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让课堂更精彩

2024-05-25

学生让课堂更精彩(通用10篇)

篇1:学生让课堂更精彩

学生展示让课堂更精彩

作者/ 马晶

摘 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说: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高中数学课堂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对所学的知识记忆得更加准确。

篇2:学生让课堂更精彩

学生“展示”,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文/许 媛

摘 要: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动力效能。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生展示;方法意义

课改进行得轰轰烈烈,我们学校也以独创的“261”教学模式而声名鹊起。在出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在“261”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学生展示”:学生分组完成教师的任务,把题目的解答先写在黑板上,然后由学生自己去向全班同学进行解题思路分析,之后教师点评。这是一种有新意的教学活动方式,也是数学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历程。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自我展示”,就是让学生经过认真、仔细、严谨的审题后,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说清题意,说出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说出问题的答案和延伸,说出解题后的感想等。“自我展示”把学生从“被动听”推到了“主动说”的地位,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学生“群言堂”,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全面达成数学的教学目标。

“自我展示”活动保证了学生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符合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了旧知,获得了新知。为保证活动的有效性,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对展示的.内容教师要计划好,安排好,不能太随意。教师要充分备好课,想学生所想,可以及时对学生进行点拨,以及从容面对各种随机情况。(2)教师要多通过自己的思维来示范,否则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效果就像是被教师灌输。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先从感悟到模仿,再而掌握运用。(3)展示的内容要有参差性,难度先易后难,程序先课本后课外,知识先点后面,数量先单一后成批,广度先封闭后开放。这样安排符合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也可以及时激励学生,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及信心。(4)根据不同层次的问题,选择不同程度的学生全面参与进来,使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共同提高。

数学自我展示活动,是教师创设机会让学生品尝数学学习成功感的良机,给学生创设一个互相交流、探讨的机会,使学生在“展示”中进一步理清思路,优化解题认知链,养成反思的习惯。学生“自我展示”为师生数学交流提供了平台,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展示”,让他们自觉地尝试失败和体验成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加师生的交流与对话,扩大数学教学的交互性,进一步给学生展示的空间和时间,充分体现“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新课改教学理念。抓住教学契机,开展“自我展示”教学活动,让学生洋溢灵动,使数学课堂更精彩。

参考文献:

[1]张维忠。基于课程标准的数学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方家鸿。数学“说题”活动的过程与方法[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04)。

[3]殷伟康。学生“说题”让数学课堂更精彩[J].数学教学研究,2010(07)。

(作者单位 陕西省渭南市杜桥中学)

篇3:学生“说题”让物理课堂更精彩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高中物理的授课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 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 传统的授受式讲课仍占很大比重, 绝大多数的课堂还是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讲得多、学生自己钻研的很少。很多学生都反映物理难学, 课上教师讲的似乎都听懂了, 可一到自己做题时, 尤其是略微有点难度的题, 就感觉束手无策、无从下手了。有的人说“物理难学, 是老师教难了”。是不是如此呢?对此, 我们一直在思考, 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 既能加强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又能提高物理课堂效率呢?

众所周知, 现在评选优质课、教学能手以及新教师面试等赛事都采用“说课”的方式, 即说课教师主要运用口头语言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然后由说者和听者共同讨论和评议, 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俗话说的好“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难道不可以借用老师“说课”的方法, 让学生也来“说题”吗?通过学生在课堂上“说题”, 来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归纳、推理等物理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素养。

二、主要实施策略

于是, 在日常物理教学中, 尤其在物理习题课上, 笔者让学生“说题”走进了物理课堂。主要采用老师提问的方式, 让学生去主动的说题, 包括让学生放声去读题、念题, 找关键字眼, 找突破口, 思考、发现本题主要考查什么内容?牵扯到那些物理规律?解决它需要哪些物理过程?然后, 做一次老师, 在同学面前给大家讲解出来。具体做法如下:

1. 课堂“说题”, 人人有份——我的课堂, 我参与。

绝大多数时候, 采取从第一排第一个开始, 然后依次往后站起来讲解的方式, 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动起来。因为要想能站起来很好的讲解, 每个学生都必须在下面做很多的准备:考虑这个题怎么入手, 或者自己钻研或者找同学讨论、求教。否则的话, 如果站起来答不对, 任何一个有自尊心的学生都会感到心里不舒服的。

2. 课堂“说题”——我要大声地说出来。

“说的出来是做出来的前提”。以前学生们做题几乎不用嘴说, 只在本子上写出解题步骤、过程就认为万事大吉了。其实, 他在心里是有一个心理演算过程的, 但他只用了内部语言去分析、推理, 却几乎没有用到外部语言, 这样整个做题过程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不深刻的。让学生来“说题”, 目的就是要学生把这种无声的内部语言转化为有声的外部语言表达出来。实际上, 经历了大脑的多次思维, 学生再用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 说明这个物理题对他来说已经是了熟于胸了, 他一定能非常顺利的做出来。这样的做法既锻炼了学生遇到难题沉着冷静的心态, 又培养了他们抓住关键问题的能力, 同时又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课堂“说题”——我是自由放飞的风筝, 老师就是牵引我的线。

课堂上由学生来“说题”了, 教师是不是可以袖手旁观, 悠闲起来了呢?当然不是。在这种师生互动的课堂上, 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 同时, 还要扮演探索者、学习者、合作者、引导者、倾听者、欣赏者、支持者。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 不断调换自己的角色。课堂上, 学生就像一只只风筝, 自由自在地在空中翱翔, 飞舞。而教师就是那放风筝的人, 教师灵活地驾驭着手中的线去放飞风筝。或者说, 教师就是牵引学生的那根线。在学生“说题”之前, 教师要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身体站正了, 声音宏亮, 吐字清晰, 条理分明。在学生“说题”的过程中, 要适时地对学生提问, 起着一个引导和提示的作用, 但绝不是帮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更要宏观调控好讲解问题的进度和题目挖掘的深度, 做到适时而止。教师可以在讲台上, 也可以在讲台下面, 也可以站在被提问学生的身边, 因为有的同学, 譬如女生, 声音可能小一些, 如果离的远, 教师可能听不清。在学生“说题”结束后, 教师要注意给与合理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当然, 所有这一切, 都需要教师提前备好课, 如本节课需要把这章试卷的几个题让几个学生说清楚等。

4. 课堂“说题”, “读”“讲”结合——我的课堂, 我做主。

大部分教师在平时讲课的时候从不读题目, 认为读题纯粹是浪费时间, 总是一上来就滔滔不绝的大讲做题过程;还有的教师总是自己读题目, 认为让学生读题, 一是浪费时间, 二是磕磕绊绊, 很不流利, 影响同学们理解题目。可学生“读题”有许多好处, 因为学生读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分析理解题目的过程。古语说的好“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题目如果读好了, 读透了, 问题分析起来可能会更顺利。如果仅仅是教师读, 时间长了, 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惰性。而让学生来读题, 读题者需要全神贯注, 对于听题者来说, 声音则变成了一个新异刺激, 更能引起学生注意。提问式学生“说题”一节课的容量不能太大, 一共也就能讨论四五个问题, 但当这四五个问题变成了学生从自己嘴里读出来的声音, 变成了师“问”生“讲”, 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课堂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而传统的授受式习题课, 好多时候学生都是在被动接受, 真正能听明白讲课的有一半就不错了, 好多学生在教师的催眠下, 昏昏欲睡是常有的事。

5. 课堂“说题”, 有错必纠——你的错误逃不过我的眼睛。

提问式学生“说题”课, 被提问的学生处于问题的焦点中心, 在教师的指导下给学生讲解题目, 从读题、分析到解决。他就是这节课真正的教师, 真正的题目讲解者、分析者。那么, 其他的学生呢?其余的学生并不是无事可干, 他们的任务还很重要。当他们或点头, 或微笑, 或蹙眉, 或沉思, 或圈点, 或勾画的时候, 就是在严格的检验和评判着自己这位同学兼师长的教学水平呢!学生在倾听着这个同学的分析, 仔细辨别这个同学的回答的正误, 对于这个同学分析出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 还要进行记录、总结, 必要的时候还有一部分学生起来更正和补充, 更有甚者还会展开激烈的辩论。这样, 学生通过倾听互相取长补短, 达到了共同进步!

三、取得的成效

经过大胆尝试, 笔者发现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浓厚了, 积极性提高了, 课下探讨问题的多了, 学生表达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教师也从一节课喋喋不休的讲上四十多分钟, 弄的满手粉笔末子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 能够轻松驾驭课堂了。而且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上升了, 经过了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的检验, 班的总上线数稳居年级第一。去年, 笔者接手了高三 (五) 班, 在这个被公认是物理成绩最差的班级, 自从在课堂教学上采用了学生“说题”这个方法, 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越来越足, 在最后高考中物理取得了优异成绩。这都说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四、实施过程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1. 仍然要区分个别对待, 对于一些基础弱、分析力差点的学生要重点提问。

2. 题目难易老师要把握住, 尽量不要太难, 强调好双基。

3. 必要时老师应在黑板上板演学生复述的内容。

4. 一节课提问说题和学生自己改正反思要相结合, 一节课要留下十五至二十分钟的改正时间。

篇4:学生“说题”,让物理课堂更精彩

对此我们一直在思考,能不能找一种方法,注重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我们的课堂效率更高呢?

众所周知,现在我们评选优质课、教学能手以及新教师面试等都采用“说课”的方式,即说课教师主要运用口头语言向其他教师或教研人员述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后向听课的教师讲述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然后由说者和听者共同讨论和评议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由教师的“说课”,我想到了平时的物理教学和学生的物理学习。对于做物理题来说,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知识储备,是不成问题的,唯独缺的是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的过程。在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时,如何打开突破口,采用什么方法、原理、规律解题的能力,正是学生所欠缺的。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难道我们不可以借用老师“说课”的方法,让学生也来“说题”?通过学生在课堂上“说题”,来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归纳、推理等物理学习能力。我决定试一试。

于是,在日常物理教学中,尤其在物理习题课上,学生“说题”走进了我的物理课堂。

我采用老师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去主动地说题,包括让学生放声去读题、念题,去找关键字眼,去找突破口,去思考去发现问题主要考查什么内容,牵扯到哪些物理规律,解决它需要哪些物理过程,然后,让学生做一次小老师,在同学面前给大家讲解出来。具体做法如下:

1.课堂“说题”,人人有份——我的课堂,我参与

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采取从第一排第一位学生开始,然后依次往后站起来讲解的方式。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既有能力较高的学生,又有成绩很一般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动起来,因为要想能站起来很好地讲解,每个学生都必须在下面做很多的准备:考虑这个题怎么入手,或者自己钻研,或者找同学讨论、求教。否则的话,如果站起来答不对,任何一个有自尊心的学生都会感到心里不舒服的。

2.课堂“说题”——我要大声说出来

“说得出来是做出来的前提”。以前学生们做题几乎不用嘴说,只在纸上写出解题步骤就认为万事大吉了,其实,此时学生的心里有一个心理演算过程,但他只用了内部语言去分析、推理,却几乎没有用到外部语言。这样的解题过程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不深刻的。

我让学生来“说题”,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把这种内心无声的内部语言转化为有声的外部语言表达出来。实际上,经历了大脑的多次思维,学生再用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说明这个物理题对他来说已经是驾轻就熟了,他一定能非常顺利地做出来。这样的做法既培养了学生遇到难题时沉着冷静的心态,培养了他们抓住关键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石多鸟。

3.课堂“说题”——我是自由放飞的风筝,老师就是牵引我的线

课堂上由学生来“说题”,老师是不是可以袖手旁观,悠闲起来了呢?

当然不是。

在这种师生互动的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同时,还要扮演探索者、学习者、合作者、引导者、倾听者、欣赏者、支持者。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不断转换自己的角色。

课堂上,学生就像一只只风筝,自由自在地在空中翱翔,飞舞。而老师就是那放风筝的人,老师灵活地驾驭着手中的线去放飞风筝。或者说,老师就是牵引学生的那根线。

在学生“说题”之前,老师会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身体站正了,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条理分明。在学生“说题”的过程中,老师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提问,起着一个引导和提示的作用,但绝不是帮学生回答问题。老师更要宏观调控好讲解问题的进度和题目挖掘的深度,做到适时而止。老师可以站在讲台上,可以在讲台下面,也可以站在被提问学生的身边,因为有的同学,譬如女生,声音可能小一些,如果离得远,老师可能听不清。在学生“说题”结束后,老师更要注意给予合理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

当然,所有这一切,都需要老师提前备好课,如本节课需要把这章试卷的几个题让几个学生说清楚等等。

4.课堂“说题”,“读”“讲”结合——我的课堂,我做主

大部分老师在平时讲课的时候从不读题目,认为读题纯粹是浪费时间,所以总是一上来就滔滔不绝地大讲做题过程;还有的老师总是自己读题目,认为让学生读题,一是浪费时间,二是磕磕绊绊,很不流利,影响学生理解题目。

可我认为,学生“读题”有许多好处,因为学生读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分析理解题目的过程,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题目如果读好了,读透了,问题分析起来可能会更顺利。如果仅仅是老师读,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惰性。而让学生来读题,读题者需要全神贯注,对于听题者来说,声音则变成了一个新异刺激,更能引起学生注意。

采用提问式学生“说题”法,一节课的容量不算太大,也就能讨论四五个问题,但当这四五个问题变成了学生从自己嘴里读出来的声音,变成了师“问”生“讲”,效果就截然不同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课堂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而我们传统的授受式习题课,很多时候学生都是在被动接受,真正能听明白讲课的一半内容就不错了,

很多学生在老师的催眠下,昏昏欲睡是常有的事。

5.课堂“说题”,有错必纠——你的错误逃不过我的眼睛

提问式学生“说题”课,被提问的学生处于问题的焦点中心,在老师的牵引指导下让学生讲解该题,从读、分析到解决。他就是这节课真正的教师,真正的题目讲解者、分析者,时而慷慨激昂,时而缓缓道来。

那么,其他学生呢?其他学生并不是无事可干,他们的任务还很重要。不信,你看他们或点头,或微笑,或蹙眉,或沉思,或圈点,或勾画。他们在严格地检验和评判着自己这位同学兼师长的教学水平呢!同学们在倾听着这个同学的分析,仔细辨别这个同学的回答,辨明其回答的正误,对于这个同学分析出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还要进行记录、总结,必要的时候还有一部分同学起来更正和补充,更甚者,还会展开激烈的辩论。这样,学生通过倾听互相取长补短,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大胆尝试,我发现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浓厚了,积极性提高了,课下同学们探讨问题的也多了,学生表达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老师也从一节课喋喋不休地讲上四十多分钟,弄得满手粉笔末子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轻松驾驭课堂了。而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连续经过了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的检验,我们班的总上线数稳居级部第一。去年我接手的高三·五班,从高一到高三经历了三位物理老师,被公认是物理成绩最差的班级,自从我在课堂教学上大胆采用了学生“说题”这个方法,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越来越足,在最后高考中物理取得了优异成绩,我也获得了企业家英才奖。这说明这种方法还是可行的。

但是,在该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1.对于一些基础弱、分析能力差的学生要重点提问。

2.老师要把握住题目难易,尽量不要太难,强调好双基。

3.必要时老师必须在黑板上板演学生复述的内容。

4.一节课提问说题和学生自己改正反思要相结合,一节课要留下十五至二十分钟的改正时间。

5.老师课后还需要精心准备,需要对学生所做试题认真批改,分析哪些题目是易错点,设计好提问的内容、方式和学生名单。

篇5:学生让课堂更精彩

我认为:动起来,更精彩。眼动、耳动、口动、手动、心动、思维动、创造动,整个课堂也就动起来了,让学生在动中体验快乐、享受成功,让学生在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

一、思维动起来

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学生的求知欲望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乐此不疲。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将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在多个情境中,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整个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春天的畅想》时,先播放“春天的景色”片段并配以音乐,学生在欣赏着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春雨蒙蒙的美景后,感受春天的信息。同学们的求知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又怎能不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呢?我在上中国花鸟画的教学中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整个课堂下来,学生都在享受着快乐。

二、行动动起来

行动动起来不只是只针对绘画课、工艺课等动手要求的课,所有的包括欣赏评述课也一样,只是工艺的更典型些。提倡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学有所获。我在看一些优秀的课例时,几乎让学生都动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学生和老师一同讨论、一同解决问题,试想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不喜欢吗?让整个课堂真真实实地动起来,课堂才是快乐的、和谐的,更是成功的。

三、创造动起来

现在要求学生张扬个性,展示特色,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创造,并在作业中展现自我。

篇6:曲解,让课堂更精彩

曲解,让课堂更精彩

一次作文指导课上。

师:生活中,有些什么事让你们觉得后悔呢?大家可以交流交流。

生:一个大热天,我捡到一张残缺不全的一元钱,于是把它折了又折,最后到一个冷饮摊点上买了一支冰棍。现在想来,真后悔。

……

生:我后悔离开爸爸、妈妈来到泰州实验学校上学。(注:泰州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制寄宿学校)

一言既出,大家都感到吃惊。我更是感到惊讶,一个平时挺懂事、挺认真的孩子呀,居然说出了这样的话,这可影响学校的声誉呀!何况后面还有南京晓庄师院的实习老师听课呢!真是个棘手的问题!

如何处理呢?是避而不谈,还是对她进行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这么好的学校,你还感到不满意?还觉得后悔?……

容不得细想,我微微一怔,便问道:“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生:以前在家时,爸爸、妈妈为我准备好了一切,包括吃饭、穿衣等等。而现在呢,什么都要自己来。

至此,我悬着的心放下了,总算不是我们老师的错。就此结束吗?不行!因为学生的认识有了偏差――她愿意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我不能因为作文课就放弃对她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想着,我便有了以下一段自以为精彩的“曲解”:

师:噢,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你是说你现在生活上不能够很好地自理,是因为在爸爸、妈妈身边时你没有学做一些家务活儿,没有体谅到父母对你的关怀,现在感到后悔了,是不是?

生一怔,脸微红,又望望我,才点点头。

师:这个题材想得好。王琼同学既后悔没有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更后悔没有学做家务帮助父母减轻负担,多懂事呀!(师生鼓掌)

(课后思考)

上课时,我曲解学生的意思,凭的是一种直觉,感觉到这样处理挺不错的;课后,仔细一琢磨,才发现这“曲解”真精彩,竟有异想不到的`收获:

一、它巧妙地引导了学生价值观。

这是作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从“知、情、意、行”上逐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活、正确做人。况且,如果将学生这种生活观念拿出来让大家进行讨论、辩证,必将对学生的自尊造成伤害。“曲解”,无疑是这时的最佳选择。相信她会在写作时对如何生活有重新认识,并且会有深刻的体验。这从她那微红的脸、略显茫然的眼神中都可以看得出来。

二、它借机指导了学生如何作文。

学生的本意就是“后悔离开了父母来上学”。她是这样想的,也就这样说了――完全是一种未经思索的真心流露。其实,她写作时一定会犯难:如何启口呢?因为这于情于理都都讲不通啊!这时,老师的“曲解”实际上是一种点拨,使她思路顿开:她应该后悔没有培养起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她应该感谢父母对她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样的习作,有充实的内容,有真挚的情感,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会是一篇好文章。

这样的课绝对不是事先能够设计好的。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我以为首先得感谢各位名家的示范,他们的授课艺术在我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于永正老师的幽默,贾志敏老师的诙谐,无不是经典的教学机智。它们已融入了我的血液,让我也能有如此精彩的课堂教学。“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对这名话理解得更深刻了:机会随时都会出现,但我们有把

篇7:本色语文,让课堂更精彩

[摘 要]本色语文追求的是朴实无华的课堂教学风格。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书声琅琅与静思默想相结合、点拨引导与自主探究相结合、整体设计与动态生成相结合,让学生真正有时间读读、想想、说说、议议等,这样才能焕发课堂活力,使语文教学质量真正有所提升。

[关键词]本色语文;课堂教学;动态生成[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44-01

本色语文,是指学生在学习时听、说、读、写能力自然形成,追求的是朴实无华的课堂教学风格。目前的课堂教学,尤其是一些公开课上,教师们似乎离开了多媒体、离开了课件就无法上语文课了。这种表面热闹的背后,学生是否会有收获呢?答案是否定的。在这种情形下,追求本色语文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如何进行本色语文教学呢?

一、书声琅琅与静思默想相结合

“书声琅琅”自古以来就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所学课文的特点,把学生朗读与静思默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读书,又可以使学生在静静思考中获得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如,教学苏教版第六册《海底世界》一课,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笔者先学生试着自己读,把文章读正确、通顺,然后再有感情的朗读。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尤其是在读到“蜜蜂一样嗡嗡”“小鸟一样啾啾”这些地方,许多学生模仿着这些小动物的声音,读得惟妙惟肖。在学习第三小节的时候,笔者让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明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的?课文在描写这部分的时候,主要采取了哪种描写方法?”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静默思考,获得了对所学内容的深切感知,教学效果显著。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依据课文的特点,采取了有感情朗读与静思默想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既活泼又深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点拨引导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点拨与引导,但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点拨引导,又要给学生有充裕的自由读书的时间。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质量得到提升。如,教学苏教版第八册《三顾茅庐》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g的方式阅读课文,然后进行集体交流。在汇报交流的时候,有的说自己喜欢刘备,有的说自己喜欢诸葛亮……为了使学生把握住阅读的重点,教师及时引导:“你为什么喜欢刘备?能说说吗?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再次回到课文,找出描写刘备的细节,体会到他是一个诚心诚意、求贤若渴的人。这样教学,既民主又集中,有效避免了学生东拉西扯等无效教学现象的发生。

在教例中,教师主要采取了学生的自主阅读与教师的必要点拨引导有机结合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加真实、有效。

三、整体设计与动态生成相结合

在本色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从整体上进行教学设计,还要随学而动,及时把握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发现或者意外情况等,并带领学生用心去感悟、体验,使学生对文章的观点、思想、情感等方面有更深刻的认知。

如,教学苏教版第十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在预设时,笔者本来是让学生先自读课文,再画出文中写彭德怀语言、动作的词语,仔细品读,并说说从中自己读懂了什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读完课文后,有一个学生马上提出问题:“彭德怀爱大黑骡子吗?既然爱,为什么又要杀掉呢?”他的发言引来了许多同伴的随声附和,他们都用期待的目光望着老师。这时,笔者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对学生说:“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彭将军到底是爱还是不爱大黑骡子呢?请大家从文中找出杀掉大黑骡子之前,彭德怀是怎样对待大黑骡子的句子;再找出杀掉大黑骡子之后,描写彭德怀的有关句子。读一读,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从文中的“悄悄” “塞进” “发火” “吃不下” “端开”等词中读出了彭德怀是喜爱大黑骡子的。这样教学,就把教师的教学预设与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从案例可以看出,当学生有了阅读的方向时,教师要在考虑学生需求与教学价值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预案,真正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这样的教学才有效。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根据课文以及学生的特点,采取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有时间读读、想想、说说、议议等,才能焕发课堂活力,使语文教学质量真正有所提升。

篇8:学生“说题”,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指出:“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 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必须重视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只有重视过程的教学, “展示背景、挖掘本质、暴露思维、推迟判断”, 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活动的、动态的、开放的, 才可以使数学结论生动、鲜活和充实, 成为可以理解易于接受的东西, 便于同化或顺应于学生的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认识结构中, 成为学生的真知而实现有意义的学习.而数学说题是一种有新意的教学活动方式, 也是数学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 数学说题能展现学生思维过程, 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历程.

2 什么是“数学说题”

所谓数学说题, 是指让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对数学题目的认识与理解;说题目的条件、结论和涉及的知识点 (包括概念、定理、定义等) ;说题目的条件、结论的转化;说与学过的哪一类问题相似;说可能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说自己的想法和猜测;说解题方法是如何想到的;说为什么这样想的等.教师则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时点拨、引导, 避免学生离题太远.

数学说题, 就是在学生经过认真、仔细、严谨的审题后, 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 让学生说清题意, 说出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 说出问题的拓展和延伸, 说出解题后的感想等.“说题”教学与传统习题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课堂上的主角是学生, 而不是老师, 变老师的“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 改变了学生听老师讲的被动学习局面.

3 “数学说题”教学的原则

既然“数学说题”教学是以题引路, 那么合理的选题应是“数学说题”教学的前提.所选的习题应具备以下特点:题量合适, 教学目的明确, 启发性强, 示范性强, 能灵活变通, 有明显的规律性.所以“数学说题”教学应遵循以下的几个原则:

3.1 选题的原则

目的性原则.“说题教学”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进行, 不能有随意性, 无的放矢, 更忌备课不充分时让学生课堂说题.

层次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训练的题目要由易到难, 由浅到深, 层层递进.说题教学切忌急于求成, 急则弄巧成拙, 应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完善.既不忽视基础, 也不回避难题.

3.2 引导的原则

全面参与性原则.教师组织教学不能只为追求气氛, 只找好学生说题, 应根据不同层次的问题, 选择不同程度的学生全面参与进来, 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共同提高.

滞后性原则.教师暴露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引导学生的时间要相对滞后, 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问题展开深入的思考;教师对学生说题中所暴露的思维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评价要滞后, 要让学生有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机会.

4 数学说题的内容

说题偏重于数学问题的解决, 这需要对问题的“来源背景、延伸拓展、怎样解题”和“为什么这样解题”等进行阐述.数学说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 知此知彼——说题目

在解题时, 通熟题意是最重要的, 吃透题中各个条件及关系是展开思维的基础.说清题意主要包括说题目所给的条件是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题中涉及哪些数学概念、理论变化和规律等知识点, 以及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说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隐含条件, 说出本题涉及的知识点并尽量说出命题意图.让学生领会揣摩习题的命题意图, 通过让学生说命题意图这一环节, 开展师生间、同学间的对话交流活动, 体现师生互动, 以学生为主体合作交流的课改理念,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2 浮想联翩——说思路

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 学生只有在“为什么”的情境中思维才开始启动, 在“怎么办”的情境中思维才开始深入.因此说题时, 要引导学生学会审题, 由表及里进行分析, 去伪存真加以改造, 抓住已知中所涉及的知识点, 寻找和熟题相关或相近的知识点、题目特征, 展开联想, 或数形结合, 或分类讨论, 或整体分析, 或灵活运用特殊化, 或结合经验联想、类比等等, 尽快地找到思路.思路即是解题的线索, 学生通过读题去准确领会题目提供的信息、条件和结论, 结合自己已学的知识和数学活动基本经验, 去进行思考分析, 形成思路.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说题时, 引导他们观察条件与解题目标的特征, 进行模式识别, 联想自己大脑里所存在的知识与技能, 据此消除问题条件与解题目标的差距, 紧扣解题目标, 抓住特征, 多角度的、敏锐的、全面的观察与分析,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快速形成有效的解题思路.

4.3 各持已见——说解法

经过联想、分析寻找出了信息之间的连接点, 初步形成解题的认识链, 即解题的思路, 然后进行决策尝试.尝试的过程是对认识链的具体化过程, 也是探求认识链的合理性的过程.由于分析的角度不同, 因而认识链往往有所区别.这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各抒已见, 大说“解题的思维过程”, 说出思维的方式、过程及依据.让学生把好的解题方法介绍给大家, 不仅能提高该生的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而且让其他同学受到启迪, 引燃思维, 合作探究, 共同享受到解题的乐趣.学生亲自参与发现过程中困惑的情境、尝试的过程, 经历探索过程的磨砺, 从而会汲取更多的思维营养, 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构建、优化和升华解题认识链, 提高解题决策能力.

案例 正弦定理的教学.

可让学生先研究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与其对角的正弦值之比之间的关系, 发现优美结论asinA=bsinB=csinC, 然后提出问题:上述结论对任意三角形成立吗?进一步引导学生:①上述结论对等边三角形成立吗?②上述结论对三内角分别为30°, 30°, 120°的三角形也成立吗?由此, 得出猜想:在一个三角形中, 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值之比都相等.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分类讨论法、等面积法、外接圆法、向量法等证明上述猜想, 让学生说出各自尝试的解题方法和体验, 尽情地发挥他们独特的思维和想象, 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 在说解法的过程中, 展示思维, 相互启发, 及时调整解题认识链, 再作新探索, 形成更合理的新决策.

在说题教学中, 师生合作的愉悦、思维的流畅、情感的融洽往往产生瞬间的灵感, 特别是学生, 经常会产生一些老师意想不到的“妙解”, 如果能让学生及时地说出来, 不仅能满足学生心灵上的成就感, 激发学习兴趣, 而且能打开数学思维的创新之门, 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4.4 实话实说——说错解

说题不仅说“妙解”, 更重要的是要说“错因”.事实上, 思维的动力来源于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协调, 而示错就是故意制造或扩大这种不协调, 学生的思源于疑, 疑源于错, 示错得体, 犹如一石投入学生脑海, 必将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荡起智慧的涟漪, 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求新知的欲望和动力.在课堂上, 组织学生说错解, 把原来错误的思维或心理过程及时说出来, 暴露其错误的过程, 复现解题的错误过程, 让学生去分析、思考、争辩, 找出错误的原因.在讨论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加深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与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如在上了椭圆及标准方程后的第二节课前练习中我给出了这样一题:“设定点F1 (0, -1) , F2 (0, 1) , 动点P (x, y) 满足条件|PF1|+|PF2|=2a (a>0) , 则动点P的轨迹为___.”一看题目就有很多学生大喊“椭圆”, 我不动声色地写上答案, 然后提出:“现在a=1, 请你求出椭圆方程.”学生纷纷动手, 但一会儿学生又大呼上当, 这时教师及时指出你们上的不是教师的当, 而是上了你们对概念理解不深刻的当, 以后用到椭圆定义时“请认准商标 (2a>|F1F2|) , 谨防假冒”.

4.5 畅所欲言——说反思

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会, 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 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因此,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 数学概念形成过程的反思, 数学公式发现过程的反思, 对解题过程的反思, 对解题方法与技能的反思等等.请学生说出自己思考问题的整个过程:自己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出错了?教师和其他同学又是怎么想的?哪一种方法比较合理?为什么?今后应该如何思考此类问题?等等.让学生由感而发, 不拘约束, 进行数学交流与反思, 有效地思维碰撞, 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着眼于相互联系的数学知识结构, 反思思维的发展和成熟.

4.6 引领想象——说变式

变式是指对数学概念和问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情形的变换, 彰显概念的本质和外延, 突出问题的结构特征, 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对例、习题进行变式, 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思维的碰撞, 往往能产生精彩的火花.通过说变式, 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方法的思考, 解题思维得到升华.

如组织学生对基本不等式aba+b2 (ab0) 进行变式尝试:

变式1 设x>0, 当x取什么值时, x+1x的值最小, 最小值是多少?

变式2 设x>3, 当x取什么值时, x+1x-3的值最小, 最小值是多少?

变式3 设x0x+1x有无最值, 如果有, 最值是多少?

变式4 设x≥2, 当x取什么值时, x+1x的值最小, 最小值是多少?

通过说变式, 让学生体会基本不等式应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有目的地开展思辨活动, 不被思维习惯束缚, 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

数学说题活动, 是教师创设机会让学生品尝数学学习的成功感的良机, 给学生创设一个互相交流、探讨的机会, 使学生在“说”中进一步理清思路, 优化解题认识链, 养成反思的习惯.数学说题教学的主要实施方法:说解题的“得意”之举;说解题的“失败”之因;说瞬间的“灵感”之念;说试题的“变式”之想.从说题过程中可以看出思维定势的调节、思路的调整、方法的确立等动态过程, 能让学生学到“活的数学”.

“数学说题”为师生数学交流提供了平台, 关键在于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大胆地“说”, 让他们自觉地尝试失败和体验成功,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增加师生的交流与对话, 扩大解题教学的交互性, 进一步给学生展示的空间和时间, 充分体现“我的课堂, 我做主”的新课改教学理念.抓住教学契机, 开展数学说题活动, 让学生洋溢灵动, 使数学课堂更精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堂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

[3]金秀青.“说题”——让数学课堂更精彩[J].中学数学 (湖北) , 2009, (6) .

篇9:高效课堂如何让学生的回答更精彩

一、扎实基础

“千锤百炼方成钢。”只有在打好基础不断磨炼中,才能把自己最闪亮的一面展示在观众面前。独学是对学、群学、展示的基础,学生只有学会独学,各个环节才能顺利开展。对小学生来说,独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要教给学生独学的方法,做好示范、监督,在独学的过程中学会抓住课文重点和文中精彩的部分,并做好旁批,如有不理解的地方,要打上问号,或者是查阅相关资料解决问题,如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要提出来,向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借助别人的力量解决问题。知识基础扎实了,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写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能够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在课前预习中,学生对课堂上要学习的内容已经有了大致了解,哪些地方看懂了,哪些地方没看懂,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在听课时会轻松跟上课堂的节奏。课前预习,有四个步骤:(1)浏览教材,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和知识框架。(2)找出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这些知识。(3)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4)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画出来或记入预习笔记本。预习做得好的学生,在完成导学案时,写出的答案往往会更合题意。

三、读题、审题

精彩的答案,是紧扣题目的要求展开的,因此读题、审题是答题的关键。题目中有几个问题?关键词是什么?要结合哪些方面的知识点进行解答?认真读题、审题,反复思考、斟酌,抓住要点,言简意赅地组织语言进行答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在课堂中要培养学生读题、审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题意,能根据题目的要求去答题,答案才会更精彩。

四、反复斟酌,去枝留干

在答题时,学生的书面文字表达中经常表述层次混乱,描述的内容主次、详略不分等。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引导学生找准答题的切入点,根据原文进行回答,或自己组织语言、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进行回答,在想好答案后,不急于写出答案,而是反复斟酌,抓住重点,去枝留干,做到言简意赅。

五、及时评价

正确评价学生,早已成为现代教育关注的焦点。“给我一次机会,还您一份惊喜”,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评价,是对学生回答的肯定,并加以适时点拨,会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把机会让给学生,相信他们,他们就会有更精彩的答案。

总之,学生精彩的回答,与学生自身的努力,以及教师的鼓励、引导、点拨分不开。学生答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时培养,师生共同努力,学生的就会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篇10:成语,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顺昌县际会中心小学 祖雪英

成语是汉语言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说话写作中合理地运用成语,可使语言表述更生动,形象描述更具体,情感表达更真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凭借成语,透视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感;凭借文本,走进成语世界,感受成语魅力,可使阅读教学更精彩。

一、放飞想像、感知成语

教材中“读读背背”的成语编排是独具匠心的,往往按照一定的主题有选择性地把成语汇织在一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无穷而独特的想像力,用自己纯净的心灵去触摸成语深处,从而扣动学生的心弦,获得起美的享受。

以一年级第一课有关描写春天的成语为例(春暖花开、山清水秀、春回大地、百花齐放等)学生认真投入朗读之后,我便问学生:“读了这八个成语之后,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向大家交流一下。”问题一出,学生都像炸开了锅一样,我说,你说。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学生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副图,山上的树木绿绿的,山中的泉水清澈见底,还不时传了清脆的鸟叫声„„”有的学生说:“春天到了,山上的树木变的绿起来。”总之,答案是丰富多彩,许多都是由成语的内涵发散而来的,这也为学生理解成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见,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世界,让学生感知一个个生命光华的成语,从而惊讶于成语的魅力,产生积极的学习欲望,为进一步感悟成语、积累成语、理解成语作好铺垫。

二、激发兴趣、积累成语

1、动作演示成语:课堂上要学习成语:言行一致,口是心非;春风得意,垂头丧气;艰苦朴素,花天酒地;以理服人,蛮不讲理;大公无私,营私舞弊。这么多成语一下子涌过来,真有点应接不暇。按以前的教学方法,学生课前都借助词典弄懂含义,上课只要稍加点拨,再读一读,记一记就行了,可总觉得有些单调,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测试下来效果并不好。对!我们换个方式学成语,不直接说出含义,想一想这些成语我在生活中、书本上、电视里有没有见过?如果熟悉,可以通过你喜欢的方式,如表演、讲故事、举事例表现出来,好吗?”

学生陷入了沉思。不一会儿,学生甲先发言:“我从电视上看到包公断案,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他的亲戚犯法也不放过。而一些贪官则营私舞弊,犯法的人送了礼,就平安无事了,真是可恨。”好小子,他一连说了两个成语。话音刚落,学生乙就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老师,我来表演自己考了高分和低分回家的样子。”说完,上演了“春风得意”和“垂头丧气”的样子,赢得了一阵掌声。学生丙也不甘示弱,讲起了自己在课外书中了解到雷锋叔叔生前艰苦朴素的事迹。

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必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有些枯燥的词语积累变得有趣味性,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将成语记在了自己的脑海中。这不仅积累了成语,同时也更丰富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讲述成语故事:许多成语的产生往往伴随着一个个精彩的小典故,学生只要知道了故 事,便从中知道成语所表达的意思。对于此类成语,无需过多的引导,教师只要向学生生动的讲述成语故事,学生就自然知道成语的意思了。如学习“胸有成竹”的时候,我就给学生讲讲北宋名画家文同画竹子的故事;学习“拾人牙慧”这个成语时,我就给学生讲讲晋朝的殷浩批评韩康伯自鸣得意的态度;

3、正确书写成语:我从《语文世界》里找来一篇奇文《广告人的情书》,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读出“破绽”,使那些经“易容术”妆饰过的成语恢复原貌。请看开头:“亲爱的:当衣衣难舍的深情化为天尝地酒的思恋,我只想咳不容缓地低问一声,是否鳖来无恙?”仅仅一句话,就连用了四个成语,用幽默的笔法尽情调侃讽刺满脑“创意”的广告人,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意义。还可以找找广告语中用错的成语,如:“蚊香广告:金鹿蚊香,默默无蚊的奉献;工行广告:工到自然成,等等。

4、成语接龙游戏:先给出一个成语,让学生运用顶真修辞往下续。如“入木三分——分秒必争——争长论短——短兵相接——接二连三——三思而行——行若无事——事出有因——因祸得福——福无双至——至高无上——上下其手——手疾眼快——快人快语——语重心长——长驱直入”,这种练习既考平时积累,又锻炼思维,况且答案丰富多彩,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趣味成语,学生见而乐之。

三、创设情境、理解成语

课文中的不少成语,折射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人物的丰富情感。对此,可引领学生凭借成语,联系课文,深入探究,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文中人物进行对话,从而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领悟语言的情感内涵。

如人教版第12册《穷人》一课: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句中的“心惊肉跳”,暗示了事情的特殊背景,突出了桑娜的极端恐惧,反映了桑娜家中的贫寒,凸显了桑娜对丈夫的关心。理解这一点,对理解桑娜“抱回孩子”表现出的果敢和善良颇为重要,对此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师: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如果你就是桑娜,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 生:我会想,丈夫啊,海上风浪这么大,天又冷又黑,你为什么还不回来? 生:狂风啊,你快停下!波涛啊,你快平息!让我丈夫平平安安地回家吧!„„

师:是啊,此时此刻,桑娜担心的是丈夫的安全,期盼的是丈夫的回家。从“心惊肉跳”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我感受到了桑娜家生活的贫穷,生计的艰难。天气这么恶劣丈夫还出海打鱼。

生:我感受到桑娜的善良。她的善良除了表现在对丈夫的担忧外,还表现在对西蒙的关心上。她提着灯去看丈夫,到了西蒙家门前就想起了傍晚想去看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去世了,便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

„„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走进情境,由“心惊肉跳”揣摩人物心理,从而走进了桑娜的心灵世界,真切而具体地感受到了桑娜对丈夫的担忧、对邻居的牵挂、对西蒙两个孩子的关心。

在阅读教学中,还可通过课文内容的处理,借助语境,引导学生运用成语,以促进内容的感悟。如阅读《将相和》中“完璧归赵”一段,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成语填空:①秦王写信给赵王说以城换璧,赵王认为去也不好,不去也不好,真是(左右为难);蔺相如认为还是去好,而且认为完全可以不使璧白白落人秦王之手,显得那样样(胸有成竹)。②蔺相如见秦王一心赏璧,无心交城,便假说璧有斑点,(轻而易举)地把璧要了回来,这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③蔺相如提出要秦王举行典礼才肯交璧,其实他用的是(缓兵之计),这样可赢得时间来个(金蝉脱壳)。

四、利用生活、运用成语

成语,在中国文学中一枝独秀,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变迁,经历了时间的雕琢打磨,至今仍熠熠生辉,具有及强的生命力,主要表现在对生活凝练、生动的反映上。因此,在成语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利用生活,撷取有用资源,让成语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最恰当的“亮相”,使学生感受到成语的生命活力,从而学会运用成语。我想,这也是学生学习成语最根本的用处,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

我教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课,其中一句“漫卷诗书喜欲狂”当分析完诗句,我问:“同学们,我们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杜甫此刻的心情?”有人,回答“欣喜若狂”。于是,我在黑板上认认真真地写下“欣喜若狂”四个字,于是,我又问:“那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什么情况会让人欣喜若狂吗?”学生甲学急不可待地说:“我从电视中看到“申奥”成功的那天夜里,人们都激动得又叫又跳,这一定是欣喜若狂。”没等他坐下,学生乙又开腔了:“我以前考试总是粗心大意,上次测验我通过努力终于考了甲,当时兴奋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想敢快告诉别人,老师,这也是欣喜若狂吗?”学生丙干脆站起来对着同学们手舞足蹈起来:“我爸爸就有欣喜若狂的时候。每次看球赛时,只要中国队进了一球,他就会兴奋得大叫:进了,进了!然后抱着我转来转去。”学生丁也不甘示弱:“昨天,我和老师下象棋,赢了老师,当时我围着操场满地蹦跳,还大声地喊:我赢了,我下赢老师了!这肯定也是欣喜若狂。”

此时,抽象的成语不用多讲,早已在孩子们脑海里鲜活起来,成为了内心情感的抒发,生活经验的提炼。他们的发言就是在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诠释着这个成语的内涵,比老师讲要高效的多。

上一篇:我的爱初三语文作文下一篇:《父母规》开启了我迈进智慧家长的学习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