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一次月考

2024-04-16

七年级第一次月考(共14篇)

篇1:七年级第一次月考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

(第一、二单元,总分120,其中卷面分5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25分)

1.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4分)

(1),可以为师矣。

(2),不亦君子乎?

(3),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士不可以不弘毅。

2.根据提示默写句子。(4分)

(1)孔子在文中论述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如果人人都能做到为他人着想,做到“。”那么构建和谐社会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中句子回答)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7分)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导引方向;

理想是,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而不可既,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缀连()脊梁()..

(2)用“罗盘”“船舶”这两个词给文章填空。(3分)

(3)文中有一个错别字,它是应改为。(2分)

4.综合活动。(10分)

班上开展下面两项趣味语文活动,相信你能一一参加并完成。(10分)

① 成语接龙。根据示例在下而成语后面连接出三个成语。(4分)

例:车水马龙一龙马精神一神通广大一大张旗鼓

表里如——、————

② 拆字游戏。将某些字拆开,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道理。请依照范例从下面提供的字中选一个拆开,说出所悟。(6分)

例:“路”由足和各组成,说明人生的路是靠各自走出来的。

怒功悟

二、阅读(50分)

(一)①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_________(啜泣、哭泣),正_______(纳罕、纳闷)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②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_______(恐惧、害怕)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③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

④“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

⑤“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⑥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

⑦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⑧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⑨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5.将①②段空缺处填上合适的词。(3分)

6.第③段画线处运用了_______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7.第④段中画线句与下文哪句照应?(3分)

8.写出在父亲的指导下,我每往下爬一步的心理感受。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4分)

9.第⑨段中你认为哪一句能揭示文章主旨,请写出来。(3分)

10.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或得到什么启示?(请从不同角度思考,至少写出两点)(4分)

(二)老师的忏悔

比尔·克利亚是美国犹他州的一位中学老师,他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总是一丝不苟,在学生和同事中间口碑极佳。有一次,他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学生就自己的理想写一篇作文。

一个叫蒙迪·罗伯特的孩子兴高采烈地写开了,用了大半夜的时间,写了满满七大张纸,描述了自己的梦想。他梦想将来有一天拥有一个牧马场,他描述得非常详尽,并画下了一幅占地200英亩的牧马场示意图。示意图中有马厩、跑道和种植园,此外还绘制了房屋建筑和室内设置平面图。

第二天,蒙迪兴冲冲地将这份作业递到老师手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带着未来牧马场主人的骄傲。然而作业发下来的时候,却见第一页的右上角上被老师打了个大大的“F”(差)。

下课后蒙迪去找老师:“我为什么只得了F?”

克利亚老师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毛头小伙,郑重地说:“蒙迪,我承认你这份作业做得很认真,但是你的理想离现实太远,太不切实际了。要知道你父亲只是一个驯马师,连固定的家都没有,得经常搬迁,根本没有什么资本。而要拥有一个牧马场,得要很多的钱,你能有那么多的钱吗?”克利亚老师最后说,如果蒙迪愿意重新做这份作业,可以重新给他打分。

蒙迪拿回自己的作业,去问父亲。父亲摸摸儿子的头说:“孩子,你自己拿主意吧,不过,你得慎重一些,这个决定对你来说很重要!”

此后的岁月中,蒙迪一直保存着那份作业,那份作业上很大很刺眼的“F”一直伴随着他。然而正是这份作业激励着蒙迪,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创业,坚持不懈地不断超越新的征程,多年后蒙迪·罗伯特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一天,克利亚老师应邀带着他现在的30名学生踏上这个占地20多英亩的以“蒙迪”命名的私人牧马场。头上已经添了许多白发的克利亚老师流下了忏悔的泪水,激动地说:“蒙迪,现在我才意识到,当年我就像一个偷梦的小偷,偷走了很多孩子的梦,但是你的坚韧和勇敢,使你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

蒙迪大步走上前去,拥抱克利亚老师,并深情地说道;“老师,谢谢您!正是那次糟糕的成绩,激励着我为实现梦想永不停息地奋斗。”

克利亚老师缓缓地抬起头,面向在场的每一位学生,目光中充满着希望。

是啊,梦就是期望,有期望才会有激情,才会努力拼搏。守住自己的梦,勇敢地走下去,你就终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11.克利亚老师为什么给蒙迪的作业打“F等级?(3分)

12.蒙迪的父亲对他说:“你得慎重一些。”父亲为什么要蒙迪“慎重一些”呢?仔细阅读父亲说的全部话,反复品味其中的含义,你就会理解父亲的用心了。(4分)

13.许多年以后,蒙迪是否完全实现了他在作业中的构想?你对这一事实有什么看法?(5分)

14.过这篇文章,你从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人生道理是什么?(4分)

(三)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视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15.解释字词。(2分)

(1)稚()(2)徐()

16.翻译画线句。(4分)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②昂首视之,项为之强:

17.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8.区别下列各句中“故”的不同用法。(3分)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故作镇静()

(3)不知何故()

19.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有哪些原因?(3分)

三、作文(40分)

20.家是什么?是我们的栖身之所,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片天,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丝慰籍;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关爱之情。

请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

一,1。(1)温故而知新(2)人不知而不愠(3)见贤思齐焉(4)任重而道远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1)zhuìjǐ(2)罗盘船舶船舶(3)既即

②示例1 : “怒”由奴和心组成,说明人有怒便成了心的奴隶。

示例2 : “功”由工和力组成,说明只有努力工作才能获得成功。

示例3 : “悟”由心和吾组成,说明不论什么事,我们只有用心去感受才会有所悟。

二、阅读

(一)5.啜泣 纳罕恐惧6.景物烘托人物的恐惧心理。

7.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8.我顿时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因为我在父亲的鼓励下,两次取得了成功

9.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10.1)路要自己走,但从大人那里接受知道是必要的。(2)父母不宜多替孩子包办,应该让孩子接受风雨的磨练。(3)要相信自己,遇到困难时对自己说“我能行”

(二)11.是因为蒙迪的理想离现实太远。

12.蒙迪对自己理想的描述不只是一份作业,实际上是他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他必须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因此,父亲要求他以慎重态度对待这件事。(意思正确即可)

13.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说他未能完全实现作业中的构想,可举他的牧马场只有20多英亩,距他设想的200英亩所差甚远为据;说他实现了自己的构想,可以他有了自己的牧马场为据。评价方面,既可肯定他对自己的话负责,用自己的奋斗实践它;也可肯定老师有责任心,他提醒蒙迪把理想建立在现实基础上是完全必要的。

14.这是一个开放性题目。无论是从正面还是从反面,从老师、父亲、蒙迪上都可以悟到许多人生道理。学生能从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三)15.(1)稚(幼小)(2)徐(慢慢地)

16. ①夏夜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地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②(我)仰着头看,脖子因为这样都僵硬了。

17.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朴素感情。

18.(1)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

(2)故作镇静(故意)

(3)不知何故(原因)

19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谈:⑴富有童心、童趣;⑵观察仔细;⑶想像奇特等。(答一点1分,总3分)

篇2:七年级第一次月考

看平时的上课状态,以为学生们学的还不错,但是出来成绩着实吓了一跳。把每个同学的试卷从头到尾翻一遍,发现学生们的计算题出错太多,这一章就是重点学习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每一种运算都有自己的法则,学生做错,根本原因就是法则记不牢。找了几个出错比较多的同学,试着提问了一下几个法则,果不其然,好几个都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有些学生甚至张冠李戴,几种法则记混了。就这样的状态,怎么能做对题目呢?

看似简单的第一章,给了我沉重的一击,原来基础才是重中之重,一味的去做题讲题,却忽视了最基本的计算法则,学生做题的法则都不清楚,做对更是无从说起!还有就是平时强调的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觉得讲了好多遍,学生应该没有问题了,可是从填空题的做题情况来看,学生掌握的并不好,这个问题也给我敲了一个警钟,学生的听课效率很重要!看着都坐在教室里听讲,可是脑子根本不转,心不在焉,所以无论讲多少遍,学生还是记不住,仍然照错不误,在以后的讲课过程中,要多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听课效率才是成保证成绩的关键!

篇3:七年级第一次月考

日本与我国经济贸易联系密切, 学生较为熟悉, 兴趣大, 从地理的角度上有很强的认识愿望。教材把日本的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作为切入点, 了解位置为后面日本多火山、地震及气候做好铺垫。接着安排樱花图, 使内容“波浪起伏”, 结构上呈现一定的内在联系, 轻松导向日本的气候。为使学生深入理解日本气候, 教材设计了三个活动, 从位置、地形等方面理解日本气候的形成, 使学生全面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

二、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指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 并了解其地形和气候特征。

(二) 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分析, 理解日本的气候特征。

(三) 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 教学重、难点: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特征, 理解各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三、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的“桥梁”。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一) 教法分析:“以学生活动为主, 教师讲述为辅, 学生活动在前, 教师点拨评价在后”, 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已有的认知结构, 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采取情境、读图分析、问题式和比较分析、分层、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二) 学法指导:依据新课程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 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根据本节课内容, 将知识点归纳为图, 读图析图是这节课的核心。教师指引图像, 引导学生准确读图。通过读图去分析、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依据地图分析、掌握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一) 简明导入, 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明确日本是我国的近邻, 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二) 读地形图讨论问题:

1.说出日本的位置和领土特点。

2.利用比例尺, 量算北京至东京的直线距离。

3.找出富士山、关东平原、东京湾、濑户内海、朝鲜海峡和日本海。

4.日本的地理位置对其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有何影响?

(三) 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及日本的象征———“樱花”引入气候, 结合视频, 利用其直观视觉效果及丰富内容让学生对气候有心理感受。

(四) 通过讨论平原分布在沿海地区, 引导学生分析河流对地形的影响, 逆向分析气候和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揭示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

(五) 梳理知识结构, 巩固所学内容。

篇4:七年级第一次月考

【关键词】如何上好 七年级新生 第一节英语课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44-01

初中和小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习阶段,其中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学科门类特别多, 转眼间在学生的脑海里就多出好几科,并且所有学科都不再像小学那样容易学习、考试不再容易得高分,那么教师该如何把新的学科很好地向学生展现?怎样能更好地消除学生们对英语学科的疑惑甚至恐惧?并对以后的教学课程和活动有一个美好的期待和收到很好的效果呢?本文愿就此谈几点拙见,希望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此问题,从而改变上课方式、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以便让学生們更能轻松、容易地学习和学好英语。我总结认为:学生只要喜欢英语教师就是以后有兴趣学习英语的基本保障和英语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具体步骤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进行训练和演练。

一、生动的自我介绍

先用我自己年轻、读大学时美丽的照片(照片上有外国人)通过编一个英语对话做自我介绍。让学生们感受两分钟的英语气氛。让学生们很好奇:老师怎么有机会和老外那么像朋友一样亲热的照片呢?

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我可以采用实物教学法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会说简单单词的同学就奖励该物品。其次,我可以把我去参加培训的照片,尤其是让学生感觉很不普通的那些培训照片展示给学生们欣赏。当然选择一个培训地点的照片就足够了。这样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最后,我可以用英汉两种语言编造一个简短幽默的故事,让他们明白:语言是用来交际的。

通过这三个活动,让学生们从开始接触教师起就给他们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具有拼搏之美、进取之美甚至幽默之趣。用这样的课堂活动气氛让学生们感受到英语课是一节多么快乐、不压抑的课,在"玩"的过程中就能轻松地上完一节英语课,唤起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欲望。

三、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心

例如:"来"是"come","去"是"go","点头""yes","摇头""no","你"是"you ","我"是"I","咱们"再见就"goodbye"!老师带着学生们有节奏地读上四、五遍,他们会觉得很好玩、很开心,一点儿都不累。这样会让学生们很想与英语老师在一块儿交流、活动。不觉得上英语课是枯燥、无味地背单词、记句型,而是很快乐地在不知不觉中就上完了一节课。

通过这两分钟记忆单词的展示,让学生们觉得原来背单词也可以自己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办法背单词。不一定要用与其他人一模一样的方法,只要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四、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方法

那么作为七年级的新生,该有什么样的习惯对以后的学习和成长都有利呢?首先要相信自己正确的思想,相信自己行、自己就行。其次课前一定要学会预习,把看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课堂上认真听课,及时解决预习时看不懂的问题,仔细做好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和巩固,再自觉地跟上相关练习。

五、要具备英语学习中的几个基本技能

英语学习中的几个基本技能包括 听、说、读、写。首先要学会听,老师不要求学生全部都能听明白、一字一句全部听懂,但要求学生能听懂大概意思。就像小孩开始学说话一样,能明白意思就行。其次在听懂的基础上,能勉强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就行。接着慢慢地开始练习多读、多看,读的多了,看的多了,语言接受信息也就多了。有句俗语:"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最后写的步骤自然而然就跟上了。告诉学生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会一一进行讲解的,不必担心。当然这几个步骤的强化过程本文不做详细叙述。

六、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首先,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就是用来交流的工具。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重要的交流工具。

其次,我国早已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创新,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际之间相互交往频率增多,信息网络的当今时代中,"网络"信息也多用英语呈现,都是以英语为载体。学生们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更应该具备掌握英语语言的能力。并且当代很多文章、电视、电影等都会以英语呈现给观众。要相互理解、明白交流中的信息,就得用英语进行沟通。

总之,不同的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环境都会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上好第一节英语课。希望广大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让我们的第一节英语教学成为师生共同获得良好发展的开端。

参考文献:

[1]初中英语课本及教辅

篇5:七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总结

本次月考试题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测试题,主要是对世界第一大洲——亚洲的知识考查,本试题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题一分,共20分,第二部分为综合题,共3道读图题,共30分,每空一分。

本次试题主要考察亚洲的位置,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特别是对气候的考察面很大,但大部分同学对气候的掌握不是很好,失分较多。主要有如下几点:

1、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固,只掌握了皮毛,真正做起题来不能对所学知识应用于试题中,出现瞎编乱造现象。

2、对图掌握不好,知识点和图不能统一,不能结合,成分离状态。

3、做题时太盲目,不认真读题,不是先认真审题之后再去做题,马马虎虎,失分较多。

4、对于世界气候类型及分布掌握太差,感觉太生疏。

通过本次考试,一定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以后的教学中查漏补缺,争取努力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1、对所学知识应强化训练,达到熟练掌、应用。

2、提醒同学在做题时应先认真审题,按要求做题。

3、加强对地图的运用掌握,做题时图文能很好地结合应用。

篇6: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答案

2、傍——旁 仪——怡 尤——犹 头——投

3、D4、C5、大家送来的许多生日礼物

回忆起了往事

多么好的小伙伴啊

我在数学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6、小明晚上读书影响大家休息

张伯伯夸赞自己读书认真刻苦

张伯伯,实在对不起,我没有考虑到大家的感受,以后我会注意的!

7、略

8、(1)、把自己比做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

(2)、不要自以为是,所谓山外有山,自命清高、不凡,这种人只能像墙角的花一样,显得渺小。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不去关注其他的人或事,那么世界对他来说也会变小。

(3)、如:天空的鸟,你展翅翱翔时,世界就阔了。

二、阅读

(一)1、回忆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生活的美丽花环。

2、一方面是对从四季景物的描写选取,另一方面是对从丰富的色彩的描写选取。

(二)、1、提示:可据下文内容揣摩

2、从“我们必须量力而为”来看,这个家庭并不富裕,这5块钱有可能是他们一天的生活费;而对拥有百万家产的家庭来说,即使捐出500块钱,对他们的生活也丝毫没有影响。所以男孩的母亲这样说。

3、在经历了这次教育和考验之后,小男孩一直充满自信地做人,以奋斗和成绩骄傲地面对那些达官富贾

4、:这“捐”的意义首先是量力而为,捐出自己的一份真心;其次,你的品学,你的成绩,是你对社会最好的捐献。提示:上文母亲对小男孩说的话可作为回答此题的依据。

5、相同:都包含了充分的自信。不同:前一处指小男孩在同学们的议论中坚守自信;后一处指小男孩在后来的人生路上一直充满自信地为人处世,努力奋斗。

6、一个人即使身处贫困的境地,亦不要自卑,要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通过自己的奋斗,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昂首生活于这个世界上。

(三)1契:刻 若:像 惑:迷惑 糊涂 遽:立即 匆忙

2D3略

篇7: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一、试卷结构

本次考试内容主要为七年级上册一单元及第十课,考试模式采用中考形式:且因为本次考试是学生们进入初中的第一次考试,为了培养他们的信心,题目出得较简单。1、150分,时间150分钟;

2、试题分为四大块:积累与运用(32分),阅读(48分),综合性学习(10分)写作(60分);

二、成绩统计

本次考试419人参考,未交卷1人。基本情况是:

各班成绩较平均,班级平均分最高为114.05,最低为106.90。差距较小。

三、知识点的考查

1、字词,包括多音多义,词语的理解,词语的运用,以及对文言实词特殊语言现象的掌握,如通假字、古今义、词类活用等。

2、对文言名句、重点语句的理解。

3、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正确筛选和提炼文中的信息,认识并把握描写对象,分析写作方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4、课外知识的积累等都有所涉及,覆盖面不大,一般考查学生综合阅读力。

5、写作主要考查学生的感悟的能力。

三、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能结合语境判断词语的含义;

2、不理解诗句的意思,胡乱书写;究其原因不理解诗句的含义。

3、不能根据上,下文找出答题的捷径,4、课外知识积累缺乏;

5、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强,错别字较多。

6、写作存在的问题:①书写不认真;②达不到规定的字数;③叙事不完整;④多个中心;⑤不知道如何安排详略,甚至没有详略;⑥标点符号书写不规范等;⑦样板作文很多,大概是小学时养成的习惯。

四、改进的措施

1、课后词语的过关力度,一课一听写,力争人人过关。

2、加强重点文段的背诵力度,最终落实在默写、运用上;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默写,尽量避免错别字。

3、加强答题技巧的训练力度,最终落实在扣准字眼与固定格式上。

4、严抓书写认真的良好习惯,最终落实在平时作业上。

5、强化“读功”,以读促思,思而有所悟。

6、加强作文的片段训练,多遍训练及审题练习。

篇8:七年级第一次月考

一、激发情趣

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 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 如何让新生对已产生乏味的语文表现出惊异, 是我们教学组织者首要任务。基于这一考虑, 我从赞美语文和介绍诗情画意的内容入手, 使学生表现出对语文的惊异感。我设计如下教学内容是:同学们, 语文是一杯滋味甘醇的美酒, 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让人心驰神往;语文一片是浩瀚无垠的大海, 让人尽情遨游。在初中语文教材中, 语文, 是来自朱自清的和风细雨;语文是梁衡对夏的紧张热烈、急促的感悟;语文是何其芳对秋的绚丽色彩的描绘;语文, 是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清透与秀气。沈复的《童趣》让人重温童稚时代的种种情趣, 感受别样的物外之趣;法布尔的《绿色蝈蝈》让人认识活灵活现的蝈蝈, 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童话大师安徒生让人了解种种荒诞无稽的可笑行径, 教育人们不能弄虚作假。总之, 初中语文教材会让我们树立像曹操“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的人生志向;会让我们学会莫顿·亨特《走一步, 再走一步》中的“面对困难, 化整为零, 化难为易”的战胜困难的方法;像席慕蓉的《贝壳》会让我们懂得认真对待活着的每一天, 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让我们生活更美好。因此, 语文如一壶香茗, 让我们心境澄明地品味;如一曲天籁, 让我们心如止水地聆听;如一杯芳醇, 让我们不知不觉地沉醉。

二、养成习惯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语文我们不只应该喜欢他, 而应该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做到:

养成认真诵读的习惯。做到琅琅诵读:读出语气、语调、节奏、自然恰巧的句间停顿, 在诵读中领会内容, 领悟情感。 (读、思、悟)

养成认真预习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做到认真阅读课文, 阅读中遇到生字词等“拦路虎”, 不要绕过去, 要充分利用《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字典》《古汉语词典》解决困难, 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细读课文找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画出或记入预习笔记。 (读、思、记)

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听课必须有“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 而且集中注意听课至关重要, 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 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 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 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 同时记好课堂笔记。 (听、想、记)

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做到书写规范、工整, 保持书写页面的整洁, 尽量不涂改, 即使有错, 也不随意涂改, 只是将错误部分用两条横线划去, 同时做到书写内容的上下平整。 (美、齐、洁)

养成认真复习的习惯。俗话说“温故而知新”, 就是通过复习过去的知识得到新的收获。做到:尝试回忆课堂内容, 再现老师上课内容, 理清知识点;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记住知识点。 (想、理、记)

养成认真做读书摘记的好习惯。读书看文章是完成以下表格:

课题:《 》

作者:《 》

出处:《 》

好词:《 》

好句:《 》

文章内容和中心:《 》

读后的感受或启发:《 》

三、习得方法

语文学习除了有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外, 至关重要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语文学习中的常用方法有:

(一) 利用书本做笔记的方法

在书本上做记号。用方框框出生字难词, 利用直线表示重要的内容;在书上做批注。利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文采优美的句子, 注明修辞、描写方法, 标明动词、副词、叠词或一些修饰词。

(二) 利用课堂摘记本做笔记的方法

记要点;记重点、难点;记老师补充的内容;记老师着重指出最易混淆和最易搞错的内容;记老师分析和同学讨论的思路;记总结性的语言。

(三) 利用阅读材料运用良好的阅读方法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

逐段阅读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或关键词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归纳全文的主旨明确阅读的要求, 回到阅读材料中筛选可以作答的关键词句;针对不同的阅读题型采用不同的阅读作答句式。

内容概括。运用“谁 (什么) + 因为什么原因+ 干什么 (怎么样) + 结果”的句式进行表述。

语言赏析。修辞方法类。生动形象表现 (突出强调) 某一对象的什么特点, 体现什么情感;描写方法类。传神地表现某一对象的什么特点, 体现什么情感;形象概括。找出体现人物特点的各种描写方法, 归纳人物的形象特点;句意理解。找出句子表述的关键词, 将关键词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评价鉴赏。陈述自己的看法, 结合材料的内容陈述自己的看法的理由。

总之, 语文学习重在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定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摘要:面对刚进入初中校门对语文学习满脸疑惑的初中生, 如何让他们学得愉快、学得轻松是每位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沉重地话题。本文拟从激发情趣、养成习惯、习得方法入手探讨解决的方法。

篇9:七年级第一次月考

今天是这七年级八班开学的第一节课,他们大部分是从农村小学毕业后到本校来上学的,见识有限,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而好奇。刚走进教室,就看小朋友们还带着稚气乖乖地坐在教室里,神情有些紧张,但是桌子上已放好了地理书,这一切不免让人顿时心生怜爱。虽然课时少,教学任务又重,但是我还是决定不上新课和同学们先谈谈如何轻松愉悦地完成这两年的地理课。

首先,和学生交流,有心与心的沟通。问问同学们在新学校的感受,问问学生来到新学校的学习生活是否习惯,和同学们的相处怎么样呀,都交了一些怎样的新朋友呀。

其次,同学们做自我介绍,认识一下新同学。一来,我认识一下班里的同学,至少开学几天了,看面孔要知道他是哪个班的;二来,让他们认为老师很重视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交流中,有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三来,我个人觉得尽快认识新同学,在叫他们名字时,也是对学生的尊重。有时候,我会顺便给叫上另一个名字,记得有一个女同学叫李念,我故意叫成是念念,同学们居然说念念好听,记得还要问问她:“这样叫,可以吗?”她也说这个名字更亲切,后来,就一直这样让她回答问题,一直这样称呼他,事实证明,学生喜欢的东西,可以让他们爆发让我想不到的学习潜能。这是在一次课堂小练习时,学生写给我的小便条上写着:“老师,你的称呼让我感觉很有动力,你就像我姐姐一样鼓励着我,谢谢你!”

再次,不谈地理的理论性,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心理,那就是兴趣这个关键点,为以后的教学作铺垫。我以交谈的方式问他们,知道你们的一条牛仔裤从棉花到成品需要多少吨水吗?想了解在印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耍蛇人,为什么蛇会听它的笛声而动呢?真的是笛声优美还是另有其因呢?想知道在北极地区生活的人们,为什么会用黑纸糊窗户吗?提一些有趣的问题,他们很想知道答案,又故意讓它成为悬念,不仅开启同学们的思考之门,还让他们无形中觉得地理这门课很有意义。

最后,顺便提一下课上的一些注意事项。重要的内容一般都要最后说,让学生觉得就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不是强制的心理。我用鼓励的语气告诉同学们,要想知道这些答案,我们就要同学们以后课前先预习一下,先熟悉一下要学习的内容,有疑问的做一个小小的标志,课中认真自主而高效地进行学习。

篇10:七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成绩分析

本次月检测考试历史为闭卷测试,总分50分。

历史月考试卷共两道大题,分别是选择题、综合题三大题型。试题涵盖了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1—8课)的内容,容量不大,难易适中,主要考察学生对第一单元内容,测试题型符合历史测试模式,能考察出学生近一个多月的学习情况。

从得分情况看:实考学生776名,最高分50分,最低分4分,优秀人数 85 人,及格人数 471 人,平均分 31.58 分.从卷面来看:选择题大部分学生都能得 分左右,得分率较低的题是第1、4、5、8、14小题,综合题16(3)、(4)做的不够全面,而综合17题(2)、(4)答非所问,对综合题的分析能力较弱。做题习惯差,考试审题不清。

我们七年级历史备课组经过分析试卷,反思近一个月的教学情况,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二、基本做题能力较差,针对以上情况,我们今后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多说、多记、多练习。

2、狠抓基础知识的。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真正会背并会运用。

3、在做题时,强调学生认真审题,学会用排除法;同时注意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做题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做题的方法,特别是辨析题的方法及分点答题等,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4、加强集体备课及教研,耐心地面对每一位学生,不断提高教学成绩。

篇11:七年级第一次月考

本学期第一次月考成绩业已揭晓,根据卷面的结构及试题的难易程度,具体分析如下:我带的七、1;

七、2两班的语文课,参加考试的人数总共86人,其中

七、1班44人,七、2班42人。七一班平均成绩101.2273分,七、2班平均成绩97.8333分。及格率:

七、1班100分以上的27人,90—100分的8人;72—90分的4人;72分以下的5人。

七、2班100分以上的25人;90—100分的6人;72—90分的6人;72分以下的5人。满分150的试卷,我班的陆芸同学就得135分的好成绩,名居本年级语文成绩第一名。

通过本次考试,发现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特别是学困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特别差,失分较多。另外考名著导读部分的题没让学生复习,多数学生不会做。但优秀的人数较多,及格率较高。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之前的努力,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阅读题得分率较高,满分55分,平均得30分以上。作文满分55分,得分率也较高。因此,与其它学科比之,仍是领先的成绩。

二、存在的问题 综合本次考试、评卷及学生的反馈,我们发现尽管有许多值得令人欣喜的地方(在此,不再多述),但同时也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基本课文中的双基知识重视不够,掌握不熟。对现代文阅读部分,因本次月考有些是课外的,提出的问题较多、难度较大,答题抓不住知识点,离题意远。古诗文阅读选自课内,从答题的效果来看,部分学生对教材掌握不扎实,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课外阅读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做的答案更是抓不住要点,只是肤浅的、简单的写几句不着边际的话。

2、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差,要在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语言概括能力、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尤为欠缺。

3、本次作文考试,非常明确的告诉学生写作内容,但学生不知道究竟怎样来紧扣题目的要求,在写作过程中没有考虑作文的行文思路,选词造句没有锤炼,写出来的文章没有表现力。

4、缺乏应有的书写基本功。有的笔画生硬,杂乱无章;有的随心所欲,敷衍潦草;有的乱涂乱改,卷面模糊。

5、阅读能力低下,理解能力差得可怜,深层次的意义根本找不出来,更不用说概括能力了。

三、今后的措施

1、坚持运用“四环节循环教学法”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让学生多自学、多质疑、多探讨、多交流。加强每节课的计划性和目的性,积极创设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表达,积极展示。

2、继续夯实基础知识,抓好基本技能的训练。抓住文本,吃透教材,扎实掌握文本的知识,多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把知识点落到实处。将“字词关”、“课文关”、“背诵关”、“练习关”扎扎实实落实到位。作业设计要精,题型灵活,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以教材为基础,并加大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辨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提高书写速度和质量。

4.加强写作训练。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让学生学会对文章的细读,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诵。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不懈的记日记,有感而发的写随笔,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求学生写好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的意见,做到精益求精。

5、加强对学生的书写要求、指导,坚持每天写一篇小字,不间断。

篇12:七年级第一次月考作文:我爱我家

说起我家,外人多是以复杂的眼光看待,但在我看来,却并没有什么复杂可言。

父母都是中专毕业,在当时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两个人也全是从南方随父母而来,曾经历过穷苦日子的。做事、待人一样一根筋,不过脾性大有不同。

母亲性子直,说话做事从不绕弯。给人印象直爽大方,有时却也不尽人意。现在的我与母亲,正是“青春期遇上更年期”,关系时好时坏。要是一谈学习,母亲就无比严肃,容不得我有半点差错。那次没考好,母亲直接拒绝签字,还要我改正,抄写到错题本上,在做些同类型题才肯让我去上学。中途的唠叨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对此,我通常选择沉默。一是不敢顶撞,二是不想把矛盾进一步恶化。

但是到了余,代沟什么的就都变成了天空中的浮云,不值一提了。上到国际关系下到日常琐事,无一不谈得合拍。也是在母亲的影响下,我爱上了旅游、读书、摄影、听评书等等。母亲培养了我许多爱好,也让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父亲相比与母亲,更加沉默。他不爱说话,工作时一心只想着工作,于是很多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在什么位子上都像头任干的“老黄牛”,勤勤恳恳,不存半点私心。父亲不会说好听话儿,领导也不大赏识他。但父亲从来都只是把苦埋在心里,从来不说出来,也常常生病。父亲在家时间少,但他只要在家,就会对着我问这问那,父亲在学习上并不苛求,他只是很耐心地给我讲题,确定我明白来,才会放下卷子,叫我去吃点东西。自己又在那边研究开了。

篇13:七年级第一次月考

一、理性的思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数学复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使已经存在的知识更为系统与网络化.平时在教学时,我们发现有的学生能顺利作答,而有些学生却一筹莫展,这是由他们的认知结构与水平有差异引起的.我们可以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认知互补、相互促进,达到知识结构的最优化.

有效课堂交流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探究与交流,顺利地实现知识的系统化,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二、有效课堂交流的复习课策略实施过程

1. 课前问题生成,使复习形成问题的聚集

作为本节课的先导,学生提前完成教师下发的“问题生成单”.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复习内容,在完成题目时,有困难的学生会主动查资料,进行自我查漏补缺,这是一个学生主动整理知识的过程.然后,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有哪些体会和感想,这是对信息深加工的过程,进入理性化阶段.

【案例】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及应用复习(浙教版七年级下).

问题生成:课本中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上有一道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头(只)?

如果假设鸡有x只,兔有y只,请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并写出你求解这个方程组的方法.

探究1:据中考阅卷老师统计,有约50%的学生求出了方程的解,约20%的学生没有写出求解方程组的方法.你认为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他们忽略了什么?

请你和小组同学一起回顾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探究2:假如此题变为“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问鸡兔各几头(只)?”请你和同学们探讨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的概念.你能求出它的解吗?

探究3:假如此题变为“今有鸡兔同笼,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头(只)?”你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又有什么发现?

探究4:对于本题的方程组,请你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求出方程组的解.

探究5:请归纳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有_____和_____.它的基本思想_____.

这些问题以一个情境为线索,却覆盖了《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概念、解法和数学思想等知识要点,题目容易又典型,便于学生巩固与作出总结.

2. 课中民主对话,让思维在交流中增值

小组交流时一般每小组4~6人,大家互相讨论,气氛热烈.教师在各小组间参与学生讨论,了解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即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点拨学生的思维.

例如,方程组这节复习课,教师布置课堂交流,有一组同学在探究2题的结论时,加入了两组答案,使得本题的解有36组,我便提示他们应该从实际意义考虑问题.另一组同学在分别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探究4中解法外,通过组内交流,发现可以先把(2)式整理成x+2y=47再解答会更简单,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巡视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后进学生的学习动向,抓住思维的火花不断加以鼓励.这一过程,学生全面参与,各抒己见,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作用.最后各小组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推选代表进行班级交流.

3. 及时归纳小结,让知识在梳理中系统化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让每组选一个代表到讲台上讲解对这一题目思考与解答的感受,其他小组可以提出更正与建议.而教师则对学生的讲解给予鼓励与肯定,当有其他组的学生提出不同想法时,则通过引导加以澄清.最后笔者因势利导,让全班同学共同完成本章知识的架构图.

通过对一道中考题的分析,即激发了学生对中考题探秘的兴趣,又通过探究题的逐步分解,使学生梳理了知识要点.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中,都有亲历成功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既可以看到自己的长处,又可发现自己的学习潜能,自我效能不断增加,从而更加努力,更有信心投入学习.又通过各小组讨论和补充,形成对数学内容的共识,总结规律,其中包括解题策略及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

4. 适当拓展,让思维在深化中升华

在学生建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的实践活动,教师提出更高层次问题,同样组织各小组讨论,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如:请你根据消元的思想方法,试着解决如下的三元一次方程组.相信自己,你能行!

由于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已有较深刻的理解,对新的问题中的不同信息进行加工、归类,再与本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很快,学生举手发言.第一小组由(3)-(2)得x-2y=-8(4),先消掉z,再由(1)-(4)得y=9,回代入(1)求得x=10,再回代入(2)得z=7.立刻又有学生提出由(1)变形后,代入(2)和(3),先消掉x.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自告奋勇地举手发言,在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转中,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能得到拓展.

篇14:第一印象:七部长履新

1952年8月出生

1978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学院;

1985赴德国Clausthal大学机械系留学,获博士学位;

1991进入德国奥迪汽车公司工作;

2000年被科技部聘任为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总体组组长;

2002年后历任同济大学校长助理、副校长(主持工作)、校长;

2006年12月任中国致公党中央

副主席;

2007年4月任科学技术部部长。

聚焦:35年来党外精英首任正部长

2007年是万钢从德国归国后的第7年,这一年,这位科班出身的汽车专家成为了中国科技部的掌门人。

上任伊始,万钢便被各方媒体团团围住,话题焦点不在“科技”,而在其“党外身份”——在同日任命的四位国务院部长中,万钢是唯一一位民主党派——他是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这是自1972年傅作义辞任水电部部长后,35年来首位党外人士出任政府正部长。

建国后,中共中央曾广邀民主党派人士出任政府高官,中央政府六名副主席中,曾有张澜、李济深、宋庆龄三名党外人士,还有多名党外人士出任副总理、政务委员或部长,如黄炎培、章伯钧、史良等分别出任轻工业部、交通部和司法部部长等。但自1972年后,再无党外人士出任政府部长。

时隔35年,由党外精英再次出任国务院部长,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次大事。

2005年3月,中共中央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担任国家和政府领导职务,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县以上地方政府要选配民主党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符合条件的可以担任正职。”

改变从万钢开始。

“可以把这次任命看成一次回归,也可以说是一种发展。”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这样评价,“它反映着民主理念的转变,反映着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改变。这可能对促进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促进我国社会民主政治发展产生广泛影响。”

上任:“诚惶诚恐、忐忑不安”

万钢用“诚惶诚恐、忐忑不安”来描绘自己履新后的心情。

如其所言。一方面,由于长期从事科研研究,专家身份从政的万钢欠缺部委从政历练。要破解长久以来科技部在国家科研经费分配上“政科不分”的迷局,万钢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摸索。

另一方面,由于民主人士出任国家部长所具有的符号意义,使得万钢更负有打头阵的重任。时事评论员曹景行指出,“如果工作不力,那以后再出现民主党派人士当正部级干部,就不会那么简单。”

“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从头开始做的,保持一个好的心态,知道自己的不足,我相信能够把事情做好。”新部长如是说。

杨洁篪

1950年5月出生,上海市人;

1975年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翻译室科员、二秘;

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馆二秘、一秘、参赞;

外交部翻译室参赞兼处长、副司长;

外交部美大司参赞兼处长;

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馆公使;

外交部部长助理;

外交部副部长;

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

外交部部长。

聚焦:老布什叫他“老虎杨”(Tiger Yang)

对于这位新上任的中国人民共和国第10位外交部长,媒体在杨洁篪名字前常加的冠语是“美国通” 。

杨洁篪与美国的确渊源颇深。他曾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期两度在中国驻美使馆任职,在美国政界、外交界中形成了深厚的人脉关系,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因为名字中带有“虎”字,他的外号叫“老虎”,在美国政界,布什家族以及美国前国务卿贝克等人习惯于称他为“老虎杨”(Tiger Yang)。有分析家认为,此番杨洁篪出任外交部长,显示中国对中美关系的高度重视。

杨洁篪的履新引起了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等外媒的广泛关注,关注焦点在于这位“美国通”上任后是否会带来不同以往的外交气象。

西方通讯社认为杨洁篪与他的前任李肇星在外交风格上有很大不同。李肇星经常在国际场合表现出强硬姿态。 而杨洁篪2001年接替李肇星出任驻美大使不久,就遭逢中美南海军机相撞事件,杨洁篪运用他在美国的深厚背景,帮助中国高层成功地化解了这场危机。

有学者认为“美国通”杨洁篪出任中国外长将有利于中美高层更好地沟通,有利于中美关系稳定。

上任:低调亮相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27日上午经过表决,任命杨洁篪为外交部部长。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新华社播发了这一决定。

4月27日下午,杨洁篪作为主要陪同人员,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汤加首相塞韦莱的活动。

在福建厅迎接外宾时,杨洁篪站在胡锦涛主席的身后,平静而庄重。胡锦涛主席和外宾落座后,杨洁篪坐在胡主席左侧第一个座位。

身着深色西服,佩戴紫红色领带,架一副细框眼镜,身材挺拔,面带微笑……中国新任外交部长杨洁篪以低调、儒雅的姿态,完成了履新后的首次公开亮相。

“我将全力以赴,和其他外交人员一道,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把外交工作搞好”,中国新任外交部长对新华社记者如是说。

陈雷

1954年6月出生,

1995年5月以来任水利部综合开发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副部长;

2005年3月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自治区委政法委副书记;

2007年4月任水利部部长。

聚焦:年轻的“老干部”

在此次新卸任的4位部长中,李肇星现年67岁,徐冠华66岁,孙文盛65岁,汪恕诚70岁,均已达到或者超过正部级65岁退任年龄。四位履新者平均年龄55岁,陈雷年仅53岁,年轻化与专业化特点引人注目。

这位年轻的新任水利部长,其实是水利系统的“老干部”。农田水利工程专业出身的陈雷,曾经历任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和规划计划司司长,并官至水利部副部长和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委员。

随着我国进入资源瓶颈日益显著的经济转型期,水利部无疑是节能降耗的重要部门之一。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水利部推出各项改革措施,或大破大立,或大破小立,或还刚刚破题。在事关水利发展的重要关口,接力棒又从前任部长汪恕诚手中传至陈雷手里。

在接任水利部部长一职前整整两年,陈雷一直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身份在地方“锻炼”。此刻,陈雷又回到了他的老本行,这条年轻的翻江龙将有怎样一番作为,人们拭目以待。

上任:波涛汹涌

新部长陈雷的工作将注定以“波涛汹涌”般的气势开场。此后数月,时逢汛期,以暖冬为标志的极端气候群预示着陈雷面临的将是一个多事之夏。

5月起,新部长陈雷便开始奔走于各地防汛抗灾前线。5月10日下午,陈雷出席了在南昌召开的全国水库安全度汛现场会暨电视电话会议。会议上,陈雷指出,目前我国水库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水库抗御洪水风险的能力还比较低。今年水库安全度汛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从长远来看,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十一五”时期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攻坚阶段。水利部定下的单位GDP用水量必须降低20%,解决320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等指标,这些都将是陈雷未来4年的主要任务。

“当前,中国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十分突出,水利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上任的水利部当家人陈雷非常清楚自己肩头的重任。

徐绍史

1951年10月出生,浙江宁波人,

经济学硕士;

1980年3月起,历任地矿部政策法规研究室干部、部领导秘书、办公厅副主任、主任等职;

1993年10月起,历任国务院办公厅秘书一局副局长、局长;

2000年12月后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

2007年4月任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兼任国家土地总督察。

聚焦:国家土地总督察的平衡木

徐绍史履新之际,正值土地宏观调控如火如荼之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屡次强调,要“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为此,国土部建立了国家土地总督察制度,由中央派驻地方的土地督察专员,对各地的土地管理情况进行督察。

“这意味着国土部工作职能重心的转移,由审批为主转为监督为主。”接近国土系统的一位研究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

徐绍史凭借其丰富的监管工作经验,成为了部长的最佳人选。

在就任国土部部长前,徐绍史兼任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副组长,在国务院工作表现突出、整规工作经验丰富、擅长人事协调的徐绍史在此时调任国土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契合了国土部职能的重心转变。

目前,总督察制度正处于建立的关键时期,其面临着一个巨大挑战——地方政府与中央下派的“钦差大臣”之间如何协调关系。由于督察员的行政职级远低于其督察对象,“小官如何监督大官”成为摆在兼任国家土地总督察的徐绍史面前的现实问题。

上任:尚未露面的新部长

国土资源部新部长履新后,媒体以“徐绍史低调履新 国土部高潮迭起”为题推出了这位低调部长。

上任3周,徐绍史已在国土部召开了多次内部管理会议,并在5月14日的会议上汇报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准备进展。但自履新以来,这位新任“土管家”尚未在公众面前以新身份露面。

无暇面对公众的新部长,正投身于繁忙的工作中:工程浩大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即将于今年7月1日启动,土地权属争议的调查处理工作也要列入年度目标责任制;国家土地督察机构“三定”方案刚刚出台,定下了督察的机构、人员编制和职责;工业用地的招拍挂工作也正在各地摸着石头过河。

看来,人们要见到这位新任部长,也许还需一段时日。

柳斌杰

1948年9月出生,陕西长武人;

硕士研究生,教授,高级经济师,博士生导师;

1995年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省长助理、秘书长;

1999年10月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省政府秘书长、宣传部部长;

2002年4月任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副署长;

2006年11月任新闻出版总署党组副书记;

2007年4月任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

聚焦:新闻出版业的经济专家

在新闻出版市场化的“风口浪尖”上,中国新闻出版总署迎来了一位具有经济学背景、长期从事于经济工作的掌门人,柳斌杰。

柳斌杰在业内外享有盛誉:思想解放,勇于改革。

2002年始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的柳斌杰提出了五大发展战略,给新闻出版行业带来一股新风,柳斌杰也被公认为是具有“改革精神”的人。

“我以前曾长期做经济工作,比较重视从经济规律看问题”、 “将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产业是事业的基础” ,“没有市场何谈阵地?不要过分夸大新闻出版业的特殊性”。作为目前我国新闻出版改革工作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柳斌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反复强调文化产业化的观点。

让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摆脱计划经济的运行体制,将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以便做大做强,能够进入国际市场竞争,这将是“改革者”柳斌杰对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思路。

上任:“多用智慧,少用权力”

新闻出版总署4月24日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会议上正式宣布柳斌杰接替龙新民任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新任署长柳斌杰在就职时宣示,他今后将“多用智慧,少用权力”,全面提高中国新闻出版物的管理水平和执法水平。

在5月召开的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上,柳斌杰满怀激情与自信地向世界同行说:“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文化价值的国家,我们始终坚持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统一,因而非常关注它的内容创新和市场效果。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社会和谐发展,世界和平的理想境界,在今天它更加关注公开正义,诚信友爱,更加关注全世界的和谐发展与合作。世界同行由此感受到一个中国文化的开放多元和包容。

而在体制改革方面,新闻出版业的产业化发展与新闻出版单位的改制问题,也将考验这位新署长的“智慧”。

李海峰

1949年2月生,河北省乐亭人。

中央党校研究生毕业。

曾任共青团大庆市委书记、

中共大庆油田党委常委、

政治部副主任、

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中共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副书记、

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1994年任国务院侨办副主任、

历任全国政协第五届、第六届委员。

聚焦:“铁姑娘队”队长掌舵国侨办

这位新任女国侨办主任,曾经是大庆油田著名的“女子采油队”队长。

1970年9月,大庆采油四厂抽调精兵良将,组建了油田第一支女子采油队,组队时队里有60多人,平均年龄只有22岁。她们的管片面积,是8.8平方公里,上面分布着31口油井和12口水井,其中有不少是“终点井”、“难管井”。由于她们学习铁人王进喜,吃苦耐劳,被人们称为“铁姑娘队”。

李海峰19岁到黑龙江大庆油田后,由于勤奋肯干,迅速被提拔为“女子采油队”指导员。前前后后,李海峰在大庆油田工作长达10年。

如今,“铁姑娘队”队长执掌国侨办,成为国侨办第五位主任。此前的4位分别是廖承志、廖晖父子,郭东坡、陈玉杰。

对于昔日“铁姑娘”掌舵下的国侨办,有观察人士预测:随着新一代华人移民所带来的影响,李海峰将对传统政治性、统战性的侨务工作进行调整,但幅度不会很大。

上任:“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

2007年5月初,经中国国务院任命,李海峰正式接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

李海峰在就任时表示:“我感受到了大家的期待、信任,感受到了肩上的压力和责任。我别无选择,唯有不懈努力,不辱使命。”

这位在国侨办工作了13年的新主任,对于国侨办工作怀有深厚感情,但也深知侨务工作的细碎与平淡。

“舞台上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希望大家放开手脚,高标准、高效率,大刀阔斧地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把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位新侨办主任这样鼓励侨务工作者。

郑国光

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0-1995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做访问学者,并攻读博士、博士后;

1996年任中国气象局总体规划设计室主任助理、副主任;

1997年任福建省气象局副局长;

1998年任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司长;

1999年任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2007年任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

聚焦:应对全球变暖是当务之急

在经历了2006年夏的台风与2007年初的暖冬之后,新官上任的郑国光面对的最严峻的问题便是“全球变暖”。

中国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加剧,自然生态环境变差,粮食安全压力增大,海平面持续上升,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另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对中国气象局的预报预测及防灾减灾也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这些严峻问题,都摆在了中国气象局新任局长郑国光的面前。

上任:频繁触媒

2006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颁给了一部名叫《难以忽视的真相》的影片。该片的主题是“全球变暖”,该片的主讲人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

在中国,也有一位政府高层官员,热衷于宣传“全球变暖”将给世界带来的变化。他就是新上任的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

2007年4月19日,这位履新不到一周的中国气象局局长便现身于《决策者说》节目,节目的主题正是如何应对全球变暖。不久后,郑国光又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继续展开变暖话题。

这位新任气象局局长希望人们认识到,全球地表气温在未来100年持续升高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对我国来说,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威胁是当务之急,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来减缓气候变化更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上一篇:适合下雪天发的朋友圈说说文字下一篇:接近胜利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