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党的一些试题

2024-05-14

有关党的一些试题(精选3篇)

篇1:有关党的一些试题

浅谈我对党的一些认识

2005年由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才有机会到一些党政机关、工厂、农村、街道以及大专院校和各阶层的党员见面和讲课,也和不少单位的党员同志面对面地探讨过不少问题。省内外一部分关心时事政治的同志由于没有机会与我面对面地对话,就通过电话与我交谈,并且提出了诸多方面的问题。

2005年4月一个晚上7点多钟,湖南某大学一同学来电,并称他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看法,与我讨论共产党员先进性方面的问题,其中讨论得最多的问题是“共产党与中国”方面的问题,讨论了46分钟,他问:“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吗?”现在就这个问题我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共产党在中国一产生就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1921年,中国是个什么时代?当时中国的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是一种什么状况?当时中国在国际地位上是什么状况?三亿四千多万人口中的绝大部分是过的什么日子?凡读过历史的现代人,比我了解得更清楚。纵观古今通史,一种政治力量的产生、成长,无一不在“政治、经济”这两大范畴中演变的。处在当时这样一个政治经济时代的仁人志士,视民族独立富强为己任,关注弱势群体,以进步思想和坚强意志,组成了一支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它继而领导和组织了各项革命运动,从推翻“三座大山”,到今天的社保、合作医疗、新农村建设,无一不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前中国共产党把先进性建设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这要求我们每一个党员都必须努力地去工作,努力地去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直到解放全人类,最后解放自己。所以中国社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有中国共产党在,弱势群体就有希望,中华民族就有希望,人民的利益就能够得到维护。

二、拥护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人民的明智选择

这可以列出无数的理由,我只讲两个简单的道理。

一是中国共产党的绝大多数革命先驱是大公无私的,无论是“五老”,还是十大帅、十大将,还是无数先烈,他们出身不论贫富,他们奋斗不计报酬,他们心里只有国家民族的利益和弱势群体的利益。

二是共产党具有执政的丰富经验,并且已经历过了历史的考验。从历史的角度讲,从共产党成立以后而论,中国曾有过某政党执过政。然而在23年的执政过程中,却让一个小小的日本岛国遍踏过整个中国,杀戮了中国几千万血肉同胞。(我的家乡五美山当时是一个小小的只有300人的村庄,就有包括我父亲在内的47个人死于日本的暴行之下)。到现在还残留着合不拢的伤痕(化武问题、慰安妇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而共产党执政的中国自1949年到现在,57年没有内战,57年没有外侮、不走兵、不打仗,天天能睡个安心觉,在世界风云变幻的今天,能让人民如此安宁幸福的国度,还只有中国。尤其在改革开放这20多年来,随着国防建设日益强大和国家综合实力日益提高,给人民带来的利益,不是很多国家和人民都能享有的。中国幅员辽阔,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能让十几亿人口有吃有穿,这从中国有史以来,都没有哪朝哪代做到过,而只有共产党做到了。

三、能够理解共产党在执政的历史中所犯的错误

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的历史过程中,犯过错误,走过弯路。但是,比起历史上、世界上其他政党所犯的错误及带来的危害程度,还是可以理解的(历史上国内外某些政党在执政期间,有的让几千万人死在外来民族的屠刀下,有的挥师侵犯多个主权国家,上亿的杀戮他国妇女儿童和制造大量难民)。再者,共产党的历史错误是没有主观愿望的,是没有自身利益诉求的,是因为执政经验不足导致的。至于贪污腐败,各国各党都有,换一个党执政,同样会有,通过健全法制和改革用人机制,这个问题肯定会逐步得到解决。应当看到好官毕竟占多数,坏官终归是少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能促进廉政建设的工程。只要广大共产党员努力学习,心里装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我想,反腐败工作和廉政建设是一定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至于腐败分子、大贪分子、钻进党内的犯罪分子,他们犯错误则具有主观故意,无论哪一个朝代对待这些人都会以法论处。

篇2: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些思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坚持执政为民, 是党的根本宗旨在新的执政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是共产党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执政问题上的集中反映。以人民的愿望为愿望, 以人民的需要为需要, 以人民的疾苦为疾苦, 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是党永葆先进性品质的核心内涵。

1.1 顺应民意, 一切为群众着想

胡锦涛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 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 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一论断告诉我们, 只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顺应人民的意愿, 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发展, 我们的党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顺应民意, 就要坚持权为民所用, 倾听群众呼声, 反映群众意愿, 集中群众智慧, 使我们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意见、愿望和利益。顺民意则政兴, 逆民愿则政废。

1.2 善谋民利, 多施富民之策

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 植根于人民, 服务于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谋求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本质要求。为政之道, 以厚民为本;治国之道, 必先富民。善谋民利, 就要诚心诚意办实事, 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扑下身子办实事, 着眼于人民群众现阶段的生活预期, 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 努力拓展富民空间, 不断提升富民层次, 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善谋民利, 就要尽心竭力解难事, 千方百计为基层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救群众之所急, 帮群众之所需, 解群众之所难。

1.3 体恤民忧, 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江泽民同志谈道:“古代有的政治家尚且讲‘意莫高于爱民, 行莫厚于乐民’, 我们作为共产党人看到群众生活困苦, 更应寝不安席, 食不甘味!”作为共产党人, 就要情为民所系, 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乐民之所乐, 忧民之所忧, 在思想感情上与人民群众真正融为一体。关注民生, 体恤民苦, 切实帮助广大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集中体现。

2 完成历史任务是党的先进性建设根本

2.1 把握主题,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首要问题。一个政党是否根基永固, 永葆生机活力, 关键要看其领导发展、推动发展的能力。能否解决好发展的问题, 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和党的生死存亡, 特别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综合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实现经济社会的快发展大发展, 已经迫切地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面前。我们必须站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 团结和带领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

2.2 统领全局,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同志指出:“保持党的先进性, 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抓住机遇, 加快经济发展, 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和较高的质量效益, 积极推进民主法制的协调发展。

2.3 融洽有序,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和谐, 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摆在我们各级党政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项全新的任务。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新时期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提出来, 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站在完成党的任务的高度, 勇于肩负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神圣使命。

3解决两大历史性课题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关键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保持党的先进性, 就必须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全党的实际行动, 贯彻到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去。”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 进一步解决两大历史课题, 必须提高领导水平, 提高执政能力, 筑牢思想防线。

3.1适应需求, 提高领导水平

我们党肩负着重大的领导责任, 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切实提高领导水平, 必须加强团结、形成合力,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 不断把各级党组织打造成具有较强凝聚力、向心力的坚强领导核心。切实提高领导水平, 就必须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坚持实事求是。必须把握正确的用人导向,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全面贯彻干部“四化”方针。

3.2应对挑战, 提高执政能力

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我国的改革和发展也进入了关键时期。作为执政党, 必须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提高执政能力, 首要的是树立全新的执政理念, 站在世界发展的战略大格局中审视自己, 树立时代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 跳出就经济抓经济, 就发展抓发展的传统观念, 达到顺应形势、顺应民心的良好效果, 促进党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提高执政能力, 就要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 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既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 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需要。

3.3拒腐防变, 筑牢思想防线

篇3:有关“脚注四”的一些补充

尽管整体上斯通倾向于司法克制,但他一直关心这样一个问题:对涉及秩序和自由之核心的那些立法,是否也应取同样的克制态度?在卡罗琳一案中,他等到了表达其这一担心的机会。不过,这个案子仅仅涉及对商业的规制,是有关经济的立法,而转向后的最高法院已经处理了数个此类案件,很难再有供法官发挥的多大余地,因此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好”机会。但斯通仍下决心要提出他对上述担心的想法。这样,就有了美国宪政史上这一最有名的脚注。

该脚注先由斯通的助手勒斯基(Lusky)起草。勒氏后曾任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教授。这一草稿在大法官中传阅,首席法官休斯(Hughes)写信问斯通,对涉及“权利性质”的立法,是否应有不同的“考虑”,因为他一直更关注此一问题。休斯建议说,那些在宪法中有明文规定的权利(比如权利法案),值得司法的更多关注。斯通复信称是。由此,脚注中又加上了有关特定权利的措辞,后来成了定稿中的第一段。不过诡异的是,后来的案件中,休斯似乎反对这一想法,倒是斯通于“优遇的自由(preferred position of freedoms)”这一思路的澄清颇为致力。除此之外,定稿与草稿大体相同,即明确提出了“政治过程”和“少数人歧视”的理念。经斯通最终的修改,脚注四成了现在的模样。

上一篇:XX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德育工作计划下一篇:经营科科长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