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纸伞历史

2024-04-11

油纸伞历史(精选5篇)

篇1:油纸伞历史

这些日子,小油纸伞一直在书架的玻璃后静静地站着,就像一个女子持手在腰间等候着什么。

家里有一把很小很小的油纸伞,往年北京庙会上都会卖的那种,很早的时候就想买上一把,说白了就是想学一回古代淑女的样子,轻罗小步,一袭长发,撑起油纸伞,走在落英缤纷中。然而“轻罗”似乎是不符时代的;“小步”既要有一种修养,又要在闲适生活中;“长发”我却总是留不起来;何况“淑女”二字又实在与我大相径庭。就买把伞做个样子罢。

买了伞后着实喜欢了一阵子,闲暇时便玩弄着,设置个什么情景,让娃娃们配合一下,再用纱巾什么的配合小油纸伞做道具,便“自导自演”地开始了古装戏。就让我做一回淑女吧!

说是“油纸伞”,却与早些时候的已大有不同,无非是在伞架子上粘上一层点缀着小花的绿布,头上再扣上那么一顶方正的“小帽”而已。但意思总归也是到了。撑起伞来,还真的似乎闻到了些许油纸的味道,伞下的天空飘扬起了花瓣,散发出奇特的幽香。小径旁,流水与鸟儿作响,一个提起丝巾的女子款款而来,嫣然一笑。

苍穹在大地上挥动着灰色的大彩笔,没半点蓝。阳光却从远处的那座楼旁,没有拐弯,就射进了我的窗内。我撑起我的那把小油纸伞,在阳光下旋转,墙上浮动起了斑驳的光影,一层叠着一层。因阳光和这把小伞,惨白的不再惨白。

伞上的小花貌似梅花的样子,或许是桃花,又或是什么。而之所以会怀疑她是桃花,是因为那淡淡的、干净的粉,有如少女的脸颊一般。于是,又不由自主地想起古代“淑女”这个词,长袍一摆,便可于桃花纷扬时,琴、棋、书、画;也许无意间还会落下个钗子之类的什物,和着那一方的泥土、落在地上的花瓣,一起被历史尘封,等待着有缘人去发现它。

记得新版的《神雕侠侣》中,有一个小龙女和李莫愁较量的情节,两人以瀑布、悬崖为背景,一黑一白穿梭于油纸伞中,一把把伞被二人内力撑开,悬空飘舞,宛如一颗颗大花瓣,被瀑布打湿后更是美丽非凡。而二人竟能站于伞尖之上,时而以油纸伞作为武器来战斗。这样的较量,倒也引起我的羡慕,也不禁佩服起张纪中这不可思议的构思――好像原著中是没有这个情节的。

这些日子,小油纸伞一直在书架的玻璃后静静地站着,就像一个女子持手在腰间等候着什么。直到今日我再次想起她,邀她出阁,她端庄缓步轻轻迈出,微微一笑,不失往日的光彩。

淑女的风范,真是学不来的。

篇2:油纸伞历史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____ 戴望舒

唯美的江南印象

油纸伞、丁香、雨巷,因为著名诗人戴望舒一首优美的诗《雨巷》而定格在人们的记忆里,在过去很长的一段岁月里,油纸伞伴着江南的杏花烟雨,浪漫了无数的风花雪月,装点了许多年轻人的梦。

关于江南的印象,

有一半,已被江南的烟雨浸透;

而另一半,则全都给了江南三月的明媚......

只要你进入江南,你的眼睛一定会紧紧锁住那从眼前飘过的一朵又一朵彩云,目送那彩云下一袭比一袭更古典的旗袍,或一件比一件更动人的霓裳,看她们怎样袅袅娜娜地融入到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那一朵一朵的`彩云,便是让江南的风景更加优美、更加诗意的手绘油纸伞。

江南如果是画图,那么如淡墨似的风景里,点晴之笔就是那手绘油纸伞。因为这伞,画意因此变得生动,色彩因此变得别致,那画图的神韵不知不觉地清远了。

江南如果是诗,那么在平平仄仄的诗行中,诗眼便是那把手绘油纸伞,江南的诗情便因此十分浓郁,音韵更加谐和,而诗味就显得十分婉约与含蓄了。

油纸伞,与江南的菱与莲一样,是独属于江南的。有雨的时候,手绘油纸伞是江南的一朵莲,它隐逸于迷朦烟水之中,无雨的时候,手绘油纸伞是江南的一朵云,它自由在绿草碧树之间。

撑着油纸伞的姑娘,走过寂寞的雨巷,远远地,轻轻地,无语也如歌。江南的夜来临的时候,手绘油纸伞在高挂的街灯下,又如深巷中不可多得的、若有若无的的箫声,惬意了人眼,也柔软了人心。

余杭纸伞的前世今生

篇3:伞面上的艺术——福州油纸伞

1、缘起

将福州油纸伞作为本次课程的论文源于对福州三宝之一脱胎漆器的探究。由于本人的硕士研究方向就是漆画,于是有机会接触到了福州大漆,在接触大漆的过程中,了解到油纸伞是福州的三宝之一。追溯历史,福州油纸伞的历史比名扬天下的江西甲路油纸伞还早了几百年,可见福州油纸伞的历史价值不可小窥。中国文化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厚重沉淀,在这样悠长的岁月长河中,有多少璀璨的民间艺术文化传承延续下来,但在现今社会快餐文化盛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在传统文化的传承道路上迷失了方向,许多民间传统手工艺逐渐被人们淡忘乃至最后无声无息地消亡。这是一场文化战争。各个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代表着各自地域的文化特征,在世界大同的文化大潮下,许多本已奄奄一息的民间传统工艺被吞没了。

2、福州油纸伞研究的学术及实用意义

福州油纸伞的历史源流可以追溯至五代十国时期,河南人王审知率兵南下,尽收闽,建立闽国,也把中原的江浙一带的造伞工艺带入了福州。经过宋、元、明几次更新换代,福州油纸伞的工艺水平日益精进,成为福州人日常生活必备的工具,福州人把这种伞统称为“包袱伞”,意思是出门人所带的包袱中都有的伞。由于取材精细,做工优良,式样美观,携带方便,福州纸伞不仅在国内,还在国外打开了市场。

据记载,至清时,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福州油纸伞的出口量仅次于布匹、瓷器,位居第三位。晚清至民初,福州全城伞店大小共计三百家,1920-1937年,最高年份销量达到三十万把,最低的年份也有十几万,其中70%销往香港、南洋以及欧洲,30%销往邻省和北方各县市。

如此传统精美的福州油纸伞作为福州的民间特色文化,本应该随着福州经济的发展,被传承和保护,但却相反地,福州雨伞总厂1997年倒闭,福州纸伞业也因此式微,传统制伞手工艺师傅散落各处,现时只有福州西门的一家作坊继续制作纸伞,福州油纸伞的传承和延续急需政府的支持和保护。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以保护为研究与再发展的重点,但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发现,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与工艺,仅仅停留在保护的阶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传统美学的内在需求。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工艺,最核心的生命力是其传统的制作工艺。因此,借助对福州油纸伞的民间传统工艺的深度探究,从侧面反观对中国传统工艺进行保护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3、福州油纸伞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家对民间传统工艺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中国本土文化的意识回归也愈来愈强烈,传统民俗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热点关注,而且也形成了相对系统的研究路径与研究框架。但通过查找目前相关纸伞方面的著作文献发现,国内对油纸伞的研究还未有成型的专著。在国家知网(CNKI)查找“纸伞”,得到的搜索结果多是侧重文学与文艺学方面。

4、论文研究内容

本文以福州油纸伞为研究主体,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文物典籍,大致了解福州油纸伞的传统制作工艺,从而深入挖掘其存在的艺术独特性和珍贵性,分析其在当今社会新的发展空间和扩展前景,为福州传统民间工艺生命力的传承和延续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5、论文创新之处与研究价值

此课题在国内的研究尚属初级阶段,通过对相关工具平台的检索发现,对国内的油纸伞的传统民间工艺的研究均未能系统性的展开,而本文系统性展开对福州油纸伞这一地域性传统民间工艺的研究恰能弥补这方面的空白。福州油纸伞中蕴含的深厚的中国地域性文化内涵和艺术独特性是非常值得深入探究的,而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存在欠缺,因此选择此课题有比较大的扩展空间,而这正是本文的研究价值所在。

6、论文展开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主体呈四条纵线的形式贯穿对福州油纸伞的研究,分别是历史渊源、传统制作工艺独特性研究、艺术内涵和审美特征、现代社会改变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二、福州油纸伞渊源考

具有悠久文化的中国油纸伞,作为具有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特色的工艺品,对它的研究必须从其历史的源头开始。伞相传是由鲁班之妻云氏发明:“劈竹为条,蒙以兽皮,收拢如棍,张开如盖”。但初期的伞多以羽毛、丝绸等物料制作,在纸张发明之后丝逐渐为纸所取代。油纸伞实际出现的时间不明,约从唐朝传至日本、朝鲜。宋朝时称之为“绿油纸伞”,明朝开始于民间普及。《天工开物》提到:“凡糊雨伞与油扇,皆用小皮纸。”,沈括《梦溪笔谈》也提到:“以新赤油伞,日中覆之。”在一些文学作品如《白蛇传》中也能看到油纸伞的身影。

三、福州油纸伞传统制作工艺流程及其独特性分析

1、精挑细选:材质的选配

材质是一把伞品质的基础,福州油纸伞在选材方面可谓是精挑细选。福州油纸伞用料必选当地或附近地区出产的优质材料,伞骨必用闽北五年以上,弹力强、韧性大的青山老竹,一把伞必须经八十三道工序才算完成。

2、初露端倪:组合分割

福州的传统制伞,分制伞骨、制伞、伞头、伞柄、绘花等部分,五部艺各自独立,分工合作,互相依存,一个人若能完成其中之一即为“全艺”。因此,经过伞体材质的挑选后,根据分工的不同将材质分发到各个配件的制作师傅手中,由他们完成伞体配件的前期制作。

3、纹样之美:伞体的图案设计

福州油纸伞的出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以单一的颜色制作为主,虽然期间伞面上有进行一些改良,例如增加伞面的颜色、在伞面上绘制或黏贴图案,但最终都未能形成规模。直到19世纪初期德国石印技术的传入,才真正促进了福州油纸伞伞面图案和花色的大规模改进,很多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图案得以批量地印刷在伞面上,单一的形式得以实质性地突破。

福州油纸伞所用的纸张在拓印图案前需要进行两次涂刷程序,第一道是纸张成型后涂刷一道稀薄的桐油,在阴凉处晾干过程中,桐油会缓慢侵入纸张肌理,使纸张呈现自然的不规则的油浸效果。其目的是纸张在拓印颜色及图案后,正面与反面的色差降到最低,如此伞在撑开时顶面与里面均能清楚地观赏到伞上的图案与色彩。第二道工序是纸张在石印前涂刷浆糊,浆糊调制好后之后由老师傅往浆糊中调配“秘方”,如此晾干后的纸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膜,使纸张在侵入油墨之后锁住纸中水油的挥发,使伞面图案保持色彩的鲜艳,并且纸张在太阳的照射后不会产生干裂的现象。

4、成型之美:初伞成型

一把油纸伞要全部完成,需要经过糊伞、晾晒、上油、烘烤的四道工序。由于油纸伞的伞面颜色在糊制前均已一遍遍填充完好,糊伞过程中仅仅需要黏贴伞面即可。待整把伞糊制完成后,就堆放在室内通风处阴晾2-4天,同时保持室内通风。接下来就是给伞上油,所有油纸伞均采用老师傅自己熬制的桐油,而上油也是一项考验师傅制作手艺精良与否的重要标准,若油刷的薄,伞则容易过早破损,影响伞的使用寿命。对师傅的技术要求最高的当属最后一道工序:烤伞。晾制八成的伞被送入烤伞间,由老师傅独自烘制。

四、福州油纸伞的艺术内涵与审美特征

1、福州油纸伞的艺术内涵探究

(1)文化涵义

对福州油纸伞的文化涵义可以从纳福喜庆、祭祀信仰、繁衍生殖三个方面来探究。

其一,纳福喜庆。伞骨为竹,代表长寿,寓意节节高升:在中国古代,有一个习俗,就是赶考赴京或做官上任,背上的行囊里除书本外,一定会带一把红色的油纸伞,预祝路途平安、高中状元。伞形为圆,寓意美满、团圆、平安:在古代,当地若有婚庆嫁娶,人们必定会在新媳妇接到夫家下轿前由喜婆撑开红色油纸伞挡在新娘头上,寓意挡灾避难、多子多福。此外,中国自古以来在油纸伞下演绎了许多经典爱情:《白蛇传》中,许仙与白蛇在西湖断桥以红伞为媒,结下了千古奇缘的佳话,因此伞也有恩爱百年、长相厮守的寓意。

其二,祭祀信仰。在中国民间,传说红色与桐油可以消灾、辟邪、驱鬼。并且至今在很多地方,还留存着这样的习俗:用油纸伞祭祀祖辈先灵。习俗来源于中国古代皇帝打着黄盖伞,表示至尊无上。因此用油纸伞祭祀祖辈和亡灵,代表其在阴间地位显赫、不受苦受难、可以早日投胎转世。

其三,繁衍生殖。“油纸”与“有子”谐音,伞架为“人”字型,“伞”的繁体字是“傘”,是“人”下面四个小“人”字,自古寓意是五子登科。

(2)哲学底蕴

福州油纸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外在显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中国本源宇宙观、审美观和民族意识。它根植于中国五千年的土地上,浸润在中国本源文化的哲学体系中。传统的民间艺人将自然和生命的根本归结为天命,以此述说着他们对于大自然的崇拜和对于生命的精神延续。

福州油纸伞的主要原材料是青山老竹,在采伐的同时,不仅不会破坏生态的自然环境,还能让竹林即使地补种新竹,使砍伐后的竹根在短期内再次发芽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竹林面积的扩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正是道家思想的核心体现。老子的“道法自然”,意即道的法则就是自然而然。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万物而不自恃有功,长育万物而不做其主宰,其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天人合一”的核心理念。

2、福州油纸伞的审美特征

(1)和谐宁静之美

福州油纸伞的内在属性决定了其出生和发展必须与自然休戚相关,崇尚自然、利用自然、反哺自然是福州油纸伞长久发展的必然道路,其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共存关系。

(2)浪漫典雅之美

油纸伞内在的文化内涵孕育了中国文学史上一出又一出的爱情故事。戴望舒的《雨巷》、《白蛇传》等爱情经典为油纸伞增添了多少浪漫气息。伞面上的古典花鸟山水人物又让油纸伞成为典雅的工艺品。

(3)传统古朴之美

福州油纸伞采用的原材料质朴天然,带着深厚的古韵。一千多年的中国文化积淀下诞生的油纸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美。

(4)内容形式之美

福州油纸伞伞面上的图案处处都传递着喜庆送福的寓意,如“吉祥二子”、“百鸟朝凤”等,也经常出现牡丹、兰花、莲花等寓意吉祥的植物。

(5)精神内涵之美

油纸伞寄托着中国人民对幸福的真诚祈愿和心灵寄托,它所具有的精神内涵体现了它在人们心中的价值和分量,它带领着人们寻求真、善、美的意境,它影响了一些地域的风俗和人们的思维模式。

五、福州油纸伞未来的发展道路

上世纪90年代前后,在便利、实惠的尼龙折叠伞的冲击下,被誉为“福州三宝”之一的油纸伞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国营的福州伞厂于1996也宣布解散了。如今,福州纸伞已不再是福州人出行必备的生活用具,而从实用工具转变为人们观赏、收藏的艺术品。

虽然福州城内大规模的纸伞厂已经销声匿迹,为数不多的几个纸伞工艺品作坊仍然坚持着传统,陈东生的东顺工艺品厂就是其中之一。1996年,国营的福州伞厂倒闭,曾经的伞厂技术骨干、车间主任陈东生“拉”起一帮同事,重组了这间只有十多人的小厂,继续生产工艺纸伞。“谈不上什么理想,只希望有上千年历史的福州纸伞工艺不要在我们手里消失。”陈东生希望,福州纸伞不要失传,他也一直在努力将福州纸伞朝手工艺品方向发展。

现在的工艺纸伞品种也不少,主要有花伞、明油伞、丝棉纸伞、蓝绿硼伞、双层花伞、绢印彩画花伞、绢印套色童伞等等,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装饰观赏效果。生产者们还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出度假时用的沙滩情侣伞、跳舞时用的舞伞,茶道表演时用的番伞等新品种,人物、山水、花鸟等伞面花色繁多、美轮美奂,而且工艺进一步提高。“从工艺上看,我们继承了传统的纸伞工艺,还把纸伞的技术提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只希望市场和消费者能够更多地接受我们,给福州纸伞一席容身之地。”被称为福州纸伞“最后守护者”的陈东生和他的同事们仍然满怀希望。

市场需要传统工艺,福州纸伞深受日本花嫁喜娘的喜爱,目前已经稳占日本纸伞市场70%以上的份额。福州人也依然留恋着传统工艺,每逢阴雨天,福州的大街小巷便“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伞,纸伞那特有的桐油香味儿便又飘散在空气中。

六、结论

篇4:一把油纸伞

“望湖亭外半青山,跨水修梁影亦寒。”

——文引

断桥边,那悠长的目光,悠长的时光。你以沉默,撑开那一把油纸伞。可是否还有,一个白衣女子和一个漂泊江南的书生?

侧耳听我细细道来在烟雨蒙蒙之中,这一把油纸伞的故事。

西湖上,夜雨吹笛雨潇潇。素衣女子于湖心亭上,红烛昏罗帐、卷帘听雨,湖平云低,断雁叫寒风。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是一个大雨如倾的长夜,而梦中人却毫无知觉。雨从檐口的瓦当上飞泻而下,仿佛是密而厚的珠帘,将湖心亭中静卧的素衣女子与外界隔了开来。外面是喧嚣沸腾的雨声,亭中红烛高烧,罗幕低垂,空气却是静谧得连风都倦然欲憩。

碧瓦上雨珠滑落在素衣女子长袖上,惊醒了藤椅上的人,轻揉惺忪的唾眼,抚帘瞥见湖上烟雨迷蒙,浓雾之中远处一缕青衣在雾中踮脚起舞。青波长袖在雾中若隐若现。藤椅上的女子嘴角上扬,红唇轻启,出声唤:小青。素衣女子起身抚琴,和着青衣的旋转。一曲《凤求凰》婉转而来,弦音轻颤,素衣女子嘴角弧度愈显愈深。一曲毕,青衣云袖穿过烟云,点脚落入亭内,面朝素衣女子,俯身轻唤:姐姐。抚琴女子抬头,已然说不上年轻,却有韶龄女子也难以企及的丽色,她眉目沉静,话语间仿佛有某种气韵流动,充满了难以言表的动人韵味。

青衣女子已近而立,面容清秀,腰身细长,一席青色云袖及地,谈笑间眉目颇见妩媚。铜壶漏滴,红烛烧残。素衣女子忽然问一抬手离开琴台,掠发而笑:“又有凡人误入这迷雾。小青随我去瞧瞧,若不打紧的,便指引他离去了吧。”青衣女子紧随其后。湖上雾气更浓,十丈之外,便迷茫不清了。雨敲打在亭檐上,湖上卷来的风,扬起了女子的云袖。一只茅草小船从迷蒙中缓缓驶来,船上一个面容白皙的书生,身背书篓,如墨的黑发用发髻束起,雨打湿了他的衣裳,样子有几分憔悴。

船停在亭外,书生看见了亭前女子,走上船沿,躬身作揖,扬声道:“在下一书生,名叫许仙,渡船在这西湖上迷了方向,还望姑娘指点迷津。”久未见回复。许仙抬头向亭中望了望,轻唤:“姑娘。”这时一声清澈打破了沉寂。“许公子,妾身与妹妹两人,不便出来见客,望公子见谅。这下雨的西湖,四起烟雾,容易迷路,想来公子也是初游苏杭。但公子不必担心,公子只需收起船杆,让船顺水而下,水自会带公子到岸。”许仙闻言,心中欣喜,躬身怍揖:“多谢姑娘。”忽地,天色骤暗,雨势变大,打在亭边的芭蕉上,硕大的芭蕉花零落尘泥。许仙忙用衣袖去遮。“许公子!“素衣女子急忙开口,“请等等!这雨势太大了,不易行船。鄙舍有把油纸伞,公子请带上吧。”索衣女子手持油纸伞,走出亭台,撑伞的女子如翩翩欲飞的仙人。雨下那双透明闪亮的双眸,嘴角轻含淡淡忧伤。她走到许仙船前,将油纸伞递过来,抬眼对他淡淡一笑。许仙顿时愣了,便认定这恐是天女下凡,双目凝望女子,恍惚间接过油纸伞,撑在两人之间,雨在伞上跳跃,轻声作响。“姑娘好意,许仙万分感谢。不知日后如何奉还?”素衣女子轻言:“妾身名怍白素贞,人称白娘子,是苏杭人士,就住西湖一带。公子只要将油伞放在断桥桥头就好。”许仙对白素贞作揖后,船离开湖心亭。

白索贞远望许仙离去的背影,白衣在雾中似有似无,小青掩嘴嗔颦:“这个傻书生,不知误入了这迷阵……”

清明佳节,烟雨蒙蒙,观音说,“有缘千里来相会,须往西湖高处寻”。雨中,雷峰塔倒,西湖水干,一个白衣女子,一个漂泊江南的书生共撑一把油纸伞。这个女子,她绝世无双的美丽,她时有时无的痴绝,却可以还爱情一个千古绝唱。

篇5:寂寞油纸伞

过去,这里曾有一片沼泽地,长年生长着茂盛的芦苇和毛竹,世居在这里的村民就利用芦苇和毛竹编制纸伞、藤编、竹编等生活用品,拿到集市出售。村里人几乎都姓郑,过去80%的村民都会做纸伞及其他编制品,而且代代相传。因制作的花纸伞做工精细,色彩鲜艳,式样美观,曾一度热销保山、大理、昆明等地。而今,这个村子会做油纸伞的艺人仅有4人。

郑氏好手艺

郑家朝是目前荥阳村油纸伞制作最有名的一位匠人,他制作的纸伞号称“越打越亮、不会渗水”。当我前去探访他时,80多岁的老人正坐于堂前木凳上扎制纸伞,老人一手拿着钻头,一手握住伞骨打眼,双手的力度拿捏得恰到好处,厚底的黑框眼镜挡不住老人精锐的目光,长满老茧的双手并未失去灵巧与协调。

老人12岁就开始跟父亲学做伞,至今近70多年了。据了解,清康熙末年,老人的祖先曾在腾越县衙供职,一次偶然见识到油纸伞制作,加以学习,之后便在自己的村子开设了油纸伞作坊,至今已有280年之久。

郑家朝一边制伞,一边给我们介绍,手工油纸伞的制作过程十分讲究,大致分为选材、削伞骨、车伞头、做伞把、裱伞衣、晾晒、绘画、涂桐油等数十个步骤。所有步骤中最难的是削伞骨,因为一把纸伞有短骨和长骨,不但要先把竹子一根根剖开削好,还要再一支支钻洞,相当耗工。

说郑家朝是村里手艺最精良的艺人,是因为老人对制伞的每个工序都非常讲究,竹子一定要直,桐油一定要亲自熬上一整天,伞衣一定是界头乡的棉纸,粘伞衣的一定是纯天然的塔枝油,伞骨、伞头和伞眼都是亲手车出来的……老人家笔耕不辍,现在还自己绘彩花,刷清漆。他说,家中先辈都以油纸伞为生,传到他手上,几十道工艺汇集了祖祖辈辈的心得,可惜现在儿孙都不大乐意接手,一是花纸伞的市场越来越小,二是做纸伞费工费时,认真做一把需要4~5天时间。郑家朝的小儿子说,看父亲做了那么多年,学是学到了一些,但还是有很多工序没学会、学好。

坚守与不坚守

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油纸伞除了遮雨功能外,也因为繁体字“傘”的字形内有四个人字而被赋予“多子多孙”的含义。在荥阳村当地土语中,“纸”与“子”同音,旧时女子结婚嫁妆中必有两把油纸伞,寓意“早生贵子”。在结婚典礼中,新娘下轿时避邪所用的器物,也少不了油纸伞。此外,油纸伞的“油”谐音“有”,所以当地人在女儿出嫁后一个月内,娘家还会带油纸伞、竹凳、鸡笼到女婿家拜访,祝福小两口有子有孙。

郑家朝家时常有游客慕名而来,怀着好奇心看老汉制伞,顺便买下几把作为收藏。荥阳纸伞的特色,除了在于伞体和伞柄的手工精制之外,伞面绘画也是重要一环。郑老的画风很朴素,喜欢点缀梅花、杜鹃等花卉,或是添几笔写意山水,每把伞自由发挥,少有雷同之处。除了制作小巧的油纸伞,老人有时还会制作直径3米的巨伞。露天商铺喜欢买这类大伞,立在商铺门口既可挡风雨,也可遮太阳,招商引客格外醒目,因此有“照铺伞”之称。过去保山、腾冲等地商家林立,集市繁荣,大纸伞最受商家青睐。

郑家朝说,一把刷上桐油的油纸伞,用上三五年不成问题,淋过雨后只要擦干或晾干再收起来就行了,不会像现在的折叠伞动不动就罢工。他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这门富含爱情的老手艺,能像剪纸、中国结一样,被越来越多年轻人接受。

正说着,门外传来汽笛声,老人的儿媳匆匆跑进屋,高兴地说:有人要买纸伞!买伞的是一家文艺院团的工作人员,想买一些真正的油纸伞做演出道具。老人翻出已经做好的几十把伞供他选择,来人看了之后连连称好,一问价格,吃惊地吐出舌头:15元!我知道,他肯定和我一样,吃惊于油纸伞如此低廉的价格。

上一篇:★《雨季不再来》读后感下一篇:单位职业卫生培训计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