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奥运会

2024-05-15

教育奥运会(精选十篇)

教育奥运会 篇1

如今北京奥运会结束了, 我们的奥林匹克教育该何去何从已经摆在我们教育者的面前。奥林匹克的本质是教育, 教育是一件持久的事情, 奥林匹克教育应当继续下去, 但又该如何继续?笔者认为如果北京奥运会前的奥林匹克教育是为了宣传奥运, 那么北京奥运会后的奥林匹克教育就应该是理解奥运、传播奥运。

一、拓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广度与深度

学校奥林匹克教育已经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另一个方面, 全国许多学校都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 宣传奥运知识、弘扬奥林匹克文化、传递奥林匹克精神。但是应当承认, 当前的奥林匹克教育尚未遍地开花, 只是一些奥运举办城市开展得相对较好, 比如北京、青岛, 而其他一些地方只是零星地举办了一些活动, 甚至有些地区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很显然奥林匹克教育的广度还需进一步拓宽, 在拓宽广度的同时还应当对奥林匹克教育的深度进行挖掘。奥林匹克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是奥林匹克教育的初级层面, 所谓深度挖掘就是要将奥林匹克的文化与精神逐渐传递给学生, 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中。因此, 体育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 比如模拟火炬传递、校园奥运会等, 让学生亲身感悟和体验奥林匹克的精神。

二、充分发挥奥林匹克示范学校的辐射功能

全国共设立了500多所奥林匹克示范学校, 其目的是想通过这些学校的奥林匹克教育带动当地奥林匹克教育的发展, 通过示范学校与当地学校的互动形成奥林匹克教育的燎原之势。但目前看来, 这些示范学校的示范、辐射功能尚未完全发挥出来, 原因在于这类示范仅停留在观摩、成果展示的层面, 缺少对其他学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实践指导, 奥林匹克教育传播的进程缓慢。因此, 笔者认为这些示范学校应该研究当地教育的现状, 分析当地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难点, 然后通过制定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例如, 南通市十分注重文化科目的教育, 惜时如金, 在时间有限的背景下如何开展奥林匹克教育, 当地的示范学校——南通中学建议和动员体育教师通过大课间、体育课、学校运动会甚至体质健康测试开展奥林匹克教育, 同时争取与政教处、团委和学生会联手开展一些活动, 比如奥运知识竞赛、奥运倒计时、奥运文明礼仪等。这些富有指导性的建议令当地的学校有了方向, 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继承与发扬北京奥运会的文化遗产

北京奥运会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一些已经成为北京奥运会的象征, 例如鸟巢、水立方。而另外一些比如奥运会的会标、吉祥物、礼仪安排、火炬接力、开幕式、闭幕式、文艺展演、主题曲、奖牌……还有“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等社会文化活动所传递的奥林匹克语言与思想却需要经过教育者的加工, 通过课堂教学传递给学生。例如:废旧物品改造体育器材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选项教学则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这都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四、培训奥林匹克教育师资

2006年5月国际奥林匹克学院院长康斯坦丁诺斯·高尔盖斯博士访问北京奥组委时说, 在奥林匹克教育过程中应当注重对教师的培训。2006年8月29日, 奥林匹克教育教师培训在首都体育学院开课, 180名教师接受培训。另外, 许多体育师范院校将奥林匹克教育作为本科生的必修课程。这些举措对奥林匹克文化和精神的传播无疑起到积极作用。然而在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中, 大多数教师掌握的奥林匹克知识仍然十分有限。许多教师只是通过电视、报纸、书籍等渠道获取一些相关的奥林匹克知识, 而这些知识只是一种简单的“拼盘”, 并没有形成系统知识, 他们要进行奥林匹克教育显然力不从心。因此, 教育部门应当通过分批培训, 最大限度地让一线教师掌握到系统的奥林匹克知识。只有这样, 奥林匹克教育的推广才能成为可能。

五、编写奥林匹克教育教材与读物

在北京筹办奥运会的7年时间里, 北京奥组委一直积极实践在中国推行奥林匹克教育, 其中编写高校奥林匹克教材与中小学奥林匹克读物就是推广奥林匹克教育的行动标志。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完美谢幕, 奥林匹克教材或读物仅仅停留在对奥运历史与知识的介绍上显然已不合时宜。因此, 有必要将北京奥运会写进教材与读物, 其中包括申办、筹建、组办的各个方面, 各国运动员的参赛经历、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的奋斗故事……让学生更近距离地、全面地了解与感受奥林匹克精神, 并通过这些人与事来实现奥林匹克教育的目的。

六、丰富奥林匹克教育的途径

新王牌教育传递奥运梦想 篇2

昨日,在上海虹口凯德龙之梦,上海新王牌教育举办了“为奥运喝彩,为山区贫困孩童传递奥运之梦”的公益路演活动。据新王牌相关人员透露此次活动策划已久,正是为四年一度的全民体育盛事——奥运,上海新王牌教育借此机会,为奥运加油,为中国健儿加油,更为心中充满希望的贫困孩童加油。

不被遗忘的奥运之梦

每一位孩子心中都有一个梦想,无论来自城市还是乡村,富有还是贫穷,梦想无界限。而此次活动的梦想主题当然是围绕奥运为中心。新王牌教育筹划数月的公益活动,就是为了这些孩子传递和实现他们的奥运梦想。

众所周知,新王牌教育是上海知名教育机构,其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新王牌在教育行业靠口牌起家的,随着新王牌逐渐扩大,也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特别是山区贫困孩子。” 数月前,新王牌开通公益热线、网上公益门户、平面媒介通道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呼唤心中有梦想的孩子,只要心中有关于体育、奥运等亲身故事的孩子都可通过上述渠道联系到新王牌,就有有机会得到新王牌的帮助,传递他们的梦想,并为之实现。在此特谢过活动过程中的公益志愿者们,因为他们才能把这些信息更好的传递到孩子身边。

奥运在即全民运动

奥运各项运动核心理念所揭示的“规则”、“公平”、“平等”、“宽容”、“民本”。此次新王牌举办的公益活动现场当然也少不了和奥运遥相呼应的“各类比赛”环节。因为场地局限性,只能是些变相的改编活动,像极速运转乒乓、花样运球、跳绳比赛。虽然不能和正规的比赛相提并论,但是活动现场气氛活跃,算是弥补了不少遗憾。在场不少市民主动参加活动,小朋友们更是雀跃,现场热情洋溢。

活动现场还陆续接到志愿者的公益热线电话,新王牌教育作为主办方,联合其他几家赞助方对现场的市民表示:“我们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山区的孩子实现他们的体育梦想,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体验到体育的快乐。”没错,哪怕只是赠送一个足球、一个篮球也是一种传递。

新王牌创新式关爱

现场公益路演活动结束,并不意味着新王牌教育对中国山区贫困孩童停止关爱。相反,其策划人员继续跟进。新王牌对外公关人谈到:奥运精神在于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新王牌在此基础加一个坚持。坚持对山区孩子的关爱,并把它独立作为一个项目来运行。

因新王牌在上海数年的生源积累,一些在校大学生曾是新王牌的学生,则可利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利契机,广泛开展大学生志愿与山区孩子结对联谊帮扶活动。其次,利用新王牌在上海的良好口碑,争取社会各界开展对山区孩子的帮抚和慰问活动,也可谓是全名运动。

教育奥运会 篇3

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由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主办,每两年举行一届。由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音乐家、音乐教育家以及各类音乐教育工作者参与,至今已经举办了27届。明年第28届大会将在意大利举行,届时中国将组团参加会议。

2010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大会主题是:和谐与世界未来。旨在围绕“和谐”概念,国内外学者分别从音乐教育与音乐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进行广泛研讨,共商如何以音乐的和谐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人群之间的平等交流。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音乐理事会的附属机构,是一个国际性的音乐教育组织。目前有80多个国家及地区参加。国际音乐教育学会下设7个学术委员会,即:音乐教育研究委员会、学校音乐与教师教育委员会;专业音乐家教育委员会;早期儿童音乐教育委员会;特殊音乐教育、音乐治疗与音乐医学委员会;社区音乐活动委员会以及文化、教育与大众音乐政策委员会。

按照惯例,大会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七个委员会分别在我国的北京、上海、长春、长沙、沈阳、开封和青岛举行专题研讨会。随后第二阶段在北京举行大会,并同时举行近百场的学术研讨会和40场音乐会。整个活动为期两周。

人文奥运对体育健康教育的启示 篇4

关键词:人文奥运,体育健康教育,启示

1. 前言

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三大主题的核心, “人文奥运”一经提出即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 人们开始对“人文”这一忘却已久的理念重新进行思考、讨论和阐释。人文奥运是北京向世界提出的具有独特价值的创新理念, 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三大口号的核心。阐述人文奥运的内涵以及“健康第一”的人文价值和体育健康教育的发展导向, 探讨“健康促进”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深层联系。

2.“人文奥运”与体育精神

2.1“人文”首先是一种教育精神

“人文”一词, 最早见于《易经》中贲卦之象辞:“刚柔交错, 天文也。文明以上, 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由此可见, 所谓人文, 标志着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 标志着人之为人的人性。人文精神, 即是关爱人、尊重人、以人为本、让人全面展现自己本质的精神。

2.2 奥林匹克的教育属性

对于“体育”的定义, 长期以来各种理论各具机杼, 莫衷一是, 但是体育的教育属性却一直受到广泛的认同。作为体育中最具代表性的奥林匹克运动, 长期以来, 国际奥林匹克组织及其领导人都十分注重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功能。奥林匹克的宗旨早就指出“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 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

2.3 体育世界的人文审视

以“人文奥运”为主题, 是让奥林匹克回归人文传统的呼唤, 因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生活哲学。”人文审视, 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对于事物本质、发展方向的探讨, 对体育而言, 最根本的人文审视就在于突破单纯的客观性描述, 也就是纯“物”的思想, 转向“人物并重, 更重人”的思想。

3. 健康第一, 开启了体育健康教育的人文反思

3.1 健康概念与教育本质的共通

人类健康概念的产生和正确的健康观的确立经过了一个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历代人们都只是认为健康就是躯体无疾病、无伤残和无不适症状。直到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 在其章程中才提出了明确的健康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 而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性处于完好的状态”。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又重新修改公布了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 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只有具备了上述四个方面的良好状态, 才是一个健康的人。”

3.2“健康第一”理念的人文价值

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2002年开始实施至今, 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但是我国中小学生总体健康水平却依然处在每况愈下的状态, 并没有出现设想中的改观。这样的结果引起了许多对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质疑。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是由于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 很多做法偏离了人文原则, 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受到了功利目的的指引, 从而造成了主客体的又一次倒置。以体质健康评价指标中的“台阶试验”为例, 尽管其科学性和大规模可行性有待进一步商榷和认证, 但台阶试验依然是现阶段所能实施的最有效、最合理的反映心肺功能的指标。但是,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出于对测试成绩的追求, 很多学校体育课上甚至专门要求学生练习台阶试验。由此可见, 功利目标的指引会导致对于“物”的过分看重, 从而促使事物的发展偏离正确的方向。像练习台阶试验这样典型的“应试教育”现象更加说明了我国体育健康教育的人文反思依然有待深化。

3.3“健康促进”与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大提出, “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的主题。正如前文所述, 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精神与体魄的和谐、全面发展, 也正是人文思考的本源, 而在这其中, 首当其冲的应当是公众健康的和谐, 因为公众健康是民族强盛的基础, 也是构建和谐的社会所要首先考虑的方面。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 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服务措施、人类的健康状况、人群的健康意识与健康技能等并没有随之发生等比例的变化, 在某些国家, 这些领域甚至出现了倒退现象。在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 随着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下降, 中老年人口比例上升, 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 很多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的健康问题也层出不穷。这种不和谐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公共卫生模式的思考。

4. 结束语

第30届冬运会上的致辞(教育局)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金浪滚滚,五谷飘香的金秋时节,砚山县阿基中学迎来了第三十届田径运动会。我很高兴也很荣幸来参加这届运动会开幕。首先,我谨代表教育局向学校和全体师生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耕耘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参加开幕式的各位领导、来宾、裁判员、运动员和大会工作人员表示亲切的问候!

学校体育工作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途径。这次运动会是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大检阅,更是对学校师生精神面貌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大检阅,希望运动员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奋勇拼搏、敢于争先、展示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风采,并通过运动会激发同学们强身健体的热情,使得大家都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

近年来,阿基中学学校领导班子群策群力、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广大教师同心同德、奋发图强,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合格人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学校初步实现了科学发展与跨越式发展。我相信,在我县教育

发展的新阶段,昂扬奋进的阿基中学必能开创出一个特色更加鲜明、管理更加规范、质量更高、服务更优的学校,也会成为校园文化独具特色,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学风校风无校可比的一流学校。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期望你们从这次体育盛会中去享受成功的喜悦,体味拼搏的乐趣,寄托成功的希望,去创造崭新的未来!

奥运健将们带给我们的家庭教育思考 篇6

新闻链接2:北京时间8月7日9点3 5分,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争夺结束。中国选手孙杨不敌澳大利亚选手马克.霍顿屈居亚军。赛后,孙杨哭了。

新闻链接3:在里约奥运會上,当被问起摘牌的感觉时,傅园慧亮出经典表情:“虽然我今天没有拿到金牌,但我破了亚洲纪录啊!”

在今年的奥运会上,游泳场上的宁泽涛、孙杨、傅园慧,不管输赢,他们都能轻松面对镜头,成为今年最火的奥运话题之一。他们的率直纯真、快乐自信,受到大家的喜爱。这也让观众们对与孩子的教育有了重新的思考。

教育理念和行动合一是关键

几乎所有父母都有一个好的家庭教育理念:要培养快乐自信的孩子。但是一个普遍现实是:“理念上去功利化,行动上趋功利化”。理念上希望孩子快乐自信,行为上却更注重孩子争第一、拿金牌、看排名,无形中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据了解,孙杨的妈妈从饮食、训练等各方面均要严格把控,一切以服侍好孩子拿金牌为目标。孙杨成为一个“爱哭”的大男孩,也就不足为奇了。而宁泽涛的妈妈则教育儿子不论遇到什么困难,要自己解决,遇到问题要勇于承担,做一个真正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父母接纳和理解孩子是前提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如果父母不接纳孩子,就会总是看孩子“不顺眼”,对孩子要求完美,性格太内向、写字不漂亮、运动不协调、物品摆放不整齐……这些暗示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削弱自信心,同时让孩子觉得父母爱的不是“自己”,而是“表现”。因此,父母的理解和接纳是孩子快乐自信的前提。

父母自身的乐观快乐是条件

快乐的父母,才有快乐的孩子。当记者问傅园慧的父母,女儿的性格像谁?傅园慧的爸爸说:“我们一家人都是这么开心的,都是这样的性格。”正是因为良好家庭氛围、家庭关系,才养育出快乐的傅园慧。父母不快乐,很难养育快乐的孩子。如果父母整天消极生活、相互指责挑剔、怨声载道,总觉得命运不佳、别人对不起他、世界亏待了他。那么,孩子又怎么去快乐生活,积极面对人生?

不忘初心!当孩子刚出生时,都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就行。只是,孩子慢慢长大后,父母行动上偏离了初心,少了一些淡定和从容,多了一些功利和急躁。培养快乐自信的孩子不难,需要父母切实行动、接纳孩子、快乐自己。

教育奥运会 篇7

1 人文奥运精神遗产的回顾和总结

中国人民大学的吴潜涛教授研究认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精神遗产,可以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开放包容大国胸怀的展示,自强不息精神的充分彰显,和谐文化的时代体现,志愿精神的弘扬”[3]。这是对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精神遗产的高度概括,但并不能完全概括人文奥运的精神理念。因为,这是从奥运会整体面貌出发对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精神遗产的概括,包含了东方的人文精神,同时也包含了西方的人文精神。而人文奥运更多的是东方人文色彩,有着自身独特的内涵。

有研究认为,“人文奥运”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人文奥运是人本奥运、人文奥运是文化奥运、人文奥运是文明奥运[4],这是对人文奥运的精辟阐述。北京奥运的人文奥运精神已经成为奥运精神的亮点,成为留给国民的宝贵遗产,这些精神对于我们创建和谐家园、打造文明中国、文化中国都将有着积极意义。

人本奥运意即“以人为本”的奥运,“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重视人的价值存在,为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服务。健康是人类幸福生活的前提没有了健康所有的物质存在都会成为虚设。这其实为体育提出了一种要求,即体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作为物质存在的人体。“文化奥运”实质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和交流,这是在西方强势文化背景下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伟大复兴的途径,通过文化奥运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提高国民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文明奥运”就是要懂礼守节,注重道德修养和礼仪修养,提高国家形象。早在1988年的韩国汉城奥运会期间,韩国人拟定国民教育大纲,通过在全民中宣扬各种美德,韩国人在全世界赢得了文明韩国的形象。

北京奥运的步伐已经远去,但北京人文奥运的精神却成为了永恒。人文奥运留给我们的“人本奥运”、“文化奥运”、“文明奥运”都将成为重要的精神遗产被载入史册,并为国家的和谐建设、文化建设、道德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2 人文奥运的教化功能

《奥林匹克宪章》认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人生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宪章》的这一规定明确了奥林匹克的教育功能,且这种教化涉及到道德修养、人格修养以及人生观等方面。

教育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根本功能,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于奥林匹克的教育功能,学者意见高度一致。学者熊斗寅认为,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学者周爱光认为,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特征之一;学者任海认为,奥林匹克教育是人们取得奥林匹克主义的过程。

2.1 教育是顾拜旦复兴古奥运会的思想基石

谁都不能忽视奥林匹克的教育功能,因为顾拜旦恢复古代奥运会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民族教育当法国遭到沦陷民族无望的时候,顾拜旦正是想通过奥运会增强国民的素质,以此拯救法国。1896年第1届奥运会的正式报告中,顾拜旦说:“多年来,我曾研究过英美青年的学校生活。虽然我可能在许多方面批评英国公学进行的教学,但没有理由怀疑他们对体魄和品质所提供的有利教育。我们可以把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不列颠帝国巨大的发展大部分归功于这一教育”[5]。这是顾拜旦留学英国时最大感悟,也是顾拜旦从事体育事业的动力,他想把英国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借鉴到法国,以振兴法国。顾拜旦正是靠着这种信念选择了恢复古代奥运会,由此可见,教育是顾拜旦复兴古代奥运的思想基石。

2.2 橄榄枝下的思想教化

希腊神话中,橄榄枝是雅典娜为了占有雅典带给人间的礼物,雅典娜以自己的智慧战胜了海神波塞冬,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那个曾经是一片美丽荒岛的地方———雅典。雅典娜在希腊神话中是智慧女神、战神,同时还是代表圣洁的处女神。橄榄树有着很多的意象,象征着圣洁、和平、胜利、顽强等精神理念。古奥运会对于优胜者没有什么物质奖励,只有象征希腊精神的橄榄枝编制而成的花冠。古奥运会的比赛十分残酷,流血乃至付出生命都经常发生,但这样残酷的比赛竟然没有物质奖励,所以我们只能用思想教化来解释人们对古奥运会的向往和追求,这是一种对人思想和灵魂的教化。

2.3 人文奥运精神是思想层面的深度教化

人文奥运是奥林匹克文化的深化,尤其是“人本奥运”真正地体现了东方的人文精神。1964年日本东京奥运会,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是奥运会历史上三次在亚洲举办的经历,而真正把东方文化展现给全世界的是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文化才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人文奥运提出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保护文化的多样性。通过人文奥运,要把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民族气质、民族精神展现给全世界人民,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物欲横流、人心鼎沸的当代社会,对于社会稳定、社会和谐、民族团结都将有着积极的教化功能。所以说,人文奥运是思想层面的深度教化。

3 人文奥运精神遗产与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教育已经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中国香港称之为“博雅教育”,中国台湾称之为“通识教育”,其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性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和人与社会价值的实现。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道德观中存在着不良倾向:集体观念淡漠,自我意识增强;求知热情下降,求乐愿望上升;竞争观念强化,互助精神淡化;道德境界降低,行为失控增多。“道德荒凉”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瓶颈,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不容忽视,发挥人文奥运精神的教化功能或许是一个突破口。

3.1 人文奥运精神有利于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

人文奥运的一个重要内涵是“文明奥运”,旨在树立我国礼仪之邦的形象。“文明奥运”要培养人懂礼守节,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和礼仪修养。北京奥运会召开之前,很多人担心北京的“京骂”、“膀爷儿”会有损国人形象,这点担心不无道理。奥运会前夕,我们启动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这其实是“文明奥运”的一个组成部分,正是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我们捍卫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名誉。

但我们不能把国人的道德修养当成“面子工程”来抓,上下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伦理道德是我们的民族特质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林的一个重要基石。所以,我们应该把“文明奥运”的这种理念继承下来,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尤其对高校学生而言,由于文化的开放,他们在面对西方自由、张扬文化的时候轻易的遗弃了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以至于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奥运会已经过去,但我们可以把“文明奥运”改为“文明体育”继承人文奥运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遗产,这对于提升高校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3.2 人文奥运精神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

“团结、友谊、和平、进步”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也是衡量一个人人格是否完善的重要的标准。就体育自身而言,它是一种身体运动技能的公平竞争。体育有个人项目也有集体项目,个人项目要学会展现自我,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自信,可以磨练一个人的意志,使其变得坚强、果敢、刚毅、乐观;而集体项目则要学会合作,需要有舍己从人、顾全大局的牺牲精神,也需要有敢于担当、敢于面对的责任心,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团队意识、协作意识。再者,体育是一种游戏,在游戏中学生必须学会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和尊重对手。这些要求迁移到生活中便是培养学生完善人格的种种条件。

人是社会人,不可能孤立存在,必须懂得“团结、友谊”的含义,才能有“和平、进步”。人文奥运也是“人本奥运”,要做到以人为本,就要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到第一位,这也是北京人文奥运的特质。这一点我们要把以人为本和西方的人本主义区分开来,以人为本理念下的体育思想兼顾了人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是客观现实的;而西方人本主义理念下的体育思想只关注人的生物属性,忽略了人的社会属性,是抽象的。就此而言,人文奥运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最大贡献。

3.3 人文奥运精神有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上出现“重经济,轻政治”、“重物质文明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手硬,一手软”倾向。这种严重偏颇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社会上一度出现的“信仰危机”和“经济热”与大学校园里出现的“重经济,轻政治”、“重智育,轻德育”、“重实惠,轻信仰”等不良倾向,都对当前大学生人生观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7]。对当前大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必须,否则社会的和谐稳定就要受到影响。

橄榄枝的教化功能提示我们,奥林匹克精神是“轻物质,重信仰”、“轻经济、重政治”的。仅仅以橄榄枝花冠来慰藉获胜者拿生命换来的胜利,这本身就是一种信仰;停止战争进行体育角逐,体育比赛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参赛者毫无私利地为了城邦的利益而拼搏,可谓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在希腊的城邦里,有很多“重德育,轻智育”的鲜活实例,比如斯巴达城邦,斯巴达人认为智力源于实践,所以斯巴达人不重视文化知识教育,但他们要背诵爱国歌曲和荷马史诗。当然,我们不可能像战争年代那样进行极端教育,但我们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人文奥运赋予了奥林匹克更为丰厚的人文精神,道德教育、利益观教育、政治教育等等,这些都将有利于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结束语

2008北京奥运的呐喊已经远去,但人文奥运留给世人的精神财富却化作了永恒,总结和梳理人文奥运精神遗产对于我国体育事业乃至教育事业都有着深远的意义。从顾拜旦为了法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复兴古代奥运会,到教育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无论是橄榄枝的教化,还是体育精神的种种风情,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魅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追求。人文奥运蕴含的三层含义———人本奥运、文化奥运、文明奥运,对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素材,在高校普及和传播人文奥运的内涵将有利于高校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有利于高校学生人格的完善有利于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摘要:本研究对人文奥运留给世界的精神遗产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研究认为人文奥运有着深度的教化功能,这些教化功能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道德修养,完善高校学生的人格,以及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人文奥运,高校,人文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胡锦涛,2008,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D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9/29/content_10133226.htm,2008.9.29.

[2]胡锦涛,2008,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D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9/29/content_10133226.htm,2008.9.29.

[3]吴潜涛,郑小九.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珍贵精神遗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2):80-86.

[4]郑小九.北京奥运之魂[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3.

[5]熊斗寅.什么是奥林匹克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2007,(4):62-64.

教育奥运会 篇8

北京奥运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深入挖掘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将其应用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去, 是每一个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的责任与义务。

一、北京奥运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

(一) 北京奥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价值

北京奥运留给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价值中, 一部分属于物质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它是指以物质形式存在, 有着丰富人文内涵, 能够影响人、启发人、陶冶人和教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北京奥运会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物质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1. 凝聚高科技的奥运场馆。

在场馆建设上, 北京奥运会给人巨大的震撼:被喻为“鸟巢”的国家体育场可以容纳观众人数是2004年雅典奥林匹克综合体育场的2倍, 达到9.1万人。作为游泳场馆的“水立方”, 它竟然没有使用一根钢筋, 也没有使用一块混凝土。这些奥运场馆, 科技含量之高, 不仅北京奥运时可用, 更为后奥运时代提供了良好的场馆设施。

2. 汇聚人文色彩的运动员村。

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在运动员村上格外关注, 给人最大的感受是中国特色与人性化设计的完美结合。奥运村把亲切自然的人文关怀、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送给每一位运动员, 让他们得到充分的休息, 享受全方位的服务, 舒适地度过比赛闲暇时光。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说, 奥运村富有中国文化韵味, 是历届奥运村中最充满人文关怀的一个。

3. 绿色环保的奥运环境设施。

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事事处处都体现着“绿色”, 小到双面使用纸张、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大到所有竞赛场馆都使用“绿色材料”、奥林匹克中心区全面实现“零排放”。联合国副秘书长兼联合国环境规划和发展署执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纳评价说:“北京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城市, 已经在应对环境保护工作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就。根据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初步环境评估显示, 此次奥运会符合绿色奥运会的标准。”

(二) 北京奥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价值

北京奥运所留给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价值另一部分是精神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奥运精神是体育文化意识形态的本质内容, 是人们的世界观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反映, 代表了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理想、追求和价值观,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价值。

1. 和平、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

通过七年的筹备和十六天的北京奥运盛会, 和平、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精神全面感召着中国和世界人民。对参赛的204个国家和地区都以同样热情友好的态度相待, 将每一支参赛队伍都团结在奥林匹克的大家族中。在北京奥运会上, 我们既可以看到竞技场上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 也可以看到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激励的理念。

2. 崇尚和谐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祥云图案的奥运火炬, 红色印章式的奥运会会徽, 象征吉祥如意的奥运吉祥物福娃, 美轮美奂又充满诗情画意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金镶玉奖牌, 这一切都蕴含了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 通过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中国文明在与世界其他文化的碰撞与震荡中走向世界的广阔舞台。

3. 团结、坚强、理性的中华民族优良品德。

奥林匹克文化中“更快、更高、更强”的理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最好诠释;“公正、公平”的竞争原则和“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身心兼修”“和则生物”等传统和谐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事实上, 七年中, 中国人秉持着奥林匹克精神, 将这一承诺践行于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之中, 贯穿于场馆建设、赛事服务、安全保障等各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4. 更快更高更强的奋勇拼搏、超越自我精神。

可以说北京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一次百年盛会, 204个国家和地区派代表团参加此次盛会, 40多项世界纪录被突破, 130多项奥运会纪录被改写, 首次作为举办国的中国第一次登上奥运会金牌榜首位!大学生在观看体育竞技比赛中运动员不断挑战自身极限的经历, 能激励他们不断地挑战自我, 勇攀科学高峰, 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5. 绿色、科技、人文的奥林匹克新理念。

绿色奥运是一种战略选择, 也是一种生存智慧。绿色奥运的理念, 深深植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蓝图。“绿色奥运”的理念在赛后延续能转化为国民的环保意识, 促进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文明习惯。科技奥运支撑起北京筹办奥运的框架。“科技奥运”的实践增强了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实力和自信心, 科技意识成为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强大动力。人文奥运的关怀精神更是体现在多个方面:对运动员的关心超过对冷冰冰的金牌数量的关注;志愿者的服务传递着志愿精神;对竞争对手的尊重;金牌与奖牌数量高踞榜首之后的理性反思意味着国民思想意识的成熟与素质的提高。

6. 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

奥运会是运动员的盛会, 也是志愿者的盛会。有着光荣传统的北京志愿者与来自海内外的志愿者携手奥运, 通过志愿服务, 为北京奥运会增添无尚光彩。志愿者真挚的笑容、友善的行为将唤起每一位奥运会参与者的心灵共鸣, 跃升为一道连接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亮丽彩虹, 永载奥运史册。

二、北京奥运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 呼唤出了当代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

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 唤醒了当代大学生内心中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长达七年的奥运会筹备过程中, 全体国人都把为祖国争光、为奥运添彩当作自觉的要求, 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投入到筹备工作中。

浓浓爱国之情, 铸就了伟大的成果。奥运赛场上中国健儿们为了祖国的荣誉, 挥汗如雨, 竭力拼搏, 揽金夺银;赛场内外民众为国助威, 与国同欢。因此, 要抓住有利契机, 在大学生中继续弘扬北京奥运精神, 深入学习和发扬中华体育健儿的爱国情怀、奋斗精神、坚强意志和团队意识, 进一步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发奋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展现出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随着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今天的大学生正以平和的态度和包容的胸襟迎接奥运。从“李宁, 你怎么了”到“杜丽别哭”, 再到“理解刘翔”, 国人的“金牌情结”在逐渐淡化, 取而代之的是随处感受到的人文关怀的光辉。中国观众为“中国加油”的同时, 也无私地给“美国加油”, “栾菊杰加油”“郎平加油”, 不光为中国的运动员喝彩, 也把掌声送给欧洲的击剑和马术、韩国的射箭与跆拳道、俄罗斯的体操与射击、非洲的长跑、拉美的足球、巴西的女排……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的教材, 对大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为基本要求, 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基本道德规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水平, 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 展示出了当代大学生丰厚的知识文化底蕴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坚持以人为本, 践行“服务至上、和谐至上”的行动理念。奥运会志愿者分为奥运会城市志愿者、奥运会赛会志愿者等。奥运会赛会志愿者要求具有基本的体育运动常识, 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 符合奥组委对于志愿者所申请岗位的资格要求和时间要求。奥运会的服务工作中涉及到餐饮、导游、翻译、娱乐、网络、安保、场馆、检入、引导、医疗、器材、裁判等诸多领域, 对志愿者的专业和技能要求是复杂并多样的。因此, 在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奥运志愿者中充分展示出了当代大学生丰厚的知识文化底蕴。

(四) 焕发出了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在奥运会前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对奥运场馆和训练馆视察运行情况, 并慰问相关工作人员和赛会志愿者时, 看到现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严整有序、朝气蓬勃, 刘延东对大家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所表现出的良好精神状态和精湛服务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从抗震救灾到北京奥运会, 社会志愿服务精神的兴盛很好地传递了社会主义的文明价值观, 展示了当代青年的风采, 也为青年一代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五) 调动出了当代大学生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北京奥运会的召开, 使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 广大青少年国家意识被唤醒。北京奥运会上, 一批青春活泼、热情大方的大学生志愿者成为赛场内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大学生志愿者从两三年前就开始接受奥运服务的系统培训, 他们放弃了暑假休息, 放弃了与家人团聚, 不畏辛劳, 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知识水平, 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由此可见, 北京奥运作为一个载体, 将当代大学生所具有的时代品质充分的展现了出来, 它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北京奥运虽然结束了, 但它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还没有结束, 我们应当以北京奥运为契机, 进一步总结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行给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体育产业、旅游等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尤其是留下了相当多的物质及精神资源, 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教育奥运会 篇9

2001年7月13日, 北京在赢得第29届奥运会举办权的同时, 向世界郑重承诺:北京奥组委将举办一系列的传播教育活动, 从而使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国4亿青少年中得到最广泛的普及。2005年, 教育部、北京奥组委联合制定并启动了《“北京2008”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 面向全国青少年开展声势浩大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这一活动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的高度评价:“中国在4亿青少年中普及奥林匹克知识, 这个数字是诱人的, 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真谛, 证明我们在莫斯科的选择是正确的”[2]。

大学被称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站”, 是培养现代人的重要场所, 知识的传播、应用和创新等都必须依赖大学作为基础, 在大学生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 对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高校应该成为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阵地。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国高校在奥运会筹办期和后奥运期奥林匹克教育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杂志和互联网, 查阅了近10年来有关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教育等方面的论文、著作相关资料2 0 0余篇 (部) , 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问卷调查法。向高校体育部门领导发放问卷350份, 回收329份, 有效问卷325份。有效回收率为92.3%, 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 R值为0.93, 表明问卷具有很高信度, 符合社会调查的要求。 (3) 数理统计法。对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管理者及教师对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情况分析

“奥林匹克教育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以奥林匹克运动为载体, 以全体民众特别是青少年为教育对象, 通过体育、文化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向受教育者传递奥林匹克运动的知识、价值观和生活哲学,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促进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和谐发展, 进而促进世界和平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活动。”[3]在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需要。

根据调查可知 (表1) , 在北京奥运会的不同阶段, 高校管理者对在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都认为重要, 说明管理者对奥林匹克教育的作用和重要程度认识到位, 对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会有促进作用。

2.2 北京奥运会筹办期及奥运会后期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情况分析

表2所示, 在高校开设奥林匹克运动课程, 不仅能使大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奥林匹克运动知识, 还能促进大学生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正确理解, 进而能够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奥林匹克运动之中, 然而调查结果确令人失望。结果表明, 在北京奥运会筹办期间, 我国高校开设奥林匹克课程教育的高校不足10%, 全国绝大部分高校没有开设相关课程。而在北京奥运会后, 又下降许多。在高校中开设奥林匹克课程的, 基本都是北京和其他几个奥运会协办城市的高校, 其他地区高校开设课程的只占调查学校的2.2% (7所) 。高校应该加大奥林匹克运动课程的开设, 让更多的学生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实质, 实现奥林匹克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2.3 影响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因素分析

2.3.1 校方重视不够, 课程难以开设

北京市高校和协办城市高校, 因为举办奥运会的需要, 受到北京奥组委的特别重视, 奥林匹克教育行动计划有统一部署和安排, 得到奥组委在资金、培训资源、培训师资等方面的鼎力支持和举办城市外部大环境的影响, 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得以顺利实施。而其他地区高校没有得到资助, 而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学生忙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校方对学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等原因, 京外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效果不佳、数量不多, 没有达到全民奥林匹克教育的目标。

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曾经谈到:“体育运动应当有助于人文教育, 它的实践者或组织者去培养运动员的品质, 通过人文教育他们为克服困难去斗争, 去培养他们勇敢;通过要求他们具有集体责任感, 待人磊落坦诚, 培养他们的正义感。”[4]这些品质正是现代大学生需要的。通过各种途径与措施开展奥林匹克教育,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大学生的各种品质, 对传播奥林匹克精神, 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体育热情, 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的重要途径。

2.3.2 资金投入不足, 教学资料缺乏

在北京奥运会筹办期间, 由首都体育学院奥林匹克教育执行团队与中国石油出版社合作, 由中国石油出版社出资10万元, 制作完成了一套以奥林匹克3大体系为核心, 12主题为内容的138块含有上千幅图片的奥林匹克展板, 在北京奥组委的支持下, 在北京和6个奥运会协办城市举办了题为《奥林匹克在中国》的巡回展, 又由北京九三学社社中央利用该展板在北京的大、中、小学、社区举办了若干次奥林匹克教育展, 受到群众的欢迎[5]。而全国其他城市的学校就没有这样的机会。要举办展览, 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而且展览资料的获得也没有机会。致使京外高校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 没有统一的实施方案和要求, 教学资料缺乏, 奥运信息不畅, 教学内容不全面, 是影响京外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因素。

2.4 奥运会筹办期及奥运会后期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内容分析

文献研究表明, 大学生对奥运知识的渴求与关注主要表现在奥运与经济、科技、教育、传媒、政治等方面[6]。调查中了解到, 在奥运会筹办期, 我国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内容多以奥运历史知识教育为主, 诸如古代和现代奥运会、历届现代奥运会的时间、地点、规模、传奇故事, 历届奥运会的吉祥物、奖牌、会徽等, 对加深学生对于奥林匹克运动历史的了解, 传承奥林匹克文化、文明, 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而奥运会后期, 高校奥林匹克教育应该以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奥林匹克人文知识、奥林匹克主义、精神、宗旨、理想等深层次的精神文化教育为主。在娱乐、媒体、丑闻充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今天, 奥林匹克教育受到了人们的忽视。通过奥林匹克教育, 可以重新提升奥林匹克的真实含义, 奥林匹克运动借助广泛的传播手段和其特有的活动方式, 不仅促进人们增强体质, 还能发展人的意志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各种精神力量, 使人身心协调发展[7]。而这些精神正是现代社会和大学生必须的品质。

3 结论与建议

(1) 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对在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作用和重要程度认识到位, 对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会有促进作用。但是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北京奥运会前后, 没有抓住举办奥运会的大好时机, 在高校广泛开展奥林匹克教育, 开设课程少, 教学效果不理想。

(2) 影响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因素包括:校方重视不够, 课程难以开设;资金投入不足, 教学资料缺乏等。

(3) 在奥运会筹办期, 我国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内容多以奥运历史知识教育为主, 而奥运会后期, 高校奥林匹克教育应该以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奥林匹克人文知识、奥林匹克主义、精神、宗旨、理想等深层次的精神文化教育为主。

摘要:综合运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 对我国高校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现状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高校在奥运会筹办期和奥运后期课程开设不多、效果不好。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校方重视不够, 课程难以开设;专业教师不足, 培训不力;资金投入不足, 教学资料缺乏;后奥运期, 时效性缺失等。在奥运会筹办期, 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奥运历史知识教育为主, 而后奥运期, 应以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奥林匹克人文知识、奥林匹克主义、精神、宗旨、理想等深层次的精神文化教育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 利用各种手段, 使高校奥林匹克教育深入持久的开展。

关键词:后奥运期,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现状

参考文献

[1]詹雷[译].奥林匹克宪章[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 1993.

[2]陈小娅.亿万青少年拥抱奥林匹克[J].求是杂志, 2008 (17) :25~27.

[3]张建华, 等.奥林匹克教育遗产内涵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8, 6:58~60.

[4]任海.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3.

[5]裴东光.奥林匹克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1 (4) :499~505.

[6]陈莹, 张磊.奥林匹克教育在北京高校普及情况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 17 (1) :52~54.

教育奥运会 篇10

“礼仪之花”从亚运走向奥运

奥运会期间, 在主会场“鸟巢”四层的包厢门口, 客人们会看到一些气质文雅、笑容可掬的年轻服务人员。“您好”“小心脚下台阶”“请看好您的孩子”, 标准的引领动作、体贴的语言提示, 让人感觉舒服而温馨。

这些承担“鸟巢”核心区域服务工作的年轻人, 是来自北京、郑州、海口、北海、桂林等地7所职业院校的学生, 共190人。经过层层筛选, 他们6月份就来到北京市昌平区进行集训, 外语、鞠躬、微笑、倒水、上茶点等培训课, 强度大、密度高。7月30日, “鸟巢”终于向他们敞开了大门, 一整天的实地模拟演练开始了。步入“鸟巢”, 北京市外事学校的学生们心潮起伏。该校素有“中华礼仪之花的摇篮”之称, 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办时, 就有学生组成花束队和引导员队从事礼仪工作, 后来香港回归、澳门回归、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重大活动都有该校学生参与其中。“现在我能为北京奥运会服务, 是百年难得的机遇。”学生李伏羚说。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有多年外事服务经验的北京市外事学校党总支书记任保东感慨地说,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以来, 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影就活跃在国内外各大体育赛事和社会活动中, 他们举手投足端庄有礼、落落大方, 微笑鞠躬合乎规范、彬彬有礼, 用日益提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赢得了好评。

专业烹饪奉上美味大餐

奥运会8月8日开幕, 而参与奥运烹饪服务的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等24所院校的近2000名烹饪专业学生, 在7月份就陆续奔赴北京, 忙碌在国际广播中心和奥运村各处, 为各国媒体记者和运动员提供餐饮服务。据高蓝洋老师介绍, 负责奥运餐饮服务的美国爱玛克公司和中国首旅集团与各职业院校签订了协议, 为服务人员提供食宿及相应的劳动报酬。服务人员每周休息两天, 每天工作8小时, 从事冷菜、比萨、沙拉、烧烤等岗位的大一学生, 一个月下来能拿到约820元工资, 担任厨师的高年级学生收入则会更高些。“收入多少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要用双手为奥运会奉上一道道美味大餐, 让全世界了解我们的饮食文化, 认可我们的餐饮服务。”张茵一语道出了餐饮服务工作者的心声。

户名:浙江省三通商业教材发行站传真:0571-88039022开户:建行杭州德胜分理处总经理:高永根

账号:1092213109001传真:0571-88039066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德胜路238号联系人:阮成芳、沈柏明

上一篇:服务型社会管理下一篇:园林绿化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