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全国I卷满分作文赏析

2024-05-24

2017高考全国I卷满分作文赏析(精选6篇)

篇1:2017高考全国I卷满分作文赏析

2017高考全国I卷满分作文3篇赏析

东方古国韵,魅力传四方

对于外国朋友来说,中国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不仅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更有鲜明而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国民性格。其实,想要解读中华文化,不妨先从“中华美食”“京剧”“一带一路”开始。

中华美食展示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在有些民族眼中,吃饭就是为了果腹。然而,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美食是对抗平庸生活的武器。几乎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种美食为其代言。也许你们熟悉春节的饺子、正月十五的元宵、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却不一定知道中华美食还有着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饮食不仅与生活连接,更蕴含着治国理念。中国人在饮食中展现着率真的性情、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生命的体察。李白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张志和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陆游有“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袁枚有《随园食单》,梁实秋有《雅舍谈吃》,汪曾祺有《端午的鸭蛋》……读了这些诗文你就会明白,中国人何以将“吃货”作为对人的褒奖了。

华美京剧演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京剧诞生于清代,它与你们熟悉的歌剧有许多相似之处。它服饰华美,以唱为主,兼有念白和动作。从京剧演绎的故事中,你们可以看到我们的民族性格。《长坂坡》中有赵子龙单骑救主的英勇,《武家坡》中有王宝钏拒绝权贵的坚贞,《沙家浜》里有阿庆嫂智斗敌人的智慧,《红灯记》中李铁梅送密码上柏山的胆略……看几场京剧,你就会明白,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从何而来。

“一带一路”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这个词语在两年前诞生,或许让你陌生。但你一定听说过它的前身“丝绸之路”。它是中国古代连接中西方的纽带,两千年来,一直促进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中国的丝绸、瓷器和礼乐文明走向世界,世界各国的农副产品、香料、珠宝、乐器等也随之来到中国。经济文化的交融为当时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繁荣。而今,我们的“***”的“一带一路”必将促进新一轮的交流与融合。中国必将为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中国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游客。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的中国人欢迎来自四海的宾朋。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等你亲自来发现她更多的美好。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个性鲜明的满分作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观点明确,主题集中。考生以“东方古国韵,魅力传四方”为核心,聚集“中华美食”“京剧”“一带一路”三个关键词,不是简单地对其进行解说,而是着力发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以文化韵味凝聚材料,收到形散神聚之效。

2、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作者在表达观点的同时,时刻注重与读者的交流。照顾到读者的年龄、身份甚至心理。将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对友人的亲切之情融合在一起。语言表达得体,展现了民族自豪感,却没有炫耀的意味,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3、结构清晰,底蕴深厚。文章围绕“东方古国韵,魅力传四方”设计三个分论点,众星拱月,层次清晰。行文过程中,引入大量诗文名句、浓缩京剧艺术思想精华,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影响外国青年。

大国展胸怀,尽款天下人

曾经风沙弥漫、驼铃阵阵,如今“新丝路”逶迤绵延、高铁飞驰;曾经经济落后、出行不便,如今各款手机、单车一刷,轻松共享。中国,正在世界东方展开大国胸怀,想要“秒懂”中国,只需点击关键词:开放与共享。

开者,不闭也;共者,不私也。

曾经的中国,背负着过于沉重的历史而身陷蒙昧的泥淖,固守着闭塞与悭吝。而今天,这个与时代一同新生的国家,除却束缚,敞开胸怀,在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挥舞着开放与共享的旗帜,步伐稳健地前行。

一个国家的关键词,不是“脸上贴金”的装饰,而是从国家顶层设计到国民心理结构融汇与贯通的写照。在个人生活层面,共享单车便是最真实的写照。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个国家的青年投票选出了他们心中的“新四大发明”,共享单车位列其中。小小单车何以收获如此高的人气?究其原因,在于它所突出的共享理念,迎合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切中了时代的痛点。轻松一扫,双脚一蹬,资源优化看得见,环保意识在身边,如此共享,怎能不令人点“赞”?此外,公司“PPP模式”,丝路亚投行,无不深化着共享理念,让原本资源紧张的中国,有了自信大方的微笑。

在国际合作层面,“一带一路”更是彰显关键词的大手笔。正所谓“相知者不以万里为远”,“新丝路”跨越万水千山,将开放的讯号传遍世界。今年5月才落幕的“一带一路”合作峰会上,习主席向各国朋友们解读了“新丝路精神”。如今,新大陆桥在亚欧心脏处合龙,中国的开放步伐不断迈进,国人的开放心态也愈发明显,中国展开胸怀热情拥抱世界的美好形象被时代逐帧定格。

王鼎钧先生在《碎玻璃》中写道:“时代像筛子,筛得每一个人流离失所,筛得少数人出类拔萃。”若将人换为国家,道理亦然。每个国家都面临发展的时代课题,而中国,在经历了摸索与动荡之后,经时代流沙淘洗,正闪耀出开放与共享的光芒。

“厉害了,我的国!” 开而不闭,共而不私。如今的中国怀藏着智慧与发展的美酒,“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以共享展中国气派,以开放展中国形象。读懂中国,只在共享与开放的豪情与胸怀间!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抓住了关键词的内涵。考生突破了按顺序罗列、分析关键词的做法,紧紧抓住“共享单车”和“一带一路”两个关键词的内涵,并以此作为脉络谋篇布局。而在论述过程中,考生又从“个人生活层面”和“国际合作层面”对关键词予以层次区分,全面而有条理。总的说来,考生对作文题提供的诸多关键词能熟练而准确地解读,并抓住其中内涵行文,使得文章的寓意深刻,立意高远。

巍巍中华,不灭骄傲

朋友,如果你不了解中国,请你面朝东方,看看雄鸡展翅的英姿;如果你不了解中国,请你走一走它广袤的土地,看看它瑰丽的面容;如果你不了解中国,请怀着对这个伟大国度的敬畏,去触摸它澎湃的脉搏。中国啊中国,人们为何对你爱得如此深沉?朋友,若你想要了解,就请随我去领略那五千年的荣光与骄傲吧!

文明之光——“一带一路”

当张骞身处西域时,不知道他是否曾感叹过这里的荒凉。平沙无垠不见人,径万里兮度沙漠!前途艰难,但是,他选择了出发,选择了风雨兼程和义无反顾。驼铃和烈日随他一起,走向未知的远方。历史上,多少中华儿女埋骨他乡而默默无名!所幸的是,张骞成功了,尽管被大月氏处处为难,他还是成功地传递了和平与友善的种子,促进了中原与西域少数民族的交流,他不仅带回了葡萄和珠宝,更推动了共享与包容,让更多的人走了出去。所以你看见了甘英为安息国王挂上丝绸,你看见了鸠摩罗什为传承大乘佛法跋涉万里,你更能看见习总书记倡导的包容、合作、共享的丝路精神!“一带一路”,你不只是桥梁,也是博大的胸襟,成就正在追梦的赤子!

诗意栖息——美丽乡村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穿越茂密的树林,你能依稀看见“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胜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愿景,鞭策着华夏子孙不断前行。心中有桃源,你便不必望穿秋水地去寻找。这与当今的新农村建设内涵完美契合。村镇门口修葺一新的建筑,平坦宽阔的马路和乡亲们因实现致富而洋溢的笑脸,是时代无声变迁的写照。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百姓安居乐业,这实在已臻于《礼记》中天下大治的境界。我真诚地祝愿: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愿这美丽的精神家园永驻心间。这大概是国人不老的诗意与远方吧!

驰向远方——高铁速度

中国速度,震撼世界。从改革开放几十年后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到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再到如今“高铁速度”频繁刷屏,我们不得不感叹:厉害了,我的国!鸟瞰中国,你会为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而震惊。那是新生的希望,那是中国力量,正在崛起!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美哉,我巍巍中华,与天不老;壮哉,我巍巍中华,与国无疆!世界东方屹立着巍巍中华,赤子心中燃烧着不灭骄傲!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抒情性极强的议论性散文。考生抓住“一带一路”“美丽乡村”“高铁”三个关键词,表达内心的“荣光与骄傲”,文气充沛,气势磅礴。醒目的结构和以小标题的形式标清内容,使文章显得眉目清晰,每段文字都表现了考生的自豪感,又紧扣全文中心。文章语言精当,用例、化用恰到好处,语言富有画面感又饱含情感,行文整散结合,既有节制又意气风发。

我眼中的中国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诚然,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其短板也会显现出来。中国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问题。

这是最好的时代

大国泱泱,大河滂滂。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犹记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壮景象;犹能想起驼铃声声,昭君出塞;犹忆起丝绸之路的繁荣兴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丝绸之路将展现出新的活力。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促进了中国的对外开放,也给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中国以负责任的大国姿态在国际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她积极响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同时也让中华文化传播四方。

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政治清明。中国保障国内民生,也活跃在国际舞台上,这是最好的时代,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为此骄傲。

这是最坏的时代

一个国家经济发达时,其短板亦会十分突出地暴露出来。发达的工业同时雾霾成了各个城市“常驻”的客人。当绿水青山蒙上了一层灰蒙蒙的面纱,当蓝天白云不再拥有它们清晰的面庞,当口罩成为人们出行必备的物品,我们应该反思。空气污染不仅破坏了大自然,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环境问题,不要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工业发展,不法分子和黑心商家为了经济利益,视人民利益而不顾,制造并销售有害的食品。三聚氰胺、毒胶囊、地沟油等等层出不穷,这类危害社会的事件不断被曝光,食品安全也就成了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不敢买”成为社会普遍心理。甚至有网友打趣说:中国人的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胃。

不论是最好的时代还是坏的时代,中国始终走在路上。我相信,最好的一面展现的将是中国长期的面貌,最坏的一面只是暂时的。中国一定会用他的实力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风采,也让生活在中国的我们倍感自豪。我们已经在行动了,我眼中的中国就是最棒的中国。

此生无悔入华夏!

名师点评

本文观点辩证,考生从“最好”“最坏”两个角度表达对“中国”的看法——“问题”是必然的,“前途”是光明的,论述客观辩证。同时,考生行文思路清晰,先写“最好”,再写“最坏”,前后因果关系交代明了,行文自然。文章语言清新,朴实自然,表意清晰,文从字顺,铺排处安排得宜,引用恰到好处。尤其是文章的结尾升华中心简洁有力,一句“此生无悔入华夏”堪称难得的“豹尾”,考生的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篇2:2017高考全国I卷满分作文赏析

书信体:2016广东高考优秀作文赏析:致母亲的一封信

荡气回肠:2016广东高考优秀作文赏析:分数不是唯一标准

语言功底:2016广东高考优秀作文赏析:唯分数论之殇

语言出彩:2016广东高考优秀作文赏析:勿以沉浮论英雄

立意高远:2016广东高考优秀作文赏析: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

寓意角度:2016广东高考优秀作文赏析:进步与退步

写法新颖:2016广东高考优秀作文赏析:一点进步 一种人生

点题精妙:2016广东高考优秀作文赏析:勿以沉浮论英雄 致母亲的一封信

亲爱的母亲:

您好!

先请允许我引用一句名言:“人能够登上荣誉的高峰,却不能长久地居住在那里。”我明白您对我的殷切期望,希望我永远都是最优秀的孩子,您的望子成龙我能理解,世界上有哪个母亲不想自己的孩子好?但今天我想跟您说,请原谅我不能一直优秀,请原谅我不能一直都做得最好。

我记得小时候,您一直拿我跟别人比,我记得我的表弟,有时候他来我家吃饭,您就会说:“看谁吃的最快。”每次看 我快速的吃完,您都会满意地点点。我记得我去学钢琴,你会坐着听我弹,听我练,直到每一个音符都弹得流畅,您才会微笑地放我离开,我去考级,虽说也并不真 的痛恨钢琴,但我对考级的厌恶有一半都来自您过高的期望。有时候我也会羡慕其他孩子,当班上一个成绩一般的同学拿到成绩单后就能开心地回家,因为他有了一 点进步。而我心理却是忐忑的,我因为您要求每次考试都要95分以上,所以我才惧怕,即使我的成绩在班上很好。

母亲,我希望您也能理解体谅我,压力有时是动力,但更多时候,压力就像一个鸡蛋,从里面打破的是生命,从外面打 破的就只有灭亡。我希望您能尊重我内心的最真实的意愿,而不是一味强加压力给我,我的成长并不是您个人的意志就能决定的,就好像思想家卢梭曾说:“大自然 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应像儿童的样子。”

有时候我也会想到新闻里报道的“虎妈”、“狼爸”,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赢在起跑线上,在这个到处是竞争的 年代希望能“与众不同”,但我觉得他们的孩子并不真的快 乐。同为少年成名的作家蒋方舟,小小年纪便已出书,但她并不是父母逼的,而是她真的热爱写作,到如 今已是受广大读者喜爱的青年作家之一。母亲,我知道您一直很爱我,您外表严厉只是想让我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也许您可以选择用另外一种方式引导我,鼓励我,我更愿意看到一个温柔的母亲。

今天,坐在高考考场上,人生往后漫漫长路也许就在我的笔尖下书写与改变,只是想借此机会,想跟您说一句:这一次,让我做一回真正的自己,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无怨无悔。

谢谢您,我的母亲。

您的儿子***

2016年6月7日

点评:这是一篇优秀的书信。全文紧扣漫画内容,“一直优秀”“不能一直优秀”紧扣100分和98分;“成绩一般同学”“有了一点进步”扣住了55分和61分;母亲的“满意”“微笑”“严厉”等相当于“唇印”和“掌印”。在书信中巧妙、多次扣题及点题是本文的特色之一。

全文的感情自然、真挚。母亲爱儿子,希望儿子优秀;儿子爱母亲、理解母亲,希望能“看到一个温柔的母亲”,这里没有点染、没有修饰、没有造作,是自然的流露。读之,让人心动,引人深思。

立意深刻,中心突出,是本文的另一特色。开篇提出“人不能长久地站在荣誉的高峰”“我不能一直优秀”,观点鲜明。接着用自己成长的例子,说明母亲过高期望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及反感,并提出“压力就像一个鸡蛋,从里面打破的是生命,从外面打破的就只有灭亡”,分析深刻、透彻。

全文用例恰当,中外并举,详略得当,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流畅,有一定的文采。假如说理能更严密、辩证一点,引用及用例再斟酌一下,本文会更精彩。

分数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

我看到这样一则引人深思的漫画:第一幅图中一个满脸笑意的孩子拿着一张100分的卷子,颊上是他父母鼓励的唇 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个拿着一张55分卷子的孩子,他愁苦的脸上巴掌印触目惊心;而第二幅图中,那个曾考100分的孩子只考了98分,脸上也因此添 了一道巴掌印,另一个孩子却因为这次考了61分而获得了父母的吻。

这则漫画反映了如今家长对孩子成绩过于关注的现状“一个孩子无论成绩好坏,退步了就打,进步了就夸,仿佛那白卷 子上鲜红的数字就是衡量他的唯一标准,仿佛那冷冰冰的成绩就是孩子的一切,我理解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但我认为,他们这种过度关注孩子成绩的 “唯成绩”主义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私以为,如今的孩子已不及昔日的孩子快乐,而越来越大的学业压力是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家长们将太多的期望寄予孩 子,他们严苛的要求成了残酷的枷锁,将孩子牢牢捆绑在童年那绚丽的梦境之外。我知道很多孩子,他们一考不好就担惊受怕,生怕回到家里会经受父母“狂风暴 雨”的洗礼。他们一想到考试就不寒而栗。他们的快乐童年已支离破碎,从来就只存在于记忆中遥不可及的一隅。的确,他们都是漫画中的孩子,无论55分还是 98分,只要未到标准,便被家长呵斥。笔者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你折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漫画中的家长用他们对“分”的严厉要求折断了孩子的 翅膀,当“分”真正成为了孩子的“命根”,孩子早已失去了自由翱翔的能力。

然而,事实证明,分数的确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善良、勇敢、责任心等等,也许是比智力更聪明更为宝贵的品 质。同样,分数的高低并不一定代表着孩子以后的成就大小。中学时成绩平平的马云,却成为了今日的互联网大亨;科举屡屡不中的柳永,却在“浅斟低唱”中为后 人留下了凄婉动人的词句。

所以,笔者恳请家长们,别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漫画中的孩子,别让他们在分数中迷失自己,希望家长们除了关注孩子的成绩,也要关注他们的其他方面,让他们均衡、全面、快乐地成长。

要知道,一个孩子无论考了55分、61分、98分、还是100分,都值得他的父母,在他脸上留下爱的一吻。但愿漫画中孩子的不幸更少地在我们身边的孩子身上复制!

点评:

一、观点鲜明,有重点有分寸。

文章的开头,用了占全文不足六分之一的篇幅,全面、准确地介绍漫画内容,为中心论点的阐述、展开打下坚实的基 础。接着,扼要点明了对漫画寓意的理解,提出“‘唯成绩’主义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见解,文章由此展开。从题目到文中多处的论述可以看出,作者并未像 相当多的考生那样,片面否定分数的重要性,而是在立场鲜明的同时,做到讲分寸、有弹性,彰显了作者深刻的思辨能力。

二、内容详实,有感情有层次。

本文与众不同之处,是能够用饱含情感的笔触,阐述“如今的孩子已不及昔日的孩子快乐”的现象并分析原因,议论 文中具有本文这种能感动读者的文段的,实不多见。“你折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的语句令人动容、引人深思。文章就此从“就事论事”的层次进入“因 事说理”的层次,提出“分数”之外“善良、勇敢、责任心”等评价标准;进一步提出“分数的高低并不一定代表着孩子以后成就的大小”,举例虽少,但极为典型 有说服力。

文章结尾表达期望,点到即止,有荡气回肠之感。

当然,本文也有三点可以提高的地方:

1.“笔者”“我”“私(以为)”统一为“我”比较好;2.第三段行文不够简洁,条理性不够强;3.仅举马云、柳永两个例子略显单薄。

“唯分数论”之殇

一个印记鲜明的巴掌,一个爱意满满的吻,分数成了家长喜怒的晴雨表,牵动着无数中国考生的心。于此,笔者深有感触的同时不禁叹惋,何苦系一家之忧乐于区区之分数?家庭教育切莫“唯分数论”,且让孩子健康成长。

素质教育的口号虽喊得震天响,但长久以来家长以及学校仍难逃“分数至上”观念的桎梏。且说100分与98分有何 显著差别?区区两分便能评定孩子素质高下吗?然而孩子受的待遇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实在不合情理。再看那从55分进步到61分,鼓励与表扬理所应当,然而 孩子若拼尽全力考得55分家长也不应苛责,分数与素质间从来没有天然的等号,切莫受“分数决定论”的蛊惑。

应试教育下,考试成为孩童快乐成长的负担,压力的灰霾遮蔽了成长的阳光。“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流传多年的戏 言折射出中国儿童的现状,来自考试的压力让孩子逐步牺牲掉娱乐时间,紧盯着试卷上鲜红的分数,千方百计的争论分数,而来自家长的压力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补习班、奥赛班、堆积成山的辅导书……在“分数至上”的大环境下,儿童不得不压抑好玩的天性,日以夜继地坐在书桌前刷题。反观国外,欧美从不以分数作为评 定高下的唯一标准,主张顺应儿童天性,鼓励孩子发展个人兴趣,在野外追逐玩耍,让他自由发展,健康成长。不以分数论成败,还孩童以快乐童年,此当今之急 也。

当分数成了风向标,学习目的偏离了求知的本质,也削弱了孩子的创造能力。钱学森曾问到:“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创新 型人才?”且看今日中国考生,汲汲于分数,则必将标准答案奉为圭臬。以分数为学习的终极目标,必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只在乎自己的答 案能得多少分,却鲜少跳出标准答案的桎梏、审视、质疑答案,也 难怪中国缺乏创新型人才了。不如将灼灼目光从分数上移开,关注点放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 新精神上,那创新型社会、中华之复兴可计日而得矣。

诚然,从中国现状来看,考试仍是选拔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但“唯分数论”之弊甚多矣,我们是不是可以逐渐消去一昧追求分数的功利之心,而渐渐以更多元的角度评价儿童?

蔡元培曾说:“若想有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欲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不若从现在、从身边做起,拒以分数论成败,还孩子健康成长之蓝天。

点评:

本文亮点有五:

一是观点鲜明。作者一开始就抓住漫画中的巴掌和吻,引出其共同特征,家庭教育中的唯分数论。然后指出这种“唯分数论”要不得,它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是思想深刻。作者认为产生唯分数论的原因是应试教育,压抑了孩子的天性,偏离了求知的本质,影响了孩子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发展。

三是辩证思考。作者不是一味否定分数的作用。指出在当今中国,选拔人才的途径仍然需要考试分数,只是不能只看分数,要多角度评价。

四是善于比较。作者抓住漫画中的分数变化进行比较,分析问题。认为进退是极为正常的现象,即使低分,也是努力的结果,素质与分数不能完全等同。并用我国的现状与欧美教育进行比较,认为要顺其自然,尊重天性。

五是语言简洁准确。全文没有多余的话,简洁流畅,恰到好处。用词准确,如“分数成了家长喜怒的晴雨表”“不应苛责”等,都能体现作者的语言功底深厚。

巴掌之吻 教育之痛

一张考卷,几分浮动,换得巴掌与吻。是耶?非耶?报以无奈苦笑。

仅从表面上看,母亲对从满分降为98分的退步的孩子求全责备,而对虽然一开始不及格、但后来进步的孩子不吝爱 吻,是不是仅说明这位母亲鼓励进步之可取与苛责退步之不妥呢?并非如此,拨开表面的巴掌与吻之别,在这幅漫画中,我们应看到仅仅是分数上的一点变化,都足 以使家长做出截然不同的反应,其背后折射出的无数个家庭相似的情景,不免令人深思。

紧紧盯着分数,视分数进与退为奖罚标准,与其产生的求全责备之态,并非是个别家长所为。满分得吻、98分得巴掌 这一荒谬现象,正是被诟病许久的唯分数论的体现,当家长并不在乎分数背后反映的知识掌握情况,指导学习作用时,也就不再在意“98分已经很接近满分”这一 事实,而是只看见比上次退步了2分的情况,辨不清“无论55分还是61分都说明孩子学习状况不佳,”而只关注比上次进步了6分。在啼笑皆非之余,我们不免 要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样粗暴的分数对待,对分数的执着,到底因何而来?

固然,激烈的竞争环境与中国向来重视考试的传统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考试分数的普遍关注,但有没有更深层、更 本质的原因呢?将分数进退当作唯一依据的背后,不正是我们缺乏对孩子成长客观全面的评判标准、对除学习外其他方面忽视遗忘吗?古代便有“为己之学”,以修 养完满人格而非取得外界认可的官位为目标,而今,社会也更需要综合素质优秀、人格健全的人才,而非巴掌与吻滋养出的分数型人才。君不见今年校园投毒案中,犯罪的青年虽分数耀眼,但人格上有着致命缺陷,如若仅凭巴掌与吻一味注目分数浮动,还能说是“育人”吗?培育的到底是栋梁还是外表光鲜,内里朽烂的速生 木?

所谓求全责备与宽容鼓励之异,在向教育敲响警钟,内里显现的教育观念之弊,正中痛点。我们不能仅停留在“知 道”,“改变”的背后正需“痛定思痛”作引擎,重新审视日常中我们早已熟悉的情景,以此为契机,给孩子的成长路上正确的引导与培育,帮助他们获得除了分数 的其他优良品质与综合能力,以真正的吻报以最大的鼓励,以真正的吻对待他们的教育报以决心与坚守。

巴掌与吻,是耶非耶?唯有痛定思痛,对未来的教育报之以歌。

点评:

本文最大亮点是语言出彩。一是语言凝练。开篇“一张考卷,几分浮动,换得巴掌与吻”,14字即概括了漫画的内容,可谓惜墨如金。“满分得吻,98分得巴掌这一荒谬现象,正是被诟病许久的唯分数论得体现”,语句简洁,观点鲜明;结尾简短有力,回应首段。

二是句式灵活多变而又自然流畅。开篇以两问自然引入。第二段以“是不是……呢”设问引出对漫画内容的分析。第三 段结尾的设问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产生的“对分数的执着”的社会根源,使论证更深一层,也发人深思。第四段,“但有没有更深一层更本质的原因呢?”是由前一 句“固然”而来,避免了绝对化,具有思辨性。本段结尾两个反问句,鲜明的观点自在问中,又自然引出第五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推进论证向更深一层发展。结 尾设问回应开头,句式又略作变化。全文文气涌动,文脉清晰,皆赖这十问之功。

三是整散结合,修辞手法娴熟运用,表达得体,用词准确老练,仅用950字便把道理说得透彻,思维严密,颇见老辣的写作功底,这正是当前中学生最为欠缺的语文素养。

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

这一则漫画是一组巧妙的、富有深意的对比。先拿满分后拿98分的孩子先后收获了香吻和一个耳光,而先拿55分后 拿61分的孩子则先后得了一个耳光和一个香吻。从这两个孩子的境遇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人有意无意抱有的一种心态:追求卓越、积极进取,否认失误和退步,哪 怕这个“失误”仅仅两分。

努力进步当然是一件好事。正如漫画中的第二个孩子,他从不及格到达到及格,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质变和成就。攀登虽 艰辛,而山顶上“一览众山小”的壮阔是徘徊在山脚下的人无法享受的。然而,从100分到98分就是应当受到指责的堕落吗?并不是。98分依然是一个令人艳 羡的好成绩,98分和100分同属于优秀水准。从100分到55分才是应当警醒的堕落。

依然优秀的第一个孩子被对待的态度落差如此之大,连我亦不禁感到委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许多人奉行苛 求完美的极端精英教育,向往着“高处不胜寒”。从“虎妈狼爸”,再到“提高一分,横扫千人”的高考标语,人人的神经成了一张绷紧的弓,生怕遭受横飞而来的 一记耳光。

可是,有一句亘古朴实的真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心心念念“直挂云帆济沧海”,却忘了挫折与起伏才是人生的常态。“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力量,就在这起伏之间。宽大的大海永不会如一潭碧湖般文弱恬静,清浅的水面可以保持平稳,但也失去了承载大舟的能量。

是的,起伏的波浪才是更具力量。没有后退,没有低谷,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和空间,也就没有厚积薄发的震撼。就像生 活在南极冰海的企鹅,想要跃到岸上,并不是在水面 上拼命挣扎,而是猛地扎进深水,凭着一股冲劲儿再跃出水面,华丽地落在岸上。第二个孩子就像这只企鹅,在 不及格的深潜后获得腾跃的力量。

而我们,当然应该给第一个孩子以鼓励和支持,不是必须得到满分才是优秀的孩子。他是潮起潮落的大海,是汹涌起伏能淹没一切的波浪。我也相信,他可以在这两分的差距中弥补自己的缺漏,下一次重得满分。

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我相信在不完美中,才能更好地突破自己,在退步中,重获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点评:

这是 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该生的“规定动作”做得十分到位:紧扣漫画的关键内容与寓意展开写作,符合题意;题好文一半,其所拟题目与其他考生相形,能给人眼前 一亮的感觉,即题目有辨异性;起段三言两语,导入简洁,入题快;第二三段分别评述漫画中的分数及其产生此一现象的社会背景,如果说第二段是围绕“点”来展 开,那么第三段就是围绕“面”来展开,第四段则是围绕“理”来展开,角度斑斓,内容充实,逻辑(台阶术)严密;第五六七段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形象生动,文势壮又能以理服人。

该生的“自选动作”也同样做得十分到位。比如“立意高远”——作文以哲理立意,难度系数高,区分度自然也高;辩 证思维亦颇具特色,论证扎实、理性、稳健;论述相当集中,从题目至结尾绝无蔓笔,析题切题扣题点题,一以贯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所用的“古人说”妥 帖,所用的“波浪说”无可辩驳,所用的“企鹅说”新颖、生动、精当、有情趣。此外,该生的“情文并茂”能力、“孟辩素养”(孟子式的辩论素养)也值得点 赞。

进步与退步

在第一幅漫画中,前一位小孩因考得100分而获得了家长的亲吻,后一位则因为拿了不及格的55分而被家长打了一 巴掌。然而在第二幅图中,曾获100分的小孩因只得了98分而被惩罚,后一位不及格的小孩因为进步得了61分而受奖励。两图对照,不难看出这其中蕴含的进 步与退步的关系。但在我看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既要给孩子进步的鼓励,也应给孩子留有一定的退步空间。

进步与退步,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趋势,实则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同的方向。进步是一个人能力发掘的过程,而退步则 是一个人缺陷暴露的过程。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待进步与退步,教育者应秉持科学的态度,鼓励进步者是鼓励其不断砥砺自我的奋进状态,而鼓励退步者则是为其留 足反思的空间。利用好暴露的缺陷,实现自我完善。正确地处理进步与退步,最终都将促使受教育者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

家长应鼓励孩子前进的每一小步。漫画中的第二位小孩两次获得的分数均未超过第一位小孩,但其家长仍在他获得进步 后予以鼓励,这是我所赞同的。即便55分到61分只有6分的进步,且61分离满分还有很远距离,但这个鼓励是应有的。家长以鼓励的方式告诉孩子“不积跬 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自我的升华过程中,需要一个量的积累,一小步的前进相对于从差到优的路途来说是微小的,但没有这一步步的积累 便不可能到达优秀。因此,家长给予小孩进步的鼓励,应从细微处出发,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指引,脚踏实地,滴水穿石。

家长应给孩子的退步保留一定的空间。孩子的成长发展就如同发掘一处金矿,不可能出现每一次挖掘都能见到金矿的情 状。单纯地把孩子的退步视作一种失败,而不仔细推究其中的原因所在,那么这一个退步或许会变成孩子走向衰颓的一个开端。因此,给孩子 的退步留一点空间,就 如陈忠实在寻找中不断剥离过去的束缚重建自我一样,就如王阳明在被贬作驿使仍静心思悟一样,就如杨绛在下放到干校改造仍潜心学习西班牙语一样。从一个小退 步入手,引导孩子给自己一个反省的空间,在退中求进,才能如那些古今中外的大师一样在面对人生的退步时以正确的态度重建自我,上下求索。

进步和退步是相离相生的一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以单纯地奖惩来对待孩子的进与退,才能让孩子在独当一面时正确处理自己人生的进退,成为一个能够推动社会在变动中求稳求发展的栋梁。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文。

很多考生都是从漫画的内容角度立意的,而这篇作文却能从寓意的角度立意。该文正确地指出,这幅漫画蕴含着进步与 退步的关系,进步与退步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趋势,实则在某种程度上有相同的方向,进步是一个人能力发掘的过程,而退步是一个人缺陷暴露的过程;进步与退步 是相离相生的一对。一篇高考作文,能有这样由表及里的思考深度,实为难得。

作者不空谈进步与退步的关系,而是联系漫画所提供的材料。作者指出,家长教育孩子时,既要给进步的孩子以鼓励,也应给退步的孩子以空间,这种做法也是值得提倡的。

该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第一段引材料摆出自己的中心论点,是“起”的部分,第二段是对中心论点进一步阐述,是“承”之一;第三段讲应对进步的孩子以鼓励,是“承”之二;第四段是讲应给退步的孩子留有空间,是“承”之三;最后一段回扣中心,是“合”的部分。

这篇作文思想深刻,内容充实,文体特征鲜明,论证方法多样,语言流畅,书写漂亮,是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

文章第四段所举的陈忠实、王阳明、杨绛的例子不太恰当,人生遇到挫折,遭遇厄运,不等于退步。

一点进步,一种人生

暮色暗淡,残阳如血。

北方的风凛冽地刮着,刮的人生疼。一个十八岁的少女坐在河边,手里拿着最后一次的模考卷,上面的分数令她心寒。她考差了,离自己梦想的学校还差了好多,然而更令她伤心的是,她的父母非但没有安慰她,反而将她痛骂了一顿。

女孩于残阳中站了起来,她撕碎了手里的试卷,回到了家。没有人知道那个夜晚女孩想了什么、想了多久。只是看见,从那以后,女孩仿佛在书桌旁生了根。

几个月后,女孩坐在高考考场上,答完了人生最重要的几份卷。也许是好事多磨,女孩虽然比最后一次模考分数多出了很多,但依然未能考上梦想院校,只因几分。

女孩流着泪在田野上使劲奔跑,最后累到躺倒在地。盛夏,农村的夜空被点点繁星照亮,女孩睁着流着泪的眼睛,看着 热闹的夜空,仿佛自己的梦想跟那星星一样离她如此遥远。这时,女孩的父亲躺在了她的身边。“对不起,我还是没考上,你骂我吧。”“不,孩子,最后一次模考骂你是因为你的心根本不在学习上,然而后来我看到了你的努力和你的进步。有进步就是好的,虽然你的进步并未帮你达成目标,但那又怎样?只要能进步,在哪都 能成就精彩。”

父亲的话好似一豆灯火,点亮了女孩心里哪怕只有一平方厘米的地方。几个月后,孩子听了父亲的话,背上行囊,去了一个二本的院校,继续着自己的人生。

那后来女孩大富大贵了吗?没有。毕业后,女孩搭上南下的火车,找了份工作,平平淡淡地活着。只不过,不管有多平淡,她都会把生活过好,努力让自己进步。

再后来,她结了婚,生了小孩,成为了我的母亲。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经历,我妈妈从小到大都不太在意我的成绩,所以在别人学奥数的时候,我基本上都在扔泥巴。但我妈妈也是有底线的,她不要求我每次都要考满分、90分,她只要求我每次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

上了高中后,由于我的爱好,我学了艺术,成为了艺术生。功课落下了不少,成绩自然也不算优秀,妈妈也还是只有“进步”一个要求。她只是不想我也像她一样因为没有努力和进步而在迷雾中穿梭。

如今,我走在了妈妈曾经走过的路上,只求问心无愧和争取进步,或许我的进步十分微小。使我赶不上我想要搭乘的那 辆列车。不过,后面其实还有很多辆车在等我,因为我一直在努力进步,就像小树一直在努力进步和成就一片繁茂;就像水滴一直在努力进步汇成一曲江河,奔向所 梦想的远方。

一点进步,一种不一样的人生。

点评:

与一般考生作文写法不同,本文并不是千篇一律地从漫画材料的描述分析开始,而是用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描写性开头,营造出一种肃穆的气氛来吸引读者。文章“有进步就是好的”这个立意却完全是从漫画材料中来,并对成绩优劣与评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思考,符合题意,中心突 出。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的转折点是她“成为了我的母亲”,叙事的时间跨度使文章产生了历史感,情感色彩从忧伤苦闷逐渐转为平和豁达,内容和情感丰富充实 立体。母亲并没有把未实现的理想强加于女儿,对“我”的期待与评价着眼于“是否有进步”。在追求完美、施行“虎妈狼爸”教育方式的中国父母群体中,这位母 亲的宽容心态显得那么与众不同,她或许就是考生们笔下心心念念呼唤的那位“母亲”!

这是一篇构思新颖、有创意、以情动人的散文,它不以强势的说理取胜,而是取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独属于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这种真诚的书写恰恰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勿以点点沉浮论英雄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今人之于古人,更为注重孩子的教育。然而,不少父母把重视化为对于点点成绩的纠结,平日里的“天子骄子”因点点失误而被“由爱转恨”者有之,一直的“差生”因点点进步而顿被“捧在手心”者亦有之。父母的态度因一点点分数改变而“一百八十 度”大转弯,这是对待成绩过于主观、生硬的行为。

分数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的掌握、思维方式、老师出题的难度,甚至于个人的运气皆可改变成绩的高低。仅以 “这次比上次高了几分”来界定孩子是否认真学习是不客观的、表面的。高分学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一直以来的勤奋与不缀,低分学生的父母不能认识到孩子的能力 与水平。单次成绩的沉浮即界定英雄、评定父母心中的“宝”,难以认识到孩子的水平,终会致使孩子深陷那红色的分数中,不清醒且不理智。

《礼记》有言“父之爱子,乃生而行之乎。”父母的爱本是无条件,而现今因分数一点点退步或增加均可改变父母的 爱,则此爱易流于表面而不触其心。孩子退步了两分即挨了巴掌,或许便是错罚了试题变难仍是班级第一的他。孩子学习如同苦行僧在路上踱步前进,这一路上,父 母的关爱与理解是如“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让前路阳光明媚。而若父母的爱变得“有偿”,须用分数进步来赢得,只会让孩子战战棘棘,时刻背负“优生的 包袱”或者“差生的重担”。

古人云,“爱其子,则为计之深远。”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应局限于那小小的分数。考试是对孩子学习的评估、却并非是对孩子的评估。父母看待孩子分数的眼光也不应局限于一隅,而应看到整体的、比较的,这样才能知道成绩背后那点点浮沉的真正意义。

父母的“巴掌与吻”是可影响孩子一生的。曾几何时武汉神童惊人跳级、学业有成,而父母惯于其优异,容不得半点失误或退步,他终顶不住压力而厌学,“泯然众人矣。” 成绩那点点浮沉并不能直接界定了孩子的“好坏”、“优差”,也不能作为孩子赢得父母的爱的筹码。只有看到孩子真正的实力,给予及时支持,方能在无涯学海上为他撑起一片小舟,助他学成至彼岸。

点评:

本文是考场中一篇精彩的议论文。

篇3:2017高考全国I卷满分作文赏析

2016年云南省高考英语试卷为全国新课标III卷, 主要特点如下:

1.难易适中, 突出“双基”;

2.突出语境, 淡化语法;

3.注重运用, 贴近生活;

4.语境真实, 语言地道。

试卷保持了英语学科多年以来形成的稳定的命题思路, 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传递正能量, 试题语言逻辑性较强, 词汇紧扣考试大纲, 所以, 学生答题比较顺手。因为采用全国新课标III卷, 所以, 难度与2015年全国新课标II卷相比稍有下降。

二、试题结构动向

2014年以后, 高考英语增加了篇章语法填空题, 更加强调英语基础知识的考查, 以及在语境中的灵活运用。2016年试题模式依然是四篇阅读+一篇完形填空+一篇“七选五”+一篇语法填空+改错+作文。从卷面情况看, 试卷依然关注考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整体把握语篇的能力, 以及常规的英语阅读能力。从题目排序来看, 2016年云南省所用的高考英语卷非常合理, 卷首的阅读理解部分非常容易, 有助于考生轻松地进入状态, 后面的题目难度逐步增加, 有利于学生稳定心态, 考出真实水平。

其中, 阅读理解题更加贴近生活实际, 关注社会现象, 总体难度相对稳定;“七选五”主要讲述如何买鱼以及烧鱼的注意事项;完形填空为记叙文体裁, 夹叙夹议, 传递正能量;语法填空不是考试说明上列举的对话形式, 而是说明文体裁, 讲述了筷子的使用, 传播传统文化, 难度适中;短文改错是关于青少年时期与父母相处的回忆, 考点常规, 难度平和;书面表达沿袭2015年的体裁, 即应用文中的书信写作。题目要求写一封道歉信, 就不能如约一起去书店向Bob道歉。命题非常贴近学生生活,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 有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总体来说, 整套试题体现了英语学习的特点:从语言学习到能力培养, 也就是“四会”技能的全面提升。

三.真题解析

(一) 阅读理解:题型稳定, 信息句直观

高考阅读理解的题型一直比较稳定, 通常有四大类:事实细节题 (直接信息理解题1, 2, 3, 4, 8, 14;间接信息转化题5, 12) ;主旨题 (11, 15) ;推断题 (7, 9, 13) ;释义题 (6, 10) 。2016年的阅读理解, 和往年一样, 共有四篇文章, A篇是一则广告, 共介绍了五个与音乐有关的活动, 包括举办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和联系方式等;B篇是故事类短文, 介绍了一个女作家独特的挖掘写作素材的方法。由于文章的结构较松散, 要寻找关键句不容易, 但是一旦找到关键句, 就能获得重要信息;C篇是生活类说明文, 介绍了英国的苹果节, 以及苹果的种类及种植环境;D篇是一篇反映新闻传播特点的社会类议论文, 讲述了在网络普及的时代, 好消息的传播速度比坏消息快。与2015年相比, 2016年阅读理解的难度明显降低, 主要特点如下:

(1) 在考题设置上, 基本遵循“标题跟着主旨走, 细节找到仔细看, 多半词汇有转化”这一经典传统的解题原则。

(2) 阅读理解的设问发生了微妙而重要的变化, 15个问题中, 多数以“What”“Which”“When”和“How”开头, 不再像往常一样出现以“Why”开头的特殊疑问句。即阅读理解着重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和细节的接受与处理, 不再出现“细节理解”与“深层理解”平分秋色的现象。如:

解析:此题为推理判断题。根据“I don’t make them up”和“Welty’s people come from afternoons spent visiting with old friends, from walks through the streets of her native Jackson, Miss., from conversations overheard on a bus.”可知, Welty的小说里的人物并不是虚构的, 他们都来源于现实生活, 故选C。

(3) 单词释义题延续2015年的模式, 即不是单纯地考查学生对生词的理解, 而是考查学生在上下文语境中对熟词 (如B篇中的them) 和短语的理解 (如C篇中的a pipe dream) 。如:

解析:此题为词义猜测题 (代词替代) , 原文是“My friend said:‘Now we believe your stories, ’”Welty added.“And I said:‘Now you know.These are the people that make me write them.’”根据上下文可知, them指代最近的名词“stories”。

(4) 4篇阅读理解文章的排列顺序也与往年有所不同。2016年阅读理解的首篇是一则广告, 最后一篇是有一定阅读难度的社会题材类的议论文, 遵循“由浅入深”的排列原则, 这与2015年的高考英语截然不同。可见, 在文章的排序方面, 并没有形成一成不变的模式, 文章的深与浅均随机安排。

(5) 在选材方面, 与往年的试题大同小异, 即第一, 突出阅读的交际性, 通过阅读广告等文章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生活信息;第二, 重视故事类文章的阅读, 强化对文本信息的挖掘, 于平凡之处见文章的价值, 促使读者在人文素养方面得到熏陶和提升;第三, 科普及社会方面的文章能够拓展考生的知识面, 开阔视野。

(6) 由于阅读理解命题策略较单一, 如果考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 就能基本看懂, 在此基础上, 仔细看几遍, 一般就不容易出错了。这种命题方式意在考查学生英语方面的“真功夫”, 即词汇和语法的综合运用, 以及保持一定的阅读速度。

(二) “七选五”阅读:主题生活化, 脉络清晰的科普文章

这篇文章介绍了买鱼和烧鱼的常识, 主题生活化, 学生易理解, 感兴趣。与往年类似, 2016年的“七选五”阅读仍然为一篇层次和脉络清晰的科普文章, 目的是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逻辑推理和归纳能力。选项中的句式主要有3种:祈使句、简单句和复合句。

“七选五”阅读题, 若设在段首, 如第18题, 则主要考查学生概括主题句的能力;若设在段中, 如第16, 17, 19, 20题, 则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分析能力, 往往会在上下文的衔接处设题;若设在段尾, 则主要考查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设题处往往与主题句呼应, 2016年的“七选五”阅读没有在段尾设题。

例如:

解析:

16题为段中句, 考查上下文串联, 因为有衔接词“But”, 答案以上句为主, 中心是鱼对人的健康有好处, 所以, 选择的句子也应围绕鱼对健康的好处来展开, 即答案为G。

18题考查概括能力, 文章的写作模式为总—分—总, 因此, 很容易定位答案, 上句为This text is about how to buy and cook fish in an easy way, 而下句为Fresh fish should smell sweet.所以, 这一段展开的主旨句为how to buy fish, 即答案为F。

(三) 完形填空:在语境中解题, 关注关键词

这是一篇夹叙夹议 (叙多于议) 的励志故事。叙述了作者想成为学校足球队的明星, 从一心实现夙愿到脚踏实地、务实本分地做人这一心路历程。故事中, 作者的队友Miller King, 虽然在一次事故中失掉右臂, 但他平和、谦逊、坚毅的品质深深地感染了作者, 在他的影响下, 作者的内心日益强大, 人也变得更加务实了。

文章难度适中, 设空合理, 前置性设空和后置性设空分布较均匀, 空与空之间疏密搭配合理。选项构成仍以实词为主, 名词7个, 动词5个, 形容词4个, 副词2个, 另有2个虚词, 1个连词, 1个代词。例如,

30.因为上文提到Miller失去了右臂, 下文的语境是over a fence, 说明作者看到他被困在栏杆上了, 故选A;

31.因为下文说if you had both arms, 翻越这个围栏并不困难, 所以选B;

32.根据上下文知道, 我在赛场上破了Miller所有的纪录, 还被提名MVP, 所以, 我肯定他最不想接受我的帮助。所以选C;

从中不难看出, 完形填空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 在语境中解题, 同时, 考查的词汇均为必修教材中的高频词汇。

(四) 语法填空:重点考查词类语法题, 动词比重较大

语法填空以词类为主, 其中, 动词依然是考查的重点 (共4题) , 42, 49题考查谓语动词的被动语态和时态, 以及主谓一致;43, 44题考查非谓语动词;连词考查了3题, 时间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和并列连词各一题;介词、动词变名词、形容词变副词各一题。考点很基础, 注重对语境的整体理解。

从内容上看, 文章介绍了筷子的使用, 与2015年全国新课标I卷语法填空的文章 (有关在阳朔旅游的文明礼仪问题) 有异曲同工之妙, 旨在传播中华文明。可见, 在高考英语试题中, 适当渗透中国文化, 已经成为高考英语命题的一个趋势。

(五) 短文改错:立足基础, 侧重动词

从题中可看出, 涉及动词的有2题, 主要考查谓语动词的时态和非谓语动词中动名词的用法。如, 全文均为过去时, 所以, tell要匹配上下文时态, 应改为told;而wear在介词by后, 所以, 应改为wearing;涉及代词的有3题, 分别是反身代词、人称代词和不定代词;此外, 还有名词单复数, 形容词最高级, 形容词变副词, 冠词部分主要考查固定词组at first, 所以, 要把the删掉;介词考查了初中的固定搭配leave someplace for, 所以, to要改为for。和语法填空一样, 考查的重点依然是最常规和最基础的语法点。

(六) 写作:灵活实用, 贴近生活

纵观2012年至2015年近四年的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 话题基本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2012年, 写一封电子邮件, 申请参加国际中学生组织在新加坡举办的夏令营;2013年, 写一封信给开网店的美国朋友Tom, 请他代卖自制的中国结;2014年, 以“十年后的我”为题, 从家庭、工作、业余生活三个方面展开适当的联想, 并进行阐述;2015年写一封邀请信邀请外教去敬老院陪老人们过重阳节。而2016年的作文是致歉信, 就不能如约一起去书店向Bob道歉。从中可以看出, 近几年来, 书面表达的内容都贴近生活, 并不难下笔。且题干基本都设置了三个写作要点, 这实际上是从侧面规范了整篇文章的写作结构, 让考生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合理地联想和自由地发挥, 这就是我们说的有提示的半开放式作文。这种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命题趋势将会延续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 以往的书信类高考英语作文, 信件的开头和结尾都给出来, 但是2016年却没有提供, 所以, 写作时, 要注意使用规范的信件格式。另外, 写作时, 要考虑评分的要求。高考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主要有三个维度:以内容要点 (content) 定档次;以篇章布局 (structure) 增美感;以语言质量 (language) 定分数。

四.2017年备考策略

在分析2016年试题的基础上, 针对2017年的高考, 笔者提出了一些备考建议:

1. 阅读理解备考锦囊

第一, 要强化基础, 包括单词 (一词多义) 和语法 (句子结构) 。第一、二轮复习阶段, 建议考生以积累为主, 即做题时, 注意积累生词, 多做长难句语法结构解析。阅读理解要求考生能够深入理解词汇, 当文章中出现一些鲜活、灵活、词义微妙的地道的词汇和句子时, 能否正确理解词汇与句子, 将直接影响阅读理解的质量。

第二, 掌握解题技巧。这需要系统地学习和实践, 考生不仅要懂得怎样做题, 而且还要明白怎样得到更高的分数。进入3月, 考生应该着眼于提高阅读理解的速度, 阅读理解要想获得高分离不开仔细, 而要做到多看几遍, 提高阅读速度是必要的。

2.“七选五”备考锦囊

“七选五”考查的重点是主旨概括 (句首) 、主题句提取 (句末) 、过渡句和细节的具体分析 (句中) 。做题时, 建议学生先通读全文, 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再通读答案, 找出和文章相对应的关键词;接着, 根据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具体内容, 结合关键词, 将选项填入文中;最后, 通读全文, 重点考查逻辑关系和关联结构。也可以通过研究多余的选项, 明确排除的理由, 最终确定答案。

为了强调短文的核心内容, 作者往往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对主题进行反复强调。因此, 做好这类题目的技巧是在选项中寻找上下文中核心词汇的同义词或近义词。

3. 完形填空备考锦囊

完形填空重点考查学生对语境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时, 不要盲目地做题、对答案, 应了解出题的依据, 掌握基本的解题策略 (排除法, 瞻前顾后, 情景再现, 情感体验等) 。解题时, 谨记“意义为先, 依据为准”, 这样,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语篇填空备考锦囊

第一, 关注动词的各种基本变化, 包括时态、语态、主谓一致、固定搭配、非谓语动词等。对于难题, 稍作了解即可。

第二, 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 不仅强调词汇的积累, 还要特别注意不同需求下词性的转化和派生。

5. 短文改错备考锦囊

第一, 关注动词的基本用法和常用连词的用法 (强化作文改错和单项填空) ;

第二, 3月份后, 考生应强化训练, 熟悉高频考点。

6. 书面表达备考锦囊

第一, 写作时, 一定要遵循评分标准, 从内容、结构和语言表达三个方面入手, 构思写作。对于常见的话题, 最好能够熟练掌握写作的套路, 并随时储备一些经典的句式。

第二, 练笔时切勿贪多, 一篇习作完成后, 要反复修改, 并注意总结和内化。

第三, 从某种意义上讲, 对习作进行修改的过程, 也是在训练短文改错和语法填空, 作文训练重在反思修改过程和积累词汇句式。

篇4:2017高考全国I卷满分作文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总分60分)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赴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趴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报哀悼。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阐释】

这道作文题是一个“新材料作文”,题目中的材料来源于真实事件。这一事件对我们来说相当熟悉,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并且时时打湿我们的眼眶、沸腾我们的热血、催动我们的脉搏、震撼我们的心灵,也真正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但是,熟悉材料的内容,并不意味着可以很好地把握材料。因为熟悉不等于了解,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部分考生不能准确地叙述出事件的前前后后,有的考生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把事迹与人物对应错。对于这些现象,阅卷老师都有同样的感受,很多老师感叹学生对社会的关注不够,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时代感。不过,大部分考生还是能够把握住题目的要求,并且按要求行文,走题、偏题的现象很少。

以下给大家提供高分作文和低分作文各一篇,让我们共同探讨高分作文的秘诀所在,追寻低分作文的失分原因。

【高分作文】

多难兴邦

河北一考生

温总理在四川地震灾区学校的黑板上郑重地写了四个大字:“多难兴邦”。这四个字深深地镌刻在了我的心上。

多难兴邦。我们不渴望经历灾难,然而我们却能从灾难中寻找力量。春秋时期,越国被吴所灭,勾践退守会稽山。尸野遍布,血流成河,在亡国的巨大灾难中,勾践和他的子民却找到了力量。韬光养晦,忍辱负重,在灾难的阴影中寻找光明,终于“三千越甲可吞吴”,灾难使越国的臣民上下齐心,励精图治,整个越国有一种坚定的信念,要雪耻,战事临近,父劝子,女劝夫,整个民邦都有强大的凝聚力。灾难后带给人的力量气撼山河,以色列民族在历史上受尽苦难,没有居住地的以色列民族被迫远迁欧洲,受尽了歧视和屈辱的犹太人竟在二战中惨遭屠杀。一个伤痕累累的民族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没有退缩屈服,却迸发了强大的力量,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了以色列国。虽然他们的行为有些无理,但犹太民族在灾难后的顽强与抗争让我们看到在灾难中凝聚的力量可以兴邦!

我们不能选择逃避灾难,却可以选择坚强面对,在灾难中,民族得以成长,祖国的脊梁得以刚强,民众的灵魂得以洗礼。

多难兴邦,邦以民为本。灾难面前,人民的成长就是邦的兴旺,在灾难中,人性的闪光点被无限地放大,爱的光芒耀耀生辉,从九八年的洪水,世纪初的非典,再到今年的冰雪灾难、地震,我们被一次次震动着。从解放军战士、医生护士,到身边的陌生人,朋友,甚至自己,我们被一次次感动着,震动着;从解放军战士、医生护士,到身边的陌生人、朋友、甚至是自己,我们都看到了灾难面前人性的伟大。经受着一次次灾难的洗礼,我们的民众也变得更坚强,灾难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也在增强,涓涓细流汇成爱心的海洋,每一个民众的成长坚强换来了民族的兴旺富强。

成长是痛的,却是必须的。一个民族的成长也是要付出痛的代价。灾难过去,更需要的是民族长久的思考,从灾难中有所感悟,在灾难中闪亮的人生光芒要永恒的发光,这样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

多难兴邦,中华民族是不会被困难吓倒的,愿华夏儿女能在灾难中汲取力量,坚强成长,因为我们的成长就是民邦的希望。历史会记住灾难,历史会见证中国民族的复兴。

【高分揭秘】

从内容上看,材料本身讲的就是面对灾难人民的表现,本文作者是从宏观的层面入手进行议论的,紧紧围绕“多难兴邦”来行文,无疑是符合题意的,语言流畅,中心突出。因此,这一项给19分。

从表达上看,符合文体要求,作者用词准确,语言流畅洗练,结构严谨,综合来看,这一项给18分。

从发展上看,作者能够从抗震救灾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升华到“多难兴邦”这一宏观的主题,这样一种主题的挖掘,就已经体现出主题的深刻。因此,这一项给19分。

最后得分:19+18+19=56分。

【低分作文】

爱的奉献

河北一考生

用心、用爱、用血、用汗水、用我们所有去爱我多难多灾的四川人民,小小的奉献就会让四川人民感到温暖,感到爱的存在。

心系中国心系四川,人民的生命是我们的一切,我们应该多为四川人民做点什么。当我们在车站购物中心到处可见的捐款箱面前,看到不管是一元、十元、五十等。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爱心去爱四川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那些嘹亮的口号“众志成城,抗震救灾”都看到了政府、国家以及每个人对四川的爱。

我们可爱的军人、护士、医生,在日夜的救助着每个在四川地震中的人民,虽然我们的爱心微不足道,大家的一点一滴都汇集到一起就是一条巨龙,就是爱的连锁,我们的国家是如此的多灾多难,我们不抛弃、不放弃,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经过了非典的侵蚀,遭受了冰雪的覆盖,又让我们体验地震的打击,中国人是好样的,灾难只会让我们的心更近、更团结一致,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对四川人民献出了自己的爱心,虽然是不一样的表达,我们是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艺出艺,每个人都在献出自己的爱心去帮助那些受难的同胞,一个风雨的考验。

许多的明星义演捐款,小朋友的礼物,四川的人民不要害怕,我们每一个人都伸出救援的手,救出你们。这次是一次致命的打击,让我经历了生死的考验,你们看到了我对你们的关注关心。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这些都是爱的付出、爱的奉献。

心系中国,心系灾区,各界人士都对中国发出了慰问信,中国不需要同情,需要的是理解,用爱去理解中国。

看到每一个救援队救出一个四川灾民时那种喜悦,我们看到了生命价值。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看到了国家的爱心、国家的重视。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是不变的主旋律,这就是爱的奉献。

【失分探讨】

文章一开篇就解说了对赈灾中奉献爱心的一种呼唤,然后具体叙述了捐款、支援不同方面的不同表现,综合起来表达出对灾难面前奉献爱心这种精神的一种感动。

从内容上看,文章从所给材料的含义出发,提炼出灾难中人人要奉献爱心,毫无疑问是符合题意的,并且能够围绕这一主题构思、行文,尽管存在矫揉造作的痕迹,但所述的内容能够表达所确立的立意。因此,这一项给13分。

从表达上看,这篇文章运用了叙述性、抒情性的语言,体现出文体特征,符合文体要求。从结构上看,有头有尾,比较完整。但语病较多,影响了语意的表达。因此,这一项给13分。

从发展上看,能够围绕主题选择材料,体现出作者正确的认识,个别语句带有强烈的感情,因此这一项给9分。

篇5:2017高考全国I卷满分作文赏析

我的梦想在我踮起脚尖都够不到的地方,也许有人会说我自不量力,如果什么事都量力而为,那么生命就不会出现奇迹了,不是有个词叫“志存高远”吗?只是,在经历了高考后,我的梦想就像琉璃般破碎了一地,拼不回完整。看着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大学,心里有无限感慨。我不知道,高考对于我到底意味着什么,我甚至怀疑我是为了折磨自己才把自己丢到高四的行列的,谁能诠释高考的全部意义?虽然我没有唐吉诃德的勇气,没有霍尔顿的胆量,但我很清楚我必须守望我的麦田,我的高考,因为所有人都说那是我们的出路……

有人说,现实,总是沿着与梦想相悖的轨道行走。关于梦想中的大学,这是一句不易说出口的话,也许它可以很容易地就被提问,但它绝不是简单就能回答的.。梦想与现实总是会出现偏差,就是因为曾经的梦想与相识存在着偏差,才让我变得这么消极,这么忧伤。如果别人问我,我梦想中的大学是哪一所,我想我给不了他答案。

我们都在路遥《平凡的世界》里平凡地生活着,生活中有快乐,当然也会有悲伤。就像我,阳光在眼前,可我总是回首身后的足迹,因为我不是一棵向日葵,所以我总能看到自己的阴影,但却一直走不出去。终于明白师姐所说的:高考也是一种伤害。

讲台上,学生代表的讲话让我无法呼吸;谁都曾经彷徨过,迷惘过,只要我们在迷失后找回自己,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我缓缓地低下头,犹如一个做错事的小孩。我真的宁愿相信,迷失的日子只是一个过渡期。

篇6:2017高考全国I卷满分作文赏析

我是一只独舞独唱的小老鼠,拖着残肢,留下一个个深浅不一的脚印。

最炫的舞台

从我呱呱坠地开始,我就在打造着这像荒地一般的舞台,我没有任何工具,除了双手和智慧,于是,我使用它们去开垦,这是我最美丽的舞台,尽管它那么小,尽管它不那么绚丽耀眼,但它是属于我的。

有一天,当心中最美丽的舞台与我有咫尺之遥时,我发现,我无力踏上这个舞台——=我受伤了。永不复原的伤。

于是,这片净土,不再是我可以栖息的岛屿,而是囚禁着灰色梦想和灰色热情的灰色牢笼。我发现,我内心梦想的舞台坍塌了,在一瞬间。

我是谁,住在哪

我是什么,我是谁?是一个舞者,亦或是一个小丑?我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是,我失去了自己的自由。

我们被外界束缚着,父母、社会、学校将我们“充盈”起来,他们胜利了。我成为了他们最忠实的仆人。

但这个仆人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活在天堂上离上帝最近的地方,只是,她已无力再飞回人间。

当意志被一丝丝地挖空,爱的光芒却“因规格不符”而无法“加载入仓”。当寒流席天卷地而来,我的世界降温到零下一百度,内心犹如冰窖。

然后,哭泣,带着对梦想死亡的恐惧。

我住在这冰窖里,渴望飞翔,却不敢摆动翅膀。渴望自由,却又觉得一片迷茫;渴望真理,却又不敢单独地演讲歌颂真理的存在,只因生活得太安逸。

于是,从此,我也迁徙到了溺爱的旋涡中。自拔,是徒然。

重新打造我的舞台

带着满身的伤痕和心灵的空洞,我回来了,开始重新打造自己的舞台。

我不再在乎别人的眼光,世俗眼中的我是好是坏我已经无暇再去顾及,我不再依附别人,不再孤孤单单地躲在角落,静静地看着父母、学校和社会为我铺设好的一切。

我要张开双臂,不再娇气,任冷风从耳边掠过,任每一寸发丝在风中痛苦地呻吟,痛苦地飞扬。

我要在隐忍中学会成长,在历炼中读懂人生。

上一篇:消防设计审核、备案提供资料下一篇:建筑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