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技巧

2024-05-23

景物描写技巧(精选11篇)

篇1:景物描写技巧

《风雨》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对比与揣摩中发现景物的描写方法。

2、总结并分析出《风雨》的景物描写特色。重点:1 难点:2 教学设计:

一、导入。(30妙)

别人评论贾平凹的《风雨》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什么作者拥有如此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风雨》的景物描写技巧,看看作者是如何从景物的描写当中让我们感受到这肆掠的狂风与如注的暴雨。

二、对比分析,探讨发现。(2分)

1、出示文段与风雨对照,发现风雨的描写景物的特点。A、出示罗敷文段。B、出示风雨图。

C、引导发现写景特色:侧面烘托(板书)

2、出示第一段有关树林子的描写。(3分)A、提问:这段的比喻有什么特点?

引导步骤:为什么要比喻成面团,而不是面包,联系实际想想面团的特点,回答问题。

B.引导发现:共同点:动态比喻,可延伸(板书)

3、出示对比组,分析用字特点。(1)出示句子组,醒目标示重点字词。(1分)A、出示句子组,引导发现重点字词的特性。

B、引导发现,共同点:大量连接副词和时间副词的紧凑连用。(板书)

(2)、出示句子组,标示动词。(1分)A、出示句子组,标示动词,启发思考。B、引导发现,共同点:大量动词的准确运用。

三、小结(30秒)

依就板书总结贾平凹的景物描写技巧,启发学生思考并学会运用。

篇2:景物描写技巧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

对所写景物认真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细心的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因此,要求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善手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观察、体会。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征;二要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往往各有特征。白昼、夜晚、早晨、黄昏都为景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注意气候不同的特征。同一景物在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所展现的景观是不同的,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征。南方、北方、城市、乡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征。

二、要选好观察的角度 选好观察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点。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固定立足点和变换立足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同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而近?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这是指空间的变换。还可以时间的变化或游览的先后为顺序。这样,所描写的景物才不会杂乱无章。总之,要做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

三、安排好描写的顺序

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 空间顺序--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还有一种空间顺序,不取固定的观察点,而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这叫做游览顺序。

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四、要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同时,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因此,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写景贵有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态描写景物形态特征和动态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因而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和一些恰当的形容词,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但要注意不能堆砌词藻。【方法一】五觉法

[解说]“五觉法”就是通过人的感官(眼、耳、鼻、舌、口、手等)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表达方式(光、声、味、嗅、触等)对物体的多重感知。写景状物时,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是主要的,如果视、听、嗅、味、触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如果我们对所需要描写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加以每一种感觉的分解、描摹,便会联想得更加丰富多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示例]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涛冲击岩石的声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幕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听潮》

[题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法治、可感、可闻、可心,细腻而有层次,五觉并用。[示范]沙沙,沙沙,起风了,微风徐来,像一面透明的纱布,轻拂在我的脸上,舒服极了。迎着风深深呼吸,然后仔细辩别,风儿夹着泥土淡淡的芬芳、小草翠翠的气息,使我的心胸一下子开朗起来。再闻闻,这味儿还有点儿甜呢。啊,风渐渐地大了,顺着呼呼的响声寻去,远山脚下,一层白色的海涛涌过来。【方法二】分解法

[解说]写景状物一般要对所写植物、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社区环境作“镜头特写”,特写不能太笼统,要逼真、有层次,这就必须把一个整体的东西分解为右干细部来描写。如《白杨礼赞》,就是把白杨树分解成为“干、枝、叶、皮”来写。分解有序,抓住特征描绘,就把事物描写得形象、具体、可感。

无论是描写人物的外貌,还是写动植物形状,迹或是写景,如果想写得逼真、真体,就可利用分解法,使人物特征更加突出,使动物五官肢体活动起来,使景物层次分明,使结构有条理,也就完成了物、意、文的又重转化。

[示例]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之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桠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中,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的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青色。这是虽然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白杨礼赞》

[题例]写植物、写动物按其结构有序分解,再加上五觉中的任何一种可感描写,都可使动、植物的形象跃然纸上。想想《天山景物记》中对动物旱獭的描写也采用了分解法,是怎么描写的呢?

[示范]旱獭要整整在洞穴里冬眠半年,到了夏至后,发亮的酥油草把它们养得胖墩墩,圆圆滚滚。这时它们的毛色麻黄发亮,肚子拖着地面,短短的四条腿行走迟缓,正可以大量捕捉。【方法三】烘托法

[解说]有时候,描写的对象很单调,不适宜用分解法,可运用联想、打比方多方烘托,突 出其特征,表现其神韵。

[示例]这可是个好瓜。在青蔓绿叶的掩映下,透露着碧绿的瓜皮,反射着几点柔和的阳光。拔开枝蔓,你看吧,好大的个儿啊!它静静地躺在那儿,仿佛远古留下的一颗未曾孵化的恐龙蛋。瓜皮上的浅绿和深绿布成了许许多多奇异的图案,深绿的似“漫江碧透”的湘江,浅绿的似朱自清先生眼里的“女儿绿”。它映着阳光像是在用离合的神光招引着你:快来欣赏,快来品尝这造化为你为我为他奉献的神出鬼奇的甜密的“圆”。

篇3:谈谈提高小学生景物描写的技巧

一、要注意观察, 把握景物的特征

一般说来, 我们先要确定观察的对象, 否则会无的放矢。一旦选择了观察的对象, 我们要对其进行长期的、全面的、仔细的、深入的观察。我们不仅要观察它的整体 (大致轮廓) , 还要聚焦它的局部 (特写镜头) ;不仅要观察它的动态 (生长过程、四季变化、风吹雨打) , 还要注目它的静态 (形状、大小、颜色、数量、结构) 。我们还要善于将自己观察的对象, 与别的景物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 寻找出与其他景物的区别之处, 只有这样, 才能把握住景物的特征。

二、要确定位置, 选好观察的角度

要想达到观察的目的, 我们要选择好观察的角度并确立观察的最佳位置——观察点。所谓观察点, 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的角度选好了, 观察点确定了, 才能搞清方位, 清楚的叙述, 正确的描写。有时为了更加全面、更加细致地观察描写对象, 我们不仅需要固定的立足点, 还需要变换立足点, 并按照一定的空间关系进行观察。从观察的顺序看, 或由近及远、由远及近、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从左到右、从右到左, 或从外到内、从内到外, 或先中间后两边、先两边后中间, 或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观察的角度看, 可以远眺, 可以近瞧, 可以平视, 可以仰视, 可以扫视, 可以环视, 可以透视, 可以腑视。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对景物做出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 有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不同的观察角, 看到的景物也不一样。

三、要描写有序, 避免杂乱无章

文无定法, 但也要有序可循。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 其一是空间顺序, 其二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通常是选取一固定的最佳的观察位置, 随着视线的移动顺序, 依次地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还有一种空间顺序, 是不选取固定的观察位置, 而是随着观察者位置的移动来描写景物, 如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南 (正面) →东→北 (背面) →西”, 这叫瞻仰顺序, 也叫游览顺序。而时间顺序是指同一景物, 在不同的时间里也是有所变化的, 如柳树在“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里, 是有变化的, 即使在同一个下午的“暴风雨前→暴风雨中→暴风雨后”也会全然不同。我们将这些景物按照一定的时间段来写, 也能描绘得多姿多彩, 给人以美的感受。实践证明, 按空间顺序或时间顺序描写出来的景物, 才会井然有序, 而避免杂乱无章。

四、多感官并用, 让文章更加出彩

观察的立足点确定了, 角度选好了, 描写的景物就会条理有序、层次分明, 但不一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古人云:“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它说明了文章的语言, 如果没有文采, 写得不生动形象, 就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更谈不上流传很远。小学生在自己的写景作文中, 最好的方法就是全方位地调动自己的感官, 大开“五觉”, 以视觉绘其形, 以听觉摹其声, 以嗅觉闻其息, 以味觉尝其味, 以肤觉体其感。我们要善于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再辅之以诸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 这样流淌在学生笔下的景物就会栩栩如生, 就会使人触手可及, 就会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学生的文章就会更加出彩, 行之远矣!

五、要动静结合, 让画面更具动感

在一篇写景的文章中, 如果一味地写静景, 文章就难免显得呆板;如果一味地写动景, 文章又难免失去稳定, 正确的做法是动和静交织。静态描写擅于表现景物形态特征, 动态描写利于景物生动传神, 两种描写各有所长, 只有将两者的长处结合起来, 所写景物才能各具情态。景物的静态和动态, 有时在人们的感觉中常常难以割裂, 如果你的联想和想象足够丰富, 即使静态的景物在你的笔下也会变为动态景物。如毛主席《沁园春·雪》中的“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就是把蜿蜒的雪中群山比作了飞舞的银蛇, 将莽莽的雪域高原比作了奔驰的蜡象。“巍峨的高山”和“起伏的丘陵”这些本来静止不动的景物, 在诗人想象的笔下却成了飞舞灵动的景物。所以, 在景物描写中, 坚决不能流于一般化, 一定要体物入微, 给自己的思维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 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 既写静, 也写动,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动静交织, 以动写静。如此, 方能绘形、绘声、绘色, 使人能够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 但还应注意不要堆砌词藻。

六、要融情于景, 表达主观感受

纵观古今中外写景之佳作, 没有一篇是纯粹写景的, 或者说为了写景而写景的。我国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 没有感情, 可是写景的人对自己笔下的任何景物总是会倾注自己满腔的感情, 它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表达一种主观感受——情感。我们知道, 如果景物失去了感情的色彩, 充其量也只能算一具苍白而美丽的“躯壳”, 是难以感动人的, 写景贵在有情。所以, 在写景的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注意处理好“景”与“情”的关系, 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倾注到作品的字里行间, 做到景中有情, 情中有景, 情景交融, 物我一体, 进而与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篇4:景物描写的技巧

【关键词】景物描写 指导 技巧 学生 七年级

结合初一的教材,分析和学习经典的课文,从课文中归纳如下的技巧,以便学生掌握和应用。

一、景物描写的前提——热爱大自然,善于发现景物的美

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对大自然充满热爱之情,才能发现大自然的美,才能有描写景物的冲动和激情,才能把景物描写好。有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还必须具有一双发现大自然之美的慧眼。大自然是美丽的,美中有“格”,有品格,有性格。春的灿烂,夏的热烈,秋的萧瑟,冬的凛冽,春夏秋冬各有其美;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要、黄山的秀奇、大海的汹涌澎湃、沙漠的浩瀚广阔等等各有其美;松的坚忍、竹的坚贞、梅的坚强、菊的高雅、荷的高洁、兰的高贵等等各有其格,那“石缝间”的小草、小花,那“峭壁上”的黄桷树,无不诠释着生命的坚强……

二、景物描写的第一要做——学会观察

l、精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只有抓住特征写风景,才能做到真——“让读者看完以后,闭上眼就立刻能想象出你所写的风景。”

自然景物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一切的景物都以不同的客观存在。教师应教会学生掌握观察景物的方法,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以前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们会说作者抓住了百草园春夏秋不同季节的景物特征,你看:菜畦是“碧绿”的,皂荚树是“高大”的,石井栏是“光滑”的,桑葚是“紫红”的,黄蜂是“肥胖”的,云雀是“轻捷”的,何首乌的根式“臃肿”的,这些修饰语都是抓住了景物的固有特征的。

2、要选好写景的时机和写景的角度。契诃夫认为“风景描写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在它能像音乐或者由音乐伴奏的朗诵,向读者传达这样那样心情的时候,才合适,才不至于把局面 弄糟。”我们还必须教会学生会用眼:平视观察与仰视观察和俯视观察法,所得到的景物特征不一样;远看与近看的效果不一样;四季的改变与早晚的变化不一样;天气的阴晴冷暖甚至光线的变化都会使景物表现不一样。

3、要体现地方色彩。鲁迅指导青年作者时提出:“现在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又说:“地方色彩,也能增强美和力。自己生长其地,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什么,但在别地方的人,看起来是觉得非常开拓眼界,增加知识的。”

三、景物描写的清晰层次——按照顺序写景物

有顺序才能条理清楚,常用的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的景物描写就很巧妙的融进了这两种顺序,时间上包含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空间上从低到高的静物,从高到低的动物,使文章结构层次分明,高低错落有致。同样,只有在观景时注意景物的时间性,所写景物才真实可信;只有注意了景物的空间性,所写景物才会有美感和立体感。两者交错使用会使所写的景物更有立体感、画面感。

四、景物描写要融进自我——调动感官写景

我们要充分调动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官去体味观察景物时获得的感受。这样,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色、声、味、态,所写景物才会更加生动。譬如《春》中写春风,“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就是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煦的;“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则是从嗅觉的角度去体验的;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木桶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则是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风的悦耳动听,这样将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五、景物描写要有韵味——运用联想写景物

好的文章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如同好的音乐因为有了联想和想象而让人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同好的画卷因为有了联想和想象而讓人产生“目尽尺幅,神驰千里”的意趣。《春》中的“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就是有眼前色彩艳丽的满树春花联想到秋实,让人自然地想象出果实挂满枝头,人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那场景多么让人陶醉呀。这就是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六、景物描写要生动形象——运用修辞写景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反复、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节奏,有情有感。同样是《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儿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两句把拟人、比喻和排比三种修辞手法用在一起,写出了春花之多,花色之艳,展现出竞相开放、百花争艳的热闹场面。像这样的句子,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的课文中比比皆是,多让学生体味,会品出其中的妙处的。

七、景物描写要委婉含蓄——侧面烘托写景

学过了贾平凹的《风雨》一文,学生们理解了含蓄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侧面烘托法。只是要教给学生的是,准确的选择用来烘托的事物,可以是动物,可以是植物,还可以是人。另外,好要注意动静结合写景物。只写静景,容易使文章呆滞;只写动静,又会使文章失却稳定,两者结合,会使文章更有情趣。

具体的指导中,精读教材中的经典段落,赏析理解,然后要求从课外阅读与积累中摘录精美段落,进行赏析,分享,以加深印象。一次写景只可要求学生二三种方法即可,字数在二百字左右,要的是循序渐进。

结语

篇5:景物描写技巧

作者 | 溪颜

这些景色描写在文章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是记叙文常见问题,我们回答的时候可以做到这几点:

一、景物描写预示着文章背景和气氛是什么?文章背景和气氛通常会体现在景物描写段落中,我们可以从中猜测这篇文章写作背景处于什么时候,是近代还是现代,是富有还是贫穷。也可以感悟其气氛是愉快还是难过,是幸福还是悲哀。这就是景物描写的作用之一。

二、景物描写告诉了我们人物性格是什么?我们可以从景物描写中看到景物烘托的人物性格,表现了人物心理状态,显示该人在想什么,有什么样的心理起伏。他或她的性格是活泼明媚还是抑郁寡欢。这些都可以通过景色具体表现来一一判断。

三、景物描写可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起到一个高潮铺垫或者结局预示作用。景物描写一般有着对情节起到推动作用,让故事的发展呈现更加新颖,将读者带进一个故事情境想象力。景物也是为故事高潮起着铺垫作用,为了引出故事高潮及结局。也侧面体现了结局是好或坏。

篇6:描写景物的句子

1、夏天的夜晚,星星闪烁着亮晶晶的光芒,一点,两点……闪烁不定,就像一只只淘气幼稚,然而又充满智慧的眼睛。它们仿佛看到了我们,便和我们玩儿起了“藏猫猫”它们那灵巧的身躯,东躲西-藏,时隐时现,弄得我们眼花缭乱。忽然,一颗流星飞来,吸引着我们的目光,一眨眼的工夫,它又从我们的目光底下隐遁了。

2、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般大小的光斑。

3、一到夜里,又高又蓝的天空稀疏地缀着宝石一样的星辰,天边时时扯着鬼睐眼似的火闪,空气里弥漫着泥土,雾露和稻子的清新气息。

4、天空中飘浮着柔和的、透明的、清亮的、潮乎乎的空气。

5、七月盛夏,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

6、青草、芦苇和红的、白的、紫的野花,被高悬在天空的一轮火热的太阳蒸晒着,空气里充满了甜醉的气息。

7、夕阳似乎在金红色的彩霞中滚动,然后沉人阴暗的地平线后面。通红的火球金边闪闪,迸出两三点炽热的火星,于是远处树林暗淡的轮廓便突然浮现出连绵不断的浅蓝色线条。

8、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9、夏夜,蚊子多了,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蓝天

10、天已近黄昏,太阳慢慢地钻进薄薄的云层,变成了一个红红的圆球。西边天际出现了比胖娃娃的脸蛋还要红还要娇嫩的粉红色。

11、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

12、烈日当空,道路两旁,成熟的谷物在热得弯下腰,低着头。蚱蜢多得像草叶,再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岸边的芦苇丛中,发出微弱而嘈杂的鸣声。

13、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但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地,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水了此地天裸露着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

14、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海阔天空之想,一面又使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成沉沉了;暗淡的水光一象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

15、当春姑娘还在家乡的小河边散步,观赏着美景时,夏弟弟跳到小河里去喝水,惹得春姑娘生了气,一撩衣裙,飘然而去。

16、太阳像个老大老大的火球,光线灼人,公路被烈日烤得发烫,脚踏下去一步一串白烟。

17、夏天到了,草原上的草长高了,随风摇摆,连绵不断,似海浪起伏。更美的是到处开满了各色小野花,远远望去,像碧绿的大地毯上绣着五彩的花朵。()草原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8、再没有比春雨洗浴后的青山更迷人了,整个山坡,都是苍翠欲滴的浓绿,没来得散尽的雾气像淡雅丝绸,一缕缕地缠在它的腰间,阳光把每片叶子上的雨滴,都变成了五彩的珍珠。

19、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薰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20、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里蹦跳着走来了。

21、清澈的空气使大地广漠无垠,把它无限地扩展开去。一切都在往远方同去,而且在召唤人们也到大地的蓝色边沿上去。

22、当落日沉没。银灰色的暮露笼罩着草原的时候,你就会看见无数点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铜壶准备晚餐。

23、风,那么轻柔,带动着小树、小草一起翩翩起舞,当一阵清风飘来,如同母亲的手轻轻抚摸自己的脸庞,我喜欢那种感觉,带有丝丝凉意,让人心旷神怡。享受生活,不一定要有山珍海味、菱罗绸缎为伴,大自然便是上帝所赐予人类最为珍贵的。

24、那是一个久旱不雨的夏天,炎热的太阳烤得田里的老泥鳅都翻白了,村边的小溪,溪水一下低了几寸,那些露在水面的石头,陡地变大了。

25、青草、芦苇和红的、白的、紫的野花,被高悬在天空的一轮火热的太阳蒸晒着,空气里充满了甜醉的气息。

26、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尘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不动。马路上发着白光,小摊贩不敢吆喝,商店门口的有机玻璃招牌,也似乎给晒化了。

27、风儿带着微微的暖意吹着,时时送来布谷鸟的叫声,它在告诉我们:“春已归去。”

28、我喜欢,我喜欢满目苍翠的夏天,因为夏天可纵情泳池游泳。夏天给孩子们带来欢乐,他们是夏季里最快乐的天使。我喜欢,我喜欢狂风暴雨的夏天,因为夏雨是那么豪爽干脆。夏天的荷花给我们露出笑脸,夏天的荷叶向我们展示魅力。

29、当大地刚从薄明的晨嫩中苏醒过来的时候,在肃穆的清凉的果树园子里,便飘荡着清朗的笑声。

30、太阳失去了春天时的那份温柔,像火球火辣辣地照着大地,似乎要散发出全部热量。它晒软了柏油马路,晒红了行人的脸膛,晒得大树不敢有丝毫摆动,更晒裂了大地。泼一盆水到地上,干渴的大地一下子就吮吸得干干净净。满街都是背心、赤膊,人恨不得钻到冰箱里。

31、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光伤了自己的翅膀。

32、站在这里一看,真怪,山简直变了样,它们的形状与在平原或半山望上来大不相同,它们变得十分层叠、杂乱,雄伟而奇特。往上仰望,山就是天,天也是山,前后左右尽是山,好像你的鼻子都可随时触到山。

33、夏日的晴空是灿烂的,天是那样的蓝,日光是那样的强烈,天上地下处于一片耀眼的光明之中。一年中,数夏天的太阳最勤劳,一大早就起身了,清晨五、六点钟就已晨光熹微,晚上六七点钟,眼看月亮就要把它排挤掉了,可勤劳的太阳还逗留着,迟迟不“下班”。

34、夜阑人静,独自一人谛听着钟摆在冷漠地、不停地摆动。黑夜与睡梦笼罩着大地,万籁俱寂。

35、七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36、云霞升起来了,从那重重的绿叶的斡隙中透过点点金色的彩霞,林子中映出~缕一缕的透明的淡紫色的、浅黄色的薄光。

37、太阳已经转到西山顶上去了。惨淡的光芒,照射着雪地上的血迹,也照射着茫茫的山野,山野间是一片雪白,看不见一点路的痕迹。

38、小鸟不知躲匿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垂头丧气,像是奄奄等毙;只有那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出破碎的高叫;真是破锣碎鼓在替烈日呐喊助威

39、炎热的盛夏,土地非常干渴,水刚一沾着泥土,就发出吱吱的声响,又细碎又清晰,一点儿也不流淌,马上就被吸干了,在须根的周围留下一小圈淡淡的影子。眼前那影子很快地淡下去,一会儿就只剩下一点儿差不多不能辨认的痕迹。

40、南方的八月间,骄阳似火。中午时分,太阳把树叶都晒得卷缩起来。知了扯着长声聒个不停,给闷热的天气更添上一层烦燥。

41、初夏的晚风,带着枣花和月季花的幽香,飘进这间简朴而舒适的客厅。

42、夜色越来越浓了,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象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

43、夏夜特有的像梦幻一样的安溢使得一切生物似乎都愿俄人睡了,虽有金铃子一类的草虫的丝丝的叫声,但声音那样的细弱、遥远,也象是在说梦话呢!

44、夏夜,天上缀满了闪闪发光的星星,像细碎的流沙铺成的银河斜躺在青色的天宇上。大地已经沉睡了。

45、太阳刚露脸的时候,我沿着小河往村里走,那么淡淡的清清的雾气,那么润润的湿湿的泥土气味,不住地扑在我的脸上,钻进我的鼻子。

46、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

47、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蠕动,却隐藏不住那累累的硕果。看得见在那树丛里还有偶尔闪光的露珠,就像在雾夜中耀眼的星星一样。

48、夏是四季中最鼎盛的时期》他热情奔放,轰轰冽冽,显示着生命的力量与魅力。即使在即将逝去的那一瞬,夏也要掷出平生最浓烈,最朴素的颜色,每一滴绿色都掺透和生命的精华。

49、站在这地方看见太阳升起过十多次,每一次在我的面前总是诞生一个新的世界,充满新奇的美丽。

50、路旁边浪似地滚着高高低低的黄土。太阳给埋在黄土里,发着肉红色。可是太阳还烧得怪起劲的,把他们的皮肉烧得变成紫黑色,似乎还闻得到一股焦味儿。

51、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风,头顶上一轮烈日,所有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52、夜的草原是这么宁静而安详,只有漫流的溪水声引起你对这大自然的退思。

53、鸟雀的欢噪已经退让到另外一些角落去。一些爱在晨风中飞来飞去的小甲虫便更不安地四方乱闯。

篇7:描写景物的散文

黄白色的土地已被濡湿,颜色渐深。隔壁的银色护栏光彩熠熠,笼罩在天青色的烟雨中,像寒山寺外夜泊枫桥的那艘客船。这场春雨犹如情窦初开的少女,在初次赴约时羞羞答答,矜持的反复妆扮点染,直消磨的对方心如火焚,意志殆尽,才悄然出现。虽然姗姗来迟,但还是来了。

今年是一季暖冬,过年时缺少了瑞雪的装饰,节日的气氛减色了不少,让农人对明春的耕种也惴惴不安。从苍茫大地到靓丽伊人的朱唇都因雪的爽约而干裂。街道上干涩的尘土到处飞扬,拍在脸上生疼。农人们脸上写满了焦灼,急躁的徘徊在田间地畔,望着枯萎低首的麦苗苦思雨露。空气闷燥,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异常安静的守在屋里看《乡村爱情》。迟到的春雨像影视剧中送行时最后出现的主人公,给人一种绝望中的惊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片焦土犹如红妆守空帏,当红颜褪去、白发丛生时,迟暮的美人才等到爱人,那是一种何等苦涩的.欢喜!

我步出庭院,孩子们从身边一一掠过,像一阵风,然后留下一串咯咯的笑声,将父母的召唤丢在脑后。脚下的道路润湿而不泥泞,踩上去,软软的。路两边不起眼的小草挺直了腰,远远望去,绿光点点。田垄上的翠柳如烟,袅袅婷婷,婀娜多姿,绿化了整个春天。农人们在地头田垄间愉悦地交谈,青翠欲滴的麦苗给了他们丰收的希望。

篇8: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表达情感

众所周知, 现行中小学语文课本所入选的文章, 无论是记叙文、散文、诗歌、小说、戏剧, 还是古代的诗词歌赋等等, 尽管题材不同, 形式多样, 风格迥异, 总是不乏景物描写。只有这样, 文章才能显得文字活泼, 内容丰满, 意蕴深邃, 精彩纷呈, 以至于产生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景物描写范围之广, 如: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云雨雾、日月星辰、江河湖泊、高山流水、名胜古迹等, 然而景物描写在文章中到底有哪些作用呢?愚以为首先具有表达情感的作用。譬如, 现行九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的《故乡》一文, 其体裁为小说, 当小说的主人公“我”渐近故乡时, 作者鲁迅做了以下一段景物描写:天气又阴晦了, 冷风吹进船舱中, 呜呜的响, 从蓬隙向外一望, 苍黄的天底下,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没有一些活气。这段景物描写, 可谓气氛阴沉, 色彩暗淡, 文字呆板, 将二十年后故乡一派衰落凋敝的景象描绘得入木三分, 把小说中的“我”此次回乡的悲凉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使文章一开始就为全篇定下了抑郁深沉的感情基调。现代白话文如此, 古诗文亦然。

二.暗示下文

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除了表达情感之外, 还兼有其它。铺垫下文就是其它作用之一。这种作用需要结合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景物描写所处的语言环境加以分析。如:现行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本文第55自然段中, 当参加完小学毕业典礼的英子走进家门, 发现家里异常安静时, 作者做了这样的景物描写: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 散散落落的, 很不像样。这里寥寥数语, 表面上看只是对院子里的景物作了轻描淡写的描绘。而实质上作者是匠心独运, 以花喻人, 通过对院子里夹竹桃垂败散落的描写, 暗示下文英子的父亲在医院病逝的凄凉情形, 从而把英子丧父的悲痛心情推向极致。

三.渲染气氛

当然, 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也不能千篇一律, 在特定环境中, 根据表达的需要, 景物描写又具有渲染气氛的作用。如现行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斑羚飞渡》一文第11自然段, 在斑羚一老一少结对飞渡悬崖时, 作者这样写道:山涧上空, 和那道彩虹平行, 又架起了一座桥, 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这里作者把斑羚飞渡时形成的弧线这种景象与空中的彩虹这种自然景物有机融合在一起加以描写, 意在渲染斑羚飞渡时的悲壮气势, 让读者领悟到为了种群的生存, 老斑羚甘愿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四.推动情节

还是以《故乡》为例。《故乡》根据情节的发展描写了现实中的故乡、回忆中的故乡和理想中的故乡, 这三个故乡都安排了特定的景物描写。因为我这次回故乡的目的, 是想卖掉老屋, 又是冒了严寒, 所以这就自然而然看到了衰败、凋零的故乡。但作者没有停留在对故乡的议论和哀叹之中, 而是通过母亲的口提到闰土引起回忆, 而且引出了记忆中的故乡。特别是把少年闰土月夜守瓜图描绘得明快艳丽, 人物英俊活泼, 相映成趣。展开故事情节后, 冷酷的现实随即摧毁了少年闰土美好的形象。这篇小说中唯一欢快的情景就被对“故乡”现实描写的低沉空气驱散了, 剩下的只是“我”的一种忧郁和感伤。实际上, 故乡的全部美丽都属于记忆中, 而且是仅仅停留在少年闰土身上。篇末借助渐渐远离故乡的“我”朦胧之感再一次幻化出神奇的境界:海边, 碧绿的沙地;上面,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它似乎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之路, 或者说坚定了我追求理想中故乡的决心。作者通过景物的描写, 渐渐地使读者的心灵进入了我回故乡、忆故乡和离故乡之中去,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篇9: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技巧

[关键词]古诗词;景物描写;鉴赏;表现技巧

景物描写,描绘的是自然万物的声、色、形、态。空山之白雪青松,尽显境之静谧;江中百舸游鱼,毕现境之生机。当诗人以丹青妙手的独到眼光观察景物,以淡雅浓丽的笔调描摹景物时,自然景物便幻化成优美的文字,以仪态各异的形象承载着诗人的感情,喜怒哀惧之情跃然纸上,动人心魄。尽管诗人们运用的表现技巧有所不同,但最终都是以景物来表情达意,恰如异曲却同工。古诗词中描摹景物常见的表现技巧如下。

一、以色彩渲染意境

采用最富张力和最能符合自己心境的颜色进行描画,以渲染出强烈的氛围,从而达到抒情表意的效果,似乎是诗人们偏爱的技巧。鲜妍明媚的色彩往往表达欢快热烈之情,晦暗阴冷的色彩通常表达伤感悲戚之情。冷暖色调的巧妙运用淋漓尽致地传递出了诗人们的内心情绪。

如贾至的《春思二首》(其一)“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草色嫩绿,柳色鹅黄,桃花娇红,李花胜雪,色彩分明,搭配和谐,不仅在直观上引起读者对色彩的联想,而且增加意境美,生动形象地展现如画春光,表达作者欢快的心情。

二、多角度表现特征

自然景物总以其千变万化的姿态呈现出变幻多姿:飞瀑湍流磅礴,明月清风静谧,黄莺杜鹃婉转。当诗人以或远眺、或近观、或谛视、或静听的不同视角欣赏眼前之景,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等多种手法展现景物的特征时,变化万千的景物中也就溢满了诗人的独特情怀。

元散曲家周德清的《塞鸿秋浔阳即景》写道:“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靛。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声来如线。”此曲写的是浔阳一带的秋景,由近处长江水写到远处黛色淮山,由低处山水江帆写到高处晚云新月和飞鸿,高低远近天上地下,尽收笔端,生动活泼,形象细腻,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画面。

诗人描写景物时也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既能以静写动,以动写静,还能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从变化中尽显景物特征。

三、虚实结合拓意境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实际情景与回忆、联想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开拓意境、深化主题的艺术效果。可以说,实景是虚景的引导,虚景是实景的升华。

比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一二句写实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梅花落》曲调;三四句写虚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洒满天山。此诗虚实结合,抒写将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凄清的意境中渗透了他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衬托对比抒衷肠

对比与衬托是诗词中的常见技巧。情随事迁,情随景移,面对眼前衰败或繁盛之景,人们通常会引发出相应地伤感或喜悦的情绪。于是眼前景物带上作者的感情色彩,落于笔下即通过景物描写来正面衬托诗人情感。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写了钱塘湖早春之景。西湖水涨,水色天光,黄莺欢快鸣唱,燕子啄泥筑巢。西湖边嫩草如毯,白沙堤垂杨拂堤。诗人面对早春的西湖,想起自己在任时的政绩,欣喜之情难以自抑。西湖明媚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然而,为了突出内心的愁苦或愉悦之情,诗人有时也用看上去具有相反情绪的情景来作衬托,借助情景的不协调形成鲜明的反差,达到强化情感的作用。

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字面上写了梦中往昔的繁华:游上苑时的浩大声势,和煦的春风,皎洁的月光,鲜艳的花朵。而现实处境只字不提,却通过梦境的繁华来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越能反衬出梦醒后现实的浓重;对旧时繁华的眷念越深,就越能反衬出亡国后的凄凉。

优秀的诗歌字字如珠玑,值得细细品味。出色的景物描写更是珠玉成串,读之如珠落玉盘,赏之如暖玉生烟,引人遐思联翩。在赏析诗词时,除了关注叙事和抒情外,尤为值得关注的便是景物描写了。当读者能用以上手法去理解景物描写时,景物的妙处便能进一步凸显出来,古诗词这颗明珠也将更加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 周正旺

篇10:描写景物的散文

草折,树枯,秋寒料峭,万物静默,陷了入生的荒芜。没有春的嫩绿。如碧波,如翠竹,贮满希望;亦没有夏的金黄,如骄阳,如麦浪,饱含激情;秋之色,如夕阳饮血,赤色充盈,似生命之火,把一份执着,燃烧地至真、至美。感性的赤,预示着收获,亦给人一份哀伤。青山红树,秋日的风惹火了苍山,枫树燃尽最后一丝生的活力,星星点点的火光聚成夺目的火焰,毫无顾忌的冲向秋风,顺势染红了半壁蓝天。

喧闹了一夏的万物,尘封起生命,沉沉的睡去,一个充满肃杀气息的季节。秋晨,大地也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雍容地披上一层薄衫,白色的晶莹的寒霜,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银光,淡淡的点缀了世界。秋夜,天底下静得出奇。夜空苍茫,疏星点点,淡淡的月光,化作遍地白霜,为沉沉的寒气作模子,替新一天的世界画上红妆。

寒风割裂了天空,抹去大地上仅存的稀少的绿色。秋风过处,枯黄的树叶似年迈的老者,在枝头上不住地徘徊,最终恋恋不舍地飞离了枝头。又似舞倦了的蝴蝶,翩翩然,回归了大地的怀抱。温存的阳光透过寒风亲吻着大地,也亲吻着大地的生灵。一吻地老,一吻天荒。

秋雨淅沥在华灯初上的街头,静静冲刷着夏日温存的残留。霓虹炫目,斑斓陆离的雨滴,似饱经风霜的泪水,颗颗点点。曾经的绚烂都已在雨滴中映射成了如秋日般的平淡。因为走过,所以豁达,一切一如这秋日。过去的涛天涛地已消逝在岁月的长河中,悠长,不复与见。细细的秋雨沉沉地刺穿了天空,深深地刺入了大地,有些肆虐的屠戮着世界的生灵,悄悄地带来萧瑟的冬,然后冰封起世界。

雨后的天空,蓝得格外的深沉。这样冷的日子,云也不愿出门了吧?秋日的闲云,澹澹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世,对世俗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只剩下一片汪洋陪伴着太阳,飞鸟掠过依旧水波不兴。天潮润润的,一如人们潮润润的心灵,雨水洗刷后,留一块万里无云的广阔胸襟。

凋谢了万物,荒芜了世界,肃杀了天地。

篇11:描写景物的散文

送你一树桃花雨,虽然你的心头有可能烟雾锁重楼阴霾压枝低,可一旦你看到这朵朵的桃花在春天里开放,心情就会为之一振。江南的春,总是氤氲在烟雾里;点点桃花,像开在人间仙境里;送你一树桃花雨,你的笑容在枝头绽放,江南的雨巷里,还有那柔柔的油脂伞,遮不住你淡淡的思绪。

送你一树桃花雨,看这个季节的天空早有柳笛儿吹响,暮天楚江里留下多少邑尘涉水人的迹痕;柳永的兰舟过后,酒醒断肠处,是谁的微笑清瘦如诗,是谁的寂寞灿然如花;在桃花汛最美丽的时刻,又是谁与你相拥相泣。

送你一树桃花雨,杯子里的绿水袅袅地弥漫最初的清香,簌簌落花如雪。结疤的灵魂,以它全部的疼痛,全部的爱恋,亲切地抚摸每一片桃花的心蕊,桃桠的枝梢。这个季节的鸟翅,宛如天使的暗语,划动暮色的苍重。你临水而伫,倚窗远眺,看那夕阳叹息一般缓缓地坠落,优美而忧郁的弧线。心中顿然有清越超渺的之感,幽雅浮起,仿佛晚风从平野尽头踏歌而来。

送你一树桃花雨,只见那桃花灼灼,缀满枝桠,妖而不俗,芳而不艳,娇而不张扬。朵朵桃花或掩面、或含苞、或怒放,而那浅浅吐出的新绿更平添了几分诗意。树儿摇动的时候,满山满山的芬芳,满山满山的鲜艳,灼烧了我的心扉。

送你一树桃花雨,滴滴春意醉人间。一夜东风吹花枝,落红飞絮香满径。满树满树桃花雨,滴滴洒在洒在美丽的心灵,如这阑珊的春意,摇曳在梦与梦的天堂,在阳光明媚的日子,在四季轮回的思念,在微风细雨的清晨日暮,在帘卷西风的清词婉约,在我想起你微笑的那个午后。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个季节,我在山头等你,你不来,我不远离。送你一树桃花雨,看寂寞在你的枝头开遍,听着这《三生三世》的吟唱,落花憔悴了我思念的容颜。

送你一树桃花雨,时间就这样在你我心间流成河,桃花美,桃花香,醉泣痴笑桃花泪。风过无声,雨过留恨,雾起朦胧,烟云叠重,那花海里的记忆,引着我去寻找,引着我去找寻当初的回忆,我迷失在花海里,花海中,琴声四起,又是那悦耳轻唱的声音,拨转凄婉的琴弦,又勾起那点让我头痛的回忆,箫声不在,独留一场琴音的独奏,又是谁波响我心中的思念,让我陶醉,让心相随。

上一篇:团队自我管理模式下一篇:防汛安全工作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