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项目建议书

2024-05-02

桑蚕项目建议书(精选6篇)

篇1:桑蚕项目建议书

XXX桑蚕山地生态种养基地

项 目 建 议 书

XXX公司 201X年3月

目 录

一、总论 …..................................二、项目背景….................................三、项目区基本情况…..............................四、市场分析…..................................五、项目建设整体方案…..............................六、项目技术方案….................................七、项目组织与管理…..............................八、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九、效益分析.................................十、综合评价..............................十一、结论.............................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名称:XXX桑蚕山地生态种养基地

二、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三、项目建设单位:XXX有限公司、XX合作社

四、项目建设地点:XX市XXX镇XX村

五、项目负责人:

六、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计划建设规模为XX亩,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建立和完善项目基础设施,包括园区道路、土地平整、灌溉与提水、工人宿舍、仓库、水电设备等建设。

2.建立标准化桑园,并由合作社完善土地流转工作及聘请工人,对果园实施日常管护。

3.根据季节做好有机肥及农药施放工作,保障桑园肥力及防治地表及土壤虫卵。

4.购买相关农资设施设备,保证桑园日常生产所需。5.建设桑园虫害绿色防控体系,运用生物防治桑园病虫害。6.新建小蚕共育室,实现项目区内小蚕共育面。

7.建立标准化室外蚕棚,配备必要设施设备。

8.推广省力化活动蚕台和纸板方格蔟,减轻大蚕饲养劳动强度,提高蚕茧质量。

9.做好现代蚕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及农户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生产技术含量。

10.开展桑园套种粮食及家禽饲养,实现桑园生态循环化生产。

七、项目的特点

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2017年中央1号文件);

2.《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3.《商务部关于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通知》等; 4.《XXX地方蚕种管理条例》; 5.《地方“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 6.《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方案》;

(其他通知文件精神请根据当地政策补充)

二、现状背景

生态农业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原则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生产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业体系。项目建设点XXX镇XXX具备发展生态农业的条件,当地一直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栽桑养蚕历史悠久。但当地丘陵山地长期以来一直以甘蔗等传统种植业为主导产业,丘陵山地没有真正开发利用起来,种植业结构没有得到优化和调整,也没有形成以高效益经济作物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优势产业。项目区贫困户众多,脱贫攻坚难度大,部分农民的收入还比较低,群众极度盼望通过政策和项目的扶持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1.“东桑西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良好契机。伴随着东桑西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XXX迎来了推动与东盟贸易合作升级的机遇。项目建设能够通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好的商务和技术平台,学习到新型的农业发展和经营模式,加强地方和城区间产学研合作与交流,并运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为当地的农业提供信息和各类贸易商机。XXX近年来大力推进桑蚕产业

一、XXX基本情况

XXX是自治区级贫困村,位于XXX,距XXX12公里,距城区40公里。全村辖16个自然坡,土地总面积26.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532户5879人,43个村民小组,设党总支部1个,下设7个党支部,正式党员94名。全村耕地面积12766亩,林地面积18000亩,全村以农业、养殖业为经济支柱,其中水稻3600亩,甘蔗4000亩,种桑养蚕300亩。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目前,XXX有73分以下建档立卡贫困户229户907人。截止2016年底,共有贫困户123户525人实现脱贫,仍有106户382人未脱贫。

二、龙头企业概况

项目进驻的XXX公司是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主要从事丝绸原料生产和销售,拥有新时代自动缫丝机38组15200绪和相关配套的捻线丝设备,每年可生产各种规格的生丝1560多吨,捻线丝300多吨,副产品2150吨,生丝质量达4A以上,捻线丝质量达双特等级,是目前XXX丝绸行业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在蚕桑生产和加工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公司主要担负全市蚕茧发展、收烘服务和茧丝的经营与管理,现有资产总额3.36亿元,员工1600多人,年生产总值达3.2亿元,上缴税金可达1500万元,银行信用等级AAA。公司自2006年承接了“东桑西移”项目以来,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蚕桑资源,不断加大对蚕桑生产基地的建设力度与农户的技改投入。

三、蚕业专业合作概况

XXX村XX桑蚕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为适应现代蚕业发展要求,由当地养殖技术员发起成立的村级蚕桑专业合作社,现有入会会

3.土壤水文条件

项目区地形条件具有丘陵坡地的典型特点,项目区丘陵坡地地势低,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土壤pH值呈弱酸性,降雨量充沛,适合规划建设蓄水池,保证桑树的供水需求。

4.劳动力资源条件

茧丝生产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在产品中所占比重较高,价格决定其市场竞争力。XXX富余劳动力多,同时当地村委结合“精准扶贫”工作,与XXX镇农业技术服务和水利中心为村民提供相关的农业技术指导,提高劳动科技含量。

5.其他基础条件

一是项目区交通便利,XXX公路贯通项目建设点,项目区内村村通公路;二是项目区电源充足,能满足项目所需电源;三是通讯方便,XXX移动电话通信网络信号全覆盖。

第四章 市场分析

一、国内外市场需求增大

从国际市场来看,我国作为传统的种桑养蚕之都,其蚕丝及丝绸加工产品深受世界各国青睐,对蚕丝的消费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蚕丝产品销往140个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中以美国、日本和东南亚为主要的贸易对象。2008金融危机之后,随着经济的复苏,导致近年我国的蚕丝对外出口稳中求升,国际市场的巨大需求和对我国蚕丝的青睐给我国的桑蚕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从国内市场来看,前些年蚕丝作为高档消费在我国的市场消费份额很小,人均丝绸消费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家纺产品的质量需要也在提高,(一)亮点打造

计划通过项目实施全力打造三大亮点:一是新建标准化桑园100亩,二是建立以小蚕专业化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为重点的现代蚕业核心示范区;三是建立100亩桑园套种花生、蔬菜、薯类、豆类等作物和家禽养殖的复合型经济示范区。通过示范带动引领XXX镇蚕业生产迈向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和标准化,实现桑蚕业跨越式发展,促进蚕农增收致富。

(二)科技目标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优质桑蚕茧生产技术规程》,并在桑园建设与管理、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等方面开展标准化管理,力争实现小蚕共育面达到95%以上、大蚕省力化饲养率95%以上、标准化桑园面达70%以上、优质茧率80%以上的目标。

(三)效益目标

2017-2020年项目区预计发种量达到XXX万张,项目区建设第二年起,平均每亩桑园产茧量达200公斤,每亩桑收益达7200元;项目建设第三年起,预计每亩桑园年产桑果平均可达1200公斤,亩桑收益达3600元;项目区每年套种的蔬菜、花生、马铃薯等经济作物和桑禽饲养亩产值约7000元。通过项目的建设,逐步吸收外出务工返乡的农民工创业就业,带动剩余在档的160名贫困户脱贫致富,为实现当地农户奔小康和带动当地财税收入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项目实施原则

(一)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原则

由XXX农业、财政等部门负责制定项目方案,审查、项目实施监管、项目整合、技术指导、资金划拨、项目验收等工作。由XXX当地蚕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在充分尊重

2.标准化桑园建设:新建XXX标准化桑园100亩,桑苗引进XXX公司品种“桂桑优12号”,桑园按6尺×2尺×1.5尺左右规格栽种,每667㎡(亩)栽种800株~1000株。并由合作社完善土地流转及聘请工人,对果园实施日常管护。

3.有机肥及农药施放:桑园施肥做到氮、磷、钾与生物有机肥的配合施用。全年每亩纯氮施用量不少于35㎏~40㎏,氮、磷、钾以5:3:4为宜,桑园氮素肥料有60%以上来自有机肥;根据季节性施放农药,防治地表及土壤虫卵。

4.生产物资购买:购买手动及电动喷雾器、消毒清洗机具、切桑机、甩干机、专用蚕盒、微耕机等农资设施设备。

5.建设桑园虫害绿色防控体系:计划在新建连片桑园安装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20台,覆盖范围达到100亩,主要防治桑毛虫、桑尺蠖、野蚕、桑螟、灯蛾及金龟子、叶蝉等多种害虫。

6.新建小蚕共育室:新建、改建和提升改造小蚕共育室5间共300㎡,并配置一套蚕室智能温室控制系统设备作为推广示范。由合作社联结、带动农户搞好蚕桑生产,全面推进小蚕专业化共育,实现项目区内小蚕共育面达到95%以上。

7.标准化室外蚕棚建设:计划新建标准化室外蚕棚5个,每个50㎡,共250㎡。蚕棚为空心镀锌管立柱,直径10公分以上,彩钢瓦加隔热层屋面,隔热层厚度不小于5公分镀锌管型材人字架搭建,净空3米以上,地面硬化,四周砌1.2米高围墙并配备必要设施设备。

8.省力化活动蚕台,推广省力化活动蚕台建设。计划新推广活动蚕台20台(具体规格以现场测量为准),计划推广纸板方格蔟1万以减轻大蚕饲养劳动强度,提高蚕茧质量。

9.现代蚕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及技术培训 :计划在项目区积

1第六章 项目技术方案

引进当前区内桑蚕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种试养检验,筛选出适宜当地桑蚕种养殖的品种和配套推广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当地生产上,提高当地的农产品生产技术水平,并辐射带动周边村屯开展规模化桑蚕养殖。项目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1.桑蚕幼种幼苗方面,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引进无毒高产优质的桑苗品种,筛选出适合本地种养的品种,组装配套优质高产技术规程,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建成生态桑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

2.种养技术方面,通过桑蚕养殖产业探索应用现代生态农业技术新路子,如生态栽培技术、生物农业、应用物理技术等。形成新技术应用示范教育培训,多元化农业生产结构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3.农业设施方面,运用调温遮光、避雨、防虫等绿色防控技术及设施,实现桑蚕养殖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并加强对桑蚕副产品的利用率,提升当地产业活力和经济收益。

4.桑蚕检验方面,按《桑蚕原种》(GB 19179-2003)和《桑蚕原种检验规程》(GB/T 19178-2003),对桑蚕产品的外观包装(单蛾良卵数、折净率、标签)、每张良卵数、良卵率、实用孵化率、病卵率、纯度等进行筛查,提升优质茧率。

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一、加强项目建设组织领导

1.成立XXX镇现代蚕业工作领导小组

3项目补助农户的资金一律通过银行卡发放,物资按标准统一制作表册发放,由农户签字盖手印,相关表册经发放单位经办人、负责人签字,并报镇农业和水利服务中心审核签字后作为报销凭据或附件存档。不符合财务规定或不按项目方案要求的支出费用,一律不得报销。严禁截留、挪用、套取项目财政资金,如有违反,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3.实行项目公示制

项目实行阳光操作,做到公开、公正、透明。项目实施前及完成后,项目村及合作社将项目建设相关情况在项目实施区域及时、准确地公之于众,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公示内容包括项目实施地点、建设内容、投资情况、补助标准、项目物资或现金补助发放情况等。

三、项目验收办法

项目验收分为阶段验收和总体验收,阶段验收主要是部分隐蔽工程完工后及时组织验收,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总体验收在项目全面建成后,先由实施单位自查,项目乡镇组织初步验收完善资料后,再向城区农林水利局和财政局提出书面验收申请,由城区农林水利局牵头,会同城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组成验收组进行城区级验收。城区级验收通过后,项目公示材料在项目区显要位置张贴7天,公示期结束无问题反映,完成项目的验收。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项目资金筹措

项目计划总投资为345万元,其中:争取城区农业局和财政投入135万元,占39%,乡镇级财政投入100万元,占29%;村

(四)生产设备投入,计划投入10万元: 1.背负式喷雾器:20台×250元=0.5万; 2.消毒设备:2套×5000元/套=1万; 3.切桑机:5台×2000元/台=1万; 4.专用蚕盒:5000个×2元/个=1万; 5.微耕机:5台×5000元/台=2.5万; 6.高压清洗机:5台×2000元/台=1万元; 7.其它设备:3万元。

(五)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购置及安装:20台×2500元/台=5万元。

(六)小蚕共育室期建设计划投资21.5万元,其中:

1.新建共育室:300㎡×650元/㎡=19.5万元。

2.蚕室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引进示范:1套×2万元/套=2万元。

(七)标准化室外蚕棚建设计划投资10万元:

250㎡×400元/㎡=10万元。

(八)省力化活动蚕台及纸板方格蔟推广,计划投入2.5万元:

1.活动蚕台建设投资概算:20台×500元/台=1万元。

2.纸板方格蔟推广投资概算:1万片×1.5元/片=1.5万元。

(九)技术培训计划投资6万元:

2017-2020年,3年培训共12期,每年4期,每期50人。1200人次×50元/人次=6万元。

(十)桑园套种种苗投入:花生、大豆等种苗、幼鸡苗,投入10万元。

第九章 效益分析

7一是通过生态标准化桑园建设,全面提高养蚕科技水平,蚕茧单产、质量和效益同步显著提高,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强力推进,农户蚕业收入显著增加,为当地蚕业发展建立良性循环和优质蚕桑基地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二是通过项目实施,初步建成蚕桑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蚕业体系,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密切干群关系;三是项目建成后,当地蚕桑基地基础设施设备将大为改善,可减轻蚕农养蚕劳动强度和亩桑养蚕用工量,吸收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返乡就业;四是项目完成后,为进驻的龙头企业提供了更大、更好的平台,让蚕茧经营企业有了更大发展空间。

(三)生态效益

桑树根系发达,是难得的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的经济林树种,项目新建及改造的标准化桑园能够减少地表泥沙冲刷、涵养土壤水分,并能净化空气,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加快当地和我镇以蚕桑为主导的绿色环保型循环经济模式的形成,为我镇推广建成生态强镇发挥积极作用。

第十章 综合评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山地绿色生态农业正日渐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一种新兴路线,农业生产的方式也正在产生重大的变革。循环经济、生态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本项目正是基于这种发展方向而实施的。本项目的建设,充分开发农业资源,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为立体、循环、生态的生产方式,对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项目的建设,必将逐步拉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篇2:桑蚕项目建议书

一、专项推进各项目标完成情况

桑蚕产业是我市“十五”发展规划项目。市委、市政府将桑蚕产业列入农牧业产业化经营“6421工程”,作为重点产业在全市进行专项推进。全市以喀喇沁旗、敖汉旗、宁城县、松山区、翁牛特旗和红山区为重点,在53个乡镇、4个国有林场、120个行政村发展桑蚕产业,当年落实新增桑蚕种植面积1.5万亩,是专项推进目标的150%,养蚕1万张、生产鲜茧40.5万公斤,完成专项推进目标的101%,养蚕规模比上年同期增长一倍以上,桑蚕生产及加工产值达1000多万元。条桑、坝沿桑和大叶丰产桑累计面积达11万亩,其中大叶丰产桑园达2多万亩。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台乡开发当地资源,组织农民利用柞树养蚕已获成功,今年开发利用2万亩,组织83户农民放养,收购蚕茧15万公斤,带动了北部旗县柞蚕业发展,使我市养蚕业初步形成为“南桑北柞”的发展格局。赤峰银龙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于今年1月正式投产,实现了全面正常生产,加工干茧85吨,生产白厂丝25吨,实现产值500万元。全市共发展桑蚕产业合作经济组织34个,培训农牧民16200人次。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专项推进目标任务。

随着桑树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养蚕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市桑蚕生产出现新亮点。经专家考察和产品检验,我市生产的产品有六项指标高于南方:一是在同样条件下,南方生产的蚕丝长度为1050米,我市为1260米;二是蚕丝离解的难易程度高于南方,南方为61%,我市为82.1%;三是蚕茧出丝率比南方高一个百分点;四是净化度比南方高两个百分点,可以缫制高品质的白厂丝;五是蚕丝的清洁度可以达到98分,比南方高1至2分;六是蚕茧产量普遍好于南方。南方每张蚕茧产量在60至70斤之间,而我市均在80斤以上。

二、专项推进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推进力度

《中共赤峰市委、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2006年全市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继续实行重点产业及重点项目专项推进的实施意见》(赤党字[2006]7号)下发后,市桑蚕产业专项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对2006年的桑蚕产业专项推进工作做了认真研究,制定并下发了《赤峰市桑蚕产业2006年专项推进实施方案》,明确了2006年的工作目标与任务,确定了工作重点,制定了保障措施。有关旗县区根据本地区实际制定了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桑蚕产业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采取目标管理等措施,将植桑面积、养蚕规模、技术培训等工作重点分解落实到乡镇。各级领导小组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负责地开展了工作,桑蚕产业取得了良好成效。

喀旗、宁城、松山、敖汉等地政府纷纷出台专项推进实施意见和扶持政策。如敖汉旗政府挂靠国家退耕还林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把桑蚕产业作为生态产业、绿色产业和富民产业来抓。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制定了五项优惠政策,推进桑蚕产业发展。一是利用退耕还林项目和综合开发项目安排大叶丰产桑栽植,凡集中连片30亩以上的,享受退耕还林政策。全旗享受退耕还林政策的大叶丰产桑基地3200亩,扶持资金达70万元。二是鼓励农户建立大叶丰产桑基地,凡集中连片达100亩以上的旗发改局、水利局给予打井配套支持,全旗植桑养蚕新打机电井25眼,节水灌溉配套30眼,扶持机泵管带灌溉设备60万元。三是信用联社给予信贷支持,全旗发放贷款达116万元。四是相关部门给予植桑养蚕一定比例的贷款贴息支持。五是林业、财政部门积极规划桑园面积并及时兑现农民政策。六是对桑蚕龙头企业实现的利税,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实行税收共享。由于政策扶持力度较大,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使桑蚕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起来。

9月12日,市桑蚕产业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在敖汉旗召开了全市桑蚕产业专项推进现场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桑蚕产业专项推进领导小组组长钱荣旭出席会议,市政府办公厅主任、副秘书长李宪章主持了会议。市供销合作社作为全市桑蚕产业专项推进责任部门,具体组织承办了这次会议。市供销合作社、敖汉旗委、政府有关领导、市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市林业局负责同志和敖汉旗、喀喇沁旗、宁城县、翁牛特旗、松山区、红山区等旗县区供销合作社主任、茧丝绸公司经理、敖汉旗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共45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参观了正在筹建的敖汉旗缫丝厂、四道湾子示范桑园和养蚕基地。市供销合作社通报了桑蚕产业专项推进及协会工作情况,敖汉旗供销合作社、喀喇沁旗供销合作社和宁城县苏蒙公司介绍了经验。钱荣旭部长代表市桑蚕产业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发表了重要讲话,分析我市桑蚕产业新特点,指出桑蚕产业发展目标、方向和措施,对专项推进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市供销合作社安排部署了近期任务及市桑蚕协会工作。会议树立典型样板,明确发展方向,落实领导责任,加大推进力度,为桑蚕产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0月8日,徐国元市长在《赤峰农牧业产业化》简报第63期“赤峰市桑蚕产业发展情况”上做出了重要批示:“发展桑蚕产业是我市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一个新亮点,桑蚕产业的引进和推广不仅拓宽了农牧民的增收门路,也使我市经济林效益显著提高,较好的体现了绿与富的结合。在今后工作中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桑蚕产业的支持力度,努力走出一条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效’结合的农牧业产业化路子”。市供销合作社及时将此精神传达到各旗县区供销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组织工作的加强,进一步加大了专项推进工作的力度,为各项目标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基础。

(二)完善基础建设,扩大基地规模

为加强基地建设,全市当年投入苗木资金800万元,重点引进适合我市气候、土壤条件的“792”等优良品种,当年购进苗木2000万株,成活率达95%以上。在落实好新增面积的同时,主产区加强了对已建桑园的管理工作。随着植桑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养蚕技术的不断成熟,全市养蚕规模进一步扩大。宁城县苏蒙茧丝绸公司在一肯中、八肯中等6个乡镇、34个行政村、746个农户,共发展桑园2800亩。2006年共养蚕1900张,增长86.3%,实现产值160万元。八肯中乡八肯中村六组农民程志军,植桑18.8亩,今年两期养蚕33长,收入26000元,亩收入1380元,人均年增收6500元。目前,公司发展的桑园已有1010亩进入达产期,今后二十年,农民每年每亩收入基本稳定在1500至2000元之间,植桑养蚕单项收入就为每户平均增收4000元。

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台乡代白勿苏村20户农民,承包本村2000多亩天然柞树林,依托资源发展柞蚕养殖,今年,共投放蚕种120斤,经过三个月的管护,收获蚕茧52500斤,以每市斤4.8元的市场价格出售,毛收入达25万元,除去成本纯收入22万元,户均增收1.1万元。市供销合作社就我市柞蚕产业发展情况专门做了调研,以简报的形式向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了我市柞蚕产业发展巨大潜力,提出了“南桑北柞”产业化思路,并计划组织外出考察。据统计,喀喇沁旗桑蚕种植面积当年新增2000亩,条桑、坝沿桑和大叶丰产桑种植面积累计22000亩;敖汉旗新增大叶丰产桑2594亩、条桑6000亩,条桑、坝沿桑、大叶丰产桑种植面积累计70000亩;松山区新增大叶丰产桑4000亩,条桑、坝沿桑和大叶丰产桑种植面积累计11000亩;宁城县新增大叶丰产桑520亩,条桑、坝沿桑和大叶丰产桑种植面积累计7000亩;红山区建设示范密植桑园20亩。

(三)加大投资力度,培育产业龙头

2006年,全市已建成投产缫丝厂1家、筹建1家,建成以桑条为主要原材料的纸制品加工厂1家,桑蚕产业加工龙头企业投资总额3000多万元。赤峰银龙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缫丝厂总投资1583万元,占地68.8亩,厂房5520平方米,是一家以“种、养、加”一体化经营为基础,以“贸、工、农”多元发展为方向的加工型龙头企业,目前,产品质量、生丝平均等级达到4A级以上水平,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了提高生产能力,该公司新招录一线工人37名,完成技术培训,实现了两班生产。缫丝厂二期扩建工程也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喀喇沁旗供销社根据桑蚕产业发展形势,计划再增加缫丝生产设备来满足扩大生产需要。敖汉旗供销社、苏敖茧丝绸公司和江苏省银海茧丝绸公司签订了联合发展桑蚕基地和筹建缫丝厂的协议,计划二年内投资1100万元,建设大叶丰产桑基地和自动化缫丝厂,当年已投入资金200万元。旗政府已在四道湾子镇规划厂地70亩。赤峰赤阳春蚕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300万元征地建设以桑条为主要原材料的纸制品加工厂1家,建设小蚕共育站1处,加工蚕具5000套,建设1700平方米面积的蚕茧收购烘烤站1处。

(四)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技术水平

全市以赤峰银龙公司、宁城县苏蒙公司和敖汉旗苏敖公司为龙头,引进南方技术员120多名,培养农民技术员1000多名。技术人员较好地掌握了栽植、浇灌、施肥、育蚕、烘烤等生产技术,确保了我市蚕茧质量。市蚕桑业发展协会和各旗县区供销社从江苏、山东、河北等地聘请技术顾问,并与大专院校、蚕桑研究所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加强了技术指导。在桑蚕经营管理中,经营企业与桑农签订产销合同,建立服务档案,内部实行了工作实绩考核、目标化管理等办法。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各地普遍实行了以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小蚕共育、统一产品收购、统一烘烤、统一销售;大蚕分户饲养为标志的“五统一分”管理模式,向产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喀喇沁旗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承德蚕桑研究所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书,聘请了两名专家做为技术总顾问,培养出自己的专业人才40名。与山东青州缫丝厂和浙江中鑫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为期10年的购销协议。旗供销社制定了《2006年桑园管理工作要点》,提出每亩施农家肥2000-3000公斤,尿素40公斤以上,必保浇水三次;二年生桑园产叶量达到800公斤以上,三年生以上桑园产叶量达到1500公斤以上的生产要求和服务标准。在防治病虫害方面,根据去年危害桑园比较严重的黑绒金龟子等虫害进行了重点防治,由供销社提供农药,组织人员进行联防,取得了良好效果。

宁城县苏蒙茧丝绸公司直接引进南方技术人员60名,开展了“手把手的教你技术,心贴心的带你致富”活动,技术人员深入每个植桑农户指导测土施肥、适时浇灌和桑园管理,尤其在养蚕阶段每天为农户发送一张养蚕“明白纸”,为农民直接提供了南方最先进的养蚕技术。为了规范发展产业化,公司在李家窝铺村和新岭村组建了两个“蚕茧生产合社”,共有31个养蚕户入社,密切了企业与农户间的关系,提高了养蚕农户的积极性。李家窝铺村15户植桑养蚕户全部加入蚕茧生产合作社,第一期养蚕19张,平均张产蚕茧43公斤,第二期养蚕49.5张,平均每亩养蚕1.15张,比去年同期每亩多养0.45张蚕。公司正在规范蚕茧合作社,大力推广“按股分红,二次返利”的做法,向办成“民有、民管、民受益”的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的方向迈进。松山区加强城子乡300亩示范桑园建设,召开了乡镇领导、村干部、养蚕户代表参加的座谈会,组织农民学习施肥及剪伐等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桑蚕生产的认识。红山区制定了农民每发展一亩桑园供销社就投入400元股金的扶持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五)发挥职能作用,增强服务水平

全市已建立市级行业协会1家、旗县区茧丝绸公司7家、缫丝厂1家、桑蚕专业合作社8家。在专项推进中,市供销社、市蚕桑业发展协会、旗县区供销社、茧丝绸公司、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广大植桑养蚕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初步形成了公司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市供销合作社及时通报桑蚕产业专项推进各阶段情况,联合有关传媒,总结宣传各地在桑蚕产业化经营中的成功经验,通过抓典型、抓亮点,总结宣传了喀喇沁旗、敖汉旗和宁城县苏蒙公司发展桑蚕产业的经验。10月26日赤峰日报“农牧民周刊”在头版头条上刊发了赤峰市蚕桑业发展协会《桑蚕产业在我市的发展现状及建议》;市供销合作社邀请并协助赤峰电视台拍摄了桑蚕电视专题片,共编发《赤峰蚕业》简报6期,交流内部经验,传递先进技术,积极发挥了协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还通过《赤峰农合网》,与全国联网,为提供直接的、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创造了条件。

三、桑蚕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发展不平衡。作为新兴产业,我市桑蚕产业主要依靠供销合作社或协会会员单位的自身实力和旗县区政府不同程度的扶持政策来发展,地区间和企业间的不平衡必然导致桑蚕产业发展上的不平衡。

二是技术不配套。我市桑蚕产业整体仍处于发展初期,桑园规模小、布局分散,技术指导不规范,特别是养蚕环节薄弱,经济效益上不去,影响了一部分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发展信心。

三是资金不充足。尽管各地都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但是资金紧缺仍是制约桑蚕产业加快发展的“瓶颈”。

四是条桑、坝沿桑和柞树资源的综合利用不到位。我市条桑、坝沿桑面积很大,柞树资源很丰富,由于综合开发利用不到位,自然资源受到很大浪费。

五是自然灾害造成一定损失。今年,春季低温寡照,直接影响了桑树生长和桑叶产量,而频繁的雹灾又给桑蚕产业造成了一定损失。如宁城县一肯中乡6月18日一场持续10多分钟的冰雹,造成桑园受灾面积1600多亩。由于自然灾害导致我市蚕茧产量减少3成以上。

四、2007年桑蚕产业化经营工作建议

2007年桑蚕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市委、市政府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思路,实施“南桑北柞”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稳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步伐。2007年桑蚕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密植丰产桑和柞蚕为重点,全市新发展桑树10000亩,养蚕10000张,为农民增收1000万元。为做好2007年的工作特提出如下建议:

1、促进体制创新。建立健全蚕种检验、病虫害检疫和桑蚕科研专业机构,逐步建立我市植桑养蚕的生产技术指导网。成立以市协会和茧丝绸公司为龙头,统一完善的生产管理及产前、产中、产后综合配套的服务体系。要克服农户经济基础薄弱、种养技术落后的困难,积极争取市、旗县区政府专项资金扶持,补贴茧价、平衡市场,保证产业的良性发展。

2、抓生产,稳步扩大桑园面积。要合理布局,统一规划,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等多种方式,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栽植、高水平管理、高效益产出的要求,稳步扩大桑园面积。制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落实土地面积,筹措生产资金,每年新开辟桑园1万亩左右,推广一年两茬养蚕技术,扩大养蚕规模,为加工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提供优质的原料。

3、抓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产量。积极做好桑、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加快高效蚕种及高产高效桑树的推广;扩大小蚕共育规模,适应大面积养蚕的需要;加大优良蔟具及上簇管理技术推广力度;推广桑树优质高产种植管理技术和低产桑园改造技术,建立高产、稳产桑园;充分发挥简易大棚、省力化蚕台节本增效的优点,做好简易大棚、省力化蚕台养蚕技术示范、推广;积极引进、示范、推广桑蚕综合利用技术和生态蚕业模式, 大力发展生态蚕业。

4、抓加工、销售,提高效益。我市仅仅作为桑蚕原料供应地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方设法大力发展茧丝加工业,拓宽销售渠道,这样才能提高行业的整体效益,为地方经济发展多做贡献。首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服务意识,吸引外来资金、人才、技术,开发桑蚕基地和建立茧丝加工企业;其次,积极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加大新品种开发力度,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步伐,逐步提高龙头企业的综合经营能力,增强带动力和辐射能力;再次,大力扶持发展连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桑蚕专业合作组织,以利益为纽带,以民办、民管和民受益为宗旨,引导广大养蚕户自发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组织、化解风险能力。

篇3:桑蚕项目建议书

一、河池市桑蚕产业现状

近年来, 河池市桑蚕业发展迅速, 至2015年末, 全市桑园面积达5.29万km2, 蚕丝产量0.55万t。桑蚕生产规模、桑园面积、鲜茧产量、桑蚕生产总产值、蚕种生产量、蚕种饲养量、桑蚕良种覆盖率、方格簇养蚕率等8项指标排在广西第一, 其中桑园面积、鲜茧产量已连续9年稳居广西第一位。目前, 全市茧丝绸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9家, 装配自动缫丝机300组, 装机量和缫丝生产能力均占全区总量的1/4, 年产蚕丝5460t, 销售收入达18.7亿元, 位居广西首位。

在农机部门多年的大力宣传和推广下, 目前全市桑蚕生产机械化程度有了长足发展。在桑树种植环节, 机械化开沟、深耕、深松作业率达到80%;在伐条环节, 背负式伐条机使用率达到70%以上;在蚕房管理环节, 养蚕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基本实现省力化养蚕车、机械化自动上蔟装置的使用;在桑枝的综合利用上, 全市桑枝食用菌年生产能力已突破1亿棒;在桑枝食用菌生产加工环节, 桑枝的粉碎、消毒已经全面实现机械化;菌棒管理上机械化控温、喷淋技术逐渐普及。虽然桑蚕生产机械化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在许多生产环节上主要还是以手工劳作为主, 机械化总体水平较低, 严重制约了全市桑蚕产业的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土地分散独家经营, 难以实施机械化作业。

桑园种植护理的机械化作业主要包括开行、培土、施肥、摘叶和伐条等, 由于河池市桑树种植地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 小块且分散, 土地几乎没有连片整合, 因而限制了大型机械的使用。目前, 全市在开行、培土、深耕、深松的机械化生产环节, 主要以小型机械为主, 机械化作业程度低。

(二) 种植农艺不规范、难以适应机械化作业。

多数农户在桑树种植中, 没有实施统一的农艺标准, 传统的“多种多收”观念根深蒂固, 桑树种植行距比较窄, 多数在50~70cm, 农业机械无法进行田间作业。在桑园管理中, 大部分没有机械化中耕培土, 施肥作业仍然采用人工抛洒方式, 浪费了大量的肥料和人力, 而且造成环境污染。

(三) 桑蚕养殖规模小, 难以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近年来, 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数量的逐年增加, 在家养殖者多为老年人, 难以接受蚕业生产新机具、新技术。并且养殖以散户为主, 规模较小, 而新型养殖机械的生产设计主要适用于大地块、大蚕房, 因此很多农户都不愿意投入更多资金购买机械, 生产管理模式仍然处于粗放、落后的状态。

三、推进桑蚕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一) 多渠道支持促机具总量。

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为导向, 鼓励和扶持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养蚕大户购买桑蚕生产机械, 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调动桑农购机积极性, 提高机具装备总量, 为桑蚕生产机械化提供技术装备支撑。

(二) 多形式引导促普及应用。

以桑蚕主要环节机械化技术项目实施为抓手, 充分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 引导农机合作社及农机手开展桑蚕机械化作业服务, 促进桑蚕生产机械化技术普及应用。政府要协调相关部门创造适合桑蚕生产机械化作业的农艺条件, 解决目前在桑园管护环节上农机无法下地作业的问题。在蚕具使用方面, 推广使用木质方格簇。建立桑蚕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 基地实施桑园种植标准化, 蚕具使用统一化、蚕房管理机械化的示范带动, 提高群众对标准化、机械化的认识, 通过与手工作业模式进行对比, 突显机械化作业优势, 增强桑农使用机械化作业的信心, 加快桑蚕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 多部门合作促技术完善。

种桑养蚕产业的细化分工不仅可以加强土地资源整合, 降低农户养蚕的风险, 提高社会资源和土地资源利用率, 还能有效降低机械化的投入成本。农机部门要与桑蚕机械生产厂家合作, 积极探索桑蚕机械化作业要领, 有针对性地引进桑蚕机械, 执行标准化、规范化作业模式, 有效发展桑蚕生产机械化。

(四) 多角度宣传促认识提高。

采取召开座谈会、机具展示会、作业现场会、媒体宣传报道等形式, 多方位、多层次宣传桑蚕机械化的技术优势和增产增收功效, 在种桑养蚕较多的地区, 建立多个示范推广基地, 有效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自觉接受和运用桑蚕机械化技术。

(五) 多学习交流促效益提升。

篇4:桑蚕项目建议书

关键词 桑蚕业;现状;问题;对策建议;广西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2

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亚热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优越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合种桑养蚕。“十一五”期间,广西紧紧抓住“东桑西移”的契机,积极调整种植产业结构,把桑蚕业定位为特色优势产业,使广西桑蚕业得到较快发展。但近年来,受经济危机冲击,全区蚕丝加工企业受到巨大影响,农民栽桑养蚕积极性普遍受挫,这些对广西桑蚕业的发展极为不利。笔者以当前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调研考察工作,分析阻碍广西桑蚕业健康发展的因素,建议采取更为积极的对策,扭转劣势,把该区的桑蚕产业做大做强。

1 广西桑蚕发展现状及发展优势

广西大部分蚕种场建于20世纪60年代,进入2000年后开始迈入跨越式大发展时期。到2014年,蚕茧产量连续10 a全国第一,生丝产量连续5 a全国第一,毫无疑问是我国蚕桑生产第一大省。近年来,区外蚕种给广西蚕种市场带来了严重冲击,每年约30%的区外蚕种进入广西销售市场,极大影响了广西蚕种生产和经营[1]。在国家“东桑西移”工程契机下,广西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逐渐把桑蚕业发展为优势农业产业,带动了农民的丰收致富。广西首府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地,以及泛北部湾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这些都给广西桑蚕业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环境,也使得农产品的投资和贸易更加便利化。

2 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市场风险不确定性较大

广西桑蚕生产仍停留在小作坊种养模式,由于气候温度较高加上全年多批次的重叠饲养,造成病菌繁殖快和流行性蚕病的发生,都给桑蚕业的稳步发展带来了制约和威胁。再者,桑蚕业是外向型企业,与国际市场丝绸和生丝贸易有着密切的关系。但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乡镇缫丝厂过度发展的原因,使得蚕茧供求失衡,造成了蚕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我国蚕茧价格的波动只是国内原料茧供求关系过度的表现,而丝绸市场的供求关系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蚕茧过大波动幅度的收购价格无形中增加了经营的风险性和收入的不稳定性,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广西桑蚕业的稳定与发展。

2.2 技术人才缺乏,技术推广不到位

种桑养蚕对技术要求较高,但目前广西蚕业技术人员较缺乏,没有达到国家桑蚕标准化技术生产技术要求。例如,每333 hm2桑园需要1个专业技术人员,广西全区目前约有桑园面积20万hm2则需要600人,而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2]。此外,现阶段的养蚕户技术上大部分主要由老蚕农来指导,没有受到系统、专业的技术培训,与新技术脱轨,消毒防病意识也较淡薄。蚕桑生产方式也仍停留在十几年前的状态,从桑叶采摘、小蚕切叶、大蚕饲养、运输,蚕体蚕座消毒灯都是以手工为主,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原始粗放的劳动生产方式是制约广西桑蚕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2.3 桑蚕业市场发展不规范

近年来,由于经营者法律意识的淡薄,利用法规约束漏洞,经营假冒劣质蚕种或不走法律程序擅自生产经营蚕种,严重损害了经营单位和蚕农的利益。不仅扰乱了广西蚕种生产市场环境,也影响了蚕茧的产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违法犯纪行为。因而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更能促进桑蚕业的健康发展[3]。另外,近些年,由于蚕繭生产的急剧膨胀,茧站、茧灶过剩,以及长期存在的无证流动抢茧源、贩收毛脚茧等现象,导致茧质差、出丝率低,给农民、加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3 加快广西桑蚕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提供政策支持,稳定市场发展

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尽可能地为想栽桑养蚕但无地的农户解决难题。通过政策支持或其他渠道帮助协调交易条件,让无地农户不亏、有地农户得利、种桑农户受益,保障农户利益,充分调动他们的栽桑养蚕积极性。政府还应调整产业结构,营造支持蚕业生产的氛围,按照行业标准集中建设标准化桑园,推广应用桑蚕新品种、新技术,通过示范带动来逐步扩大广西桑蚕生产规模。此外,可成立乡村蚕桑协会,把分散经营的蚕农集中组织起来,向上申请专业机构和相关项目的定点技术扶持,为蚕农提供全程服务,逐步打造桑蚕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和经营,实现广西桑蚕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3.2 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应用水平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引导区内高校、科研所开展桑蚕科研项目研究,突破技术难关,加强桑蚕病虫害防治体系,优质、高效、高产的种桑养蚕技术研究等。二是充分发挥乡土人才作用,政府给予适当的报酬来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熟练掌握种桑养蚕技术的养蚕专业户,让他们给其他农户传授技术。三是强化专业人才培训,至少做到每个桑蚕基地乡镇都配有一名技术人员,积极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四是在选派大学生任村官、乡镇农业部门需补充人员或安排选调生到乡镇工作时,应注重桑蚕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为此有关部门可适当放宽其他条件。五是通过扶持政策,打造稳定的蚕桑科技工作队伍,加快培养科技带头人,推广及普及大蚕省力化饲养和小蚕共育等实用技术。

3.3 强化市场监管,完善相关法规

首先,加强蚕种市场管理,规范蚕种经营行为,严厉打击贩卖假冒伪劣蚕种及无证经营,进一步保证蚕种质量,确保用种安全,保障蚕农合法权益。其次,规范鲜茧收购市场管理,严格执行鲜茧市场准入制度和经营者资格认证制度。严禁目测手感评茧,而应是实行仪器评定,严格按照国家强制性质量标准来进行干茧交易,坚持蚕茧优质优价。最后,组建蚕农合作社,让缫丝企业和蚕农合作社建立起直销直供、优茧优价的关系,这样通过合理的价格,蚕农的生产结果和企业的诉求就能有效统一起来。

4 结语

蚕桑产业是广西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在“东桑西移”的机遇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纵观发展趋势,还存在诸如市场经营的风险大、技术人才缺乏以及经营市场发展不规范等问题。因此,必须要针对各项问题,采取政府政策支持、注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强化市场监管等有效的应对措施,构建健康、稳定的桑蚕生产经营环境,进一步发挥桑蚕这项广西优势传统产业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舟.广西桑蚕产业共生循环经济模式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1).

[2]黄元荣.凌云:桑蚕产业稳步发展成效显著[J].广西蚕业,2015(4).

[3]肖立新.广西桑蚕产业科研创新发展对策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10).

篇5:桑蚕种养、收购合作协议

甲方:

乙方:

一、合作的方式

1.乙方负责发展桑田亩(1000平方米)

2.甲方负责提供乙方所发展桑田的桑苗蚕种蚕具生产技术及蚕茧的收购

3.协议有效期为X年,从年月日到年月日

二、甲方提供

1.甲方为乙方提供适合于本地生长的优质高产桑苗品种,每亩(1000平方米)需桑苗XXX株,每株桑苗单价X元(XXX元/亩),乙方在购桑苗前X日须向甲方预付70%的桑苗款,剩余桑苗款的X%,在第二年收购蚕茧时抵扣。

(1)桑苗的品种和质量方面出现问题由甲方按应收入数负责赔偿。

(2)桑苗按甲方技术要求栽培桑苗(相对连片种植),否 则成活率低于X%甲方概不负责。

(3)甲方从栽桑苗起免费向乙方提供两年的技术指导,同 时培训乙方的技术人员。

2.甲方提供正规合格的蚕种公司专业生产的优质高产多丝量蚕种纸(每张蚕种纸X元,乙方在购蚕种前三个月预付缴款,逾期不交订种款,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如蚕种有质量问题由甲方负责)

3.蚕药蚕具由甲方代购,价格按市场价销售,不得高于市场价格,如本地有可用的蚕药,由甲方指导购买。如乙方使用不按甲方要求购买的蚕药蚕具,引发的一切后果,甲方概不负责。

4.乙方提供符合要求的小蚕供育室(每X亩一间),甲方提供孵化小蚕必需的温湿自动控制器。

5.乙方所有鲜茧由甲方按湖北省当季蚕茧指导价收购(优茧优价,劣茧劣价)。

6.乙方必须按甲方的技术要求饲养,甲方保证每张蚕种纸产鲜茧X斤至X斤(三年后的成龄桑可养X张纸),反之甲方概不负责,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除外。

三、乙方按甲方的要求发展桑田后,甲方按X元/亩的标准 付给乙方工作宣传经费,从第二年开始按X元/公斤的标准由甲方付给乙方工作经费,同时,协助甲方做好以下工作

1.负责本辖区桑农的发展并做好桑农基本情况的登记造册 工作.配合甲方做好桑农的技术指导,原则上X亩配备技术 员一名

3.负责配合甲方做好桑苗蚕种蚕具的发放销售等工作,并 负责资金的回收。

4.如果资金回收有缺口,甲方不负责工作宣传经费的返还。

四、甲乙双方不按本协议履行造成对方的经济损失,由违 约方负全部责任。

五、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签字之日起生 效。本协议未经公证,具有同等法律效益。

甲方签字盖章乙方签字盖章

篇6:工业项目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书(又称项目立项申请书或立项申请报告)由项目筹建单位或项目法人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方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国内外市场、所在地的内外部条件,就某一具体新建、扩建项目提出的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框架性的总体设想。

以下是工业项目项目建议书范文,请参考!

工业项目建议书格式【1】

一、总论

1、项目名称:

2、承办单位概况(新建项目指筹建单位情况,技术改造项目指原企业情况)

3、拟建地点:

4、建设内容与规模:

5、建设年限:

6、概算投资:

7、效益分析: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1、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建设条件分析:包括场址建设条件(地质、气候、交通、公用设施、征地拆迁工作、施工等)、其它条

件分析(政策、资源、法律法规等)

3、资源条件评价(指资源开发项目):包括资源可利用量(矿产地质储量、可采储量等)、资源品质情况

(矿产品位、物理性能等)、资源赋存条件(矿体结构、埋藏深度、岩体性质等)|

三、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建设规模(达产达标后的规模)

2、产品方案(拟开发产品方案)

四、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一)技术方案

1、生产方法(包括原料路线) 2、工艺流程

(二)主要设备方案

1、主要设备选型(列出清单表) 2、主要设备来源

(三)工程方案

1、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结构及面积方案(附平面图、规划图)

2、建筑安装工程量及“三材”用量估算

3、主要建、构筑物工程一览表|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建设投资估算(先总述总投资,后分述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安装费等)

2、流动资金估算

3、投资估算表(总资金估算表、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

(二)资金筹措

1、自筹资金 2、其它来源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销售收入估算(编制销售收入估算表)

2、成本费用估算(编制总成本费用表和分项成本估算表)

3、利润与税收分析

4、投资回收期 5、投资利润率

(二)社会效益

七、结论|

项目建议书的编制【2】

项目建议书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行业规划、地区规划的要求,结合各项自然资源、市场预测与分析,在基本条件后向国家、地区项目主管部门推荐的建设性材料。

建议书的形成,是基本建设程序中最初的阶段,是工程项目准备阶段的开始,项目建议书不仅是确定项目建设的依据,也是具体设计的依据。

二、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的建设书的内容

(一)项目名称、建设单位、主管部门

(二)项目提出的必要性的依据,主要写明建设单位的现状。

拟建项目的名称、拟建的性质、拟建成地点及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

(三)项目建设方案主要是指项目的初步建设方案。

建设规模、主要内容和功能分布。

(四)建设条件指项目建设的各项内容的进度和建设周期。

(五)初步建设计划指项目建设和各项内容的进度安排和建设周期。

(六)项目建设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七)项目建设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指项目投资总额及主要建设的资金安排情况,筹措资金的办法和计划。

三、项目建设书的编制

(一)主管部门的编制建设单位提出项目建议后报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组织专门人员按有关要求编制项目建议书,其基本程序是:建设单位提出的项目设想,所请主管部门编制项目建议书,主管部门完成编制任务书并报请有关部门审批。

上一篇:在慈善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下一篇:班主任工作心得:让学生在宽容与爱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