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2024-05-07

安全防护设施管理制度(精选8篇)

篇1:安全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安全设施防护管理制度

一、范围

1、安全设施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危险因素、有害因素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及预防、减少、消除危害所配备的设施(设备)和采取的措施。安全设施分为预防事故设施、控制事故设施、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3类,如在生产中温度、压力、液面超限报警设施、事故停车设施、起重设备的行程和负荷限制设施、电气设备的过载保护设施、机械运转部门防护的防护设施、载压设备的安全阀、高压设备的防爆泄压设施、低压真空的密闭设施、防止火焰传播的隔绝,火灾报警固定式设施、灭火设施、事故照明安全疏散设施、静电和避雷防护设施,传动设备的防护罩或隔离栏杆、各种警示标志、生产场所的防护栏、盖板、各储罐区的.围堰等。

2、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的个人随身穿(佩)戴的用品(器具),称为防护用品(器具)。

3、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的各车间、部门公司二级核算单位。

二、管理职责

1、凡机械、设备上的安全设施(如:压力容器上的安全阀、压力表,各种机械上的负荷、行程限制器等设施),均由设备部门负责管理。

2、凡属电气方面的安全保护设施(如各种继电保护设施和避雷设施等)由设备部门管理。

3、凡生产区域中的火灾报警设施、自动灭火设施和其他固定、半固定灭火设施,由保卫部门负责管理。

4、凡在作业过程中佩戴和使用的保护人体安全的用品和器具,由安全部门负责管理。

5、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液面超限报警设施和安全联锁设施的由计控部门负责管理。

6、生产区域内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控和报警设施由安全保卫部门负责管理。

7、其余的安全设施由所在车间(部门)负责管理。

8、各安全设施使用部门应有专人负责,经常检查维护管理,定期作专业检查和校验,将检查校验情况进行登记建档。

三、维护管理

1、各种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品(器具)要由专人负责管理,经常检查和维护保养,落实到人。

2、各种安全设施要建立档案编入设备检修计划,定期检修。

3、各类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品(器具)的主管部门要按有关规定规程,对主管的安全设施定期进行专业检查和校验,并将检查,校验情况载入档案。

4、安全设施不准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因检修拆除的,检修完毕后必须立即复原。若确有必要须由设施所在车间(部门)提出申请报经各类安全设施的主管部门同意由总经理(或生产副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拆除。

5、凡经改造或新设计安装的安全设施,必须经过检验、试验合格,报经各类安全设施的主管部门后,方可使用。

四、防护器具的选用和保管

1、根据作业性质条件(空气中的氧含量、毒物种类和浓度等指标)正确选择和使用合适的防护用品和器具。

2、各种防护器具都应定点存放在安全、方便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每次校验后应记录或铅封,主管人员应经常检查。

3、建立防护用品和器具的发放,并根据有关规定制订发放标准。

篇2:安全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1、对所有个人防护用品及防护设施所用的材料,如: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钢管、扣件的质量应符合要求,而且它们的合格证、准用正和检验报告等相关证件应齐全。

2、项目部应对各种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应对损毁的防护用品要及时更换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职工应正确使用和爱护个人防护用品。对非正常性损坏或遗失的应照价赔偿。

4、对各种临边及电梯口、预留洞口、通道口、楼梯口等的防护设施,未经项目部负责人同意及书面交底的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拆除或破坏,任意破坏的项目部将给予严厉处罚并且将该职工开除出场。

5、对所有的机械防护装置任何人不得任意的拆除,如果要检修的话应由专业机修工进行拆除检查、修理。

6、机修工应定期得对机械设备和机械设备的防护装置进行全面检查。

X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篇3:简析核设施退役的安全防护管理

核设施退役过程中安全防护的目的是确保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安全, 免受或减少拆除施工中的放射性和一般工业安全危害。 兰铀公司退役的核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UF6及其衍生物, 这些放射性物质被封闭或包容在密闭的设备和管道中。 在拆除作业中, 由于设施的包容与封闭性受到破坏, UF6等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出来, 因此需要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以减少操作人员的接受剂量, 保障操作人员的辐射安全。 核设施拆除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一般工业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 例如化学试剂的毒性和腐蚀性对操作者带来的潜在危害, 管道、部件切割, 吊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机械伤害等。

核设施退役的安全防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退役的设备都已停运多年, 相关记录或信息难以完全掌握;吊车、通排风机、照明、采暖等公用设施状况严重恶化, 加大了施工中的安全隐患;施工周期长, 每天的工作情况可能完全不同, 作业过程中的各种危害的组合加大了安全防护的难度。

2 辐射防护

2.1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核设施退役施工作业中, 应严格遵守辐射防护三项基本原则, 即辐射防护的正当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和个人剂量限制。 施工前, 作业人员必须经过辐射安全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 对所涉及的场所或厂房按照辐射和污染水平进行分区。 施工中产生的流出物排放、 固体废物处理及公众人员的辐射安全, 应有相关的管理措施。 施工中, 采取适宜的屏蔽和防护措施, 限制和减少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 对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照射剂量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2.2 辐射防护措施

作业人员所受照射剂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 对具体的施工操作方案和程序进行优化, 减少操作量和控制受照时间。 对于强放射性场所和设备, 作业人员要尽可能远离, 采取适宜的工器具对其去污和拆除,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照射。 由于核设施的外照射水平较低, 设备、管道、容器等就是很好的屏蔽层; 作业人员穿戴适宜的白色工作服、 工作帽、口罩、工作鞋等防护衣具, 也能很好地屏蔽 α、β 射线。为了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 在放射性工作区施工作业时, 不得乱摸墙壁、扶手等, 更不要乱摸自己的脸、鼻、嘴、眼等部位;严禁进食、饮水、吸烟;离开工作区及时洗漱;防止破损的皮肤接触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物体, 保持个人卫生。

3 一般工业安全

3.1 机械、工具伤害

退役施工作业中的拆卸、切割、解体要使用通排风机、吊车、剪切机、电瓶车、气割等多种机械设备或工器具。 造成机械伤害的常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机械产生的噪声使操作者的知觉和听觉麻痹, 导致不易判断或判断失误;依据不完整或错误的信息操作机械设备造成失误;机械设备的显示器、 指示信号等显示失误造成操作者操作失误;时间紧迫造成没有充分考虑而处理问题;缺乏对机械和机械危险性的认识而产生失误;施工现场照明不良, 或冬季温度极低;作业程序不当, 监督检查不够, 违章作业, 技术不熟练, 准备不充分, 安排不周密等导致操作失误。

针对造成机械、工具伤害的主要原因, 在退役施工作业中, 防止机械、工具伤害的主要措施有:在进行机械操作前, 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方面的培训, 只有在熟练掌握有关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操作性能的情况下才能上岗操作; 使用吊车、电瓶车、 气割等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必须持证操作;对特种设备应做好调试验收工作后方能进行作业, 尤其是老化设备更要做好性能检查, 避免发生事故;进行拆除、切割作业时, 易发生跌落、碰伤、切伤、卷入、刺伤、扎入等机械伤害, 操作人员要正确佩戴安全帽、防砸鞋、涂塑手套等防护用品;操作旋转设备应注意着装, 进行冲击作业时应佩戴好防护面罩;进行拆卸、拆除、冲击作业的操作人员要站在地面或牢靠地点, 避免在作业过程中发生跌落和移滑, 造成伤害;作业场所周边设置保护措施防止人员误进入, 发生冲击伤害;切割、拆卸大部件时, 要注意防止跌落、碰撞和倾翻的危险;在高空作业区要佩戴好安全帽, 系好安全带, 设置防滑板、防护栏和安全网等, 避免和减少工伤事故发生;确保施工现场照明良好;施工人员在冬季有防寒衣具。

3.2 电伤和电击

各退役施工厂房内, 由于线路老化导致设备电线裸露, 或在解体、拆卸、去污等作业中, 所使用的设备中一些属于高压、强电流设备, 容易对操作人员造成电伤和电击伤害, 必须重视电气引发火灾和人员触电安全问题, 常见的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包括:变压器应带有温控箱, 设置超警、超高温跳闸保护;由于各施工厂房漏雨严重, 启动通排风机和操作吊车存在安全隐患, 应避免在厂房漏雨的情况下使用通排风机或吊车;雨后开工前, 必须对吊车和通排风机进行绝缘检查; 落实作业现场涉及绝缘、屏护、 间隔、 漏电保护装置及接地接零等安全措施;为防雷击, 各厂房应设置漏电保护断路器或装用接地保护线;厂房、设备临时断电或停电应有保护措施;手持电动工具应穿戴好绝缘手套等防护用品。

3.3 酸、碱灼伤

退役设备化学去污及放射性废液处理中, 会接触到UF6、HF、UO2F2及铀的各种中间氟化物, 需要大量使用碳酸钠、草酸、双氧水、硫酸、硝酸、碳铵等酸性碱性物品。 这些酸、碱、及其盐类均属腐蚀性物质, 除皮肤灼伤外, 还可引起上呼吸道的剧烈刺激, 严重者还会导致肺病。 操作人员在配置试剂和对设备实施化学去污前, 应熟练掌握所使用的试剂的功能以及安全操作方法。 为了防止酸、碱灼伤, 在施工作业中, 可采取以下措施:有酸性碱性物质和蒸汽的场所, 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操作人员要穿戴适当的防护服、耐酸碱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具;搬运时要谨慎, 防止容器倾倒或破裂, 启封时瓶口应朝向无人的方向;操作强酸、强碱是应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盛过强酸、强碱的容器, 应先进行酸碱中和, 再用水冲洗多遍;贮存酸、碱的容器, 应定期检查并做好防泄露和收集措施;酸、碱去污场地应设置醒目的警示牌或防坠落防护栏等措施;如果受到酸、碱灼伤, 首先用大量清水冲洗, 随后立即到医院治疗。

3.4 燃烧与爆炸

退役施工中的切割作业经常会用到火焰、电弧锯、砂轮机等切割工器具, 从而直接产生热源或火源。工器具或切割物如果与人体直接接触就会造成烫伤。切割压力容器或周边存在易燃物时, 易发生爆炸或燃烧。对于火灾, 首先做好预防工作;其次, 一旦发生火灾, 应当及时有效的进行补救, 减少火灾危害。为了预防火灾, 退役操作人员应注意以下事项:作业前, 应检查现场是否存在易燃易爆物品, 应及时清除, 防止发生火灾事故;在进行切割作业时, 操作者应避免火星与身体直接接触;其他操作者不应面向火焰、火花、碎屑等产物的喷射方向;切割容器、管道等部件时, 应检查是否卸压, 是否存在易燃气体或有机溶剂, 防止发生爆炸、燃烧等事故;使用乙炔、氧气等燃气切割技术切割时, 作业人员必须持证操作, 注意气瓶之间的安全距离、气瓶与火源点的安全距离、导气管与火源点的安全距离;明火作业应持有动火许可证, 现场设置专人监护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热切割场所或电气设备作业场所应设置消防器材和通风措施;定期检查灭火器、消防龙头、消防通道等消防器材和通风设施是否出于良好状态, 必要时更换处理;定期进行消防和救护演习, 提高作业人员消防意识和救护应急技能。

3.5噪声伤害

退役施工作业中也存在噪声危害。噪声危害主要表现为对操作人员听力的损伤以及对正常工作情绪的干扰, 分散操作人员注意力, 导致反映迟钝而出现差错或失误, 从而导致事故发生;噪声还可能导致工作沟通困难, 掩蔽安全报警信号, 以致发生事故。

控制退役中产生的噪声, 应注意以下事项:降低声源噪声, 选用低噪声设备和低噪声退役技术;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等措施, 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声;操作人员耳内佩戴耳塞、耳罩等个人听觉保护器。

4环境安全

退役工程施工前, 应取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复。应恢复或部分恢复厂房内原有通排风系统, 检查风道、过滤器功能;新建的移动式排风系统, 要设计合理的风向、风量及唤起次数;减少拆卸、切割等作业产生的气溶胶, 抑制气溶胶的传播。对于化学去污作业应在专门的厂房内进行。去污所产生的放射性废液, 必须全部收集在地下贮槽内, 再通过专用废液槽车送往化工区进行处理, 达标后排放。

摘要:设施退役过程中安全防护的目的是确保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安全, 免受或减少拆除施工中的放射性和一般工业安全危害。依托兰铀公司核设施退役工程, 概括了核设施退役中安全防护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简析了退役过程中辐射防护、一般工业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预防和防护措施。

关键词:核设施,退役,安全防护管理

参考文献

[1]罗上庚, 张振涛, 张华.中国环境出版社, 核设施与辐射设施的退役[J].2010 (5) :1.

篇4:安全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部署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工作,在构建机制、统筹协调、科技创新、社会参与等方面寻求突破,从而实现城市高效有序运行、市民生活更加美好的目标。

一、全面深化改革,着重机制构建

城市管理是城市规划、建设的末端,规划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会反映在管理阶段。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不能仅仅着眼于管理过程,要着眼源头、提前介入,从规划、建设等前期阶段就及时入手,为管理工作奠定基础。要明确职责范围,强化主体责任,理顺城市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着重完善“建设-运营-养护”管理衔接体制,加强市政设施建设运行相关单位之间相互衔接。强化城建档案管理,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参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实施情况的评估反馈机制,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管理为源头治理。设施运行单位提前介入建设项目,从设计方案论证入手,全程跟踪项目的建设和施工。城市管理部门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城市市政设施建成后的验收和移交工作,防止出现“规划漏项、建设甩项”问题。及时建立完备的城建档案,建立切实可行的档案移交办法和利用机制,实现档案信息共享。探索将城建档案移交工作纳入工程验收备案环节,健全城建档案科学动态管理体系,避免出现“无档可查”、“有档难查”、“有档不查”的情况。

二、强化开挖管理,着重统筹协调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决定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轮廓,所以在规划时就应十分慎重,确保路灯、地下管线、路侧绿化与道路建设同步进行。城市管理者要改变“重地上、轻地下”传统观念,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实施原则,确保市政管线与城市道路同步规划、建设、改造。在编制规划时就要注重规划系统性、前瞻性和设计合理性,统筹各专业管线规划编制,把握城市发展趋势,预判新增需求,统筹考虑近期重大项目安排、道路工程实施时序差异。在规划方案阶段充分考虑各种管线建设改造需要,避免完工后的二次开挖。针对地下管线维护需开挖道路的情况,要强化城市道路开挖统筹管理,建立健全以城市道路为核心、地上和地下统筹协调的市政设施管理机制。地下管线综合管理部门应做好各权属单位统筹协调工作,统筹各类管线年度改造计划,加大与道路交通部门协调力度,探索建立“管路互随”工作机制,促进城市道路大修工程计划与地下管线消隐工程计划匹配实施,充分利用道路大修统一落实各类地下管线消隐工程。监管部门要加大对违章开挖的打击、处罚力度,加强对道路开挖方案的审查,优化开挖方案,积极鼓励非开挖管道修复、非开挖施工等新工艺推广使用。同时主管部门要严格道路开挖管理,建立道路开挖申请公示制度,倾听群众意见,争取理解、接受监督,形成倒逼机制,确保管线与道路同步实施,克服“挖了平、平了挖”的“马路拉锁”现象。

三、坚持科技引领,着重协同创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互联网精神、智慧城市模式正在改变我们既有的思维方式和组织结构,城市将成为信息社会中重新组织经济的最主要的活动空间。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就要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强化大数据管理,推进设施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充分发挥“互联网+”、物联网等智慧城市技术作用,整合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垃圾处理等城市生命线系统的各类监控资源,梳理明确“城市运行体征指标”,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构建实时在线监测体系,实现对市政设施运行的在线监控和指挥调度,提高整体运营效率,使整个城市运行处于可控状态。注重发挥信息平台作用,针对道路开挖工程管理建立挖掘工程地下管线安全防护信息沟通服务平台,在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和挖掘施工单位间搭建信息沟通平台,从源头避免道路开挖对地下管线安全运行的影响。

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服务入廊单位生产运行。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铺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能够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促进城市集约高效发展,对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中的我国特别适合。考虑我国城镇化实际,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的新建道路要根据功能需求,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在老城区要结合旧城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地下空间开发等,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地下综合管廊管理,要健全标准规范、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入廊要求、坚持有偿使用,做到管廊使用科学、合理、高效、可持续。

市政服务如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具有一定商品属性,加强市政设施管理,就要按照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要求,创新引进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政府管理成本,调动社会参与市政设施运行管理的积极性,解决当前面临的市政设施运行管理力量不足、手段单一、管理粗放、效率不高等问题。城市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血脉”,提供资源、消纳废物,维持城市“机体”的新陈代谢,与市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针对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运行管理,可以采取委托运营、特许经营等多种形式推向市场,鼓励组建集团化、专业化运营服务企业进行跨区域、连锁式设施运营,提高运行效率,真正做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同时,分开并不意味着政府不管,给排水、垃圾处理等是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是监督这些市政公用设施运行的责任主体。要加强业务培训、环境监测和资金保障,建立设施运营效能考核机制,将设施的稳定、规范运营纳入各级政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还要重视应急工作,制定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突发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全面社会动员,着重共同参与

管理一流城市,仅仅有经济、技术和资金支持是不够的,一座城市的长久健康还需要良好的精神支撑。市政设施运行管理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和公益性特征,市政设施位于市民身边,服务于市民生活,与市民紧密相关,要管好用好,离不开市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所以,要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就要调动市民积极性,强化公众参与。

篇5: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一、配置在生产设备上,起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作用所有装置(如安全阀、防护罩、泡沫灭火器、制氮装置、报警器等)总称安全防护设施。必须加强维护,保证灵敏好用。

二、各种装置要有专人负责管理,要经常检查维护保养落实到人。

三、各种安全装置要建立档案编入设备检修计划,定期检修。

四、各类安全装置要按有关规程定期进行专业检查和效验,并将检查效验情况载入档案。

五、安全装置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因检修拆除的,检修完毕后需立即复原。

六、各种特殊安全防护器材都应定点存放在安全、方便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效验和维护,每次效验后,应记录或铅封,保管人要经常检查。

七、凡机械、设备上的安全设施(如压力容器上的安全法阀、压力表、储罐上的呼吸阀各种机械上的负荷、行程限制器等装置)均有生产技术部门负责。

八、凡属电器方面的安全保护装置由电工负责。

九、凡属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液面超限和安全连锁装置等,均有生产技术部门负责管理。

十、凡生产区域中的火灾报警装置、灭火装置和其他固定和半固定灭火装置,由安全部门负责。

十一、凡在作业过程中佩戴和使用的劳保用品和器具,由技术部门负责购买。

篇6: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一、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新工人入场,道德接受“安全生产三级教育”。

2、进入施工现场人员配戴好安全帽。必须正确使用个人劳保用品。如安全带等。

2、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正确使用相关机具设备。上岗前必须检查好一切安全设施是否安全可靠。

3、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特殊作业配戴相应的劳动安全保护用品。

4、使用砂轮机时,先检查砂轮有无裂纹是否有危险。切割材料时用力均匀,被切割件要夹牢。

5、高空作业时,要系好安全带。严禁在高空中没有扶手的攀沿物上随意走动。

6、深槽施工保持做到坡度稳定,及时完善护壁加固措施。

7、危险部位的边沿,坑口要严加栏护,封盖,及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灯。

8、按规定设置足够的通行道路,马道和安全梯。

9、装卸堆放料具,设备及施工车辆,与坑槽保持安全距离。

10、大中型施工机械(吊装运输碾压等)指派专职人员指挥。

11、小型及电动工具由专职人员操作和使用。注意用电安全。

12、施工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施工规章制度。有权拒绝违反“安全施工管理制度”的操作方法。

13、施工现场地需挂贴安全施工标牌。

14、严禁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

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

1、工地所有临时用电由专业电工(持证上岗)负责,其他人员禁止接驳电源。

2、施工现场每个层面必须配备具有安全性的各式配电箱。

3、临时用电,执行三相五线制和三级漏电保护。由专职电工进行检查和维护。

4、所有临时线路必须使用护套线或海底线。必须架设牢固,一般要架空,不得绑在管道或金属物上。

5、严禁用花线、铜芯线乱拉乱接,违者将被严厉处罚。

6、所有插头及插座应保持完好。电气开关不能一擎多用。

7、所有施工机械和电气设备不得带病运转和超负荷使用。

8、施工机械和电气设备及施工用金属平台必须要有可靠接地。

9、接驳电源应先切断电源。若带电作业,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并有三级以上电工在场监护才能工作。

三、施工现场消防管理制度

1、施工现场的每个层面必须配备足够的灭火消防器材。

2、保卫人员每天必须检查消防器材的完好性,如有损耗应及时补充。

3、消防器材安放处必须有明显的标记。

4、消防器材的设置地点以方便使用为原则,不得随意变更消防器材的放置。

5、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6、漆类等易燃品存放在危险品仓库。油漆工施工时要避开火源、热源。

7、施工现场所有使用明火的地方,必须保证有专人值守,做到人走火灭。

8、保持消防道路通畅,一旦发生火警应立刻组织人员扑灭,必要时向消防部门报告。

9、临时工棚等设施支搭符合防盗防火要求。定期进行防盗防火教育,经常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四、机械使用和管理

1、由施工员每天记录所有机械使用情况。由电工对机械进行及时维修、保养。

2、对于重要工序所使用的重要机械,在施工工序开始前由项目经理提出机械种类、数量及台班数。

篇7:安全设施管理制度

1、有易燃、易爆发生火灾危险的场所;

2、有易漏电、触电伤人危险的场所;

3、有易高空坠落危险的场所;

4、有易发生噪音、辐射、高温的场所;

5、其他容易致人伤害、发生事故频率较高的场所。

第二条安全生产管理科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在进行三级教育时应向员工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第三条厂部购置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符合国家和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并按照《设备管理制度》的要求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设备应做好记录。由有关人员签字。

第四条运输、储存、使用或处置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应按照国家及省市区关于易燃易爆物品管理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制定设备操作规程,指导并督促员工按章操作。本厂制定的操作规程主要有:

1、×××安全操作规程

2、×××安全操作规程

3、×××安全操作规程

篇8:夏秋季节农电设施安全管理建议

1 涉电农作物烧损原因及案例

涉电农作物烧损出险主要情况有以下几种: (1) 线路老化, 出现短路打火, 火花溅落导致农作物烧损; (2) 线路由于外力 (大风、撞击等) 作用而断路, 落入田间或地头引起短路起火; (3) 线路通道内树木等生长旺盛, 接近线路引起短路打火造成农作物烧损; (4) 田间或路边线路对地距离不足, 大型农业机械或过高设备过往碰触引起触电短路, 导致人身或农作物烧损等财产损失。其典型案件如下:

案例一:2012年6月9日, 经过豫中某县某乡麦田的10 k V唐官线由于L1相导线松弛, 造成L1相线路与横担金具接地短路产生火花溅落田间, 由于当时正值西北风, 火趁风力造成6.7公顷麦田及麦田间80余棵果树受损。后经该乡政府主导, 该县供电公司赔偿农户20余万元。

案例二:2012年6月2日, 豫南某县张庄35 kV变电站张7板10 k V线路下方麦田处, 一联合收割机在收割小麦时, 由于10 k V同杆架设通信线路阻挡, 收割机无法通过, 副驾驶员爬到车顶挪动网通通信线路时不幸触及10 k V线路, 导致两人电击死亡。经查, 事发地10 kV线路对地距离为4.05 m左右, 网通通信线路对地距离为3.35 m左右, 网通通信线路位于10 kV线路正下方, 事发地附近未发现明显警示标示, 线路对地距离不符合《10 k 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技术设计规程》。此事故经地方法院调解, 由供电公司赔偿死者合计50余万元。

案例三:2012年6月13日, 豫东某县供电局河西乡10 k V线路因导线断落田间, 造成田间玉米苗、花生苗及附近葡萄棚烧损。经查, 该线路常年处于过负荷状态, 加上线路老化, 由于当日风势较大, 导线被风刮断, 落入田间短路, 造成麦茬起火, 烧损秋苗经济作物约0.7公顷和两个葡萄棚, 共造成经济损失两万余元。

农电设施安全管理建议

2 类似事故的危害

涉电农作物烧损事故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 还产生了其他不良社会影响:一是由于近年来空气质量异常, 各级政府对禁止燃烧农作物秸秆工作力度加大, 如若因供电设备原因或供电设施管理不力造成农作物燃烧, 势必会对供电企业在舆论上带来负面影响, 影响供电企业社会形象;二是近年来居民维权意识比较强, 出现此类事故如不能与村民达成赔偿协议, 个别村民动辄带头上访围攻供电企业, 影响供电企业正常工作, 给社会稳定带来影响。

3 相关安全风险管理建议

(1) 夏秋季之前应普查线路通道内设备及树木、农作物情况, 发现线路老化、绝缘件破损及严重污秽的应及时更换, 防止绝缘子闪络产生火花导致农作物烧损及火灾现象的发生。

(2) 夏季风大雨多, 应经常巡视检查10 kV及400V线路导线接头处是否牢靠, 防止断线引发触电以及火灾事故的发生。

(3) 强化夏秋农忙季节安全用电宣传工作, 规范临时用电批复手续及临时用电设备安装使用, 严格遵守《农村低压电气安全工作规程》第6.2条规定:不准私拉乱接用电设备;第6.6条规定:严禁使用挂钩线、破损线、地爬线和绝缘不合格的导线接电。

(4) 做好线路通道警示标示的悬挂排查工作。针对电力设施遭外力破坏呈上升趋势, 建议加大对大型农机野外作业注意事项的宣传力度, 同时对电力设施通道内警示标示是否齐全进行排查完善, 有效防止大型农机对电力设施破坏事件的发生。

上一篇:教师培训年度培训总结下一篇:热闹的冬季拔河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