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文化资源

2024-04-21

家乡的文化资源(精选12篇)

篇1:家乡的文化资源

定海文化广场位于定海城区的中心地段,是舟山规模最大的广场。这里是休闲、娱乐、锻炼的好地方,深受人们的喜爱。

走进文化广场,两个小亭子出现在我的面前,它们互相对称,就像扬起的白帆一样,独具家乡海洋特色。广场中央有一个“明珠球”喷水池,人们常常坐在那儿谈天说地。喷泉的南面是一座气派的影城,影城上挂着一个超大的液晶显示屏,上面播放着各式各样的广告。它让广场富有了现代化气息。喷泉的右边是一片绿化带,里面种着各色鲜艳的小花和各种各样的树,使广场变得生机勃勃。绿化带前面是一个水仙花小广场。这九朵水仙花在海螺里亭亭玉立,在长长的绿叶的衬托下,水仙花露出了淡淡的微笑,显得格外淡雅,十分引人注目。

白天的广场就是一幅清晰的、层次分明的图画,让我陶醉其中。夜晚的广场更是让我留恋。每当华灯初上,五光十色的灯光交相辉映,把广场的每一个角落都打扮得十分壮丽、迷人。人们纷纷三五成群地来到这里,老人们聚集在剧院门口,随着优美的乐曲跳广场舞;孩子们穿着溜冰鞋在喷水池边一圈一圈地滑着;叔叔、阿姨们坐在花坛边谈笑风生,广场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

这就是美丽的文化广场,这就是我们家乡人民休闲、娱乐的广场。

篇2:家乡的文化资源

清晨,风和日丽,正是出游的好日子。我们驾车沿着古老的“范公堤”向目的地——大丰进发。一路上,欢声笑语,不觉间,车驶上了一座高桥,从桥上望去,只见一条宽阔的大河蜿蜒曲折地向东延伸。爸爸说:“这条河名叫‘斗龙河’,关于它,还有一段传说呢!“相传,斗龙河边上住着一户人家,那户人家养了一头大白牛。有一年,黑龙兴风作浪,使斗龙河边上的村民家破人亡。大白牛见状,现出真身,一条白龙飞奔上天,与黑龙打斗,它们打斗的地方形成了一条蜿蜒曲折的河,人们为了纪念白龙的英勇事迹,将这条河命名为“斗龙河”。

一路向南,行了不到二十里,路边现代化的商店被古色古香的古代商铺取代了。原来,我们的车驶进了施公故里——白驹镇。白驹因“白驹过隙,巍澜可期”而得名,是历代文人墨客写诗作画的聚集地。施耐庵,就是其中一员。他的故居座落在古镇的西南角,依河傍水,古朴典雅。一座高大的聚义桥横跨河上。穿过聚义桥,便是施耐庵故居的正厅——好汉厅。正厅前“替天行道”的大旗迎风招展,十分壮观。步入正厅,便是一百零八位好汉的画像。我仿佛看到了一百零八位好汉正在好汉厅相聚议事,那威风凛凛、处之泰然的样子,别提有多神气了!走出大厅,西边便是一条宽阔的大河,仿佛就像是《水浒传》中的八百里水泊。当年,施耐庵就是在这条河边写下了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河面烟波浩渺,现实的,虚幻的,在我的眼前交错着,分不清哪儿是现实,哪儿是历史。突然,一阵微风吹来,将我从虚幻中拉了回来。

这时,爸爸喊我上车回家,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施公故里。结束了一天的旅行,我感受到了故乡的文化博大精深,感受到了故乡的风光无限美好。

篇3:试论孔子家乡文化修学旅游的开发

1. 孔子家乡修学旅游开发原则

(1) 注重以修为主。孔子家乡修学旅游开发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应该体现“以修为主”。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 儒家文化以其独有的价值被后人所尊崇。所以现代人在“修学”的过程中, 更加深入了解儒家文化, 将儒家文化所传递的价值观以及精神核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得到精神层面的升华。

(2) 强调参与性。现代旅游与传统旅游相比, 更加注重群众的参与性。通过旅游可以让更多的旅游者感到快乐, 还能从旅游中感受到不一样的精神体验。所以现在许多旅游产品打造就以突出强调群众的参与性为重点。修学旅游资源开发实际上就是体现群众参与性的旅游项目和活动, 对参与者而言有更多的精神乐趣与道德影响。

(3) 突出旅游综合性。旅游项目本身也是具有综合性的, 它不是单独存在的, 而是与其他资源以及其他旅游产品结合出现的。因此修学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还应该与人文、自然旅游资源进行结合, 促进旅游综合性宗旨体现。

(4) 完善旅游过程。修学旅游主要利用文化资源, 引起更多旅游者和参与者精神层面的升华。所以旅游资源活动过程要不断完善, 打造全方位的修学文化旅游过程。例如, 游客在孔子家乡曲阜旅游, 可以穿戴好古代学士服且举办相应的开学典礼, 并且旅游者可以亲自倾听儒学家进行授课, 形成相对完整的修学旅游过程。

2. 孔子家乡文化修学旅游开发策略

(1) 打造市场多元化战略。市场对旅游业发展而言, 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国若想进行孔子家乡文化修学旅游资源的广泛开发, 就需要树立市场多元化理念。其一, 抓住日本与韩国市场。日本与韩国在地理位置上与我国山东曲阜相对靠近, 且两国历来重视儒学文化影响与发展, 所以近些年来韩日两国游客成为我国曲阜相对重要的游客来源。其二, 要注重港澳台市场的潜力, 因为香港澳门回归之后, 港澳台同胞与大陆同胞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加之交通的便捷, 更使得大陆与港澳台游客之间的交流不断加强, 台商在大陆投资的数量越来越多, 且许多台湾同胞也会回到大陆探望亲人, 寻根问祖。因此曲阜本身所蕴含的独特历史文化价值将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

(2) 旅游产品走向精品化道路。目前曲阜推出的旅游内容相对单一, 主要是带领游客参观孔府、孔庙、孔林, 将旅游单纯地定义为参观, 这就会使得旅游产品本身不够吸引消费者。所以要尽可能打造旅游产品精品化道路, 使得旅游产品本身尽可能实现丰富化, 也能让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 感悟曲阜多元化的旅游特色, 丰富自身的旅游感悟。

(3) 旅游衍生购物品走向特色化道路。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 旅游购物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旅游收益占据了每年旅游业收入的绝大部分。就孔子家乡曲阜而言, 目前存在的旅游商店数量多达六百个, 可是真正具有特色, 且代表曲阜文化的却少之又少。因此曲阜在旅游产品打造过程中可以建立孔府专门的工艺品作坊, 且注重游客的参与性, 使得尽可能多的游客参与到手工制作中, 逐渐形成娱乐、旅游、购物一体化的特色旅游产品发展道路。

(4) 积极宣传扩大修学文化旅游。我国还应该加强对孔子家乡曲阜的文化修学旅游资源宣传, 许多游客只是知道曲阜是孔子家乡, 却不知道曲阜有修学文化。因此曲阜可以利用网络、公众平台等多种手段进行文化宣传, 进而提升孔子家乡曲阜的文化修学旅游资源知名度, 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

孔子家乡曲阜具有丰富的文化修学资源, 只有通过正确的途径, 遵循合理的原则, 才能对其进行最大程度的开发, 以促进曲阜修学旅游的高水平发展。

摘要:近些年来, 世界各国都开始注重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而孔子家乡曲阜作为文化修学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 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广泛开发。本文就将针对孔子家乡文化修学旅游开发的发展对策进行阐述并提出笔者的建议。

关键词:孔子,家乡文化,修学旅游,开发

参考文献

[1]唐顺英.曲阜:孔子家乡文化修学旅游开发研究[J].社会科学家, 2004 (05) :95—98.

篇4:寻访家乡传统文化的探索

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应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的要求,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让壮丽辉煌的中华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增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软实力。

自2014年下半年起,我作为孝丰小学教育集团的大队辅导员,组织并带领学校少先队员开展了“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现将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大家分享。

一、辅导员要有“火眼金睛”,让传统文化“看得见摸得着”

文化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特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内容非常广博,我们该从何入手呢?带领少先队员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必须要让文化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这样才能让队员们有直观的感知,才能激发队员们的兴趣。这就需要辅导员有一双“火眼金睛”,这双“火眼金睛”能让传统文化在队员面前有形化。我觉得,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寻找和捕捉传统文化。

利用实物,感知家乡传统文化 每个学校的所在地,多少会有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比如一座宝塔、一段城墙、一口石井、一座石桥、一栋古屋等,这些建筑都是“现实存在”的,而且在建筑的背后还隐藏着一段历史或一个故事,带着队员去实地触摸、去感受,一定会有收获。

依托节日,了解家乡传统文化 不同地域的人们在传统节日里会开展不同的民俗活动。比如清明节踏青、吃青团,端午节包粽子,五六月份做乌米饭等。利用这些活动,组织少先队员参与其中,能够收获深刻的体验。此外,一些特殊的场合,比如新居落成、娶亲做寿,这背后也有很多传统文化可以挖掘利用。

寻访名人,体验家乡传统文化 比如,擅长某项民间技艺的传统手艺人,家乡历史上的名门望族,曾经参加过战斗的革命战士,当地的文人墨客等。这些人物,往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经验积淀,带领队员去开展寻访活动,一定会有意外收获。

二、辅导员要有“灵活大脑”,让实践活动“喜闻乐见”

当我们寻找到家乡传统文化的脉络后,就要带着队员们去开展寻访实践,这就要求辅导员有一个“灵活的大脑”,让寻访家乡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变成队员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我觉得,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准备。

思考活动的形式 只有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才能激发队员的参与兴趣,而让活动生动有趣的最好办法就是让队员直接参与其中进行体验,而不仅仅是听和看。比如在“家乡的皮影戏”寻访活动中,让队员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动手演一演皮影,张口配一配音;在“感受家乡古街——南街”活动中,让队员们摸一摸泥墙和石墙,趴在上面听听声音,走一走老屋里的木楼梯;在“拜访书画名家”活动中,拿起笔在名家手把手指点下写写画画……此外,也可以在寻访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现场趣味比赛、故事会,这些都是激发队员积极参与的好方法。

思考如何整合资源 组织队员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的活动,仅靠辅导员的力量是不够的,因为辅导员不可能对每一项传统文化都有深刻的了解。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和积极整合学校之外的社会资源,比如:“寻访家乡皮影戏”活动,我们邀请孝丰镇上的“皮影传人”为队员们作讲解,队员们在惊叹之余特别崇拜;“感受家乡古街——南街”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在古街居住年代最久远的住户,让他带领队员参观,并讲述古街的历史,这比辅导员的讲解要生动有趣得多。

思考如何发挥队员的主动性 队员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因此辅导员要学会放手,让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比如在“迎新春写春联”活动中,常规的做法都是在学校门口摆摊,现场书写春联,过往市民自由领取。但今年的活动,队员们提出带上文房四宝,到革命军人、五保户家中,上门现场写春联、送祝福,这种形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活动也更有意义。所以,作为辅导员,只要在每个活动开展之前,多听听队员们的心声,多让队员们出出主意,活动一定会更精彩。

三、辅导员要有“留意的心”,为活动做好“看不见的准备”

作为一名辅导员,要做个有心人,在平常生活和工作中多留意、多留心。有了这种意识,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做好活动开展前和开展后“看不见的准备”。

积累材料 当今社会信息发达而便捷,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各种媒体,书本、电视、微博、微信等。作为辅导员,在与这些媒体信息接触过程中,一定要留心:什么东西和传统文化有关,哪些文化自己也可以挖掘,别人正在开展怎样的传统文化活动,某篇文章或某个视频是不是下次开展活动时可以利用?这些资料都可以日积月累,有了平时的积累,临战时就不愁了。

广交朋友 单凭个人的力量组织队员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是很累的。所以身为辅导员,平常就要留心多和不同岗位的人群接触,留一个电话或微信,说不定什么时候能帮上忙呢。比如,上学期我们开展了“粽香携祝福 端午献爱心”活动,这个活动的信息就是从朋友圈里看到的。当时只是当地政府在举办这个主题活动,并没有少先队员参与。看到这个消息后,我马上和主办这次活动的政府主管部门联系,让我校少先队员一起参与。结果在活动现场,最吸引媒体和群众眼球的就是戴着红领巾的队员们!再如,在“寻访家乡皮影戏”活动中,当电视台的朋友看到我微信里晒出来的照片,立即予以关注,于是第二次活动时就有了电视台的全程跟拍,队员们参与的兴趣也更浓了。

前期准备和后期宣传 大家都知道,活动前期的精心准备可以让活动开展得更加生动有效。比如,在“寻访家乡古街——南街”活动开始前,我就让参与活动的队员到网上收集关于南街的历史资料,打听居住在南街的老居民住址。这样,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就不会只是走过场或浪费大量时间了。同样,活动结束后的宣传也很重要,因为宣传不仅可以打响自己学校少先队活动的品牌,也可以为弘扬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而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只要辅导员们有心去做、用心去做、尽心去做,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摸索出一些经验,为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篇5:家乡的文化作文

大家请跟我来,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你们看,绿油油的柱子,红漆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各位请随我来,据我所知,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都各有不同。

大家看,我们已经走完长廊啦,来到万寿山脚下1大家抬头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那就是佛香阁。下面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大家看,我们已经登上了万寿山。大家向下望,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是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大家向东远眺,是不是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呢?

篇6:家乡的文化作文

苌弘大家都非常熟悉吧!他就是孔子的老师之一。苌弘街就是苌弘住过的地方。那条街在新城和老城之间,如今那儿已非常繁华!

状元街是我国最后一位状元洛成襄居住过的地方。它被后人保存了下来,文庙和武庙都在状元街上。

文庙里有许多文化物,那儿是资中县的博物馆。博物馆里存放和规划着资中人民以前、今天、未来的生活。文庙里最吸引人的就是叶脉画和全国最大的孔子牌位、孔子塑像。叶脉画是把树叶做成网状,然后用毛笔在上面作画。文庙里的孔子牌位和塑像是全国最大的。我想:把它们放在资中是因为资中人崇尚知识吧!

篇7:家乡的民俗文化

一、活动目的: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民俗文化的探究兴趣,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让学生知道保护家乡的民俗文化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2、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学生能队家乡的民俗文化进行简单的考察,并写成简单的考察报告。通过观察、查阅、走访、调查、体验等一系列时间活动,锻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

3、知识目标: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民俗文化、民间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二、活动方式:1.到图书馆查书;

2.把资料抄好;

3.制成一本活动成果录。

三、活动内容:

分头行动,部分人上网查资料,部分人到图书馆查资料。

四、活动准备:

我们先确定今天谁应该查名人,谁应该查民族风俗。然后再分别查资料。

五、行动过程:

我们准备好后,就各自出发,我查名人名事,汤思宁查湖南古城,叶双查民族风俗……

(三)活动过程与活动方式

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①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②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并初步了解家乡古代农桑文化、军事文化、工商文化和科技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

2.开展考察活动

①考察家乡的著名建筑及其特点与由来。

②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

③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

④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

⑤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

3.组织学生为宣传家乡的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

以下一些活动形式可供参考:

①学生编写《家乡民间故事》、《家乡风俗习惯》、《家乡风味小吃》、《家乡名人故事》等小册子,提供给有关文化部门&旅游点。

②与有关部门合作,制作广告牌张挂在家乡显眼处,宣传自己的家乡。③为社区群众策划一次家乡文化艺术表演或传统游艺活动。

④开展题为“家乡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的讨论会,引导学生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变进行探讨。

4.就“如何利用家乡的传统文化为家乡服务”写一份方案。

(四)总结方式

可在个人自我总结、小组内总结的基础上,再在班级内进行交流活动。总结形式可多样,可是个人的日记、作文,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与建议,也可是在班级讨论中的发言和资料展示。

动物怎样保护自己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2、培养观察动物生活习性的能力,渗透动物在生活和生存中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教育。

3、激发学生研究动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知道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培养研究动物的兴趣。

三、课前准备:查找相关动物的资料,动物保护自己的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大家都喜欢看动画片吧?

生:喜欢。

师:下面我放一段动画,大家要认真看,一会儿我有问题要问。(播放flash,《鹰和兔子》)

1、提问:小兔子用什么方法可以躲避老鹰的追杀,从而保护自己呢?(学生回答,可能逃跑,可能钻进洞里)如果学生答钻进洞里,则引导学生,要是在洞口可以钻进洞里,那要是离洞口比较远,它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出先逃跑。

2、小兔子用逃跑的方法来保护自己,那么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动物,他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你们想知道吗?(生答:想)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物怎样保护自己》。板书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说出几种他们自己知道的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动物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请一至两名同学讲述。

2、看课件,了解一些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师:下面咱们来看看其他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播放课件)

播放一至两个动物,并介绍它们保护自己的方法。

师:大家都知道动画片是需要配音的,下面咱们来做一个配音的游戏,大家想不想玩儿呀?

假如你就是这些小动物,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保护自己的方法,谁来试一试。学生举手,师:好,请你选择一种动物。

(学生选一种小动物,演演、讲讲它们的生活习性,是怎样保护自己,适应自然环境的。)

3、继续播放课件(动物保护自己的录像),小结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学生认真听)

(三)课外延伸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很多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谁来说一说(生:可能回答,动物很了不起,很有本领,有保护自己的方法)师:虽然自然界的这些动物都有保护自己的方法,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人类的捕杀,有些动物的数量越来越少,甚至濒临灭绝,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呀?

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要保护动物。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很多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搜集有关动物保护自己的资料。

板书设计:动物怎样保护自己

逃跑 保护色警戒色舍弃身体的一部分

篇8:家乡的文化资源

一、乡土校本课程建设的定位

1. 作为统一教材 (课程) 的补充。

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内在联系中寻找最佳契合点, 全面开发、实施乡土校本课程, 建立“知识化学习”与“生活化学习”整合的课程形态, 以克服基础教育课程严重脱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倾向, 彰显学校的独特个性和鲜明特色。乡土校本课程理应成为“多元文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 凸显乡土的特色。

直面当前青少年漠视民族文化的实际情况, 把在历史进程中融合和体现传统文化和美德的乡土文化引进校本、引入课堂, 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其他学科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形成具体而微的体系。

结合地域实情, 不断发掘优秀的乡土文化资源, 构建相对完备的乡土文化校本课程体系势在必行。着重从校本课程内容、校本课程计划、校本师资体系、学生分类、校本教学评价等方面形成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且可立体操作的校本课程体系, 可深入推进学校的人文教育向纵深发展。

4. 铸就实用型素质。

针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差异性, 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 尽可能地培养学生了解家乡、心怀家乡的情怀, 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和情感素养。通过校本课程建设, 学校力求做到利用乡土校本课程整合的资源, 培养学生的文化个性和文化共性, 形成二者相统一的文化品格, 为其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乡土文化的特点及资源选择

乡土文化就是在某一特定地域发端、流行并且长时期积淀的, 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生态文化的总和。

1. 乡土文化的特点:

一是文化标签, 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地域性是乡土文化最主要的特点, 它是一个地区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劳作以及社会历史演进中积淀而成的。无论是名胜古迹、文化遗存等显性文化, 还是社会风俗、道德传统等隐性文化, 无一不渗透着浓郁的地域色彩。二是地域情感的凝聚, 具有可传承性。极具人文性的乡土文化, 是本地区内人们成长的精神家园, 对人的精神滋养和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其丰厚的人文性能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情和自豪感。

2. 资源的选择:

一是资源分类, 利于选择。乡土文化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乡土的地形、气候、动植物等为主的自然环境类, 第二类是人类在乡土中如交通、聚落等有形建设和如文化、风俗习惯等无形建设为主的人文环境类, 第三类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团结、包容、合作等为主的社会环境类。二是注重选择, 形成体系。广泛收集乡土文化资源的素材和资料, 进行客观科学的选择。以历史为经, 以特色为纬, 选择、整合乡土文化资源, 形成较清晰的脉络及相对完整的体系, 做到稳定性与修订性相结合, 加强历史与现代的融合与传承。

三、结合乡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

地方文化以显性的地方性知识和隐性的地方传统精神影响、塑造着个体, 因此, 开发和实施乡土校本课程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改变重应试轻人文的观念。

受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 乡土文化知识的比重仍相对过小, 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 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乡土文化的有意识学习和传承。教育部门对乡土文化的学习未作明确规定, 社会各界也普遍缺乏传承乡土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和教育意识, 导致大量乡土资源利用率低。

2. 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目的。

基于乡土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 目的就是让学生触摸到乡土文化的深层内核, 充分认识和挖掘优秀的乡土精神, 同时, 对落后过时的东西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批判, 从而形成一种对待乡土文化的理性态度, 形成对家乡持久而有真挚的热爱, 让乡土文化精髓在教育中传承。

3. 有体系、多途径地推进课程。

在收集、把握课程素材和资料之后, 进行课程组织和教材实验, 科学统筹确定课程开设、教材编写的整体结构, 制订较为严密的教学和教材撰写计划, 落实各环节的具体任务。务必让学生从乡土校本课程中有体系、多途径的获得提供其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乡土文化资源。

4. 课程必须具有可实施性。

学校作为传承乡土文化的主阵地, 关键是要把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与乡土文化资源相结合形成网络体系, 将各学科所涉及的千条万缕的乡土资源整合, 再把整合的乡土资源有机融入到各学科之中, 选择恰当的方式, 灵活多样地推进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将文本阅读与实地体验的方式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文本阅读和实地体验中去学习、感悟、体验。

5. 加强校本课程实施的监管与评估。

基于乡土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 要建构具有个人意义的评价方式和发展性评价体系, 把态度、情感、精神等方面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一是评价要注重个体差异与个性化发展。二是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地方精神品质、情感取向做出客观、公正的点评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三是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 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

摘要:学校结合乡土文化资源的优势, 促进校本课程开发, 有机融入课堂教学, 以增进学生对地方文化资源的了解, 能够真正激发和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关注社会的热情。本文着重就乡土校本课程建设的定位、乡土文化的特点及资源选择、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乡土文化,校本课程,探究

参考文献

[1]陈文强, 许序修.立基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 2010, (07) .

[2]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42.

[3]石中英.如何建构校本课程[N].现代教育报, 2001-07-11.

篇9:家乡的文化资源

关键词:家乡名人;文化资源;少先队;校本活动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指出少先队活动要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活动课。2013年颁布的《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少先队活动课要符合“因地制宜普遍开展”的要求。《江苏省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计划书》中也谈到:“各基层少先队组织要注重开发利用各类资源,体现校本特点、地方特色。”少先队活动课程校本化是以学生兴趣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学校和社区资源,通过师生主动、创造性的劳动,自主探索一部分富有本校特点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课程。

D校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历史悠久、地灵人杰,孕育了许多历史名人,如,清代史学家、文学家赵翼和我军通信事业和我国电子工业的开拓者王诤将军等。学校依托两位名人资源,结合少先队常规活动与学校特色,探索实施少先队校本化活动课程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依托名人资源,创设少先队环境课程

校园环境是开展少先队活动的重要资源,其分为显性文化环境和隐性文化环境。显性文化包括外显的物质环境,而隐性文化更多地在于名人的内在精神。

1.利用显性文化环境,开发接触性课程教育

显性文化环境映照着整个学校的文化积淀水平和样式,显示着学校的整体精神风貌,是其他文化样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校现建有彰显学校百年优秀文化传统的“赵翼像”“云崧廊”,体现时代风貌的“翼溪书苑”,展示王诤将军不平凡的一生及杰出贡献的“王诤陈列室”等显性物质环境。学校通过校园游览与介绍相结合的少先队活动课程实施形式,让学生在环境课程中了解身边的历史名人。

2.利用隐性文化资源,引领熏陶式课程教育

“道德教育如不关心隐性课程,期望得到满意效果是不可能的。”D校的名人精神景观,除已经命名的诗联廊、刻有赵翼诗句“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励志石外,还有墙面系列字畫装饰等名人精神的外化环境。学校依据名人精神进行诗词创作、书法绘画、科技创作、作品展示、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领悟、传承名人精神,使精神活动课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依托名人资源,建设少先队网络教育课程

互联网在我国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深入人们生活。上海市少先队总辅导员赵国强在《少先队活动课程和载体研究与“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活动设计》中谈到少先队活动课程中要积极运用新媒体。依托名人资源,D校创建了名人专题网页,有“赵翼的故事”“赵翼的诗选”“新闻中心”“赵翼论坛”“翼溪小诗社”“翼溪书苑”等栏目。这些网络名人资源能让学生自发地、有选择性地感受名人内容所传授的精神实质。另一方面,学生在网络教师积极正确的评价与引导下,能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观点、行为是否正确,同时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真实想法的掌握与引导。

三、依托名人资源,挖掘少先队校本教育课程

2006年以来,D校广泛搜集、研读地方名人赵翼、王诤的家谱及其著作等史料,开发和编写了《走近赵翼》校本教材和《王诤故事》中队材料,实施现有校本教材与中队材料,除了对材料进行教学课时保障外,还需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学校通过分层学习,让低年级学生在喜闻乐见、新鲜有趣的形式中学习课程内容。如,诵读赵翼浅显的诗歌让学生了解赵翼的童年生活,培养其关爱他人、热爱学习的品质。中高年级采用演讲、表演、辩论等形式,了解赵翼学习、为官的故事,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爱国爱民等思想。

四、依托名人资源,设立少先队系列活动课程

1.横向活动开发,建立多样化社团实践活动

学生认知与行为是在各种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断渗透养成的,对学生而言,单纯地让其学或懂得知识的教育,不能真正实现认知的发展与行为的养成。D校依据现有的赵翼文化资源建立翼溪小诗社活动团体,聘请学校优秀教师、楹联学会专家担任辅导员,给学生讲授古诗、楹联知识;依据王诤电子科技馆这一名人资源,组建王诤少年科技营、车模、航模等俱乐部,培养学生勤动脑、勤动手等科技创新品质。

2.纵向主题设计,开设层次性校园主题活动

根据名人精神与学生认知,D校开设形式多层次的校园名人读书节活动。围绕“我做读书小明星”活动,低年级开设阅读与绘画活动,中年级开设阅读与写话活动,高年级在此基础上加入征文活动。创作展示活动中,学校少先队创设“翼溪绘画之星”“翼溪阅读之星”“翼溪创作之星”等,使低、中、高三年段学生都能参与同一主题不同层次要求的活动,体验系列读书活动的乐趣,实现展示自我、名人精神内化的过程。

3.常规主题保障,稳固特色化阶段主题活动

要使名人文化持久内化,少先队活动主题需不断持续。为保障学生对名人学习的长效性,每一位D校学生在中午都有午读时间,学生可以到清新雅致的“翼溪书苑”,选择自己喜欢的个性化名人读物进行阅读,低年级学生通过绘本阅读能了解历史名人的贡献,中年级学生通过故事阅读知晓家乡名人的奋斗历程和成长经历,高年级学生通过名人生活阅读体会名人奋斗的艰辛,感受他们的心路历程。学校每年还开设常规主题活动,围绕王诤科技活动主题,一年级到六年级分别开展“科学小眼睛”“科学小问号”“科学小发现”“小小科学梦”“科学小能手”“我们爱科学”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层次同主题的活动。

4.动态活动创新,开展个性化中队主题活动

在教育与生活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班级也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状况,为此少先队活动课程设置要依据时代主题和本班学生的认知与行为特点,开展个性化、班级化、具有时令性的少先队主题中队活动,深化名人精神,促进少先队活动课程校本化、班级化。如,根据学生生活和学习现状,结合赵翼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的品格设计相关主题队会,通过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赵翼品质,改正不良言行,养成良好习惯。又如,依据王诤将军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毅力为主题开展班级中队活动,让学生明白坚持与毅力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成功过程中需要努力与辛劳。

德育途径是实施德育的具体组织形式,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内容的途径。D校少先队校本活动实践课程通过外在环境熏陶使少先队活动生活化,利用网络名人资源使少先队活动更加现代化,使用校本课程使少先队活动课程特色化,采用系列主题活动使少先队活动更具层次性与个性化。这些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整个少先队活动课程具有校本化的同时也更具生命力与生长性,为健全学生个体的心理品质、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积极优秀人格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人生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庞守兴,广少奎.教育学新论[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篇10:家乡的文化古迹作文

下了车远远望去,大大小小的山峰,重峦叠嶂,高耸云端,十分诱人,我真想一口气爬上山。

在丹霞地貌的山峰中间夹着一条羊肠小道。那石阶小道像一架云梯,从天空中斜插而下。又窄又陡的石头台阶,只能容得下两个人走过去。我们顺着台阶先到东面,那儿有许许多多鹅卵形的小山丘,小山丘色彩斑斓,仿佛是画家有意画下的彩虹桥似的,各个山丘大小不同,色彩层层也不相同。

然后又到了西面,那儿的山峰十分雄伟壮观,云雾缭绕,朦朦胧胧,仿佛仙境一般。我自己也感觉仿佛到了仙境,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更为奇怪的是这座山上无树、无草、无花,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下山的路上,听附近的一位老人说:“因为这是一座石头山,虽然经常会下雨、下雪,但是这座山质地坚硬,从来不长花、长草、长树,却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壮观景色。”

篇11:家乡的文化古迹作文

鼓楼高大而威严,它笔挺地伫立在城市中央,而它还有一个好邻居,想必大家都猜到了吧,那就是钟楼。它们俩不仅是好邻居还是一对好搭档呢,以前南门吊桥的升降时间都是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鼓楼上的什么东西最多呢?对了,当然是鼓最多了,要不怎么叫鼓楼呢。我最喜欢鼓楼的节气鼓了,大厅外围着一圈鼓,这些股上分别写着二十四个节气,鼓面上的字弯弯曲曲,我一个都不认识,幸好底下注着我们的汉字和英语,我才知道这每一面鼓都代表着一个节气,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面鼓,正好把大厅围了一个圈,我想这些股保存到现在肯定满是裂痕,疲惫不堪,经不住一声响亮的重击了,好在聪明的人类发明了许许多多高科技产品,重新修复了鼓面,现在它们依然玉树临风,精神饱满,敲击的生意更加响亮,更加悦耳动听,响彻天空,响彻整个长安城,响彻整个世界。

我们现在看到祖先发明的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鼓都是他们付出辛勤的劳动,流下无数滴汗水的智慧的结晶,鼓楼是蕴含着祖先光明史的宝殿。

篇12: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

最近党提出了要进行文化改革,所以为了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通过了解在当今基层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现状和文化建设的进展,增强我们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引导我们深入基层、深入民众,激发我们参与文化建设以及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的热情,增强我们的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加深我们对于自己家乡的认识,使得自己可以为家乡的发展做一下贡献,使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又迈进一小步。调查过程:

在遂溪过年的那段时间去向基层人民了解一下他们在业余时间有什么文化生活可以进行,以及对于自己文化生活的看法,和觉得政府在这方面有什么不足的地方。他们自己又希望有些怎样的文化生活。

基本情况与分析:

纵观这几年遂溪人的文化生活,随着国家对人民文化建设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遂溪的文化建设在这几年得到了蓬勃地发展和显示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其中,居民的文化生活也逐渐日益丰富化、多样化,上网、听广播、看电视、看演唱会、看电影、打麻将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到一月份,在我所调查的遂溪家庭里,以前的黑白电视已经是人们记忆中的东西了,现如今他们大部分都有彩色电视、液晶电视,甚至是最近刚刚流行的3D电视都出现在普通居民的家中了。另外随着遂溪电视台的改革,以前是模拟信号电视的家庭都升级为有线数字电视,电视节目也由原来的40多个台增加到了80多个。VCD或DVD似乎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是更加先进的EVD了。电脑也在普通家庭中得到了普及,手提电脑的比例越来越高。

值得留意的一件事是当今的居民文化生活出现了两极化的趋势,主要分为了年轻派和守旧派两个部分。8岁到30岁的新生代,他们趋向于一些新事物,他们喜欢上网,听歌、看演唱会、溜冰;30岁到50岁之间的成年人,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就普通多了,例如: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读书看报、搓麻将、下象棋等;而那些高于50岁的成年人,他们则对看大戏、粤剧、雷剧,舞狮子等活动情有独钟。

晚上在烈士公园里面,很多妇女聚在一起练练舞蹈,娱乐一下身心,为此不难发现妇女的地位已经是在不断的提高了,以及她们的追求也发生变化了,她们不在满足于家庭主妇的日子了,她们也开始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和业余爱好。

其中,有些非物质文化是他们都喜欢的,那就是在遂溪的年例时所举行的舞龙以及醒狮的表演,遂溪作为醒狮之乡,醒狮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已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年到那个时候,男女老少都开始为一年一度的舞龙舞狮节目开始做准备,可谓是全民皆兵了。现如今舞龙醒狮已不再单纯是为了游神而举行的了。它已经是融进了遂溪人民的身躯和血液中的一种文化了。遂溪人民也为其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就我调查的家乡居民文化生化来说,他们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提出了一些他们认为是不足的方面。

1、政府在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

可能是由于在文化建设中体现不出政府业绩增长的原因。县、镇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相对于其他方面少得多,某些落后点的地方甚至是零投入,而且这些经费大多为人头经费,为此用于日常办公开支已相当紧张,真正用于开展业务工作的就更加是寥寥可数了。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得文物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另外由于对一些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造成某些非物质文化面临着后继无人或消失的状况。我县民间资本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文化站的图书阅读室多年来未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匮乏或是残旧。

2、日常开展的文化活动过少,居民文化生活贫乏

每年城镇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由县委通过联办、协办等方式,组

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书画展、图片展、及棋、球类比赛等。在过年期间相对而言就多点,例如一些猜字谜、玩飞镖,春节演出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镇”活动一年仅二至三次,活动形式仅为题写春联、电影公映等,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广大中老年居民看电影难、看戏难、看书难、收听收看广播难的“四难”问题依然突出。

3、文化队伍人才紧缺

由于文化站待遇低,政府的不够重视,所以我县的文化队伍难以吸收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才,而且原先进人渠道不规范,素质参差不齐,在岗人员也经常被乡镇挪作它用或被外借开展乡镇的其他中心工作,难以做到专干专用。现有镇文化专干年龄偏大,由于缺乏系统性、经常性的培训学习,知识老化现象比较突出,从而造成大部分新生代的居民对于由政府举办的文化活动不感兴趣,使他们更多是去网吧,KTV、溜冰场等娱乐场所。

4、缺乏正确的引导,糟粕之风盛行

我们县是一个比较大的县城。人口大概有十万左右,居民空闲时间大都会选择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牌等,有些还只是打发时间的娱乐活动而已,但是大部分都出现了变质,演变成了“赌博”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镇上的赌博场所近千家,其中大部分都是家庭式的,有的家庭甚至常常因为打麻将而引起吵架、放任孩子不管等坏现象,更加恶劣的还会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下场。另外,镇里某些落后地方的迷信之风也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少些老年人身上,在他们生病的时候在一两次求医不见效果后,便会选择去找“神灵”。

5、网吧和KTV等娱乐场所的管理不够

由于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娱乐性文化场所开张,但是由于政府在这方面的管理不足,造成那些场所普遍存在各式各样的安全隐患,例如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就是很常见的事了。而在一些KTV场所,也经常会出现一些暴力事件。

二、我镇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镇城镇文化建设步伐滞后既有历史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长期以来对城镇文化阵地建设重视不够,对优良传统文化的偏见和缺乏支持,给城镇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而经济欠发达、投入不足也严重制约了城镇文化的发展步伐,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城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有的管理部门和部分城镇干部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特别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下,只注重抓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认为只要经济增长了,有了钱,就一切都好办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相当多的人认为文化工作是软任务,是花钱多效益少的社会公益事业,可搞可不搞,从而忽视了文化对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工作中将文化建设排在各项工作的后面,往往是经济当主角,文化作配角,结果导致对文化建设工作领导不力,从而出现的居民文化水平增长追不上经济增长的步伐。

2、对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目前由于国家财政投入少,地方财政又有困难,未能落实每年地方财政收入1%-2%用于文化建设的政策。除了人头经费外,县、镇用于城镇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几乎没有,导致文化设施建设滞后。乡镇文化站依靠自身发展,依靠产业化、市场化运作又有相当难度。目前乡镇只能勉强发放人员工资,没有文化建设项目,没有添置文化活动器材,图书室的图书不能正常更新。

3、城镇文化市场发育不足、居民文化素质偏低

城镇文化市场与其它商品市场的空前繁荣形成鲜明的反差,城镇文化市场境况冷清。有些地方附近连一家书店都没有,居民买书难。与此同时,文化市场管理不善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一方面,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正当的文化娱乐生活,但城镇的文化建设却严重滑坡,居民很难享受到一些健康的精神食粮。另一方面,文化市场的管理跟不上,甚至缺乏管理,一些迷信、反动、淫秽、暴力的图书和音像制品在城镇大肆泛滥,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4、文化管理体制不畅

文化部门人员大多被叫去进行办公工作,文化表演队伍的人才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基层文化站人员长期处于固定状态,没有交流、缺乏工作活力,缺乏文化创新。而且乡镇财政对文化站投入极少,管理不力,导致文化站形同虚设,没能发挥城镇新文化主阵地的作用。调查结论:

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形式也呈现多样化的格局。一些现代化的娱乐场所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使得人民的精神文化不再空虚,居民在自己的空余时间还

是可以找到一些文化活动去参与的。但是相对于居民的经济的水平的增长,这些又显得是那么的`渺小,怎样让居民文化水平与经济水平差距缩小是政府急需解决的事情。在党的文化改革思想的领导下,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将我县的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调查建议和对策:

1、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城镇有能力来建设多一些些公共文化场所,例如:县文化馆、博物馆、阅览室、健身的器材和场地等。对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大保护的力度,有关部门还可以建立一个保护体制,鼓励一些新生代去学习和传承那些非物质文化。对一些做得好的团队给予适当的奖励。

2、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力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

加快城镇文化建设,就要狠抓教育,完善九年义务教育体制,让更多的孩子有书可读。从而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引导居民群众移风易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加大对青少年文化思想的教育与引导,多举办些适合他们的文化活动。使他们多点接触健康的文化,鄙弃那些低俗落后的文化。

3、完善城镇文化管理体制

上一篇:老民师认定工作简报下一篇:“澳洲的兔子”——法律经济学的兴起及发展“澳大利亚的兔子”——法律经济学的兴起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