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气安全管理制度

2022-09-04

制度是单位开展日常工作的准绳,完善、有效的制度有利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助力单位长远发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液化气安全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液化气安全管理制度

液化气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一、液化气使用单位必须与供气单位签订供气协议,将供气单位的各项资质证书存档备查。

二、液化气系统使用的管道、软管、管道附件、调压阀、调压器、用气器具、密封圈等要有出厂证明、合格证、检验报告等相关材料。

三、液化气瓶使用要求:

1.使用液化气前必须仔细检查液化气瓶连接的所有管路、、接头、阀门等是否完好,防止胶管老化,接口脱落等现象,严防液化气泄漏。

2.液化器具使用橡胶软管规定每半年强制更换一次,铁管按照国家管理部门要求期限更换,做好日常安全检查,随时处理隐患。减压器、密封圈等在使用期限内老化腐蚀的,要立即更换。

3.钢瓶与用气器具或供气系统严禁采用软管连接,要用硬管连接。

4.食堂灶台及液化气使用结束后,必须检查确认液化气钢瓶角阀及总管阀门关闭。如有异常情况必须及时处理。

5.装减压阀前要检查密封橡皮圈,有无变形和缺损。装减压阀手轮要对正阀口,逆时针旋转拧紧。

6.禁止用任何方式强行开关液化气钢瓶角阀。

四、液化气瓶必须定期检验及进行压力试验,不符合条件者必须强制报废。

五、液化气存储和使用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安全培训,要掌握液化气的特性及安全使用基本知识,其他人员禁止擅自使用。

六、液化气操作人员不得以任何手段加热或摔、砸、倒卧液化气钢瓶;不得自行倒灌液化气、排放残液、拆修瓶阀等附件;不得自行改换检验标记或瓶体漆色。

七、液化气罐储存房周围二十米内不准有明火存在。储气房内存放气瓶,地上应铺绝缘垫板,重瓶堆放不准超过两层,空瓶应堆放稳固。

八、储气房内应通风良好,防止日光直接照射、温度过高和长期淋雨现象。搬运装卸气瓶时,应防止坠落或撞击。

九、储气房必须在防火安全间距内设置醒目的禁火标志及其它相关安全警示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动、拆除和涂改有关标志。

十、储气房内应配足灭火器、消防沙箱、灭火毯和消防水箱等相应的消防设施。储气房管理人员负责定期进行检查、更换,严禁使用过期失效灭火器材。

十一、储气房由专人负责开、关,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库区。工作人员在库内工作,严禁吸烟。储气房管理人员应经常检查存放动态,保持清洁卫生。如发现险情,应及时组织处理,同时报告单位领导或保卫部门。 十

二、储气房内如需动电、动火、焊接作业时,应向本单位安全负责人上报施工方案或安全技术措施,经安全负责人审批同意,并将气瓶搬至安全地点后,方可动工,而且施工现场必须有专人监管。

十三、应经常检查储气房内有无泄漏现象,发现气瓶漏气,应及时安排检修并隔离存放。

十四、每天使用完毕后,相关人员要检查并关闭所有阀门。

第二篇:液化气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喀什库尔干县红其拉普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液化石油气灌装站

安 全 管 理 制 度

和 操 作 规 程

喀什库尔干县红其拉普液化石油气有限公司液化石油气

灌装站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汇编目录

1.站长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安全员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3.充装工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4.会计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5.保管员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6.安全教育制度 7.巡回检查制度 8.消防器材管理制度 9.交接班制度 10.事故管理制度

11. 特殊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12. 气瓶档案管理、定期检验和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13. 小钢瓶发放管理制度 14.钢瓶内残液处理操作规程 15.钢瓶充装前、后检查操作规程 16.钢瓶充装操作规程 17.液化石油气泵安全操作规程 18.液化石油气压缩机安全操作规程 19.液化石油气槽车卸车安全操作规程 20.储罐安全操作规程

站长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站长对液化石油气灌装站的安全生产的第一负责人,对本液化石油气灌装站安全生产负全面负责:

1、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把安全工作列入液化石油气灌装站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亲自主持重要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批阅上级有关安全方面的文件,签发有关安全工作的重大决定;

2、 负责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检查副站长和下级行政正职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3、 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充实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定期听取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或审批有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4、 组织审定并批准液化石油气灌装站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技术规程和重大的安全技术措施,解决安措费用;

5、 按规定和事故处理的“三不放过”原则,组织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6、 加强对各项安全活动的领导,决定安全生产方面的重要奖惩。

安全员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1、接受消防安全责任人的委托,组织实施本站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2、组织拟定年度消防工作计划,拟定消防安全工作经费预算和组织保障方案。

3、组织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的有效运行,具体组织实施防火检查、消防设施和器材的维护保养,并及时掌握本站整体消防现状。

4、在员工中组织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使员工熟练掌握站内配置的各种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5、每日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汇报本站消防安全情况,及时报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6、组织义务消防队每半年进行一次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并记录归档。

7、消防安全管理人每月至少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一次消防安全工作情况。

充装工岗位职责

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严格按照灌装程序操作,保证灌装顺利 。

2、负责灌装秤日常校验,维护工作场所室内外清洁卫生。

3、严禁摔砸钢瓶,不得用非防爆工具敲打金属设备。

4、严禁超量灌装,保证重量,保证质量 。

5、做好灌装前钢瓶检查,严禁不合格的钢瓶灌装

6、严禁 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车间私自灌装。

7、做好班后处理,下班前应进行详细检查,关闭总阀及相关设施,不免发生事故。

8、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发生事故应立即停止灌装,关闭阀门,听从指挥参加扑救工作。

9、灌装前将空瓶推到秤前,推出重瓶,做好码放规格化。

10、负责各种车辆按规定数字装卸空、重瓶,码放整齐。

11、负责挑拣漏气、变形、超装、失重及附件不全的钢瓶,并存放好。

12、不准摔砸钢瓶,严禁将重瓶靠在暖气旁。

13、手推车日常维修保养,灌装完毕集中存放,做好场地清洁。

会计岗位职责

1.编制、平衡生产计划时,应保证安全技术措施资金的来源,确保“三同时”的顺利实施;

2.监督安全技术措施、劳保用品、保健费用的开支情况,保证安全教育费用的实

际需要;

3.负责各类事故费用的支出,并纳入经济活动分析内容。 4.负责工伤保险的实施。

保管员岗位职责

1. 掌握各类钢瓶的数量、质量、外观、动态,做好统计管理工作。

2. 做好 钢瓶出入库的点数,检验和开、收票工作。

3. 负责各种用户的换气工作,严禁异性瓶(包括瓶阀)混入。

4. 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合理安排空、重瓶存放和车辆装卸。

5. 做到三清(车清、瓶清、票清),准确统计灌装量。

安全检查制度

1、 检查由安全责任人负责组织,安全管理人和班(组)长、当班员工参加,每月至少进行一次。

2、 检查的部位:充装区、装卸台、液化石油气罐区及配电室等。

3、 检查内容: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及各岗位安全责任人职责履行情况。

4、 火灾隐患的整改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建立事故档案情况。

5、 重点工种人员以及其它员工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新职工岗前培训教育情况,消防设施器材、电气设备维护保养正常运转情况。

6、 消防重点部位的防火防爆、用火用电等管理情况。

7、 防火巡查的实施情况和巡查记录情况。

8、 其它需要检查的内容。

9、 检查完毕由安全管理人填写《月度安全检查表》,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应填写《隐患整改情况登记表》,由安全责任人审核签字,并向上级部门汇报。

10、 安全责任人对防火检查中存在的火灾隐患或问题给予积极组织整改和落实,并按火灾隐患整改制度执行,以确保消防安全。

安全教育制度

1、 安全责任人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年度消防工作计划,为安全教育、培训提供经费和组织保障。

2、 安全管理人制定单位年度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负责在员工中组织开展安全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培训。

3、 根据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及授课人,组织义务消防队开展消防业务理论学习和灭火技能训练。

4、 严格按照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组织全站人员参加安全教育、培训。

5、 对员工应当每半年进行一次培训,对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应进行安全培训,并将组织开展宣传教育的情况做好记录。

6、 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包括:

7、 有关安全法规、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安全的操作规程;

8、 本站、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9、 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10、

11、 报火警、扑救初期火灾以及逃生自救的知识和技能;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分工和操作。

事故管理制度

1 目的: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检修,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确保生产正常进行。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液化石油气灌装站主机、辅机、电器设备等的事故管理。 3 职责:

3.1各轮班(组)负责调查

一、二级事故的原因分析及事故填报工作,本着“三不放过”原则教育员工,采取有利措施进行整改,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按规定对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上报液化石油气灌装站第一负责人。

3.2液化石油气灌装站第一负责人负责

三、四级设备事故的原因调查、分析、整改工作,并按规定对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进行考核落实。 4 事故级别的划分:按事故的经济损失价值分为: 4.1一级事故:事故经济损失在1-49元之间。 4.2二级事故:事故经济损失在50-100元之间。 4.3三级事故:事故经济损失在101-500元之间。 4.4四级事故:事故经济损失在501元以上的。 5 管理内容与要求 5.1事故的报告、分析

5.1.1各工序(班组)发生的设备事故必须在事故发生24小时内如实填写事故报告单,报告单一式三份,按规定程序上报液化石油气灌装站第一负责人,液化石油气灌装站第一负责人审核后,返还责任部门二份。

5.1.2 事故发生部门在报告单上应提出具体整改措施、整改期限,整改到人,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5.2事故的分析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推托扯皮。如涉及到事故原因无法

确定时,应保护好现场,由液化石油气灌装站第一负责人组织进行分析确定,对最后确定的原因,责任部门必须执行裁决。 5.3事故的处理

5.3.1事故处理按事故级别按下列标准进行:

1、一级事故:责任部门负责人罚款20元/人,责任人罚款30元/人;

2、二级事故:责任部门负责人罚款40元/人,责任人罚款60元/人;

3、三级事故:责任部门负责人罚款100元/人,责任人罚款150元/人;

4、四级事故:生产主管罚款100元/人,责任部门负责人罚款180元/人,责任人罚款250元/人。

5.3.2事故处罚在当月工资中兑现。

5.3.3责任事故造成人员受伤,责任人承担受害人的医疗费及误工(人员工资)费用,在个人工资中分月扣回。

5.3.4 责任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交由刑事部门处理。

特殊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1、用火审批权限:

(1)一级用火由液化石油气灌装站负责人会同施工单位用火负责人,对动火现场认真检查定出可靠的防火措施,填写火票。在动火的前一天报送公司,由公司报上级安全技术监察部门。由上级安全技术监察部门安全工作人员通过对动火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措施可靠并逐项落实后签发火票,准许动火。但对那些必须在带有可燃物料的设备、管线上动火的特殊用火,同时报请公司领导批准,方可动火。

(2)二级用火由液化石油气灌装站指定的具体用火负责人制订防火措施、填写火票,再经公司领导对动火现场进行检查落实防火措施后批准动火。

(3)三级用火由施工单位负责人制订落实防火措施,填写火票、报送安全总监对动火现场检查确认无问题时,可批准动火。

(4)固定用火区的审批应由用火单位提出申请经安全总监审查批准。

2、外单位在液化石油气灌装站内施工用火,应由施工单位的施工员会同该项工程的负责人,按用火等级及审批权限会同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动火。

3、动火应严格执行安全用火管理制度,做到“三不动火”(即没有经批准的火票不动火,防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没有防火监护人或监护人不在现场不动火)。

4、各用火单位均应责成了解生产工艺过程,责任心强和出问题能正确处理的人为防火监护人,防火监护人必须时刻掌握用火现场的情况。检查防火措施,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并有权停止用火。

5、安全技术监察部门.消防部门及各级领导。有权随时检查用火,如发现违反用火管理制度或动火有危险时。可收回火票停止用火。并根据违反用火管理制度的情况严肃处理。

6、用火的基本原则 :

(1)凡在生产储存输送可燃物料的设备、容器及管道上动火,应首先切断物料来源加好盲板经彻底吹扫、清洗、置换后打开人孔、通风换气,并经分析化验合格、方可动火。

(2)正常生产的装置内,凡是可动可不动的火一律不动。凡能拆下来的一定拆下来移到安全地方动火,节假日凡不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用火一律禁止。

(3)用火审批人必须亲临现场检查,落实防火措施后方可签发火票。一张火票

只限一处。一级用火审批时间不准超过8小时。液化石油气灌装站的二级动火,连续动火不超过24小时,管网区及特定安全区域二级动火不得超过二天。各三级动火点不超过三天。

(4)防火监护人和动火人在接到火票后,应逐项检查防火措施落实情况,不符合防火措施和防火监护人不在场。动火人有权拒绝动火。

(5)签发火票必须实行当班班长签字有效制度。

(6)签发火票人员除单位指定安全人员外,其它干部签发火票必须是懂得生产熟悉流程,具有动火安全防范知识和处理应急事故能力的人。

消防器材管理制度

1、消防器材设备由设备管理员负责检查、测试和维修保养。

2、对所有灭火器材应每12个月组织或委托维修单位进行一次功能性检查。掌握各类灭火器的有效使用年限,到期强制报废。

3、灭火器、防毒面具、灭火毯等应当建立维护、管理档案,记明类型、数量、设置部位和维护管理责任人,并制作维护、保养卡进行明示。

4、消防器材日常卫生清洁、管理指派专人负责。

5、消防器材应置放在便于取用的规定地点,不准随意挪动。每次使用后应及时检查,充装药粉,以备急用。

气瓶档案管理、定期检验和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1、本单位安排专人建立气瓶登记台账和档案,对气瓶状况采用“气瓶动态管理系统” 进行计算机管理;

2、进入电脑管理系统的气瓶必须技术资料完整,气瓶登记台账应做到一瓶一卡,内容应包括: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气瓶检验合格证、气瓶使用登记证等。

3、气瓶上应涂敷本单位标志、气瓶编号和打本单位标志钢印。

4、本单位气瓶外表的颜色、字样和色环应符合GB7144《气瓶颜色标志》的规定,气瓶的附件应保持完好,如发现颜色不清、附件损坏的情况必须及时修复。

5、本单位所使用的气瓶应当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定期检验,未经检定或检定不合格的气瓶不得使用。

6、当气瓶受到严重腐蚀、损伤及其它可能影响到使用安全的情况时,应提前进行检验;

7、气瓶必须专用,不得充装与气瓶标志不一致的其它介质。

8、气瓶平时应注意维护和保养,气瓶放置地点不得靠近热源和明火,应保证气瓶瓶体干燥。

9、夏季应防止曝晒,严禁敲打、碰撞气瓶,气瓶罐装后,不得对气瓶进行挖补、焊接修理。

小钢瓶发放管理制度

1、瓶装气体经销必须取得工商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还应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安全注册,否则不得经销液化石油气;

2、充装单位负责经销单位的安全管理;

3、气瓶发送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4、气瓶发送员不得发送超期未检的不合格气瓶;

5、气瓶发送员不得用任何形式沿街叫卖;

6、经济往来帐目清楚,做到日清月结。

钢瓶内残液处理操作规程

1、倒残是指将漏气瓶、待修瓶及有残液的钢瓶内残液倒出,一般的超重瓶不进行倒残而做倒瓶处理。

2、需要倒瓶的钢瓶运到钢瓶倒残处,应及时倒残,漏气瓶更要从速处理。

3、一次没倒净残液的钢瓶应再次充气倒残,直至残液完全倒出为止。不得在车间内直接放液。

4、倒残后,漏气瓶、待修瓶要和合格钢瓶区别开,分别存放,不得将漏气瓶再混放入合格瓶内。

5、严禁向大气中排放液化石油气。

6、倒出的残液不准重新用来灌瓶,可用压缩机抽取残液罐气相回收一部分去液化石油气贮罐。

7、残液罐内不能气化的残液,可用槽车运走或点火炬烧掉。严禁就地在大气中排放。

8、残液严禁存放在敞口容器内。

钢瓶充装前、后检查操作规程

1、气瓶充装前,应设专人对气瓶进行检查,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先进行处理,否则严禁充装。

①钢印标记、颜色标记不符合规定及无法判定瓶内气体的。

②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的。 ③瓶内无剩余压力的。 ④超过检验期限的。

⑤经外观检查,存在明显损伤,需进一步进行检查的。

⑥气瓶的首次充装,或定期检验后的首次充装,未经置换或抽真空处理的。

2、充装气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①实行充装量复验制度,严禁过量充装,充装过量的气瓶不准入库发给用户。 ②磅秤应保持准确,其最大称量值,应为常用称量的1.5—3倍,磅秤的核验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

③严禁从液化石油气储罐或槽车直接向气瓶灌装。

④充装后应逐只检查,发现有泄漏或其他异常现象,不允许入库或发给用户,应妥善处理。

⑤认真填写充装前的检查记录、充装操作规定,充装后的复验和检查记录,其内容应包括,气瓶编号、气瓶容积、实际充装量、充装者和复秤者姓名或者代号、充装日期、发现异常情况、检查者,并妥善保存。

⑥操作人员应相对稳定,凭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定期进行安全教育。

3、气瓶充装后,应设专人对气瓶进行检查再次进行检查,检查压力和储量是否合格,合格后记录方可出液化石油气灌装站。

钢瓶充装操作规程

气瓶充装人员必须经相关部门培训考试合格,并严格按照本规程要求进行灌瓶作业:

1、新钢瓶或检验第一次充装时,必须经过抽真空(真空度不低于600mmHG)或充氮气置换处理。

2、灌瓶用秤应保持准确,最大称量值应为称量的1.5—3倍,其检验期不得超过

三个月,用秤的平台应当铺上胶垫板,在灌装接头上设置静电接地线。

3、灌瓶时,操作人员必须思想集中,首先把液化气钢瓶放在台秤上,接好灌装接头,按标定空瓶重量加上规定的灌瓶重量对好台秤上的滑标位置,然后将灌装嘴的控制阀门打开,再把灌装嘴与角阀接通,分别打开灌装嘴上的开关和钢瓶角阀,液化气即灌入钢瓶,当灌装量达到规定量时,立即关闭灌装嘴上的开关和钢瓶角阀,卸下灌装嘴,便可从台秤上取下钢瓶。

4、对于缺少零部件,皮重不清,新投产(包括检验后打压,第一次使用)没有抽真空,用火烤过,有明显碰撞损伤,有漏气现象或超过使用期限而未检验的钢瓶,一律不准灌装液化气。

5、灌装后的钢瓶要设专人进行抽查复秤,发现超装或漏气的钢瓶必须立即进行处理,严禁入库发给用户。

6、车间内严禁拖、滚钢瓶,严禁用铁器互相敲打,碰撞防止产生火花。

7、对超重瓶漏气及时处理,不得发给用户或在仓库过夜,不准在车间内存放。

8、灌瓶时,必须做到每只罐装钢瓶的充装量都以秤控制,不得同时数几只钢瓶并联罐装以其中一只的称重量来代表每只灌装量。

9、认真填写好灌装记录,其内容包括:灌装瓶数,钢瓶容积,实际灌装量、灌装者、泵操作者,开启罐号复验者姓名及充装日期。

10、灌瓶人员应相对稳定,并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消防培训。

11、安全排放连接交管的液及余气后,卸下接连管和接地线。

12、检查作业情况,合格后双方(泵操作者和押运员)签字填写运行记录。

13、在符合安全要求条件下,槽车离开作业点。

14、严禁运行中的修理设备。

液化石油气泵安全操作规程

一、 操作注意事项

1、液泵长期停止或第一次开车时,必须盘车(先转动皮带轮两转

或联轴节两转以上),观察无异常现象后,方可开车。启动后应注意其转动方向是否正确。

2、第一次开车应检查电动机运转方向,是否符合泵的运转方向,并要注意不要使泵空运转。泵与电动机开关均应接地。

进出口压差最大不能超过0.49Mpa (5kgf/ cm2),回流阀压差应定为0.49Mpa (5kgf/ cm2)。

3、液泵在运行时应从稳定性、声音、压力、轴向密封及冷却水等情况进行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停泵检查。泵启动抽液时必须将管道内及泵体内气体排除,以免影响抽液。

4、液泵前的过滤器,每季度应清洗一次,过滤网用40目钢网。滤网眼的通流截面必须大于管径的1.5—2倍。液泵轴承端温升不得超过40℃,轴承油脂每月注入一次,必须加足。

5、液泵前后的压力表应随时检查,如有失灵现象及时更换,每半年应校正一次。

6、加强泵的维修保养,消除跑冒滴漏,加强泵房通风。 操作人员应及时填写“设备运行记录”。

二、 启动液泵灌装操作规程

1、打开液泵前的进液阀门及液泵后的出口阀和回流阀。 启动发动机使液泵转动。

2、调整回流阀,使液泵进出口压差保持在0.49Mpa (5kgf/ cm2)以下进行灌瓶。

3、如果采用液泵给汽车槽灌装时,还需将汽车槽车与贮罐的气相管路接通,以平衡其压力。

三、 液泵停车操作规程

1、关闭电动机液泵停转。

2、关闭液泵进出口阀门。

液化石油气压缩机安全操作规程

1、压缩机长期停车后第一次开车前,须先转动皮带轮两转以上,检查无不正常现象后方能开车。

2、压缩机在运转时,应以定性、声音、温度、压力、等方面观察负荷启动。

3、压缩机停车后再启动时,应将贮气罐内的余气排净,严禁带负荷启动。

4、压缩机的润滑油应保持在油位视窗的1/2以上或保持在游标尺的刻度范围以内,每1500小时(或一季度)更换一次新油。

5、运转时压缩机的压力,温度须符合下列要求: (1)排气温度小于或等于180℃。 (2)润滑油温度小于或等于60℃. (3)排气压力102型最高为0.784Mpa (8Kgf/cm2) ,104型为0.686Mpa (7kgf/ cm2)。

(4)自动开关切断电路的压力,102型为0.784Mpa (8kgf/ cm2)。 经常排除罐内的水分及油分,排除时应使贮气罐内的压力在0.294-0.392Mpa

(3-4kgf/ cm2)。

(5)空气滤清器每季度清洗一次。

安全阀的放散压力为0.823Mpa (804kgf/ cm2) (102型)或0.7203Mpa (7.35kgf/ cm2) (104型)。

(6)操作人员应随时填写“设备运行记录”。

液化石油气槽车卸车安全操作规程

1、按指定位置停车,防止滑动。

2、装卸车时,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填写好充装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充装日期、实际吨数,并有充装者和押运员的签名方可有效。

3、装、卸车时,槽车要用手闸制动,并熄灭发动机、管道和管接头连接要牢固。除槽车罐本身的静电接地外,还应该接好装卸口的静电接地线。

4、严格按装卸程序操作,操作人员和押运员在装卸作业时不得远离现场,不得随意移动车辆。

5、新槽车和检修后首次投入使用的槽车,充装前应作抽真空或氮气置换处理,不得直接灌装。

6、严禁采用蒸气直接注入槽车罐内升压或直接加热罐体的方法卸液。

7、遇上雷雨天气,附近发生火灾、泄漏、液压异常和其他不安全迹象,必须立即停止装卸作业,待排除险情或找出原因处理完后,再行装卸作业。

8、装卸完毕,紧急切断阀应关闭,并应对罐体和附件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正常,卸液后罐内应留有5×104pa(0.5kgF/cm2)以上剩余压力。

9、装卸作业应认真按规定的要求填写装卸记录。

10、如在装卸作业中发生紧急情况,操作人员有权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上报公司领导。

11、严禁用槽车直接往小瓶进行分装作业。

储罐安全操作规程

1、储罐首次充装液化石油气或经使用后经开盖检修后第一次充装液化石油气前,应进行氮气置换或水置换确保储罐罐内气体含氧不大于3%,不允许用抽真空的方法对储罐进行置换。

2、置换后第一次往储罐充装液化石油气时,应注意防止储罐温度下降过低(一般可达10—20℃)。充装前应先接通气相管,然后观察槽车压力表和储罐压力表,到槽车和储罐气态平衡,方可打开液态管道门,启动叶片泵,即可往储罐内灌装液化石油气(此过程要特别注意,门不要开得太大)。待储罐装有一定数量的液化石油气后,便可充装小钢瓶或排空,从而进行正常工作。

3、储罐最高工作温度为50℃,因此正常工作时,罐体温度不得接近48—50℃(温度计上所标的红色警界线)范围内最高工作压力不得超过16—18kgFcm2(1.57—1.77MPa)。在工作温度20℃

容器最大贮装量不得超过30吨(T)。

4、当储罐压力(表压)达到安全,开启压力18.9—19.8kgF/cm2(1.78-1.96Mpa)而安全均未开时,必须迅速打开排气,进行排空,使罐内压力下降到16kgF/cm2(1.57Mpa)的正常压力。

5、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储罐内液体卸完后其气体剩余表压力不得低于0.5kgF/cm2(0.5Mpa)防止进入空气引起事故。

6、储罐出现下列异常情况时,操作人员有权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和报告领导。

①储罐发现缝鼓包、变形、泄漏等事故。 ②阀门、安全附件失效,接管断裂。 ③发生火灾且直接威胁储罐安全的。

7、储罐内部有压力时,不得对受压元件进行任何修理或紧固工作。

第三篇:食堂液化气使用安全管理规定[模版]

食堂液化气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证食堂膳食工作安全进行,保障就餐人员的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特制定本制度

一、食堂人员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经常参加消防知识普及讲座。

二、食堂人员必须熟悉消防知识,熟悉灭火方法,做到发生燃气泄漏或火灾时能有效、迅速处理。

三、每个食堂人员必须熟悉燃气管道的走向及各开关的位置,以备应急处理。

四、树立防患于未燃意识,任何食堂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燃气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不得违反。

五、食堂人员要注意检查燃气使用安全,每餐下班前仔细检查燃气关闭情况,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厨房人员上班前不要急着开电灯(包括电器开关),应先闻一闻是否有煤气味。如嗅到煤气味,不得开电闸,以免引起着火或爆炸。

七、在使用燃气前,应先打开风机将炉内的废气(余气)抽走,确保无燃气泄漏后才能点火,才能打开炉的大火气阀使用。调好风门,使天燃气完全燃烧。

八、熟悉安全操作规程,使用厨具应按炉具使用说明书和指示标志操作。烹调工应熟悉操作炉灶的各种开关。

九、下班前应关好炉前总开关,并检查有无泄漏,做好关阀记录,确保煤气无泄漏方能离开。

十、定期(每月)检查燃气设施,及时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做相关处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及时上报,及时安排,及时处理。 十

一、燃气设施(表、调压设备、阀)附近不能堆放易燃、易爆及有腐蚀性的物品,不能堆放杂物及用管道作受力点,不能封闭、遮盖煤气设施,不得挡住、涂改煤气方向指示标志,保持设施干爽清洁、通风透气,发现隐患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十二、经常检查炉底管道有无腐蚀,胶管(点火棒)有无龟裂老化、穿孔,甚至断裂的情况,要及时报告。

十三、燃气一旦失火,千万不要惊慌,切断气源,关闭炉前总阀、表前阀或调压阀。及时疏散人群,保护人身安全,尽量减少损失。 十

四、为防止意外失火,烹饪间附近必须配置灭火设备

娄衡高速公路第十三合同段项目部

2015年9月

第四篇:职工食堂液化气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为加强职工食堂的安全管理,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特制订本规定。

1、本规定适用于职工食堂全范围内所有使用液化气的区域。

2、使用液化石油气炉灶的同时在厨房内使用其他炉灶,水平距离必须保持在0.8米以上。

3、液化石油气应放置在稳固、荫凉、通风良好的位置,钢瓶应直立放置,严禁倒置、倾斜或平卧放置。

4、液化石油气钢瓶按规定送检,禁止使用变形、超龄、脱漆和字印不清的钢瓶。

5、不准将液化石油气钢瓶靠近高温源和阳光下曝晒,严禁用明火烘烤钢瓶。

6、经常检查、保养灶具和钢瓶,定期更换减压阀、输气管等配件,禁止碰撞或用硬件敲击开启钢瓶阀门。

7、使用前要检查钢瓶阀门、管路及接头是否漏气,当发现室内有液化气气味时,不得使用明火或开关电器,应及时打开门、窗通风。

8、使用时采用先点火后送气的方法(自动打火、按说明操作)点燃后不得离人,并随时观察情况。

9、钢瓶内液化气不得放尽,瓶内应保持大于0.5/㎝2表压,以防空气进入钢瓶;充装时应严格执行安全系数标准,不得超量充装。

10、严禁私自灌装和倾倒液化气;瓶内残液应由液化气供应部门统一处理,严禁倒入卫生间、垃圾箱或排污沟内。

11、对违章使用液化气、私自灌装液化气和处理残液者,如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公司将依法追究肇事者的责任。

第五篇:液化气站安全管理制度

×××××液化气站

安 全 生 产 管 理 制 度

液化气站安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液化石油气站安全,特制订安全管理规定如下:

(一) 设立站值班人员,坚持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值班员应游动检查观察库区动态,清除库区杂草,打扫清洁卫生,如发现险情,应及时报告单位领导,同时应尽力采取安全处置措施。

(二) 罐区周围不准有明火。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罐区。 工作人员在罐内工作,严禁吸烟。罐区内动电、动火、焊接作业,应经公安、消防等部门同意,并确保液化气浓度在安全范围内后,方可动工。

(三)罐区内应配足消防设施,罐区管理人员负责并定期进行检查、 更换、严禁使用过期失效灭火药剂。

(四) 单位派汽车提运装卸气瓶,只能是提运工作人员和司机二人进入站区,并应遵守本规定,听从车间负责人员的指挥。

(五) 建立严格的气瓶进货与发放制度,严格进行登记检查,做到数字准确,账物相符。

(六) 气瓶库内防止日光直接照射、温度过高和长期淋雨现象。 搬运装卸气瓶,应防止坠落或撞击。

(七) 气瓶库内存放气瓶,地上应铺绝缘垫板或不发火地面,重瓶堆放不准超过两层,空瓶应堆稳固。

(八) 应经常检查库内有无泄漏现象,发现气瓶漏气,应隔离存 放,及时安排检修。

(九) 按规定定期对钢瓶进行检验,不合格者,严禁再使用。

液化气站规章制度

一、总则

1.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防止和减少安 全生产事故,切实保障员工在经营活动中的安全与健康。

2. 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实施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监督机制,采用先进适用安全技术、装备,抓好安全生产培训教

2 育,坚持安全生产检查,保证安全生产投入,加大事故隐患整改和重点危险源监控力度,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 加强基层安全建设,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加强生产作业的过程管理,按照标准、规范组织生产, 努力做到生产现场标准化、岗位操作标准化、基层管理标准化。

4. 切实保障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各项权利。与员工签定劳动合同,同时应签定《员工安全生产责任制合同》;为员工创造安全作业环境,提供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工具。

二、 站长岗位职责

1. 负责组织和领导全站员工开展各项经营、管理和服务工作。 2. 负责液化气站商品的进、销、存和数质量管理,保障供应,提高销量。

3. 加强核算,分解落实各项经济指标,控制费用支出,降低商品损耗,提高效益。

4. 负责制定液化气站防火预案,开展安全教育,完善安全设施,落实安全措施,实现安全生产。

5. 熟悉液化气站各经营管理环节和操作规程,合理调配人力; 指导、监督、检查各岗位工作。

6. 必须在生产现场,直接进行现场管理,并定时或不定时对液化气站进行全面巡检。若有特殊情况离开,应指定人员代行其职责。 7. 负责站内设备设施管理,组织人员进行维护、保养,使之处 于良好状态。

8. 负责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领全体员工遵章守纪,保持良好站风。

9. 秉公办事,做好站内员工考核、分配工作,充分调动每一个 员工的积极性。

10. 根据授权处理事故和其他突发事件。

三、法人代表安全生产承诺职责

1. 作为第一责任人,应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 对单位的安全生产负全责;

3 2. 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专门管理 机构;

3. 审定安全生产规划和计划,确定安全生产目标;

4. 确保对安全生产投入要求(包括资金投入、人员配置等)的 实现; 5. 组织安全检查及对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

6. 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提出总要求(组织、制定、演练、完 善等)。

四、 班长岗位职责

1. 严格遵守液化气站的规章制度,协助站长组织本班员工开展 各项经营、管理和服务工作。

2. 确保当班期间液化气站的正常营运,保障供应,提高销量, 努力完成本班的销售目标。

3. 认真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协助站长对本班员工及顾客进行安 全教育,检查、监督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

4. 负责本班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领员工遵守公司和加 油站的规章制度,做好对顾客的服务工作。

5. 带领本班员工,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确保当班账表及时、 完整、真实、准确并按时归档。

6. 在站长授权范围内,处理本班日常事务,重大问题及时向站 长报告并协助处理。

7. 完成站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生产作业区管理制度

1、公司充装区、储罐区等生产作业区内严禁一切烟火,不准携带火种进入。外单位人员随身携带火种(打火机、火柴)交给门卫专人保管。

2、公司职工和外单位人员一律不准穿带钉子鞋进生产作业区。不准在生产作业区打手机。

3、凡进入生产作业区的各种车辆,必须在发动机排气管的出口处安装防火帽。

4、来公司的人员和车辆须经批准方能进入生产作业区。

5、不准在生产作业区内修车、擦车、试车。

6、外单位人员不准动用充装区设备、消防设备。

7、对违反各项规定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对由此造成重大事故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禁火禁烟十大禁令

1、严禁在生产作业区内吸烟、携带火种,严禁打手机、和照相机。

2、严禁未办理动火手续,在生产作业区内进行施工动火或生活用火。

3、严禁未穿防静电的服装进入生产作业区。

4、严禁穿带铁钉的鞋进入生产作业区。

5、严禁在生产作业区使用汽油、易挥发溶剂擦洗设备、衣物、工具及地面。

6、严禁未经批准的机动车辆进入生产作业区,批准进入的车辆必须戴好防火帽。

7、严禁在生产作业区内排放易燃、易爆物料(污油、污水)及化学危险品。

8、严禁用黑色金属或易产生火花的工具敲打、撞击作业。

9、严禁堵塞生产作业区消防通道及挪用或损坏消防设施。

10、严禁损坏生产作业区各类防爆及报警设施。 危险作业报告制度

一、危险作业的范围

1、一类危险作业范围

充装区、储罐区内压力容器和管道设备动火;在液化石油气罐区、压缩机间、 烃泵房的动火;槽车装卸台、槽车处及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处的动火;充装、供气设备管网接改线的动火。

2、二类危险作业范围

生产作业区内除一类危险作业范围外的动火均属二类危险作业范围。

二、危险作业审批手续

1、凡属一类危险作业,由作业单位拟定作业方案。 (1)作业的内容;

(2)作业的具体部位,画图说明;

(3)作业的安全措施,包括加盲板的位置,置换的方式、放散措施、现场监护、浓度分析测定、消防人员和器材的配备等; (4)作业的现场指挥员; (5)作业的起止时间。

拟定方案以后,由技术负责人审查,本单位主管生产(或安全)的领导签字后报安全部门。安全部门审查后签发动火证,作业班组持动火证执行危险作业。

2、凡属二类危险作业也需按一类方案的内容由作业部门拟定作业方案由单位主管生产(或安全)的领导批准,并由站安全员签发动火证,作业班组持动火证执行作业。

3、一类危险作业方案须在作业前两天报安全部门。

4、特殊紧急状态下临时抢修用火,可根据作业的部位和性质用非书面的形式向安全部门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执行。

5、危险作业要在动火证或作业方案所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如因故改期或动火部位和方案有改变,需另行办理审批手续。

6、无论一类或二类危险作业,都必须有作业方案并经过批准。无作业方案或未经批准的作业,按违章论处。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液化石油气公司是易燃、易爆的重点单位,因此“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各级管理人员都要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法令、法规和标准。

1.建立公司安全、防火领导小组,设立义务消防组织和专门队伍,同时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管理组织。

2.液化石油气公司的工作人员,要经过有关部门培训教育,实行岗位定责,持证上岗。

3.公司要建立健全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规范到位。

6 4.公司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建立各项工作流程,实行科学,规范化管理。

5.要保证各种设备、设施和车辆配套、完好,同时要具备各项设备的工艺操作规程。

6.要建立健全各种运行记录,做到帐、册齐全。 7.要建立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有完整的图纸、档案。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一、对新入厂的职工包括学徒工、实习和代培人员在入厂时的安全教育由领导指定专人负责安全教育工作,内容为:

1、 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厂站安全生产的意义、特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

2、 安全制度和安全注意事项,一般安全知识和消防常识,可采取讲解和实际演戏相结合的方式。

3、 职工必须经过考试合格取得安全教育合格证后,才能分配到各个工作岗位上去,未经安全教育并考试合格的不得上岗。

二、对参加生产岗位的新职工还应由班组长负责进行班组岗位安全教育,主要内容为:

1、 本岗位的生产流程和工作任务。

2、 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和细则。

3、 本岗位的机械设备、工具的性能和安全装置的作用。

4、 工作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和保管制度。

5、 本岗位应注意预防的事故及预防的方法,曾经发生过的重大事故和教训。

6、 发生紧急情况的急救措施和报告程序。

三、在生产中进行日常的安全教育,每月安排一次安全活动日,主要内容为:

1、 交流安全生产的经验,总结事故发生的教训,找出事故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2、 检查和讨论本单位不安全的因素,研究解决办法。

3、 检查各种安全制度和规程的遵守情况,开展评比和竞赛。

4、 学习讨论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指示,通报及安全生产知识等。

5、 研究和讨论有关安全技术的革新项目等。

6、 对一些工种的工人,如电工和液化石油气各工作岗位的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四、本单位的职工在内部调动工作岗位时,在到达新工作岗位之前应接受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到新岗位工作。 消防安全考评奖惩制度

为加强 厂区、工作间、罐装区的消防安全 管理,保证企业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 ,提高企业管理效益,促进 企业良性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考评

1、利用每月公司的防火安全检查对员工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考评,作好记录,作为年终评选先进班组和先进生产者的依据。

2、考评内容:在岗在位情况;所管辖或工作范围;消防设备的熟练掌握及维护情况;消防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及遵守情况;发现火灾隐患上报情况等。

3、全年消防安全工作成绩突出,未发生任何隐患及事故,每次检查受到好评的部门及个人(包括部门负责人)年底可评为“消防安全工作先进班组或先进个人”,并给予物质奖励。

二、奖惩

1、各部、科室、公司工作期间,不履行职责,违反消防规定造成火灾事故者,根据损失情况对当事人进行处理,并追究本部门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

2、各部门发现火灾隐患不及时报告,造成经济损失的按损失价格的20%罚款,视情况轻重给予处理。

3、对在工作中擅离职守造成火灾事故的,根据损失大小,除对当事人进行处罚外要追究刑事责任。

4、凡私自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 公司 内的,一经发现对本人进行罚款100-500元,造成其他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任何人损坏消防井、消火栓及各种消防器材的,对当事人严厉惩罚,造成后果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6、工作人员抓住盗窃、破坏消防器材的,按物品的原价300%罚款,按照罚款总额的50%,提取奖励给立功者。

7、在 厂区、工作间、加气站、罐装区 吸烟的,按罚款总额的25%提取奖励给罚款人。

8、各部门或个人发现隐患并报告主管部门的,避免了较大或特大火灾损失的,要给予表扬或重奖。

9、一切罚款必须向罚款人开票据,并与奖金相符,有违反者,予以除名处理。

安全检查制度

分为日常和定期检查。日常安全检查有:

1. 各岗位操作人员和班长,必须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做到定时定点按照规定的内容进行检查,以保证本单位各处的生产运行都处在严密的监护之下。

2. 在工作时应根据本岗位的特点,在工作前和工作中都要对工作环境、安全措施、防护用品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检查,努力做到在工作中不发生事故,并消除一切隐患。

3. 班组长和安全员上后,应监督和检查各岗位工作人员对各种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查看有无不安全的因素。

4. 各级领导在布置工作的同时,应布置安全工作,并进行安全工作的检查,即检查生产前的准备,生产中的安全情况,规章制度或注意事项的执行情况。

定期安全检查分为两类,一是节前的,一是季节性的。 1. 节日前组织单位各级部门负责人对节日值班、保密检查、安全消防等方面进行联合检查。

2. 季节性检查主要为:春季以防雷、防静电、防触电和防建筑物倒塌为重点;夏季以防暑将温、防台风和防汛为重点;秋季以防火、安

9 全防护设备和防冻保温为重点;冬季以防火、防毒、防凝、防冰雪和防滑为重点。

安全防火制度

1、认真贯彻上级关于消防工作的指示和要求。

2、经常对全体职工进行安全防火知识的宣传教育。

3、消防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所有的燃气设施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隐患应及时制定和落实防火安全措施。

4、消防设施应做到每名职工都可熟练操作。

5、由消防员每月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施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6、消防设施应放在指定地点。

7、消防设施禁止挪动他用。

8、任何人或单位禁止在罐区、周边安全范围内燃放烟花爆竹或其它动火行为。

9、加强电源、火源、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无力解决及时上报。

10、保证燃气设施的安全,防护装置和设备齐全可靠,安全装置运转正常。

11、对无安全防火意识的职工有权停止其工作。

12、对事故现场进行保护,并及时上报。

13、消防员应认真填写消防设施,及燃气设施防火安全检查、安全防火巡检的记录和做好一切与消防安全有关的工作。

14、绝对禁止明火作业。 消防器材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生产的安全,充分发挥消防器材的作用,消灭初期火灾,必须加强对消防器材的管理。

1. 消防设施、器材、标志及用具等均应消防专业。各部门不得将消防器材随便用于非消防工作上,对擅自动用或损坏消防器材的,视情

10 节予以必要处理。对于在消防工作和器材管理中有成绩和贡献的,予以表扬、奖励。

2. 消防水池应保持充满,保证有足够的消防用水。并应保持池内水的清洁,防止杂物堵塞水泵和阀门。

3. 定期检查消防水泵及其附属机件。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排除,保证随时可以正常运转。

4. 定期启动消防水泵,防止长期不运行发生故障。 5. 消防水泵房内不准住人和存放其他物品。

6. 定期检查消火栓的完好情况,注意有无土埋、漏水、打不开等情况,并随时排除故障。

7. 消火栓三米范围内不准堆物,不准堵塞消防通道。

8. 消火栓钥匙应保证完好,并放置于消火栓附近明显处,不准随意动用。

9. 地下消防栓必须有明显的地上标志。 10. 冬季应做好消火栓的保温措施,以防冻坏。

11. 水枪、水带应装置在消火栓附近的防雨箱内,并经常检查保证质量。

12. 站内各部位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并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补充。

13. 消防器材应置于便于取用的指定地点,不准随意挪动。每次使用后应及时检查、充药装粉,以备急用。

14. 消防工具应具有固定存放位置,不许乱动,周围不准堆放物品。 15. 设专职人员负责全面的消防器材管理、检查、维修、保养。做到不丢失、不随意挪动,对器材存放问题要及时上报解决。 值 班 制 度

1、值班人员必须熟知各项规章制度,并时刻牢记安全。

2、值班时严禁脱、漏岗,保证对站内做到全天候监护。

3、认真严肃填写各项记录。

4、在岗值班人员必须等接班人员到达后共同对站内及站外的集液井巡察,并填写值班记录后方可离开。

5、白天值班应每2小时,夜班每3-4小时用浓度报警器在站内巡察一遍。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消除,必要时应立即通知站长、安全员等共同解决。解决问题前必须用浓度报警器确认安全,并佩戴好面具后,方可进入事故现场进行处理。

6、值班人员不得私自带领与本站无关人员进入本站。

7、任何人进入生产区域,必须穿戴专用工作服、鞋等。

8、值班人员应尽职尽责、热情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不准利用职权徇私舞弊。

9、站内禁止带入烟火,易燃易爆物品及禁止喝酒,违者严惩。 机动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除要遵守公安交通部门的有关规定外,进入站内还必须遵守下列制度:

1、机动车辆进入站内必须遵守交通标志,服从站内管理人员的指挥。

2、机动车辆进入站区内,排气管出口上必须安装合格的防火冒。车上的点烟器不准使用,司机不准携带火种。

3、不得在站区内修车、擦车、试车。

4、进站车辆要依次行驶、停放。遇有车辆拥挤时要互相礼让,服从站内管理人员的指挥和调动,不得抢行、超车、逆行。

5、各种机动车辆不准进入储罐区,必须进入时应在停产后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情况下方准进入。

6、如发生意外事故,各种机动车辆必须服从现场指挥人员的调动。

储气罐区安全管理制度

1、非储气罐区运行管理人员严禁进入罐区,必须进入时需经领导批准,在运行管理人员的陪同下方准进入,且不得随意动用任何设备。

2、储气罐区的运行管理人员须经过业务培训,考试合格,熟悉罐区各种设备的构造性能及使用要求后方准进行操作,否则不准单独值班。

3、储气罐区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要经常清理杂草、物。

4、运行管理人员必须监守岗位。每次运行检查后都要详细记录贮罐液位、压力及阀门开启状况、运行中发生的问题和处理结果。贮罐进液时要随时检查液位和压力变化。值班人员没有做好交接班工作不得离开。

5、储气罐区严禁烟火,任何人不得携带火种,穿带进入罐区。运行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和导静电鞋。

6、检修人员进入储气罐区检修时,应事先通知运行管理人员。检修作业中,需开关阀门时应由运行管理人员操作,检修后通知运行人员把阀门恢复到正常位置,方准离开作业现场。

7、储气罐区不准随意动火检修,必须动火时,要按规定办理。

8、储气罐区严禁放散液化石油气,因检修而必须排放时,应通过火炬或装临时火炬放散,火炬放散时应设专人监护。

9、储气罐区内的阀门、法兰等设备,附件要经常维修,不允许有跑、冒、滴、漏现象。

10、储气罐不得超过最高液位、压力和温度,必要时采取降温等措施。运行的贮罐、管道、设备等各零部件必须齐全,仪表灵敏,阀门开关灵活,不漏气。

11、贮罐的液位监测手段必须灵敏可靠,发现假液位要认真查找原因加以消除。对于液位计失灵的贮罐只许出液,不许进液。

12、贮罐的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应定期检修和校验必须确保其灵敏可靠,运行贮罐和管道安全阀阀门应处于常开状态。安全阀起跳应不超过设计压力。

13、贮罐进液时只准向一个罐进液,不准两个或两个以上贮罐同时进液,值班人员不得离开岗位。

14、冬季要做好贮罐和管道的保温防冻和排污工作。

15、储气罐区防雷、防静电装置应完备齐全,并定期检查。贮罐进液时要控制流速不大于3米/秒,以防产生较多静电。

16、储气罐区应配备有足够的消防器材,并要定期进行检修、更换。消防器材不得挪做它用。运行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各种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13

17、罐区发生事故,值班人员要认真监视设备运行情况,采取安全有效措施,及时上报。 压缩机间安全管理制度

1、严禁烟火,不得带入火种,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2、进入压缩机间的人员着装应符合安全规定。

3、压缩机间内应放置足够的消防器材,并保证完好。

4、设备要定期检修,发现泄漏应及时排除,严禁违章作业。

5、压缩机间通风设备必须保证完好,车间易燃气体浓度应在爆炸下限的40%以下,超过时应停止作业。

6、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运行中经常检查。认真填写运行记录。运行前、后都应维护、擦拭设备、管线、阀门,清扫室内外,保持环境清洁整齐和良好的工作秩序。

7、压缩机间需动火或进行危险作业,应经主管部门批准,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经安全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准进行。

8、操作人员经安全技术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准独立操作。

9、停止生产后要切断电源、气源、水源,关闭门窗。

10、压缩机间发生火灾事故,应采取果断措施,积极扑救及时上报。 充装车间安全管理制度

1、充装车间内、外严禁烟火,禁止携带任何火种,穿带钉鞋和化纤衣服进入车间。

2、非车间工作人员严禁入内,因工作需要进入灌瓶车间时必须经过领导批准。外来参观人员要由厂内专人陪同参观。

3、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者方可独立操作,未经培训考试不合格者不得独立操作。

4、操作人员工作时必须穿着防静电的劳动保护用品,不得赤手、赤膊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监守岗位,不得随便离岗,因故必须离开时,应安排好替岗人员。

5、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控制灌装质量,对超重瓶、漏气瓶要及时处理,不得交给下班或过夜,不准在车间内存放。

6、车间通风设备要保持良好,生产前应首先打开通风设备降低车间内液化石油气的浓度;在生产中,要定时对灌瓶车间的液化气浓度进行检测。当液化气的浓度达到规定值(爆炸下限的40%)时,应停止灌装,查找漏气原因并及时排除。

7、车间内应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杜绝或减少跑、冒、滴、漏,以及保持车间内的液化石油气浓度保持在规定值以下。

8、车间内严禁摔、砸、滚钢瓶,严禁用铁器互相敲打、碰,防止产生火花。钢瓶灌装前应进行严格检查,不合格钢瓶不得进行灌装。

9、车间内应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操作人员必须做到人人会使用消防器材。 罐区安全管理规定

为全面加强燃气罐区的安全技术管理,防止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特指定本规定。

1、要有严格的人员出入管理制度,严格的车辆及禁火管理制度。储罐应有罐号及名称、指示标志(即液化气不得超过容积的85%),管线应标有管号及走向。

2、制定完善的储罐检测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事故预案、定期校验安全阀、压力表等计量仪表,并严格执行。

严格执行岗位巡检制度,逐步实现智能化巡检,随时掌握储罐的液位、压力、温度变化情况。

3、储罐进出物料时,现场开关的状态要有明显的标记或显示,避免误操作,大量进液后要及时排除污液,定期排污要有详细记录。

4、储罐检测系统发生报警时,必须到现场检查确认,采取措施,严禁随意消除警报。注意检查液位计的工作情况,特别是冬季,防止冻堵事故的发生。

5、储罐仪表及安全设施必须按周期维护保养,自动安全阀下方阀门必须常开,所有阀门每月必须启闭转动一次,并注油保养。

6、罐区消防冷却水系统要保持设施完好,移动式干粉灭火器等器材应定期校验,环行消防道路时刻保持良好畅通状态。

7、储罐必须设置防雷接地。储罐防雷接地点不应少于2个,接地点沿储罐周长的间距不宜大于30M。

15 事故分析报告制度

1.在接到有关单位报告的事故情况后,依事故处理程序要求,技术负责人应立即决定事故调查组的人员。

2.事故调查组的人员必须是专业技术人员。调查组的主要成员应有中级资格。调查组的全体人员都应遵守各自的工作制度。调查组组成后应尽快进入事故现场。

3.调查人员到达现场后,应认真观察事故现场,详细询问操作及各级管理人员事故发生的时间、现象及采取的措施,并调阅有关资料(图纸、出厂合格证、安装使用合格证等),同时了解操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

4.经过初步的观察、了解及资料查阅后,如需进行进一步的技术鉴定,调查人员应立即确定仪器检测的部位及试验的取样部位,并尽快进行现场仪器检测和试验室试验。

5.事故现场调查、资料查阅及检测、试验完成后,应完成事故分析报告,事故报告完成后除参加人员签字外,由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发。 6.参与调查分析事故的所有工程技术人员都应熟练掌握并认真执行有关规程和标准。每个单项报告的签发人对所签发的单项报告的正确性负责;综合报告的签发人对综合报告的正确性负责。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制度

一、指导思想

为提高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救援队伍的整体能力,以便在事故的救援行动中,达到快速、有序、有效的效果。经常性地开展应急救援培训、训练或演习应成为救援队伍的一项重要的日常性工作。指导思想应以加强基础,突出重点,边练边战,逐步提高为原则。

二、基本任务

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三、应急培训

16 制定培训计划,对应急救援系统各层次和岗位人员进行工作和任务分析,根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制定工作任务。 (1)岗位的总体目标;

(2)重要职责:按职责对工作全面说明; (3)任务:每项职责下要履行的各种任务; (4)任务说明:明确说明责任人该怎么做; (5)小组与个人:个人执行任务和小组执行任务。

要求应急人员了解和掌握如何识别危险、如何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如何启动紧急警报系统、如何安全疏散人群、应急救援中常用的人工口对口呼吸和胸外按压法等基本操作,重点是火灾应急培训以及危险物质事故应急的培训,强调危险物质事故的不同应急水平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四、应急救援训练与演习的目的

应急救援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获得或提高应急救援技能。演习是指按一定程式所开展的救援模拟演练。目的是为提高应急救援技术水平与救援队伍的整体作战能力,以便在事故的救援行动中,达到快速、有序、有效的效果。

演习的目的是:验证应急预案的整体或关键性局部是否可能有效的付诸实施;验证预案在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方面所具备的适应性;找出预案可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正的地方;确保建立和保持可靠的通信联络渠道;检查所有有关组织是否已经熟悉并履行了他们的职责;检查并提高应急救援的启动能力。

五、应急救援训练类型

应急训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训练、专业训练、战术训练和自选科目训练四类。

(1)基础训练。基础训练是应急队伍的基本训练内容之一,是确保完成各种应急救援任务的前提基础。基础训练主要是指队列训练、体能训练、防护装备和通讯设备的使用训练等内容。训练的目的是应急人员具备良好的战斗意志和作风,熟练掌握个人防护装备的穿戴,通讯设备的使用等。

17 (2)专业训练。专业技术关系到应急队伍的实战水平,是顺利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关键,也是训练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常识、堵源技术、抢运和清消,以及现场急救等技术。通过训练,救援队伍应具备一定的救援专业技术,有效地发挥救援作用。

(3)战术训练。战术训练是救援队伍综合训练的重要内容和各项专业技术的综合运用,提高救援队伍实践能力的必要措施。通过训练,使各级指挥员和救援人员具备良好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实际应变能力。

六、应急救援演习类型

演习分为全面演习、组合演习和单项演习。可在室外也可在室内进行。演习既可由公司单独进行,以指挥、通信联络为主要内容,也可由应急救援专业队伍进行演练。

(1)单项演习。是为了熟练掌握应急操作或完成某种特定任务所需的技能。是在完成对基本知识的学习以后才进行的。根据不同事故应急的特点,单项演习的大体内容有: a.通信联络、通知、报告程序演练;

b.人员集中清点、装备及物资器材到位(装车)演练;

c.化学侦察动作演练:对事故发生区边界确认行动,对危害区边界变化情况时判定行动,对滞留区地点及危害程度侦察等;

e.防护行动演练:指导公众隐蔽与撤离,通道封锁与交通管制, 疏散人员接待中心的建立,特殊人群的行动安排,保卫重要目标与街道巡逻的演练等;

(2)组合演习。是为了发展或检查应急组织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之间的相互协调性而进行的演习。主要演习可涉及各种组织,

如化学监测、侦察与消毒去污之间的衔接;发放药物与公众撤离的联系;各机动侦察组之间的任务分工及协同方法的实际检验;扑灭火灾、消除堵塞、堵漏、关闭阀门等动作的相互配合练习等。

(3)全面演习。是应急预案内规定的所有任务单位或其中绝大多数单位参加的全面检查执行预案可能性的演习。主要目的是验证各应急救援组织的执行任务能力,检查他们之间相互协调能力,检验各类组织能否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来减小事故后果的严重度及确保公众的安全与健康。

七、编制演练方案

明确演练的课题、队伍、内容、范围、组织、评估和总结等。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应急处置、救援演练和专项演练。演练要从实战角度出发,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深入发动和依靠职工群众,普及运输安全知识和技能。

上一篇:沿河土家族哭嫁风俗下一篇:有机磷中毒护理个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