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理

2024-04-17

学理(精选6篇)

篇1:学理

讲稿式教案

简易射击学理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志们掌握发射与后坐的原理,熟练掌握正确使用表尺和瞄准镜,学会克服外界对射击的影响,为下一步实弹射击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一、发射与后坐

二、选定表尺分划和瞄准点

三、外界条件对射击的影响及修正

【教学重点】

选定表尺分划和瞄准点

【教学难点】

发射与后坐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法与多媒体课件演示 【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新课导入】…………………………………….5分钟

亲爱的战友们,大家好,很有幸今天站在这个讲台上跟大家上一课,今天我们主要共同学习射击的简易常理。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谅解!讲稿式教案

【新课教学】

第一学习内容:发射与后坐………………………20分钟

一、发射(2分钟)

(一)火药气体压力将弹头从膛内推送出去的现象,叫发射。发射的过程是:击针撞击子弹底火,使弹壳底缘内的起爆药发火,火焰通过导火孔引燃发射药,产生大量火药气体,在膛内形成很大的压力,迫使弹头脱离弹壳沿膛线旋转加速前进,直至推出枪口。

(二)发射整个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6分钟)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由发射药开始燃烧起在弹头开始运动时止。击针撞击子弹底火,使起爆药发火,火焰通过传火孔引燃发射药。发射药燃烧,产生大量火药气体,在膛内形成很大压力,作用于弹头底部的压力迫使弹头嵌入膛线。开始发射药在等容积条件下燃烧,气体压力不断增加。当气体压力足以克服弹头的运动阻力时,弹头即从静止转入运动。弹头完全嵌入膛线所需要的气体压力,称为起动压力。各种枪的起动压力约为250-500公斤/厘米(81式自动步枪的起动压力为300公斤/厘米)。

第二阶段(基本阶段):自弹头开始运动到发射药燃烧完为止。此阶段内发射药在迅速变化的容积内燃烧,膛内压力随着火药气体的增加迅速增加,弹头开始运动并逐渐加速,当弹头在膛内前进6—8厘米时膛内压力最大,此时的压力称为最大膛压,各种枪的最大膛压为1400—3400公斤/厘米(81式自动步枪的最大膛压为2800公斤/厘米)。随着弹头速度的增加,弹头后部的容积逐渐增大,当容积增大的速度超过了发射药燃烧产生火药气体的速度时,膛压开始下降。发射药燃烧完毕时,火药气体对弹头仍保持一定的压力,弹头随火药气 讲稿式教案

体作用时间的增长继续加速前进。

第三阶段(气体膨胀阶段):自发射药燃烧完到弹头底部脱离枪口前切面时止。这一阶段中,虽然发射药燃烧完毕,新的火药气体不再生成。但由于火药气体的压力还很高,仍能膨胀做功,弹头速度继续,火药气体压力不断降低,直至弹头脱离枪口。弹头飞离枪口时的压力称为枪口压力。各种枪的枪口压力为200—600公斤/厘米。

在枪械中,发射药燃烧的结束位置接近枪口前切面;在短枪管武器中,发射药燃烧的结束位置几乎在枪口以外,所以在短身管的武器中有时在膛内不存在发射的第三阶段。严格地讲,各种枪械的发射药在膛内都是未燃烧尽的。

第四阶段(火药气体作用的最后阶段):自弹头从底部脱离枪口前切面时起到火药气体停止对弹头作用时止。弹头飞离枪口时,火药气体形成一股气流,从膛内喷出,其速度大于弹头的速度,因此,在距枪口一定距离内(各种枪为5—50厘米),火药气体仍然能继续对弹头施加压力,加大弹头的速度,直至火药气体压力与空气阻力相等时为止。此时,弹头达到最大速度。这一阶段亦称为武器的后效阶段。

从发射的四个阶段可知,膛压的变化规律是:从小急剧增大,而后逐渐下降。弹头速度的变化规律是:由静到动,由慢到快,始终是加速运动。

二、枪管的堪抗力和寿命

(一)枪管的堪抗力

膛壁承受枪膛内一定火药气体压力而不变形的能力,称为枪管的堪抗力。枪管都具有一定的备用堪抗力,使它能承受比最大膛压大半倍到一倍的压力,射击时,枪管内如塞有杂物(布条、沙子、泥土、讲稿式教案

弹头等),就会影响弹头的运动,使膛压超过枪管的堪抗力,枪管就会产生膨胀或炸裂现象。

(二)枪管寿命

枪管能正常发射一定数量子弹的能力,称为枪管的寿命。一般轻武器规定的枪管寿命为:54式手枪、64式手枪、77式手枪1500发,自动步枪15000发,56式冲锋枪1500发,81式轻机枪20000发,56—1式轻机枪25000发。

(三)衡量枪管寿命的标准

1、散布特征量的增大到新枪的2.5倍。

2、在规定的射程上,小口径枪弹的椭圆孔或横弹达到20%,大口径枪弹达到50%。

3、初速下降15%。

三、初速及其实用意义(一)初速(3分钟)

弹头脱离枪口前切面瞬间运动的速度,称为初速。初速的以米/秒单位表示

54式手枪的初速为420米/秒,64式手枪、77式手枪的初速为310米/秒,81式自动步枪的初速为710米/秒,81式班用轻机枪的初速为735米/秒,88式狙击步枪初速910米/秒、95式自动步枪初速915米/秒、95式班用轻机枪初速945米/秒。

计算表明,56式普通弹发射药释放的能量全部用来抢劫弹头飞行,其速度可达1235米/秒,但实际上56式普通弹用81式自动步枪发射,其实事仅为710米/秒。因为火药气体的能量除了推动弹头前进外,还要克服枪膛阻力、加热膛壁并使其膨胀、武器后坐、带动自 讲稿式教案

动机工作等。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能量被变成了有用功。

弹头要杀伤目标,必须具有相当的能量,这个能量一般以枪口动能来表示,衡量一支武器的杀伤力和侵彻力都是以弹头命中目标时所具有的活力来判定的,通常规定:弹头通过枪口前切面时所具有的能量称为枪口活力,常用公斤.米来表示,而运动物体的动能可以表示为:

E=1/2mv 式中:E为能量;m为物体质量,以公斤为单位;V为速度,以米/秒 为单位。公式表明,运动物体的能量主要取决于飞行物体的质量及其飞行的速度。对于子弹来讲,弹头质量是一定的,因此,弹头的速度就成了衡量其动能的唯一因素。弹头在后效作用结束后是依靠惯性飞行的,其初速越大,飞行距离就越远、弹头动能就越大。因此,提高初速就可以增大弹头的飞行距离,提高侵彻力和杀伤力,同时弹道更加低伸。

(二)决定初速大小的条件(4分钟)

1、弹头的重量

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弹头轻,初速大;弹头重,初速小。如7.62mm弹和5.8mm枪弹。

2、装药的重量

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装药量多,所产生的火药气体多,压力大,弹头的初速也就大;相反,如果装药量少,其初速也小。

3、枪管的长度

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用同样的子弹,在一定限度内加大枪管的长度,则初速提高。因为椎管长,能延长火药气体对弹头的作用时间,使火药气体做更多的有用功。例如,发射56式普通弹,讲稿式教案

81式班用轻机枪枪管长520毫米,初速为735米/秒,81式自动步枪枪管长440毫米,初速为710米/秒。应当指出,过分增长椎管反而会降低弹头的初速,并使武器重量增加,影响枪的其它使用性能。

4、发射药燃烧的速度

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发射药燃烧的速度越快,火药气体对弹头的压力增加也就越快,从而使弹头在膛内运动的速度加快,初速也就越大。一般短身管武器适宜选用速燃火药,以使发射药尽可能在膛内燃完,有利于提高弹头的射击精度,而长身管的武器则尽可能选用缓燃火药。

(三)初速的实用意义

初速大小是判定武器战斗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弹头相同的条件下,初速大的实用意义:

(1)能增加弹头的飞行距离。(2)弹道更为低伸。

(3)能减小外界条件对弹头飞行的影响。(4)能加大弹头的侵彻力和杀伤力。

四、后坐(5分钟)

发射时,武器向后运动的现象,叫后坐。

从力学观点看,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所以,只要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两个物体同时存在,也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并且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发射时,子弹以一定的速度飞出,其反作用力作用于武器,因此使武器向后运动,这样就形成了后坐。

1、形成后坐的原因是:发射药燃烧时,产生气体同时作用于各 讲稿式教案

个方向,作用于膛壁周围的压力为膛壁所抵消;向前作用于弹头后部的压力推送弹头前进;向后作用于弹壳底部的压力经过枪机传给整个武器,使武器向后运动,形成后坐。武器的后坐和弹头的运动是同时开始的。在弹头脱离枪口瞬间,大量的火药气体随弹头后部从膛内向外喷出,形成了反作用力,使武器后坐更加明显。

2、后坐对命中的影响

后坐对单发(连发首发)射击的命中影响极小。因为弹头在膛内运动的时间极短,约千分之一秒,并且枪身比弹头重得多,所以弹头在脱离枪口前,枪的后坐距离只有一毫米左右,而且是正直向后运动的,加之衣服和肌肉的缓冲,射手是感觉不出来的。射手感觉到的后坐,主要是弹头在脱离枪口的瞬间,火药气体猛烈向枪口外喷出形成的反作用力造成的。此时,弹头已脱离枪口。因此,后坐对单发(连发首发)射击的命中影响极小。

后坐对连发射击的命中有一定的影响。因为连发射击时,第一发子弹发射后,由于枪的明显后坐改变了原来的瞄准线,所以对第二发以后的射弹命中有一定的影响。但只要射手据枪要领正确,适应连发武器射击的后坐规律,就能减小后坐对连发命中的影响,提高射击精度。现代新式武器多采用枪口制退器,它对减小武器后会也有一定的作用。

3、减小后坐对连发武器命中影响的方法

(1)、身体与射向的角度尽量要小,概略在一线上,以适 应后坐规律。

(2)、射手抵肩要确实。使枪托和身体结为一体,两手用 力协调一致方向正直向后,力量不宜过大,使枪在 讲稿式教案

射击时,不发生角度摆动。

(3)、轻、重机枪架枪位置的土质软硬要适当。架枪时,枪架要在一线上,同时要在一个水平面上。利用依

托时,枪的重心尽量放在依托物上。

(4)、射手在击发时,要不加外力,保持姿势、力量不变,不耸肩,不松臂。

第二学习内容:选定表尺分划和瞄准点…………………12分钟

武器的瞄准具(镜),根据射击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对地面目标射击的普通瞄准具(镜)和对空中运动目标射击的高射瞄准具(镜);根据构造的不同,又可分为机械瞄准具和光学瞄准镜,尽管现有的瞄准具(镜)千姿百态,形状各异,但其作用是相同的。

(一)瞄准具(镜)的作用(3分钟)

根据弹头在膛外运动的规律,对一定距离上的目标射击,要使弹头准确地命中目标,必须赋予枪身一定的射角和射向。射角的大小可由各种枪的基本射表查出。如用81式自动步枪对距离200米的目标射击,其射角为0――04.4。射角的大小,是根据射弹在不同距离上的降落量来确定的。距离越远,降落量越大,所需要的射角也就越大;距离越近,降落量越小,所需要的射角也就越小。

瞄准具(镜)就是根据上述原理设计成的。由于缺口上沿到火身轴线的高度大于准星尖到火身轴线的高度,射击时,是通过缺口上沿中央和准星尖的平正关系对目标进行瞄准的,因此,就抬高了枪口,使火身轴线与火身口水平面之间构成了一定的射角。表尺位置高,射角就大,相应的射击距离就远;表尺位置低,射角就小,相应的射击 讲稿式教案

距离就近。各种枪的表尺钣上都刻有不同的表尺分划,装定表尺分划,就是改变表尺的高低位置,实际上也就是装定射角。

由此可见,瞄准具的作用,就是对一定距离上的目标射击时赋予武器相应的瞄准角和射向。射击时,只要按照目标的距离装(选)定相应的表尺(瞄准镜)分划瞄准射击就能命中目标。因此,正确地选定表尺(瞄准镜)分划,对准确命中目标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二)瞄准具(镜)的特点(2分钟)

1、机械瞄准具

机械瞄准具由表尺、缺口和准星组成,其特点:结构简单,体积小,坚固耐用,制造简便,成本低廉,勤务性好,操作使用方便。

2、光学瞄准镜

光学瞄准镜赋用精度高,功能范围广,使用方便飞速,有一定的夜间使用能力。

(三)瞄准要素(3分钟)

瞄准基线:缺口的上沿中央(觇孔中央)到准星尖的直线。瞄准线:视线通过缺口上沿中央(觇孔中央)和准星尖的延长线。瞄准点:瞄准线所指向的一点 瞄准角:射线与瞄准线的夹角。

高低角:瞄准线与火身口水平面的夹角(目标高于火身口水平面时,高低角“+”;目标低于火身口水平面时,高低角为“-”。)瞄准线上的弹道高:弹道上任何一点到瞄准线的垂直距离。落点:弹道降弧与瞄准线的交点。弹着点:弹道与目标表面或地面的交点。

命中角:弹着点的弹道切线与目标表面或地面所夹的角。命中角 讲稿式教案

通常以小于90度的角计算。

表尺距离:起点到落点的距离 实际射击距离:起点到弹着点的距离。

归纳:瞄准具就是赋予瞄准角大小的,表尺分划大瞄准角大;表尺分划小,瞄准角小。所以只要按照目标的距离装定相应的表尺分划和正确选择瞄准点射击,就能命中目标。

枪管指目标,打低打近了,要想中目标,枪口必抬高,要问抬多少,表尺板上找。

(四)选定表尺(瞄准镜)分划和瞄准点(4分钟)

为了使射弹更准确地命中目标,射击时,射手应根据目标距离、目标大小和武器的弹道高,正确地选定表尺分划和瞄准点。其方法:

1、定实距离表尺分划,瞄目标中央

目标距离为百米整数时,可根据目标的距离,装定相应的表尺分划,瞄准点选在目标中央。由于相应表尺距离上的该点处弹道为零,故能瞄中央打中央。

2、定大于或小于实距离表尺划,适当降低或提高瞄准点 目标距离不是百米整数时,通常选定大于实距离表尺分划,根据武器在该距离上的弹道高,相应降低瞄准点射击;也可选定小于实距离的表尺分划,根据武器在该距离上的负弹道高相应提高瞄准点射击。

如81式班用机枪在250米距离上对人胸目标射击时,定表尺“3”,在250米处的弹道高为21厘米,这时,瞄准目标下沿中央射击,即可命中目标中央。

也可选定小于实距离的表尺分划,根据武器在该距离上的负弹道高,相应提高瞄准点射击。81式自动步枪对250米距离上的人头目 讲稿式教案

标射击时,定表尺“2”,在250米处的弹道高为负18厘米。此时,瞄准目标头顶中央射击,即可命中。

3、常用表尺分划,小目标瞄下沿中央,大目标瞄下部中央 步机枪对常见目标射击时,直射距离为300米,因此,定表尺“3”,对300米距离以内的目标射击时,大目标瞄下部中央、小目标瞄下沿中央射击,即可命中目标。如81式自动步枪定表尺“3”,对300米以内的人胸(高50厘米)目标射击,瞄目标下沿中央,则整个瞄准线上的弹道高不超过35厘米,没有超过目标高,目标在300米以内,都会被杀伤。

在战场上,目标出现突然,大小不一,且距离不断变化。用此种方法,对300米以内的目标不需要变更表尺分划即可实施射击。这样可以争取时间,提高战斗射速,增大射击效果。因此,这种方法在实战中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是战斗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第三学习内容:外界条件对射击的影响及修正…………10分钟

一、阳光对瞄准的影响及克服方法(一)阳光对瞄准的影响(5分钟)

阳光对瞄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用机械瞄准具的武器上,在阳光下瞄准时,由于阳光的照射,缺口部分产生虚光,形成三层缺口:虚光部分,真实缺口,黑实部分。如果不能辩明真实缺口的位置,就容易产生误差,使射弹产生偏差。

1、若用虚光瞄准,射弹就偏向阳光照来的方向。阳光从右上方照来时,缺口左边和上沿产生虚光,用虚光部分瞄准,准星实际上偏右上,因此,射弹偏右上。

2、若用黑实部分瞄准,射弹就偏向阳光照来的相反方向。阳光 讲稿式教案

从右上方照来时,用黑实部分瞄准,准星实际上偏左下,因此,射弹偏左下。阳光从左上方照来,射弹则偏右下。

3、在阳光照射下,缺口和准星尖同时产生虚光时,若用虚光部分瞄准,射弹偏低;若用黑实部分瞄准,射弹偏高。

(二)克服的方法

1、平时要保护好瞄准具,使其磨亮反光。武器的准星和缺口均有砝蓝层保护,一般不反光。但是,由于使用不当或保护不好,会使砝蓝层脱落,造成瞄准具反光,如果不能克服阳光对瞄准的影响,射弹就会产生偏差。

2、正确辨清真实缺口。可在不同的阳光照射下练习瞄准,采用不遮光瞄准,遮光检查;遮光瞄准和不遮光检查的方法,反复练习,直到能熟练地辨清真实缺口的位置和正确瞄准的景况。

3、注意合理地保护视力。瞄准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容易造成视神经疲劳、视力模糊,而产生偏差。

二、气温对射弹的影响及修正(一)气温对射弹的影响(5分钟)

气温升高时,空气密度减小(稀薄),射弹在飞行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就小,射弹就打得远(高)。

气温降低时,空气密度增大(稠密),射弹在飞行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就大,射弹就打得近(低)。

(二)修正方法: 气温修正是可用公式求:

距离(高低)修正量=(气温差/10)×气温每增减10度时的距离(高低)修正量。讲稿式教案

三、高低角对射弹的影响修正

(一)高低角对射弹的影响

射击时,当目标高于或低于火身口水平面时,就产生了高低角。在有高低角的条件下射击时,射弹会打远(高)。

当高低角变化时,地心引力的方向与弹道切线所成的角度起了变化,从而使地心引力对射弹的作用也起了变化。随着高低角的逐渐增大,地心引力的方向与弹道切线之间的角度就逐渐减小。

(二)修正方法

各种枪在高低角不超过±20度的条件下射击时,弹道形状变化很小,用同一瞄准角射击,其斜距离约与水平射程相等。因此,不必修正。高低角超过±25度射击时,可根据高低角对射弹影响的大小,适当地减小尺分划或降低瞄准点,其修正量见(高低角的距离修正量表)。

【课堂小结】………………………………………3分钟 【布置作业】 思考题:

1、如何选定标尺分划?

2、利用阳光对瞄准的影响及克服方法有哪些?

篇2:学理

《理发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理发师》是一首热情、欢快、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采用d大调,2/4拍,单乐段结构。旋律采用上行级进、乐句模进,八度大跳、同音反复等发展手法,并将三次模拟理发的“咔嚓”、“沙沙”声与有规律的x x │ x x │的节奏相配合,生动地描绘了理发师认真、快速、愉快地忙碌着的形象,反映了劳动时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

1、能理解劳动给我们带来的愉快;

2、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理发师》;

3、通过编创小歌谣、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意识。

三、教学重点:能在游戏中熟悉歌曲并能初步学会。

四、教学难点:在歌曲中加入动作的声音。

五、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导入: 师:我的音乐宝贝们,你们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上音乐课,为了表示我对大家的欢迎,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精美的礼盒,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在礼盒里抽出一张纸条,然后你要把纸条上写的内容用动作表演出来,让其他同学猜猜看,你做的动作是在做什么?好不好?(刷牙,扫地,洗衣服,擦桌子)

师:他们表演的好不好?模仿的真棒!我们的小手还会做哪些事呢? 师:同学们你们真能干,都有一双爱劳动的小手,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

那你们知道吗? 老师这有几个小工具也想加入我们的劳动中来,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 生:(剪刀 梳子 喷壶 吹风机)师:现在它们想动起来了

剪刀剪起来呀 咔嚓 咔嚓 梳子梳起来呀 刷 刷

吹风机吹起来呀 呼呼呼呼呼呼

喷壶喷起来呀 沙 沙

(分组模仿工具的声音)

师:同学们表演的非常棒,下面几组工具一起来了,听老师的口令。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表现了一场快乐的劳动交响乐,我们的剪刀梳子吹风机喷雾器都参与了进来,那老师问大家是谁在使用它们呢? 生:理发师

生:剪头发

师:同学们,今天是理发店的老爷爷开业10周年纪念日,他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叔叔阿姨和小朋友们也特地跑来和老爷爷一起庆祝,你们听他们正唱着活泼动听的歌曲《理发师》呢。你们听一听,在歌曲中理发师老爷爷运用到了哪几种小工具呢? 师: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在听的过程中,我们把剪刀咔嚓咔嚓的声音和喷壶沙沙的声音要唱出来。

师:同学们的耳朵真灵敏,刚才我们听出来歌曲中出现了剪刀和喷雾器的声音,那其他俩个小工具也想加进来,你们听一听它们出现在了哪些地方?

(教师随音乐范唱)

下面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表演一下,我们把动作也加上。(《理发师》歌曲伴奏)师:同学们,音乐理发屋里传来了很多小工具的声音,理发师老爷爷剪出来的头发是非常有层次的,你要想成为特级理发师,不仅歌要唱的好,还要剪出来的头发有层次,那现在让老师当个理发师,按照音乐的层次来剪剪,同学们边听边看,看看老师剪出来的层次是怎样的。

师:理发师理发的层次出来了,你们发现没,都是由点和线构成的,那你们来听一下,画点和画线的部分哪个唱的更加跳跃性一点呢?模唱 生:点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来一起剪一下它的层次

师:同学们的层次剪的太棒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音乐的层次是由不同音高的音符来决定的,让我们一起来熟悉熟悉他们吧。(师生互动)师:同学们,老师没想到你们的旋律这么棒,接下来我们看看歌曲又讲述了理发师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唱唱

师:同学们你们太棒了,在老师没教的情况下就都会唱了,下面,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来唱一遍,看看你们的歌词都唱准了吗? 师点击大屏幕出现歌词。(幻灯片)

4、教唱第一段,师生合作唱(师弹琴,比一比,谁的声音最轻快)“知道老爷爷是怎么请下一位顾客的吗?~”

“你的剪刀是小剪刀,喷壶也是小喷壶,那在演唱ka cha 和sha sha sha时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轻快):老爷爷成功了吗?那高不高兴?那用什么声音来演唱?不用说出来,用你的声音告诉我。”

7、完整演唱。

“你能不能用你的歌声把顾客请来,来试一试,小理发师起立,跟伴奏唱,加上你的动作”

同学们都累了吧,让我们休息一下,边唱着理发店之歌边走出教室吧!心得体会

通过这几天的听课以及讲课,我的收获可以说是非常颇多。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过类似于这样的活动,所以经验也比较缺乏,给我映像最深的就属于《动物说话》这节课,这节课之后第一次觉得和学生的互动极为重要,讲课居然也可以用讲故事闯关的方式。

最后上完课之后发现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

首先,在课程的设置上不够精简,没有很好地融合课本知识;其次是教学组织上经验不足,课堂纪律不在控制范围内,通过课堂的时间和老师们的评课让我知道了自己很多的不足,明白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去改进。想上好音乐课,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能少,都需要音乐老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这次听课活动,真的收获很多。虽然各位教师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教学真的是用心,用脑的大胆实践过程。篇三:9位时尚达人 实用美发心得 9位时尚达人 实用美发心得

在小编接触到的很多网友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非常高的美容天分,她们不但好学,还富于创造性,能把毫不相干的两样美容产品组合在一起使用,创造出乎意料的神奇效果。她们中的大部分人在学生时代就已经开始研究如何让自己看上去更美这一伟大而神圣的课题。如今,她们把自己的心得拿出来和大家共享,让我们也坐享她们的研究成果。1.在洗发露中加入小苏打

“我喜欢在普通洗发露中加入烤蛋糕用的小苏打,这样可以代替昂贵的专用洗发露。使用这种自制苏打香波按照普通的程序洗发,可以让头发得到深层的清洁,彻底清除那些美发产品在头发上的残留物。同时用这个方法还可以抵御自来水中的氯给头发带来的伤害。” 2.使用润肤霜做深层护理

“当我感到头发干枯毛躁的时候,我会在洗发后使用我的身体润肤露涂抹在头发上,然后用保鲜膜包裹起来,就这样去睡觉,让它在头发上停留一整晚。第二天早上洗发后会发现,头发又重新变得柔滑飘逸了。”--叶丽华,保险业务员。3.橙子和薄荷精油改善美发喷雾气味

“我不太喜欢啫喱水之类的美发喷雾中那种化学合成的味道,它总是让我感到不自然,所以我实用少量的橙子或者薄荷精油来改善这个气味。平均150毫升的喷雾加入3滴精油,然后摇匀,就可以按照正常程序使用了,气味会好得多。由于我只使用了非常少的的精油,所以不会影响美发喷雾的使用。”--vikki,外企职员。4.用baby油代替啫喱水

“我这次做的发型是一种有丰富的层次的削薄短发,如果不加处理就会发丝乱飞。所以我用一枚硬币大小的baby油涂抹在头发上,当做发用柔顺剂。它比其他乳液类美发啫喱更为轻盈,不会让头发变得油腻。在我看来比其他造型用品都好。”--张雯,营销主管。5.用牛奶和醋洗发

“我曾尝试分别用醋和牛奶洗发,醋或柠檬汁加入洗发水中,然后按正常发过程洗发,可以减少断发,让头发更加柔韧。在头发感到干燥枯萎的时候使用牛奶洗发,然后让牛奶在头发上停留到干透,虽然味道有些难闻,但是滋润效果却出乎意料。”--tracy,公关。6.用防晒霜保护染后头发

“阳光是让然后头发褪色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为了避免阳光的伤害,我会使用防晒霜和蒸馏水按1比3的比例混合,然后再出门前喷在头发上。”--sarah,全职太太。7.z形分缝掩盖发根

“染发后一段时间发根处原来黑色的头发就会长出来,如果这时候刚好没有时间去补色或者只是长出一点点,不值当为了这一点点黑发去补色,我通常会把发根吹得蓬松,然后把头发分缝分成z字形,这样就可以掩盖长处来的黑发了。”--陈擎,建筑设计师。8.用网球护腕代替皮筋

“有时我想在某些场合以直发造型出现,在这样的时候我都会使用直发器处理我的头发,如何保持就成为问题了。我的做法是用一个打网球的时候用的护腕而不是皮筋把头发梳成一个低低的马尾,等到需要展现直发发型的时候就把护腕撸下来。使用护腕代替皮筋完全不会在头发上留下扎辫子的痕迹,而且在撸下来的过程中,护腕的面料可以让头发更伏贴柔顺。”--韩涵,教师。

9.用酸奶做发膜

“有的时候头发太硬也是烦恼,所以我尝试用酸奶做发膜。用酸奶涂抹在头发上,稍加按摩,停留一段时间后再冲洗掉,可以让头发变得柔软易打理。”--echo,自由撰稿人。篇四:【探店心得】走访杭州美发培训学校

探店心得 深入解读行业美发行业现状发展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活质量要求高了,对自身的从里到外也有了质的改变,里到修养、情操、内涵,外到个人形象包括:发型、妆容、服装搭配。内部修炼需要时间、知识的积累,是个漫长的过程,而外部只需找准定位即可轻松达到。如果你够敏锐在这里我们就可以寻找到商机,从投入和回报来看,美发是有着巨大潜力的行业。

作为记者的我们,也忍不住对杭州各大美发机构进行了走访。现在,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美发这个行业,“美发”在现今社会中是每个人都需要关注的问题,发 型不仅能体现人的美,还能彰显你的个性,你的特立独行,有的人喜欢把头发染得五颜六色,有的人喜欢在头发上做造型,发型成为了个人形象的重要一项,所以每个人在头发上都花费了很多精力和金钱。

美发师随处可见 但并非每人都能做好 发型师这个行业小到给人家打工,大到创业做老板,是个一本万利的职业,你肯定会说:如果真像你说的那么好,怎么没见到有那么多人去做这行呢?刚开始我们疑问以跟你的一样,经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发型师虽是个随处可见的职业,但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的。首先发型师这一职业从职业技能来看是属于技术类

工种,无论从剪到烫到染,都需要深厚的功底和经验的积累,没有日积月累、十分娴熟的技术你是做不了发型师的,从工作性质来看,发型师属于服务行业,没有服务于人的良好心态也是从事不了这一行的,发型师这一职业,要将技术和服务融为一体,工作难度系数来讲可以达到4.5(最高难度:5.0),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从事的。

美发学习目前是市场上的两大渠道

在我看来技能和服务心态相比较,服务心态是比较容易学习及调整的,相反技术却是需要时间和精力来培养的,目前美发行业学习技能有两个渠道,一是去店里做学徒,二是直接去相关学校学习专业知识,那么我给大家分析一下两种渠道的优缺点(个人意见、仅供参考)1 店内学徒:

优点:投入成本少、有薪资、以实干为主,动手能力强,直接面对客人,实战机会多。

缺点:学习时间长(一般学徒升到发型师需要二到三年)、没有系统全面的学习、虽直接接触客人,但都是洗头的工作,店里级别最低的,晋升过程复杂不能一步到位。2 学校学习:

优点:学习周期短、系统全面的学习、学习内容明确、不脱节、有专人辅导。缺点:实操机会少、学习到的内容无处施展、学习内容不及时更新毕业后容易与社会脱轨。

这是目前国内学习美发的两大主要渠道,经过我们的分析,大家也从中看到的任 何一种渠道都有利弊,所以这种情况下怎么能短时间内培养人才呢,所以很多想要学习的朋友,最后由于这些原因放弃了从事美发这行,难道我泱泱大国就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吗?于是我们又走访了几家店还有一个美发学校,等到的结果几乎和我分析的内容一样,我给几家店和学校提供了互补的建议,可是得到的回应却是不尽人意。

目前学习美发的两大疑难问题

店里方面:系统全面培训要浪费很多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我们这行流动性又大,好不容易培养成才了,万一走人了,那我的损失不就大了。

学校方面:原本我们就是收费的,很多人不想花钱就去店里学,这样又要给他们安排那么多真人实操,那成本不是又高了,那我们的学费也要上涨了,那岂不是更招不到学生了。

我和同事抱怨这么有商机的行业就这样恶性循环了,真是可惜,同事听了我的讲述后疑问开始感叹起来,皇天不负有心,正在我们叹息的时候,两个正在学美发的学员有笑有乐的在旁边他们学美发的事情,我就凑上去问了问,他们说是在盈泰美发学的,他说想学的话把地址给我们。

盈泰美发 统领杭州美发行业标杆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从他那里拿到地址就马上前往了,我们和那里的接待老师讲明了来意,老师给我娓娓道来他们的教学模式:全国独创2+1训练美发培训模式=理论+头模实操+真人实操+店内实战。听起来就觉得新鲜,这位老师又很详

细的给我讲个每一个模式,还给我们看了很多他们上课时、实操、店内实战的照片,又带我们去了教室、店内参观,看来比我们预想的模式还要详细,具体化,这样的模式想必学费很贵吧,这位老师讲了一下学费,我们发现和我们之前走访的那几家学校的费用几乎差不多,那为什么很多人不选择来这里呢,老师说;他们很少做宣传打广告。他们的学生几乎都是老学员介绍来的,我们又随机采访了几位学生,有零基础的,他们学习5个月,学费不到9000元,还有一些有基础的,他们学习三个月的才5000多元,他们大部分是亲戚朋友介绍来的,而且他们都认为学到的知识远远高出了学费,因为他们毕业后都在做发型师或直接开店,想想这样的教学模式不成才才怪.采访结束后,深深的觉得各行各业都因随着时代而改变,现在的时代凡事都要求时间短、见效快,讲的是速率与质量,那些一成不变的传统学校会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淘汰,只有像盈泰这样敢于创新的培训机构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篇五:美发技术提升课个人工作总结_ 美发技术提升课个人工作总结 石文双

篇3:一堂好课的内在学理

一、“我”是来寻找知音的

张老师开场切入这首词的语言很有吸引力:今天的课希望大家能在心中带一首词走, 同时, 更要在心中带一个人走, 他就是苏轼。这是我生命中最为推崇的古代男性。

她说, 她是来寻找知音的。我觉得她就是来寻找爱、表达爱慕之心的。引导学生打开心扉, 直接进入这首词、进入苏东坡的内心, 没有比这更好的方法了, 这是最直接的、有效的方法。因为这首词最突出的艺术效果就是诗人对亡妻的一往情深, 这种深情是一种高贵品质。我当时感觉到张老师读《江城子》, 是在读苏东坡, 她真的进入这个情境了。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以他们的少男少女人生经验, 对爱的青涩朦胧的认知, 与苏东坡、与教师和同学倾心地交流。

二、一往情深深几许

如何往深厚处理解词人对亡妻的一往情深?如何植根于词的语言理解这首词的情感?如何拉开这首词情感的艺术空间?张老师大致采用了朗诵、还原历史、移情想象等三种方法。

1. 品味语言中的深情。

以朗读品味、体味作品和词人, 这是诗歌教学最常用的、最基本的方法。朗读有自由朗读、齐读、个人读, 怎么组织和指导学生朗读, 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艺术的素养。张老师根据爱情诗的特点, 把男女生分开来, 先个别指导学生朗读, 然后集体齐读。每一次读完之后都对语言节奏、腔调与感情的关系做讨论分析。朗诵中体会到需要突出的词语, 比如“茫茫”、“凄凉”、“霜”、“泪千行”等, 其实是体会诗的深情。

2. 研究词人的人生。

张老师采用了历史研究的方法, 把词放到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中, 在历史情境中理解这首词以及词人的情怀。她从三个角度去还原历史。

一是从诗歌的语言中推测词人的人生和写词的状态。学生的想象、推测, 教师与学生的对话非常到位。我还是引学生说的一句话:我推测这可能是苏轼在他人生不如意的时候, 在某个夜晚他忽然梦见了他死去的妻子。当梦醒时, 他才发现自己和妻子已经有十年没见了。很想她, 很想她。二是再现苏东坡的人生经历, 把词放到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中来理解, 从而也理解了苏东坡这个人。教师选择的相关历史与这首词有贴切关系,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知人论世, 大而空的背景。即使是过渡语也很贴切。三是研究了苏东坡的其他创作, 拉开了这首词的艺术空间。令人震撼的发现是, 苏东坡在这首词写后差不多连续三年, 每年要在正月二十日写一首词, 而且用同一个韵:“温”、“魂”、“门”、“痕”。还有更为奇怪的地方, 即使和朋友一起开开心心地出去玩, 回来写个游记也是又“断魂”又“招魂”的, 说明他心里有事, 这心事是什么?这样的研究把学生带到苏东坡的内心深处, 对学生构建自己的人生与精神世界是有意义的。

3. 移情想象。

移情想象是借助想象主动地把感情投入到对象中, 与对象融为一体, 从多角度体味作品人物的心理情绪、情感思想。尽量让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这件事临到你身上会怎样?我不这样做, 别人会怎样看?我要理解这件事, 需要什么体验?例如, 老师说:“‘相顾无言’好像太残忍了, 你让他们说一句吧。”学生说:“如果我是苏轼的妻子的话, 我会对他说‘我一直都在你身边’”。

学生以移情想象的方法, 从内心深处唤醒自己的经验, 并与作者心路联系起来。比如有学生说:“我觉得最能打动我的一句是‘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因为我曾经经历过类似的感受, 心里满腹的委屈, 走在大街上, 看着人来人去, 热闹非凡, 自己心里的很多话却无处诉说。苏轼内心的情感应该比我程度更深, 只有经历过生死的人才能读出这句话里满含的凄凉。”学生以自己的经验观照词人的经验, 又以词人的经验观照自己的经验, 这样反复关照自己生活中相似又不曾体验过的东西, 从而发现作者、作品与我 (读者) 的生命世界。

三、从语言风格上整体把握诗的特征

教师进行文学作品教学, 除了引导学生感受其艺术效果之外, 还应该探讨该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效果。公开课、比赛课, 几乎都倾向于感受、分析艺术效果, 因为艺术效果很多是感性的, 有感染力, 容易掀起情绪推动课堂往前, 产生很好的课堂效果。如果讨论艺术效果是如何形成的, 比如诗歌的结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叙述的方法等, 必须以理性的思维, 有专业性、学术化, 课堂气氛、整个场面会冷一点。而后者对高中语文教育来说, 显得更加重要, 然而由于专业知识的缺失, 几乎在很多学校被严重忽视。我很认可张老师这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 虽然没有与她交流, 但是她的选择已经表达了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她选择的是从语言风格上整体把握词的特点, 即“外枯中膏, 似澹实美”。

这种从风格上把握作品的批评方法, 把文学作品看成是独立的、自在的, 它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情感, 作品在读者的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它与“知人论世”的方法、叙述的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写作学的方法是有区别的, 简单说, 这种批评方法认为文学作品是自主的, 因而不应当参照作品的外在的标准或思考来评判它, 哪怕是公认的我们常用的“方式”、“方法”, 排斥那些放大意义的作品技巧, 比如夸张、双关、比喻、反讽方式方法一类的知识, 而倾向于讨论形成这类技巧的风格特征。我国传统文学评论很重视从整体上分析作家作品的风格, 比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就是用的这种方法。而现代评论家们把这种方法当做看家本领, 卡尔维诺在《千年文学备忘录》中把对他来说倍感亲切的文学的某些价值、特质和品格归纳成风格, 以5个关键词表示:轻易、迅速、确切、易见和繁复。苏东坡《江城子》这首词是否没有其他的解读方法?当然不是。这首诗叙事者与时空的转换, 情景交融、融情于景, 虚景实写、实景虚写、虚实结合, 音韵与结构和谐, 这些技巧与方法都是有嚼头的, 可以嚼出很多味道来。张老师选择讨论最后一句“明月夜, 短松冈”, 更贴近词的语言, 从语言风格上整体把握了词的特点。

篇4:呼唤学理精神

《书屋》杂志2002年3月号上,王澍先生《中国近代著名人物败笔拾遗》(以下简称王文)一文,将康有为、严复、孙中山、宋教仁、章太炎、胡适、鲁迅等近现代重量级人物“排起队来”一一“指瑕”,名之曰“败笔拾遗”。由于王文只是凭自己的感觉和印象给评论对象遽下断语,因而在揭示名人的所谓“败笔”时恰恰自己铸成了真正的“败笔”。

即以王文对鲁迅的评论为例,其指出鲁迅的第一个所谓“败笔”是“受尼采的影响,批判面过宽,过于刻薄了”,说鲁迅“误认为批判是拯救世界的惟一手段了”。这与历史事实不符,甚至大相径庭。

众所周知,鲁迅思想,尤其是其早期思想曾受到尼采哲学的影响,但鲁迅只是从内容庞杂的尼采哲学中汲取一小部分,且从中期以后,即又相当深刻地批判了尼采的消极面,“中国最早从思想上真正接受尼采哲学影响的人是鲁迅;中国第一个从思想上真正对尼采哲学进行深刻批判的也是鲁迅”〔1〕。因此,鲁迅精神与尼采精神有着本质的不同,鲁迅精神是建立在对现实有清醒认识的基础上,为了民族和人类解放而发扬个性,奉献自我,尼采精神则是自诩为太阳,以个人为中心,视他人为庸众,倡扬所谓“超人”哲学,二者在出发点和终极目的上皆迥然不同。鲁迅精神表现在他的杂文上,其特点即是涉及面极广,几乎涵盖了中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指摘时弊和进行国民性批判时,“他总是选取某些人的具体言行施以毫不宽假的讽刺”,而往往“在讽刺正面之敌的同时将不怀好意、心存侥幸的看客的眉毛也一并燎去”〔2〕。也正“因为触及了类型的缺陷,讽刺不留情面,这才有了被讽刺者所叫嚷的‘刻薄’、‘油滑’”〔3〕。至于“批判是拯救世界惟一手段”,鲁迅从来没有这样认为过,相反,鲁迅却认为:“无破坏即无新建设,大致是的;但有破坏却未必即有新建设”,所以,鲁迅痛心疾首于中国人的“寇盗”和“奴才”式的破坏,而苦苦呼唤“要革新的破坏者,因为他内心有理想的光”〔4〕。而鲁迅就是一个革新的破坏者,“是一个能使自己严整的战士”,而“真正的战士并不是完全不负责任的破坏者,他要在破坏陈旧势力的战斗中不断地建立自己,约束自己”〔5〕

1925年4月8日,鲁迅所写《忽然起到的》(之六)一文,对封建复古派鼓吹“保古”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在中国“帮同保古”的现象及其用心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认为中国“不革新,是生存也为难的,而况保古”。针对当时中国经济、文化落后,饱受帝国主义侵凌,面临灭种危险的境况,鲁迅指出:“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6〕王文竟将这段话拎出来加以挞伐曰:“生存、温饱、发展与后面所列诸因素,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退一万步讲即使存在因果关系,也不一定非要统统踏倒。”并称“读之恍恍忽忽浮现出红卫兵破四旧的景象”云云,指责鲁迅是“用批判,消灭一条腿走路”。这种颟顸的解读令人哭笑不得。殊不知鲁迅这段话所用复句是假设而非因果关系,且亦当明了“苟有阻碍这前途者”后面所列诸项无疑是指(或象征)小国保守落后的“固有文明”。鲁迅早在1924年4月29日写的《灯下漫笔》一文中,就尖锐地揭露了外国人赞扬中国“固有文明”的实质和乐观的爱国者“欣然色喜”的浅薄以及一些洋奴在外国人面前的媚态,指出外国人称赞中国“固有文明”的用心就是要让我们把中国当作“盛宴”来献给他们,而“待到享受盛宴的时候,自然也是赞颂中国固有文明的时候”。不料如今竟成为王先生指摘鲁迅的口实。

王文指出鲁迅的第二个所谓“败笔”是:“对人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偏激”,鲁迅“所恨之入骨的一些‘敌人’其实远不像鲁迅所想象的那样坏”云云。似乎那些“敌人”的坏是鲁迅所想像出来的。但事实上,在鲁迅的论敌中,有些人的坏已远远超出常人之想像。就以鲁迅所骂过的梁实秋来说吧,论争的起因是由于彼此在文学主张上有分歧,其方式是讨论的、争鸣的和批判的。至于《“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用了完全不同的口气和方式,那是因为梁实秋在答复左翼人士对他的批判时,用了很不光彩的手段,在理论上的反批评外,夹杂了对手为共产党的暗示,譬如他在《新月》第三卷第九期上写道:

革命我是不敢乱来的,在电灯杆上写“武装”保护苏联,我是不干的。(《答鲁迅先生》)

如何可以到××党去领卢布,这套本领,我们怎么能知道呢?(《资本家的走狗》)

梁实秋在论争中不断暗示对方是“共产党”,“领取苏联津贴”,等等,这就有点心怀叵测了。在三十年代的恐怖时期被称作“共产党”是要杀头的。“梁实秋此举虽非告密,但在客观上起了提醒统治者,并进一步想利用统治者的权力和屠刀来消灭论敌的作用,这才是鲁迅拍案而起、怒不可遏的原因,也正是鲁迅在走狗的称号上再加上一个‘乏’字的用心所在”〔7〕。“现在不明历史的年轻人对鲁迅的全部知识均来自‘文化大革命’时代,在那个年代里鲁迅被权力者渲染得异常可怕,被鲁迅骂过的人都陷入万劫不复之中,比如‘四条汉子’;可是被鲁迅称赞过的人呢?比如胡风、巴金,似乎也没有因此就躲过了对他们的迫害。但这种打鲁迅牌的闹剧产生的严重后果,就是让今天的年轻人以为,凡是被鲁迅骂过的人都有点委屈,都值得同情以至推崇。他们根本就没有了解鲁迅是在怎样困难的背景下才发出这战斗之声的”〔8〕。鲁迅早就说过,他的骂人看似私怨,实为公仇。比如,鲁迅1930年初所写《流氓的变迁》的杂文,据专家讲,那是讽刺新月派或是别的帮闲的文字。而实际上,其概述的是中国流氓变迁的历史。鲁迅将中国的文人归结为“儒”与“侠”,“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到了后来,真正的侠者已死,留下的不过是些取巧的“侠”,而这些“侠”们虽悄悄地靠近权势,却“对别方面还是大可逞雄,安全之度增多,奴性也跟着加足”。这就是鲁迅所说的帮忙与帮闲。“他骂的是具体的人,但也是老中国的历史,从古代的孔、老、墨、佛,直至当代的圣哲贤人。倘要论鲁迅的偏执,先就要说他对中国历史的偏执”〔9〕。其实,鲁迅对待具体的人,从不完全否定。即使像高长虹那样一味突出个人,排斥一切,精神上有着严重弱点的人,鲁迅对其所代表的狂飙运动在二十世纪中国精神文化史上的功绩还是首肯的,“鲁迅绝不是像尼采那样否定别人的一切,即使是反对自己的人,他也能采取具体的分析态度,取其长而弃其短”〔10〕。鲁迅待人之宽厚如此,何“刻薄”之有?

王文从鲁迅一篇文章中类似遗嘱的东西中摘引四条,归纳为三个“彻底”和一个“弘扬”,说鲁迅“对自己也过于苛刻”,亦即:

四、彻底否认夫妻感情: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真是糊涂虫。

五、彻底否认自己毕生经营的事业: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和美术家。

六、彻底否认关爱、承诺和信赖等基本元素: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弘扬以牙还牙的仇恨: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需要指出的是:王文所引四条遗言中的头一句,是其所加的“评语”而非原文所有,其所引第五条中缺“空头”二字。对于上述之误,《书屋》杂志2002年5月号已作了严肃更正。而王文所加的“评语”非只曲解,几堕于恶趣!

上述所引四条见于鲁迅一篇叫做《死》〔11〕的文章,原文有七条王文只引了四条,原本不是要当作遗嘱来公布的。据冯雪峰回忆,鲁迅《死》的那篇文章中附有七条类似遗嘱的东西,现在是被大家看作真的遗嘱了,但实际上,先生显然不是作为遗嘱来公布的,他写的是已经过去了的病中的感想,而不是给将来准备的。关于第五条,我认为容易给人误会,好像一切文学家和美术家,他都看不起似的。他也同意改一下,后来由他自己想出“空头”两个字来了。他笑着说:“这添得好,只两个字,就将这些人刻画得活灵活现了。”〔12〕

关于第四条,许广平先生在《欣慰的纪念》一书《忘记解》一节中曾写道:“我不敢说忘记了他,他的一言一行,已融和在我的生活里面,占有一个大段时间,在在都受到了影响。”〔13〕通篇找不到任何否定夫妻感情的影子。

鲁迅生前,很见了些挂着文学家(美术家)的招牌到处招摇撞骗的无耻之徒,引起先生深深的厌恶。这第五条非仅是对家属子女的告诫,也可以作为对一切正直青年的警戒。

以当时鲁迅的威望和影响,他身后难保不会发生一些别有用心者(包括国民党当局)对其家属采取诸如封官或利诱的手段以达到其政治目的的事情,鲁迅先生自然不能不预加防范,这第六条正显示了鲁迅先生对于世事的深刻洞察。

在鲁迅生前,一些“正人君子”们干着损人牙眼的勾当,却装出一副“中庸”的嘴脸,“反对报复,主张宽容”,他们常常是“用了公理正义的美名,正人君子的徽号,温良敦厚的假脸,谎言公论的武器,吞吐曲折的文字,行私利己,使无刀无笔的弱者不得喘息”〔14〕。对于这类“正人君子”,鲁迅深恶痛绝之,这第七条正是鲁迅与那些“正人君子”们斗争的经验总结。

王文所指鲁迅第三个“败笔”是“由于相信了不客观的报道,由于涉猎自己所不熟悉的领域,写了一些不那么站得住脚的文章”。在这里,王先生只是甩下一句不负责任的话便“扬长而去”,却没有举出半点证据来加以论述,这很难使人信服。

鲁迅的写作态度十分严谨,他的时评和政论主要以自己亲历的事实为根据,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评论,对那些新闻报道之类,一般很少看也很少作为评论的依据,即使要用,也要经过客观的研究。据许广平先生回忆:“他对写作的修养是很注意的,闲空的大部分都用在看书,更多的是外国书。除了社会科学的书是细细地阅读外,普通杂志,他只是选几篇或一部分看看就完了,国内出版的杂志,不过翻翻就算了,如果没有什么好作品,是不肯浪费许多光阴的。”〔15〕“别人批评他的文章,他看或不看,却是不赞成依照批评而改变自己意志的,骂他的文章,就是寄到手头,他却未必就看,总把他堆在一旁,等到用作材料的时候才去翻它,这时是比较客观地研究了。”〔16〕

鲁迅所写的“关于与人论战的文章,特别改而又改”,“在先生认为:此种文章发表出去,凡可能反响,他都一概计划在内,对方怎么来,他怎么应付,都想得周到,先生许多杂感中的话语,到今日能被一般人认为格言,到处编鲁迅语录,就是先生在那些话上边,用了过多的思考和心血所致”〔17〕。鲁迅对于专门以外的纵谈是特别加以警戒的。1935年,鲁迅在《名人与名言》一文中指出:“名人的话并不都是名言”,“应该分别名人之所以名,是由于那一门,而对于他的专门以外的纵谈,却加以警戒。”〔18〕鲁迅从来没有自以为“无所不通,无所不晓”。王文所谓鲁迅第三个“败笔”者,不知何以为据!大概是为了掩饰其内心的空虚,王文最后写道:“我仅想对发难者说一句话:盲从与恭维是断送,批判是继承与发扬。”为了堵住批评者的嘴,预支了两顶“盲从与恭维”及“断送”的帽子,却将“继承与发扬”的桂冠毫不客气地戴在自己头上。

评论是一种科学,必须从评论对象的客观实际出发,客观事实是怎么回事就怎么说,绝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在当今文坛上,有些人受好名心理的驱使,一味地追求“新奇”,一时之间奇文屡见,怪论迭出。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在其《文史通义·砭异》中就曾针砭过这种“求异”的风气,他说:“故术异于人,未有不出于自用者也。”“凡异于人者,由于内不足也。自知不足,而又不胜其好名之心”,便只能是“内不足,不得不矜于外;实不至,不得不骛于名”,但如此一来,其结果却是“求异者何尝异人哉?特异于坦荡之君子耳”〔19〕。学界诸君,于此不可不慎!

学术园圃是神圣的,学术花木是娇贵的,她的繁荣需有众多既有深厚学养又富于学理精神的学者们共同浇灌、耘莳,倘若对其不加爱护而任意蹂躏,只能使其凋零、枯萎,而致荒芜,最终变成一片文化沙漠。因此,重振学理精神,就成为新世纪学界的一声殷切的呼唤!

注释:

〔1〕钱碧湘:《鲁迅与尼采》,原载《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2期,转引自《尼采在中国》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564页。

〔2〕〔3〕郜元宝:《鲁迅六讲》,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10月第1版,第156—157、79页。

〔4〕《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92—194页。

〔5〕〔10〕转引自李梦阳:《中国鲁迅学通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版,第300、77-78页。

〔6〕《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5页。

〔7〕陈思和:《论鲁迅的骂人》,引自《21世纪:鲁迅和我们》,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第262页。

〔8〕陈思和:《再论鲁迅的骂人》,引自《21世纪:鲁迅和我们》,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第268—269页。

〔9〕汪晖:《死火重温—〈恩怨录—鲁迅和他的论敌文选〉》序,引自《21世纪:鲁迅和我们》,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第168页。

〔11〕《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12页。

〔12〕冯雪峰:《回忆鲁迅》,载《鲁迅回忆录》(专著中册),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680—682页。

〔13〕许广平:《欣慰的纪念》,载《鲁迅回忆录》(专著上册),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429页。

〔14〕《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44页。

〔15〕〔16〕许广平:《欣慰的纪念》,载《鲁迅回忆录》(专著上册),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377—378页。

〔17〕荆有麟:《鲁迅回忆片断》,载《鲁迅回忆录》(专著上册),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164—165页。

〔18〕《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64页。

篇5:论文:刑事错案的学理分析

【摘要】近年来发生的刑事错案屡见不鲜,暴露出了法律在中国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错案发生的内部因素,包括公、检、法不恰当的办案方式,不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办案人员素质低。外部因素,包括新闻舆论的不当影响,司法资源投入不足,行政机关的干涉等。应从强化公、检、法之间的制约,改革考核机制,提高办案人员素质,正确引导舆论,加大投入,减少行政机关的干涉等避免刑事错案的发生,更好的发挥法律保障人权和惩罚犯罪的作用。

【关键词】刑事错案 错案成因 错案防范

一、刑事错案的界定

近年来发生的错案引起了民众、媒体和中央的广泛关注。错案危害的不仅是被错判者的权利,还威胁到了社会的和谐安定,因此,我们有必要来探究错案。刑事错案是指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作出错误的决定,使无辜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受到其行为的不利影响,或者使有罪的人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

(一)刑事错案的构成因素

1.必须是因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刑事司法权的行为引起。

2.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作出决定或其工作人员作出了与职权有关的事实行为。

3.行使司法权的机关决定经法定程序被确认为违法。

(二)错案的表现

1.认定事实错误: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国家机关所作的决定应当具备一定的事实依据。

2.适用法律错误:正确认定事实是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基础。通常情况下,如果事实认定错误,必然导致适用法律错误。

3.违反法定程序:程序是指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应当遵守的方法、方式、顺序、步骤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不仅要遵守实体法规范,还要遵守程序法规范。

二、错案的形成原因

错案形成的原因主要归纳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一)内部因素

1.公检法的办案方式不恰当

公检法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应做到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并保持独立性。现今社会中很多法院按照检察院的意见办案,甚至有的法院为了防止检察院抗诉,判案时请示检察院,导致按照检察院的错误起诉定罪。

2.不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

考核机制是判断其工作人员工作成果的主要标准,直接影响着工作人员日后的奖罚和升迁。积极作用是确实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办案效率。但是消极作用也不断凸显,对办案率、结案率的追求,会导致违法取证、刑讯逼供、侵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等违反法定程序行为的`发生。

3.办案人员的素质低

办案子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完成,找出客观存在的事实和证据链条。特别是在侦查阶段,是找出证据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违法与粗心为冤假错案的出现埋下了隐患。而检察机关作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在事实不清和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应该决定不起诉,但是现实中检察机关并没有履行好监督职能,从而导致冤假错案的出现。

(二)外部因素

1.新闻舆论的不当影响

舆论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新闻媒体曝光案件可以引起司法部门的关注,是监督司法工作的有效途径。但是另一方面有些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歪曲案件事实,对案件作出不真实的报道,激起民愤,导致民众的呼声一边倒,要求法院重判,法官迫于舆论的压力,不得不向舆论妥协,导致错案的发生。

2.司法资源投入不足

司法资源投入多少对刑事案件的办案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地区办案条件差,技术设备不完备,无法进行准确全面的鉴定。有些地方司法经费少,为了节省经费甚至把一些必要的环节省略了,如佘祥林案。

3、行政机关的施压

一些政府和官员为了维护形象和维护政绩等因素干涉法院的审判,对法院施压,使法院无法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独立判案受到限制,导致了错案的发生。

三、刑事错案的防范机制

我们探究刑事错案的产生原因是为了避免错案的发生,更好的保障人权,推进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建设,针对上述刑事错案发生的原因我们应从以下几点来着手防范刑事错案。

(一)内部保障

1.规范公、检、法的方案方式

公民被定罪,要经过三重关卡,错案的发生说明公、检、法三机关都错了。在司法实践的过程中,三机关往往是“配合有余,制约不足”,刑事诉讼实际上就成为一条“流水线”,整个刑事诉讼并非以审判为中心,而是以公安机关的侦查为中心,因此,预防刑事错案的发生,必须理顺公、检、法之间的关系,强化三者之间的制约,严格按照法律和程序办事。

2.改革考核机制

考核机制的设置是为了更好的推动司法机关工作,提升工作效率,但考核机制的设置应当更加人性化,不能让工作人员为了完成工作认为而作出违法的行为。应当考虑到某些案件的特殊性,作出变通的规定。

3.提高司法工作人员的素质

司法工作要求专业的知识,在选拔司法工作人员时要考量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保证选拔出来的司法工作者能够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能够承担起法制建设的重任。

(二)外部支持

1.规范引导新闻媒体

媒体报道案件,要尊重案件的客观事实,让群众了解案件的事实。但是要掌握适度原则,不能添加主观色彩,歪曲事实,误导群众,对审判机关造成无形的压力。司法部门要加大司法公开的力度,让民众了解正确的案件信息,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被误导的可能性。

2.加大司法资源的投入

因为经费不足而省略检验证据环节的错案屡见不鲜,必须加大国家对司法资源的投入,保证司法机关在调查取证时不因经费的原因放弃对证据的调查。不能让经费问题成为实现法律功能的绊脚石。

3.减少行政机关的干涉

行政机关是按照国家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立的,代表国家依法行使行政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由此可见,行政机关的职能并不包括司法权。因此,行政机关无权干涉司法,司法机关应合力排除行政机关对司法权的干扰。

【参考文献】

[1]错案赔偿实务 杨立新

[2]刑事错案无辜者回归社会问题研究 邹易材

[3]刑事证据适用指南 杨迎泽 张红梅

篇6:董其昌画学理念探析论文

董其昌对李流芳的人品及画品大加赞赏:“李孝廉长蘅,清修素心人也……长蘅以山水擅长,余所服膺,乃其写生,又有别趣。如此册者,竹石花卉之类,无所不备,逸气飞动。嗟嗟!其人千古,其技千古。”④可见评价之高。明清之际,除董其昌之外,大家对于李流芳的评价都相当高,这可在明清人的画评以及题跋中有所体现。但是,近百年来,李流芳却渐渐被人们遗忘,究其原因,是李流芳始终被笼罩在董其昌的光环之下,相对于董其昌而言,李流芳是一个纯粹的绘画实践者,他对董其昌的画学思想大多数都是认同的,这在他的绘画题跋以及绘画实践中可见一斑。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结合他的绘画,我们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他,并肯定其绘画成就及历史地位。

师古人亦师造化

李流芳与董其昌无论在艺术理念上,还是在具体画法上,两者都有着无法割舍的血脉关联。他们都主张在师古的同时也要师造化。首先,在如何师古的问题上,李流芳与董其昌的认识是相同的。李流芳主张博采众长、不求形似,反对一味摹古。他在《为与游题画册》中称:“余画无师承,又喜临摹古人,如此册子,荆、关、董、巨、二米、两赵无所不效,然求其似之谓也,子久、仲圭学董、巨,元镇学荆、关,彦敬学二米,然亦成其为元镇、子久、仲圭、彦敬而已,何必如今之临摹古人哉!”⑤李流芳所处时代临古之风盛行,画家大都对古人亦步亦趋,这种对待传统的态度,李流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自谓稍存笔墨之性,不复寄人篱壁,但当世耳食者多,识真者少,聊借千载上诸君之名,以恐喝之。效颦学步,非予本性,令摹古者见之,当为一笑。然后世有知此道者,亦或相赏形似之外耳。”⑥董其昌亦有类似的言论:“巨然学北苑,元章学北苑,子久学北苑,倪迁学北苑,一北苑耳,而各不相似,他人为之,与临本同,若之何能传世也。”⑦从前人师古的经验可以看出,每个人对同一临本的感悟不同就会呈现不同的绘画面貌,自我感受在临摹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不要受到形似的限制。他们的主张在当时摹古风气甚浓而毫无生气的时代,无疑是推动绘画发展的新思潮。其次,在如何师造化的问题上,董其昌认为:“画家以古人为师,已自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每朝看云气变幻,绝近画中山。”⑧他还说:“绘画之事,胸中造化,吐露于笔端,恍惚变幻,象其物宜。”⑨李流芳也曾说“然余画无本,大都得之西湖山水为多,笔墨气韵间或肖之,但不能名之为某山、某寺、某溪、某洞耳……大都常游之境,恍惚在目,执笔追之,则已逝矣。强而名之日某山、某寺、某溪、某洞,亦取其意可尔,似与不似,当置之勿论也”。⑩李流芳与董其昌的绘画都从真山水中来,采取的都是目识心记的方法,将自然山水心摹手追,提炼为绘画作品,“笔墨气韵间或肖之”,从而与真山水拉开距离。

画必此诗,岂复有画耶

绘画与诗歌本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绘画为造型艺术,而诗歌与音乐一样同为时间艺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却在基本精神上有相通之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轼一语道破了诗歌与绘画间共同的本质。宁静、幽远而丰富的自然山水既是诗的表现对象,也是绘画的表现题材,山水“质有而趣灵”,人们在世俗中生活,渴望自然山水中的那份纯洁与宁静。在诗与画的关系中,董其昌更多地是继承了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观点,他在绘画实践中自觉地追求“诗意”“余以辛卯之秋游武夷,曾为《二窝二律诗》,独未图耳。今见逊之此图,追踪子久,烟云奔放,林麓深密,实为画中诗。”⑾他又在《画旨》中说:“水作罗浮磬,山鸣于阗钟,此太白诗,何必右丞诗中画也?画中欲收钟磬不可得!”⑿绘画只适宜描绘眼睛所见到的具体事物,却很难表现听觉、嗅觉、味觉等感觉体验。董其昌认识到不是所有的诗都能用绘画表现出来,可惜却没有从理论上做进一步的阐述。在这一问题上,李流芳要比董其昌认识得更深刻,他在注重诗意表达的同时也发现了诗歌与绘画的内在差异,诗歌并非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转化为绘画,《自怡悦斋书画录》中记载了李流芳的一段画论:“淑士在山中,取唐宋人小诗闲适者,属余书一素屏,犹以卷舒不便,因作册子书前诗,又令以诗意作小景。夫诗中意有可画者,有必不可画者。‘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画必此诗,岂复有画耶?余画会之诗总不似,然亦何必其似?似诗亦不似画矣,岂画之罪欤?”⒀李流芳的“画必此诗,岂复有画耶”,无疑是对宋代以来传统诗画关系认识的一种反驳,两种艺术形态都有其各自的构成规律。虽然它们之间在境界上是相通的,但如果刻意为之,就失去了“画中有诗”的本意,“似诗亦不似画矣”。

气韵苍莽、水墨淋漓

北宋的郭若虚把绘画称为“心印”,并称“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⒁气韵的生动与否关乎人品,而所谓的“人品”即人的学问、修养。李流芳在《檀园集》中指出:“书画本高人之事,非读书万卷,胸中笔下无半点尘俗者不能工”。⒂儒家以“修身为本”,读书可以使胸次高朗、淡泊名利,能陶养出超然世俗的情怀,能“胸中笔下无半点尘俗”,这也是文人画与画工画的本质区别。董其昌更进一步指出:“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矣。”⒃

董其昌认为,要达到气韵生动,必需做到两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是艺术家要对传统文化有全面的把握,做到这一点也就“脱去尘浊”。行万里路就是要师法自然,只有这样“自然丘壑内营”,才能随手写出。对于“气韵”一词,董其昌的理解是不够全面的.,李流芳虽然没有理论的阐释,但是我们可以从其绘画中看到气韵兼备的效果。荆浩在《笔法记》中说“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所谓“气”乃阳刚之美,在山水画中则表现为“气势”“山水之象,气势相生”。所谓“韵”即阴柔之美,清雅脱俗,淡逸而幽远。气与韵同时并举,则刚柔相济。倘若偏于“气”则失之刚硬而有纵横习气,偏于“韵”则失之纤媚而流于俗。董其昌将“气韵”一词只当“韵”来体会,因此,以“淡”字作“气韵”的内容,其绘画风格也是淡的,徐复观认为“顺乎万物自然之性,而不加以人工矫饰之力,此之谓淡”,⒄他还指出“以淡为韵的后面,则是以清为韵,以远为韵;并且以虚以无为韵。这是庄子的艺术精神,落实于绘画之上,必然地到达点。”⒅董其昌对倪瓒的作品十分推崇且极力模仿,并自谓深得云林之精髓,他的画平淡温和,以柔媚为尚,多是单墨轻染着色,有一股清丽润泽之气。

上一篇:政法委制度汇编下一篇:给餐饮老板的一封信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