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首都机场近辐射雾的特征论文

2024-05-07

浅析首都机场近辐射雾的特征论文(精选3篇)

篇1:浅析首都机场近辐射雾的特征论文

浅析近五年网络语言暴力现象的语言特征

[摘要]网络语言暴力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个问题,基于人们对网络的广泛使用和对各种事件的关注而产生,本文从冲突论的视角分析了网民个体进行网络语言暴力的原因,并分析了网络语言暴力的功能,同时提出了建议及设想。

[关键词]网络语言暴力 冲突 功能 网络实名制 [中图分类号]C915 今天,许多人都已离不开网络,甚至有一些人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网络上度过。网络给我们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信息,并大大拓展了我们的言论空间。然而随之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即网络语言暴力。

语言暴力是指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语言,使他人在精神和心理上遭受侵犯和损害。语言暴力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精神伤害。而网络语言暴力是指:一个帖子或报道,描述一件大众感兴趣的,或能激发社会内在情绪的事情,被互联网这个巨大的传播平台演化成全民关注的公众事件,对当事人或组织造成不应有的压力,而且会影响事件的进程或司法判断,导致大大超过所犯错误的惩罚(张朝阳)。

网络语言暴力之所以存在,主要原因是发言人的身份有匿名性,并且很难对发言者所说的话去追究责任。对于这一点,也许有人会提出,现在由于网络强大的搜索功能,完全的匿名性已经不存在了。然而笔者认为,虽然现在在网上也存在着人肉搜索的情况,但是这只是针对个别人而言,对于其他大多数普通网民来说,是不会被别人进行大规模地人肉搜索的。因此,说那些发表暴力性语言的小网民是匿名的且无法追究其责任是说得通的,正因为如此,他们毫无顾忌地发表着粗俗暴力的语言。

至于网络语言暴力的性质和成因,张朝阳说“:施暴者不是某个人,而是集体的无意识行为,是记者或发帖者对后果的无意识,是网站编辑为制作吸引人气的内容的转载行动,是大众易于相信的惯性。”张朝阳只承认网络语言暴力的无意识性。

但笔者认为,除了这种集体的无意识行为,网络语言暴力更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试用社会学经典理论来分析网络语言暴力:

一、网络语言暴力的成因及性质(一)现实性冲突

是针对某一个人(名人)或某一件事所进行的网络语言暴力,因为某人或某事引起了一些人的强烈不满,因此在网络这自由的平台上发表他们的看法,在这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过激的言论。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推动事情的解决。等到事件平息并达到多数人满意的效果时,这些网络语言暴力就会消失。(二)非现实性冲突

1.不可否认,现如今存在着一些具有反社会倾向的人,他们对社会强烈不满,因此在他们浏览网页的时候,当看到他们不满的事情,都会忍不住要去骂一骂,以解心头之恨,并无具体的针对性。这些人有的可能伴有生活中的暴力或者自杀的倾向,需要心理的冶疗。

2.有些人是为了发泄情绪的需要,把在网上骂人做为一种自我放松的活动。他们可能是工作太累,人际关系出现了紧张,于是通过在网上骂人这种方式来缓解自已的情绪,进行自我心理的调节。有时当生活中的不顺利期过去之后,这些人会恢复过来,文明用语。

3.可能存在着一些有组织的反社会团体,他们刻意在网络上进行煽动、挑拨、蛊惑人心的行为,散布各种暴力话语,旨在分裂社会。笔者见过最多的是南北方人的对骂,有些不明白的网民跟在后面乱起哄,加深了南北方人民的不理解与偏见。如果有存在这种故意分裂社会的人和行为,国家有关部门应当进行高度的重视。

综上所述,网络语言暴力主要是由于发言者的匿名性及发言者为了发泄自身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这种行为有时是一种无意识行为,但更多的是一种有意识行为。网络语言暴力的存在对一些人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伤害,对社会的稳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我们应当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净化我们的网络环境。

二、网络语言暴力的功能

网络语言暴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功能,其中既有正功能也有负功能。网络语言暴力比较显著的正功能就是起到了社会安全阀的作用。普通民众由于生活的压力或者是对一些事情不满时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这些情绪通过适当的途径得以发泄,就不会导致冲突,就像锅炉里的过量蒸气通过安全阀适时排出而不会导致爆炸一样,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科塞)。网络上人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通过畅所欲言渲泄了个体的不快,减轻了个人的心理压力,也减轻了由于个人心理失衡而对社会造成的潜在压力。从这一方面来看,适当的粗口也并非一无是处。但是这种暴力语言一旦超出了一定的程度,或是演变为一种明显的对他人的人身攻击等,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也就是网络语言暴力的负功能: 有的年轻人在网络上发布生活照片,无非是希望多结交几个网友,或者是向别人炫耀一下自己假日旅行目的地的风光,或是自己的独特着装,但这也为不怀好意的暴力推行者创造了条件。他们恶意修改原有图片,并肆意发表颇具攻击性的言论。由于网络语言会对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冲击,也有网友因为无法承受而自杀。

网络施暴者大多是匿名登录,有时一个人可以用好几个身份登录,最终人们看到的结果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同时向一个人发起人身攻击。而最为突出的,也就是最易受到攻击的是名人,在名人的BLOG里,名人们每天遭受着来自各地的谩骂,这对很多名人的心理造成了不小的伤害,有的名人也因为无法承受而自杀。此外,还有一些人有着仇官仇富的心理,对凡是和官员或是富人有关的报道都进行过激的言语攻击。最近,网络上有人将“教授”定义为“叫兽”,伤害了教授的人格尊严,等等。这些,都是网络语言暴力的极端负面影响。

因此,总的来说,虽然网络语言暴力有一定的正功能,但是其负功能已远远大于正功能,已经对个人、对社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应当予以重视。

三、建议及设想

(一)对网络上发表暴力性语言的网民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调查和了解

因为无法得知他们所处的社会阶层、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工作以及收入状况,也就无法真正彻底地分析他们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所以,应当进行一些问卷调查及访谈,得到详细的第一手资料,对那些经常在网上发表暴力言论的人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这种行为的共性和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政策,尽量减少网络上的暴力语言。(二)发展网络安全技术

搞了几年的网络实名制至今不能真正地实行下来,其中可能是因为牵扯到了一些个人的或者组织的经济利益。网站、网吧、未成年网民,还有呢?网络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似乎都对实名制不太接受,这也是推行不力的原因吧。那是否是实名制的设置或者技术上出现了问题?是否应当加以改进,使实名卡的使用更加方便,且不伤害到人们的经济利益呢?毕竟实名制的目的是为了网络安全。

是否可以给每一台电脑的主机箱里都加一个小的读卡器(此项费用可由国家出钱,或由国家补贴),这个读卡器类似于网吧的那种插计费卡的计时器。(而网吧的电脑以后要配两个插卡槽,一个插计费卡,另一个插这种实名卡。)每一个需要上网的人必须去派出所办理一个上面存有身份证号及基本个人信息的网络实名卡,上网时,无论在家在单位还是在网吧,都必须插入此卡,方可通过网络验证,连接上网。此技术还需要联合各大宽带公司、电信、网通等,一起合作进行。技术要方便到网民将卡插入读卡器即可连网使用。同时,要做到对普通网民隐私的绝对保护,保证网民的信息安全。只有各大网站及论坛的高级网管才能有权限查看网民的个人信息,其他人无权查看。由于普通网民并不能看到别人的个人信息,因此上网的感觉与现在相比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当有人发表暴力性的言论时,网络管理人员可以对其进行警告,警告到一定次数仍不听劝告时,就彻底封闭他的发言权。为防止有人用技术手段私自改动电脑的机箱线路,以达到匿名上网的目的,各网络、宽带公司要用技术解决这一问题。如果没有检测到个人信息卡,则无法连接到网络。这样便可以使人们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网上文明用语。当然,此项技术的推行在一开始可能需要强制执行。【参考文献】

[1]科塞(著),孙立平(译).社会冲突的功能[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4.[2]李贤斌.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8卷,2008,第5期.

篇2:浅析首都机场近辐射雾的特征论文

1.1 地层

本区地层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贵池地层小区。区内地层除缺失泥盆系中下统、石炭系下统外, 自志留系至第四系地层均有分布。根据地层组成特征, 分为两大套, 第一套地层主要是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沉积, 其间夹有海陆交互相和少量陆相沉积, 构成了区内的沉积盖层, 时代为早志留世至中晚三叠世;第二套地层主要是由陆相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系组成, 系板内变形阶段的产物, 时代为中晚三叠世至第四纪。纵观全区, 以碳酸盐岩地层最为发育, 累计厚度可达1500米以上。矿区地表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下统南陵湖组和东马鞍山组及第四系。

(1) 三叠系下统南陵湖组上段 (T1n2) :下部为灰色中层含砂屑微晶灰岩, 薄层蠕虫状微晶灰岩、瘤状灰岩、泥晶灰岩, 底部砾屑灰岩;中部浅灰~灰色薄层微晶灰岩、蠕虫状灰岩, 顶部薄层泥晶灰岩;上部浅灰色中~中厚层微晶灰岩, 含骨屑、砂屑亮晶灰岩、粒屑亮晶灰岩, 薄~中薄层含骨屑微晶灰岩。本矿见中上部地层, 变质后为大理岩或大理岩夹矽卡岩。

(2) 三叠系下统东马鞍山组 (T2d) :下部为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白云质灰岩夹灰岩;上部为灰白~米黄色中厚层白云岩, 本矿仅见下部地层, 变质后为大理岩。

(3) 第四系残坡积层 (Q) :分布于坡麓、沟谷及低洼处, 土黄~杂色含粉砂粘土夹碎石粉砂土, 下部为碎石层, 碎石成分与基岩一致, 其磨圆度及分选性差, 大小混杂, 结构松散。厚一般2~3m, 最厚达20m。

1.2 构造

1.2.1 褶皱构造

区内褶皱构造为新屋里复向斜的次级褶皱, 主要为沙滩角向斜。沙滩角向斜长8km, 宽0.5km。轴向50°~60°, 轴面倾向南东, 倾角55°, 核部由三叠系中统东马鞍山组组成, 两翼由下统南陵湖组上段组成, 均倾向南东, 倾角50°~60°, 枢纽向南西倾伏, 倾伏角5~10°, 为一同斜倒转向斜。

1.2.2 断裂构造

区内早期断裂构造总体呈北东东~北东向, 倾向北或北西, 倾角50°~75°, 局部80°左右直至陡立。晚期断裂为北西平移断层, 倾向北东或南西, 倾角陡立。

1.3 岩浆岩

本矿区岩浆岩极为发育, 除沙滩角花岗闪长岩外, 常见辉绿岩、花岗斑岩等后期脉岩。

沙滩角花岗闪长岩为石英二长闪长岩。长约5km, 出露面积约6km2, 呈岩株状产出, 展布方向与地层走向呈20°夹角。岩体由北向南超覆, 倾向北, 接触面不规则。岩石呈灰~灰肉红色, 等粒~似斑状结构, 以等粒为主, 块状构造, 矿物成份主要为斜长石、钾长石, 次为少量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等, 副矿物为磁铁矿、榍石、磷灰石等。岩体为燕山晚期第二次侵入体, 岩性为中酸性类型。

1.4 变质作用与围岩蚀变

1.4.1 变质作用

受花岗闪长岩侵入影响, 产生较广泛的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形成宽窄不等的石榴子石矽卡岩或透辉石石榴子石矽卡岩带, 并顺层交代变质作用, 形成层状矽卡岩。变质带分带明显, 由内向外为矽卡岩化花岗闪长岩→内矽卡岩→外矽卡岩→矽卡岩化大理岩→大理岩→灰岩。矽卡岩带宽几m至20m左右。热变质作用表现为围岩产生广泛的大理岩、白云石大理岩及少量的角岩等。

1.4.2 围岩蚀变

岩体内蚀变主要为绿泥石化、钾长石化、黑云母化及透辉石化等。矽卡岩中主要为碳酸盐化, 蚀变越强烈, 与铜矿化关系越密切, 其次为绿泥石化、硅化等。

2 矿体特征

2.1 矿体分布特征

共圈连矿体12个, 主矿体2个 (Ⅰ1、Ⅰ2号矿体) 、次要矿体4个、零星矿体6个。

Ⅰ1矿体赋存于岩体接触带矽卡岩中, 严格受接触带控制, 矿体总体走向近东西, 倾向北, 倾角45~70°, 局部达80~90°, 一般矿体头、尾倾角较陡, 中部较平缓。矿体厚度变化较大, 钻孔见矿厚度最大26.60m, 最小0.28m, 平均9.55m, 存在尖灭再现现象。矿体形态在剖面上呈似层状、透镜状及不规则状, 平面上呈长条状、透镜状或囊状等。矿体平均品位为0.73%, 矿体赋存标高+90~-300m。

Ⅰ2矿体:该矿体赋存于东段接触带矽卡岩中, 矿体形态呈层状—似层状, 平面上呈透镜状。矿体走向北东, 倾向北西, 倾角30~65°。一般上部较陡, 以下较缓, 。钻孔见矿厚度最大17.64m, 最小2.38m, 平均7.83m, 矿体在倾向上有尖灭再现现象。矿体平均品位为0.71%, 赋存标高+97~-224m。

2.2 矿石质量特征

2.2.1 矿石矿物成分

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铜矿, 次为斑铜矿、黄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辉钼矿;近地表氧化带内, 常为赤铁矿、辉铜矿、褐铁矿、孔雀石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榴子石, 次为透辉石、石英、绿泥石、方解石、阳起石、玉髓、蛋白石等。

2.2.2 矿石化学成份

矿石主要有用组分为铜, 铜矿最高品位为2.32%, 最低0.2%, 矿床平均品位0.72%。

矿床中伴生有益组分主要有金、银, 其中金平均品位0.48g/t, 银平均品位6.81g/t。

2.3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他形晶结构、充填交代结构及残余结构、假象结构等。矿石构造以块状构造为主, 次为浸染状构造—稠密、稀疏浸染状、星散状构造、条带状及网脉构造等。

2.4 矿石类型

矿石工业类型为硫化铜矿石。矿石自然类型按矿物组合和化学成份为含铜块状矽卡岩、含铜透辉石石榴子石层状矽卡岩矿石、含铜矽卡岩化花岗闪长岩和含铜矽卡岩化大理岩。

2.5 矿体围岩和夹石

矿体顶板一般为块状矽卡岩, Ⅰ2矿体局部为矽卡岩化大理岩, 底板为大理岩或矽卡岩化大理岩。夹石一般为块状矽卡岩或层状矽卡岩。

2.6 矿床成因

该矿区内矿体均赋存于岩体接触带矽卡岩中, 严格受接触带控制。根据矿体赋存条件、成矿控制因素、矿石矿物组合及结构构造等特征, 该矿床系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铜矿床。

3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3.1 水文地质条件

依据矿区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分为三个含水岩组:

(1) 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坡、洪冲积层, 主要分布在矿区北部及南东部低洼处, 厚0.5~10m不等, 岩性为粘土、亚粘土及粘土夹碎石, 结构松散, 含孔隙潜水, 富水程度弱, 单井出水量50~100m3/d, 水化学属HCO3—Ca型水。渗透系数K=1.09×10-5~9.05×10-6cm/s。

(2) 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岩性为薄~中厚层微晶灰岩, 含碎屑、生物碎屑亮晶灰岩, 白云质灰岩, 大理岩等, 主要分布于矿区南侧, 为本区矿体的底板。地表溶蚀较强烈, 溶沟、落水洞比较发育, 沿层面可见到蜂窝状小溶孔, 局部发育有较大的溶洞, 据勘探抽水试验资料q=2.163m3/昼夜·米, K=0.039m/昼夜, 该层富水程度中等, 水化学属HCO3—Ca型水, 该层为矿区的主要含水层。

(3) 花岗闪长岩、矽卡岩含水岩组:在区内广泛分布, 为本区矿体的顶板, 其风化厚度一般在0~30米, 含水性微弱, 可视为隔水层, 但局部存在构造破碎, 因此含有一定的构造裂隙水, 据勘探期间在花岗闪长岩、矽卡岩中混合提水试验得知:q=4.051~2.651m3/昼夜·米, K=0.0417~0.0379m/昼夜。

区内无大的表水体, 但小池塘较多, 小沟小溪也比较发育。矿山井下涌水量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气候条件是影响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矿床属裂隙溶洞为主的充水矿床, 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

3.2 工程地质条件

依据矿区及周边的岩土层划分为二个工程地质岩组:

(1) 软弱工程地质岩组:主要分布于沙滩角周围及坡麓上, 岩性以第四系残坡积、冲积层为主, 结构松散, 湿~稍湿, 可塑~硬塑, 为中~低压缩性土。

(2) 较坚硬工程地质岩组:地层为三叠系下统南陵湖组及东马鞍山组, 岩性主要为中薄~中厚层碳酸盐岩类岩石, 蚀变后为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 构成各矿体顶底板, 抗压强度50~100MPa, RQD为76%, 岩石质量较好, 属较坚硬岩石。

(3) 坚硬工程地质岩组: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包括各种脉岩及矽卡岩等, 该类岩石浅部具不同程度的风化蚀变, 中深部岩石较新鲜, 裂隙不发育, 稳定性好, 构成矿体顶底板, 抗压强度为70~120MPa, RQD为82%, 属坚硬岩石。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归类为简单类型。

3.3 环境地质条件

矿山开采已造成地表塌陷和开裂, 塌陷位置分布在45~52线, 塌陷面积约528㎡, 对地表山体破坏较严重, 环境地质正在恶化。此外, 大规模的修路开挖和平整机台给矿区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也不可低估。矿区环境地质条件归类为复杂类型。

综上所述,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综合归类为Ⅲ—3类型。

4 结论及建议

(1) 铜矿体赋存于岩体接触带矽卡岩中, 严格受接触带矽卡岩控制。

(2) 矿化蚀变主要为碳酸盐化、硅化、绿泥石化等, 蚀变越强烈, 与铜矿化关系越密切。

(3) 矿石工业类型为为硫化铜矿石, 其成因类型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铜矿床。

(4) 该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综合归类为Ⅲ—3类型。

(5) 加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调查和监控, 确保矿山安全生产。加强废石、废水等管理, 采取切实环保措施, 保持良好生态环境, 避免环境污染。

摘要:近山铜矿位于南陵县城275°方向, 直距17.5km, 行政区划现隶属芜湖市南陵县工山镇管辖。铜矿体赋存于三叠系下统南陵湖组 (T1n2) 及东马鞍山组 (T2d) 组地层中, 矿体严格受岩体接触带矽卡岩控制。矿体形态在剖面上呈似层状、透镜状及不规则状, 平面上呈长条状、透镜状或囊状等。1号主矿体总体走向近东西, 倾向北, 倾角4570°;2号主矿体总体走向北东, 倾向北西, 倾角3065°。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综合归类为Ⅲ—3类型。矿床成因类型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铜矿床。

关键词:近山铜矿,南陵湖组,矽卡岩型,矿体特征,开采技术条件

参考文献

[1]DZ/T 0207-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02-12-17.

[2]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2-08-28.

[3]GB/T 12719-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S].

篇3:浅析首都机场近辐射雾的特征论文

[关键词]广汉;大雾;小波分析;M-K检验

引言

飞机安全起落与机场的天气状况密切联系,特别是机场附近能见度的恶劣与否,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尤为重要[1],[2]。据统计,国际民航事故分析分类中,因能见度低于1km造成的飞行事故在气象因素造成的飞行事故中占16%,比雷暴灾害造成的飞行事故多[3];从我国1951-1989年期间发生的飞行事故统计结果得知,气象因素引起的飞行事故中约占19.2%是低能见度造成的。

广汉机场地处四川盆地、是西南地区民航训练飞行的主基地,日起落架次最高时可达500多次,年训练小时量已经突破7W小时,训练任务繁重,训练飞行科目较多,对气象的保障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广汉机场地处盆地,容易在近地面存在逆温层,风力较小,附近河流较多,水汽充足,这对于大雾的形成非常有利。而据统计广汉机场1986-199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得知,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年平均日数为130.3天,所以,雾霾天气已经成为广汉机场影响飞行安全和效率的重要天气之一。

1.资料及分析方法

本文通过对广汉机场近4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统计了逐年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低能见度天数,发现其中95%的低能见度天气为大雾天气,只有5%为其他天气,故本文主要从大雾天气研究广汉机场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首先,本文通过小波分析法寻找大雾天气的周期变化规律;其次,从图1可以看出,最近几年广汉机场的年大大雾天数数呈急剧下降趋势,即能见度趋好的现象,利用M-K突变检验分析是否存在气候突变的可能。

2.广汉机场大雾气候特征分析

2.1小波分析

小波分析亦称多分辨分析[4],被认为是傅里叶分析方法的突破性进展,是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的数学计算分析方法,“小波变换可以显示出气候序列不同尺度的相对贡献还可以给出气候序列变化的尺度,还可以显现出变化的时间位置。”图2显示的是运用小波分析结果绘制的小波系数实部等值线图(A)及小波方差图(B)。从小波系数实部可以看出序列变化的震荡周期结构,从各个变化相位结构可以判断出其变化趋势,同时等值线越密集,说明年际变化越大、越剧烈,反之即变化小、平缓。序列的能量随时间变化的分布,即不同时间尺度扰动的相对强度的叠加,可以用小波方差表现出来。小波方差峰值对应的时间尺度即是该序列的主要震荡周期。

由图2A可以看出,广汉机场近40年的大雾天数一直稳定存在一个35左右的长周期变化,同时,在1975-1980年存在一个10年的周期,这个周期在1985年后开始逐渐变为15年周期。在图1B小波方差图中,小波方差存在2个主要峰值,分别对应15a、35a,这两个周期的数值和能量相当,说明15年和35年都是广汉机场大雾天数的主要震荡周期。

2.2M-K突变检验分析

M-K突变检验是一种非参数系统检验方法[4],其优点是不需要遵从一定的分布,受少数异常值的干扰少,适用于类型变量和顺序变量,方法计算简便,能客观的表示样本序列的整体变化特征,可以明确显示突变的开始时间。由图3广汉机场近40年M-K检验曲线图可以看出,UF和UB线的交点为2013年附近,年,并且交点的纵坐标在95%的显著性置信区间内,即说明在2013年广汉机场的雾日变化发生了显著突变;而从UF值来看,UF值在2012年以后变为负值,即大雾天数的变化转为下降趋势。

2.3距平统计分析

为了方便比较和研究,本文对广汉机场近40年的大雾天数进行距平统计分析,找到大雾天数的极少年份和极多年份。由图3可以看出,广汉机场1975-2014年共40年里,年平均大雾天数为104.8天,在1988年-1992年为一个极多雾日的时段,共695天,最大值为1992年148天,超出同期平均值41%以上;在2011年-2014年为极少雾日的时段,共166天,2014年为极少年,仅26天,比同期平均值少75%左右。

3.影响因子分析

目前,我国的许多研究人员对大雾天气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雾形成的四个基本条件:(1)微风,即风速在1-3m/s之间[5];(2)稳定的大气层结,经过许多个例诊断分析表明[6], [7],中低空下沉气流的存在有助于近地层的弱风条件和稳定层结的建立;(3)充足的水汽;(4)辐射冷却条件。反之,则可以得到,风速加大,位势高度降低则上升气流加强、大气层结趋向不稳定,相对湿度减少,温度上升,不利于雾的形成,造成大雾天数减少。

因此,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对比分析广汉机场近40年大雾天数极多时段(1988-1992年)与极少时段(2011-2014年)近地面(925Hpa高度)的主要气象要素变化,对大雾气候变化的影响因子进行一些分析。

3.1风场对比分析

图5-a是大雾天数极多时段与极少时段的风场差值图,可以看出广汉机场附近出现了明显的西北风,即极少时段比极多时段的风场,西北风加大,西南风减小,这容易造成水汽减少,空气干燥,这对于雾的形成非常不利。

3.2位势高度对比分析

图5-b是大雾天数极多时段与极少时段的位势高度差值图,可以看出在广汉机场附近出现了负变高,为-5Hpa左右,即极少时段比极多时段,位势高度更低,上升气流加强,利于低层大气杂志的扩散,不利于雾的形成。

3.3相对湿度对比分析

图5-c是大雾天数极多时段与极少时段的相对湿度差值图,可以看出在广汉机场附近相对湿度是减少的,即极少时段与极多时段对比,相对湿度要更低,表明水汽越来越少,对于雾的减少有直接影响。

3.4温度对比分析

图5-d是大雾天数极多时段与极少时段的温度差值图,可以看出在广汉机场附近温度出现了正变温,为0.2℃左右,即极少时段与极多时段对比,温度升高,这也是有利于湿度减小和雾消散的。

4.结论

(1)通过统计分析广汉机场1975-2014年共40年大雾天数,利用小波分析法得到,近40年的雾日变化存在15年和35年的振荡周期;利用M-K检验分析,得到在2013年雾日变化出现了显著的突变现象,在2012年开始出现了下降趋势;通过距平分析,可以看到2011年以后距平值明显的下降,同时得到雾日在1988-1992年为极多时段,2011-2014年为极少时段;

(2)通过对比极多时段与极少时段的主要气象要素变化,发现在极少时段出现西南风减弱、西北风加强,出现负变高、位势高度减低,相对湿度减小,温度升高,这都不利于雾的形成与维持,造成能见度趋好,是广汉机场近40年大雾天数减少的一些原因。

参考文献

[1]张朝光.低能见度对飞行的影响.气象,1976(9).30-32.

[2]牛东豪.低云和能见度对飞行的影响.空中交通管理,2002(4).29-30.

[3]廖正聪.航空上低能见度探测及影响研究现状.中国科技信息,2001(8).155-163.

[4]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69-72.

[5]毛冬艳与杨贵名.华北平原雾发生的气象条件.气象,2006,,32(1).78- 83.

[6]何立富,李峰与李泽椿等.华北平原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的动力和热力特征.应用气象学报,2006.17(2).160-168.

[7]周梅,银燕与王蔚蔚.2006年12月24-27日大范围大雾过程数值模拟.应用气象学报,2008.19(5).602-610.

上一篇:神州行亲情卡资费标准下一篇:真实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