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巡检记录表

2024-05-09

机房巡检记录表(精选8篇)

篇1:机房巡检记录表

机房巡检记录 检查时间:

检查人:

一、机房环境 检查项 结论 情况摘要 检查项 结论 情况摘要 温度 □正常□异常

湿度 □正常□异常

痕迹 □正常□异常

清洁 □正常□异常

异响 □有□无

异味

□有□无

注:痕迹检查地面、墙壁、天花是否有裂痕、水渍,机房内是否有虫患的痕迹,正常室温:

20~25 ℃

二、周边设备 检查项 结论 情况摘要 检查项 结论 情况摘要 UPS

□正常□异常

电池组

□正常□异常

空调

□正常□异常

消防

□正常□异常

三、电话交换机,网络设备

检查项 结论 情况摘要 电话交换机 电话交换机正常工作 □正常□异常

网络设备 防火墙 设备指示灯状况 □正常□异常

网络 交换机 数据指示灯状况 □正常□异常

交换机端口及网线状况 □正常□异常

四、服务器

检查项 操作提示/正常值 结论 情况摘要 整体检查 硬件故障 查看服务器设备故障灯

□正常□异常

补丁 是否有新补丁需要测试安装

□是□否

防病毒 病毒库是否升级为最新

□是□否

病毒库日期 日志文件 设置以及运行正常,数据量正常

□正常□异常

功能 域用户正常登陆

□正常□异常

文件服务器正常访问

□正常□异常

数据备份 最近备份时间:

□正常□异常

域服务 检查系统日志文件无错误信息

□正常□异常

容量管控 上网行为管理 CPU 使用状态/利用率 □正常□异常 CPU:%,内存:% 防火墙 CPU 使用状态/利用率 □正常□异常 CPU:% 服务器 服务器 CPU 使用状况 □正常□异常 CPU:% 合同系统服务器硬盘空间 □正常□异常 硬盘剩余: OA 服务器硬盘空间 □正常□异常 硬盘剩余: 备份服务器硬盘空间 □正常□异常 硬盘剩余:

篇2:机房巡检记录表

一、机房环境标准

1.机房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等环境条件应符合要求,确保机房内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并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

机房温湿度标准:温度:23±5℃,湿度:(50±30)% 2.机房内应清洁、少尘,无悬浮颗粒物,无积水,无异味。机柜及设备表面无灰尘。

3.检查机房设备标示、标签,保持标示、标签清晰牢固。

4.巡检人员对机房物品码放进行整理。保持设备、设施和环境整洁。5.检查、测试动力环境集中监控系统的温湿度、水浸、门磁、摄像机等监测探头,保持性能良好,工作正常。

6.检查机房门开合情况是否良好,无变形。锁具使用是否正常。7.检查机房内窗户的密闭情况,达到防水防尘的密封要求。8.如机房内有上下水管通过或有阀门、暖气等装置应检查有无漏水或阀门关闭不严的情况。

9.检查机房内物品码放是否预留合适的维护作业通道。

10.检查机房门外部显眼处是否已悬挂“机房重地非工莫入”的标牌 11.检查机房入口处墙上或门上等显眼处标记是否已张贴机房管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及联系电话。(合用机房可根据要求进行张贴)12.综合机房内的标准配备应包括以下物品:消防器材、温湿度计、各种记录(进出入登记表,巡视记录,机房进出入申请表,设备系统故障记录)、清洁工具(墩布,扫帚,簸箕,水桶)、标示牌(严禁烟火、通讯机架禁止攀登、机房重地非工莫入、禁止操作、接地、小心有电、、电力、消防器材严禁挪用)、逃生图,上墙机房管理制度(保密制度,值班制度,入室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安全制度,交接班制度,机房管理制度).13.检查机房出入口处的《机房进出入登记》本册的放置情况。上墙机房管理制度必须按要求在机房显眼处贴挂。

14.检查机房内各类安全设施、消防器材(灭火器、防毒面具、消防栓等)齐全并符合要求,摆放位置合理,须100%完好有效,标识完好。

15.各机房、消防通道、紧急疏散通道应确保畅通,安装应急照明设施。

16.检查机房墙体有无渗水、漏水和裂缝情况。

17.机房内不得有食物存放,如发现食物存放应立即进行清理,避免引入老鼠咬坏电缆。造成电气短路。配电架要干净整洁,18.检查机房无蜘蛛网尘土。电缆沟内线缆整齐无积水杂物,盖板必须阻燃且不得挤压电缆。

19.检查机房是否具备防雷设施及安装是否牢靠,对于一次雷击失效的单元要及时发现及更换。

20.在巡检结束时,应完成设备间的环境清洁工作。环境清洁工作包括:地面,门窗擦拭和废料的清理。

二、机房设备标准:

1.检查设备示意图是否齐全准确,标注清晰、完整,并及时资料的更新工作。

2.各类机架牢固,无松动,机架接地牢靠,无异常,排列有序,整齐,摆放间隔符合规定。各类设备机架有名称标示,标示齐全、规范、准确、明了。避免设备机架、设备安装在管孔、槽道、空调出风口正下方。

3.各类电缆有标签标示,标示齐全、规范、准确、明了,符合标签制作要求,机房供电负荷符合安全载流量,电源线、信号线表面干净,无老化、发热现象,电源插头、插座、插板、开关安装规范,无破损,绝缘良好。

4.机房内各机架进出电缆绑扎平整、有序,无纽绞和交叉。走线槽内各类线缆无盘绕。光纤尾纤按照相关规定专槽布放,或套波纹管。空调管、线隔离处理要求无漏电漏水现象。

7.各类电缆接头压制接线耳,连接可靠,无乱搭接、绕接、单孔单面并接现象。

8.设备保护接地良好,接地方式、线径、颜色符合技术规范,并按期测试,接地电阻满足指标,接地线径符合技术要求。9.各类设备机架仪表显示、指示灯、告警提示准确、正常。10.设备无故障且无无效告警,各种表头指示正常有效,各种开关按钮工作正常。

11.机房内各种延伸设备运行情况正常无告警。

12.各类开关(熔丝)配置合理,无过大、过小和上下级不匹配现象,无异常温升、气味及异响现象。各类电缆线无异常温升,无异味现象。13.各配电电缆绝缘层完好,无破损、老化、龟裂现象,无异常温升现象。检查机房内临时电源线是否采用双护套线。

篇3:机房巡检记录表

关键词:设备点巡检管理系统,机房巡检,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对电力输电网、电厂设备等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各大电力公司均在线路、设备的巡检和维护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 现代化信息中心机房早已不再是仅仅几台设备的简单堆放, 机房内部设备排列复杂、线缆繁杂、管理分散、办公效率低下等情况是一个现代化信息中心机房里所不能出现的。因此, 在机房逐步发展、升级改造的过程中, 应研究一套信息化机房环境、设备、应用系统运行维护巡检的管理系统, 来规范我们的工作, 提高信息化系统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设备点巡检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以点检制为核心的设备管理模式的推行, 运用系统集成手段, 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状态和数字参数进行全面有效地采集和整合, 并综合分析诊断。并通过分公司的局域网, 使各级主管领导和专业管理人员在电脑系统终端就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现场全部设备的即时运行状态, 实现了设备运行维护的全面管理和全员参与。本文就设备点巡检管理系统在机房标准化巡检中的应用做如下探讨。

1 设备点巡检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结构

设备点巡检管理系统是以重点和关键设备为中心, 根据设备的布局、设备的复杂程度及重要部位所需的检查时间等, 制定出多条巡检路线, 并在巡检设备上粘贴信息标签, 在系统里确定每条点巡检路线的起始时间、每个检查点应到达时间, 以及时间间隔等, 巡检人员用手持式巡检器按照规定的巡检路线及巡检顺序进行巡检后, 信息标签代码会自动将巡检地点、设备名称、所在部位和时间等记录下来, 通过数据通信座传输到巡检工作站的巡检管理软件中。然后, 管理人员即可清晰地了解巡检情况, 系统能同时提示漏检、误检情况和统计误检率及漏检次数等信息, 从而实现机房设备的有效巡检管理。

该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条形码标签。利用专用条形码打印机将设备的基本信息打印成条形码标签, 主要包括巡检线路、巡检计划和设备基本信息等, 按实际工作需要将设备名称、安装地点、巡检顺序、最大和最小巡检时限、不同地点的巡检时间间隔和责任人情况等, 都在系统中进行了设置。

巡检器。巡检器为手持式数据采集的终端, 它是采用光电扫描的方式对条形码标签信息 (主要包括巡检路线、时间和结果记录等) 进行读取和保存。并通过通信插座与巡检工作站实现数据的有效传递。

数据通信座。通过数据通信座可实现数据在巡检器和巡检工作站之间的传递, 接受巡检器中的巡检记录资料, 提供巡检计划、设备台账和设备缺陷分析等, 自动生成各种查询、统计和分析报表, 显示和查阅巡检记录, 便于对点巡检员的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及监督指导。

应用管理软件。应用管理系统是集成Microsoft SQLServer的结构化数据库管理系统, 能为用户提供功能强大、表现力丰富的各种报表, 用户依据需要可随意删加报表内容。

2 设备点巡检管理系统在机房标准化巡检中应用

本系统建设以机房设备为中心, 以其日常巡视和维护作业流程为主线, 规范和控制点检管理的工作过程, 落实点检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度, 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 实现点检工作各管理部门、岗位的管理职责网络协同完成, 为信息设备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管理依据, 为实现信息设备的状态检修打好基础, 给企业创造潜在的经济效益。

(1) 建立设备档案。

根据设备重要程度和运行状况确立设备的点检类型, 实现设备点检管理的分级工作体系。对于一般设备 (对生产影响不大或不太重要) 进行定期巡检, 对于主要设备进行岗位点检, 对于关键、重要设备在岗位点检的基础上, 还要根据需要进行专业点检甚至精密点检。设备的点检类型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和需要能动态调整。

(2) 制定设备的点检标准。

参照现有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关于信息机房巡视的相关文件标准, 制定省公司、分公司、支公司三个层次的机房信息设备一体化巡视作业指导书和维护检修作业指导书 (包括巡视周期、巡视前的准备人员要求、危险点分析及相应措施、巡视工器具、巡视路线、巡视记录等内容) 。并规定需要巡检的项目主要包括:机房及配电室空调保养、维护。配电室UPS及电池保养、维护机房及配电室防火、防盗、防鼠, 安全防护、隐患排除。机房及配电室灭火器运行状态, 另外还有设备故障检测、排除。设备配置管理。VLAN规划、配置、管理。设备运行监控。设备更换、增容和升级维护。端口安全管理。设备访问安全管理。设备故障检测、排除。设备流量监控、分析。设备安全管理。设备系统配置管理。设备更换、增容和升级维护。

(3) “巡检线路”任务配置。

对实行点检的设备, 按作业流程或作业区设备布置来划分点检管理区。对专业性较强的设备也可按专业来划分点检管理区。点检管理区的划分, 必须以开展点检作业方便, 点检作业线路最短, 点检作业中的时间最少为主。同时要考虑在配有适量专职点检员的情况下, 每天有足够的点检作业量;有利于开展设备管理业务, 不要把区域划得过大或过小。同时, 在设计时, 可以对同一个参数设定2个不同的类型, 从而形成不同的“巡检线路”任务 (实际巡检的设备和巡检设备的顺序都相同) , 对于不同的要求下载不同的“巡检线路”任务。

(4) 条形码自动识别。

条形码 (baricode) 简称条码, 它隐含着数字信息、字母信息、标志信息、符号信息, 在设备巡检过程中可以表示设备名称以及设备需要采集的参量。该系统应该包含下列基本功能。

设备信息配置。在工厂的设备出现增加或者减少的情况下, 能够对设备以及巡检参数的相关信息进行灵活的配置, 设备信息中应该包含有设备的名称、设备的运行等级等, 参数的信息则要包括该参数是模拟量还是开关量, 以及参数取值上下限等信息。

条形码自动编码。当设备配置完成以后, 相应的设备条形码编码应该自动完成。

巡检线路配置。该功能的目的是根据设备的运行等级, 确定每次巡检所包含的设备及其参数。在巡检线路中应该包含巡检线路的巡检时间、巡检频率、包含的设备及设备之间的巡检顺序等等。

历史数据查询。历史数据查询包括对运行人员到岗情况的历史状况查询和设备参数取值的历史状况查询。

报表自动生成。系统应该能够对采集的数据自动进行相关统计, 按照要求形成各种历史数据的报表。

(5) 条码数据采集。

条码巡检系统由三大块软件组成:条码标签打印软件、条码数据采集软件以及条码数据管理软件。

条码标签打印软件。该软件可自行定义标签格式, 支持多种条形码研制。可直接针对数据库进行数据资料录入;对于设备定期巡检、设备A类定检等工作, 在条形码编码上即给以区分, 以便于不同的人员扫描。

巡检条码数据采集管理软件是由掌上式采集器、运行巡检条码数据采集程序、运行数据管理电脑及运行巡检条码数据管理程序等组成的计算机巡检作业管理系统。系统设计时, 必须充分考虑所需要巡检的设备项目, 以及巡检时的最优线路, 然后根据确定下来的巡检线路和巡检项目, 编排巡检项目的编码, 并将编码粘贴到相关设备处。在进行巡检作业时, 巡检员用采集器扫描设备条码编码, 然后直接输入运行数据, 或通过选择菜单输入运行数据。数据采集时间自动生成, 不能人为进行修改, 避免了巡检作业人员的作弊行为。作业时, 只有完成了当前项目的数据采集工作, 才能进行下一项目的操作, 避免作业人员工作遗漏和窝工。

条码数据管理软件采用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 Studio 2005编制, 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3;实现巡检任务文件的生成及下传, 可对运行巡检采集的数据进行接收、查询、编辑, 并做出需要的统计分析, 生成相关报表。

(6) 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由于该系统是建立在数据通信座基础上, 通过企业局域网分级权限管理方式。

实现了决策层、管理层及执行层之间的资源共享。点巡检人员必须按照计划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持采集器到现场的巡检点采集设备运行的即时数据, 回到值班室立即将数据上传到系统服务器进行处理。此外, 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向各级领导和专业人员提供所需的各种原始记录表和统计报表。不但大大地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 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 而且向无纸化办公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使企业统计工作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7) 制定检修策略。

设备定修是指在设备推行点检管理的基础上, 根据设备的状态来确定设备的检修周期和检修项目, 逐步从定期检修向状态检修过渡。定修要经过电网调度的许可。凡周期在一年以上并连续较长的停运主系统设备的定期系统性检修, 称之为年修。所以, 对供电企业来说, 设备定修的任务是通过合理的定修安排, 根据年修的模型定期消除劣化, 使年修周期内参与连续生产系统工作的设备能保持连续无故障运行。对于可独立检修的辅助设备, 则按点检结果安排平日检修或根据设备寿命周期安排轮换检修, 确保供电设备安全、无故障的连续运行。

为了更好地确定合理的设备检修周期, 从对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环保性、检修成本、电能等几个方面的影响考虑, 将设备分成A, B, C三类, 采取不同的检修策略。

A类设备是指当该设备损坏后, 对人员、电网、机组或其他重要设备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以及直接导致环境污染的设备, 此类设备以预防性检修为主, 并结合日常点检管理、劣化倾向管理和状态监测的结果, 制订设备的检修周期, 并严格执行。

B类设备是指当其损坏时, 直接导致机组的可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降低或导致环境污染的设备, 以及本身价格昂贵且故障检修周期或配件采购 (制造) 周期较长的设备。此类设备采用预防性检修和预知检修相结合方式, 检修周期应根据日常点检管理、劣化倾向管理和状态监测的结果及时调整。

A类, B类以外的其他设备为C类设备一般以事后检修为主。

3 应用效果

该系统运行以来, 系统能按点检标准自动生成并下发点检作业, 有效避免了因人为疏忽而漏检。同时上级职能部门能通过数据分析有效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 规范了点检过程, 强化点巡检制度的落实。对多项设备缺陷隐患进行及时巡检, 提高了机房设备检修计划的准确性和目的性。

参考文献

[1]牛庆堂, 姚雪娥, 张文鹏.设备点巡检信息管理系统的合理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 2010 (8) .

篇4:传输机房定期巡检制度

为了保障网络传输安全,定期检测网络传输设备,特制定传输机房(含分前端机房)定期巡检制度。

一、责任主体

公司网络传输机房(含分前端机房、小区机房)的维护责任主体和设备定期巡检责任主体是公司网络运维部。

二、传输机房及设备状态的日常监控

网络运维部系统运维科负责传输机房及传输设备的日常监控,通过网管监控定期检查如下内容: 1. 光平台设备状态

每日分早、晚两个时段对光平台机框电源、正向光接收机、光发射机、反向光接收机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一次轮巡检测,及时记录各设备的运行日志。2. 互动承载网设备状态

每日分早、晚两个时段对互动承载网交换机光、电接口状态和接口流量进行一次轮巡检测。3. 边缘IPQAM状态

每日分12个时段对边缘IPQAM的光、电接口状态和接口流量、推流平台、并发数量进行巡检,并及时记录各流量日志。4. 骨干数据网设备状态

每日定期巡检数据网络设备状态,记录巡检日志。5. 机房环境监控设备

通过机房环境监测系统每日定期巡检机房UPS、温度、湿度等参数。

三、网络传输机房的每周巡检项目

网络运维部维护一科和维护二科分别负责江北和江南片区的各传输机房及设备的定期巡检工作。传输机房巡检项目包括: 1.光传输设备

检查是否存在报警、掉线故障。通过设备检测口检测正向光接收机、光发射机射频参数是否正常。2.射频传射设备

通过设备检测口检测射频放大器参数是否正常、射频切换开关能否正常切换。3.互动承载设备及数据接入设备

实地检查互动承载设备及数据接入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

四、注意事项

1.在检查过程中,注意设备的主备切换,确保信号无间断播出。2.在检查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做好详细的检查、维护记录,并按照要求,规范的填写《机房传输设备定期检查记录》

篇5:2010年机房巡检年度总结

Company LOGO 2010 年机房巡检工作总结时光飞逝,转瞬间2010 年已经过去,应中国移动成都分公司无线中心相关领导的指令,根据《移动机房巡检细则》,我BSC 维护组对成都市移动机房相关BSC 设备设施进行了定时、定量的安全巡检。现总结如下。工作内容机房网元标签巡检2 机房环境巡检4 机房BSC 网元硬件巡检3 1 机房设备设施巡检3 3 硬件巡检机房BSC 网元硬件巡检主要检查网元板件指示灯,单板版面情况,一些板件是否插入对应槽位以及电源模块的巡检。由于网元板件的一些故障不能再终端上体现,所要现场查看,防止故障的发生。硬件巡检网元电源模块巡检.网元单板状态巡检网元硬件巡检单板状态巡检单板出现红灯状态单板版面损坏电源及风扇巡检电源模块巡检包括电源及风扇的巡检是否有红灯指示灯巡巡检温度是否正常温度巡检转速是否正常风扇巡检Company Name 红外成像仪在巡检中的应用在日常巡检中,加强了对各网元的温度巡检。使用了专业的红外成像仪,能够准确的显示出在某一范围内,各网元、硬件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这一仪器使用,更有效的帮助我们排除网元的隐患故障,减少事故的发生率。仪器外观Company Name 红外成像仪在巡检中的应用红外成像仪所呈现的图像可以准确的表示出各硬件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某一范围内的平均温度。便于了我们对某些温度不在正常范围内的硬件进行及时的更换,排除隐患故障。电源及风扇巡检指示灯巡检是要看电源模块的工作指示灯是否为红色温度巡检主要是查看电源模块温度有没有超标,电源模块的温度在27℃~34℃。风扇巡检主要是看风扇的转速是否正常,有没有风吹出来。硬件巡检总结2010 年各月份巡检硬件故障对比,2010 年共巡检出网元硬件故障50 起,处理46 起。剩余4 起未处理,其中1 起为该网元已下电退网,不需要处理,而另3 起为板件未插入,也不需要处理。硬件巡检总结参照机房巡检硬件故障中各板件百分比对照图,可以知在整体硬件故障巡检中,XCDR 板4 起,占硬件故障整体的8% ;电源模块3 起,占硬件故障整体的6% ;NVM 板2 起,占硬件故障整体的4% ;MSI 板8 起,占硬件故障整体的16% ;GPROC3-2 板6 起,占硬件故障整体的12% ;GDP2 板7 起,占硬件故障整体的14% ;DPROC 板7 起,占硬件故障整体的14% ;GCLK 板4 起,占硬件故障整体的8% ;GDP 板7 起,占硬件故障整体的14% ;KSWX 板1 起,占硬件故障整体的2% ;LANX 板1 起,占硬件故障整体的2% 硬件巡检分析由于未插入板件是网元改造后遗留在网元上,对网元业务毫无影响,可以不考虑,而下电网元则已下电退网,也可以不考虑。所以我们除去其中的下电网元和未插入板件的4 起故障,将DPROC、XCDR、GDP、GDP2、MSI 等串口板故障相加,则其占70%,而电源模块的故障占6%,LANX、KSWX、GPROC3-2、GCLK 等核心板件故障占24%。这些数字说明串口板在巡检故障中占绝大部分,而并不能说明串口板发生故障远远大于核心板件,因为巡检故障是针对自查故障和派单故障的弥补。而核心板件故障都是对业务影响大的故障,监控系统会第一时间发现并下派工单。所以在巡检中才会出现核心板件故障远远少于串口板。标签巡检机房标签巡检主要是检查机柜及DDF 架的标签。由于时间过长,机房内风扇等原因导致标签的脱落,巡检主要目的是将发现的这些问题标签进行重贴和加固。标签巡检内容网元标签标签巡检DDF 架标签资源清查标签网元名称标签资产标签资源清查标签DDF 架名称标签标签巡检结果2010 年,我BSC 维护组共对成都市内各移动机房中的BSC 网元及相关DDF 架标签重新黏贴并加固98 件。由于机房内风扇和空调不间断吹风,导致标签很容易脱落,所以我部门决定对机房内网元标签进行不定时巡检,每个月最少两次,以确保机房内各种标签一直存在。标签巡检总结2009 年春节之后,我维护部门针对各个机房的资产标签、资源清查标签、网元标签进行了整体巡检,对于各种已脱落标签、将要脱落的标签、粘贴不牢固的标签以及临时标签进行了统一处理,对已脱落标签、将要脱落的标签、粘贴不牢固的标签进行了重新黏贴和加固,对临时标签进行了更换。并每个月都会对各个机房的标签进行详细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以保证网元标签正常。设施设备巡检机柜设施设备巡检主要是检查机柜设施,防止由于机柜的损坏导致的网元故障。设施设备巡检内容BSC 网元PCU 网元DDF 架BSC 网元机柜是否存在破损、故障等情况PCU 网元机柜是否存在破损、故障等情况DDF 架是否存在破损、DDM 脱落等情况设施设备巡检结果2010 年我BSC 维护组共巡检出设施设备故障25 起,其中DDF 架故障9 起,PCU 网元机柜故障16 起,BSC 网元机柜故障0 起。设施设备巡检总结设施设备故障是由于各种设施设备的老化以及施工等原因,造成设施设备故障。而我维护部门没有处理这些故障的设备和材料,所以对于这些问题只能做到临时处理,并提交到移动相关部门,请求及时处理。环境巡检环境巡检主要是检查机房环境,对机房内的温度、湿度、防雷接地、机房墙体裂缝深水、机房地板、门窗密封等不符合《移动机房巡检细则》的环境问题。消除一些安全隐患。环境巡检内容门窗密封温度湿度机房地板墙体裂缝深水防雷接地环境巡检内容环境巡检机房湿度在30%~70% 机房温度在18℃~24℃机房地板平整无突起墙体无裂缝深水门窗密封良好防雷接地正常良好环境巡检结果2010 年,我BSC 维护组在机房环境巡检中发现峨影机房、沙湾机房、青龙场机房、石羊场机房、西城机房、高新机房的地板已经脱落,主要原因是地板托架损坏。环境巡检总结机房环境故障主要是由于各种设施设备的老化以及施工等原因,造成设施设备故障。而我维护部门没有处理这些故障的设备和材料,所以对于这些问题只能做到临时处理,并及时申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机房巡检总结在2010 年机房巡检中,共巡检出硬件故障50 起,出去对业务和安全毫无影响的4 起外全部处理。共重贴标签98 个。巡检出设备故障25 起,处理18 起,其他7 起处故障处理需要专用设备,故而未处理。在巡检中发现6 个机房存在安全隐患,其部分地板托架损坏,已申报移动相关部门并处理完毕。机房巡检是保证机房内各网元正常工作的基础要求,是重中之重。机房巡检一定要仔细、谨慎,务必要确保机房安全。2010 年已经过去,我们要延续2010 年的优点,改进不足之处,继续努力,以确保圆满的完成工作。THANKS Company LOGO

篇6:机房巡检记录表

骨干汇聚机房巡检报告

11月20日-22日,网络部传输基站维护中心对洪洞、霍州、襄汾、隰县、汾西等5个区县的传输骨干汇聚机房进行了现场巡检,重点对骨干机房设备接电、开关电源、机房环境、进出局光缆路由等故障易发点进行了巡检,根据巡检结果,对现有问题进行总结并给出解决方案与时限,请各县分公司网络中心高度重视,共同排除骨干机房运行安全隐患。

共性问题说明:

1、根据对5县市骨干机房的巡检,目前骨干机房存在机房出入及现场施工管理疏松,个别机房现场环境不达标的问题。

解决办法:建议县公司网络中心对2处骨干汇聚机房(洪洞4处)安排传输、基站主管专人进行牵头管理,骨干机房内的设备安装、设备加电、光缆熔接、业务调测等工作,严格按照网络部机房出入管理规定进行,要求工程部门开具开工报告,通过Eoms系统进行工程网元预约,防止施工过程中对现网业务造成影响。

说明:根据网络部机房出入管理要求,网络部将自留机房分为骨干汇聚机房、传输节点机房与其余自留机房,并对施工窗口时间、网络部、工程建设部、县公司及代维公司的职责进行了说明,请各县分公司严格执行。

2、所有骨干机房的出入局光缆盘留冗余量大,造成机房房顶光缆堆积,不利于排水,形成积水,带来机房漏雨的隐患。

解决办法:对骨干机房出局两个方向的光交箱进行专项整治,对入局光缆进行大芯数替换,解决出入局光缆冗余堆积问题。该项工作各县市分公司制定割接实施方案,大芯数光缆、光交箱、ODF机架等物资,传输基站维护中心朱玉龙、刘源支撑解决。

以下为各县巡检情况说明:

1、洪洞县

洪洞县因网络规模较大,目前有4处骨干汇聚机房,分别为冯张、新建路、上纪落、赵城官庄,承载地到县OTN、PTN、SDH等重要传输业务。

洪洞PTN网络结构图示

1.1洪洞新建路营业厅骨干汇聚机房

1)存在问题:所有无线、数据以及重要骨干传输设备通过列头柜均接入一套电源系统中。电源负荷已达到150A上限,电池续航无法保障,且骨干传输设备无主备用保护。

2)解决方法:协同工建部补增1架电源、2组500A电池。将列头柜备用一路电接入该电源,实现双路供电,并对新入电源进行动环补接。

3)解决时限:2017年12月10日前。工程部负责安装新电源系统(目前材料已到现场),传输基站中心负责割接,代维公司现场实施,贾超牵头完成。1.2洪洞官庄骨干汇聚机房

1)存在问题:骨干传输设备通过直流配电箱两路输出均接入一套电源系统中,接入点接在电池熔丝上,开关电源无法监测电流。

2)解决方法:将直流配电箱两路输出一路接在1#电源的熔丝上,并将一、二次下电短接;另外一路接在2#电源熔丝上,并将一、二次下电短接。短接示意图: 3)解决时限:2017年12月20日前。电源线、铜鼻子等材料从传输基站中心领取,传输基站中心贾超牵头负责割接,代维公司现场实施。1.3洪洞冯张骨干汇聚机房

1)存在问题:机房空间紧张,已无法新装设备机柜与机架,无法满足后续业务接入,另机房出口处地面发生塌陷,人员出入机房存在安全隐患。

需尽快完成新建汇聚机房的房屋租赁合同流转及机房、配套验收工作,使新机房具备入网条件。

2)解决办法:将现有机房设备整体搬迁至新建汇聚机房内,解决现有机房空间及进出问题。3)解决时限与职责分工: 洪洞分公司:上报搬迁所需的传输迁改需求,完成时限12月10日。

完成新机房租赁合同流转,时间待定。

网络部传输基站中心:完成机房搬迁整治的项目立项工作,会同洪洞分公司制定搬迁方案,搬迁时间待定,届时由搬迁施工单位实施,代维公司配合,乔龙牵头完成。

2、霍州市

霍州市目前共有3处骨干汇聚机房,分别为霍州邮政(干线机房)、霍州移动与霍州人大。霍州邮政与霍州人大骨干汇聚机房承载地到县OTN、PTN、SDH等重要传输业务。

霍州、汾西OTN网络结构图示

霍州PTN网络结构图示

2.1霍州移动骨干汇聚机房

1)存在问题:1#、2#及综合业务电源1#模块不足;综合业务电源2#未接入动环。2)解决方法:从网络部领取3个艾默生2900电源模块补增,综合业务电源2#动环进行补接。

3)解决时限:2017年11月30日前,材料从传输基站中心领取,代维公司负责现场实施。2.2霍州人大

存在问题:1)机房空间紧张,无法新装传输设备;

2)上站楼梯存在安全隐患,需尽快进行更换。

解决方法:1)请霍州网络中心基站及建设支撑岗,结合工程部NB改造计划,优先对霍州人大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可新装3处600*600mm的机架空间,满足后续业务接入;

2)楼梯安全隐患由网络部传输基站中心指派机房维修单位负责更换。

解决时限:1)NB设备改造,2018年3月前完成。

2)楼梯替换工作,2017年12月完成,乔龙牵头完成。

3、襄汾县

襄汾县目前共有2处骨干汇聚机房,分别为襄汾移动与襄汾丁陶汇聚机房,承载地到县OTN、PTN、SDH等重要传输业务。

襄汾OTN、PTN网络结构图示

存在问题:1)综合业务区业务较多,需补增1套电源,2组电池。

2)机房与楼房楼道之间目前为铝合金玻璃墙面,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需整体替换为防火墙面。

解决方法:1)待与工程建设部协调,调整安装站点,贾超牵头完成。

2)由传输基站中心指派机房维修施工单位解决,乔龙牵头完成。解决时限:1)待定。

2)2018年3月前。3.2 襄汾丁陶骨干汇聚机房

存在问题:1)1楼两架开关电源机架灰尘多,电源模块灰尘多需要清理。

2)3层数据业务区域近期业务调整、光缆熔接施工频繁,施工完成后未清理好现场,需加强骨干机房随工管理。

解决方法:1)对1楼环境进行卫生清理,并对电源进行清理。

2)建议县公司网络中心对2处骨干汇聚机房安排传输、基站主管专人进行牵头管理,骨干机房内的设备安装、设备加电、光缆熔接、业务调测等工作,严格安装网络部机房出入管理规定进行,要求工程部门开具开工报告,通过Eoms系统进行工程网元预约,防止施工过程中对现网业务造成影响。

说明:根据网络部机房出入管理要求,网络部将自留机房分为骨干汇聚机房、传输节点机房与其余自留机房,并对施工窗口时间、网络部、工程建设部、县公司及代维公司的职责进行了说明,请各县分公司严格执行。解决时限:1)11月25日,襄汾县公司网络中心牵头,代维公司现场实施。

2)11月30日,襄汾分公司网络中心牵头完成。

4、隰县

隰县邮政与隰县移动为隰县2处骨干汇聚机房,对上承载隰县OTN、PTN、SDH等地到县重要传输业务,对下承载隰县本地SDH、PTN乡镇汇聚环路及重要数据、无线业务,隰县移动新生产楼运行条件较为理想,设备安装规范,无线、传输、数据业务设备布局较为合理。

隰县骨干OTN、PTN网络结构图示

4.1隰县移动骨干汇聚机房

1)存在问题:隰县移动2#电源未接入动环。

2)解决方法:传输基站派单,由本地代维人员与厂家配合完成对2#电源补接。3)解决时限:12月5日,贾超牵头完成。4.2隰县邮政汇聚机房

存在问题:隰县邮政汇聚机房因机房租赁费问题存在整体迫迁隐患,计划整体搬迁至隰县御龙公馆汇聚机房,经现场核实,御龙公馆汇聚机房目前还未通过整体验收,暂不具备机房出局双路由,机房内地面及消防管道需工程部完成处理后方可承载骨干汇聚业务。

解决方案:1)建议邮政机房租赁合同续签1年,保证现有骨干机房的稳定运行。

2)需隰县分公司督促工程部解决御龙公馆汇聚机房的出局双路由、机房地面及消防管道问题,同时提交搬迁所需的传输迁改需求,由传输基站维护中心安排施工,具备条件后进行搬迁,牵头主管为乔龙,预计搬迁时间2018年4月。

5、汾西县

汾西移动与汾西店头为汾西2处骨干汇聚机房,承载地到县OTN、PTN、SDH等重要传输业务。汾西移动新生产楼运行条件较为理想,设备安装规范,无线、传输、数据业务设备布局较为合理。

汾西PTN网络结构图示

5.1汾西移动骨干汇聚机房

存在问题:汾西移动3#电源未接入动环。

解决方法:传输基站派单,由本地代维人员与厂家配合完成对2#电源补接。解决时限:12月5日,贾超牵头完成,代维与厂家人员现场实施。5.2店头汇聚机房

存在问题:1)机房空间紧张,无法新装传输设备;

2)出局光缆盘留较多,影响机房正常排水,易造成机房漏雨。

3)店头出局存在市政施工,影响地到县骨干传输业务,易引发传输二级故障,汾西店头9月份迁改光缆未拆旧,现场核实原因是数据机柜,未实施割接,请县公司网络中心协调各专业,完成割接后,尽快完成拆旧工作,以免造成纠纷;汾西西大街跨路光缆,钢绞线老化,杆头光缆有脱落隐患,需立即更换抱箍、钢绞线,将光缆重新敷设绑扎,消除隐患。

解决方案:1)根据现场勘查情况,店头现有机房旁已建成新机房,具备传输骨干业务与无线、数据业务物理分离条件,分离后,分别作为骨干汇聚机房与综合业务区机房在网运行,需汾西公司尽快督促工程部完成配套设施的安装,及时完成机房与配套验收,具备条件后,由传输基站维护中心完成设备搬迁与业务割接。

2)进行光缆割接整治。

3)汾西县公司网络中心。

解决时限:1)新机房配套施工及验收,汾西分公司网络中心牵头完成,传输骨干设备搬迁,传输基站维护中心乔龙牵头完成,时间待定。

2)机房出局光缆整治,12月完成,朱玉龙牵头完成。

篇7:智能机房巡检系统可行性应用研究

随着铁塔代维和室内分布巡检的外包, 如何有效监督和掌握巡检工作情况非常重要。就实际运营情况看, 代维方式具有成本优势, 但也对质量管理形成了挑战。如何有效开展巡检工作的质量管控, 一直是网优部门面临的课题。为提高巡检质量、降低管理强度, 本文利用智能手机平台, 开发出智能机房巡检系统, 实现了机房、基站、铁塔、室分等的日常巡检功能, 同时对巡检质量进行管控, 既能提高巡检水平, 又能实时进行质量管控, 对巡检工作质量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 智能机房巡检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 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在模块机房巡检日益规范化、全省铁塔代维和室分代维逐渐展开的背景下, 智能机房巡检系统可以从根本上掌控巡检、代维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实现降本增效。

(2) 系统应用的可行性

软件是内部自主研发, 利用原有服务器, 不需要其他投资;软件运行稳定, 技术操作简单, 功能连贯易行;代维人员只需一部普通智能手机, 安装相应软件后, 即可实时上传巡检图片;在企业内网的任何一台办公电脑, 只要拥有系统账号, 即可随时登录系统, 查看机房、设备巡检情况;系统扩展性强, 可应用于不同专业。

3 系统模块功能结构

智能机房巡检系统以机房、基站、铁塔、室分巡检为中心, 以计划 - 巡检 - 检查 - 分析 - 整改 - 确认为流程, 规范、检查各设备点的管理工作。通过巡检人员实时上传图片, 提高数据的真实性, 科学合理, 而且简单易用, 可为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管理依据, 从而进一步制定整改措施。

(1) 巡检人员管理

主要包括:登录用户名、真实姓名、联系方式、所属的代维公司。登录人员信息包括:登录用户名、真实姓名、性别、联系方式、所属角色。

(2) 建立局站信息录入

对机房、基站、铁塔、室分站点进行前期信息录入, 包括设备编号、名称、经纬度、开通时间等。与巡检人员的登录站点信息进行匹配。根据站点进行作业计划的制定和修改, 同时方便与设备照片信息进行匹配、关联。

(3) 作业计划的制定、审核

根据巡检计划按月在系统内录入, 审批后按计划有序进行。巡检人员完成作业计划后, 管理部门可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查询、查看、审批。如图1所示。

(4) 现场巡检终端

巡检人员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机就是巡检终端。先从机房巡检系统主网页下载、安装客户端软件;根据手机操作系统的不同, 系统提供JAVA版和安卓版。巡检人员到达巡检场所后运行软件, 通过登录用户名和密码认证后, 输入站点或铁塔编号, 根据提示进行设备拍照和上传, 并填写相应的检查项表格工单, 对有问题的地方进行详细描述后同时上传。

后台管理系统: 由巡检应用服务器和巡检管理客户端软件组成。后台系统可以把从各巡检终端收集到的数据导入集中数据库里, 根据巡检设定自动进行漏检、抽查比对等集中分析处理。服务器放在市公司, 汇总、分析全市的巡检进度和状态;所有数据都存放在服务器, 应用者只能查阅, 不能对结果进行修改等操作。

(5) 工单生成和处理

图片和工单上传成功后, 在巡检系统的“巡检审核”菜单中出现该条工单信息, 管理人员进行审核;如无问题即可通过, 该条作业计划完成。如有问题, 则填写整改措施反馈巡检人员, 落实、整改;整改完成后重新提交, 在“问题处理”菜单中能查询到该条信息, 重新审核, 没有问题则审核通过, 该条作业计划完成。需审核的作业计划如图2所示。

点击每条待审核工单后, 即可看到详细的巡检情况及上传图片信息。如图3所示。

(6) 巡检计划的查询统计

如图4所示, 巡检计划的查询统计功能便于管理人员对巡检人员的作业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月、季度总结和分析, 以有效掌控、加强考核。

4 结束语

智能机房巡检系统在日常维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机房、基站、铁塔代维和室分设备巡检中已经运用得非常成熟, 对加强巡检工作、强化巡检质量管控帮助很大。

该系统使用普及的智能手机, 替代了原来巡检人员大量的手工记录和后期资料整理工作, 大大减轻了工作量, 显著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 为管理人员提供了便捷的质量检查手段, 辅以一定比例的现场抽查, 可以快速、全面地对巡检工作进行质量检查。网络优化中心应用的是铁塔和室分巡检功能, 通过上传的巡检图片发现了大量问题, 比如鸟窝清除不彻底;馈线接地、螺丝、馈线腿支架等丢失;螺丝、拉线等生锈;避雷针丢失;室分设备异常等, 要求代维单位及时进行整改, 并将整改后图片上传至巡检系统予以确认, 从而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 实现了标准化管理。

摘要:铁塔和室内分布的巡检站点越来越多, 此项工作目前已经转向外包。为快速、真实、有效地掌控设备运行情况, 本文开发了一套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机房巡检系统, 实现了对机房、基站、铁塔、室分等项目的巡检功能以及巡检质量检查管控功能, 取得了良好效果。

篇8:网络机房搬迁实战全记录

北京 李晨光

领导重视,分工明确

2008 年,中铁咨询集团决定办公大楼搬迁,所以我们公司的网络机房也必须按照要求做统一搬迁,此次新机房的建设完全按照 IDC 机房建设标准实施,在全系统尚属首例。由于缺乏可借鉴的经验,策划人员在机房规划布局、动力系统安装、网络布线、防雷系统安装、KVM(远程控制系统)选购等关键环节上反复论证,咨询了行业内外众多专家,克服了重重困难,于2008年11月基本完成机房建设工作。

机房建设全部竣工以后,机房的搬迁工作即成为信息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机房搬迁工程复杂,不仅要把80多台生产设备安全迁移到新机房,而且要求网络系统的迁移和集中存储系统的迁移必须安全、平稳,不能过长时间影响生产应用。同时此次搬迁规模大、难度高,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为此,集团领导对机房搬迁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由总工程师任组长,信息中心及办公室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的搬迁领导小组,总体负责网络机房搬迁工作,并根据搬迁工作的特点制定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

与此同时,为保证搬迁的平稳、可靠,确定了“分批搬迁、平稳过渡”的总体搬迁方针。经过反复论证、数次讨论,制定了详细的搬迁方案。为了保证搬迁工作的万无一失,各系统在制定了周详的迁移方案的同时,还分别制定了应急回退方案,确保在搬迁过程中出现异常问题时可以及时恢复生产。

2008 年 7 月,在正式申请立项后,我们提交了机房搬迁方案。集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就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与咨询公司沟通,并于2008年8月批复同意。在经过前期动力、空调及网络基础环境的准备之后,信息中心于 9 月、10 月分别进行了测试服务器、测试终端及部分非重要服务器的两次小范围搬迁工作,既对机房基础环境进行了验证,同时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搬迁经验。

准备充分,实施顺利

机房搬迁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之后,集团公司召开了搬迁领导小组会议,确定涉及生产环境的网络设备、综合前置、通用网关、集中存储等80多台设备的正式搬迁工作于11月15日开始。考虑到网络环境的调整和集中存储与各个应用服务器之间复杂的系统关系,为了减少搬迁风险,信息中心对搬迁的设备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最终按照“网络先行,应用平稳,主备分开”的原则,将80多台设备分为3个批次进行搬迁。

在正式向总部进行报备后,11月14日17∶30搬迁工作如期开始。第一批搬迁工作于次日凌晨1:20顺利结束。11月16日,第二批搬迁工作由于涉及线路割接和存储系统(磁盘阵列)的搬迁,持续10个小时之久,由于涉及体积较大的磁带库的搬迁,搬迁过程非常复杂,新旧机房采取搭架吊装的方式进行。第三批搬迁于11月19日进行,涉及3台SUN服务器和IBM小型机及服务器的数百GB生产环境的数据迁移,持续时间近8个小时。工作组成员放弃了很多节假日休息,克服了重重困难,在保障正常生产运行的同时,完成了大到方案制定、人员组织分工、技术准备,小到每台设备尺寸测量、定位,相关工具准备等庞杂的工作。正是在所有参与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新机房的搬迁工作顺利完成,未出现断网情况,未出现任何生产事故。

机房搬迁,经验体会

中铁咨询对于此次机房的大规模异地搬迁进行了一次尝试,在机房建设和管理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此次搬迁我们感觉到机房的搬迁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1)搬迁技术方案必须周密细致、切实可行。其中重点是如何将生产服务器的搬迁与网络迁移方案有机结合。网络的迁移是最基础的工作,只有在网络畅通的前提下才能考虑服务器的搬迁。同时,网络迁移又势必造成维护重心的转移,最关键的应用必须随着网络的迁移而同步迁移。因此线路割接、交换机调整等网络迁移操作绝对不能与生产服务器的迁移分开而单独实施。基于上述考虑,我们最终确定了最关键的服务器、存储、网关随着线路割接而同步迁移,同时主要搬迁过程控制在1到2周以内,尽可能降低主要业务等其他关键应用因网络迁移而带来的风险。

(2)要提前预测搬迁风险。通过前几次对测试机房的测试性搬迁,我们总结出对于大型机房的搬迁主要存在4方面的风险,包括:设备故障风险,即设备在搬迁过程中所出现的损坏:操作风险,即线路割接、上联路由器切换、集中存储系统迁移、关键应用数据迁移(包括数据备份与恢复)、大型设备搬迁等均属于高风险操作,这些环节虽经反复论证在理论上可实施,但操作复杂且无法进行演练,在搬迁过程中很可能由于操作问题带来安全隐患;人员风险,即在搬迁过程中现有技术人员既要负责搬迁工作,又要负责日常生产运行的维护管理,搬迁人员少或精力不够也容易产生风险;其余不可预知风险,如系统的意外瘫痪、运营商线路问题等。在预知这些风险以后才能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3)充分调动一切资源。机房搬迁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不仅涉及行内众多的技术人员,还涉及相关业务部门、服务商、搬运公司等各个方面的人员及各种搬迁所用的器材,其中任何一项都与搬迁进度紧密相关。我们除了与各业务部门密切分工协作外(科技部和业务部门负责分发公告、测试验证),还提前召集所有相关的服务商进行了方案论证,并要求各服务厂商最大限度地准备技术支持人员和相关配件。另外,在充分总结前几次试验性搬迁的基础上,我们在装箱、搬运、装机等比较耗时的环节上增加了人力、工具、通信、车辆配备,极大提高了搬迁效率。(4)采用流程化搬迁方式。搬迁前,机房管理员专门绘制图纸,详细对比搬迁前后的情况;提前规划各个机柜、各个网络设备的摆放位置,还要事先量好机器的具体尺寸,对所有设备进行编号,并填入登记表中之后到现场规划机器的具体摆放位置,力争最合理、最充分地利用机房的有效空间。

搬迁工作大致分为关机、拆卸、装箱、运输、装机、连线、验证等几个环节,由于每次搬迁都有严格的时间要求,而且涉及人员较多,所以搬迁要有条不紊、高效有序。为此,对新旧机房的不同特点,设立了两个搬迁总调度,分别负责两个机房的搬迁协调工作,并根据搬迁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工作设立了关机拆卸组、装箱组、运输组、装机组、验证调试组、技术支持组、后备应急组 7 个小组,在明确了各组职责的同时实行组长负责制,由组长定期向总调度汇报各组情况。

制定了搬迁例会制度,在每次搬迁结束后及时对上一批的搬迁进行总结,并对下一批的搬迁工作进行确定。在搬迁之前,对所有设备信息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每次搬迁的搬迁调度表和搬迁流程表,交由各组掌握。在搬迁过程中要求各组必须按照这两份表格进行,每完成一个环节,该组组长都必须要在搬迁调度表上确认后,下一环节才能继续进行。按照这样的流程执行之后,我们每次搬迁都没有出现因各环节的衔接问题而耽误进度的情况,更没有出现误操作的现象。

(5)做好系统的充分验证。根据每一批搬迁的特点我们提前与相关的业务部门沟通,由业务部门负责根据在变更时间内对业务的影响程度及时向外发布公告,同时,在系统恢复后进行系统验证。

上一篇:游太湖欢乐园作文900字下一篇:高考成功金榜题名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