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与合同的效力和

2024-05-02

赠与合同的效力和(精选8篇)

篇1:赠与合同的效力和

一、赠与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合同法》第185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赠与合同不同于赠与行为,因为赠与是赠与人的单方法律行为,而赠与合同是以赠与为内容的协议,是双方法律行为。

如果仅有赠与人的意思表示,而没有受赠人接受赠与的意思表示,赠与合同就无法成立。

与其他合同相比,赠与合同具有如下法律特征:

第一,赠与合同是转移财产所有权的合同。

在赠与合同中,赠与人将其享有所有权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从而使受赠人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

第二,赠与合同是无偿合同。

无偿性是赠与合同最突出的一个特征。

受赠人在取得赠与物所有权的同时,不需要向赠与人给付任何对价,即受赠人纯获利益。

而赠与人向受赠人给付财产,也不从受赠人那里获得任何补偿或者回报。

篇2:赠与合同的效力和

在附义务的赠与合同中,受赠人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并以此作为取得赠与物所有权的一个条件,但这一义务对受赠人所产生的负担是远远低于其所获得的利益的。

第四,赠与合同既有诺成合同的特点,又有实践合同的特点。

一般地,赠与合同自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时成立,不要求以接受赠与物作为合同成立的要件,从而表现为诺成合同的特点。

但公民之间的赠与关系或者当事人有特别约定的合同,可以赠与物交付作为合同成立的要件,使得这部分合同具有实践合同的特点。

二、赠与合同的成立

一般情况下,赠与合同是实践性的合同,即除当事人的合意外,还需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

但我国《合同法》第188条规定:“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的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要求交付。

篇3:试论离婚协议中赠与条款的效力

关键词:离婚协议,赠与条款,效力

一、案例导出———离婚协议中赠与条款的约定

案例一: 原告卞某 ( 男) 和被告邬某 ( 女) 原系夫妻关系, 原告卞X系二人之子。2012 年5 月9 日, 卞某一家三口因拆迁征地被安置在某区, 建筑面积89. 7 ㎡。2014 年3 月6日, 卞某和邬某因感情破裂在民政局协议离婚, 双方自愿签订了《离婚协议书》一份。其中第四条约定: “财产分割: 位于某区安置房一套约90 ㎡, 其中30 ㎡归男方所有, 60 ㎡由男女双方协商同意赠与子卞X所有。2015 年4 月, 当地政府公布该区可以办理房产证。原告卞某按照政策去办理上述房产证时, 房管部门告知需要邬某签字确认双方赠与卞X的房屋面积, 才可分别办理二原告的房产证, 但被告邬某拒不配合, 致使二原告未能办理房产证。现原告卞某、卞X诉请法院判决2014 年3 月6 日签订的《离婚协议书》合法有效, 判令邬某协助卞某、卞X办理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被告邬某辩称要求撤销《离婚协议书》约定自己赠与卞X的30 ㎡。法院审理认为,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 二) 》第八条第一款“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 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被告邬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该离婚协议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 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 亦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是合法有效的。协议双方应该按照离婚协议约定的义务履行关于房屋赠与的部分。卞某和邬某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约定, 应为邬某将其占有的讼争房屋的所有权份额赠与其子卞X。被告邬某主张若卞某享有讼争房屋的份额, 将撤销赠与。被告邬某主张的撤销事由, 与离婚协议的内容违背, 应该按照离婚协议中的约定履行义务, 对其主张撤销赠与的请求, 法院不予支持。故判决原告卞某与被告邬某于2014年3 月6 日签订的《离婚协议书》第四条约定合法有效。被告邬某应协助原告卞某、卞X办理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

案例二: 原告汤X系被告汤某、方某之女。二被告于2013 年8 月9 日在民政局登记离婚, 并签订了《离婚协议书》, 约定: 位于某区住房一套, 女方得一半, 剩余一半经男女双方协商同意赠与女汤X。之后, 汤某搬出了该房屋, 该房屋一直由原告汤X和被告方某居住。因当时该房屋未办理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故未能办理房屋变更登记。2015 年1 月8 日, 二被告复婚。同年10 月9 日, 该房屋所属片区统一办理房产登记时, 该房屋登记在二被告名下, 原告得知后提出异议, 被告汤某同意办理变更登记, 但一直推诿, 不协助原告办理相关手续。故原告诉请法院确认二被告之前签订的《离婚协议书》中对财产分割的约定合法有效, 判令二被告立即协助原告办理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的变更登记手续。二被告对原告的诉请无异议, 但主张办理该房屋变更登记的费用, 由原告承担。法院审理认为, 被告汤某、方某在协议离婚时, 双方签订《离婚协议书》, 将位于某区房屋的一半赠送给婚生女汤X, 该赠与行为是二被告的真实意思表示, 其内容没有违反法律规定, 该赠与合同依法成立、有效。二被告赠与房屋给原告时, 原告尚未成年, 二被告在赠与合同上签名确认后, 即视为原告同意接受受赠房屋, 该赠与合同已具备履行完毕的实质要件。最终法院判决汤某、方某在离婚协议中对财产分割的约定合法有效, 汤某、方某应协助原告汤X按规定办理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的变更登记手续。

二、离婚协议中对财产赠与约定条款的效力问题

结婚, 不仅仅是男女双方两个个体的结合, 由婚姻关系引出的往往还有子女抚养、债权债务、共同财产等衍生问题。离婚, 则是夫妻双方当事人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定程序。通常, 在自愿办理离婚手续时, 考虑到子女的成长和后续保障, 夫妻双方往往会将共同财产中的部分或是全部赠与其子女。而房屋属于最常见赠与标的物。现实生活中, 由于某些房产的特殊性和历史原因, 房产的初始登记自始无法完成, 依附于初始登记完成后才能进行的变更登记就更没有条件成就。另一种情况, 因受赠人 ( 子女) 多数为未成年, 赠与人 ( 父母) 在签订协议后, 考虑到子女实际年龄小, 对房产无法实际控制、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繁琐等原因, 往往忽略了及时过户。随着时间推移, 离婚一方往往因为某种原因出现反悔心态, 不愿意办理赠与过户登记。这就导致了赠与房屋的约定可能仅仅停留在一纸约定上或是受赠人实际居住状态。那么, 离婚协议对赠与财产约定条款的效力应该怎样认定? 笔者认为, 离婚是男女双方为了解除特定的身份关系而产生的民事法律行为。《民法通则》第五十四条、《婚姻登记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第 ( 三) 项进行了相关规定, 该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应具备以下几点实质要件: 1.夫妻双方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 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3. 按照法律规定, 必须要有双方当事人共同签名。因为, 离婚协议书应在夫妻达成共同真实意思表示时成立, 即自愿在离婚协议上签字时成立, 但成立并非生效。离婚协议的前提是夫妻双方以解除婚姻关系为基础。根据《婚姻登记条例》规定, 自愿离婚只有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了离婚登记, 双方签订的离婚协议书才生效。离婚协议书中对不动产的赠与约定亦同时生效。男女双方有关财产处理的离婚协议, 不仅经过双方签字同意, 而且经过了婚姻登记机关确认, 具备法律效力, 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三、离婚协议中对不动产的赠与约定能否适用合同法第186 条

《合同法》第186 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 不适用前款规定。该条规定了赠与的任意撤销及其限制的规定。实务操作中, 如案例1 中, 被告往往以该条为抗辩理由, 主张不动产虽已赠与, 但并未实际过户, 财产权利未经转移, 要求撤销赠与行为。那么, 离婚协议中对财产赠与约定是否适用《合同法》第186 条呢? 对于这个问题, 学术界和实务操作中均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 离婚双方在离婚协议中对财产作出赠与的意思表示, 属于赠与行为, 赠与合同即成立, 故可适用《合同法》调整。同时该赠与不具有除外情形, 根据《合同法》第186 条的规定, 如果财产权利尚未转移, 权利人均可主张通过行使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权赠与, 来达到维护赠与财产的所有权。另一种观点则截然相反, 认为离婚协议中的赠与与一般赠与不同, 此种赠与与身份关系密不可分, 该赠与是以解除婚姻关系为先决条件, 因为属于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 属于《婚姻法》调整的范畴。

笔者认为, 根据《合同法》第2 条规定, 该条款中, 明确了《合同法》的调整范畴, 排除了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属于该法的调整范畴。《婚姻法》是规范婚姻家庭领域中的有关身份关系和财产关系的专门性法律, 即对于婚姻家庭领域的身份协议和财产协议。

《合同法》第186 条赋予赠与人撤销权乃为防止赠与人考虑欠妥、决策轻率而为的立法政策衡量, 赋予赠与人在办理物权变动手续时以重新考虑的机会, 如对赠与行为反悔, 此时可主张撤销赠与行为, 此可保障赠与人不会因一时考虑不周或思虑欠妥而至权益受损。《合同法》条件下, 赠与合同当事人双方没有身份关系, 所以在普通赠与条件下, 行使“任意撤销权”是公平的, 但在《婚姻法》条件下, 当事人双方是因为处理身份关系才签订的协议去处理财产关系, 如果在身份问题得到处理后再用《合同法》的规则对该协议进行否定, 是不公平的, 也有违基本的诚实信用原则。

《民法通则》第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取得对方同意, 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 二) 》第八条第一款“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或者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 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第九条规定“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一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 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 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人民法院审理后, 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 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结合上述条文来理解, 离婚协议是夫妻双方当事人为了达到解除婚姻关系为目的而做出的民事法律行为, 协议中的赠与行为是一种发生在特定身份关系的当事人之间的有目的、有一定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行为。该民事法律行为一旦做出, 就对男女双方具有拘束力, 不得反悔, 即协议就已经生效。协议成立后不得随意变更或是撤销。即便一方主张变更或撤销, 人民法院在审查时, 也只需审查签订财产处理协议时是否存在欺诈、胁迫致使对方是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协议。反之, 离婚协议自生效起就不具有可撤销性。

四、复婚对原离婚协议中赠与条款的影响

复婚是指离婚双方当事人再次进行结婚登记的行为。那么, 复婚行为是否必然改变原离婚协议中的赠与约定呢?笔者认为, 复婚本质实际是结婚, 只是结婚的对象是同一人。复婚行为对离婚协议中财产方面和人身方面的影响是不同的。人身方面, 双方复婚后, 原离婚协议中对子女抚养协议就因复婚行为导致协议目的不复存在, 自然失效。然而在财产方面的约定, 即便双方复婚, 原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方面的约定也不能因为复婚而再次转为夫妻共同财产。复婚行为对生效的离婚协议中有关财产方面的约定并无影响。如上例案例2 中, 如果二被告 ( 父母) 共同主张按照《合同法》第186 条行使撤销权, 撤销对子女的赠与。是否应该获得支持呢? 笔者认为, 仍不宜判决撤销原赠与行为。夫妻双方在离婚时对子女的财产赠与, 是双方基于与子女的身份关系而做出的行为, 仍应适用《婚姻法》的调整。理由如上分析。即便是适用《合同法》, 也不能根据《合同法》第186 条第一款的规定行使任意撤销权。《合同法》第186 条第二款规定: “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 不适用前款规定。夫妻双方在离婚时, 将共同财产赠与子女, 是基于对子女抚养、监护的道德义务, 虽然赠与行为没有完成, 但双方均受离婚协议的约束, 父母即便复婚仍不能行使任意撤销权。

参考文献

[1]李志敏.离婚协议中赠与条款的效力[D].西南政法大学, 2013.

[2]吕舜林.赠与撤销权实务问题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4 (06) .

[3]张晓雅.赠与行为的有关问题初探[J].法制与社会, 2009年15期.

[4]张翊雯.“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撤销问题探析”[J].人民法院报, 2008 (6) :5-15.

篇4:赠与合同及公证的效力

【关键词】赠与合同;诺成性;任意撤销权 赠与合同是当事人将财产无偿赠与他方,他方受领该财产的合同。赠与物应为赠与人合法的并为法律允许的财产。赠与人的动产所有权自交付时起转移,不动产所有权依不动产权利转移方式转移。如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影响赠与合同的效力。

1.赠与合同的性质是诺成合同

民法通则对赠与合同并未做出确认,但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特别是其第186条,认为我国立法对赠与合同之性质采诺成性应无任何异议。在现代社会,民事合同以诺成为原则,以实践为例外。反映在立法上,除非法律对某合同之实践性有特别规定,否则该合同即视为诺成合同。我国合同法第25条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第4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这是对合同诺成性规则的立法确认。在合同法第十一章,立法并未对赠与合同之实践性做出特别规定,因此关于赠与合同之性质自应适用合同法总则之规定,即赠与合同具有诺成性。

2.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及任意撤销权行使的条件

赠与人的任意撤销权,是在赠与合同成立后,赠与物交付之前,赠与人得基于自己的意思表示撤销赠与的权利。《合同法》第186条规定了赠与人享有任意撤销权,即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其目的就是赋予赠与人与受赠人达成合意后法定要件实现前以悔约权,使赠与人不致因情绪冲动,思虑欠周,贸然应允将不动产等价值贵重物品无偿给与他人,既受法律上的约束,遭受财产上的不利益。

任意撤销权行使的时间条件:须赠与标的物尚未交付或未移转登记。《合同法》第186条第1款对赠与人行使任意撤销权的时间进行了规定,即只能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体而言,对于动产,需在交付之前撤销:对于不动产和需要登记的动产,需在登记之前撤销。若赠与标的物已为交付或登记,不得撤销;若标的物一部已交付或登记,则仅得就未交付或登记部分为撤销,已交付或登记部分不得撤销。对赠与物须办理所有权变更登记手续始得移转所有权者,如赠与人已为交付但未为登记或已为登记但未为实际交付赠与物时,赠与人可否任意撤销,在司法实务中存在分歧,我国合同法上对此的规定也不尽明确。作者认为,对于所有权变更须办理登记的标的物,一般以登记为其所有权变更之生效要件,而不以交付为所有权变更的生效要件。故对于此类所有权变更需办理登记的赠与物,若已为登记,不论其实际交付与否,均不得撤销;若已为交付而未为登记,则可以撤销。

任意撤销权行使的范围条件:须非为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合同法》第186条第2款对赠与人行使任意撤销权的范围进行了限制,即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得行使任意撤销权。对于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来说,赠与人不仅负有承诺赠与的法律义务,而且负有赈灾扶贫救困的道德义务。为了维护这类赠与法律关系的稳定,完成道德义务,本条款明确规定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在交付赠与财产之前可以撤销赠与的规定。对于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合同法》之所以规定不得撤销,一方面主要是考虑到赠与人若采取此种方式与受赠人订立赠与合同,经过公证人员的解释和说明,则应当已经考虑周详,如果再授予赠与人以任意撤销权,既有失合同的严肃性,也使受赠人处于明显不利的地位。另一方面,从公证的效力来说,具有债权内容的合同经过国家公证机关的公证,直接具有申请法院执行的效力。所以,这类合同不得撤销。这对于严肃国家公证机关的公证力,维护合同的严肃性,保证财产权利关系的相对稳定是必要的。

3.办理赠与合同公证的方式及效力

近几年,办理房产赠与公证的数量上升,主要是证明双方当事人签订的赠与合同的真实、合法。赠与人赠与,受赠人接受赠与,房产赠与合同就成立。在赠与中,第一步产生赠与关系,第二步交付实物,第三步产权登记。就此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7条规定,房产赠与行为的成立,一般情况下,以根据书面赠与合同办理过户手续为准;特殊情况下,没有办理过户手续的,也应有书面赠与合同,并实际交付房屋,赠与方算成立。据此,书面赠与合同是房产赠与成立的必要条件之一。

那种认为赠与是实践性法律行为,而在办理房产赠与公证时只需证明赠与人单方制成的赠与书真实、合法的公证方式是不妥的,应该采取证明房产赠与双方达成的赠与合同(协议)的真实、合法的公证方式,从而确定赠与人与受赠人亲自到公证处办理真实手续。根据《民法通则》第72条规定:“按照合同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8条:“公民之间赠与关系的成立,以赠与物的支付为准。赠与房屋,如根据书面赠与合同办理了过户手续的,应当认定赠与关系;未办理过户手续的,但受赠人根据书面赠与合同已占有、使用该房屋的,可以认定赠与有效,但应令其补办过户手续”。显然,房屋赠与,一般情况下,只有到房管机关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方为有效,也就是说,房产赠与的所有权转移时间应以房管机关办理了房产转移登记手续,受赠人领取了房产证之时为房屋所有权转移的时间,该时间即为房产赠与行为生效的时间。

篇5:赠与合同法律特征与效力

一、赠与合同有下列法律特征:

1.赠与合同是双方法律行为。赠与合同必须在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达成一致时才能成立。一方赠与的意思表示而另一方无接受赠与的意思表示,或者一方有接受赠与的意思表示而另一方无赠与的意思表示,赠与合同均不成立。正是这一特征,是赠与合同区别于遗嘱。

2.赠与合同以转移赠与物的所有权于受赠人为目的。赠与是对财产归属的一种处分行为,其目的是赠与物的所有权从赠与人处转移至受赠人处。赠与合同的成立,将导致赠与物所有权的转移。

3.赠与合同是单务合同。在赠与合同中,赠与人负有转移赠与物的所有权给受赠人的义务,而受赠人则仅享有接受赠与物的权利,并不承担对价性义务。

4.赠与合同是无偿合同。在赠与合同中,赠与人将赠与物的所有权转移给受赠人是没有对价格给付条件的,受赠人取得赠与物的所有权无须支付对价。

5.赠与合同是诺成性合同。《合同法》第185条把赠与合同规定为诺成合同,与传统观点把赠与合同定位于实践合同不同。按照《合同法》,赠与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不需将赠与财产交付受赠人,合同即告成立。

二、赠与合同的效力

赠与合同为单务合同,故赠与合同的效力主要表现为赠与人的义务及其免除。

(一)赠与人的义务

1.交付赠与物并转移财产的义务。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合同生效后,按照合同的约定交付赠与物是赠与人的主要义务。赠与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方式等,将赠与物交付受赠人,同时,还应将赠与物的所有权转移给受赠人。但是,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

2.特殊情形中赠与物的瑕疵担保责任。赠与同同为无偿合同,原则上赠与人对赠与物的瑕疵不承担责任,但是,在下列两种特殊情形,赠与人负有责任:1.附义务赠与中,赠与物有下次的,赠与人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责任。2.赠与人故意不告瑕疵或者保证无瑕疵,造成受赠人损失的,应但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3.损害赠与物的赔偿义务。《合同法》第189条规定,因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赠与的财产毁损、灭失的,赠与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该规定的意旨在于设置赠与人对赠与物的善良管理义务,防止因赠与人的恶意或者重大过失损害受赠人的合法利益,而一旦发生此种损害,则将损失分配给恶意或者重大过失者。

(二)履行赠与义务的免除

赠与合同虽为诺成合同,但是因其为无偿合同,在特殊情形,如果拘泥合同效力,难免使当事人利益分配失却公平。因此,《合同法》第195条规定,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

篇6:赠与合同的效力和

但是却因为甲方没有支付足额报酬,所以乙方辞职。

现在甲方申请劳动仲裁要求乙方返还房屋,到底还不还呢?

麻烦专业人士解答下・・感谢!!

篇7:赠与合同的效力和

但合同的成立并不意味着合同的生效,根据《合同法》第187条规定:赠与的财产依法需要办理登记手续的,应当办理有关手续。也就是说,赠与合同生效从赠与物交付或办理相关登记时生效。

例如赠与子女房产的合同要生效就需要办理产权过户手续。未办理该手续,赠与合同不生效,赠与人不丧失对其房屋的所有权。在房屋产权变动前,赠与人享有任意的撤销权,即可以随时单方面决定取消赠与。

篇8:一处房产两次赠与,效力如何认定

原告:李某

被告王某、孙某

被告王某、原告李某系父女, 被告王某、孙某系父子。被告王某与其妻原有坐落于北京市通州区W路X号院内 (以下简称X号院内) 北房4间、东房3间、西房1间。期间, 承租人钱某在承租期间建南房1间, 因拖欠租金, 钱某以折抵租金的形式将南房折给王某夫妇。

1996年7月15日, 有关部门将X号院内的北房4间、东房3间、西房1间及南房1间的产权登记在王某的名下。1996年7月16日, 经通县公证处公证, 被告王某与其妻自愿将南房1间赠与原告李某。但李某没有实际占有使用该房, 也没有到国家有关房屋管理机关办理产权过户手续。1997年4月, 被告王某之妻病故。1997年7月14日, 被告王某将X号院内的北房4间、东房3间、西房1间、南房1间赠与被告孙某之女孙X, 经通县公证处公证并办理了产权过户手续。2002年, 被告王某的其他子女起诉被告王某、孙某, 要求依法继承母亲的遗产。

2002年8月, 法院依法对被告王某与其妻的共有财产北房、东房、西房进行了分割, 但未对南房1间做出处理, 理由是原告未能提供南房系王某夫妻共同财产的证据。原告李某诉称:南房1间系父母赠与给我的, 长期被被告王某、孙某占用, 故诉至法院, 要求二被告将该房返还给我。被告王某辩称:1997年, 我已将该房赠与我孙女, 故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孙某辩称:1996年, 我父母将南房赠与原告, 但原告未依法办理相应的过户手续。1997年, 我父亲将南房赠与我女儿, 且依法公证并办理了过户手续。我认为后一个赠与和公证的效力大于前一个赠与和公证的效力。故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律师分析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 有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 1996年, 王某夫妇自愿将南房赠与女儿李某的赠与行为合法有效。理由是, 王某与其妻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 经合意和公证, 自愿将南房赠与李某, 是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合法处分, 故赠与是有效的。1997年, 王某又将全部房屋 (含南房) 赠与给孙女孙X, 是在妻子病故后, 家庭成员析产继承前的赠与。因王某擅自处分其妻的遗产, 故赠与系违法的无效赠与。综上, 应依法支持李某的诉讼请求。

第二种意见认为:1997年, 王某将全部房屋 (含南房) 赠与孙女孙X行为部分有效部分无效。理由是王某将全部房屋赠与孙女孙X, 是在家庭成员未析产继承的情况下实施的赠与行为王某不仅处分自己应得的份额, 同时也处分家庭成员的遗产份额, 故此赠与行为部分有效部分无效, 应驳回原告李某的诉讼请求。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理由如下:

1.第一份赠与合同虽成立但未生效。我国法律规定, 赠与合同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 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赠与合同是单务、无偿合同, 同时也是实践合同, 即必须实际给予赠与物, 赠与才生效。在本案中, 王某对李某、孙X的赠与合同都经过公证, 这两个赠与合同都符合赠与合同成立的要素, 故二合同均成立。但合同成立并不一定生效。赠与合同的生效要以实际给付为要件。不动产的给付, 系法律规定的要式行为, 即要到国家有关机关办理产权过户登记手续, 否则, 所有权不发生转移, 赠予合同不生效。本案中王某对李某的赠与, 虽经公证成立, 但因未实际交付使用及未办理房产的过户手续, 故赠与并未生效, 房屋的所有权一直未发生转移。所以, 该赠与合同虽成立但未生效, 赠与标的物南房1间仍为王某夫妇共有财产。而王某对孙X的赠与则已经实际交付、使用, 并及时办理了房产的过户手续, 房屋的所有权已经转移, 故该赠予合同在形式上是成立且生效的。

2.第二份赠与合同, 虽生效但其效力不能及于全部房产。1997年, 王某将全部房屋赠与孙女孙X, 形式上合同成立且生效, 但法院同样不能支持。本案争议的房屋是王某夫妻的共同财产。在王某妻子去世后, 全部房屋未进行家庭析产继承, 一直处于共有状态。所以, 王某只能处分自己的财产, 无权处分其妻的遗产, 王某将全部房屋赠与孙女孙X系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部分有效、部分无效的行为, 即对王某应继承部分的赠与是有效的合法处分, 对其他人应继承部分的赠与是无效的无权处分。

2002年8月, 法院依法对被告王某之妻的遗产北房、东房、西房进行了分割, 但未对南房1间做出处理, 可见诉争的南房并未确权。李某以财产权属为由起诉, 并非以遗产继承为由, 故不应支持李, 某的诉讼请求, 对此只能另案解决。

综上, 赠与合同成立, 不必然就生效, 赠与的生效要件是赠与物的实际给付, 就本案而言就是不动产所有权的要式转移。本案原告所根据的赠与因不具备实际给付要件而未生效, 故其诉讼请求不能成立, 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原告本应以其父无权处分其母遗产份额, 要求继续分割其母部分遗产即南房1间为诉因,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情结果

法院审理后认为:X号院内的南房1间虽登记在王某的名下, 但系王某与其妻婚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1996年, 王某夫妇自愿将南房赠与李某, 李某也表示接受赠与并办理了公证, 但李某未依法办理产权过户手续, 也没有实际占有、使用该房, 故该赠与合同无效。

1997年, 王某之妻病故后, 王某将X号院内的全部房屋包括南房1间赠与孙某之女孙X, 但王某之妻病故后, 因家庭成员未对X号院内的南房1间析产继承, 该南房1间仍处于共有状态, 王某自行处分共有财产的行为系部分有效部分无效的民事行为。李某要求确认该南房1间属自己所有的诉讼请求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 法院不予支持。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赠与合同的效力和】相关文章:

赠与合同中赠与人撤回权论文04-29

条件赠与合同04-14

赠与合同发04-24

赠与合同1范文05-18

赠与合同4范文05-18

赠与合同中范文05-23

动产赠与合同范文05-24

条件赠与合同范文06-01

赠与合同规定范文06-05

股权赠与合同协议07-01

上一篇:微之镇,微之镇刘禹锡,微之镇的意思,微之镇赏析下一篇:UPS电源的使用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