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警察个别教育心得

2024-05-13

监狱警察个别教育心得(精选7篇)

篇1:监狱警察个别教育心得

拨开重雾

终见晴空

监狱是个特殊的场所,这里关押着一批性格粗暴、恶习深重的罪犯,监狱民警承担着教育改造罪犯的神圣使命。实践证明,个别教育是教育改造罪犯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是针对罪犯个体差异所开展的教育工作。只有摸准、吃透罪犯产生抗拒改造心理的成因,才能有的放矢,各个击破。特别要对罪犯的思想、改造情况确实掌握,发现苗头及时处理,及时制定教育方式,才能使之达到转化罪犯的效果,将罪犯违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个别教育工作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只有从实际出发,随着罪犯的思想变化,因人治宜,对症下药,选准教育的切入点,制定了“巧”取“智”胜的教育策略,方能达到教育转化的改造目的。只要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总结,个别教育工作就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好的成效。本人也将在取得教育成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完善教育手段,通过学习、掌握罪犯心理学等方式,做好今后的个别教育工作。

一、把握时机,做好倾听

要想教育转化罪犯,必须要走进罪犯的内心世界,只有走进罪犯的内心世界,你才能做到真正了解罪犯,从而才能制定切实有效的转化方案。

罪犯王某,因为要赌博筹集赌资而去诈骗,因犯诈骗罪入监改造的,该犯属累犯,第一次犯罪也是因为筹集赌资诈骗被判有期徒刑一年。从王犯的经历来看,王犯属劣性不改,王犯到中队后,始终为自己建立一个保护自己的屏障,民警找其了解情况,王犯通常有问一句答一句,惜字如金,对自己的情况遮遮掩掩,避重就轻。相对封闭自己,经常凭自己的心情做事,与同改相处虽然表面上平淡,但是从眼神中总会迸出仇视的眼光,在思想上常有流露出对一些自己不满同改的报复思想,在生产上看去也似乎服从分配,安排其做什么,她也就做什么,但是做事都是慢悠悠的,不紧不慢,能偷懒就偷懒,在思想上从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犯罪的真正根源,还依旧认为是自己的赌命不好,这是命中注定的劫数,加上王犯自己的心里完全明白,家人对自己赌性不改也已经丧失了信心,对自己不管不问了,故对自己的改造没有任何信心,认为反正没有刑可减了,能少干一点就少干一点,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吧,抱定了把牢底坐穿的思想。

因王犯对民警极不信任,对自己以往的经历不愿多谈,在对王犯的教育过程中因不了解其经历及犯罪原因与过程,对其教育难以做到对症下药。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找到突破口,才有可能做到真正掌握罪犯的思想动态。一天下午,该犯情绪极不稳定,在参加生产劳动时,心不在焉的,生产时效率低,并且质量差,注意力不集中,看到该犯该情况后,我就把该犯叫至生产线小工区的一个角落,向该犯了解情况,刚开始,王犯坚持称,没什么事,自己与平常也没有什么变化,在生产方面与平常比也差不多。我见该犯不愿谈,就对王犯说:“你不想说,没关系,但你今天下午情绪不好,就不要参加生产了,坐在这里休息一下吧,不然的话,有可能机器操作不当会不小心伤了自己。”听了这些话,王犯再也没有控制住情绪,眼泪就不停的流,并向我讲起了自己的经历,为什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以及家人对她的失望,到最终放弃了她,并称往年的今日自己亲手把二儿子送人,所以每年的今天自己的心情特别不好。在这过程中,我没有因为过了下班时间,打断该犯,而是继续耐心地听王犯倾述,使王犯在倾述的过程中,尽情地释放情绪,也使我们从其的倾述中进一步地了解了该犯。

在教育改造罪犯的实际工作当中,纵使你有足够的耐心倾听罪犯的倾述,但是如果你不能与之建立信任感,你仍然无法真正了解她。只有在罪犯信任你的基础上,加上你的耐心倾听,你才能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二、以诚相待,建立信任

罪犯与民警好比两条平行线,若之间没有架起桥梁,也始终就没有交集。民警要改造好罪犯,必须与罪犯搭起一座良好的沟通桥梁,否则只能隔界相望。由此可见,沟通是多么的重要,而沟通又必须建立在信任之上,要想罪犯愿意与你沟通、交流,必须要让罪犯信任你。

罪犯江某,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6年,该犯属累犯,在入监被期,就曾两次吞针自杀,从其心理表现上看,该犯情绪易不稳定,易焦燥,好斗,对外界的暗示有较强的趋同性,易受人指使,缺乏自主性和自控能力。该犯对民警的教育存在一定的戒心和抵触情绪,平时言行散漫,常有一些过激行为,未能将民警的引导体现在日常改造中,导致教育效果不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个别教育过程必须调整方式,注重运用情感的力量,消除对方的种种心理障碍,打开罪犯紧闭的心窗,使他能够自愿地接受教育。比如说,我们中队开展“特殊会见”活动的时候,在江犯不知情的情况下,我就作为一名“姐姐”的身份接见江犯,这是她始料不及的,坐在接见室中拿着电话,她一直在问“我真的可以叫你姐姐吗?”。这说明江犯在内心已经开始接纳了我,这种情况下,我坚定地告诉她:“现在我就是你的姐姐。”并且让她叫“姐姐”,还告诉她:“以后,不管在什么时候,只要你想家人了,写信告诉姐姐,姐姐就会来见你”。之后,该犯哭了,说:“姐姐,我会好好做人的。”

罪犯信任我们,她就会将她的想法告诉我们,也是我们的管理事半功倍,从而也保证了监管安全。

三、点燃罪犯心中希望的火种

短刑犯作为我监罪犯构成的一个重要群体,她们的改造稳定与否,直接关系着监狱的 稳定和发展。于罪犯来讲,获得减刑早日走出监狱,回归社会与家人团聚,是他们改造的主要动力和精神支柱。对于短刑犯来说,由于刑期较短,这部分罪犯一般只能获得一次减刑机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能有两次减刑机会,有的则根本无机会。这就必然导致这部 分罪犯在思想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产生悲观失望和对抗情绪,导致改造积极性下降,混刑度日的思想必然产生,从而放纵自己的行为,导致少数罪犯“小错天天有,违纪三六九”。没有教育改造好短刑犯,容易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因此改造好短刑犯对于监狱工作来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罪犯李兰兰,因非法行医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该犯因刑期短,认为减刑无 望,在改造的过程中,本着无所谓的态度,改造态度上不积极主动,但也不去触犯监规纪律,典型的混刑度日的思想、无为的心理。针对李犯的这种改造情况,本着了解李犯的基本情况、努力寻求突破口的目的,找李犯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不提及该犯在改造过程中表现情况,避免李犯产生对我产生戒备心理,以免达不到此次谈话的效果。与李犯谈话纯粹采取唠嗑的方式,谈李犯进监前的工作情况、谈李犯的家庭状况,李犯谈到全家人都在厦门生活,自己在厦门开了一家私人小诊所。听到李犯谈到这些情况,我趁机为她树起了大拇指,表示很钦佩她,刚出校门步入社会,就能够在异地立足,而且还独自开了诊所。李犯听到这些反倒不好意思了,表示她对这次犯罪有深刻的认识。一下子我与李犯就拉近了距离,李犯试探性的问我:刑期这么短,我是否真的像其它警官说的那样有80%的机会争取减刑。我很肯定的告诉李犯:两年半的刑期,争取减刑是措措有余的,但要看你是如何把握机会,如果你不努力的话,不要说是80%的机会,1%的机会都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把握住了,那机会将是100%的。这次谈话在李犯若有所思的状态下结束了,明显的李犯的内心有振动,她看到了自己的改造的希望了,那么对李犯的教育就有了一丝希望,当然,在罪犯心中有了希望的火种的时候,我们要继续耐心教育,巩固其改造决心。

四、利其所长,发扬闪光点

罪犯若改造消极,改造前途失去方向,就容易破罐破摔,给我们的监管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要改变罪犯这种消极的改造态度,就要让罪犯看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建立起罪犯的改造信心。例如前面提到的有二次吞针自杀史的罪犯江某,在与之建立沟通桥梁后,必须要让她建立改造信心,才是长久之计,这就需要我们要懂得用人之所长,并善于捕捉罪犯的闪光点。在工作当中,我发现该犯在生产上有不认输的劲头,而且爱表现,希望得到她人的肯定,知道了罪犯的“软肋”,我们就能以其茅攻其盾了,我常常公开表扬她生产上很认真、很努力,鼓励其她罪犯向她学习这种认真劲,还常常安排她帮助同改学习生产技术。虽然她常常扭扭捏捏地说:“干么这样安排嘛,我又不会。”但她内心是很高兴的,在帮助同改的过程中很认真、负责。有时还会对组上一些不上进的同改生气,批评指责她们,这说明她把中队的事当做自己的事,真正融入到这个特殊环境当中,自愿接受改造,并且从要我改造到我要改造转变。

五、群策群力,团结协作

在传统概念中,个别教育大都是单对一的模式,即民警对教育对象一对一开展工作。这种模式有简便易行的优点,但民警个人的智慧、能力、素质等局限,往往成了个别教育发挥应有功效的制约瓶颈。这就需要我们在对罪犯进行教育转化实践中,去突破传统,积极探讨,摸索一条凝心聚力、团队协作、因人施教、对症下药的个别教育模式。

罪犯唐某因犯提供伪造、变造出入境证明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唐犯入监时功能性双下肢无力和脊椎无力,曾在建新医院进行长达526天的治疗,但仍无明显治疗成效。唐犯一直不服二审判决,认为自己才是被害者,真正的罪犯正在逍遥法外,并且精神压力重,悲观、消极,对生活无信心。掌握相关信息后,我们对唐犯进行集体会诊,分析并制定专别的教育转化方案,中队全体民警进行分工,有组织分析研究教育转化工作进展情况并制定、改进转化方案的;有为其负责联系专家医生,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减轻其生理上的痛苦,帮助其从心理上坚强起来,树立信心的;有负责认罪服判教育,多种渠道查找有关康复锻炼的方法,并组织制定详细的康复计划的;还有其他民警协助监督指导康复锻炼的。

当唐犯不认罪、不悔罪、不赎罪,甚至胡搅蛮缠的时候,我们负责认罪服判教育的攻坚小组用《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法,攻其心毁其势,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最后迫其说出“我认罪!”三个字。

当唐犯欲以双下肢无法行走作为保外就医的条件,达到逃避入监服刑接受改造的目的时候,我们研判症结,对症下药,而且下猛药,一面对罪犯直指要害,一面对犯属苦口婆心,耐心教育,使罪犯前无应兵,后无援路,重拳出击下,终解其症结。

当唐犯心存侥幸,企图装瘫逃避刑罚而导致双腿萎缩无法行走时,我们多种渠道查找有关康复锻炼的方法,并组织制定详细的康复计划,我们的民警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气温高达38度的炎热的夏季中午,在没有空调的环境中,放弃午休时间坚持陪其锻炼,使得该犯双下肢的功能逐渐得到恢复,做到生活自理。她的亲人激动地说:“是你们给了她下半辈子的希望……。”

总之,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它是一项严肃的执法行为,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个别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在罪犯的共性中注意到了个性,通过个别教育可以做到了解情况深入,分析把握问题准确,解决问题及时正确。个别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须要有针对性,要掌握所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掌握存在的问题是基础工作,而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是解决存在问题的关键,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打一场主动杖,才能提高个别教育的效果。

篇2:监狱警察个别教育心得

服刑人员个别教育,是指在具体的复兴人员教育过程中,在因人施教原则的指导下,针对服刑人员个体存在和暴露出来的特殊情况或问题,有选择地、灵活地对其开展单独的教育。通俗一点的理解,就是依据一定的资料预先了解服刑人员的籍贯、家庭状况、案情、刑期等基本情况,并通过直接向服刑人员本人了解或向其他服刑人员了解该服刑人员情况而进行的个别性的启发教育。

随着监管改造情况的日趋严峻,服刑人员的构成情况也日渐复杂化,在与服刑人员的个别教育谈话过程中,对我们监狱人民警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首先,服刑人员个别教育要求监狱干警掌握较好的语言艺术。

一、服刑人员个别教育工作语言要因人而异,富有针对性。

对罪犯个别教育,施教民警必须具备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即针对性,如果失去了这一点,那么,个别教育将显得软弱无力而毫无意义,并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这种针对性是什么呢?就是针对罪犯接受个别教育的心理状态和不同类型罪犯的心理特征。因此,对于监管民警来说,能够准确地、及时地分析罪犯接受个别教育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对于做好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对服刑人员个别教育工作的语言要有针对性,这就要求服刑人员个别教育工作者做到:看清对象,因人制宜;注意场合;把握时机,因时制宜。切忌无的放矢,信口开河,言不得体。

所谓因人制宜,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语言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一般而言,生活环境不同、思想水平不同、性格特征不同的人,接受理解语言的能力不尽相同。因此,服刑人员个别教育工作的主体应该根据客体的具体情况,有选择的确定语言的内容和形式。如干警批评服刑人员,对外向型性格的服刑人员,干警语言可“直截了当”,内向型性格的服刑人员则受不了,只能“点到为止”。

所谓因地制宜,就是主客体的语言交流受特定场合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主体要力求语言内容和表达形式同所在场合的氛围要相协调,切不可随心所欲,想到哪说到哪,说到哪算到哪,不看场合,跟着感觉走。事实告诉我们,不同的语言环境和气氛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效果,对比较严重、严肃的问题应在室内交谈(如教育室),不宜在人多或比较复杂的地方谈;对个别人员的思想问题,则可在室外交谈,(如生产车间外),等等。

所谓因时制宜,就是主体语言要善于捕捉最佳契机。如发现有的服刑人员思想政治上要求进步,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心情烦闷,情绪低落、波动,处在重重矛盾之中而犹豫不决、无所适从,或受批评或处分后思想不通,受到表扬或奖励后骄傲自满,与其他服刑人员发生矛盾而影响团结等等。这时候,正是谈话的关键时刻,必须在事发之时就进行,即“情况”一出现,立即就“行动”。否则,时过境迁,失去良机,效果就不同。若违反纪律和犯其他错误的服刑人员,需要给予批评时,谈话的最佳时机应是:当事实真相和是非完全弄清楚了,教育对象的肝火已消失、头脑比较冷静了,被谈话人已有了思想准备、情绪缓和之时。

二、服刑人员个别教育工作语言要以情感人,富有亲切感。

在与服刑人员谈话前,每个服刑人员的内心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归纳起来,大约有以 下九种心理状态:揣测心理,防御心理,惶恐心理,紧张心理,恐惧心理,轻视心理,无所 谓心理,对立心理,喜悦心理。

每一种心理状态的出现都是在主客观环境的影响下产生的,但监狱人民警察在与服刑人 员的个别教育谈话中都要始终保持把握住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结合的原则。

服刑人员个别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有情感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非 草木,孰能无情”,服刑人员个别教育工作主体与客体语言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 的过程。主体语言只有使客体在感情上引起共鸣,使主客体心心相印,才能达到语言传递和沟通的预期目的。“无情未必真教育,有情方为育人人”,这就要求服刑人员个别教育工 作者做到:言中有情,话必由衷。

所谓言中有情,就是主体语言要触情于理、以理服人,注意语言的亲切感,说话要将心 比心。特别是批评人时,如果主体对客体采取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语言,采用训斥责骂、讽刺挖苦的语言就会使客体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出现正面对抗,在主客体之间挖下一条鸿沟。有经验的服刑人员个别教育工作者,则往往化刚为柔、多克制少发泄、多商量少强制、多宽 容少指责,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对于犯错误的服刑人员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他犯错误的客观 环境和各方面的因素,将心比心,对其批评入情入理,这样客体自然心服口服。

所谓话必由衷,就是主体要言必由衷讲真话,发自肺腑动真情,说话要朴实、亲切、有 诚心。服刑人员个别教育工作主体与客体语言交流切忌充满不着边际的“花架子”语言,即 讲大话、空话和言不由衷的假话、套话、废话。因为“花架子”语言对客体来说,只不过是 一种虚幻的掠过耳边的声响,既不能触动客体上午心灵,也不能给客体留下印象。主体语言 应以事实为基础,实话实说,讲真情、实情,讲真心话,只有这样,主体才能被客体视为“自 己人”,自己人 的话因亲切而产生共鸣。

三、服刑人员个别教育工作语言要适时地加进一些诙谐、幽默的语言成分,并适当借助 身态语言。

在对服刑人员的个别教育中,服刑人员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个别教育总是在监管民警与罪犯双方之间进行的。然而,有的民警常常为罪犯在个别教育中不肯言语而棘手。尽管民警苦口婆心,罪犯却无动于衷而不说话,往往使个别教育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罪犯为何不愿意说话呢?这其中有很复杂的心理障碍。

那么这些心理障碍来自哪里?可以说,主要来自罪犯,同时,也来自周围环境。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与监管民警的评价有关。

对于罪犯所回答的问题,或反映的情况,监管民警不愿作认真地科学地正确地分析,只以类似“对”或“不对”评价了之,甚至有的民警对罪犯不正确的回答或错误的言行而倍感不悦,并以“狗改不了吃屎”之类的话来挖苦、讽刺、嘲笑等。时间久了自然也就失去了与你谈话的兴趣。

与个别教育的内容难度有关。

个别教育难度太大,超出了罪犯现有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罪犯即使细听细想,也回答不出来或难以理解而谈不下去。

与简单的个别教育模式有关。

长期以来,个别教育形式仅满足于填鸭式,促使罪犯形成了消极的心理定势。这样,罪犯习惯于,也满足于民警讲,罪犯听,对于任何问题不愿意作渗入思考,认为反正民警要讲的都是正确而必须无条件接受和服从。

与环境的影响有关。

一个民警,如果表情过于严肃,板着面孔,一副不可侵犯的样子,便会造成罪犯的心理压抑。此时,罪犯便会顾虑自己的言语效果而采取格外慎重的态度。

服刑人员个别教育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大部分的工作语言应该是严谨、严肃的,但这并不排除诙谐幽默的可能。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服刑人员个别教育工作主客体语言交流同样要避免枯燥、平淡的说教,要化平淡为诙谐,增强语言的幽默感。其实,幽默是哲理和情感的统一,是才学、知识、灵感、智慧的结晶,是语言的调味品和润滑剂,它能使人们在笑声中消除紧张、愉悦情怀、沟通感情、领悟哲理。

首先,幽默的谈吐能融洽气氛,使人在轻松愉快。特别是在气氛紧张的场合,恰到好处地使用幽默,往往可以使“冷场”的窘迫局面在笑语中变得活跃起来。

其次,幽默的语言能缩短彼此心理距离、沟通感情。

再者,幽默的语言能,生动含蓄而富有哲理,比直话直说更具启发性,更具说服力。服刑人员个别教育工作要借助身态语言,增强感染力。身态语言是一种语言,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发挥着传递信息的语言功能,它对有声语言起着润色和加强作用,人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身态语言发出信息,对方或旁人也往往不自觉地接受这种信息。无声的身态语言,有时比有声的话语更微妙,效果更好,以至达到先“声”夺人,耐人寻味的效果。而毫无身态的语言,会给人以平淡拘谨、毫无生气的呆板印象。身态语言包括表情、心情和眼神等。

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和动作表情,它是一种直观印象的身态语言,让人心领神会。如教育者面对一个群体讲话,当讲到特别重要的地方时,或讲到蕴意深重,但有容易被人忽视的内容时,便不由地站起来,其意就是强化所讲内容的重要性。又如,自然的微笑、轻轻的点头、挥挥手,其意就是赞同;伸拇指,其意就是“首屈一指”,形容极好。而讲话挑着食指或晃动食指,往往表示带有鲜明的强制性和命令性,容易给人一种不尊重人、显示个人权威、“喜欢指手画脚,粗鲁无礼”的坏印象。

心情是一种外露的心理语言,对客体有无形的感染力。譬如,我们批评人,必须控制自己的心情,应态度诚恳,乐于帮助别人改正缺点错误,辅之以爱抚、安慰的身态语言,如边摇头边带微笑暗示反对,那就会使人舒服一些,容易接受些;如果自己拉长脸,彼此就会产生敌对心理,更谈不上语言交流。眼神是一种无形的传递语言,它总是起初的——真实地表达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有时不用说一句话,便可以让人倒出全部的心里话。

当然,人的表情、心情、眼神是相互联系的,统一协调不可分割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语言交流中,只有当表情、心情、眼神同言行配合进行,才能取得最佳的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效果。

总之,服刑人员个别教育工作是一门艺术,服刑人员个别教育工作的语言是一门艺术。从事服刑人员个别教育工作的监狱人民警察,不但要政治思想过硬,博学多才,还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以使工作对象心理处于最佳接受状态,从而达到服刑人员个别教育工作的目的。实践证明,语言艺术精湛,往往能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反之,语言拙劣,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服刑人员个别教育工作效果。

其次,服刑人员教育要求监狱人民警察有较强的责任心和韧劲。

对复兴人员开展个别教育是一项责任大、耗时长、反复多的工作,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教育工作本身有一个滞后性,同时服刑人员对于教育内容也有一个基于自身基础的选择机制,并非所有的个别教育都能取得预想中的效果,有效果也不可能立竿见影的,服刑人员在进步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反复现象。因此,对服刑人员开展个别教育要求监狱干警有足够的恒心和耐心,诲人不倦,不怕麻烦,不怕反复,要做好长期努力、反复教育的心理准备,逐步解决服刑人员存在的问题。为避免出现急噪情绪,有时一些暂时不能取得共识的问题、甚至是服刑人员暂且搁置一边,等时机成熟再来解决。同时要有耐心,有良好的修养,不计较对方的态度和言行,哪怕是过激的言辞或不满的情绪,更不可产生报复心理,保持冷静头脑和平常心态去开展工作。

对服刑人员个别教育之后,不同的教育方式、谈话环境,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个别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罪犯施以积极影响,端正罪犯的改造态度,促使罪犯成为新人的过程。个别教育的效果如何,上述目的是否实现,不仅能从以后的言行中可以得到检验,而且能从个别教育的心理效应上也可以表现出来。一种是积极的,另一种是消极的。

个别教育效果良好的积极心理效应。主要表现在轻松、愉快、喜悦、感激和悔悟等五个方面。个别教育效果不好的消极心理效应。主要表现在懊丧和怨恨、傲慢等二个方面。懊丧和怨恨:这主要表现在批评性个别教育和预防性个别教育的罪犯身上。这类罪犯,其中一部分经过批评和警告,对自己的错误缺点有正确的认识,产生了悔悟心理;另一部分罪犯对自己的错误感到懊丧,表现为垂头丧气,无精打采,心情沉重;还有一些罪犯,不仅不认识自己的错误,反而认为是民警或他犯在抓他辫子,故意“整”他,因而对民警或他犯产生怨恨心理。

此外,还有那些存在傲慢倾向的服刑人员,这往往表现在因有了改造成绩受到表扬,因而得到鼓励的罪犯身上。因此,在个别教育时,将实事求是给予表扬、鼓励外,一定要指出其还存在改造中的差距。当发现罪犯有这种傲慢苗头时,必须及时再进行个别教育。

第三,服刑人员个别教育要求监狱干警有足够的教育机智。关于教育机智的内涵,国外学者的观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将教育机智理解为“引起受教育者心弦的共鸣力”,二是理解为“教育者的表现力和说服力”,三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和组织力”。前两者关于教育机智的理解过于抽象,第三种观点经过演化,而形成一种在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即教育机智是教育者对突发性教育情境作出迅速、恰当、有效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从词语的构成能上看,“机智”是由机敏和明智两个词合并而成。机敏概指思维与行为的反应迅敏快捷,是思维的开放性与行为的灵活性的总括;明智则是对对行为者在持定情境中的外化行为是否适合的指称,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就是一个人善于考虑对于整个生活的有益之事的品质,具体地说即行为者在当下情境中无论做什么还是不做什么,或以某种方式来做,都能恰倒好处。把两者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机智”便是指行为者在具体情境中努力使自己的行为适合当下情境,有效达到其目的而作出敏捷的判断与决定能力。根据对“机智”的这种理解,教育机智就是教育者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依据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能对受教育者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手段,并作出符合各种具体教育情境的教育决策和付诸实施的能力,教育机智实质就是监狱干警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意志的果断性等在教育改造工作中有机结合的表现,是监狱干警优良心理品质和高超教育技能的概括,也是监狱干警迅速地了解服刑人员和机敏地影响服刑人员的教育艺术。

在对服刑人员开展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教育对象是一个群体结构复杂、个体结构特殊的集合,在教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新的甚至是以外的情况;另一方面,教育清净本身又是复杂多变的,也会随时地发生一些新的甚至意外的事情。这就要求监狱干警必须具有教育机智,迅速作出反应,果断采取措施,妥善加以控制和处理。

监狱干警的教育机智主要可以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善于因势利导。在服刑人员教育改造过程中,监狱干警要从服刑人员的需要特 点和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并调动服刑人员内在心理的积极因素,规避并消除其消极堕落因素的影响,运用循循善诱的方式,使服刑人员扬长避短,去恶从善,增强克服缺点、改正罪错的内部力量,自觉主动地按照教育改造要求发展良好品质,提高教育改造效果。监狱干警应该善于把自己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意图适当的加以隐藏,善于把自己的教育改造要求转化为服刑人员自身的内在需求,变成其自觉努力的目标,是良好教育机智的表现。

2、善于随机应变。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能力,有 了这种品质,监狱干警才可能避免刻板及公式化,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和特点,从而找到适当手段。随机应变能力是监狱干警教育机智的集中体现。服刑人员之间存在着千差万别,教育情境也是错综复杂的,在教育改造过程中随时会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对此,监狱干警应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要善于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随时可能发生以外事件的教育改造情境中,迅速判明情况,确定行为的方向,采取果断措施,及时解决矛盾,有效地影响服刑人员。

3、善于对症下药。这是指干警能从服刑人员实际出发,针对服刑人员的具体特点,巧 妙地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地对服刑人员进行教育。服刑人员个性之间存在差异,其犯罪入狱的原因多种多样,这些都会影响到其对待教育改造的态度。监狱干警的监狱机智表现为能正确地分析问题的起因,从分考虑服刑人员的个性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和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4、善于把握分寸。这是指干警要讲究教育的科学性、严肃性,在教育服刑人员和处理 问题时,能实事求是,分析中肯、判断准确、结论合理,对服刑人员要求适当,使服刑人员心服口服。选择恰如其分、恰倒好处的处理措施,善于批评与表扬,惩罚与奖励适当适时,这都能体现出良好的教育水平,也有利于教育机智的有效发挥。无论是哪种方式的教育,其作用都是有一定限度的。

监狱干警具备教育机智,有助于避免警犯之间的冲突,有助于提高服刑人员教育效果和质量。这是因为,服刑人员教育情境是由不同个性特征的服刑人员个体、特定环境及由此而决定的独特教学氛围等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体。监狱干警的教育行为和复兴人员的学习改造行为正发生与其间并对其产生影响。这就决定了服刑人员教育情境具有复杂性、独特性和多样性。惟其如此,一名好的监狱干警之所以撑其为“好”,就在于他能够围绕预定的目标,采取适合服刑人员教育情境的教育行为或操作方式,从而有效地经济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也惟其如此,监狱干警的灵活应变、判断决策能力便显得格外重要。

服刑人员教育情境就其性质而言有良种类型。其一可称之为常态性服刑人员教育情境,它基本上排除服刑人员教育过程中某些例外事件和事态的发生,其过程和事态发生的情境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特征;与之相对应的是非常态性服刑人员教育情境,在此情境中,事情或事态的发生通常超乎监狱干警的预料之外,监狱干警解决此类事情的方案或方法也无定规可循。但无论是在常态教育情景中还是非常态性教育情境中,监狱干警要作出反应都有多种可能性。在实际实施某种行为之前,监狱干警必须首先从诸多模糊的可能性中,找出一个正确的实施方法或可能性来。而所谓“正确的”意指监狱干警所选择的某种可能的行为既能够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标,又对具体情境是合适的。而要在诸多的可能性中找出一个正确的可能性来,监狱干警就必须依据他既有的规范或内在的服刑人员教育理论对诸多可能性及某一个正确的可能性做出合乎理性的判断。

在常态性教育情境中,监狱干警的这种判断就在于区别某件事态或事件是不是服刑人员驾御理论所陈述的规律或规则的一个例证。这便是监狱干警运用服刑人员教育理论指导服刑人员教育实践的教育机智。理论之所以还需要教育机智,按照康德的论证,“不管理论可能是多么完美,在理论与实践之间仍需要一种从这一个联系到并过渡到另一个中间项的媒介,这个媒介的核心便是主体的判断力——实践机智。”也就是说,一个好的理论家未必就是一名优秀的实践者,因为在卓越的理论家中,无论是谁,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总会潜入一个中项,这个中项就是健全的机智。服刑人员教育领域也是如此。

这种结论,可以在服刑人员教育实践中发现一些例证。一些监狱干警机械地、经验主义地照搬照抄理论,讲大道理,使得服刑人员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种情形除了监狱干警缺乏足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素养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对理论的应有理解,琢磨不到理论的精细之处,体会不了理论的细微差别和详尽细节。在这种情况下运用理论知道实践,监狱干警就会无法还原被剥去了具体清净的一般规律和规则的原台,无法使自己体现理论和规则的行为适合当下的情境。监狱干警的判断力正在与确定具体情境与抽象的规律和规则是适应还是不适应,是类似还是相同,最终决定自己的服刑人员教育行为是适合还是不适合的具体情境。

非常态性教育情境是指由情境之外或之中的某些因素引起的,往往会对干警的教育或服刑人员的学习改造起干扰作用的事件发生的场合。这类事件的出现往往出乎监狱干警的预料,会使监狱干警措手不及,但是监狱干警对此又必须做出一定的反应或某种行为,必须在极短的时间里(几乎没有时间让监狱干警慎思明辩)作出正确的判断,实施适当的行为。在这里与常态性教育情境不同,监狱干警作出的任何行为反应,都可能没有可遵循的具体实践规则或惯例。监狱干警只能依据他在内在的关于服刑人员教育的理论或观念,依据他对对象本身性质的判断,凭借他的前后一致的教育精神,伺机而动。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动”,一种对理论融会贯通的“动”。正是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监狱干警教育机智的魅力。

如果说在常态性教育情境中,监狱干警的教育机智表现为对服刑人员教育理论所论证的规律规则的灵活运用,那么在非常态性教育情境中,监狱干警的教育机智则表现为对服刑人员教育规律和规则的不用或弃用,或表现为监狱干警在处理非常态性教育事件的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具有启发意义的并能对未来类似情境具有指导价值的规律。但无论是在哪种服刑人员教育情境中,监狱干警的教育机智并不是其实施的教育行为本身,而是行为显现之前监狱干警的思索、推理、决断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关注的是监狱干警自己来判断的确定在某个具体的服刑人员教育情境中什么行为是正确的和合适的。

要注意的是,监狱干警的任何机智都是以既定的目标为前提的。教育机智一般并不表现在对教育目标的确定上,而是体现在选择最有效、最符合情境特点的达到目标的手段行为上。因此对监狱干警来说,任何选择实施的行为都必须有利于服刑人员教育的顺利进行与展开,必须有利于服刑人员的身心发展,两者缺一不可。

篇3:监狱警察实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实习,对于一个自己原来十分空白的领域有了一定的补充。实习过程中,是对理论的一种印证性的思考,这必将对今后的理论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而在整个实习中想到了以下一些问题:如果更好的改造犯人,犯人的人权问题以及现行监狱法的一些看法。

改造犯人应当由犯人家庭、监狱部门、社会的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帮助犯人建立希望,使他们中的更多人去除消极的改造态度,好好改造,争取减刑机会,早日回归社会。而这也是防止二次犯罪的一个重要措施。具体的操作中,认为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电台,连通监狱内外,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实行一种互动:犯人可以向社会诉说自己的悔过,社会可以有更多人对犯人提供帮助与鼓励(主要是心理层面上的)。或者还有很多更好的措施,只要是有利于犯人的改造,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的,都可以在实践中印证并将好的实行。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这三因素的共同努力,使犯人更少,使犯人更好的回到社会。

不过现实中总是存在这样的人,不会知道悔改,难以进行改造。这应该是犯罪学与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上的一个长久的话题,有着很深的个人生活背景、心理发展历程,以及社会系统的影响。这是一个尚在探讨与正在努力追求解决方法的话题。也只有在上述三因素协作下,通过对犯人的不断努力,才能找到有效解决措施。

与此紧密相关的是关于预防犯罪与改造犯罪。一个人从出生开始,除了其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与帮助之外,整个社会也应该对他的成长负责,给予其良好的成长环境,这才是从根本上预防犯罪的做法。现实是,这样的社会环境不可能存在,只是在追求之中。而在人犯错之后——严重是就是刑事犯罪进入监狱服刑以至死刑的剥夺生命权——如何补救?这才是一个当前最值得我们去思考的现实问题。所以,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如何更好的平衡,让每个人更好的认识这个社会,知道如何去适应它,去改造它。

犯人的人权问题。关于这个监狱内犯人的人权问题,现行的监狱管理要推行狱务公开,实施阳光工程,狱警不能以打骂的方式对犯人进行教育,而应以文明手段对犯人进行教育改造,这应该能说是监狱犯人的人权保护措施,是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一个重要体现。现实中的情况我们都不用多说。在此处,想说的是我们应该给予犯人多少权利?所给予的又是哪些权利?他们的义务又该如何?如果犯人坚决不进行劳动改造,不作为,我们又能如何对待他?这些问题,似乎还没有一个让人满意的答案。我以为一个处于特殊社会地位的犯人,是从他严重侵犯了他人的权利那一刻开始,就应该对他的权利进行区别对待,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的正义与公正,如果从社会契约的角度来看。如果为了一种应然的人权,而从实然上给予犯人更多的权利,会对监狱管理带来多少不便?从而对多少人造成不公?会浪费多少有效资源?从社会经济效益来看,这似乎有勃于法的效率与正义的平衡。

篇4:监狱警察岗位大练兵活动心得

响应上级监狱党委的号召,围绕“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这一中心环节,大张旗鼓地进行了大练兵活动。此次活动立足学习练习,重在素质提高,大练兵内容涵盖了监狱民警各方面的素质要求。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法律素质,业务素质,警事技能素质,科技文化素质,体能素质,心里素质等共七种素质。此次大练兵活动,是上级的英明决定,同时也是我们一线干警进行再学习,再教育,再练习的大好机遇,类似的活动,对我们监狱民警来说,来之不易,少之又少。

开展大练兵活动,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心《决定》和“二十公”精神;是巩固发展“大讨论’活动的战果,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监狱工作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监狱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努力做到“人民监狱为人民”的客观需要;是全面推进监狱队伍正规化建设,努力造就一支练习有素的正规化的纪律部队的迫切要求,是保护广大监狱干警实实在在的行动;是真正实现内强素质与外树形象二者相统一的根本途径。

江总书记深刻指出:在监狱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中心《决定》和“二十公”明确要求,各级监狱机关必须把队伍的正规化建设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好队伍建设,为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监狱机关要维护好重大战略机遇期的社会稳定,切实肩负起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公家治安长久,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必须实施素质建警,强化教育练习,努力建设一支练习有素的正规化纪律部队。不断提高监狱队伍整体素质,执法水平和综合作战能力,确保监狱机关依履行职责的迫切需要。

多少年以来,全国监狱系统始终以搞好监狱工作,强化队伍治理为目标和中心,“尤其在队伍建设方面一直在进行着坚持不懈的努力。无论是以前的“三讲”、“三项教育”、纪律作风整训,还是“我与安全”大讨论活动,都是基于这一点开展和进行的。此次大练兵活动立足以人为本,以基层和一线监狱民警为重点,开展广泛深入的练兵活动,目标是力争实现加强基层、壮大基层、提高基层为目标,使我们广大基层民警人人适应岗位,人人精通本职、人人胜任职责,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能手”

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们监狱民警由于自身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以及恶劣的工作环境,处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全民奔小康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对的情况日趋复杂、势必要求我们要有灵敏的身手,强健的体魄,要达到政治精,业务强,素质硬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监狱民警学习练习的机会太少了,尤其是体能练习和专业知识练习,希望大练兵活动能够长期持久地开展下去,使我们一线民警得到一次“充电”补充的好机会,从提高个人素质着手,逐步实现提高整个队伍建设。我认为,大练兵活动要出效果,必须循序渐进,长抓不懈,才能实现。

篇5:监狱新入职警察培训心得

十月九日,怀着监区领导对我们新干警的期望,我们来到了广州培训点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初任培训。两个月,经历了许多以前没有经历过的东西,这两个月的收获,将在无形中促进和影响我们未来的工作与生活。

在这两个月里,我们不仅通过军训,使得身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通过上课学习,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也得到了较大的增强。

第一,对监狱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确了警囚关系。理论课上,我们聆听了广东监狱系统资深干警和专业学者毫无保留的言传身教,深刻认识了监狱有别于其他工作的特点,加深了对监狱工作的特性与现状的了解。我们悄然接近了被誉为“共和国之盾”的忠诚卫士。看到了忠诚、理想和信念。进一步明确了警囚关系。我们所要面对的,有些是迷失了人生道路的,有些是细腻扭曲、仇恨社会的,有些更是穷凶极恶的社会渣滓。而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严格而又文明的管理,秉承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宗旨,将罪犯改造成守法公民。

第二,对日常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军训的第一天教官就和我们强调日常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当时我们还没什么概念。两个月以来,我们每天重复做着列队操课,列队唱歌开饭,整理内务等。这些无形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们的日常习惯,慢慢让我们养成了良好的作风习惯,感觉自己这样才像纪律部队,才像个人民警察。有良好的作风习惯更有利于管理犯人,更适合监狱工作。比如做事细致的工作习惯的养成对我们日后的监狱工作至关重要。

第三,学会了团队配合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在队列中,训练的每一个动作,只要是有一个人失误或落后,都会影响整个队列。比如:队列行进不是我们走不好,只是我们有时候很放松,导致一个简单的队列动作重复许多遍才达到训练效果,试想如果当时大家都认真对待,或许一次就能达到训练效果。简单的事情,重复的做,细抠其中的要点,臻于完美,积小完美才能逐渐变为较大的成功。两个月,从五音不全搀杂在一起到整齐洪亮的军歌,从混乱无章的宿舍内务到井井有条的宿舍内务,从懒散不齐的队列到整齐划一的队列......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合作的力量,以及严谨态度的重要性。

第四,基本警体技能的掌握。这次培训首次让我们学习了最低伤害武力控制,这给我们对日后的监狱工作提供了很多技巧性的东西。在这期间,我们还学会了警械具的使用,如电警棍、手脚铐、手枪等。另外,我们还进行了很多体能的训练和考核。由于平时缺乏锻炼,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让我很苦很累,但是我还是咬牙还是坚持了下来,这对我的身体素质是一个非常大的提高。

篇6:监狱警察入职培训心得体会

对日常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军训的第一天教官就和我们强调日常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当时我们还没什么概念。两个月以来,我们每天重复做着列队操课,列队唱歌开饭,整理内务等。这些无形的行动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们的日常习惯,慢慢让我们养成了良好的作风习惯,感觉自己这样才像纪律部队,才像个人民警察。有良好的作风习惯更有利于管理犯人,更适合监狱工作。比如做事细致的工作习惯的养成对我们日后的监狱工作至关重要。

篇7:监狱警察入职军训心得体会

那时……

我坐在床上,寝室的兄弟们都到齐了,大家换了迷彩,我换了衣服去剃头,警校剃头比砍头还快,那师傅出手麻利,刀光剑影以后秀发去无踪。然后排队交学费,我们一年级有位长毛男,老气横秋,成熟到了极点,排队排到他的时候,收 费的 老师大手一横:“让学生自己来交,家长不许进去……”

回了宿舍楼,发现右面镜子,一照像一美国大兵。高年级的同学穿着制服,本人习惯的叫了声“叔叔”。那师兄毅正严辞的回答:“叫师兄!”

晚上睡觉,熄灯以后想下床找双袜子,正翻箱倒柜之时,见一群人如鱼贯而入,为首的一人拿着手电对着我的眼睛说:“你小子面子大,为了逮你,动用了警校各大警种……”,后来才知道,这帮人分别来自刑侦、治安、交警等专业,学名叫“校督查”。我就这样被一网打尽。

从军训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成为了全校关注的焦点,每逢下课的时候,无数渴望的眼光从各个角落注视着我们。38度的高温教官让我们左手抱棕垫,右手抱铺盖跑操场。完了以后是站军姿,是一种类似于“我们都是木偶人,不能说话不能动”的活动,谁要是动一下就能亲身感受我们武警战士标准的侧踹。

苍天开眼,某天下午居然提前半个小时收操,我一边洗澡一边庆幸教官看错了时间。突然,响起了紧急集合的哨音,本人顾不上擦干身上的水直接穿衣服冲刺,到了操场,队列中弥漫着一股洗发水的香味……又收操了。我什么也不敢干,坐在床上发呆,等待下一次紧急集合……一直等到晚上熄灯。终于可以安心睡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脚步声把我惊醒,又是紧急集合哨声。我冲出门口,见一仁兄下身裸体正在狂奔,正欲喊之,他已不见了身影。

夜……静悄悄,空旷的操场上传来大队长的训导:“你不干!多的是人要干!!”开始有女生小声抽泣,渐渐,独唱变为合唱,还有嘶嘶的伴奏……我们犹如一群战俘,想念着家中的父母。

“哪个再哭!在哭多跑10圈!”

哭声噶然而止,漫天星光下,我们大喊口号,口号里面夹杂着重庆大地的各种方言,我们群本在警校的操场,操场周围的居民房,一家一家的亮起了灯……。

一个月以后,军训结束,很多人都哭了。我不觉得有什么好伤心地,但是看到大家都在抹眼泪,我也没忍住……背个背包回家,想起教官当初的话:“你们好好学习打背包,以后就可以背着背包回家了。”

军训的那段日子虽然艰苦,但是军训期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如今,面对即将开始的警察工作,我心中充满期待。我会军训时艰苦奋斗的精神与母校烙于我心中的“忠、真、智、勇”带到今后的工作中去,用自己的一生诠释“警察”二字对于我们的意义。

上一篇:岳父生日会答谢词下一篇:国旗下的讲话-友善,就是一个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