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射台的技术安全管理工作

2024-04-23

浅谈发射台的技术安全管理工作(精选9篇)

篇1:浅谈发射台的技术安全管理工作

浅谈发射台的技术安全管理工作

【摘 要】在发射台的安全传输发射工作中,技术安全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从思想认识、事故管理、工作建设等方面介绍了技术安全管理工作。对同业者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技术安全;传输发射;事故;管理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下辖四十个基层台站,分布于全国二十个省市。发射台站一般配有变配电设备、卫星接收及节目传输设备、大功率中短波发射机、天馈线设备等。承担着我国广播电视节目 “压下去、传下去、走出去” 的无线传输发射任务。“不间断、高质量、讲效益、重安全”是发射台的维护总方针。十二字维护方针中“不间断”放在首位,凸显出广播电视节目不能中断的重要性。但发射台站配备的一些设备和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特点决定了发射台的工作具有高空、高压、高频的“三高”特点。要做到“不间断”,必须是安全传输发射过程中的检修、测试、维护、运行、技术改造等各个环节都安全无误来保证。必须要重视安全。其中技术安全尤为重要。技术安全可分为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两大方面,存在于我们发射台的整个系统和各个环节。笔者从事发射台技术维护工作近二十年,从一名广电新兵成长为一名发射台总工程师,对如何搞好技术安全工作有一定认识,在此做一粗浅概括,希望能给各位同行起到借鉴作用。

一、思想重视、提高认识

安全是人们的基本需要和基本权利,各级领导思想上必须重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责任意识,增强安全意识。本着对人民群众生命负责、对党的广播事业负责、对国家财产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技术安全制度。努力提高对技术安全工作的认识。对技术安全工作的认识越高,对做好技术安全工作的力度就越大。掌握事故的规律就有可能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在具体工作中严格执行技术安全制度,重视技术安全措施的落实,对同事负责,对同事的家人负责,对党的广播事业负责。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从全台发展稳定这个大局出发,抓安全、保稳定、促发展,真正把安全,这个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健全组织机构

台技术安全组织机构分三级建立,1、成立技术安全工作委员会,总工程师任主任,并为第一负责人,对全台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

2、各部门成立技术安全小组,有信息系统安全及保密小组、交通安全小组、防汛减灾安全小组、保卫防火小组、食品卫生安全小组等。部门主管任小组长。

3、班组设立安全员。各级明确相关职责,做到一级对一级负责。每年签订技术安全责任书。技术安全工作委员会职责:

⑴技术安全委员会负责人由总工程师或副总工程师担任,对本单位的技术安全工作实施领导。

⑵负责本单位的技术安全工作,对所属各部门有指导监督的职责。

⑶负责督促所属各部门拟定年度技术安全工作计划,做出当年的技术安全工作总结。根据所报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问题、研究措施、汇总上报。

⑷参与本单位拟定和修改“技术安全工作制度”、“技术设备安全运行标准”、“安全操作规程”、“技术安全措施”等工作。

⑸负责对本单位职工进行技术安全教育。组织职工学习政府、上级机关、主管单位有关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的政策、法令和规定,并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贯彻意见并组织实施。

⑹每年组织一次学习“安全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本单位拟定的具体规定,并进行一次考试或考核,将考试或考核成绩纳入本单位评比内容。

⑺负责组织开展技术安全活动,每月进行一次技术安全检查,每季度召开一次技术安全会议,进行经验交流,每年组织不少于一次触电急救法和人工呼吸及胸外挤压法的演习。

⑻参与各部门每季度召开一次的技术安全工作会议,专门研究本单位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并有权责令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限期解决。

⑼参加本单位技术安全事故和未遂事故的调查了解,有权提出处理意见。

⑽督促并协助所属各部门及时抓好安全事故苗头和技术设备隐患的解决处理工作,做到对事故防患于未然。

⑾每年“安全月”主持召开一次“技术安全工作评比会议”,评选先进,巩固成绩。

⑿负责督促安全用具、安全设备的定期检查和试验工作,并确保用具和设备完善合格好用。

⒀负责本单位重要技术设备安全档案的建立,以备核查、试验、事故分析使用。

三、抓好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总结三个环节。

1、事前预防。一代又一代广电人用血的教训换来我们技术安全制度的不断完善。作为总工程师,在提高自身对技安工作的认识的同时,必须要抓好技术安全制度的逐条落实,不断完善各项技术安全预案。切实按照无线局“安全传输发射技术安全评估办法”,在具体工作中逐条落实。通过自查、互查等手段发现技术安全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利用安全播出例会、重要保证期动员、安全月活动等载体。强调重视技术安全工作,开展安全制度、典型技术安全事故等学习,确保警钟长鸣。建立技术安全台账。做好“技术安全设备”和“安全用具”的定期检查试验工作,对机器设备的保安系统,如通地钩、验电器、门开关、机保开关、风水接点等定期检查、测试,确保绝对可靠;安全工具柜内“安全用具”齐全,按规定定期做耐压、拉力试验,对脚扣、安全带、安全帽等自台无检测能力的安全用具要专门送到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使其时刻处于完好状态。“安全用具”要专人管理、专柜保管和专门记录。制定检修卡片,在检修卡片上注明需要的安全措施。每年安全月张贴安全画报,利用通勤班车播放安全教育DVD片。聘请医生讲解急救知识,学会心肺复苏、伤口包扎等基本技能,丰富急救知识。

2、事中控制。每次进行检修时要召开班前会,明确检修任务,指定专人做好安全措施,悬挂安全铭牌。发现班员有精神不佳者不要安排有风险的工作。值班中加强巡视,对不明原因的水位过低等现象要彻查原因,及时补水,防止损坏大型真空器件设备。组织技改、大修、抢修等工作时,要制定施工方案,采取详实可靠的技术安全措施。尽量让业务熟悉的同志参加。施工前召开专门会议,对参与人员做好明确分工。对电子管吊车、吊篮等负重设备每次使用前都要做负重试验;对试电笔、验电器的验电设备每次使用前要做测试试验,确保显示正常。

3、事后总结。在每次技改、大修、抢修工作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对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对技术安全险情和技术安全差错进行批评,并在绩效考核中进行处罚。对挽救技术安全风险等好人好事提出表扬,给予奖励。在安全播出例会等会议上对加强对安全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尤其要抓典型事例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每个职工的自我保护、自我防范意识。事后总结还应牢记历史教训,每年组织典型事例教育,对典型的先进事迹和先进经验进行学习、借鉴,发挥榜样的作用,对局发事故通报及历年技术安全事故进行认真学习、研究,举一反三的对照检查自身的不足,警醒广大职工引以为戒。利用黑板报、宣传栏选登有关事故通报、电气事故预防、急救知识等。这样起到宏观控制、交流经验、增长知识、取长补短的作用。无线局历史上曾发生多起技术安全事故,教训惨痛:如1998年2月18日,华东某台在检修试机过程中,由于发射机灯丝保护线路电解电容失效,加上操作人员失误,造成大型电子管灯丝一档上致使四只FU-106电子管烧毁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64万人民币。又如2001年,海南某台在西新工程建设过程中,65岁的教授级工程师某某在3米高卫星基础平台上,调试卫星接收天线时,不慎踩空后仰,致使后脑着地,经抢救无效死亡。无线局因此失去一名优秀的老专家。再如2006年,内蒙某台一名副总工程师某某,处理发射机故障过程中,在未采取有效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进入带电的PSM机箱,被10KV高压电击中,当场昏迷,所幸抢救及时,挽回了生命,但也给身体造成了很大伤害。一次一次的事故无一不是由于严重违规造成的。我们必须时刻绷紧技术安全这根铉,始终要有如履薄冰的敬畏心,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四、稳固技术安全地位

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没有了技术安全,其他工作做得再好也是白搭。技术安全事故严重威胁着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有着“一失万无”的特征。在技术安全上实行一票否决制,在评先、评优、晋升等工作中,只要当年发生技术安全事故,就实行一票否决。要善于抓住“事故苗头”不放,切莫认为是“小题大做”“无事生非”,应毫不留情对待技术安全事故和险情。形成全台职工重视技术安全工作,全台职工参与技术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只有做好技术安全工作,才能实现安全传输发射中心工作的低成本、高效益运行。

五、结束语

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他指出,安全生产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是不能踩的“红线”。安全生产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要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创新安全管理模式,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监管执法和应急处置能力。他强调,要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经常性开展安全检查,搞好预案演练,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千方百计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安全传输发射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术安全管理工作是确保安全播出的重要环节,对新设备、新技术必须要创新管理技术安全工作,研究和解决技术安全管理中的矛盾,推动技术安全工作的进步。更好地为安全传输发射工作提供保障。

篇2:浅谈发射台的技术安全管理工作

1、严格贯彻执行《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确保广播电视发射场地、设施安全。

2、发射机房、接收机房、高低压配电室、调配室、天馈线场地、值班室、控制室等为广播设施重要安全场所,其场所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和其它非广播发射所需的物品。

3、安全场所要配备消防工具和救护工具。

4、电器工具、电源插座、仪器、仪表及其它检修工具,必须使用三线插座,电源中线和保安地线不能混接,要有专人定期检查测试,要确保保安地线接地符合技术要求。

5、检修和处理故障时,要穿戴工作服、绝缘鞋和线手套,使用安全警告牌、名牌,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加强安全的监督检查工作,不允许单人进行带电设备的检修和处理。

6、进行直流、交流和高频部分高压元件检修,必须用地线钩对检修部件进行放电。检修期间,检修部位要挂接地线钩,不准带电作业。检修完毕后,要摘除地线钩并指定专人检查。

7、在高低压区要悬挂安全警告牌。对无自动保安设备的高压场所、天线铁塔、室外变压器等要建设安全保护围栏,并悬挂安全警告牌。

8、天线工等高空作业人员要有有效的资格证书方可施工,施工前必须签定施工合同,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9、经常检查机房等安全场所的各种安全设施的配置和使用情况,严禁使用一切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

10、安全知识和安全生产教育要经常化。

篇3:浅谈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技术管理

广播电视台的技术管理是电视广播技术管理者根据广播电视的技术特点, 以国家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为依据, 对广播电视系统各个技术环节和相关的技术设备、设施进行组织、规划、协调和控制, 在确保广播电视节目正常传播的同时, 不断提高媒体传播的技术水平, 使其达到技术管理的目的。

1 广播电视发射台的分类

1.1 中波广播发射台。

中波段区域的传播一般采用比较稳定的地波, 对于远距离的传播是在夜间靠天波进行传播。覆盖比较小的地区可以采用小功率的发射机, 采用地波就可以达到传播目的, 但如果需要覆盖比较大的地域时, 就需要设计天波进行传播。对于覆盖面积不大的城市, 采用中小功率的地波同步网, 是最经济和有效的设计方式, 如果需要远距离的对外广播, 则必须采用天波, 那么一次性投资就比较大, 需要采用大功率的发射机和专用天线。

1.2 短波广播发射台。

短波发射一般采用天波进行传播, 适合中远距离的传播。天波的传播是靠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反射作用进行传播, 因为影响电离层的因素比较多, 如太阳的黑子数量、一年中的各个季节变换、地理位置及昼与夜的变化等, 都会对电离层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按照波音要求不仅要设置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角度, 占地面积比较大, 使用的天线比较多, 在每天的工作时更换频率、天线和节目的次数比较频繁。

1.3 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台。

将电视各频道和广播调频发射天线都放置在一个发射塔内部, 发射塔一般设计在最高处, 按照要求的覆盖面积设计发射机的功率。

2 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技术组成

2.1 发射机系统。

按照传播的任务, 设计不同等级的发射机, 其中包括中波、短波、调频和电视发射机。发射机是广播电视台中最复杂、技术含量较高, 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因此在设备选型时要选择性能好、可靠性强和自动化程度高的发射机, 并在开播的过程中要加强技术管理, 保证发射机长期、稳定的工作。

2.2 天线及馈线系统。

天线和馈线一般都设计在一座电视塔上, 由于在室外, 工作环境差, 塔又有一定的高度, 维护保养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设计时在机械和电器方面都要充分的考虑安全性外, 还要考虑天线和馈线的耐用性能, 同时还要加强维护、检查和保养。

2.3 信号的传播系统。

对于直播台的传播, 由于距离较近可采用电缆、光缆及微波传送, 对于远距离传播时, 一般采用长途有线线路、微波线路及通信卫星进行传送, 目前随着我国的数字压缩技术的快速发展, 一个多通道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设备已被大量的应用, 大大的改善了我国广播电视发射的质量。

2.4 节目和天线调度系统。

在发射系统运行过程中, 要设置调度系统, 其作用是对设置的广播和电视节目的输出及输入、交换等, 对担负对外广播或其它多种语言节目任务的发射中心, 由于运行中须要定时切换节目和天线。目前在广播电视台的调度室基本都实现了计算机实时控制, 按照国家要求, 新建的广播电视台的调度室, 都要按照计算机自动控制进行设计。同时在调度室内还要设置监听、监视和检测等设备, 用来对发射机的播出质量、频率偏差、立体声相位等进行经常性的监听、监看和监测。

3 对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技术管理措施

3.1 对于负责广播电视发射系统的技术人员要对所使用的设备要充分的了解, 如设备结构及性能等, 对运行多年的发射系统要制定设备的维护和巡检计划, 按时进行巡检、维修和保养, 及时的发现问题, 及时的处理问题, 保证发射系统长期稳定的运行。

对新上项目, 在安装过程中, 系统的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要参与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安装和调试过程对操作人员十分重要, 安装和调试过程可以对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掌握, 对发生的一些问题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在调试过程中, 操作人员要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 反复多次的进行操作后才能投入正常使用。对于新上岗的员工要经过业务培训后方可上岗。对存在的问题要制定小修、中修和大修计划, 防止事故的突然发生造成发射的中断, 给社会造成影响。

3.2 技术总工要制定技术培训计划, 按时对系统内的技术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业务素质, 培训内容要包括系统内的设备结构、基础知识、操作知识、维修保养技术及以往发生的案例分析等。

同时要与其它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座谈, 相互切磋放射方面的专业技术,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当前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迅速, 作为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技术人员要时刻了解发射方面的技术动态, 跟上时代发展, 给人民群众创造优质的公共服务, 为政府树立良好的形象。

3.3 对发生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分析处理, 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一旦发生停播事故, 技术人员要马上进入事故现场, 及时的解决,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问题解决, 回复发射后, 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技术分析, 分析结果出来后, 管理人员要采用“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处理, 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楚不放过;责任人得不到处理不放过;安全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全体员工得不到教育不放过。

结束语

作为广播电视发射台的技术人员, 要经常深入基层, 了解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情况, 要经常总结经验教训, 才能不断的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认真学习广播电视发射方面的知识, 认真专研, 大胆创新, 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德林.浅谈发射机房的管理[J].广播电视信息 (下半月刊) , 2008 (2) .

[2]郭玉亮.关于广播电视发射台技术管理方法的探讨[J].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4) .

篇4:浅谈发射台的技术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词】广播发射台;电视发射台;维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TN94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157-01

广播电视技术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是进行广播电视宣传的重要环节和根本保证。从节目播出环节开始,到节目传送、发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工作就是为了保证技术设施、设备在任何情况下能正常运行。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的总方针是“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地传播广播电视节目。这个维护方针是维护工作的综合效果,也是维护水平提高的全面反映。

一、广播发射台的运行技术指标与管理

我国有广播发射台、转播台数千座(包括中波、短波和调频),发射机的输出载波功率大到几百kW,小到3.5kW,甚至10W以下,这些发射台为全国听众每天提供着多个频道的广播服务。为了保证听众的收听效果,国家广电总局曾发布多项部级标准,详细给出了中波(526.5~1606.5kHz)和短波(2.3-26.1MHz)的双边带调幅广播发射机的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这些标准不断更新,在技术维护管理中,要注意采用最新的标准。

为使听众收到足够的响度,必须提高发射机的平均调幅度,以增强边带输出功率。同时照顾原节目的电平动态范围,以保持艺术效果,并限制过调幅造成的失真及干扰,因此要制订调幅度指标。为保证调幅度指标标准,发射台值班人员在必要时应调整电平以维持足够的调幅度。为保证节目电平经常符合机器运行需要在每次播音前试线的同时,校正播音通路电平。直播通路试线时由中控室送1kHz音频信号校正电平(输出+17dBm),发射台应认真检查各环节电平情况,如电平表、衰减器位置、限制放大器工作点等是否正常,不正常时应与中控室核查。试线结束后正式播音开始前,一般不宜再调动有关音量旋钮。转播台试线时可用1kHz音频信号与接收信号交替方式试线,电平校正办法与直播台相同。

发射机音频信号通路中应使用限制放大器或梯调放大器,以达到提高平均调幅度、限制过调幅的目的。限制放大器应有压缩与削波的作用。限制放大器工作点调整好以后,不宜在播音中任意调动。限制放大器限制点的调整以动态中观察为准,用示波器观察包络波形或三角波形,使限制放大器经常起限且调幅度饱满并符合标准。当停机后用单音信号测定起限点的调幅度约在75%-90%范围内,削平点相当的调幅度一般为105%-110%。限制放大器限制点与削平点的校正,应列入正常维护检修内容,定期进行。

调幅度的监测由发射台自己监测与监测台抽测共同担任。自己监测,每机每日早、中、晚三个不同时间应各监测一次,并在其余播音时间内酌情抽测;对外及对外传频节目,在播音中根据节目时间长短,监测1-2次。当发现调幅度不符合标准时,须及时与机房联系调整。监测结果应有记录,以便统计。监测台对各台各发射机调幅度,均应进行监测。每机每三日抽测一次,并适当安排照顾不同频率。监测调幅度时,要区别语言及音乐节目。每次监测以语言节目为主,但也应适当选择一些音乐节目,应避免对某机每次均在同一时间同一节目监测。

广播时除节目中应有的空隙及播音语言的间隙外,凡由于广播设备发生故障及人为操作不当造成的节目中断,或其播出效果相当于节目中断者,均作为停播。在播音过程中,由于操作、设备等原因造成显著影响播出效果,但未达到停播界限者,作为播出事故。各台可根据全台停播率指标规定各机房的停播率指标,作为完成全台指标的基础,并作为机房的任务。机房中要认真记录停播事故情况,以便为统计工作提供原始资料。

二、电视发射台日常维护管理

电视节目发射是电视广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把通过传送线路送来的节目信号,送人发射机经过放大、调制、功放等过程,通过天馈线系统,按某以载波频率发射出去。电视发射通道运行技术指标应符合最新的国标或部级标准。电视发射台、差转台的技术维护管理与广播电视微波电路、广播发射台的技术维护管理一样,首先要建立健全一套维护管理制度。如发射机房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机房管理制度、设备运行指标测试及设备检修制度、备品备件仪器管理制度、电子管管理制度、技术资料管理制度、技术人员培训与考核制度、重要播出与节目播出保证制度、安全制度、报告制度以及播出事故管理制度等。这些管理制度与前面介绍的其他技术部门的管理制度有共同点,下面介绍日常维护。

(1)防热防高温:电视发射机、差转机功放部分一般都工作在甲类状态,效率低,消耗的能量大部分都在功放管的阳极转变为热能,使机内温度升高。当温度超过允许值时,将使机内元器件性能变坏。因此机器工作时,应保持机房通风良好,一定要保证冷却系统工作正常,如风道、风孔应畅通无阻。尤其在夏季,机房的最高温度宜保持在30℃以下。

(2)防潮湿:发射机、差转机内许多元器件都在较高的电压下工作,严重受潮时,可能使某些元器件锈蚀霉烂,造成局部短路,放电打火,损坏机器。因此,机器都应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3)防尘:机内灰尘过多,一方面会影响元器件散热,另一方面会降低高压器件的表面绝缘,容易吸潮、腐蚀,使高频参数变化。因此,要保持机房干净,经常用吸尘器或吹风机吹扫机内的灰尘,用无水酒精擦净高压绝缘子、电容器及其他元器件上的灰尘。

(4)发射管的维护:发射管是发射机的关键部件,发射管的正确使用,可以保证它有正常的寿命。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保持管体清洁、绝缘良好、接触可靠。绝缘体上的污迹,可用肥皂水软布清理,再用酒精擦净,接触环上的锈蚀和污垢,先用细砂布轻轻擦拭,再用酒精等易挥发的溶剂擦净,绝不可以用刮刀或金属刷之类锋利的工具。灯丝电压应在额定的容许范围内使用。通常其容差范围在标称值的±5%内。如果保持在土1%内,则有利于延长管子的寿命。在使用过程中,各极电压的接通应严格按照灯丝、偏压、板压、帘栅压顺序,关机时按相反的顺序进行。加各极电压前,先开风(或水)冷却,停机15分钟后才可关掉冷却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各极都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或其他冷却措施。任何电极过热都会降低电子管的寿命,甚至立刻损坏。发射管处于备机应用时,不宜长期加足灯丝电压。因为电子管寿命是按灯丝加足额定电压值的小时数计算的。备用状态下,可以加黑灯丝电压,这样一方面可以在数秒内将电子管投入使用缩短停播时间,另一方面对电子管寿命几乎不受影响。发射管由于使用不当,或运输保管不当,一般常发生灯丝断路、阴极失效、碰极、漏气、绝缘开裂等故障。机房技术人员应严格按照维护规程对发射管进行重点维护。

发射机、差转机除日常维护外,还应进行周期性维修。安排维修周期的原则是:易损元器件周期要短,动作频率高的元器件周期短,受温度影响大的元器件、大电流的部分、高压的部位周期要短;性能稳定的元器件以及小电流、低电压的部位周期可长些,但一定要因机而异、因使用环境而异。

参考文献

[1]邵小荣.浅谈广播发射台的应急管理[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1(09)

篇5:浅谈企业起重机械的安全技术管理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起重机械产品的数量、种类、质量都有了长足发展。全面贯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规政策,科学地对起重机械进行综合管理,充分发挥起重机械效能,努力提高起重机的装备技术素质和作业水平,高效、优质、低耗的完成施工安装、生产、装卸作业任务,保障安全生产,获取最佳经济效率,促进企业经营持续发展,是企业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管理的任务与目标。

1起重机械的选型及安装与检验

1.1 选型

企业在选购起重机械时,首先要对本企业的使用范围、额定起重量、跨度、工作频繁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合本单位使用要求工作级别的起重机。根据拟定的技术参数与要求,进行市场调研。选择的供货厂家,必须是具备特种设备安全许可证的专业起重机制造企业。并考察制造厂家加工设备的配套性,生产的规范性,产品的先进性,进行比较后选择价格合理,质量好,性能优良,安全装置齐全的起重机械。起重设备到货后,开箱验收时要检查随机技术资料是否齐全,随机配件、工具、附件是否与配置清单一致,设备及配件是否有损伤、缺陷等,并做好开箱检查验收记录。

1.2 安装与检验

起重机械的安装队伍可选择有安装资格的制造厂家,形成制造、安装、调试一条龙的服务模式。除此之外,选择的安装单位必须是具有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安装(维修)安全认可证》的专业队伍,并具有安装相应的安装资格和资质。安装单位确定后,安装前要协助安装单位办理特种设备开工告知书,并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该人员负责起重机械监督检验工作的协调,为检验机构监督检验人员查阅有关资料和进入现场检查提供便利,配合检查

安装队伍的施工组织方案、安装设备、安装程序、技术要求、安装过程中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自检报告等是否符合要求。安装完毕后要监督安装单位进行全面自检和运行试验、载荷试验,确认自检合格后,由检验机构进行安装验收。验收合格并取得了《安全使用许可证》后,方可投入使用。验收合格后,使用单位应将起重机随机技术资料、安装资料及检验报告书等有关技术资料存档。

以后在使用中发生的定期检验、大修、改造、事故记录等资料也一并存入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起重机械管理制度

全面贯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规政策,为加强起重机械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与完好率,强化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及检测工作,必须有起重机械管理制度。起重机械管理制度一般包括安全技术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应急措施和援救预案等。

2.1 安全技术档案

起重机械使用企业要建立健全设备安全技术档案,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相关内容,起重机械档案一般包括:

(1)起重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合格证等文件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出具的监督检验证书、验收检验报告或定期检验报告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起重机械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维保及检测记录;

(5)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6)能耗状况记录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2.2 安全管理制度

要保证起重机械安全运行就要有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使作业者有章可循,管理者有法可依。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一般应有如下内容:

(1)起重机械事故应急

(2)职能管理部门与司机的岗位责任制。

(3)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4)日常检查及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制度。

(5)管理、操作维修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6)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2.3 起重机械事故应急措施和援救预案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31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起重机械是特种设备的一个大类。目前在用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大多无制定救援预案,一旦设备出现重特大事故,使用单位管理人员、现场负责人员、具体操作人员都不知所措,得不到第一时间救援。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必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预案。在事故发生现场处理时做到科学、及时、有效,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因此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应设立以单位领导牵头,起重机械安全管理部门为主,相关部门配合的紧急事故救援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责任到人。根据本单位起重机械使用情况,判断可能出现的故障、引发的险情、意外事故的发生,制定出适合本单位起重机械特点的应对措施。该措施应包括对起重机械出现事故后的处理原则,紧急情况下所采取的程序、方法、步骤及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分工协作等,并定期组织现场演习。起重机械安全运行管理

为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正常运行,必须以《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规程》、《起重机械监督检验规程》及《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等为准则,加强对起重机械的安全运行管理。做好起重机安全技术检查,是起重设备管理的关键。

3.1 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应培训持证上岗

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在上岗前要对所使用的起重机械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性能、安全操作规程、保养维修制度等相关知识和国家有关法规、规范、标准进行学习掌握。经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培训取得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两个方面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

3.2 起重机械的定人、定机、定岗管理

起重机械的定人、定机、定岗管理制度可增强人员责任心和完善考核机制,将为提高管理效率起到明显的成效。起重机械的定人、定机、定岗管理制度首先是制度的制定和制度形式的确定,其中定人、定机是基础。要求人人有岗有责,起重机每台有人操作管理。

3.3起重机械周期检查检验维护管理

起重机械使用单位要经常对在用的起重机械进行检查检验维修保养,并制订一项周期检查管理制度,一般应当包括日检、周检、月检、年检等计划,对起重机进行动态监管,有异常情况随时发现与及时整改处理,从而保障起重机械安全运行。

(1)日检一般由操作司机负责作业的例行保养项目,应当进行清洁卫生、润滑传动部位、调整和紧固等工作。通过运行测试安全装置灵敏可靠性,监听运行中有无异常声音。

(2)周检一般由维修工人和操作司机共同进行,除日检项目外,主要内容是外观检查,检查吊钩、取物装置、钢丝绳等使用的安全状态、制动器、离合器、超载报警装置等重要安全部件的灵敏、可靠性,通过运行观测传动部件有无异常响声,及过热现象。

(3)月检建议由设备安全管理部门组织检查、同使用部门有关人员共同进行,除周检内容外,主要对起重机械的动力系统、起升机构、回转机构、运行机构、液压系统进行状态检测,更换磨损、变形、裂纹、腐蚀的零部件,对电气控制系统,检查馈电装置、控制器、过载保护、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可靠。通过测试运行检查起重机械的泄漏、压力、温度、振动、噪声等原因引起的故障征兆。经观测对起重机的结构、支承、传动部位进行状态下主观检测,了解掌握起重机整机技术状态,检查确定异常现象的故障来源。

(4)年检一般由单位领导组织设备安全管理部门牵头,同有关部门共同进行,除月检项目外,主要对起重机械进行技术参数检测,可靠性试验,通过检测仪器,对起重机械,各工作机构运动部件的磨损程度、金属结构的焊缝进行检测,特别是大吨位起重机的主要受力构件焊缝要进行无损探伤检测,通过安全装置有效性及整机综合性能的试验,对起重设备运行技术状况进行评价。安排大修、改造、更新计划。

篇6:浅谈发射台的技术安全管理工作

对网络信息建立安全有效的加密,是当前世界各国都极为关注的计算机技术技术问题。加密技术是一种主动的安全防御技术,期望通过安全交易和安全认证,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机制,保证网络电子信息的机密性。主要通过加密算法,把明文转换成密文,然后只有通过密钥才能将信息进行还原。目前常见的加密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称加密,一种是非对称加密。

2.2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我们见的比较多的`安全控制手段,主要是通过状态监测和代理服务来实现安全控制。在使用防火墙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对所有的信息进行封锁,再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按需开放,然后通过防火墙的先进的代理体系和过滤功能,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安全处理。

2.3身份验证技术。

身份验证技术是有效的防止骇客攻击和非法入侵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主要通过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加强对一个或多个参数的验证,比如生理特征的验证,保证参数的有效性和真实性。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的防止骇客的攻击,而且也可以减少信息被不法分子篡改的可能性。

2.4防病毒技术。

防病毒技术主要是通过与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进行有效配合,可以防范病毒对系统漏洞的攻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已经研究出了一项反黑与反病毒相结合的技术,建立了一套反黑、防毒和杀毒相结合的体系,可以有效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2.5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及时的发现网络中的异常情况和未经过授权的行为,通过分析及时进行处理,可以有效的避免不法分子对计算机系统的攻击,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入侵检测技术的检测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先进行信息收集,然后进行信息分析,最后做出结果处理。即通过对安全日志以及网络上获得的其他消息进行有效操作,通过操作检测出其中对计算机系统会产生威胁的行为和数据,进而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入侵检测技术包括了异常检测模型和误用检测模型两种方式,但由于在工作方式上各有特点,所以检测的效果也有各自的优缺点。

3 结论

网络的出现,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生活方式,给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优势,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其运行环境以及使用人群越来越复杂,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也促使了骇客以及病毒的出现。由于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式的环境,所以给骇客以及病毒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环境基础,但是无论是骇客还是病毒,其应用技术本身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一部分,可能相较于现有应用技术更加先进,所以相信,随着人们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网络防护的完善,在基于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前提下,一定可以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应用,保证其存在对于人们生产生活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程常喜.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J].电子商务,(3):69.

篇7:浅谈发射台的技术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建筑施工单位利益的获取,更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与建筑业的稳定发展。近年来,我国建筑业经常发生各种安全事故,从电视、广播、网络中经常看到铁路、煤矿等工程开展中出现安全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危及到很多施工人员的生命。深人对这些安全事故的分析发现,职工、领导以及安全生产制度、工程项目安全生产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都与事故存在紧密联系。由此,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就是保障人员安全,这是施工企业最根本的目标,也是促进社会生产,维持社会生产稳定与安全的基本条件。首先要对安全保证体系与安全监督体系进行健全,建立起更加完善与系统的安全监督网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原则,开展文明施工与安全施工,落实“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的安全管理制度,使标准化的安全设施得以推广,同时这也是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

2.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安全技术管理

一个工程项目的开展涉及到的人员、部门众多,项目成员如何分配也是关键内容,通常会将安全生产小组划分出不同的责任人,对不同的安全区域进行管理与监督,并选出一个小组长进行工作指导,具体的工作由安全小组成员完成,安全小组成员可以按照项目大小进行配备,但技术经理或者相关负责人的主要责任划分不清。实际上,工程技术人员在安全管理中作用也是很大的,一个项目能否运行良好需要从立项开始加强,从项目开始技术人员就承担起了安全管理任务,肩负的安全责任很大。比如,在工程招投标中,为了选择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方案,会对设计图纸进行会审、自审并对施工使用到的原材料进行检验、对相关仪器进行测试,汇总成报告交由上级部门审批,然后才能确定最终的施工方案,对作业指导书进行编制,优化现场的安全施工方案,加强安防系统的设计,做好设备的吊装等,编制网络进度计划并实施,做好各项技术的交底与工程质量的验收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安全管理,以上所有施工因素都与安全管理息息相关。

“安全生产,责任重大”这是很多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秉承的理念,采取一切手段将安全事故消除是每一个施工人员责无旁贷的,也是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的目标,安全生产贯穿在整个项目实施始终,即使是几秒钟的施工如果不能落实安全技术操作或者管理就会引发更大的安全事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并且,安全生产也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确保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支持,使全体员工树立起安全生产的观念,将安全意识增强。与此同时,安全生产工作也需要技术支持,从本质上看,安全工作与技术工作是紧密相连的,工程项目质量优劣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安全技术决定的,如果存在较小的质量问题,也会被划分为不合格,这种劣质问题一直累积就会出现安全隐患,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从安全管理体制上看,即使大型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人员也不能每一个施工工序都监督到位,通常会采取分包分管的方式,这就又产生了一个管理问题:从业务划分上看,技术管理与安全管理存在联系,由此,工程技术人员与安全生产人员承担着相同的责任。

3.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

3.1加强设计,依法执行

对于一个工程项目来说,组织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不仅对全局有统领作用,更在全局规划上起到引导与定位作用,要想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能有序、规范进行,就要加强设计,依法执行相关事宜^对施工合理组织需要做到的是:在组织整个施工作业过程中,利用好各项施工资源,对施工作业流程合理安排,并组织好施工作业人员,对技术等级进行编制,防止产生交叉作业或者施工当中的相互干扰,使施工更加文明、安全。

3.2将责任落实,严格执行监督

可以在施工单位内部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并委培专人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施工部门的安全负责人需要督查安全工作。施工单位还要建立健全安全施工责任机制与安全培训教育机制,对施工操作流程与规章制度进行完善。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督与管理,一旦发现了安全问题需要及时上报责任人,对于违规施工的行为要及时制止。

3.3开展预防试验,加强对安全事故的预防

针对施工现场所使用的设备进行预防试验,使这些设备能够得到定期检查、定期维护,确保在施工中这些设备运行正常、顺畅,达到安全生产的标准。预防试验主要针对的是施工现场的设备、材料以及辅助用品,这些物品使用前要进行试验,明确其绝缘性能与机械性能,防止劣质材料或者设备应用到施工中引发安全故障。比如,电气设备需要进行绝缘与导电试验,混凝土材料要进行强度与韧性试验、拉断力试验等。很多施工现场的设备因为应用的时间过长会出现严重磨损引发安全问题从而影响到施工的正常进行。由此,施工单位需要在采购设备时检查合格证与生产许可证,并查看检修条件,在正式进场前对其安全性能全面检查,建立定期维修与定期检查的制度,并不断完善相关档案,对于有质量问题的设备严格依据我国行业规范报废处理。

3.4做好安全防护,增强安全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施工单位要在安全技术人员施工过程中向其分发安全防护衣物、工具等,目的是防止施工中受到安全因素的损伤,施工安全技术人员也要积极佩戴安全帽、使用安全防护工具。与此同时,施工人员要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基本的操作流程加强学习。施工管理部门也要配合施工单位进行安全管理与监督,施工管理部门要向施工人员免费发放安全防护衣物或者安全帽,并到现场指导施工人员如何进行安全操作,辨认哪些是危险操作,哪些操作可以避免,引导安全技术人员正确、规范操作。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培训,并将培训的内容详细记录到员工挡案中,对于进行了安全培训教育的依然考核不通过的员工需要对其进行再教育,直到合格为止。施工人员需要不断适应新岗位与新工作环境,这些都是顺利通过安全考核的重要条件。如果安全操作中遇到了紧急事故需要立即停止施工,并将应急预案启动,将人员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内。鉴于施工当中会使用到新型设备与材料,需要强化对员工的培训与教育[7]。

3.5及时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使施工更加合理

及时对施工场地进行淸理,减少出现危险物品与障碍物是施工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施工场地与周围搭建的建筑物一定要能符合安全使用标准。施工中会接触到地下管线与空线等,为了防止这些物品受损就要对其进行保护。此外,施工现场有办公区、生活区与施工区、后勤区,这些区域需要相隔一定距离,防止相互干(下转第287页)立,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建筑施工的稳定以及安全。

3.6对管理进行强化,使各方关系得以协调

在实际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工人间的关系必须协调好,并明确各自的职责与权力,针对某些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能够相互协商、探讨,在不损害各方利益的情况下使问题得以解决,只有团结协作、为共同的利益目标奋斗才能增强施工凝聚力。协作是通过各部门讨论得出一致结论的过程,不能仅凭个人的臆断操作,而是要符合双方共同的利益目标。最后,进行以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固然是施工重点,但预防更是重中之重,加强安全事故的预防不仅能够降低企业损失,还能提髙企业声誉,使企业单位各方评价更高。由此,在安全管理前必须做好安全事故预防,这样才能为安全技术操作创造更良好的环境[8]。

4.结束语

篇8:安全传输发射工作的技术管理探究

安全传输发射工作是广播发射台站永恒的主题, 只有做好了安全传输发射工作才能更好地实现党中央方针政策的宣传, 才能担负起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职责, 才能顺应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广播发射台站技术管理工作是安全传输发射工作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技术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必将为安全传输发射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因此, 作为广播发射台站的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技术管理工作。

二、完善安全传输发射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理论上没有终点的动态过程, 制度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制度建设是抓好工作的根本, 邓小平同志曾极其精辟地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制度建设对安全传输发射工作来说至关重要, 因为制度建设是规范化管理的基础环节, 而规范化管理又是广播发射台站技术管理核心要求之一。要想完成好安全传输发射任务, 正确的、完善的、齐备的规章制度是其前提和保证。广播发射台站对台内各种管理制度 (管理规定) 、典型故障、应急预案、操作卡片、量化考核管理办法等信息进行有效地管理, 对处理各种故障提供有效地技术支持, 这些都属于制度建设范畴。如图1所示为台站技术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设框图。

广播发射台站技术部门的管理制度主要有:岗位职责、值班制度、检修制度、技术安全制度、故障处理管理制度、播出情况上报制度、重要保证期播出管理制度、安全播出例会制度、备品备件管理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同时还包括部门管理规定、各类操作规程、设备故障应急处理预案、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设备检修操作卡片等等。这些制度 (规定) 也需要不断修改完善, 并做好备案, 建立《文件修改/变更记录》。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制度彰显的永远是一种理性化的结构之美, 要做好安全传输发射工作, 就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坚决杜绝一切随意的和不规范的操作方法, 一切都要依“法”而行。可以这么说, 现行的一些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都是前辈用“血”的教训换来的。规范操作, 细化了人的因素, 大量事实表明, 失去制约便失去了保障, 势必严重影响安全传输发射工作。

三、规范值班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发射台站的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得到广泛开展。数字音频自动切换系统、发射机自动化系统、变电站综保系统、天线交换自动化等得以推广应用, 使得各台站运行维护管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 减少了设备对人的依赖, 一些台站已经实现“有人留守、无人值班”的管理模式, 多数台站也具备“有人留守、无人值班”的管理模式。虽然出现了新情况、新局面, 但是对值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能降低。一线值班人员可以全面掌握设备运行的第一手资料, 如遇突发事件和突发故障, 可以第一时间立即进行处理, 恢复机器设备正常工作。

规范值班工作,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严格有效的值班制度, 要求值班人员熟知《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和各自《岗位责任》, 并且坚决执行;二是要求值班人员熟练掌握设备的各类故障应急处理方法, 如遇突发事件采取快速有效地应急措施, 并及时向留守领导汇报;三是不定期抽查值班情况, 台领导和部门技术领导不定期对值班情况进行检查, 查看是否有违反值班纪律的现象;四是建立有效的量化考核制度, 对值班工作进行量化考核, 量化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先评优、职务晋升、外派学习等的重要依据, 并严格处理值班失职行为。

重要保证期期间, 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明的纪律保证重要保证期播出安全[2], 必须加强技术值班力量, 部门技术领导全程跟班或者带班值班, 切实加强技术保障。

四、确保检修工作

机器设备的功能随着时间变化, 存在以下规律:⑴运行中的设备, 在运行较长时间以后, 其功能将逐渐下降, 只有通过维修才能恢复设备的原有功能;⑵超过一定时限以后, 由于设备主体和内部器件的老化, 通过维修的方式来恢复设备功能也将是有限的;⑶如果将设备运行和维修比作一个循环运动, 这个运动将以螺旋形下降, 其半径逐渐减小, 形成倒圆锥体;⑷设备功能下降的速度与使用、维护和检修的质量密切相关, 使用、维护和检修质量越高, 设备功能下降越慢, 反之则越快。大功率中短波发射机属于多器件、机电一体化的复杂设备。按照传统的维护检修理论, 发射机在全寿命周期内故障率水平可划分为初始故障期、偶发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三个阶段, 如图2所示[3]。由图2可以看出, 偶发故障期是发射机最佳工作期, 设备维护的目的也就是要尽可能的延长这一时期, 而这一时期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维护水平。

由此, 机器设备的检修工作至关重要。发射机常用的检修维护模式主要有周期性预防检修、检查后检修、事后检修、改进完善检修等, 显然, “预防为主、防治并举、防重于治”[4]虽然是前辈们在我国广播事业发展初期提出的检修方针, 但其基本维修思想在今天看来仍然非常适用。维护好发射机重在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检修工作重在坚持周期性预防检修。通过周期性预防检修, 可以发现或者事先发现机器设备存在的故障或者事故隐患, 因为机器设备故障的形成往往也是有一个过程的, 而这个过程通常可以通过“预”而发现, 即在设备的薄弱环节通过一些先兆而发现。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有了“预”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在检修工作的整个流程中, 确保检修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合理开展检修工作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⑴完善制度保障;⑵制定科学合理、详细周全的检修卡片;⑶严格按照技术业务管理系统内的《检修周期表》执行情况开展机器设备检修工作;⑷提高技术人员维护技能。当然, 发射机检修周期、检修计划和检修记录也是其中非常关键的环节。科学合理的检修周期是设备稳定的基础, 必须合理制定设备的年检、半年检、季检、月检项目, 检修周期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做到及时调整。设备的每一个检修点都应有详尽的检修记录, 检修中各技术部门之间的联络沟通至关重要。

五、统计上报流程化

统计上报工作也是做好广播发射台站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线局越来越需要掌握各基层台站机器设备运行情况的详细信息和发射机的“三满” (即:满时间、满功率、满调幅度) 播出情况, 以便全面、准确、客观地了解和把握全局的安全传输发射工作状况, 合理调配, 完成党中央交给的“传下去、压下去、走出去”的任务。近些年, 台站设备先后实现了自动化, 发射机运行监控系统、质量保证系统、运行管理系统、技术业务管理系统、智能物质管理软件等陆续得到推广应用, 实现了无线局、基层台站两级平台的无障碍信息传递及“局-台站-机房-设备”四级链路的全自动运行, 传统的统计上报工作也得以彻底改变。

当前, 统计上报工作已经实现各种技术指标类报表上报管理, 实现从填报、台内审批及局端审批整体流程管理;同时对台里材料库存管理统计, 产生相应报表;可以对各种统计报表进行浏览打印、上报、审核的各种操作, 实现台内和局端流程平滑连接, 台站各种报表数据稳定的传送到局端, 进行局端审批。技术部门统计上报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类:安全播出类、技术指标类、材料消耗类[5]。技术指标类月报表上报流程图如图3所示。

六、加强技术改进工作

开展技术改进工作对于提升设备稳定性、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 发射机在运行阶段初期, 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元器件的质量缺陷、工艺质量缺陷等原因都会导致一系列故障。对于这类故障主要从安装调试质量和运行初期的维护两方面来预防。但是, 更积极主动的方式还是对存在的这些缺陷进行技术改进, 彻底解决存在的隐患。同时, 为了积极响应无线局“进口设备国产化、国产设备自主化”的指导方针, 广播发射台站也应该充分调动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改进和科技开发工作, 不断增强安全传输发射的保障能力、提高发射机的利用率, 降低值班员的劳动强度, 培养一支“靠得住、有本事”的专业技术队伍。

然而, 技术改进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 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对于一般的元器件改进或者设备线路改造, 需要经台站技术主管批准, 方可实施;关键设备改造或者重大的线路改变, 需要经过台站技术人员充分讨论, 台领导研究, 并经过充分试验, 上报无线局批准后方可投入使用。关于设备的一切元器件和线路的改动完成后, 所有相关的技术档案必须存档, 并及时更改原来图纸, 保证图物相符。[6]

七、加强器材备件管理

器材备件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必须严格按照计划、采购、入库、仓储、出库、清查盘点、报废、账务处理等程序进行管理, 建立科学合理的器材备件管理工作流程。器材备件工作坚持以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和保障器材备件供应为主的原则。领导把关, 部门监督, 内部控制, 明确管理权限, 分清责任界限, 贯穿于器材备件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 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为本单位内部设备器材采购工作流程简图。

库房备品备件的管理, 特别是急备库备品备件的管理, 是器材备件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使库房备品备件处于随时可用状态, 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库房管理制度》和《备品备件管理制度》。对于一些关键器件和关键板卡, 还应有相应的管理办法, 将管理工作细化。比如对于大型陶瓷真空电容器的管理, 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⑴库房环境:陶瓷真空电容器必须存放在正规的库房内, 库房内不能有酸、碱类物质及其它腐蚀金属的挥发性物质;库房内清洁、干燥、防燃、防爆;库房内室内温度不应低于0℃, 相对湿度不应大于80%;库房附近不应有强烈的振源, 避免产品长期受振而降低质量或损坏[7]。⑵验收入库:测量容量, 国际标准规定是固定真空电容器为标称值±10%、可变真空电容器为最大容量等于标称值±5%;测试工频峰值试验电压, 我国标准规定:试验电压是工作电压的1.4倍, 例如:产品标称峰值工作电压是35k V, 那么验收时峰值试验电压应为49k V, 而一般电压表读数是有效值, 所以试验电压有效值就是35k V;测试直流泄漏电流, 国际标准规定, 在额定直流电压下, 泄漏电流I≤15, 而且测试直流电压一定要在交流电压合格后方可进行, 否则容易打坏电容器。⑶真空电容器保养:电容器真空度会随存放时间的加长而下降, 不宜长期储存;对于暂时不用的真空电容器, 最好每年进行1~2次高压复查, 将内部的气体电离从而提高其真空度和绝缘度[8]。⑷一件双卡:每件真空电容器均建立使用情况卡片和耐压试验卡片, 全程跟踪从入库到报废的全过程。

八、建立技术管理新体系

2007年开始, 无线局采取了通过量化评估的办法来进一步规范安全播出工作, 以提高整体安全播出工作水平, 这些量化评估主要有《安全传输发射评估办法》、《技术安全评估办法》、《基层台站年度自台岗位培训效果评估办法》、《基层单位创建“学习型电台”评估办法》等等, 总计评估项目多达2300条。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 “评估体系”这一管理新模式, 使工作任务变得细化和量化, 变得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有效地提升了无线局安全播出工作的整体水平, 但检查评估只属于过程管理的初级阶段, 对于整个管理的过程还缺乏一个评估机制。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播出的保障能力, 无线局引入安全播出质量管理认证体系ISO9001, 逐渐由“评估体系”向“认证体系”过渡, 即明确各台站安全播出工作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 通过对整体安全传输发射管理过程的检查、评审, 检验台站实施的各项提高安全播出保障能力的措施是否合理有效、是否发挥作用。从而实现整体管理模式由检查到评估, 再到认证的技术管理新体系, 真正实现安全传输发射工作由被动到主动, 再到预防的模式。

传统的检查主要指重要保证期之前的常规检查和日常的突击检查, 从检查中发现问题和不足, 按照要求进行整改。自从有了“评估体系”之后, 检查工作有标准可循, 检查人员便可根据评估办法内的评估项目逐条逐项进行量化评估, 方便操作。举一反三, 本单位已经将这类量化评估引入深处, 开展了《年终评先评优量化考核办法》、《个人量化管理考核办法》等, 激发了广大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 提升了部门的综合管理水平, 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根据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和无线局质量管理认证准则的要求, 参照广电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本单位已经建立起了安全传输发射业务和活动范围相适应的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并将规定、制度、计划、程序和作业指导书形成文件, 加以实施和保持。质量认证管理体系的引入必将彻底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提高台站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值得推广。管理体系结构文件图如图5所示。

九、结束语

技术管理工作是广播发射台站安全传输发射工作的一个缩影, 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管理工作。广播发射台站的管理者们应引起高度重视, 做好技术管理工作, 使其真正为安全传输发射工作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2卷) :333.[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2卷) :333.

[2][4][5][6]李天德, 刘成斌.管理制度汇编[C].国家广电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上册:13, 10, 78, 12.[2][4][5][6]李天德, 刘成斌.管理制度汇编[C].国家广电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上册:13, 10, 78, 12.

[3]铁甲工程机械网.超级访问[EB/OL]. (2012-03-08) .http://bbs.cehome/thread-218232-1-1.html.[3]铁甲工程机械网.超级访问[EB/OL]. (2012-03-08) .http://bbs.cehome/thread-218232-1-1.html.

篇9:浅谈发射台的技术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词: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TN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1-92-2

0 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广播行业的不断发展,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被广泛地使用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众所周知,广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播媒介,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广播事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广播电视台要想把广播事业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重视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这项技术是一种比较新兴的技术,主要是通过调节频率来进行声音信号的传播。当广播信号经过调频声音的处理之后,声音就会变得更加清晰,而且噪音也随之有所减少。但是,从目前我国调频广播发射机的发展现状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广播电视台应该充分认识到调频广播发射机的重要性,加大对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的研究力度,从而保证调频广播发射机的可持续发展。

1 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特点

1.1 信号稳定性好

在具体的传播信号的过程中,短波信号传播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设计区域内传播的信号比较平稳,这样的优势特点保证了更多的电台能够顺利接收信号,使得统一区域内的信号稳定性良好、互不干扰。与此同时,针对夜间的信号传播来说,夜间信号的传输距离会增大,广播电视台要想继续保证广播信号的传输力,就必须借助中继站进行信号传播,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听众能够接收到高质量的广播。但是,随着飞机数量的增多,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飞机的干扰,从而使得信号发生混乱,如果在弱场强地区,就会避免发生这样的情况[1]。

1.2 抗干扰性强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广播电视信号传播时,信号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变化、建筑物的阻挡、磁场的干扰等因素。如果广播电视信号受到这些因素的强烈干扰,那么就会严重影响信号的传播质量,一般的有线广播是不能去除干扰信号的,信号的传播中会出现声音断断续续的情况,从而影响听众的收听率。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主要是通过调配信号的传输质量,如果遇到干扰信号,就会自动删除。在使用调频广播发射机发射声音时,一般发出的声音都相对来说比较高,听众听到的声音都比较清晰,没有干扰信号,从而大大提高了收听的质量和效率。

1.3 调频电台的频带宽

从目前我国调频电台的发展现状来看,调频电台的频带宽,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音频的真实度和质量,这也是目前我国调频电台的一大重要研究成果,特别是在偏远的地区,调频电台的频带宽能够促使人们收听到更加清晰的广播内容[2]。

1.4 调频广播发射机的新技术

目前,调频广播发射机属于电台的一种新技术,采用数字音频信号传播,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信号的传输速度,而且又能够同时降低信号传播中的失真的影响,从而提高了信号的传播效果。

2 调频广播发射技术问题要点

2.1 调频广播发射机功率的选择

目前,我国的调频广播发射机依然很多一些问题,因此,电台要想选择正确的调频广播发射机功率,就必须保证设计区域内的调频信号接收场强能够达到国家级标准。据相关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电台比较常用的调频广播发射机主要包括两种,即直播用调频发射机(调制式发射机)和转播用发射机;同时,从调制的方法上分类有能够分为两种:直接调频和间接调频。其中,直接调频主要指的就是通过相关技术来改变LC震荡电路的元件值;间接调频主要是针对相对比较稳定的晶振频率进行调相,从而达到调频的目的。另外,在建设有效场强时,一般情况下应该选择功率不是很大的发射机,这主要是因为发射机功率对有效场强的影响效果不明显,因此,在保证信号传播质量的基础上,电台可以有效地降低使用成本,通常情况下,在建设场强时都会选择lHW左右的中小型功率设备。值得注意的是,大功率的调频广播发射机容易产生调频互相干扰的局面,因此,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电台最好使用小功率调频广播发射机[3]。

2.2 调频广播发射天线的选择

发射天线的主要功能就是辅助调整辐射方向与区域,从而达到不同地形的广播覆盖的目的。发射天线主要是由偶极子天线组成的,频率通常是在87至108MHz之间。电台要想不断完善调频广播发射天线,就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问题:组合天线的高增益、天线极化方向、功率容量。第一,针对组合天线的高增益来说,它主要是由于偶极子组合天线的增益与偶极子间距成正相关,可以配置灵活多变的多层偶极子天线。第二,针对天线极化方向来说,它主要指的就是调频广播辐射菠在空中的电场方向,电场方向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垂直极化,而另一种是水平极化。电台要想保证最好的接受效果,那么就应该保证极化方向与接受天线振子的一致性。在大城市传播调频信号时,由于空中信号干扰的因素比较多,从而为了保证信号的接收质量,就应该使用水平极化,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信号干扰程度。第三,针对功率容量的选择来说,要想选择准确的功率容量,就应该根据实际的天线振子材料与间距情况来进行选择,同时,由于调频广播频率相对来说比较高,所以频广播传输视距应该小于1kW,只有这样才难降低损耗,从而提高调频效果。

2.3 调频广播噪声问题的解决方法

虽然目前使用调频广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噪声,但是,由于我国调频广播发射机尚不完善,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噪声问题,尤其是在汽车的收音机上这样的噪声更加明显,这主要是因为一个弱信号被中频滤波器的边缘衰减变成了接收机噪声。电台要想能够减少这样的问题,就应该限制预加重后的调制信号幅度,从而使得它能够达到瞬间频率落在中频滤波器带内的电平。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保证频率的稳定性,最好达到35hHz以下,从而减少失真的情况发生[4]。

3 调频广播发射机的发展趋势

3.1 调频广播发射机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调频广播发射机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电台应该充分抓住这个机会,不断通过相关的数字化技术来降低调频广播发射机的功率,从而有效提高信号的传播质量。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调频广播发射机起步比较晚,数字化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因此,要想保证调频广播发射机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就必须不断引进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从而促进调频广播发射机的可持续发展。

3.2 调频广播发射机朝着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现如今,随着我国网络技术和手机的不断普及,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电台要想吸引更多的听众收听,就应该不断发展调频广播发射机。同时,我国相关政府也应该加大对调频广播发射机的投资力度,从而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进而保证调频广播发射机朝着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5]。

3.3 调频广播发射机朝着接收形式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广播的发展,人们收听广播的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比如,卫星接收设备、手机、互联网等。为了有效提高广播电视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保证调频广播发射机朝着接收形式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台越来越重视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但是,目前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还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广播电视台应该加大对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的投资力度,不断完善调频广播发射机技术,保证调频广播发射机朝着数字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闫云昊.广播发射机的相关技术及发展趋势[J].西部广播电视,2015,23:230+234.

[2] 张雪飞.浅谈广播发射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展望,2015,27:227-228.

[3] 谷成雨.基于STC12C5A60S2智能控制调频广播发射机的研制[D].安徽大学,2016.

[4] 陈勇.广元527广播电视发射台迁建规划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

上一篇:现代教育原理三形考下一篇:快递公司财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