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中英文介绍

2024-04-10

奥运会中英文介绍(精选8篇)

篇1:奥运会中英文介绍

罗格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发言稿精选(中英文)

罗格北京奥运会闭幕式 发言稿精选(中英文)

亲爱的中国朋友们,Dear Chinese friends,今晚,我们即将走到16天光辉历程的终点。这些日子将在我们的心中永远珍藏。

Tonight, we come to the end of 16 glorious days which we will cherish forever.感谢中国人民,感谢所有出色的志愿者,感谢北京奥组委。

Thank you to the people of China, to all the wonderful

volunteers and to BOCOG!

通过本届奥运会,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国,中国也更多地了解了世界。Through these Games, the world learned more about China, and China learned more about the world.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的运动健儿们在光彩夺目的场馆里同场竞技,用他们的精湛记忆博得了我们的赞叹。

Athletes from 204 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s came to1

these dazzling venues and awed us with their talent.新的奥运明星诞生了。

New stars were born.昔日的奥运明星再次带给我们惊喜。

Stars from past Games amazed us again.我们分享他们的欢笑与泪水,我们钦佩他们的才能与风采。We shared their joys and their tears, and we marveled at their ability.我们将长久铭记在此见证的辉煌成就。

We will long remember the achievements we witnessed here.在庆祝奥运会圆满成功之际,让我们一起祝福才华洋溢的残奥会运动健儿们,希望他们在即将到来的残奥会上取得优秀的成绩。

As we celebrate the success of these Games, let us altogether wish the best for the talented athletes who will soon participate in the Paralympic Games.他们也令我们倍感鼓舞。

They also inspire us.今晚在场的每位运动员们,你们是真正的楷模。

To the athletes tonight: You were true role models.你们充分展示了体育的凝聚力。

You have shown us the unifying power of sport.来自冲突国家竞技对手之间的热情拥抱闪耀着奥林匹克精神的光辉。The Olympic spirit lives in the warm embrace of competitors from nations in conflict.希望你们回国后让这种精神生生不息,世代永存。

Keep that spirit alive when you return home.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These were truly exceptional Games!

谢谢大家!

Thank you!

篇2:奥运会中英文介绍

Ladies and gentlemen:

good morning!

Today, my speech is “I am the part of the Green Olympics”.“Green Olympics” is one of the Three Themes of Beijing 2008 Olympic Games.Therefore the Beijing government had made a great effort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build more “Green project”, keep the ecological balance, push the recycling economy, and protect the water resource.But if only the government take the action to realize the Green Olympics in 2008, it’s not enough.As a Beijing high school student, we should play an active role in the actions aimed at the realization of Green Olympics.So we should start it from ourselves, our family, our friends and other people around us.In 2001, in the Moscow world trade center, when the former chairman of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Samaranch had said: “Beijing, China!” As a Beijing citizen, as a Chinese, I had a great joy for my city, for my home country from the bottom of my heart!But after the excitement that Beijing had been succeed in the race to host the Olympic Game in 2008.I started to worry about the dusty air, the sandstorm, the polluted rivers and lakes;the streets without any green and whether we could successfully host the Olympic Games in 2008.Four years later, today, we can see 229 day blue sky in one year, we can hardly catch a glimpse of the sandstorm, groups of wild duck comes back to Shishahai Lake in the spring, and all the streets are dressed in green.All these make me deeply believe that Beijing will surely succeed in 2008!And all these achievements are not only the result that made by the Beijing government, but also by the 14 millions Beijing citizens.As one of the 14 millions normal citizens, I am also adding my contribution to our Green Olympic!

I used to have a habit, which is to take two longtime showers every day.It was a big waste of water.One day, I saw a piece of news in Beijing Daily that about the lack of the Beijing water resource.It’s said every year Beijing use up about 3.7 billions cubic meter of water.But Miyun reservoir only contains 0.77 billions cubic meter of water, and Guanting reservoir only contains 0.19 billion cubic meter of water.This shows we are really short of water now!After reading this news, I start to chang

peace.And it is also the responsibility of our Beij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Thank you!

September 11, 2005, in Beijing

绿色奥运我参与

尊敬的各位评委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绿色奥运我参与”。

绿色奥运是北京2008 年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为此北京市政府无论是在环境的治理、绿化的建设、生态的保护、循环经济和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实现“绿色奥 运”仅仅靠政府行为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北京的中学生更应该积极的投身到“绿色奥运”的建设与宣传当中去。从我做起,从我的家庭做起,从我身边的朋友、同学 做起。

2001年,当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高声宣读:“Beijing,China”的时候,作为一个北京人,一个中国人,我发自心底的为我们的祖国,我们的首都感到高兴。但在高兴之余,那灰蒙蒙的天空,那漫天的沙尘暴,那污 绿的护城河,那见不到一丝绿色的街道,又使我深为北京能否在2008年成功办好奥运而感到担心。

四年之后的今天,一年之中有了229天湛蓝的 天空,那滚滚的黄尘也早已不见,那一群群久违的野鸭也在春天飞回了北京的什刹海,街道也被绿色装点的生机勃勃。这一切不知不觉的变化都在回答着我,北京一 定能办好2008年的奥运!而所有这些变化不仅仅是北京市政府的努力,更是在政府领导下的无数北京市民们努力的结果。作为这一千多万普通北京市民的一员,我也在为我们的绿色奥运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前我曾有个习惯,每天早晚冲澡两次,而且冲洗时间特别长,很浪费水。一天,我在北京日报上看 到了一则关于北京水资源短缺的文章,说北京市每年用水量大概是37亿立方米,而密云水库的蓄水量仅有7.7亿立方米,官厅水库的蓄水量仅有1.9亿立方 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看到这则报道后,我开始改变我的习惯,每天只洗一次澡,尽量在很短的时间内洗完。我算了一笔帐,每人每月洗澡节约一吨水,北京市1400万人口将节约1400万吨水。据北京市水利局2003年统计数字表明,从2001年申办奥运成功后,开始实施市政府制定的26项节水措施,3年来节水达到4.37亿立方米,相当于4个怀柔水库。现在,在我的生活中,在我的家庭里,环保、节约的思想和行为时常都有体现。电池、报纸、玻璃瓶、油 壶等可回收物,我们是分别处理、存放;购物、买菜的口袋使用尼龙口袋,基本不使用塑料袋;洗衣的水重复使用于冲洗马桶……而实现绿色奥运也正是应该从身边 的这些小事做起。

我们清楚的记得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当刘翔登上领奖台时,他头上戴了一个由橄榄枝编成的头环。这绿色的橄榄枝不 正是代表着“绿色奥运”吗?橄榄枝象征着和平,而奥运正是传递“和平”的载体,我们不能简单的理解“没有战争就是和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和平”最本质的含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行为正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具体体现。所以我们说:和平是奥运的灵魂,奥运是和平的载体,绿色奥运是我们从更高的境界在追求和平。当伟大的精神被“平凡”广泛的具体化以后,这种精神就被弘扬和光大了。

看来“绿色奥运”应该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从我周边的人做起。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宣传绿色奥运理念,让2008北京奥运真正做到“绿色奥运”。这正是每一个爱好和平、追求和平人们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北京中学生的一种思想境界和追求。

篇3:奥运会中英文介绍

为便于国内建筑承包商、工程咨询单位和投资机构了解巴西建筑市场状况, 参与两大体坛盛事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和对外承包商会建筑业分会于2010年4月23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巴西世界杯、奥运会工程投资和建设情况介绍会”, 邀请巴西驻中国大使馆经有关人士、巴西“里约基建高峰会”主办单位总裁迈亚 (Bill Meyer) 先生、巴西中国经济贸易促进会荣誉会长刘保罗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并就有关事项与国内建筑承包商、工程咨询单位和投资机构进行沟通交流。

会议介绍了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体育场馆、交通设施、酒店等配套设施等基础建设项目及投资情况, 其中道路等交通设施包括:政府投资42.5亿美元用于14个机场的重修、政府投资3.5亿美元并带动100亿美元投资用于扩大及升级7个港口城市港口;体育场馆建设包括:改造世界杯主馆及8个体育馆、新建9个永久场地和7个短期场地及配套设施;酒店配套设施包括:12个比赛城市20—25家新建酒店等。

会议还介绍了6月22日至24日在巴西里约州举行的2014年世界杯、2016年奥运会“里约基建项目高峰会”内容, 并就巴西经贸及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情况进行交流。

篇4:北美中英文传媒奥运前的博弈

在奥运来临之前,华文媒体的报道如何能够引发主流社会关注,必须有策略性的转变。要鼓励华文媒体用中性中立的第三种声音,实事求是地报道中国。中文媒体越中立,起到的正面效果就越大

中国正在全面走向世界,尤其是美国独霸的局面在某种意义上衰退后,这种趋势更为明显。但是,从奥运之前的情况来看,西方媒体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挑战”中国,是一种一目了然的趋势和现象。而与海外华人护奥运火炬截然不同,海外中文媒体的力量还薄弱,无法承担“拨乱反正”的角色。而国内媒体对西方媒体认识不足,加之新闻全球影响力的差距,无法针锋相对、及时纠偏,这也是必须正视的现象。

加拿大英文媒体有国家报纸、地区报纸和小区报纸三种。中国人通常认为英文媒体都是一样,其实英文媒体的左、右立场鲜明:国家级报纸《环球邮报》代表的是自由派思潮;而《国家邮报》则是保守派立场;对移民问题等比较严厉。

地区报纸即省报在舆论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鉴于加拿大也是重视地方自治的国家,省报在政治立场上以批判联邦政治为主。但他们的专栏作家,尤其是国际问题的专栏作家,常常持批评中国的立场。不过,有时候因反对联邦政府,而对联邦政府的亚洲政策唱反调,比如总理哈珀不参加北京奥运开幕式,就遭到媒体多次抨击。

小区报纸是免费的,欧美很多人真正关心的是小区事务,小区报纸的立场会直接影响选民的立场,小区报于是成为加、美政客观察民意走向的重要风向标。中国官方或者媒体,因为惯性思维,以为大才是影响力,因此在对待西方小报上,极少有作为。这恰恰是一个重大的盲区。

其实,美、加的普通民众,对国际事务没有太多的热情,也懒惰,他们的观点是随着媒体的报道走的,既然小区报没有涉及国际事务,他们就跟着大报的舆论走。相反,如果小区小报有点报道,他们会十分关注,会有共鸣。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新闻系、新闻研究所其实可以与小区报纸合作,在奥运开始前,如果能够邀请一批小报、小区报的主编、专栏作家访问北京、上海,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眼睛来观察中国,在民众中所产生的效果,将会十分重要。不但可以平衡西方大报的报道偏差,同时也会对西方的对华政策产生微妙影响。

此前加拿大对中国的报道分为三个阶段:由冷漠到跟随美国提倡“中国威胁论”,直至寻求独立报道。华人在美国发生影响力的机会微乎其微,而加拿大的华人在国会、省议会、市议会的人数远远超过美国,所以华人的选票还有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影响整个国家的政策,华人社群在加拿大的成长发展也会令英文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温哥华是全球华文媒体密度最高的一个地方,共有三家日报、两家电视台、两家电台、八家简体字周报,华文媒体竞争非常激烈。在大英文媒体面前,分散的中文媒体生存将更为吃力。在华文媒体的作用转换上,一个大的转换是本土化势头加强,信息渠道增多导致华文媒体担任的“思乡”角色减弱;二是补充英文媒体对华人事务的漠视;三是要对主流政治产生影响力。

我们仿佛能看到华文媒体未来的趋势:其一,两岸三地由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导致媒体整合不容易,华文媒体的恶性竞争对本地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其二,海外华人的经济力量很强,但是他们更多的是把钱花在更“实惠”的支出上,而不愿拿钱来搞文学、做媒体,华文媒体想壮大不容易;其三,中国本土媒体依然向外扩张乏力。

奥运之前,华文媒体的报道如何能够引发主流社会关注,必须有策略性的转变,这也关系到华文媒体的发展。除了一些特定的华文媒体,总体来说,要鼓励华文媒体用中性中立的第三种声音,实事求是地报道中国。中文媒体越中立,起到的正面效果就越大。

从长远来看,华文媒体面临理论建构的问题。这种理论建构是根据第三种声音建立的第三种文化。华文媒体要在回馈原居地的基础上培养小区观念、文化观念、法律观念和市民纳税遵纪守法的观念,要开发自己的新闻题材和报道,要坚持独立报道和分析,最终从思维框架上不陷入萨伊德所定义的“东方主义”,惟此西方人才能客观地看到中国的好与不好。

从这个角度来说,华文媒体越融入主流社会,它的影响力可能就越大。

篇5:历届经典英文奥运会口号

在2012伦敦奥运会倒计时一天之际,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往届经典英文奥运会口号,学习领略那些简洁而深富内涵的标语吧!

1984年 洛杉矶 play part in History 参与历史

1988年 汉城 Harmony and progress 和谐、进步

1992年 巴塞罗那 Friends for life 永远的朋友

1996年 亚特兰大 The celebration of the century 世纪庆典

1998年 长野 From around the world to flower as one 让世界凝聚成一朵花

2000年 悉尼 Share the spirit 分享奥林匹克精神

2002年 盐湖城 Light the fire within 点燃心中之火

2004年 雅典 Welcome Home 欢迎回家

2006年 都灵 An Ever Burning Flame永不熄灭的火焰

2008年 北京 One World, One Dream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篇6:奥运会介绍

The Olympic Games

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奥运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包含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国际性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奥林匹克运动会现在已经成为了和平与友谊的象征。奥运会的类型 冬季奥运会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些冰雪运动如滑雪、滑雪撬、滑冰、冰球等项目在欧美国家逐渐得到普及和发展。1887年,挪威成立了世界上第1个滑雪俱乐部。1890年,加拿大成立了世界上第1个冰球协会。1892年,国际滑冰联盟在荷兰成立。1893年,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了首届男子速度滑冰锦标赛。1908年,法国成立了世界范围的国际冰球联合会。

在冰雪运动日益普及的情况下,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建议单独举办冬季奥运会,但由于1901年北欧两项运动在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成功举行而被拖延。

此后,1908年伦敦奥运会上增加了花样滑冰项目。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上,国际奥委会拒绝接受北欧两项项目,而增加了冰球项目。花样滑冰和冰球加入奥运会后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但因天气条件给组织者带来诸多不便,尽管这两个项目都提前在4月份进行,但大多数比赛和奥运会的开幕式在8月中旬才举行。这使得一届奥运会要长达5个月的时间,在人力、物力上耗费太大。鉴于此,人们倾向于把冰雪项目从奥运会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冰雪项目的奥运会。“速度” 与“激情”共存的短道速滑项目于1988年首次作为表演项目进入冬奥会,尔后在1992年正式引进。

正式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始于1924年。当时,在法国夏蒙尼市承办了当时被称为“冬季运动周”的运动会,两年后国际奥委会正式将其更名为第1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参见“1924年夏慕尼冬季奥运会”)

冬季奥运会最初规定每4年举行1次,与夏季奥运会在同年和同1国家举行。从第2届冬奥会——1928年圣莫里茨冬季奥运会开始,冬季奥运会与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点改在不同的国家举行。1994年起,冬奥会与夏奥会以2年为相隔交叉举行。为将冬奥会与夏奥会时间错开,故只有1992年冬奥会与1994年冬奥会相隔2年。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The Youth Olympic Games,YOG)是一项专为年轻人设立的体育赛事,糅合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并将为推进这些领域与奥运会的共同发展而扮演着一个催化剂的作用。2001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雅克·罗格(Jacques Rogge)提出了举办青奥会的设想。青奥会与奥运会一样,每4年1届。夏季青奥会最长12天,将于仲夏时节举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自19世纪初开始,不断有人尝试恢复奥运会。直到19世纪末,在法国贵族顾拜旦及其他奥运先驱者的努力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终于登上历史舞台。1894年6月16日,顾拜旦精心设计和主持的首次“国际体育教育代表大会”在巴黎索邦神学院召开。来自9个国家37个体育组织的78名代表到会,通过决议复兴奥运会,规定此后每隔4年举办一次奥运会;选出由15人组成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顾拜旦起草国际奥委会章程,阐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哲学基础、教育和美学意义,奠定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理论基础,使奥林匹克运动发展成为持久的体育与和平运动。这次大会标志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顾拜旦则被人们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奥运会的标志(symbol)

会旗(banner)

奥林匹克会旗于1913年由顾拜旦亲自设计,长3米,宽2米。1914年为庆祝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恢复20周年,在巴黎举行的奥林匹克代表大会上首次升起。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正式采用。奥林匹克会旗上面是蓝黑红3环,下面是黄绿两环。五环代表五大洲的团结和全世界的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聚1堂。会歌(anthem)

该圣歌在1896年第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首次演唱,但当时并未确定其为奥运会会歌。20世纪50年代后有人建议重新创作新曲,作为永久性的会歌,但几经尝试都不能令人满意。国际奥委会在1958年于东京举行的第55次奥运会上最后确定还是用《奥林匹克圣歌》(《撒马拉斯颂歌》)作为奥林匹克会歌。其乐谱存放于国际奥委会总部。从此以后,在每届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上都能听到这首悠扬的古希腊乐曲。格言(maxim)

奥林匹克格言(Olympic Motto)亦称奥林匹克口号。奥林匹克运动有1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Citius, Altius, Fortius-swifter, higher, stronger)”。这1格言是顾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尔修道院院长迪东(Henri Didon)在他的学生举行的1次户外运动会上,鼓励学生们时说过的1句话,他说:“在这里,你们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 精神(spirit)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奥林匹克精神对奥林匹克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首先,奥林匹克精神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容忍和理解。其次,奥林匹克精神强调竞技运动的公平与公正。人人平等,实现更高、更快、更强的理想。正如已故美国著名黑人田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所说“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比赛,还有尊重他人、生活伦理、如何度过自己的1生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同类。” 宗旨(goal)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岐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相互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1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

奥林匹克日(Olympic Day)

1948年1月,国际奥委会在第42次全会上将每年的6月23日定为奥林匹克日,举行庆祝活动,纪念国际奥委会的诞生,宣传奥林匹克理想和推动普及运动。自1987年起,国际奥委会发起了“奥林匹克日长跑”。奖牌(medal)

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1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冠军获得的是1枚银质奖章和1个橄榄枝做的花冠,亚军获得的是1枚铜质奖章和1顶桂冠。此奖章是由法国艺术家儒勒·夏普朗精心设计的。

第2届奥运会在巴黎举行,竞赛规程规定要颁发“特别富有艺术意义”的奖品,结果取消了奖章,而给每个奥运会参加者发了1枚长方形的纪念章,图案是勇士手执橄榄枝。

随后几届奥运会,各自的奖章图案设计各具风格,没有形成固定的样式。直到1928年,奥运会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行,奖章由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家朱塞佩·卡西奥里教授设计,图案是象征友爱、和睦、团结的手抱橄榄枝的女塑像。这枚奖章不仅授予运动员,也授予与奥运会同时举行的艺术竞赛的优胜者。自此,以后各届奥运会奖章正面的图案保持不变,只把举办地名与届数作相应的变更。圣火(holly fire/sacred flame)

奥运圣火首次出现是在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当时是顾拜旦提出了这1想法,但仅限于在体育场附近的一个喷泉盛水盘上点燃圣火。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点燃圣火的仪式,起源于古希腊人类自上天盗取火种的神话,在奥林匹亚宙斯(Zeus)神前,按宗教的仪式在祭坛上点燃火种,然后持火炬跑遍各城邦,传达奥运会即将开始的讯息,各城邦必须休战,忘掉仇恨与战争,积极准备参加奥运会的竞技比赛,因此火炬象征着和平、光明、团结与友谊等意义。

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为了纪念大战结束,燃点了象徵和平的火焰;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期间在一座高塔上燃烧著火焰,而且火种由奥林匹克以聚光镜取得。1934年,国际奥委会确认燃点圣火仪式并于1936年7月20日在奥林匹亚举行了取火仪式(1936年柏林奥运会)。吉祥物(mascot)

在奥运史上,吉祥物第一次出现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此后吉祥物就成为构成1届奥运会形象特征的主要成份。国际奥委会和历届奥运会组委会对吉祥物的设计要求都很高,每1届奥运会吉祥物的揭晓都吸引了世界的关注,成为当届奥运会的亮点。

在吉祥物的艺术形式上,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以前,奥运会吉祥物大多以举办国有特色的动物形象为创作原型,1般是1个物种。1992年后,奥运会的吉祥物出现了人物,或者是完全虚拟的形体,数量也有变化。1998年长野冬奥会吉祥物有4种,2000年悉尼奥运会吉祥物有3种,2004年雅典奥运会吉祥物有2种,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更多达5种。不管是什么样的形式,其基本的创作核心是有利于表达当届奥运会的主题,有利于表现主办城市独特的地域特征、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同时有利于市场开发和保护。

篇7:介绍奥运会来源的作文

关于古奥运会起源流传最广的故事则是佩洛普斯娶亲的故事。古希腊共和国伊利斯国王为了给自己的女儿挑选一个文武双全的驸马,提出应选者必须和自己比赛战车。比赛中,先后有13个青年丧生于国王的长矛之下,而第14个青年正是宙斯的孙子和公主的心上人佩洛普斯。在爱情的鼓舞下,他勇敢地接受了国王的挑战,终于以智取胜。为了庆贺这一胜利,佩洛普斯与公主在奥林匹亚的宙斯庙前举行盛大的婚礼,会上安排了战车、角斗等项比赛,这就是最初的古奥运会,佩洛普斯成了古奥运会传说中的创始人。

实际上,奥运会的起源与古希腊共和国的社会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前9-8世纪,希腊共和国氏族社会逐步瓦解,城邦制的奴隶社会逐渐形成,建立了200多个城邦。城邦各自为政,无统一君主,城邦之间战争不断。为了应付战争,各城邦都积极训练士兵。斯巴达城邦儿童从7岁起就由国家抚养,并从事体育、军事训练,过着军事生活。战争需要士兵,士兵需要强壮身体,而体育是培养能征善战士兵的有力手段。战争促进了希腊共和国体育运动的开展,古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也带有明显的军事烙印。连续不断的战事使人民感到厌恶,普遍渴望能有一个赖以休养生息的和平环境。后来斯巴达王和伊利斯王签订了“神圣休战月”条约。于是,为准备兵源的军事训练和体育竞技,逐渐变为和平与友谊的运动会。

篇8:奥运会中英文介绍

这本书的作者有着怎样的经历呢?也许力学界的朋友并不熟悉,为此我需要向读者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赵致真,1943年生.196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85~2003年任武汉电视台台长.现为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会长,中国科教影视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武汉市科教影视协会理事长,连续十多年担任中央电视台大型科教电视栏目“科技之光”主编.

他是我国在电视上进行科学普及工作的先行者和倡导者,被誉为“中国电视科普的带头人”.主要科普电视作品有科普电视片“欢迎你,哈雷彗星”、“我们应该长多高”、“凯丽阿姨讲科学”(100集)、“怪坡揭秘”、“让科学的光芒照耀中国”、“当彗星撞击木星的时候”、“当我们站起来之后”、“追寻永乐大钟”、“守护敦煌”、“我们的宇宙”;长篇科普散文“我们的灵与肉”、“怎一个老字了得”等.多次获各种国家级奖项并在拉夫伯勒、巴黎、蒙特利尔、里斯本、布达佩斯电视节上获国际奖.

作为一位文学艺术工作者,他曾主持武汉市为迎接新世纪而建造在黄鹤楼上21吨“千年吉祥钟”工程,并撰写大钟铭文.他的其他作品有小说集“小巷的琴声”;报告文学集“黄鹤百年归”,电视文学脚本集“荧海一粟”,电视科普丛书“凯丽阿姨讲科学”(8集),发表多篇科普理论文章,翻译美国系列电视片“佐罗”(25集),校译英国动画片“卡通之谜”(25集),主编了“科技之光”丛书“科学家您好”、“科海放谈”、“中国科普与新世纪”等.

赵致真多次出任国内各类电视奖评委,并担任里约电视节(1987)、蒙特利尔电视节(1996,1997,1998)、欧利亚克电视节(1997)、巴黎电视节(2003)国际评委.承担了2000,2002,2004,2006年北京国际科技电视节主要策划组织工作并担任评委.1999年被第2届全国科普工作会议评为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1999年度获意大利普里莫·罗菲斯国际科普奖,2003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并成为2003年度香港科技大学“包玉刚杰出访问艺术家”.

赵致真目前虽然退休了,可是用他的话说:“我曾在电视台的欢送会上夸过海口,说我这辈子如果能有点成绩,那一定是在60岁以后做出来的.”他说“原来是在‘文山会海,之余做科普,还能取得一点成绩,何况现在有了大块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呢!”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他积累和查阅了数以千计的文章和资料,又为筹集资金和组织人力物力与许多单位打交道,是要组织一部以科技与奥运为主题的科普电视30多集的系列片.《奥运中的科技之光》就是这部电视系列片的文字说明.据悉,这部电视系列片会在近期由中央电视台播出.我们相信读者如果手中有一册《奥运中的科技之光》来看电视,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以下是我为《奥运中的科技之光》作的序言:

我平时不太爱看电视.唯独看的是科普类节目.几年来浏览过许多电视上的有关科普的栏目.大多令我失望.因为它们把科普办成了“猎奇”.唯一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有一个“科技之光”的栏目,在我的眼里,它是实实在在为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于是便对这位从未谋面的“科技之光”栏目的主编升起由衷的敬意.

2007年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北大毕业的研究生领着一位陌生人偕同夫人来到我家,说是有事请教.经介绍原来这位陌生人就是我久仰的“科技之光”的主编赵致真先生.

经过相互了解,我才知道.赵致真先生是一位资深科教影视编辑.他编的多部科教片得过奖,还写过不少好的科普书籍.如今是要组织一部结合奥运讲科普的科教片,有些问题想共同探讨.这也就是他写本书的起因.

特别令人敬佩的是得知赵先生是学文科出身的.以学文出身而对科学技术普及作出许多贡献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赵先生究竟能和我探讨什么问题呢?我想,我只不过是一个是对科学普及的业余爱好者,本行是搞力学的教学与研究的,对科普了解得不过是皮毛,对体育则更是门外汉;而赵先生是学文科出身,对力学也不会有太深入的研究.所以共同语言不会太多.

后来的接触,却大大出乎我意料之外.

赵致真先生对物理、对天文、工程技术、生物等诸多学科都有浓厚的兴趣,而且都能够抓住这些领域中的关键问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给读者.特别使我惊奇的是,他不仅对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很熟悉,而且运用它们解释体育运动中常见的力学现象表现得游刃有余.而他要向我讨论的问题,恰恰是那些让体育和物理的专家也望而却步的、或者经常给出错误回答的问题.

例如他提出的:

为什么跳远运动员起跳以后还要在空中做迈步的动作?

单双杆体操运动员,手上擦一些镁粉(碳酸镁)的作用是什么?

运动员感觉到的网球拍上的“甜点”在力学上是怎样的点?

跳水运动员起跳时只有横向的旋转,为什么后来会有轴向旋转?

有些问题虽然困难,经过查阅文献、讨论和思索是能够给出合理解释的;而有些问题则是文献上查不到的,只能组织或委托研究单位实验来给出准确的结论.可见赵致真先生对问题的思考是多么认真和有深度的.他追求对现象背后的原理透彻的理解.所以他写的“科普”书籍不仅能使外行人开窍,而且能使内行人读了也获益不少.

赵致真先生从体育的角度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加以他生动的文笔,使人读来趣味盎然.他把体育运动与现代科技,特别是力学紧密结合起来,道理讲得透彻而没有一个公式.

他认为科普书籍中如果用了公式,会大大降低可读性.所以他在叙述力学规律时,总是用平白易懂的语言,而少用比较难懂的专业术语.这一点,也许给一些精通力学的人读起来觉得不够味.不过这恰是这本书的一个优点,一方面,它能够为更广大的读者所接受,另一方面又给力学的内行们以发展想像力的空间.也许内行们会由于读了它,提出更为深刻的研究体育力学的课题来.

竞技体育运动的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其中绝大部分都和力学有关,所以本书的主题大致上可以说是,竞技体育与力学学科的关系.这本书涉及体育科技的方方面面,包括时间与距离的检测、球的旋转与球在空气中的阻力与轨迹问题、跳水运动与身体旋转问题、跳高运动的运动员的重心问题、运动的安全性与防护问题、游泳的阻力与游泳服的改进问题、自行车赛的空气阻力问题、撑杆跳的撑竿改进问题、运动场地和设施问题,等等.有少量问题与力学关系较少,为了比较全面地论述体育运动与科学技术问题,也有些节目论及.总之,它是一本比较全面地介绍体育和现代科技的通俗读物.

上一篇:《挪威的森林》著作读书笔记下一篇:汽轮机培训演示稿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