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

2024-05-12

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通用10篇)

篇1: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

小学科学三下教案:

流 动 的 空 气

萧山区坎山镇中心小学:张永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空气流动就是风,体验到空气流动得越快,风越大;空气流动得越慢,风越小。

(2)通过对教室里的空气流动的探究活动,知道教室里的空气也在流动。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教室里空气流动的探究活动过程;体验空气流动就是风的探讨过程;(2)能根据假想的答案,自行设计观察空气流动的方法,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认识科学存在与周围世界,培养学生乐于研究周围世界的科学精神。(2)养成保持室内空气流动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

建立空气流动与风之间的联系,即“空气流动就是风”的真正理解。

三.教学难点:

借助观察受风影响的可见物的运动情况来观察教室里风的运动情况。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FLASH动画、风扇、香水、网络视频。

学生:扇子、一份香、一盒火柴。小组合作学习记录单,一只杯子。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主题

1、谜语:

水皱眉,树摇头,草弯腰,云逃走;

生来本无形,走动便有声,夏天无它热,冬天有它冷。看不见来摸不到,四面八方到处跑。学生口答:风

2.教师追问:为什么是风,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说出理由。

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研究风,关于风,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口答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我们今天首先来解决什么是风,也就是风是怎么产生的?(板书:风 ?)

二、教室里的空气在流动

1、师: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次比赛:比一比,谁的鼻子灵敏? 提出要求: 先闭上眼睛,静静等待、实事求是。取出香水瓶,然后沿着讲台一排喷洒香水。学生闻到香味就起立。

2.师:我宣布第一排的学生比赛获胜。后排学生不服气。

3.提问:你们为什么不服气?香水是液体,香味是怎么跑到你的鼻子里的呢?

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香味是通过流动的空气跑到我们的鼻子里的,说明教室内的空气在流动。4.教师: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感受到了教室里的空气在流动,教室外的空气在流动吗?空气究竟是怎么流动的?你能想个办法看到空气在流动吗?

三、怎样看到空气的流动

1.教师: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想一想,怎样才能够看到空气的流动情况。小建议:可以利用什么材料来看到空气的流动?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各组交流设计方案。

3.教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那么多的办法,都可以看到空气在流动。

四、教室内空气的流动

1.教师:如果我们想看到教室里空气流动情况,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单,又效果明显?

学生交流,引导用香的烟来观察教室里空气流动。

2.教师:你打算怎样借助香的烟来找出教室里的空气的流动路线呢?在实验过程中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

投影出示注意点:香要点的旺一些; 要注意用火安全,小心烫手。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烟往哪里流动,说明空气也往哪里流动。3.小组分组实验:观察教室内各个检测点空气的流动情况。教师适叶指导:坐端正,屏住呼吸15秒,静静观察。4.学生汇报交流,小组为单位描述检测到的空气流动情况。

5.小结教室里空气流动的整体状况:教室内各个地方空气流动情况不一样。

五、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1.教师:现在教室里烟雾缭绕,有点呛人,怎么把烟雾赶出去呢? 学生:把南北两面的窗打开,在把烟雾赶出去的同时,亲身感受空气的流动。2.教师:(请听课老师帮忙开窗)现在你们感觉怎么样?和刚才有什么不同吗?(引导说出新鲜空气)

3.刚才,教室里谁被赶了出去,谁又占领了我们的教室? 4.教师:窗外吹进来的风其实就是什么?(新鲜的空气流进来了或流动的空气)板书: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六、寻找风的足迹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流动的空气就是风。我们在大自然中总能发现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风。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风,想看看吗?

2.出示FLASH动画,学生观看各种级别风的动画。3.提问:十一二级以上的是什么风?出示视频:龙卷风。学生谈谈看了这段录像后的体会。

七、我能制造风

1.教师:看了各种各样的风,你想自己制造风吗?你有制造风的工具吗? 学生:扇子、书本、手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制造风的工具。2.教师:下面,请小朋友们按老师的要求制造风。

学生造风活动。(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的风;制造微风,更大一点的风)3.提问:请小朋友们思考,我们制造的风,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风的方向呢?

(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风的大小和方向。)4.想一想:我们平时经常用哪些工具制造风?

八、课外拓展

1.今天,我们研究了风,你能说说对风,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吗? 2.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研究的问题:

大自然中的风是怎么产生的呢?是谁在用力呢?请大家小组合作,课外去研究这些问题。

篇2: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

第三单元 光

镜子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镜子能反光,在镜子里可以看到物体的像。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镜子反光和成像的实验。3.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镜子能反光,在镜子里可以看到物体的像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师出示一面镜子 2.学生说镜子有什么用

3.老师根据学生知道的镜子有什么用总结分类(1)镜子可以反光

(2)镜子照出自己的(样子)像,镜子在生活中的作用。(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象汽车用的倒后镜,太阳镜等等。)

(3)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关于镜子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活动:探究镜子的反光 1.师:谁能说说“反光”是什么意思

2.生共同探讨镜子的反光(讲述:每人设法用镜子把这面处在阴影中的墙照亮。3.学生实验探究镜子的反光照到墙上的光是从哪里来的?

镜子本身会发光吗?如果是夜里,用镜子能把墙照亮吗?如果你站在阴影里,用镜子能把墙照亮吗?这说明光是从哪里来的?

指一指,太阳光来自哪个方向?镜子使太阳光照向哪个向? 4.交流反馈实验研究的情况

(1)正对着镜子射出会反射到哪里?(2)从左边射向镜子又会反射到哪里?

(3)从右边射向镜子又会反射到哪里?通过这个实验,渗透反光角度的变 5.汇报实验结果。

6.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镜子能使太阳光改变方向,返回去或转向其他方向,这叫反光或反射光。

(三)引导学生认识反射光的应用

1.在墙上左边和右边分别贴一张写有数字或文字的纸片。(字大小一样)

2.讲述:下面,请一个同学用镜子把阳光反射到左面的纸上,请八个同学用镜子把阳光反射到右面的纸上。比一比,两张纸上的亮度是否相同,此实验可以渗透凹面镜的反光作用。光的反射现象。

3.演示实验:请一位学生用镜子把室外的阳光引到教室里来。组织学生讨论这一现象,引入教室里来的阳光是靠什么帮助的?光线在镜面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归纳:光射到镜面上,改变了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3.讨论:怎样改变光的路线? 4.画出光的路线。

5.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比一比谁画的最准。

(四)引导学生找出其他反射能力较强的物体

1.师:当光照到物体上时,有一部分光线被物体的表面发射回去,这就是光的发射。镜子是反射能力很强的物体。除了镜子以外,其它物体也能反射光吗?我们能不能还能找出其他反射能力较强的物体? 2.小组讨论 3.集体一起议一议。

(五)总结:

篇3: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

关键词:数学;教案设计;意识形态

一、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设计的背景

数学学习同语文学习有一些区别,数学是偏理性的学习,它不光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还需要学生自发地去思考练习,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能否充分了解数学知识的基本情况还需要良好地控制课堂上的气氛,数学教学具有一般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特殊性,(1)数学教学具有延伸性和拓展性,就是说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整体把握能力;(2)数学教学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数学科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所学者将其中的知识运用到现实操作中来,因为只有把握住知识的衍生性和连贯性,才能更好地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从一些简单的社会现象出发,加强学生对数字的认识以及简单数学符号的把握。

二、数学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策略分析

1.针对教学方式的设计安排

针对小学生这个群体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一般都是懵懂的和学习的最初环节,本身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还处于对未知物质的探索,教师讲授的知识对其的认知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小学生学习意识其实是比较好引导的,教师只需要对一些基本的数学原理和运算规则同具体的数学问题结合起来讲解就会取得不错的效果,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需要体现的内容,比如,在讲授乘除法的运算时,教师以全班的学生作为一个单元体,然后可以假设每个学生所获得水果数量,最后让学生去计算全班总共获得的水果数量,这是典型的实践教学形式,当然其中的主要策略就是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一般数学运算的科学规律,不过对于教师而言,学生对乘法口诀表的记忆掌握才是学习乘除法的基本依据。但是教师需要在每节课的前半段时间将教案上的重点内容优先讲解,在后半段时间让学生对讲解的内容进行自我的理解消化,这样的课堂教学也符合小学生对学习注意力集中只会在一节课的前半个小时的规律。这种模式主要兼顾了学习上的关联性和实践性,因此教学的教案设计需要从这些方面去体现。另外的一种方式同这种策略有些相似,这种方式是一种角色转换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可以在适当的时机进行互换,当然互换的前提是需要学生在对基本的数学知识有一些基本了解时,而角色互换只是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去分析一些数学问题,问题产生的根源肯定是需要学生在基础的学习理论有了解之后去发现的,这也是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需要介入的又一重点内容。

2.教学主体的转换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尽量避免过度教授,而忽视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过程,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进行到一段时间内自发地去询问学生对一些数学知识的接受理解情况,教师在听学生的叙述时需要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最终在教案中得到体现,这样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的互动性和有效性都会在比较及时的情况下得到快速的解决,另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疑问点类型以及提问者的意识做简单的预期准备,这样教师在后期的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的设计上也就会多了一个参考对象,对于教师而言不仅是教学上的成功,同时对学生而言也可以很好地了解并认识数学学习中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其实这种角色互换的教学方式也是需要教师提前去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之后才决定是否实行的,因为具体的课堂情况以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可能会使这种模式推进产生影响,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教学过程中教案推进需要注意的要素

首先,学生在教师讲授某一堂课之前需要自发地去预习相关的课程,这样一来学生就对自己接下来要掌握的知识有所准备,那么对于信息的双向交流就会有一定的提前掌握,对于教师的教学效率的提升就会有一定的帮助,另外教师在对一些需要重点预习的知识提前给与提醒或一些必要的帮助。再次,对于一些课本上的数学知识,学生要学会对其进行仔细的了解,遇到一些不会的或者是有很大疑惑的理论可以提前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积累一些问题。当然教案的设计也需要同时兼顾这些因素,这样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的有效性肯定会得到相应提高,学生的学习也会变得轻松而充满乐趣。

总的来说,数学教学的教案设计策略就是一种在原有基础上创新的教学手段,不管是学生和教师,都是在这种模式中两个基本体,只要将两者的关系进行拓展延伸,那么这条线就会逐渐增长,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基本的教学效果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海美.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要尽量做到“五要”[J].新课程:小学,2008(10).

[2]张芳.浅议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转变[J].新课程:小学,2014(04).

[3]阎春兰.浅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新课程:上, 2014(01).

篇4: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

第二单元 声 自制小乐器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简易的乐器。2.能使学生做一些简易的小乐器。

二、教学重点:制作小乐器

三、教学难点:制作小乐器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向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乐器,说出同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大小.高低不同。体验乐器声音的优美,激发学生探究.制作小乐器的欲望。

(二)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1.制作乐器三步骤:

(1)根据乐器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材料(如鼓的形状大小各异,但它们都由鼓体和鼓面两部分构成,鼓面都是圆形的并且有弹性)

(2)根据乐器的构造进行制作,重点组装好发声部位的材料。(如小鼓的鼓面一定要绷紧)

(3)敲击小鼓,比较不同材料制成的鼓面发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4)演示.改进提高质量

2.制定设计制作小乐器的计划。要求:(1)2人一个小组

(2)让乐器发出大小.高低不同的声音

师引导:提示前面所学的有关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内容,认识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

(3)演奏作品,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交流让乐器发出不同声音的做法,并作记录(P16)

(4)自我评价或对其它组制作的小乐器进行评价

A.用来制作乐器的材料

B.乐器的外观和性能

C.如果重新制作乐器,会有什么变化?

D.如果可得到一件真乐器,它与你制作的相比,有什么不同?

E.对自己制作的乐器的自我评价

(三)小结

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 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四)板书 5.制作小乐器

选择材料 — 构造 — 组装 — 演奏

(好坏)(大小.形状)

(快慢)=影响乐器发出声音的大小.高低

五、教学反思

篇5:人教三下第8课路旁的橡树-教案

设计人:曹成浩

【教材解读】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课内容。此文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工人们在修建公路时,发现一颗粗壮、结实、挺拔的大橡树挺立在路基的中央。为了保护橡树,工人们与工程师经过精心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是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既保护了橡树,又圆满的完成了筑路计划”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草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强。

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选编的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学会自己预习,主动学习新字词,但对文章所蕴含的道理的思考还不具备。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爱护花草树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过程】课时(1)

一、比较导入,揭示课题。

第7课的内容是什么?人们是怎样对待橡树的?同学们,小村庄的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眼前的“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整座山的树林,结果毁灭了家园。这节课我们学习《路旁的橡树》,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1、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2、你们见过橡树吗?(预设:橡树我们平时所见不多,学生肯定会回答没见过)(出示橡树图,橡树就是栎树,结有果实。)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初读全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

延伸 挺拔 哨兵 楔子

沥青 高尚 灌木林 马蹄形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预设:学生对概括主要内容掌握的还不是很熟练,师多加提示)

(主要写筑路工人为了保住橡树而绕开树铺路的故事。)

三、思考讨论、深入理解。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平坦”(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

2、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

(因为筑路工人发现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所以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

(2)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它是那么结实挺拔,就像哨兵一样、直立而高耸)(3)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因为他们都看到长得这么粗壮的橡树,舍不得砍掉。但如果按工程计划筑路,保证公路直,就必须砍掉橡树,所以他们都沉默不语。)

3、学习五——七自然段。

“计划不可以修改,橡树也不可以砍”这句话你怎么理解?工程师和工人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预设:学生对于工程师和工人的立场不能完全感同身受,可能会说大家都比较无奈、惋惜或者气愤这些,师加以区分)

(工程师的话陈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因此他的语气比较平静。工人们的话则是出于对橡树的爱护,因此他们的语气比较激动。)

4、学习八——九自然段。

(1)“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找一找这句中的一对反义词,这句话为什么这样写?

(这一对词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

(2)“在一个地方”指的哪里?(指橡树生长的地方)

(3)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对谁的称赞?“不约而

同地赞叹”,这句话表明了什么?(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动,因此,他们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4)“高尚的心”指什么?(指工程师和工人们对环境的爱护的感情,是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非常准确,也是最好的评价。)

三、总结:

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四、扩展练习

1、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爱树护树,争当环保卫士,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作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橡树

↓ ↗高尚的心

修路——-——————工人 ↑↓ ↓ ↘保护环境 马蹄形

【目标检测】(作业练习):

(错题情况、原因分析、预防对策)

【课后反思】

篇6: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

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教学准备:

1.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 2.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 3.大的天气日历一张 4.气温柱形图表一张 5.温度计每组一支 6.科学记录本和笔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4.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注意提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

5.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

6.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因为,从这一次开始,学生将持续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天气情况进行判断。此时的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能力还不强,教师应重点对在什么地方测量温度最合适?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阴天等方法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并作初步的指导。

7.回到教室后,教师可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请一名同学把小记录卡粘在“天气日历”今天的日期栏内。

8.依次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风向、风级? 9.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今天的气温。

篇7: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的栏目设置与传统教材相比增加了“科学视野”栏目,成为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栏目大多与化学前沿、社会热点有关。对于教师来说,可以灵活利用它来拓展课程教学,以化学的应用价值来树立学生的STS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该栏目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思考空间,可提高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与深入学习的欲望。所以明确该栏目的功能与意义,对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具有一定的价值。下面笔者将对人教版化学必修新教材“科学视野”栏目的功能进行分析。

一、“科学视野”栏目的统计分析

1.“科学视野”栏目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

经统计发现,必修1和必修2两本教材共有“科学视野”栏目16个,除了必修1第一章之外,其余每章都设置有该栏目,且基本都是出现在章节内容的最后面。所以有目的地、灵活地利用“科学视野”栏目,往往能对课堂教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科学视野”栏目的内容及作用分析。

新的课程目标强调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通过对“科学视野”栏目内容的观察,可以发现内容大多是一些阅读资料,涉及新材料、环境保护、新能源、化学与生命科学等热门话题,而且附加了彩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科学素养。比如,必修1中的“新型陶瓷”,讲述了各种具有特殊功能的陶瓷材料及其发展前景和地位,使学生对国家产生自豪感并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欲望。所以“科学视野”栏目的内容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

二、“科学视野”栏目的教育功能

1.与其他栏目配套整合,能配合和优化教师开展课堂教育教学。

“科学视野”栏目往往是在章节的最后面,是学习完新内容后的一个拓展和提升。例如,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的“科学视野”栏目的内容就向学生解释了溶液为何是最稳定的分散系和胶体为何具有介稳性,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而后面的胶体性质——电泳和胶体化学的应用内容则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材资源,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科学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把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

来后,学生就会主动去学习、探究。而“科学视野”栏目就有这一功能。比如,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最后的“科学视野”栏目“未来金属——钛”,既讲了钛较其他金属的优越性能,也讲了钛目前所存在的制备或冶炼难题。通过阅读,学生会对未来钛的广泛应用前景产生憧憬,引发思考,进而提高科学素养。

3.实现从理论到实际运用的信息迁移,强化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在课堂上,纯粹地讲解理论知识是很枯燥的,而且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所以不仅要给学生讲理论知识,更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中的“科学视野”栏目内容是“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对于这样的疑问,学生是比较好奇的。当得知了原因后,学生的感受更加深刻,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乐趣,进一步认识到化学对人类进步的影响。

4.图文并茂,强化理解。

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各异,而“科学视野”栏目往往提供的是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这样既直观又有助于学生理解。比如,在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对二氧化硅的学习中,“科学视野”栏目中的图片展示了二氧化硅的基本结构单元。学生对于“二氧化硅晶体是由许多个[SiO4]四面体结构按Si和O以1∶2的比例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晶体”能更好地理解,促进其认知结构的发展和完善。

5.引导学生课后收集相关内容,营造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氛围。

对于“科学视野”栏目,教师不能过而不提,而应根据相关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比如,除了文中所说的运用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运用等,将这些问题留给学生课后思考。过后安排时间,让学生讲解自己搜集到的内容,并与其他人分享讨论。这样的安排,不仅能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价值,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针对“科学视野”栏目,给教师的启示及建议

“科学视野”栏目内容丰富且具前沿性,可为学生增加科学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提高科学素养。教师若置之不理或提而不讲是很难发挥以上所说的几方面功能的。为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避免此类现象,合理应用该栏目的内容。

篇8: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

【教材分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22个词语(见词语表)。

⑵ 培养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语言,想像语言情境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⑴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⑵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⑶ 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⑵ 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

⑴ 同学们,在自然界中有一种动物与春天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总是早早地向人们报告春天的讯息,知道它是谁吗?

对,它就是燕子。出示燕子投影片或图片。

(板书:“1、燕子”,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⑵ 你们了解小燕子吗?(学生说说已有知识)2、教师范读课文。

(播放优美的曲子,教师声情并茂地诵读课文)

二、自学生字新词

根据生字表、词语表自学生字新词。学习建议:

1、画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2、问一问:在自学中,遇到读不准的字音,不理解的字词等问题查字典。

3、想一想:哪些生字和自己学过的字是同音字,形近字?应怎样区分?

4、写一写:哪些生字,词语不容易写对,写好,自由练习。5、读一读: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组词(出示卡片),注意读准字音。2、选择正确的读音。3、组词:

俊()俏()拢()拂()倦()峻()悄()笼()佛()卷()

骏()稍()垄()沸()圈()符()谱()沾()添()奏()附()普()粘()填()凑()4、说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聚拢──(聚集)

掠过──(拂过)反义词:偶尔──(经常)

增添──(减少)5、解决学生自学中的疑难。

四、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每一自然段都写了什么。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燕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质疑、梳理问题

第二课时

一、观察插图,引入新课

从单元整体的角度考虑,不仅要了解燕子的特点,更要深入到本单元的主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观察插图:这是一幅乡村的村景图,你们仔细观察,找找看,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

提示:1、观察插图要按一定顺序。

(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

2、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你看到的小燕

子吗?小燕子在图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再让学生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引导学生把自己从图中感知到的内容和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景色联系起来描述,使学生在脑海中对春天美景和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

二 研读语言,理解内容

1、在认真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幅美丽的春景图呢?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发言,可以直接读课文的语句;可以用自己的话描述。3、你觉得课文中的小燕子是怎样的小燕子? 板书:

()的小燕子

(学生发言:美丽的 可爱 活泼机灵 充满生机的 有趣的„„)

4、默读课文: ⑴ 思考:

从哪些语句的描写中看出这是一只(美丽的 可爱 活泼机灵 充满生机的有趣的„„)小燕子?用“____”画出来。

⑵ 想一想:

怎样朗读才能使人感到小燕子是这样的(美丽的 可爱 活泼机灵 充满生机的 有趣的„„)?

5、同桌交流。6、练习朗读: ⑴ 第一自然段:

学生读后,老师可以这样指导:

听教师读,你们发现老师读的与原文有哪些不同?并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不同之处: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学生发言:去掉了描写的词语。初步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教师点拨:添加上这些词语,有什么不一样呢?请你对比着读一读。

学生读书后发言:“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这些词用得好,因为它们写出了燕子外形的美丽。

教师引导1:这些词语放在在句子中怎样朗读呢?请同学们自己尝试练习。

(这些词语的确很优美,朗读的时候语调要柔和一些,声音要轻一些)

教师引导2:解决同学质疑中的问题。为什么说“凑”成了活泼机灵小燕子?

(品味“凑”)① 查字典选讲:

凑:A、聚合:~钱。~数。~合。拼~。紧~。B、接近:~近。往前~。C、碰,赶,趁:~巧(碰巧)。

课文中的“凑”是几个方面合在一起的意思。② 这句话中指什么聚合在一起呢? ③ 为什么用“凑”?

学生发言: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也是美的,它们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好形象。

深入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指导朗读: 一个“凑”字,就使这句话对小燕子的描写显得非常形象生动,朗读时应怎样读呢?

⑵ 第二自然段: ① 过渡: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抓住了哪些最能体现春天特色的景物。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把这些景物画下来。

② 归纳: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板书:雨 风 柳 草 叶 花)

③ 自由读书,边读边想像课文语言描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④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看插图便展开想像。

⑤ 师生问读:

教师提问什么样的雨、什么样的风、什么样的柔柳、什么样的花和草等。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课文写出了这些景物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

⑥ 追问:

小草儿,绿叶儿,各种美丽的花儿,都一起赶到春天里来了。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比喻句呢?出示后齐读比喻句。

(把它们比作像“赶集”一样聚拢来。这样写突出了春天树木茂盛,花草芬芳,充满了生机)

教师:想想赶集与春天的草、芽、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赶集的人很多,很热闹,春天的花、草到处都是,很多,也显得很热闹。

教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百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赶集的人是一起到集市的吗?

学生:赶集的人有先有后,春天的草也不是同时长出来的,花也不是一起开的。

教师:我们就要这样读书,要和生活联系起来,和自己的经验、经历联系起来。

教师:假如你们就是这些小燕子,看到这样的美景,都“赶来做什么”?

学生:赶来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

教师:这百花争艳的盛会,小燕子也赶来参加了,真是为春天增

添了生趣啊!

⑦ 引导:

课文中有一个小泡泡:我能想像出“赶集似的聚拢来”的景象。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初春,你会看到怎样地景色?哪些景物是报春的使者?

再看看插图,想一想怎样朗读才能使听众眼前浮现出光彩夺目的春天?

⑧ 练习朗读第二自然段。⑶ 第三自然段

①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 课文中具体写了燕子飞行的几种姿势?

用“____”画出描写燕子飞行时的动作,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② 引导:

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学生:燕子斜者身子从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

(师板书:斜、掠过、唧)

教师讲解: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

斜。”

③ 引导:

大家再读一读第三段,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⑷ 第四自然段 ① 过渡:

可爱的燕子飞累了,落在电线上休息,那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出示语句: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② 朗读,追问:

“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像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引导:

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像力!

走近看,这些小燕子什么样?(回读第一自然段)

离远看,这些小燕子什么样?这燕子像小黑点,正像曲谱上那一个一个音符。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画。

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③ 朗读第四自然段。三 总结课文,想像画面

1、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从燕子飞行的美,动态美;写到燕子停歇的美,静态美。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才更美丽,也更有生趣,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充满活力。

2、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再来读一读课文。

篇9:人教小学科学三下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迅、蕴、霎”等9个字,会写“贺、顾、迅”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应回报父母的爱,学会理解和关爱别人。

4.学习在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体会人物心理。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及歌曲《懂你》。

2.文字投影片。

3.学生查找自己最满意的生日照片或一份生日礼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整体感知

1.(出示插图,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在单元导读时已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两幅图中学生的表情和动作,试着用合适的词语形容两幅图。(如,第一幅图:热闹、兴奋、骄傲、兴高采烈;第二幅图:沉默、不安、羞愧、不好意思等)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a.学会自由读课文。

b.检查生字读音:蕴,读“yùn,不读wēn;霎,读shà,翘舌音,不要读成sà;拙,读zhuō,不要读成zhuó。

3.质疑,再读课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在同一节课堂上会有这样截然相反的表现呢?让我们再一次默读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第一幅图片的,哪些段落是写第二幅图片的。

4.汇报交流。

二、提出要求,合作学习

1.同学们在读书中一定发现了课文中对话很多,而且这件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那我们就分角色来读一读课文好吗?

2.确定读书的角色分配,提出读书要求。

a.把课文读流利,正确。

b.画出描写自己所读角色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的句子,再认真多读几遍,读出人物的语气,仔细体会应该怎样才能读好。

3.师生合作读课文。

4.反馈评价——指导读书。

三、指导写字,积累词语

1.出示要写的字,指导书写

2.搜集好词佳句。

四、拓展作业

篇10:人教版小学语文三下年级教材梳理

为了更好的让教研组的各位老师更好的理解本教材,特组织了各位老师共同探讨研究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三下教材的梳理工作,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三下年级教材分析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教材的基本结构;

2、教材的特点;

3、教学特点及注意的问题。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有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后面还有8篇选学课文。生字表1——不要求会写;生字表2——要求会写;词语表——要求会认、会写、大部分会用,了解这些词的意思。

二、教材的特点:

继续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2、5单元),大量更新课文,安排精读和略读课文。精读课文要求仔细研读,咬文嚼字,吸取各方面的营养,要下大力气,学会习作方法、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略读课文粗枝大叶即可,能把学到的方法迁移到略读课文上即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文学习的三步式:①提出要求②学生带着要求自己理解阅读③检查阅读效果,必要时加以引导,补充的8篇选学课文也可穿插与中间学习。

三、教学特点及注意的问题。(注意三年级的年龄特征。)

1、由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转化。

2、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深刻性与低年级相比,有较大的提高。

3、书面语言逐渐发展,逐渐赶上口头语言。

4、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5、感情的稳定性、可控性、丰富性、深刻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识字教学:

培养学生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低年级——不提独立;中年级——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高年级——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本册要求学生认200个字、写300个字。识字是下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语文课本以外的其他渠道,增加识字量。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识字能力。

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量的巩固是识字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最主要的方法是让学生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根据中年级特点,还可以在小练笔和习作中,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也就是在读写的过程中积累和巩固所学的字。另外,也可以采取一些归类复习的方法,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做一些归类整理,教材在这方面的安排不多,但是老师可以从这样的安排中受到启示,这一类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做一做。

要继续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为避免学生的疲劳,一节课写的字不要太多,可以分散到每一节课中去。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注意写字的质量。

五、阅读教学:

1、要指导学生理解内容,掌握语言规律、语言的表现形式、遣词造句、写作方法、语文知识„„要重视默读,低年级开始学习,中年级初步学会,高年级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

2、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

4、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培养美好的、细腻的、细致入微的感情)

六、作文教学

1、正确认识作文教学的性质:基础性、综合性、阶段性、连续性、实践性

2、中年级是作文的起始阶段,学生初始乍练,要求不高:文从字顺、过程清楚即可,不讲修辞,把话说清楚,比较言之有物,比较言之有理即可,不要以成人眼光或小学生优秀作文的标准看待。

3、培养作文的兴趣。

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自由表达,大胆放手,不要怕不合规矩,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在老师看来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管是哪一方面,只要有创意都应该鼓励。在教学中可以更放开一些,对教材的安排可以更灵活地处理,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有更适合学生练习表达的内容范围,完全可以修改教材里习作的安排。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教师要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习作机会,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

本册的八次习作训练分别为:

1、家乡的景物;○

2、环境保护;○

3、自我介绍;○

4、学会一个本领中的趣事和体会;

5、父母的爱;○

6、想象作文——未来的XX;○

7、自由习作;○

8、想象作文——神话

七、口语交际

全册共安排八次口语交际。分别是:“介绍家乡景物”“我们能做点什么”“说说我自己”“教你学一招”“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我想发明的机器人”“丰富多彩的世界”“神话、传说故事会”。口语交际的内容安排,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和“习作”一起成为“综合性学习”的有机部分。如,语文园地二中的“我们能做点什么”和语文园地五中的“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两个口语交际,都是以相应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依托,使学生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另一种是既结合专题内容又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话题,让学生交际得起来。口语交际教学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听的方面,在低年级“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基础上,提出“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说的方面,在低年级“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的基础上,提出“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尽量说得生动一些”“讲的时候要有感情,使听的人受到感染”等年段性要求。

八、我的发现:

由引导学生发现识字的规律与方法,发展到发现词和句子的规律与现象。

1、了解由相反的语素构成的合成词;

2、认识比喻句;

3、了解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句型;

4、辨析同音字;

5、了解一词多义的现象;

6、辨析多音字的意思;

7、了解成语前面两个字重叠的形式;

8、辨析形近字。这些都是从本单元或课文中生发出来的,主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九、日积月累,共编有三部分内容

1、“读读背背”系统编排了古诗、古诗中的名句、成语、名言警句、农谚等内容。园地一安排的是描写大自然景物的成语,园地二是描写动物的古诗佳句,园地三是涉及思想方法的谚语,园地四是关于勤奋、专心等内容的成语;园地五是古诗《游子吟》,园地六是关于天气变化的谚语,园地七是描写关爱、友谊等内容的古诗名句,园地八是歇后语。这些内容,无论对于学生学习语言、学做人都是十分有益的。教学时,教师不必做过多讲解。学生能理解就理解,不能理解也没有关系,主要是鼓励学生熟读成诵,多积累。

2、“读读认认”和“连连认认”。语文园地二、五、六、七中安排了四次集中识字的内容,园地二是反义词,园地五是关于植物的儿歌,园地六是关于调料的俗语,园地七是形近字组词。这四组识字的安排,充分考虑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采用熟字去偏旁识字、归类识字、熟字加偏旁识字、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等方式引导学生集中识一些字。到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这部分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来识字,如熟字减偏旁、熟字加偏旁、归类识字、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教学中可以设计多种活动,如,字词游戏、字谜、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识字的乐趣。

3、“我会填”和“读读记记”。为了加强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教材在语文园地一、三、四、八分别安排了词句训练方面的题目。园地一是量词填空;园地三是比喻句练习;园地四是定状补词语填空;园地八是不同形式的成语。这部分内容是对学生语文基本功的一个检测,也是对词句现象的一些规律性总结。主要是让学生多接触一些语言现象,读一读,记一记,有的可以做一做。不要求归纳出语法点。

十、继续编排趣味语文、成语故事等新的栏目。

在语文园地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宽带网”“展示台”这4项内容分别交叉安排两次。

1、“趣味语文”,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中学语文。教材在语文园地四安排了看图说成语,在语文园地七安排了词的趣话“说言”。教学时应以学生的交流活动为主。可事先布置学生准备相关的内容,还可以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增强趣味性。

2、“成语故事”,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许多民族文化的信息。教材共安排两个成语故事,《买椟还珠》是寓言故事,《画龙点睛》是传说故事,分别安排在语文园地三和语文园地八。它们既是结合本组课文的拓展阅读,同时又能让学生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教学时应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老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或者说说自己的感受及受到的启发。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提出来大家讨论。

3、“宽带网”,主要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加强课内外的联系。如,语文园地一结合本组观察大自然景物这一专题,列举了一些中外名家关于大自然的精彩描写,要求随手记录、做成卡片;语文园地六要求关心科技新闻,把有用的资料做成剪报和卡片。这样的安排,将有限的课堂学习延伸到无限的生活空间,加强了课内外的沟通。宽带网一般有“资料补充”和“拓展活动”两个方面的内容。从教学的角度看,“资料补充”部分只需学生阅读就可以了,“拓展活动”部分则体现了一定的弹性,可以先布置资料收集,再交流收集所得。因“宽带网”的内容与单元的专题相关,所以资料的收集可以结合单元中课文的学习先行提出。“宽带网”教学主要是进行资料的交流。也可以在单元学习结束之后,根据教材中提示的活动内容,深入开展一些收集资料、课外阅读、交流展示的活动。

4、“展示台”,是结合两次综合性学习而安排的。园地二展示了保护环境的标语牌、建议书、手抄报;园地五展示了给妈妈做的贺卡、和爸爸一起做的航模、全家的照片和写的小诗。展示台既为学生提供一个不断展示课内外语文学习成果的舞台,又是一种提倡、引导、激励学生自觉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不断提高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注意的是,教材中的内容只是例子,教师应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展示相应的内容。要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与同学交流学习成果的机会,让全体学生都能感受到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快乐。

每单元教学说明 第一单元

《燕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丰富的想象及一些表达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

《古诗二首》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柳》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这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春日》诗题的意思是在春天里。全诗讲的是作者在春日里游览,看到无限的春光,从中有所体悟,阐发了自己的哲理思考。《荷

花》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在读文章,想画面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二是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荷花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珍珠泉》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在自读自悟中,了解珍珠泉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二是了解叙述顺序,积累课文优美语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单元

《翠鸟》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二是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教学难点是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燕子专列》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二是领会人们为保护燕子所表现出来的博大的爱心。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难点是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学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路旁的橡树》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环保意识、爱护自然界里的一草一木;二是通过具体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

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第三单元

《寓言两则》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一个是《亡羊补牢》,一个是《南辕北辙》。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这两则寓言,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这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画杨桃》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教学这篇课文应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生受益。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第四单元

《和时间赛跑》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使学生在阅读时获得启示,引导他们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由于时间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时间概念也比较模糊,因此,引导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在阅读时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加深体验,是突破难点的重要途径。

《检阅》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本课编写的目的

课文的语言描写很有特色。从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人物形象比较丰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语文学习的重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争吵》本课意图是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教学时,可以联系上下文让学生体会“我”吵架后的心情。课文讲述的这种情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生交流讨论的着力点应放在揣摩和体会文中人物的这些心理变化。这一点,同《检阅》一课有相似之处。

《绝招》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懂得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这是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的一种价值认同,对学生很有启发。注意阅读课文不用面面俱到,抓住主要展开教学。如小柱子的“绝招”引来了大家的赞叹,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从中体会小柱子勤学苦练的精神和争强好胜的性格。第五单元

《可贵的沉默》这篇精读课文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的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生动地描述从而再现场景,是本课一个突出的特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沉默的可贵是本课的教学难点。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她是我的朋友》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细致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学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

《七颗钻石》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在于,读关于爱心的神奇故事,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妈妈的帐单》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声、无私和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看到儿子开出的账单,妈妈什么话也没有说,而是按照儿子的要求,把儿子索要的报酬如数放在他的餐盘旁,同时给儿子留了一份总额为零,却满载着母爱的账单。母亲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告诉孩子:如果你觉得帮妈妈做事需要得到报酬,妈妈会满足你;同时,妈妈提醒你,妈妈一直全心爱着你,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向你索取报酬。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学习课文,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配合综合性学习,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第六单元 《太阳》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选编本课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增长自然知识,学习用联系的眼光看待自然界,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同时接触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月球之谜》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与月球相关的知识,展示月球神秘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同时积累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句。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难点是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课文描写了“我”的一次上网经历,让我们在领略网络魅力的同时,了解网络的特点和作用,真切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便利。文章写的是上网经历,语言亲切。编本课的意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引起对网络和现代科技的兴趣,同时体会文中描写情绪的词语的表达效果。教学的重点是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体会网络的神奇。

《果园机器人》这是一篇能体现电脑神奇的文章,所写的内容极为有趣。文章中的机器人服务于丰收的果园中,它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地装箱,运到指定的地方。有趣的是,这些机器人只捡掉在地上的水果“吃”,自我充电,不停地工作。第七单元

《太阳是大家的》诗歌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上撒满了太阳的金光,小树在太阳的照耀下生长,小朋友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游戏。诗人从“太阳普照全球”这一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诗意,把太阳当做所有国家的朋友,她从西山落下,走向别的国家,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带去了快乐和希望。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难点是理解诗歌的含义。

《 一面五星红旗》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国际理解”的内涵,即国与国之间要互相尊重,人民要友好往来。“国际理解”并不是放弃民族自尊,只有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才能赢得外国人的尊重;二是学习一些刻画心理活动的方法。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难点是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卖木雕的少年》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本课是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文章先写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救援队的感激(新闻文体一般要求先介绍最重要的信息),再回溯整个事件的过程。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又有细节的描写,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第八单元

《西门豹》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运用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二是使学生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学习重点是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难点是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女娲补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课文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女娲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难点是在阅读中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上一篇:读书科目下一篇:八月再见九月你好经典语录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