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奉献的散文

2024-04-16

歌颂奉献的散文(共14篇)

篇1:歌颂奉献的散文

给予比接受更快乐——《圣经》

曾经有人采访奥斯特洛夫斯基“难道你这一次也没有想到自己失去了幸福,没有想到永远不能看东西、不能走路,而感到失望吗?”奥斯特洛夫斯基却说“幸福是多方面的。我很幸福。创作产生了无比惊人的快乐,而我感觉出自己的手也在为我们大家共同创造的美丽楼房——社会主义——砌着砖块,这样,我个人的悲痛便被排除了。”

由此看来,幸福大厦的基石,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满足,还有更重要的精神——对人类的无私奉献的满足。

历史大片《辛亥革命》的第一个场景就是秋瑾上邢台就义的场景,当时她的一些独白是“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未有为革命而牺牲者,…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之烈牺牲之价值,竟让我在这一刻至心底喜极而泣”也就只有这种为以奉献为幸福的人方能有“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的千古绝唱。也让世人永远记住了秋瑾这个人,因为此刻她的幸福已经属于千千万万人的。

当然这并不是伟人才有的专利。

王国明以为普通的年轻班主任,地震时他不顾自身安危指挥学生从前后门逃生。房屋垮塌的一瞬间他一个箭步冲上去将还没逃出去的女学生推了出去,而自己却永远留在了他的教室。虽然他为了孩子而不在人世了,但是他的幸福却永远的留了下来,成为了孩子们一辈子的幸福。

李春燕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家温暖的月亮。她没有任何编制不享受国家工资和待遇,但她却坚持入不敷出的肩负起全村2500多人的健康和生老病死。她在接受采访时脸上洋溢的那种幸福的表情诠释了奉献这种幸福是如此沁人心扉。

杜甫一生虽然坎坷,却还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奉献精神,终为后人所传颂。

范仲淹远离朝堂仍不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始有文正公之美名。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句朴实的话已经成为雷锋奉献精神供后人学习。

奉献者的收获是一种幸福,一种崇高的情感,是他人的尊敬与爱戴,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人所能得到的最大幸福、最自由快乐的心境,莫过于无私的奉献。修炼无私奉献精神吧,它是幸福的源泉!

让我们做为奉献者奉献出我们的所有,追求着“心灵丰富”的永恒的幸福。

篇2:歌颂奉献的散文

想用天下最美的乐曲去赞美你;

想用心中最真的情感去颂扬你。

谢谢你给无助的人插上了一对希望的翅膀,给荒芜的大地添上了无尽的绿意生机,给汪洋的大海捧上了生命的希冀。这个世界离不开你-奉献。

寒冬,梅带着一对儿女去公园沐浴阳光。儿子肚子饿了,她去给他买了些零食。小家伙吃不完,随手就将剩下的扔进了垃圾桶。一个衣衫不整的少年,在众目睽睽之下捡起来就狼吞虎咽。梅走过去,亲切地说道:“小弟弟,这东西脏不能吃。给,这是一百元钱,你拿去买点吃的吧。”少年高兴极了,一眨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晚上,梅再次路过公园,又看见了那个男孩睡在椅子上。梅心疼地说道“小弟弟,这么冷睡这会生病的。走,去姐姐家住,好吗?”少年欣喜若狂,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梅先让少年去洗个热水澡,再让他美美的吃一顿,最后又不厌其烦地跟他聊天。“小弟弟,你怎么一个人呢,爸妈去了哪儿?”梅疑惑地问道。“姐姐,我是离家出走的。爸妈离婚了,我被判给了父亲,两天前后妈打了我,为了气气她,我就悄悄拿了几百元钱一声不吭地走了,我原打算来城里找妈妈,可只知道她住在浦东,电话号码也记不清了,找了两天没找到,钱也花完了,所以今天只能忍饥挨饿、露宿街头了。”少年泪眼汪汪地说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小弟弟,你这样做,家人肯定会气坏的,你恨继母,但也不要不考虑爸爸的感受,毕竟他是爱你的,对吧。再说妈妈知道后,她的心脏肯定承受不了的.。唉,小弟弟,你就忍心伤害两个最爱你的亲人吗?”“姐姐,我……该怎么办呢?”“小弟弟,先给爸爸打个电话。如果还想去妈妈那,就跟家里说清楚,同时问清楚她的电话号码,明早姐姐才能带你去找妈妈。”“好的,姐姐。”少年爽快地答应了。随后,她带他去了卧室,给他盖好被子,打开房间的空调,然后才离去。

第二天,梅开车将少年送到了他妈妈家,同时还送给了他一套新衣服和两百元钱。

少年在外流浪,不但荒废学业,而且生活、人身安全都没保障。梅不仅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幸福,更为社会减轻了负担。她用实际行动为社会注入了一股温情的暖意。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告诉我们什么是奉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告诉我们什么是豁达。走近诗人,与诗人同行,让诗句提升我们的思想,慰藉我们的感情,净化我们的心灵。

篇3:歌颂奉献的散文

故乡就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列祖列宗休养生息的地方, 乡情也是亲情, 国情也就是扩大了的乡情。友情是中国人人伦关系极重要的一部分。友情, 是人与人之间, 个性与个性之间擦出的火花。那种没有阶级的差异, 没有地位的悬殊, 没有利益区分的关系, 就是友情。友情跟亲情有很大的区别, 因为它具有可选择性。中国人交朋友讲的是“心交”、“神交”。心神相交的朋友才是真朋友。爱情是人类感情中最神秘最神圣的感情。它是文化, 是历史, 更是人类本身, 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历史属性的综合体现。

亲情友情爱情, 都可以左右我们既定的情感模式, 但三种情感是有质的区别的。当你把芸芸众生类别区分开来, 情感的依附方式是有根本的相异性的。因为这三种情感, 同属于社会的一部分, 同属于精神境界, 那么它们自然受现实生活的考验, 它们各自都有考量的标准, 道德的约束, 法律的捍卫。人因为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 有些人更多重视亲情, 把亲情看作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他们在整个生命过程里, 觉悟出惟有亲情力量的伟大, 他们往往在亲情中找寻可依靠的精神力量, 可信赖的精神支柱。也许这样的人, 在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中, 受过不同程度上的伤害。有些人更多从爱情中找寻自己的另一个缩影, 找寻与自己个性相异或相近的思想。这样的人, 他们重视爱情的力量, 认为只有爱情才是生命中给予自己温暖的重要部分。大部分的人, 重视友情, 因为人在生命的进化过程中, 友情陪伴着我们人生的每一步。有些时候, 我们的悲惨经历可以跟“友情”交流, 但我们不一定跟“亲情”、“爱情”交流。我们也许在成长的某个阶段, 遭遇打击萎靡不振, 我们定会在第一时间, 从友情处寄存我们的失落, 然后疗好伤痛, 又继续出发。无论感情是悲怆的还是伟岸的, 都让我们珍惜每一个生命的细节, 因为享受结果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亲情友情爱情, 是我们生命中的精神主导。让我们来认真对待每一次情感历程, 因为, 生命就是情感累积的日子, 让每一个逗点都有意义。当我们生命划上句号时, 我们回忆时没有遗憾没有后悔。情感都有一个共同属性, 就是爱。爱, 有时候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诺, 但它一定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怀与问候;爱, 有的时候不需要梁祝化蝶的悲壮, 但它一定需要心有灵犀的默契与投合;爱, 有的时候不需要雄飞雌从的追随, 但它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与理解。爱, 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情, 需要每时每刻的坚持。“爱在左, 同情在右, 走在生命的两旁, 随时播种, 随时开花, 将定径长途, 点缀得香花弥漫, 使穿枝拂叶的行人, 踏着荆棘, 不觉得痛苦, 有泪可落, 但不是悲凉。”

世间的亲情与生俱来, 友情可遇不可求, 爱情则需要缘分。拥有亲情使人愉快, 拥有友情使人充实, 拥有爱情使人幸福。亲情的孕育使血浓于水, 肝胆相照乃至朋友间真挚友情的体现, 而爱情则是相爱伴侣间的忠贞不渝和同舟共济。人们在忧伤, 落寂之时, 渴望的是慰籍, 在失败挫折之际需要的是勉励, 当人生之舟在风雨中漂泊, 最需要有一处心灵的港湾, 使其停泊休憩。亲情是一种深度, 友情是一种广度, 而爱情则是一种纯度。亲情是一种没有条件, 不求回报的阳光沐浴;友情是一种浩荡宏大, 可以随时安然栖息的理解堤岸;而爱情则是一种神秘无边, 可以使歌至忘情, 泪至潇洒的心灵照耀。亲情是永恒的, 需要关怀;友情是珍贵的, 需要维护;爱情是美丽的, 需要共创。血脉相连是亲情, 高山流水是友情, 缠绵悱恻是爱情。亲情是一个家, 在这个家里, 只有一个主题———叫生活;友情是一棵树, 在这棵树上, 只结一个果子———叫信任;爱情是一盆花, 在这盆花里, 只开一朵花———叫忠诚。

愿亲情是涓涓甘泉, 滋润心田, 永不枯竭;愿友情如海中礁石火风沐雨, 日久弥坚;愿爱情的常青树永远苍翠, 直到地老天荒。“人生一世, 亲情、友情、爱情三者缺一, 已为遗憾;三者缺二, 实为可怜;三者皆缺, 活而如亡!” (刘心武语) 。体验了亲情的深度, 领略了友情的广度, 拥有了爱情的纯度, 这样的人生, 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人生;有了这份纯洁的爱情, 这份真挚的友情, 再加上一份浓浓的亲情, 一定会使你的生命之树常青。

三毛说:“生命真是美丽, 让我们珍惜每一个朝阳升起的明天!”是的, 生命之所以美丽, 是因为有亲人的呵护, 朋友的关心, 恋人的陪伴, 所以, 朋友, 请你好好珍惜他们。

表现与歌颂这些人伦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深沉的爱国情、浓烈的思乡情、执着的男女情、美好的朋友情和温馨的骨肉情, 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优秀完美的道德规范以及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这种博大精深, 独具特色的情感美, 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 是中华民族发展繁荣的巨大力量。读亲情作品让人孝, 读国情作品让人忠, 读爱情作品让人贞, 读友情作品让人义。让我们走进人的情感世界, 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 使自己变成一个感情健康而丰富的人。这对于我们建设幸福、繁荣、稳定的和谐社会, 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中国人的感情世界特别丰富。亲情、乡情、国情是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出来的感情, 爱情是人类感情中最神秘最神圣的感情, 表现与歌颂这些人伦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

篇4:温柔的歌颂

1932年出生的卡雷尔·贝内什(Karel Benes),显然是那些足够影响20世纪欧洲艺术的极少数人之一。在捷克——艺术家的故乡,你会在诗集和童话书里发现贝内什的作品,那些印在书籍首页的藏书票温暖而美好,单纯的线条与隽永色调和谐出一整个微亮的世界。

贝内什的作品色彩柔美,却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样充满张力的矛盾感和诗意盎然的艺术语言,似乎正是源于捷克那低调而叛逆的个性。在最温柔的梦境里透露最冰冷的秘密,这并非只是艺术家的想象,更似一场午夜梦回般的漫长溯源。《缪斯》里柔美的线条和治愈性色彩交错出充满温柔情绪的画面意境。线谱与花环、略过塔尖的女神与琴键上的玫瑰,宛如全人类同做的旧梦,隽永而略带神秘。而这正是独属于卡雷尔·贝内什的艺术风采。

在捷克生活了半个世纪,没有人比贝内什更了解这个城市的呼吸和风景。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似乎洞悉一种隐秘的秩序,在安静的画面之下,无声地传达着一个人与这座城的对话。《教堂》中,蒙太奇式的画面衍生出层次清晰而内容完满的绝妙视感。诗意的教堂风景和优雅的用色尤为引人注目,浮现于色彩之外的神像明确着多维的空间感,而建筑的纵深与琴键的组合则加深了艺术家有意传达的神圣氛围。

在石版画领域成就卓越,擅长彩色铜板技法,数十次入选国际藏书票大展并获奖,但贝内什却更偏爱以速写形式表现形象。流畅的线条,淡雅的色彩,诠释着女性曲线,成全了艺术家对唯美世界的探索。

线条简单而优美的裸体画像是卡雷尔·贝内什的典型作品。《裸女》系列中,女人的身体纤细柔美,略带懒散的姿态,显露着他对自然感的追求。线条的运用极度细腻、精确,却并不让人感觉刻意,如此自然的笔法正是艺术家天赋异禀的体现。而《躺着的女人》里,盛开的植物与入睡的女人成为两个独立的意象,无论色彩或者线条的应用,都透露着自然而令人屏息凝视的静谧感。植物的长势与女人的躺姿共同传递着温柔却强烈的生机,而花朵对女性性器的暗示则无疑加深了女人的成熟与美。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捷克始终挥霍着世界上最闪耀的艺术。82岁的贝内什似乎正是怀着最温柔的心情,在梦幻与现实之间,在画面与意念之间,探索最微妙的平衡点。而卡雷尔·贝内什的艺术,也成为一次纯真的心灵溯源,一段安静而动魄的探寻之旅。

篇5:歌颂无私奉献的诗句

2、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黑格尔

3、人民的愉快就是我的报酬。——居里夫人

4、每一个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体人所实现的最大幸福之中。——左拉

5、感谢欣赏本文,更多名言警句请关注:表现奉献精神的诗句 关于奉献的格言

6、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郭小川

7、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爱因斯坦

8、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9、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10、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够通过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新的人更加幸福。——拉美特利

11、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12、我是世界的公民,应为人类而生。——诺贝尔

13、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报酬。

14、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15、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16、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车尔尼雪夫斯基

17、真正的学者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暗暗做了许多伟大的工作而生前并不因此出名。——巴尔扎克

18、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19、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

20、如果一个人仅仅想到自己,那么他一生里,伤心的事情一定比快乐的事情来得多。——马明·西比利亚克

21、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22、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赫胥黎

23、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穆尼尔·纳素夫

篇6:歌颂奉献精神名言警句

时间:-01-23 22:31 来源:人生格言 点击: 13928次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5、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 ——秋谨

6、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毛泽东

7、不管好不好,这是我的祖国。 ——狄卡杜尔

8、点燃蜡烛照亮他人者,也不会给自己带来黑暗。 ——杰弗逊

9、磨刀石牺牲自己,把锋利赠给宝剑。 ——佚名

10、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肖伯纳

11、当你服务他人的时候,人生不再是毫无意义的。 ——葛登纳

12、绿叶丝毫不嫉妒花朵,而且为花朵的美丽勤垦地工作着。 ——佚名

13、给予比接受更为有福。 ——《新约全书》

14、一个人不论赋有什么样的棋,他如果不知道自己有这种棋,并且不形成适合于自己棋的计划,那种棋对他便完全无用。 ——休谟

15、以身许国,何时不可为? ——岳飞

16、我没有别的东西奉献,唯有辛劳、泪水和血汗。 ——丘吉尔

17、有的人觉得能够舍身,能够用牺牲来对人类表示深切而毫无私心的同情,是一种快乐。 ——罗曼·罗兰

18、只要你曾经尽可能地贡献出来,就已经值得感激了。 ——屠格涅夫

19、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孙中山

20、你自己和你所有的一切,倘不拿出来贡献于人世,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在是一种浪费。 ——莎士比亚

21、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茅盾

22、我不配做一盏灯,那么就让我做一块木柴吧! ——巴金

23、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24、一个人无论禀有着什么奇才异能,倘然不把那种才能传达到别人的身上,他就等于一无所有。 ——莎士比亚

25、人们赞美流星,是因为它燃烧着走完自己的全部路程。 ——凌光

26、要找出来我值多少,那是别人的事情,主要的是能够献出自己。 ——屠格涅夫

27、你们在开始一天生活的时候应该提醒自己去爱他人,应该努力去发现世间美好的事物,那么,从外界的反映中,你将发现一个可爱的自我。假如在你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人紧紧握住你的手,这说明你在一生中未曾伸出友爱之手去帮助他人。 ——巴斯凯利亚

28、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 ——孙中山

29、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 ——薛文清

30、为伟大的事业献身的人,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 ——佚名

31、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耀得暗室象白昼一般呢,但至少有些用处,可以使暗室中的人认识到一点周围的真正情形。 ——恽代英

32、你要记得,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高尔基

33、要重返生活就须有所奉献。 ——高尔基

34、纤弱的东西捆到一起就刚强。 ——英国谚语

35、生的人远比死的人更须要慈善。 ——阿诺德

36、燃烧自己!这样,即使你化为灰烬,人们也会从火光中找到你。 ——佚名

37、我惟一的希望是能够多做贡献。 ——白求恩

38、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鲁迅

39、当你在大树下安祥地乘凉时,可曾想到大树在坚强地承受酷热? ——顾吹文

40、给予是能使人产生优越感的。 ——雨果

41、我更需要的是给与,不是收受。因为爱是一个流浪者他能使他的花朵在道旁的泥土里蓬勃焕发,却不容易叫它们在会客室的水晶瓶里尽情开放。 ——泰戈尔

42、贪婪的心像沙漠中的不毛之地,吸收一切雨水,却不滋生草木以方便他人。——欧洲谚语

43、人当活在真理和自我奉献里。 ——庞陀彼丹

44、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什么意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爱因斯坦

45、经验显示,成功多因于赤忱,而少出于能力。胜利者就是把自己身体和灵魂都献给工作的人。 ——查尔斯·巴克斯顿

46、土地是以它的肥沃和收获而被估价的;才能也是土地,不过它生产的不是粮食,而是真理。如果只能滋生瞑想和幻想的话,即使再大的才能也只是砂地或盐池,那上面连小草也长不出来的。——别林斯基

47、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受。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马克思

48、在人生的黄昏时,一代不幸的人在摸索徘徊:一些人在斗争中死去;一些人堕入深渊;种种机缘,希望和仇恨冲击着那些被偏见束缚着的人;在那黑暗泥泞的道路上同样也走着那些给人点亮灯光的人,每一个头上举着火种的人尽管没有人承认他的价值,但他总是默默地生活着、劳动着,然后像影子一样消失。——普鲁斯

49、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

50、自己脑子里只装满着自己,这种人正是那种最空虚的人。 ——莱蒙托夫

51、一个人总得慷慨一点,才配受人感谢。 ——托马斯·哈代

52、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 ——狄更斯

篇7:在奉献中歌颂青春演讲稿

鄂尔多斯市华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2017年7月,我与二十几位大学生一起,第一次踏入准格尔旗,来到了华兴公司。

对于煤矿我一点都不感到陌生,我的父亲从16岁开始就赶着毛驴车开始下井了,年幼的我对于煤矿没有一点概念,只记得每天回到家中的父亲总是很疲惫,记得母亲总是教育我家里的钱来之不易,要省吃俭用。去年八月,按照公司要求,所有的应届毕业生需要进行三个月基层轮岗实习,还记得我第一次下井时的模样,真的是手足无措,有点害怕,又有点好奇,完全没有想到井下这么大,灯火通明,居然还有车!也许我对于井下的印象还停留在父亲赶着毛驴车拉煤的时代吧。几个月的井下工作使我受益匪浅,入账的时候我知道井巷工程到底是什么井巷,维修雷波泵工作中的雷波泵到底是什么东西,这都源自于这三个月的基层修炼。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井下工人的辛苦。从小到大我与父亲的话并不是太多,自从从事了煤炭行业,开始轮岗实习后,我会经常与父亲诉说我在井下的故事,同时也渐渐发现父亲与我的对话多了许多,他时常提醒我井下哪里容易产生隐患,问我井下环境如何,要注意什么事情,他会和我讲述他以前下井的故事,就好像他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站在乌金的煤海中奋勇拼搏,这让我对父亲更加的尊敬了。

我记得在培训期间,有一位老师给我们讲过这样一句话,华兴公司是我们成长的平台,西部公司是我们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淮南矿业集团是我们强大的后台,这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也许是我与华兴公司有种不解之缘吧,毕业后我义无反顾的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乌海,来到了华兴公司。干净整洁的矿井,先进的生产设备,浓厚的“家”文化氛围,深深的吸引了我。完善的会计制度以及相关体系,领导和同事的悉心教导,让我在最快的时间内能够独立上岗。

相信大家都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当中有这样一段话: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充满着斗志,充满着希望。的确如此,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季节,青春是人生最铿锵的篇章,青春是摧枯拉朽的豪情,青春是旭日东升的力量,青春的我们意气风发,青春的我们敢为先人,青春的我们斗志昂扬。就像今天的华兴公司一样,公司的产能大幅提升,相应的各项任务指标也随之提高,全矿上下都在为了目标而努力着,虽然氛围非常紧张,但更多的体现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们,带着对前程事业无限的憧憬,带着年轻人无比的朝气,敢为先人的激情和对职业的无限热爱,跨入了快速发展的唐家会煤矿。

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按我的理解,这句话包含着俩层意思,()一方面说明培养和造就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另一方面还包含着无论是树木还是树人都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才能有机会成长。我们是幸运的,发展中的唐家会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最适合成长的环境,而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努力的吸收养分,在我们不断的成长中为其奉献一片绿荫,为早日实现唐家会的远大目标奉献自己的青春乃至一切。

最后我想说,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更是短暂的。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我们不能再人生最辉煌的时刻虚度年华,碌碌无为。迷人的彩虹出自大雨的洗礼,丰硕的果实来自辛勤的耕耘。我们应该好好把握青春,学那搏击风雨的海燕去展翅翱翔,学那高大挺拔的青松去傲雪清霜。

天空因蔚蓝而美丽,工作因执着而伟大,朋友们,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坚定信念,华兴公司因我而精彩,团结一心,为顺利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不懈奋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各位青年朋友门,各位同事们,让我们用我们的辛勤付出和努力奋斗,使我们的青春在华兴公司的发展和壮大中闪光!

篇8:歌颂奉献的散文

故事中的罗长姐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平凡母亲的集影, 但这种最朴质的母爱往往也是艺术形式最难表现的爱, 因为它总是体现在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中。母爱从来就不是惊天动地的, 它仿佛润物细无声的雨, 总是静静潜伏在大地上, 潜伏在每个儿女心里。众所周知的原因, 如果舞台表现平淡是吸引不了观众的, 它要有冲突和矛盾, 这就给这个故事内容与表现形式带来了难题。而舞台表演的时间有限,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表现一个人三十多年的生命跨度, 完整呈现一个故事, 需要创排者创作手法上的创新。

《土家妈妈罗长姐》成功运用了多种艺术形式, 实现了表现手法上的创新。它塑造了老年罗长姐与青年罗长姐、壮年祁才政与青年祁才政两组人物形象, 让他们在时空中相互穿插, 将故事还原。老年罗长姐代表的是现在的人物状态, 青年罗长姐代表的是过去的人物状态, 两种状态分别以情景再现和舞蹈表演等艺术手法, 带给人新的视觉感受。舞蹈本身的肢体语言是生动的, 它展现给观众的也是丰富的情感视觉, 每一个动作, 每一段韵动, 都是诗, 都是画, 但不虚空, 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内容, 是母亲对儿子的爱的真实反映。剧里一些小片段非常感人, 比如严冬、盛夏、黑夜、清晨。严冬里, 老年罗长姐在北风呼啸的大雪天披着棉被从吊脚楼走出来寻找儿子, 她看见儿子笔直地站在大雪之中, 已经变成一个雪人, 罗长姐试图将儿子背走, 但无能为力, 只好急忙将儿子扶在地上坐好, 将身上的棉被给儿子披上, 随后将自己棉衣拉开, 将儿子的双脚紧紧地抱在怀里;盛戛的情景用一段舞蹈表现, 点点星光下, 炎热的夜色里, 年青的罗长姐为了让儿子睡好觉, 守在儿子身边, 哼唱童谣, 为他驱赶蚊子, 把一位母亲的耐心、爱心与儿子的呆傻、木讷形象展现给观众;黑夜里, 老年罗长姐提着马灯到处寻找儿子, 草堆里发出一阵阵粗粗的呼吸声, 罗长姐循声而去, 在草堆找到儿子, 她拉出被稻草和玉米杆裹满一身的儿子, 慢慢为他解开裹在身上的稻草, 举起马灯为儿子照亮山路, 引领儿子回到吊脚楼;清晨中, 大山的小鸟在歌唱, 舞台中间的大栅栏里, 智障儿子在跑步、上操、立正、稍息。

一个个片断, 就是一个个生活细节, 也是平凡生活的缩影。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天或一季的概念, 而是在时光的流动穿梭中倾注了母亲从年轻到年老的一辈子的生命情怀。母亲对儿子的爱, 是无私不求回报的爱, 血肉相连的爱。另外, 《土家妈妈罗长姐》还成功植入了五峰土家族的地方歌舞, 让它与剧情相互依托, 使戏更加有了观赏性与艺术性。比如剧里面的五峰土家族的傩面舞, 五峰土家族的板凳龙、摆手舞, 还有五峰土家族的民歌民谣, 它们融入剧情, 生动了故事, 让戏更加有了内容, 有了看头。

《土家妈妈罗长姐》的音乐也很有特色, 它采用五峰土家山民歌, 绵长而抒情, 听起来恰似儿歌, 恰似妈妈轻唱的摇篮曲。它在剧里反复出现, 总是让人怀想, 使人温暖, 令人充满甜蜜。

篇9:歌颂的风险

层出不穷,多如驴毛的歌颂家,有的是忠心耿耿,作品是发自内心地热情讴歌;有的是出于被迫,不得不写些应景的玩艺;有的则是跟风赶浪,投机取巧,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以换取荣利。然而,操此业者,虽是无本万利,却也有无法预料的风险。有一些倒霉蛋,于呕心沥血,绞尽脑汁,献上颂歌之后,虽然赢得一时的荣名,或是官帽加顶,后来竟因政治风云变幻而祸患临头。

曾幾何时,歌颂家如雨后春笋,满山遍野噌噌乱冒,有诗人、有小说家、有戏剧家、有歌唱家、有画家……他们使出看家本领,各显绝技,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歌颂大赛,以致热情歌颂的艺术作品集之可以成山,倾之可以填海。大跃进期间,一个县一年就能创作诗歌数万首,小说上千篇,戏剧数百部。大中城市的文艺作品,更是产量惊人。而年复一年,也就形成了一支举世无匹的庞大的歌颂家队伍。其中佼佼者,或称“大家”,或称“大师”,或称“天才”、“鬼才”,不但有光芒四射的头衔,而且闹了个什么长干干,或是占据要津,或是叱咤文场、把持艺坛,令那些正在为做一个歌颂家而努力奋斗的人垂涎八丈,奋起直追。无数尚未以歌颂家为奋斗目标的人,以他们为榜样,群起效仿。即使在农村,一些聪明的人也因擅唱颂歌,而成为“农民诗人”、“农民歌手”,跳出龙门,吃上皇粮,甚至名扬全国。

然而,让这些歌颂家们做梦也想不到的是,几年后,运动接踵而来,有些歌颂家开始倒霉。至1966年,空前绝后的“文革”运动,更是以排山倒海之势在全国掀起,更多的歌颂家陷入灭顶之灾。靠大写歌颂文章,热情讴歌新时代、新生活当上高官,号称“散文大师”的杨朔先生,遭受残酷的批斗折磨之后,于1968年8月吞下大量安眠药自杀;于1949年归国,靠一出歌颂政府歌颂党的话剧《龙须沟》,赢得“人民艺术家”称号,随后写出一系列歌颂作品,且干上北京市文联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的老舍先生,于1966年8月,在遭到反复批斗、殴打后,投太平湖自杀;与人合著歌颂革命斗争、歌颂党的长篇小说《红岩》、回忆录《烈火中的永生》的罗广斌先生,在遭到造反派绑架逼供后,于1967年2月跳楼自杀;创作了一系列歌颂革命、歌颂土改、歌颂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以巨幅油画《开国大典》而为代表作的董希文先生,被残酷迫害至死;写出第一部歌颂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三里湾》,以及许多反映“阶级斗争”的小说的赵树理,在“文革”期间遭到长期的迫害、批斗、游街示众,曾被打断肋骨,又在批斗台上被推下,跌断髋骨,后含冤而死……数以百计的小说、电影,在今天看来,大多为热情歌颂革命、歌颂党的作品,遭到批判与封杀,而其作者不是遭到批斗、殴打、关押,就是戴上反党、反革命、反社会主义等种种巨帽,强迫劳动。

上述歌颂家与作品,大多是被“革命派”鸡蛋里头挑骨头,断章取义,牵强附会,无限上纲,抓住作品中的一句话、一个人物、一段情节,大举批判,将其定为反党反革命的大毒草。另一类歌颂家,则因犯了“路线错误”而倒了霉。写了大量歌颂作品的安徽作家陈登科,其歌颂农业合作化运动、反映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长篇小说《风雷》,因较为真实地反映这次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被江青、姚文元等人批判为“诋毁三面红旗、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和无产阶级专政、为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树碑立传的一株大毒草”,“在书中大力宣扬单干风,为刘少奇及其在安徽的代理人所推行的‘三自一包’、‘责任田’招魂”。陈登科也被扣上国民党特务的帽子,以“利用小说反党”等罪名而逮捕入狱,坐牢五年,备受折磨。写过大量红歌,号称“红色音乐家”的李劫夫,是为毛泽东诗词语录谱曲的第一人,于“文革”期间大红大紫。但他后来因为林彪的词《重上井冈山》谱曲,又误判形势,以为林彪即将接班,想抢个头筹,创作一首庆祝林彪接班的歌,拟出了《紧跟林主席向前进》的歌曲题目,被他的太太张洛在“学习班”中坦白交待。结果他饱受摧残,于1976年末惨死在“学习班”中……

在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时代,同是歌颂家,歌颂谁,歌颂谁的路线,站的什么队,直接关系到歌颂家的命运,歌颂错了人,歌颂了“错误”路线,站错了队,即使其再有才华,作品艺术性再高,也要被“打翻在地,踏上一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纵观数十年来,能于政治斗争的狂涛巨浪中始终挺立潮头者几稀。许多走红于一时的歌颂家,虽然已经结束了歌功颂德的一生,但他们呕心沥血写出的肉麻的颂歌,却被后人所唾弃。

篇10:歌颂母爱的散文

啊!母爱,如果你是一座楼,我是你的一块砖、一片瓦、一颗石头,用我的渺小的身体,筑起你的巍峨;如果你是一面旗帜,我便是属于你的一根丝线,用我的青春为你绣出一颗闪闪的星星;如果你是一座花园,我便是属于你的一朵小花、一株小草、一片绿叶,我甘愿默默耗尽心血,吐出缕缕芬芬。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母亲的恩情,我们惟有以爱和孝敬来回报。孝敬母亲是做人的本分,最后就以人们常说的“十月里唱一支给母亲的恋歌”,告别伟大的母爱,不过我最后大声的说一声:“我爱你,更爱你的博大胸怀。

篇11:歌颂成功的散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云烟滔滔的历史上,真正能留下赫赫功名的,能有几人?能恰如其分评价自己的又有几人?那些既不抬高自己也不贬低自己的人确实称得上是智者。

田忌赛马的故事我们都非常熟悉。田忌不拿自己的马跟对方的马硬拼,因为他深知自己马匹的力量和速度,如果硬拼,必败无疑。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周全的上策——分别拿自己的三等马、中等马和上等马跟对方的上等马、下等马和中等马比。比赛下来,田忌大获全胜。好一个聪明的田忌。与其说他聪明,还不如说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能正确认识评价自己的典型,莫过于那个汉高祖刘邦了。刘邦在打败项羽后曾自得地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子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得天下。项羽有一范曾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刘邦这番话的确是他能够得天下的经验之谈,更是他能够准确评价自己善于用人的至理之言。西楚霸王项羽啊,你自刎乌江时,是否明白了正确评价自我的重要性了呢?其实,单就自省这一点来说,你早就输给了沛公刘邦。

能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评价自我者,还有那个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别人曾这样问过牛顿:“你为何能在科学上取得如此巨大成就呢?”牛顿认真地回答说:“我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是因为我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看得那么高,那么远。”牛顿,你不愧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你深知科学研究开创性的重要性和科学研究阶段性的特点。每一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在原有成果基础上的发展。你是一个科学巨人,同时你也是一个令后人景仰的道德楷模。大凡能取得事业成功的人,都是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人,否则,还谈什么行为的正确和事业的成功?

同样,许多一生庸碌无为的人差不多都是败在不能正确评价自我上。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你也太不自知了,你的水平能力怎样,你自己难道不清楚吗?你何必等到最终自露马脚,留下千古笑柄呢?还有那个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赵括,你难道不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的含义吗?你的“杰作”——长平之战——使赵国损兵折将,让你自己饮恨千古,这难道不是一个深刻沉痛的历史教训吗?我想,每一个想追求成功的人都要引赵括之事为戒,而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以免害人害己。

还有那个白头翁,它从不掂量自己,也不问自己到底有多大能耐,什么都想学,结果一事无成。庄子《秋水》中的那个河神,“以天下之美尽在己”,却不知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然而可喜的是,他最终有了自知之明,并能正确认识自己。“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将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但不能正确认识评价自我者,有几人能像河神这样有自省意识呢?他们往往一错再错,直至跌入失败的深渊,甚至自我毁灭而不醒悟,这不发人深思吗?

篇12:歌颂教师的散文

人生旅程上,您丰富我的心灵,开发我的智力,为我点燃了期望的光芒。多谢您,教师!

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我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之中。教师,您就是滋润我们心田的春雨,我们将永远感激您。

教师,您是海洋,我是贝壳,是您给了我斑斓的色彩……我当怎样地感激您!

踏遍心田的每一角,踩透心灵的每一寸,满是对您的敬意。

有如从朔风凛冽的户外来到冬日雪夜的炉边;教师,您的关怀,如这炉炭的殷红,给我无限温暖。我怎能不感激您

对于您教诲的苦心,我无比感激,并将铭记于心!

天涯海角有尽处,仅有师恩无穷期。感激您,教师!

您用心中全部的爱,染成了我青春的色彩;您用执著的信念,铸成了我性格的不屈……教师,我生命的火花里闪耀着一个您!

鸟儿遇到风雨,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上有风雨袭来,总是躲在您的怀里--我的师长,您是我遮雨的伞,挡风的墙,我怎能不感激您!

没有您的慷慨奉献,哪有我收获的今日。十二万分地感激您,敬爱的教师。

您送我进入一个彩色的天地,您将我带入一个无限的世界……教师,我的心在喊着您,在向您敬礼。

把精魂给了我,把柔情给了我,把母亲般的一腔爱给了我……教师,您只明白给予而从不想收取,我怎能不向您表示由衷的敬意?

您的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对我充满期待;是燃烧的火焰,给我巨大的热力:它将久久地、久久地印在我的心里……

假如我能搏击蓝天,那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假如我是击浪的勇士,那是您给了我弄潮的力量;假如我是不灭的火炬,那是您给了我青春的光亮!

教师,在今日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光芒里,依然闪烁着您当年点燃的火花!

往日,您在我的心田播下了知识的种子,今日,才有我在科研中结出的硕果――教师,这是您的丰收!

您谆谆的教诲,化作我脑中的智慧,胸中的热血,行为的规范……我感激您,感激您对我的精心培育。

因为您的一片爱心的灌浇,一番耕耘的辛劳,才会有桃李的绚丽,稻麦的金黄。愿我的谢意化成一束不凋的鲜花,给您的生活带来芬芳。

忘不了您和风细雨般的话语,荡涤了我心灵上的尘泥;忘不了您浩荡东风般的叮咛,鼓起我前进的勇气。教师,我终生感激您!

真空、坚定、谦逊、朴素――这是您教给我唱的歌,这是您指引我走的人生之路。

有一道彩虹,不出此刻雨后,也不出此刻天空,它常出此刻我心中,鞭策着我堂堂正正地做人――给时刻关怀着我的导师!

篇13:爱的奉献:问题学生转化的关键

一、爱是责任

老师的工作对象是人, 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 老师以什么样的精神对待工作, 决定工作的成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 决定着学生的成长与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 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 ‘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 身为老师, 我具有极大的力量, 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 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 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 能伤人也能救人。”教师的态度为什么能够影响甚至决定学生的成长?因为学生具有区别于“非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属性———向师性, 学生就好像花草树木之趋向于阳光一样趋向于教师。范梅南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提出:“教育是一种使命, 是一种召唤, 只有当我们真正感受到教育作为一种召唤而激起活力和深受鼓舞时, 我们与孩子的生活才会有教育的意义。”

没有责任, 就没有爱。老师对学生的爱, 首先就表现在对学生负责任, 而且是对全体学生负责, 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公平公正, 平等对待, 正直无私, 不偏袒, 不偏心, 对待不同相貌, 不同性别, 不同智力, 不同成绩, 不同个性, 不同出身, 不同籍贯, 不同亲疏关系的学生一视同仁。只注重培养学习优秀生, 对他们满面春风, 关怀备至;对后进生不管不问, 甚至厌恶、歧视, 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 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 后进生也有他的优点, 或是体育特别棒, 或是画画特别好, 或是劳动特别积极……这些都需要老师的细心观察, 耐心引导, 诚心帮助, 使他们的未来变得美好, 人生变得更有意义。

二、爱是平等和尊重

问题学生一般成绩也较差。他们面对看不懂听不明的课程, 还必须忍受课堂纪律的约束, 课后又饱尝老师同学的冷眼, 这叫他们如何“爱”学习?犯错误, 写检查, 受训斥, 认错再犯错……教育手段完全是程序化的, 这让学生如何感受被爱?没有爱的体会, 又如何谈尊重?既感受不到老师的尊重, 又不能尊重老师, 厌学就不足为奇了。所以, 只有尊重“问题学生”, 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 人类具有五大需求, 从低级到高级分别是“温饱”的需求, “安全”的需求, “爱与被爱”的需求, “受尊重”与“自我实现”等。学校给学生提供了“温饱”和“安全”的需求, 老师则应该给学生“爱与被爱”和“受尊重”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心灵就像一架多弦琴, 其中有一根是和弦, 只要找到它弹一下就会使其他的弦一起振动, 产生共鸣, 协奏成美妙的音乐。美国教育学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学生包括问题学生, 他们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他的理由。老师要蹲下来听, 不要高高在上, 居高临下, 要以平等的姿态来倾听孩子的理由, 不要急于评判对错。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可信, 没有心理隔膜, 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 听其言。

三、爱是理解和信任

素质教育下的办学理念应该是:每个学生都要发展, 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要提高, 但不求同步提高;每个学生都合格, 但不求相同的规格。不可否认, 问题学生是班上的“另类”, 他们饱受冷嘲热讽和唇齿相讥, 感受不到爱的温暖, 融入不了集体, 他们可怜的一点尊重、自信在这种冷漠、孤寂、无爱的环境中已荡然无存, 学习无兴趣, 人生无目标, 公然对抗教师的消极行为也时常发生,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批评引导的同时, 把更多的关心洒在他们身上, 相信他们一定能够转化。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 永远关注他们,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 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2007年, 我教过一个学生叫黄天明, 教过他的老师都说他不守纪律不听课不做作业, 爱欺负同学……种种劣迹, 让老师不胜其苦, 开学初我当作什么也不知道地找他聊天, 我发现他有很远大的理想———当老板, 他认为成绩不好没有关系, 他会比成绩好的哥哥更有出息, 在他看来学习成绩好的人只会死读书, 将来也是木头。原来是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害了他。找到了原因后, 我便利用他想做老板的理想引导他做班长, 学会管理他人, 更管理自己, 刚开始是状况连连, 学生也怨声载道, 但是,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他的毛病改了不少, 同学们也乐意接受他这个班长, 他从一个调皮大王转变为老师的得力助手。究其原因, 我想, 是我给了这个孩子一份信任和理解, 从而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源源不断地给他提供着改进的动力。

四、爱是宽容和鼓励

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教育成果, 主要是他能悦纳学生,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他熟悉学生的性格特点、缺点长处, 有针对性进行批评或鼓励。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传递, 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学生之所以成为学生是因为他还处在文化的无知时期和人格蒙昧时期, 老师要对孩子的无知与蒙昧给予宽容和理解, 把孩子的缺点刻在沙滩上, 潮起潮落间便了无痕迹;把学生的优点刻在石头上, 任凭风吹雨打永不消褪。孩子们在人生道路上行走犹如人在黑暗中摸索, 需要灯光的照耀, 而老师的鼓励便是迷途中的孩子的一盏明灯,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更何况, 这些问题连连的学生只是一个孩子。老师, 别吝啬你的宽容心, 给他们一些鼓励吧。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此刻的他们需要的不是老师的讽刺挖苦、指责批评, 而是诚心的理解, 用心的引导。陶行知说:“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顿, 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给孩子一些宽容, 就会有收获———耐心等待后的一份惊喜。

“再没有爱的沙漠, 再没有爱的荒原,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没有转化不了的问题学生, 只要老师们都能献出自己的爱。如果没有爱, 任何的说服教育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 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惟有爱才能点亮心灵的灯盏, 驱除蒙昧, 收获希望。

篇14:乔迁 用艺术歌颂生命的尊严

中国有优秀的雕塑家,也有优秀的雕塑理论家,而乔迁是能够很好的兼顾两者的艺术家之一。

2002年获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学位的他,现担任北方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雕塑》杂志栏目主持人、《中国雕塑年鉴》副主编等职务。他的作品曾入选国内外各类展览数十次。大多数作品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和个人广泛收藏。

自始至终,乔迁—直坚持着对艺术的热爱:“我的创作就象我生活的态度,我在寂静中寻找人间和自然最美的和谐之音。我希望用作品完成自己的精神回乡之旅,我希望用自己的作品歌颂生命的尊严和魅力。”

骏马之梦

乔迁的工作室里,似乎连空气中都萦绕着艺术的气息。这里清新典雅,明净安逸。房间的一侧,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他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平时,他大部分时间都会待在这里进行艺术创作。而现在他的工作台上,正搁置着一座即将完成的骏马雕塑。

这是乔迁现阶段正在创作的一件艺术作品,名为《汉代的记忆》。这件作品中的马,英俊中透露出历史的沧桑感,秀美中蕴藏着雄健的力量。据乔迁介绍,“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科技与文化非常辉煌的一个时期,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几乎是从那个时代开始形成的。我通过这匹马来表达对汉代的印象和自己的文化观念,追求更加崇高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早期的时候,乔迁就开始钟情于中国的“骏马文化”。他在研究中国古代雕塑时发现,骏马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最为成熟的艺术造型:秦有兵马俑,汉有“马踏飞燕”,唐有“昭陵六骏”。“骏马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乔迁认为骏马可以代表自己的艺术理想,便产生了创作骏马的想法,希望使中国骏马艺术获得新生。

为了更好的进行艺术创作,乔迁不但仔细分析了中国历代以骏马为题材的造型艺术珍品,大量翻阅相关书籍,还曾多次奔赴欧洲观察西方的骏马艺术。他发现,中国的骏马艺术比较讲究整体的气象,带有英雄气质,而西方则讲究符合生物结构上的准确比例。于是,他吸收了中西方的骏马文化,并贯入自己的创作之中。

2006年,乔迁创作了第一件“骏马”艺术作品

“中华骏马”。这件作品吸收了秦、汉、唐等时期经典骏马艺术的造型优点,马的面部有秦马的英气,马鬃和马尾吸收了唐马华贵的特点,而姿态具有汉马的活力。同时他在马的结构方面,学习了古希腊骏马的准确比例。乔迁选取了马蓄力欲迈的瞬间,这样就有“势”的张力。这件作品健康、华美、刚毅,很恰当地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因此被评为首届“2006年度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吉祥纪念标志”。

“之后,我陆续创作了几件骏马作品来表现在不同的阶段对人、对社会,和对自己思想的认识。《中华骏马》表现了这个时代我对中华民族的认识,《故乡》表现了我对心灵故乡的思念和追忆,《汉代的记忆》则诠释了我的一种文化观念。”

诗意的追忆

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成长及其艺术气质的形成,都与其生活的环境和个人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乔迁的艺术之路也不例外。

乔迁出生在蕴藏深厚文化底蕴的徐州铜山县一个热爱艺术的家庭里。他的生命之中渗透着艺术的基因,从小就展示出了自己对艺术的天赋,他自学成才,经常能创作出出人意料的作品。

5岁那年,乔迁就梦想着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名艺术家。他清晰地记得,有一天他用粉笔在自家的墙壁上画了一只麻雀。虽然那时的他对艺术还很懵懂,但他就已经懂得先画出麻雀的轮廓,接而再描绘它的细部。看到自己画出的麻雀跃然于墙壁之上,栩栩如生,他欣喜若狂。

6岁的时候,乔迁凭着自己的一幅作品参加了铜山县美术作品展。当时,他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而同时参展的都是有经验的前辈所创作的作品。流连于各幅作品之前,他认真地欣赏着,并已经可以区分作品的优劣。其中,一幅毛主席的肖像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仍记得,在那幅画中,人物的面部不但描绘出了受光面和背光面,还有互补色,比例和平衡掌握的也很到位。虽然儿时的他并不知道这些专业的词汇,但他却可以领略到那幅画的出脱之处。

这次美术展使乔迁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在艺术道路上前进的步伐。高考时,乔迁考入了淮阴师范学院,毅然选择就读美术专业,真正的专业化训练也由此开始。后来,他又顺利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并分别取得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艺术本身没有界限。乔迁对音乐、诗歌,油画等各种艺术形式都很喜爱,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乔迁认为,雕塑是实实在在的,占有空间,对人的视觉冲击和震撼力更强。因此他选择雕塑作为他的主要创作形式,并在后来参与了香港回归主雕《永远盛开的紫金花》、中华世纪坛主雕《中华千秋颂》的创作。

在艺术创作中,乔迁信仰唯美。然而,他所理解的唯美绝不是唯美主义,而是他对真、善、美统一的认识。他曾经在自己的手记里写道,“我的审美理想是在11岁前后建立起来的,那时的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和自然的村庄、河流、树木、月光奠定了我的美感,并从此成为我创作和审美的判断标准。无论我后来看了多少天花乱坠的书籍,我都未曾动摇过。”

正是坚信真善美相统一的理论,乔迁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雕塑作品,如《青青草》、《我七岁》、《醉》、《张蛋蛋与李花花系列》、《冯至先生》,《守望乡村》等。

乔迁说,童年铸就了他一生的禀性,他的作品浸透着他童年纯真的心灵对自然和人性美的认识。“比如《七岁》这件作品,它表达了我对自己经历的那个时代的体验。它就像是我塑造的一面镜子,让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在历尽世事之后,看到它,仿佛看到了儿时的自己,仍能回忆那时候的质朴纯真,仍能对生活充满了无穷的遐想。”《青青草》让每个有乡村经历的人想起了孩童时代,与哥哥或者姐姐在山坡上割草,或者稍大一点在那里畅谈;《失重》有着前卫小剧场话剧的意味,一种时空的错乱,和真正的“精神失重”;《青藏线》属于一份深夜的宁静和光芒,仿佛不同的人,怀揣着不同的梦想,一同前往那个让人魂牵梦萦的高原。

艺术是文化交流的使者

2008年底,在得知奥巴马由平民奋斗成为美国首位黑人总统的传奇之后,乔迁很激动。他认为,从古至今,有两个人改变了“人看人”的历史。其中一个是武则天,她把男权社会中的性别歧视踩在脚下,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另一个是奥巴马,他成为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的总统,弥合了人们的种族歧视心理。而只有跨越了性别、种族,人

类才真正拥有文明,才能达到真正的进步。

怀着这样的敬意,为奥巴马做头像的想法在乔迁的脑海中渐渐明晰。2009年初,乔迁和朋友商定,一同奔赴奥巴马的故乡肯尼亚基苏木的特盖洛村进行了一次还愿之旅。

到达目的地之后,已经87岁的奥巴马的奶奶萨拉非常高兴,身体健朗的老奶奶热情地请他们到自家的小院参观,并带他们与自己收养的82个孤儿一起玩耍……萨拉听说乔迁想用奥巴马故乡的泥土做奥巴马的雕像,马上爽快地拿起小盆到院子里装上一盆土送给他。随后,乔迁用了奥巴马上任总统当天的一张照片为依据,花费5天做出了栩栩如生的雕像。看到这尊高39厘米、重约7.5公斤,与真人头像很接近的雕像后,老奶奶连说太像她的孙子了。

乔迁将这件颇具意义的雕塑作品命名为《故土奥巴马》。他和朋友们商讨,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将它赠送给奥巴马,或者送给美国驻华的使领馆或驻中国的大型美资机构,从而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他们也可以销售这件雕塑,将所得的收入用来资助奥巴马奶奶萨拉在肯尼亚收养的孤儿,或帮助中国国内一些需要帮助的孤残儿童。

乔迁认为,即使是语言、文字不同,即使是种族、民族不同,都已不是障碍。因为艺术不分民族、国界,艺术是文化交流的使者。

从美国回来不久,乔迁紧接着开始了他另一件艺术作品的创作——《门巴族》。2009年,澳门特区政府特别邀请大陆、港澳台著名雕塑家创作中华民族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群雕,为澳门回归十周年主题活动《爱我中华艺术大展》创作参展作品。乔迁也在受邀之列,并且被澳门特区聘为活动的艺术委员。

从5月份开始,乔迁就专心致志地投入到《门巴族》的创作之中。四个月后,高约两米,形象栩栩如生的雕像完成。雕像与另外55个民族群雕一起,由澳门特首崔世安揭幕,安装收藏在澳门森林公园,并成为澳门爱国教育的重要基地。

为了增进两岸雕塑家的文化交流,乔迁还邀请了中国台湾雕塑协会秘书长李宝龙来到徐州进行《高山族》雕像的创作。通过两人之间的艺术交流及文化交流,促成了海峡两岸“共塑民族情”。生命中跳跃“爱”的音符

“乔迁”并不是他的原名。出生时,父亲为他取名为乔霜晨,这源于毛主席的一句诗:“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十岁那年,父亲根据华国峰的一句话为他改名为乔继川。而6年后,他在高中入学时突然想到“乔迁”这个名字,于是在一分钟内决定改名为“乔迁”,并使用至今。

生活中的乔迁是一个热爱生活,擅于捕捉美,情感上既坚强又脆弱的人。谈到艺术,他的眼睛会闪烁出迷人的光彩,看到美丽的事物,他会发自内心的感动。他的心态总是乐观向上,他的生命中总是跳跃着爱的音符。

他在“文革”时期饱受磨难,家中生活贫困,曾经因为吃不上饭而吃过糠。直到初中一年级,他才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新衣服一条咖啡色的裤子。他曾经当过农民,做过工人,受过很多苦难。然而,对于这些挫折,他并不在乎。

“以前,有媒体说我是他们所接触的文化艺术界的人之中唯一一个谈到过去没有流泪的。我为什么要流泪呢?我很幸运。在那个时代,比我困难的,在困境中走过来的人有很多,他们一样很努力,但最终未必像我这样幸运。这个时候,我为什么还要怜悯自己的过去?挫折与否,都源于我的态度,我如何来看待走过的路。因为每件事对艺术家来说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乔迁是坚强的。然而,他在情感上又是脆弱的。他有一双擅于发现美的眼睛。这种发现使他常常被感动到流泪。“我有一次去西藏,车过了唐古拉山口,在下坡的时候我看到广阔的原野,连绵不断的山,阳光灿烂地从大片大片的云朵中斜穿下来,透出斑斑点点的金色,自己就禁不住哭出来了。车里面的人都觉得莫名其妙,但我控制不了自己。”

艺术家和一般人的不同就在于,一般人爱了,恨了,或许就这样罢了。艺术家爱了,恨了之后,一定会借助于作品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有时会有一份感动萦绕在心头,直逼得我不得不做。这时候,我就会开始创作。”

从怀有艺术梦想的五岁小男孩到现在优秀的艺术家,乔迁的艺术之路已经坚持了近四十年。然而,对待外界赋予的荣誉与光环,他却仍然保持着纯真与平和的心态。他认为,名誉和光环只是附属品,“我的成功在于,从小到现在,我一直努力在做我喜欢的艺术,而且达成了我的很多愿望。我的生活总是充满欢乐,总是心情开朗地对待人和社会。我很成功,我很幸福。”

上一篇:期待中的中学生活作文下一篇:完美团队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