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

2024-05-07

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共5篇)

篇1: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

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

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

传统民法理论以是否以交付标的物为生效要件,而将合同划分为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诺成合同是指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告成立且生效的合同。实践合同是指除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须以实际交付标的物才能生效的合同。区分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的法律意义在于: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的生效要件不同。诺成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发生效力,双方当事人即受合同的约束。而实践合同在交付标的物前,合同成立而未生效、对当事人不具有约束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各国立法上有不同的规定,我国学者也有不同的主张。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立法一般规定赠与合同为实践合同,而德国、日本等一些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则规定赠与合同为诺成合同。现《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也将赠与合同作为诺成合同,该法在第572条中规定:如果允诺是以适当形式含有在将来无偿移转财产或者权利于特定人或者解除某人的财产性义务(允诺赠与),视为赠与合同并对允诺人有约束力。

在我国《合同法》颁布前,学者中虽然有两种不同主张,但在实务中一直认为赠与合同是实践合同,只有赠与人将赠与物交付给受赠人,赠与合同才能成立。在《合同法》起草过程中,对赠与合同是否以交付赠与物为成立要件也仍有争议。一种意见认为,赠与合同应为实践合同,自标的物交付时成立;否则,当事人间接达成赠与的合意就成立赠与合同,如果赠与人不履行赠与义务,就要受强制执行,则对赠与人不公平,并且也会因此而使赠与人不愿作出赠与的表示,减少赠与。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若赠与合同为实践合同,则赠与人作出赠与的意思表示后可不受任何约束,不仅不符合诚实信用原则,而且会使受赠人因相信赠与而作接受赠与的准备,付出的费用得不到救济,这对受赠人显然不公平。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合同法》对赠与合同的实践性或诺成性是采取了两分的方法加以规定,即一般的赠与合同原则上规定为实践性合同,而将具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的赠与以及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规定为诺成性合同。其理由在于,在一般的赠与合同中,赠与人不交付赠与物的,受赠人不得要求交付,既然不得要求交付,赠与在没有履行前就没有实质上的约束力,等于合同没有成立。笔者认为,这种理解是不合适的。因为,《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明确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既然是“撤销赠与”就说明赠与合同已经成立。如果将一般赠与合同理解为实践性合同,那么,在财产权利转移前,赠与就不能成立,也就不存在撤销问题了。因此,赠与合同应为诺成合同,同时也允许赠与人在一定条件下可撤销赠与。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以下为赠送的简历模板不需要的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 性别:女 出生年份:198*9 暂未命名 民族: 政治面貌:党员 2

现居地:广东省 身高:164 cm 意向职位:护士 期望薪资:2000-3000 工作地点:广东省 教育经历

2006-09—2008-07 语言能力 广州医学院

所学专业:护理学类 英语 获得学历:大专 读写:?(良好)听说:?(良好)工作/实习经历

相关技能 2008-07—2009-07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计算机 单位觃模:1000人以上 单位性质:国营 ?(良好)助理护士 工作地点:广州市盘福路 下属人数:1 兴趣爱好 工作内容: 看书、听音乐、滑旱冰、在护士长和护师的指导下工作,主要负责病人的基础护理和付治疗,协助医生护士抢救,完成病人的 输液和指导病人正确服药及心理健康宣教,根据医嘱完成病人的输血工作,病人进行化疗时要负责心电监护仪的操作。人

自我评价

我是一个充满自信心且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女孩,经过1年多的临床工作,强烈认识到爱心、耐心和高度责任感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在血液内科一年的锻炼,让我学会了很多血液科及大内科的知识,临床护理和急救更加磨练了我的意志,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操作能力和水平。自信这一年的工作让我实现了从护理实习生到内科护士的飞跃,有信心接受一份全职护士工作。当然一年的时间不可能完全达到专业护士的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为护理工作尽职尽责!专长描述

1.能熟练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应变能力强,能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地学习,因而能很快融入到新的工作中;2.擅长对常见血液病、多发病进行观察和护理;3.熟练掌握呼吸机和心电监护仪等急救设备的操作,对急救的基本程序和技术要求,以及危重病人的护理、病情监测的技术重难点基本掌握;4.对病人的心理护理的基本技巧有一定地认知。目前就读于广州医学院护理学专业一年级。

张卢良

性别:男 出生年份: 邮箱:qqjianli_l90@qq.com QQ:123456 民族:汉族 现居地:上海 婚姻状况:未婚 身高:174 cm 体重:74 kg 教育经历

2010-09—2013-07 人民大学

所学专业:网络工程 获得学历:本科 求职意向 工作/实习经历 意向职位:网络工程师 2013-08—现在 期望薪资:7500 XX公司 工作地点:上海 网络工程师 语言能力 相关技能

英语 网络工程相关 读写:?(熟练)?(精通)听说:?(熟练)自我评价 兴趣爱好 积极乐观,观察能力强,能够理智思考问题;个性开朗,适应新环境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敢于迎接爱好看球、滑冰 挑战,敢于承担责任,具有良好人际关系。

扫一扫,手机查看本简历 4

篇2: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法学阶梯》规定:“……当赠与人表示他的意思时,不问是否采取书面方式,赠与即告成立。朕的宪令规定这些赠与应以买卖为范例,并使赠与人负有转让的义务……”显然,在罗马法上赠与为诺成合同。《日本民法》第549条规定:“赠与因当事人一方表示将自己财产无偿给予相对人的意思,相对人受诺而发生效力。”根据该规定,赠与人与受赠人达成合意,赠与合同即发生效力。显然,在日本民法上赠与合同为诺成合同。同样台湾地区的民法也规定了,凡赠与合同,不论以动产抑或不动产为标的,均为诺成合同。只是除经公证之赠与或为履行道德义务之赠与外,在赠与物权利转移前,赠与人可撤销赠与。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赠与合同为诺成性合同,自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时成立,同时也规定在一定情形下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的意思表示。《合同法》之所以将赠与合同规定为诺成性合同,是为了实现诚实信用原则和保障受赠人利益的需要。因为如果将赠与合同规定为实践性合同,则赠与人作出赠与的意思表示后可不受任何约束。不仅不符合诚实信用原则,而且会使受赠人因相信赠与而为接受赠与所作出的准备、付出的花费得不到救济,这对于受赠人显然不公平。所以赠与合同应为诺成性合同。同时也为了顾及赠与人的利益,允许赠与人在一定条件下可撤销赠与。我国合同法确立了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赠与人行使任意撤销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赠与物权利尚未转移,即对动产而言赠与人尚未交付,对不动产而言赠与人尚未办理登记;二是非经公证之赠与以及非具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之赠与。依我国台湾地区多数学者之见解,赠与之撤销以赠与合同完全成立即生效为前提,在意义上相当于合同的解除权。由此可见,赠与的任意撤销制度的存在以赠与合同已有效成立及赠与物尚未交付或办理登记为基础。因此,只有在赠与合同具有诺成性的前提下,才有任意撤销制度存在的必要。反之,如果赠与合同为实践合同,则因赠与物之交付或办理登记与赠与合同有效成立必须同时发生,任意撤销制度不可能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赠与的任意撤销制度本身就是赠与合同为诺成合同最直观的标志。

二、赠与合同的撤销制度

赠与合同的撤销,是指赠与人在赠与合同生效后,依照法律的规定撤销该赠与合同,使之归于无效的行为。由于赠与合同是单务无偿合同,为保证赠与人的利益,法律赋予赠与人有撤销赠与合同的权利。我国合同法规定了赠与的任意撤销、法定撤销、穷困撤销(又称穷困抗辩、紧急需要抗辩、拒绝赠与之抗辩或赠与履行之拒绝)。

赠与人的撤销权(也有学者称“撤回权”)在性质上属于形成权。立法之所以赋予赠与人以任意撤销权,其主要原因在于赠与合同的无偿性。因为在赠与合同中,赠与人不获对价而负担给付义务,其对赠与人的拘束力应比有偿合同低才较为公正,并且表意人受其意思表示的拘束固然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但在无偿的赠与合同中,若赠与人赠与的表示系出于轻率,则使其如一般的表意人那样受其意思表示的拘束,不但对赠与人不利,而且使赠与人获得额外的利益也欠缺正当性基础,因此,在赠与合同业已经双方当事人的合意成立以后,应允许赠与人的反悔,即在一定条件下收回其意思表示,可以说,建立于无偿与轻率保护基础上的任意撤销权实际上就是允许赠与人“说了再吞回去”。这与解除权具有类似性。而对于赠与人的法定撤销权来说,立法在受赠人有忘恩负义、不履行附负担赠与中所附义务等行为时赋予赠与人以撤销权,使其得以提前消灭已生效的赠与合同的效力,在这个意义上,赠与人的法定撤销权在性质上也类似于解除权。

(一)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

合同法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这就是赠与的任意撤销。该撤销之所以有“任意”之名,在于对于非经公证之赠与以及非具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之赠与而言,在赠与物权利转移前,赠与人无须任何理由,即可撤销。

一般情况下,合同依法成立后,债务人即负有给付义务,债权人享有给付请求权。但对于赠与合同来说,由于其具有无偿性,赠与人无对价而支付利益,受赠人不负担任何对待给付义务即可获得利益,双方地位严重违反均衡正义。我国学者谢哲胜先生所言“仅一方当事人即利益出让方负给付义务,不符合交易公平,不符合正义,亦不符合人性”。因此,法律尽可能采取各种措施优遇赠与人,维护其利益从而使赠与人与受赠人之利益趋于平衡。立法赋予赠与人任意撤销权就是优遇赠与人的措施中的一种。也就是说,任意撤销权实际上是通过缓和赠与合同的约束力来实践优遇赠与人的目的,最终获致公平正义。

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赠与的财产权利尚未转移

赠与的任意撤销在时间上只能是赠与合同履行完毕之前,即赠与的财产权利没有转移之前。为什么赠与能否任意撤销以权力转移为标准呢?这因为有的情况下,赠与合同成立后,受赠人在已经为接受赠与财产作出物质上、经济上或者精神上准备的情况下,赠与人撤销赠与,特别是在受赠人已经接受赠与的时候,赠与人又把赠与的财产要回的情况下,赠与人撤销赠与,既对受赠人不公平,也违背诚实信用的原则。虽然赠与是赠与人单方的无偿行为,但在此种情况下,赠与人撤销赠与也可能会对受赠人造成一定的损害,对社会道德也是一种冲击。因此,为了平衡赠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维护社会关系的稳定,合同法对赠与人在赠与合同成立后撤销赠与作了必须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之前进行的限制性规定。“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的情况,既包括赠与财产未交付给受赠人,也包括应当办理而未办理财产所有权转移手续,还包括赠与财产已交付给受赠人,但应当办理而未办理财产所有权转移手续的情形。赠与的财产已转移其权利的,赠与人不得任意撤销赠与。如果赠与的财产一部分已转移其权利,任意撤销赠与仅限于未转移其权利之部分,以维护赠与合同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的稳定。

2、须非为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

《合同法》对赠与人行使任意撤销权的范围进行了限制,即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得行使任意撤销权。对于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来说,赠与人不仅负有承诺赠与的法律义务,而且负有赈灾扶贫救困的道德义务。为了维护这类赠与法律关系的稳定,完成道德义务,本条款明确规定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在交付赠与财产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的规定。对于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合同法》之所以规定不得撤销,一方面主要是考虑到赠与人若采取此种方式与受赠人订立赠与合同,经过公证人员的解释和说明,则应当已经考虑周详,如果再授予赠与人以任意撤销权,既有失合同的严肃性,也使受赠人处于明显不利的地位。另一方面,从公证的效力来说,具有债权内容的合同经过国家公证机关的公证,直接具有申请法院执行的效力。所以,这种合同不得撤销。这对于严肃国家公证机关的公证力,维护合同的严肃性,保证财产权利关系相对稳定是必要的。

(二)赠与合同的法定撤销

赠与合同的法定撤销,是指在出现法律规定的可以撤销的特定情形时,赠与人取得撤销赠与合同的权利。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发生下列事由时,赠与人或其继承人、代理人可以行使撤销权撤销赠与:

1、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

受赠人如果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赠与人的近亲属时,这表明赠与合同赖以存在的感情基础将不复存在,与之相适应,赠与合同也将失去存在意义,因此,法律赋予赠与人有权撤销赠与。这一要件要求:第一,须受赠人实施了侵害行为。受赠人的侵害行为不以直接侵害赠与人或其近亲属的个人法益为限,受赠人有侵害国家利益或社会法益之罪,例如妨碍选举、诬告、伪证、伪造文书等,因其间接或同时侵害个人法益之罪,亦有适用。第二,须侵害的对象是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第三,须侵害行为达到严重的程度,而不是轻微的、一般的侵害行为。何谓严重侵害,我国合同法并未明确予以界定,造成实践操作中的困难。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规定受赠人的行为须为应受刑法处罚的程度,若仅为一般侵权行为而不构成犯罪,则不发生赠与人的撤销权。《法国民法》规定,“受赠人对于赠与人犯有虐待罪,轻罪或侮辱罪时”,赠与人才得以受赠人有负义务行为而撤销赠与。《意大利民法》规定,“只有在受赠人犯有本法第463条第1项、第2项和第3项规定的罪行的情况下,或者在受赠人故意严重伤害赠与人或故意使赠与人的财产遭受严重损害的情况下,……才允许以忘恩负义为由提起撤销赠与的诉讼。”我们认为,凡是受赠人实施的、足以危害赠与合同赖以存在的感情基础的任何行为,均为此处的严重侵害行为,不仅包括受赠人对赠与人及其近亲属实施的犯罪行为,而且也包括受赠人对赠与人及其近亲属所实施的严重有损道德名誉等行为。

2、受赠人对赠与人负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

如果受赠人没有扶养能力或丧失了扶养能力的,则其不履行扶养义务有客观原因,赠与人不具有撤销赠与的法定权利。

3、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这一要件要求:赠与合同约定了受赠人负有一定义务;赠与人已将赠与财产交付于受赠人;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在附义务的赠与合同中,受赠人应当依约定履行其所负义务。在赠与人向受赠人交付了赠与财产后,受赠人如不依约履行其义务,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也有学者认为,所附义务非因受赠人之事由不能履行或者不必要履行的,赠与人不得撤销赠与,我国《合同法》第192条并未区分不履行约定义务事由,有不妥之处。在此,笔者也认为,当受赠人不履行合同约定义务是由于不可归责于受赠人的事由所致的,赠与人不得行使撤回权。

4、受赠人实施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本条对受赠人所实施的违法行为未作限定,因此只要受赠人所实施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无论其是出于故意还是过失,赠与人的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就可以行使撤回权。不过应注意,赠与人的死亡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必须与受赠人的违法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若赠与人的死亡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并非受赠人违法行为的直接结果,则赠与人的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不得行使撤回权。

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将受赠人故意妨碍赠与人行使撤销权也作为法定撤销权行使的事由之一,如《德国民法》规定,“赠与人的继承人只有在受赠人故意和不法行为……妨碍撤回时,才享有撤回的权利”。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也规定:“受赠人因故意不法之行为,……妨碍其为赠与之撤销者,赠与人之继承人,得撤销其赠与。”对此,我国合同法尚未规定,实为法律的漏洞。因此,有学者认为,在受赠人故意妨碍赠与人行使撤销权时,应当类推适用受赠人实施违法行为致赠与人死亡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由赠与人的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行使撤销权的规定,赋予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以撤销权,以达到同样的不向受赠人为赠与的目的。

(三)赠与合同的穷困撤销

我国《合同法》第195条规定:“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本条规定实际上赋予了赠与人“穷困之际的不履行权”即“穷困抗辩权”。穷困抗辩权又称紧急需要抗辩权、拒绝赠与之抗辩权或赠与履行之拒绝权,是情势变更原则在赠与合同中的具体体现。在赠与合同成立后,遇有特定情势时,赠与人可行使穷困抗辩权,拒绝履行其对受赠人所负之给付义务而不负担债务不履行责任。《德国民法》第519条规定:“赠与人因赠与使按其身份之生计或法律上扶养义务之履行频于危殆时可拒绝履行。”台湾地区民法第418条规定:“赠与人与赠与约定后,其经济状况显因赠与致其生计有重大影响,或妨碍其扶养义务之履行者,得拒绝赠与之履行。”

其实,根据诚实信用的原则,赠与合同在基于双方的合意成立以后就具有约束赠与人的效力,无论其财产发生何种变化都应当依约履行,但由于赠与合同是单务合同,“舍己为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道德准则作为对常人的要求毕竟过高。因此,在赠与人的财产状况恶化之时,法律本着人之常情,特创设“穷困之际的不履行权”以使赠与人“先行自谋,而后谋人”、“先己后人”。由此可见,赠与人的“穷困之际的不履行权”实乃“同情弱者之一种道德化之规定”。

但仅仅赋予赠与人以穷困抗辩权,并不足以维护赠与人的利益。因为穷困抗辩权并没有像撤销权那样使赠与人可以要求返还财产。可是实际情况往往是赠与人陷于窘境,经济极其恶化,难以维持生计,在此情况下即使停止履行赠与义务,也不能帮助他摆脱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能否再赋予赠与人对已履行的部分以撤销权呢?笔者赞同学者们的观点:出于公平公正的精神和人道主义的考虑应当使赠与人享有抗辩权以外的穷困撤销权,只有这样才能使赠与人可以请求受赠人返还财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赠与人的生活困境。

篇3:对办理赠与合同公证的认识

一、赠与合同公证的含义

赠与公证是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将赠与活动或赠与行为进行公证, 通过公证赋予该行为或活动真实性、有效性和一定强制性的行为。办理赠与公证, 并不一定导致该赠与行为发生法律效力, 也并非赠与行为的必经程序。然而, 经过公证, 该赠与合同具有较高的效力。我国法律关于赠与及公证的效力有如下规定:第一百八十六条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 不适用前款规定。第一百八十八条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 赠与人不交付赠与财产的, 受赠人可以要求交付。

二、赠与合同公证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1.公证机构性质和法律地位不够明确。在实践中公证机构的性质和地位不明确, 导致公证机构没有准确的编制定位和管理定位, 任务负担繁重。

2.公证的法定核实权难以得到保障。《公证法》第29条规定:“公证机构对公证事项及证明材料应当进行核实, 有关单位或个人应当依法予以协助。”实践中, 其他单位部门与个人往往消极对待, 不配合公证人员的工作, 公证机关和公证人员也缺乏有效手段落实法定核实权。

3.行业不正当竞争现象普遍, 行业秩序有待于进一步规范。有的公证处实行全员效益工资, 办证数量与工资挂钩, 导致公证人员质量意识淡薄,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导致公证社会公信力不断下降, 影响了公证事业的健康发展。

4.公证员风险保障机制缺位。《公证程序规则》以及执业管理制度等相关法规、规章中的规定, 要求公证员及公证机构对所有的公证事项负全责。但实践中公证处根本无力承担实质审查所需要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成本, 难以切实审核虚假公证, 易于造成严重后果。

5.公证人员法律水平有待规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公证处对当事人所述事实及所提供的证明材料有进行核实的权利和义务, 但公证处工作人员往往难以有效核实证明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 只能进行形式审查, 在出具公证文书时, 还存在着引用法律、法规不准确, 逻辑性不强, 表述不够严谨等问题。

三、改进赠与合同公证办理的建议和措施

(一) 重视对合同双方主体资格的审查

赠与合同的主体是赠与人和受赠人, 公证实践业务中应当注意一种较为少见的情形, 即限制行为能力人能否成为赠与人。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 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成为纯获利益合同的受益人, 并且, 在由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或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可以在必要时处分其财产。在办理此类公证中公证员重点要审查法定代理人申办赠与公证的原由并详细记录在案。

(二) 重视对赠与人真实意思表示的审查

赠与人意思表示真实才能确保赠与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然而, 在实务中存在着双方恶意串通, 或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胁迫、欺骗达到不法目的或规避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形。在审查过程中, 公证员应当注重对双方真实意思表示的审查, 通过背对背谈话等方式了解真实意图, 避免法律风险。

(三) 重视对房产赠与合同公证中“房屋所有权证明”的审查

根据《物权法》规定, 房屋等不动产的所有权采用登记生效制度, 是否具有房屋所有权证是是否具备房屋所有权的证明。在实务中, 确认房屋所有权的唯一证据更是以取得房屋所有权的事实为依据, 房产证并非房屋所有权归属的绝对依据。如果当事人持有的不是产权处已备案的正式合同, 但同时房地产开发部门也出具相应证明, 证明该房产的产权属于当事人所有, 只是产权证尚未办理完成, 则公证机构也可受理。

(四) 重视对房产赠与合同是否附义务、条件的审查

在公证实践业务中, 赠与合同所约定条件和义务种类基本上为结婚、养老及共同居住等, 然而, 在约定中, 当事人的约定往往十分笼统, 难以明确阐述, 甚至在约定中出现无法操作甚至不合法的情形, 因此公证员面对此种情况, 应当让赠与人详细表明解决办法, 并通过笔录详细记载, 交由当事人签字, 以防发生纠纷。总之所附条件及义务应体现内容清楚明确, 有可操作性, 合理合法。

结语:赠与合同以其受益性的特点, 在对其办理公证时需要进行重点的关注与审查。当前, 越来越多的人采用公证的方式来达成协议, 在公证业务办理中, 应当注重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 加强业务能力, 履行审慎义务, 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车辉.对赠与合同几个问题的探讨[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 (04) .

[2]杨丽斌.对赠与合同几个问题的再认识[J].甘肃社会科学, 2000 (05) .

篇4:赠与合同及公证的效力

【关键词】赠与合同;诺成性;任意撤销权 赠与合同是当事人将财产无偿赠与他方,他方受领该财产的合同。赠与物应为赠与人合法的并为法律允许的财产。赠与人的动产所有权自交付时起转移,不动产所有权依不动产权利转移方式转移。如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影响赠与合同的效力。

1.赠与合同的性质是诺成合同

民法通则对赠与合同并未做出确认,但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特别是其第186条,认为我国立法对赠与合同之性质采诺成性应无任何异议。在现代社会,民事合同以诺成为原则,以实践为例外。反映在立法上,除非法律对某合同之实践性有特别规定,否则该合同即视为诺成合同。我国合同法第25条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第4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这是对合同诺成性规则的立法确认。在合同法第十一章,立法并未对赠与合同之实践性做出特别规定,因此关于赠与合同之性质自应适用合同法总则之规定,即赠与合同具有诺成性。

2.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及任意撤销权行使的条件

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是在赠与合同成立后,赠与物交付之前,赠与人得基于自己的意思表示撤销赠与的权利。《合同法》第186条规定了赠与人享有任意撤销权,即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其目的就是赋予赠与人与受赠人达成合意后法定要件实现前以悔约权,使赠与人不致因情绪冲动,思虑欠周,贸然应允将不动产等价值贵重物品无偿给与他人,既受法律上的约束,遭受财产上的不利益。

任意撤销权行使的时间条件:须赠与标的物尚未交付或未移转登记。《合同法》第186条第1款对赠与人行使任意撤销权的时间进行了规定,即只能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体而言,对于动产,需在交付之前撤销:对于不动产和需要登记的动产,需在登记之前撤销。若赠与标的物已为交付或登记,不得撤销;若标的物一部已交付或登记,则仅得就未交付或登记部分为撤销,已交付或登记部分不得撤销。对赠与物须办理所有权变更登记手续始得移转所有权者,如赠与人已为交付但未为登记或已为登记但未为实际交付赠与物时,赠与人可否任意撤销,在司法实务中存在分歧,我国合同法上对此的规定也不尽明确。作者认为,对于所有权变更须办理登记的标的物,一般以登记为其所有权变更之生效要件,而不以交付为所有权变更的生效要件。故对于此类所有权变更需办理登记的赠与物,若已为登记,不论其实际交付与否,均不得撤销;若已为交付而未为登记,则可以撤销。

任意撤销权行使的范围条件:须非为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合同法》第186条第2款对赠与人行使任意撤销权的范围进行了限制,即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得行使任意撤销权。对于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来说,赠与人不仅负有承诺赠与的法律义务,而且负有赈灾扶贫救困的道德义务。为了维护这类赠与法律关系的稳定,完成道德义务,本条款明确规定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在交付赠与财产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的规定。对于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合同法》之所以规定不得撤销,一方面主要是考虑到赠与人若采取此种方式与受赠人订立赠与合同,经过公证人员的解释和说明,则应当已经考虑周详,如果再授予赠与人以任意撤销权,既有失合同的严肃性,也使受赠人处于明显不利的地位。另一方面,从公证的效力来说,具有债权内容的合同经过国家公证机关的公证,直接具有申请法院执行的效力。所以,这类合同不得撤销。这对于严肃国家公证机关的公证力,维护合同的严肃性,保证财产权利关系的相对稳定是必要的。

3.办理赠与合同公证的方式及效力

近几年,办理房产赠与公证的数量上升,主要是证明双方当事人签订的赠与合同的真实、合法。赠与人赠与,受赠人接受赠与,房产赠与合同就成立。在赠与中,第一步产生赠与关系,第二步交付实物,第三步产权登记。就此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7条规定,房产赠与行为的成立,一般情况下,以根据书面赠与合同办理过户手续为准;特殊情况下,没有办理过户手续的,也应有书面赠与合同,并实际交付房屋,赠与方算成立。据此,书面赠与合同是房产赠与成立的必要条件之一。

那种认为赠与是实践性法律行为,而在办理房产赠与公证时只需证明赠与人单方制成的赠与书真实、合法的公证方式是不妥的,应该采取证明房产赠与双方达成的赠与合同(协议)的真实、合法的公证方式,从而确定赠与人与受赠人亲自到公证处办理真实手续。根据《民法通则》第72条规定:“按照合同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8条:“公民之间赠与关系的成立,以赠与物的支付为准。赠与房屋,如根据书面赠与合同办理了过户手续的,应当认定赠与关系;未办理过户手续的,但受赠人根据书面赠与合同已占有、使用该房屋的,可以认定赠与有效,但应令其补办过户手续”。显然,房屋赠与,一般情况下,只有到房管机关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方为有效,也就是说,房产赠与的所有权转移时间应以房管机关办理了房产转移登记手续,受赠人领取了房产证之时为房屋所有权转移的时间,该时间即为房产赠与行为生效的时间。

篇5:论赠与合同的撤销权

(一)赠与合同撤销权的内涵

撤销权对其行使权力时的撤销行为,有法律性和非法律性的行为。它是消极的一种权力,它撤销法律行为,有包含瑕疵的和无瑕疵两种意思表示。无瑕疵的是在法律行为中的意思表示的作成无瑕疵。有瑕疵撤销时在法律原则上溯及既往的,这样的效力失去,是在法律行为作成时就有瑕疵。撤销的传统民法理论中,撤销是使瑕疵法律行为的效力,相关利害关系人的效力消亡。这种撤回权是对于将要赠与人的物权享有的取消,而做出的赠与意思表示权利。

(二)赠与合同撤销权的种类

赠与合同里的合同撤销权有任意的和法定的,法定撤销权里有赠与本人做出的和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做出这个权力的执行。诺成合同是一种对当事人的任意撤销权不允许行使的方式,在赠与人是不能享有这种权利随意撤销的权利的,在我国的赠与合同,就是使用诺成合同这种形式。赠与合同是无偿的,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必须履行的合同,它所承载的是纯获益者为受赠人。赠与人仅在财产转移前,可以取消合同。当赠与人在自我经济遭受变故时,才可以酌情撤销这种赠与人的法定关系。

二、我国赠与合同撤销权的不足与改善

(一)我国赠与合同撤销权的不足

1. 撤销权存在滥用的危险性

在我国的对于赠与人在财产转移前,享有撤销权,但是我国的合同法中,规定我国的赠与人是不享有这种任意行使合同放弃赠与的事实,这种情况是为了预防有人通过赠与合同,为了达成某些目的,而签订合同,当拿到所需要的利益后,就通过任意撤销,从而使得合同失效。赠与合同的订立过程,是需要赠与人与受赠人双方的同意才能进行的。签订的过程包括要约和承诺,合同的解除也必须是双方都统一意见的前提下进行的。如果存在赠与人的任意撤销的行为,将会带来受赠人的损伤,为履行合同做出的各种程序,都失效了。赠与人任意撤销的行为是缺乏信用的一种表现。同时对于其他合同的赠与合同撤销权的设置,规定还是不够详细。

2. 在赠与合同内部,撤销权与相关制度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没有充分注意到相关制度之间的契合与衔接、客观上影响了制度整体功能的发挥

赠与合同中规定了,当赠与人故意做出使得赠与财产价值有损的行为时,就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出相应价值的补偿行为。这条制度规定,是不够完善的,这样的责任赔付,必须从财产转移交付的时间点,来分析具体情况。在赠与物转移交付前,如果赠与物损坏或者灭失的情况,是赠与人故意的行为,是不应给予责任追究的,而是应该允许任意撤销,因为此时物权归赠与人所有。但是当赠与合同履行后,赠与物交付完毕了,此时物权归属受赠人所有,赠与人如果发生故意损坏的行为,则应该赔偿,同时不具有任意撤销行使权。但是对于赠与人还是有贫困的抗辩权,当赠与人的经济情况受到严重影响时,经营不善或者家庭经济水平困难时,可以选择赠与义务的终止行为。但是遇到道德相关的公益赠与时,此条规定方可生效。

(二)对我国赠与合同撤销权的改善建议

1. 引入缔约过失责任

撤销权是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而实施的,这个原则是要求合同的双方,对合同的相关条款给予信守的要求,而不是能够随意撤销自己履行合同的义务从我国相关条款中,给出了当被确认无效撤销的裁决时,就该对受赠方给予损失补偿。但是当受赠方与赠与方都是该承担过失的情况下,那就各自承担相应的损伤。当订立时发生借合同之名,谋取其他利益,或者合同订立的相关情况,并不属实等其他诚信条件,这时就该负担缔约责任。

2. 撤销权与相关制度的协调

撤销权中如果赠与人签订了赠与合同,就该履行其责任。但是当赠与人故意行使任意撤销权时,但是对赠与财产移交后,是不被应允的。赠与人的经济发生严重的变化时,家庭收入窘迫,此时应该被应允不参加任何赠与活动,包括其他公益性质的,这就与法律要求相悖。法律应该对于赠与人同样给予保护,这样才符合道德观要求。

摘要:赠与合同是基于无偿性的合同,立法中对于这种无偿性的规定,是非常特殊的,合同的生效要件,大概分为要务、要式与不要式和不要物与赠与人任意撤销三种模式展现形式。本文中通过对赠与合同的简要介绍出发,包含赠与合同的内涵和种类,同时讨论了各种我国赠与合同的各种不足,包括滥用的危险性,还有贫困抗辩权与撤销权等制度的相互关系,这是一个存在问题的矛盾点。通过这些简要的讨论之后,才得出最后的处理问题的措施,引入相关的责任条款,并且进行制度的改善。

关键词:赠与合同撤销权,制度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合同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宁红丽.赠与人“撤销权”的厘定与赠与制度的基本构造[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3]韩世远.我国合同法中的缔约过失问题研究[J].法学家,2004(3).

[4]王文军.论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J].法学论坛,2010(6).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还是实践合同】相关文章:

条件赠与合同04-14

赠与合同发04-24

赠与合同中赠与人撤回权论文04-29

赠与合同1范文05-18

赠与合同4范文05-18

赠与合同中范文05-23

动产赠与合同范文05-24

条件赠与合同范文06-01

赠与合同规定范文06-05

股权赠与合同协议07-01

上一篇:2月28日初三中考家长会通讯稿下一篇: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教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