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信息化规划方案

2024-05-01

工厂信息化规划方案(精选6篇)

篇1:工厂信息化规划方案

工厂管理规划方案

一个职业管理经理人进入一个新的公司,踏上一个新的工作舞台时,其工作思维必须非常明朗,其工作的开展必须有条不紊、理性、柔性地进行,其工作的推动必须渐进有序。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步开展:

一、公司全面调查、整理、完善与管理

对公司的全面调查、整理、完善与管理是一个职业管理经理人最起码、最根本步骤,是管理改革、管理体系、管理软件推广的前提。

1、人事、行政部门规划与管理

(1)、根据公司要求制定《公司员工守则》

一份合理、实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既是保证公司正常运作、约束员工不良习性、规范人员行为、树立公司形象的一种手段,也是激励员工士气、提升员工素质、提升企业竞争力必不可少的工具。其内容包含:车间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饭堂管理制度、门岗管理制度、采购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培训与考核制度、保密制度、薪资等级制度、网络管理制度、办公耗材管理制度、建议与投诉处理等。

(2)、公司及各部门组织结构规划

合理规划公司及各部门组织结构是明确公司各管理者权、责、职,明确管理层次,避免重复管理、工作无目标、工作模糊的一个不可缺少要求。其包含:公司组织结构、业务部门组织结构、设计开发部门组织结构、生产部门组织结构、品质部门组织结构、仓库部门组织结构、采购部门组织结构、计划部门组织结构、技术部门组织结构、人事行政部门组织结构。

(3)、人员招聘、储备、培训与考核

人员招聘、储备、培训与考核是保证公司及各部门正常运作,提升公司及各部门整体素质及竞争力的一种手段。其步骤为:评估各部门、各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及管理瓶劲,调查公司人员的自我需求,制订人员招聘及培训、考核计划,公司审批,实行人员招聘、储备、培训、考核、录用分配。

(4)、根据公司需求规划公司员工相关娱乐项目

公司娱乐活动是促进公司人员沟通,提高公司人员凝聚力,丰富公司人员生活,稳定公司人员心态的一种方式。其内容包含:根据公司需要建立公司娱乐室(投影、书籍、桌球台、羽毛球、象棋、跳棋、篮球、乒乓球、排球、足球等),不定期组织公司员工参加一些比赛(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象棋等),不定期组织公司人员集体外游(可集体集资),条件允许可组织节日活动,条件允许可建立公司医务室等。

(5)、根据公司需要制作、张贴相关内容标语

张贴公司相关内容标语是提升公司外部形象,谨示公司人员行为,激励公司人员进取的一种软手段。其内容涉及:工作要求、行为要求、公司理念、激励进取、管理项目推广等标语。

(6)、行政、后勤事务工作

保安行为要求与工作要求,宿舍管理与检查、评定,厨房管理与员工意见调查,人员招聘、储备、渠道及资料建立与管理等。

2、制订公司及各部门的运作体系及管理程序

制定公司及各部门的运作体系及管理程序是保证公司及各部门正确、有效运作,避免工作无头绪、信息断层、指令错误,保证公司整体及各部门运作系统性、闭环运作的有力保障。其包含:业务部门运作体系,生产部门运作体系,品质部门运作体系,技术部门运作体系,仓库部门运作体系,采购部门运作体系,计划部门运作体系,设计开发部门运作体系,人事部门运作体系,总务部门运作体系,培训、考核程序,利器管理程序,建议、投诉管理程序,品质、技术个案管理程序,工伤管理程序,技术引进、推广管理程序,样品管理程序,工具、刀模制作及验收管理程序,来料检验(IQC)管理程序,制程控制(IPQC)管理程序,出货(OQC)管理程序,最终检验(FQC)管理程序,品质工程(QE)管理程序,外检(QA)管理程序等。

3、制订、完善公司相关标准表格文件

制订、完善公司表格文件是公司及各部门数据链的正常流转、核查及记录,是公司及各部门考核、评定、决策的最直接的有力保障。其包含:业务部门表格文件,设计开发部门表格文件,生产部门表格文件,品质部门表格文件,技术部门表格文件,仓库部门表格文件,采购部门表格文件,计划部门表格文件,人事、行政部门表格文件等。

4、生产部门规划与管理

(1)、管理人员管理理念测试与培训

中层及基层管理的管理理念在公司里极为关键,其指令直接发给作业者,指令的正确与错误直接会导致公司赢利或损失、人员的稳定或流失、效力的增加或平庸。其包含:中层及基层管理的宏观和微观思维,中层管理的权、责、职及工作重点,基层管理的权、责、职及工作重点,现场管理要求与务实,绩效管理与考核,安全管理,成本控制理念,生产效力、生产品质的相互关连与四检要求等。

(2)、加强生产部门标准性文件及部门资料建立、完善与存档

部门资料是生产进度、绩效、工资、出勤、考核、奖励、处罚、提升、消耗等的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依据和保障。生产部门标准性文件是规范作业标准,保障作业安全,提高机器、设备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力有力保障。其包含:部门人事档案,人员技术、品质、技能、诚信评定,部门人员考勤记录,部门人员日常考核记录,部门生产进度、生产人员工资日报,部门工具、物料使用记录,客户、订单、产品技术及品质记录,产品各工序作业指导书,机器、设备操作规范,产品生产单价记录,机器、设备点检记录,利器及危险品发放与回收记录,生产、样板、物料交接记录,生产异常报告与处理记录,生产过程控制与记录,订单、产品技术资料建立,订单进度、品质、技术预防与培训记录,会议与落实,生产排期,订单总结,部门月度和规划与实施,部门人员建议、投诉受理、处理与改进等。(3)、加强生产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是否合理性、科学性直接会影响到生产效力、生产品质、工作情绪、企业形象,在工厂管理中极为重要,是生产管理中不断完善的追求点。其包含:新、老人员的行为,工作状态,适用状况与能力,作业标准,技术指导与培训,技能考核与评定,品质培训与考核,制度宣导与考核,管理方案宣导、执行与跟进,培训与考核,产品、配件检查与指导,生活状况沟通与帮助,综合素质考核、培训与适才而用,效力、工资跟进与沟通,行政奖励与处罚等;机器、设备的性能了解与技术引进,状况检测、维修能力确认、采购能力确认与瓶劲平衡,操作标准确认与制订,维护保养制度制订与执行,定点存放与标识,定人、定责管理等;产品、配件、物料的在库数量、在途数量、采购能力确认与调整,品质状况检验与处理,规范标识与执行,区域规划与执行,架位规划、标识与执行,目视规划与执行,线性规划与执行等;作业空间的规划及区域、架位、线性、标识等管理;产前的品质要求分析、品质信息确认、品质资料参考、品质攻关与控制方案制订,技术能力分析、技术信息确认、技术引进、技术资料验证、技术攻关与控制方案制订,机器、设备生产能力和状况分析、生产能力及维修能力确认与平衡,人员生产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分析与平衡,物料在库数量和采购能力分析与控制方案制订,外加工能力分析与平衡及控制方案制订,出货要求及瓶劲评估与平衡,会议与执行,人员培训与考核,生产预防方案制定等;生产过程的控制方案看板管理、实施、跟进与调整,巡视检查与培训,首样制作、技术状况评估、品质状况评估与控制方案制订,标准件评定与生产要求落实,物料数量、进度、质量状况跟进与异常调整,工具和设备管理,利器和危险品管理,操作规范与安全管理,成本控制,绩效管理,四检实施和品质状况跟进、异常改善,生产异常、改良和调整,技术管理,报表制订、单据制定与审核,工作协助与协调等;产后分析、总结、控制方案制订与存档;部门月度和规划与实施等。

5、品质部门规划与管理

(1)、品质管理人员管理理念测试与培训

包含:各品质管理层的宏观及微观思维,各品质管理层的权、责、职及工作重点,来料检验、信息处理、品质状况总结及供应商品质保障能力评估,过程控制、过程检验、品质异常处理及生产品质总结,最终检验、最终控制、异常处理与总结,出货检验、异常处理与总结,品质工程测试、公关、实验、总结,外检操作规程与素质要求,产品品质标准,品质检验基本手法,全员品质与系统理念等。

(2)、加强品质部门标准性文件及部门资料建立与存档

包含:部门人事档案,部门人员考勤记录,部门人员日常考核记录,部门人员品质、管理能力、技能、综合素质评定,订单、产品品质标准建立与规范,订单、产品品质个案建立、处理记录,来料检验报告,供应商评估报告,过程检验报告,异常处理报告,最终检验报告,出货检验报告,品质工程报告,产品、物料测试报告,外验报告,总结报告,会议与落实,订单、产品品质预防与培训,部门月度和规划与实施等。(3)、加强现场管理

包含:产品、配件首检及标准件确定,作业人员的标准动作与产品品质检查,作业人员工具使用正确性与产品品质检查,作业人员品质、技术等级与产品品质检查及检查力度,作业人员诚信度与产品品质检查及检查力度,指导书、操作规范性与产品品质检查及纠正,作业人员自检、互检力度与产品品质控制,作业人员品质标准及品质意识培训与教导,生产品质与质检品质统一与沟通,产品尾检与设备状况判定,订单、产品重点工序检查与安排,产品成品、重要配件品质全检与控制,来料、库存物料、在线物料检验与处理,产品、物料标识标准性及正确性检验与要求,检验人员品质检验标准性抽检与培训,订单、产品品质预防、培训与看板控制等。

6、技术部门规划与管理

(1)、技术管理人员管理理念测试与培训

包含:各技术管理层宏观理念及微观理念,各技术管理层权、责、职及工作重点,人员技术培训、考核与评定,订单、产品技术控制与公关,外来技术引进、公关与推广,个人技术、集体技术引入与公关,产品BOM表制定与规范,产品标准定额制定等。

(2)、加强技术部门标准性文件及部门资料建立

包含:部门人事档案,部门人员考勤记录,部门人员日常考核记录,部门人员技术等级、管理能力、技能、综合素质评定,人员技术培训、考核、评定记录,外来技术引进、公关、实施、改善记录,订单、产品技术公关、指导记录,订单、产品工艺更改实施、跟进、改善,产品BOM表制定,产品标准定额制定,订单、产品技术总结,会议与落实,部门规划与实施等。(3)、加强生产技术管理

包含:新型技术的实施、跟进、改善,订单、产品重点技术跟进、改善、实施,订单、产品工艺更改跟进、改善、实施,重要生产作业人员技术指导、跟进,订单、产品技术预防与看板实施等。

7、仓库部门规划与管理

(1)仓库管理人员管理理念测试与培训

包含:各仓库管理层的宏观管理及微观管理理念,各仓库管理层权、责、职及工作重点,物流管理与库管要求,帐目建立与管理,数据控制与精确化管理等。

(2)、加强部门资料建立

包含:部门人员人事档案,部门人员考勤,部门人员的日常考核,进料数据,领用数据,退料数据,发外加工数据,出货数据,报废数据,费用数据,各物料库存安全系数,各物料月及年消耗量及消耗频率,各产品月及年销售量及销售频率,各数据日报表,各数据月报表,各数据年报表等。

(3)、加强仓库现场管理

包含:来料(货)数量控制及品质状况跟进,在库物料定期及不定期盘点及质量状况跟进,物料领出控制与管理,订单物料标准耗用控制与审批,物料和产品报废控制与审批,物料和产品品质状况确定、标识与管理,产品出货控制,物料品质和耗用异常核查与控制,产品和物料区域、架位、类别、标识、定位管理,订单产品、物料进度状况,订单物料在库、订购状况等。

8、采购部门规划与管理

包含:各采购人员管理理念测试与培训,供应商资料建立与存档,产品资料建立与存档,产品、物料、工具、日用品等报价审批与存档,各产品和物料采购周期及区域性制定,产品和物料市场拓新记录,供应商评估报告,产品和物料采购合同制定、进度跟进与存档,新产品和物料封样、编号与管理,订单产品、物料、工具、设备进度、品质、到库实际数量、耗用跟进,会议与落实,部门规划与实施等。

9、计划部门规划与管理

包含:计划人员管理理念测试与培训,产品、工具、设备、物料等计划制订与采购进度跟进,产品、工具、设备、物料品质、使用状况跟进,物料耗用异常核查与控制,物料计划数据与实际耗用数据分析与修正,各物料库存安全系数、预测数据、周期数据、不良率标准制定、实施跟进与调整,物料跟单计划、常备计划、周期计划、区域计划要求等。

二、系统管理推动与实施及相关管理理念导入

通过全面对公司组织结构、系统流程、程序文件、表格文件、规章制度、标准文件、后勤保障、企业形象、人才培训、人才整合、人才招聘与储备、人才评定、数据分析与考核等后需对企业进行进一步的推进,也是一个新的管理经理人对公司渐进式推动管理的第二步。其推动内容根据公司要求可包含以下几点: 1、7S管理理念推动

“7S活动”是全面考核各管理者最基本、最实在的要求,是实现“ISO9001”、“ISO14000”、“SA8000”、“QC08000”必经之路,是实现公司整体人员素质提升、激励公司人员激情、提高生产效力、提高生产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形象的必然之选。

其内容包含:7S理念宣导,人员培训,7S执行制度、执行程序、执行表格文件制定,7S推行小组组成,试点推行,7S检查与前、后对照,执行效果讨论及改良,推行效果宣导,7S全面推动及检查,7S评比与奖、罚制度执行,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宣传,7S执行对工作、部门、个人、公司整体提升的数据、图片等介绍,持续推动、改善与检查。

2、TQM及JIT管理理念推动

TQM是全面品质和全员品质管理的一种管理体系,是提高公司人员品质意识、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的一种系统、基本的品质管理方案,是推行“ISO9000”和“ERP”的必然基石。其内容包含:TQM管理理念的宣导,人员培训,PDCA闭环运作要求,开环运作与闭环运作对比分析,四检、全员品质、全面品质要求,品质系统运作要求等。

JIT是适时、适量、弹性配置、低成本、准时化的一种生产管理体系,是对管理人员精要求、宏观规划、微观细致、不断追求、不断完善的挑战,是推行“ISO9000”及“ERP”的先决条件,是公司发展的必经之路。其内容包含:JIT管理理念宣导,人员培训,产品作业程序制定,标准时间制定,弹性时间制定,产前的首要与预防,过程控制与看板管理,动作规范与改良,人员培训与检查,作业规范与安全管理,效力最大化与适人技能安排,生产准时化条件与系统模式建立等。

3、相关国家对相关产品的认证

加强公司管理人员对相关国家(如:英国、德国、法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中国等)对相关产品认证要求了解是增强公司管理人员对产品的全面了解,增加管理人员对产品生产过程更全面、系统的控制,增强公司管理人员对产品的安全隐患、环保意识、使用寿命、破坏程度、耐性、外观要求等的全面认识。

三、根据公司要求推动或导如“ISO9000”、“ISO14000”、“SA8000”、“QC08000”、“ERP”管理体系和管理软件

通过对公司人员进行培训和对公司一系列的改善,使公司管理人员在整体思维上有所提高及公司整体运作稳健发展的基础上,可根据公司要求推动或导入相关国际管理体系和先进管理软件。可更好的提高公司市场或国际竞争力,提高公司形象,提高公司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和工作效力。也是一个新的管理经理人进入一个新的公司进行管理推动的第三步。

请您考核!多谢指教!

学生:徐勇军

谨呈

2008年6月5日

篇2:工厂信息化规划方案

一、项目背景 某大型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改制以来,励精图治,创新发展,在做强主业的基础上,呈现出相关多元发展的强劲态势,核心竞争能力不断增强,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重点培育发展的大型能源基地之一。经过近来的迅猛发展,该集团公司在传统领域形成了A、B、C三个支柱产业,在高新技术领域形成了化工、制药、IT三个支柱产业。 集团几年前提出了A、B、C产业链发展的战略,依托资源优势,通过产业链纵深拓展壮大,实现利润的内部转化。目前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通过扩建、新建、并购等方式企业业务、资产规模急剧增长。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如何实现集团下资源的优化与调配?如何在高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各部门间的协同?如何在集团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提升产业链各环节的市场竞争力?如何实现对各子公司的人力、资产、业务运营的抓与放?如何实现集团下信息资源的标准化、规范化与共享,同时支持各个层面的快速决策…… 信息化是构建集团规范管理平台的必由之路。虽然企业在10多年前就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由于企业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普遍不高、信息化管理组织的定位较低、人才相对缺乏、各子公司在信息化建设上各自为政等原因,其成效并不乐观。 因此,集团公司的领导希望通过信息化规划来整合企业的信息资源,构架企业未来的信息系统整体架构,并对各主要应用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行概要性设计;提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模式,在信息化组织、职责界面定义、主要流程与制度上理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思路;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行动策略与进度时间表。在一个统一的规划纲要下,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二、项目定义 该集团的信息化规划项目包括信息化规划与信息化选型咨询两部分,本文只对信息化规划部分予以介绍。信息化规划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对企业进行广泛的业务与信息化现状调研,分析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充分挖掘、归纳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并站在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的高度,构建企业的信息化蓝图,规划主要的信息系统功能,设计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并对未来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与进度做出安排。 按照规划的主体划分,规划的范围包括集团公司,以及集团公司下A、B、C三个行业主要的控股子公司。同时从集团的角度兼顾集团各辅业子公司。 三、项目思路与过程 1、项目思路 企业信息化不单纯是信息化本身的问题,它同时是一个业务运营模式和管理的问题。在该集团的信息化规划项目中,中华-博略咨询很好的融合了这一点。并且从企业战略、管理与信息化之间的`内在关系来论证信息化对管理变革的推动、支撑(如图1)。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应符合企业战略发展的长远要求,适应企业管理现状与未来管理变革、流程优化的要求,从而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可行性、先进性与前瞻性,以及与企业战略、运营管理的有机统一。

-------------------华丽丽的分割线------------------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促使企业业务处理程序和管理程序更加合理,从而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能进一步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使其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达到最佳利用效果,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当前,公司高层重视信息化建设,大胆采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今年3月份以来公司开始实施的K3-ERP系统,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该系统目前运行正常,已实现客户端与远程正常访问。公司已购买了供应链模块以及应收款管理和应付款管理两大财务模块。公司依托该信息平台开展各项业务,同时财务部已将账务与ERP系统有机结合,有效地保障了公司各项业务的运转。财务当前使用软件NC系统与集团总部对接,目前用于财务基本核算,其他功能还没完全用起来。 2、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应用总体水平较低,虽然以K3ERP为信息处理中心,但尚未建 立起企业级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并非所有工作都纳入到信息化系统中。部分员工尚备有自己的手工台账。 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得不到有效利用与分享。企业知识共享平台尚未完 全搭建和利用起来。 信息化建设力量还不够强大,没有形成一支具备较强规划、开发、实施、维护、升级的信息技术队伍,基本网络设施维护依赖于厂商支持 缺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再造的能力、意识和实际效果,绝大多数系 统更多的应用在操作级效率的提升方面,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决策者进行管理、决策分析的支持力度不够,对日常业务运作流程的规范不够。

篇3:浅议企业财务规划信息化解决方案

一、财务规划的作用

(一) 财务规划是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管理的关键在决策, 决策的关键是规划预测。通过规划预测为决策的各种方案提供依据, 以供决策者权衡利弊, 进行正确选择。

(二) 财务规划是企业合理安排收支,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

企业要做好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工作, 不仅要熟知公司过去的财务收支规律, 还要善于预测公司未来的业务流量, 瞻前顾后, 长远规划, 使财务管理工作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三) 财务规划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财务规划不仅为科学的财务决策和财务计划提供支持, 也有利于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超前性、预见性思维, 使之居安思危, 未雨绸缪。同时, 财务规划中涉及大量的科学方法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这无疑对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大有裨益。

需要指出的是, 财务规划的作用大小受到其准确性的影响。准确性越高, 作用越大;反之, 则越小。影响财务规划准确性的因素可以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指预测者的素质, 如数理统计分析能力和预测经验等。

二、财务规划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运用数理统计通过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实现科学精准的预测和规划, 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一) 搭建数据库平台, 规划预测指标的建立

对于规划预测的指标项, 建立合理的关联, 并设置已知项和未知项的计算公式, 通过公式处理, 得出如图1所示规划预测指标。

公式如下:

(二) 模拟预测模板, 对应规划预测项目的取数架构

为更加有效地模拟预测模板, 根据财务报表的模块来进行信息化方案操作, 如图2所示。

第一, 确认方案模板数据来源。

第二, 收集整理历史数据, 形成预测指标目标, 如图3所示。

第三, 通过数据处理, 形成指标项预期达到目标数据, 如图4所示。

第四, 设定有关条件范围, 期望的条件范围如图5所示。

第五, 计算生成符合设定条件的多种方案, 综合考虑方案的可实施性, 选择合理的规划预测方案, 如图6所示。

财务规划的目的一是有效明确相关关系。财务规划明确企业不同经营活动的投资计划与企业可行的融资选择之间的关系。二是提出备选方案。财务规划使企业能够清楚各种投资和融资选择。在财务规划所列出的各种方案中, 企业需要了解何为最优, 对各个方案进行评价。三是分析可行性。不同的计划须适应于公司总的目标, 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且符合实际情况。

财务规划是从财务的角度对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理论所作的描述, 是企业未来财务活动的行动纲领和蓝图, 对企业的各项具体财务工作起着指导的作用。制订财务规划不是为了解决企业的当前问题, 而是为了谋求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务规划不是为了解决企业的当前问题, 而是为了谋求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

总之, 财务规划一经制订就会对企业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财务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由于企业的经营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 因此企业的财务规划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财务规划风险的大小取决于财务决策者的知识、经验和判断能力。科学合理的财务规划一旦实现, 会给企业带来勃勃生机和活力, 使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反之, 也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 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现代企业经营的本质, 就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 解决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财务规划把企业与外部环境融为一体, 通过分析、评估等手段尽最大可能避免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 增强企业对各种复杂因素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吴中春.企业动态财务规划系统研究[J].会计研究, 2009 (04) .

[2]徐冬梅.财务预算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应用[J].经营管理者, 2014 (06) .

篇4:工厂信息化规划方案

关键词:劳动就业;信息化管理;建设;规划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

1 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概述

1.1 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目标

在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与规划过程中,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形成依托基础信息服务平台,有效整合信息资源,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人事人才服务管理理念,充分考虑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的政务需求,采用先进的电子政务系统开发技术,着力打造统一规范、先进实用、功能齐全、操作便捷的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办公平台。利用该信息化平台向下可以不断优化和完善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进一步规范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业务办理流程,从而提高业务办理的效率;向上可以有效实现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各应用系统的整合与集成,提高整个部门IT应用架构的关联度与集成度,从而提高对部门领导的决策支持能力和知识支撑能力;对外持续完善和丰富公共服务渠道,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强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对内可以加强综合业务平台的建设,不断提高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办公和决策的网络化、数字化管理水平,降低事务性消耗和行政管理的成本。

1.2 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内容

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办公平台建设后可将办公业务和信息服务统一集中到一个平台上,主要提供统一的数据库服务,统一的用户认证登录服务,统一的权限划分和角色配置服务以及统一的工作流程配置引擎和全站搜索服务,最终建立统一的政务协同基础平台和统一的政务内网信息门户,为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各种政务工作提供支撑服务。

其中,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办公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如下:一是协同办公平台,用于支持业务开发的公共平台;二是通用办公平台,包括政务管理、公文管理等功能的通用行政办公系统;三是内部门户平台,用来实现整个部门IT的应用集成和内容集成;四是义务流程统一管理平台,该平台可以为劳动就业管理部门政务信息系统以及相关的办公系统等提供统一的业务流程服务;五是数据集成平台,该平台用来建立一个可实现不同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同步、共享、交换的数据处理中心,从而有效解决不同业务系统间的信息孤岛问题;六是用户统一身份认证中心,通过建立统一的用户身份认证管理系统来解决用户访问平台的权限和身份真实性安全认证的问题。

2 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规划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2.1 坚持科学规划,避免网络和信息滞后的问题

像城市建设的规划一样,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也应做好开始的规划工作,应坚持用发展的眼光进行科学规划。其中,在规划时最重要的是要解决网络和信息滞后的问题,要求相关的规划方案要立足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条件和信息资源,建立集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的电子政务以及面向社会的远程培训、便民服务等若干应用系统与一体的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同时,还应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开发和建设具有地方信息特色的数据资源库,从而有效避免信息化建设中网络滞后和信息落后的问题。

2.2 强化就业服务能力,解决就业服务平台深度和广度覆盖问题

建设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为一个专门针对就业服务部门业务管理软件和就业服务平台,应该在积极促进就业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必须全面深入的推动就业服务平台向各个基层单位的延伸,全面推动各级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全面应用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以确保上层决策者充分、准确、快速掌握各基层的就业情况,为其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另外,要确保为地方就业人群提供规范、标准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为就业者提供良好的标准化就业服务。

2.3 加强应用系统整合工作,解决平台协同应用的问题

信息化建设工作不仅要提高业务服务能力和效率,还要解决各级业务办理人员的业务办理问题,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各级决策者全面、准确、快速的掌握各项数据和指标,为决策提供科学、准确地支持。因此,相关的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应利用门户技术、关联分析技术、应用整合技术、数据仓库等复合型IT技术,加强部门应用系统的整合,提高应用协同能力和决策支撑能力,从而为各级员工提供一个集成的日常工作平台,为决策层提供一个高效的决策分析平台。

2.4 坚持高效率应用,解决应用水平不高的问题

要提高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办公的信息化,关键是要提高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效率。一方面,要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管理信息化,在提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整体功能的同时,提高其管理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推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各相关社会事业的信息化,整合一批能够为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公共信息资源,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3 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设计

3.1 设计思路

随着J2EE技术和中间件产品的日益成熟,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所依靠的支撑平台的设计可以采用基于多层框架结构和组件技术的符合J2EE规范的平台设计策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电子政务规范和数据设计依据标注,以实现劳动就业管理部门各个职能部门的信息化办公,全面建立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灵活便捷、易于维护的电子政务信息化办公支撑平台。

另外,为克服平台开发效率低等问题,引入基础平台作为业务系统开发的技术框架,该技术框架以通用技术架构(如MVC)为基础,通过业务组件实现平台的共性功能,然后再依靠应用支撑层,将组成应用的业务组件整合在一起,显示给用户。最后由专门的开发人员根据接口规范,合理设置接口属性,科学处理各业务系统的业务逻辑,为业务实现提供灵活、高效的实现途径。

3.2 支撑平台体系框架设计

为了满足平台体系可扩展性、安全性、系统性、技术的先进性和成熟性以及经济性等特点,可采用基于SOA的中间件技术搭建应用平台,从平台部署逻辑结构可以将其划分为:如下五层:一是网络层,主要包括对网络安全、网络管理、交互标准和通讯协议的管理;二是支撑层,由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操作系统组成;三是信息资源层,包括信息共享域和数据交换域;四是应用层,主要由工作流管理平台构成;五是展现层,包括内网信息门户、领导办公门户、内容管理以及即时消息通讯等。

整个支撑平台体系的核心包括应用支撑域、信息共享域、数据交换域三部分。其中,应用支撑域集成有内部办公、政务门户以及内容管理功能,主要为劳动就业管理部门的政务应用提供流程管理服务;信息共享域是以接口封裝的形式为应用支撑域中所需要的应用资源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服务,从而有效解决不同业务流程的“信息孤岛”问题;数据交换域以信息资源数据中心为基础构建了可覆盖劳动就业管理部门所有业务的数据交换平台,完成劳动就业管理部门政务系统业务数据的同步、回转、合并等一系列操作。而基于MQ的消息中间件为整个应用支撑平台的底层数据传输通道,提供了安全保障机制,可以很好的保证核心业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姚诗慧.劳动保障部门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5.

[2]丁新军.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信息化建设方案的实施分析[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10,19.

[3]王庆民.电子政务在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中的应用[J].才智,2011,6.

篇5: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一、提高重视,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

二、加大投入,构建高标准信息工作平台

我院在20xx年为四个基层法庭接通了光线,并完成了和法院的局域网连接,为审判工作构建了高标准的信息化工作平台。近年来,讷河法院对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从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全力保障,自筹资金40万元,用于公判庭建设,一个数字法庭建设,整体改造机房,办公楼综合布线,安全监控,审委会系统建设,多功能会议室(含视频会议室)建设。院内建设了网络专线,与法庭、上级法院间实现了网络互联,建立了讷河法院网站,保证了全院的信息化工作的高效运转。

三、强化落实,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是加强学习,转变观念,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通过各种办法,切实提高法院审判人员、行政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的认识,解决思想上存在的误区,清除思想障碍,更新观念,制定并落实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健全信息化管理机构,开展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在日常工作,要按照“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提高办公、办案效率,认真履行法院审判职能,切实维护国家法律尊严和权威。

二是加大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投入。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的现代化基础建设,购置大量硬件设备、开发软件系统,必须要有足额的经费保障。我院将通过制定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保障制度,争取财政拨一点,办公办案经费挤一点,千方百计,力争信息化建设资金及时、到位。20xx年,该院共购置了新电脑45台,庭长以上人员全部实现手提电脑办公,实现了人手一台电脑的目标。

三是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切实加强干警技术应用培训。为了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一方面招聘和培养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把技术精通、有责任心和热爱法院事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充实到法院中来,努力营造一个适合技术人员发展的空间,保证信息技术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有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培训,努力提高全体法院干警的信息化素质。另外,通过定期不定期由专业技术人员给全院干警授课,使全院干警熟练掌握局域网操作的基本技能、软件使用,切实提高干警的综合素质。

四是加强网络建设和应用,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在日常办公、办案工作中,要求干警统一运用电子化设备,特别是庭审速录、立案录入和档案管理。除此之外,网络的安全性是法院计算机局域网的生命性,安全的网络是我们进行应用的基础。为此还要求加强保密工作,通过对法院审判业务案件内容数据库进行加密处理,保证审判信息数据的安全,并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

五是加强各类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和完善。目前,我院已经使用了审判业务管理系统、干警考勤系统、电子档案系统等,正在开发和完善局域网、立案录入系统、庭审速录系统等等,逐步改变了以往资产管理混乱,资产不明,资料不全,数据不准的现象,切实提高了政务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四、放眼长远,做好信息化建设前景规划

首先,继续加强法庭建设,自筹资金40万元,为四个基层法庭的审判庭购买审判台及旁听桌椅,并设计背景墙,铺设地板。

其次,完成机房、审委会以及多功能会议室的改造。进行楼体综合布线,并且完成四个基层法庭和本院的监控系统建设,并对接。实现四级语音联网。

再次,狠抓制度建设,落实奖惩措施。制度是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流程的制定依据。要把现行管理规范和网络运行程序有机结合起来,建章立制,对信息化建设运用规范化,从制度层面对操作运用提出明确要求,为确保当前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把各部门和干警支持、协助法院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纳入各庭室的年终目标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信息化网络建成后,将建立完善案件立案、审理、执行期限和审判监督,后勤管理、车辆管理、人事管理、业务协作、社会服务等各项具体考核指标,按照平常个人业绩录入的基本数据,从流程管理中考核、考评干警中的成绩或错误等数据,进行量化考核,并记录到个人档案。

篇6: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报告

(2015年4月)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单位成立3年来,已自建机房1处,位于三楼办公室内,机房占地总面积110平米,硬件系统包括机柜5台,服务器8台,交换机3台,路由器1台,防火墙1台,UPS 1套,KVM 2台,数据存储总容量40T,电信100兆独立光纤接入,为内部提供互联网应用并支撑网站服务器访问。为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已配备上网行为管理器1台、网页防篡改1台、安全网关网络防火墙1台。大楼内通过嫁接电信的CHINANET无线基础设施实现低成本WIFI覆盖,供移动设备连接互联网使用。

商务中心目前有简易机房一处,主要是中国电信的电话和网络设备,网络接入为两条50M的光纤,分为两个物理隔离的局域网运行。

基于自建网络环境运行的软件系统主要是用友财务软件、金蝶财务软件、官方网站群管理系统、政务信息公开系统、政务微博发布系统、文稿采编系统、邮件服务系统、统一认证平台(单点登录)、OA办公系统、即时通讯系统及其/ 16 他支撑应用的服务软件,目前搭建的信息化系统已基本满足当前的应用需求。

为了保证应用系统的安全性,按照安全管理要求,近期将采购正版Windows服务器操作系统、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国产服务器杀毒软件,迁移财政局财务软件服务器端和数据,搭建下属各局单位网站群运行环境,为各系统的应用提供安全、稳定的运行支撑。

二、内部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1、商务中心: 1)机房:商务中心建设之初没有考虑众多入驻单位的信息化建设需求,机房的设计和建设很难满足将来的各类需要和管理要求,问题包括防火、防尘、安全、防潮、承重、用电、恒温等无法满足将来需求和要求。2)网络运营商:由于只签署了中国电信为通讯服务商,无法达到某些入住单位的双线和专线要求。目前电信接入的两条50M光纤属于严重浪费带宽资源。3)楼宇有线网络:楼宇网络设计为单线接入桌面,无法达到某些入驻单位的内、外网同时使用的需求。4)5)无线网络:没有预先规划和建设无线网络。局域网划分:由于中国电信接入服务时,进行了物理划分,设备和信息管理上无法统一进行监控,将来会/ 16 遇到应用系统管理和使用上的很多问题。

2、办公室:

1)机房:目前办公室三楼的机房非常简易,达不到机房的标准,放臵机柜的办公室内还有工作人员办公,设备环境很不好,温度、湿度、防尘、安全、消防、用电等条件都无法满足,尤其是温度和灰尘对网络及服务器设备损害很大,目前各类设备的灰尘已经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再加上温度不能保证,设备寿命将大幅缩短。各类设备放臵在公开办公区域,毫无安全管理,当设备和线路出现故障时,无从追责。

2)网络:局域网目前运行稳定,但是楼层IP分配没有监控和分配管理,用户区与服务器区没有使用安全网关隔离。无线网络由于嫁接中国电信设备使用,经常出现无法使用的现象。

3)业务软件:目前处于各部门根据自身需要自行选购业务系统,由于没有专业IT人员统筹指引,软件选择问题较多,且各部门的业务软件运行形成了信息孤岛,不能有效汇集,发挥最大效用。OA系统目前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安全:目前没有对员工计算机进行安全管理,尚未安装桌面监控、病毒防护和监控、移动介质管理等,无法配合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落实安全管/ 16 理,没有定期开展计算机安全审计,不能及时发现和整改管理漏洞。

5)数据:OA系统没有使用正版操作系统,没有搭建热备份系统。由于没有云存储服务器,所有的电子资料都存储在个人计算机上,很少有备份,互相无法查阅,工作交接也很不便,一旦电脑损坏,重要资料都无法找回,有些数据量很大的资料也无处存放,主要是拷贝在多个移动硬盘中,也无备份。

6)用电:随着设备的增多,三楼办公室的用电无法再支持新增设备用电,目前还有两台服务器无法启用,UPS电池组也已使用3年,未更换电池组,不能保证断电后的设备安全和紧急用电。

7)运维:部分设备已经超出厂商免费维护期,设备无人维护,设备种类较多,出现问题时很难及时查找出原因并找到对应工程师进行维护,设备没有备机,再加之大厦距离市区较远,在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替换设备保证正常使用。服务器软件应用由多家公司提供,个人计算机系统大多数由办公室员工兼职安装维护,没有专业的IT维护服务商进行运维,随着计算机数量的增加,势必无法满足运维需求。

8)制度管理:2014年信息中心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多次情况采集,目前正在制定相关的细则要求,国家也成/ 16 立了信息安全工作组,对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提到很高的层次,而目前我们只有一个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办法的相关制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开发、应用、管理、维护、安全等方面全部都没有形成相关管理体系,在上级单位提出要求时较被动,达不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网上政务公开工作也没有相应的部门专门进行管理。9)人员:我单位目前没有配臵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岗位编制,更缺乏相对经验丰富、具有相关专业技术的工作人员,未明确职能的管理部门负责信息化建设,随着业务和职能的扩充,这类问题更为突出。

三、信息化建设需求

1、内部需求

不断增加的信息化硬件需求 不断增加的网络需求 业务软件的开发与管理 在线服务平台的开发与管理 软件和应用系统的维护和数据备份 硬件设备的运维 网络及相关设备的运维 计算机安全管理

合理建设和虚拟划分内部局域网 / 16 长期信息化规划建设

信息化建设的日常工作及内外联系等 智慧城市整体规划的专业性指导和管理

2、外部需求 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 专线网络建设 双线备份线路建设 无线网络建设 视频会议系统建设 服务器使用需求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需求 区域基础数据共享建设与管理

入驻企业的信息化应用需求(机柜、服务器、网络、用电、安全管理、运维服务等)

四、信息化目标和建设思想

我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作为配套的基础建设内容,已成为机构运转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形式满足日常办公、业务的应用,为业务的开展和办理提供保障支撑,减少差错率,提高工作效率。

我单位当前已建设完成了满足基本应用的网络、硬件环/ 16 境和门户网站服务等信息化系统,已基本满足当前的办公应用和宣传推进作用。随着部门分工的明确,管理职能的细化,信息化需求也不断增加,初步按照五年制订信息化建设目标:

(一)、经过持续信息化建设,打造省区先进、智能的“数字化城区”。

(二)、通过阶段信息化建设,满足新城内企业、机关事业机构、居民群众开展业务办理事项的正常运转,为业务运行提供信息化支撑与保障,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三)、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建设统一的基础信息库、数据中心、服务中心,避免形成信息孤岛、应用孤岛,通过统一、规范、标准的基础平台建设,各业务职能单位、各业务系统的数据、信息实现互通、共享、协同、协作。

(四)、通过透明、公开的信息化举措,促进政府职能向服务型转变,拓宽群众监督渠道,提升政府公信力,增强互动渠道,更好的听取民意反馈,为改善政府职能工作提供反馈依据。

(五)、信息化工作应统筹规划、合理建建设,应避免重复建设、信息化资源过剩,现有信息化资源应最大化保值增值。建设过程应以实用性为前提,立足实际需求,把握技术、平台的先进性和扩展性,适度超前,但应避免盲目追捧新技术而导致过度建设和资金浪费。/ 16

五、阶段性规划建设内容

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目标明确、总体规划,重点突出、讲求实效,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总体原则,分阶段建设,建设过程应明确建设用户单位、建设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做好跨部门协调,各单位部门应做到责任明确、分工清晰。

信息化基础建设是支撑后期业务应用的基础,主要包括机房、网络、PC计算机、基础软件支撑环境,目前,办公大楼与商务中心大楼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建设完毕,近期仍需进一步完成以下建设内容:

(一)完善商务中心机房设施

(1)于商务中心选择合适的位臵作为机房,要充分考虑安全、防尘、防潮、线路、用电、承重、消防等。

(2)在机房部署UPS不间断电源,保证停电后重要系统能够至少支撑运行30分钟。

(3)为支撑今后大容量数据的存储和备份,并确保各业务系统数据的安全,根据实际需求用量增加网络存储软件和设备。

(4)根据实际需求增加购臵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等设备,并保证系统不间断运行。

(5)为满足商务中心大楼入驻的各职能单位、企业的/ 16 应用,根据实际需求改建基础网络环境,增加机房服务器、交换机设备,满足各单位的基础信息化需求。

(二)实现商务中心全面无线网络覆盖

单位主楼已局部覆盖智能无线网络,随着移动应用的增加,应进一步增加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包括主楼全部楼层,以及商务中心大楼全面覆盖无线网络。

随着工作计算机终端与无线网络终端设备(包括手机、iPAD)的增加,目前的接入带宽可能会面临压力,根据网络负载情况,实时分配网络带宽,以保证业务系统运行与工作的正常开展。

同时应通过网管设备软件实现对无线网络接入的监测与控制。

(三)满足业务应用软、硬件支撑环境

根据政府单位正版化要求,应根据实际业务系统应用需求和服务器梳理采购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以支撑业务系统安全、合法的运行。

(四)业务职能部门信息化系统建设

1、基础资源服务与共享平台建设

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应以政务信息资源数据/ 16 以完成多库合一为核心,基础信息资源包括地区、组织、机构、用户、代码、标识等公共基础数据,为政务大厅工商、税务、质监、城管等各职能业务单位建立政务应用提供基础共享数据与公共资源服务。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峻,采用基于身份管理的安全授权管理平台,实现用户身份统一认证,可同时为网站门户、OA办公等多业务系统提供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登录和访问控制功能。

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在未来将作为区内整体信息化系统提供公共基础数据,实现数据互通共享,平台提供统一的用户认证和基础数据统一管理,为所有信息系统提供总线型服务,从而满足各业务应用系统的开放性、灵活性的要求。

搭建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应制订并遵循以下标准:

(1)电子政务总体标准

电子政务总体标准是关于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性标准,主要包括电子政务基础性标准、总体规范及技术框架等,在整个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中具有全局性、指导性的地位。

(2)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是为电子政务提供基础通信平台的标准,它包括基础通信平台工程建设标准、网络服务商互联/ 16 互通标准、网络安全标准等各个方面。

(3)应用支撑标准

应用支撑标准是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提供支撑和服务的标准,包括信息交换平台、电子公文交换、电子记录管理、日志管理、数据库等方面的标准,是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中基本的组成部分。应用支撑标准主要针对部门级的电子政务应用,在规范部门电子政务应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4)应用标准

应用标准是为规范电子政务应用开发设计而制定的相关标准,包括基础信息、数据元及其代码、电子公文格式、流程控制等标准。应用标准是为承担电子政务系统开发的软件厂商提供的,对规范系统开发,提高系统开发的兼容性和通用性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5)信息安全标准

信息安全标准是为电子政务实施提供安全服务所需的各类标准,包括安全级别管理、身份鉴别、访问控制管理、加密算法、数字签名、数字证书格式等标准和规范。信息安全标准对维护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保障公众的隐私权、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6)电子政务管理标准

电子政务管理标准主要是为确保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质量所需的标准,它包括电子政务软件工程、电子政务项目验/ 16 收与监理、电子政务系统测试和评估,以及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评价体系等涉及到工程建设管理的标准。电子政务管理标准为实施电子政务监理和评估提供了基本的依据,有利于保障电子政务的实施质量和水平。

2、智慧城市

在智慧城市的大框架下,应引入智慧城市管理理念,通过建设数字化智能城市管理,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实现城市“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管理。

通过建设智慧城管公共服务平台,扩大城市管理可视、可控范围,增强平台的服务能力,通过移动应用技术,增强民众互动参与程度,进一步理顺我区及各职能部门的城市管理职责,将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真正实现从管理到服务、从治理到运营,从相对独立的局面发展到协同一体的智能化、移动化公众服务。

通过智慧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动态巡查机制,实现移动智能化取证、多媒体实拍场景、定位轨迹、综合考核的自动巡查措施。可以有效落实执行“限时办结”、“首问负责”、“社会承诺”等相关工作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加大督察督办力度。有力推进城区的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公共服/ 16 务的质量和水平,为提升区内企业民众的幸福指数提供多方位服务。

3、各部门业务管理应用系统

应积极采集我单位下属各业务职能单位(部门)的业务需求和建设需求,协助使用部门做好技术支撑,协助采购、开发业务管理系统。并根据已有资源,对系统运行的软硬件环境提供支撑与运维保障。各部门选用系统或开发系统时,应尽量遵循数据互通性为基础,最好选用整套的基础应用系统,根据各部门需求挂接相关功能模块,保持内部业务系统的整体性,数据的集中性,有利于整体规划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五)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我单位信息化应用覆盖互联网范围的众多网络用户,承担着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服务的功能,其业务性质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导致它不可避免要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攻击,如黑客攻击、内部人员违规操作等;从技术角度,各系统由网络连接设备、网络线路、网络节点、应用系统、应用软件等构成,这些要素自身都存在各种可被攻击的弱点。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安全性问题,才能确保整体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 16 信息安全是具有广泛性的,涉及到各系统的帐户信息、公共资源共享与交换等等,这些应用都必须解决全网统一的身份鉴别,解决数据的完整性、资源的访问控制和授权、敏感信息传输与存储的机密性,以及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

信息安全的管理方面要考虑安全标准规范的建立、规章管理制度的完善、安全策略的制定、系统人员的安全培训等,与技术保障紧密结合,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安全管理及维护体系。

安全保障体系应遵循“整体防护、务求实效”的原则设计建立。根据风险的不同层次,对信息安全防范要重视以下几点:

(1)机房的物理风险:如防盗、防火、防水、防断电等等。

(2)设备的物理风险:恶劣环境、意外故障、断电、超负荷运行或者不当的维修管理都可能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或重要信息丢失。

(3)数据的物理风险:储存场所的安全和不良室内环境可能导致信息丢失或物理介质永久损坏。

(4)网络风险:攻击者利用网络协议的弱点,进行网络信息监听,窃取网上的机密信息或用户信息,不合理的局域网设臵导致访问权限的开放和病毒的影响。

(5)系统风险:系统层的安全风险主要是操作系统系/ 16 统、业务系统自身缺陷带来的安全威胁和病毒攻击带来的系统异常。

(6)病毒攻击:一直是系统安全的很大威胁,尤其由于本系统信息交换频繁,如果受到病毒攻击往往会造成大面积病毒发作。

(7)信息篡改:门户网站、行政审批等业务系统运行在公网,信息在处理、传输过程中,可能会遭到攻击者对信息进行恶意修改、删除,极大威胁业务的开展。

(8)管理风险:规章制度不严,使恶意攻击者可以钻安全管理的空子,发动网络攻击;技术措施不力,使系统安全维护得不到足够的技术保障;人员培训不够,使系统面临更多的误操作,从而削弱系统的安全性。没有定期开展安全审计工作,对于各类漏洞不能及时发现和整改。

(六)运行维护保障体系建设

信息化运行维护保障的目标是为我单位以及入驻单位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与服务,全面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故障,及时处理故障,保障日常办公应用。在信息化系统运行过程过程中对发生的问题、解决方式、处理结果、规范规章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

以省内外兄弟单位现有运维规范及标准为参考依据,根据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维护要求,制订行之有效的运维规范与/ 16 管理制度。规范的运维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运维服务中的运维工作记录、运维流程管理、运维考核制度。

上一篇:砸金蛋策划案范文下一篇:pos机办理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