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特长生培养教学计划

2024-05-08

小学五年级语文特长生培养教学计划(共14篇)

篇1:小学五年级语文特长生培养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六年级(1)班特长生培养计划

钟禄周

小学语文特长生主要是指在阅读、写作方面,语言表达等方面有特别才能的学生。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发展学生语文方面特长是非常重要的。现依据学生实际和具体情况,特制定本班语文特长生培养计划如下:

一、培养对象(特长生人员)

陈思思、曹卫凤、温舒渝等十名学生。这些学生在朗读,写作等方面水平较高。

二、培养目标:

1、掌握阅读与写作记叙文的基本特点,提高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能力与水平。着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和完善特长生的培养措施,促进学生语文特长的充分发挥;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自主创新,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二、培养的过程与步骤:

1、准备阶段

A、向学生讲述这次活动的内容及要求,让学生对这次活动有一个初步了解。

B、制订本次实验活动的内容和时间:

2、实践阶段: A、开展堂上2分钟说话活动。

训练目的:通过说话训练,在活动中展示学生语言交流的口才能力,从而达到锻炼了自己胆量和提高说话技能的目的。

具体操作:每课每次2人,开始阶段先由教师出题,如《今天早上我做了些什么》、《今天我遇到了什么难题》,或者同大家讲一则笑话,或者把今天自己所见所闻到的事,最后一周难度加大,让学生自己定一个题目。

B、进行3分钟朗读训练:

训练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在熟读中掌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

具体操作:每课一人,轮流进行。课前布置学生准备一篇写人或记事文章(或片断),读时要求中心明确读准字音,掌握节奏,读出感情,语言连贯,表情自然,动作得体。

C、做一个自己的小册子。(上学期学生已有自己做诗集的经验)

训练目的:不但让学生学会片断描写,还让学生自己学会设计版面的能力。

操作过程:每个同学准备好一个笔记本,并根据自己的爱好,给自己的本子拟一个名称,要求名称要简洁新颖。然后让学生在每一面设计好栏目,栏目中内容规定要有一项是人物的肖像描写(或语言、动作、心理、场景等描写),其它的栏目任学生自由选择,写上一些名言警句亦可以,写一首诗亦可以,画一些图画,剪一些纸制花草树木都可以,但要给人一种新奇、实用的感觉,每两天一版。

2010-9-27

篇2:小学五年级语文特长生培养教学计划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学习准备

在读书中使自己收获的经历。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把书叫做我的“长生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再旁边做批注。

4.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班级交流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2)反复读一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分页标题#e#

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

(通过重点段落和句子的分析,明白作者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的如醉如痴。正是不断地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

五、品读语言,学习积累

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生动的比喻。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恰当的词语。

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等。

六、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说一说你读书中的故事,你在书中的收获。

七、积累释放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将本节课的收获补充到自己的读书卡中。

3.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篇3:小学五年级语文特长生培养教学计划

一、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新课改要求老师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样的规定是因为语文素养在学生的一生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语文素养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 语文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等其他学科。语文素养的培养中一部分就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试想一下, 学生如果连题目都读不懂, 他将如何做题?

第二, 语文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语文教育所针对的对象是少年儿童, 他们处于一种懵懂状态, 拥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在此时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使得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满足, 也使得学生可以放飞他们的想象,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 摆脱应试教育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消极影响。我们知道, 在中国的教育中, 应试教育有着很大的影响, 应试教育是拿到较高的分数, 单纯为应付升学考试、追求更高的升学率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在初期的确可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学生,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这种应试教育已经过时了, 因为它只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 忽略其他的能力, 这已经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唐诗为例, 小学生背诵唐诗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了解唐诗中的意境, 也不是为了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 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 这就是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而新课改中,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鼓励学生去了解诗人, 了解社会, 摆脱了读死书、死读书的恶性循环。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现状

尽管我们都知道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教师依然还停留在传统教育层面,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现状不容乐观。

第一, 学校依然以“升学率”论英雄。教师工资与升学率直接相关, 这就导致了我国部分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就应试教育而言, 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看, 它都是培养语文素养的障碍, 它会导致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注重考点的讲述而忽视了语文的人文之美。

第二, 固定的教材阻碍了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本来就来源于生活, 它描述的是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美好也有黑暗面, 总之语文是反映现实生活的, 但是由于语文课本的存在, 大部分老师无法跳出语文教材的范围进入生活中, 这就导致老师无法对小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

第三, 学生自己无法注意到语文素养对自身的重要性。由于小学生处于“对生活无知”的状态, 他们没有办法去了解。此外, 家长的“分数观”也促使小学生为了得到更好的成绩向应试教育倾斜, 从而忽视语文素养的培养。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措施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最好的, 也是最有效的。首先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次是学校。因为老师要受学校管, 学校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 那么老师也将注重。最后是家长。本来是学生自己的, 但是由于小学生是未成年人, 他们对事物的判断都会受到父母的影响, 对自己语文素养的培养也不例外。下面就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 老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措施

第一, 做好教学设计。一节课只有40分钟,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在上课前, 反复研究教材, 读透教材, 然后让学生自己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大意等, 最后作点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还可以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第二, 引入有利于学习的游戏, 激发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为了使学生理解《孔融让梨》的现实意义, 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扮成孔融、孔融的弟弟等角色, 让他们表演情景剧,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们知道“谦让”的含义, 并将其应用到他们自己的生活中。将枯燥的文章融入到有趣的情景剧中, 老师教的快乐, 学生也学得快乐。此外, 小学生童心未泯, 喜欢卡通人物如黑猫警长、喜羊羊与灰太狼、哆啦A梦等。那么, 教师就可以在学生回答对问题后, 在其桌上贴这些卡通人物, 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的欲望。

第三, 倡导合作交流, 强化参与意识。师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是新课程中强调的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使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得到更好的交流方法, 它能使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容易, 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学会交流。在师生合作交流时, 教师要充分展现出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 帮助学生在自己探索研究和相互合作交流中对知识和技能得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们在这样的合作交流下学习, 学生们既动了手又动了脑, 自己探索、研究,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知识中去。不仅能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过程轻松愉快, 也能使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 同时还可以锻炼人与人沟通的能力。

第四, 利用多媒体等新设备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 老师在教授该课文前, 可以先放一段未被毁灭前圆明园的美景, 然后带着学生读完后再看一段成为一片废墟的圆明园, 将学生带入当时的时代背景, 认真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心情, 并就这些来诠释老师在课前提出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二) 学校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措施

第一, 学校对于教材的选用要依实际而定, 不能跟风。此外, 学校还要要求老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不断进行创新, 促使教师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 从而来培养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第二, 加强对教师专业化的培养。即通过培养老师的专业化来使学校摆脱语文应试教育的现象, 与时俱进。学校还可以举行语文教学专题讲座和研讨会, 给各个老师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

第三, 加强对语文老师的培训。学校可以邀请优秀教师、著名学者来校举行讲座, 向语文老师们讲述有效培养学生们语文素养的方法,

(三) 家长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措施

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优秀的教师, 但是学生不认真学习, 这也无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自己应该着重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学好语文, 必须对语文有兴趣。加强对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提前做好预习, 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才可以有针对性的听课, 自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由于小学生难以明白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故这一切都需要家长来告诉孩子, 也需要家长的监督。

四、总结

总之, 对于语文素养而言, 要想使学生拥有较好的语文素养, 只有三管齐下方可达到目的, 只有学校、老师、学生共同努力才可以培养好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语文素养的培养渐渐走入老师的视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每位老师要考虑的问题, 因为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第一步, 也是小学生形成积极人生观的基础。本文从培养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意义和现状入手, 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希望对从事小学教育的人有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文素养,培养,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娇梅.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J].吉林教育, 2010.

[2]蔡文霞.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J].教育战线 (教学研究) , 2010.

篇4:小学五年级语文写作教学

【关键词】小学教学 语文学科 五年级教学 写作教学 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活动多半都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为目的,然而随着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观的提出,教学的多元化和生活化越发地成为教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尤其是针对高年级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巧妙地利用教材,学习文章写作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教学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写作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五年级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教学提出几点想法。

一、创设情境,进行写作教学

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有很大一部分就取决于学生的教学兴趣,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其学习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发展。尤其是针对语文写作教学来说,更加考验学生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对写作教学的开展更是十分有利。比如在讲解《新型玻璃》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首先进行时下的玻璃样式的观察和研究,想一想现在我们所用的玻璃有什么特别之处,你希望改进成什么样子。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选一种新型玻璃,用第一人称“玻璃的自述”,介绍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将自己推销出去。这样的写作要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范围和想象空间,从而更好地诱导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提升和完善。

二、提出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提问艺术”,知识的学习正是通过这一过程的完整实行才能够被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效利用课文的特点,科学地设置问题,并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此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例如:在《慈母情深》的段落中有一段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及动作的语句,在反复阅读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作者这样写作的优点在哪里?为什么要写母亲的眼神和动作呢?大家可不可以也用这种方法来写一写自己的妈妈?由此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以此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综合表达能力的水平。

另外需要教师注意的一点就是,由于语文的写作教学不仅考验学生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更是会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所以说,教师要针对课文,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讨论,分享写作经验,谈一谈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提升写作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善用想象,发散思维

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对学生的童心,进行适当引导,引导学生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提升写作能力。最简单也是有效的方式就是,能够进行留白的补充,也就是故事的扩写。让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课文的延伸,用学生浪漫美好的想法去进行故事的扩展,用他们的所感所悟去构建属于自己的世界。对于学生来说,既能加大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掌握,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魅力,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比如教师在讲到《珍珠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文讲解完毕之后,进行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问一问学生,如果自己养了一只珍珠鸟,会和它之间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假如个别同学对于珍珠鸟没有什么了解,那么就想一想自己家养过的其他的小动物,它们和我们的感情怎么样呢?让学生将这些故事和想象流于笔触,表达出来。通过让学生进行这样的锻炼,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情感的真谛,完善写作教学的形式。

四、善用多媒体教学

当今社会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利道具。教师可以选择性地让学生接触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图片,就这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通过给学生放送网上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频来相互提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讲到《慈母情深》时,我们就根据身边的真人真事和网络上的相关视频进行教学,让学生不仅能看到课文中的文字,更能体会出真挚的感情。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的基础,随着年级的不断提升,到了五年级的阶段,正是写作教学的重要转折阶段。这不仅需要教师多年的经验进行探索,更需要教师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写作教学是语文综合运用的最终体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学习程度的好坏,直接反映在写作的成绩上。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善于利用教学文本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探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让小学生主动地进行写作,而不是将其看成是一种负担。

【参考文献】

[1]高丽英.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学[J].安徽文学:文教研究,2007(1).

篇5:小学五年级语文特长生培养教学计划

《我的长生果》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以文为本,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在文中读出想象来,不能讲的太多,词语不用我去解释,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自己去理解。因此,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从文中读出想象来,引导学生结合重点段体会作者情感,对阅读的热爱,把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 本节课,我没有讲的太多,词语没用我去解释,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自己理解,注重引导学生结合重点段体会对“书”的情感,在课堂上,我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在后来的习作练习中,学生能学以至用,习作时能够把握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写真实的事情,而不象以前那样自己去编故事,同时我认识到一篇好的课文,一节好的课对学生来说很重要,每一位老师必须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本文的重点除了 “读” 还有“写”。作者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就在读写的实践中,他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作文要写真情实感。

篇6:小学四年级科学特长生培养计划

小学四年级科学特长生培养计划

—李继月

一、指导思想

开展特长生的培养,其目的是: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充分激发学生大脑活动,挖掘其潜能,训练其技能,提高竞技水平,让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悦、开心有趣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砺炼顽强品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培养目标:

(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不断把加强和完善各种特长生的培养措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

(2)在辅导、培训、竞赛等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自主创新、学会思考。

三、培养对象及情况分析

张杨:有一种执着追求的追根问底的劲头,对于科学有积极独特的理解。

王璇:该名学生在科学上有不错的逻辑思维能力。常规的课堂学习已经不能满足她的求知欲,因此有必要为其提供更有价值的科学学习。

穆应芳:在科学活动中,该生的科学技能不是最突出的但是她对学的兴趣非常的浓厚,且科学的基础知识非常扎实,因此只要提高技能的训练,科学成绩和能力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汪尹彪:平时不善言语,但在思维上非常的敏锐,经常能发现隐含在文字底下的科学知识,对提高科学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聂小宝:科学课上活跃积极,并且对科学问题非常敏捷,老师讲过的内容他能很快的记在大脑里。

(三)、培养措施

1、严格组织、周密安排。指定详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和时间表,定期根据各个学生的特长进行辅导和培训。

2、认真实施、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的特长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措施。

3、创设平台、促进发展。积极创设班级科学竞赛,同时积极联系校内外的各种竞赛机会,通过各种竞赛来促进其发展。

4、发挥特长、共同进步。充分发挥这几名学生的特长优势,带动整个班级的科学学习,达到全班共同进步的最终目的。

5、正确引导、全面发展。引导几名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兴趣和学科学习之间的联系,在发展特长的同时不能把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给落下,尽可能的利用课余的时间来进行学习和和辅导,避免造成“偏科”的现象。

篇7:小学五年级语文特长生培养教学计划

喻yù 扉fēi 呐nà 瘾yǐn 囫hú 囵lún 莎shā 磁chí 锻duàn 鉴 jiàn 呕 oǔ 沥lì

二、多音字

禁止jìn 差劲 chà 奔跑bēn 播撒 sǎ 情不自禁jīn 差错 chā 奔头ban 撒娇sā 参差chī 出差chāi

三、词语积累

流光溢彩 呐喊助威 津津有味 天长日久 如醉如痴 浮想联翩 泪落如珠 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 悲欢离合 牵肠挂肚 如饥似渴 不言而喻 花纹驳杂 黯然神伤 千篇 一律 沉甸甸 天高气爽 云淡日丽 香飘四野 别出心裁 与众不同 大显身手 眼泪花花 真情实感 心安理得 念念不忘 呕心沥血

四、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满含深情地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五、品味语句

修辞手法:

1、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快之情。(比喻)

2、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比喻)

3、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比喻)

4、后来,我又不满足于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比喻)

5、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比喻)

篇8:小学五年级语文特长生培养教学计划

从学生个体来看, 有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 当心情好时, 课堂上会积极踊跃发言, 能认真完成作业, 心情不好则不愿意合作探究,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从班级整体看, 有时语文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积极与教师对话, 有时无论教师怎样引导、点拨, 下面几乎是鸦雀无声, 每个学生都表现出一副疲惫不堪的神情。

按照新课程所倡导的“人才全面发展观”, 我认为合格的音乐特长生应该是综合素质高、音乐素质突出的特殊人才。语文素养是全面发展的基础, 人的语文基础能力是构成人学习能力的基本要素, 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之一, 因而, 语文素养也是人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为音乐特长生的语文教师, 我感到自己责任非常重大。为了帮助他们在高中学段解决语文学习的困难, 培养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也为未来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素质, 我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感受语文学科魅力

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将语文学科的魅力充分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因语文魅力而陶醉, 从而调动其学习的兴趣。语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知识, 更可以助其心灵的成长。借助于文学作品, 我们理解了他人的情感, 欣赏他人的智慧, 了解纷繁复杂的世界, 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语文, 给了我们一个看世界窗口的同时, 也帮助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一个人的气质、文化品位、生命质量, 与语文有着密切关系。一次听到班里一个男生唱林俊杰的《江南》, 上课时我就问全班学生是否知道这首歌的含义, 没人能回答, 我告诉他们:“如果你知道了寒山寺的钟声, 秦淮河的灯影, 白娘子的断桥, 贺铸的满城风絮, 李煜的雕栏玉砌, 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江南的雨如此缠绵、牵动人的心绪了。而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对语文的学习, 这就是语文的魅力, 作为音乐特长生, 只有领会每首歌的含义才能真正把它唱好!”学生们深受启发, 对语文学习的热情高涨了很多。

二、提升语文教师魅力

高中学生心理并未完全成熟, 对任课教师的态度经常会决定他们对该学科的学习态度。为了让学生们爱上语文, 语文教师必须拥有个人魅力。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众所周知, 要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源, 语文教师所具有的学科方面的知识是实现语文学科“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发展”的功效的基础, 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教师对专业知识了解得越多, 就越有可能使自己的表达更清楚, 就越容易应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 准确恰当地作出回答, 以此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对话。因此, 我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培训、加强与同行的交流等途径不断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其次, 加强沟通, 取得彼此信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 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 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高中特长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尚未成熟, 尤其是面临着专业高考、文化高考的双重压力, 常常会出现迷惘、困惑、焦躁等不稳定情绪。因此, 增进师生沟通, 获取学生信任对语文学习有重要意义。我主要采取日记的形式和学生交流, 这是因为:音乐特长生既要学习文化又要进行专业训练, 时间非常有限, 以日记形式与他们交流可以节省时间。日记还可以让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情感的学生敞开心扉, 收到面谈达不到的效果。日记在方便师生交流的同时, 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段时间以来, 日记交流拉近了我和音乐特长生的距离, 他们对我也有了难得的信任。

再次, 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我认为合格的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平易接受学生想法, 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和权利, 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语文教师不能把自己观点强加给学生, 应和学生在平等的关系中进行对话、讨论, 这样就会解放学生的心灵,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得到协调发展。

三、激发语文学习动机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是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教育实践和教育心理学都表明, 学习动机推动着学习活动, 能激发学生兴趣, 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 指向特定的学习行动。学习动机的激发在于利用一定的诱因, 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意愿。对于音乐特长生来说, 在专业学习中, 已经拥有了浓厚的专业激情, 我在语文教学中, 把他们的专业学习激情作为诱因, 积极引导他们将这份激情带入语文学习中, 让看似“枯燥”的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富有艺术气息。学生的音乐教材中有一个演唱民歌《采薇》的练习, 在复习《采薇》这首诗时, 我让学生齐唱《采薇》歌, 通过吟唱的歌调来体验将士们因长期作战不能回家的哀怨心情, 极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随着歌唱走进了诗歌的意境中, 避免了复习古代诗歌的单调、枯燥。背诵高考名篇名句令很多学生头疼, 我让他们在背诵时即兴作曲, 把句子模唱出旋律或套入自己喜欢的音乐中, 从而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

四、发挥发展评价功效

学生评价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发展评价作为新的评价理念, 能认识到人的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 即人有“多元智能”, 以“人”为出发点, 关注个体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 能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音乐特长生的“多元智能”中尤为突出的是“音乐智能”, 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这一特长, 转变评价观念, 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 要用经验和智慧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方法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从中了解和评价学生, 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尽管音乐特长生的语文基础薄弱, 但在语文学习中又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闪光点, 如朗读声音好听、思维活跃、性格外向、善于表达等, 教师不失时机地给予很高的评价, 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 肯定自己, 树立信心。

篇9: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个性 培养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的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语文课堂。语文课堂要想焕发出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出自己的个性。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一、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的特长

俗话说:“五个手指有长短。”同样,在一个班级内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总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主要有智力的差异、原有知识水平的差异以及认知方式的差异。一些学业上“落伍”的学生,虽然也和其他学生在教室听课,和别人一样每天做着练习,接受着平等教育,但实际上由于在优势智力侧重、原有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并没有得到适合于他们个性的教学,也就是说,没有得到发挥自己特长的空间。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学生活动的情境中,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为这些所谓的“差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如让他们介绍和展示自己的特长,他们就会跃跃欲试,有的说“我写字工整、美观”;有的说“我绘画唱歌都行”;有的说“我普通话语音准确,朗读课文在行”;有的说“我过目不忘,背书快”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有个性特长的学生在教师心中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用分层教学发挥学生的特长

分层教学是为了适应学生的差异和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特长的有效方法。我们必须采用符合学生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以信任,创设和营造没有任何束缚、愉快的学习氛围,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情绪饱满地自觉投入到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那么,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呢?这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确定学习的任务和目标,选择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的速度。例如,在学一篇新课文的时候,不再是我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是我提前把这节课总的学习目标分成了若干细化的具体目标。在这些目标中,有些是每个人都能完成的基本目标,有些是中间层次的学生能够完成的,有的則是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才能完成的。学生根据能力把自己能完成的任务都完成了之后,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可以是有感情地朗读、默读背诵、扩词造句、积累好词佳句、临写生字……

三、用特长培养特长,为班级争荣誉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平时比较注重发挥学生的示范带头作用,特别是让有特长的学生,带动起其他对此方面有兴趣的学生。我先是根据学生的共同兴趣爱好,本着自愿原则,让学生自由组合,分别组建了演讲、舞蹈、绘画、小制作、书法、体育等7个小组。然后把特长最突出、最有组织能力的学生命为小组长,对于自己小组的活动时间和内容可自己定。学生在一起交流,在一起切磋、相互学习,可达到相互借鉴、相互提高的目的。目前,我们班课本剧表演特长生有4至5人;美术书法特长生有5至7人;朗诵演讲特长生有4至5人;体育方面可达到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有了这些“小人才”,无论是出黑板报、制作宣传展板、举行文艺演出,还是召开运动会,都会让我省心不少,每次参加各种比赛都会取得较好的成绩。

四、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的平台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给学生以评价激励,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我们应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的平台。多年来,为了让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笔者经常利用课内、课外的时间,举办多种兴趣活动,如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比赛、主题辩论比赛、讲故事比赛;开展收集对联、谜语、谚语、名人名言、警句等的活动以及举办钢笔字比赛、做手抄报比赛等。每进行一项活动,我们都让全班学生做评委,为比赛优胜者评出各种称号。如书法佼佼者就可以获得“小书法家”称号,课本剧演技出众者就可以获得“小演员”称号,收集对联最多的就可以获得“对联收集大王”称号。评出的称号还有诸如“金话筒”“小作家”“小记者”“小演讲家”“小老师”“小诗人”“故事大王”“雄辩家”……有时一人可获多个称号,但每个学生至少都会有一个称号。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我有特长”“我真的很棒”“天生我才必有用”。通过开展这些学习活动,大大激发和培养了有个性特长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还大大改善了学生学习的态度。班级不再明显地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不再有被称为所谓的“教不出”“弱智低能”的学生,取而代之的是,人人都爱学语文,在朝着“合格+特长”的目标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赤符等.高师中文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研究[M].远方出版社,2004.

[2]李秋菊,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岳增学.语文教育的现实批判[J].河北教育,2007(6).

篇10:语文特长生培养计划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叶圣陶也曾说过“教会学生自己能读书。”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但是,有一部分学生缺乏阅读方法,尤其是阅读记叙文的方法。老师教什么,学什么,甚至教师教了也不会。有时布置写一篇作文,有一部分同学抄袭作文选,甚至是用四年级时写的作文来应付。长此下去必会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素质。那么,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我在班里开展了运用说、读、写,“培养学生提高阅读记叙文及写作能力”活动。

二、培养目的:

掌握阅读与写作记叙文的基本特点,提高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能力与水平。着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培养的过程与步骤:

1、准备阶段

①与学生学习记叙文有关知识。

②向学生讲述这次活动的内容及要求,让学生对这次活动有一个初步了解。

2、实践阶段:

(1)开展堂上2分钟说话活动。

训练宗旨:通过说话训练,使学生对记叙文的要素进一步加强理解,在活动中展示学生语言交流的口才能力,从而达到锻炼了自己胆量和提高说话技能的目的。

具体操作:每课每次2人,开始阶段先由教师出题,如《成语故事》、《名人名言》,或者同大家讲一则笑话,或者把今天自己所见所闻到的事,按记叙文的几个要素讲出来,最小要讲三个要素。最后一周难度加大,让学生自己定一个题目。

(2)进行3分钟朗读训练:

训练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在熟读中掌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并从中认识记叙的中心和材料的关系,理解记叙的详略。

具体操作:每课一人,轮流进行。课前布置学生准备一篇写人或记事的记叙文(或片断),读时要求中心明确读准字音,掌握节奏,读出感情,语言连贯,表情自然,动作得体。

(3)每周至少两次小练笔

训练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篇11:小学五年级语文特长生培养教学计划

1.学情分析: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可能的发展水平,而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设计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超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自主阅读中长篇的课文,快速浏览课文,抓住文章大意并从课文中提炼出主要信息。《我的“长生果”》是第一组课文中的最后一篇,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训练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能够轻松自如地概括出这篇课文的大意并能通过重点句例深入文本去理解文章情感内容以及“长生果”的寓意,但是要从文章中归纳总结作者的读写方法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适当引导。2.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理解并运用文中出现的四字成语连词成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3)通过重点事例和句子体会作者读写之理与“长生果”的寓意。(4)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用树状思维导图表示。3.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事例和句子体会作者读写之理与“长生果”的寓意。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用树状思维导图表示。4.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画树状思维导图的卡纸。5.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揭题,谈话导入

1.老师在张家界旅游时偶然发现了一种外形独特的水果,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长生果”。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吗?它有什么功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叶文玲的散文《我的“长生果”》。板书课题。

2.齐读三遍课题,第一遍大声读,读准字音;第二遍小声读,想想题目的意思;第三遍默读,根据课文题目自由提问。

预设:作者口中的“长生果”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处?

【设计意图】用图片揭示文题,形象直观,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用谈话导入课文后三读课题,自由提问是引导学生独自思考的好方法,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索的学习情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小组内相互检查修改研学案,遇到问题一起讨论解决。

2.快速阅读课文,用“六要素串联法”来概括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文章中提炼出叙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尾这六个要素,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将各要素串联成一段话,这段话就是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3.读完这篇课文后,简单地说说你对文题中“长生果”的理解。

【设计意图】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知识是基础,繁杂琐碎,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累积。课前预习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体现了“教学相长”的原则。有预习就一定要检查解惑的过程,学生在课前研读课文,发现问题,再在课堂上合作解决,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略读课文重点在于阅读方法的引导,快速浏览课文用“六要素串联法”解疑是为了训练学生在短时间内整体掌握文章大意以及对文本进行综合分析的阅读思维能力。对于小学高学段的学生来说,这也是进行大量课外阅读的基础。

(三)细读课文,梳清脉络

1.出示研学问题一:作者回忆了童年读书、写作的哪几件事?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在文章中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2.小组或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梳清文章脉络,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教是为了不教”,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相互交流来梳清课文的脉络,在与作者和文本对话中获得直接经验。

(四)精读课文,悟情悟理

1.如果让同学们用两个字来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你认为是什么?“读”和“写”。

2.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情深意切地回忆了自己在少年时代读书写作的独特经历与感悟,在这篇课文中你又有怎样的收获呢?在文章中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段落,说出喜欢它的理由和你受到的启示。

3.全班互读互悟,相互交流。通过老师的引导,明确“长生果”的寓意。

【设计意图】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是与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相互融合的,学生可以通过对相关语句的反复品读来体味作者的情感,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领悟文中的道理,让学生的阅读思维深入细化,使得阅读层次得以提升。

(五)归纳总结,掌握方法

1.同学们在《我的“长生果”》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和作者一起品尝到了阅读的快乐和情趣,甚至有的同学还发现这篇课文隐藏了许多好的读书方法和写作方法,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动手找一找吧。

2.快速浏览课文,提炼出主要信息,用曲线画出来。3.小组交流讨论并合作画树状思维导图。

4.交流并展示树状思维导图,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思维导图的主要思路,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说明。

5.师生点评,对各组的思维导图加以完善和指导。

【设计意图】画树状思维导图是对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锻炼,思维导图能够充分具体地反映学生思考的整个过程,形象直观,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能力。

(六)实践运用,拓展阅读 1.师生回顾、讨论,明确阅读方法:快速浏览法、思维导图归纳总结法、交流合作法等。2.运用在《我的“长生果”》中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完成研学案中的拓展阅读。

【设计意图】语文的学习是语言累积的过程,略读课文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与应用的机会,让学生运用从精读课累积的阅读方法,可以即时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七)作业布置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将本节课的收获补充到自己的读书卡中。3.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八)板书设计

香烟人小画片

连环画

读文艺书籍

中外名著

我的“长生果”

构思别出心裁

写作落笔与众不同

写出真情实感

学会借鉴模仿

(九)教学反思

《我的“长生果”》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以文为本,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去理解感悟。因此,我先让学生带着方法在文章中抓住大意、理清思路并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语句和段落体会作者情感。这篇课文很长,首先教师要精心处理教材,紧扣文章主线展开教学,教学线路清晰,重点突出。学生在课前先进行自学,发现问题再到课上提出。然后同学们再运用以前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快速的阅读,迅速捕捉文中所传递的信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炼出文中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创造出思维导图。既做到以学为主,也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这堂课,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引导要适量,不能过多,也不能不引导,这个度很难把握。在画思维导图的环节花费了许多时间,但是也使学生对阅读的认识得到了升华,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热爱之情。

篇12:三年级数学特长生培养计划

———六家子镇学校陶学飞

一、指导思想:

开展名生的培养,其目的是: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充分激发学生大脑活动,挖掘其潜能,训练其技能,提高竞技水平,让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悦、开心有趣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砺炼顽强品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培养目标:

(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2)在辅导、培训、竞赛等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自主创新、学会思考。

三、培养对象及情况分析:

刘庆哲

张炎昆:对于数学有较扎实的基本功,同时有一种执着追求的刨根问底的劲头,对于数学有积极独特的理解。在数学活动中,该生的数学技能不是最突出的但是他对学的兴趣非常的浓厚,且数学的基础知识非常扎实,因此只要提高技能的训练,数学成绩和数学能力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姜亮

冯建兵:在数学上有不错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推理能力。一直以来数学成绩非常的稳定和突出,一直位居全班第一的位置。常规的课堂学习已经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因此有必要为其提供更有价值的数学学习。

培养措施:

1、严格组织、周密安排。指定详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和时间表,定期根据各个学生的特长进行辅导和培训。

2、认真实施、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的特长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措施。

3、创设平台、促进发展。积极创设班级数学竞赛,同时积极联系校内外的各种竞赛机会,通过各种竞赛来促进其发展。

4、发挥特长、共同进步。充分发挥这几名学生的特长优势,带动整个班级的数学学习,达到全班共同进步的最终目的。

5、正确引导、全面发展。引导几名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兴趣和学科学习之间的联系,在发展特长的同时不能把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给落下,尽可能的利用课余的时间来进行学习和辅导

篇13:小学五年级语文特长生培养教学计划

一、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 诱发学生认知与求知的热情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 善于以情传情, 营造宽松和谐有序的氛围, 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其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1.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形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尤其不能适用严肃的课堂。课堂上, 教师要像大朋友一样对待每个学生, 建立民主、科学、平等、自由的教育环境。教室里不需要学生的“正襟危坐”, 要让学生的口和手动起来;不需要学生的唯唯诺诺, 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尤其是我们所谓的差生, 更需要教师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 为他们点燃希望之火, 使他们也尝到成功的喜悦, 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获得前进的动力, 品味到受人关注的滋味。教师还要善于从不同的思维角度, 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同时, 教师还要善于表达自己对学生的热爱之情, 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崇敬亲密之情。

2.优化分组探讨, 全体参与, 共同提高

培养创新素质首先要求学生具备强烈的参与意识与积极的协作精神。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学习课文时, 尤其是阅读课文,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讨论的提纲, 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 集思广益, 各抒己见, 积极思考, 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自学的能力及习惯。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又可以让学生积极学习, 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 还可以有利于教师掌握学情, 抓住要害, 画龙点睛,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便个别指导;让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竞争,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在小组内部进行“一帮一”的学习活动, 扎实有力地转化差生。但是在利用学习小组学习的时候, 应该注意几点: (1) 分好学习小组; (2) 注意不要放任自流; (3) 要注意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小组活动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二、鼓励求异, 打破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有碍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克服思维定式, 对于创新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曾说过:“君子之学如蜕, 幡然迁之。”说是就是要像蝉蜕一样, 扬弃成旧, 才能创新。

1.多方启迪思维, 提倡标新立异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应该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 鼓励学生多思多想, 这样学生会始终处于积极思考之中, 不同的答案也能相互启发。然后还要创造条件, 千方百计地使学生的思维朝不同的方向思考。

2.鼓励点滴进步, 塑造成功意识

成功感是人的本质特征, 是自我发展、自我展示的需要。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 这就为获得学习的成功插上了翅膀。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 微小的成功或创造性的见解, 就会激发学生不断地为获得成功而努力。如, 在一节语文识字课上, 教师提出要和学生展开抢读生字比赛, 一名平时很胆怯的女生也举起了手。教师立即抓住契机与她抢读。为了增强她的信心, 教师始终保持与她同等的水平, 在抢读最后一个生字的时候, 为了使她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放慢速度, 让她抢先读出了生字, 全班同学都向她表示了祝贺, 她也兴奋得满脸通红, 情不自禁地喊着:“我把老师赢了!”从那以后, 她的学习热情逐步高涨, 充分发挥了学习潜能。成功激励的方法很多, 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起成功的桥梁, 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3.精心设计问题, 鼓励大胆质疑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 往往会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引领性和整合性, 要围绕重难点设计问题。而精心设计提问的同时, 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观点、见解以及标新立异的设想, 对学生挑战性的探索予以支持和赞许。质疑是创新之源, 教师要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创新思维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让学生大胆质疑。比如《小鹿的玫瑰花》这一课, 在学生通读课文后, 教师鼓励学生针对“谁帮了谁”提出问题。经过思考后, 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小鹿是怎样帮助大家的?大家又是怎样帮助小鹿的?”这样, 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认识水平正是在这种质疑问难中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善于启发学生想象, 拓展思维延伸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且, 少儿智力发育处于人生关键期, 在小学低年级启发想象、拓展思维为少儿智力发育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

1.根据教材内容, 启发学生想象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维, 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创造出新的形象。如, 学习《小鹿的玫瑰花》一课后,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到了明年玫瑰花再开的时候, 小鹿会怎么做呢?”要求学生根据这一问题, 续编一个童话故事。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 就会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想象中去, 续出丰富多彩的童话。类似的想象练习, 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深层地理解课文内容, 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

2.利用迁移规律, 发展学生想象

迁移规律对于语文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里迁移规律就是学生把以往的经验运用到解决眼前的问题。它可使学生的思维开阔, 发展创造性想象。

总之,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对少儿创新素质的培养是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人才关键的一个方面, 很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把研究成果运用于我们的课堂, 为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 对我们创新型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摘要: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 诱发学生认知与求知的热情: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形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优化分组探讨, 全体参与, 共同提高。教师要鼓励求异, 打破思维定式:多方启迪思维, 提倡标新立异;鼓励点滴进步, 塑造成功意识;精心设计问题, 鼓励大胆质疑。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想象, 拓展思维延伸:根据教材内容, 启发学生想象;利用迁移规律, 发展学生想象。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创新素质

参考文献

篇14:论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效率 兴趣学习

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已是热点的话题。小学生对于知识的求知充满了渴望,对于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而学生对知识的求知若渴,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效率就要发挥到最大,但仅课堂教学是不能满足于学生,也要发展课外学习,课堂也是学生解惑、求知的重要场地。语文课堂的活跃,让我们反思,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课堂的教学率是否发挥到最大呢?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否提高呢?对其进行以下分析。

一、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偏低的原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教授的方法。在现在课堂中,虽然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但大多数的讲课方法还是比较单一、传统的,以教师教授为主,让学生的学习有些被动。这样课堂的效率就不能完全的发挥最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也就降低。

(2)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禁锢。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中倡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为辅。但语文课堂中,教师预先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并对答案固定,让学生死记硬背,扼杀了学生心中的问题及答案,由此使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降低,学习的效率也就随之降低。

(3)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忽略。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对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视,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培养。没有兴趣的学习,犹如枯竭的泉眼,老师教授时也是比较费劲的,这样语文就比较呆板,让学生对之失去兴趣,课堂的教学率也就降低。

二、创建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1.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了老师,也是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激励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而学习氛围在学生学习时,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态度和热情。所以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心理下,展开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如在学习《童年的发现》这一课,我走进教师时,拿了一组动画影片,同学看见我拿到影片,好奇的问我:“老师,你哪影片干什么呢?”“这个影片和要学习的知识有关吗?”等一些问题,我只是神秘的一笑,等会上课你们就知道了。在课堂上同学们看过动画后,我提问到“同学们是不是会做和动画上一样会飞的梦境呢,知道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吗”,学生惊奇的看着我,开始讨论自己曾做过哪些梦。这样课堂上的气氛一下子就变的轻松,愉悦。我在学生的讨论中让学生打开课本,看看书中主人公是怎么来解读自己的梦。一节课就这样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渡过,这样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充满了兴趣,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也就乐此不疲,对语文世界也充满了好奇。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被动化为主动,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2.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引导,是很多教师非常重视的问题。教学过程中,要以“趣”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在语文授课中,还要培养师生之间的交流和默契,使学生对老师教授的科目有期待的心情。语文教学中也要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因为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认知新事物,其表现在好奇、好动、思维发展,对与教师给予的表扬和鼓励是很期待的,所以在语文课堂中,要通过不断的鼓励,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热情。如在《珍珠鸟》先给学生放映一些鸟的图片进行观看,告诉学生要认真的观察放映的映像,首先让学生写下看到鸟儿的特征,并让几个平时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对所看到的鸟儿进行描述下,对学生的描述进行评价,表扬学生观察的仔细。在接下来的讲课中,并让学生积极的提问,并进行解答,让学生表演“探”这一词,对于发言的学生,给与鼓励让学生以后继续努力;没有回答问题的学生,鼓励他们在以后争取课堂发言。这样学生对所表扬自己的老师就会产生好感,并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答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

三、通過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语文在学习阶段中是最基础的科目,让学生在学习其他的科目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语文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使用性,所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发挥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能力。所以在学生学习语文时,不仅要通过课堂教授知识,还要学生通过课外活动,亲身感受身边的语文环境,去体验和应用,真正感受知识的存在。在知识的发展过程中,让学生善于观察,体验获取新知的愉悦。如在讲到《落花生》这节课前,让学生提前收集一些花生的播种、生成、结果、收获等关于花生的资料,强调学生要认真收集资料,并观察资料中存在的问题,汇总资料。在课堂中,讲到落花生一词时,让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理解,教师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并让学生提出在课外收集资料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一一解答,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学习不全是老师教授,也可以自己主动学习。这样的调查将语文课堂与课外学习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并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外活动中,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选择合适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加自己语文的功底,融会贯通所学的语文知识。

课外活动的方法,不仅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也有所帮助。在实践中学生发现问题,对于不能的解决的问题,就会寻求答案。这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看下课本或询问老师。这样小小的提醒,会让学生在疑惑时阅读课本。这样使学生初步养成了预读的习惯,其后进行加强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外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接受的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不同的思考题,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进行探索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阅读语文书籍,循环渐进,学生就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师个人业务总结下一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