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试讲稿

2024-04-20

爱莲说试讲稿(精选9篇)

篇1:爱莲说试讲稿

《爱莲说》讲稿

——龚小霞

一、导入,激发情趣

1、提问导入

同学们,大家喜欢花吗?(喜欢)既然喜欢,那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再或者一句诗来跟大家说说你所喜欢的花呢?(学生发言)

嗯,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花,也都有自己的理由,可是大家知道吗,在离我们大约一千年前的宋代,有一个人很喜欢莲花,就因为这样,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篇千古佳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一下,他的钟情之花。现在请大家翻到我们的课文——《爱莲说》。(板书:题目、作者)

2、走进作者

首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周敦颐的了解有多少?(自由回答)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哲学家。宋代道州(今湖南省道县)人,学者称他为濂溪先生。(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其作品收在《周元公集》中,“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

3、解“说”

同学们,老师想问问:“说”是什么意思?(动词,说话)那为什么本篇文章名为《爱莲说》呢?这儿的“说”是怎么回事儿呢?

解释:这里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

二、初读,理清文意

好了同学们,认识了作者,那大家想不想知道作为一个哲学家的他为什么如此钟情于“莲”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爱莲说》,来一探究竟。

1、听录音朗读,弄清以下字的读音,能够通畅的诵读全文,并注意朗读技巧。颐

淤泥

清涟

亵玩

鲜(幻灯片出示)

2、现在,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我们分组根据注释和工具书尝试翻译课文,这边的同学着重翻译第一段,这边的同学着重翻译第二段。

3、抽个别同学串讲课文。

4、同学们觉得以上的两位同学翻译得准确吗?对于文言文阅读,我们不能只知其大意,对于重点的文言字词,我们要求做到字字落实,那同学们,根据这个标准我们再来看刚刚同学的翻译,大家觉得准确吗?

学生提出不懂字词,老师帮助解决,并提出相应的重点字词,加强学生的记忆。(如:之、蕃、李唐、盛、予、染、濯、妖、蔓、枝、益、亭亭净植、亵玩、……者也、宜等)(幻灯片出示)

三、精读,条分缕析

抽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一段先后提到了几种花,分别都是哪些人喜欢的,这些花分别代表了一种怎样的生活态度?(从花本身的特点和喜欢花的人两个角度进行思考)

菊、牡丹、莲

菊花:(分析)东晋陶渊明喜欢(隐士,结合上一课《桃花源记》分析)。深秋时节开放,虽然气候寒冷但它不畏严寒,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但菊虽不满现实然却采取逃避态度。

隐逸

牡丹:(分析)世人喜欢(大众,追名逐利。)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成为富贵者的象征。当时的世人都喜爱它,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名利。

追名逐利

莲:(分析)予(作者)喜欢。通过文章中对莲花的描写进行分析。(予独爱莲指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正直、纯洁、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板书)

1、作者写菊花、牡丹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菊花

正面衬托

我们在肯定菊花是正面形象的同时,要明确,它对莲花起的是衬托、从正面衬托的作用。

牡丹

反面衬托

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板书)

快速阅读第二自然段,然后四人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在第二段中作者分别把“菊、牡丹、莲”比作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作比呢?

菊,花之隐逸者

牡丹,花之富贵者

莲,花之君子者 作比原因:承前第一个问题。

2、作者对“菊、牡丹、莲”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呢?从最后三句“噫!菊之爱……宜乎众矣。”你读出了什么。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为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为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读出一种曲高和寡的无奈。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陈述句,但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不屑”甚至有点儿“鄙视”的语气。

从这几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

请同学们注意体会,齐声把最后四句再朗读一遍。

四、品读,挖掘深思

同学们,学习完了这篇文章,大家认为作者写莲花仅仅是因为喜欢它吗?还有其他的目的吗?现在听老师范读课文,再次品味课文,着重思考这个问题。

文章“借花喻人”,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我们所接触的这种新的写作手法叫做“托物言志”。

体会文章“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托物言志”即是将一个人的“理趣”和“志”寄寓在一个具体的物象上,使得这个物象具有了一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志趣、意愿或者理想的寄托,从而是文章更加巧妙、完美也更富有感染力的一种写作手法。

五、展读,余韵悠长(3分钟)

明白了“托物言志”,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这篇课文,老师一句同学一句分开朗诵,品味文章言简义丰、文笔摇曳多姿、骈散交错运用的特点,并进一步体味“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的运用,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试着背诵全文。

六、结课(3分钟)

同学们,学习完了本篇课文,我们走进了周敦颐,了解了“说”,更进一步认识了摇曳多姿的“莲”,没想到,在我们日常所见的,普普通通的一种花里面还有如此的玄妙,难怪说“一花一世界”呢,看来只要我们在平时能够见微知著,哲理处处都在,只要我们用心聆听,一花,一草,一弯浅水,一座青山都在向我们诉说它们的故事。(伴着优美的音乐结束本文教学)

作业布置:

1、课后背诵并能够默写全文。

2、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选取一种你认为能给你某种启示的东西(植物、动物等等)用一段话进行描写,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陶渊明

菊花

正面衬托

爱莲说

——周敦颐

隐逸者

世人

牡丹

反面衬托

莲花

君子者

托物言志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富贵者

篇2:爱莲说试讲稿

尊敬的崔局长、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及素不相识的党员群众们:

大家好!能参加今天的演讲,心情十分激动,无限高兴。我演讲的题目是:新爱莲说。

我们大家都知道,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为什么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唻?从科学的角度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点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来看,这是生命的生存法则,如果遇污而染,那莲花就得生病,就会不健康,迟早会被更适合的物种淘汰掉的。所以莲花能在淤泥中健康生长,也是因为她有这种特别的品质,我们也都喜欢莲的这种品质。那我们再退一步想:为什么莲花要出“淤泥”呢?这也是我今天想分享给大家的一种精神!世界上总会有一些不干净的,难以克服的混沌和困难,如果不去克服,困难会变成更大的困难。于是,这个莲花便自告奋通,第一个冲了上去,用自己的精神去净化、开拓一片新的天地。其实莲花的这种品质只是相对其他生命表现的更突出一点而已,如果我们热爱生活,我们不难发现,即便是小昆虫也知道搓搓自己的小爪子,小猫闲了也知道洗洗自己的小脸,我们人类也爱讲卫生。为什么呢?也是生存法则嘛。因为不讲卫生就会不健康,会生病,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果“入土为安”了,还谈何为人民服务啊!同样道理,我们的党,也是有生命地,也是要讲法则地,也需要讲卫生,要保持纯洁性。

我们每一个党员那就是党的一个小细胞,讲卫生就要从我们每个细胞做起。如果一个细胞污染了,不干净了,死掉了,那就不止是入土为安了,或者就是遗臭万年了,尸体排出的废物还有可能影响其他健康细胞,从而殃及党的健康,党和群众血肉相连,党要是不健康了,群众就不支持了,群众不支持了社会就不安定了,社会不安定了大家都会遭殃,大家都遭殃了,那小家岂会安宁?所以说我们每个人,每个党员都要保持纯洁性,在保持纯洁性的同时,学习莲花的遇难而上,勇于开拓的精神。

篇3:《穷人》试讲稿大全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1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穷人。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开始上课了。好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现在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但我们不能否认,社会上仍存在着许多的穷人,那你们是怎么理解穷人这个词语的?{生活穷苦的人,没有钱的人,生活条件差的人} 看来大家对于穷人这个词语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那么今天我们打开书本,看看作者笔下的穷人又是怎么样的呢?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声音很响亮,读得很整齐} 相信同学们一定听说过世界上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吧,谁能来跟同学们介绍介绍,看看谁的预习工作完成的最到位?{你第一个举手请你来跟大家介绍作者}真棒,预习工作做得真到位.对,抬头看大屏幕,这就是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创作的作品都是无情的暴露了封建沙皇统治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带着疑问,我们走进文章,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遇到难读或不会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好,开始吧.在同学们自由朗读的这段时间里,教室只有朗朗的读书声,让老师感到很欣慰.大家读的很认真.同学们抬头看大屏幕,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这个坐的最端正的同学请你来读,平翘舌读的很准,老师还想请一位男同学来试试,好请你读。老师发现他有一个词语读的很准确魁梧,跟着老师读一遍}那你们觉得屏幕上的那些词语是要提醒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的呢?{这个举手最快的同学,请你来说}考虑的的虑字,要特别注意它是一个虎子头,老虎是不可以少了牙齿的。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看来字词大家都已经不成问题了,不懂的词语大家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了解了其中的意思,那同学们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的小手举的最高,请你来说。嗯,你是用文中的内容来概括的,想想能不能更简单些呢?}请你,真了不起,你用你自己的话来简要的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去世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这篇课文课题是穷人,课文写了哪些穷人?{渔夫,桑娜。西蒙}但文中却未出现一个穷字,字里行间却穷意浓浓。

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那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一家过着穷苦的生活,把相关的句子找出来,并做好批注。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看到许多同学都留下了自己思考的痕迹。

你的小手举的最端正,请你说{你找的是这句话: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边补一张破帆。这句话中那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了穷。请你说,是啊破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劳动工具是破旧的。

还有吗?这个最先举手的男生请你来说,“古老的钟声嘶哑的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在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了什么?{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应该要怎么朗读呢}对,就是应该这样读,全班一起齐读这句话。

能大胆发言的孩子都是勇敢的孩子,请你说。{你是从孩子的吃穿看出桑娜一家的穷 }那些词句呢?句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是冬夏都是光着脚跑来跑去的,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是啊,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穿得少,吃的少而单一。请你说,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句子:丈夫不顾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是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的填饱肚子。听你的朗读可真是一种享受啊。渔夫每天早出晚归的捕鱼,即使是在风暴袭击的恶劣天气,仍冒着寒冷和危险出海打鱼,而桑娜也从早到晚的干活,即使他们这般的勤劳,也只能勉强的填饱肚子,而且吃的只有黑面包和鱼,足可见他们是多么的穷苦,兼直是在煎熬中度过。不过穷使穷,但桑娜家的小屋却充满温馨,你能试着找出相关句子吗?请你说。句子:地打扫的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中安静的睡着。是啊,屋子里是温暖而舒适的,可屋外又是一番怎么的景象呢?句子:屋外寒风呼啸,汹涌彭拜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作者这样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对比} 请男生朗读描写屋外的句子,女生朗读描写屋内的句子。{听你们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还读出了情,真不错。}通过这样的对比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请你说

是啊,体会到桑娜的勤劳能干,渔夫一家的生活虽然很艰苦但却温馨,桑娜一家的生活是那么穷,而且已经有五个孩子了,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孩子呢?下节课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课后请同学们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篇4:开国大典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选手,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开国大典》,下面开始我的试讲。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开国大典》,请同学们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书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

二、复习。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新词,同学们都掌握了吗?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我们开始听写生词: 请同学们互相交换听写本,对照大屏幕看一看你都写正确了吗?看到同学们自信满满的样子,我就知道大家都写对了,老师为大家点一个大大的赞。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盛况的记叙,表达了全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

三、新授

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新中国成立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现在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当时的典礼盛况。请看大屏幕 观看录像。

看完录像,你感受到了什么?开国大典的场面非常壮观。老师,请大家当一回小记者,用你们的眼睛当摄像机,快速的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请你捕捉课文中重点描写的精彩场面,用圈点勾画做批注的方式去学习,小组成员间可以互相讨论。谁先来汇报?

1组: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具体是:会场情况、典礼盛况、盛大阅兵式、群众游行。2组:其中重点写了典礼盛况、盛大阅兵式,这两个场面。哪个小组想来补充?

哦,你找到的是典礼盛况: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30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表达了人民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3组:七段: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用“庄严”和“雄伟”来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这一宣告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两个传到也说明了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

4组:从全场30万人一齐欢呼起来,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里可以感受到毛主席的宣告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的欢喜,无比激动的心情。

同学们,你们感悟到可真深刻,那么谁能用朗读把你的感悟表达出来?读的真棒,老师也被你的朗读所感染了。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好吗?

小记者们还有哪些场面,打动了你?哦,你找到的是广场上的群众在观看阅兵式的热烈场面。

“欢呼”和“鼓掌”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情感。

谁还有补充?你从“喊哑”“拍麻”等词语体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后的激动心情。

当所有人看到我们国家的军队是如此的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群众用欢呼和掌声来表达群众对军队的热爱之情。

你能读出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思想感情吗?你多大,真是太好了,好像把我们带到了那热烈的场面之中了。

四、主题学习

1, 孩子们,就在举国上下为开国大典而激动兴奋的时候,美国侵略军却在济州岛对中国人进行疯狂的杀戮。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语文主题阅读《鲜血换来的升旗仪式》。

孩子们,请根据大屏幕上的阅读提示,默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语句,并抓住重点词语谈谈你的体会,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2、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不同的地方一次又一次不屈不挠的把国旗升起,这诠释了一个民族的尊严和不衰的国魂,我们继续走进第二篇主题阅读《中国魂》,快速的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说一说体会。

五、总结 这三篇文章从不同方面向我们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完这三篇文章后,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呢?

六、推荐阅读

篇5:《荷塘月色》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高中语文教师的......号考生,今天,我为大家试讲的题目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感受了《荷塘月色》所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

师:让我们做这样一个比喻,把全篇文章比做树叶,那么,我们来说说看,是文章的哪些因素组成了它的主干?

师:嗯,你说是时间的先后顺序,非常好,还有吗?

师:你说还有——小路、月色下面的荷塘、荷塘上面的月色、荷塘四周,也就是移步换景。说的也非常的准确。

二、析读

师:现在,老师就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还有哪些因素构成了它的叶脉呢?

师:大家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看来大家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

师:第一组同学已经自觉的坐好。小组代表来说说你们的讨论成果。

师:哦,你们认为“精美的语言”构成了文章的叶脉。(板书:语言精美)

师:那文章有哪些精美的语言呢?

师:是啊,文中有很多类似的句子,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它们之所以读来流畅、自然,就是因为他们都采用了——叠词。

师:如“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层层、缕缕、密密、脉脉、”等。

师:哦,你说如果不用叠词是否可以?

师:那就让我们试着换一种说法。

师:“曲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很多的叶子”、“微风过程,送来缕清香”......师:你的头啊,都快要成拨浪鼓了。

师:看来你是不赞成删掉叠词的,那就说下你的理由吧。

师:嗯,你说叠词更能体现文章的柔美、舒缓、流畅。

师: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再次感受下文章的叠词之美。

师:嗯,果然理解的到位,读的都不一样了。

师:第二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了,哦,你们觉得“贴切的修辞”也构成了文章的叶脉。

师:那文章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呢?

师:哦,你说“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将叶子比喻成舞女的裙子,写出叶子的美丽。

师:你说的非常准确,不仅点出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还指出了它的作用,基础知识非常的扎实,好,请坐。

师:你说“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将白花人格化,写出花的婀娜多姿。同样精准到位,请坐。

师:那老师说一句,大家看看这是什么修辞?

师: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师:有同学说还是比喻。再好好看看。

师:清香是我们用鼻子闻到的,而歌声是我们用耳朵听到的,我已经听到我想要的答案了。

师:没错,就是——通感。

师:也就是将嗅觉和听觉互通。

师:那缕缕清香和远处高楼渺茫的歌声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师:哦,你说远处高楼上的歌声是时有时无的,一会能听到,一会听不到。就好像缕缕清香,若有若无,一会能闻到,一会闻不到。

师:所以通感的好处就是——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

师:第三组同学说语言的凝练,也构成了文章的叶脉。

师:那课文中有哪些凝练的词句呢?

师:你们觉得——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一句话中“泻”字用得特别好,那它好在哪里呢?

师:嗯,泻字说明月光非常的柔和、细腻。

师:那如果我这里将它换做“静静地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是否可以呢?

师:是啊,如果将“泻”换成“照”就和前面的流水不一致了,这足见作者把控全篇的能力,同时写出了月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

师:好了,同学们,课上的时间总是短暂的。

师:这节课,在各小组的共同补充下,我们知道本篇文章美在——精美的语言、贴切的修辞、凝练的语言。

师:其实,本文作为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值得鉴赏的角度可远不止如此,课下希望同学不用停止分析的脚步,继续去细细品读本文。

师:这节课,我们就先分析到这里。

师:现在,请同学们记下我们的作业。

师:第一,预习下一课《故都的秋》

师:第二,写写自己身边的美景,适当运用今天所学到的写作技巧。

篇6:试讲稿

(敲门进屋

面带微笑 昂首挺胸)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下午好!我是XX号考生。

二、导入

师:

上课,同学们好(鞠躬),请坐

(视频类:适合直观性强《地震中的父与子》)师: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关于XX的视频,请大家认真观看,稍后呢老师会请同学们谈一谈观看后的感受

(音乐类:适合主题性强、感恩、励志)

师:

同学们,正式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同学们你们听懂这位歌者的诉说了吗?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有感情读歌词)原来他是在想我们倾诉XXXXX 导入方式

1、不提倡:回顾旧知识、检查上节课所学

2、诗词、文言文导入,疑问设置

名言导入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XXX的《XXXX》

三、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合上课本,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我们来看大屏幕…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这篇文章。

师:我们对文章的内容不陌生了,1、那哪位同学来概括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人记事)

2、那哪位同学知道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议论文)

3、同学们默读文章,边读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文章的题目是《济南的冬天》他独具一格的特点是什么呢?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呢?(写景)

四、析读课文(注:小组合作交流)

师:复述主要内容XXXX,那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和儿子呢,同学们可以选择你们喜欢的阅读方式,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文中哪里表现了父子之间的爱(写人记事)

文章为我们呈现了XXXX,请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分析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对XX进行描述的。(写景)

文章是从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吗?那它是怎么引出文章中心呢(议论文)

人物形象塑造

1、正面描写:典型事件、人物描写方法

2、侧面描写:衬托 对比

提问语和过渡语

1、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读读这句话,你们认为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2、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老师的体会,我特别喜欢XXX句

3、请看大屏幕,老师将这句话略作了修改,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句所表达的内容还一致了吗?哪句表达的好,同学们可以小组交流这个问题,然后派一名代表来分享你们的交流结果

4、《观潮》中“犹如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进”

把“千万匹”去掉行不行,不行,没有了磅礴的气势,删掉“白色”行不行,不行白色点名了潮水的颜色,与客观事实相符。不说犹如部分,行不行,不行那就不形象生动了。

5、重点部分:细节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人物描写

文章结构 关键词、句、段。

6、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要把感情融入进去

7、文章中哪些地方也能够表达这种情感,把它找出来分析一下

8、同学们,可以和你们小组成员交流分享一下你的收获

9、你的眼光充满期待就你吧

10、刚才你和你同桌讨论的很激烈,就你吧

11、手举得最高的就你吧

12、我们乐于助人的班长你来回答吧

13、你已经迫不及待了,就你吧

14、小组展示的时间到了。哪个小组想先来说一说。有没有想补充的

15、大家觉得他回答的怎么样,这位同学,他认为。。

在这位同学的补充下,答案就完整了

要注重生生评价!!

《地震中的父与子》

一、导入

视频导入:地震视频

相关综艺节目

二、新授课

体现父与子的了不起的地方

父亲:动作、语言、神态、外貌 儿子:语言

其他人:动作、语言

关键语句:描述情景、追溯原因、体会心情

1、冲向他儿子的学校

换字法 哪个动词用的好,模仿演示

把充换成“跑、走”不能体现父亲的特别着急,作者在刻画人物时被别细致

2、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

想象,朗读

为什么下跪啊,父亲很绝望 腿软了

同学们你见过你的爸爸下跪,大哭过吗?过年回家祭祖看见过

为什么有如此不同的 变化 因为他想到了父子俩约定的那句话

3、他挖了8个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想象)换字法。

时间的堆砌有画面感,发挥想象 不同时间发生不同事件

4、这位父亲双眼直直的看着这些好心人

同学们想一想,“直直的”的是什么表情

充满期待!寻求帮助!!上台来模仿直直的眼神

5、他满脸灰尘,双眼不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视频!想象!谁的血。侧面描写

表演

分角色朗读 三次劝阻

好心人: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消防队长: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 警察: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别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三次回答

谁愿意帮我恳求

篇7:《冷战政策》试讲稿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初中历史组的***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冷战政策》,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新课

师:英国有句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二战中美苏是盟友,那么,二战结束后,还能友好相处下去吗? 双方的关系将怎样发展?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冷战的背景

师:请同学们来看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有关冷战的史料,并在课本上找出冷战的定义。

师:“冷战”是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美国为什么会提出冷战政策?

师: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同学们所说,美国想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同时,其称霸世界的野心遭到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而且当时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美国不敢发动战争。

(二)美苏的对抗

师: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美国的冷战政策在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请同学们自行阅读教材,归纳这些问题的答案。

师:是的,“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发表。在经济方面表现为实施马歇尔计划,在军事方面表现为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师:让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这是否是真正慷慨的善举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并结合多媒体课件上展示的材料,思考马歇尔计划背后的真实意图。

师:很好,马歇尔计划实际上是为了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以对抗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

师: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反共态势,苏联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联合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反击。那么,反击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请 A 同学回答一下吧。

师:A 同学的回答非常准确,我们来重述一下。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反击措施。政治上,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建立了“经济合作互助委员会”;军事上,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三)冷战的影响

师:美苏冷战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 请同学们自行归纳总结,并分条列举在作业本上。

三、拓展延伸

师:你是否认同“美苏冷战的实质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竞争”这一观点?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三分钟时间讨论上述问题。

师:通过大家刚才的发言,我们明确了以下几点:“冷战”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是两种社会制度尖锐对立的表现。但冷战并不单纯是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因为即使没有上述原因,对峙也不可避免。总之,战后初期的“冷战”既包含有社会制度对立的因素,也有东西方进行争夺的因素,不过“冷战”初期占突出地位的是社会制度的矛盾。

四、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填充 PPT 上展示的表格,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回顾。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老师将一些介绍“冷战”的相关纪录片放在了班级的电子资料库中,建议同学们课下观看。下课!

五、板书

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的聆听。

《答辩解析》

1.美苏在二战后初期进行“冷战”而非直接展开军事冲突,是当时的形势造成的:美苏双方都不想,也没有条件在大战之后再使自己卷进一场全球性的战争。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虽然很强,但战后按传统很快复员了大部分军队,可供动员的力量已十分有限;西欧各国经济残破,社会动荡,情况更糟。苏联在大战中大大发展了军事实力,其影响越出国界,扩及东欧大部,到达中欧,在亚洲也有很大影响。但它在战争中人力、物力损失最为沉重,因而特别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进行重建。

2.(1)引导学生回顾二战中美国、苏联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情况,如 1944 年 6 月,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在西线配合苏军对德作战;1945 年 4 月,双方在易北河会师。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美国、苏联的实力得到了加强,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由此导入新课。

篇8:《彩虹》优秀试讲稿

《彩虹》优秀试讲稿范文

情境导入:

1.师:(PPT出示)小朋友,你们瞧,下雨啦!雨像断线的珠子,一滴一滴地掉在地上,溅起一朵朵漂亮的小水花。不一会儿,大地就被雨水冲湿了。这天气就像小朋友的脸一样,说哭就哭,说笑就笑。不一会儿,雨就停了,被雨洗过小草更加碧绿,空气也清新了许多,朝远处望去,碧蓝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

2.师:看老师写彩虹这两个字。(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的情况下,猜一猜,虹为什么是虫字旁?)虹总出现在雨后,古人就认为虹

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大虫。你们看,这条大虫悬挂在天空,弓着身子,头伸进河里喝水。所以,古人造字时,就用了虫做偏旁。

3.师:(PPT

出示彩虹图)你看到了一道怎样的彩虹?小朋友们,你们仔细看看,弯弯的彩虹,就像(一座桥)

4.师:(出示生字卡座)谁能读准这个字?指名读准

5.师:再来读读这个词(出示生字卡:一座桥)指名读,全班读。

6.师:今天老师还请来了它的一个好兄弟,你们看,是谁?(出示

坐)

7.师:(介绍广字头)广字头可有是有来历的呢,你们瞧,广字头

啊,原指依山崖而建的房子,像不像这个广字头?来,我们一起做做动作来学一学!小朋友,你们除了知道一座桥,你还知道一座()。

8.师:这个坐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分他们吗?(组词、动作)这样

吧,我们来玩个看谁反应快的小游戏怎么样?老师来提问,你们回答,先试一试。座位的座是哪个座

9.师:小朋友,可真厉害,一点都没有被老师给混淆了!你们看,谁能带着对彩虹的喜欢,读一读这一句?

(出示PPT

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指导朗读】

二、随文识字、练习长句

1.师:有一个小姑娘啊,看到这么美丽的彩虹,脑袋里产生了许

多奇妙的想法,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小朋友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借助拼音把它读好。把课文读一遍,读好的小朋友请做端正,冲着老师点点头,好吗?(生自由读

文)

2.师:同学们,课文读完啦,课文中的小姑娘把这些奇妙的想法和谁说了?(相机板书)爸爸

妈妈

哥哥。一起轻轻地喊一喊他们。

3.师:那小姑娘想问爸爸要什么呢?别着急,把书捧起来,竖起小耳朵仔细听老师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师朗读第二节】

4.师:聪明的小朋友们,一定已经知道了,小姑娘问爸爸要了水

壶。

5.师:这水壶是爸爸用来(出示PPT

词卡:浇花)(指名读)

相机指导读好读音。浇花离开不水,所以浇的偏旁是(三点水)

字音读得真准,聪明豆们,你们看,现在难度加大了,谁能读好?你看,又变长了,谁来读。哇,大家真是越来越厉害,读得越

来越好了。【男女比赛读】

6.师:看着小朋友们读得这么好,王老师也想加入你们,和大家一起读,欢迎吗?这样,我读前一个,请小朋友们接着读下一个。明白了吗?【师生配合读】

7.师:(出示二句)(拿出水壶)水壶在这呢!咦,小姑娘想像着拿着水壶去干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句子可长了,来,小声的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8.师:现在王老师要考一考我们班的小朋友了,看看谁最火眼金睛,有两个生字宝宝藏在这个句子中,你们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把

这两个生字宝宝找出来,好吗?(师做动作:提

洒)

【学习:提】组词突破,和手有关。

【学习:洒】关注读音,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8.师:现在,同学们,这两个字回到句子中,你们还能流利地读好吗?(男生读、女生读)

9.师:咦,这个小姑娘真的走上彩虹去洒水了吗?没有,这是她的想法,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呀?(如果)谁想来读一读小姑娘的想法!【相机指导朗读】

10.师:小朋友们,我们也来带着动作一起读一读小姑娘的想法吧!

【师生配合做动作读】

11.师:是啊,多么奇妙的想法啊,可是,小姑娘,你为什么想去彩虹上洒水呢?

12.师:(出示情境图)你们看,爸爸在田里挑水多辛劳啊,一起来读这个字,【学习生字:挑】你还知道哪些提手旁的字。

13.师:看到这么辛劳的爸爸,谁来读读这一句(相机指导)--

【高兴】

14.师:谁还想让爸爸高兴?指名读!

师:有你们这样一群既乖巧又懂事的孩子,爸爸能不高兴吗?现在,王老师来演爸爸,你们能把想法和我说一说吗?【师生配

乐合作读】

16.师:孩子们,小姑娘又问妈妈和哥哥要了什么呢?我们接着读

课文。这样,我想请男生读第三小节,女生读第4

小节,好吗?来,我们伴着音乐一起来读。

A:(出示字卡)镜子,古时候的镜子都是用铜打磨而来的,所以镜字是金字旁。(指导读音,后鼻音)

B:秋千。来,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千字。第一笔短撇要写在竖中线上,你们看,这多像秋千荡起时的样子呀!第二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写得长一些,最后一笔竖,要稳稳地落在竖中线上。

三、复习生字,学写生字

1.师:现在所有的生字我们都学完了,王老师要看看我们班的小朋友到底有多聪明,现在,我把它们的拼音都去掉了,你还会读吗?

这样,王老师抽卡片的时候,请你在心里读,不要发生声音,如果你会,就请冲着王老师,点点头,好吗?

2.师:聪明的小朋友们,这有一座彩虹桥,我们一起把生字宝宝送上彩虹吧。我的火车谁来开?

3.师:小朋友们真厉害,火车开得又快又准,我们最后在来和生字宝宝们打打招呼吧!

4.小朋友们,我们最后呀,还得写两个字,老师来出个字谜,给你们猜一猜,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不封口,小口在中央。

什么字?【高】对啦,我们就写高兴!

5.师:来,看看高兴这两个字,谁来说说,要写好它们,得注意些什么?

6.师:孩子们,请同学们轻轻地拿出笔,请在田字格上写上高兴二字,注意写字的姿势。如果王老师发现你的写字姿势特别好,我就

会走到你的身边,摸摸你的头!(师巡视)

7.师:写完了吗,先自己欣赏一会儿。来,轻轻放下你的笔,眼看大屏幕,看一看这个字写得漂亮吗?(展示切换投影)它好在哪里,能不能夸一夸它。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仔细书写,相信大家都会成为小小书法家的。

四.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啊,我们和文中的小姑娘一起走进了她奇妙的想法里,那么小姑娘又想怎么让妈妈和哥哥高兴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下课!

篇9:试讲稿

Students can use identifying owner sentence well, for example, Is this your pencil / pen /…? Yes, it is my pencil / pen /… No, it isn’t , it’s his /her pencil /pen ….Master words such as pencil sharpener , dictionary , backpack, eraser , pencil case,ruler, pencil, pen, book.Teaching Focus Learn new words, practice identifying owner, have a listening and make conversations.Teaching Difficulties

Some words are difficult to remember and obtaining the knowledge of identifying ownership needs a lot of practice.Teaching Method TPR teaching method and activities.Teaching Aids Cards, objects of stationery, radio, tape and picture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ⅠAct out a scene.I take my backpack and walk around the students to suppose a scene that I am going to school, then I ask them two questions.First, where I am gong, do you think? Second, what I have in my backpack? Let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take out all the things from the backpack.Step Ⅱ Presentation

ⅰ While they are taking out the real objects, we begin to learn those words.ⅱ After introducing the real objects, I will put a word—picture on the blackboard, and ask students to read after me twice.Later I will ask the whole class and individuals to read the words.ⅲ Have a dictation and read again to help them remember those words.ⅳ While the students are reading words, I drop my pencil on the ground quietly, After their reading, I pretend to say “There is a pen, is this your pencil? After asking a few students, I can tell them the title of the unit is “Is this your pencil?”

Step Ⅲ Explanation and Practice ⅰPresent the drill “Is this …? Yes/ No, it is/isn’t.”

ⅰ)Teach a chant : my 是我的,your是你的, 男他的是his ,女她的是her,名词前面常站岗,限定所属有功劳。

ⅱ)After learning the chant

(Hold the teacher’s pen.)T: This is my pen.Is this your pen? S1: No, it isn’t.It’s your pen.T:(Hold the student’s pen.)This is your pen.Is this your pen? S1: Yes, it is.It’s my pen.T:(Hold a girl’s pen.)This is her pen.Is this your pen? S1: No, it isn’t.It’s her pen.T:(Hold a boy’s pen.)This is his pen.Is this your pen? S1: No, it isn’t.It’s his pen.T: Thank you.ⅲ)

Practice the drill “Is this your…?” in pairs with your own school things.Pay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my, your, his or her”.(The teacher asks a few pairs to practice.)

ⅱ Present the drill “Is that „? Yes/ No, it is/isn’t.”

ⅰ)T: That is my book.Is that my book?

(Put a book on the teacher’s table so that the Ss can see it clearly, and the teacher stands a little far from the table.)S5: Yes, it is.It’s your book.T: That is his book.Is that your book?

(Put a boy’s book on the table and the teacher in the same place.)

S5: No, it isn’t.It’s his book.T: That is her book.Is that your book?(Put a girl’s book on the table and the teacher in the same place.)S5: No, it isn’t.It’s her book.(Teach and practice the drill “Is that …?” and its answer.)ⅱ)Practice the drill “Is that your„?” in pairs with your own school things.(The teacher asks some pairs to practice.)

Step Ⅳ Listening

ⅰT: Now please listen to the three conversations, the first time you only listen.Then I play again.And this time you listen and number the conversations.(Point to the boxes to show where students write the numbers for the conversations.Teacher plays the tape and students listen to it and finish 1b.)

T: Let’s check the answers, OK? T: Thank you.ⅱ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listening material after me for twice.Then divide the class into two groups and ask them read the test again.Step Ⅴ Consolidation

A game: find the owner, four students a time.Each student put one or two things on the desk, then ask questions one another.Using: Is this your/his/…

After the game, I also ask the students a question.What we will say when we pick up something that others have lost? Tell them we should try to find the owner when we pick up something.Step Ⅵ Summary T: In this class, we’ve learned the names of some common personal possessions and how to identify ownership.Let’s learn to say this chant.Is this my book? Yes, it is.Is that your ruler? No, it isn’t.Is this her pencil? Yes, it is.Is that his erase r? No, it isn’t.Step Ⅶ Homework Write down the words twice on the paper and hand in tomorrow, practice the sentence “Is this/that your pencil/… and sing the two chant.Teaching Plan for Unit 2 PEP Book B Is This Your Pencil?

班级

09英专一班 姓名

欧阳素云 学号

上一篇:小学毕业典礼通讯稿下一篇:国培计划总结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