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成分检测方法

2024-04-14

金属成分检测方法(精选9篇)

篇1:金属成分检测方法

金属检测 金属成分检测

一:金属(003)

金属是一种具有光泽、富有延展性、容易导电、导热等性质的物质。金属的上述特质都跟金属晶体内含有自由电子有关。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存在,少数金属例如金、铂、银、铋以游离态存在。金属矿物多数是氧化物及硫化物。其他存在形式有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及硅酸盐。金属之间的连结是金属键,因此随意更换位置都可再重新建立连结,这也是金属延展性良好的原因。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只显正价。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被称为重金属。

二:金属的主要检测项目

材质分析

在机械行业中最长见到的一种检测就是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随着现代冶金技术的进步,更进一步证明了一些具体元素的重要性。元素种类和配比的不同直接决定了材料是否能通过后续的处理而达到要求的性能。常见的分析设备有: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发光光谱分析(ICP)、直读光谱仪、手工化学分析等。

金属材料镀层分析

主要检测项目:金属镀涂层材质鉴定、镀层厚度、镀层成分分析、样品表面污点分析、镀锌量测试、镀层表面粗糙度检测、镀层附着力检测等

金相检验

组织决定性能。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内部组织结构称为显微组织或金相组织。钢材常见的金相组织有: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等。材料的金相检验具体包括各种相的组成及分布、相关的铸造和焊接缺陷等。常用的东标检测分析设备是体视显微镜和金相显微镜。力学性能

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在外加载荷的作用下或载荷与环境因素联合作用下表现的变形、损伤、与断裂的行为规律及其物理本质和评定方法。机械行业中常见的理化性能检测有拉伸性能、冲击性能、弯曲性能、布/洛/维硬度测试、耐磨试验、疲劳试验。

科标无机检测中心提供金属方面的检测:主要包括金属成分检测、金属材料鉴定、金属力学性能检测、金属弯曲强度检测等相关服务项目!

篇2:金属成分检测方法

本公司由高校科研院所教授博士领衔、多个专业领域专家所组成的技术团队具有长期从事材料分析测试的经验,技术水平和能力属国内一流。通过综合性的分离和检测手段对未知物进行定性鉴定与定量分析,为科研及生产中调整配方、新产品研发、改进生产工艺提供科学依据。三聚氰胺、苏丹红„„当这些威胁食品安全的有毒有害物质成为“过街老鼠”时,你是否知道还有另一种食品安全正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食品营养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市场上声称含有各种营养成分的食品也越来越多。但是,当你通过食品标签中的营养成分信息,来判断自己摄入的营养成分种类及数量时,你是否知道这些信息到底从何而来?支撑这些信息的检测技术是否可靠?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又如何?膳食营养平衡也是一种食品安全

谈到食品安全,很多人都会想到三聚氰胺或者苏丹红,想到那些被不法分子添加进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不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生物、能源与环境计量科学和测量技术研究所的副所长王晶博士却认为,这种认识并不全面。食品安全的另一层含义就是人们平常理解的食品的相对安全性。“我们说食品安全指的是相对的安全,是将对人体的危害降到最低,而不是零。”王晶说。

企业对营养成分检测不够重视

“能量1512千焦,蛋白质11.0克,脂肪0.6克„„”在某品牌的营养龙须面包装上,营养成分表标明了产品所含营养成分的种类和含量。现在,在一些食品的外包装上,消费者能看到类似的营养成分标签。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也往往将其作为选择食品的重要参考信息。例如,糖尿病患者往往根据包装上食品营养标签提供的糖分数值来选择食品。但是,如果这些数值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食品本身所含的糖分,那无疑会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危害。因此,确保这些信息和数值的准确、真实,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意义重大。

微谱检测曾于2009年给予多家食品公司进行关于食品安全的检测,结果报告显示的数据让人心寒,但厂家也十分重视立即整改,为了广大市民的身体安全,食品安全不容小视,一定要严格把关,微谱检测与多家食品公司签约合作严格把控食品质量关。

然而,目前一些企业在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和检测方面的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王晶在其主编的《食品营养标签和标示成分检测技术》一书中,对目前我国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和检测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这样的概括:营养成分标示含糊不准确;营养成分标示虚假不真实,如根本不通过检测而随便标示营养成分含量,或明明不含某种营养成分却标示出这种营养成分;食品标签营养成分数据的标示不科学;对营养成分标示缺乏基本概念,使用不适当的检测方法等。

记者从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分析室了解到,大部分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信息来自企业的自我检测,也有一部分企业的数据来自第三方检测机构。据介绍,在这些企业中,有的企业自身对营养成分的概念很模糊,在认识上不到位,也就谈不上科学准确地进行标示;有的企业检测手段有限,根本无法检测,却标上了一个虚假的数值;还有的企业是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了较为准确的检测,但检测结果可能并不理想,让企业在竞争中反而处于不利位置。

对于企业的这种种情况,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总工程师李东博士将原因归结为:“企业对营养成分检测不够重视,检测人员素质不够,装备也不足。总之,大家都把投入放在了有毒有害检测这方面,企业营养成分的检测手段和检测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检测方法和计量标准都需加强

据介绍,我国以目前国家标准方法为基础,已经形成了适合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的国家标准方法检测体系,完整的检测体系包括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设备、计量标准三部分内容。

但是,实际上对食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时,在检测方法上却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王晶举例说,由于膳食纤维概念的模糊,导致目前企业或检测部门出具报告时,常常将“不溶性膳食纤维”与“总膳食纤维”笼统报告为“膳食纤维”。但实际上,“不溶性膳食纤维”与“总膳食纤维”的检测结果差异较大,而且,数据与真实意义的膳食纤维不符。这样导致同类产品的膳食纤维数据结果无法对比,给同类产品的质量评判也带来不便。

专家认为,要解决这些检测问题,首先应选择正确的测定方法和与方法严格

对应的标准操作程序;同时保证方法的准确性和实验室间数据的重复性、可比性,并进行溯源。

标准物质就是实现测量准确一致、保证量值有效传递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食品营养成分的检测需要相关的标准物质来支撑。可以说,标准物质就如同一把尺子,在提供可靠标准的同时,也保证了各实验室测量数值的可比性。

2006年,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主要负责完成的《食品、中药与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课题系统提出了针对食品营养素标示的检测技术,把标准物质量值溯源性的特点真正应用在食品标签营养成分标示的分析检测中。经过课题组的努力,已建立了食品总能量、脂肪能量、膳食纤维(可溶、不溶、总的)、脂肪酸(总脂肪、饱和、不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糖类(单糖、双糖)、糖醇类(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等营养成分检测方法。其中,“食品中胆固醇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2220-2008)”等5项国家标准2008年已颁布实施,同时所研制的配套标准物质部分已成为国家有证标准物质,为我国食品营养标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微谱检测的分析技术服务遍布化工行业,从原材料鉴定、化工产品配方分析,到产品生产中的工业问题诊断、产品应用环节的失效分析、产品可靠性测试,微谱检测都可以提供最专业的分析技术服务。

篇3:药物中重金属检测方法

1 硫代乙酰胺法

本法是最常见的重金属检查方法。对于溶于水、稀酸和乙醇的药物, 可采用此法检查其重金属杂质。检查时将药物直接配成溶液然后按以下方法操作。

1.1 操作方法:

取各药品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 加2m L醋酸盐缓冲液 (p H 3.5) 和适量水稀释成25m L, 再加2m L硫代乙酰胺试液, 摇匀, 放置2min后, 与一定量标准铅溶液按同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 以判断供试品中重金属离子是否超过限量。

1.2 注意事项及讨论

1.2.1 标准铅溶液的浓度:

称取0.160g硝酸铅, 置于1000 m L量瓶中, 加5m L硝酸与50m L水溶解后, 用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 作为贮备液。临用前, 精密量取10m L贮备液, 置100m L量瓶中, 加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 即得10μg/m L的标准pb2+溶液。配制与贮存用的玻璃容器均不得含铅。本法的适宜目视比色范围为每27m L溶液中含10~20μg的pb2+, 相当于1~2m L的标准pb2+溶液。

1.2.2 溶液p H的影响:

溶液的p H值对于金属离子与硫化氢的显色有较大的影响, 本法用醋酸盐缓冲液 (p H 3.5) 来控制溶液的p H值。在p H 3~3.5, 硫化铅沉淀较完全。若酸度增大, 重金属离子与硫化氢显色变浅, 酸度太大时甚至不显色。故当供试晶用强酸溶解, 或在处理中使用了强酸, 在加硫代乙酰胺试液前应用氨水调至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 再加醋酸盐缓冲液。

1.2.3 供试品溶液有颜色时的处理方法:

当供试药物溶液本身有颜色时, 会干扰检查, 通常采用外消色和内消色法。

外消色法:随加热温度与时间的不同, 其水溶液呈黄、褐或棕黑色, 根据供试品溶液颜色, 适当掌握蔗糖的加热程度) , 或其他无干扰的有色溶液, 使之与供试品溶液管的颜色一致, 然后再加硫代乙酰胺试液比色。

内消色法:如按上述方法仍不能使两管颜色一致时, 可取两倍量的供试品, 加水溶解后, 分成两等份, 在一份中加硫代乙酰胺试液, 用滤膜 (孔径3μm) 滤除金属硫化物沉淀后, 加入规定量的标准铅溶液作为对照溶液, 再与另一份供试溶液按规定方法处理后比较。

1.3.4 干扰物的排除方法:

供试品中含有微量高铁盐 (Fe3+) , 在弱酸性溶液中, Fe3+会氧化硫化氢而析出硫, 产生浑浊影响比色。可预先加入抗坏血酸或盐酸羟胺, 使高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 再检查。

药物本身能生成不溶性硫化物的, 将干扰重金属的检查。在此情况下, 可加入掩蔽剂掩蔽干扰离子后再进行检查。如检查葡萄糖酸锑钠中的铅盐, 取供试品加水和酒石酸溶解后, 加10%氢氧化钠试液和氰化钾试液, 使其与锑形成更稳定的配位化合物, 再加硫化钠试液时, 不致生成有色的硫化锑, 排除对铅的干扰。

2 灼烧后检查

对于含芳环、杂环以及不溶于水、稀酸和乙醇的药物中的重金属检查, 由于不能直接配制成溶液, 必须采用炽灼破坏法, 先将样品破坏, 使有机结合的重金属游离, 再按第一法检查。

2.1 原理

先将供试晶炽灼破坏, 使重金属游离, 再按第一法检查。

2.2 操作方法

除另有规定外, 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 加0.5m L硝酸, 蒸干, 至氧化氮蒸气除尽后, 放冷, 加2m L盐酸, 置水浴上蒸干后加15m L水, 滴加氨试液至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 再加p H 3.5的醋酸盐缓冲液2m L, 微热溶解后, 移置纳氏比色管中, 加水稀释成25m L, 照上述第一法检查。

3 硫化钠法

3.1 原理:

在碱性介质中, 以Na2S为显色剂, 使pb2+与S2-作用产生Pb S混悬液, 与一定量的标准铅溶液经同样方法处理所呈现的颜色比较, 不得更深。

此方法适用于难溶于稀酸、但能溶于碱性溶液的药物中的重金属检查, 如:磺胺类与巴比妥类药物。

3.2 方法:

取规定量的供试品, 加5m L氢氧化钠试液和20m L水使溶解后, 置纳氏比色管中, 加5滴硫化钠试液, 摇匀, 与一定量的标准铅溶液经同样处理后进行颜色比较。

3.3 注意事项及讨论

硫化钠对玻璃有一定腐蚀性, 久置产生絮状物, 应临用新制。

4 微孔滤膜法

对于重金属含量低的药物 (含2~5g重金属杂质) , 用纳氏比色管难以观察, 此时应采用微孔滤膜法。即用微孔滤膜过滤, 使重金属硫化物沉集于滤膜上, 形成色斑, 然后与标准铅斑比较, 这样可以提高检查的灵敏度。

4.1 原理及试验装置

基本原理同第一法, 只是本法采用微孔滤膜器, 使生成的重金属硫化物 (铅斑) 富集在微孔滤膜上, 提高检查的灵敏度。

所用滤器由具有螺纹丝扣并能密封的上下两部分, 以及垫圈、滤膜和辅助滤板所组成。滤器上盖部分, 入口处应能与50m L注射器紧密联接;B为连接头;C为垫圈 (外径10mm, 内径6mm) ;D为滤膜 (直径10mm, 孔径3.0μm) , 用前应在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E为尼龙垫网 (孔径不限) , 直径10mm;F为滤器下部, 出口处套上一合适橡皮管。

4.2 操作方法

精密量取一定量的标准铅溶液, 用水或规定溶剂稀释成10m L, 加入2m L醋酸盐缓冲液 (p H 3.5) 与1.0m L硫代乙酰胺试液, 摇匀, 放置10min, 用50m L注射器转移至滤器中过滤 (滤速约1m L/min) , 滤毕, 取下滤膜, 放在滤纸上干燥即得标准铅斑。另取10m L按各药品项下规定方法制成的供试液, 照标准铅斑的制备法依法操作, 生成的铅斑与标准铅斑比较, 不得更深。

4.3 注意事项及讨论

供试溶液如有色或浑浊, 应进行预滤, 如滤膜上有污染, 应更换滤膜再滤, 直至滤膜不再染色, 再按图示装置制备标准铅斑, 进行检查。

结束语

药物中的重金属杂质不仅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而且会给服用者造成一定的危害, 影响用药的安全性。可见, 药物中对重金属检测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马玉国, 赵俊月, 李维红.浅谈检验设备的使用与管理[J].中国实用医学研究杂志, 2002, 1 (2) :41.

篇4:试论中药重金属成分的分析检测

【关键词】中药;重金属;成分

引言

中药对于我国的医学界来说,是传统医术治疗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专门的药物。中药既可以依照厨房来进行搭配熬煮,也可以直接制造成为中成药。数千年来,我国医学界都在利用大量的中药技术抵抗病魔的侵袭,并且经过实践,总结出了大量的用药经验,这直接使得医药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药材的过程中,中药所呈现出来的重金属超标现象越发严重,所以,必须要针对市场上所出现的重金属成分进行全面的检测,从而找出原因,避免重金属现象的再次出现。

1、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

在我国当前的药材市场之中,会由于多种不同的复杂因素,而直接导致大量的重金属超标现象在这一过程中直接流入到了中药市场之中。同时,在对大量药材进行分析检测来看,中药之中所存在的重金属成分主要有铅、汞、锑、锡、铜等大量对于人体有着较大毒性的物质。除此之外,在部分中药之中,甚至还有非金属的有毒物质存在,那就是砷,这一物质所产生的毒性远比重金属所产生的危害要大。如果说人体在摄入药材的过程中,其重金属含量超标,那么便会直接导致人体的部分机能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出衰竭的状态,严重情况还可能会置人于死地。例如,当人体在出现铅中毒之后,人体之中的整个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都会在这一过程中遭受到毁灭性的伤害。也正是由于重金属成分所具有的巨大危害性,就必须要针对中药材的重金属成分分析检测工作进行严格的把控。

2、中药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2.1 处方性。在中药之中,有部分导致重金属污染的源头就是处方本身,部分中医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会在处方之中加入适量的重金属物质,例如包含有大量硫化汞的朱砂,这也就导致了重金属被直接掺入到了其中,甚至在部分成方制剂之中,自身也包含了大量的重金属成分。

2.2 非处方性。重金属的污染现象,是导致中药本身被直接污染的一个关键因素,尤其是在种植、运输、存储等几个部分,如果说由于操作不当或者说第三方的情况存在,也必然会导致重金属污染的现象存在。特别是在当前社会逐渐发展的过程中,有大量药农为了获得更好的收成,便违规的使用化肥,这间接的导致了重金属物质的存在。

3、中药中重金属的检测

3.1限量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规定重金属人体吸收基线值,即短期可耐受1周摄取量铅为3mg、镉0.4~0.5mg、汞0.3mg。此外,许多国家对于重金属含量各有限定标准,但每个国家侧重点有所不同。2001年7月1日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出台和实施的《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限量指标为:重金属总量应≤20.0mg/kg,铅(Pb)≤5.0mg/kg,镉(Cd)≤0.3mg/kg,汞(Hg)≤0.2mg/kg,铜(Cu)≤20.0mg/kg,砷(As)≤2.0mg/kg。

3.2在对样品进行检测处理之前,还需要对样品进行消除处理,从而使得有机物完全被消化。使用最为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灰化法、压力消解罐消解法、湿式消解法等措施。第一种措施,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设备都较为普遍,并且不存在任何试剂污染,但是耗时远比其他测量方法要上,测试过程中对于元素的选择,也有着相应的局限性、特殊性;第二种方法,其操作极为简单、明了,是对于中药样品进行预处理中极为良好的一种处理措施,但是操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使用耐高温、高压的器皿来作为实验的器具;第三法试剂用量较大,空白值略高,但适用性广,是普通实验室较常采用的消化方法。

3.3分析检测方法3.3.1比色法该法被《中国药典》收载。最低检测限适用于常规重金属的有效控制,其优点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容易推广,但精确度略差。可用于普查重金属污染的程度。

3.3.2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中药重金属测定时,通常可以测定甘草和天竺黄、川贝母以及动物药蜈蚣等中药的重金属含量,通过诸多试验证明该方法具有可靠性,稳定性、重现性均可。

3.3.3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中药重金属成分分析检测时,通常采用石墨炉原子进行吸收分光光度计,从而有效的测定出中药中的重金属铅含量。

3.3.4在进行中药重金属检测时,分析检测的方法多种多样,而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都有所不同。

AFS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目前已有多种元素的检出限优于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发射光谱法。王志嘉等采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丹参、白芍、黄芪、甘草、人参、细辛6味中药材中铅、镉、砷、汞、镝的含量。R>0.9992,回收率为90.0%~107.4%。

ICP-AES法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小,线性宽,可同时或顺序快速测定多种金属元素的优点。李春香等采用微波消解/ICP-AES法同时测定野菊花、蒲公英、蝉蜕等5种中药中Cd、Hg、Pb的含量。

4、中药中重金属的去除方法

4.1防止中药被重金属污染方法有:1)合理选择种植基地,在环境达标的基地种植中药。2)研究中药特性,为科学管理中药材种植环境提供依据。3)治理环境特别是土壤中的重金属。

4.2重金属净化技术的研究对于中药重金属污染问题,国内外提倡栽培出无污染的绿色中药材,但无公害中药材的栽培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因此,对中药重金属净化技术的研究,引起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

4.2.1超临界二氧化碳络合技术是采用ICP-MS测定在不同的萃取条件下橘红中重金属的含量,探讨这些条件对超临界CO2萃取橘红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在样品为10g时,萃取压力25MPa,温度60℃,配合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用量2g,萃取时间3h,夹带剂乙醇用量10mL,萃取后药材中重金属含量显著下降,可达到美国FDA标准,为降低中药材中重金属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

4.2.2大孔螯合树脂法,魏继新等考察了两种螯合树脂对板蓝根提取液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结果去除重金属后干膏得率损失低于7%,而且重金属含量低于国家限量。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重金属等大量有害物质对于人体所造成的伤害不断增大,中药材之中的重金属现象已经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在当前世界医学组织逐渐认可中药的情况下,中药材所存在的中实属残留现象,已经成为了制约中药材走上国际发展道路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在解决中药材重金属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其中的种植源头开始进行监督,其中生产、运输等多个环节,也必须要加以良好的处理,通过这一方式,才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重金属超标的现象出现,这对于我国的中药材发展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伟.中药中的重金属及其检测和去除方法.《天津中医药》,2010-08-12

[2]罗晓健,孙婷婷,高丽丽,肖志强,辛洪亮,杨世林.中药重金属研究概况.《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2

姓名:付饶 身份证号:230106198807032525

姓名:韩颖 身份证号:230107198206091825

篇5:食品中的重金属检验检测方法论文

(1)有些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使得该环境的有毒重金属量会高于一般地区,比如一些特殊的矿区、海底火山附近等,使得该地区的动植物有毒含量高于其他地区。

(2)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使得有害重金属也污染了食品。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工业废渣、废水、废气等造成了水体和土壤的污染。而生物通过环境摄取了重金属后又通过食物链的方式进入到人体内发生潜在的危害。

篇6:重金属检测方法及展望

1重金属的污染

重金属的来源主要是由于其在开采、运输、炼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 能源资源如煤炭和石油的开采、炼制和使用中, 也会有重金属物质的存在和污染。这些重金属物质进入大气、水、土壤之中, 然后随着生物作用, 不断富集。重金属污染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污染不同。不少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自然界本身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净化, 使有害性降低或解除。而重金属具有富集性, 很难在环境中降解[1]。因此, 重金属污染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

重金属物质包括人类必须的, 比如钾、钙、钠、镁, 以及人类必须的微量元素如铜、铁、镍、锌、锡、矾等这一类, 也包括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如铅、汞、镉、砷、铬、铍、铊、钡等, 还包括在人体内存在但功能现在尚不明确的如锂、硼、铝、钛、锆等。重金属的存在会与人体内的蛋白质、酶进行反应, 使其失去活性, 也能够在器官内聚集, 超过特定浓度后产生中毒现象, 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 比如日本的汞污染和镉污染, 都是重金属污染的典型事故。对人体和环境产生较严重污染的重金属大致有以下五大类。

(1) 铬:这一种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是劣质化妆品、金属部件的镀铬部分、工业染料、橡胶和陶瓷原料以及皮革制剂等, 如果不小心饮用服入, 可造成腹部的不适或者腹泻现象;对呼吸道有着严重的刺激作用, 引起气管炎、咽炎等;皮肤方面引起湿疹或者皮炎。

(2) 镉:这一种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包括电镀、采矿、冶炼、化学工业、电池、染料等产生排放的废水当中。镉的存在能够取代骨中的钙, 使得骨头软化, 严重者骨头寸断, 日本的骨痛病就是由于镉的存在而产生的;对于胃脏, 能够使其功能失调。总的来说, 镉是毒性很大的重金属物质[2]。

(3) 铅:主要来源是油漆、涂料、蓄电池、五金、电镀、化妆品、餐具、膨化食品、自来水管等。能够经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 造成以贫血症、神经功能失调、肾损伤为主的毒性效应。

(4) 汞:汞属于剧毒物质, 主要来源包括食盐电解、水生生物、照明用灯、化妆品、贵金属炼制等。汞的存在会对人体的脑部组织造成严重的伤害, 也会对肾部造成伤害, 有机汞其毒性是比汞更大的, 引起全身中毒的现象, 日本的水俣病就是汞污染的实例。

(5) 砷:砷的化合物有剧毒, 三价化合物的毒性更加强烈。汞的途径包括皮肤、呼吸道、消化道, 会在人体的肌肉、肝脏、肾部、子宫等部位积聚, 与酶结合, 使其失去活性和功能, 引起砷中毒。对于皮肤部位还会有致癌作用。杀虫剂、化肥、化工、采矿冶金、农药等砷含量较高。

2检测方法

2.1光谱法

光谱法是比较传统的重金属物质检测方法, 一般包括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AAS)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GFAAS) 、分子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等。以下对其进行介绍。

(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AAS) :这种检测方法是根据被测原子对其原子共振辐射的吸收强度进行含量的测定。AAS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线性宽的特点, 而且分析速度快, 仪器的操作和使用简单方便, 应用较为广泛, 能够检测的物质多达70多个。火焰原子吸收法能够达到ppb级,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能够达到ug/L的级别。但是AAS在实际使用中, 不能够同时测定多种元素, 需要不断技术升级。

(2) 分子光谱法: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分析。经常使用的测试手段是, 利用假如显色剂使待测物质转化为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有吸收的化合物进行检测。生成的化合物一般是螯合物, 较为稳定。显色反应的选择性和灵敏想较高。

(3) 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利用等离子体的形成, 样品经过雾化系统雾化以后, 以气溶胶的形式进入等离子轴向通道, 经过蒸发、原子化、电离、激发产生元素的特征谱线, 鉴别物质的存在与否以及含量的多少 (通过分析特征谱线的强度) 。此技术可以测试氩以外的所有已知的物质, 检出限度达到0.01~10mg/L。

2.2色谱法

色谱法也是传统的重金属含量测试方法。其原理是, 以液体为流动相, 通过高压输液系统把不同极性的溶剂、缓冲液等流入到配置特定相色的色谱柱, 各成分经过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该检测方法在实验研究之中使用较多。能够对多元素进行同时检测, 但是络合剂的选择是有限的, 这点限制了高效液相色谱在重金属检测方面的使用。

2.3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是发展较迅速的一种方法,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化学试剂之中的金属杂质检测的阳极溶出伏安法国家标准。电化学法的检出限较低, 测试的灵敏度较高, 阳极溶出伏安法将衡电位电解富集与伏安测定相结合, 能够连续测定多种金属离子。仪器的使用和操作也较为简单方便, 是很好的分析手段, 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4酶分析法

脲酶、脱氢酶、磷酸酶是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的常用指标。通过酶与重金属的反应情况, 判别出重金属的含量。反应现象包括会有颜色、导电性、吸光率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 然后通过肉眼观察或者PH值检测以及其他手段进行判别。

2.5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技术利用重金属和特定的生物识别物质结合, 把检测到的信号转变为易于检测的光信号或者电信号, 然后分析判断重金属物质。常见的生物传感器有酶生物传感器、DNA生物传感器、细胞生物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等。

2.6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以免疫学的抗原抗体相互结合为基本原理, 利用抗原检测测定未知抗体或者反过来使用。常见的技术包括发光免疫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免疫荧光技术、放射免疫技术等。检测模式可以分为多克隆抗体免疫检测以及单克隆免疫检测。该技术专一性强, 灵敏度高。分析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化合物和金属离子相互结合。

3展望

检测方法要注重多种方法的联合使用以及各自的使用范围和优缺点, 才能有针对的采取正确的手段进行检测。此外, 还需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手段, 以及对之前技术升级改造, 丰富其内容, 扩大优势。

摘要:随着工业化的进程, 重金属污染逐渐加剧。该文简要介绍重金属污染的危害、来源, 以及五种常见的、危害较大的重金属污染物, 重点对重金属检测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检测

参考文献

[1]李蕊.重金属污染与检测方法探讨[J].广东化工, 2007 (3) :78-80.

篇7:金属成分检测方法

关键词:保健食品 活性成分 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2-0034-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居民对于自身的健康管理意识逐步增强,随之出现的是大量的保健食品。种类多样的保健食品虽然给居民的选择留下了充足的空间,但是琳琅满目的保健食品却存在质量不一的情况,尤其是近年来,各种非法制造、非法销售、非法宣传的保健食品充斥着整个保健市场。这些保健食品存在着严峻的的安全隐患和功能隐患,尤其是功能隐患对于消费者的不良影响最大。商家过分夸张保健食品的功效,归根结底,是因为质监部门的检测能力不足,直接影响了对于保健食品的功效检测。因此,对于保健食品中的活性成分检测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目前,我国常使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光学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两大类。

1 光学分析法

不同的成分拥有不同的光谱特征,所谓的光学分析法就是利用物质的不同的光谱特征,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常见的光学分析法有多种,但目前经常被使用的主要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两种。

1.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所谓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即指通过观察分析物质在紫外线及可见光区分吸收光谱的情况,对活性成分进行研究的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建立的基础是朗伯-比尔定律,其依据的原理是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众所周知,分子中价电子的充分活跃最终形成独一无二的光谱现象,因此,分子中价电子的活跃程度决定了吸收光谱的存在和分布情况。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包含四种类型的光度计,分别是单光束、双光束、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以及多道分光光度计。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因其不可多得的优势而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这种光度计不仅仪器价格低廉且操作简单快速,具有超高的灵敏度。依据有机化合物在特定波长所测得的吸光度的不同,可用来作为鉴定食品纯度以及食品成分含量的依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可以用来鉴别食品中的甲醛、果胶、果糖、葡萄糖、脂肪等成分,除此之外,还可以排除食品中违禁剂的添加使用,比如复合防腐剂、复合甜味剂以及复合鲜味剂等。

1.2 红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由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知,红外可见光光度法即指利用物质中的红外光谱对食品中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不同于分子中价电子的跃动,红外光谱的吸收作用是通过分子中原子的多种振动实现的,不同的振动形式有其独有的吸收峰。不同基团的吸收峰相应的总是集中在特定的区域,近红外光线具有非凡的穿透能力,而远红外光线则具有特别的加热特性。近红外光谱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能得到样品密度、粒度、高分子聚合度以及纤维直径等物质的物理信息。除此之外,红外光谱的独特优势还表现在:

(1)操作简单,没有繁冗复杂的前处理过程以及化学反应;

(2)测试速度比较快,可以大大缩短测试周期;

(3)对测试人员要求较低,不必具备专业测试技能,且单人可完成多个指标的测定,大大提高了测试率;

(4)测试过程绿色无污染,具有相对低廉的检测成本;

(5)随着测试数据的不断积累,模型被不断完善,测试精度得到显著提高;

(6)测试范围可以依据具体情况不断扩展;

红外光谱的检测范围比较广,除了可以检测常规状态下的固体物质、液体物质、气体物质外,还可检测粉末物质、糊状物质、肉类、乳类等物质。

2 色谱分析法

色谱分析法是利用色谱技术对食品中的物质进行分离分析的方法。色谱分析法最早是俄国植物学家在分离植物色素时应用的,后来逐渐发展产生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又出现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电泳色谱法等新兴色谱分析法。在目前我国的食品分析法中主要用到的色谱分析法主要是这两种:

2.1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以气体为流动相进行食品检测分离的技术方法,主要包含两种类型,即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和填充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分析速度快以及应用范围广的特点。其应用范围之广,既可以与化学方法相结合使用,也可以与红外光谱仪器结合定性。在食品的分析检测过程中,凡是能够在温度许可的范围下,可以直接或间接气化的物质,都可以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物质定性检测,常见的检测物质主要有:氨基酸、蛋白质、糖类、防腐剂等。

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以气体为流动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即以液体为流动相,主要是以高温下的液体为主,以此来分析物质,这种色谱分析方法是以传统的液相分析为基础发展改进而成的。这种分析方法作为一种主要的分析手段,主要应用在沸点高、分子大、热稳定性较差的有机物质之中,主要用于检测氨基酸、蛋白质、生物碱、维生素等,在维生素、抗生素的检测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年来,许多新兴的检测仪器不断问世,比如糖分析仪、这些仪器在检测食品中的污染物、添加劑等方面意义重大。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食品检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可以与其他检测技术互补结合,不仅大大提高了检测安全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检测范围,使得检测技术明显提升,随着经济与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高效液相色谱法必将得到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3 结语

与一般的食品不同,保健食品主要发挥调节功能,只有保健食品中的功效成分达到一定的量才能够发挥作用,因此,测定保健食品中的活性成分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科技实力的增强,我国将不断提高检测技术,完善检测体系,加强保健食品的安全使用意识,促使保健食品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芬.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测定方法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5,2(12):67-72.

[2]李伟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9(24):90-95.

[3]王顺民.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8(15):90-93.

篇8:金属成分检测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使用新鲜山茱萸果实(经省药品检验所鉴定确认),留取果肉,干燥备用。由专业微生物实验提供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桔青霉、啤酒酵母、蜡状芽孢杆菌、假丝酵母[3]。无菌试管,微生物培养基,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自动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旋转蒸发仪,恒温培养箱,分光光度计。

1.2 方法

1.2.1 活性成分提取

取8份山茱萸样品各10g,分别使用50mL的石油醚、丙酮、乙酸乙酯、正丁醇、95%乙醇、70%乙醇、50g/L氢氧化钠、蒸馏水进行提取。

1.2.2 抑菌活性检验

在无菌试管内接种供试菌种,在37℃的温度下进行24h培养,培养结束后取0.2mL菌悬液放置在培养基上,使用无菌滤纸片分别在8种山茱萸提取物中浸湿,挥发干溶剂后分别平铺在含菌培养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对抑菌圈直径进行测量[4]。

1.2.3 抑菌活性成分分离

将山茱萸大孔吸附树脂的水洗部分使用甲醇溶液进行溶解,并在硅胶板进行点样分离,展开剂为环已烷∶氯仿∶乙酸乙酯∶甲酸=10∶4∶30∶1.3,室温下展开,将溶剂挥发后待检。

1.2.4 活性成分检测

使用化学定性方法对活性成分进行检测[5],主要方法为盐酸+镁粉,溴甲酚绿溶液,三氯化铁—铁氰化钾溶液。

2 结果

2.1 山茱萸抑菌活性成分提取

经比较分析发现,经70%乙醇提取的山茱萸提取物对各种菌种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表1)。

2.2 抑菌活性成分分离

经薄层层析分离,得到三个组分,其中组分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没有抑菌活性,组分Ⅱ和组分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均有良好抑菌活性。

2.3 活性成分检测

组分Ⅰ、组分Ⅱ、组分Ⅲ和盐酸+镁粉进行化学定性检测,组分Ⅰ和盐酸+镁粉呈现阳性反应,说明组分Ⅰ是黄酮类化合物;组分Ⅰ、组分Ⅱ、组分Ⅲ和溴甲酚绿溶液进行化学定性检测,组分Ⅱ、组分Ⅲ和盐酸+镁粉呈现阳性反应,说明组分Ⅱ、组分Ⅲ是羧酸类化合物;组分Ⅱ、组分Ⅲ和三氯化铁—铁氰化钾溶液呈现阳性反应,说明组分Ⅱ、组分Ⅲ是酚酸类化合物(表2)。

3 讨论

现代中药化学研究发现,山茱萸中含有山茱萸苷、没食子酸、酒石酸、树酯、苹果酸、鞣质等多种有效成份。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也发现,山茱萸提取液对于常见的食品微生物具有显著的抗菌效果。抗菌效果的确定可以为山茱萸临床的综合使用以及天然食品防腐剂的临床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相信,随着中药化学成分研究的不断进步,山茱萸—这种传统中药材一定可以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经比较分析发现,经70%乙醇提取的山茱萸提取物对各种菌种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经分离、化学定性检测,初步确定山茱萸的抑菌活性成分是酚酸类化合物。

摘要:目的 探讨山茱萸抑菌活性成分提取分离与检测方法。方法 使用生物活性追踪方法对中药山茱萸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分离, 并使用化学定性方法对活性成分进行检测。结果 经薄层层析分离, 得到三个组分, 其中组分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没有抑菌活性, 组分Ⅱ和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均有良好抑菌活性。组分Ⅰ、组分Ⅱ、组分Ⅲ和盐酸+镁粉进行化学定性检测, 组分Ⅰ和盐酸+镁粉呈现阳性反应, 说明组分Ⅰ是黄酮类化合物;组分Ⅰ、组分Ⅱ、组分Ⅲ和溴甲酚绿溶液进行化学定性检测, 组分Ⅱ、组分Ⅲ和盐酸+镁粉呈现阳性反应, 说明组分Ⅱ、组分Ⅲ是羧酸类化合物;组分Ⅱ、组分Ⅲ和三氯化铁-铁氰化钾溶液呈现阳性反应, 说明组分Ⅱ、组分Ⅲ是酚酸类化合物。结论 经比较分析发现, 经70%乙醇提取的山茱萸提取物对各种菌种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经分离、化学定性检测, 初步确定山茱萸的抑菌活性成分是酚酸类化合物。

关键词:山茱萸,抑菌活性成分,提取,分离,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赵淑艳, 呼世斌, 吴焕利, 等.山茱萸抑菌活性成分提取分离与检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5 (6) :223-231.

[2]王继光, 李君.RP—HPLC法测定不同时期山茱萸中马钱苷的含量[J].河南科技, 2010 (5) :71-72.

[3]高大威, 范玉生, 刘志伟, 等.山茱萸活性成分的鉴定及降糖效果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8 (12) :92-94.

[4]吕晓东, 张永祥, 赵毅民, 等.山茱萸体液免疫抑制活性成分的药理学导向评价分离[J].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2, 18 (6) :357-359.

篇9:金属成分检测方法

食品包装材料中的有害物质

近些年,复合包装材料用印刷油墨引起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不断发生。印刷油墨是包装材料印刷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油墨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其中颜料、连结料和助剂是三大重要组分,共同构成了油墨。虽然食品包装材料表面的印刷油墨并没有与食品直接接触,但是油墨中的有害物质会随着环境时间的变化迁移到食品中,会对食品造成污染。印刷过程中,印刷品相互堆叠在一起,印刷面与非印刷面接触,也会对食品包装造成污染。油墨对于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溶剂残留、紫外光固化油墨中的光引发剂和重金属、多环芳烃类等物质。在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来介绍:

1.有机溶剂

凹版印刷技术是我国软包装常用的印刷方式。目前,市场上有树脂型(胶印)和溶剂型印刷油墨,用于食品包装印刷,后者为软包装中常用的印刷油墨。其中,溶剂型油墨包括苯、醇及水溶性油墨,其主要成分为有机溶剂,如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丙、丁)酯类、异丙醇、丁酮等。这些物质很容易被塑料薄膜吸附,虽然在印刷干燥过程中会除去一部分,但不可避免的会有残留量,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迁移到食品中,危害健康。其中,苯类溶剂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FDA将其列为可致癌的化学物质,它会影响人体造血功能,导致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损害神经系统,更严重可能会产生白血病、癌症等疾病。目前,苯及苯系物的限量指标在GB/ T10004-2008和GB9685-2008中明确规定,不得使用苯和甲苯。

2.光引发剂

与普通油墨相比,紫外光固化油墨(又称为UV油墨)具有没有溶剂残留、附着力强、固化效果比较好等优点。紫外光固化油墨中的关键物质就是光引发剂,光引发剂受体,会转移能量使油墨固化。大多数的光引发剂是芳香烃的小分子物质,有可能从油墨中迁移到食品中。光引发剂广泛使用于聚烯烃类油墨,常用的有二苯甲酮(BP)及其衍生物4-甲基-二苯甲酮(MBP)。毒理学实验表明,BP和MBP具有皮肤接触毒性和致癌性。欧盟等许多国家对二苯甲酮及MBP在食品包装印刷油墨中迁移总量规定小于0.6mg/kg。

3.重金属

颜料是油墨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其中存在着铅、镉、钡等重金属有害物质和有机多环芳烃类物质。这些物质会通过色渗透和色迁移,透过塑料薄膜迁移到食品中,进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重金属进入人体后,可以与蛋白质及酶发生作用,使其丧失活性,且容易在人体内部富集,产生慢性中毒,症状轻者可能会患有骨痛病等,严重者甚至会死亡。重金属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对神经系统造成危害,尤其是婴幼儿,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脑死亡。

4.多环芳烃

多环芳烃(PHAS)是煤、石油、木材、烟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等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挥发性碳氢化合物,可以作为印刷油墨的添加剂。迄今为止发现有200多种PHAS,其中有相当部分具有致癌性,如苯并[α]芘、苯并[α]蒽等。多环芳烃的危害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化学致癌性,多数的PAHS均具有致癌性,在目前已知的500种致癌性化合物中,有200多种为PAHS及其衍生物。流行性病学研究表明,PAHS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均可被人体吸收,有诱发皮肤癌、肺癌、直肠癌、膀胱癌等作用,而长期呼吸含有PAHS的空气,或食用含有PAHS的水和食物,则容易造成慢性中毒;二是光致毒作用,很多研究表明,PAHS的真正危险在于它们暴露在太阳光中紫外光辐射时的光致毒效应。科学家将PAHS的光致毒效应定义为紫外光的照射对多环芳烃毒性所具有显著的影响。

样品分析方法及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为了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安全,而有害物的检测是食品饮料包装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检测的方法及运用的技术手段。

5.增塑剂

增塑剂是增加材料柔软性和加工性能的添加助剂,过量食用可毒害男性生殖系统。油墨中同样需要添加增塑剂,一般添加两种或两种以上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通常情况下凹印油墨中有2%~8%的增塑剂,部分胶印油墨也检测出含有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PAEs)一般为无色透明的油状黏稠液体,是邻苯二甲酸的一类重要的衍生物。油墨中使用的增塑剂比较广泛的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均属于邻苯二甲酸酯,其中DOP和DEHP为同分异构体。

我国应当严格执行GB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对品种、范围和特定迁移量或残留量的规定,不得接触油脂类食品和婴幼儿食品,食品和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已)脂(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为1.5mg/kg、9.0mg/kg和0.3mg/kg。

1.样品前处理技术

①固相微萃取技术

固相微萃取在对复杂样品中的有机物进行分析时,通常采用的是液-液萃取、超声萃取、固相萃取(SPE)和超临界萃取(SFE)等技术。但是这些技术方法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缺陷,如费用高、操作复杂、费时间。而SPME技术克服了传统的样品预处理技术的缺陷,无须溶剂和复杂装置,并能从液体或气体样品中采集挥发性化合物,可直接在GC-MS上进行分析。固相萃取装置主要分为有手动和自动两种。

使用特点为操作简单方便,只需按动手柄。快速体现在可以节省样品预处理的70%时间。经济方面主要是无须溶剂及注射器,每个萃取头可以反复使用50次以上。无毒害性能上是无须溶剂,使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适用性强表现在可以随身携带,便于采样,并且可在任何型号GC仪器上直接进样。它主要是SPME由手柄(Holder)和萃取头(Fiber)两部分构成,形状似一支色谱注射器。

②顶空进样技术

顶空进样是一种比较方便的样品处理的方法,主要用于测定前处理较复杂的样品有害物残留,通常是和气相色谱相结合来使用。应用时,把需要检测的样品放入顶空瓶里,然后把顶空瓶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升温加热后,使其中易挥发的组分从样品基体中散发出来,在气体和液体(或气固)两相中达到一定的平衡,然后再抽取顶空瓶中顶部的气体来进行气相色谱的分析,检出样品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含量。

2.样品检测技术

食品包装安全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为了保证人体的健康安全,需要应用各种不同的检测手段来确定化学物质的残留量。研究食品包装材料中化学物质迁移的常用的分析检测手段有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

①气相色谱法(GC)

气相色谱法(GC)主要借助于各组成物质在物理性质(包括沸点、极性等)方面的差异来最终分离各组分。待测样品进入到色谱柱,经过固定相的选择吸附作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进行吸附、分配平衡,连续重复,各物质的浓度大小决定流出色谱柱的先后顺序,这个过程在检测器中变换为电信号,最终以气相色谱图的形式记录下来。这种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灵敏度,对样品前处理过程要求严格。常用检测器为FID和ECD。

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是指气相分离和MS质谱识别的检测相结合的过程。适合于分析挥发性物质在食品包装材料中残留,在包装材料的迁移方面应用广泛。

③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色谱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液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通过泵装入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进入检测器进行分析检测。该方法已成为化学、医学、农业等学科领域中重要的分离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主要部分包括流动相、高压系统、色谱柱、检测器等,常用的检测器有UVD、FD等。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将液相色谱的分离和质谱仪鉴定能力相结合,可实现对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上一篇:基本社会保险体系下一篇:村官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