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液化气水运市场分析报告

2024-04-25

2010年液化气水运市场分析报告(精选9篇)

篇1:2010年液化气水运市场分析报告

2010年液化气水运市场分析报告

上海航运交易所

水运货源需求 产能及产量

液化气是炼油过程的附产品,液化气产量直接受国内原油加工量以及炼油能力的影响,每吨原油的液化气出气率在5%~6%。2000—2007年,随着中国大型石化项目的陆续投入,炼油能力的逐年增长,原油加工量保持着较快增长的态势,相应的液化气产量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4%。2008年、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成品油需求下降,炼油厂成品油库存增加,原油加工量增速减缓,2008年的液化气产量下降至1915万吨,2009年仅小幅增长。2010年,原油消费增速加快,炼厂开工率不断提高,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达12.3%,液化气产量也随之较快增长(见表1)。“十二五”期间,一批大型炼化项目将陆续投产,能有效保证液化气的生产能力。根据报道,中国炼油能力将从2010年的5.15亿吨/年增至约7.5亿吨/年,年均增长8%。新增的产能大部分分布在沿海地区,据不完全统计,沿海炼厂的产能新增至少1.5亿吨。其中,华北沿海地区将新增6750万吨;华东沿海地区将新增1000万吨;华南沿海地区将新增6850万吨,华南和华北新增产能最为明显,这将给国内液化气产量的稳步增长提供有力的货源保证。消费趋势

中国液化气的消费量总体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2000—2008年,液化气的消费量年均增长5.4%,2007年达到历史高点,2008年有所回落。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9年液化气表观消费量2153万吨,据中石化业内人士保守估计2010年液化气表观消费量约为2200万吨,因此总体上液化气的消费量稳步增长。

从消费结构上看,生活消费量占比最大,总体保持每年稳定增长的态势;工业用气占比位居其次,近十年来总体增长幅度有限;全国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液化气消费占一定比重,年消费的波动较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消费尽管所占比重较小,但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见表2)。

今后中国液化气消费需求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民用液化气在大中城市消费市场将受天然气挤占。随着国家清洁能源消费市场快速发展,天然气已在大中城市工业和居民消费中不断上升,消费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中国能源统计数据显示,2000—2009年,液化气的城市供应量年均增幅达到19.4%,而天然气的供应量增长则仅为2.7%(见表3)。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消费平均占能源消耗总量的24%,而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的比重只有4%,因此中国天然气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随着西部天然气产量的逐步提高和输气管道的陆续建成,国内大中城市的天然气消费可能将随之快速增加,天然气消费量在大中城市的消费比重日益上升将挤占液化气消费市场,民用液化气消费量在中小城市有较大增长空间。天然气消费受管道限制,在中小城市及农村市场难以普及,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和城镇化的深入发展,液化气的民用需求将逐渐转向农村市场以替代原有较为落后的燃用方式,液化气在农村地区消费总量将会有较为明显的提升。液化气作为工业燃气和发动机燃料等具有一定增长空间,液化气作燃料,由于其热值高、无烟尘、无炭渣,操作使用方便,已广泛地进入工业燃气领域,如切割金属或用于农产品的烘烤和工业窑炉的焙烧等。另外,近年来液化气在城市公交系统和出租车燃气方面的推广应用,拉动了液化气在交通运输业中的消费(见图1)。液化气作为工业原料消费增长潜力巨大。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化工基本原料,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化工生产方面,液化石油气经过分离得到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等,可用于生产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及生产医药、炸药、染料等产品。随着中国石化产品向深加工方向发展,乙烯、芳构等大型项目的陆续投产,液化气用于化工行业基础原料的总量将大大增加。以乙烯为例,2009年中国的乙烯产量为1070万吨,2010年为1419万吨,同比增长32.62%。根据《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1年中国乙烯产量将达到1550万吨,将形成11个百万吨级乙烯基地。全国大型乙烯深加工项目陆续投产将需要大量的液化气。

总体上,未来几年,中国液化气的消费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进出口情况 液化气进口量主要受国内液化气产量、消费量、国际原油价格、国内液化气和国际液化气到岸价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表现出较大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影响着液化气进口量上下波动较大。2000—2009年,除2008年外,液化气进口量在400万~650万吨,其中2002—2005年基本在600万吨以上。“十一五”期间,随着中国液化气生产能力的提升,进口量逐年缩减。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进口量最低降至259万吨。2009年,由于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下挫,进口液化气价格到岸价低于国产气出厂价,进口量迅速上升至424万吨。2010年国内炼厂增产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部分进口空间。海关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液化气累计进口327万吨,同比下降20%(见表4)。

液化气的出口量相对进口量规模较小,总量不足100万吨,主要出口至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也有部分出口至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

未来几年,由于国内新建炼厂的陆续投产,液化气产量将随之稳步提升;随着炼油加工能力和技术的提升,国产液化气的品质也将逐步上升,并有能力取代进口气。另外,由于全球通胀形势严峻,如果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国际液化气价格较国内液化气价格的优势将降低,综合分析来看,未来国内液化气进口总量将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水运量现状

根据中国船东协会液化气运输分会的统计,2002—2008年,液化气水运需求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年均增速达到4.6%(见图2)。沿海液化气运输量增长是带动液化气运输总体增长的主要动力,而长江内河液化气年运输量呈现出逐年萎缩的态势。金融危机影响下,液化气水运量增长停滞,2009年水运量同比仅增长0.6%。2010年水运量预计也将徘徊在340万吨水平,沿海液化气运量小幅下跌(见表5)。液化气水运量的主要流向为沿海的南北航线、华东和华南沿海的中短途航线,以及长江沿线。沿海的南北航线的主要发运港为大连、锦州、青岛等地,年下水量130万~140万吨,至华东、华南的主要需求地;华东以宁波和南京等港为主要发运港,年下水量90万~100万吨,至华东、华南的主要需求地;华南以深圳、广州、汕头、海南等港为主要发运港,年下水量超过60万吨,至广东、广西的主要需求地;长江沿线有不超过30万吨的年下水量,近年来水运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偶有波动。水运量趋势 模型预测

根据中国船东协会液化气运输专业委员会提供的2002—2010年液化气水运量的数据,分别采用时间序列预测法中的指数平滑法和多项式趋势外推法对沿海液化气水运量进行模型预测,该两种模型均适合中短期预测。假定长江水运量在未来两年仍保持25万吨的规模,液化气总水运量预测结果见表6。综合两种预测模型预测结果,2011年液化气水运量在340万~350万吨水平,2012年,在340万~360万吨水平。水运货源变化趋势

模型预测的两种方法均是根据历史数据内生预测的方法,通过历史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其缺陷在于忽略了外部因素在预测年份的影响。分析未来液化气水运量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其变化趋势值得关注。液化气产量、消费量将总体保持增长趋势。根据前述分析,液化气产量、消费量将平稳增长,进口气逐年下降,而新增的炼油项目产能以沿海分布为主,为液化气的水运需求奠定良好的基础。液化气水运总量占液化气消费总量将逐年缩小。近年来,随着石化行业深加工项目的快速发展,乙烯、芳烃类加工中液化气用量的增加,以及化工生产用于燃料的液化气比重增加,液化气出厂率呈现小幅下降的趋势,水运比重将相应下降。进口量是影响国内水运量的一个不确定因素。国际油价的大幅波动、国内气和进口气价格倒挂等情况在未来两年继续上演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进口量在400万吨上下宽幅波动,低于400万吨的可能性较大。北气南运的主格局面临挑战,区域内运输比重将加大。未来五年新建和扩建炼油厂60%分布在华南和华东地区,而华南和华东均是当前液化气水运市场的主要消费地,新增产能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上述地区的用气缺口,抑制从北方水运至南方的液化气水运量增长步伐。过去华南地区液化气消费主要依赖北方气和进口气的局面将随之改变。区域内的液化气自给量将大幅提高,南北长途航线运量比重下降,液化气短途运输水运量比重将上升,并进一步导致水运平均运距缩短,周转量下降,有效运力需求下降。陆路运输继续抢占水运市场。短距离运输中槽车运输成本和船舶运输成本相差无几,且槽车速度快,批量小,尤其是对较小的销售网点来讲,可以减少储气设备的建设投资,还可减少资金一次性积压,加快资金周转,降低经营风险。受陆路槽车运输市场快速发展的影响,中短途水运货源有流失的趋势。长江液化气运输需求发展空间将受到限制。一是沿江天然气运输管道的影响;二是陆路运输的竞争;三是进口直达航线的开辟,都将直接影响长江液化气运输需求。综合预测水运货源需求

综合考虑影响水运货源的各种外部因素,在原预测模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正。沿海液化气船总水运量在未来两年将有小幅增长,2011年约为320万吨,增长约2.5%,2012年运量增长将大于2.5%。由于未来几年南方新建炼厂陆续投产,北气南运量比重将减小,区域内运量比重将增加,液化气的货物周转量增长将小于运量的增长(见表7)。运输供求趋势 船运力现状

液化气船队总体规模

沿海液化气船队规模的发展情况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00—2006年,液化气船队保持较为平稳的态势,新运力投入和老旧运力报废船舶差不多;二是2007—2008年,新运力增长开始加速,老旧船舶退出有限,船队规模增长明显;三是2009—2010年,一批达到强制报废船龄的老旧船舶集中淘汰,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船东新造船舶的积极性不高,导致2009—2010年运力呈现缩减的态势。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截至2010年10月31日,沿海液化气船舶共58艘、11.99万载重吨。内河液化气船队近年来基本没有变化,运力主要集中在长江地区。据中国船东协会液化气运输分会统计,2006年以来,一直保持着11艘,约1.9万立方,近1万载重吨的规模。液化气船队船型船龄结构

随着近年来小吨位的老旧船舶相继报废,新建船舶多以3000~5000立方的较大吨位的船舶为主,沿海液化气船舶平均吨位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截至2010年10月31日,沿海运输船舶平均吨位为2068载重吨,较2009年末1880载重吨上升了188载重吨。沿海液化气船舶吨位中,以2000~3000载重吨,以及3000载重吨以上的船型为主流,其占总运力的比重分别达到了41.3%和33.8%。而1000载重吨以下的船舶尽管在船舶数量上占20.7%的比重,但在载重吨位比重中仅占7.2%的份额,这些船舶中大部分为1985年以前建造的船舶,在未来5年内即将淘汰。长江液化气船舶受航道及码头条件限制,平均吨位不足1000载重吨,较沿海运输船舶明显偏小(见表8)。

沿海液化气船舶的平均船龄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截至2010年10月31日,沿海运输船舶平均船龄为13.7年,较2009年末的16年明显年轻。按照载重吨加权的平均船龄为12年,较2009年末的13.5年年轻1.5年。沿海液化气船舶船龄分布中,以船龄小于12年的新船为主导,共28艘、6.2万载重吨,占总吨位比重超过了一半;26年以上的老旧船共15艘、2.4万载重吨,占总吨位的比重将近20%,这些船舶将在未来5年内逐步退出市场,表明未来5年将是船舶集中拆解的高峰期,之后船舶拆解将进入相对平缓期(见表9)。液化气运输企业规模

2010年5月,交通运输部暂停了对从事沿海液化气运输企业的审批,沿海液化气运输企业数量保持基本平稳,企业规模相对偏小。截至2010年10月31日,从事沿海液化气运输的企业有22家,平均船队规模为2.6艘、5452载重吨。其中最大的企业船队规模6艘,平均单船规模3145载重吨;单船公司7家,拥有2艘船舶的企业7家,1~2艘船舶的企业平均单船规模仅1858载重吨。从企业运力规模的排名看,实力相对较强的企业有深圳中远龙鹏液化气运输有限公司、防城港西南海洋运输有限公司、大连苏瑞船务有限公司和南京长江液化气运贸有限公司,其液化气船总吨位均在1万载重吨以上,4家企业的累计运力份额达44.3%。

从运输企业的经营性质看,以国有企业为主,民营企业占少数。其中,防城港西南海洋运输有限公司作为民营企业,2007年以来快速扩张运力规模,运力排名迅速上升至第二。

从事内河液化气运输的企业规模更小,平均拥有2艘船舶,总运力规模约为2000立方。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湖北天恩石化气船运有限公司、武汉经纬液化气船务有限公司和武汉长茂液化石油气运贸有限公司,此3家运力吨位总和占长江液化气船总吨位近80%。运力趋势

根据交通运输部对新运力的审批情况,2011年沿海运输船舶中达到强制报废年限即将报废的船舶3艘、4131载重吨。2009年、2010年经交通运输部审批且尚未交付的运力36艘、13.4万载重吨。

结合中国船东协会液化气运输专业委员会提供的数据,2011年将下水的新造船舶12艘、44200立方;计划2011年购进的船舶6艘、23200立方。综合新交付的运力和报废运力分析,截至2011年末,新增的净运力预计达到61270立方,增长超过30%。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011年的新运力交付中,有4艘13800立方运力将在年末交付,对2011年的供求关系基本不构成影响,而将强制报废的船舶中,有2艘4630立方运力将于2011年末报废,仍影响2011年供求关系。另外购置船舶数量将可能由于市场形势变化而成为一个变数。综合以上分析,2011年新增运力幅度将在15%~30%。

根据液化气运输企业船舶订造计划,有订造计划但尚未开工的船舶有12艘56400立方,预计2012年及以后交付;而2011年末—2012年末,达到强制报废的运力约为7艘、16820立方。如果新运力全部在2012年交付,2012年沿海运力新增幅度也将超过15%,仍然将保持较高的增速。

内河运输市场规模总体平稳,近年没有新增运力和报废运力。由于长江液化气船全都为1997—2002年下水的船舶,总体船龄较轻,未来10多年将没有船舶报废。运输供求关系

2007—2008年运力的加速增长改变了运力供不应求的局面,而2009年运量的总体下降又加剧了运力供过于求的状态。2010年,在液化气船运力调控措施下,运力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运量增长则在经济持续向好的带动下恢复性增长,总体现象上,运力严重供过于求的形势得到了明显好转。

2010年沿海液化气运力过剩率测算

为测算2010年沿海液化气运输市场的供求平衡状况,根据对部分液化气运输企业近年来营运情况的调研,作以下估算:营运率85%;华北至华东、华南月航次数2.5航次、华东至华南月航次数5航次、华南区域内月航次数5航次;三条主要贸易流向的运量比为1.4:1:0.6,运力根据运量比平均分配;船舶平均装载率为95%。则理论上2010年沿海运力可完成的年运量合计为446万吨;过剩率为139.4%。过剩率敏感度分析

由于以上用于测算的各项假设条件都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如当恶劣条件影响较多日时,月航次数将相应减少;当贸易流向中长航线的运量比重下降时,单位运力可完成的年运量增加。

根据敏感度分析,由于天气原因或运输调度影响,月航次数的变化对运力的有效利用影响较大,需要必要的运力储备,以保证货物的通畅运输;南北航线运量比重的减少和区域内运量比重的增加对运力的过剩程度影响有限;企业通过提高装载率和营运率等手段加强经营管理,对提高运力的利用效率有较为明显的作用。供求关系趋势分析

2011年和2012年,沿海液化气运输需求将呈现小幅增长的趋势,但运力的预期增长幅度较大,未来两年的供求形势将继续恶化,过剩率将进一步加大。

根据2011年、2012年航运形势的预期调查,航运企业和生产企业对运输需求、供求关系、市场竞争程度和新运力订造的意向分别表达了以下的看法:水运需求。大部分航运企业认为2011年的水运需求将有所下滑,2012年基本稳定;而货主企业则相对乐观,认为水运需求将明显向好。供求状况。大部分航运企业认为2011年的供求状况将有所下滑或明显恶化,2012年继续下滑或基本稳定;而货主企业则认为供求关系将基本稳定或明显向好。市场竞争程度。大部分航运企业认为2011年的市场竞争程度将明显加剧或有所增强,2012年继续加剧或保持;而货主企业则认为2011年市场竞争程度将基本保持,2012年才有所加强。新运力订造意向。面对运力的明显过剩,大部分航运企业订造新运力的意向有所减弱,但仍有小部分企业意向有所增强。

总体上,市场对未来两年的市场预期不容乐观。行业竞争态势

液化气运输市场是一个相对细分的市场,总体市场容量较小,其行业特征既表现出了与其他货种运输的共性,又表现出了其特有的个性。

运输需求弹性较小。尽管液化气水运受公路槽车运输的挑战,以及进口气运输的挤压,但总体上运输需求不会因为运价的波动(下跌)而明显变化(增长)。运力供给规模经济效应明显。液化气船舶的固定成本占运输成本比重较大,船舶大型化能有效降低单位运输成本,而单位运价又不因船型的大小而变化,即单船运输收入随船舶大型化而明显增加。同时,码头装卸条件,以及液化气运输的单位批量又能较好地适应船舶大型化需要。因此,近年来航运企业投资建造大型船舶的热情较高。

运力发展存在盲目性,过剩运力难以消化。在调查中,航运企业希望通过船舶大型化降低运输成本,并且希望扩大船队规模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液化气船舶订造的资金投入量相对较小。因此近年来,大批新造船的集中交付,致使运力盲目发展,运力明显供过于求。但由于液化气运输市场是一个相对较专业的市场,过剩的运力难以找到合适的出路,不能运输其他货种、进入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如果行业竞争激烈,资不抵债的航运企业只能依靠贱卖船舶资产退出市场,但运力仍留在国内市场,只能依靠运量的逐步增长来消化过剩的运力。

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在交通运输部停止新增船公司审批和新增运力审批前,液化气运输行业不存在数量限制,凡符合水路运输管理相关规定的企业都可以申请从事国内液化气运输。但尽管液化气运输企业的平均船队规模不大,由于参与竞争的企业数量有限,沿海液化气运输仅22家,行业集中度仍高于国内干散货运输等其他货种运输。其中,反映相对集中度的赫希曼指标为747;而反映绝对集中度的指标CR4(前4大企业的累计份额)和CR8(前8大企业的累计份额)分别达到44.3%和67.5%。

篇2:2010年液化气水运市场分析报告

报告简介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1-2016年中国液化气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共十四章,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国家海关总署、地方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的数据。内容严谨,数据翔实,结合丰富的图表,可以直观的看到液化气市场的发展动态竞争格局等信息。对我国液化气市场环境与发展前景、市场竞争格局与动态、市场需求供给与产销状况、投资风险与规避经营、未来行业趋势与规划建议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列举液化气市场行业内重点企业状况,竞争优势等。报告深入揭示了液化气市场潜在需求和机会,为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投资决策,为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行业市场情报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出品单位】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

报告目录、图表部份 目录

第一章 中国液化气行业发展状况综述 第一节 中国液化气行业简介

一、液化气行业的界定及分类

二、液化气行业的特征

三、液化气的主要用途 第二节 液化气行业相关政策

一、国家“十二五”产业政策

二、其他相关政策

三、出口关税政策 第三节 政策发展环境

一、产业振兴规划

二、产业发展规划

三、行业标准政策

四、市场应用政策

五、财政税收政策

第四节 中国液化气行业发展状况

一、中国液化气行业发展历程

二、中国液化气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二章 中国液化气生产现状分析 第一节 液化气行业总体规模 第一节 液化气产能概况

一、2006-2010年产能分析

二、2011-2016年产能预测 第三节 液化气市场容量概况

一、2006-2010年市场容量分析

二、产能配置与产能利用率调查

三、2011-2016年市场容量预测 第四节 液化气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五节液化气产业供需情况

第三章 液化气产品市场供需分析 第一节 液化气市场特征分析

一、产品特征

二、价格特征

三、渠道特征

四、购买特征

第二节 液化气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一、市场容量

二、原料需求

第三节 液化气市场供给情况分析

一、产品供给

二、渠道供给能力

第四节 液化气市场供给平衡性分析

第四章 液化气行业竞争绩效分析 第一节 液化气行业总体效益水平分析 第二节 液化气行业产业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液化气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绩效分析 第四节 液化气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绩效分析 第五节 液化气市场分销体系分析

一、销售渠道模式分析

二、产品最佳销售渠道选择

第五章 液化气产业投资策略 第一节 产品定位策略

一、市场细分策略

二、目标市场的选择 第二节 产品开发策略

一、追求产品质量

二、促进产品多元化发展 第三节 渠道销售策略

一、销售模式分类

二、市场投资建议 第四节 品牌经营策略

一、不同品牌经营模式

二、如何切入开拓品牌 第五节 服务策略

第六章 中国液化气行情走势及影响要素分析 第一节 2010年中国液化气行情走势回顾 第二节 中国液化气当前市场行情分析 第三节 影响液化气市场行情的要素

第四节 价格风险规避策略研究

第五节 2011-2016年中国液化气行情走势预测

第七章 液化气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中国液化气行业不同地区竞争格局 第二节 中国液化气行业的不同企业竞争格局

一、不同所有制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三、国内液化气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三节 2011-2016年中国液化气行业竞争格局变化趋势分析

第八章 液化气行业产品营销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 液化气行业国内营销模式分析 第二节 液化气行业主要销售渠道分析 第三节 液化气行业价格竞争方式分析 第四节 液化气行业营销策略分析 第五节 液化气行业国际化营销模式分析 第六节 液化气行业市场营销发展趋势预测

第九章 2010中国液化气产业投资分析 第一节 投资环境

一、资源环境分析

二、市场竞争分析

三、政策环境分析 第二节 投资机会分析 第三节 投资风险及对策分析 第四节 投资发展前景

一、市场供需发展趋势

二、未来发展展望

第十章 液化气行业国内重点生产企业分析 第一节 A.企业分析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二节 B.企业分析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三节 C.企业分析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四节 D.企业分析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五节 E.企业分析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1、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2、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3、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十一章 液化气行业风险趋势分析与对策 第一节 液化气行业风险分析

一、市场竞争风险

二、原材料压力风险分析

三、技术风险分析

四、政策和体制风险

五、进入退出风险

第二节 液化气行业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分析

一、2010-2016年液化气行业市场风险及控制策略

二、2010-2016年液化气行业政策风险及控制策略

三、2010-2016年液化气行业经营风险及控制策略

四、2010-2016年液化气同业竞争风险及控制策略

五、2010-2016年液化气行业其他风险及控制策略

第十二章 2011-2016年液化气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第一节2011-2016年中国液化气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第二节 2011-2016年液化气行业环境风险

一、国际经济环境风险

二、汇率风险

三、宏观经济风险

第三节 2011-2016年液化气行业产业链上下游风险

一、上游行业风险

二、下游行业风险

第四节 2011-2016年液化气行业市场风险

一、市场供需风险

二、价格风险

三、竞争风险

第十三章 液化气行业投资机会分析研究

第一节 2011-2016年液化气行业主要区域投资机会 第二节 2011-2016年液化气行业出口市场投资机会 第三节 2011-2016年液化气行业企业的多元化投资机会

第十四章 液化气企业制定“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分析

一、“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背景意义 第一节 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第二节 企业强做大做的需要 第三节 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原则 第一节 科学性 第二节 实践性 第三节 前瞻性 第四节 创新性 第五节 全面性 第六节动态性

三、“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依据 第一节 国家产业政策 第二节 行业发展规律

第三节 企业资源与能力 第四节 可预期的战略定位

部分图表目录

图表: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图表: 2006-2011年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00年3月—2011年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同月=100)图表: 1978-2010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对比表

图表: 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月度同比)图表: 2006-201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1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10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变化一览表 图表: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变化一览表 图表: 2006-2011年3月我国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 2008-2010年我国液化气行业市场容量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我国液化气行业供给总量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我国液化气行业产能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液化气行业产量及其增长分析 图表: 2008-2010年液化气行业需求总量分析 图表: 2011年液化气产品需求区域分布统计 图表、2011-2016年中国******行业发展规模预测

图表、2011-2016年中国******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表格2007-2011年3季度公司一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图表2008-2011年3季度公司一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表格2007-2011年3季度公司一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图表2008-2011年3季度公司一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表格2007-2011年3季度公司一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图表2008-2011年3季度公司一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表格2007-2011年3季度公司二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图表2008-2011年3季度公司二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表格2007-2011年3季度公司二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图表2008-2011年3季度公司二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表格2007-2011年3季度公司二销售净利率变化情况 图表2008-2011年3季度公司二销售净利率变化情况 表格2007-2011年3季度公司三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图表2008-2011年3季度公司三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表格2007-2011年3季度公司三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图表2008-2011年3季度公司三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表格2007-2011年3季度公司三销售净利率变化情况 图表2008-2011年3季度公司三销售净利率变化情况 表格2007-2011年3季度公司四位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图表2008-2011年3季度公司四位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表格2007-2011年3季度公司四位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图表2008-2011年3季度公司四位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表格2007-2011年3季度公司四位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图表2008-2011年3季度公司四位销售毛利率变化情况 表格2007-2011年3季度公司五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 表格2007-2011年3季度公司五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图表2008-2011年3季度公司五固定资产周转次数情况 表格2007-2011年3季度公司五销售净利率变化情况 图表2008-2011年3季度公司五销售净利率变化情况

篇3:2010年液化气水运市场分析报告

按照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议的要求, 海南炼化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在产品集中销售的模式下, 以开拓市场优化销售提高效益为己任, 与销售公司密切配合, 紧盯市场, 2014年春节后根据掌握的最新信息高效开展了液化气开本土化市场开发。2月9日确定订单, 2月13日开始收储醚后碳四液化气, 同步做好销售计划调整、与炼油销售公司对接、船舶安排等项工作, 仅用了8天的时间, 打通了醚后液化气销售流程。

今年该公司在开发海南本地石化产品市场方面, 还将努力开拓岛内液氨市场, 争取将4500吨液氨产品全部在省内销售, 可增效450万元。力争将目前销往省外的6.5万吨/年的苯产品全部实现省内销售, 年可增效900万元。聚酯装置每个月生产的4000吨重芳烃第一步直接销售出厂, 比重新进柴油加氢装置加工增加效益约960万元/年, 进一步实现本地化销售增加效益。另外油浆过滤、邻苯加工苯酐等也已列入后续的销售解决方案计划。海南炼化将在“卖解决方案”方面不断创新, 精细经营、培养海南炼化的优质市场, 增强持续盈利能力。

篇4:2010年液化气水运市场分析报告

摘 要 通过对2010年进口汽车市场的分析,并指出增长的原因,进而预测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

关键词 2010年进口汽车增长 增长原因 预测

一、2010年汽车市场现状

(一)2010年汽车整体现状

2010年进口车市场实现快速增长,改变了往年顺差的局面.今年1-7月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总额为600.54亿美元,同比增长77.11%。其中进口金额318.57亿美元,同比增长110%;出口金额281.97亿美元,同比增长49.04%,贸易逆差为36.6亿美元。进口车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据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5月进口车上牌量达到24.4万辆,增速高达94.6%。我国2010年汽车整体出现进口大于出口的局面。

(二)2010年进口汽车增长的体现方面

2010进口汽车增加可以从车型结构,排量结构,品牌结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车型结构看,SUV仍是市场主力,但轿车市场份额提升较快。在新车型,如雷克萨斯ES240、宝马新7系、奔驰新E级轿车等拉动下,轿车车型上牌量同比增速加快,1-2月同比增速达100.6%,高于其他车型,轿车市场份额提升到40%左右。尽管轿车市场增速加快,但SUV车型也保持了快速增长,1-2月上牌量同比增速为70.8%,SUV车型份额仍在50%以上,仍是进口车市场的主导车型。

从排量结构看,中低排量(3.0L以下)进口车型是增长主力,同时,大排量车型一改去年下滑趋势,开始出现恢复增长,1-2月大排量车型上牌量同比增长35.1%,2008年9月实施的消费税调整政策对大排量车型的影响逐渐减弱。但大排量(3.0L以上)进口车型已开始恢复增长。西安远通进口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曲建波介绍说从10月到11月进口的宝马奔驰系列的排放量都在3.5L以上。

从品牌结构看,超豪华、豪华品牌进口车出现高速增长态势。在经济回升向好,消费者信心不断恢复的环境下,超豪华品牌、豪华品牌进口车增速明显高于进口车整体增速。西安远通进口汽车有限公司曲建波指出在西安市场上诸如宝马X5,X6,奔驰GL350,GL550系列车属于紧缺车。

二、2010年进口汽车市场出现高速增长的原因

我国进口汽车出现高速增长的原因有很多种,笔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来自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以及中国汽车市场仍有很大空间的原因

(一)中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影响

首先今年中国汽车进口增加幅度大于出口增加幅度的原因是中国经济总体好于世界其他地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带动了整体汽车市场快速增长,在这个背景下进口车市场实现快速增长。除此之外欧元贬值也刺激进口飞速增长

经济持续回升是整体汽车市场包括进口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的基础。自2009年以来欧元、美元兑人民币持续贬值,尤其欧元近半年贬值幅度达20%,这无形中造成进口车的大幅降价,特别是欧系进口车的价格下跌,成为刺激今年上半年进口车呈现井喷式增长的关键推动因素。

(二)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

国内消费者对进口汽车与国产汽车的认识也导致了进口汽车增长的直接原因,消费者普遍认为国产车具备高端技术,做工精细,且安全性好,舒适性好,在一定程度上汽车市场犹如房地产市场一样,汽车和房子一样成为大众关注的话题,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大众对进口汽车的需求也有所提高

国家信心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指出,今年国产高端豪华品牌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市场特点,例如奥迪Q5,今年到现在持久供不应求,这个市场不足刺激了大量进口车型的进入。西安远通汽车进口公司董事长曲建波介绍说今年9月到11月进口高级豪华越野车的数量明显高于以前,其中以宝马X5,X6,奔驰GL550,奔驰GL350等市场上紧缺的车系为主

三、2011年汽车市场的预测

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进口汽车高速增长的局面,面对此种现象通过对进口汽车增长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有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

预测一:库存可能引发进口车价格战

三季度海关进口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进口车整体库存这一时期处于上升阶段,如不及时调整,有可能引发库存风险。随着库存的进一步加大和经济增速可能回落,下半年乃至2011年进口车市场竞争将明显加剧,整体价格将出现松动,经销商利润降低,资金压力将加大。

预测二:合资公司投产新SUV将使进口SUV市场更加激烈

合资公司不断投产新的SUV车型,将给进口SUV市场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继丰田汉兰达、RAV4国产后,奥迪Q5、大众途观以及现代ix35等车型近期相继国产并投放市场,这将使进口SUV市场,特别是紧凑型、中型进口SUV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除此之外国产车错位经营,高端、个性、运动、环保和定制成为进口车发展方向,同一车型国产、进口并存互补成为市场的新特点。

预测三:大排量汽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经过一年多的适应期,进口车市场已逐渐适应了2008年9月实施的消费税调整政策,在中低排量(3.0L及以下)车型快速增长的同时,大排量(3.0L以上)车型增长已经恢复,并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預测四:豪华汽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豪华品牌受经济波动影响更为明显,在经济持续回升态势下,豪华、超豪华品牌仍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四、总结

篇5:2010年液化气水运市场分析报告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章LPG产业基础分析1

第一节LPG概述1

一、产品研究界定1

二、液化石油气优点3

三、液化气的来源分析4

第二节LPG用途7

一、用于有色金属冶炼7

二、窑炉焙烧8

三、作汽车燃料10

四、居民生活燃用13

第二章全球LPG市场供需17

第一节2014年全球供给17

一、2014年全球LPG产量17

二、2014年区域市场供给19

第二节2014年全球消费21

一、2014年LPG消费规模21

二、2014年区域消费结构23

第三章中国LPG供给分析26

第一节2011-2014年LPG产量26

一、2011-2014年中国LPG产量

二、2011-2014年LPG地区产量

第二节LPG供给格局32

一、LPG供给渠道分析32

二、国内LPG供应结构34

第四章中国LPG需求分析39

第一节中国LPG需求39

一、中国LPG消费结构39

二、中国LPG消费规模40

三、2014年消费下滑原因42

第二节LPG消费领域46

一、国产LPG消费领域46

二、进口LPG消费领域49

三、LPG在新领域的应用51

第五章城市LPG全景调研54

第一节城市LPG供需分析54

一、城市LPG供气量54

二、城市LPG管道长度57 26 29

四、城市LPG用气人口60 第二节各省LPG供需分析6

3一、各省LPG储气能力6

3二、各省LPG供气管道长度6

4三、各省LPG供气总量66

四、各省LPG销售气量

五、各省LPG用气户数

六、各省LPG用气人口

七、各省LPG汽车加气站 69 71 7274 第三节重点城市LPG供需78

一、河北重点城市LPG78

二、山西重点城市LPG8

1三、内蒙古重点城市LPG8

3四、辽宁重点城市LPG8

4五、吉林重点城市LPG86六、四川重点城市LPG89

七、黑龙江重点城市LPG9

1八、江苏重点城市LPG

九、浙江重点城市LPG

十、安徽重点城市LPG

十一、福建重点城市LPG

十二、江西重点城市LPG

十三、山东重点城市LPG

十四、河南重点城市LPG

十五、湖北重点城市LPG

十六、湖南重点城市LPG

十七、广东重点城市LPG

十八、广西重点城市LPG

十九、海南重点城市LPG

二十、贵州重点城市LPG 二

一、云南重点城市LPG 二

二、陕西重点城市LPG 二

三、甘肃重点城市LPG 92 94 9799100 102 105 107 108 110 113 115 116 118 121 123二

四、青海重点城市LPG124二

五、宁夏重点城市LPG126二

六、新疆重点城市LPG129 第六章中国LPG价格分析133第一节LPG市场价格机制133第二节2011-2014年价格走势13

4一、2011年液化石油气价格13

4二、2012年液化石油气价格137

三、2013年液化石油气价格139

第七章中国LPG进口分析144第一节2012年进口14

4一、2012年进口规模14

4二、2012年进口地区146

三、2012年进口来源149第二节2013年进口1

52一、2013年进口地区1

52二、2013年进口来源154 第三节2014年进出158

一、2014年进口规模158

二、2014年进口方式16

1三、2014年进口来源163 第八章中国LPG水运市场166第一节LPG船概述166

一、LPG船分类:

二、液舱结构型式167

三、国内外LPG船相关数据168第二节国内LPG船运17

1一、2014年LPG船舶总量17

1二、2014年LPG船舶结构17

2三、2014年船运总量174第三节LPG船舶运输预测178

一、老旧船舶主要集中报废178

二、运力将严重过剩18

1三、船运量将增长18

3四、水运货源受双重影响184 第九章部分LPG企业运营分析188第一节LPG生产企业188

一、潮州市欧华能源有限公司188

二、新海能源(珠海)有限公司190

三、珠海碧辟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19

3四、张家港东华优尼科能源有限公司19

5五、苏州碧辟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196

六、山东晨曦集团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98

七、海洋石油阳江实业有限公司201 第二节上市企业-东华能源20

4一、公司简介20

4二、公司基础设施206

三、2011-2014年财务运营209

四、2011-2014年业务结构21

1五、销售方式和渠道21

2六、主要原材料供应21

4八、公司竞争优势分析219 图表目录(部分)图表12000-2014年全球LPG产量变化图图表22000-2014年全球LPG消费图图表32000-2014年全球终端用户LPG需求预测图图表42001-2014年中国LPG产量一览表单位:吨 图表52001-2014年中国LPG产量变化趋势图单位:吨 图表62002-2014年中国液化石油气地区产量一览表单位:吨 图表72012年中国液化石油气产量地区比例图 图表82013年中国液化石油气产量地区比例图 图表92014年中国液化石油气产量地区比例图 图表102013年中国LPG市场消费结构比例图 图表111990-2014年全国表观消费量 图表12进口LPG和国产LPG对比图 图表13进口LPG、国产LPG及LNG应用领域竞争能力比较232 图表142003-2013年中国城市LPG供气量一览表 图表152003-2013年中国城市LPG管道长度一览表 图表162003-2013年中国城市LPG家庭用量一览表 图表172003-2013年中国城市LPG用气人口一览表 图表182013年全国液化石油气价格变动趋势图单位:元/吨 图表192014年全国液化石油气价格变动趋势图单位:元/吨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

篇6:2010年液化气水运市场分析报告

容县安全委员会:

瓶装液化气使用遍及我县城镇千家万户,规范瓶装液化气市场经营秩序,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切实消除安全隐患,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但最近发生的玉林市液化气充装黑作坊爆炸引发火灾案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给液化气安全管理工作敲响警钟,近期通过暗访发现我县各城镇及人口密集村屯不同程度存在以下安全隐患问题:

1、无证无照(《瓶装燃气供应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经营瓶装液化气非法供应点;

2、大量违规存瓶;

3、未取得危化品凭证擅自从事瓶装液化气运输;

4、利用钢瓶分装倒灌转充液化气;

5、提供短斤少两、掺杂使假外地气源;

6、销售和充装不合格(含超期未检)气瓶;

7、餐饮场所燃气安全适用不规范等安全隐患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特种设备安全法》、《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燃气管理条例》及工商、道路运输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现特恳请容县安全委员会提请----人民政府成立2017年容县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安监、消防、交通、住建、城监、工商、质监等部门联合开展以打击瓶装液化气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消除液化气市场安全事故隐患,健全液化气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整治目标的容县瓶装液化气市场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工作,落实燃气经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燃气安全属地管理职责,落实相关部门安全监管职责,疏堵结合,严格执法,确保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安全可控、管理规范、经营有序。

当否!

篇7:2010年液化气水运市场分析报告

一、动漫基地建设继续增长,人才培养模式试水新路

动漫生产是动漫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环节,2010年国产动漫生产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呈现出以下态势:

1。题材上,2010年国产动漫创作从整体上转向对历史、童话、教育、科幻、现实和神话内容的全面挖掘。其中童话类题材占到了全部题材的20%,保持在较高水平,教育题材为15%,科幻和神话题材为10%,相比2009年有小幅增长,但是不同的月份仍然有较大起伏。

2。动漫基地建设上,遍地开花趋势和制作集群效应继续加速。随着制播分离政策的推进以及国家对动漫产业的大力扶持,动漫基地建设在全国有泛滥趋势。国家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各自沿着自己的建设路线,在全国批准建立了40多家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与研发基地。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统计数据,动漫产业基地已成长为国产动画片制作的核心力量,基地备案和制作完成的动画片年约200余部13万多分钟,占到了全国动画片总产量的八成左右。动漫生产的产业集群效应持续加强,其中,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动画产业园、无锡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等动漫基地生产数量排在全国前列,长三角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等已成长为辐射、影响全国的动画产业集群带。

3。动漫人才培养上,中国的动漫人才培养尽管数量不断增多,但多数是动画加工型人才,缺少对动漫文化的深刻理解,也缺少对动漫产业整合营销理念的灵活运用。为改变这一现状,许多动漫企业开始尝试进行“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上半年,全国就有近20家设有动画专业的大专院校与当地或外地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如成都艺术职业学院与成都维卡数字娱乐有限公司的合作等。这一趋势也渐趋发展成为动漫人才定制培养的先声,获得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二、动画片播映体系渐趋完善,技术助推产业发展

从整个动漫产业链来看,播映体系是一个相对独立同时又对整个动漫产业链运作产生承上启下影响的环节。动画播映体系的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品与播映平台在衔接渠道上的疏通,二是播映平台自身的延伸和拓展。

1。从第一个层面来讲,2010年动漫展会与国家政策相配合,双管齐下,在协力疏通渠道上初显成效。2010年温州、成都、广州、东莞、沈阳等城市纷纷举办动漫展会,活跃了国内的动漫作品交易市场,一些面向国际的产业交流活动,还把国产动画的播映平台拓展到了国外。2010年4月至5月在杭州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吸引了47个国家和地区、365家中外企业参与,161万人次参加了包括产业博览会在内的各项活动,签约项目近200个,总成交金额达106亿元人民币,成功搭建起了国产动漫“走出去”的市场交易平台。国家政策也不断对国产动漫产业加大扶持力度,持续助推国产动漫产业发展,2008年,广电总局推出了优秀国产动画片评选机制,引导国产动漫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入选的国产动画片将获得优先播放权,到2010年已陆续推出了68部优秀国产动画片,对国产动画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

2。从第二个层面来讲,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动漫产业播映平台得到了拓展延伸的机遇,出现了网络动漫、手机动漫等众多新兴播映形式和传播平台。在电影动漫方面,3D动漫电影成为了2010年国内动画市场上的一个亮点。新技术与电影的结合产生了3D动漫,由此打开了3D动漫业的新天地,继2006年8月4日上映的《魔比斯环》之后,《秦时明月》、《风云决》、《猴王出世》、《超蛙战士之初露锋芒》、《渔童》等3D动画电影,在国内市场纷纷推出,并成为引导国内动漫制作向影院和高清播出迈进的重要因素。

网络动漫节目日益受到网民喜爱。网络动漫包括传统动漫的网络版、网络动漫在线作品(包括在线漫画及在线动画影视作品)、FLASH动漫和网络游戏等不

同类型。网络的普及和流量的提升,让网络动漫收看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并渐趋成为制作公司无法忽视的传播力量。如网络上流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FLASH动画《小破孩》,不仅在网络上拥有广大的收看群体,在纳入电视平台播放时也产生了良好的收视业绩。

2010年被称为手机动漫元年。手机动漫指借助动画技术、为漫画添加动态效果和声音配乐,以手机Meticulous为播放、运营载体,同时采用FLASH技术制作,通过移动互联网提供下载、播放、转发等功能的一种服务,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便携性,可以随时随地观看。从2008年奥运会直播推出手机电视业务开始,手机电视就被公认为3G时代市场上最有希望的多媒体业务之一。2009年12月10日,由央视国际打造的国内第一部原创系列手机动画《绝对小孩》上线,成为我国手机动漫产业领域一次大胆尝试,3G动漫也成为2010年最值得关注的动漫现象之一。

三、动漫营销渠道拓展,市场发行与衍生品制作向纵深开拓

1。动漫出版与市场对接,类型丰富满足受众多样化需求。动漫出版是动漫产业链条上基础扎实、发展完备的环节,做好动漫出版不仅能完善动漫产业链,还能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2010年中国动漫出版与市场接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动漫书刊市场的整体繁荣。《哪吒传奇》、《小鲤鱼历险记》、《福娃》等有着民族风情的原创动漫图书先后跻身全国畅销书排行榜,打破了《哈利·波特》等引进读物垄断我国少儿图书市场的局面。除了原创动画图书以外,动漫杂志发行也受到市场的欢迎,《漫友》、《少年漫画》、《漫画派对》、《知音漫客》等,影响力和发行量继续保持平稳。二是动漫音像市场繁荣,《动画基地》、《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继续受到市场的追捧。

2。衍生产品向纵深方向拓展,动漫产业链显著增值。衍生产品是动漫产业链中最突出也最能为动漫品牌增值的环节,我国原创动漫的衍生产品随着产业市场的发展逐步成熟,一是动画初级衍生品如动漫游戏、动漫玩具等产值持续提升。

所谓初级衍生品,是指与动漫原创作品关联度高的产品,通常是将其中的动漫形象或故事情节加以利用开发。动漫游戏和动漫玩具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10年,改编自香港漫画畅销作品《风云》的网络游戏《风云Web》,改编自《秦时明月》的同名网络游戏等,陆续上线运营。动漫玩具也依托国内廉价劳动力,打造出一些有影响的本土品牌,如“蓝猫”、“喜羊羊”等,赢得了小朋友的喜爱和追捧。

二是高级衍生品诸如动漫旗舰店、主题公园的规模日益凸显。高级衍生品是指区别于初级衍生品,能够将动漫品牌与市场产业运营紧密融合,并且比初级衍生品实现更大的利益增值空间的动漫附属产业开发。动漫旗舰店就是其中的代表形态之一,它是指以某个或某几个动漫原创品牌为核心的相关产品的实体或网络品牌专卖店,如北京卡酷动画卫视倾力打造的卡酷旗舰店、总部位于山东的AA国际动漫、腾讯拍拍网酷Q动漫旗舰店等,都在国内市场成长为具有较大影响的品牌。其中,北京卡酷动漫旗舰店还以其汇聚了玩具、音像、图书、服装等各类动漫衍生产品的庞大规模(近两万种),成为国内卡通卫视发展实现多方位、多层次运营转型的典范。另外,动漫主题公园建设也成为近年来国产动漫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如贵阳白云动漫主题公园、合肥动漫主题公园、长春影视城等,这些主题公园既吸收了西方动漫产业的精髓,也着力将中国本土元素融入其中,成为拓展国产动漫产业链的重要举措。

四、动漫产业健康发展,问题、矛盾依然众多

2010年是中国动漫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又是让中国动漫业倍感压力的一年,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产动漫产业建设上的急功近利趋向依然严重,动画生产过于重量轻质,影响了国产动漫的整体水平。动漫原创生产仍然以产量为首要衡量标准,选材范围过窄,难以接轨国际市场。2010年尽管国产动漫作品的数量显著增长,但是接近30%的作品题材仍然局限于教育、童话题材,而能够影响国际市场的科幻、冒险类题材,所占比例依然偏低,只有15%,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国产动漫品牌

与国际动漫市场接轨的步伐。

2。密集频繁的动漫基地建设越来越呈现出质量良莠不齐、缺乏具体评审标准的泛滥趋势。国家对动漫基地建设进行扶持,本意是出于复兴国产动漫产业的希冀,然而部分企业甚至政府却以此为手段,打着建设动漫基地的幌子屯田圈地,严重影响到了动漫基地的建设声誉和水平,不仅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也拖累了国产动漫业的前进步伐。

3。动漫频道建设专业性不强,上星频道面临瓶颈制约。随着频道专业化趋势的加强,各级电视台掀起了兴办少儿频道的浪潮。然而,许多省级以及地方台的少儿频道名不副实,广告、电视剧占据了大部分的荧屏时间;而上星频道也面临着优秀国产动画数量少、同部动画片反复播放的困境。

4。动漫展会重复举办,多数水平不高,难见成效。2010年许多地方性的动漫展会或交流会由于知名度和地域的局限,从参展人数到参展作品都大打折扣,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

再从产业链的建设来看,投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中国动漫业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实际可利用的资本仍然相当有限,一些拥有资本的民间投资者多处于观望和犹豫不决的状态。加上目前中国动漫企业绝大多数规模较小,也影响到了民间投资的信心。另外,动漫产业扶持政策尚待完善细化,尤其是其中一些措施过于空泛,难于落实到实处,政府机构与动漫市场的实际运作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隔膜,一些优惠措施难以真正落实到中小企业的头上。动漫市场盗版现象依然严重,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动漫制作和发行的规范运行。

为此,急需建立起政府、企业、民众的交流沟通平台。无论是动漫产业投融资不畅,还是国家扶持措施的不完善,归根结底,都与交流沟通渠道的不畅紧密相关。如果企业和民间有了机制顺畅的沟通渠道,就能在政府决策和动漫企业之间搭建起常态化的沟通渠道,对动漫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另外,还须

篇8:2010年制鞋求购市场分析

2010年制鞋行业热门搜索词排行榜

运动鞋、皮鞋、休闲鞋占据前三位

通过图1可以看出,成品鞋的求购是制鞋行业里最多的的产品。其中上榜的产品就有9个,分别是运动鞋、皮鞋、休闲鞋、高跟鞋、工作鞋、塑料鞋、库存鞋、女鞋、正装鞋。

在整个2010年里,运动鞋的求购是最高的。目前运动鞋企业在市场上的活跃也说明了运动鞋的巨大市场。运动鞋领域以晋江运动鞋企业的逐渐做大做强而最出色。皮鞋、休闲鞋、高跟鞋的热门搜索程度分列第二、第三与第四名。这三款鞋产品是最常规的产品,其求购的频率没有明显的差别。

各类鞋用布的搜索量同样值得关注,位居第五的名次。皮革类产品上榜的有皮革、牛皮、合成革。制鞋机械类搜索的产品有压底机、下料机。鞋底类的产品有PU鞋底、橡胶鞋底。(见图1)

2010年制鞋行业热门产品求购

成品鞋占有80%的求购比例,稳居第一位

在求购方面,成品鞋的求购最热门,有80%的求购比例,稳居第一的位置。鞋铺件的求购同样值得关注,有7个百分点的比例。这与热门搜索产品里,鞋用布的第五的搜索量有直接的呼应关系。鞋底有6个百分点求购的比例,与上年相比同样有较高提升。鞋材化工有4个百分点的比例,制鞋机械有3个百分点的比例。(见图2)

2010年成品鞋求购

各类鞋的求购份额比较均匀

通过图3可以看出,各类鞋的求购份额比较均匀。休闲鞋的求购有17个百分点的比例,位列第一。正装鞋、靴子、布鞋的求购都是14个百分点的求购比例。其中,2010年市场上布鞋消费的火热成为一个热点,相对而言对于布鞋的求购自然提升。在2010年夏季,凉鞋与沙滩鞋的求购分别有13个百分点与12个百分点的比例。胶鞋的求购有12个百分点的比例。最意外的是运动鞋求购只有4个百分点的比例。这是因为运动鞋的货源都比较充足,运动鞋厂家的销售渠道建设比较完善,很多经销商都不需要从网上进行求购。(见图3)

2010年鞋铺件求购

鞋扣的求购最大,有34%的求购比例

鞋铺件的求购里,对于鞋扣的求购最大,有34%的求购比例。鞋垫的求购有27%的比例。这两类产品都是与制鞋生产领域最常用的产品。鞋花的求购有16个百分点的比例。鞋带、鞋跟、鞋楦、鞋撑分别有10%、6%、5%与2%的求购比例。(见图4)

2010年鞋底求购

橡胶鞋底的求购比例最大,有39%的比例

在鞋底的分类里,橡胶鞋底的求购比最可喜,有39%的比例。EVA鞋底的求购有24%的比例。TPR鞋底与其他鞋底的求购就低于20%以下的比例。求购最少的是皮革鞋底。不同种类的鞋底因为价格不同,使用的频率不同,所以就出现了上面的不同求购比例。这不是说什么鞋底不好卖,而是与不同鞋底的属性有一定的关系。(见图5)

2010年鞋用化工热门求购

鞋蜡有69%的求购比例,占据绝对优势

鞋用化工内部的分类产品比较多。不同产品之间的求购比例相差最明显。最热的求购产品是鞋蜡,有69%的求购比例。合成胶粘剂的求购有8个百分点的比例,位居第二。与第一的鞋蜡相比就有61个百分点的差距。热熔胶的求购有7个百分点的例。其他鞋材化工的求购也都是份额比较少。(见图6)

2010年制鞋机械热门求购

针车以22%的求购比例位居制鞋机械求购的榜首

2010年制鞋机械的求购开始升温。几乎在每个月度求购分析里,经常见到的针车在整个年度的求购里表现突出,以22%的求购比例位居制鞋机械求购的榜首。鞋眼机、上胶机、鞋机配件的求购分别是16%、15%、15%。缝制设备与打钉机都是9%的求购比例,鞋成型机、烘干设备的求购都是7%的比重。(见图7)

总结:

篇9:2010年液化气水运市场分析报告

1石油价格波动不大,预计对玉米影响较小

玉米作为大宗商品,其生物能源的背景,导致其与原油价格出现了正相关的关系。近日,阿联酋能源部长哈米利称:“油价维持在每桶75美元至80美元才有利于产油国继续执行其发展原油生产能力的计划,如果市场需要的话,阿联酋将欧佩克其他成员协调与合作,保障向世界原油市场提供更多原油。”但他表示,就目前而言,国际市场上的原油供应量是足够的,目前的油价与供求基本面没有关系。

从目前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影响原油价格大幅波动的因素尚未形成,因而短期石油对对玉米行情走势产生的影响不大。

2节前海运价格涨幅过大,节后有望回归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国内外经济很不景气,海运市场也长时间处于低谷时期,海运价格也是一溃千里,不少船只以及集装箱处于闲置状态,大多船务公司处于亏损之中。随着国家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相继实施,国内经济恢复较快,也使得海运市场逐渐繁荣起来,尤其是国家陆续公布大规模的粮食跨省移库,推动了海运市场的发展,再加上原油价格的上涨,进一步推动了海运价格的上涨。

但是,海运价格的上涨幅度有点过高,之前装载玉米由东北口岸发往广东沿海一带的海运价格在50元,吨左右,而目前海运价格已经超过100元,吨,涨幅超过100%。究其原因,据知情人士透露,除了临近春节货物流通较多以及天气因素之外,还有就是船运公司为弥补前期的亏损而抓紧目前的利好时期进行大幅提价。现节前较高的海运价格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南方企业采购东北玉米的积极性,抑制了玉米价格继续上涨;随着货运流通的减少,天气转好,国际原油价格波动较小,海运价格有望逐渐回归到合理状态。

3东北请车紧张增加了玉米运输成本

据了解,目前东北请车十分困难,请车费基本在4000—8000元/车皮,这无形中增加了玉米的运输成本。除中粮、中储粮、吉粮等国有性质的企业每年与铁路部、东北地区铁路局签订大批量的发运协议外,其他大部分企业及贸易商都需支出一笔不小的请车费,同时请车费之间也形成了竞争,这更加重了运输成本。

东北粮食出关难,运力是最大的“瓶颈”。不过,此阶段发运贸易粮较为困难,东北玉米南下减少,且价格高位,这将对华北地区玉米市场形成一定支撑。

4东北玉米收储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东北地区乃我国的最大玉米产区,对国家的战略性影响非常大,确保东北地区的生产及稳定是维护粮食稳定的重中之重。2009~2010年度国家继续实施临时收储政策,且特点有参与收购主体增多、无数量限制、留余一定的上涨空间,这使得东北地区的玉米价格底部在不断提升,支撑了国内玉米市场价格。下面将对收购市场进行具体分析:

4.1东北临储收购量较少,对市场影响有限

截止目前,东北玉米收储执行已接近两个月的时间,累计玉米收储量才30万吨左右,与上年相比差距悬殊。与上年不同的是今年要求各收储库点敞开收购,据笔者推测,预计到4月底收储结束,东北临储玉米收购量也将有限,收购量应该在100-200万吨之间,对市场影响有限。

4.2南方加工企业采购东北玉米活跃

与东北临储收购不同的是,本次南方加工企业采购东北玉米将有70元/吨的费用补贴,而且采购主体较多(16个南方省市加工企业和部分中央直属企业),竞争异常激烈。东北临储收购价格已被指定(内蒙及辽宁0.76元,斤、吉林0.75元,斤、黑龙江0.74元/斤),但南方企业在70元/吨的费用补贴支撑下,可灵活上调收购价格,比东北本地粮库收购更具价格优势,这也是今年东北临储收购进度缓慢的重要原因。不过,当东北地区从农民手中直接收购玉米价格回升到平均0.80元,斤(国标三等)以上时,中央财政将停止补贴,这也一定程度限定了玉米价格继续上涨。

4.3当地玉米深加工企业备货积极

由于当地玉米加工企业不享受政策补贴,因此只能根据市场变化采取不同的策略。但是,今年形势比较特殊,尤其临储收购筑就了当地玉米价格底部。且农民的惜售心理重,玉米价格普遍看涨,收购竞争激烈;且国储为了轮换采购积极性也非常大,因而就算政策收储结束,后市玉米价格也将易涨难跌。因此,趁目前收购价格尚较合理时,当地深加工企业备货十分积极。

5跨省移库玉米拍卖对市场的潜在影响

自2010年1月份,国家首次在华北两大主产区山东和河北两地挂牌销售临时收储玉米,虽然拍卖成交率非常低,但这是一种很明确的信号,其对市场的影响也不可小视。分析如下:

5.1拍卖底价为后期市场明确了方向

南方和华北地区足以代表了除关外的玉米市场行情,国家此次在华北以国标中等0.92元,斤的拍卖底价,仅整体抬高了华北地区的市场价格,还给玉米走势给出了明确的信号。春节过后,当东北临储收购结束,华北市场收购活动逐渐活跃,临储玉米的拍卖底价也将成为市场的导向,再加上东北减产的影响,后期华北玉米价格仍将易涨难跌。

5.2东北玉米市场将是国内的玉米行情的晴雨表

从国家政策调控的局面分析,跨省移库玉米拍卖已经调和了华北和南方之间的价格差异,那么东北玉米市场对国内的玉米市场影响将是国储收购政策结束后的价格晴雨表。根据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做好2009年东北地区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中规定,南方16省(市)的地方储备粮公司和饲料加工企业以及中储粮、中粮等国有企业,按照通知中的要求到东北地区采购新玉米将给予70元,吨的财政补贴,而目前华北地区不具备补贴资格,但是从距离上来讲,南方与华北的平均运输成本差距在一半左右,70元,吨的补贴基本能够弥补运输上的差距,因此在政策规定的2010年4月30日之前的有效期内,南方和华北地区的玉米价格差距不会显现,但是过了此期限,华北将从运输成本上低于南方地区到东北采购玉米的成本,如果此时临储玉米拍卖不大量拍卖,那么南方企业的玉米价格还将完全高于华北地区,东北市场将会成为国内玉米市场的晴雨表,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5.3华北地区春节后将步入收购的高峰

从近两年政策对玉米的影响不可小视,政策给出的信号足以代表玉米市场走势的趋势。目前国储在华北地区拍卖成交率非常低,现货收购价格也稍有回落,由于价格上涨基本定格,如果不利用此次机会囤积或先购后销,待市场价格与拍卖出库成本基本一致时再动手搞经营将是微利之势。因此,各加工企业、贸易商应根据各自的区域和市场优势,适宜囤积一定量的玉米。尤其是河北地区,与拍卖成本价尚有60-100元,吨的合理差异,趁目前拍卖成交价低、量大、质优,大的贸易商可以逐渐掌控一定数量的国储拍卖玉米;国有粮库需轮换的也应选择在春节前后进行收购,掌握一定的粮源;小的贸易商也可以随大流进行边购边销;期货投机者也比较适合出手。

5.4华北地区农民惜售心理重

目前市场上农民还是比较惜售,这是一种理智的选择,近几年的托市、临储收购等惠农政策,农民得到的利益是最少的,如果不是为了春节、春耕、孩子学费等急用钱的时候销售,其他时间不建议农民急切销售玉米,最佳的售粮时期将在6-8月份比较合适。

5.5临储玉米拍卖将成为后市的轴心

上一篇:除灰管理制度下一篇:人员安全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