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课快乐的学习生活

2024-05-12

第十九课快乐的学习生活(精选5篇)

篇1:第十九课快乐的学习生活

第十九课、快乐地生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生活中的无限快乐。

2、知道排解生活中不快乐因素的一些简单方法。

3、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快乐生活的重要意义,从而珍爱生命,热爱生命。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生活中的无限快乐。知道排解生活中不快乐因素的一些简单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2、教师为每名学生准备一张学习卡片,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屏幕出示。

(1)图片:笑脸

(2)图片:哭脸

2、教师:你能认出图片中的这两种表情吗?谁能猜出拥有这两种表情的人是什么心情?(快乐 悲伤)如果让你选择,你愿意带着哪一种心情生活?(快乐)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想永远快乐地生活!那是不是想快乐就能如你所愿呢?哦,原来并不全是!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快乐生活的法宝,你们说好不好?

板书:快乐的生活

二、出示自学目标:

1、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生活中的无限快乐。

2、知道排解生活中不快乐因素的一些简单方法。

3、在交流中感受快乐生活的重要意义,从而珍爱生命,热爱生命。

三、自学指导(讲述自己的快乐体验):

1、自读109—110页的内容;

2、边读边想:你什么时候感到最快乐?你会因什么而快乐?

3、把你的快乐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四、检测:

1、小组汇报:小组内选择一种最快乐的体验讲给其他小组同学听,看哪个小组

讲得最精彩!(可以用讲故事或表演的形式)每个小组讲完后,一起来归纳故事中的我们究竟在什么中快乐,为什么而快乐。

板书:健康

交往

挑战

奉献

成长

2、宣读快乐誓言:

快乐誓言

我是一个很棒的孩子!

学校因我而不同!

我完全相信我自己!

我对自己有彻底的信心!

我快乐,我强壮,我思绪成行!我健康,我精力充沛,我充满力量!我交往,我团结友爱,我热情万丈!我奉献,我乐于助人,我心情舒畅!我成长,我收获希望,我汲取阳光!

我要充分用好今天,因为今天是我唯一的财富!

我将面对所有的困难和每一个挑战!

珍爱生命,创造奇迹!

我最棒!我最强!我最阳光!

五、寻找快乐生活的法宝

1、师:我们是不是每天都很快乐,是不是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快乐中?你有哪些不快乐的事?给大家讲一讲。

2、学生讲述自己不快乐的往事。

3、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发现我们有的时候会因生病、闹矛盾、恐惧、私利、学习任务重等事情而不快乐。那遇到这些不快乐的事情,我们又该怎么做呢?想一想办法。看看哪个小组的办法又简单又解决问题!

4、小组交流汇报。

板书:积极的心态

勇于面对困难

寻求帮助

……

5、小结: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好,我想如果再遇到那些不快乐的事我们也不怕了!我们会永远快乐地生活!

六、关于珍爱生命,快乐成长的格言(共悟:生命 生命)

有人说,要让自己快乐,最好的方法是先令别人快乐。生活是美好的,是快乐的。每一桩小事、每一个目标、每一件小东西、每一句话里都包含着幸福。

爱自己只会让我们更孤独,爱别人会让我们更快乐。

把快乐的香水喷洒在别人身上时,总有几滴溅到自己。

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罗曼·罗兰

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们如能正确地运用它,一次足矣。

我从不忘记活着本身就是乐趣。

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长久的。

快乐好比一只蝴蝶,你若伸手去捉它,往往会落空;但如果你静静地坐下来,它反而会在你身上停留。

七、总结:快乐是生命的源泉,因为快乐所以我们热爱生活。希望同学们能够快乐的生活下去,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珍惜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这样我们生命的存在才更有意义。

八、作业

填写《快乐保证书》。

快乐保证书

我是快乐的小学生,我要永远保持快乐的心情,把不快乐变成快乐,把快乐带给别人。为此,我要做到:

面对健康,我要面对,我要面对,我要面对面对,我要我的快乐法宝是保证人:

2011年5月

篇2:第十九课快乐的学习生活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舞台上的布景,感受舞台布景对于剧情的重要性。

2、分工合作,制作一个舞台布景,充分发扬团队精神,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如何制作舞台布景?

教学准备:

剪刀、胶水、双面胶等制作工具,彩色纸、毛线等材料。不同类型的舞台美术图片,舞台场景设计的草图、舞台表演幕后情况的图片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舞台上的布景,感受舞台布景对于剧情的重要性。

2、分工合作,制作一个舞台布景,充分发扬团队精神,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引入:我昨天去看了一个演出,那里的舞台特别的漂亮,你们看过什么舞台演出?哪一场演出你印象深刻?(学生回答交流)

教师小结:各种各样的舞台表演都属于一门综合艺术,我们一般把它称为舞台美术。

2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舞台美术设计》。

二、感受了解。

1为什么说舞台美术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它综合了哪些艺术手段与形式呢?可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艺术享受?

2交流讨论,教师概括、小结舞台美术的特点与需要设计的内容,并以《报童》的舞台美术设计做进一步的图示说明。

三、学习舞台美术布景的设计。

(1)通过课件展示布景设计的有关图片,如西博会晚会、舞剧《大梦敦煌》等,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这些布景是以什么作为舞台的主要形象的?为什么?在整体的设计上还考虑了哪些因素?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总结主题形象在整体舞台美术设计中的意义及其他需要考虑的诸多因素,如灯光、道具、天幕等。

(3)欣赏几幅舞台场景的设计草图,强调草图的基本设计要点,如要突出演出主题、选择主题表达的形象、注意舞台欣赏的视觉效果、说明性地大概画出舞台设计的基本效果等。

四、布置作业,鼓励设计。

自己选定一个课本剧或童话剧,然后用草图的方式画出舞台美术的整体设计。也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由一位同学画出集体讨论的大概设计意图。

五、学生设计,教师巡回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

六、交流设计意图,展示评价。

请学生上讲台把自己小组的设计草图通过投影仪放大,然后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如创意是否新颖,主题形象如何、设计是否会得到较好的舞台效果等。

七、课堂小结,教学拓展。

①通过教学课件播放舞台演出的幕后画面,如化装、做道具、搭舞台等,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篇3:第十九课 小动物过冬

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二年级学生 提供者:江云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则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通过三个小动物之间的对话,介绍了它们不同的过冬方式,小燕子飞到温暖的南方去,小青蛙冬眠,而小蜜蜂则是藏在蜂巢里吃蜂蜜。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还处处流露出朋友之间温暖的情谊。课文的内容比较浅显,语言也比较直白,可以作为二年级分角色朗读的例本开发。教学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难点在于生字教学。朗读活动的设计立足点在于文章重点段落的突破、学生角色意识的培养以及想象力的挖掘。

二、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懂得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关心。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认识一些小动物。

教师准备:制作ppt,准备谜语,查阅动物过冬知识

四、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猜小动物(小燕子、青蛙和蜜蜂)

(1)白肚皮,黑羽毛,尾巴像把小剪刀。捉害虫,保庄稼,还是一只报春鸟。同学们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呢?肯定回答。小燕子到处飞,见识广,我们称她——“燕子姐姐”。

(2)绿衣小英雄,田时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

同学们大家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呢?肯定回答,它是怎么叫的呢?大家一起来欢迎下青蛙哥哥。(3)小小建筑师,合力做房子,何时最忙碌,待那花开时

这又是什么动物呢?对啦,是小蜜蜂。小蜜蜂的胆子有点小,是一只小小的虫子,所以是虫子底;喊一喊——“蜜蜂妹(mèi)妹(mei)”。

二年级的小朋友对小动物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让学生猜测以前在课文中学过的动物,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上课酝酿饱满的情绪。

(一)通过课题,并初始课文,启发学习

1.师:书写标题,学习生字“物”。物是左右结构的字,牛字作部首的时候,要有 变化。【学生跟着老师书空,认识生字“物”。】

2.师:通过这个标题,大家有什么疑问吗?那老师先将课文朗读一遍,再看看大家能不能把这些疑问自己解决。【邀请学生发言】

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

秋风刮起来了,天气渐渐凉了。一天,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

燕子说:“冬天快要来了,虫子也没啦。我要飞到南方去,那儿暖和,还有很多虫子。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

燕子接着问小青蛙:“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虫子吗?可你不会飞,怎么到南方去呢?”

小青蛙说:“我不到南方去,就在这里过冬。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等到来年春天,再出来找虫子吃。”

燕子又问小蜜蜂:“蜜蜂妹妹,冬天地上都是冰雪,没有鲜花,你怎么生活呢?”

小蜜蜂说:“我早就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够吃上一个冬天的。”

它们商量好了,约定第二年春天还在这里相见。

板书 小燕子:飞到南方去(大雁,天鹅,丹顶鹤)青蛙:钻泥土(冬眠)(蛇,乌龟,熊)小蜜蜂:藏蜂巢(松鼠,狐狸,喜鹊)

3.师:大家知道蜂巢是什么样子的吗?请看我们的ppt。蜂巢是很多小六边形组成的 大家像什么。【邀请学生发言】它像一个房子,所以说小蜜蜂像个勤劳的小建筑师。

(二)分段落学习,体会情境

1.师: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关系非常好,它们常常在一起做什么呢。那你们有没有自己的好朋友,平常在一起会做些什么开心的事情呢?我要请几位同学来跟大家共同分享下彼此的友谊。【邀请学生发言】说的非常好,小动物需要朋友,我们人类也需要朋友,这样生活才会更加快乐。2.师:那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呢?我们继续往下看。秋风刮起来了,天气渐渐凉了。一天,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秋风刮起来了,说明了什么呢?说明风非常大,天也变冷了。这里有一个生字,大家来一起拿着笔写一写刮。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这些小动物彼此之间非常关心。这里有个生词叫商量,量本来读第二声,这里我们读轻声,大家一起读一读。

3.师:好,我们再来看这些小动物商量得怎么样了。燕子说:“冬天快要来了,虫子也没啦。我要飞到南方去,那儿暖和,还有很多虫子。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燕子要飞回南方过冬,为什么呢?因为那儿暖和,还有很多虫子。大家注意下暖子怎么写,还有这里的和和暖字连在一起也要读轻声。小燕子要飞到南方去,它什么时候飞回来呢?对,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有哪位同学可以自告奋勇地解释春暖花开的意思呢?【邀请学生发言】对,春暖花开就是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接下来,我要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给我们画出你们眼中的春暖花开的景色。【邀请学生作图】好,非常棒,同学们都很有想象力。

4.师:燕子接着问小青蛙:“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虫子吗?可你不会飞,怎么到南方去呢?”

小青蛙说:“我不到南方去,就在这里过冬。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等到来年春天,再出来找虫子吃。”小燕子真得非常关心小青蛙,小燕子称呼小青蛙什么呀,对,哥哥。另外这里还有个生字接。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写一写。

5.燕子又问小蜜蜂:“蜜蜂妹妹,冬天地上都是冰雪,没有鲜花,你怎么生活呢?” 小蜜蜂说:“我早就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够吃上一个冬天的。”小燕子真是热心肠,不仅关心小青蛙,也关心小蜜蜂。小蜜蜂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说明小蜜蜂什么呀?对啦,说明小蜜蜂很勤劳,凡事早作准备。我们要不要学习它?

6.它们商量好了,约定第二年春天还在这里相见。它们的关系真得非常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里的第二年,和文章中的哪些词是相似的呀。对,来年,明年。

(三)分角色朗读,感悟友谊,并复习生字词

师:接下来我要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谁来当旁白,谁来当这三个好朋友?剩下的同学们当下小评委,大家来评评哪个同学读得最好。

师:好的,读得非常棒。我们再请一组同学开火车,把生字,生词念一念。其他同学也可以跟着小声的念。

(四)课下指导

那这堂课就上到这儿了。大家课后除了把生字生词记住,也可以做些小动物头饰,看看其他动物的过冬方式。那老师也和同学们有个约定,我们下节课再见啦。附板书设计: 小动物过冬 燕子

飞到南方去 青蛙

钻到泥土里 蜜蜂

篇4:《第十九课 天涯若比邻》教案

教学目标

1、开阔视野,充分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合理性与独特价值。

3、懂得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交流的重要性,尊重其他民族和文化。

教学重难点

1、展现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学会尊重多元文化。

教学过程

1、教师简要总结四大文明古国所创造的文明的发展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2、教师:人类今天所拥有的文明,都可以追溯到这些古老文明的贡献。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

3、教师: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变得五彩缤纷。那么,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受到国际文化的矛盾冲突中,潮流的冲突的情况下,人类应如何保护多样的文化?

4、教师:中国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拥有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人文传统。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受到世界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有的人、特别是青少年对西方文化过于崇拜,甚至完全否定东方文化;而有的老年人则过于夸大西方文化中的糟粕。那么中华文化怎样在世界文化融合的洪流中保持自己的个性与特征,凸现独特的魅力?

5、教师:美丽的上海外滩久负盛名,被誉为“世界建筑博览会”。然而有学者认为,如果我国的城市建设都一味地追求国际化,而不注意挖掘和保存传统文化和城市自身的特点,那么我国的城市建设就会失去自己的特色。

6、问题:有人说,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我们应该尽力保护,你怎么看“民族的”与“世界的”的关系?

7教师: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人民共居于一个地球,这就要求我们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他们的文化和习俗。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中,接受不同的文化信息,受不同的社会习俗的影响。

问题:你认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不同民族的文化? 学生自由交流。

8、学生阅读书中P147的故事“和平绿洲”。

教师:“和平绿洲”的出现,为这两个民族解决冲突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确实难能可贵,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消除民族间冲突与仇恨的重要手段,促进不同国家及民族的人们和睦相处。

教师: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与接触中,一方面是产生不同文化的相互摩擦或冲突;另一方面也使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著名的“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楷模。

9、活动:面对中西方文化冲突,我国应持的态度是什么?我们的策略是什么?我国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我们在与西方的交往中,应保持哪些方面的文化传统?应改变哪些方面的习惯和观念?

篇5:第十九课快乐的学习生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俄国十月革命前的社会状况、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理解: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运用: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的设问,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品历史。

2、通过阅读课文及教师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图片,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丰富的资源,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十月革命是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它承载着人类追求幸福、自由、民主的美好理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

三、教材分析: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的发生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从工人阶级最初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马克思主义诞生到无产阶级尝试建立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波折和考验。而俄国十月革命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再次走向高潮的开端。

本课引言通过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的痛苦,说明了俄国革命爆发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方法1:1991年,飘扬了74年的苏联红旗在莫斯科悄然降落,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宣告终结。然而,任凭时光流逝、沧海桑田,人们总会想起苏联曾有的荣光。每当十月革命纪念日到来之际,前苏联境内的各共和国对会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怀念那段如火的岁月。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人如此巨大,让人不禁感慨万千。大家把目光投向80多年前的俄国大地,了解那场给世界带来巨变的十月革命。2

(二)讲授新课:

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列宁在分析沙皇俄国的时候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俄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偶然的,而是国内国际形势的历史必然。

1.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请同学们阅读以下资料,分析归纳俄国具备了哪些革命的条件?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垄断组织已分布于各工业部门,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俄国是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在全国人口中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6,法国的1/4;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俄国的国民经济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法国的1/4。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1901年,西欧资本家向俄国工业和银行投资约10亿卢布,控制了俄国工业中最重要的部门。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师:结合材料,指出帝国主义具有什么特征?

生:(讨论、回答)帝国主义国家的特点是:垄断,并有侵略、压迫弱小国家和民族、争霸世界的帝国主义本性。

师:作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俄国有什么特点? 生: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师:俄国的“落后”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边讨论、边归纳)资本主义经济实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西方列强;野蛮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和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

师:(加以总结)这使得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材料二:在俄国统治阶级成员的眼睛里,农民阶级是牲畜,必须施以恫吓、束缚和监视。用皮条编成的两米长的皮鞭,只需一鞭即可使人皮开肉绽,于是成了沙皇统治威严的象征。„„

世纪之交的俄国农民的生活是十分贫苦的。在1861年获得解放后,农民们被迫为以前给地主耕种的土地支付捐税。加上人口的增加、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营业税,尤其是对酒类的税收简直成了令人窒息的重负,因为农民们就是靠饮酒才使自己得到点安慰的。

──《人类文明图鉴·战乱中的世界》

师:上述资料反映了俄国哪方面的矛盾? 生:(讨论、总结)广大农民同地主阶级、沙皇专制制度的矛盾。

师:(总结)沙皇政府的统治结合了帝国主义和军事封建主义的各种罪恶因素,广大人民遭受双重剥削和压迫,不得不奋起反抗,以求生存。

材料三: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俄国工人的工资相当于美国工人工资的1/3)。

师:以上资料反映的是俄国哪方面的矛盾? 生:(讨论、总结)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师:(总结)俄国无产阶级随着工业发展不断壮大,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的无产阶级具有较强的革命性。1903年,建立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并经过革命的曲折探索逐渐走向成熟。

2.一战加剧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

材料四: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人民继承着1905年的传统),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

──《列宁选集》第26卷

师:这段材料中所说的“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 生:(回忆,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师:一战对俄国的影响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一战中俄国军事上的不断失败加剧了国内危机,使俄国反动统治摇摇欲坠。师:正如列宁所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总之,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即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交织存在,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3.主观条件:具有较强革命性的俄国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有广大的贫苦农民为革命的同盟军。

列宁认为,当统治阶级再也统治不下去,当被统治阶级再也生存不下去的时候,革命的时机就成熟了。

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十月革命的经过 1.二月革命

2.《四月提纲》 3.七月事件

4.武装起义及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讨论:十月革命是怎样取得胜利的?

师:(引领思路)从十月革命的背景、二月革命为十月革命所作的铺垫和准备、列宁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苏维埃政权的巩固等方面,展开探讨活动。

师生:(探讨过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的俄国无产阶级在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正确领导下,争取到广大的贫苦农民为革命的同盟军。利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的革命时机,在列宁《四月提纲》要进行社会革命的指导下,发动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及时通过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措施来巩固政权。

师生总结:党的正确领导和方向的正确是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

三、伟大的开端——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历史意义

师:(思考)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的胜利,俄国将是怎样一副情景? 生:(讨论、回答)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军事溃败、经济崩溃,领土被肢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还继续把人民当炮灰,国内局势不断恶化。没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就失去了保存民族、国家的惟一机会,更提不到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国家实现工业化了。

师:(思考)如果没有十月革命的胜利,人类社会将是怎样的状况? 生:(回答)资本主义制度仍将一统天下。师:那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生:(讨论、回答)帝国主义对广大人民的剥削压迫将更加残酷,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侵略掠夺更加肆无忌惮。

上一篇:冬季八防提示下一篇:感谢老师的作文600字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