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小学数学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2024-04-07

寒假小学数学教师学习心得体会(共11篇)

篇1:寒假小学数学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聆听了不同类型的讲座,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与冲击,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让我——一个普通的幼儿教师丰富了自己,有吐故纳新之感。让我对我的工作更有信心,对我的明天更有想法,虽身未动,心已远矣。

一、从平等的角度,教师要珍惜善待每一个孩子

幼儿的角色不只是弱小的群体,应该是平等的社会公民;他们不是一张白纸,而是有自己的独立思维的个体,是真正的思想家、一本复杂的书。我们教师及家长需要怀着一颗谦卑的心,充满激情的去了解去深究这群思想家的部落,去品读这本充满哲学的书。

在教育教学中,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感受到孩子长大的不易。在他们的视野里,外界多数都是庞然大物,也充满着危险。而听讲座后我更感触到,这些稚嫩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是多么的不容易,而走进我的班级又有多少的缘分在里面。所以,我要善待每一个孩子,珍惜每一个小朋友。

二、以感悟的角度,做幸福的老师

教师职业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因为越是平凡中越见伟大,教师职业承载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因为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所以我们的前辈们从青春朝气的新老师走到两鬓斑白,带出一批又一批各行各业的优秀工作者——从青涩走向成熟,由成熟走到了桃李满天下。而当代的教师在前辈的带领下更有利己利生的新的路程——研究。

在我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校长曾说:“不要甘做一个平凡的教师,人们常说的教书匠,而要努力做一个专家”。虽然那时候认为“专家”一词遥不可及,但是却也是一个方向。今天我知道该怎样向目标迈进,走向“研究”这是条幸福道路——找到问题及切入口,去研究,反思、去应用,让教师自己提升,让幼儿发展。

经营这样的研究让平凡的教育生活变的有生有色,教师也做了到善待自己,给教师职业一个优良的规划。

三、从教育的角度,做一个不断学习老师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幼儿教育的道路上,没有一成不变的课程和教育,要有应万变的教育头脑。教育思想风行的现在,要学会区别区分优质、合适的教育思想,不要盲从。在学习中培养自己思辩能力,开辟自己的、合理优化的道路。

四、以法律的角度,做一位“安全教师”

当社会上呼吁要关心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利益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的确,他们的利益需要关注和维护,但是,我们教师也同样是这个群体的一员,我们的利益也会被损害,报纸上的例子太多了,有些是教师应该付的责任,但有些是教师们的说不清的责任,令人无奈的事。当今法治社会里,教师们应该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教育的宗旨是为孩子服务的,但教师更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尊严。幼教界曾推出一个流行的口号,“一切为了孩子……”。后来一位专家说“幼儿园一切为了老师”,从管理的角度,老师得到尊重,得到关爱,会用心情愉悦、倾心工作,才会全心全意为了幼儿服务。其实这也是从源头抓起,从尊重保护教师做起。

在专家“关于幼儿安全管理与幼儿伤害事故的处理”的讲坛后,让我想到国际歌,“世界上没有什么救世主,只有自己拯救自己!”让我认识到了我们不仅要懂法更要学会用法,为了教师自己利益,为了教育的和协发展。

老师们,让我们以珍惜善待每一个孩子为前提,在不断的学习中,争做幸福的老师,学做安全教师。从而踏踏实实的走在教育的道路上,为教育添光加彩!

篇2:寒假小学数学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北大公学昌乐双语学校

陈小玄

为期5天的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已拉下帷幕,经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在这次培训的内容中,有理论的学习,有具体案例的分析,有具体教学方法和经验的介绍,还有数学教学带给我们的无尽思考。这次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能拥有此次学习机会,倍感荣耀!现就将本次培训后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重新认识了自我

通过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作为一位数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数学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数学学习的探究过程中,不应该把数学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应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数学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指导学生们找到学习数学的方法。

二、课堂中有效挖掘探究的深度

通过培训我深刻地认识到,在教学中要做到:有效挖掘探究的深度,让每一位学生敢于提问;合理拓展探究的广度,让孩子们做到善于合作;灵活选择探究的角度,让学生勤于思考;分层设计探究的梯度,让学生永于创新。如果能做到上面所说的,相信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个个都是好样的。

三、因人施教,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要想让他们学好,就务必给他们带来学习的基本条件,同时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辅以适宜的指导方法。在不失大局的前提下,让后进生学好,刺激他们的学习内驱力。当后进生的潜力提上来之后,又会产生一些所谓的后进生如此循环下去,后进生再不断提高,同时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就会进步,而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将会随之不断提高。

篇3:寒假小学数学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一、引导学生小组学习, 实现有效学习过程

由于小学生的意识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生活和社会经验不足, 所以在人际关系的处理和小组合作的意识存在一些问题。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措施。有效的学习过程是在发挥小组学习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的数学学习活动, 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一系列的环节设计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力量, 从而实现在数学学习中创建和谐的小组合作奠定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与人合作意识的发展时期, 教师的正确引导对于学生今后的合作学习活动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优势互补的学习, 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教师的引导过程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另外,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会表达思想、学会收集意见、学会表达和学习倾听别人意见也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从而实现有效的学习过程。

二、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打造科学数学课堂

教师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引导者, 所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积极做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努力打造科学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 合理分组, 完善合作学习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处理问题的方式都存在缺陷, 因此教师首先要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并积极引导学生做好小组合作学习前期的工作, 为让小组合作学习能顺利进行做好前提保障。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表现和状态进行科学的分组, 实现学生“互补式”学习的重要性, 让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搭配, 通过各有所长的学习过程增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从而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例如, 在混合计算应用题计算里, “一排大书架上有12本书, 一排小书架上有10 本, 现有3 个大书架和5 个小书架, 一共有多少本书?”此时, 小组内擅长应用题的学生就可以将题目列出来, 而擅长计算的学生可以将结果计算出来, 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能快速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二) 开展竞争教学, 让课堂学习以发布任务的形式进行

小学生善于积极表现、喜欢吸引老师的注意力、渴望得到夸奖和赞赏。因此, 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开展教学, 打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 在课堂中引入“竞争机制”, 为学生设计“任务”, 让课堂学习以发布任务的形式进行, 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 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不仅可以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对于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来产生的高效学习效果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性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布置通过小组共同努力一起完成的任务, 然后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应该积极地给予帮助, 从而实现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共赢”。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时, 首先要根据小组完成任务的时间、正答率和配合能力进行划分“等级”进行小奖励。其次, 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 来总结学生的易错点、错答率等, 进而为实现下一次的优质课堂而努力。另外, 教师对于任务的设计应该符合“难度适合”、“合作性强”的特点。例如, 在乘除法运算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将任务设计成由易到难的过程, 从单位乘法到双位乘法, 如设计为“6×7=?”“12×9=?”“13×16=?”“11×6÷3=?”之类的算式,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在过渡中解决问题, 同时还能检验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为教师的优化课堂起着“调查”的作用。

教师的指导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因此,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 并且要在课堂中积极做好“扮演者”、“监督者”和“引导者”的身份, 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针对性解决, 从而为打造高效科学的小学数学课堂奠定基础, 。

摘要:小学教育对于学生今后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课堂教学的科学性, 更应重视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根据小学教育的要求和标准, 开展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以教师的引导教学为辅的课堂才是符合教育目标要求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得以广泛使用, 教师组织学习的作用更加凸显, 教师应该意识到课堂自身的存在并不是被“淡化”, 而是自己的角色在课堂中发生了变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策略

参考文献

[1]郭淑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06) :121.

篇4:寒假小学数学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关键词:合作学习;行为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217-0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同时着重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的以被动式接受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现在合作学习方式已经广泛应用于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做些什么使合作学习更加高效呢?笔者就自己几年来的思考和探究谈下个人看法。

一、课前精细的设计教学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要根据学情合理安排需要合作的内容,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深入研究教材、深入了解学情。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结构,具体的生活环境基础上找到适合且需要合作学习的内容,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找到学生跳一跳就能抓到的“果子”,然后设计有意义的、开放性的适合讨论的问题。

二、正确把握合作契机

合作学习作为有效学习方式的一种,并不是什么问题都适合拿来合作讨论的,而且一节课的时间能真正讨论清楚一直两个问题就足够了。笔者曾听过一节“合作学习”的课,一节课下来,老师提了五六个问题,有的问题提出后,好多学生都是一口说出了答案,但是老师每提一个问题后,都说“小组讨论一下”,于是,一节课都在轰轰烈烈的讨论声中度过了。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就太“滥”了,学生所学的知识没有向深度、广度拓展,合作学习流于表面,已经失去了“合作”的真正意义。那什么样的情况才能用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这几个方面应该进行小组合作:学生一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学生感到迷惑、混沌时;答案多样性时;知识需要深化、拓展时;学生意见不一样需交流时。小组合作能让他们在组内冷静的思考,理智地分析。

三、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合作学习基本按着教师的思路进行,但有时也会有“意外”,也会偏离设计好的轨道,有时还会有“意外收获”,我想这恰恰就是教育的魅力所在。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出示讨论题: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也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课堂讨论得非常热烈、激烈。我也来到他们中间倾听。慢慢地就发现有几个小组发生了争论,原来是讲桌上的墨水盒,有的小组学生认为是正方体,有的则认为是长方体。怎么会这样呢?墨水盒不是长方体的吗,于是我问:你说是正方体,理由是什么?学生回答:墨水盒的正面是正方形。哦,我突然意识到有一大部分孩子对正方体和长方体不能正确区别呀。于是我立即决定取消下一个游戏环节,改为再一次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我和学生们运用观察、比较、触摸等各种方式。最后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这墨水瓶是一个长方体!”

四、交流过程中中适时指导和干预

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是“导演”。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善于发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例如,教学苏科版一年级 “统计”一课时,让学生从好多长方形、三角形、圆形中统计各个图形有多少个,看谁的统计既清楚又方便。教师可以分以下三步进行指导:(1)先分工谁报名称,谁记录;(2)先想想,自己准备怎样记录;(3)记下来后怎样交流、怎样比较、怎样分析。如果不作指导和帮助,课堂容易出现混乱局面

五、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合作技能

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常常看到,老师的问题刚提出来,一些爱表现的学生立即说出自己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是没有经过认真思考的,过了不到2秒钟,他又想起了什么,又说出了一个答案,而且这个答案也是不全面的,每个班里都有几个这样的学生,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也会打乱其他学生的思路。为避免这种情况,老师就要事先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笔者是这样规定的:在讨论前,小组成员必须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再在小组长的安排下,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学生掌握了这种技能,合作学习就基本成型了。

六、科学运用评价机制

教师要在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使学生统一认识,得出正确结论。一般采取小组汇报的形式,此时,对中等生和学困生给予特别的关注,提高小组活动参与的均衡度。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如哪一组最团结协作,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最守纪律等。教师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也要从是否积极参与,是否友好合作,小组成员是否认真工作,是否有责任心等方面进行,对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采用激励机制及时鼓励和表扬。必要时发些奖品也是可以的。

不要小看教师简单几句评价的话,它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适时的鼓励性语言能使学生信心倍增,因此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小组学习的全程,而不是只关注结果,例如,一位同学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后没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或没能写出问题的答案,是否就表示他(她)在这次小组活动中没有收获呢?其实不是。如果他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很专心或者比以往专心,那也是进步,也是有所收获;在情感体验方面,可能自信心提高了或者对数学的兴趣浓厚了,那也是很大的收获;在认知方式方面,如果能自己独立提出见解(不管对错),没有依赖老师和其他的同学,那也是一种进步。可以从上面很多的方面评价学生,其中哪一方面有所进步,都是有收获。

篇5:小学数学教师学习心得

张国红老师还在今天的讲座里给了我们关于提高小学数学学业成绩的六点建议:

1、以正确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

2、组织与管理好课堂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3、围绕着细化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学

4、作业一定要及时修改、及时反馈、及时改正

5、抓好口算训练是快速提高数学成绩的捷径

6、抓好后进生的辅导

我觉得每一点建议可操作性很强,我要认真地实施,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篇6:小学数学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墨埠小学 魏洪松 2010年10月由山东省教研室组织的全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在泰安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我看到参赛的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

2、在这些优质课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 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参加这次优质课评选的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3、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参赛的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小游戏等活动导入新课。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5、注重“板书”的设计与书写。

多年来,由于多媒体课件的闪亮登场,教师的板书也好象置于被人遗忘的角落,悄然隐退了。殊不知,课件是不能完全代替板书的,课件的呈现具有瞬时性,况且课件的作用是“辅助”教学,怎么能替代一目了然、提纲携领的板书设计呢?板书也是教师基本功的一个侧面反映。这次优质课,每一位老师都在板书的设计上下了工夫,有的 老师书写工整,排列有序;并且老师们出手一笔清秀的字跃然而上,为课堂增色添彩等。总之,“板书”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发挥了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每位老师的板书列出了本节知识点,并且将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用线画出,使本节知识清楚明了。



6、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每一节课都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总之在这次优质课评比中,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篇二:小学数学外出学习心得

外出学习心得

李明丽

9月22日,我和我校的刘伟老师一起参加了实验小学的小学数学听课评课和研讨活动,感觉受益匪浅。在会上,李华老师和于艳文老师分别上了四年级的“口算乘法”和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后,来自杭州的专家刘松老师对两节课作了详细的点评,既肯定了有点,也提出了质疑,更给出了建议。下午,刘松老师又同老师们进行了互动,就当前老师们的困惑进行了有效地讨论,充分显示出专家的涵养和水平。

一、两节课各有特色,但都是经过精心准备,向老师们展示了不同的风格。其中,李华老师的课很平实,把计算教学融入一个情景,节奏快,信息量大,有激情,如行云流水,感觉很扎实。于艳文老师的课环环相扣,教师耐心细致,思维清晰,充分显示了数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二、专家点评很细致,细到去点评老师的每一句话。例如,建议老师把“我来考考大家”改成“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你们”,简短的一句话,充分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而学生的自信、责任感也被激发出来。

三、专家的水平很高。刘松老师的几句话让我铭记在心,反复揣摩,很有感想。

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一定是思维清晰的人。

一堂数学课一定要有数学味。

以学定教,少讲多学:学生能说的,教师不必说;学生不会说的,教师才说。

可以讲不完,不可以讲错。

课前交流的最高境界:交流了,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且活动和学习内容有关。

数学课要简约,要有核心目标。

四、互动很精彩。下午,刘松老师和我们就老师们的困惑进行了互动,老师们积极参与,专家高屋建瓴,让我收获颇丰。

最有价值的问题是有我校刘伟老师提出的关于分数乘法意义的问题。因为老师意见有分歧,一部分老师认为整数乘法中忽略了乘数、被乘数的区别,分数乘法也应如此。也就是说,2/11×3既可以表示3个2/11相加,又可以表示3的2/11是多少。另一部分老师认为,整数乘法和分数乘法是两回事,2/11×3只可以表示3个2/11相加,不可以表示3的2/11是多少。最后刘宋老师通过画线段图,提醒大家用动态的观点去理解,从而统一了意见。还提醒老师们:小学中许多概念是不准确的,老师们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研讨会结束了,但是给我们带来的理念冲击和思索并没有结束。说真的我 们教师,今后的教育教学的道路大概是这样:名师在指点,修行在自身。篇三:小学数学教师外出听课体会

小学数学教师外出听课体会 2012年10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临沂金雀山小学举行的“临沂市乡镇小学教研员研修暨一年级教材培训会”,并听了参加省课比赛的五位老师的课:刘士峰老师的《方程的认识》、尤中华的《找规律》、冯伟峰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王海燕的《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郑玲玲的《抽屉原理》。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实、朴实、扎实、精彩呈现,她们的教学都充满了激情,分别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回想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学到了很多,也着实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这次听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老师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

细细品味这五节数学课,从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她们的教学看似水到渠成,却包含着精心的准备,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但都是那样令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每位老师的课,都设计精巧,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分层合理得当。课堂效率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数学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如刘士峰老师的《方程的认识》中,老师让学生解决了一个问题,教师随即又引导着提出了新的问题,一节课就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探索、发现新知。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建构新知,发展思维,完成了教学目标。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师的有效引导是一节课成功的保障。

三、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通过这五节数学课,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课本知识,还要自始至终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和经历数学。在体验中丰富经验、获得方法、形成态度、享受快乐、得到发展,感受到“数学好玩”。

总之,这五节课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很实在,值得借鉴。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重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最终实现快乐学习、快乐成长。认真回想,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篇四:小学英语教师外出培训心得体会 收获精彩 充实人生

——英语教师教学技能提高培训学习心得

海林林业局子弟小学 代宁

在为期五天的提高培训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了老师的讲座,从他们的身上透出一种知识的力量,教育艺术的魅力。虽然学习的时间很短暂,但在培训学习交流中,我感觉收获不少,下面将我这段时间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个人素质。

通过培训,本人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拓宽了教学思路,对新课程的认识与实践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教师的当务之急是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发展变化。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教学水平才会提高,课堂才会丰富多彩,才会有的放矢的面向全体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素质的一条捷径就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提升实践智慧。反思能力增强了,实践能力也就会提升。

二、提升语言,受益匪浅。

经过五天的学习,我们的听力、口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主办方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们在快乐、自信的气氛中学习语言,让我们在对话和交流中进行自我纠错,提升能力。

三、重视交流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过去,我们教师只知道埋头于书本知识,信息闭塞,不善于交流,使得一些好的经验未能融于自己的教学,而自己的一些体会又未能及时整理,因此使自己的发展缓慢前进。学习期间在各位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有了长足的进步,使我感到自己的教师修为有了深一层次的提高,使我更加如饥似渴的追求新知的摄入。通过培训,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使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我充分认识到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培训,使我对

教育科研和新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教科研水平和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四、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学习。

网络是现代教学最前沿、最灵通的教学及学习方式。通过网络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我们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选择性地学习。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地了解新技术,掌握新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这次培训,老师依托网络展开了精彩的教学讲座。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面对面讲课,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依赖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能动性的特点。

培训活动是短暂的,但是我在这次培训上收获的东西确实无价的。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老师的精彩讲座,为我们一线教师的健康成长又一次指明了方向。愿我们的教师像大海那样敞开胸怀容纳百川,像太阳那样,不断地进行新的核聚变,积蓄新能量,做一支永远燃烧不尽的蜡烛,去照亮人类,照亮未来。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在收获精彩的同时,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大放异彩!篇五:教师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台格小学 刘园 2012年11月12日,在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全体教师到东胜区实验小学观摩学习,语文组分别听了一年级和四年级的语文课,两位老师的精彩展示,不仅令那些学生们陶醉,而且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教师授课前首先要吃透教材。听完两位老师的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独到之处,能够抓住重点施教。无论是教师的引导还是朗读,都能恰到好处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突出教学重点。

第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力求让学生主动地学,课堂气氛活跃。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用儿歌“两朵浪花手牵手,遇到困难向前走”,很自然的将学生们带入合作学习的氛围;四年级的古诗教学中,通过教师精彩的品读与引导,引发学生边读边体会李白与孟浩然的身后友谊。

第三、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两位老师不仅教会学生学习,还很注重学习过程中良好习惯的养成。强调正确的坐姿,正确的书写习惯。

第四、亲切的评价语言。两位教师温和、亲切,对学生的评价具体、贴切。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更需要不断地鼓励和夸奖,二批评更要讲究方式方法。

基于以上的学习心得,我为自己找到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不断地学习。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同时,这一桶水还必须不断注入新的水源,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尤其是作为一名新教师,更要钻研教材,做到上好每一堂课。

(二)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

篇7:小学数学教师暑期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学习了网络教研平台的应用。校园网络教研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在学习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上传资源、如何编写教案等,在网络上,你的不足有人纠正,你的优点有人发扬。我们可以更快的进步。

然后,我们听取了一些学校的优秀的备课方法,他们都能根据自身的素质、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等条件,选择备课的方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自己和专业发展。其中,双堠小学的备课很具体。他们的备课分三个步骤: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构建“集体备课网络”;

二、重视集体备课过程,有效提高备课质量,先形成初稿,再集体研讨,形成定稿,然后再次备课,形成个案,最后严格落实,检查反馈;

三、落实集体备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他们的备课很有成效,已经成就了一批骨干教师。

最后,这次学习,最令我耳目一新的是听取优秀教师徐长青老师的优质课。徐老师没有借用多媒体,只是用着最传统的教具却上了一节最现代化的课。他的语言幽默,肢体语言丰富,上起课来很有激情,学生了学爱学,下课后都还意犹未尽。这节课课时容量很大,学生却在徐老师的引导下,学得轻松自在,掌握的很好。我要学习徐老师的幽默、激情,在教学中以知识更新为主,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锤炼教学艺术,增强教改意识,从事教学研究,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

篇8:寒假小学数学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一、更新观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把教育的过程仅仅作为一个灌输的过程。在教学中它具体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信息交流单向传输,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被动学习;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评定都由教师决定,学生的任务和职责就是应试和接受评定。教师就是权威,教师所讲授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考试为中心而展开,忽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及学习策略和能力的培养,过分注重学习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接受能力、潜在状态、内在积极性和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学生作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差异性、个别性。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过去传统的教育观念必须改变。以往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强调让学生接受建立在记忆层次上的数学事实,以及形成技能,学生在掌握只是“是什么”,而忽略了主动获取这些知识的过程。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创设让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由猜想,独立探索。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更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改注重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提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揭示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增才干。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主导者,没有教师积极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大部分学生是难以进行探究性学习的。

二、创设情境,发挥教师的组织作用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产生尝试探究的欲望,积极尝试探索,不断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创设探求知识的情境,取决于教师组织作用的发挥。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可以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创设现实生活情境或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尝试热情,促进学生尝试探究取得成功。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幻灯、播放录音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亲临其境受到思维启示;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动脑筋思考;可以通过竞赛、小品、猜谜语、讲故事等,融教学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产生高度快乐的体验。

要真正发挥教师的组织作用,教师必须做到:一是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设计内容,必须准备可供研究的材料,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数学现象或数字的显著特点,并逐步缩小观察范围,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个中心点。二是把直观形象的材料让学生经过实际操作,动手算算、划划、分分、拼拼,引导学生提出假设,适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对各种信息进行转换与重新组合,以事实为依据来验证假设,并且不断地对假设进行修正和完善,以推导出概括性的结论。三是在整个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过程,并能用比较清晰的、有条理的语言来表述整个思考与研究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通过研究获得新知识与认知策略,并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四是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提供相关材料或背景材料,以便学生将探究学习所获得的结论或方法,运用于新的问题情景中,使其得以巩固和深入,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激发兴趣,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生活赋于数学生命,只有在生活中数学才能焕发光彩。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为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打破教室的局限,将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生活的氛围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中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练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校园里找找看,哪些是我们刚学习的物体,十分钟后再到教室评讲。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又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受到学习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在这里,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发挥好引导作用。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要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这个重要道理。例如,在学《圆的周长》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测量树的周长、操场的周长、圆形水池的周长、圆形花坛的周长等。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课堂知识拓展深化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探究中学会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既要注意生活实际中显示的数学问题,更要注意一些有一定研究价值的体现数学方法的数学问题。数学新知识、新概念的学习与形成如果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具体经验很接近,即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可以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如:小数乘法的学习。学生已有整数乘法运算的知识与技能,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学习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在整数乘法中,因数扩大或缩小和积扩大或缩小之间的倍数关系,那么如果小数因数去掉小数点变成整数后计算得到的积和原来的积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思考探究。经过不断的分析比较,学生就会明白因数扩大若干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如果小数乘法变成整数乘法来计算,积扩大了若干倍,要恢复成原来的积,只要把扩大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即可。教师继续可引导学生观察: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联系,找找规律,找找原因,学生就能得到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像这类举不胜举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概念的形成性学习材料,都可以作为小学数学形成探究性学习的内容。

四、营造氛围,发挥教师的协调作用

小学生探究学习需要良好的环境,特别是良好的人际氛围的支撑。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探究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开展探究学习的前提。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勇于、乐于展现自我,从而保证研究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

教师在教学中营造“探究”氛围的过程中要善于发挥好辅助作用:第一,与学生平等对话。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尽可能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如经常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流:“谁想说?”“谁愿意讲给大家听?”“能教教我吗?”“你真了不起,解决了这么难的问题!”等等。第二,信任学生。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学生探索,更多鼓励表扬学生的探究成果,不要怕学生出错,允许学生出错,要把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指导学生冷静分析、及时反思、不断总结,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办法,以“误”养“正”。第三,赏识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发现,引导学生探究,用欣赏的眼光支持,用热情的语言鼓励,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激励者。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索知识,获得知识。在合作交流中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控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进行探究,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调节和学习效果的恰当评价。每个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通过倾听他人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并将思维引向深入,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索性学习。

此外,探索性学习更应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和推断的过程,教师作为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如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应给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发表意见和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特别要强调“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探索学习过程匆匆而过。当孩子围绕着任务要求正热烈讨论时,千万不要因为教学计划而中断学生的学习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他所说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实际上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有了时间保障,还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探究的空间。这样,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发现、探究,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学习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的探索活动贯穿始终,要在其中发挥应有的组织、引导作用,并亲身参与学生的探索过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予充分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学习的态度认识、发现、创造,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品质,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从而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与学有机结合的学习活动形式, 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组织作用、引导作用和协调作用。

篇9:寒假小学数学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师主导

小学数学以其特有的课程性质更适宜展开探究学习. 要因教材内容而异,分析学生、教材和教师三个要素的特点,选择小学生有可能、也有必要探究的内容进行探究。 一般说来,具有探究价值的内容应该蕴含着较强的问题性,对学生具有适度的挑战性,对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生成性。 下面这样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探究是适宜的。

一、直观性较强的学习内容

小学阶段有关几何初步知识中图形特征的认识、位置与方向的认识,还有计量单位的认识等,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学生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储备,需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建立表象,形成抽象。 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通过量一量、看一看、折一折、比一比、议一议等探究活动,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获得相关的知识,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二、规律性明显的学习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中基础性的知识,如加减乘除的运算定律,商不变的性质,小数、分数、比、比例的性质等,这些知识联系紧密,相似度较高,规律也较为明显,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的规律能很快内化,所以这部分内容也适合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学习。

三、开放性较强的数学问题

开放性较强的问题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答案不唯一,并且具有一定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 这样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究。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中,巩固深化这一环节,可以这样设计: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猜一猜它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有利于学生灵活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那么,在数学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在哪些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呢?现做以简要论述。

四、教师应为学生积极营造和谐的探究环境

首先,教师应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为学生进入探究活动营造一种积极而活跃的心理气氛。 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将视角投向学生的现实生活,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各种暗含着某种数学现象或数学规律,且有利于进行探究学习的资源,在教材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情境,诸如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使其产生主动探索、发现奥秘的强烈愿望。

其次,教师要合理组建学习小组,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提供优质的空间环境。

最后,教师要尊重学生,为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表达与交流创设宽松的人文环境。

五、教师应为学生精心组织良好的探究材料

探究材料是学生探究性学习必不可少的对象,它既要揭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体现所学习的概念、规律,具有科学性,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他们有能力通过对材料的探究来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具有可接受性。 精心组织“探究材料”是小学生成功探究知识,经历类似科学研究过程的“捷径”。 教师为学生组织良好的探究材料要充分考虑材料的选择、加工和组织。

一是材料的选择。 教师应努力挖掘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同时又暗含着某些数学现象或数学规律的实际问题作为学生探究的内容,并对学生充满吸引力。 二是材料的加工。 对材料的选择与重组,力争表现活动过程的“问题情境——自主探索——数学交流——猜想验证”的逻辑结构,要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展开。 三是材料的组织。 如果教师组织的材料使探究过程过于“顺畅”,学生对得出结论的体验就不深刻。

另外,教师作为设计者,在帮助学生准备操作材料时要注意指导性与可行性。 一方面,教师要做到凡是学生可以自行准备的材料,应指导学生自带,自做,使他们感悟到科学研究的材料就在自己的身边。 另一方面,当学生不能自行准备材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去精心寻找材料,选择材料,适时、适量提供适合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典型材料,以便于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参加实践,收集事实,展开研究。

六、教师要为学生全面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的设计应使学生既能掌握“标准”要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又能发展各种探究能力,形成探究精神和态度。 当然,并非所学知识都应该或都适合进行探究教学,哪些内容让学生探究,开展哪些探究活动,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能盲目或随意而为。 为使学生自主而又高效地活动,教师对探究性活动程序的每一个环节的策划、准备和实施,都要从宏观上抓住探究的核心问题进行设计和管理。

七、教师应及时调控交流与反思的过程

交流与反思是探究学习的主要活动,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也存在有的学生不主动参与,或者由于同学之间关系不协调而导致交流不顺畅的情况,还存在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无法进行数学化,即不能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等等。 教师作为学生交流的引导者,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适时进行必要的点拨、设疑、答疑,既要调控学生的情绪,使他们保持良好的状态;又要调控进程,保证交流活动的有效性;还要及时发现问题,寻找典型,帮助个别交流有困难的学生排除障碍。 同时,还要根据交流的进展情况随时对问题作出必要的调整,捕捉契机,适当控制,对探究活动实行定向、定量、定质、定序和定式控制。

篇10:小学数学教师业务学习心得

一、践行师德规范,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彰显为师的德性魅力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即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和示范去塑造、教育学生。其中“育人”是师德的终极目标。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塑造她们人格、教她们学会做一个积极向上的时代新人。教师是种特殊的职业,不但要以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还要以自己的榜样的作用去影响、感化、引导她们。

现实生活中,孩子接触的社会越来越复杂多样,而他们此时正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期。教师作为一个对他们影响颇为深远的角色,若能在各个方面去以身作则,会给学生以巨大的的启迪和激励,甚至使学生终生难忘。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有句名言:“如果一个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比如鲁迅先生能成为一个笔耕不辍的正义大文豪,,很大程度上与他在日本留学时受藤野先生的影响有关;而作家“三毛”的自杀,则很难说那个给她阴影的教师没有很大的责任。

教师是个特殊的、被赋予光辉责任的工作者,角色示范性是无法忽视和替代的,所以我们作为教师要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展现良好的职业道德,奉公守法、爱岗敬业,在教学和平时的生活中做一个正直、富于爱心的人,从内心深处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真正地做到为人师表,用知识去传授、用言行去引导、感化他们。努力像陶行知一样去去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自己,升华自己。

二、精心钻研、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效率既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应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和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这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应精心准备、认真分析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和现实中与生物教学有关的例子,对教学进程进行精心编排,设计中坚持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营造氛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环节引导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她们的发散思维,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确实学到了知识并提升了能力。

高效课堂的实现,不光靠教师自己设计,这样是闭门造车。备好课后应积极与本教研组同仁积极交流、探讨,及时改进,以使设计达到最优。另外,课下还应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并及时结合自己的反思,不断优化。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咋自己不断地成长的同时,上好每一节课,实现高效课堂,完成“三维”目标。

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永葆教师职业活力

时代不断进步,知识不断更新,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自省之后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不断充实自己。新课标下的教师,既是教者又是学者。我们的知识内存是有限的,通过对专业知识和其它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以使我们在教师的岗位上会更得心应手。

记得最早的说法是“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而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应有“一泓流淌不息的泉水”,我深切地感受到:必须应坚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新问题、新矛盾也接连不断的出现,要想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从中总结更多经验,发扬优点,改进缺点,不断探索新的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成绩。

现代远程教育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使我们的学习可以在社会的任何一个场所主动的进行学习。它正在逐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原先的传统学习模式,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学习观念和新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教师来抓住这一富有挑战性的机遇,树立终身学习的新观念.要赶上发展地区就必须不停的学习新教育教学方法,更新自己,适应现实的社会。

篇11: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学习心得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这个机会,能有幸参加这次西安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这几个月的学习,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术上的的增长,这次培训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几个月。所以我一定不能松懈,要全力以赴。

一、更新观念,以新的观念做为指导思想

当前,面对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已的课堂教学。在传授多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时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改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能教职工各种类型的学生,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终生学习。只有这样才会“与时俱进”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种种新问题材的挑战。

这次培训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培训的形式也非常新颖,针对我们课堂教学中存在在的问题加以剖析,专家和老师共同探讨,努力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自己:

一、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主体地位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音机”、“容器”、“观众”或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

“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

二、学会赏识别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小学生心中的世界,是个真、善、美为主体的纯真世界,他们对社会上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的影响往往难以判别,甚至于盲从。习作或日记是他们心灵的窗户,友爱、憎恶是其真情流露。教师应善于从中发现苗头,引导教育,防微杜渐。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明确学习的目的,关心和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三、和学生一起探究学习

教学中要善于和学生一起探究,不要怕丢面子。有学生问我猫是怎样睡觉的,我还真不知道,于是我叫他查找资料,请教家里养猫的同学,我也去找,我不能留给学生一个“?”。后来他果然找到了并告诉了我,我仍装做不知,看着学生好为我师的样子,我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乐趣。

四、和学生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成功,也就是教师的成功。在教学中,我先学生之忧而忧,为学生之乐而乐。学生在课堂上会思考,会提问,我感到欣喜;学生能自己主动阅读,写笔记。我为他高兴;学生在运动会上获奖,我为他欢呼;我学着做一个伯乐,为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喝彩;我试着和他们一起体验学习的压力,成功的喜悦。

五、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它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实践问题,一方面要研究大纲、吃透教材的难点、重点,另一方面要向同行学习,多听课、多开课,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改进、不断

总结,提高教学水平,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课堂上情绪过于热烈会偏离教学的目标,过于紧张会造成过高的焦虑,过于松弛会导致学生的腻厌和乏味。一旦进入课堂,就要自我调整,尽力摆脱各种不良情绪的笼罩,进入教学的角色。

六、热爱每一个学生。

热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不但要热爱和尊重品学兼优的学生,更重要的是热爱和尊重“困难生”,既包括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包括了个别心理有障碍的和因家庭原因造成心理有阴影的学生。只有从学业上、思想上,生活上等各方面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学生才会乐于和你在一起,亲密无间,心心相印,师生之间就能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本次培训学习,让我充分领略到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些专家与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读书。读书,可以让自己从不同层面得到丰厚;读书,可以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让我觉得自身知识的贫乏的可怜。知之而改之,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就是每天要读书,只要坚持,哪怕读一点点都是好的。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上一篇:巧镶妙嵌说课稿下一篇:有意义的读书节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