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写一则观察作文:娃娃鱼

2024-05-26

小学写一则观察作文:娃娃鱼(精选7篇)

篇1:小学写一则观察作文:娃娃鱼

小学三年级写一则观察作文:娃娃鱼

我养了两条娃娃鱼,它们长着四只小脚丫,拖着一条长长的小尾巴,全身都黑不溜秋的,只有肚子下面有许多红色的条纹,非常醒目,它们的两只小眼睛长在头上两侧,鼓起着,象恐龙一样。

妈妈说:“等它们长大了,它们就会哇哇地叫,叫声像婴儿一样,

”哈,怪不得它们叫娃娃鱼啊。它们一直呆在水里,但不象小鱼儿一样会一刻不停地游来游去。它们多数时候安静地趴在水下,睁着两只小眼睛,像两只壁虎一样,有时它们会串出水面换口气,然后还在鱼缸边上爬来爬去,摇晃着它们软软的小黑尾巴,多有趣啊!

我很喜欢它们。我每天早上给它们换水、喂吃的,希望它们能快快长大,我就能听到它们婴儿般的叫声啦。

小学三年级写一则观察作文是不是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呢?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相关推荐:

小学三年级写一则观察作文:荷花

三年级期中优秀作文300字:我家养的小狗

篇2:小学写一则观察作文:娃娃鱼

相关推荐:

三年级万圣节作文350字:万圣节的夜晚

篇3:小学写一则观察作文:娃娃鱼

关键词:观察,引导,强化,提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 小学生在1至2年级就要开始写话,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自己感兴趣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这是在做作文入门的训练。这个年龄段的学生, 识字量小, 掌握的词汇也很少, 如何才能一步步走向作文训练呢?我在教学中一个很深的体会是让学生仔细观察, 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 人的一切动作和人在特定情况下的表情。

在学生进入2年级后, 我让学生有意识地观察我的某一个动作, 然后让学生写出我的这一个动作, 哪怕是只用一句话。比如, 我告诉学生, 下节课上课的铃声响后, 你们注意观察我是如何走进教室的。上课了, 我故意把外衣的扣子解开, 手里拿着教科书走进了教室。我站在讲台上, 问学生们我是如何走进教室的, 请同学们用简单的话写出来。注意观察的就立即动笔写起来, 没注意观察的在回想后也写起来。收上作业后, 发现没有一个重复的句子, 可我走进教室的动作大体一样。有一个同学写到:“老师和过去不一样, 过去老师穿得很整齐, 今天连扣子都没系。”我表扬了这个同学, 说他观察得细致。除了让学生们观察我的一些举动外, 我还有意识让学生们观察同学们的动作。课堂上, 我让某一个学生到讲台上做一件事, 比如代老师发作业本, 或听写生字, 然后让学生们写这个同学的动作、表情。经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们基本掌握了写句子, 为写作文奠定了基础。

在学生基本有了写句子的基础后, 就要引导学生写事。开始时老师不要要求学生写出的作文中心那么突出, 条理那么清晰, 只要是语句通顺, 比较完整的叙述了一个过程就可以了。到了3年级, 一天上午放学时我给学生留下一篇作文的题目, “放学的路上”, 要求下午的作文课上写这篇作文。结果, 下午全班同学都圆满地完成了作业。全班40多个学生没有一个雷同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语句通顺, 叙事清楚, 但没有中心。大部分学生都是把自己从学校出来一直到家包括和谁做伴在路上见到了什么事什么人用流水帐的形式叙述了下来。但我很满足, 起码学生过了写句子关。在此基础上, 我引导学生说, 你们在放学的路上没有发现你们认为最有意义最使你们感动的事吗?学生们陷入了沉思, 都在积极地回想放学路上所见到的一切事中哪些使自己认为有意义。在下一周的作文课上, 我还是布置的这篇作文, 这一次学生们的作文有了很大的进步, 80%的学生的作文中心比较突出。比如, 为了学生路上的安全, 学校提倡学生放学时站队回家, 可有的学生不遵守规定, 乱跑, 不听小组长的话。有的学生就把这件事写了下来。还有一个学生写了在放学的路上发现有一户人家的自来水管开着, 没人管, 水从家里一直流到街上了, 自己和小伙伴跑到人家家里将水龙头关上了, 等等。

经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注意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在三年级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强化训练, 不但要使学生在作文中做到能够叙事清楚、中心突出, 还要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评价能力, 为以后学生写议论文打好基础。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培养要在学校各科的教学中来进行, 语文教学尤为重要。结合上篇作文的练习, 我问学生们, 那个同学主动帮别人关自来水管是一种什么行为, 学生们都说是一种好的行为。我进一步引导说, 这位同学的行为不但没有使那户人家跑一院子水, 还使我们宝贵的水资源得到了节约, 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既然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我们在写作文时, 对于那些好人好事就要用好的词汇去歌颂它。因此, 在以后写我们所见到的好的人和事时要以饱满的热情去写。

篇4:小学我的观察作文:娃娃鱼

”哈,怪不得它们叫娃娃鱼啊。它们一直呆在水里,但不象小鱼儿一样会一刻不停地游来游去。它们多数时候安静地趴在水下,睁着两只小眼睛,像两只壁虎一样,有时它们会串出水面换口气,然后还在鱼缸边上爬来爬去,摇晃着它们软软的小黑尾巴,多有趣啊!

我很喜欢它们。我每天早上给它们换水、喂吃的,希望它们能快快长大,我就能听到它们婴儿般的叫声啦。

小学三年级我的观察作文是不是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呢?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相关推荐:

期中考试三年级满分作文:我给妈妈过生日

篇5:小学写一则观察作文:娃娃鱼

关键词:热爱生活,观察,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生学会观察。使作文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言之有理, 言之有情。作文要求具体, 去掉空话、套话, 写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 激发写作欲望, 提高写作能力,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从而走出胡编乱造、无病呻吟的误区, 从枯燥无味的“硬写”中解放出来。

1 热爱生活

叶圣陶说:“作文要说真话, 说实话, 说自己的话……”

他强调的是作文要讲究“真实”。“真实”是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编造的作文不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写起来东拼西凑, 空洞无物, 缺乏真情。久而久之, 容易养成不留心生活、胡编乱造的习惯。怎样才能做到写真人真事, 抒发真情实感呢?

1.1 热爱生活, 注重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做饭要有米, 写作必须有材料, 丰富的生活是我们作文的基础。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积极主动地接触自然, 深入社会, 要尽可能拓宽自己的生活范围, 参加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项活动中去, 自由地观察、思考, 在平凡中发现非凡, 在平淡中寻找新奇, 获取写作素材, 丰富自己题材的库存。同时, 还要注意广泛地阅读、摘录、背诵精彩的句段, 增长各方面的知识。这样写作时灵活运用, 作文就不难做到内容充实, 情感真实。

1.2 记录生活, 自主练笔。

我们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无事不能入文”。我们要坚持以真实生活为题材, 以生活需要为目的, 写自己感兴趣的事, 说自己想说的话。自己选材、自已命题、自主习作, 不限时间、内容、篇幅、体裁, 自由发挥, 放手去写, 如写日记、周记、书信、读书笔记、一事一议等。可先从“我”写起, 如“我的外貌”、“我的爱好”、“我的书房”等, 再写写与“我”有关的人和事, 如“我的好伙伴”等, 把自己写像了, 才能把他人写活了, 只有“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不殆”。这种大量的持续的自主练笔, 真实地记录了生活, 为我们提供了“初级产品”。

2 学会观察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过程, 是小学生认识世界, 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会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观察, 作为一名教师, 应该指导学生怎样去观察。

2.1 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观察对象

小学生的观察时间比较短, 注意力容易转移, 而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观察对象, 是保证观察活动开展的前提。所以我每次带学生观察目标都比较集中, 范围也不太大, 同时注意选择有一定新奇性的对象, 对司空见惯的事物也尽量让他们看到其中新奇的一面。

2.2 在观察活动中, 教师应该给学生及时恰当的指导

小学生常常忘记观察目的, 而且很不细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前, 首先要使小学生明确观察的任务和要求, 对小学生进行目的性的指导, 讲清观察的具体内容。孩子越小, 任务越要具体。如果问小朋友“这画片上的猫是什么样子的?”他肯定会瞪着眼睛说不出来, 因为他不知道怎么说。如果问得仔细一些:“你看看这猫的眼睛是什么形状的?眼睛下面还有什么?身上的毛是什么颜色的呢?”那么孩子就有可能讲得完整些。另外还得交给小学生相应的观察方法。小学生容易被特征明显、色彩鲜明的地方吸引, 其余的地方就看漏了, 这时, 教师可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小学生观察的角度, 顺序及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 孩子们便会观察得比较全面了。另外, 我认为为了把观察引向深入, 还需要调动小学生的各种感官, 让他们通过眼看、耳听、鼻嗅、手摸、品尝, 全面了解一下事物的各个方面, 以提高小学生的感官综合能力, 使他们成为主动、积极的观察者。

3 作前指导, 诱发兴趣

对学生的作前指导, 最重要的是首先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特别是起步作文, 应使学生一开始写作文便以“喜”字着笔, 从“乐”字开始。因为, 对于一个事物, 只有喜欢它, 才可能去观察它, 了解它, 钻研它。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在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上下工夫。要想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就必须教会学生热爱生活, 学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使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同时有把它表达出来描述出来的欲望。如:我组织学生郊游、登山、划船, 参观工厂、农村, 观看展览, 清明扫墓, 去街道做好事, 绿化植树, 卫生大扫除, 举办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 参加学校体育竞赛、歌咏比赛等。这些有益的活动拓宽了学生写日记的渠道, 激发了写作热情, 使学生的写作才华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启发他们谈论生活中耳闻目睹的和亲身经历的事, 然后指导他们动笔写在纸上, 并学会自拟题目。

在作前指导中, 作文题激情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效果极佳的一种方法。因为在日常作文中, 多数老师总是武断地按自己意愿强加给学生一些生硬死板的作文题, 这就使学生“望题生畏”, 还未提笔就先吓跑了信心和思路。针对这个问题, 作文教学中, 可以采用作文题激情的方法, 出一些能诱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题目。 (尽可能地出半命题形式, 因它既可给学生以提示, 又可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 如:《我喜欢的____游戏》、《那天我真____》等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 我们常常会在某一刻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据科学家研究发现, 此时, 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 思维最活跃, 观察力最强, 想象力也最丰富, 教师抓住这一时机, 对引起学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训练, 效果比平时更佳。

写作文是一种综合能力, 能力要经过艰苦的劳动才能获得, 才能提高。有位伟人曾经说过:“语言这个东西, 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 非下苦功不可。”因此, 要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重在加强训练。平时多数教师认为, 写文章多练, 会加重学生负担。实际上, 只要平时注意培养了学生观察、阅读、写作的良好习惯, 使他们提高对作文的认识, 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教师加强指导, 带领他们经常练习写片段, 不失时机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有目的地组织作文活动, 有的放矢地创设作文情境, 学生的作文能力就能在不断的训练中有显著的提高。平时对学生的作文训练, 首先要有一定的速度要求, 培养敏捷的思维能力, 养成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和集中精力构思的良好的作文习惯。其次, 作文要求具体, 去掉空话、套话, 写真情实感。而且要常抓不懈, 经常训练。训练的作文内容要新, 涉及面要广, 形式要多变、灵活, 以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用武之地, 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生活之树长青。热爱生活, 细心观察, 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心、责任感, 激发写作欲望, 提高写作能力,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从而走出胡编乱造、无病呻吟的误区, 从枯燥无味的“硬写”中解放出来。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篇6:小学写一则观察作文:娃娃鱼

一、学情与教材分析

1. 学情分析。

在某校四年级学生学习“位置与方向”前, 我们对某班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学情调查, 目的是了解学生对于“确定位置”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测试的问题是:请你在稿纸上描述你们班数学科代表和您自己的位置。学生的几种做法: (1) 文字叙述科代表的位置; (2) 用图表示科代表的位置; (3) 有一个孩子说:“班长在我的右上角第2个。”

学生的想法很丰富。那么, 学生的这些想法和教材中的方法有什么联系呢?这是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遇到的困惑, 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2. 教材分析。

(1) 从中小学“图形与位置”的内容对比来看。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数学, 课程标准都把“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分成四个方面 (如下表) 。

从表中可知, 小学的“图形与位置”到初中就提升为“图形与坐标”, 小学的“图形测量”在初中就提到了“图形与证明”的高度。从对比表发现, 小学和初中有两个共同点, 一是从过去比较单一的强调图形的计算和证明, 向现在的多角度 (形状、大小、结构、位置以及实物或图形之间的关系、变化等) 刻画图形发展;二是小学和初中在“空间与图形”这个领域都强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 (合情推理、演绎推理) , 只是侧重点不同, 要求不同。

小学和中学在学习中也存在几个方面的不同点, 一是对于图形的学习, 小学主要是直观辨认, 通过操作、测量来探索一些性质, 确认一些性质, 而在中学, 不仅要去确认, 更重要的是要用几何语言去描述, 用基本的事实 (公理) 、定理去证明;二是小学比较强调单个图形的一些特征, 中学则开始研究一类或不同类图形之间的现状、结构和位置关系;三是教学在要求的力度、目标达成的方式上也是有差异的。以“图形与位置”为例, 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是“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 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 初中阶段的要求则是“学习运用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发展空间观念”。在小学阶段, “图形与位置”的学习主要是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直观感受上, 中学阶段“图形与坐标”的学习则是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 也就是“只有当儿童能够假想出抽象的坐标轴如垂直轴和水平轴, 并把它作为确立周围物体相对位置的一种手段后, 他才开始表象空间”。 (皮亚杰语)

(2) 从空间观念的特征来看。从小学第二学段开始, 学生开始借助“数对”来刻画图形的位置以及位置间的关系, 这就涉及用代数的方法去表达, 这是小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由表示生活直观的实物位置过渡到表示较为抽象的平面图形上点的位置?小学生要学习和掌握这些复杂的几何知识, 需要丰富的空间观念。一方面教学前需要探寻儿童已有的几何认知经验, 另一方面课程内容的设置体现了学生对“位置”的学习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渐进过程。只有在空间观念的引领下, 在空间直觉中, 复杂才可以归结为简单。

(3) 从两种确定位置的数学原理角度来看。在中学阶段, 表示位置常常借助于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 (见下图) , 小学数学中用行列、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的内容实际上就蕴含着这两种坐标系的思想, 它们都可以用数对来表示。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M表示M (3, 3) 。在极坐标系中对于点M, 就用OM的长度 (极径) 及OM相对于极轴的角度 (极角) 来刻画, 如M (4, 45°)

从上面的分析发现, 前面提到的学情分析中, 学生的表示法都有其合理性, 反映了平面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初步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位置”教学建议

1. 做好学情调研。

通过课前的学情调研, 了解学生的原始问题与困惑, 了解学生的真实思维过程与发展水平, 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认知起点。通过学前调研, 可以看到孩子们在学习“位置”之前已有了比较好的原始经验, 关键是老师如何去挖掘和利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如何建立起学生原始想法和数学方法之间的某种联系, 比如在文字描述、几何图形描述、数字描述之间的对应, 再引申到数学上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的方法。

2. 把握图形与位置的知识序。

小学教材的知识序:上下、前后、左右、行列———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平面图上的位置与方向、路线图———数对表示位置。这是按照学生认知发展的序列和一定的逻辑关系呈现出来的。教师在进行“位置”的教学时, 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序, 也要注意新课程中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分布, 将它们有机融合与协调, 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过程与结果”的完美统一。

3. 充分利用动态表象的作用。

儿童空间观念的演化是在知觉水平和思维与想象水平上同时进行的, 是沿着各自的途径发展的, 教学中要注意把这两者的发展协调起来, 从感观上升到形象, 再从形象提炼出数量关系, 形成几何学习的动态表象。表象的形成过程, 是一个思考和抽象的过程, 以“位置”的教学为例, 空间观念首先表现为“想象”, 即舍弃物体的其他属性, 而对其形状、大小和位置等几何形态进行概括, 把物体抽象成一个点来考察物体在空间的位置, 这是小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的一个思维难点。教学时, 既可以借助课件演示, 将“人物”逐步缩小成一个点, 让孩子明白这个点仍然是表示某个人或物;另一方面, 也可以利用动态表象的作用, 让学生领悟将人或物逐步抽象成点的这样一个缩小过程。

三、案例

课题:确定位置 (一)

1. 导课。

师:同学们, 你们班有多少名同学?

生:有40名同学。

师:我要在40位同学中找你们的班长, 要怎么找?

(这时班长站了起来。)

师: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班长所在的位置?

(在老师的提示下, 同学们说:班长在第一组, 第三行。)

师:班长所在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确定位置”。

师:要确定位置, 先要规定“组”, 我们现在规定最左边的为第一组, 最右边的为第八组, 最靠近讲台的为第一排, 最靠近后面墙的为第五排。行吗?

生:行!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位置, 并对同桌的小伙伴说说您的位置。

接着, 老师组织同学做游戏:请第二组第三排的同学起立! (这个同学站了起来) 请问同学们, 要表示这个同学在教室中的位置, 用什么方法使人一听就明白呢?

在老师的启发下, 大部分同学提到用“几组几排”表示。老师在肯定同学们的想法后, 要求同学们在草稿纸上快速地记录她所念到的同学的位置, 并让两名学生板书。老师念的速度由慢到快, 同学们的记录逐渐跟不上老师念的节奏, 纷纷议论起来, 老师顺势与学生交流起来。

师:同学们, 用“几组几排”的方法表示位置简单吗?

(大部分学生摇了摇头。)

师:还有更简洁的表示位置的方法吗?

有的学生提到用两个数, 如“2”“3”来记录2组3排;有的提到用2, 3来表示;也有的同学想到用 (2, 3) 表示这个同学的位置。老师巧妙地利用课堂的生成性资源, 在师生、生生交流中适时讲解了数对的知识, 肯定了用 (2, 3) 表示“位置”的方法。

接着, 老师按点名册点了三位同学的名字, 要求同学们用“数对”表示出这三个同学在教室中所在的位置。

(导课的设计很有创意, 既让老师和学生互相熟悉, 又为引入教学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 学生初步建立了“位置”与“数对”的对应关系。)

2. 创设情境。

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下面的情境:

师:小林在图中的位置用“数对”怎样表示?

学生观察后认为小林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4, 3) 。

师:如果沿着第4组画一条竖线, 再沿第3排画一条横线, 你会发现什么?

学生发现两条直线的交点 (4, 3) 就是小林的座位。

(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为学生建立坐标的概念做了很好的铺垫, 为学生后续学习“直角坐标系”预留了生成点。)

3. 游戏活动。

(1) 老师准备了一些卡片, 卡片上是一些数对。老师用点名册点名让学生上台抽取卡片, 读出卡片上的数对, 再按照这个数对去找自己的新位置。

(2) 最后上台的两位同学拿到的卡片上的数对是: (3, ) 、 (, 1) , 这两位同学没有办法找到自己的新位置。

老师指出:一组数对少了一个信息, 就不能准确地确定位置。如第一位同学是在第3组, 第二位同学在第1排。)

4. 介绍“确定位置”知识的应用。

老师先用课件介绍用“经度”和“纬度”确定地球上点 (某地区) 的位置的方法, 接着让学生确定北京和昆明的经纬度, 最后指出神舟六号、七号的发射和回收也需要准确地确定位置。神舟六号和七号的发射和回收那么成功, 这都有赖于“卫星全球定位仪”———GPS, 因为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存在唯一的经度和纬度。用经纬度可以确定某个地方的位置。

教学评价:

1.这节课从设计到教学既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 又很好的揭示了数学的内涵:用数对确定一个点的位置, 需要两个条件。教学中有两个亮点:一是教材情境的利用, 二是游戏的设计。学生学得很轻松, 因为教学有针对性, 学生容易认识“位置”的内容特点, 使整个教学过程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篇7:小学写一则观察作文:娃娃鱼

分析现在的作文教学, 不难发现,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怎样写”, 而忽视了“写什么”。于是把主要精力花在给学生讲一些“审题”、“拟提纲”、“怎样开头和结尾”等习作技巧方面, 而不去引导学生收集习作素材。这样的教学, 很有可能会出现无话可说的局面。学生写作文, 是要他们将自己的生活通过评议与文字表达出来。离开生活这个素材, 就如同加工产品没有原料一样。因此, 在这样的情况下, 学生的作文就无话可说, 甚至感到头痛。针对这种情况,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写好作文:

(一) 必须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在习作课上, 曾给学生讲过这样一句话:“其实用心来写作文是快乐的, 做生活的有心人, 你会发现, 作文原来如此有趣。”因为写作文是件很轻松的事, 只要自己“用心”去写作文, 只要是你眼中所看到的, 你心中所想的, 哪怕是你的手曾碰过的, 你都可以把它描写下来。这样, 就算是一根柱子, 一块橡皮, 一丝灰尘, 都逃不出你的手心!“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刻刻都注视着生活, 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 把你身边所发生的事都记叙下来, 一段短小的情景, 一句温暖的话语, 一个信任的眼神, 都可以做为你笔下的宝藏, 用心来写作文, 是轻松快乐的。心想到了什么, 手就记下什么!习作, 真的如此有趣, 试试吧!经过对学生循循善诱的教育, 学生对写作充满了信心。

(二) 要培养学生积累习作的素材, 从身边的小事中慢慢积累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 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习作中的重要性。学生阅历不深, 阅读面窄, 肚子里的东西少得可怜。那么, 怎样才能更好地积累素材呢?要求每个学生都有《积累、运用本》, 坚持写观察日记, 并坚持不懈, 除此之外, 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学什么, 写什么。

课文是学生积累习作的最好素材, 每学一课, 都让学生把课中的优美句子摘录下来, 这些闪光的诗句、语句不仅要求写下来, 而且要求学生会背, 同时也要求按不同类型的体裁仿写课文。

2. 看什么, 写什么。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学生每天的课外书、电影电视、与他人的谈话, 都是积累习作素材、写观察日记的良好途径。例如: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就可以写《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或《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 从看过的影视节目中写《我最爱看的影片》或《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等等。总而言之, 无论看什么, 写什么, 一定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才能写出具体的内容来。

3. 干什么, 写什么。

学校组织大扫除, 就让学生写大扫除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今天值日, 就让学生写出今天是怎样值日的, 心里是怎么想的;“六·一”节快到了, 该怎样以实际的行动迎接“六·一”儿童节等。这样学生就感到有写不完的内容, 由课本知识走向生活, 题材不断扩展, 内容也从学校、家庭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从根本上解决了习作的源头问题。

(三) 评优激励, 激发创新动机

一个人的情绪越低, 注意力也就越分散, 任务也就完成得越糟糕, 进而陷入更为低落的情绪中。在作文教学中, 要变批评为评优。评优的实质就是激励。就作文教学而言, 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 教师应通过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 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 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创新动机, 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四) 放胆表达, 拓展创新思维动空间

作文教学中, 应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 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 有创意的表达。让他们自由表达, 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 自己选材立意, 不限体裁, 不规定字数、时间, 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 爱怎么写就怎么写, 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这时, 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例如《海边的我》、《我想飞》、《我的未来》、《我的理想》……写出了学生想象中的意境, 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幢憬。值得一提的是, 鼓励学生放胆表达, 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 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 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 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 自己的情感, 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 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五) 培养学生习作技巧, 把课本知识引入生活

培养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就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用心去发现, 这样才能把课本知识引入生活。例如写事的记叙文, 要注意给学生交代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写作顺序方面, 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 也可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 或者倒叙顺序来写, 不过, 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写人为主的文章要遵循写人的表达方式来要求学生, 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写景状物的文章, 要注意静态与动态的描写。观察人、事、景、物要有一定的观察点, 或由近到远, 或由远到近, 或由下到上, 或由上到下, 或按一定的空间位置, 或不同地点的转换, 来观察。

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要写出有自己特色的文章来, 即要写出人人心中有, 但人人笔下无的文章。吃别人嚼过的东西, 就感到不香。例如有个学生学过写景状物的文章后, 她用书上描写的方法, 来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景物, 她在《雨后的葡萄》这篇文中这样写道:“雨后的葡萄真是美丽啊!叶子遮着一串串葡萄, 在雨水中舒展着, 有的静静地躺在碧绿的藤上, 像一位穿着草绿颜色的衣裙、戴着浅绿帽子的少女睡在荷叶上;有的悬挂在空中;还有的被一片片又嫩又绿的叶子遮盖着, 似乎是一位娇嫩的小姑娘害羞地躲藏在叶子下面。一串串的铜铃上留着一粒似珍珠的水珠,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 似珍珠发出刺眼的光芒, 使人想摘下一串尝一尝。我摘下了一粒, 剥掉皮, 拿在手中, 就像冰凉的软球, 放在嘴里, 滑而不腻。太阳发出的光芒照在雨后的葡萄上……”

通过要求中高年级学生坚持写《积累与运用》的实践, 学生也摆正了积累与运用的关系, 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 运用是积累的升华。只有这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用心去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 就能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把以前“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的自觉行为。现在, 绝大部分同学每天写观察日记, 有个别同学要求自己写两篇观察日记, 一学期就写了200篇左右的日记, 他们从不同体裁、不同类别, 多角度多方位地写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实践证明, 坚持写观察日记, 是提高习作的一种有效方式。

上一篇:山东师范大学编导试题下一篇:大班级部家长会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