减轻。经中西医悉心救治20余天,撤除呼吸机,转肝病科继续调治。患者家人非常满意。”

经历这次联合抢救,周廷发主任由衷感慨:“重症抢救虽是西医的优势,但在非常危急的时刻,请中医在关键的时机拉一把,还是有扭转乾坤的机遇!”此后,连续有重症胰腺炎、急性心衰、重症肌无力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经中西医合作救治转危为安,两个科室之间配合愈加默契,危重症工作快速开展,并申请了省级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项目。

由于认识到中药的疗效和中医的发展优势,重症医学科有两位主任拜入龙砂师门学习应用五运六气理论,周主任指导女儿学习中医,考取了中医药大学。

2017年春节,本是万家团圆的欢庆时节,但重症医学科的值班医生没有休息,他们连续5天4夜奋战在危重症抢救第一线,xx及其团队积极参与其中,成功将一位突发爆发性心肌炎心脏停止跳动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像这样中西医联合救治危重症取得神效的病例不胜例举。如今,在全省乃至全国综合性医院中,xx市人民医院中医科的发展走在前列。2015年,全国综合医院中医科现场工作会议在xx召开,会后,中医专家们专门去xx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参观交流工作经验。

爱心待患,尽心尽责,奉献岗位

“我妈妈没时间管我”这是孩子对妈妈xx的话,“老师您太累了,是该找个时间好好休息休息了”这是学生对老师xx的话。除去每周四天的繁重门诊工作之外,每周五和周一两天她都要去相关科室会诊,周日还经常到外地学习、开会、会诊等。她把自己奉献给了病人。对待病人她经常对自己和自己的学生说:“病人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对待病人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尽管有时做不到感同身受,但是一定要有爱心和耐心,患有重症的病人要尤其注意,如有时间一定要守着他们,观察他们瞬间的病情变化,收集资料,随时遣方用药,方能帮病人寻得一线生机。”

【篇二】

xx,男,汉族,1982年1月2日出生,现年36岁,中共党员,xx兰山人,从事卫生工作近十三年,现任大岭医院外科主任。

从小生长在沟壑纵横的山乡,他目睹了庄稼人“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也无数次听到了农家院里乡亲患病的无奈呻吟。在其父亲的影响下,他在读中学时就萌发了为父老乡亲解除病痛的愿望。2005年9月xx医专毕业后分配到大岭医院。虽然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激情很快被淹没,怨天由人显然无济于事,调整心态,埋头苦干。春秋轮换十三年,人生最美丽的青春和汗水早已融入了这片热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充实的每一天在平凡中更凸显真实和朴实。

2005年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他面临着医生少,病人多,条件差的状况,需要快速成长起来他,起早贪黑,深入病房,关心病人,收集资料,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很快掌握了该病从防到治的一系列工作,在短时间内便能独挡一面,人们也很快知道了一个叫xx的医生,此一役充分赢得了领导、同事和病人的信任和尊重,2013以来年连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工作中他深深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知识更新的重要性,2011年根据医院安排他到市人民医院外科进修,他充分珍惜这一年的宝贵时间,主动放弃节假日和夜班休息,加班工作,尽可能多地接诊病人,参加手术,增加知识,兢兢业业的工作不仅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进修一年间,参与完成外科手术400余例,并且还得到前来会诊手术他院的知名专家亲自指导,为自己的专业水平知识、手术操作技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回院后在上级医院医生的指导下克服困难,顺利开展了大岭医院难度较高的手术,同时还带动了其它科室相关业务的迅猛发展,医院整体业务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并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开展了复杂骨科创伤,断指再植,关节置换,胆囊手术,阑尾手术,静脉曲张,疝气修补等手术。此举不仅解决了本地区病人往返大医院的劳苦,而且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近十三年的经历,工作是他生活的一条主线,在这条线上病人是他工作的全部。每天上门诊,下病房,做手术,值班、会诊,用热心、耐心、精心、细心围着病人转,虽然工作平凡、枯燥,但面对一张张痛苦面容,他没有选择,病人的需要就是他的第一目标。在除夕之夜,时钟已近深夜11时,正当全家欢聚度佳节的时候,医院一个电话要他马上赶到医院紧急诊疗病人,一个下午刚刚手术的病人出现异常情况,面对风雪交加,冰冻近尺厚的积雪滑冰,欢乐的节日氛围即刻淡去,妻子担心,年幼的孩子渴望,没有犹豫,顶着风雪赶往医院,妻子不放心,打着手电一路陪行,到医院时整个人身外是一层冰冻而里面却是一身然汗。问题解决后,回家的路上零点的钟声早已敲响,看着万家灯火,绚丽的礼花,疲惫的身心却是坦然和塌实的。不眠的夜晚何止记忆中的点点!为了开展一系列在当时乡镇医院属于高难的手术,白天上班手术,晚上守护病人二十四小时在医院连续工作早已不是偶然。

当年的毛头小伙而今已近不惑之年,小医生而今已在指导着今天的小医生,接过老一代传、帮、带的接力棒将严谨治学和朴素的医德传承着。“学无止境”,他只有一颗年轻火热的心,一股工作的激情,从处方、病历、常规诊疗制度入手规范管理,不断讨论、不断斗争、不断改进,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赢得了当年上级部门的考核好评的成绩,医疗质量和安全一举进入全区先进行列。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以及医院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小医院医疗质量已在全区系统中名列前矛。

xx同志用一柄手术刀划出了他从医近13载无私奉献的工作轨迹,也划出了一代良医高尚的人生轨迹。无论多么华丽的辞藻、多么优美的言语、多么深情的诗句,用在他身上,仿佛都变成了一堆苍白无力、空洞庸俗的文字,赞美不了、歌颂不完……他的事迹、他的精神、他的人格根本就是一泓清澈见底、容不得半点淤泥和瑕疵的清泉,源远流长滋润、影响着周围的同事。

他是一个谦虚、朴实、进取却又十分低调的人。声誉、头衔甚至连自己的身体,在他看来都算不了什么;

唯有病人和祖国的医疗事业,他将这视为头等大事。只要是关乎病人的、哪怕是大材小用,做一些芝麻绿豆大的手术,他都欣然接受;

只要是有助于祖国医疗事业发展的,他尽心尽力,出力却不出名。我想他不需要、也不喜欢那种声泪俱下地高歌赞扬,他所希望看到的是乡镇卫生医疗系统中能涌现出许许多多一心只为病人,一心只为医学事业的悬壶济事者。在他眼里的医疗事业之路是没有尽头的,在他眼里救死扶伤的爱心之路是没有尽头的,在他眼里医学造诣更是没有尽头的!求索、默默地求索,永远让自己站在起点上,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大医有魂,生生不息。

从医十三余年来,他一贯自觉遵纪守法,从不违纪违规行事,决不多收一分钱。为了杜绝伪劣药品,他坚持购进的药品一定要是通过了药检部门检验的药品。由于他严守规章,严格把关,几十年中,他在使用和销售药品的过程中,从未出现过质量安全事故,在历次卫部门的检查中,均未出现过问题。

社会的发展进步,给基层医务人员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他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说:我的工作能取得些许成绩,靠的是党和政府的领导,上级卫生部门和地方干群的支持,多为国家出点力,为群众办点实事是应该的。他并着手培养接力人,为医卫事业的兴旺注入新的活力,为迎接农村合作医疗事业新一轮挑战作好充分准备。

“塔高根于基”,虽然在基层医院不能成为一名高新知识领域中的医务塔尖精英,虽然他平凡的像一滴水,但乡亲的需要,基层医院的需求,他的人生追求将根植于此。

【篇三】

他,有着医者的慧心巧手,更有着医者的良知厚德,三十余载坚守临床一线,甘之如饴,如痴如醉,以不懈的技术钻研赢得了同行的尊敬,以无私的爱心奉献换来了病人的爱戴。工作中,他任劳任怨,从不喊累;

技术上,他精益求精,从不满足,他就是xx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急诊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xx。

他自幼立志做一名医生,对治病救人、祛除病痛有着神圣而美好的向往。1987年大学毕业后到xx地区胸科医院内科工作,1992年到xx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工作。大家都知道,急诊急救,是生命的绿色通道,是医院的窗口单位,是一个工作繁忙、急危重症病人多、突发事件多、纠纷多发的科室,工作加班加点到深夜是家常便饭,很多医生都不愿意干这个科室,但是他依然服从领导安排来到急诊科。当时的急诊科刚刚成立不久,还不成规模,业务发展还很渺茫,很多人都不理解他,劝他找找领导调到骨科或者心内科工作,但他憨厚一笑,说工作总得有人干,急诊科也需要医生,就这样他来到急诊科一干就是二十六年,他从一个年轻的医生成长为一个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任医师,在他的不懈努力与带领下,xx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已经成为xx山区急救医学中心,是xx市重点学科,这些年他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急救医疗人员,为xx市北部及周边市县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急诊科收治的往往都是病情发展迅速、病种复杂、诊断困难的急危重症病人。对这些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抢救病人更是需要争分夺秒,无论是值班还是在家休息,他接到科室求救电话,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第一时间为病人救治,无论遇到什么样病人,他总是沉着泠静应对,科室医护人员常说,只要李主任在我们就有了主心骨。他常说患者来到我们医院就诊,把健康乃至生命交给了我们,是对我们莫大的信任,我们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遇到那些不能描述自己病情的重症患者,他总是认真查体,仔细诊断;

遇到那些由于着急而暴躁激动家属,他总是不厌其烦、耐心解释;

遇到那些因醉酒打架闹事的患者,他总是尽力安抚,想方设法让病人尽快得到救治;

遇到那些上了年纪行动不便的病人,他总是帮助翻身脱袜从不嫌弃;

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他总是放弃在家里的一切冲锋在前,2003年他为抗击非典与家人隔离,在医院一待就是一个月,由于工作突出他被沂水县人民政府授予抗击非典先进个人。

农村出身的他,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体谅病人的疾苦,更体谅病人的难处,他从来不给病人在经济上增加负担,他从来都是能用便宜药品治好病的,不给病人用贵药,从来不给病人过度化验检查,点点滴滴为病人节省,在同行中有很好的口碑。他在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中,无怨无悔的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从死亡线上拉回不计其数的病人。看到一条条生命从自己手中活过来,他时常高兴的像个孩子,他总是说救活一个病人自己的灵魂也可以得到一次净化和升华,在他心中医术可以前行,但医者不能忘本,“有病人,才能实现我的人生价值”成了他的口头禅,因此对“医生”这个职业的坚守,他看得比什么都重。他说,至今病人一声真情的“李医生”,依然会让他动容,因为那样的呼唤满含信任与理解,是最纯朴的东西,融入血液,化作生命。

业务上一步一个脚印,不懈追求,精益求精,从不满足

对他来说,技术没有止境,追求不能停步。他潜心临床诊疗的同时,对科研和技术总是身先士卒,带头攻关,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一项,承担xx省科技厅科技发展项目一项,获xx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发表省级以上论文十余篇,其中中华级论文五篇,参编著作四部。2016年他所带领的急诊科加入xx省胸痛联盟,并进行了全国胸痛研究,2017年9月他有幸参加了由中华医学会在北京组织的中国胸痛诊疗指南专家共识编写。近年来他作为xx省急诊界著名专家经常在学术交流会上进行讲座,受到同行好评。

虽然他的业务水平在行业中已经得到了认可,但他从不不满足,一直不停的学习,他经常说,精湛的业务水平才是为人民服务的有力保障。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他善于开动脑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xx山区农药应用广泛,有机磷农药中毒也是常见的急症,传统治疗是清除毒物,应用特效解毒剂治疗,解毒剂是指抗胆碱药阿托品及复能剂,应用阿托品的原则是快速达到阿托品化,然后再维持一定量的阿托品应用,一般病人的治疗也得常达七至十天时间,危重病人时间会更长。他研究发现抗胆碱药及胆碱酯酶复能剂都不能解除体内农药,只是对症处理,他通过认真研究中毒机理,创新的规范了救治用药,使大部分有机磷中毒患者,由住院十几天减少到二至三天左右,死亡率由原来的7%以上,下降到2%以下,花费由原来的一万元左右,减少到一千元左右,该项目通过医院科学委员会鉴定为国内首创,推荐到xx市科技局立项研究,获xx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并推荐到xx省科技厅,xx省科技厅作为xx省科技发展项目立项研究,省内专家鉴定为世界先进水平,该项目在省内外各级学术会上介绍引起轰动。

在3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他诊治了无数的病人。见惯了生离死别,但他始终保有爱心。他常说“没有爱,就当不了一名好医生,急危重症患者尤其需要关爱”。无论何时何地他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一个医生的职责,诠释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

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他成功抢救了大批急危重症患者,经常收到来自患者及家属的表扬信和锦旗。曾有一位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病情危重,生命危在旦夕,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好,医生曾告知这个病人无治疗价值,劝其回家,但这位患者家属不愿意放弃,慕名来到xx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找到他,经过他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仔细检查后明确诊断,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疗,病人奇迹般的好了起来,至今多年未曾复发;

还有一位敌敌畏中毒患者,一直昏迷,在某三级医院住院治疗十天不见好转,后转入某省级医院治疗近一个月仍不见好转,专家讨论结论是该病人治疗价值不大,但家属仍不死心,询问该院专家还有没有擅长治疗中毒的医院,专家告诉家属说xx市中心医院治疗有机磷中毒水平最高,你可以过去试试,但一定要到急诊科找一个姓李的主任,家属辗转来到急诊科找到他,经过他精心治疗后痊愈出院,当时在同行业引起轰动;

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一口服一斤甲拌磷(3911)自杀患者,该院对此类患者治疗没有成功的经验,听说xx市中心医院急诊科xx主任治疗这类病人效果非常好,洗胃后用救护车直接送来我院急诊科,经过十几天的精心治疗痊愈出院,家属出院时掏心窝子说:“我们当时从大城市向县城医院转诊时心里没有底,没想到李主任水平这么高”。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就连省内专家谈起xx主任治疗有机磷中毒时,都说李主任治疗有机磷中毒全省第一。

北方地区冬天农村习惯于煤炭取暖,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很多,严重的中毒患者治愈后常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轻者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重者昏迷,治疗难度非常大,他积极开动脑筋,在总结国内外传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加用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治疗,这一改革收到了巨大成效,使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病程缩短,治愈率明显增加。

注重专科建设,打造一流急诊急救团队

急诊科经常承担大型车祸、集体中毒等事件的抢救工作,因此团队的协作至关重要,救人于水火,救人于危急,生机转瞬即逝,因此必须加强团队协作,作为xx市急诊急救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急诊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他深刻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他时常说“一个好的团队可抵得上千军万马”,因此他对塑造团队精神、凝聚团队合力高度重视,一直致力于打造急诊急救专科团队,承担着科室住院规培医师、全科医师、进修医师及实习学生的教学工作,手把手的严格带教,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2007年急诊科被评为住院医师规培先进科室,他被评为优秀教师。

“浴火重生”,行板如歌。对于病人,那是一首首生命交响曲,对于医者,同样是经历生与死考验的人生之歌、灵魂之曲。医生,对于别人也许只是一份简单的养家糊口的工作,而对他,却是一份为之倾注、热爱一生的事业,他扎根于临床一线,不求虚名,无私奉献,用精湛的医术带领他的团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他古道热肠,见义勇为,受到当地群众称赞;

他兢兢业业,以纯真质朴的医者情怀救死扶伤;

他说艺多不压人,干技术需要有学无止境的精神,是做医生职责和本分;

他人到中年考取博士,成为县级医院为数不多的博士医生。他就是xx市见义勇为英雄、xx县道德模范、xx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xx。

【篇四】

古道热肠的好医生

路遇摔倒在地人扶不扶?当人们为此犹豫片刻的时候,xx没有丝毫犹豫,当即施救。成功救治病人后,又成了这名病人朋友,长期当起这名病人的健康顾问。

被救人是xx县经济开发区白庄村李江林。说起救命恩人xx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xx,李江林打心眼里称赞他是好人,是好大夫。

事情发生在两年前深秋的一个早晨。晨曦中,xx像往常一样沿着县城文化路南段散步晨练。突然,他发现路边躺着一个浑身是土的人,旁边倒着一辆自行车。

“不好,有人晕倒了。”xx没有片刻的犹豫,俯下身子仔细查看。倒地是一位年近五旬的老人,他面色苍白,头冒虚汗,微微呻吟,奄奄一息。也许是求生的欲望,看有人施救,老人强打精神,说出家人电话号码,便昏了过去。

时间就是生命。xx意识到这是一位危重病人,必须马上到医院抢救。他边呼叫120救护车,边在路边拦车。接连路过的车辆和路人都不肯出手施救,xx急得满头大汗。最后,一位骑摩托车的小伙子在xx恳求下才帮着将老人送到xx县人民医院。xx和同事给病人做检查,看到老人的心电图,xx大吃一惊:好险!病人急性大面积心肌梗塞,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一直抢救到病人转危为安,xx通知老人家人后,悄然离去。

李江林清醒后多方打听,才找到梁大夫。他感动地说:“俺这条命是梁大夫给捡回来的,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恩情啊。”

事后,有人问xx,很多人怕惹上麻烦不肯伸手相救,你不怕吗?

xx不假思索地说,救人是医生的天职,我怎会袖手旁观呢?

大爱有源。在xx家乡,一直传颂着小xx勇敢救落水儿童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初一个夏天,上小学四年级的xx和弟弟背着草筐在野外拔草,在村西头的水塘洗草时,突然听到水塘东边传来呼救声。他快步冲到塘前,见到一个小手在水面晃动。他顾不上想什么,快步冲到塘前,一下子跳进水中,只有十二岁的他被落水少年抓住衣服一同沉下水。小xx没有惊慌,挣脱落小孩子的手,绕到他身后,猛地使劲把落水少年推向岸边。在xx和弟弟帮助下,将落水少年拉上岸。定睛一看,原来是本村村民徐合祥的五儿子,年龄和他相仿。事后,徐合祥感激地说,自己有七个儿子,像手有十指,但少了哪个也不完整啊。少年xx勇敢救人的事迹,至今让乡亲们啧啧称赞。

青年xx勇斗小偷的事迹,让他大学时代的同学记忆犹新。1990年,xx已是青岛医学院的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正在烟台毓璜顶医院实习。

一天上午,xx值完夜班后回宿舍休息,刚进住宿区,眼前见一个人影闪进了相邻的宿舍。这个时间怎么会有人啊?好奇的xx随后也进了这间宿舍。他看见一个比自己高一头的陌生青年。那人看到xx进来,慌忙躺在靠近门口的床上。见是陌生人,xx礼貌地问他找谁。陌生人一脸慌张,前言不搭后语地说是上铺的亲戚。

看到此情境,机警的xx心中明白了几分,这人可能想偷东西。xx边问是谁的亲戚,边找门锁。当xx一把抢锁在手后,那人见势不妙,赶忙从床上起身。此时xx已跳出门外,关门就要上锁。怎奈陌生人人高劲大,没及挂锁,门便被强行拉开。在宿舍外,陌生人从腰间拔出一个凶器便打向他。xx边退边大叫捉小偷,随手抄起旁边的一个拖把应战。俗话说,做贼心虚,那青年看到xx没有退却,撒腿就跑。xx毫无惧色,边追边喊捉小偷,直到追到几百米外的一个居民拆迁区,消失了。后经公安部门努力,小偷第二天落网。为此事,他实习所在的医院和母校青岛大学为xx召开了表彰会。

许多年来,xx不改本色,热心助人。作为一名当地知名的专家,xx医务繁忙,但他积极参加医院举办的下乡义诊、到敬老院为老人免费查体等公益活动。2011年,经过层层选拔,他参加了xx省“健康xx行动”,成功当选“健康大使”,成为全县唯一获此殊荣的专家。近3年来,xx举办20多场次健康讲座,受众达1万多人次。今年初,他听说离县城30多公里的临涧镇农村有一名鳏寡患者,因患严重的脑科疾病,行动不便,便主动上门义诊,带回病历和省城大医院的专家远程会诊。

2012年3月,xx被xx县人大常委会授予“xx县见义勇为模范”荣誉称号,将获得的3000元奖金当即捐给母校xx一中,救助素不相识的贫困生。2014年2月,xx被xx市人大常委会授予“xx市见义勇为英雄”荣誉称号,颁发二级荣誉勋章。

纯真质朴的医者情怀

xx常说,医生和患者的关系,就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关系,世界上大概没有任何一种关系,如同病人对医生那样,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与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建立起信任和密切的关系。原因无他,一切故关生命。而患者对于医生信任也来源于此。

xx给病人看病,要求自己用老百姓能听明白的话,不是照搬医学上的晦涩术语,诚信行医,规范诊治。在他的工作区,身边周围总是围满了前来求医问药的患者或家属,耐心地询问病情,查找病因,直到患者满意才放心。对一些疑难病症,xx刨根问底,问病情找病根,千方百计查资料,请教专家,不轻言放弃。

xx对工作兢兢业业,敬业精神让同事非常敬佩。作为一名当地有名的内科专家,xx抢救病人有时要一连十几小时,无论多么劳累,一旦投入工作,总是一丝不苟。xx冠鲁集团职工刘国朋患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命悬一线,在应用弹簧圈介入栓塞术堵塞动脉瘤后,xx连续三天在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终使病人转危为安。xx查房,每到一个房间,身边也围满了人,既有患者和家属,也有实习的学生。每到一个病床前,问询病人症状,他用通俗的语言讲解病因,讲解治疗方案,让患者听得明白,积极配合治疗,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信任。

“得了脑血栓,就找xx”。在xx周边乃至xx大地老百姓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由于xx在治疗脑血栓方面颇有成绩,得到当地信任,人们口口相传。在他所在神经内科,常常挤满了慕名而来的病人,只有48个床位的内科区病房区,常常住上百名患者,每年收治3800多名住院病人。加上每天几十例门诊患者前来诊疗和参与抢救急病病人,xx常常夜以继日地工作,有时一天甚至几天都得不到休息。xx县司法局三十七岁的李晓律师患大面积脑出血,出血量达80毫升,出现脑疝,生命垂危,xx应用软通道微创引流术治疗,并在病房连续观察48小时,终于将其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xx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患者服务,遇到疑难罕少疾病,他积极查找相关文献,浏览国内万方数据,搜索国外pubmed,直至找到正确诊疗方案。流峪镇唐村岭病人徐瑞蒙,四肢无力、行走困难1年来诊,xx搜索美国medline网找到诊断方法,同xx大学齐鲁医院焉传祝教授和同行专家远程会诊,利用济南金域实验室提供的基因诊断技术,将其确诊为我省第二例肉碱缺乏症患者,现已基本痊愈。在他的手机相册里,有数百个脑ct、磁共振影像资料。这些资料既有患者发给他请教诊断的,也有他遇到特殊病例留下的。手机在他手里也有了特殊作用,成了随身携带的病例资料储存库。

学无止境的情怀

多年来,xx从一名普通的内科大夫,如今人到中年,成为xx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兼任滨州医学院教授、xx省脑血管病学会委员、xx省心功能学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在xx市脑血管介入委员会、市神经肌病与神经电生理委员会、市医师协会分别担任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荣誉满身,曾获xx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xx省医学科技奖1项,xx省科技情报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xx市第二届青年科技奖、xx省卫生厅健康大使称号、xx市第四届优秀科技工作者、xx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项;

理论成果硕果累累,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它科技期刊30余篇,著作3部。以第一作者在〈molecularneurobiology〉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著4篇,累计影响因子if9.3;

总结的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技术在《ct介入治疗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并担任副主编;

他本人也成为xx市“市级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创建了xx省血栓病防治工程研究中心xx分中心,他所带领团队xx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于2012年被评定为xx市重点医学专科,2016年在全国县级医院专科排行榜中位居全国县级医院专科排名第四名(艾力彼医院研究管理中心统计)。

xx在医学事业中孜孜以求,边实践边学习,尽管治病颇有成绩,但接触的病例越多,他越感觉到自身医术的不足。2003年起攻读青岛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2011年,不甘落后锐意进取的他又成功考取xx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研究生。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要下功夫考取博士时。他认真地回答,作为一名医生,要不断地学习,长技能增见识,才能在学术上不落伍,才能做一个让患者信赖的人。考博士既有压力更有动力,他攀登上人生又一个山峰。站在这座山峰上,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创新成果,解决过去解决不了的事情。时代在进步,只有务实地追求知识,更新知识,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落伍。2017年8月通过xx省卫计委德国—中国医疗交流公派出国选拔考试被录取,目前以访问学者正在德国纽伦堡爱尔朗根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中心研修学习,是我省唯一一位县级医院考试合格的专家(全省共录取20人)。

xx出身农村,是一名农民的儿子。他用农民朴素的语言说:艺多不压人,干技术需要的是学无止境的精神,这是做医生的职责和本分。的确,如今的xx,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正在向更高的山峰进发。无限风光在险峰,最美风光正徐徐展现在xx眼前。

【篇五】

27年前,他怀着“精医重德,用心服务”的信念献身于妇幼保健事业,开始了从医之路。多年来,他初心不改,始终秉持着一颗赤诚之心,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坚守在临床一线,以永无止境的攀登精神和创新意识,潜心于儿科临床的研究和发展,对医术精益求精,对患者视同亲人,为全县妇幼健康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坚持热情服务,对患儿施以慈母之心

从医二十多年来,在他心中第一位的永远是患者,他始终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每一位患儿,都能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去年冬天全国各级医疗机构都经历“流感”导致的“病人潮”,我院儿科的日门诊量以及住院患儿人数都达到了平时的数倍,为尽快帮患者恢复健康、解除病痛,刘主任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由于太过劳累,他病倒在了儿科门诊。视患儿如己儿,每当看到患儿受流感的折磨,他就心急如焚、心如刀割,尽管自己病倒了,但他仍坚持带病上岗,日以继夜的工作。在患病期间,他每天都是夜间进行输液治疗,输液结束后再巡视一遍病房,查看完患儿之后,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正是由于他无私的奉献,忘我的工作才保证了在流感流行期间未出现一例医疗差错事件,保证了每一个患儿的医疗安全。

以真心换真情,化解医患矛盾于无形

作为科主任,常常要调解科室里的一些医患纠纷,有些纠纷其实没什么大事,既不是诊断错误,也不是用药问题,仅仅是几句话不投机。患儿家属因孩子生病而焦虑,从而因一点小事情责怪医护人员,经过解释常常能解决问题。有一次,一对母女夜间因孩子不退烧大闹,值班护士、医生都不能解决,一定要科主任出面,还扬言要投诉,他凌晨2点多钟来到医院,谁知家属一看到他来了,就不闹了。家属说:“要的就是主任来看她的孩子。”值班医生、护士哭笑不得。但他很淡定,耐心仔细地给孩子看病,同时做好解释工作,化解了一场纠纷。久而久之,患儿及家属逐渐对这位“医生爷爷”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他不仅可敬、可亲,而且还很可爱。在空前紧张的医患关系面前,不抱怨,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品质,不断学习掌握医患沟通技巧。他有自己的沟通技巧和秘籍:先道歉、打招呼、再赔不是。在他的安抚之下,一个个“纠纷”总是在无形中被化解,家属们最终都能够宽慰和理解。

为了妇幼健康,他无惧雨雪无畏风霜

无论春夏秋冬,哪怕已进入梦乡,一有电话,便迅速赶往医院。特别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由于高龄产妇较多,分娩时出现异常情况的几率就较平时升高,因此因新生儿情况不好,深夜被叫往医院是常有的事。记得年前下雪的那个晚上,一产妇产程停滞,胎心率不好,要他来医院做窒息复苏准备。接到电话,立马冲出家门冒着风雪赶往医院。到达医院时患儿还未娩出,他就在产房等待胎儿娩出。由于产程过长,胎心持续不好,出生后孩子窒息了。他立即实施了窒息复苏,复苏成功了,孩子得救了。他常说“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家长的无比喜悦是给他最好的回报”。

热心公益活动,他与妇女儿童成挚友

日常工作之余,刘主任经常参加县里组织的义诊活动。深入乡村社区为辖区患儿义务看病的同时,为患儿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讲解一些育儿常识及儿童保健常识。由于其经常义诊的原因,许多乡村社区的人对他都十分熟悉,以至于每次下乡都有很多抱着孩子的妇女围坐在他的身边认真的听他讲解育儿知识。也正是因为此同事们,宝妈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妇女儿童之友”。

用心做人做事,为妇幼事业殚精竭虑

作为儿科主任,他医术精湛,每当工作中遇到问题都会认真阅读相关医学杂志和书籍,寻找最佳诊疗方案。他坚持不断地学习,并注重临床实践,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对危重疑难疾病的诊断能力日益增强。同时他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认真带领科室内10名年轻医生共同钻研业务、培育医德,在他的培养下,科室里年轻医师的业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他始终以宽厚仁慈之心珍爱生命,用良心、良知去关怀病人;

热情接待每一位小患者,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病例,用“爱心、仁心、耐心”来真诚的为患儿服务,并谆谆告诫青年医生要以德行医,要坚持多奉献、少索取,要带着亲情看患儿,想着病人去开单,根据病人病情合理开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不开大处方,不做不必要的检查。在病人中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

伟大出于平凡,他的辛勤付出结硕果

在平凡的医疗岗位上,他减轻了无数患儿的病痛,也拯救了孩子的生命,他默默的奉献着,忘我地工作着,有一分光,发一分热。他常说,对他影响最深并一直指导他从医理念的是我国著名医学家吴阶平教授的一句话:做一个好医生,必须具有“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艺术的服务”之理念。从医27年来,他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娴熟的专业技术,努力践行着其座右铭--“精医重德,用心服务”。在他的带领下,2017年儿科年门诊量18072人次,住院病人1077人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先后多次被评为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优秀医生”等多项荣誉称号,并担任xx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xx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科分会委员、xx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早期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xx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xx市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委员等多项职务。

多年以来,在不辍的工作中,他不畏艰难,勤奋好学,一身正气;

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真正做到了上不愧党,下不愧民,用汗水和心血为妇幼保健事业谱写了华丽的篇章。

【篇六】

xx,1991年xx中医学院骨伤系毕业即在xx市中医医院骨科工作。

自参加工作以来,努力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医生职业道德规范,廉洁自律,文明行医,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能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工作中,时刻以患者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自觉抵制医药贿赂,拒收红包,用良好的医德和精湛的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不忘初心,大医精诚,他以行动彰显大爱无疆

xx在工作中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勤于钻研,刻苦学习,大量阅读业务杂志和书刊,多次到国内省内各大医院医学院等地进修、参观、学习,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诊疗技术。他认真地对待每一位病人,医者仁心,无怨无悔,在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坚持把工作献给社会,把爱心捧给患者。无论贫穷富贵、邋遢整洁,从来都是一视同仁。

记得曾有人问过,这个世界上谁最快乐?答案也许有很多,各有各的不同。有一家报社曾就此做过一次有奖征文,其最佳答案之一就是---历经风险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患者生命的医生。xx高中毕业填写志愿时就曾想:花从春天走过,留下缕缕清香;

雪从冬天走过,留下点点希望;

我们从时代的舞台中走过,将给这个社会留下什么呢?医生,救死扶伤,这是一个无私的职业,人道、善良、关切、爱护,它不同于其他任何一种职业。古人云:不为良相,即为良医。那就成为一名良医吧。热情面对患者,了解病情,获得患者的信任,同时又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实施诊疗方案,用责任去维护病人的最大利益,关心病人及其周围的人和事,因为我是医生。因此,有时觉得做医生真难,为了不愧对那一双双信赖的目光,必须学习再学习、努力再努力!

记得有一年春节假日期间,家家户户都快快乐乐地忙着备年货呢,医院还像往常一样,按部就班,忙忙碌碌。急救车拉着刺耳的警报迅速送来一位爆炸伤的患者,年轻的大学生创伤出血性休克,小腿爆炸伤严重,xx以最快的速度对病人进行了检查评估,飞速的送入手术室。大量的输血输液,固定粉碎的骨折,吻合如蜘蛛网般的血管和神经,修复碎烂的肌肉皮肤。从头一天早上进入手术室,经过近20个小时的抢救奋战,虽然滴水未沾,头痛欲裂,但是,终于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保住了受伤的肢体。等到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手术室时,看到一轮美丽的朝霞冉冉升起,不由得在心中默默地祝福这位菁菁学子,能够平安康复,顺利走向新生。沉重的脚步仿佛也立刻变得轻松起来了。有人曾经善意地问xx,累不累,紧张吗?xx说回答,当然累,很累,也很紧张。但是,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甘于奉献、任劳任怨,这是医生的良心,因为我是医生,更能理解生命的脆弱和可贵,才会更加珍惜生命,爱护病人。医生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去品味人生,在与疾病和死神地较量中获得无私的存在价值!他要立志成为用自己的身体健康和青春年华谱写人生赞歌的好医生。

至善大爱乐于助人他以仁爱之心创造感动

曾经有朋友开玩笑说,你们医生做手术是不是也和工人修理汽车差不多啊?xx回答他们,有相通的地方,差别呢不止十万八千里。机器是冰冷的,而人心是温暖的!记得有一次,一个病人很完美地康复以后,老是想不通手术后为什么留下一个小小的线性疤痕,他就感觉这个疤痕不美丽,一年多的时间不分白天夜晚,只要想起来就要么来复诊要么打电话,xx就一直不厌其烦地耐心地予以沟通安慰,了解到他的家庭工作接连出现变故,孩子上学也出了问题,无人分担压力。一位医生说过:“有时,去治愈;

常常,去帮助;

总是,去安慰。”这段铭言,越过时空久久地流传在人间,至今仍熠熠闪光。对于这句铭言,有人说它总括了医学之功,说明了医学做过什么,能做什么和该做什么;

也有人说,它告诉人们,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治愈,更多的是帮助、安慰。通过不断地帮助安慰,最后这位患者愉快地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家庭也重新充满了和谐的笑声。

医生是需要怀有至善大爱乐于助人的精神的。2017年xx作为骨科专家远赴贵州省金沙县帮扶,在门诊收住院一位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准备择期手术,正是开学期间,xx发现她孤孤零零一个人,没有父母亲人陪同,很是低沉落寞,经过仔细询问得知,她的父母出车祸双双离世不久。她已经休学,手术只能自己一个人扛。xx特意在开早会时告知每位医护人员,此后,和大家一起刻意经常去到她的病床边鼓励帮助安慰她,尽力帮助她度过她个人这段人生最艰难的岁月。让这个孩子感受到医生护士送给她的温暖,也感受到医院和社会对她的关心和爱护。

大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而医生的大爱,不只是无私,更是怀寄天下,黎民苍生的守护。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医生的大爱是无私的、是尊重宽容他人的,付出的爱不会带来任何束缚和压制,是不求回报的。

医生对患者是发自内心的爱,对人民群众的疾患、有爱心、有关怀、有悲悯、有恻隐,有痛心、有震撼。记得有一天傍晚,急诊送来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被超大货车撞飞30多米,心跳脉搏几乎完全消失,xx带领他的团队迅即进入紧急状态,止血、检查、固定、输液输血、化验、各科专家会诊等等几乎是同步进行,汗流浃背,生死时速,连续8个小时的紧张奋力抢救,仍然回天乏力,湿透的隔离衣冰凉冰凉。处理完一切后事,回家的路上,心情格外沉重,惨淡的路灯匆匆掠过,出租车司机小心翼翼的不时在后视镜中瞄xx一眼。回到家中,静静地洗洗脸,xx悄悄地躺在沙发上,平复一下难以平静的心情,“雨水掉下来是因为天空无法承受它的重量……”。眨眼间,旭日东升,抖擞精神,重整衣冠,还有其他的患者在等着呢。

在医疗工作中,最快速度调整心态,视患者为亲人,人民群众的疾苦就是自己的疾苦,不怕累、不怕苦,不怕但风险,努力地为人民服务是xx的目标。有一天,一位帅气的小伙子拿着锦旗高高兴兴地来到病房,xx一眼认出他,他就是我一年前的患者,半夜天黑看不见高处坠落,腰椎骨折瘫痪,在尽快完成术前准备后连夜急诊手术。术后一周患者转到济南康复,康复医师告诉他手术很成功,该患者一直微信和xx互动,病人已经丧失生活下去的信心又逐渐恢复,他的一点一滴的快乐都第一时间和xx分享,包括孩子的照片。经过大约半年的时间就恢复的很满意了,前几天买了一辆大货车准备把失去的时间找回来。他在微信中说要给xx送礼物,xx告诉他:“得知你的喜讯就是你给我的最好的礼物呀,因为我是你的主治医师啊”。

任何患者从就诊、住院、出院到院后康复,都希望得到医院全方位、全过程的优质服务。医生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方便病人、服务病人的人文精神。同时更要提供良好的医疗技术服务,“生活上要知足,工作上要知不足、知识上要永不知足”,“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这些目标,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服务医疗。条件的限制、技术水平的限制……拦路虎一个接一个。信念的驱动,让xx坚持下来去迎接挑战、挫折和失败。天都酬勤,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和进取,xx完成手术万余例,引领全科开展新技术项目十多项、科研立项两项、获得市科技进步奖近两项,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著作五部。

篇6:最美乡村医生个人先进事迹

10月我如愿成为了一名放射科医生,当时每天的工作就是操作各种放射机器,为病人拍片子,洗片子,读片子,照镜子。我虽然不拿手术刀,却也决定了同行手术刀的方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接触放射科的实际工作后,专科毕业的我感到大学理论与实际放射科工作的巨大差距,为此我积极跟着医院的老医生学习,遇到疑难问题积极向上级医师请教,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通过各种关系到上级医院偷师学艺。《_线诊断学》、《_线摄影技术学》从老师的手里接过了学习资料后,白天在老同志指导下看新病人_线片,晚上在科室读放射专业教材,翻阅片库老片,全不顾闷热的天气、蚊虫的叮咬。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成功完成了毕业后的角色转换,开始独立值班、为病人检查。

完成角色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5月,医院由于CT室缺人,医院决定让我从事CT工作,派我到青医附院影像科进修学习六个月,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缺乏的新知识的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努力。六个多月的艰苦学习过后,开始了我CT诊断医师的新工作,可六个月的积累面对每天的新病例,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学中干,干中学”,从那时起,到后来随着单排螺旋CT、16排螺旋CT科室新设备的增添,我一直坚持不懈的刻苦学习,紧跟影像学快速发展的步伐。每个病例都都认真面对,每张片子都仔仔细细,这已成为我多年来工作的习惯。

工作以后我勤奋踏实,努力钻研,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学术水平;工作中我始终如一,兢兢业业全身心的为广大患者服务;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良的工作成绩,诠释了医务工作者敬业奉献的高贵品质,赢得了全院医护员工和广大患者的好评。

就这样,从初窥门径、渐入佳境,我一学就是,一干也是19年,由于工作出色我在毕业十四年后晋升为主管技师,并担任了医院医技科主任。

真诚关爱,严谨求实,努力服务广大患者

我在近二十年的从医生涯中,始终将病人的生命健康放在心上,我秉着严谨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每一张片子。近二十年来,我从未以任何理由推脱、拒绝过任何患者。

一件件细小而又普通的事情,却见证一位医者仁心的朴素情怀。我真诚的去关爱每一位病人,认真的去为病人服务。毕业近二十年来我几乎没有休过病假、国家法定的放射假、公休假,即使是中秋、春节这样万家团聚的日子,我也绝大多数在医院度过。任何时间只要一个电话,我就会赶到医院,满腔热情的为病人服务。

加强科室管理,提升科室业务水平

我一方面注重科学管理,加强科室业务学习,同时又毫不保留的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传授给年轻同志。我制定了完善的科室管理和业务学习制度,多年来一直加强疑难病例随访和科室内的回顾性读片。每周的轮流业务学习讲座加大了青年医生的自学、交流的压力和动力。我在影像中心内部实行的_线、CT等各岗位工作的轮换,切实提高了年轻医生的各种影像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3月,为了医院的发展及保证病人的就诊需要,医院新购西门子16排螺旋CT一台,为了尽早安装使用,我从机房防护、机房装修到新设备基础施工等方面提早介入,带领同事们精心考虑,加班加点,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保障了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

上一篇:秋悄悄地来了作文下一篇:岸为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