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

2024-04-29

小剧场(精选6篇)

篇1:小剧场

《小剧场》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木偶戏艺术。

分组合作,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出有意思的纸偶,体会纸偶小剧场制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分组合作,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出有意思的纸偶,并设计剧情。

教学准备:彩笔、彩纸、范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木偶戏。” 出示课题:《小剧场》。

二、探究新知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木偶戏吧!我们今天要自己动手设计角色,制作一个迷你的小剧场喽!”

“那我们,应该怎样制作呢?”学生讨论。(出示课件,展示制作步骤。)

首先,设计好自己的小故事,再设计并制作小角色,然后再用吸管固定制作好的纸偶角色,最后装饰小舞台。(提示:使用工具时注意安全。)

三、学生表现

1、指出绘制应美观,可进行综合制作。

2、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

四、作品展示

让制作有创意的学生将作品在全班进行展示,教师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希望。

五、小结

对本节课情况进行小结。

篇2:小剧场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欢迎来到娃娃小剧场, 让我们一起喊出小剧场的口号吧,我说:“欢乐小剧场”,你们说:“欢乐多多”现在请全体小朋友起立,和我们一起做一个小律动。开场舞《黄鹂鸟》

在剧场开始前,郝老师要和小朋友玩一个小游戏,《木头人》,请欣赏情景剧《花草、树木、生气了》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几个小伙伴约好去公园里郊游,《郊游歌曲》a:快看,多漂亮的玫瑰花啊。b:我喜欢,我要摘一朵放在我的头上。(玫瑰发出凄惨的叫声)c、d:我也要我也要。(摘一朵叫一下)c:看我多漂亮。(别在耳朵上)d:我要放在我的口袋里。a:[莲山 课件]我们来玩数花瓣吧。b、c、d:好啊好啊(变拆花边数数互相追逐,打闹)b:我们来踢球吧(小草凄惨的叫声)a、c、d:好啊好啊,(大家一起踢球)d、好热啊,把衣服挂在大树上(大家一起摇树,大树惨叫声)。c:好累啊,我们去吃东西吧。(大家坐在草地上吃东西,果皮、纸削、食品袋。满地扔)玫瑰、大树和小草垂头丧气哀声叹气。刘老师出场:快住手,你们在干什么?齐声说:我们在郊游啊。

篇3:小剧场戏剧的概念和流变

(一) 概念

所谓小剧场戏剧, 是针对大剧场戏剧而言。小剧场戏剧, “小”是它的显著特征。在物理空间上它表现在:舞台小, 空间小, 座位少。作为戏剧审美活动得以展开的具体空间场所, 顾名思义, 其空间相对大、剧场往往要小得多。有人做过比较, 古希腊的狄俄倪索斯剧场, 供表演之用的“圆场” (orchestra, 歌舞场) 直径达66英尺, 看台可容14000-17000名观众。现代一般大剧场, 舞台面积多在150至200平方米左右, 观众席位可达1000至1500个。而现代小剧场可容观众大多不过100来人, 有的甚至只有十几个人。

但是在美学特质方面, “小”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决定了小剧场戏剧的特质。因为物理空间和时间量度上的“小”, 使得小剧场戏剧拥有独特的形态、个性和风貌, 从而改变了演员的表演尺度, 引起观演关系的变化, 促使导演创作探索新的形式和工作方法等等。这使得小剧场戏剧演变成一种不同于大剧场戏剧且独立存在的演剧形态:它具有更强的应变能力和开放性, 不专属某一种特定的戏剧观念和戏剧流派, 可以像大剧场戏剧那样接纳各种戏剧观念、风格流派的戏剧演出, 也可以创作出更具实验性和先锋性的小剧场戏剧。

至此, 推及出小剧场戏剧的概念并不是一个十分清晰独立的概念, 它是带有时代精神和特质的产物, 如果一定要为小剧场戏剧下定义的话, 小剧场戏剧一般是指相对传统的镜框舞台剧场 (即大剧场) 而言的一种小型室内剧场。在这种剧场中演出的戏剧在我国统称为小剧场戏剧。

(二) 流变

在世界范围内, 戏剧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分类, 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小剧场戏剧则不过百年时间。关于小剧场戏剧的起源, 各家说法莫衷一是, 不过大致上获得各家认同的说法是1887年由法国安图昂 (Andre Antoine) 为代表的戏剧改革家在巴黎设置“自由剧院” (Theatre Libre) 为小剧场戏剧运动兴起的滥觞。

安图昂带领的是一场自觉的戏剧改革, 目的是为了反对盛行于欧美大剧院陈旧保守、脱离生活的古典主义戏剧和浪漫主义戏剧。他的“自由剧院”小剧场戏剧运动一开始就带有了先锋性和实验性。从1887年至1894年, “自由剧院”上演了88位剧作家的111部作品, 特别是对莎士比亚戏剧的导演和演出。作品在艺术上高扬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大旗, 后期又推进到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等新的艺术发展阶段。19世纪到20世纪之交的一批著名的剧作家和导演, 如易普生、左拉、霍普特曼、萧伯纳、契诃夫、高尔基、斯特林堡、奥尼尔、莱因哈特、斯坦尼拉夫斯基、梅耶荷德、阿尔托、布莱希特等等, 都为小剧场戏剧运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由此可见, 历史上小剧场戏剧的产生是戏剧家出于对戏剧保守势力和陈旧艺术思想观念以及表演形式僵化的一种反叛, 是对戏剧形式的探索, 所以在小剧场诞生之时, 它就带有了先锋性和实验性的色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 小剧场戏剧在世界范围得以广泛传播。

1.小剧场戏剧在中国的发展。

小剧场戏剧在我国五四运动前夕通过“春柳社”由日本正式传入。从1921年5月上海夏氏兄弟组织成立的“民众戏剧社”, 到陈大悲将小剧场戏剧发展成的爱美剧 (amateur) 运动 (即非职业化的, 业余的) , 再到1927年田汉创办南国艺术学院, 设置能容纳50名观众的小剧场上演实验戏剧演出, 再到继谷剑尘之后主持“戏剧协社”、朱穰丞主持的“辛酉学社爱美的剧团” (辛酉学社) 、蒲博英和陈大悲主持的北京人艺剧专等等, 中国小剧场戏剧在“文明戏”衰落后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中国现实主义话剧风格的最终形成。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小剧场戏剧没有持久发展, 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重新崛起。1982年,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推出了由高行健、刘会远编剧, 林兆华导演的话剧——《绝对信号》。该剧以它的观演关系的调整, 观众座席的随意性, 舞美设计的假定性, 灯光音响的运用对人物心态的揭示性, 对表演空间的切割和时间的组接等方面的探索, 正式打响了小剧场戏剧实验性和先锋性的第一枪。

2.现阶段形态。

(1) 20世纪80年代 (1982—1989) 的小剧场戏剧

80年代南京小剧场戏剧节是一次很具规模的小剧场戏剧汇演, 被称为中国剧坛小剧场戏剧的“第二次浪潮”。 (第一次是在“文明戏”堕落之后, 欧美小剧场戏剧运动波及世界戏剧文化下的产物, 很快衰落。) 这次小剧场戏剧汇演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对实验性和探索性的艺术追求以及在戏剧观念上的拓展——即指出小剧场戏剧和大剧场戏剧并不构成矛盾, 因为它们有着各自的艺术特点和不可相互代替的审美价值, 它们可以相互对比, 但是不能相互代替。这从而也决定了小剧场戏剧独特的审美特性和地位。

这一时期小剧场戏剧的作品, 首先, 以其独特的审美特性最大限度地打破了传统大剧场戏剧舞台与观众席的物质屏障和严格的界限, 形成观众和演员交流沟通的环境, 适应了现代人的观剧心理。其次, 小剧场戏剧一方面引导戏剧形式和风格走向多样化, 一方面促使演员表演真实化、生活化、内心化,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林兆华导演的《绝对信号》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1982年) 。

二、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 (1990—1996) 的小剧场戏剧

上个世纪80年代的小剧场戏剧浪潮强调实验性和先锋性, 同时也强调非盈利化。而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小剧场戏剧在延续着实验性和先锋性的同时, 也考虑了它的商业性趋势。90年代小剧场戏剧从过去单纯的“艺术创作”体制向“商品制作”体制过渡。一些导演和独立制作人对小剧场戏剧进行商业开发, 因为看重其演员相对少、投资小、成本低、制作简便、易于全国各地演出等特点。

同时, 这一时期的作品表现出的实验性和探索性走得更远。导演一方面用新的形式对原有作品进行结构, 例如王晓鹰导演的《雷雨》、孟京辉导演的《思凡》等等;另一方面导演在尝试新的内容:例如孟京辉导演的《我爱×××》、牟森导演的《彼岸》《与艾滋有关》《零档案》等等。

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1996—至今) 的小剧场戏剧

1996年是小剧场戏剧的一个分水岭, 这是源于孟京辉导演的一段访谈:“……1996年以前小剧场戏剧还可以清晰的分为四种状态:我所在的这种国家的剧院;中央戏剧学院或上海戏剧学院的师生们;一些戏剧的独立制作人;还有我们这些做实验话剧的。但是现在这四种状态已经混为一体了。原因就是市场, 谁赚钱了, 谁就成了权威, 因为你经济的东西, 结果你在美学上也有发言权了, 你对传统的戏剧也有发言权了, 你对历史的发展也有发言权了……在这种漩涡里, 我们一旦放弃了在戏剧处理时的‘狠’和‘过分’, 一旦放弃了对生活的距离, ‘实验戏剧’可能在它未成熟时就成了时代的牺牲品。”孟京辉导演分析出小剧场戏剧发展的状态和一些问题。但是同时也发现, “市场”是一个客观中性的检验标尺, 小剧场戏剧将来的发展——艺术性、社会性、现代性和商业性相融合的趋势势不可挡。

这一时期的作品, 一方面和市场结合紧密且运营成功, 例如孟京辉导演的《恋爱的犀牛》、张广天导演的《切·格瓦拉》、査明哲导演的《纪念碑》等等;另一方面, 戏剧内容更关注人的内心, 现实主义戏剧更多地呈现在小剧场戏剧的舞台上。例如王晓鹰导演的《哥本哈根》《死神与少女》、査明哲导演的《纪念碑》《死无葬身之地》、任鸣导演的《足球俱乐部》等等。

同时, 小剧场戏剧开始吸纳更多的艺术元素, 例如任鸣导演的《等待戈多》增加了大量的现代舞元素, 林兆华导演的《故事新编》加入现代舞和京剧的元素, 王晓鹰导演的《哥本哈根》加入投影参与表演等等, 风格多种多样。

摘要:小剧场戏剧的概念并不是一个十分清晰独立的概念, 它是带有时代精神和特质的产物, 一般是指相对传统的镜框舞台剧场 (即大剧场) 而言的一种小型室内剧场。在这种剧场中演出的戏剧在我国统称为小剧场戏剧, 具有实验性、先锋性、探索性等特点。

关键词:小剧场戏剧,实验戏剧,探索性,先锋性,第二次浪潮

参考文献

[1]周传家, 薛晓金, 杜剑锋.小剧场戏剧论稿[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

篇4:小剧场

时至今日,小剧场戏剧不仅带来了大变革,更成为了人才的孵化器。

优秀剧目可演出百场(一级标题)

在小剧场戏剧兴起时,其实是戏剧整体大环境的低潮期,投资人考虑的是做一些小剧场话剧成本低,也不用为上千人的观众席寥寥无几的观众惨状担心,而能容纳二三百人的小剧场更是年轻创作者放手一搏的舞台,所以当初的小剧场戏剧不但投资少,一般也不会演出太多场次。孟京辉导演的《恋爱的犀牛》是当年第一部演出超过15场的小剧场话剧,这部戏也是第一部开始赚钱的小剧场剧目。

而现在随着戏剧环境转好,看戏的观众越来越多,小剧场戏剧一个剧目演出三五十场是常事儿,尤其是近两年还涌现出一些可以保留的小剧场剧目,在全国各地不断巡演刷新着剧目场次纪录,有的剧目因为良好的口碑甚至可以“驻场演出”。比如描写小保安和小保姆爱情故事的《向上走,向下走》,该剧不但演出过百场,还为了满足观众需求,推出了大剧场版本。还有《如果,我不是我》、《我不是李白》、《李小红》、《恋爱的犀牛》、《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等都是演出了几百场,巡演好几年的优秀小剧场剧目。

除了以上提到的林兆华和孟京辉导演,如今很多小剧场话剧青年导演已经有了自己的代表作和稳定的观众群,这些则是保证他们创造良性运转的前提。这些青年导演中比较出色的有黄盈、黄凯、赵淼等人。

小剧场有三宝(一级标题)

票价很亲民(二级)

小剧场话剧更多地被形容为:200左右的席位,操作灵活、互动性强、制作周期短、题材宽泛、成本低。大剧场话剧的投资需要百万以上,制作大约要半年左右,而小剧场话剧的投资也就30来万,制作周期一个月左右。小剧场话剧的成本包括场租、演员薪酬和制作费用三部分,都比较低,一般没有明星参与,更不会大制作,因此票价定位不会离谱。

每个小剧场都有自己的营销方式,比如学生票、情侣票、亲情票等,折扣都很大,团购也是小剧场的促销方法,团购票价很低,大约二三十元。

招数更新颖

小剧场话剧与其他艺术一样,也是有亏有赚,票房低的时候照样送票。但小剧场话剧的亏损都是制作方自己承担,面对无情的市场,他们不得不想方设法,使尽浑身解数,以保证票房。

题材首先要有市场号召力,号召力的成功在戏名,戏名一成功,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恋爱的犀牛》、《今夜和谁去浪漫》、《办公室有鬼》、《蚁族的幸福生活》、《笑过哭过别错过》、《爱你就要背靠背》、《天使为啥来我家》、《糖生要娶白骨精》、《签了合同你别跑》,这一个个戏名,任谁都会想一探究竟。

先锋敲门砖

小剧场话剧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就是它的实验性与先锋性,无论是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还是在经营模式上的挑战,小剧场话剧都勇于创新、敢于实践。拿雷子乐笑工厂来说,剧场开演前半个小时,他们放的是最前沿的国外音乐,并且声音从刚开始的低声循序渐进到后来的高声。这主要是为了缓解和排遣这一段时间观众等待时的无聊情绪,同时也调动观众的情绪和注意力。

但是做小剧场话剧的人,大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用小剧场敲门,砸开的是中剧场、大剧场的窗户,后面更大的市场才可能是终结者。

理性看待小剧场(一级标题)

近十年的北京话剧界,风行的是白领、悬疑、情感剧,奉行的是票房、场次、纯利润,固然“反映了生活”,但是“太接地气”的话剧把观众“培养”得失去了审美能力。一部分小剧场话剧最近几年作品质量不高,甚至陷入恶搞和低俗,小剧场话剧的发展面临难题。

这样的作品只能在短期内把观众拉进剧场,却不能长期地吸引观众,剧场经理说,“这样的话剧只能让观众哈哈一笑,观众看过几次之后,就没有动力再买票看话剧了。”

不要从“先锋”变后卫(二级标题)

商业戏剧强调感官刺激,在票房的盲目追逐中容易“走火入魔”,进而丧失其文化内涵、艺术审美和道德底线;偏重于艺术家个人形而上的精神体验和个性张扬的艺术戏剧,虽有利于创意的拓展、观念的更新,但很可能使小剧场话剧误入孤芳自赏、孤家寡人的歧途。

文艺评论家毛时安用“纠结”一词形容当下小剧场话剧的观剧感受。他认为,这些年,小剧场话剧的剧目丰富了、演出团体增多了、观众年轻了,但却渐渐从“先锋”变成“后卫”,从实验变为实用,从小众变成大众,从思考转向娱乐,艺术质量与剧目数量、形式翻新与内容深度之间出现错位。

远离“三低剧目” (二级标题)

“三低剧目”——低创作投入、低艺术质量、低道德水准的演出,以迎合大众的名义刻意低俗,以取悦大众的名义追求无聊,损害了小剧场话剧固有的艺术精神和文化品格。王晓鹰强调,戏剧无论是趋向艺术还是趋向娱乐,都不能忘记自己首先是社会性的文化产品。戏剧可以给观众娱乐,但引观众发笑肯定不是戏剧的最终目的,表达对生活世象、情感困局、生命价值的感悟和思考,才是戏剧真正应该做也真正能做好的事。如果戏剧在借助商业手段向大众推广并牟取利益的同时,不能保持自身应有的理性、格调、名节和尊严,戏剧艺术在商业喧嚣中的“迷失”和“沉沦”就将不可避免。

对戏剧多有研究的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杨剑龙觉得,现在的小剧场虽然有快餐式作品多、精品力作少,戏谑搞笑作品多、发人深省的作品少的创作趋向,但这并不应成为小剧场话剧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有需有求 这是生活的一部分(二级标题)

无论民营小剧场剧社对将来的期待有多大,他们都是在始终不渝地坚持走以小剧场话剧投资为主的路线。原因是就目前来看——小剧场话剧还是他们最大的赢利点和实践基础。话说回来,也只有小剧场钱匣子里的钱变得满当当的时候,才能开辟更多的钱匣子不是?

小剧场还不是产业,但市场化最强,也是城市文化消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在那份不高的票价里面,可以看出都市文化的需求,看到文化市场的真实供需关系,还有艺术人的甜酸苦辣。就如张健所说,北京有那么多“北漂”,他们要吃要住要表演,要求又不高,小剧场话剧不但为白领提供了文化消费的场所,也为这样的群体提供了衣食和表演的机会,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小剧场话剧都是城市生活的需要。

北京那些小剧场

1.蓬蒿剧场

蓬蒿剧场是一个沙龙剧场,也是北京第一家坐落于四合院的小剧场。环境优雅、舒适、安静,具有艺术性,设计也非常人性化。

2.蜂巢剧场

蜂巢一开始是孟京辉为《恋爱的犀牛》开辟的新剧场。现在的蜂巢约有300多个座位,孟京辉亲自设置了特殊的舞台装置。

3.东方先锋剧场

这是目前北京地区小剧场设施最完备、最先进的小剧场。隶属国家大剧院。这里装修得很漂亮,设施很好,舞台也很美。

4.朝阳9个剧场

在一个设施内开设九个可供演出的剧场,同时也创造了在同一地点举办戏剧节的可能。每年独立推出两部原创话剧。

5.人艺小剧场

座落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首都剧场院内,活动舞台、活动座椅、可根据需要任意调整舞台方向和座位数量,最多时可容纳400人。

6.经典假日小剧场

假日经典小剧场位于中国儿童剧场四层。这里都是演一些童话剧什么的,适合有小孩的家庭一起去看。

7.海淀小剧场

位于海淀区中心地带,设有专门的琴房并配有良好的隔音装置;有专业的舞蹈练功教室;还有用于开办各种艺术培训班的教室。

8.北青盈之宝剧场

京城第一家时尚高端剧场,座落于望京。剧场推出全新“赏戏”理念,为培养高端艺术演出和展示市场的观众做出努力。

9.中戏逸夫剧场

为中央戏剧学院下属剧场,设施功能较齐全,并具备摄录条件、会议、展示及舞台美术制作等多项服务。

篇5:小剧场调查报告

在各类青年导演作品在北京的小剧场此起彼伏的时候,这让我们不禁想起了两年前曾经火爆一时的小剧场戏剧热。随着1982年导演林兆华第一次将小剧场话剧《绝对信号》搬上北京的戏剧舞台,80年代末90年代初,涌现了以林兆华、牟森、张广天、孟京辉为代表的小剧场戏剧人。在二十多年的时间内,小剧场戏剧经历了90年代市场经济的考验,在新世纪的今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剧场戏剧从少数戏剧先锋的实验田到今天话剧艺术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

位于总府路红旗商场上面的红旗戏剧工场,在成都小剧场紧缺的现状下,将有可能成为成都小剧场话剧的最新基地,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爱.服了you 》等剧目以相继在此上演。而早在1995年,成都第一部小剧场话剧就已火爆全城。而后,成都小剧场话剧陷入了长达10年的停滞期。近年,随着外来时尚剧目《有多少爱可以胡来》、《剩女郎》、《经济适用男之隐婚男女》都获得票房口碑的双赢,成都,俨然成为小剧场话剧的一块福地。不过,在引进剧一片叫好的同时,却难见本土原创小剧场话剧。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意借红旗戏剧工场的“黄金口岸”,探索本土的小剧场话剧的复苏。

成都曾经领风气之先

小剧场话剧,顾名思义是相对于传统大剧场话剧而言的,其特点一是表演空间小,二是演员与观众接近,三是先锋性较强。自1982年林兆华执导的第一部小剧场话剧《绝对信号》上演以来,中国的小剧场话剧已经走过了近30年。其实,成都的小剧场话剧也曾风靡一时。现任四川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的李亭,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李亭回忆说:“1995年左右,我创作的小剧场作品《姐姐》和《下一次还要做女人》,根本没有任何媒体宣传,也没有做相关的主动推广,就是靠口碑,取得不错的效果。票价好几十块。每场两百多人,一个戏连演十多场。”当年火爆的场景至今让李亭记忆犹新,“到现在,还有观众向我提起十多年前我当年创作的小剧场话剧。”既然反响不错,为何没坚持下去?李亭无奈地解释:“很多原因,比如作为国有主流剧院,我们每年要排演几场大戏,没有太多精力来做小剧场话剧。还有过去几年,小剧场的场地一直不固定。”李院长透露,“我一直没有放弃对小剧场话剧艺术的追求,我们剧院里有不少专业演员业余在外面接演小剧场话剧,我一贯是支持的。”外来剧目以时尚取胜

《茶馆》、《雷雨》、《琥珀》等大型明星版话剧先后火爆成都,证明了话剧市场在四川的潜力。经历了10多年的断档之后,2009年著名的小剧场话剧《有多少爱可以胡来》巡演到了成都,一口气连演24场,观众人次超过7000人之多。尝到甜头的制作人又紧接着将《剩女郎》、《经济适用男之隐婚男女》引进到了成都,依然获得票房和口碑的双赢。这三部成功的小剧场话剧让热爱休闲娱乐的成都人又多了一个玩乐的理由,也让成都人开始爱上了小剧场话剧。带来这些剧的制作人李京告诉记者:“从2009年6月,《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已经在成都演了60场,在商业社会环境下,剧场话剧就是文化商品,我们就是把小剧场话剧当成文化消费品来经营的。”

在成都演出两年来的经营状况情况,李京表示基本上是成功的:“我们会算准目标群体,剧组找到音乐电台合作,并邀请他们的DJ出演,我们做过调查,有车一族、尤其是喜欢艺术的基本上都爱听这个台,所以我们只需要通过他们,让7000人进剧场,就足够盈利。有的戏能赚,有的戏赔。我们截止到目前总体上是打平的。”

本土原创剧艰难前行

相对于外来剧的火爆,本土原创的小剧场话剧却艰难很多。2009年,《梦里爱,爱里梦》刚开始演的几场,票房全靠亲朋好友“支撑”,口碑刚刚出来后,却因场地原因在连演15场后不得不停演。而成都市艺术剧院投入20万左右打造《不骗你,骗谁》,原本希望能赚10万元,结果18场演下来,最终收支持平。成都市艺术剧院副院长熊晓红在《不骗你,骗谁》也清醒认识到了第一次市场化运作试水的不足,“我们的推广力度还不够,作品定位也不够准确。”而《梦里爱,爱里梦》的负责人郑文,也承认“宣传告知”做得很不够:当该剧在剧场热闹演出时,门外看海报的市民却完全不知道有这样一出小剧场话剧在这里上演。等到演出的口碑刚刚出来,场地却又到期。除了宣传没跟上,成都小剧场话剧的表现空间也不尽如人意。《梦里爱,爱里梦》演出地劳动人民文化宫梦想剧场是当时成都唯一的一个小剧场,租金不菲,“容纳三四百人的小剧场,最惨的时候,除了持赠票或无票走关系进场的观众,买票的人数比演员多不了几个……”

抓住白领一族小剧场将越来越火

2010年11月19日,全国首个小剧场集群繁星戏剧村在北京“开村”,北京小剧场话剧拥有了自己的阵地。成都的小剧场话剧能否复制北京、上海的辉煌?对此,成都业内人士都有一个共识:小剧场话剧在成都肯定会越来越火。

《有多少爱可以胡来》负责人张黎明表示:“白领一族不会满足或者不屑于消费演唱会这种大众娱乐文化,他们更希望通过与演员几乎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这种互动模式。”因此,李伯男投入成都的三部话剧,无不是针对白领阶层,“《剩女郎》是关注剩女一族的,而《嫁给经济适用男》,简直就是为剩女一族开的药方。口碑出来后,赚钱也就不是问题了。”

即使初次试水不太成功的成都艺术剧院,也对成都市场充满信心,熊晓红副院长甚至乐观预测成都可以在一年之内,就能达到北京和上海小剧场市场的繁荣。目前,成都市艺术剧院正在加紧调整作品的题材,“我们的定位必须更准确,才能抓住现在来说为数不多的观众群体,特别是白领一族。”她还认为小剧场话剧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几十元至几百元的票价,很有希望招来想尝鲜、追求思想深度的年轻人。也许,每周抽一天看看话剧,未来就跟看一场电影一样,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消费习惯。

“戏剧第三城”的潜力

《爱服了·YOU》导演敖小艺说,北京、上海用了20年时间培养观众,成都的市场才刚刚起步。《有多少爱可以胡来》的制片人李京也持同样观点:“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北京,正式的小剧场话剧演出商就有50多个。这样大家会有一个良性竞争。”李京相信,成都的文化底蕴比较深,有比较好的文化消费习惯。随着逃离“北上广”,有知识有素养的选择在成都就业的青年精英越来越多,这就是潜在的小剧场话剧的消费群体。李京指出,这也是他们认为成都是“戏剧第三城”的原因。李京说:“作为中国西南区域的文化中心,中国话剧巡演,一般在北京、上海之后,都会首选成都。因为有能力欣赏小剧场话剧的知识青年人基数还是很大的。”

据了解,成都很多业内人士都在筹备着小剧场艺术的“复兴”计划。红旗戏剧工场已与四

川人艺达成战略合作,剧院今年所有小剧场话剧都将在这里独家上演。敖小艺透露,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悬疑惊悚剧《无人生还》、《国学小剧场》等风格迥异的剧目将轮番上演,“我认为,2至5年内,成都就会迎来小剧场话剧的春天。”

小剧场面临多种生存困境

目前,虽然文化产业在中国已经开始逐渐被关注,市场化运作也开始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收效。但我国的文化基础还不成熟,对剧场等文化设施的定性还没有明确,相关的规定与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尚未形成宏观的文化环境。因此,在这种相对无序的文化市场的前提下,尚没有合适和充足的政策支持小剧场的搭建,因此优秀的剧场数量目前极其有限,无法培养出固定的观众群,也没有合适和有效的观众来源。这使得戏剧经营者的处境十分艰难。

此外,税收、房租、贷款,是当前小剧场戏剧人公认的三座大山。他们不仅要缴纳房产税,还要按照商业和娱乐业的标准缴纳高额的营业税。因而高额税收助推了高票价,阻碍了文化演出市场的发展。但这些小剧场的经营者为了保持维护剧场的文化社会责任,仍艰难地坚守在文化产业这块阵地上。

值得借鉴的新兴小剧场经营模式

在当前中国还没有形成相对规范化的文化市场的条件下,在这个鱼龙混杂的文化生态环境中,作为先锋艺术的代表小剧场戏剧的制作人和经营者来说,积极探索新的生存模式,开发多条剧场和演出产业链,与国际演出服务标准、技术管理标准、运营量化标准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对接,显得至关重要。

如下若干条新兴小剧场经营策略,均根据当下国内外最新的剧场经营者和非盈利艺术机构的最新经验整理,无论对于小剧场经营者,还是对于像中国对外集团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都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这些新兴经营理念对激发艺术原创力、繁荣演出市场都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一)区域剧场联合,建立院线

北京多家小剧场同东城区政府共同成立了东城区青年戏剧工作者协会。该协会是一个完全非盈利的机构,主要是起到民间非盈利艺术机构与政府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听从民间声音,并且反映到政府,为这些连带的剧场等艺术经营机构的权益起到一个保障的作用。这些剧场也可以在经营模式中相互联合,像影院一样地形成相互之间的院线联合,共同发展,资源共享。

(二)场团合一

“场团合一”机制将演出产业的上游和下游打通,一所剧场与专门的一个剧团形成固定的合作关系,剧场为自家的院团提供演出场所,院团可方便地在所拥有的剧场进行演出,特别是进行保留剧目的轮换演出,有利于剧目、院团、剧场等品牌的打造,可谓一举多得,优势互补。例如国内的北京人艺、国家话剧院、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国外的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法国巴黎歌剧院、莫斯科大剧院等都是采取这种模式。对当前很多主管着剧场的院团长来说,要把剧场经营提到与剧目艺术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特别是要研究剧场的运作规律,坚持剧场的艺术品位,并最大限度地向市场要效益。很多国外院团机构采用的“剧场主体论”,剧场有短期和长期的演出计划,院团的艺术生产和剧场的营销相辅相成,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三)小剧场话剧远程连锁化

小剧场话剧连锁化就是先选定一个合作方,合作方优先选择承办当地的艺术院校,其次是媒体或传媒公司,再次是大型演出公司。在合作方式上,一方将剧本卖给当地合作人,另一方负责在当地寻找演员,解决当地的场租和广告宣传费用。将话剧产品“批发”到外地城市后,编剧、演员、舞美设计都无须另外支付费用,投资双方需要负担的只是当地场租、演员演出费和广告费,大大降低演出运营成本。

(四)团购小剧场话剧

篇6:小剧场戏曲发展之我见

— — 小 剧 场 戏 曲 发 展 之 我 见

作 者 姓 名

摘要:从现代意义上讲,中国小剧场戏曲与80年代以来的小品热潮密切相关。从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的30年,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戏曲界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的从最传统向最先锋迈进的戏曲创作实践。[1] 本文通过三个部分对小剧场戏曲的发展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小剧场戏曲的发展历程、历史渊源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回顾;其次根据戏曲的传统特点,探讨了小剧场戏曲发展的方向和意义;最后通过对小剧场戏曲的实践案例,研究小剧场戏曲的艺术特征和社会影响。[2]本文试图对“小剧场戏曲”的产生和发展作一个较为完整的描述,从而更好地把握小剧场戏曲与传统戏曲的关系,并对其可能的情况进行解释,使人们对小剧场戏曲的思考更深入。希望戏曲能促进小剧场戏曲剧的发展和戏曲的繁荣。[3] 关键词:小剧场戏曲 最先锋 最传统

小 剧 场 戏 曲 早 在 上 世 纪 8 0 年 代 就 已 出 现,但 一 直 到近几 年 才 渐 渐 热 起 来。在 戏 曲 兴 盛 时 期,小 剧 场 戏 曲 的 确 很 容 易 被 大 戏 所 淹 没,但 在 娱 乐 多 元 化 的 当 下,小 剧 场 戏 曲 的 优 势 却 渐 渐 为 人 们 所 关 注。[1]何中兴;50年后的戏曲[J];东方艺术;2001年02期

[2]李祥林;“戏曲化”与文化自省[J];当代戏剧;2005年03期 [3]余大洪;;失迷了的戏曲创作[J];东方艺术;2011年S1期 本 文 从 如 何 打 破 戏 曲 “ 最 先 锋 ” 与 “ 最 传 统 ” 的 界 限 入 手,试 图 探 索 小 剧 场 戏 曲 的 成 果 与 传 统 戏 曲 艺 术 真 正 融 合 成 为 有 机 整 体 的 课 题。笔 者 引 玉 之 砖,愿 求 一 得 之 见。[4]

从 “ 最 传 统 ” 走 向 “ 最 先 锋 ”

小 剧 场 最 早 在 欧 洲 出 现,旨 在 反 商 业 化。“ 橘 生 淮 南 则 为 橘,生 于 淮 北 则 为 枳 ”。小 剧 场 在 上 世 纪 8 0 年 代 末 9 0 年 代 初 来 到 中 国,没 有 反 商 业 性 元 素,因 为 当 时 无 商 可 反。而 是 继 承 了 欧 洲 小 剧 场 在 思 想 和 艺 术 上 的 实 验 性、先 锋 性。当 然,作 为 小 剧 场 之 一 的 小 剧 场 戏 曲 也 是 更 多 地 在 艺 术 和 思 想 层 面 寻 求 突 破。

1.2000年及2000年之前,出 现 小 剧 场 戏 曲。那时候小剧场戏曲大致的特点趋势是: 将情节、人物、表演融入一些现代元素的语言、观念、现象和表现方式。舞台的呈现方式传承了传统戏剧的演绎特点,尝试着使“唱念做打”在小剧场中发挥其更多的可能性。[5] 小 剧 场 戏 曲 的 出 现 与 上 世 纪 8 0 年 代 以 来 的 小 品 热 潮 息 息 相 关,从 本 世 纪 元 年 开 始,北 京 京 剧 院 的 《 马 前 泼 水 》 《 浮 生 六 记 》 《 阎 惜 娇 》 《 昭 王 渡 》 等 小 剧 场 京 剧 系 列,直 接 推 动 了 小 剧 场 戏 曲 的 发 展。后 来 的 《 惜 · 娇 》 与 《 碾 玉 观 音 》,都 是 该 院 小 剧 场 戏 曲 运 动 的 系 列 推 进。[6] 北 方 昆 曲 剧 院 先 后 推 出 的 《 偶 人 记 》 和 《 陶 然 情 》 等 小 剧 场 昆 曲,也 逐 步 形 成 系 列。与 此 相 反 的 是,当 时 包 括 话 剧 和 戏 曲 在 内 的 整 个 大 剧 场 戏 剧 都 不 景 气,这 种 困 境 其 实 一 直 延 续 到 现 在。在 戏 院 看 戏 的 观 众 都 是 中 老 年 人,是 不 太 有 消 费习惯 的。当 时

[4]王安葵;;思想解放促进戏曲创作繁荣[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5]王评章;;永远的戏剧性[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刘景亮;;把非遗保护的理念和成果融入戏曲生产[A];中国演员(2009年第5期总第11期)[C];2009年 莆 仙 戏 在 上 海 很 有 影 响 力,后 来 基 本 悄 没 声 息。戏 曲 可 以 有 尽 量 深 刻 的 思 想,但 是 表 达 不 能 过 于 深 刻,否 则 就 失 去 了 大 众 艺 术 的 特 长。戏 曲 技 艺 可 以 追 求 繁 杂,但 是 表 现 不 能 繁 杂,否 则 成 不 了 文 学 艺 术。大 剧 场 戏 曲 就 是 过 于 片 面 追 求 思 想 和 艺 术,忽 视 了 市 场。而 小 剧 场 戏 曲 的 出 现,就 为 这 种 全 国 戏 曲 交 流 搭 建 了 一 个 很 好 的平台。

0 0 0 年,第 一 部 具 有 当 代 意 义 的 被 称 作 小 剧 场 戏 曲 滥 觞 的 京 剧 《 马 前 泼 水 》,一 经 问 世 便 成 为 现 象 级 之 作。从 此,诸 多 知 名 导 演、编 剧、演 员 以 及 新 生 代 戏 曲 人,都 在 积 极 进 行 小 剧 场 戏 曲 创 作,取 得 了 不 容 小 觑 的 成 绩。他 们 后 来 创 作 的 《 阎 惜 娇 》、《 玉 簪 记 》、《 浮 生 六 记 》,以 及 后 来 引 发 热 议 的 《 惜 · 娇 》,新 创 小 剧 场 京 剧 的 成 功 率 似 乎 远 超 大 剧 场。[7]

2.2 0 0 0年 之后,小剧场戏曲大致的特点趋势是:力图在舞台上给观众一些惊喜、一些意料之外的感官体验,小剧场戏曲作品中既有扎实的传统流派表演,又配以全新的舞台理念。[8] 上 海 昆 剧 团 改 编 自 鲁 迅 同 名 小 说 的 小 剧 场 昆 剧《

伤 逝 》,赢 得 了 高 校 师 生 和 都 市 白 领 们 的 喜 爱。也 常 被 观 众 认 为 是 上 海 小 剧 场 昆 曲 的 开 山 之 作。2 0 0 3 年,该 剧 由 复 旦 中 文 系 大 三 学 生 张 静 执 笔,上 海 昆 剧 团 年 轻 靓 丽 的 小 生 黎 安、闺 门 旦 沈 昳 丽 等 主 演。昆 曲《

伤 逝 》 充 分 抓 住 故 事 发 生 的 时 代 特 点,将 传 统 昆 剧 的 特 性 不 着 痕 迹 地 化 入近代 戏 的 表 演 中。0 0 3 年,《 伤 逝 》 在 京 沪 等 各 大 名 校 轮 番 上 演,所 至 之 处 即 掀 起 热 潮,为 昆 曲 博 得 一 批 青 年 学 生 观 众。2 0 0 5 年,[7]智联忠;;培养年轻观众:戏曲发展的重大课题——福建京剧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思考[A];中国演员:2014年第4期(总第40期)[C];2014年

[8]何玉人;;在社会转型中实现新发展——论改革开放30年京剧剧目创作[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北 京 市 戏 剧 家 协 会 与 中 国 戏 曲 学 院 联 合 举 办 了 首 届 小 剧 场 戏 曲 展 演 暨 学 术 研 讨 会。《 马 前 泼 水 》 《 烂 柯 山 》 和 《 陈 三 两 爬 堂 》 等 剧,在 北 京 人 艺 实 验 剧 场 受 到 了 圈 内 外 人 士 的 热 捧。这 是 中 国 戏 曲 小 剧 场 运 动 具 备 演 出 展 览 和 学 术 研 讨 双 重 意 义 的 首 次 盛 举。[9]2 0 1 3 年,“ 北 京 故 事 ” 优 秀 小 剧 场 剧 目 开 始 展 演。第 一 部 原 创 庭 院 戏 《 圆 圆 曲 》 在 云 南 昆 明 莲 花 池 公 园 首 演。这 些 剧 目 或 糅 合 传 统 戏 曲 表 演 菁 华、寻 求 其 与 现 代 小 剧 场 的 巧 妙 结 合 ; 或 在 独 特 的 表 演 空 间 中,寻 找 戏 曲 表 演 的 崭 新 支 点,使 其 更 贴近当 下 观 众 审 美,吸 引 了 更 多 的 中 青 年 戏 剧 人 参 与 到 小 剧 场 戏 曲 的 创 作 演 出 中。[10] 小 剧 场 戏 曲 《 圆 圆 曲 》,作 品 试 图 打 破 “ 第 四 堵 墙 ” 式 的 对 立 观 演 关 系,主 创 者 冠 其 名 为 “ 庭 院 戏 剧 ”,在 全 景 观 视 角 投 射 中,戏 随 人 而 走,人 因 景 入 戏 的 意 境 美 为 观 众 提 供 了 全 方 位 的 视 觉 体 验。2 0 1 4 年,北 京 成 功 举 行 了 首 届 当 代 小 剧 场 戏 曲 节。从 2 0 1 4 年 1 0 月 1 6 日 起 至 1 1 月 1 6 日,由 北 京 戏 剧 家 协 会、中 央 戏 剧 学 院、中 国 戏 曲 学 院、北 京 天 艺 同 歌 公 司 主 办,来 自 全 国 各 地 的 1 3 个 剧 组,先 后 举 行 了 5 0 多 场 小 剧 场 戏 曲 演 出,都 引 起 了 北 京 观 众 的 激 赏。这 是 中 国 戏 曲 小 剧 场 创 作 为 期 一 个 月 的 “ 集 结 号 ”,是 艺 术 家 们 面 向 大 学 生、面 向 当 代 社 会 与 戏 曲 未 来 的 成 功 展 示。当 时,艺 术 节 是 在 2 0 1 3 年 向 北 京 市 申 报 文 本,至 1 4 年,经 前 期 策 划 于 1 0 月 1 6 日 第 一 届 当 代 小 剧 场 戏 曲 艺 术 节 落 地 繁 星 戏 剧 村,濮 存 晰 担 任 艺 术 节 组 委 会 主 任、杨 乾 武 担 任 艺 术 节 组 委 会 执 行 主 任、周 龙 担 任 艺 术 节 总 监、谢 柏 梁 担 任 艺 术 节 学 术 统 筹、繁 星 戏 剧 村 创 始 人 樊 星 担 任 艺 术 节 秘 书 长,之

[9]万静;浅谈戏曲前景[N];周口日报;2009年

[10]智联忠;培养年轻观众:戏曲发展的迫切课题[N];中国艺术报;2014年 后 又 邀 请 梧 桐 担 任 艺 术 节 学 术 统 筹,开 启 了 小 剧 场 戏 曲 艺 术 节 之 旅。2 0 1 5 年,上 海 戏 曲 艺 术 中 心 主 办 的 “ 戏 曲 · 呼 吸 ” 首 届 上 海 小 剧 场 戏 曲 节 成 功 举 办。小 剧 场 戏 曲 开 始 将 《 一 旦 三 梦 》 等 民 族 戏 曲 品 牌 纳 入 其 中。首 届 上 海 小 剧 场 戏 曲 节 在 为 期 一 周 的 时 间 里,6 台 剧 目 上 演,获 得 票 房 口 碑 双 丰 收。此 次 戏 曲 节 共 收 到 3 2 个 报 名 作 品,涵 盖 1 2 个 戏 曲 剧 种。最 终 上 海 京 剧 院 的 新 编 京 剧 《 十 两 金 》、北 京 京 剧 院 的 小 剧 场 京 剧《

碾 玉 观 音 》、上 海 昆 剧 团 的 实 验 昆 曲《

夫 的 人 》、上 海 越 剧 院 的 越 剧 小 戏 《 情 殇 马 嵬 》、福 建 省 梨 园 戏 实 验 剧 团 的 梨 园 戏《

御 碑 亭 》、台 湾 国 光 剧 团 的 新 概 念 戏 曲《

青 春 谢 幕 》 6 台 剧 目 入 选,在 上 海 共 演 出 7 场。2 0 1 6 年,小 剧 场 戏 曲 又 面 向 京 内 外 剧 团,邀 请 展 演 了 《 明 朝 那 点 事 儿 — — 审 头 刺 汤 》 《 纳 兰 》 等 9 部 戏 曲 作 品。1 6 年 1 1 月,由 北 京 团 市 委 牵 头 的 “ 青 春 不 戏 说 ” 北 京 大 学 生 小 剧 场 戏 剧 节 开 锣,《 狮 吼 记 》 等 戏 曲 剧 目 也 走 进 了 大 学 生 们 的 生 活。受 到 北 京 小 剧 场 戏 曲 艺 术 活 动 的 强 力 推 动,2 0 1 6 年 1 1 月 2 9 日 至 1 2 月 1 1 日,由 上 海 戏 曲 艺 术 中 心 主 办 的“

戏 曲 · 呼 吸 ” 第 二 届 上 海 小 剧 场 戏 曲 节 在 上 海 话 剧 艺 术 中 心 举 行 了 8 个 剧 种 的 1 1 台 剧 目 1 2 场 演 出,较 之 首 届 的 4 个 剧 种 6 台 剧 目 7 场 演 出,各 方 面 都 实 现 规 模 翻 倍。[11] 第 二 届 上 海 小 剧 场 戏 曲 节 延 续 了“

戏 曲 · 呼 吸 ” 的 主 旨,希 望 在 吸 入 传 统 精 华 的 同 时,呼 出 创 新 理 念,为 青 年 创 演 人 才 开 辟 实 现 创 意 的平台,并 力 图 推 出 一 系 列 具 有 探 索 性 的 戏 曲 作 品,成 为 接 通 当 代 新 戏 曲 观 众 的 桥 梁。2 0 1 7 年,由 北 京 文 化 艺 术 基 金 资 助 项 目、北 京 市 西 城 区 文 化 委 员 会、北 京 戏 剧 家 协 会、北 京

[11]张敏生;戏曲艺术要以观众需求为出发点[N];中国文化报;2007年 天 艺 同 歌 国 际 文 化 艺 术 有 限 公 司 共 同 主 办 了 2 0 1 7 当 代 小 剧 场 戏 曲 艺 术 节。艺 术 节 自 1 0 月 2 6 日 开 幕 以 来,艺 术 的 氛 围 始 终 浓 郁 而 热 烈 地 萦 绕 在 繁 星 戏 剧 村 上 空。1 6 部 小 剧 场 戏 曲 剧 目 轮 番 上 演,好 戏 不 断,精 彩 连 连。近万 名 观 众 走 进 繁 星,在 小 剧 场 观 看 戏 曲 演 出,感 受 传 统 文 化 之 美。观 众 群 里 中,有 第 一 次 坐 在 剧 院 观 看 传 统 戏 曲 的 9 0 后,他 们 坦 言,小 剧 场 戏 曲 并 没 有 想 象 中 的 那 样 沉 重 严 肃,反 而 大 多 精 致 活 泼,贴 合 现 代 年 轻 人 的 审 美 与 当 下 社 会 的 伦 理 观 念,通 过 小 剧 场 戏 曲 的 形 式,对 传 统 戏 曲 也 产 生 了 兴 趣。而 一 些 常 到 大 剧 院 看 戏 的 戏 迷 朋 友 则 表 示,大 剧 院 座 位 与 舞 台 相 距 较 远,演 员 和 观 众 存 在 距 离 感。而 小 剧 场 演 员 与 观 众近在 咫 尺,方 寸 之 间 演 员 的 一 颦 一 笑,眼 神 身 段 都 比 大 剧 场 看 得 更 加 真 切 更 过 瘾。2 0 1 8 年,第 四 届 当 代 小 剧 场 戏 曲 艺 术 节 与 繁 星 当 代 艺 术 中 心 的 “ 对 戏 ” 国 际 当 代 艺 术 展,从 2 0 1 7 年 1 2 月 2 6 日 一 直 持 续 到 2 0 1 8 年 1 月 7 日。由 繁 星 戏 剧 村 出 品 的 剧 目 戏 曲 元 素 话 剧 《 一 夜 一 生 》 与 小 剧 场 实 验 剧 目 《 三 岔 口 2 0 1 7 》 上 演。第 四 届 当 代 小 剧 场 戏 曲 艺 术 节 是 北 京 文 化 艺 术 基 金 资 助 的 项 目。艺 术 基 金 由 北 京 市 文 化 局 和 北 京 市 财 政 局 发 起 设 立,最 大 限 度 调 动 社 会 参 与 文 化 建 设 积 极 性,搭 建 一 个 开 放平等、公 开 透 明 的 艺 术 资 助 体 系,努 力 形 成 全 民 共 建 共 享 的 文 化 发 展 格 局,充 分 发 挥 全 国 文 化 中 心 的 示 范 引 领 作 用。[12]

毫 无 疑 问,新 世 纪 以 来 的 戏 曲 小 剧 场 运 动,已 经 成 为 戏 曲 艺 术 同 步 时 代、贴近青 年、面 向 未 来 的 有 效 途 径。在 影 视 与 互 联 网 传 播平板 化、手 机 化 的 时 代,小 剧 场 戏 曲 正 吸 引 更 多 的 年 轻 人 走 进 剧 场,[12]刘祯;文化创新与戏曲遗产保护[N];中国文化报;2008年 仰 望 经 典,欣 赏 戏 曲。

从 “ 最 传 统 ” 融 入 “ 最 先 锋 ”

戏 曲 从 大 剧 场 到 小 剧 场,既传承着内涵丰富且历史悠远的中国戏曲,又具有舞美和道具简化、演员的表演更精致细腻的独特风采和艺术特色。

1.从 “ 最 传 统 ” 到 “ 最 先 锋 ” 还 需 适 应 期。

虽 然 戏 曲 演 出 市 场 在 慢 慢 复 苏,但 戏 曲 将 成 为 一 种 相 对 小 众 的 艺 术 也 是 不 争 的 事 实。在 这 种 情 况 下,小 剧 场 戏 曲 可 能 会 越 来 越 显 示 出 其 优 势。不 过,小 剧 场 戏 曲 能 不 能 成 为 一 种 常 态 化 的 演 出,主 要 还 是 要 看 观 众 买 不 买 账。7 0 后、8 0 后 是 主 力 消 费 人 群,如 何 让 年 轻 人 走 进 剧 场 看 戏,这 是 一 个 难 题,不 论 传 统 戏 还 是 新 编 戏。

从 观 众 反 响 上 来 看,这 几 年 上 海 小 剧 场 戏 曲 节 票 房 最 红 火 的 几 乎 都 是 梨 园 戏 挖 掘 整 理 的 老 戏。比 如 表 演 细 腻 的 梨 园 戏 特 别 适 合 在 小 剧 场近距 离 地 观 赏。此 外,从 制 作 和 营 销 角 度 来 说,小 剧 场 戏 曲 大 都 是 低 成 本 的 小 制 作,在 戏 曲 演 出 市 场 不 太 景 气 的 情 况 下,小 剧 场 戏 曲 的 运 作 显 然 更 为 灵 活,也 更 容 易 针 对 不 同 的 观 众 群 体 推 出 个 性 化 作 品。[13]

小 剧 场 戏 曲,不 仅 戏 要 适 合 小 剧 场 的 演 出 环 境,演 员 的 表 演 也 要 有 所 变 化。小 剧 场 戏 曲 的 表 演 应 该 更 精 致、更 细 腻、更 有 分 寸 感,让 观 众 在 与 演 员 距 离 极近的 情 况 下 也 能 舒 服 地 欣 赏 演 员 的 表 演。在 小 剧 场 表 演 时 演 员 需 要 克 制,不 能 用 十 分 力,力 气 全 部 使 出 来 观 众

[13]苏敏华;戏曲也要适时而变[N];中国文化报;2008年 就 会 觉 得 过。不 仅 仅 演 员 对 于 小 剧 场 的 表 演 需 要 一 个 适 应 期,戏 曲 做 小 剧 场 还 有 一 个 相 当 “ 致 命 ” 的 技 术 难 题,那 就 是 戏 曲 的 打 击 乐 在 小 剧 场 的 空 间 里 显 得 实 在 太 响 了 些。粤 剧 《 霸 王 别 姬 》 在 参 加 上 海 的 小 剧 场 戏 曲 节 时 就 特 意 为 乐 队 搭 建 了 隔 音 “ 屏 障 ”,但 演 出 现 场 打 击 乐 的 声 音 依 然 过 于 响 亮,一 定 程 度 上 影 响 了 观 众 的 观 剧 感 受。[14]

2.从 “ 最 传 统 ” 到 “ 最 先 锋 ” 还 需 要 培 养 观 众。

《 伤 逝 》 2 0 0 3 年 首 版。1 3 年 后 再 演,《 伤 逝 》 两 场 演 出 均 爆 满,观 众 多 为 当 年 观 看 过 首 版 者。演 员 表 现 更 加 成 熟,反 而 让 剧 本 与 布 景 “ 稍 显 落 后 ”。不 过,从 观 演 效 果 来 看,该 剧 在 精 神 上 的 号 召 力 与 引 领 力,已 远 大 于 它 的 艺 术 探 索 在 当 下 的 价 值。如 果 说 实 验 昆 曲 《 伤 逝 》 展 现 出 的 是 1 0 年 前 昆 曲 人 的 创 新 美 学,那 戏 曲 节 上,同 样 出 自 编 剧 张 静 之 手 的 小 剧 场 昆 曲 《 四 声 猿 · 翠 乡 梦 》 则 在 艺 术 创 新 上 更 为 大 胆。《 四 声 猿 · 翠 乡 梦 》 脱 胎 于 徐 渭 原 作 《 四 声 猿 》 中 《 玉 禅 师 翠 乡 一 梦 》 一 出,在 保 留 原 剧 部 分 唱 词 与 结 构 前 提 下,对 人 物 与 故 事 进 行 大 胆 改 编,以 求 达 到 “ 整 旧 如 新 ”。创 作 者 将 当 代 S c e n e g r a q h y 理 念 运 用 于 当 代 昆 曲 剧 场 创 作,使 空 间、时 间、声 音、光 影 等 舞 台 元 素 构 成 一 个 有 机 的 整 体。而 在 这 样 的 整 体 中,无 论 是 戏 剧 构 作、表 演 还 是 服 装、音 乐 等 方 面,都 使 用 了 “ 镜 像 ” 手 法,使 整 台 演 出 显 得 规 整、干 净、精 巧 而 趣 味 十 足。虽 然 《 四 声 猿 · 翠 乡 梦 》 处 处 看 似 传 统 昆 曲,但 这 外 表 之 下,处 处 皆 是 创 新。而 这 样 的 大 幅 度 创 新 也 决 定 了 该 剧 的 口 碑 两 极 化,其 中 极 力 追 捧 的

[14]朱恒夫;城市化进程中戏曲创作的探索者[N];光明日报;2009年 多 为 青 年 观 众、新 观 众,而 传 统 观 众 则 多 认 为 此 剧 只 是 差 强 人 意。

3.从 “ 最 传 统 ” 到 “ 最 先 锋 ” 还 需 要 创 新。

“ 最 传 统 ” 并 且 “ 最 先 锋 ”,是 探 索 小 剧 场 戏 曲 的 定 位,这 包 含 两 个 层 面 : 将 当 代 的 肢 体 剧 与 传 统 的 戏 曲 表 演 结 合,表 达 具 有 当 代 意 识 的 自 我 反 思 的 同 时,展 现 传 统 戏 曲 艺 术 的 原 汁 原 味 ; 在 对 待 戏 曲 的 保 护 与 创 新 的 问 题 上,既 以 最 传 统 的 态 度 对 戏 曲 遗 产 进 行 保 护、挖 掘 和 传 承,还 要 以 开 拓 精 神 探 索 当 代 戏 曲 艺 术 的 多 种 可 能 性。

小 剧 场 戏 曲 在 尝 试 培 养 更 多 具 有 创 新 精 神 的 青 年 演 员,通 过 对 传 统 戏 曲 中 每 一 个 身 段 动 作 来 龙 去 脉 的 追 究 与 反 思,激 活 青 年 演 员 研习戏 曲 艺 术 的 积 极 性 和 主 动 性,鼓 励 他 们 探 索 创 新 的 精 神。身 怀 传 统 戏 曲 艺 术 的 技 艺,兼 具 敏 感、探 索 的 当 代 观 念 以 及 放 眼 世 界 的 眼 光,是 小 剧 院 戏 曲 培 养 年 轻 戏 曲 表 演 艺 术 家 的 目 标,也 是 需 要 探 索 的 锐 气 和 胆 识。如 何 打 破 “ 最 先 锋 ” 与 “ 最 传 统 ” 的 界 限,将 探 索 实 验 的 成 果 与 传 统 戏 曲 艺 术 真 正 融 合 成 为 有 机 整 体,是 小 剧 院 戏 曲 发 展 永 恒 的 课 题。[15] “ 最 传 统 ” 并 且 “ 最 先 锋 ”,小 剧 场 戏 曲 创 作 对 创 作 人 员 提 出 了 更 高 的 要 求,小 剧 场 话 剧 已 经 成 为 一 种 有 稳 定 观 众 群 的 演 出 样 式。小 剧 场 戏 曲 的 兴 起,在 传 承 戏 曲 的 博 大 精 深 和 各 流 派 的 艺 术 同 时,为 年 轻 的 戏 曲 工 作 者 提 供 了 多 元 探 索 的平台,为 古 老 的 戏 曲 注 入 了 新 活 力,同 时 也 吸 引 了 一 批 原 本 对 戏 曲 比 较 陌 生 的 年 轻 观 众。今 天,让 我 们 一 起 感 受 小 剧 场 戏 曲 充 满 时 代 质 感 的 脉 动。

上一篇:国内金相检验标准目录下一篇:医生三基三严培训内容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