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工作心得体会

2024-05-06

戒毒工作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戒毒工作心得体会

本文作者:陈启敏 好范文原创投稿

从戒烟中体味戒毒

那天,在下班的通勤车上,偶然间听到一位老同志在谈论他戒烟的事情,他讲得津津有味,于是忍不住凑过去问了问,才知道现在戒烟的人很多,曾经在单位里很有名气的几大“烟民”现在居然都戒了,真是有点不可思议。当然那位老同志也是成功戒烟者之一,听他说自己吸烟差不多有三十年了,半年前下决心把烟戒了,现在觉得浑身轻松、有劲,在人前很有一种自豪感。

其实我之所以对戒烟的事情如此关心,是因为我也是一名成功的戒烟者。我有十几年的吸烟史,由于爱好吸烟,曾经把自己的网上名字叫做“一支三五烟”,三年前的一个夜晚当时可能是因为心情不好,一口气连续抽了十几根烟,令我咳嗽不已,想起俗话说得好:“喝酒就是为了难受,抽烟就是为了咳嗽”,这烟有什么抽头?于是兴头一起决定把手指头上最后一根烟抽完后就对它说“拜拜”,当我在烟灰缸里摁灭最后一个烟蒂的时候,就宣布了我的吸烟史从此结束。

三年了再没有抽过一根烟,我戒烟可谓是成功的,我的戒烟方法,纯粹就是强制戒除,只是在脑海中反复提醒自己“说过的话一定要算数,说不抽就不能再抽了”。现在说实话我是对香烟一点儿也不想了,见到别人吸烟还不太闻得惯那烟味儿了,可是想想当初刚开始戒烟时还真是不容易,特别是停止吸烟后的那一两个月常常会感到头痛、肌肉痛、口干、心悸,还很容易生气、发怒,幸好那段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再加上自己戒烟的决心,也就挺住了。我觉得,这三年来最让我有可能重新吸烟的原因就是和吸烟的朋友在一起,他们每次善意的劝诱对我来说都要承受心理上的煎熬,如果我碍于面子,自制力又不强,我想我是不可能戒掉烟的。

我现在戒烟成功了,我也感到非常的快乐和自豪,朋友们见到我都说我容光焕发好象变了个人似的,我能体味到这是戒烟给我带来的变化,我常常在想如果一个吸毒者戒了毒会不会也像我这样呢?甚至是比我感觉更好?答案是肯定的。其实吸烟和吸毒都是一种瘾癖,吸烟是烟草中的尼古丁在起作用,使人对它产生一种依赖性,而吸毒则是吸食者对海洛因等毒品产生的更为强烈的依赖性。戒烟难,戒毒更难。毒品海洛因等对人所产生欣快感是尼古丁无法比拟的,它将长期保留在戒毒者的记忆中,通常能维持10年以上。我在戒烟后出现过身体不适,而戒毒者在戒毒后会出现更为严重的症状:流鼻涕、流涎、流泪、打哈欠、瞳孔散大、出汗、腹痛、腹泻、头晕、头痛、心动过速、发热、失眠、焦虑、烦躁、恐惧、紧张等。朋友的劝诱差点使我的戒烟行动毁于一旦,而戒毒者将会面对来自“旧朋友”的更大的诱惑及压力,只要再吸一口,马上就会前功尽弃,所以戒毒的难度相对于戒烟来说是相当大的。虽然现在我们听到有很多的人戒烟成功了,而很少能听说某某人戒毒成功,但是从我戒烟成功的经历中我能体味到,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信念,再加上方法得当,吸毒者也是完全有可能戒毒成功的。

但愿所有吸毒者都能像我戒烟一样与那害人的毒品说“拜拜”。

青海省戒毒康复所 陈启敏

篇2:戒毒工作心得体会

昨天,去江门戒毒所参观了。里面的情况和我在电视里、在别人口中听到的都很不一样(还是说只是江门是这样子呢??)里面有卡拉OK,有篮球场,有医务所(医务所里居然还有B超)......在参观的时候,我看到工场外那一张张由那些戒毒学员亲手编织的椅子有模有样的,我们看着都感动了,震撼了,从来都没想过他们在这里还有这样一番大作为,手工编织的椅子,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有看到了。至于他们的宿舍,怎么说呢?总感觉似乎比我现在所在的学校的宿舍环境好多了,突然觉得自己好悲哀!他们的被子叠的是超级整齐的,床上的柜子里的东西也是井然有序的,绝对绝对可以跟商场里陈列的商品媲美。不好意思地说一句,他们做的似乎比我做的还要好上好几倍呢。或者说,那里不像是一个戒毒所,更像是一所学校呢

之后就是二对一的面对面谈话了,从他们口中,我感觉到了他们不想我们想象的那样恐怖,他们乐观、开朗(最起码我看到的是这样),

整个人都抱着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和他们聊天,虽然有点紧张,但是却意外地聊得高兴。我发现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抱着强烈的猎奇心理去尝试du品,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因为损友的介绍才沾手du品的。看着我那个帮教对象的手臂上那一道道深刻的伤痕,是那么的触目惊心,我就知道,要戒除这毒瘾,是那么的痛苦,那么的辛苦。当问及他们在这里的生活状况时,他们反映这里的生活还是不错的,有空就去打打球,锻炼一下自己的体能,有时候他们也会举行不同类别的比赛,当然,胜者就会有奖品哦~!晚上的时候,他们会在宿舍里玩一些小游戏、看看电视、和别人聊家常之类的;或许,他们会到工场里学东西,让自己也有一技之长,不至于日后在社会上庸庸碌碌,一事无成。从这里,我们感受的到,他们比社会上的很多人要简单,他们对事、对人都很乐观,在“学校”里,他们似乎把这里当成了他们的一个家,一个能帮他们重回正道的家;戒毒所的民警是他们的一个亲人,一个能帮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亲人。

篇3:戒毒工作心得体会

一、对工作对象的定位的转变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吸毒对象的自我定位和社会大众 (包括戒毒工作人员) 对吸毒对象的定位。

大众往往将吸毒者定位在“社会不和谐因素”“危险多发人群”“必须强制管控的对象”等等。这是社会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标签化”, 给他们的这种定位使得他们被相对的孤立起来。自我意识中, 吸毒者会认为自己跟普通大众真的不一样, 而是属于某一特殊群体——“异类”。也正如管理学中的皮革马利翁效应一样, 他们接受了这种暗示, 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导向了自我的行为。

因吸毒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 这种“污点的身份”, 使得非吸毒者对吸毒者实施明显的或暗示的社会隔离和社会排斥, 主要是社会歧视。严重的情况是对于吸毒者 (即使有的已经接受了戒毒) , 家庭的拒之门外, 邻里朋友的避而不见, 社区大众的指点和驱赶, 工作单位不留情面的解雇, 等等。吸毒人员之所以难以摆脱毒瘾, 根源之一在于回归受阻, 被社会拒绝导致自暴自弃, 最终难免再次选择毒品逃避社会、麻醉自身。因此, 反对歧视、排斥, 对吸毒者以宽容、关怀与帮助, 已经成为社区戒毒的关键。

不可否认吸毒者的吸毒行为是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悖的。但是他们同样是受害者, 也是需要得到尊重和支持的、有着自我救赎的意愿, 有着自我价值的实现的需要。自此, 中国的戒毒开始越来越向着注重人文关怀的方向发展。

二、对工作对象工作情境的转变

1、适合再社会化的开放式管控情境

我国在提出社区戒毒为主的理念之前, 主要依靠戒毒所做强制戒毒的相关工作。在硬件和软件都缺乏的戒毒所中, 工作人员的“兼职性”, 工作上的“一刀切”, 管控的“惩罚性”等弊端普遍存在。

吸毒行为产生于自身更产生于社会环境, 自身性格因素导致、家庭原因、学习工作带来的困境、朋友圈子影响, 人际交往的障碍等等, 隔离戒毒往往偏向注重消除吸毒人员获取毒品的可能, 而对其吸毒的深层次和广界面的原因很难以得到消除。并且由于长期被隔离在社会正常环境之外, 这些问题更加被强化, 以至于吸毒人员在解除强制戒毒后更难融入社会。强制戒毒机构处于封闭状态, 与社会的隔绝导致吸毒人员离开戒毒机构后, 很难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和工作。社区戒毒是以治疗对象的再社会化为目标。这种再社会化是封闭式的戒毒所不能实现的。社区戒毒通过家庭参与、社区工作人员的参与, 能有效帮助吸毒人员进行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治疗, 提高其融入社会的各方面能力。社区戒毒是持续在吸毒人员生活的社会环境中进行, 改善吸毒者自身、改善其生存的社会环境, 使其与社会环境相融共长, 有利于戒毒效果的巩固。

2、社区戒毒的开放情境下的各种“助力”

“人在情境中”相关理论认为,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 社会环境是形成个体意识进而导向个体行为的最重要基础。我们的心理和行为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需要构建具有整合感的关系网来获得支持。家庭、父母、同辈群体、邻里、社区、学校、文化传媒等等。所以这些对吸毒者的回归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助力。

目前, 社区已经成为戒毒的新生力量, 是各种吸毒矫治措施、手段, 方法发挥功能和作用的平台。社区戒毒有利于充分调动、利用社区资源共同投入到吸毒矫治的工作中去。

三、禁毒人员工作方式的转变

1、从关注工作本身到关注“人”本身

戒毒的工作人员的工作, 从原来以完成任务和指标的工作重心和焦点, 转变为关注工作对象本身, 对其学习、生活、工作、人际交往情况密切关注, 尽力为其解决加注在自身的压力因素。不是让吸毒者在对刑罚、对管制手段的惧怕之下的暂时妥协或表面服从, 而是真正让其从心理上排斥毒品。比如, 社区力量为其解决就业问题, 使其有自我价值的成就感;解决其社保问题, 使其生活安定而不再去寻求所谓的“刺激”;通过丰富的文化娱乐满足其精神世界的需求, 使其精神有所寄托;帮助其重塑人际关系网和社会支持网络, 使其找到支持和归属感。

2、“对等平衡”的合作关系的形成

传统的的劳教戒毒模式中, 把工作对象当做管控对象强行控制起来, 缺乏人文的关怀, 只是单纯的“压制”, 在工作人员与工作对象地位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平衡性、不公平性。由于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发展时日尚短, 社工队伍正在起步, 专业性也正在培养过程中。

总之,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社会工作的价值和人本主义精神在中国得到推行并逐渐内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任何理论和行动指导有其自身生长的土壤, 移植到新的环境需要与当地环境相互磨合、相互适应。人本的社工工作方法在中国的本土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禁毒社工队伍的建设、专业性的增强、禁毒体系的不断完善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不论怎样, 人文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是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

摘要:我国戒毒工作从强制的劳教模式正在向社区戒毒为主转变。它是符合人的发展规律, 符合人的再社会化规律的。这种戒毒模式符合“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体现着人本思想, 更为科学、更具人文性, 也必将取得更长远更好的效果。本文从戒毒工作的几方面转变来浅谈社区戒毒的“人本”, 即人文性。

关键词:劳教戒毒,强制戒毒,社会环境,社区戒毒,人本

参考文献

[1]阮惠风、顾克非:《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存在问题与模式构建研究》,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0 (3) 。

[2]吴庆全:《社区戒毒模式研究——基于苏州市社区戒毒的调查》, 苏州大学硕士论文, 2009年。

[3]吴铁钧、王振华:《吸毒预防的理论与实践》,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8年。

篇4:戒毒工作心得体会

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是指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戒毒战略思想指导下,优化配置社区矫治工作机构与司法资源,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运作,针对吸毒成瘾者建立的一种科学的矫治工作系统。

社区戒毒与康复模式是将吸毒成瘾者放在开放性的社区中进行治疗,摆脱戒毒所等具有封闭性质场所的束缚。把吸毒成瘾者置于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就不存在重新适应社区生活的问题,可避免或逐步消除因长时间封闭形成的对社会的疏离感、陌生感、隔膜感,从而使其再社会化进程变得更为顺利、更有效率。建立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体系,是针对传统封闭性戒毒模式所存在的弊端而寻求的替代措施,是矫治工作文明化、人性化、人文化、科学化的体现。

一、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的运作过程

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的具体运作是以吸毒成瘾者为中心,在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戒毒总体思路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等外在因素和调动吸毒成瘾者的戒毒自觉性,依法进行的一系列戒断矫治工作。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的具体运作过程包括以下方面:

(一)收集与分析吸毒成瘾者资料。吸毒成瘾者资料收集的内容主要包括成瘾者个人资料及其所在环境的基本状况,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等方面的资料。(1)个人层面的资料收集主要包括:个人的基本资料:如年龄、个人生活简历、生活经历及重要事件、社会经济地位、周围重要的人物、相关的社会系统等;吸毒情况:如吸毒的原因、时间、种类、方式等。(2)环境层面的资料收集包括:吸毒成瘾者生活中的重要社会系统及可以得到的各种资源系统。社会系统主要包括吸毒成瘾者的家庭、亲属、邻居、学校、单位等。社会系统中重要人物帮助吸毒成瘾者进行治疗和矫治的能力,对其持有的希望和支持,都是矫治工作者必须了解和认识的内容。资源系统主要包括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如邻里关怀,社工及社区志愿者,各种社会保障政策、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可能提供的服务等等。(3)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层面的资料,主要包括吸毒成瘾者个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特别是与重要人物的关系;吸毒成瘾者寻找帮助的主要方式;各种社会系统对吸毒成瘾者求助的反应等。

吸毒成瘾者资料分析是在广泛收集成瘾者个人资料、环境资料、成瘾者与环境互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使收集的资料系统化、有序化、规范化的过程。通过对成瘾者有关药物依赖程度、性格、心理、社会关系、经济社会和事业发展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分析,对成瘾者有更全面系统地认识,使戒毒工作者能够抓住成瘾者问题的实质,从而准确把握成瘾者的根本问题,制定正确的戒毒方案。

(二)建立社区戒毒专业关系。社区戒毒专业关系是戒毒工作者与吸毒成瘾者互动过程中,双方通过平等的、伙伴式的交往形成的关系,是建立在双方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基础上的关系。

建立专业关系是开展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的基础。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是戒毒工作者与成瘾者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如果双方信任关系确立,戒毒工作者就能增强对吸毒成瘾者的影响,帮助成瘾者参与自助过程;否则,成瘾者可能中途退出或破坏改变的进程。从以往的实践来看,戒毒工作者与成瘾者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双方相互信任,能够为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共同采取治疗与矫治行动,通常会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而戒毒工作者未能与成瘾者建立专业助人关系,双方的关系仍停留在管制与被管制、服从与被服从的矫治关系中,双方缺乏信任感,这种关系虽然也能使成瘾者处于被控制的状态之中,但无法调动成瘾者自身的积极性,矫治过程也缺乏针对成瘾者需要的有目标的介入,因此,其矫治效果并不会理想。

(三)制定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计划。计划阶段是在吸毒成瘾者资料收集、分析以及双方专业关系建立基础上工作的延续,戒毒与康复计划包括了戒毒工作者必须完成的核心任务。戒毒与康复计划的制定过程是戒毒工作者与吸毒成瘾者共同合作的过程。

戒毒工作者根据吸毒成瘾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矫治与康复计划。戒毒计划不是随意制定的,要考虑为成瘾者实际情况,戒毒机构所能提供的资源和帮助,戒毒工作者的能力以及对资源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等。

(四)实施社区戒毒与康复计划。实施阶段是戒毒工作者和吸毒成瘾者根据戒毒与康复计划开展工作和采取行动的时期,是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开展最重要的阶段。实施戒毒计划的过程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首先,戒毒工作者整合社区资源,协助吸毒成瘾者解决实际问题。戒毒工作者在与吸毒成瘾者建立起基本信任关系之后,就要着手帮助成瘾者解决一些迫在眉睫的实际问题,如家庭关系紧张、生活困难、就医、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在帮助成瘾者解决实际问题时,矫治机构不能充当“慈善机构”的角色,不能单纯地强调服务,虽然这些工作是必要的,但不是社区戒毒工与康复工作的主题和重点,一味强调“服务”,势必会影响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的严肃性。其次,戒毒工作者针对不同类型的吸毒成瘾者运用不同专业工作模式。虽然吸毒成瘾者具有某些共性特征,如人生空虚,追求享受、刺激;缺乏诚信与羞耻感,惯于说谎、欺骗;自暴自弃,反复性强,容易诱发犯罪等,但他们又有千差万别的个性及社会经历。因此,戒毒工作者在普遍教育矫治的情况下,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成瘾者运用不同的专业工作模式,才能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此外,戒毒工作者要认真负责吸毒成瘾者的定期尿检。戒毒工作者应当带领吸毒成瘾者到所在地区指定的卫生机构进行定期的尿样检测。在定期尿样检测过程中,戒毒工作者要监督其留取尿液样本,防止其作弊。

(五)社区戒毒与康复的评估与跟进。社区戒毒与康复评估是戒毒机构在戒毒计划实施后,借助科学的测评工具对吸毒成瘾者的心理、认知及行为等方面进行测量和评价,是衡量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效能的重要标准之一。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毒瘾依赖程度的诊断性评估、戒毒期间戒毒效果的检验性评估、复吸倾向预测性评估等方面。戒毒效果评估体系可量化为下列指标: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知法守法、就业能力。上述是戒毒效果评估的基本内容,不同类型的评估所包含的考核内容应有所差异,在具体内容的评估中可以选择有关的内容,构成具体的评估指标。

社区戒毒与康复的跟进是指戒毒工作者与吸毒成瘾者的矫治关系结束后,工作者必须对成瘾者进行一段时期的随访,并对出现的新情况作出一定程度的处理和回应。对吸毒成瘾者解除社区戒毒与康复后的跟进,有利于维持和巩固社区戒毒过程所取得的效果;有利于帮助成瘾者得到更合适和更有效的矫治监管和服务;有利于吸毒成瘾者实现社会康复的目标、真正回归社会。

二、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的保障体系

(一)思想保障

思想意识是行动的指南。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戒毒模式,在实践中,要确立以下思想意识,以保证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工作的顺利开展。

1.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使吸毒成瘾者在不与社会隔绝的环境中进行治疗,实现其顺利回归社会的目标,充分体现了刑罚的人性化和人道主义。社区戒毒与康复制度建设和工作推进必须紧紧围绕有利于吸毒成瘾者的再社会化这个主题,落实人性化监督管理措施和教育改造方法。

2.确立非处罚思想。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是非监禁刑罚执行工作,矫正程序、手段及措施具有法定性和强制性。尽管吸毒成瘾者不在封闭性的戒毒所接受治疗,而在开放的社会上接受康复矫治,但对其进行教育矫治的措施不变。社区戒毒与康复制度的完善要充分认识吸毒成瘾者的性质,实现科学管理、规范执法,保障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的严肃性,依法、准确地体现其特性,最大限度地矫正吸毒成瘾者。

3.确立社会参与思想。毒品成瘾是成瘾者不良人格特征与一定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治疗、矫治吸毒成瘾者也不能靠单一的隔离手段。社区戒毒与康复就是在成瘾者与社会直接互动的环境中,运用专门机关和各种社会资源及力量,开展教育矫治工作的戒毒方式。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的创新要把戒断毒瘾要求与社会化戒毒方式的有机地统一起来,并着力在两者的结合部或交叉点上探寻制度创新的突破口和有效载体。

(二)组织保障

目前,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在我国尚处于探索性阶段,要保证其按照法律化、制度化、有序化地进行,我们必须通过完善社区戒毒与康复机构,专人专职负责社区戒毒与康复各项具体工作,才能保证国家的社区戒毒与康复政策落到实处,取得预期效果。

1.健全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机构。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机构设置合理与否,是戒毒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明确规定,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社区戒毒工作。目前,各街道(乡镇)普遍建立由街道(乡镇)党工委、办事处分管领导任组长,由综治办、派出所、社区疾病防治中心和街道(乡镇)有关科室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禁毒领导小组(或称禁毒协调指导委员会)。在此基础上,应注重加强戒毒工作机构力量。街道(乡镇)戒毒工作机构可设在综治办内,并且明确一名干部具体负责戒毒工作;对辖区内吸毒人员超过100名以上的街道(乡镇),应设立1—2名戒毒专职干部。居(村)委会可建立戒毒工作小组,可由居(村)委干部、社区民警、禁毒社会工作者和帮教志愿者组成。社区戒毒与康复的优势在于充份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及力量,共同矫治吸毒成瘾者。仅单靠街道(乡镇)、居(村)委干部和社区民警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动员、组织社区居民群众积极参与戒毒工作,培育和建立社区戒毒自治组织。各街道(乡镇)可建立戒毒志愿者协会,各居(村)委会相应设立分会。戒毒志愿者协会可吸收社区内热心于戒毒工作的社会帮教志愿者、戒毒社会工作者、治安积极分子及其吸毒人员家属参加。其主要职责任务是:在社区戒毒工作机构的指导下,协助社区组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心理咨询服务以及对吸毒人员的帮教、治疗和管理。

2.建立专业的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专业队伍。

毛泽东同志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吸毒成瘾者的治疗、矫治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工作,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戒毒工作的开展。在调查中发现,我国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工作人员素质差别很大,而且尤其是社区戒毒中高层次专门人才在数量上、质量上都还处于比较紧缺的状态,特别是现代化的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人才、管理人才、教育人才、心理矫治人才等不能满足社区戒毒与康复人员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教育矫治的需求,优质的专业化矫治队伍尚未组建起来。

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人员大多是来自各监狱、劳教所和司法行政部门“转岗”,加上街道干部、教师和一部分社会志愿者协助矫治工作。因此,为了推进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的需要,应当大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在政策上对戒毒机构编制、经费等方面要给予适当倾斜,也可选派出一些责任心强、经验丰富、业务熟练的人员充实进去,具体从事戒毒与康复工作。

(3)建立各部门间的协作机制。开展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指出,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履行禁毒职责或义务。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卫生行政、民政等部门应当对各自履行其职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建立协作机制,保证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物质保障

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活动,其运作的主要资金或者绝大部分资金必须来源于政府划拨的财政资金。从我国刑罚执行机关的资金来源看,主要的资金来源是省级财政。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逐步展开,社区戒毒与康复人员的数量会不断增加。与此相适应,戒毒所内吸毒成瘾者数量的增加趋势会放慢;甚至可能会出现下降的情况,这种变化会减少国家投入到戒毒所的财政资金。由此节省下来的财政资金中,一部分应当投入到社区戒毒与康复工作中,这样,实现了优化配置国家刑罚执行资源的目的。

篇5:戒毒管教工作心得体会

一、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

俗话说“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戒毒人员(以下简称学员)思想转化工作亦然。民警在开展个别谈话教育前,首先就是要全面了解掌握学员的基本情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四知道”。其次要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把准学员的思想脉络,挖出症结所在,做到胸有成竹,以便对症下药,从而加强教育转化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如果说基本情况可以通过档案名册等了解掌握,那么后者则需要我们民警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人常说:“善观察者可见常人的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必空手而归。”因此管教民警要善于拨开迷雾透过表象看本质,像沙里筛珠一样获得学员的真正思想动态。通过学员的表情、眼神和日常行为等反馈信息,善于见微知着,发现思想苗头。民警只有思维要敏锐,观察细致,对异常情况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还可通过教育形势分析、思想会诊以及诸如吃饭看饭量、来信看表情、劳动看热情、集体活动看参与等活动,从获得的信息中梳理出学员的“心理图谱”,掌握第一手素材,进而做出综合分析,切实掌握学员的思想动态,把准命脉,以便对症下药,去“病”除根,真正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戒毒学员李某刚入所时拒不认错,不服管教,不参加生产劳动。他说:“我一没赌,二没抢,吸毒是花我自己的钱,我没有危害社会,凭什么强制隔离我?”在改造中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冲突,对抗情绪、不满情绪自然流露。为了做好该学员的教育转化工作,我仔细查阅了他的档案资料,并通过其他戒毒人员了解该学员的家庭和个人状况。第一次的谈话中,我主要采取冷处理的方法,以拉家常方式与其进行闲聊,既不批评,也不碰硬,避免产生抵触情绪,让其畅所欲言、吐露心声。通过谈话了解,该学员从小家里没人管,在外流浪、自由散漫,经常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混,染上毒品。后面的谈话我首先从关心他的生活入手,经常问寒问暖,使其对我产生信任然后找准时机,指出其思想上的错误想法,他心悦诚服接受,这时抓住机会讲给他毒品的危害:“吸毒的最大害处,是忘却自我,麻木和瓦解人的精神、神经系统。你脑海中出现的,正是你希望和想要得到的。它使人丧失良知和责任感,干出一切坏事而觉得与己无关。可见一旦吸毒成瘾,心理扭曲,人格改变,除了毒品一切可抛。对自己、亲人、社会带来严重危害,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你应坚决向毒品说:“不!”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哪条路是生路,哪条路是绝路,你自己看吧!”并给他今后的戒治生活指出了方向。该学员逐渐消除了抵触情绪,并主动要求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现在思想基本稳定,在队里表现很好,能够遵守所规队纪,积极戒治。

二、关爱尊重、因势利导,做到防患于未然

戒毒学员是一个违法者、脑疾病人,更是一个受害者,民警如果怀着热情、宽容、关爱去教育矫治学员,就能触动学员的心灵。在重塑学员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民警对学员的关爱能使自己创造出各种良好的切实有效地方法,“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民警只有关爱、尊重学员,才会赢的学员对自己的尊重和信赖,在学员当中树立威信,谈教育才有意义。其次民警要真正为学员着想,思他们所思、急他们所急。特别是对于戒备心很强、配合性差的学员,还要从他们的需要出发,在有限的范围内合理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使他们得到认可、温暖和尊重。要彻底摒弃那种居高临下、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之势,要“以法正其行,以德正其心”,学员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戒毒学员王某,刚入所表现为劳动、学习不努力,行为养成差,平时日常改造中,懒懒散散、不思进取,习艺劳动磨洋工,上课听讲两眼无光,总是发呆„„这些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问其原因,该学员总说没事,如果对他责怪、惩罚无疑是雪上加霜,采取简单粗暴的形式或加以训斥、或一棒子打死,不但无法使其转化,反而加重了他的心里屈辱感,于是我通过他们班的其他学员了解情况,但均不知缘故,只说前两天他家来了一封信,收工后我便找其谈话,得知女儿上学交不起学费,妻子要跟他离婚。了解这一情况,我首先做其思想工作,指出其吸毒给亲人带来的身心危害,一切都是自己的错,怪也只能怪自己,不要怨天尤人、执迷不悟,要从中吸取教训,戒除毒瘾、重新做人,鼓励其要树立戒治信心,一边向大队请示安排其给家里打个亲情电话,主动承认错误,在后来的接见时,我和大队几位民警抓住时机,积极做其家属的思想工作,并且主动凑钱给其女儿交上学费,从而“挽救”了一桩婚姻,消除了该学员的思想顾虑,该学员非常感谢,在后来的戒治生活中,表现积极,成为队里的骨干,提前三月解除强制隔离。

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做到滴水穿石

做人的思想工作难,做学

员的思想转化工作更难,难就难在其具有不确定性和反复性。学员的思想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系统的过程,是一个抓反复、反复抓的过程,寄希望于一次两次的教育转化,“毕其功于一役”,想一蹴而就,是做不好教育转化工作的,对此,我们应有充分认识并注重采取相应的对策。在学员的教育转化问题上,民警首先要克服急燥情绪,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握其本质和规律,增强矫治科学性上下功夫。既要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又要用知难而进、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一点一滴地开展工作。

四、情理兼容、刚柔并济,做到恩威并举

“理”就是制度,“情”就是情感,在个别教育工作中,既要有理还要有情,缺一不可,离开了“理”,“情”就成了无源之水,达不到约束反省的目的,离开了“情”,“理”就成了死板教条的规章制度,不利于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因此民警对学员的管理、教育过程中,首先对学员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但“严格”并不等于“严厉”“严酷”,过分严格的管理不利于学员的教育矫治(戒治),容易造成学员自卑感强、个性压抑,甚至会造成学员的逆反心理,导致民警与学员的关系对立甚至僵化。这极不利于学员身心的发展,也不利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作为民警要正确把握严格管理的尺度,做到“严中有宽、宽中必严”。“严”与“宽”有效地结合起来,灵活处理。民警还要做好个别被处罚学员的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其正确认识错误,改邪归正。同时,对待学员违纪处罚的方式要多样化,要寓教育于处罚之中。严不是冷面铁心,宽也不是迁就从容。民警如果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就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人、挽救人、感化人离开了实际行动,言语再美丽都是苍白无力的,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其立足之地。

戒毒学员王某是“三无”人员,因缺乏关爱,加上无人会见,自卑心理非常严重,对戒治生活产生厌烦情绪,孤独压抑,精神压力大,变得脾气暴躁,行为失控,受到处理。我了解之一情况后,首先我对其讲清楚政策、法规,让其认识自己的身份,然后明确告诉他在队里只有认真服教、服从管理,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早日康复、早日回归。在日常的戒治生活中,我首先抓其养成教育,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并且自己设身处地、尽己所能地帮助该学员,解决他在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满足此学员提出的衣、食、住、医等方面要求。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帮助,在一次帮教活动中,对该学员进行帮教,适当捐款捐物,让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政府的关爱、民警的关心,从而有力地配合教育转化工作的深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篇6:戒毒工作心得体会

笔者认为和谐应是在遵守规律之下的和谐,自然的和谐要遵循自然规律,社会的和谐要遵守社会制度和法律,戒毒场所的和谐同样要遵守场所的管理规定。戒毒学员因吸毒打破了自己与社会的和谐,从而进行强制隔离戒毒,重塑其融入社会的和谐因素。作为强制隔离戒毒场所,要培养戒毒学员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矫治其不良恶习,更多的应体现管理与被管理。民警在管理中应当依法行政、树立和谐理念,但和谐的前提是戒毒学员不能打破管理规定,就像自然一样,打破必然要接受惩罚。在民警与学员,管理与被管理这对矛盾体中,要根据情况,在和谐和冲突的循环过程中发现矛盾,化解矛盾,不断改进完善管理规定,使和谐更多、更长一些。因而,要正确看待和谐,不能片面理解和谐,不能在什么场合都牵强附会用词,只有这样,才能正视强制隔离戒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正确去处理解决问题。

二、如何在戒毒场所理解弱势群体问题?特别是民警与学员的弱势关系问题

强制隔离戒毒学员受到毒品的毒害,在戒毒期间受到一定的人身限制,不能因为这一原因就过多强调其弱势地位,首先要清楚其行为的违法性,国家采取强制隔离戒毒的目的;其次,要正确认识对强制隔离戒毒学员的毒瘾戒治和心理矫治过程,其实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消除弱势的过程,就像医生治疗病人,老师教育学生,家长管教子女;最后,要客观看待弱势和强势是一个对立的转化过程,条件情况等因素的不同,弱势有可能转变为强势,强势有可能转变为弱势,如作为执法者的民警,在执行法律和依法管理的过程中相对戒毒学员来说是强势,但民警作为个体人时,往往一个人要面对承受几十甚至一百多名学员各种情况等的风险威胁时,难道又不是弱势吗?

三、如何让社会了解和共同参与强制隔离戒毒问题

做好强制隔离戒毒工作,需要社会的参与、支持和理解,站的角度不同,看问题的观点就不一样。因而,政策制定者要根据实际情况,邀请组织学者、专家和社会人士等到基层戒毒所体验、调研,让他们在体验、调研中发现矛盾,遇到矛盾,解决矛盾,使他们真正全面了解和认识戒毒工作,防止片面抓住一点而大做文章的情况。抓好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解决思想问题是关键,真正了解基层各种情况是前提,只有思想通了、情况明了,我们才有可能对许多问题进行客观全面认真仔细地思考。目前,许多强制隔离戒毒所积极利用社会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如节日亲情面对面帮教,请专家对戒毒学员开展团体心理咨询,让有关团体、学生参观禁毒展厅,到有关学校开展现身说法,困难帮扶等。让社会逐渐了解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加强了与社会的联系,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戒毒工作不是某个单位、部门的事情,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目标。

四、如何处理生病学员外出就医住院费用等问题

篇7:戒毒警察心得体会

今年上半年以来,公安部禁毒局在郭声琨同志和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党的和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等中央领导的批示指示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的意见》和全国禁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加强各项工作措施,着力解决突出毒品问题,努力_禁毒工作难题,推动禁毒工作取得重大发展进步。

一、以开展禁毒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活动为重点,全面掀起禁毒工作的新高潮。

按照声琨部长的指示要求,公安部禁毒局把开展此次表彰活动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禁毒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作为进一步振奋精神、推动工作的有效抓手,全力抓好各项筹备工作。郭声琨部长、杨焕宁、傅政华、黄明副部长、夏崇源主任、刘部长助理等部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或批示,对表彰活动的筹备组织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赴会场实地考察、现场办公,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部署各项工作。一是积极争取中央有关部门支持。刘部长助理多次主动上门与中办、国办等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理解和支持。筹备工作期间,中宣部部署中央主要媒体集中报道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事迹。人民大会堂等单位也给予大力支持,在会场、住地等方面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保障。活动当天,40余个中央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参加接见活动,充分体现了中央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对禁毒工作的大力支持。二是精心做好评选各项工作。在推荐评选工作中,组织各地禁毒部门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自下而上、民主推荐、逐级审核、择优评选的原则,严格把好申报、审核、考核、公示、审批等关键环节,认真推荐上报候选集体和个人,并根据审核公示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核查,确保表彰对象真正过硬、经得住检验。三是扎实做好各项会议筹备工作。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工作部署会、协调会,反复修改、完善、细化各项工作方案。各工作组和办公厅、人训局、宣传局、装财局、科信局、警保局、警卫局等单位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在材料起草、评选表彰、会务筹备、活动宣传、财务保障、交通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确保了活动的圆满完成。6月25日,、和栗战书、杨晶、郭声琨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接见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发表了重要讲话。国家禁毒委员会隆重举行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国务委员、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公安部部长郭声琨作了重要讲话,国家禁毒委员会专门下发通知,就认真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向全国禁毒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学习活动,进一步把禁毒人民战争推向深入进行了动员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活动的圆满成功,为我们推动禁毒事业创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和外部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全国禁毒部门和广大禁毒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革命斗志。各地各相关部门按照国家禁毒委员会的部署要求,迅速掀起了贯彻落实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新高潮,有效推动了各项禁毒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以开展“百城会战、网络扫毒、4·14专案、5·14机制”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执法打击力度。

为认真贯彻关于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郭声琨部长和刘部长助理的指示要求,紧紧抓住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的禁毒严打整治行动,显著提升了打击治理毒品的能力水平。一是“禁毒百城会战”取得显著战果。自去年10月至今年3月,为抓好为期半年的“百城禁毒会战”专项行动,先后多次由局领导带队赴各地开展督导,对参战的109个重点城市毒情逐一分析,对战果持续不理想的城市下发专门通报,加大推动力度。各地、各警种全面加强禁毒协作,积极建立跨地区、跨警种合成作战模式,以整体仗、合成仗、联手仗对毒品违法犯罪发起全面进攻。百城会战期间,全国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1.5万余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3.3万余名,查处吸毒人员60.6万人次,缴获毒品43.3吨,同比分别上升85.5%、92.2%、70.7%和44.9%,超额完成了预定目标。二是深入开展网络扫毒专项行动。遵照、孟建柱、郭声琨同志批示要求,集中开展互联网禁毒工作,会同中宣部、中央网信办、高法院、高检院、工信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邮政局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互联网禁毒工作的意见》,联合发布《中国互联网禁毒公约》,为互联网禁毒工作提供了较为科学严密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指引,搭建起警企对接、良性互动的工作平台。自4月份开始,部署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网络扫毒专项行动,先后组织开展3次全国集中收网,共侦破网络涉毒案件14878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2871名,缴获各类毒品3.37吨,清理整治各类涉毒违法信息6.5万余条,关停取缔涉毒网站832家,关停涉毒通讯账号576.8万个,通报有关部门停止解析涉毒违法网站域名529个,有效切断了网上涉毒信息传播源头。三是深入开展打击制毒犯罪4·14专案工作。按照刘部长助理4月29日主持召开的联合打击制毒犯罪“4·14专案”工作部署会要求,进一步遏制国内制毒犯罪活动高发蔓延势头,严厉打击国内制毒犯罪活动。部署会后,组织参战的11个重点省区结合实际,深入摸排,密切协作,全力开展打击制毒犯罪“4·14专案”工作。截止6月底,广东、福建等11省区共破获32起制毒重特大案件(其中部级毒品目标案件15起),抓获制毒违法犯罪嫌疑人272人,缴获各类毒品1.9吨,毒品半成品2.1吨,主要制毒原料18.4吨,其他易制毒化学品11吨,捣毁制毒窝点26个,有力地震慑了制毒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制毒犯罪专案工作初见成效。四是部署开展“5·14”堵源截流工作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堵截“金三角”地区毒品入境内流工作,有效遏制境外毒品渗透危害,全面提升堵源截流工作能力,起草制定了《关于完善禁毒堵源截流工作机制遏制“金三角”地区毒品入境内流的意见》,成立了5·14堵源截流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推动各地贯彻落实国家禁毒委部署。截止目前,云南宁夏江西安徽甘肃福建6省区共摸排上报重点人头线索3.5万条;云南破案1650起,抓人1820名,缴毒1788.5公斤。

三、以完善动态管控机制、创新戒毒康复模式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禁吸戒毒力度。

坚持更加注重减少毒品需求,积极创新吸毒人员服务管理,认真落实排查管控、戒毒治疗、身心康复、帮扶救助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摆脱毒品、走向新生。一是大力开展吸毒人员查处管控工作。下发了《关于在重点违法犯罪嫌疑人员中开展吸毒检测的通知》、《摄入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实验室尿液检测认定规范》,规范有序推进“逢嫌必检”工作,深入开展禁毒“两会”禁毒安保工作,全面消除可能影响安全的各种因素,有效防止了“两会”期间涉毒肇事肇祸事件发生。上半年,全国共查获吸毒人员51.9万人次,其中新发现26.5万人,责令强制隔离戒毒17.1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57.7%、56.5%、44.2%。积极推动吸毒人员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会同中央综治办赴吉林、湖北、云南和广东4省开展了吸毒人员网格化管理调研。针对国内某航空公司飞行员吸毒事件,积极协调民航系统开展从业人员涉毒问题治理工作。二是加大戒毒治疗力度。起草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死亡处理办法》和《关于加强病残吸毒人员收治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深入开展“大收戒”工作,扎实深入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举办了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师资培训班,全国已建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2.3万个,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3万名、兼职工作人员6.8万名。上半年,全国共责令社区戒毒12.1万人次、社区康复2.1万人次,三年未复吸人员达到108.4万名。三是举办20_中国禁毒论坛。为了_当前合成毒品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推进合成毒品防治工作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科研领域中的最新学术成果的共用共享,提升戒毒康复工作的科学化和社会化水平,6月23日,公安部禁毒局以国家禁毒办名义会同中国禁毒基金会、中国合成毒品防治专家委员会和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共同承办了“20_中国禁毒论坛——合成毒品防治”。论坛规格高,参与人数多,并征集了443篇优质论文,取得了高价值的研究成果,推动我国合成毒品防治工作迈上新台阶。

四、以减少新吸毒人员滋生、遏制制毒物品流失、整治非法种植和国际执法合作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力度。

按照郭部长和刘部长助理关于加强源头治理的要求,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着力铲除诱发、滋生毒品问题的土壤。一是深入开展禁毒预防教育工作。充分利用“6•1”、“6•3”、“6•26”等节点,紧密围绕禁毒核心工作,组织开展了主题突出、形式新颖、实效明显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全民禁毒宣传月领导重视程度之高、活动组织形式之新、媒体报道覆盖之广、群众参与热情之热均呈现前所未有之局面,创造历史性辉煌。据统计,全国召开省级新闻发布活动33场次,举办省级大型禁毒宣传活动128场次,县级以上禁毒部门组织禁毒宣传教育活动1万多场次,发放禁毒宣传资料5535余万份,三大通信运营商以客服号下发禁毒警示语10亿多条。二是切实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积极推进易制毒化学品领域立法工作,继续抓好刑法修正案(九)中增设非法制造制毒物品罪和非法运输制毒物品罪,大力推进《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加强对重点制毒前体的管控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溴代苯丙酮、麻黄碱、羟亚胺和邻酮、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麻黄草等制毒物品管控工作,上半年缴获含麻黄碱复方制剂101.4千克,麻黄草115.80吨。通过利用“全国易制毒化学品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易制毒化学品日常广利,颁发易制毒化学品购买电子证47.25万份,运输电子证12.96万份。加强对制毒案件和涉制毒物品案件的侦办工作,共破获制毒物品犯罪案件194起,其中部目标案件18起,缴获易制毒化学品和其他非管制制毒物品846.06吨。三是毫不放松地抓好禁种铲毒工作。针对当前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违法犯罪特点,组织开展“天目-15”监测铲毒行动,开展了禁种重点地区扶贫工作,进一步加大禁种预防和执法打击力度。四是务实开展禁毒国际合作。推进中老缅泰、中越、中塔联合扫毒行动,共破获涉及湄公河流域毒品犯罪案件306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398名,缴获各类毒品12.5吨,有效堵截境外毒品渗透。继续对缅北、老北罂粟种植实施卫星遥感监测和实地踏查,推进罂粟替代种植,实施替代项目200多个,累计替代种植面积300多万亩,下达替代种植返销农产品进口计划145万吨。深化与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欧盟、东盟、拉美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的禁毒合作,加强情报交流和联合行动,联手破获一批毒品大案。

五、以落实禁毒工作责任、完善禁毒工作保障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禁毒基础建设力度。

在大力推进各项业务工作的同时,全面加强禁毒队伍、信息化建设和经费、装备等基础保障工作,提升了禁毒基础工作水平。一是推动落实责任。调整了国家禁毒委员会组成人员,筹备召开了国家禁毒委员会全体会议,总结了去年以来禁毒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毒品形势,就贯彻落实好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作出了全面部署,组织成员单位领导带队赴各地开展了专题调研。认真执行国家禁毒委员会《禁毒工作责任制》,研究制定禁毒工作考评办法和检查督导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工作考核和责任落实。二是大力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项教育活动,全面加强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部党委“三项纪律”、“五个严禁”,严格遵守禁毒局“三条铁规”,全局干部在精神面貌、敬业精神、工作态度、纪律作风等方面大有改观。建立全国禁毒师资库,编辑了禁毒民警培训教材,举办了禁毒民警执法培训班,提升禁毒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三是大力加强基础建设。大力加强禁毒情报技术中心基础建设和业务工作,深入推进禁毒情报研判系统、目标案件管理分析系统、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系统建设应用,从全国29个省区市汇集禁毒情报优势人力和资源,启动全国第一期禁毒情报集中研判工作,共形成131篇研判报告;在情报研判的支撑下,立部督案件40起,破获14起,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员403名,缴获冰毒480公斤,海洛因143公斤。加强全国毒品实验室规范化建设,开展了部分重点城市的零包消费市场监测工作和服务基层诉讼的定性定量鉴定工作,为各地开展禁毒工作、串并案件提供了技术情报支持,服务禁毒实战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强禁毒法制建设,多次赴全国人大、最高法、最高检等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推进“毒驾”入刑,推动出台《全国法院毒品犯罪案件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修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着手制定《毒品犯罪案件证据规则》,进一步完善了禁毒法律体系。四是大力加强禁毒保障。进一步加大禁毒经费投入力度,会同财政部将中央补助地方禁毒专款增至12亿元;科技部增设“十二五”国家禁毒科研项目,积极推动出台20_—20_年禁毒科研规划;积极落实“十二五”禁毒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建设完善一批禁毒基础设施,为推进禁毒工作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篇8:戒毒工作心得体会

我国毒品问题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重新出现的, 直至今日仍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潜在隐患。执行强制隔离戒毒的戒毒人员随着时间推移将逐步转入接受社区康复, 由于目前社区康复模式建设还不完善, 康复工作面临巨大压力。2011年我兰州市戒毒康复医院挂牌成立, 在创新管理模式的引导下, 我们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 积累了有益经验, 是解决甘肃省戒毒康复面临的巨大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我院以“身心康复”为重点, 以增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和重返社会能力为抓手, 采取更社会化、亲情化、人性化的措施, 对戒毒人员开展生理脱毒、心理康复和过渡性回归社会等一体化的戒毒康复工作, 为戒毒人员搭建回归社会的安全平台。

1 文化建设

管理文化建设是戒毒机构医院文化建设的关键医院管理文化指在医院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管理机制和文化观念。戒毒医院管理文化是医院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2]。为不断推进戒毒医院管理的程序化、信息化、规范化, 最终使戒毒机构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 我院开展了文化建设, 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和管理艺术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医院精神文化是医院在长期医疗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价值取向, 是医院主体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的亚文化和观念。也称软文化[3]。精神文化是医院文化建设的灵魂, 决定着医院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一方面增强戒毒康复医院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及服务意识, 更好的服务患者。另一方病患能以更好的精神风貌接受康复治疗。

2 教育改造

亲情教育。自愿来我院接受戒毒康复治疗的吸毒人员经过基本教育, 能认识到了吸毒的违法性和危害性, 也有良好的戒毒愿望, 也有一定的信心, 同时希望能够自己能够早日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医务人员在工作实践中清醒地认识到, 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改造质量, 必须从疏通病患人员和家庭的亲情关系人手, 从而给病患人员建立一个温暖的家。为此, 我院在国际禁毒日和一些其他特殊日子如春节、中秋等, 主动邀请部分病患亲属来医院座谈, 同时加强病患和家人之间的疏导工作。通过亲情教育, 病患和家属沟通多了, 笑脸多了, 使他们的戒毒信心增强了。

3 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在理顺人与其他种种对象的关系中, 确立人的主体性, 从而确立一种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生价值关怀, 其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 尊重人的理性思考, 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我院本着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为中心, 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 把一切尊重患者的言行自觉融于日常戒毒康复工作中, 并对患者的合理要求妥善处理, 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和信任, 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4 成效实证调查

对96名戒毒康复人员发放满意度调表, 满意程度 (60%为合格, 60%~70%为一般, 70%~80%为好, 80%~90%为很好, 100%为非常好) , 调查结果见表1。其中众数组为10年以上, 30人, 占31.2%;5~10年的有25人, 占26.0%;3~5年的有14人, 占14.6%;2~3年的有11人, 占11.5%;1~2年的有10人, 占10.4%;小于1年的有6人, 占6.3%。

5 讨论

从目前来看, 我国很多强制戒毒机构不具备相关医疗资质条件, 或者仅有简陋的卫生室, 所以, 一些患病重病、传染病的吸毒人员, 常以此为“挡箭牌”, 送不进戒毒所, 得不到相关约束或者收治, 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以及不稳定因素。兰州市戒毒康复医院作为西北第一家综合性戒毒医院。在戒毒康复治疗中, 以“病患为中心”, 提高了戒毒康复人员的满意度, 增加了患者戒毒信心, 从而有效减少康复人员的复吸人数。我院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 (表1) 。伙食标准、心理矫治方式、医务人员的关心、教育方式、家人关心方面的满意度>80%, 显示了我院戒毒康复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戒毒康复医院患者主要是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内被强制治疗的患有各种疾病的吸毒人员, 这些人员在社会上大多没有正当职业, 好逸恶劳, 心理排斥强制戒毒与治疗, 兼之毒品印发的各种心理疾病等原因, 诈病、伪病问题比较突出, 平时喜欢装病, 没病说有病, 有病喜欢夸大病情, 吸毒患者对病情的描述虚实夹杂, 经常误导医师对病情的判断, 增加了医师诊断的难度, 鉴别真伪病是戒毒医疗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戒毒医学属于边缘学科, 新兴学科, 目前专业人才稀缺;戒毒医院相对地方大型综合医院, 设备落后;戒毒医院属于专科医院, 但戒毒患者戒断综合征病情复杂, 并发症多。这三大原因是戒毒治疗的难点, 把地方医院作为解读医院的延伸, 与地方医院建立绿色通道与合作机制, 有效的解决了疑难疾病的诊治, 以及危重急症的抢救问题, 这是兰州市戒毒康复医院医疗模式的一大创新。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于燕京, 张义荣.禁毒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 2005.

[2]秦伟, 陈琦.从现代医学模式谈戒毒机构医院文化建设[J].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 (13) :2064-2065.

上一篇:问题学籍的类型及处理方式下一篇:教师年度师德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