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工作创新活动汇报材料

2024-05-02

工会工作创新活动汇报材料(共9篇)

篇1:工会工作创新活动汇报材料

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共筑文化

----**市工会工作创新活动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工会在上级工会的指导和**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好字当头、先行先试”的工作主线,紧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支撑和保障主题,认真贯彻《工会法》,从工会性质特点出发,切实履行职能,积极地推进平安、数字、文化、魅力建设,较好地发挥了工会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取得显著成果。

在推进民主制度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认为,一个优秀企业的背后必然有个健全完善的民主制度,必然有着优秀企业文化积淀。在民主制度建设方面,*****能够实现跳跃式和可持续发展,能够打出响亮的**品牌,能够不断持续地扩大其影响力、感染力,并日益广泛地根植于**人民心中,从某一角度上说,这不仅得益于扎实推进民主制度建设,落实职工职代会各种合理化建议,而且得益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日臻完善。

1、以重点工程建设为依托,以民主制度建设为基点,形成特殊企业文化氛围。

工会和各基层分会共同围绕安全监控*和电站技改两大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工作,尤其是在实施电站技改中,创新工作方法,采纳职工职代会上“发挥职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等合理化建议,积极与设计、生产等单位沟通联系,既学习技术,又借鉴管理经验,完成技改工作,基本实现了电站现代化管理。此外,在两大重点工程投运后,我们将职工教育的着力点放在设备管理使用上,先后编订管理手册以全员参与、供稿、讨论的形式编制企业文化系列手册,实现抽象和具体班组文化的融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完成管理人员操作知识的培训;*用专题会、办公会等多种形式,抓紧对中层领导管理能力的培训教育;通过给各项目负责人压担子,赋责任,增加实践机会的办法,达到锻炼提高其能力的目的。通过种种方式,在单位上下形成了人人要学、人人比学、人人爱学的良好企业学习氛围。

2、坚持民主监督与管理,实行岗位竞聘公开机制。

多年来,在岗位设定、人员聘用方面,我**工会与**领导班子积极配合,坚持全方位选拔优秀人才,为单位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一是变传统的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实行中层副职管理人员竞聘制。从2001年至今,已先后开展3次中层副职管理人员竞聘工作,已有19 位人员通过竞聘上岗,约占全部管理岗位的62%,并有6名中层干部落聘;同时,在竞聘过程中,充分落实民主管理程序,对参聘人员实行演讲答辩、基础业务和公共知识考试、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使竞聘过程始终置于职工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之下,保证了竞聘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二是对一些管理和特殊岗位如食堂管理员、驾驶员、起重、继保、运行管理、网络信息管理等实行公开招聘办法,并将方案上网,征求意见,一些方案如《关于下属企业化经营单位招聘在职职工子女管理的实施办法》须经职代会审核通过执行。

3、抓载体创新,不断赋予传统工作新的时代内容。

在平时工作中,根据职代会上“开展各项活动,加大奖惩力度,提高职工知识技能及工作积极性”的建议,我们坚持围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安全生产等,发动和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技术协作等一系列活动,充实到日常工作中来,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保持生机和活力。一是2005年来,为进一步推进*****现代**进程,完善激励机制,增强活力,全面提升管理*平,制定了《*******激励创新奖励实施细则》,并对获奖科室、部门予以兑现奖励。2006~2007年各科室、部门共有31个项目参评,经过筛选、评分、公示,最终有11个项目获奖。二是组织参加不同竞赛活动,促进学习进步。如运行分场开展技术问答活动、岗位练兵竞赛等,提高生产技能;2006年组织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岗位练兵比赛,共有四位职工取得了专业知识竞赛项目第一名,公共知识竞赛项目包揽前三名的优异成绩;2008年6月组织职工参加的电安全知识竞赛获第二名等。

4、抓典型带动,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局面。

通过“树一批典型,总结一批经验,形成一批成果”的活动,较好地发挥了榜样的模范带动作用。近年来,我们相继在不同部门、不同科室和不同班组选树了一些先进典型,使各科室部门比有标准、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超有动力,形成你追我赶的互动氛围。一是在每年职工大会上表彰先进科室、部门及个人。如2007年度表彰了五个先进科室、班组及13位先进个人,并表彰11位2006~2007年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纪检干部及1个先进基层党组织。二是积极组织各基层组织参加各种活动。先后获得市直机关先进“五好”党支部荣誉称号;充分发挥团员青年朝气蓬勃、人数较多的特点,积极开展市级“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并于2006年11月通过团市委市级“青年文明号”考评组的验收;2008年6月,**党委被市直党工委授予“2006-2007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5、抓舆论宣传建设,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在舆论方面,我们根据职代会上“加强网络建设,提高**影响力”的建议,坚持全方位依托*****外网报道平台,紧密联系媒体,实时报道,动态跟踪,展示形象,奏响和谐**的主旋律。一是在外部信息网设置了“**报道、**简讯、**视频、创建单位”等17个栏目。其中,“图片新闻”栏目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面,图片新闻已经达到275条,上传的图片已有上千张;“**报道”栏目中的***快讯206篇;“**简讯”栏目刊发简讯188期;“安全简报”栏目刊发简报64期;“**视频”收录可供在线播放的视频35段,内容涵盖***职工文艺晚会、文体活动、安全教育、技术培训等。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007年,我们邀请了七十多名摄影家和社会各界的摄影爱好者举办“**人民的生命**”采风摄影比赛,收到以***为题材的优秀作品100多幅,现已精选部分作品印制成画册。此外,我**还印制1万副图文并茂的扑克牌分发到**区周边乡镇,并制作了一部10分钟的电视宣传短片,先后在周边四个县、乡镇有线电视中播出,增强了周边乡镇村民法律法制意识,取得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6、弘扬“团结、创新、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单位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我们根据职代会上“加强安全生产教育,促进文明生产”、“改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丰富职工业余生活”等建议,一是开展各种活动,做好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托已建成的职工娱乐中心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局域网、宣传墙报等,做好宣传工作,培养职工 “对家庭尽义务、对工作负责任、对社会作奉献”的观念,打造温馨家园。同时,通过建设安全生产文化长廊和设置公益广告牌,举办“安全生产月”活动和防火知识专题讲座等,大大提高了职工安全生产意识。二是营造浓厚企业文化氛围。一方面制作宣传片,职工统一服装和佩戴胸卡,并在信息网上开辟“职工论坛”栏目,增强职工沟通交流及其对单位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依据六届职代会三次、四次会议上职工建议,并先后建成文化展览馆、既展现了30多年来 的建设历程,为职工提供了历史文化教育场所,塑造了良好的单位形象。通过以上种种方式,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大大增强,企业上下逐步形成“爱己爱人爱企爱国做优秀员工,做实做新做强做大创优秀企业”的良好氛围。三是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2005年12月获“市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争取做好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准备工作。如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举办的“赛诗会”、第五届篮球赛等,夺得篮球赛“四连冠”的好成绩,这些都有力地促进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

总之,近几年来,我**工会能够明思路、促发展,积极落实民主制度建设,在不断推进单位创建“国家一级***工程管理单位”的同时,也积极协助单位推行“亲情化、人性化、人岗合一现场化”的管理,实现人、机、环三者和谐统一。同时,能切实抓好点、面上职工文体工作,认真吸取职工合理化建议,通过开展文艺晚会、歌舞、相声、摄影、篮球、体育等各种文化体育形式活动,满足不同职工群体的需求,取得丰硕成果。2008年4月,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可以说,我**在建设有**特色的民主化进程中,既以人为本,重视企业员工精神境界的提升和道德素质品质的培养,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建言献策作用,又使企业的作用和影响力在***具有独特一面,且别人无可替代;在重视培训、管理人才,尊重、保护人才的同时,不断“充电”,并为其提供好的环境与条件,使之安心工作无后顾之忧,推动企业成为行业的“领跑者”,不断攀登新高峰。

篇2:工会工作创新活动汇报材料

我校为了深入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迎接第二十八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根据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和科协的要求,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相关部门密切合作,积极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将开展活动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部门精心组织

学校把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专门成立由校长负责,由分管副校长、教务处主任、校团委书记和科技辅导员等组成的校级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今年3月份,由校领导小组负责制订了《钟山区大河中心校2013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实施方案》,对今年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提出具体要求,并由相关学科的科技辅导员组织各班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

二、明确活动目标 狠抓责任落实

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根据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体验、创新、成长”的主题要求,在坚持“三自”(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和“三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原则的基础上,大力倡导中小学生发现和探究身边的科学问题,积极引导青少年参与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注重青少年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基本能力的培养。

三、切实加强管理 不断完善措施

为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2013年我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分为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两个板块,设优秀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奖(包含优秀科技小发明奖、优秀小论文奖)、优秀少年儿童科幻绘画奖、优秀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奖、优秀青少年科技小制作奖、优秀科教创新成果奖、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等六个奖项;各奖项分初中组和小学组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由学校颁发获奖证书,并根据学校考核制度给予相应班级加量化分;设优秀组织奖3名。本次大赛共收集小制作40余件,少年儿童科幻绘画30余幅,教具20余件,论文10来篇。学校通过评选、表彰,展示我校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选拔推荐部分优秀项目、作品参加市、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四、增加科技含量 提高创新水平

以课堂教学为契机,将科技创新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要把这项目标与具体教学内容相联系,有机地落实到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并尽可能地多组织有科技性质的学科活动,做到学科间渗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把生活和学习中科技教育因素挖掘出来,形成“边做边学”的课程。比如:在生物课堂上,将原有的生物实验加以改进,衍化成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在物理、化学实验课大胆猜想、假设,利用开放的实验室,将生活中的物理、化学知识通过理化实验进行验证或探索内在的科学原理,努力渗透相关的科普教育思想、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最新成果,使课堂教学能够实现科技创新与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从而培养了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

2、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寓科技创新教育于活动中。青少年活泼好动,做事主要是凭兴趣,因此必须通过活动来稳固兴趣,促使其转化为动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从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入手,提升科技品味。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兴趣的培养,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检验也是在活动中进行。

篇3:工会工作创新活动汇报材料

二十一世纪,社会需要不断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发明的智慧型人才。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教育要“为孩子一生发展奠定基础”。我们要利用幼儿园教育特有的资源,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以便让孩子将来更能适应新时期社会的发展需要。那么以何种手段来培养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呢?这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在思考和探寻的问题。

幼儿期的孩子最喜欢做做玩玩,我们发现区域活动不但是一项操作性较强的活动,而且活动气氛相对宽松、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因而深得幼儿的喜爱。事实上区域活动不但能满足不同幼儿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需要,而且能给幼儿自主思考、自主操作和自主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因此,区域活动是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最有利的活动途径之一。

幼儿园课程改革中以幼儿发展为本,重视幼儿的区域活动已成为共识,新《纲要》明确指出:要为幼儿创设具有教育性、兴趣性、探索性、创造性、操作性和自由性的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皮亚杰的“思想就是操作”的理论宗旨是:重视幼儿自主活动,重视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区域环境的合理设置、活动材料的合理投放、幼儿的不同运用的操作及教师“教育关系”合理与否,与陶行知先生70年前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是相似的:师生共同在做上学,在做上教,在做上讨论,在做上质疑问难,强调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幼儿主动探究、创新和实践的能力,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因此,研究区域活动中各种因素的组合和其中的教育关系,探索教师指导的定位及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更是一个需要研究的现实问题。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个体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该指出的是创新是有层次的,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幼儿施以教育和环境,让他们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使他们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的蕴含规律,并能够敢于冲破陈旧的观念,敢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总之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二)区域活动材料。

它是幼儿在区域活动的外部行为特征之一,是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依赖和凭借,有无区域活动材料是幼儿是否在活动的一个指标。

(三)区域活动。

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兴趣、需要而创设具有操作性、探索性的环境和宽松的自主学习氛围,有序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和主动发展的条件,引导幼儿参加自主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和积极主动的活动,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流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标。

1. 总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标是:立足幼儿整体素质的发展,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探索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学习的模式,构建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培养创新能力的活动课程。

2. 具体目标。

(1)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好奇心与探究欲、独立性与自主性,以及敢于怀疑与富于冒险、合作意识等品质。

(2)通过区域活动,初步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

(3)在区域活动中,粗浅掌握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完成创造作品的相应技能和方法。

(二)研究内容。

1. 如何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发挥区域环境的最大实效。

2. 探索创设具有科学特色的教育环境,研究材料投放在美工区、生活区、制作区、操作区等环境中的教育暗示作用,初步形成区域特色。

3. 材料的投放和教师的指导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学习有关幼儿园区域活动及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理论,以科学的理念指导我们的研究和实验。

2. 调查分析法。

调查分析幼儿在区域活动的现状及幼儿喜欢的活动区域、活动材料等。

3. 观察研究法。

观察记录幼儿对区域活动的探索、操作过程,为本课题研究活动提供可信性资料。

4. 行动研究法。

采用边行动边研究,分析、探寻区域活动与幼儿创新能力的联系。

5. 个案追踪法。

选取幼儿中具有特殊性的个案进行追踪观察,了解其在区域活动中的特殊行为,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可分析材料。

6. 经验总结法。

将研究实践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探求幼儿创新思维、技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规律,撰写出研究的措施及方法,形成成果资料。

(四)研究思路。

皮亚杰理论指出:“儿童的智慧来自动作,应安排具体的材料让儿童动手去操作,让儿童在主动的活动中自主地去构建。”新《纲要》中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基于对皮亚杰理论和新《纲要》的学习,我们将通过区域活动这个平台,充分利用家长、幼儿、教师及社区教育资源,创设特色活动区域,以培养幼儿创新能力为落脚点,让幼儿在与区域环境的有效互动中创新地进行区域活动。

四、研究过程和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迎合幼儿创新的兴趣。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着重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开展了一些专题研讨,在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中,对课题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与想法,如教科研组活动中对“如何挖掘本园的特点开设特色区域”进行了研讨,通过某个班幼儿的区域活动,并针对活动对“目标和过程”进行了参与式的研讨,我们认为目标和过程是密切相关的,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时,既要有目标,又要注重活动的过程,目标是幼儿发展的方向,而过程则是目标前进的方向。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更关注材料对幼儿活动的影响作用,通过科研小组观察、探讨,我们发现:有些班级的区域设置形式化,在区域设置上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意愿、兴趣,教师全然不顾,因此孩子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形成了某些区域的摆设只是一种摆设,经常出现没有人玩的现象。有些班级材料投放不丰富没变化,甚至一学期没更换,缺少经常性的变化是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区域活动的原因之一。活动材料单一,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引发不了孩子去想、去操作,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针对以上问题,科研小组及时组织探讨,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策路:教师要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生成相应的区域活动;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资源,形成相应的区域活动;要有机融合主题活动内容,开展相应的区域活动。对材料的投放,我们的策略是“材料投放要有目的,具有丰富性;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具有可选择性;材料投放具有可变性”。其次,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对自己角色的把握要有分寸。区域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区域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要帮助、指导、培养和启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创新并不是一种技能、能力,而是一种态度。因此,教师应该善于捕捉每个孩子的创造力,挖掘幼儿创造能力的萌芽,只有让幼儿自由探索、想象,创造力才能发挥出来。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应该对幼儿多说说“让我们试一试”“看看谁又发现了什么?”等一类的话。当孩子“犯错”、“失败”时,不急于否定,而要问问他为什么这样想,为什么这样做,鼓励幼儿的参与精神,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能力,逐步形成独立创新的精神。通过探讨研究,我园教师树立了正确的区域游戏活动观念,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营造合理的区域活动环境,诱发幼儿创新的欲望。

皮亚杰认识理论认为,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只有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才能体现出幼儿的自主活动,才能更大程度地增强幼儿的创新能力。

1. 创设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

区域活动主要是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学习、去发展。我园老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较宽敞、自由的活动空间。精心构思活动室的每块墙面、每个角落,让区域活动环境处处成为幼儿求异创造表现的天地。欣欣花店、制作坊、服装设计屋、编织小天地等富有班级特色的亮点区域脱颖而出,经过细心创设成为一处创意作品的风景线,我们还注意创设区域环境的动静结合,比如“智力大冲浪”、“图书屋”、“科学泡泡”、“编一编”、“拼一拼”、“玩一玩”等区域,如此动静分割能够减少不同活动在幼儿之间的影响,这样区域设置就改变以往生硬的划分,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个属于“我们的空间”。在这样不受干扰的环境中,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能力也得到了隐性的发挥,有利于发挥幼儿求异创新的能力。

2. 营造轻松自主的精神环境。

我园对活动区环境的基本要求是温馨、自由、安全、平等,让幼儿可以不受教师支配,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速度、活动时间,让他们的各种想法、做法都能受到重视、尊重、赞扬,让孩子真正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人,保证幼儿个性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如在小班“生活区”中,我们提供了真实、新颖、美观,能吸引幼儿的各种儿童服饰,改变了以往“学习为娃娃穿衣”为“学习为自己打扮”,使幼儿在真实、有趣的穿衣活动中提高了自我服务的能力,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及手指的灵活性,培养了初浅的生活处理技能。另外,营造自由、自主的宽松环境对于发掘幼儿的创新潜能的益处是无穷的,且具有现实的操作价值。因为它是激发幼儿创新性活动动机的良好基础,同时又促进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在情感上,幼儿会感到安全、满足;在行为上,幼儿更愿意去冒险、尝试,更愿意以创新的方式表现自我。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必须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自我选择的权利,让孩子的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三)提供丰富多样的区域活动材料,满足幼儿创新的需要。

1. 根据幼儿兴趣,适时投放材料。

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和稚气的想法中,创造性若掩若现,教师要自觉保护幼儿好奇心,引发幼儿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情感需要去探索,为幼儿提供可以探索的有利材料。因为教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活动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和发展目标开设不同的活动区域,活动区内容不同,投放的材料也不同。因此,我们根据活动区不同的教育功能和所分解的不同的材料层次,投放不同材料,切实促进幼儿的发展。大班在美工区投放了纸盒、纸杯、纸绳、纸盘、彩色纸、瓶盖、毛线、石子、小棍、果壳、彩泥等,并摆放了一些具有艺术色彩的作品,让幼儿在这个环境气氛中引发艺术灵感,使幼儿在制作、绘画、捏泥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中班建筑区投放了各种不同形状、颜色的大纸箱,并把大树、桌椅、路灯、花坛等投放到建筑区中进行搭建活动。小班糖果屋里提供彩泥、皱纹纸、小棒等,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萌发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创新能力。这些丰富多彩的辅助材料,不仅为幼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而且为更多幼儿顺利、成功地进行创作提供了可能性。

2. 满足幼儿需要,提供层次性材料。

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如提供给小班幼儿的撕纸材料,幼儿从随意撕到沿痕迹撕,提供的纸条由宽变窄,由短变长,由撕面条到撕饼干直至撕小动物,由单一撕到进行粘贴组合撕,既满足了幼儿的一般发展,又满足了个别幼儿特殊发展的需要,对那些可能超出水平或又困难的幼儿予以特殊的活动设计,让不同需要、兴趣、个性的幼儿自主地参与活动,让缺乏自信的幼儿看到成功,让已成功的孩子不断看到新的前进方向。

(四)适时进行区域活动指导,挖掘幼儿创新的潜能。

1. 给予幼儿充分操作的时间,体验创新的乐趣。

幼儿需要操作活动时间,因为他们需要有能干自己计划的事情的机会,他们可以更多地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进行活动,根据自己的速度学习和使用他们感兴趣的材料,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地学习,因而能给幼儿提供更多的体验成功和愉快的机会。操作活动的过程为幼儿提供了较多的同伴交往,使他们在相互了解的过程中了解了自己,产生了自信心,有效地运用已有的经验获得了新经验,在探索中经历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学习的机会。所以,幼儿在完成计划的操作过程中,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当然,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教师的帮助,需要教师的支持与尊重。教师应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过多地限制或放弃指导,都不利于幼儿个性健康良好的发展。操作活动时间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好的观察和了解幼儿兴趣、了解幼儿如何感受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也能了解和发现幼儿的需要,和他们一道从事各种活动。我们知道,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有许多思想、愿望和能力,只有在一个能得到支持、能获得自主活动机会的环境中,幼儿才能创造性地、富有情感地和热切地从事各种操作性活动。教师应从幼儿身上寻找闪光点,鼓励幼儿之间相互交流、质疑和释疑,我们应该相信幼儿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应给予更多的探索时间,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摸索,使每个孩子的自主探索欲得到满足,喜欢探究,喜欢创新。

2. 给予幼儿适当的引导,提高创新能力。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并非像往常一样只遵循教学计划的观察,而是要学会对幼儿细致地观察、全面地记录,以追随幼儿的发展为主。从他们的反映中敏锐地捕捉蕴含其中的巨大的学习价值,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仔细倾听来自幼儿的发现,以幼儿的视角去感受,知道他们是怎么思维的,怎样操作的,为何互动,为何观察,为何表达,理解孩子的多种语言。也就是通过观察活动中的幼儿,正确地评价活动中的幼儿,使用恰当的教育行为对活动中的幼儿进行指导和帮助。

如在区域活动中每提供一种游戏材料,教师应分析其特点,探索多种玩法,引发幼儿对材料的持续兴趣,当幼儿在摆弄材料时,适时地在活动区中展示该材料制作的作品,让幼儿欣赏,让幼儿感觉这种材料有许多有趣的玩法。如让幼儿玩稻草时可以让幼儿欣赏用稻草制成的小人、拖鞋、篮子等,这样幼儿就会举一反三,编稻草飞机、稻草龙,不断想出新的花样,不断保持创新的兴趣。又如根据现在丝网花的流行,大班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了欣欣花店,孩子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架子形状,选择不同的颜色和花纹,制作了各式各样的丝网花,有玫瑰、百合等,在创作的同时幼儿还迁移经验,大胆想象,随之丝网蝴蝶也应运而生。

教师在进行观察记录的同时,也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空间、时间、材料进行自主探究的机会。教师要相信孩子“能行”,相信孩子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让孩子在活动中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才能使每个个体的自主探索欲得到满足。因此,教师要努力成为孩子真正的支持者、引导者、帮助者,根据对孩子的观察,以孩子的兴趣点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孩子的需要,推动孩子的探索,从而使孩子们主动地探索世界,学习和建构与自己的发展相适应的知识。

五、初步成果

(一)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们将课题研讨与全园教研活动有机地进行整合,把课题研究内容纳入教研活动计划,通过每周一次的集体教研活动和半月一次的课题研讨活动来提升老师的课题研究水平,具体做法有:系统地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专题研讨、上观摩研讨课;并在每次的学习、研讨与观摩活动之后组织老师进行评析,写出感悟和反思。要求每位老师期初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并在学年末要求老师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撰写专题经验总结。多年的研究实践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孙景芳老师撰写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与运用》发表在《小学校长》,高美琴老师撰写的《寓新课程理念渗透于区域活动之中》发表在《小学校长》,王英老师撰写的《浅谈角色游戏的指导》发表在《苏州教育研究与实践》,金秋芳等十多位老师的文章分别发表各级各类杂志上,共有三十多篇课题研究论文在国家、省市级获奖。随着教育科研的不断深入,教师们的业务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凝聚力也随之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不断得到了升华。

(二)以课题研究为手段,提高了教师收集和利用材料的能力。

通过研究,教师意识到区域材料的收集利用是区域游戏开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在注重了每种材料的兴趣性、操作性与探索性的同时,收集材料的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教师充分利用了家长资源、社区资源等有利因素,如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之窗、家园路路通等互动栏目与家长、社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们非常愿意为孩子收集各种材料,提供各种服务,为活动的开展、幼儿的发展添砖加瓦,献上绵薄之力。

(三)以课题研究为核心,培养了幼儿的创新能力。

在课题研究中,我园幼儿好奇心、探究欲、创新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明显提高,特别是幼儿创新性作品颇有实效,获得不同层次的奖项,如:周忆琳小朋友的《地热收集器》获全国二等奖,徐鹏小朋友的《多功能转换器》、李嘉期小朋友的《岩浆转换装置》、吴涛小朋友的《废气转换装置》获江苏省二等奖,《水果衣》、《未来多元素能源》分别获苏州市二等奖,《海水净化汽车》、《低空氢气车》、《夜光植物》、《雨水转换器》分别获苏州市的三等奖。

(四)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促进了教育的整合观。

1. 加强区域游戏与课程的整合。

新课改要求“主题活动”应与区域活动培养目标一致:以幼儿的发展作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幼儿品德和人格的完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全面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因此,我们以课题研究这个平台,将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使主题在区域活动中生成和发展,使区域在主题背景下丰富和深入,如课题研究实践活动《丝网花》、《环保服装》体现了课程内容的整合性,促进了幼儿整体性的发展。

2. 加强资源上的整合。

在区域环境的设置、开展中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共同收集游戏材料,特别是废物的利用,一物的多用和家长的参与,社区环境的互动等多角度、全方位的资源整合。

六、下一阶段课题研究设想

(一)加强课题理论学习,指导实践研究。

继续组织教师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使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具有足够的理论支撑,用理论指导实践,深入课题研究。

(二)让材料充分发挥作用,与幼儿真正互动。

篇4:基层工会如何创新开展活动

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也是基层工会工作提升的必然选择。近几年来,油田公司工会各种工作实践,在明显改善一线员工工作生活条件、扎实推进基层基础工作的同时,逐步形成了彰显油田工作特点、富于生机活力的“五小”文化。

一、创新要从员工的“心”出发

对于世代传承铁人精神的石油企业,有着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的光荣传统,以改善工作生活条件、造福一线员工为出发点的“五小”工程的提出,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就是一个认识与思考的结果——新与心的碰撞。在“五小”工程初具规模的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当初创建“五小”工程的选择,绝非随意之举,而是公司领导和工会组织,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出真招、真投入、大产出的精妙之笔,是审视时局对上市公司准确定位的结果,是深入基层对基层工作客观认识的结果,同时更是体察民意、关注民生、以人为本谋发展的结果。由此看来,“五小”工程确实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精心思考设计,苦心实施经营的用心、创新之举。由此展想开来,中国入世石油价格与国际接轨,油田从计划经济下国家统揽的国有企业到市场经济条件下自负盈亏的上市公司,以及油田分开分立、扁平式管理,这一系列的变革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管理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对我们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挑战,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把工作创新作为应有的主观态度,更是客观上被动选择,已成为必然的要求。工作创新,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思路,有思路才有出路。这就需在我们用心去学习和思考,对形势的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目前的自身工作状况有一个准确把握,不断提高认识问题的层次,分析问题的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无心,一切变革无关紧要,让人家推着走,当然也就毫无新意,即便有新也是忙于应付、亦紧亦趋、缺乏长远和实效的形式上的新;但若有意,每一次变革都会先知先觉,每一次变革都会是见微知著,任意应变处处皆新。“五小”工程创建、扶贫帮困机制完善“学习型员工”、“学习型组织”的争创,都是用心后的创新 ,有“心”方有“新”。

二、创新要持续不断的发展

谈及创新,人们常感思路的狭隘,方法的匮乏。 “五小”工程的实践却让我们感到,创新不象想那么难——新就是实,实就是新。不难想象,上级组织领导要求我们创新,其目的就是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上下在目标上是完全一致的,只要我们解决了创新不难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认识问题,也就满目皆新。“五小”工程创建过程中,各种新亮点固然可取,而“五小”工程管理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也是随处见新:《“五小”工程管理办法》的制定实施、每季度一次的“五小”工程查评比大排榜、《“五小”工程管理问题整改通知单》的设计与使用、职工代表“五小”工程主题巡视、“‘五小’工程造福员工、回馈企业我们做些什么”大讨论……。研究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同时,不经意的,我们构成了一道生动鲜活的景象:“每名员工都代表企业形象,每项工作都事关管理水平”、“工作是快乐的源泉,技术是竞争的本钱、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等新的员工理念深入人心;“井站是我家、管理靠大家”、“我建设、我管理、我享用、我奉献”的主人意识和责任感空前强化;民主管理、合理化建议、劳动竞赛活动深入开展,成效显著。实打实的投入,实打实的变化,实打实的关爱,实打实的员工由衷感触;崭新的一线井站面貌,崭新的员工精神风貌,崭新的生产管理水平,崭新的经营业绩成果。

三、创新要学会不断总结创新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些活;创新难,难就难在年年新。确实如此,现实中的确存在这样的意识和现象。“五小”工程建设过程中,从具体的建设工程到深厚的管理文化,有着全新的拓展和质的升华,不仅没有成为“陈词旧调”,而是逐步呈现精华,彰显旺盛的生命力。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处理好新与旧的问题必须辩证地来看,把握好两点:一是坚持扬弃的观点。新的不一定全好,旧的也不一定就都不好,实用就是好。勿庸置疑,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要求每名石油人,都要一丝不苟地传承发扬。二是转变对创新的认识,不断提高、完善,也是创新,而且是更高层次的创新。在“五小”工程的具体建设管理实战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从最初的设施建设,到日常维护管理;从“小练兵”“大比武”到各级技术专家的评定涌现;从员工个体不同的感受到“‘五小’工程造福员工,回馈企业我们做些什么”集体大讨论,以及“五小”文化的凝结提炼,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步步推陈出新。创新不唯新,绝不是一阵风,旧的就在处处见新,关键是要把旧的做实做真,把好的做深、做久、做强、做大。

“五小”工程的推进,给我们的启动和指导是广泛而深远的,它既是油田基层基础建设的一座里程碑,更是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启示录。真正无尽的创新力就蕴藏在广大职工群众无穷的智慧与热情之中,只有抱定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思想,把“五小”工程这样的好事做实,基层工会的各项活动必然会深入民心,真正推动整体工作的全面发展。

在工会活动创新中,更应该进一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奋发有为,从为企业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切实可行地开展活动,出谋划策,加强学习、注重提高,不断加强工会组织自身队伍建设的步伐,适应形势对工会干部素质的要求,促进工会工作的健康发展。

篇5:保险创新工作汇报材料

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竭的源泉。对于创新的定位,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一、企业的创新应当立足于推动企业发展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为根本目的。创新不是做秀,也不是走秀,创新应该实实在在成为推动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和内在动因,坚持用创新的思维更新观念,用创新的举措改进工作。

二、保险企业应当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寻求创新:

1、销售模式创新。寻求运用现代化的网络、电话、电子信息平台等方式进行保险产品销售,一是可以方便客户,二可以节约销售成本。

2、产品创新。通过创新提高产品的差异化,为客户投保提供更为广阔的选择余地,同时通过产品创新,弥补风险保障的空白领域,以进一步丰富保险产品和发挥保险转移风险的功能。

3、服务和管理创新。通过对管理方法和服务举措的创新,提高保险主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改善服务水准,进而通过合力的形成推动整个保险业运作能力的提高和国际化管理水平。

对推动江苏保险业创新步伐的建议:

1、由保险监管部门组织,建立保险创新长效激励机制,在思想和组织上为保险创新提供保障,并通过考核和奖励等措施提高创新人

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保险主体和保险从业人员重视创新工作。

2、提高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只有创新型的人才才具有创新型的能力,创新工作水平的高低与专业人才所拥有的知识水平的高低成正比,因此行业创新需要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

篇6:科技创新工作汇报材料

一、实施人才工程,夯实企业技术进步的基础。

企业之争实际是科技之争,而科技之争的根本是人才之争。在过去一段较长的时间里,我们虽然注重人员培训,人才使用,但由于靠统配充实技术队伍,造成技术人员青黄不接,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带来的是产品单

一、多年一贯制,没有技术实力去搞开发、搞创新的局面,企业发展徘徊不前。为彻底解决这一问。

解信息,搞新产品开发和参与一些技术攻关。并在工资待遇、奖金分配上给予倾斜,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让他们有荣誉、有地位。如:原技术中心主任×,是一位从外地引进的人才,近几年中,他带领导广大工程技术人员,连续奋战,先后开发出多种压力机新产品,为企业赢得了市场和效益,所以公司现把他聘为总工程师。再如,技术工人×原是一位获得过潍坊市工人技师、技术能手称号的车工,公司在××××年底购进了一台大型进口镗铣床后,决定让他转岗学习操作其设备。由于他勤奋好学,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该设备的操作技术。为此,他不仅受到了公司的表彰奖励,××××年还被评为×市有突出贡献的工人技师。我们还对各类人才放开使用,目前公司名中层以上干部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到了%,企业管理人员的知识化使企业接受新科技、新管理理念的水平与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为企业抓好技术进步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二、加大投入,提高企业技术进步硬件建设水平。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提高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实力,不仅要有高素质的人才,同时还必须具备一流的加工设备,没有好的设备就不会生产出好的产品。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不断的抓投入、抓设备更新,使企业加工能力和水平得到大的提高。

一是把投入作为兴企战略,靠投入推动企业创新。近几年来,我们始终把投入作为兴企的一项战略,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每一都要确立目标,制定计划,把技术改造、投入项目、资金与销售收入、利税同等纳入考核指标,做到生产、销售、技改三同步,确保企业技术进步保持强劲后劲。自年以来,我们用于技术改造、产品开发、项目开发的资金累计达到亿元,对于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我们自去年开始,投资亿元,建起了占地亩的冲压中心项目。目前,该项目的一期工程已完工,正式投入了生产。仅此企业年可增加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万元。

二是兴建科技中心,形成科技网络。年投资二百多万元,兴建了科研楼,建起了以产品设计开发为主的技术中心,又投资多万元,开发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用现代化的手段设计开发产品,并在内部实行了联网,构筑起一个集资料、数据及管理为主、资源共享的科技网络,加快了产品开发速度,实现了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管理的目的。年公司的技术中心被验收为×市级技术中心。

三是加速设备更新进程,提高产品加工水平。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公司是一个老企业,陈旧设备多,不进行更新就要落后,自改制以来,我们采取逐年更新的办法,投入资金多万元,先后购进了多台套精密及大中型关键设备。如:从俄罗斯购进的大型镗铣床后,使公司的镗铣加工能力提高了三倍,同时解决了新产品系列压力机的加工难题。为了满足新型建材机械新产品的开发需求,我们购进了在国内具有技术领先地位的大型立式车窗和磨床各台。为了满足冲压中心的生产和产品开发需求,我们购进了大型油压机和大型机械压力机台。等等,这些设备的购进既满足了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的需要,又提高了产品的加工水平。

三、运用科技成果,加速产品升级换代。

企业要适应市场,就必须顺应市场需求,研制开发新产品。在具备了人才、设备优势的同时,我们坚持不断把内在的与引进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优势,使企业保持了旺盛的竞争力。

篇7:工会工作创新活动汇报材料

为推动我校课堂教学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按学期初工作计划安排,我校于12月14、15日开展了 面谈一谈这些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谈“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解决疑点”。绝大部分教师能够找准重难点,可是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出现重点不突出,难点突破也存在问题。比如上课从复习引课开始、到建立知识结构、形成概念,学生应用,重点部分不够清晰;形成概念后没有进行强化理解,就急着应用,致使难点不能分散。

2.部分教师问题设计还不到位。问题要有针对性,要针对本节重、难点进行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技能与学习习惯的,所以课上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层次性、多样性,要有代表性,重点突出,不能随意性过大,也不能随意增加或降低难度,尤其是小组合作所要解决的问题,更要科学合理,精心设计,本次活动中个别教师只是较为随意地设计习题,导致课堂教学中效果不佳。在检测环节只是随意找到练习册中习题,没有进行精心选择。

3.教学语言、板书设计不够规范,合理。老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简洁、准确的,老师的板书应该是规范的,老师的这些教学行为无疑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学生在考试中书写规范与否对他们的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校要求老师们要有规范的学科语言、认真“板演”解题过程。如果老师板书乱成一团麻,字迹不清,怎么要求学生作业清楚、试卷卷面整洁?希望老师们不要小看板书,努力使我们的板书规范化。因为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身教重于言教”。

三.教学建议

结合教学实际和本次活动中存在问题,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教师上课时要充满激情,要讲精、气、神,给学生以活力感,语言清晰,简洁,生动、富有亲合力,语速合理,创造一个和谐课堂,给学生一个温馨轻松的学习环境;

2.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关注几个或一部分学生,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给予解决,可以延伸到课下完成,对学生所做出的回答无论对错,都要给予做出正确的引导与评价。.3.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小组合作问题是设置一定要有价值。

4.教师要加强基本功训练,语言、板书、教态,都要进行有条理,有计划,不要随意进行;合理使用教具,小黑板可以增大教学容量,节省时间;

5.教师要加强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正确做出学情分析,检查有手段、有准备、有效果。

xx中心小学教务处

XX年12月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材料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在教育局大力倡导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下,经过深入研究,充分论证,决定借鉴洋思中学教学经验,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课堂教学结构,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结构

1.展示目标:(1分钟)讲述目标,让学生把握总体要求。

2.自学指导:依据“导学案”,明确自学的内容与范围,明确自学的方法,明确自学的要求,明确时间。

3.学生自学、对学,教师巡视:检查学生预习,自学情况。

4.组内小展示: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5.班内大展示:教师引导更正,指导运用。

6.当堂训练,完成作业:当堂训练要分层,完成目标堂堂清。

三、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开学初,学校成立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领导小组,通过多方论证,与教师座谈,确立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模式,以导学案为依托,学生依据成绩优中差编成小组,确立小组名称,制定小组的目标,小组誓言等等。

学校给每位教师下发学习材料,组织教师利用周日晚上集中学习材料,课外时间分散学习,记好笔记,做好讨论。每周坚持收看高效课堂教学片,多种措施,掌握该模式的教学精髓。

组 长:杨x

副组长:郭x 冯x

成 员:窦x 赵x 刘x 张x

杨x 程x 周x 蒋x

引领教师:

语文学科组:白x

数学学科组:马x

英语学科组:樊x

理化生学科组:张x

政史地学科组:范x

四、实施过程

(一)研究学习阶段

2月份,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相关资料,改变观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是学生以学为主,重学轻教,教师是引导者,点拨引领者,而非灌输者;同时基于我校学生的基础,教师要认识到任务的艰巨性与长期性。

(二)确定模式论证阶段

3月份上旬,通过学习模式,领会模式精髓,结合校情,确定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召开学科组长、骨干教师会议,进行研究论证。

(三)制定方案准备阶段

3月下旬,对确定和通过论证的教学模式,<莲

~

件 >建立实施领导小组,明确各学科的引领教师,制定实施方案对引领教师进行培训。

(四)初步实施探索阶段

篇8:工会工作创新活动汇报材料

一、群策群力,深化学会引领作用

(一)顺应高教改革要求,推进创新创业教 育蓬勃开展

一是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协调作用,凝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合力。学会会员构成层次较多,包括高校教务部门、科研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科技园和校产部门等。学会积极组织全国性活动, 交流工作经验,提高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推进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二是围绕高教改革和发展大局,参与创新创业教育重大改革决策。参与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的制定,参与教育部“普通本科院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的制定,参与教育部创业教育示范性教材《创业基础》的编写。同时承担科技部、人社部等部委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文件制定和创业培训教材编写工作。三是率先 开展全国性创新创业教育评先评优工作,树立典型。2011-2012年组织开展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特色经验材料征集和遴选工作、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和创业教育先进个人评选活动。2011和2012年会期间分别表彰了30家“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2012年会期间表彰了51名“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个人”。学会计划已将此项工作作为常态化工作,成为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活动之一,成为学会促进创业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提高的有效支撑。

(二)举办全国高层论坛,推进创新创业教 育学术探索

一是邀请领导做高水平讲座。学会先后邀请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参加成立大会、工作年会,并就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问题发表重要讲话;邀请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就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湖南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关政策等做主题发言。二是承办创新创业教育高峰论 坛。2009年4月学会承办了由教育部学生司、思政司和湖南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全国高校创业教育高峰论坛;2010年6月学会承办了由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创业高峰论坛”。三是举办创新创业教育论坛。2010年7月举办全国高等学校创新与创业教育论坛;2012年12月举办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论坛。

(三)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创新创业教 育理论研究

一是举办征文活动,促进理论研究。学会于2010-2012年三次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征集和评比活动,内容基本涵盖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方面,学会组织专家对论文进行了评审,举行了优秀论文颁奖仪式,并推荐优秀论文在会刊《创新与创业教育》期刊上发表。征文活动有力促进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对提升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水平起到助推作用。二是加强经验交流,扩大学会影响。学会会长高文兵先后出席“创新型创业教育与实践”国际研讨会、“面向未来·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论坛和“新形势新任务下的中 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等,并做讲话。通过参加类似活动,加强了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扩大了学会的影响力。三是组织全国性师资培训和学术研讨交流活动。2012年10月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教育部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高教创新创业教育学会和中南大学承办,举办2012年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来自全国各地43所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师和工作者110人参加培训。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贵芹、创新创业教育分会会长高文兵、创新创业教育分会副会长徐建军、著名企业家和投资人等领导和专家就创业理 念、教学、实践和探索等方面做了精彩的阐述和深入的探讨。研修期间,举办了“全国高校创业教育专题研讨会”,与会成员就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创业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交流高校创业教育特色经验,展示高校创业教育成果。

二、整合资源,推进学会平台建设

(一)建设交流平台,促进学会工作交流和 学术理论研究

一是建好学会网站。通过网站开展信息、学术和工作及经验交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外发展的现状、最新成果跟踪和介绍。二是做好《学会动态》。及时准确报道宣传学会工作,加强分会内部沟通与学术、工作交流,及时收集和发布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最新动态,对最新成果进行宣传、推广,发挥学会工作辐射作用。三是办好会刊《创新与创业教育》。不断提高办刊质量、扩大刊物发行量。《创新与创业教育》期刊是我国目前创办发行的唯一一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专门学术和理论研究的期刊,从目前情况看,刊物立足学术交流,引领创业教育百家争鸣,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学术理论研究和工作交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期刊已出版18期,发稿576篇,约280万字。

(二)设立专家委员会,发挥专家学者研究 和工作参谋作用

2011年6月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分会专家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徐飞教授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强教授、长安大学党委副书记白华教授、中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主任杨芳教授任副主任委员, 有29位专家任委员。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家委员会会议,就规范和规划学术和理论研究、工作交流,促进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展开讨论。组织专家委员会部分专家对全国高校创业教育优秀论文进行评审。

(三)实施联动策略,加强与教育部创业教 育指导委员会合作

积极与教育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实施联动策略。双方合作参与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文件的制定;联合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创新创业教育最新动态。一是开展专题调研。根据教育部相关部署,就“十一五”期间创业教育教材建设基本情况、“十二五”期间教材建设应贯彻的基本原则、“十二五”期间国家级教材规划的建议、建立和完善教材质量监管制度和具 体意见和建议等方面开展调研。二是组织问卷调查。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全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情况问卷调查,引导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健康、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三是进行实地调研。由会长、教指委主任委员高文兵带队,先后赴黑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和温州大学等高校就学校创业教育开展总体情况、组织机构、工作机制,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创业实践与实训基地建设以及与校外合作情况和创业教育创新举措等方面展开深入的调查。通过调研掌握了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手资料,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整体上有所把握,了解了全国高教创业教育的真实情况,增强指导的针对性。

三、夯实基础,推进学会做大做强

(一)加强学会制度建设,规范日常管理

一是完善学会规章制度。根据学会《章程》制定了分会登记证书保存管理办法、印章管理使用办法、财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推进学会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做好分支机构年检。认真整理有关资料,做好自我评估, 及时报送高教学会秘书处。通过年检,不断规范学会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学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科学发展。三是严格会费收缴使用。学会财务由中南大学计财处代管,学会根据《章程》,严格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学会《财务管理办法》,自觉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审计,收入支出原始凭证、计帐凭证齐全、手续齐备,财务管理和财务收支合理,会计帐目清晰。按照《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分支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按时向上级学会缴纳会费。

(二)规范学会组织建设,发展壮大规模

一是做好会员单位发展工作。创新创业教育要深入普及地开展,必须有更多的单位和人员参与其中,发展新会员是学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做好。学会遵循“保证质量、重心下移、扩大规模”的原则做好会员单位发展工作。通过会议、网络等载体,积极宣传学会工作,制作了《会员单位入会申请表》等材料,规范入会申请程序,明确会员资格审查流程。二是规范理事会建设与管理。实行理事会单位“浮动”管理制度,一方面积极吸纳热心学会工作、创新创业教育业绩突出的会员单位进入理事会,另一方面对无法承担理事单位责任会员进行劝退。三是尝试吸纳企业会员。考虑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 经充分发动和酝酿讨论,尝试吸纳“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加入学会,并增补其为常务理事单位。

(三)完善学会运转机制,促进科学发展

一是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学会秘书长会议。2009-2012年分别在宁波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和东北大学等学校召开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会议就当年学会工作进行总结,并研讨学会工作计划,同时对学会和秘书处工作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推动了学会工作的正常运转。二是每年举办一次学会工作年会。2009年4月在中南大学召开学会成立大会,通过了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等,做出了学会发展规划。2010-2012年分别在长安大学、吉林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举办学会工作年会,就学会重大规划和活动进行研讨和表决。学会工作认真贯彻了年会会长报告、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会员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高校创业教育调研等工作,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三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工作。组织专家对论文进行网络评审;发布《学会动态》电子版刊物;通过网络及时与会员单位进行联系与沟通,保证学会正常运转。

篇9:工会工作创新活动汇报材料

关键词:学生党建;实践探索;创新举措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6—0144—02

一、学生党建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几个现象和问题探讨

1.新生入党积极性的高涨和思想学习自觉性的降低。2007年11月,本专业班级初入学3个月,本人即在班级建立和完善团委会,同时通过团组织进行宣传学习党的理论。在三个月内,我班新生递交入党申请近38份,占班级总人数的63%。对参加申请的学生,本人提出定期思想学习和汇报制度,以考察学生入党的动机和表现等。在持续10个月的集中和自主学习过程中,主动递交思想汇报的学生人数仅为12人,占申请人数的31.5%。

新生在入学伊始,对党组织怀有纯洁的向往和热情,具备发展的潜力和前景。但是,随着大学生活的全面铺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受社会意识和学业压力的影响,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素质方面的自我提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党组织的向往性,其自我监督、自我要求的自觉性逐步降低,在班级及公共事务上,普遍出现漠然以待的现象,从而导致学生自私性的表象开始浮现,严重影响集体活动和思想教育课程的进程。

2.重点培养对象的消极等待和学生群众对党员的认可度降低。在班级一年半的党员发展过程中,曾多次出现重点培养对象转移的情况,这一在全国各高校普遍存在的状况,值得引起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

例如,本班有两名学生,在高中期间即参加过当地党校培养,受到过系统的思想政治学习,在入学初始有较强的上进心,但是在后继的学习生活中,其中一名学生出现自满和消极等待的情绪,通过党支部进一步考察后,无奈被排除在积极分子之外。

这类现象在学生工作中经常出现,本来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后反而排除在培养对象之外。笔者认为,第一,由于高校学生工作的客观性,党支部往往无法保证对发展对象开展“一对一”的培养工作,对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很少组织他们定期集中进行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学生自身自主学习和提高,从而往往滋生学生学习上的惰性以及消极等待组织安排的错误行为。第二,在确认重点培养对象后,由于考察过程的特殊性,对他们的联系无法保持深入,对学生受社会意识影响的掌控程度不高,往往出现个别学生在外在因素影响下,放弃入党意愿,不参加组织上安排的进一步教育计划,这些学生中不乏个别极具能力的学生干部和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分子。

3.入党前思想状况和入党后具体表现的落差性。高校入党的学生,往往是积极向上,学业优秀,表现突出的个别典型学生。在入党前,对党怀有单纯的向往和认可,努力学习有关党的理论知识,在学生工作中活跃度高。但是,由于高校中学生党组织生活往往和日常学生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容易混淆,从而出现一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后,往往发现入党前后的教育并未出现太大差别,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导致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第一,入党前干劲十足,入党后反而失去奋斗目标的普遍现象,这一类学生依然保持对党组织的热情,但是在入党后由于产生失去目标的错觉,导致出现思想上茫然、行动上无所适从的现象;第二,少数学生党员,入党前表现优秀,入党后反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甚至出现违纪、违规等现象;第三,还有一部分学生党员,未能正确认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抱着独善其身的思想,在集体和班级生活中,只考虑到自身表现,对不良现象不良风气,没有出面纠正的勇气,从而出现部分班级,党员不少,班风不好的现象。

二、对上述现象和问题的深层原因分析探究

1.党建宣传方式和宣传途径的单一性。纵观我国各层次的党建工作,组织学习始终以课堂学习,由上至下,理论探讨等方式进行。例如,形势政策教育、主题班会、两课学习、党校培训等,都是以一种灌输性的单调方式进行教育宣传。而对于新时期大学生这一群体来说,20岁的年龄正是思想多发,活泼好动的阶段,对人生前途的期望往往让他们对学业成绩的认可度较高,他们的关注点往往落在学业课程上,这就使得党建的课堂容易成为学生眼中的鸡肋,也成为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又一“额外课业压力”。

笔者在对“两课”课堂和形势政策的听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瞌睡、迟到、做其他课业作业的现象层出不穷,屡禁不止。思考之余,也发现这一课堂灌输的单调方式,不足以引发学生对社会现象、人生目标、党的使命等思想问题的深入思考。

2.社会意识的干扰和生存压力的现实性。(1)社会就业压力带来的逃避心。笔者在大一阶段建立学生家长沟通渠道,通过定期和家长沟通,发现大部分家长往往给学生过分强调就业压力,使得一部分学生产生“思想学习无助就业”、“政治课浪费时间”、“主题班会只是形式主义”等错误思想,开始躲避、逃避有关的思想政治学习。(2)社会利益性的诱导引发功利心。在就业的压力下,出现部分学生价值导向出现偏移,一部分学生出现入党功利心强,入党后感觉完成任务,出现不自觉参加党组织活动,只考虑学业成绩的错误行为。(3)信息影响力导致混淆心。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信息产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党和政府也在信息公开、信仰自由方面逐步开放。信息手段的多样化和普遍性,一方面,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接触面,开阔眼界,引发思考;另一方面,不良信息和社会负面引发的错误价值观,也时时冲击学生的判断能力,出现所谓的“愤青”、“激进分子”等典型现象,导致少部分学生对学校的正面教育产生排斥心理。

三、不断开拓党建工作思路,努力创新党建活动方式

1.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树立典型,以个别带动群体。为了避免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出现懈怠的行为,我班在大二年级成立党建活动小组,从属土建系第二党支部。该活动小组由班级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等组成,由辅导员担任活动顾问,并邀请第二党支部的优秀党员担任指导。该小组成立后,重视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以交流真实思想为主,定期进行讨论学习,通过开展对社会现象、学习生活、个人目标、重大事件等的自由讨论,激发学生对党有关知识的学习热情,并通过引导党员和积极分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凸现优秀学生典型,从而引发榜样作用,产生个别带动群体的良好效果。

例如,活动小组成立之后,针对学生作弊现象开展纪律重要性的讨论专题,针对个别学生脱离组织的现象开展个性与集体活动的专题讨论,通过历史人物发展历程讨论人生目标和行动力等……。并在专题讨论中,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学习党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在讨论等活动中积极思考,搜索资料,剖析真实思想,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在近半年的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生的追求目标和价值观念明显转变,个人表现优秀,自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集体建设。在党小组一期成员中,6名学生中4名担任班级干部,没有任职的学生,也主动要求承担班级有关事务。第一学期的群众测评中,党小组成员的优秀率高于90%,希望进入小组学习的同学比例也开始逐步上升。

2.规范制度、公开信息、倡导民主监督。我们认为,党建活动小组的成立和各项活动的开展,并不是关起门来做事,而应打开门来邀请。活动小组成立伊始,便制订严格的纪律制度和考核准入推荐制度,一方面严格要求小组成员,让小组成员始终各方面严格要求自身,相互监督;另一方面,采用考评和推荐制度,通过小组成员推荐、群众民主测评等方式,严格控制小组成员组成,不给学生造成参加党建活动小组仅仅是入党的程序,而采用淘汰、推荐等方式,既吸引优秀学生加入,又给小组成员带来压力。

2009年,小组成员自发建立blog网页,通过公开部分讨论内容和学习资料,进一步建立民主监督机制,成为我校第一个建立党建工作网页的班级。

3.广泛联系,积极参与,党建促团建。在党小组的活动中,我们始终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原则,提升自我,帮助别人,积极引导党建促团建的工作思路,从而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实行党建活动小组和班级团委会的联合。例如,党建小组推出思想引导人制度,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思想引导和监督,对表现优秀的学生推行“二对一”的考察制度,并形成文字材料,予以保留。并在团委组织的系列主题活动中,小组成员自觉出面帮助协调和组织,发挥党的思想指导团建工作的优势,以崇高的目标引导和推动团建工作。

加强和班委会以及年级相关协会的合作。例如,党建小组先后推出党建论坛、诚信我先行、和谐班级、环保在专业、艰苦生活体验、经济我做主等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和策划,积极参与到学生工作中,在学生活动中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和引导带头作用。

通过以上举措,笔者试图开拓创新,努力探索纵横向交叉发展的学生党建工作方式,从基层开展工作,奠定上层组织的坚实基础,形成“正式党员引导预备党员,预备党员影响发展对象,发展对象带动培养对象,培养对象促进积极分子,积极分子吸引学生群众”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组织建设和团建工作,新时期的社会环境复杂性决定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困难性和艰巨性,也促进我们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时代特性不断思考和创新党建活动方式,丰富思想教育内容。本文仅是笔者在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号召,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一些实践做法,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问题及思考[J].中国电子教育,2008,(4):47-50.

上一篇:轻重九府成语下一篇:五不直接分管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