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观后感

2024-04-19

‘我们’观后感(共9篇)

篇1:‘我们’观后感

我们为了我们的明天观后感

明天是美好的,值得我们憧憬和奋斗。为了美好的明天我们一定遵纪守法,做好自我保护。以下是聘才网小编整理给大家的关于为了我们的明天观后感四篇,欢迎阅读。

上周五,我们学校全体师生一起观看了《为了我们的明天》。精彩而又生动的讲解和大量的事故照片让我深深地感到生命的脆弱并领悟到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重要意义。

宣传画册上,那些铁路线上惨不忍睹的出事现场,那被列车碾碎的头颅和断为两截的尸体的照片,至今仍然像噩梦一般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我的心在不由自主地颤抖,止不住地叹息,但更多的是在呼唤:“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请注意安全,珍爱生命!”

安全意识的淡薄,总是能让我们看到和听到历历惨痛的教训。前不久,我们酉阳境内龙潭泔溪段一位15岁的少年穿越铁路时,被迎面而来的列车当场压死;另外,某家在铁路上玩耍的一对三岁的双胞胎儿子时也死于列车铁轨之下:多么美好的生命啊!只因铁路交通安全知识的淡薄,而使得幼小的生命一瞬间就从这个世界永远地消失了。假如我们的父母能早点教给一些安全常识,假如我们少年儿童能多学到一点安全知识,早一点懂得珍爱生命的道理,这样的悲剧还会发生吗?假如人人都有安全意识,悲剧还会发生吗?但是这些都已经是假如了,人们往往是在经历了血淋淋地教训之后,才会引起对安全的重视。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当我们还是怀中熟睡的婴儿时,年迈的爷爷奶奶用脆弱的脊背为我们构成了最伟大的避风港……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为人们营造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呢?那赋予个人的只有一次的极其脆弱的一旦消逝就永不再来的生命多么需要我们用心呵护啊!为了美好的生命,我们应该不屈不挠;为了美好的生命,我们定要一如既往。

生命是宝贵的,失去了生命,我们将变得一无所有。

听铁路派出所得黄所长介绍,自今年5月铁路货运营以来,我们酉阳境内已经发生了多次车祸,造成9死2伤得惨剧。据统计,我国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治安事故……死亡的,平均每天就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都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目啊!这些沉重的事件警示着我们:生命啊,多么宝贵,又多么值得珍惜!

就拿我们学校的同学来说吧,因父母在外由于工伤事故造成残疾和死亡沦而为孤儿或因此穷困交不起学费的就有80多人。直到今天,还有不少家庭仍无法走出重大损失和失却亲人所带来的痛和悲。那一个个触目惊心、血泪交织的悲剧不能不叫人扼腕叹息、心有余悸。严峻的事实再次告诉我们安全意识淡薄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缺乏对生命的关爱,都是造成意外的源头。

我暗暗下定决心: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应该一丝不苟地学习交通安全、家庭安全知识……不仅要自己学习这些知识,还要有责任、有义务去做好宣传,向其他人宣传,让更多的人都意识到生命的重要性,都懂得珍惜生命,自我保护。因为可贵的生命需要我们呵护,更值得我们去关爱。“送人玫瑰,手有余香”那是幸福的香味,是关爱的美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命至上,安全为天;一人安全,全家幸福。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减少悲剧的发生。只有这样,我们的世界才能变得更加美好幸福!

今天,我去电影院看了《为了明天》这部电影。我觉得里面的卢老师身残志不残,每天跪爬到学校做教师。学校的环境非常恶劣,没有一个能遮风雨的地方,连一张像样的课桌都没有,卢老师就亲手为孩子们做了新的桌椅.为了村里的每个孩子都能上学,卢老师白天在学校教书,晚上就家家户户去劝说孩子们来上学。其中,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天上下着大雨,卢老师冒着大雨去水秀家劝说水秀去上学,她的爸爸不肯,于是,卢老师就跪在屋子下面给水秀复习课文。还有,卢老师为了学生能吃饱饭,把饭全部分给了学生,自己一个人煮野菜吃,自己却饿得昏到在讲台上。通过卢老师的不懈努力,使孩子们一个个走出了大山,也使村里的孩子们都得到了教育。

我觉得卢老师是一个坚强而伟大的人民教师,也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是多么的好,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才对得起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和辛辛苦苦让我们去上学的爸爸妈妈!

星期二上午,全体师生一起去电影院观看电影《为了 明天》。这场令人深受教育的电影播放了未满十六周岁的青少 年犯罪的事例。

影片中未满十六周岁的青少年们因调皮的性格而造成了校 园暴力;因寻求刺激,满足好奇心而服下了冰毒,最终结束了 他们那宝贵的生命。

“你知不知道?我们学校也有校园暴力。”忽听旁人谈论,脑子里顿时回忆起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校园暴力。

走出校门口,远远望见远处有一群不良少年正倚坐着,眼 睛盯着从校园里出来的每一个人。突见一小男孩在校园门口东 张西望,远处的不良少年赶紧藏好。小男孩见无人便放心地走 回家。几个黑影出现了,拦住小男孩问:“今儿带钱了吗?”

小男孩胆怯地回答:“没……没带…”“什么,你敢不带,给 我打!”一声令下,几个不良少年围住小男孩拳打脚踢,拳头 像雨点般落下来。一阵过后,不良少年扬长而去,只剩下小男 孩躺在地上呻吟。

这是多么令人愤怒啊!如今的青少年是如此的残暴,为了 满足自己的愿望不择手段。可原先他们不也是那天真无暇的少 年吗?可见,当一个人坠入犯罪的黑洞的就会失去那原本善良 的心,让父母每天以泪洗面。

不仅仅校园暴力使人毛骨悚然,毒品更是让人惊慌失措。

一个人一旦吸毒成瘾,就会人格丧失,道德沦落。为购买毒品 耗尽正当收入后,就会变卖家产,四处举债,倾家荡产,六亲 不认。俗话说“烟瘾一来人似狼,买儿买女不认娘”,家中只 要有一个吸毒者,从此全家永无宁日,就意味着这个家庭贫穷 和矛盾的开始。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往往就是吸毒者家庭的结 局。

看完影片《为了明天》后,我想了很多,明白了现在的父 母,有谁不是为了孩子的明天而努力,有谁不是为了孩子的明 天而创造好的条件。所以,为了自己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为 了父母的将来能过上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的生活,我要发奋图 强,努力学习。

今天在学校里集体播放了一次电影,名为《为了明天》,看完之后,我感受颇多。

《为了明天》这部电影为敬一丹导演,讲述了在校园里的中学生身上发生的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犯罪事件:中学生张瑜、王佳只因一件小小的事情儿发生率口角,旁观同学煽风弄影促使他们打架斗殴,以致王佳因内脏出血过多而死亡,这一起触目惊心的事件,让我有了很深的感触,校园暴力多来自青少年,以为此时的青少年在这个阶段思想不够成熟,考虑事情不够周全,以自己的片面理解去办事,经常不考虑后果,任自己的性子来。在面对校园暴力一类事件时我们应:不做“沉默的羔羊”,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善于智斗不鲁莽。不以暴施暴。不作袖手旁观者。上学、放学最好结伴而行,不在偏僻处停留。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对校园暴力事件作出正确的做法并对自己进行保护。

在《网络黑客,沦为犯罪》中,一名十六岁青少年,因沉迷于网络之中,每天“废寝忘食”,最后成为网络黑客,破坏了多家网站,其中也有几家大型网站,走上犯罪的道路。这给这处在青少年时期的我们敲了一个警钟,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好奇心特别强,事事都想追根刨底,打破砂锅问个清楚,自控能力又不强,这可让网络游戏钻了空子,网路游戏有很大的诱惑性,很容易就能让我们青少年朋友成瘾,而荒废学业,网络上瘾症状一般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交易成瘾,这些都是有害于我们身心健康的,因此要正确使用网路,安全使用网络。

电影讲述的事件还有中学生发生早恋,闹出人命,十六岁女孩,吸毒丧生,这些惨痛的事件,都是我们应该杜绝发生的。为了明天,我们要珍惜生命,努力学习,以求一个辉煌的未来!

篇2:‘我们’观后感

这种爱情片,不是看导演,也不是看明星主演,当然更不是看3D特效,而是全体观众需要这样一个环境,能让自己从世俗烦恼中,脱离出来,沉浸下来,然后,精神上自high起来……

说得更直白点,所有人,无论70后还是90后,一线都会还是五线小城,是个成年人,总谈过恋爱吧?大多也都经历过失恋分手的苦涩吧?

就算没谈过,也有表白被拒的不堪往事吧?

就算当年哪怕表白的勇气也没有,爱情尚未萌芽就已经熄灭了,那也一定有过暗恋某个男生或女生的经历吧?

这没啥不好意思,心智正常的人类,到了年龄,自然而然,会产生对爱情的渴望。

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上受到环境影响,也会慢慢地情窦初开,开始各种暗恋、明恋、表白、热恋、失恋……

记得当时KTV必点的五首经典曲目是:孙燕姿《遇见》、梁静茹《勇气》、光良《童话》、陈奕迅《十年》和刘若英《后来》。

虽说暴露年龄了,但十多年后回望当年的这些情歌,歌里所传递的意境,的确还是经典~

关于爱情,无非就是这五个阶段:

《遇见》——期盼爱情

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

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

我听见风来自地铁和人海

我排著队拿著爱的号码牌

《勇气》——追逐爱情

爱真的需要勇气

来面对流言蜚语

只要你一个眼神肯定

我的爱就有意义

我们都需要勇气

去相信会在一起

人潮拥挤我能感觉你

放在我手心里

你的真心

《童话》——沐浴爱情

我愿变成 童话里

你爱的那个天使

张开双手 变成翅膀 守护你

你要相信

相信我们会象童话故事里

幸福和快乐是结局

《十年》——失去爱情

怀抱既然不能逗留

何不在离开的时候

一边享受 一边泪流

十年之后

我们是朋友 还可以问候

只是那种温柔

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

《后来》——回忆爱情

后来

我总算学会了 如何去爱

可惜你

早已远去 消失在人海

后来

终于在眼泪中明白

有些人

一旦错过就不再

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知道的越来越多,先后能理解《遇见》、《勇气》和《童话》,其中《勇气》更是感受至深,当时很多朋友也都劝自己鼓起勇气,勇敢点,但当时不懂啊,要不然也不会拖这么久才获得幸福。现在还生活在[童话]里,用真情付出从而获得持久的美好。而《十年》和《后来》可能还需要通过更久的时间来磨砺吧。

“很可能,我们并不爱那个正在和我们恋爱的人,而是爱那种‘我正处于恋爱中’的状态,因为我们太孤独,因为我们太爱自己。”

当时只觉得这句话很装逼,后来年纪越大, 越能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刘若英在《后来》里发问:那时候的爱情,为什么就能那样简单?

答案就在上面那句话里。

因为我们当时对爱情的期望值,仅仅是一种体验。

能体验到这种全身心去爱和被爱的感觉,就够了。

韩寒在《后会无期》里说:“喜欢就会放肆,爱就会克制”。

作者:孙小兵

篇3:‘我们’观后感

一、故事由真实人物、历史背景改编

本片的主人公宋佑硕高中毕业, 当时没有任何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 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了司法考试, 一开始当上了法官, 但是由于法官的收入比较低微, 转行做了律师。宋佑硕有一双儿女, 为了让孩子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他另辟蹊径做起了其他人都不太看得起的不动产登记工作, 甚至还被同行所不耻。然而在大家看到了不动产登记工作的甜头后, 纷纷效仿, 以至于宋佑硕又转做了税务领域, 而且非常有成效, 累积了一定的财富。在他贫困潦倒准备司法考试的时期他曾经经常去光顾一家汤饭店, 由于自己经济条件的原因他欠下了老板娘一个月的饭钱, 在老板娘追要后他没有付钱就匆匆离去, 而在他当了律师发达以后, 便经常去光顾当年的汤饭店, 以报答汤饭店大婶的“一饭之恩”。

当时的韩国正处于全斗焕的独裁统治下, 史称“第五共和国” (1) , 属于韩国的政治敏感期, 统治也是十分黑暗的, 经常有为了人权示威游行的事情发生, 国家也加大力度镇压示威游行的反动分子, 而这些示威游行者中主要的成员就是大学生。韩国政府对学生们传阅一些民主思想的书籍也是加大力度打击的, 而汤饭店的老板娘的儿子镇宇就被卷入了此次事件之中。由于这次事件是有关于国安法的案子, 所以一开始宋佑硕的前辈请求他接手这个案子时他婉言拒绝了, 他只想安逸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但是在宋佑硕得知老板娘的儿子镇宇也卷入这次事件当中后, 他为了报答老板娘的恩情选择接手这件案子。

“釜林事件”由国家公权力的干预, 使本来分工明确, 相对独立的公检法, 甚至军队互相勾结都参与其中, 镇宇等学生被严刑拷打, 加上了莫须有的罪名, 宋佑硕不畏强权, 哪怕是放弃自己的事业和家人的安危也要追寻真理为镇宇讨回公道。在宋佑硕的几场精彩的庭审对决后, 最后个人的力量在法庭上还是没有战胜强大公权力的干预, 这场官司宋佑硕败诉了, 镇宇他们被判有罪。在影片的最后, 宋佑硕为了追求公意和人权为学生组织了一场追悼会, 但被国家以非法集会的罪名提起公诉, 在宋佑硕被公诉的庭审上, 伴随法官清点为宋佑硕辩护的釜山99 名律师的名字的声音下落幕。

二、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

影片中宋佑硕和车冬英庭审的对话中有这么一段话“民国主权属于国民, 所有权利都有国民产生, 国家即国民”, 根据近代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论等启蒙思想的观点, 人们把自己的自然权利让渡给共同体国家, 国家获得强制性的国家权力, 但国家存在的目的是保障人们的自然权利, 因而可以说成国家权力来自于人的自然权利或公民权利, 近代公法学也以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为基本范畴。我国法学界的主流理论至今还坚持权利权力法理学, 人们交出自己所有的权利给予国家, 从国家的手中获得权利, 人们服从这个国家或者这个政权的理由其实只有一个, 那就是这个政权是具有合理性的, 是绝大多数人可以认同的。

“人生来自由, 去无处不在枷锁之中”, 人类最主要的两项权利在我看来就是生命和自由, 但是我们的枷锁如果是公权力所带来的肆意的钳制我们还何以谈论自由。现代法治国家, 就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而言, 国家权力是手段, 公民权利是目的。国家权力的存在是为了公民更好的享有权利。国家在保障公民权利, 但同时可能会侵犯公民权利。为了公民更好地享有权力, 必须以法律控制国家权力。在现代社会, 法律对国家权力的控制, 要求国家权力的行使应当做到: 主体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1999 年宪法修正案中规定的, 而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就是依法行政。这也就意味着国家权力的行使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执法者应当是法律明确的主体, 有法律授予的权限, 并且执法的内容要法律明文规定, 严格遵守程序执法。

人类活动的基本目的之一, 便是为了满足自由需要, 实现自有欲望, 达成自由目的。而国家通过法律来保卫、维护人们自由的。然而, 这绝不意味着自由就是人们的行为不受任何限制。人们常说法无禁止即自由, 所以, 自由不等于为所欲为, 而应当是在法律下的自由, 人们在行为时不可以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法限制我们侵害他人自由的行为, 也限制人们侵害社会公序良俗的行为。任何人的自由都不能建立在伤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之上, 而人们行为自由的同时也要遵守法律道德主义, 不伤害社会的基本公共道德。法律又通过法律家长主义, 限制人们的自由不能有意构成对自己的伤害。法律容忍与社会完整统一相协调的最大限度的个人自由, 尽可能充分尊重个人隐私, 法涉及人们行为的最低限度, 而不是最高标准。

三、对公民权利的新思考

宋佑硕十分爱自己的国家, 他有钱之后买了一艘帆船刻苦训练, 希望可以为国争光, 车冬英也十分爱自己的国家, 他听到国歌时出于对祖国敬仰而自然流露的神情也无法模仿。但是宋佑硕希望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加的美好。因为人民组成国家, 只有人民民主, 法律健全, 国家才会强大, 所以他组织集会, 渴望政府尊重人权, 渴望国家法制, 渴望国家民主、自由。

而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 我们已经拥有了民主和自由, 但是关于公民权利的保护我们还是需要加以重视。

首先, 在立法上要继续加强对行政权的控制, 法律在赋予行政机关公权力的同时一定要明确的规定行政行为的范围与限制。所以, 这就要求立法机关应及时有效地加强行政立法活动, 提高行政立法的质量, 更加全面的完善行政法律体系, 从而达到行政权在立法层面上的控制, 确保依法行政的实现。

其次, 司法上的控制也是对行政权控制的重要手段。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已经在5 月1 日起实施, 我国在依法治国道路上又迈出了踏实的一步, 近些年来由于行政权的扩大, 尤其是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扩张, 使其可能容易侵犯到公民权利。所以, 行政权的控制有时必须通过司法途径来进行, 对于行政机关越权执法, 行政不作为, 行政权滥用等行为, 司法机关要合理的进行救济, 保持司法的独立性与公正性从而控制行政权的不法使用。

然后, 加强完善行政权监督机制。整合现有的检察监督资源, 做到纪检监察部门和检察院中的反贪局合并管理, 建立一个独立于同级党委和政府之外的反贪办事机构, 该机构做到垂直领导体制, 上级反贪机构直接任命下级反贪机构的人员的组成对其负责, 中央反贪机构对中共中央总书记负责; 各级反贪机构的行政经费由各级政府单独列支, 人大批准后独立使用。

最后, 在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的全面的履行政府职能, 更好的服务于大众, 做一个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 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与程序进行执法, 做到依法行政, 绝不滥用职权侵犯公民应有的权利。还要做到文明执法,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制度, 应该公开的内容都应当及时有效的向大众公开, 保障人民的知情权。从细节做起, 从思想上加以转变, 成为一个真真正的法治政府、人民政府, 早日实现我国依法治国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2]龚向和.国家义务是公民权利的根本保障——国家与公民关系新视角[J].法律科学, 2010.04.

篇4:《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观后感

首先,我来介绍下这个引起国内外广大学者和资深教育家以及国内外学生和家长深思的纪录片的总体内容。这个纪录片讲的是来自中国的五名顶级教师被邀请到英国汉普郡的一所知名公立学校——博航特中学,以中国式教育来教50名初三年级的英国学生。通过为期四周的教育,在记录了英国学生在中式教育情景下的课堂表现和心理变化之后,最后通过中式考试,确定了这个由50人组成的中式教育实验班的成绩确实比博航特中学初三年级的一个英式教育对照班的成绩要好,从而更加肯定了中式教育的优越之处。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看法。

一 纪律

在看纪录片第一集的时候,来自中国的科学老师杨军第一句便强调了纪律的重要性——“Discipline is very important”,确实,在中国,绝大多数的人从出生起就与这个叫做“纪律”的东西脱离不了关系。拿我来说,从一年级到初三,几乎10年期间,每次放假,一天也好,一个月也好,班主任都会让每个同学写一个叫做“安全公约”的东西。比如“不玩火,不玩电,不打架,不骂人…”。刚开始写的时候,我还挺认真地对待,通过我的多方面的考虑后写完了一份安全公约,但是之后一到放假就让写,不管是长假小假,还是小长假,老师规定都必须要写。于是,我记得我就私下借了几个同学的安全公约来抄,每个同学抄几条,最后组成了我自己的安全公约。当然,别人的公约对我来说,我也不一定会去完全遵守。再来看看英国的初中生,公然在教室里拿着电热壶烧水去泡茶喝。这恰恰与我曾写的安全公约中的“不玩电”背道而驰。在纪录片中也详细展现了这一幕,学生也受到了中国老师的批评,光是批评还不够,还要叫家长。在中国,学生被叫家长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只有当你犯错违规的时候才会被叫家长。而在英国,学生们觉得叫家长很好啊,一点都不会丢脸,反而觉得老师和家长聊聊天挺好的。

任何国家的发展状态都是和它的历史息息相关的。中国自古就有“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训诫,这里的“规矩”不正是用来形容标准法度即纪律吗?再看看今天,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不正是在强调纪律无处不在吗?而当纪律遇上教育(这里所说的教育指的是典型的中式课堂教育),则应处理好二者关系,教育过程中离不开纪律,但也要适度,避免走不干涉和干涉过度两个极端。

二 文化

谈到文化,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中国和英国的文化冲突。纪录片一开始,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群身着统一制服的英国学生。在中国,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被要求在校期间必须穿校服。再看看博航特中学的一名学生怎么说,“I think it seems like parachutes(穿着它简直像降落伞)”。而对于中国的中学生来说,他们早就已经习惯了这种统一的套装校服,几乎没有人会对校服产生多么丰富的联想,更不要说像降落伞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令我吃惊的地方就是英国中学生如何表达他们对所崇拜和喜爱的明星的敬仰的。纪录片中有一个场景是这样的,一个小女孩特别喜欢英国的歌手组合One Direction,当Zayn Malik离开这个组合的时候,她抱头痛哭。想想在中国,这种事情发生的几率几乎为零。中国的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有的甚至还有生活压力。我记得我在上初三的时候,每天至少是10个多小时的学习,晚上还要上晚自习,每天都想着怎样在中考中获得高分。对追星这个词根本没有太多的感触,喜欢一个明星,只是单纯说说而已。

纪录片中有一点是两国共同推崇的,那就是运动。英国人酷爱运动。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在1996至1997年间,有占总人口72%的男公民和57%的女公民,在4周之内,至少参加一体育运动。青少年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比例更高。他们为什么很喜欢做早操这件事也就不言而喻了。

我们可以看出,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确实成为了这个中式教育实验最大的导火索。在纪录片中五位中国老师也多次强调了英国的制度体系。英国政府有一整套的相对健全且自由度较高的社会福利体系,使得学生们不必去担心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而在中国,我们从学会读书写字开始就被家长老师灌输“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从古代战国苏秦“锥刺股”到汉朝孙敬“头悬梁”和匡衡“凿壁借光”到现在的大学生考研占座,无不说明勤奋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三 教育

英国老师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中国老师则偏向于发展学生的共性,即集体主义。在国外生活过至少三个月的人可能注意到了这一点。比如美国,美国的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从没有把孩子当作孩子,相反,他们尊重自己孩子的选择,把他们从小当作一个大人来看。而生活在中国的我们,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听过这句话“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我们不管长多大都是小孩,我们一发表自己的看法,就会被大人当成是插嘴。

纪录片最后,测试结果出来了后,令博航特中学的老师和中国老师都大吃一惊,中式教育赢了!不管怎么说,成绩高就是赢了。我们从小就参加各种知识大赛,有奥林匹克数学大赛等比赛,中国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上课模式和升学模式,而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反思是什么呢?纪录片导演,中央民族大学影视人类学中心主任朱靖江坦言“我们并不关注它究竟能为反思教育带来什么,而是它是否符合影视人类学所讨论的基本规范、准则”。他认为,作为两种文化的互动与比较,这个教育实验的周期至少应该在一年。“一个外来事物和内在事物的‘相处需要有一个磨合期,才能建立起一个甚至被忘记彼此之间差异的关系。融入与冲突至少应该有一个对比,才能保证平衡”。

篇5:我们观后感

在绿色化学课上,我们观看了环保纪录片《家园》。 本片以无可挑剔的视觉和镜头,以极具震撼力的画面给人类以警示。影片开始先是把地球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地球不断发展,从尘埃慢慢演变成一个拥有各种各样生命的星球,表现出一种生态平衡的完美性。从古细菌到蓝藻,原始的地球开始被慢慢净化,氧气开始充沛。从植物到动物,生命的多样性开始显现,地球开始热闹而富有生机。海洋、湿地、森林、河流??地球的生态环境的多样承载了其千姿百态的生命奇迹。我们对它们的了解有多少,每一天都有许多新的物种被发现,而比起极其丰富的地球生命资源来说,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可以说地球是一个奇迹的星球。但紧接着就是人类的出现和肆无忌惮的扩张。地球花费将近40亿年的.时间所建立起来的生态平衡,因为人类的出现的二十万年以来,不再井然有序。我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向地球索取自己生存所需要的一切,而且越来越变本加厉,为此,我们已经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片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温室效应”的不断恶化,上帝将毒害大气层的碳囚禁在地壳,而人类却又亲手打开潘多拉盒子,海平面的上升,不仅对我们自身的生存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还时刻威胁着其他生物的生存。但这仿佛还不够,人类还要制造出农药,聚乙烯来加速自

己的灭亡。人类一点点将地球毁灭,并且将人类自己也一步步送进坟墓。

《家园》是法国生态学家、著名摄影师扬?阿尔蒂斯-贝特朗(Yann Arthus Bertrand)的杰作,是他那对人类、对地球那宏大的悲悯心的结晶。来,贝特朗坚持不懈地在空中拍摄地球生态的变化。而《家园》就是他经历了的准备,经过18个月共217天,穿越54个国家,120个拍摄点的拍摄之后诞生的。有人说,《家园》展现的是美国人的理性和法国人的感性,堪称完美。

在这里我不想评论本片的艺术性和文学性,我也有感性和理性想表达。感性是指我们要以一颗包容之心、一颗悲悯之心去对待我们的地球母亲。理性是指我们要以一种客观的眼光去看待现实,即我们地球目前的资源消耗情况以及1以后整个地球被掏空现实:20%的人消耗了80%的资源。全球每年军费开支总额超过了对落后国家援助总额的12倍。每天有5000万人死于饮用水污染,10亿人喝不到清洁的水源。接近10亿人面临饥荒。全球50%的谷物被用于制造动物饲料以及生物能源,如果这些谷物作为食物,可以养活全世界的人。40%的可耕农田遭到长期破坏。冰盖减少了40%。四分之三的渔场已经枯竭和减产。

但是,地球已经追不上人类的欲望。诚然,欲望的确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许许多多科技发明都是因满足人类的欲望

而推动、而实现的。然而,时至今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切事物彼此关联”。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相互关

联。任何事物的衍生、发展都不可能无视他事他物,这就是平衡。一旦打破了这种平衡,意想不到的变化便会发生,终将给人类自身带来灾难。这正是《家园》所宣扬的核心观点之一。

其实,平衡的观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理念早已提示了的真理。一维持自然的均衡,才是人类发展的道路。人类发展的20万年,早期也遵循了这样的一条道路。但是从一万年前农业发明开始,人类渐渐走上了另外一条路——牺牲家园,换取利益。进入近代,尤其20世纪以来,石油,机械,电力相继被发现,这一百年科技的突飞猛进,人口的爆炸增长,对地球资源的依赖前所未有,这100年的开采和破坏,比过去的总和还多。100年,几乎就耗尽了地球前40亿年丰富的积累。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几节课前我们在课上专门拿出时间来讨论一条小河的变化。我们家乡的小河最大的变化不是环境被污染,正是它本身的资源被耗竭。不知从几年前起,河上多了一条两条的挖沙船,接踵而至的是七八十条上百条。这只是一条宽不过几十米的小河啊!小时候的我们经常到河里去游泳,去嬉戏,而如今,一下水就是深不够底的河床和飘满油污的河水。更令人气愤的是,这几年间水平面生生下降了一米!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利用的弊端已经显现,鱼类大量死亡,农田灌溉出现困难,甚至牲畜饮水都出现困难!

然而,迪拜、中国、纽约、洛杉矶??这些国家或者城市,成了人类发展的最好代表。依靠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迪拜这个荒凉之地,却成为了西方发展模式的顶峰,无数的摩天大楼,无数的人造岛屿,人对自然的远离与对自然的依赖都空前的加剧了。膨胀的人类世界,导致了各种变相和扭曲的发展模式。贫穷的国家砍光了树木出口来换钱,结果水土流失,森林所剩无几,复活节岛上的居民,连出海的独木舟都没有了木材可以制作。无数国家就这样衰败下去了。那些繁荣的幻影还能支持多久?我们都不知道。人类的本性之一就是对于灾难即使提前知道也难以采取行动,滞后性太大,不是懒惰就是推脱,结局就是谁也没有做什么。

“要悲观已经太迟了”。事实已经如此,悲伤只是徒劳,我们也无法改变过去既定的事实。本片导演也坦言,“我设法把《家园》拍摄成为我们对地球的一次凝望,希望这是一部有警示意味的电影。不是恐吓人们失去了那50%森林有多么可怕,而是要人们明白我们该如何对待剩下的一半。同时,我更希望《家园》能唤起我们心底的爱,建立分享、智慧和节制的生活。”是啊,人类本就是悉知一切而不去改变哪怕从现在开始。

虽然影片的最后,导演依然从世界看到了诸多的希望,并且对人类的未来提出了美好的期望与憧憬:以色列人用地灌技术在沙漠中种植优质的粮食作物,赞扬了哥斯达黎加政府成为第一个放弃军队的国家,将全部军费开支用以国民教育和绿色旅游,展现了韩国通过全民性植树,重建战争中被无情摧毁了的森林,使

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65%??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开始有节制、可持续、再生地伐木和捕鱼,通过替代、再生、循环、回收的方式,推动生态环境和国民生活质量的平衡发展。《家园》试图告诉人们,希望是有的,希望就在于我们的行动。然而前途到底如何,路确实是在人类自己脚下了。

只要我们放下包袱正视问题,希望还是有的,未来还可以拥有。既然悲观已经失去意义,我们所有人类需要一起,尽我们所能,用尽我们的智慧,为地球母亲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不能再恣意妄为,要敢于承担责任,珍惜手中的财富,运用知识和教育的力量,依靠我们的智慧与努力,大胆尝试,积极应对。时间已经不多了,为了后代子孙,为了哺育我们的地球家园,也为了我们自己,该做些什么了。微薄之力,也可起一定的作用。每个人类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首先从节制与分享开始,保护一切资源,爱护地球的每一寸土地。

篇6:《我们俩》观后感

本以为我的视点会过多的放在寄宿的学生小马身上,但是看完以后触动最大的倒不是小马,而是那个孤独的老太太。看到好几处的时候都想流泪,想起了姥姥。

我是由姥姥、姥爷带到五岁,印象中最宠我的是姥爷,凶凶的是姥姥。姥姥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只要我稍微不听话就打我。姥爷却总是护着。姥爷去世的那个晚上,我跪在院子里对着满天划过的流星许愿,结果姥爷还是走了,从此不再相信有关流星的任何传说,也不再观看流星,更不会对着流星许愿。姥姥不久后患了偏瘫,听那些老人说姥姥干净了一辈子,要强了一辈子,临了得了不能动的病。

以前每次见到我她都对我妈说:“你看孩子那脸黄的,你们也带着去医院看看。”可是没有人会当回事,包括我自己。

寒假回家的第二天爸爸就带我去了医院,舅舅带着姥姥去了,她见到我还是打,颤抖着手里的拐杖,眼里却又流露出伤心。她的左手不能伸直,我撒娇的掰开她的手,慢慢的抚摸着,安慰着说没事。我看着她拄着拐杖一跛一跛的离开病房,偷偷的流了泪。那以后到现在就再也没有见到姥姥,我想我要是早点看《我们俩》的话一定会回家。

篇7:我们俩观后感

故事讲的是一个大学生和一个老太太和叫小马的大学生小马之间的事。小马租住老太太的四合院里的一间小房子,而老太太是一个极度固执,而且脾气很坏的老太太,她一生没有儿女,但是自己收养儿女还有一个孙子,但是他们之间只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老太太明白,她只能过一种在警惕中的生活。

在老太太和小马的对话里我们可以看的出里面始终有着金钱在里面,也许在老塌台的世界里,她收养的儿女还有孙子对她的影响太大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太太和小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其实老太太是太孤独了,她很希望有个人和她说说话。在与小马的接触中老太太的态度一直都在发生变化,从最初的冷漠到最后的不舍。我们不难看出,人时间最宝贵的就是人间的真情。在老太太生命最后一刻她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打开了她尘封多年的爱。而此时老太太已经不久于人世了。

整个故事情节都很鲜明,小马的真情与老太太收养儿女的无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在彼此分别的时候都能那么的不舍,而养育了这么多年的孩子却那么的无情。让我们不仅深思在当今社会有多少老人在孤独中度过他们的一生,而他们的儿女总以为只要给老人钱就行了,而他们不明白老人需要的是关怀,是煤田和他们能说句话。有的人甚至是不管老人,不管他们过的怎么样。殊不知在他们老的时候如果自己的孩子也这么对自己,他们会有什么感想。

有人说养儿能防老,也许吧!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那些不孝的儿女也比比皆是。很多人说现在社会是一个金钱社会,到处充满铜臭味。很多人为钱不惜任何代价,甚至自己的良心。就像故事中的老太太收养的儿女和孙子,不知道知恩图报,还在老人年老体弱的时候把她住了几十年的房子也要走了。让老人搬到一个偏僻的地方。此时的老人已经奄奄一息了,当小马去那个地方看她的时候,两个人紧紧的握着手不肯放开,老人泪流满面,她已经不能说话了。

在现在的社会里,人越是在乎利益和金钱就越觉得孤独。看到很多人上网、写博客、玩游戏而不是去感受外面的风景,更说明了他们觉得外面没有他们的寄托,没有归宿感,然而越发让人觉得孤独、寂寞!人间最难得的是真情!只可惜有时候你的真情并不一定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因为社会太复杂,人的思想越是警惕性高,欺骗越是到出可见,你不知道该去相信谁。因此,很难突破那条防线接受别人的爱。这也许就是现在社会的一个共识吧!

篇8:‘我们’观后感

青春年少时做的梦是多么的美。在那段青葱的岁月中, 我们的友谊是那么的纯洁, 我们的爱情是那么的梦幻。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岁月, 时间老人将我们最美的容颜雕刻在那一刹那。

“人生真是讽刺, 一个人竟然会变成自己曾经最反感的样子!”岁月神偷, 偷走了我们的青春, 我们逐渐成熟长大, 也变的人情世故了许多。或许长大后的我们, 变成了年少时我们讨厌的样子。友谊, 我们还在追求曾经的天真纯洁, 可是在社会的洗礼中, 它变的带有太多的颜色, 让我们分辨不出曾经的白色。

女主人公郑微被命运捉弄着, 林静给了她爱情的幻想, 陈孝正教会了她什么是爱情, “郑微:是不是你发现我过得没有你想象中的幸福, 所以你准备回头来拯救我?你是不是想说, 就当这七年不存在, 我们还像以前那样?林静!我不再是那个小飞龙了, 我爱过别人!如果你给过我爱情梦想的话, 那陈孝正才是真正给了我爱的启蒙的那个人, 我是因为他才学会怎么去对一个人好, 怎么千方百计地去爱!”从曾经的玉面小飞龙到华丽的职场蜕变成为职场丽人, 这是一种怎样的蜕变, 生活让她曾经迷茫过, 青春也给她带来不可擦去的伤痕。但是最后的最后, 她释怀了, 她看到施洁对林静的爱, 那种用生命去爱林静, 让她重新开始了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她选择了放手, 选择了离开, 去过着属于自己的新生活。也许郑薇的看透, 也是真正从青春走上成熟的转变。

爱情, 年少的我们都在做着爱情的梦, 那个梦是多么的美丽。可是当真正经历了爱情的洗礼, 才发现爱情这场戏, 不是你想抽身就能谢幕, 有很多时候是由不得你的。年少的那些欢乐歌曲, 被悲伤的情歌所取代, 听着一首首悲伤情歌, 寻找和自己相似的心情。脸上洋溢的笑容, 转过头后却是自己偷偷的落泪。长大后的笑容与少时的笑容, 原来有着天壤之别, 看上去是滴血的玫瑰。

阮莞因为看清了赵世永决定堕胎, 一个人孤零零面对与自己的孩子永世隔别的瞬间, 她的心是凉着的, 因为她爱的人, 无法给她想要的勇敢的爱, 当她走向手术室的时候, 郑微却大喊对她说:“你还有我”。长大的途中, 懂了很多道理。儿时, 围着父母身边转悠;长大, 开始寻找爱情, 忽视了亲情。可是, 当爱情把你伤的体无完肤的时候, 却是亲情和友情在给你疗伤。

黎维娟从乡下走出来的女孩, 为了大学梦, 她毅然决然抛弃了复读一年时交往的男友, 大学中她学会了很多, 也开始了都市生活, 毕业后选择嫁给一个企业老板, 宁愿做一对孩子的后妈?她的选择是因为摆脱贫穷的生活, 没有背景的她, 只能靠自己仅有的外貌在都市的一隅博得属于自己的一块天地, 没有人能评论对与错, 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有不能言说的无奈。这也是郑微和阮莞她们独有的魅力, 珍惜彼此走到至今, 她们之间的友情还是当年学生时代的纯真不曾改变, 这是一份多么难得的友情, 没有经历岁月的变迁, 人情冷暖的洗礼。

朱小北, 看似假小子乐观开郎的女孩, 但也有着自己不能对他人言说的秘密。用外表坚强掩饰内心的不安, 靠着姐姐来养活自己读书, 背负着姐姐的期望, 自己要命的自尊, 容不得被诬蔑, 这就是外表坚强身体瘦弱的小北。将自己装扮成男孩子的样子, 但女孩的内心却掩饰不了对许开阳的暗恋, 是单纯美好的对爱情向往。她的大学生活结束在那次为维护尊严的爆发。但是后来的她依旧找到自己人生坐标, 找到适合自己人生发展的道路, 此时的她已经不再是朱小北。

曾经以为, 爱是天长地久, 一辈子的承诺;现在才知道, 爱是含泪的微笑, 是刀剑上的狂舞。曾经以为, 爱一个人就要厮守;现在才知道心里爱过一个人就好。爱了, 痛了, 等了, 怨了, 放了, 走了, 笑了, 哭了, 这就是青春后的成长。

每个经历过青春的人, 心里都藏着一滴泪。这段青春旅途, 每个人也经历着这样的人, 一个给了爱情幻想, 给了爱的启蒙, 给了白头偕老。这样的三个人, 哪个才是自己爱的?白头偕老的一定是爱自己的吗?给了自己爱情幻想, 没有牵手的就不是爱自己的吗?给了你爱的启蒙离开你的, 他就不爱你吗?

青春转眼几年即将过去了, 接下来迎来的是自己的成熟。这个时候发现亲情与友情的可贵, 在你最无助的时候, 爱情显的多么渺小与可怜, 亲情友情才是你强大的支柱。

青春, 在经历的时候是不懂;成熟, 在经历后是开始懂得。可是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回不去了。青春是用来怀念的, 那些懵懂的爱情, 那些纯洁的友情。爱情的保鲜期总是那么短暂, 而友情的保鲜期却是那么长, 不管是昙花的爱情, 还是满天星的友情, 我们懂的珍惜就好, 当年老时候, 还有曾经的回忆, 那个叫做青春的画面。

电影的叙事已经做到非常棒。把四个女孩的故事穿插好, 说清非常难。但是, 这种类型化, 是否反而遮蔽了青春的问题——堕胎、被开除、暴力斗殴, 等等, 还有标签式样的个性——这些是电影的必要技巧, 还是必要的装帧呢?但是, 总的来说, 让人感觉轻了一些, 让观众沉思的地方不多——这是人物处理的问题。电影似乎处理不了这么多的人和问题, 只能是更加简单。

每个女孩似乎都有这四个女主人公的身影, 倔强、坚强、柔美、内敛, 都做过童话故事中公主的梦, 走出象牙塔, 梦瞬间清醒, “乌托邦”终归是“乌托邦”, 梦想与现实的反差, 折射出人们在当今社会下的心理困惑。

曾经的爱情, 我们只有祭奠, 收获的却是友情, 始终如一从未改变, 愿我们的友情地久天长, 这份情永远不变!珍惜我们该珍惜的, 失去的就用宽大的胸怀为它祭奠!

摘要:2013年4月26号, 赵薇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 这一部以青春爱情为题材的电影, 带给我们多少触动。电影主要围绕四个女孩的故事, 在故事中她们经历着蜕变, 从对人生充满幻想到最后不得不正视现实的过程。从故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青春, 因此深有感触, 以《曾经的青春》为题观后有感。

关键词:青春,爱情,友情

参考文献

[1]《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台词

篇9:我们痛,我们哭,我们不放弃

在这篇有关心理辅导的文章中,我们将向您说明灾民心理现象、心理辅导的原则及简单技巧,希望本文可以发挥“自助助人”的功能,将地震伤害的冲击程度影响层面减缓到最低点。

一、灾后的身心反应

◇灾难后会经历到的情绪与身体症状

在灾难发生之后,人们历经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均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冷漠、麻木、身体不适等。抚平情绪的伤痛以及缓和身体上的不适,成为我们目前非常重要的事。以下介绍几种简便的方式让我们可以用来帮助自己。

·不要隐藏感觉,试看把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家人与孩子一同分担悲痛;

·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谈论的机会,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

·不要勉强自己去遗忘,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的现象;

·别忘记家人和孩子都有相同的经历和感受,试着与他们谈谈;

·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与休息,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

·如果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单位表达;

·在伤痛及伤害过去之后,要尽力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复正常;

·工作及开车要特别小心,因为在重大的压力下,意外(如车祸)更容易发生。

◇儿童与青少年的身心反应

经历过这次大灾难,孩子们不论在生理、心理或行为上,均会产生许多的反应。一般而言,这些情绪反应并不会持续很久,但目前看起来状况很好的孩子也有可能在灾难发生数周后才逐渐地表现出来。以下的整理是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可能有的各种反应,分述如下:

学龄前(1—5岁)

·吮手指头

·尿床

·害怕黑暗或动物

·黏住父母

·畏惧夜晚

·大小便失禁,便秘

·说话困难(例如:口吃)

·食欲减退或增加

这个年龄层的儿童,对他们以往所处的安全的世界因灾变而遭受破坏,会特别显得脆弱,因为他们通常缺乏处理紧急压力的语言和思考能力,而期望家人来帮助或安慰他们。

学龄儿童(5—10岁)

·易怒

·哭诉

·黏人

·在家或学校出现攻击行为

·明显地与弟弟妹妹竞争父母的注意力

·畏惧夜晚、做噩梦、害怕黑暗

·逃避上学

·在同伴中退缩

·在学校失去兴趣或不能专心

·出现跟以前很不一样的举动,例如特别乖、特别顽皮

退化行为几乎是这个年龄层的典型反应,失去宠物或有价值的物品对他们而言是特别难处理的。

青春期前(11—14岁)

·睡眠失调

·食欲不振

·在家里造反

·不愿意做家事

·学校问题(如打架、退缩、失去兴趣、寻求注意的行为)

·生理问题(如头痛、莫名的痛、皮肤发疹、排泄问题等)

·失去与同侪社交活动的兴趣

同侪活动在年龄层特别明显,孩子需要觉得他的恐惧和别人一样,反应以减低紧张和焦虑及可能的罪恶感为目标。

青春期(14—18岁)

·身心症状(如排泄问题、气喘)

·头痛与神经紧绷

·食欲与睡眠失调

·月经失调或月经困难

·烦躁或减低活动、冷漠

·对异性的兴趣降低

·不负责或犯法的行为

·对父母控制、想要解放的反抗减少

·注意力不集中

·虑病症(不断担心自己有病痛)

大部分青春期的青少年活动与兴趣都集中在与他(她)同年龄的同侪,他们特别容易因同侪活动的瓦解,以及共同努力时失去大人的依靠而悲伤、难过。

二、在帮助别人之际,别忘了照顾您自己

大多数的教师也是这次震灾的受害者,承受着丧失亲友、财产的伤痛,同时身兼受灾者与救难者的双重角色。若教师无法先平复自己情绪,将对学童造成相当负面的影响。

◇面对如此重大灾难之后,您可能出现以下反应:

·对自己经历的一切感到麻木与困惑。

·对幸免于难产生罪恶感。

·过分地为受害者悲伤、忧郁。

·总是生气,对周围亲友、政府官员、媒体感到愤怒,甚至出现暴躁易怒的情形。

·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做得更多而产生罪恶感,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尽力,有无充分帮助周围的人。

·由于身心极度疲劳,休息与睡眠的不足,产生生理上的不适感,例如晕眩、呼吸困难、胃痛、紧张、无法放松等。

·对于接受帮助觉得尴尬、难堪。

◇您能为您自己做些什么

出现上述反应时,请注意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而您能为自己做的事,是利用以下的方式,试着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与痛苦,早日从巨变的冲击中恢复过来。

·接受自己的感觉并将这些感觉与经验说给其他人听。

·多留意自己的身心状况,适时让自己休息。

·多给予自己及周围其他亲友鼓励,彼此相互打气、加油,尽量避免批评自己或其他救难人员的救援行动。

·接受他人诚心提供的帮助与支持。

三、教学场景下的辅导原则

作为教师的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若能利用每周固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或进行团体辅导,将可有效的抒解学生在此阶段所正感受的身心压力。针对不同儿童及青少年发展阶段的身心需求,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对学前阶段的孩童

此年龄层的儿童通常无法有效的以口语能力来表达自身的需求,而期待身边亲近的大人能给予积极与适当安慰。我们可以做的是:

·提供他们足够的玩具、道具,鼓励他们以玩耍的方式重建在灾难中的经验与观察。

·多给予孩子身体的拥抱与接触,或提供需相互碰触的团体游戏。

·提供孩子绘画经验,最好有一张大的墙报纸,让孩子集体在纸面上尽情表达他的感受,之后再团体分享。

·孩子此时的胃口可能并不是那么好,建议以多餐的方式提供他们在生理与情绪上的补充。

·用一些不具威胁性或低威胁性的活动来鼓励他们来玩保护自己的游戏。

·告知家长,在孩子睡前要多安排一些睡前活动,以建立更高的安全感。

◇对学龄阶段的孩童

此阶段的儿童虽已能表达他们的经验与感受,但他们往往缺乏具体且完整陈述的能力,此外,若他们失去心爱的宠物或物品,他们难过的心情也需要相当重视与安抚。以下是一些活动上的建议:

·对低年级的学童来说,安排足够的玩具、道具,特别是一些布偶,鼓励他们将以玩耍的方式重建在灾难中的经验与观察仍然相当重要。

·给孩子一面墙(贴好墙报纸),让他们在上面作画,可以给他们一些小主题,如地震时,我家发生了什么事?之后可以团体讨论的方式来陈述每个人的经验。

·让学生编故事,也可以用绘画或用接龙的方式提高大家的兴趣,以便于整理与回馈。

·以脑力激荡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室内及家中的防灾预防计划演练。

◇对初高中阶段的学生

此阶段的学生大都以能充分表达他们的经验与反应,唯处于同侪认同的阶段,他们往往最关心的是别人的看法,同时也认为自己已是个小大人,因此,我们建议可安排以下的活动:

·同侪间的团体讨论,让学生有机会抒发与合理化他们感受到的强烈情绪,教师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向他们保证,他们所感受到的强烈情绪在此灾难中是正常的。

·让班上分为几个小团体,让他们谈谈救灾防治的工作,甚至是家园重建的工作,这可协助青少年建立安全或对灾难的支配感,这也可让他们建立社会参与的成就感。

·对地震的正确认识,对大自然的现象作有科学根据的了解与认识,避免听信坊间的不实传说,以建立科学家实事求证的态度。

·认识“创伤后的心理重建”的意义与价值,这需要通过学校较专业的教师,进行专题演讲,或由专业的心理学文章的阅读,进行讨论。

·艺术活动的表达。可以鼓励学生从事绘画、音乐、话剧等活动,将这次的灾难经验转化为具创造力的方向。

四、心理创伤行为检核表

面临此次重大的地震灾害,连成人都遭受了相当大的震撼。我们可以想像,儿童所承受的压力与伤害必定远比大人来的深刻与无助。在这里我们必须了解一件事,当这些症状或是困扰持续一个月以上时,则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介入。记住,到这时一定要与心理专家联系!

(台大921灾后心理复健小组)

上一篇:善润了年华在作文下一篇:保洁保安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