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波发射机防雷技术

2024-05-22

中波发射机防雷技术(精选十篇)

中波发射机防雷技术 篇1

1 雷电对中波发射机正常运行的主要影响

据权威部门的调查分析显示, 大自然雷电会对中波发射机的正常运行造成巨大影响。在雷电天气环境中, 雷电会在瞬间产生强大电压, 从而使中波发射机的电子设备受到严重损害, 导致其无法稳定持续的运行工作[1]。根据以往的实践防雷工作经验, 雷电对于中波发射机的影响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是雷电直接威胁。在雷电工作环境下, 雷电瞬间电压产生的高电流会直接导致中波发射机的电子设备发生燃烧现象, 会使设备停止运行工作,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甚至危害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二是雷电间接危害。雷电天气时, 一旦雷电所产生的强电流经过中波发射机电路系统, 后续电流会对中波发射机形成一股电磁脉冲, 从而致使设备硬件出现故障, 无法确保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2 中波发射机防雷工作采用的相关技术

2.1 天线系统设计防雷技术

防雷技术人员要充分掌握和了解中波发射机的工作原理, 由于天线系统始终是暴露在大自然环境下, 随时会遭受雷电天气的破坏, 工作人员要想有效防止天线系统受到雷电破坏, 就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天线系统防雷设计技术。首先, 要做好直流引导线圈的设计工作, 直流作为自然雷电的重要部分, 对中波发射机造成的影响最大。设计人员要不断优化改善直流引导线圈设计, 才能将雷电产生的强电流有效地引入到地下, 避免中波发射机受到毁害;接着, 防雷工作人员也要全面做好发射机的放电装置工作, 要根据发射机四周的实际环境, 将放电球与高大建筑物科学衔接在一起, 合理采取分流的办法, 优化设计放电装置的电阻, 防止天线系统发生短路的问题, 影响到整个发射机的稳定可靠运行。

2.2 雷子接地极设计防雷技术

根据土壤中自由离子会对电阻率产生影响的原理,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高效利用雷子接地极设计防雷技术去进行防雷作业。例如, 当中波发射机周围环境的土壤中自由离子浓度变化很大时, 会导致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 影响到发射机信号的稳定传输。所以, 雷子接地极设计工作人员必须在离子机安装过程中有效设置离子呼吸孔和释放孔, 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周围环境土壤的湿度, 保障土壤中有足够的水分, 进而防止雷电对各项设备产生毁灭性打击。

2.3 天馈系统防雷技术

为了有效避免雷电产生的电磁波影响中波发射机的正常工作, 相关技术人员必须有效采取天馈系统防雷技术, 天馈系统的输电线路具备了较好的绝缘作用。设计人员要高度重视到天馈线路接口部分的绝缘处理。第一步, 在天馈线路输入端链接上一个先进的防雷装置, 充分发挥出防雷装置的保护作用, 防雷装置大小要严格按照天馈系统的需求来选择;第二步, 在天馈线路的另一端接口处认真做好接地线处理, 确保雷电产生的强电流在第一时间被引入地下。

2.4 天线匹配网络设计技术

防雷工作人员要注意天线匹配网络的科学设计, 其也能够影响到中波发射机防雷工作的整体水平。设计人员通过合理设计天线匹配网络, 能够对杂乱无章的网络信号进行过滤, 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雷击对中波发射机造成的影响。

2.5 供电系统防雷技术

工作人员在对供电系统进行设计规划时, 要全面考虑到架空高压电线, 采用完全接地的供电装置,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接地系统将各项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层与土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防止高压浪涌对中波发射机造成致命的损害。

3 结语

为了保障中波发生机稳定持续地运行, 满足人们对于工作生活网络信号的需求, 推动社会和谐的发展, 防雷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 不断加强中波发射机防雷与接地措施工作, 要充分掌握了解到中波发射机的实际地质环境, 有针对性地进行防雷系统装置设计, 优先采用先进的避雷装置, 确保雷电能够成功被引入地下, 避免雷电对中波发射机造成严重的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科学技术的不断改革与创新, 中波发射机系统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要想有效保障当前数字调制发射机的稳定运行, 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就必须加强对其的防雷工作, 有针对性地采取防雷技术, 避免中波发射机受到雷电的影响, 从而保证电视节目高质量地持续播放。本文将进一步对中波发射机的防雷技术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中波发射机,防雷技术,实践应用

参考文献

中波发射机防雷技术 篇2

故障现象:某公司所制造的10 k W发射机,开机几分钟之后则出现了故障报警情况,面板出现风机红灯故障指示,瞬间关功放,将发射机重启之后还是会出现风机红灯故障,复位后又正常。

故障分析:这是较为典型的一类故障。对其检测发现有两点,第一,进行带通网络进行故障检测,其显示网络零位出现红烁的情况。第二,对天线以及馈线和T网络进行检测,发现出现故障时天线会出现零位红灯的状况,这也不排除检测电路自身的故障,因为关闭10k W发射机,还会出现亮红灯的情况,由此可见,检测线路本身存在故障情况极有可能的。

维修过程:对网络驻波比检测电路进行细致的检测,通过检测进一步发现在10 k W数字幅度调制中波广播发射机射频输出监测板中,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导致网络电压驻波比的启动按钮操作出现SW5错误,为有效解决该故障,直接去除了按钮SW5,进而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2.2 案例二

故障现象:DCM 10 k W—IV发射机,在进行测试指标时候出现失真度指标较差且信号极为不稳定状况。

故障分析:DCM 10k W—IV发射机出现失真度指标较差情况较多,如发射机设备调配网络通带过窄、功放模块不完善以及低频通路出现异常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发射机失真度指标。为此,笔者遵循简到繁的原则,第一时间判断出现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是因为发射机个别攻防模块出现故障,由于功放模块缺省DCM 10k W—IV发射机输出的调幅必定会出现信号失真的情况,所以还会有产生新频率分量,最终导致发射机出现调制信号失真的情况。

维修过程:首先,笔者关闭了二进制,进而有效地减少输出功率,更好地让发射机输出信号进行单位循环,同时这样也有利于更好地观察取样信号,通过观察发现在第13号功放模块处有着非常明显的跳变现象。其次,笔者将循环模式给关闭掉,让功率有效地降低在一块功放模块处,这样一来直观地发现跳变只会在单个第13号功放模块出现。因此,确定是第13号功放模块出现了故障。再有,笔者根据从调制编码器送来的功放开、关信号来分析发射机当中的每一个模块的电平都应该是相同的,通常情况下都是±1.1 V范围内,与此同时,每个模块的激励电平一般都是在23 VP—P范围左右,如果激励电平出现异常,则可能会让该模块出现不能开通或者是损坏的状况。之后细致的检查了A36编码板上的驱动电路,并将其同其他开关信号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和检查,发现模块的开关控制电平处于正常状况。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检测了功放板,通过测量发现功放板,XT1—26对地开路,而且,F1 (3A) 保险丝对地正常,针对块的电平电感L1 (18I.LH) 开路的状况,笔者及时更换了L1。通过实验发现电感L1恢复正常,同时发射机失真度指标恢复正常。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使用降功率的方法查找无故障显示的功放模块,另外还可以使用示波器看调幅包网络的手段,积极有效查找无故障显示的功放模块。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10 k W数字幅度调制中波广播发射机对推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其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因此,相关工作者要及时对发射机出现的故障进行有效检测,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地解决故障问题,最大化规避对发射机的整体工作造成的影响。众所周知,设备的故障检测准确与否与工作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因此,有关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不断总结经验,进而及时解决出现的故障,从整体上推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稳健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乔晶鑫,周秋成,严志刚.DM-10k W中波广播发射机故障实例分析和处理[J].数字传媒研究,2015 (2) :53-54.

中波发射机防雷技术 篇3

[关键词]:雷电 全固态 发射机 防雷措施

由于雷电属于自然现象,其出现的偶然性较强,对人们的生活也带来很多的危害。对于广播电台发射系统而言,受雷击危害的影響也较大,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的防雷措施进行分析,阐述其优势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1、雷电的危害

目前,雷电被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感应雷击、雷击、电源尖波等雷击危害对电子设备造成的损害非常大。就通讯设备而言,大量雷击事件中,普遍认为导致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是雷击感应与雷电波造成的强电磁脉冲引起的。所以,只有对雷击危害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解,才能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降低雷击的损失。地球上每一秒钟约有100次雷击。根据相关技术,采用避雷网、避雷带、避雷针等防雷措施看起来已经具备了抵抗外界电磁干扰及防雷的性能,但是通讯设备依然还是会受到过流过压的损坏,其原因是雷击发生的时候,通讯设施天线上会产生由带电云层引起的雷电感应或感应电荷,通过电力或通信线路入侵,一旦线路与大地之间的直流通路受阻,就会产生过电压,对通信设施造成破坏,危机人员的生命安全。

2、我台中波发射场的特点

对于中波发射台站而言,由于其天线位于最高的建筑物顶端,很容易受到雷电的影响。如果天线没有进行较好的防雷保护措施,雷电就会通过天线对发射机以及天线调配网络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在中波发射台中,雷电保护技术非常重要,对于防雷保护而言,不单是针对发射机,还有电源系统、天线系统等设备。

3、传统防雷方法

采用全固态中波发射机以后,在防雷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所以,应该对这种发射机的防雷措施多加考虑。传统的防雷技术主要是针对雷电引起的强大电流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降低地网接地电阻,由于天线系统为射频信号提供了回来,但同时也为雷电提供了便利的通道;第二,降低接地地阻,由于地阻越小,受到的了雷击地电压就越小,电位差也就越小,为了有效的降低电位差,尽量在机房内只设置一个接地点进行集中接地。对于一些雷电多发地区,由天线、馈线电路受到周期性的雷击侵袭事件较多,因此要尽量改善发射机的外部环境。此外,要严格按照防雷技术要求进行预防措施,严密的防护措施是降低雷击侵袭的主要手段,也是保护广播电台信号的重要举措。

4、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的特点和避雷措施

我台引入全固态PDM中波发射机,该发射机中大量的使用了半导体器件及微处理器件,与原来的电子管发射机相比较而言,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的指标好、寿命长、效率高、能耗低、维修简单等特点。但是该发射机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有全固态器件比较脆弱、抗干扰性能差、耐压差、易损坏、易击穿。所以,因此对全固态中波发射机在进行防雷保护时,要考虑防串扰,应该设计多道防雷措施。

4.1接入泄放电圈

由于雷击电流主要是直流电,所以在天线的输入端接入一个微享级电感线圈入地,这样雷击产生的直流电就可以由线圈直接传输到地下,释放了巨大的雷击电流,对设备有效的起到保护作用。

4.2石墨放电器

在天线输入端如果加装一组石墨放点球,然后在接地引线上边加装几十只磁环。一旦遇到雷击情况后,石墨放点球就会发生放电反应,这是由石墨自身的阻尼放电作用引起的。此时,发射机如果正处于正常的运行中,受雷击影响,放点球放电时,雷击电流就会通过引线直接流入大地中,接地引线上的磁环出现反向电动势,起到阻尼放电的作用,也保证了发射机不会出现短路,对发射机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石墨放电球的间距以9mm为最佳间距。

4.3隔离电容器

雷击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直流和低频的范围内,因此在雷击电流在进入调配网络之前,可以接入一只大容量的电容器,对高频输出没有任何影响,但对雷击电流能够有效的进行隔离。由于该电容器属于防雷器件,所以在各种性能及参数设置上越大越好,在设备更换时,也不要随意的改变其规格。可以对天馈匹配网络进行多种选择,最好选择能够对各种杂波起到阻隔作用的匹配网络。

4.4相移网络

在高频通路中,传输线及网络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相移。在发生雷击时,放电球出现短路的情况下,发射机的负载阻抗就会发生改变,极易造成设备输出端电压过高,损坏设备,因此,安装一组相移网络,在发生放电球放电的时候,相移网络可以使发射机负载阻抗的变化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对发射机充分的起到了保护作用。

4.5电源系统

电源系统也是防雷措施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雷击对电源系统的袭击可能性非常大,因此对输入的电流要采用从外向内逐次递减的方法进行分段保护。如果发设备设计较为合理,雷击产生的电流是不可能进入到发射机内部的。但是设计可变电阻的目的仅仅是针对低过压保护设计的,对整个设备的防雷保护作用不大。为了有效的阻止雷电从电源系统侵入发射机内部,可以在高压线进线上端架设明线,这样无论是感应雷还是直击雷,在高压线上都会发生高压冲浪现象,产生危害,为有效的对这种雷击危害进行防护,可以在机房高压进线端处,安装避雷器,对冲浪高压电流可以进行泄地处理。除此以外,在电源的进线系统中,可以安装真空放电装置,也能起到防雷保护作用。

4.6改造接地系统

由于我台的发射塔总高度为76米,双频共塔,在周围铺设有地网。由120根铜线组成,全场120米。以塔底作为中心,3度夹角向四周放射铺设。这种接地方法,对全固态发射机而言,接地不是很理想。经过研究,对接地系统进行改造,专门做一个深4米的地井,埋设紫铜板,加上木炭、食盐、降阻剂等,与120根地网连接在一起,起到很好的引流作用。

5、实际效果

由于雷击事故对我台PDM全固态发射机各种器件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坏,经过技术人员的努力,采取以上几种防雷措施以后,发射机运行正常,经过几次的雷击考验,没有出现事故。保证了雷雨季节的播出安全,结果非常理想。

6、注意事项

采用以上防雷措施的时候,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仔细的调节放电球的间距。尤其是在室内,放电球之间的距离仅为几毫米,所以在调节的时候要非常自此,特别是每次雷击过厚的检查。一旦发现放电球出现过打火的痕迹,要用砂纸及时的打平,并清洁,保证放电球的工作性能。其次,认真进行天馈匹配网络的调试,对常用的仪器要经常进行阻抗的检查,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处理。第三,在每年的雷雨季节到来前,要对系统避雷措施进行清查,防止由于疏忽大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结束语

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的防雷问题是关键的问题之一,经过近些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采用整套的避雷方案对广播发送设备进行保护,是切实可行的,充分的保证了广播发射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冯志强.全固态发射机的防雷与接地[J].现代营销,2010(11).

[2]王兴南,赵磊,张涛,夏云映.中波广播发射台的防雷[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0(2).

[3]李慧兰.探索中波全固态广播发射机天调系统防雷措施[J].无线互联科技,2011(10).

[4]宋明学.如何提高全固态中波广播发射机的运行质量[J].科技资讯,2009(32).

[5]王毅,唐龙.发射机防雷的技术[J].中国科技博览,2012(1).

中波发射机的防雷系统 篇4

关键词:PDM全固态,中波,发射机,防雷

1 概述

随着经济及科技的发展, 大功率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被广泛应用到中波广播发射机上, 尤其是全固态PDM中波发射机的应用, 使得整机效率比以往电子管乙类屏调发射机提升了25%~30%, 同时也大大提升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降低了设备日常维护的工作量。

2 雷电对中波发射机造成的危害

第一, 通常情况下, 中波发射天线高度为76-120 米, 且天线使用金属钢质的材料做成, 极易遭受雷击;第二, 高频功放电路是遭受雷击之后最容易损坏的部位;第三, 位于天线底部的金属放电球有着严重的打火发电现象;第四, 雷雨天气, 云层常常出现较为闪亮的闪电弧。从上面几点不难看出, 对于中波发射机而言, 天馈系统是防雷的重中之重。

3 机房供电网的防雷

3.1避雷针引雷防雷

为取得较好的避雷效果, 我们可以在机房供电网的配线线路中安装氧化锌避雷器, 这种形式的避雷设备不需要日常维护, 只需安装在容易被击中的供电网配电线路段即可, 从而对整个机房的供电网形成严密的保护。

3.2 接地法防雷

运用接地法防雷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水平接地体法;二是采用降阻剂降阻。我们在对机房供电网进行防雷保护时运用比较多的是降阻剂降阻的方式, 且以高效膨润土降阻防腐剂为主。其工作原理为:高效膨润土降阻防腐剂电阻率比较低, 一旦遇到水就会出现膨胀, 导致体积增加, 从而扩了接地体的有效面积, 使得接地体与四周土壤的接触电阻得以消除。

3.3 增加配网线路绝缘线

增强局部绝缘, 对绝缘导线的固定处进行加厚处理, 能够确保放电在击穿导线时, 只能从加厚绝缘皮的边缘进行或者击穿加厚绝缘皮之后再击穿导线, 对机房供电网起到良好的避雷效果。

4 天馈系统的防雷

4.1 天馈线系统防雷思路

由高频功放电路组成的中波发射机, 其场效应管耐压低, 极易被雷电击穿。所以, 在对中波发射机进行防雷保护时, 要从天线到功放模块等进行全面防护, 层层设防, 并对泄流、屏蔽、均压以及接地保护等措施加以综合利用, 从而实现由点到面系统防护, 确保防雷措施的有效性。

4.2 天馈线系统防雷方案

第一, 接入泄放线圈, 在天线输入端并接一只微亨级电感线圈下地, 使得线圈对整个雷电流构成相对优良的下地通路, 实现巨大雷电流的直接泄放。

第二, 加装石墨放电器。在天线输入端设置一组石墨放电球, 并将其连接到接地引线上, 同时加装三十到四十只磁环。一旦遭遇雷击, 石墨放电球就可以实现放电, 其巨大电流通过接地引线流入大地, 同时磁环产生反向电动势, 避免了发射机高频能量出现短路情况, 从而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第三, 接入隔离电容器。在引入调配网络之前, 可以在天线处串入一只较大容量的电容器, 其不会对高频输出通路产生影响, 却具有良好的防雷效果。

第四, 选好天馈匹配网络。其中, 二阶带通滤波器能够对各类干扰起到良好的阻隔作用。

第五, 对电源系统加强防范。无论是感应雷还是直击雷, 都会在输电线上形成高压冲浪, 对安全播出构成巨大威胁。为有效避免这种危害, 我们需要在机房的高压进线位置设置阀式的避雷设备, 从而实现冲浪电流的对地泄放。

第六, 接地线系统改造。以120 米中波发射塔为例, 需要以天线底部为中心, 以3°为夹角在其周围铺设好地网。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对于全固态发射机而言, 这种接地方式并不是一种理想状态。所以, 我们需要在塔基处专门设计一个深为4 米、面积为2 平方米左右的地井, 并在其上面埋设厚度为0.05 米、长2 米、宽1 米的紫铜板, 并铺设相应的铁屑、降阻剂、木炭以及食盐等材料。同时在紫铜板焊上厚度为0.01 米, 宽度为2 米的紫铜皮, 再接上放电球地端引线, 组成雷电流的良好入地通路, 为确保发射机输出的稳定性打下坚实基础。

4.3 40KA单相交流电源防雷 (电源SPD)

通常情况下, 依据电源SPD工作性质, 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分别为电压开关型、电压限压型以及复合型防雷器。就目前而言, 依据电网供电类型, 现场安装的电源SPD防雷器可以分为单相防雷防护和三相防雷防护两种类型, 其中单相防护模式主要有单相共模1PN、单相差模1P1 以及单相全模1P1N三种形式, 三相防护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三相共模3PN、三相差模3P1 以及三相全模3P1N三种形式。具体来说, 共模防护模式指的是中性线和防护相线与保护地线PE间的雷击浪涌。差模防护指的是防护相线对中性线产生的雷击浪涌, 而全模防护则可以将共模和差模两种形式进行综合, 从而使得防雷措施更加全面。

4.4 高频天馈线防雷器 (信号SPD)

信号SPD内部结构主要是由限压器件和开关器件组成, 前者在雷电流经过之后, 其首尾两端电压将会在限制电压附近予以维持, 而不会随着雷电流的经过而出现上升现象, 从而运用限制电压的方式进行防雷;后者主要通过导通的方式降低残压, 使得浪涌电压得以迅速释放, 开关器件正常运行时漏电流较小, 且功耗较低。就目前而言, 信号SPD中的浪涌电压抑制器件主要是由氧化锌压敏电阻以及气体放电管等材料构成的。

在对信号SPD类型进行选择的过程中, 首先要保证被保护设备不受信号SPD的影响, 而能够正常运行, 且不产生数据丢失或者误码的情况;其次, 需要依据被保护环境的电压、设备类型、传输速率以及相关用途等进行选择, 其中标称导通电压机放电电流、响应时间、残压、限制电压以及插入耗损等均为对信号SPD选择过程中的重要参数指标。

结束语

大量实践证明, 在全固态PDM中波发射机中运用了上述几项防雷策略之后, 能够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为设备及人身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何万福.有线电视系统的防雷措施[J].中国有线电视, 2015 (8) :36-37.

[2]王晓刚.天馈系统监控方式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 2013 (12) :91-92.

中波发射台值机员年终总结 篇5

篇一:中短波发射台值机员岗位实习报告

中短波发射台值机员 岗位实习报告 部门:

实习岗位:中短波发射台值机员 姓名:××× 指导教师:

杜青道

完成时间:

201×年5月10日

本范文适合所有中短波发射台值机员相关岗位实习报告,首页不显示页码,正文部分的标题更改之后,在目录上右键-更新域,就会自动更新目录。正文内容根据自己需要修改。

目录 一、实

目的.............................................................................2 二、实

时间.............................................................................2 三、实习地

点.............................................................................2 四、实

单位.............................................................................3

五、实

内容.....................................................................3 六、实

总结.............................................................................4(1)实习体会......................................................................5(2)实习心得......................................................................6(3)实习反思......................................................................7 七、致谢......................................................................................8

篇二: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岗位实习报告 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 岗位实习报告 部门:

实习岗位: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 姓名:×××

指导教师:

杜青道

完成时间:

201×年5月10日

本范文适合所有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相关岗位实习报告,首页不显示页码,正文部分的标题更改之后,在目录上右键-更新域,就会自动更新目录。正文内容根据自己需要修改。

目录 一、实

目的.............................................................................2 二、实

时间.............................................................................2 三、实

地点.............................................................................2 四、实

单位.............................................................................3

五、实

内容.....................................................................3 六、实

总结.............................................................................4(1)实习体会......................................................................5(2)实习心得......................................................................(3)实习反思......................................................................7 七、致谢......................................................................................8

一、实习目的

实习目的是,通过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相关工作岗位实习使我了解以后再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相关工作岗位工作的特点、性质,学习体验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相关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学习与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真正走上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相关工作岗位做好岗前准备。

同时通过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相关工作岗位的实习,熟悉实际工作过程的运作体系和管理流程,把自己所学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工作岗位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锻炼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工作岗位业务能力和社会交际实践能力,并在工作中学习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相关工作岗位的新知识,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提升,以指导未来在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相关工作岗位的学习重点和发展方向。

二、实习时间

201×年03月01日~201×年06月15日

(修改成自己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相关工作岗位实习时间)

三、实习地点

苏州市经济开发区江南大道

(修改成自己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工作岗位实习地点)

四、实习单位

江苏省苏杭教育集团(修改成自己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相关工作岗位实习单位)此处可以继续添加具体你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工作岗位实习单位的详细介绍

五、实习主要内容

我很荣幸进入江苏省苏杭教育集团(修改成自己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相关工作岗位实习单位)开展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岗位实习。为了更好地适应从没有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岗位工作经验到一个具备完善业务水平的工作人员,实习单位主管领导首先给我们分发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相关工作岗位从业相关知识材料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并安排专门的老前辈对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岗位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专项培训。

在实习过程,单位安排的了杜老师作为实习指导,杜老师是位非常和蔼亲切的人,他从事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相关工作岗位领域工作已经有二十年。他先带领我们熟悉实习工作环境和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业务内容,之后他亲切的和我们交谈关于实习工作具体

性质以及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相关工作岗位容易遇到的问题。杜老师带领我们认识实习单位的其他工作人员,并让我们虚心地向这些辛勤地在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相关工作岗位上的前辈学习,在遇到不懂得问题后要积极请教前辈。

毕竟是人生第一次在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工作岗位上,所以真正掌握这一份工作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一开始我对实际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岗位的工作内容比较陌生,都不太清楚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对实习单位 的情况也不太了解,不过杜老师会告诉我该怎样处理自己在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岗位上遇到的问题。慢慢的我也就熟悉了自己的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岗位工作内容,在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岗位上的一些棘手问题也能自己独立解决,每天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条。

在单位实习期间,我从事的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工作岗位相关的工作之外,还负责协助其他部门的日常工作,包括制定计划,利用新学习的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相关工作岗位业务知识处理相关文书。

六、实习总结

对于第一次在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相关工作岗位的的我来说,还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经过了这半年来的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相关工作岗位实习,我学到了很多,感悟

了很多。特别是在实习单位领导和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工作岗位的相关同事的关心和指导下,认真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和同事之间能够通力合作,关系相处融洽而和睦。在工作中积极学习新知识、技能,注重自身发展和进步,我学会了很多电视调频发射台值机员相关工作岗位理论实践技能,增加了

篇三:个人工作总结1 个 人 工 作 总 结

从进入四川广播电视台605台工作至今已有一年了,在这一年里不论是技术业务知识,还是为人处事,我都感受到了真真正正的成长,回顾这一年来在605台工作的点点滴滴,内心感慨颇多,受益匪浅。

从学校到进入社会,从一名学生到一名值机员,我努力搞好角色的转换,投入到这样一份平凡却重要的工作中。既然自己选择了四川广播电视台605台,选择了值机员工作,选择了成为一名高山人,因此就要热爱当前的一切,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工作,带着满腔热情去工作。虽然缺少实际工作经验,但是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深深意识到“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认真努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大到信号流程,机器设备,应急预案,机器检修,小到打扫卫生,安全防护,只要是我不懂不会的,都虚心请教,认真学习,以端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不论大小,尽力做到最好

作为一名机房值机员,时刻铭记十二字方针“不间断、高质量、即经济、有安全”,把安全播出放在第一位,严于律己,遵守值机人员细则,工作不分份内份外,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每一项工作。特别是在值机期间,认真值班,严密监看播传电视信号和监听调频广播信号质量,认真真实地记录好设备运行情况,坚守值班岗位,严格遵守值班纪律,熟悉每一个应急预案的操作流程。在工作中,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广播电视发射机的各项操作规程,结合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各项操作技术。同时,坚

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不论是台领导或是前辈、同事,我都虚心向他们请教业务知识,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不畏艰难,尽职尽责。

广播电视是党和人民的重要宣传阵地和工具,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维护社会稳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信息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广播电视工作作为党和国家政治宣传的前沿阵地,它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如果出现的任何一点负面宣传,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而作为值机人员的我们时刻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国庆六十周年之际,确保安全优质的播出是一项重中之重的任

务,在班长的领导下,按照台领导的指示和要求,在重要播出保障期必须双人双岗到岗,责任到刚到人,我与本班的值机人员全力以赴严防死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保证不发生任何事故和重大播出传输事故,做好“三满”工作,确保了重要节日、重大活动、重点时段的安全优质播传。

中波发射机防雷技术 篇6

关键词:中波发射;广播发射系统;日常维护;射频系统;音频处理系统;监控系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N83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5-0072-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15.037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中波发射行业也获得了较快发展。中波广播发射设备不断更新,当前固态的PDM以及DAM中波广播发射机取代电子乙类板调发射机成为当今的主流。今后的中波广播发射系统将会向全固态数字化方向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适应实际形势就应该不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够更进一步适应发展要求。

1 中波广播发射系统的组成结构

对中波广播发射系统的组成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了解其结构才能够更好地进行维护。正是因为这样,今后就应该不断加强对其研究。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波广播发射系统主要是由以下四个方面组成的:

1.1 音频调制系统

在中波广播发射系统中音频调制系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音频调制系统本身是由模/数转码器、音频处理器以及调制编码器等组成,这三种元器件分别承担着不同功能。对此应该引起重视。实际工作中模数转换器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对模拟信号进行转换,由原来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成离散的数字信号。音频处理器的主要功能就是要把音频信号叠加上控制射频输出功率的直流信号,与此同时还要对一些必要模拟量进行针对性补偿。调制编码器就是要把二进制数字音频信号再转换成确定的射频功率放大模块开启个数的二进制码的控制信号。这样通过这种方式将有助于确定再次取样周期中射频输出功率电平大小。

1.2 射频系统

射频系统本身是一种重要的系统,该系统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激励信号源、驱动前级、功率放大级、功率合成器以及机内网络等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信号源主要是要产生本机载频的,驱动前级的主要作用就是要把载频信号放大到能够推动功率放大器的射频功率信号,这样才能够保证其正常运行。只有在经过功率放大器进行调制之后,才能够产生发射机所需射频功率信号。功率合成器的主要作用就是要把射频功率信号进行合成;机内网络本身是由带通滤波器以及调配网络这两部分构成的。这两部分设备承担着不同的作用,带通滤波器主要是要把那些音频带外谐波以及杂波去除。调配网络主要是要对那些偏离额定输出阻抗的天馈线系统进行阻抗进行微调。经过微调之后要使其电压驻波比能够接近最佳值。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其安全

运行。

1.3 电源供电及冷却系统

该系统主要是由高压整流电源及其滤波器、低压整流电源及其滤波器等组成。低压整流电源及其滤波器主要是为发射机微功率的前级各部分来提供低压电源的。高压整流电源以及滤波器主要是为了射频功率放大器来提供电源的。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中小功率发射机的冷却往往是利用强迫风冷的形式来实现,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保证发射机安全稳定。

1.4 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是中波广播发射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这种监控系统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中波广播发射系统的监控系统主要指的是自动监控以及自动报警这两个方面。监控系统是位于发射台站之内的,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同时运用计算机提供的各个平台来对系统的各项设备来进行实时监控的,在实际工作中监控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能够保证广播电台能够接收到有用的信息。为了实现其科学运行,对于监控系统就需要不断完善,今后应该建立起多层次的分布式监控系统,与此同时还应该建立起完善的报警体系。监控中心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该系统的应用将有助于集中监控管理,环境的远程监控、音频信号的远程监控以及安防的监控。对于监控系统所起的作用,今后应该引起重视。

2 中波广播发射系统的日常维护

在实际工作中针对中波广播发射系统的日常维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对于这方面工作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针对中波广播发射系统的日常维护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有用性。这是保证其各项性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在今后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进行维护。从当前常见的维护技术来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技术:

2.1 仪器测量法

仪器测量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对于中波广播发射这样复杂的系统而言,为了实现有效测量就应该应用仪器测量法。客观真实是仪器测量法的典型特征。仪器测量法本身包含电流法、电阻法以及电压法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的应用更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采用这些方法将更有助于认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2.2 外观检查法

在对系统进行检查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利用外观检查法来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外观检查法是一种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看、闻、听以及摸等方法来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判断。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应该高度重视用电安全,尤其是在用手摸的时候就必须要等到放电之后再进行触摸,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安全。在实际工作中对此应该引起重视。中波发射系统的每个环节都是离不开电的,电源将会贯穿到系统的始终。正是因为如此,在检修过程中对于线路是否安全就必须要进行重点检查,必须要保证用电不会伤害到每一个人。实际工作中,对于这方面的情况必须要予以充分清醒地认识。

2.3 利用专门工具来进行检查

为了保证检测效果,实际工作中还可以利用专门工具来进行有效检查。实际工作中通过利用工具来进行检查更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中波发射系统中包含着大量高科技设备,对于这些设备的维护检测就需要利用合适的工具来进行处理。对于那些细小零件必须要轻拧、轻修以及慢推,这样才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证质量。

2.4 设备的周期性检修

实际维护过程中为了保证效果还应该对设备进行周期性的检修,这样周期性的检修通常可以分为周检、半月检、月检、季检、半年检和年检,另外在一些重要播出期也可以对发射机进行专门的维护和检修,制定出合理的检修周期。为了防止在检修中出现漏检或重复检查,将全年周期性的检修内容制成表格,统一安排好每周检修日的检查、维护内容,检修工作主要是清洁发射机箱及箱内元器件、PCB板灰尘;检查各元器件及接点有无氧化。

2.5 对地网进行检查

在实际工作中不可忽视对地网进行有效检查。停机情况下就应该检查天调室外围接地铜条与地网线连接处以及地表是否发热,一旦发现发热情况则就说明了地面损耗功率是非常大的。对于那些靠近塔处的,需要接几根地网线来进行有效检查,通过连接地网线来观察其铜线氧化程度以及受腐蚀程度等。对于这方面的工作,今后必须要引起重视。

在广播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对相关中波发射系统结构以及日常维护技术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今后工作中,对于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本文首先是分析了中波发射系统中的射频系统、音频处理系统、监控系统等,而后又分析了当前常见的日常维护技术,对此为了适应实际需要就需要不断加强

研究。

参考文献

[1] 林晓斌.中波广播发射台监控管理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华侨大学,2012.

[2] 谢利理,李玉忍,林辉.广播电台微机实时监控系统[J].广播与电视技术,1999,(6).

[3] 董晓博.栾川中波广播技术管理维护初探[J].科技资讯,2013,(9).

作者简介:张恩莱(1985-),男,山东济宁人,山东省济宁市广播转播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中波广播发射与

维护。

PDM中波发射机的防雷技术改造 篇7

关键词:PDM中波发射机,直击雷,感应雷

雷击有直击雷和感应雷两种方式, 雷击时产生强大电流, 直接威胁设备安全, 在该强大电流的作用下, 产生瞬间脉冲电磁辐射, 发射机受到强大电脉冲的冲击。发射机本身原已采取了许多措施, 在天线底部还接有放电球和泄放线圈, 泄放雷电。打雷时我们可以看到放电火花, 说明这些措施是起作用的, 但雷击时功放管还是损坏。对我台地网的接地电阻进行测量, 接地电阻为1Ω, 没有问题。功放管被雷击损坏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因场效应功放管耐压低, 雷电电荷还来不及泄放, 过大的瞬间电流冲击就已造成了功放管的损坏;另一种是天线与发射机之间较长的50Ω输送馈管感应了雷电强大的电脉冲, 冲击了发射机, 将功放管损坏。而后者应是造成功放管损坏的主要的原因。

出于这种考虑, 中波发射机厂家-上海明珠广播器材厂在发射机的输出端与输出馈管间加装了避雷器 (如图1) 。该避雷器由一耐高压电容和避雷放电管组成, 放电管耐压为1500V。但在安装该避雷器后, 效果并不理想, 功放管还时常遭雷电而损坏。我们分析, 避雷器虽然用耐高压电容堵住雷电的进发射机的道路, 但泄放雷电的道路尚不够畅通, 由于雷电瞬间电流时间极短, 在放电管放电泄放雷电之前, 电脉冲就已作用在功放管上了。

为此, 我们在发射机输出口加装一防雷电感线圈, 泄放天线和100多米长馈管上感应的雷电电流。 (见图2) 该高频电感线圈, 用2mm的防高温丝包线或2.5mm的塑料导线, 在一个直径为70mm的磁环上绕35圈, 制成一电感线圈。经测量, 其电感量约为5毫亨~6毫亨。在中波频段, 此电感线圈的感抗为 (以525kHz计算) :

XL=2πf L=2×3.14×525×103×5×10-3=16.5kΩ

从计算可以看出, 防雷电感线圈对发射频率呈现高阻, 不会影响天调网络, 也不会影响机器的运行指标, 它为雷电电流提供一条电阻为零的泄放通路, 可以起到避雷作用。

在安装防雷电感线圈后的, 有比较明显的防雷效果。但雷击时仍有部分功放管损坏。这是因为虽然各种雷电波总体的轮廓相似, 但是每一次雷电闪击的电流 (电压) 波形存在很大的随机性, 在远距离上, 主要是雷电辐射场中低频分量的传播, 其能量主要由直流能量和低频能量组成。原安装的高频线圈可以泄放它的直流能量, 却不能对低频能量起作用, 以2 000Hz的交流电为例, 高频阻流圈的阻抗为:

XL=2πf L=2×3.14×2×103×5×10-3=62Ω

对接地电阻的要求是小于4Ω, 接地电阻如是2Ω.低频电流接地电阻相当于62+2=64Ω, 显然达不到防雷的要求。要泄放低频能量, 最好的办法是在发射机的出口处安装LC并联谐振电路。

LC并联谐振电路谐振时对谐振频率呈高阻, 其等效阻抗为, X=L/RC, 不会对发射机自身和天调网络产生影响, 对低频则电阻极小 (0.5Ω以下) , 完全可以满足发射机的防雷要求。

以工作频率为1008KHz发射机为例:采用高压云母电容, 容量C=1000PF, 根据谐振公式:f0=1/2π (LC) 1/2, 可得电感线圈L=24.93μH.其谐振时的等效阻抗X0=24.93×10-6/ (0.1×1000×10-12) =249KΩ (假设线圈的电阻是0.1Ω, 如需精确定量计算, 可用电桥测出该值) 。此时对低频分量, 该并联谐振电路呈感性, 如2 000Hz的低频, 其感抗为X=2πf L=2×3.14×2×103×24.93×10-6=0.31Ω≤4Ω。因此可以满足防雷的要求。并联谐振电路接法如图3所示:

1 电容的选择

LC谐振电路Q值本应尽量大。从公式Q=1/ωRC可知, 电感线圈确定后, R值就确定了, 要得到大的Q值, 电容C应小些, 可Q值过高, 通频带B=f0/Q会变窄, 导致发射机载频边带太窄, 影响发射机频响指标。除工作频率为603kHz的发射机谐振电容取C=3000PF外, 其他发射机谐振电容取C=1000PF。

2 电感的制作

电感线圈公式L= (K×μ0×μs×N2×S) /l

式中μ0为真空磁导率, 取4π×10-7, μs为线圈内部磁芯的磁导率, 空心线圈μs=1, N2线圈圈数的平方, S为线圈的截面积, 单位为平方米, l为线圈的长度, 单位为米。K为系数, 取决于线圈半径与长度的比值, 见K值表。电感量L的单位为亨利。

用宽14mm厚2.5mm的紫铜带绕成直径Φ=126mm的线圈, 每圈间距为6mm, 共19圈, 线圈长度为140mm。线圈的抽头走线圈内部, 线圈骨架用厚8mm的胶木板制作。线圈的最大电感量为L= (K×μ0×μs×N2×S) /l=0.71×4π×10-7×1×192× (0.0632×π) /0.14=28.7×103H (K值用插值法取得) , 即27.8μH。改变线圈的抽头位置可减小电感量。根据谐振公式f0=1/2π (LC) 1/2, 可计算出各发射机不同工作频率的时谐振线圈的电感量。

3 调试

为了使LC并联谐振电路准确地谐振于发射机的工作频率, 应对线圈的抽头位置进行调节, 确定后再接在发射机上。我们制作了一个简单的检波电路, 见图4。调试时, 从发射机的高频激励输出端口取出激励信号作为基准高频信号源接入自制电路, 根据并联电路的原理, 改变电感线圈的抽头位置, 当达到谐振频率时, 阻抗最大, 线圈两端电压最高, 万用表电压档表针指示最大, 电路准确地调试到发射机的工作频率上了。将调试好的谐振电路安装在发射机上, 开机正常, 三大技术指标测试为甲级。

经过上述的技术改造, 基本上克服了雷电对发射机的威胁, 保证了安全优质播出。

参考文献

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的防雷措施 篇8

关键词:全固态中波发射机防雷措施,天线防雷,人工接地体

全固态机在稳定性、指标、效率上与电子管机相比, 有着巨大的优势, 但由于全固态机功放使用的是场效应管, 它单管功率小、耐压低、易遭雷电破坏。所以, 全固态机要正常、安全地运行, 需要有可靠安全的防雷措施。由于中波较之电视、调频的频率低得多, 无线尺寸大, 各天线间、天线与机房间的距离通常较远, 当天线遭雷击时, 要使各天线、机房场地组成的联合接地体基本等电位是不可能的。所以, 中波发射台的防雷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天线的防雷

天线通常是附近最高的建筑物, 容易招引雷击。如果天线没有很好的防雷措施, 由它引入的雷电将会对匹配网路、发射机产生严重的破坏, 甚至损坏天线底座的瓷柱。

1.1 铺设合格的地网和地井

天线遭雷击时, 由天线引进的雷电能量经泄放系统入地, 雷电流的强度常达几百千安。假设泄电电流为2 k A, 若冲击接地电阻为2Ω, 则塔基地电位就要瞬时上升到4 k V。因此, 在天线与发射机间会形成很大的压差, 通过馈线的连接, 产生很大的电流流入发射机。对于电子管机, 由于高末级电子管能承受很高的电压, 这种程序的雷电流经过匹配网络和高末槽路泄能后, 一般不会损坏发射机, 只会引起过流跳闸。但对于固态机来讲, 可能就会损坏其功放管, 甚至引起更为严重的故障。所以, 铺设合格的地网和地井, 降低冲击接地电阻, 当天线遇击时, 能迅速泄放掉天线上感应的电荷, 降低塔基的瞬时电位, 是天线防雷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 我区绝大部分发射台更换了发射机、馈管、匹配网络, 但天线地网未作改进。很多天线, 因受场地限制, 地网铺设本来就未达要求, 又没有地井, 塔基的接地电阻普遍在1Ω~4Ω之间, 这样的接地电阻, 能满足电子管机的防雷要求, 但对于全固态发射机来说, 其接地电阻偏大了。如文本广播电视103台5号塔, 改造前接地电阻为0.9Ω, 易遭雷击, 通过改造地井、重新设计敷埋地井地网, 改造后接地电阻为0.2Ω, 投入使用以来, 雷击造成的停揪明显减少。

1.2 调整打火隙距离

当天线遭遇雷击时, 会在天线底部放电球间造成极高的瞬时电压。调整合适的放电球间距, 使其在正常播出时不放电, 但遇雷击时能及时打火放电, 以防雷电对发射机的破坏。若放电球间距太宽, 导致放电电压过高, 雷电能量没能及时泄放, 对发射机就起不到保护作用。另外, 雨水溅起的泥沙粘在瓷柱表面, 这时遇上雷击, 极易引起瓷柱表面拉弧, 损坏瓷柱。我区1 0 3台1#塔天线底部瓷柱的损坏即是这种原因。该瓷柱高20cm, 室外常态耐压不足3万伏, 但经高压实验, 调整前其放电球的放电电压达到4万伏。拉弧损坏的瓷柱用2500 V摇表测其绝缘电阻, 只有1.5 MΩ。

放电球间距的设置, 可用实验测定, 即在满功率, 零调幅度时, 用高频电压表测出天线输入点电压的有效值V 1, 就可计算出百分之百调幅度时的峰值电压VM AX=2V 1, 然后用高压实验器确定放电球的间距 (如用每毫米放电电压1千伏的经验进行调整, 误差很大) , 使其放电电压为1.2 VMAX即可。若是两频共塔, 则要分别测出每部机单独工作时的电压有效值V1和V2, 然后以1.2×2 (V1+V2) 作为天线放电球的放电电压。也可用计算方法来确定放电球间距, 以103台639k H z、1305k H z两部10k W机共塔天线 (1#) 为例:

1) 天线对639k H z呈现的阻抗Z1=16:6-j127.5Ω, 如图1。

P为发射机标称输出功率

2) 天线对1305k H z呈现的阻抗为Z2=97.5+j232Ω

同上法可求得V2=2548.7 V

所以天线输入点满调幅度时的峰值电压为

取放电球的放电电压为1.2 VMAX=1.2×16133.2=19359.8 (V)

若同一场地同时有数副天线, 多部机器同时开机, 则需要考虑其他天线辐射的信号在本天线上产生的感应电压, 要适当加大放电球的间距。如103台共有5副中波天线, 同时要开9~1 0部机, 其中9部1 k W机, 2部10k W机, 上例天线的放电球放电电压取22000 V。有的天线, 因其发射机功率小, 其放电球放电电压较低, 放电球间距很近, 如3左右, 则需在放电球上方加一小雨棚, 防止雨雪、杂物落入放电隙, 引起打火。同时要注意防止虫蚁爬入打火隙造成短路。每次雷击后应及时打磨放电球, 清洁打火痕迹。

2 天调网络的防雷

2.1 石墨放电柱

如图2所示, 除在天线底部装有径约10cm的金属放电球外, 再在调配间安装石墨放电柱, 使其放电电压与金属放电球的放电电压一样。通常在石墨放电柱的接地铜杆上串40~50只磁环, 正常情况下, 它不起作用, 当天线受雷击拉弧短路而发射机的保护动作发生以前, 可提高发射机的短路阻抗, 因而对发射机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雷电的主要能量是直流和低频成分, 所以它不影响雷电的和地通路。

2.2 电感线圈L0、电容C0

电感线圈L0一般由粗铜管绕成, 其电感量一般为60~100 MH, 是雷电流的良好下地通道, 能直接泄放雷电能量。电容C0一般选择在1000~2000 PF, 能有效地附上雷电流向发射机一端泄放, 但对需要发射的信号又不致产生过大的电压降。在匹配网络中, 可用Γ形、T形、π形网络。在实际设计中, 由于Γ形网络易于调整, 所以在实用中常被采用, 这种网络经过计算机有两组解, 从有利于防雷角度考虑, 并臂取电感 (相当于L0) , 串臂取电容 (相当于C0) 。

2.3 相移网络

为了防止负载短路时, 在功放电路里产生过大的瞬态电压, 在发射机的输出槽路都没有-45°相移网络, 当负载短路时, 功放侧的等效阻抗呈感性j R (平时为R) 。负载短路通常是由于雷击时放电球放电引起, 因此, 为了防止雷击对功放管的损坏, 在放电球因放电形成瞬间短路时, 必须保证发射机的输出端也处于短路状态, 即要求信号经馈线 (相移量为Φ1) 、匹配网络 (相移量Φ2) 到达天线时, 其相移量Φ1是Φ2的整数倍, 即Φ1+Φ2=nπ但系统通常不满足这一条件, 这就需要在匹配网络与馈线间插入一相移网络 (相移量Φ3) , 使其满足Φ1+Φ2+Φ3=nπ, 它只起移相作用, 不改变网络的阻抗。相移网络可用T形、π形网络, 但T形网络易于调整, 如图3。

如需电流相移量为Φ, 则

式中,w为馈线特性阻抗

从有利于防雷考虑, 取X1为电容, X2为电感。确定所需要增加的相移量Φ, 可短路放电球, 用阻抗分析仪从机器端的馈线处测得。

3 在发射机端安装避雷器

为进一步提高发射机的抗雷能力, 可在发射机的输出端串接同轴雷电过电压保护器, 能充分地抑制雷电电流通过馈线系统进入发射机的量级, 但这一装置较贵, 每个约2000元至3000元。也可用经济简单的方法, 即在发射机槽路输出端加装直径为1cm的小型放电球, 只需仔细调整放电球的间距, 使其放电电压为V=1.2×2 (P为发射机标称输出功率, w为馈线特性阻抗) , 也可有效地泄放雷电的残余能量。如1k W机, 输出负载为50Ω, 则放电电压调整为V=1.2×2=758.8V, 其放电隙间距约为0.3mm。

4 电源的防雷

在电源接入机房前, 安装1:1的隔离变压器, 在发射机电源输入端安装一定数量和规格的防雷模块, 这些措施能有效地防止电缆上感应的雷电信号对发射机造成破坏。

5 结束语

中波发射机的防雷是一项系统工程, 采取单一的防雷措施是不够的, 必须多级防护, 逐级削弱雷电能量, 减少雷电对发射机的破坏, 才能更好地降低停播率。

参考文献

[1]张丕灶, 张建安, 张海樱, 王亚坤, 杨元华.全固态脉宽调制中波发射机.厦门大学出版社

[2]张丕灶, 等.全固态PDM中波发送系统原理与维护.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中波发射机浮动载波技术的电路分析 篇9

浮动载波, 也叫动态载波控制, 它的意思是发射机的载波功率大小会随着音频幅度的高低而发生变化。在日常的发射任务中, 低调幅度不含信息的载波功率一般会占总发射任务的的90%以上, 在低幅度时候适当地降低载波功率可以减小损耗, 随着调制度的增大载波功率同步跟随直到恢复到正常载波功率范围。调幅波的功率计算公式为:

由上述公式可知, 当M=100%时, 边带功率最大, 也只有载波功率的一半。可见现行中波调制方式其效率是较低的, 尤其当调制度较小时, 大部分功率都以载波功率被白白消耗了。

2 浮动载波技术的基本原理

当调幅度下降时, 载波功率下浮;当调幅度上升时, 载波功率上浮;在高调幅度时, 即为全载波状态运行, 因此, 实现了DAM发射机节能降耗的作用。

以我们中波转播台DAM发射机而言, 在它音频处理系统的单元电路中, 只需增添一个与之相关的电路, 就能够实现随着调幅度的变化, 而载波功率上下浮动的功能。

3 浮动载波技术配置在DAM发射机的分析及应用

3.1 DAM中波发射机上的浮动载波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

虚线内为另外增加的浮动载波控制电路。它的功能就是依据输入音频信号的大小 (即调幅度的大小) 来改变N7B同相输入端直流负电压-15V的高低, 因而实现控制DAM发射机载波功率的大小, 达到节能损耗的功效。

初始值的设置, 当调幅度为0时 (M=0) , 预置下浮载波功率可根据需要在0~-6d B范围内选择;当调幅度在100%时为全载波。浮动载波门限与电子开关电路组成浮动载波的控制启动点。调幅度达到某一设定值时 (例如50%) , 在门限电路的控制下, 电子开关接通, 载波功率开始随着调制度的继续加大而向上浮动。

调幅度低于启动点B的幅度时, 在门限电路的控制下, 电子开关断开, 载波功率运行在预置功率上, 即受控曲线的AB段 (预置功率在-3d B) 。当调幅度超过100%时, 过调制保护电路启动。载波功率保持在全载波状态, 即受控曲线的CD段。浮动载波的启动点B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设定。

根据我们对采用浮动载波技术的10KW DAM发射机进行测试, 输入1KHZ的音频信号, 当调幅度在50%时, 浮动载波启动。预置功率分别为-3d B和-6d B。测试数据如表1:

依据上述试验数据表绘出预置功率分别为-3d B和-6d B状态下的受控特性曲线如图2。

3.2 中波数字循环调制发射机的浮动载波电路如图3。现对其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进行分析及阐述。

基本原理:中波发射机的调幅度与输入音频信号大小成正比。所以, 浮动载波控制电路的调幅度取样信号主要来自于音频。当调幅度较小未超过预设置的载波电平时, 载波功率不变;当调幅度超过预设置的载波电平时, 将出现负峰削波;过零点时, 浮动载波控制电路启动, 载波功率随着调幅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当调制度达到90%以上时, 载波功率恢复到全功率。

电路分析:浮动载波电路的音频信号取自于模拟输入板 (A35) N9A-1脚, 然后经放大电路N22B放大, 其放大倍数为R90/R98的比值, 之后调整电位器R98则N22B的倍数能相应变大。VD20、C90、C91组成的峰值测试电路, 把音频信号变为直流信号, 直流的电平高低变化可以真实地反映为音频信号的大小, 经N22A直流放大电路放大后, 电路所输出的直流电平经隔离电阻R92可以控制N7B第5脚所需要的直流电压, N7B第5脚的直流电压高低则可能会影响发射机载波功率的高低, 在这个电路的帮助下, 可以使载波功率有规律的上下浮动。

调试方法:K1-3是浮动载波预置开关, 1是全载波, 2是-3d B载波 (半功率) , 3是-6d B载波 (四分之一功率) 。设置时, 在无音频信号输入时, 分别调整R101、R102、R103, 使发射机输出功率分别为25KW、155KW、6.25KW。K1-2是满功率设置开关, 输入1KHZ音频信号, 达到100%调制度时, K1-2为1时, 是满功率即25KW;K1-2为2时 (-3d B) , 调整R95使载波功率达到25KW;K1-2为3时 (-6d B) , 调整R96, 使载波功率达到25KW。设置浮动载波启动点, K1-1为1时, 全载波;为2时, 调整R104设置半功率 (-3d B) 启动点;为3时, 调整R105设置四分之一功率 (-6d B) 启动点。

4 浮动载波技术的节能效果

浮动载波技术的节能是相对的, 受一定条件的限制。根据试验运用结果, 10KW以上的DAM发射机, 采用浮动载波技术运行时, 发射机设置在-3d B载波功率 (即5KW) , 调制度在50%, 启动浮动载波, 平均调制度为70%, 与普通调幅方式的发射机相比, 可节电30%以上。浮动载波的节电效率与以下因素有关:

(1) 与预置浮动载波的起始功率 (设置0到-6d B) 和受控特性曲线的开关有关。

(2) 与转播的节目内容有关, 语言节目相对音乐节目的节电效率就高一些。

(3) 与节目的平均调幅度有关, 平均调幅度越大, 节能越低。

(4) 与发射机的功率和整机效率有关。越是大功率发射机, 特别是DAM发射机效率达到80%以上, 载波功率占所消耗的绝大部分, 采用浮动载波技术运行时, 不但节电的绝对数字可观, 百分比也相当可观。

5 结束语

浮动载波技术是在减少了中波发射机部分载波功率, 从而相对地提高调幅度所占的比例, 继而达到节能的目的。降低了设备的运行温度, 对延长设备的寿命和发射机运行的可靠都有了很大的帮助。

摘要:文章详细介绍了浮动载波技术在中波发射机上的应用, 分析了浮动载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调试方法, 它所具备的良好的节能效果简单的电路结构易于实现的方法都得到广大广播技术人员的认可。

关键词:中波发射机,浮动载波技术,节能降耗

参考文献

[1]韩武建, 韩枫.浮动载波技术及其实用控制电路[J].硅谷, 2010 (10) .

[2]许云周.全固态中波发射机的浮动载波应用[J].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0 (S1) .

中波发射机的防雷与接地措施研究 篇10

1 雷电对中波发射机系统的影响

有关数据显示,雷电对中波发射机的影响非常巨大,雷电在瞬间产生的电压会直接损害中波发射机的电子设备,进而导致其工作受到影响。结合工作实践,雷电对中波发射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受到雷电危害。雷电瞬间电压产生的电流导致中波发射机的电子设备瞬间燃烧,进而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这种危害对于中波发射机而言是致命的;二是间接危害。雷电所产生的直接电流通过电路系统时会产生一定的后续电流,而产生的电流对中波发射机会形成一定的电磁脉冲,进而导致其硬件出现故障,最终导致系统不能工作。

基于雷电对中波发射机所产生的影响,目前,实践中所采取的防雷措施技术主要有天馈系统尖端放电策略。基于中波发射机设备的安装位置,为避免天馈系统被雷电击中,一般我们会在天馈系统中放置放电设备,以此降低其被雷电击中而产生的危害。可根据具体的环境,选择相应的一对半球装金属放电器,将其放在天线底座,以此释放电荷的压力。还可以通过安装静电泄放圈、进行封锁装置等措施,降低雷电对中波发射机带来的影响。

2 完善中波发射机防雷接地措施

结合雷电对中波发射机的影响及防雷接地技术现状,为提高中波发射机工作的稳定性,降低其因雷电影响而导致系统故障的概率,应从以下方面做好防雷接地措施。

2.1 天线系统设计防雷措施

基于中波发射机的工作原理,天线系统处于自然环境下,易受雷电的冲击,为避免因天线受到雷击而导致系统损害,必须要做好天线系统的防雷设计。一是直流引导线圈。直流是雷电的主要部分,其对发射机的影响最大,因此,必须要对直流引导线圈进行设计,以此将雷电电流引入地下,避免发射机受到影响;二是安装放电装置。虽然目前已经安装了放点装置,但是,实际放电效果不明显,因此,应做好放电球与建筑物的有效衔接,采取分流方法,合理设计放电装置的电阻,避免出现短路现象。

2.2 雷子接地极设计防雷措施

基于土壤中的自由离子对电阻率影响的原理,可采取雷子接地极设计防雷措施进行防雷,比如,当土壤中的自由离子浓度变化较大时,其影响电阻率的变化,进而影响雷电传输。因此,设计人员在安装发射机设备时,可以在离子机上安装相应的离子释放孔和呼吸孔,以此提高土壤的水分,土壤水分增加就会提高其潮湿度,进而有效地提高了雷电的传输效果,避免了其因雷电电流冲击而导致机械故障的发生。

2.3 天馈系统的防雷措施

天馈系统防雷主要是防止雷电产生电磁波,中波发射机的天馈数量一般为3~6个,其通过钢架结构链接到各个调配室,基于当前的技术发展,天馈系统的结缘性已经大大提高,尤其是天馈系统的输电线路具有良好的绝缘效果,因此,我们对于线路绝缘部分的设计关注不高,重点应做好天馈线路接口部分的绝缘处理。首先,我们需要在天馈线路的输入端链接一个防雷装置,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起到二级保护作用,当然,防雷装置的尺寸需要根据天馈系统的要求进行选择;其次,在另一端接口处要做好接地线处理,及时将雷电电流引导出去。

3 中波发射机防雷系统改造分析

3.1 接地线系统改造

首先,接地系统的整体规划要科学、合理,一般可以选用120根长度为7~8m的铜线组成,其铺设过程也非常讲究,通常以天线底部为中心,以放射状向周围均匀铺设。这种接地线系统对于中波发射机的接地电阻并不理想,因此,必须在中波发射机的塔基做一个专门的地井。

3.2 供电系统防雷

必须要重视架空高压电线对中波发射机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在遭遇雷击时,架高压线会产生高压浪涌,这种高压浪涌对中波发射机有着致命的危害。因此,在进行供电系统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这种因素将会产生的影响,并且必须选择完全接地的供电装置,以保证接地系统能够将电器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大地紧密联接起来,从而降低高压浪涌对中波发射机的损害。

4 结语

总之,在进行中波发射机防雷与接地措施设计时,一定要根据具体的环境与要求进行设计,尤其要特别注意放电球间距之间的调试,使用严密精准的仪器检查阻抗,从而确保阻抗无误。

摘要:因中波发射机工作环境的特殊性,要求其做好防雷保护措施,本文基于实践中雷电对中波发射机防雷的影响及其防雷技术现状,阐述了中波发射机防雷与接地保护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波发射机,防雷,接地

参考文献

上一篇:磨课艺术下一篇:夏季保健十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