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介绍

2024-04-19

雅虎介绍(共8篇)

篇1:雅虎介绍

雅虎(Yahoo!,NASDAQ:YHOO)是美国著名的互联网门户网站,20世纪末互联网奇迹的创造者之一。其服务包括搜索引擎、电邮、新闻等,业务遍及24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超过5亿的独立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网络服务。同时也是是一家全球性的因特网通讯、商贸及媒体公司。

其网络每月为全球超过一亿八千万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网上服务。雅虎是全球第一家提供因特网导航服务的网站,不论在浏览量、网上广告、家庭或商业用户接触面上,都居于领导地位,也是最为人熟悉及最有价值的因特网品牌之一,在全球消费者品牌排名中位居第38位。雅虎还在网站上提供各种商务及企业服务,以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及网络使用率,其中包括广受欢迎的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网站解决方案的雅虎企业内部网;影音播放、商店网站存储和管理;以及其他网站工具及服务等。雅虎在全球共有24个网站,其总部设在美国加州圣克拉克市,在欧洲、亚太区、拉丁美洲、加拿大及美国均设有办事处。中国雅虎开创性地将全球领先的互联网技术与中国本地运营相结合,成为中国互联网界位居前列的搜索引擎社区与资讯服务提供商。中国雅虎一直致力于以创新、人性、全面的网络应用,为亿万中文用户带来最大价值的生活体验,成为中国互联网的“生活引擎”。

杨致远与大卫费罗在斯

2005 坦福大学创建了“杨致远的WWW指南”

2007 年6月 2008 年2月 2008 年11月

雅虎花费10亿美元收购阿里巴巴40%股份 杨致远取代塞梅尔出任CEO 微软出价446亿美元收购雅虎 1994年1月

年8月

1994年4月 “杨致远的WWW指南”改名为雅虎

1995年3月 雅虎公司成立

1996年4月 雅虎上市,首日收盘价为33美元

CEO杨致远辞职

卡罗尔·巴茨(Carol 2001年3月 CEO蒂姆?库格尔(Tim Koogle)辞职

2009 年1月

Bartz)出任雅虎CEO 2004年3月

历程: 1.初出茅庐: 雅虎发布自主搜索引擎

2011 年9月

卡罗尔·巴茨被解职

雅虎公司的成立充满了戏剧性。1993年底,在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杨致远和大卫建立起自己的互联网向导,名为“杰里和大卫的万维网向导”,这就是雅虎帝国的前身与起源。他们先后拒绝了多家知名巨头的收购邀请,最终得到了风险投资,于1995年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

2.盛极一时:

雅虎成功上市 成互联网翘楚

随着大规模的宣传和战略上的成功,雅虎成立短短几年内迅速在业内站稳了脚跟,并且很快发展成硅谷中耀眼的新星,上市之后,股价节节飙升,创造了互联网公司的奇迹,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

公司成立后,由库格来负责管理事务,费罗负责技术开发,杨致远负责对外公关。1996年3月7日,雅虎股票正式上市,4月12日正式交易,正值周五。股票最初定价13美元。但交易狂热,平均每小时转手6次之多,一度飙升至43美元,最终以33美元收盘。雅虎市场价值达到8.5亿美元,是Sequoia投资时的200倍。各种免费的服务、凌厉的宣传攻势、加上经人工筛远过的网站目录,使雅虎比其他任何竞争对手都更有吸引力。由于它的日平均访问量无人可比,雅虎逐渐得到网上广告客户的认同。截至到1997年年底,雅虎已拥有1700家客户,与1996年初的112家客户相比,雅虎的生意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收入也翻了三番。随后的几年,雅虎的访问量依然直线上升,股票也如火箭一般,上升势头不减。从1996以来,雅虎的股票已历经三次拆股,从每股13美元增至1999年4月1日的每股168美元。该网站的用户已达6000万。1999年全年,收入倍增至5.89亿美元,并取得了6110万美元的骄人盈利。股票市值最高时达700亿美元。可以说,雅虎登上了其发展历程中的顶点。

首任CEO库格尔 创崭新商业模式

蒂姆·库格尔(Tim Koogle),于1995年8月加盟雅虎公司,成为雅虎首任CEO,时年49岁。库格尔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在互联网用户的心目中,雅虎几乎就是免费搜索、免费新闻、免费参考资料、免费电子邮件、免费在线购物和免费聊天等的代名词。

3.危机四伏

雅虎深陷危机 盛世之下的泡沫渐灭

塞梅尔接受雅虎后,虽将这座帝国从2001年的股市低谷中挽救回来,并达到了业务的峰值,然则实际上却将雅虎带入了更令人担忧的战略偏差,致使雅虎在日后数年的发展中屡屡败给竞争对手,更成为今日雅虎深陷窘境的远因。

2001年5月1日,特瑞·塞梅尔接任CEO,正式开始执掌雅虎,几乎所有的评论家都认为,正是塞梅尔,使这家昔日互联网帝国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在新世纪伊始便给今日雅虎的窘境埋下了难以挽回的伏笔。

作为前华纳兄弟公司的老板,他凭借其在媒体业打拼的多年经验,带领雅虎走出2001年的股市阴霾,并在2003年中期将雅虎推向了一个极致,市值曾一度高达1270亿美元之多,似乎在表面上,“一切都很美”,雅虎又回归到了2000年互联网最辉煌的年代。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么?

虽然凭借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和雷厉风行的办事作风,雅虎从2001年的危机中顺利翻身,并在2003年前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潜藏中的危机也显而易见:虽然这种技术与媒体互补的存在形态,一度为雅虎带来了利润、地位和赞誉,但“互补”的背后则使发展中的雅虎始终未能明确技术在公司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进而埋下了一连串尖锐矛盾的种子。2000年,雅虎开始把搜索引擎业务外包给谷歌,可以说是一手培养了这位日后给自己带来激烈竞争的“掘墓人”。

“从特里·塞梅尔执掌CEO开始,雅虎一个很大的方向性错误是雅虎一直把自己当成了媒体来经营,而非一个互联网或技术含量高的高科技公司来经营。整个公司聚焦的核心与运营思维上和谷歌比较有很大的差距。” 曾在雅虎中国任职5年的雅虎中国区资深副总裁陈建豪在一次采访时如是评价雅虎当年的战略路线。

而创始人杨致远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们一直都是觉得雅虎是一家互联网上的发行公司”,而支撑这一远景的,是社区、沟通、搜索引擎、电子商务这“四根柱子”。但对于任何一家网络公司而言,想做到面面俱到何其之难!而“互联网上的发行公司”这一论断更是表明雅虎高层对于自身定位的偏差。

尽管雅虎在2002-2003年先后收购了搜索引擎公司Inktomi和Overtune,但却抛掉了手中持有的谷歌股份。但即使如此,还是赶不上Google的脚步。Google凭借自身技术而推出的Adwords提供使用者更有效率的搜索结果,同时也带给广告商更多的利润,而雅虎由于没有掌握核心搜索引擎技术,最终被谷歌赶超。事实证明,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自主研发的技术始终是第一位,并购不过是扩大技术应用的推动器而已。

雅虎不仅在技术上失策,在并购上同样落后一截。

随着Web2.0社区网站的发展壮大,影响力与日俱增。由于塞梅尔和雅虎的犹豫不决,最终使Google成功买下Youtube,为谷歌在网络视频领域奠定了基础,也进一步加剧了对雅虎广告业务的抢夺。雅虎虽然也成功并购了几家公司,但是却错过不少机会。

2005年,雅虎意图并购MySpace,但是最后却失之交臂,输给了News Corp。次年,雅虎想要以10亿美金买下Facebook又未成功。之后,微软投资Facebook部分股份,而且是以“150亿”美元的身价为基础。

2007年6月,杨致远出任雅虎CEO,原本的踌躇满志却最终变为失意蹉跎,雅虎的情形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在朝着更加不利的方向上发展。

2008年2月,微软提议以每股33美元的价格收购雅虎。事实上,这项交易能够帮助杨致远和雅虎走出困境。不过杨致远的优柔寡断向自己的团队发出了模糊而错误的信号,最终他拒绝了微软的报价。杨致远的这一决定,被评为科技行业十大最糟糕CEO决策之一。

2009年,巴茨从杨致远手中接过指挥棒,雅虎在风雨飘摇中,即将迈过21世纪第一个十年。

雅虎的十字路口

关于雅虎的种种可能性都只是停留在猜测阶段,塞梅尔似乎不会迈出那决定性的一步。一年前,虽然Google同样是风光无限,但是仍旧有不少人看好雅虎和特里·塞梅尔(Terry Semel):增长虽然不是非常迅速但是基础雄厚,塞梅尔虽然保守但是堪称稳健。

现在,问题就是出在了稳健上。

过于追求稳健的雅虎一再贻误战机。《纽约时报》称在Myspace、YouTube争夺战当中,最先取得优势的都是雅虎,但是雅虎的犹疑最终却让新闻集团和Google抢了先。今年,Google还以10亿美元的价格购得了AOL5%的股份,并获得在AOL的搜索广告销售权。

外界对雅虎的看法已经发生改变,对于雅虎的信心也在逐渐丧失。过去的三个月里,华尔街连续两次抛售雅虎。2006年以来,雅虎的股价已经下跌了35%。

第一次是在7月,塞梅尔宣布Panama计划推迟到今年年底推出,这一计划是为了提高雅虎的技术以便雅虎可以从每次用户搜索当中赚到更多的钱。塞梅尔认为华尔街对此事的反应非常的愚蠢,他认为雅虎的计划的确是延迟了,但是不像Google每次都会草率地推出一些叫做“beta”版的测试产品。塞梅尔说,雅虎希望启动一个完全实用的产品,所以一定得谨慎。为什么股市会因此而陷入恐慌?

第二次抛售是在9月底,塞梅尔在高盛公司举行的一个论坛上警告投资者,在线广告没有取得他期望中的增长,季度利润会低于此前他的预计。塞梅尔还特别强调来自汽车和银行—雅虎最大的两类客户广告增长放缓。塞梅尔说到:“我们仍旧期望这一块业务在2006年有很大的成长,这并不是什么悲剧或者灾难,我们只是说了我们看到的。”

但是令人疑惑的是,当成绩单出来之后,似乎只是雅虎自己看到了困难,其他公司却没有丝毫受到影响,Google的成绩更是创记录的好。《经济学家》和《纽约时报》就认为,雅虎最好能面对现实,在互联网行业做第二,而不是去同Google争第一。但是如果仍旧要同Google一较高下的话,塞梅尔领导的雅虎必须要有所行动。现在分析师和媒体已经在为雅虎和塞梅尔做出各种建议。

《财富》网站的报道称雅虎正在同时代华纳密切接触商谈收购其手中的AOL股权的事情。除了收购AOL之外,《财富》还为雅虎寻找了两个变革的方向:卖给微软或者与eBay合并。

求购AOL的传言一直很多,收购AOL能给雅虎带来流量的增长并且对其搜索广告业务也会有相当的帮助,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一收购并不能给雅虎带来多少质的转变。而且时代华纳究竟是否想卖也未可知。时代华纳的新闻发言人表示:“时代华纳对AOL有一个新的战略,不会考虑任何收购的计划。”据花旗的分析师Jason Bazinet估计,AOL价值大约130亿美元,当然,时代华纳有可能会要的更多。

如果雅虎买不来AOL,那么雅虎股东最佳的选择或许是把雅虎卖掉,在所有潜在的买家当中,微软的可能性最大。在搜索领域,雅虎和MSN有一个共同的敌人:Google。但是,微软的程序员文化同雅虎的互联网文化可能会给整合带来不小的难度。

同eBay合并的建议似乎是最没有创意的了。关于这两家公司合并的讨论也有几年的历史了。事实上,这两家公司的战略合作也已经开始。在业务上,两家公司并没有多少竞争,而且在很多方面都要面对Google的竞争。但是,据报道称,这两家公司合并的可能性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原因就在于两家公司关注的领域并不相同。

除此以外,American Technology Reasarch的分析师Rob Sanderson甚至建议,如果雅虎的Panama计划没有成功,雅虎可以考虑同Google合作,就像雅虎收购Overture以前那样。Sanderson自己也知道,这一设想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他坚持如果雅虎这样做的话,会给雅虎带来很高的财务回报,“EBITDA(扣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会比目前提高35%”。

但是,从雅虎的态度来看,以上的种种可能注定都只会停留在猜测阶段。塞梅尔似乎不会迈出那决定性的一步。10月,他对投资人表示,只要雅虎能够抓住手机广告,社会网络网站等新机会,情况就会有所改变。只是如果第三季度的业绩仍旧让人失望的话,雅虎是否还会继续这种不“作为”的态度?

4.英雄迟暮:

巴茨时代终结 雅虎前景扑朔迷离

9月7日,巴茨被电话通知解聘,雅虎的未来的前途进一步引发了世人的关注。这位昔日崛起于硅谷的“互联网巨人”,如今已难逃英雄迟暮的尴尬与困惑。究竟路在何方,至今仍没有确切答案,恐怕只能交付时间来见证。

“女巫终于走了。”有雅虎高管这样评论巴茨的离职。

9月7日早上,巴茨向雅虎全体员工发送电子邮件,称自己在电话中被解雇。目前尚不清楚为何巴茨被解雇,不过自巴茨2009年1月上任以来,导致雅虎股价低迷,财务业绩也停滞不前,并且在与谷歌和其他科技公司的竞争中表现不佳。

自出任雅虎CEO以来,巴茨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并未能打动华尔街。曾经的“硅谷女王”并没有带领日薄西山的雅虎走出困境。目前的雅虎面临着广告收入停滞不前,新业务拓展不利,与最为有价值的亚洲资产(即阿里巴巴和雅虎日本)交恶等一系列问题。

“从当初选择她担任雅虎CEO时,就存在很多质疑声,最重要的怀疑就是她‘强硬有余、创新不足’。其离职后,雅虎的股价上涨7%,这说明华尔街早就厌烦了巴茨。对于现在的上市公司来说,CEO的命运决定于董事会,董事会决定于华尔街。”互联网评论家吕本富对记者表示。

其上任不到一年,就因为与微软达成的一项搜索交易而遭到抨击。批评者认为,雅虎虽然节省了开发资金,但也分流了广告收入。同时,雅虎用户在其网站上的停留时间,已经远远落后于Facebook和Twitter等更具创新力、更年轻的公司。因为本土广告收入的持续下滑,巴茨不得不重组了销售部门。

炒掉巴茨后,雅虎临时任命CFO蒂姆·莫斯暂代CEO职位,也给了业界很多猜想,其CFO的身份或是为出售创造便利条件。

“是选择一个创新型的更懂互联网的CEO,还是选择一个和巴茨一样维持型的,这需要雅虎下定决心”。雅虎中国前总经理谢文如此评价。

雅虎依然未找到出路

四年过去了,雅虎在今年6月时仍举步维艰,管理层无法推动公司业务增长,也不能规划出清晰的业务蓝图。雅虎董事会解雇CEO卡罗尔·巴茨(Carol Bartz)的决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大胆举措,而此前外界一直批评该公司董事会行动迟缓,优柔寡断。

在巴茨2009年1月开始执掌雅虎时,雅虎面临着一系列的严峻挑战。公司在搜索广告市场的份额不断被谷歌夺走,也错过了收购Facebook和YouTube等高速成长公司的大好机会。同时,其展示广告业务面临着广告网络的重重围攻和经济下滑的层层压力。内部员工士气非常低落,而投资者仍对雅虎拒绝微软的收购耿耿于怀,开始对公司失去信心。

在巴茨接管雅虎两年半以后,雅虎面临的问题与以前非常类似。作为其核心收入来源的广告业务份额仍在持续萎缩,而且短期内看不到好转的迹象。公司的创新动力已经停滞,股价也一直在低位徘徊

篇2:雅虎介绍

雅虎CEO杨致远关于雅虎的演讲

Jerry Yang

We always talk about the Internet a lot, and people always come to me and say, “Jerry, what is the big deal about the Internet?” And I always try to tell them with some numbers and statistics of what is happening on the Internet.At the end of 1997, there are about 70 million users on the Internet on the worldwide bases, and by the end of this year it will be over 100 million.And this is from a very rapid growth in 1995.There was less than 30 million people on the Internet, and you can see that in the net last three years it has grown very, very fast and very, very rapidly.The Internet is very interesting because it is a platform for information, for business, for commerce and for content.And this is a very interactive medium.It is the only interactive medium that allows you to do all these things.We have really seen a tremendous growth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Internet media.And what we are going to see in the future is that the growth outside of the U.S.is going to be much more rapid, much faster, especially in countries like China, in Asia and in Europe.I have to say how important it is to have an interactive medium because the ability for users like yourself to interact with the Internet to have a dialogue, to experience, is what makes the Internet very, very unique.There is really no other way that can allow you to experience content, commerce and do business like Internet.And this is why I would think that it is very, very important for not only businesses, but also users to get on to Internet and start using it as a way of getting their information and making their life easier.A lot of people called Yahoo a search engine, and I always have to sort of say that we are more than a search engine.In fact what we have become is a very powerful brand.Over 30 million users on the every month use Yahoo in the United States.We have tremendous amount of recognition and trust.One of the key things that we have established is every time somebody uses Yahoo we call that a page view.Every month we do over two billion page views and that is becoming quite a way of life for a lot of people on Internet.We really appeal to the individual users.We have a lot of people that use Yahoo when they are at work, and we have a lot of people that use Yahoo when they get home at night.And what we are doing is also expanding very rapidly around the world.We have numerous Yahoo versions in Europe, in Asia, in Australia, and we are always expanding, hoping to do more.The key for Yahoo, as many of you know, is a directory structure and its navigational guide.We have over 900,000 Web sites in the US underneath of a few hundreds, thousand categories, and we have over 300 content relationships that we have with major media companies, content companies.And we are always to build, provide users, and consumers, some business solutions to help them find things on their net, to help them shop for something on the Internet, and help them to find information or even other people that they want to contact and communicate with.A lot of people ask me, “how do you make money?” “What is the business behind Yahoo?” And what are the things we tried to do is have a very partnership-oriented approach.So we have a lot of partners, and our business model is based on the advertising business model.When you use Yahoo you will see a lot of banner advertising that is on top of the pages, and those are paid advertising that we receive for people to display their messages to our users.So this is, I feel, very similar to broadcasting and other kind of media where the user can use the service for free.Many

of you know Yahoo is a free product, but we get money from the advertisers who want to reach our users.我们总是大量地谈论 Internet,人们也总来问我:“Jerry,什么是 Internet 的大交易?”我总是试图告诉他们一些有关 Internet 的统计数据。在 1997 年年底,全球范围内有 7000 万 Internet 用户,到今年年底,这个数字将突破 1 亿。这种快速的增长从 1995 年便已开始,当时 Internet 用户只有 3000 万,你们可以看到在过去三年 Internet 用户的增长非常非常迅速。Internet 非常有趣,因为它是一种非常广泛的平台,包括信息、交易、商业和娱乐,同时还是一种非常交互的媒体。它也是允许你做所有这些事情的唯一交互式媒体。我们已确实看到了 Internet 媒体在美国的巨大增长。并且我们看到未来在美国之外的增长将会更加迅速,特别是在中国,在亚洲还有欧洲。我得说一种交互式的媒体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样一种媒体允许你与之对话,而正是这种体验使得 Internet 非常非常特别。确实没有其它的途径使你能够得到在 Internet 上的这种娱乐、商业和交易方式。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 Internet 如此重要,不仅是对于商业,它还可以使用户们上网后得到他们所需的信息,生活更为舒适。

很多人把 Yahoo 称作搜索引擎,我却要说我们不仅仅是搜索引擎。事实上我们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品牌,在美国每个月有超过 3000 万的用户使用 Yahoo。我们广为人知并值得信赖。我们把每一次用户对 Yahoo 的使用称作一次“page view”。每个月我们有超过 20 亿次的“page view”,这已经差不多成为许多网上用户的生活方式了。我们对于个人用户极具吸引力。我们不仅拥有许多用户在工作时使用 Yahoo,还有许多人晚上在家里使用 Yahoo,而我们正在做的是向全球范围迅速扩张。我们在欧洲、亚洲、澳大利亚有很多版本的 Yahoo,我们一直在扩张,并且希望能够做得更多。你们很多人都知道,Yahoo 的关键是它的目录结构和浏览指南。在上十万个类别下我们有 90 多万个美国网点。我们与主要的媒体公司及信息公司有超过 300 个的合作信息关系。我们一直在为用户和消费者建造并提供一些商业能力,帮助他们在网上找到所需的东西,并进行网上购物。我们还帮助他们寻找信息甚至是他们想联系的人。

篇3:雅虎口碑的马云效应

经常登录中国雅虎的人都知道, 中国雅虎首页改版在近年内已经发生了数次。每次改版后的中国雅虎都是面貌全新的, 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雅虎在业务上的一次转型。

记得好像是在三年前, 马云说中国雅虎在五年内将超过百度成为中文搜索引擎的第一。虽然在去年中国雅虎请来国内三大著名的导演, 拍摄了“因找到而快乐”的雅虎搜索广告片, 但似乎并没能将中国雅虎的搜索业务推向第一。于是, 雅虎中国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与转型。

在门户和搜索业务并不尽如人意的时候, 雅虎中国开始尝试区别于其它网站的特色建设。这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娱乐性和互动性。马云一直都非常重视娱乐性和互动性这两个对互联网来说可以增加人气和增强粘着度的特点。作为一个知名的企业家, 马云本身就把自己推向了超越企业之外的娱乐高度;而他的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领先的电子商务平台, 其互动性自然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所以在对待中国雅虎上, 马云的思路似乎并没有脱离娱乐和互动这两条轨道。所以, 我们看到过一个首页充满花边新闻和社区杂帖的雅虎, 我们也看到过首页可以自行定制和网民可以撰写侠客文章的雅虎, 我们也看到过社区可以自主开版和网民可以自主建站的雅虎。所有的这些, 都是那么的娱乐, 那么的互动。

如果是一个小网站, 那么娱乐, 那么互动, 已经足够了。但是对于中国雅虎来说, 显然是不够的;对于中国互联网领域风云人物的马云来说, 显然也是不够的。所以马云和中国雅虎一直在酝酿着再次转型。

或许马云对整个互联网的理解并不像对电子商务理解那么深刻, 或许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他最适合做的还是电子商务。而搞门户, 搞搜索引擎, 他并不那么得心应手。所以中国雅虎一直在变, 在往电子商务的方向改变。雅虎口碑的成立, 终于让中国雅虎彻底进入了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体系中。从此以后, 阿里巴巴的贸易、淘宝的商品交易和雅虎口碑的生活服务将三剑齐发构成马云心目中的电子商务帝国。

从对外发布的公告来看, 中国雅虎对于此次整合推出的生活服务平台信心十足。和马云对阿里巴巴和淘宝进行的定位相类似, 雅虎口碑致力于帮助服务领域的中小企业、个人创业者生存、成长和发展, 成千上万的生活服务商家可以通过这一大平台与消费者进行信息交流。在公告中, 中国雅虎介绍了自身和原口碑网的优势, 以及整合后的雅虎口碑的实力和定位。优势是毋庸置疑的, 但优势的组合并非就是成功的保障。雅虎中国原来的业务体系还是比较复杂的, 社区、邮箱、通讯、搜索等一系列业务都需要围绕雅虎口碑这个主业务来开展, 这涉及到原先的主要业务要慢慢被弱化。作为用户来说原先参与的重要模块和内容, 在以后将不再那么重要。

根据网上调查显示, 中国雅虎用户对于此次整合改版表示反对的人数大概占了一半。虽然从目前情况来看, 中国雅虎的首页内容安排上并没有降低老业务版块的位置。但是对于一心想要融入电子商务体系的中国雅虎来说, 目前的转型初期业务模块安排, 肯定不能满足以后的发展需要。可以这么说, 在不久的将来, 中国雅虎势必会再进行一次甚至更多次的业务体系调整。雅虎今后的路还很长。

篇4:雅虎的“3721”姻缘

雅虎为这次“联姻”付出的代价足令亚太地区的互联网公司侧目。据2003年12月25日雅虎公司发出的声明,根据与香港3721网络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3721”)达成的协议,雅虎旗下的雅虎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虎香港”)将出资不超过1.2亿美元(约人民币10亿元)现金,收购香港3721的全部股权。该交易预计将于2004年第一季度完成,而收购现金则在未来两年内视具体条款支付。

雅虎落地,风险投资闪身

尽管这笔并购交易的两家主体公司注册地均在香港,但其实际目标则在于中国内地广阔的互联网市场。据雅虎介绍,香港3721是一家软件开发公司,拥有中文关键词搜索及在互联网浏览器地址栏中进行关键词搜索的技术,此次收购,可以给自己的搜索服务提供补充。

不过,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更了解的是另一家名为“3721”的公司——北京三七二一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3721”)——提供的“中文网络实名”服务,即用户可以直接在浏览器地址栏里键人中文访问相应网站,避免了输入英文域名,从而满足网络用户对使用中文上网的需求。

除了在互联网用户中有很高的知名度,北京3721在互联网行业最低潮时率先实现盈利一直是业界乐于大书特书的传奇。北京3721主要的收入来源于企业为注册网络实名而支付的注册费。据北京3721介绍,该公司拥有超过30万企业客户资源,2003年中国百强企业中有三分之二是其客户,财富五百强中的大多数在华机构都是其客户。

按照雅虎的介绍,作为软件开发商的香港3721一直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北京3721及附属机构展开技术合作。收购香港3721后,雅虎可以通过与北京3721的合作涉足中国市场。在此之前,雅虎一直采取自己提供网站整体框架和技术、北大方正提供经营和服务支持等方式在中国展开互联网业务。

到记者发稿时,雅虎和香港3721尚未透露该交易的具体安排,雅虎就此交易向美国证券和期货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8-K文件也仅是一份简短的新闻稿。对于此次交易的尽职调查细节、财务顾问意见、香港3721原股权结构及财务状况,雅虎和香港3721均不愿发表置评。

但是香港3721曾在2002年上半年引入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和日本的JAFCO两大风险投资基金却为业界尽知,这两大风险投资基金此次以丰厚的利润退出也是不争的事实。IDG高级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熊晓鸽接受《新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待全部交易完成,IDG将获得10倍左右的回报。熊晓鸽显然对其在香港3721上的投资非常满意。他称,在选择投资对象方面,IDG一直是把目标公司的发展前景和管理团队的素质放在第一位。

JAFCO香港公司的副总裁兼总经理Michael Chow向《新财经》记者回忆当初投资香港3721时的情景:当时投资互联网公司几乎没有收益,但是之所以JAFCO逆势出手,是因为“公司一直坚持对市场进行独立精确的分析,不跟风效仿其他投资公司”。

Michael Chow表示,JAFCO认为对于3721的重组,并购是比IPO更好的方式,因此,在过去的两年中,一直主张积极寻找合适的买主。在这点上,IDG和JAFCO的想法不谋而合。熊晓鸽也透露,在物色买主和谈判方面,IDG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走不了的周鸿棉

除了两大风险投资基金,对于这次并购,笑得最甜的要数周鸿棉了——他是香港3721和北京3721两家公司的创始人,同时可能也是收购前香港3721最大的股东——尽管后者目前并不能获得确认,但周鸿祎告诉《新财经》记者,香港3721由他和风险投资商一起创立。

雅虎的收购公布后,电话那头的周鸿棉嗓音沙哑,称自己身体不适,不能多讲话。而在一年前,在接受《新财经》专访时,他语音朗朗,在行业一片萧条中独显坚定:“我的公司叫3721,意思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我的背景是一个工程师,没有留洋的经历;我们企业规模也很小,只有100多人……”

今天的周鸿祎显然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工程师了。现在计算这笔两年内支付的资金中有多少将属于周鸿祎确实有些过早,但是这总计金额近人民币10亿元的交易资金还是会引起人们的许多遐想——同众多富豪榜上的纸面财富不同,周鸿棉这次将成功套现。

不过,和IDG及JAFCO不一样,周鸿祎并不能马上闪身离开。按雅虎的说法,收购交易完成后,香港3721将成为雅虎香港旗下的全资子公司,现有两家公司的管理架构维持不变。其实,尽管不再是香港3721股东,周鸿祎日后依然是公司能否顺利经营的决定人物。

按照各方统一的说法,香港3721公司为北京3721公司提供技术,北京公司为其网络实名客户提供服务,二者之间“没有资本上的关联”。但北京3721一位高层人土介绍,和所有其他国内互联网公司一样,香港3721是北京3721的一个“窗口”,即在国家现有政策法规限制下,国内互联网公司不能直接在海外上市或融资,只能通过在海外设立公司,和内地企业在业务上进行合作,内地公司在适当的时机将部分资产有选择地注入海外公司,使其成为融资主体。目前,香港3721公司通过技术授权的方式和北京公司进行关联交易。

该人士还称,不论是当初风险投资IDG和JAFCO进入时,还是在雅虎全资收购香港3721后,周鸿祎都是中国市场真正的掌控者。“没有周鸿祎,雅虎是玩不转中国市场的。这笔钱要在两年内付清,其实也是雅虎的一个策略,因为它要确保现有的管理团队能为它所用,现有的渠道以及客户资源不流失,都离不开周鸿祎!”

“不管三七二十一”?

尽管北京3721和香港3721在业界率先开发了“地址栏搜索”技术并提供相应服务,并声称在2001年率先利用该技术实现盈利,但目前将此技术视为香港3721的垄断技术却有些不妥。

若想让“地址栏搜索”技术真正得到广泛应用,开发IE浏览器的微软公司一直是北京3721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但在雅虎收购香港3721的消息传出后,市场就有传闻称,微软有意终止与北京3721的合作。截至发稿时,向总部求证此事的微软中国市场部员工尚未向《新财经》记者作出正式答复。针对市场上流传的“3721在技术上依赖微软”的说法,北京3721副总裁刘新华的反驳是:“3721一直采用自主研发的中文关键词搜索技术。”

就在雅虎宣布收购香港3721的同一天,另一家互联网门户网站新浪公司宣称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手推出“IE通”,一项类似网络实名的关键词搜索技术。新浪公司Sina.net产品经理刘贝贝告诉《新财经》记者,“新浪‘IE通’未来实现的绝不仅是搜索功能,它将作为网民使用新浪部分服务的重要窗口。”新浪同CNNIC合作的背后是CNNIC同北京3721公司之间由来已久的恩怨。作为国内互联网域名的指定管理者,CNNIC一直认为目前中文关键词服务市场混乱,希望由自己牵头来制定标准;但是自称占“中文上网99%”市场份额的北京3721公司则认为,作为非营利机构的CNNIC有参与市场竞争、管理职能商业化之嫌。随着争论升级,因为周鸿棉向媒体所说的CNNIC是“未经授权”、“私刻公章”的“非法机构”一句话,CNNIC将北京3721告上法庭,称后者“侵害名誉权”。在雅虎收购香港3721前一个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判决北京3721败诉。

其实,根本的问题在于互联网搜索服务领域存有法律空缺。虽然信息产业部早在2001年8月即已判定网络实名业务为竞争性应用服务,但是对于其合法性仍未有成文规定。信息产业部新闻处的王力健在接受《新财经》记者问询时意味深长地表示:“技术业务是很活跃的领域,随着它的发展,可能会需要进行规范,政府正在思考和观察。”

就在“地址栏搜索”技术和“网络实名”业务遭遇竞争的同时,一家南方报纸又以北京3721向工商机构提交的2002年年检资料为证据,质疑北京3721的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该报纸提供的数据称,北京3721公司2002年营业额为人民币3583万元,纳税164万元,税后亏损6.3万元。一时间,人们讨论更多的是“香港3721是否值1.2亿美元”这个问题。有说法称,雅虎是在“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情况下,斥如此巨资吞下了香港3721这个中文域名及搜索软件开发商。

搜索掘金

雅虎当然不这样看。雅虎北亚区新闻发言人黄婉雯告诉《新财经》记者,香港3721的双字节技术将使非英语国家的用户用当地语言进行搜索成为可能,从而成为雅虎在大中华地区及亚洲其它地区实现和推广母语上网和网络本地化的一项基础的、关键的技术。

其实,对香港3721的收购,仅是雅虎公司近年来在搜索引擎领域内“连环收购”中的一环。2003年3月,雅虎完成了对网络搜索技术供应商Inktomi公司的收购,这笔交易价格近2.896亿美元,其中2.729亿美元以现金支付,10月份,雅虎完成了对互联网商业搜索供应商Overture公司的收购,共支付现金3.09亿美元,若再加上股票和期权,这笔交易的价格高达17亿美元。

对于这些收购,雅虎并无资金短缺之虞。2003年前三个季度,雅虎共实现净利润1.63亿美元:该公司还于2003年4月发行了7.5亿美元的五年期零息先偿可转换债券。《新财经》记者获得的雅虎公司财报显示,截至2003年9月30日,该公司手头共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6.82亿美元。

雅虎此次收购香港3721,也可以说醉翁之意不在酒。技术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应用和推广平台,技术的固有优势也难以发挥。周鸿棉和五年来他的北京3721积攒下来的客户群,才是这场球赛中的“最有价值球员”。

北京3721的网络实名业务面向两部分群体:一是网络用户,即使用网络实名进行搜索的人群,3721对此提供免费服务;二是企业客户,即注册网络实名的企业。第二部分是网络实名业务的收入来源(通常而言,一个企业注册一个实名缴纳500元/年)。

北京3721副总裁刘新华告诉《新财经》记者,目前北京3721的网络实名业务已经拥有30万客户,但他还认为“这仅仅只是开始,因为中小企业市场的潜力太大了。”他说,网络实名客户的粘性和忠诚度很高,大多数企业会选择逐年续费,另外,随着网络价值的不断被发现,注朋客户的数量在增加,而每个客户注册的实名数量也在增加。他以联想公司为例解释道:“像联想这样的公司,不仅要为‘联想’这个标识注册,还会为‘联想天翼’、‘联想天喜’等新推出的产品进行注册。”

再有能让北京3721引以为傲的就是这几年来形成的销售渠道和客服系统。从2003年10月15日起,北京3721在全国圈定了16家核心代理商,成立首批网络实名授权注册中心,其渠道模式从“中央集权”转向“诸侯割据”,调整的关键是强调渠道本地化和区域化的精耕细作。收购交易公布之后,北京3721公司于12月9日推出了名为“金色航班”的客服体系,建立了一套联结各个注册中心的呼叫中心服务系统。

线上业务线下做,在中国,可以视为成功的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的不二法宝。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位于上海的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当这家网上游戏运营商率先把自己的销售和客服网点布满中国城乡大大小小网吧时,也就注定它比竞争对手拥有了更大的胜算。

篇5:雅虎笔试题

在计算机网络中,表征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指标是――2

1. 传输率 2. 误码率 3. 信息容量 4. 频带利用率

篇6:雅虎笔试题

1. 广义表是0个或多个单元素或子表组成的有限序列

2. 广义表至少有一个元素是子表

3. 广义表不可以是自身的子表

篇7:雅虎笔试题

设有关系R(S,D,M),其函数依赖集F={S→D,D→M}。则关系R至多满足――2

1. 1NF 2. 2NF(消除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依赖) 3. 3NF(消除非主属性对码的传递依赖) 4. BCNF

篇8:雅虎计划退出日本市场

雅虎正与有关方面会谈, 打算退出其在日本与软银成立的合资公司雅虎日本, 这一行动的引申是, 雅虎可能将把重点放在中国。

雅虎计划将其拥有的雅虎日本35%股份转让于原已控制雅虎日本42%股份的软银。

“如果最终确定, 这意味着雅虎日本将完全受软银控制。”日本Myojo资产管理公司CEO Makoto Kikuchi表示, “雅虎日本将很有可能加强其互联网和手机内容业务以形成更好的协同效应。”

如果这一交易达成, 雅虎将很有可能转移注意力到中国, 此前它拥有着知名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集团约40%的股份。目前尚不清楚下一步雅虎想借助其在阿里巴巴集团的股份进行怎样的动作。

从去年9月阿里巴巴发言人称该公司已提出回购雅虎所持阿里巴巴股份后, 两家公司间并未进行过新的谈判。

雅虎CEO Carol Bartz正受到极大压力, 这家一度强大的互联网公司已落于谷歌和Facebook之后, 而其寄予翻盘重望、与微软合作的的互联网广告则至今未见成效。

Portel

德国能源供应商与电信运营商之间合作进一步升级

德国电信业及增值服务提供商协会 (VATM) 主办的光纤大会在科隆召开, 德国电信运营商与能源供应商之间的对话正逐步提上日程。

德国联邦能源与水资源协会 (BDEW) CEO Roger Kohlmann称之为一场革命——因为电信运营商与能源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将会影响到整个基础设施建设。电信运营商为发展智能电网和智能电表, 需要推进网络的智能化;而能源供应商需要更高的传输速率。在这两大领域, 网络正面临着一场高投资的变革。

Roger Kohlmann认为, 在建设智能城市、铺设新光纤的过程中, 市政建设将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环。为创造合适的政策条件, 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他建议, 企业应敏锐察觉到通信领域的特殊性, 在固定和移动运营商中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在任何情况下, 单打独斗都是行不通的。

德国能源供应商RWE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今年年初起, 该公司就与多个地方性能源公司以及沃达丰进行了合作, 合建新的光纤路段。借助RWE的光纤网络路径, 某些州县之间可以实现连接, 其中农村地区是工程建设的重点。 (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王敏|编译)

Light Reading

at&t看云战略:越大越好

at&t认为, 具有广阔的IP和IT资源、移动和固定网络, 以及与计算领域和应用领域巨头拥有长期合作关系, 对于其提供云服务是极大优势。

at&t认为其云服务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云服务市场中的与众不同之处, 主要在于整合性、安全性、移动可用性, 以及易用性。

“对于我们而言, 关键是我们有能力使云服务成为整个网络服务体验中的一部分, 没有网络你不可能有云。”at&t托管与云服务副总裁Steve Caniano认为, “通过将云能力与网络分层结合, 我们真的认为我们能够为客户满足不同的价值诉求。”

at&t过去并不吹嘘他们的云能力与竞争对手一样强大, 但这一状况正在发生改变。最近, at&t推出五项增强型功能, 以强化其云战略, 其中包括使客户更容易通过at&t VPN网络连接到云计算, 增强其云存储和云安全能力, 扩展云至移动应用, 以及加强同第三方应用提供商的合作。

扬基研究公司云服务分析师George Hamilton认为, 最后一项能力的增强可能是最重要的。

“云领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多种不同云服务的汇聚能力。”Hamilton表示, “企业都希望其云服务提供者不仅提供自己的业务, 也能代理其他应用, 同时提供围绕这些应用的可靠服务和支持。”

上一篇:园长经验交流讲话下一篇:工程是生命质量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