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作文加教师评语

2024-05-09

亲情作文加教师评语(精选15篇)

篇1:亲情作文加教师评语

童年的我一直是沐浴在亲情之中的。最让我感动的是妈妈对我的亲情。

从我生下来的那一天起,妈妈就无微不至地照顾我,让我感到十分幸福。

在我记忆的深处,一直有一盏灯照亮我前进的方向,那就是妈妈。一直有一双手为我遮风挡雨,那也是妈妈。一直有一个微笑给我力量,那还是妈妈。

我一直记得,在那个放学的傍晚,那天天阴沉沉的,乌云密布,老天好像很生气。我背着沉重的书包,迈着沉重的步伐,向家走去。

过了一会儿,天空下起了小雨,“滴答、滴答……”颇有节奏。我的心里一阵落空,妈妈怎么还不来带我,天已经下起雨了,再不来,我就回不了家了,如果再走我就会被淋湿的。我到底走不走呢?

我在阴凉下犹豫了一会儿,雨水调皮地溅到我身上,使我原本已经落空的心更加阴凉。妈妈,你在哪里呀?

半个小时过去了,怎么还不见妈妈的踪影?我着急地流下了汗水。焦急地等待着……

“原来你在这儿!”

我的耳旁传来一阵声音,是妈妈呀!

我含着泪水,跑向妈妈,任泪水和雨水浸湿我的衣间。

“你可把我急死了!”

“妈妈,我……”我说不出话来。

“哎呀!你身上咋湿了?快回家换衣服!坐上去,千万别感冒了!”

“嗯!”我的泪水“哗”的一下流了下来。

……

妈妈,我们之间的亲情和爱,我一生都铭记!

妈妈,我爱你!

谢谢你,妈妈

简评:文章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小作者对妈妈的爱与感激之情。文章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平常的对话中,却体现了细微的爱,让人感动。且文章行文流畅,最后对妈妈爱的呼唤回荡在你我心中。

篇2:亲情作文加教师评语

那是一个周四的夜晚。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写完了作业开始写日记。我发现,我的日记本有被人翻看过的痕迹,原来夹在日记本里的树叶标本书签也掉落在了地上。我想起在吃饭时妈妈总是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立刻明白了真相,跑出房间对妈妈大声喊到:“妈!你为什么要看我日记?”

“我为什么不能看?了解你的全部是我的义务!”妈妈从沙发上跳了起来。

“可是你没有经过我的允许!”我辩解道,“你应该尊重我的隐私啊!”

妈妈瞪了我一眼说:“作业写完了没有?快写日记,写完日记写练习题,有好多都没有做,还有好多错的!”

我知道妈妈这是故意转移话题,想让我去写练习题,不再追问这件事。因为妈妈从来都不看我写的练习,也不知道有没有错题。

我转身进了屋子,关上门,用被子把头蒙上,泣不成声。

过了一会儿,妈妈走进屋子里,把我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练习题全都找了出来,摆在桌子上。

我看着这堆积如山的练习,有些喘不过气。我在这时,多想变成一只小鸟,飞出这囚笼,飞出题海,飞向大自然。难道理想就要被埋没在这题海里,被压在这书山中吗?我想:不行,我要从题海中出去,寻找理想的影子,我拿出画笔、橡皮、白纸,画起了小人。可能是我画的太专注了没有注意到妈妈来了。妈妈一把抓住我的手,拿起画纸撕了。我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画的画被撕成了碎片,哭了。快速跑出家门,奔跑在马路的人行道上。躲在角落里哭了起来。

天好像知人情似的,下起了雨,我被埋没在大雨正,泪水和雨混在一起,我也不知道在我脸上的,是泪水还是雨水。小草滴着雨珠,好像也在哭。

“叶叶!叶叶!你在哪?”

“叶叶”,这不是我的小名吗?我朝着声音寻去。

“妈妈”我喊道。

妈妈听到了我的喊声走了过来。

“叶叶!”

妈妈抱住了我,把她拿来的衣服给我披上。

“对不起,妈妈。”我说“我不应该任性跑出来。”

妈妈听了,抱紧了我。我感觉头上热热的,有几滴水,我分不清在我头上的是雨水,还是泪水。

“对不起”多么简单的三个字啊,就可以感染亲情,延伸友谊。在这次我和妈妈之间的争吵中明白了“对不起”到底是什么东西,它不仅是一句道歉用语,也是伤口的创可贴。

篇3:亲情作文加教师评语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没有情感的支持, 人的其他心理活动如感知、记忆、思维等等都会变得软弱无力。由此可知, 情感是一个人从事工作和学习的一种内在的强大动力。对于初中学生, 尤其需要情感教育。因为十四五岁的他们踏进初中校门, 内心世界是充满幻想和渴求的, 掺杂幼稚与成熟, 理性思考与冲动交织着的世界。他们常常有莫名其妙的烦躁不安, 有许多话要向人倾诉, 同时又力图紧闭自己的内心世界。然而, 我们的一些教师与学生的交往甚少, 但是学生多么渴望有一位长者作为他们情感大海中的港湾。此时, 作文就可能成为这座桥梁, 每次作文之后, 学生多么急切地期待老师的批阅和讲评, 而老师饱含情感的评价能让学生得到一种被关注、被理解的喜悦, 甚至能让学生一生受到激励。学生就在教师的不断修正、奖励下一次次使自己的作文能力提高。反之, 平淡乏味甚至有伤学生自尊的评语会伤害学生一辈子。著名教育家苏灵扬曾说过这样一件事:“我上初中时曾写过一首诗, 兴致勃勃地给老师看, 老师却批了‘不像诗’几个字, 使我的自尊受到了伤害, 从此一辈子再也没有写过一首诗。”可见作文批语因情感渗透不够而带来的教育失误多么令人痛心。

相反, 如果我们教师在作文批语中因渗透了健康向上的情感, 无疑能使作文教学取得长足进展。如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 有一个学生在文中是以如何报答父母的爱进行构思的, 且明显可以看出抄袭的痕迹。他在文中写道:“‘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父母对我们的爱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被它呵护, 被它包围。它正如花儿倾心地开, 无悔的谢;犹如春天里的风, 夏天里的绿, 秋天里的红, 冬日里的暖……”当时我在批阅时感觉文辞很优美, 但总觉感情不真实, 因为文章通篇没有举出具体事例, 这就给人大话连篇、空洞无物、不切实际之感。为了不打消这位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顺势进行情感教育, 于是我在评语中写道:“你是一个很有孝心的人, 文章能通过报答父母的爱来表达‘感恩’的主题, 文辞较优美, 语句较精炼, 但内容较为空洞, 如能举出具体事例、写出真情实感就更好!”作文本发下去后, 这位学生就主动到我这来承认是抄的, 我当时不但没有批评这位学生, 反而表扬他知错能改的态度, 并告诉他写作文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 切忌空洞无物。这位学生经过这次写作事件之后, 得到了情感教育, 也更加喜欢上了写作。

有时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不良情绪时, 我们采用情感批语, 又能收到其他方式难以取得的效果。一位文笔不错的女生在作文中流露不能走出早恋的困惑情绪, 我是这样写批语的———“你行云流水般的语言确实令我欣慰, 但你的语言流露的思想令我担忧。你说爱情是美好的, 美好的东西人人都向往, 更希望得到。但是你应明白:美好的东西不一定是合适的, 过早地品尝未成熟的果子, 得到的只能是苦涩。希望你在自己身边寻找友谊, 这要比不认真的“恋”珍贵得多;如果你还有想法, 我们面谈好不好?切记, 千万不要为此事烦恼!”作文本发下后的第二天, 该学生主动找到我, 我和她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谈话。之后, 她提出要借有关人生观的书, 我立即打开书柜, 任她挑选。后来, 她在作文本上写到:“老师, 请你看我走向一个崭新的自我!”从这些话中, 我看到了学生长大的影子。这样的情感批语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而且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可见, 将情感教育渗透到作文评语中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化“要我写”为“我要写”, 同时也能够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可谓一举多得, 值得推广。那么, 怎样将情感教育渗透到作文评语中去呢?

第一, 教师必须是一位情感健康的“有情人”。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对如何事物都无动于衷, 冷若冰霜的人, 他是不可能有什么深刻认识的, 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对于我们教师来说, 最典型的情感就是对学生的爱。

第二, 我们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认识到学生喜爱有特色的评语, 这样才能“投其所好”、“导之有方”。学生喜爱的评语是:鼓励性和表扬性为主, 认真又精细, 新颖又有味。再差的作文也有优点。对于作文基础较差, 但卷面整洁, 态度认真的学生, 我们可以这样批———“你的卷面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样情感性的批语无形中使学生内心掀起一片波澜。

篇4:人物作文加教师评语

记得有一次,我刚做完家庭作业,正在津津有味的看着《500字作文轻松写》的时候,厨房里突然传来了雷霆般的声音,“罗明生,你作业做完了没有,做完了就去听英语。”“好。”我说,但眼睛却死死地盯着书本,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完全沉浸在书的世界中。过了好一会我才想起外婆说的话,只好很不甘心地把书关上,打开手机,心不在焉的听着英语,我感觉听英语特没意思,因为的听的内容我都会。这时候我的脑海里想起了我们班主任藤老师让我们收集名言时我收集到的罗兰的一句话,“情愿让日子过得忙迫,也不要让日子过得无聊。”我眼睛一亮,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边看书,边听英语,我觉得自己真是聪明绝顶了。于是我又把书打开,同时把英语的曲目9播放出来了,这样我就又津津有味的看起书来了。“你是在听英语,还是在看书?”话音刚完,外婆就风一般地出现在我的面前,样子吓人极了,我感觉好像天都要塌下来一般。“一边看书,一边听英语”我小声地说,心里暗暗地想:糟糕,外婆要打人了!外婆已经50多岁了,可是动作还是那么的敏捷,真是让人佩服。只见她一转身,不知道就从什么地方拿了一根棍子,朝我狂奔过来,我心想:妈呀!外婆要打人了,先逃之夭夭吧!我马上跑进我的房间,把门关上并以最快的速度把门锁上,我暗暗的松了口气,心里真是高兴极了:走为上这招太好用了,我可没有白看《三十六计》。“快开门!”外婆在门外面大声吼道,我被外婆吓倒了,脑子里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以往外婆打我的场景:一手拿棍子,一手叉着腰,嘴里还不停的念叨。就这样我的手不不受控制地把门开了,于是,唉,我又被打了一顿,心里很难受。

刚开始,我心里很不开心,甚至对外婆有一些愤怒的情绪,但我想起了一本书里的故事,一位哥哥表面上对他弟弟很凶,但心里却很爱他的弟弟,哥哥表面对弟弟很凶,其实却是为了他弟弟的健康成长,是在关心他弟弟,我想外婆也是这样的,所以心里就不难受了,也不愤怒了。

篇5:游记作文加教师评语

我拿着相机,一会儿拍拍甩来甩去的柳枝,一会儿拍拍地面上像蝴蝶样的小花……陶醉在无限美妙的春光里。我们学校二年级全体师生的大部队,正慢慢地向张太炎纪念馆挺进。走在石径小道上,我远远地看到前面有座石门,石门两侧的对联吸引了我。我打开相机正想按下快门,这时潘欣鸣突然从旁边蹿过来,像半路杀过来的野马,他一手打在了我的镜头上。他这可真是“一鸣惊人”呀,我还没反应过来,相机已经在地上打了好几个滚。我连忙捡起相机试了一下,糟糕!那个镜头像乌龟头一样“吱吱”叫了两声,竟再也不肯缩到壳里去了。a

我双手捧着相机,所有春游的兴致荡然无存。看来老师让我拍照的任务我是完成不了了。妈妈对我不放心的目光又出现在我眼前,幸好我今天带的是只旧相机。回到家里,爸爸却淡淡地说:“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需付出的学费。”

篇6:五年级作文加教师评语

能写一手好字的,是你!你的字骨气劲峭,法度严整。钢笔字写得让人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多美啊!”一个个字被你那么一写,就变成了一个个潇洒清秀的少年,就变成了一个跳动的音符,就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天使。认认真真观察你的字,用笔匀而藏锋。每当我看到你的字,总想:我要是你该多好啊!

能朗诵得令人身临其境的,是你!一篇文章,是没有生命的。但你,总能让文章活了起来。你读起来抑扬顿挫,时而激昂,时而低缓,时而欢喜,时而伤感。在朗读一篇文章时,你总是让我听得不由赞叹。仿佛,这件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个人就在我们眼前。任何一个人听了你的朗诵,有谁不为你鼓掌?有谁不为你竖起大拇指?每当我听到你的朗读声,总想:我要是你该多好啊!

老师,你在我心目中永远是我的榜样。我知道,能成为像你这样的人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希望长大后成为第二个你,所以,我从现在就要把握住每一分钟,将学习这方面做好。我明白“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着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只有付出耕耘,才会收获到成果。

我希望我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长大后像你一样能写出一手好字,能朗诵得那么好……长大后,我将成为你!

篇7:小学教师2加4培养模式初探

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与专业成长处于课程实施的核心与支撑地位,直接决定课程实施水平的高下。必须在厘清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的新内涵和特征的前提下,确立小学教师教学技能,专业发展不是“模糊概念与管理”,可以构建量化评估模型的观念. 梳理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的发展校本化,情境化,持续化的过程中与专业发展以及课程实施之间存在的互动与影响的要素,开展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研究,探索归结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增强小学教师相关行动的自觉性,控制性,摸索一条科学推进评估小学教师教学工作技能专业道路。

一、“2 + 4”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提出是时代的需求

我国的师范教育,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体系。这个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特点,即由高等本科师范教育、专科师范教育和中等师范教育组成,分别为高中、初中和小学培养师资的三级教育结构。这种层次鲜明的师范教育,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社会发展和师范教育发展的进程中,这种层次结构需要适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层次结构重心应逐步上移,以满足社会与教育事业发展对师资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而教育的民主化、平等化、各级各类教育的迅速发展、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小学教师高学历化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都对教师培养提出更的高要求和期望。这也必然的要求我们对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教育领域的革新,满足教师发展和持续成长的需求。因此,“2 + 4”以中师学校为本和大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应运而生。高等师范院校具有很强的理论优势,可以较好的地决定未来教师的专业理论基础。但教师专业又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高等师范院校将教育实习作为师范生大学学习的一种补充活动,很难照顾到教育实践工的有效进行,造成了严重的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和分离,规律性的教育理念难以应对复杂的教育实践。普通中等师范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小学教师,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或4年。中师教育是中国教育的特色,长期以来,中师教育发挥了它独特的作用,一方面,它为广大的农村培养最基层的师资,是培养地方人才资源最成功的范例; 另一方面,是基于中等师范教育的教育体制,它没有高中的升学压力,也不像专科院校强调“专”字,由于是专门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中师教育一直以来都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体育、舞蹈、音乐、绘画、三笔字( 毛笔、硬笔、粉笔) 、普通话、教育学、儿童心理学,样样都涉及,这是最适合小学教育需要的,最后受益的是学生。中师课程针对小学教育,切实适用,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并胜任自己的工作。2000年前后,由于受“惟学历论”及“与国际接轨”的影响,片面要求小学教师具有大学毕业学历,国家停办了一大批地方中等师范学校,有些学校则转成教师培训学校。这使得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得不到高质量的新鲜师资力量补充,师资短缺和师资质量下滑问题日趋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应将中等师范学校的教育技能优势与高等师范学校的理论优势相结合,提出了“2 + 4”小学教师培养模式。该模式招收初中起点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定向培养计划采取对口升学计划形式,采取二、四分段培训,新生前2年按中职学籍注册,学习基础文化课程; 2年后参加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普通高校对口升学考试,其计划纳入当年省内高校对口升学招生计划,通过者升入本科层次学习4年,毕业时获得本科学历文凭及学士学位。少数未能通过对口升学考试或不符合对口升学考试报考条件的学生,则继续按5年制专科学历进行培养,毕业时获得专科学历文凭。

二、“2 + 4”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提出的理论依据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依据一系列实验的结果,指出了学龄期的教学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价值的观念———“最近发展区”。他指出,人发展任何时候不是仅仅由成熟的部分决定的。他说,至少可以确定人有两个发展的水平,第一个是现有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地、自如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第二个是潜在的发展水平。即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而必须在教师的帮助下,在任何活动中,通过模仿和自己努力才能完成的智力任务。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幅度则为“最近发展区”。依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教学发展的“最佳期限”,即“发展教学最佳期限”。即在最佳期限内进行的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最佳的教学。而初中生正处于教育技能发展的“最佳期限”。

三、“2 + 4”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提出是初中生发展特点决定的

初中生是指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的儿童。初中阶段又可称为少年期、青春期或学龄中期。青少年期生理发生迅猛的变化,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 一) 中学生的脑和精神系统的发育特点

脑电波的研究表明,在13 ~ 14岁脑电波持续第2个“飞跃”现象( 第一个飞跃现象出现在6岁左右) 。

( 二) 中学生认知大致的基本特点

1. 中学生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

( 1) 初中生感知觉的发展在知觉方面,初中生的知觉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首先,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有了较大提高,能自觉地根据教学要求去知觉有关事物。其次,知觉的精确性、概括性更加发展。

( 2) 初中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 初中生识记的有意性更加发展起来。从识记方法上,初中学生的意义识记能力更加发展起来。在注意发展方面: 初中学生有意注意有了进一步发展。注意比较稳定和集中。

( 3) 初中学生思维的发展,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从总体上讲处于优势地位。

( 4) 初中学生想象的发展,初中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

( 5) 初中生的认知教育。初中阶段是人的一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认知发展上处于一种既懂事又不完全清楚的状态中,即各种认知过程都在发展而又都发展得不完善。

2. 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3. 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 三) 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特点

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感知的能力初中生观察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目的更明确、持久性明显发展、精确性提高、概括性更强。

( 四) 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记忆是智力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学习和工作效率的重要心理条件。中学生记忆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 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记忆方法,抽象记忆占优势。

初中生以上发展特点,决定了初中生处于职业技能训练的“最佳发展期限”,在教育对象发展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2 + 4”的师范培养模式。

四、“2 + 4”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提出符合教师职业技能发展的需要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 包括教学设计技能,使用教学媒体技能,课堂教学技能,组织和指导学科课外活动技能,教学研究技能) 、班主任工作技能。而教师职业技能从分类上讲发球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都是操作技能,如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字的技能,音乐方面的吹啦弹唱,教育方面的能导会讲等都性于操作技能。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练习。因此,中师培养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方式符合操作技能训练的理论要求。实践证明,中师原有的小学教师职业培训方式,很好地适应了小学教师的职业要求,培养出来的小学教师具有能说会道,能唱会跳,能写会画,能教会导,能思会研的全面发展的教师职业技能。因此“2 + 4”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提出符合新时期教师职业技能发展的要求。

小学教师的培养必须面对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调整培养规格,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不断提高教师教育的办学水平,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因此,“2 + 4”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仍有许多需要重新改进之处,如招生对象、课程设置、实习培训、分配模式等,但“2 + 4”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提出是我国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该模式的提出将对培养高素质高学历的小学教师、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产生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各类小学对教师的需求,应尽快开设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构建“2 + 4”培养模式,科学定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素质,培养“一专多能”的具有较高本专业学科教学能力和多学科教学能力的小学师资。

摘要:中国师范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顺应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潮流以及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教师教育开始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设置宣告了培养本科层次小学教师的改革已正式向前迈开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坚定步伐,同时也宣告了师范教育由“三级结构”向“二级结构”最终向一级师范转型的实现。培养本科层次小学教师是我国基础教育获得更大发展的必然要求,关系到整个国民教育质量的重大飞跃。这种进步不仅仅是对于小学教师学历规格和学术层次提升的要求,对国家未来的建设者获得更良好教育的重视,也是对于教师本身的个人发展以及教师专业化和终身教育的呼应,更是我国积极投身于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经之路。这一变革不仅促进了教师教育事业的新发展,也促成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开辟新的领域。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已经发生重大转变。随着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设置,如何构建全新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模式,促成小学教师的培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飞跃的问题已经摆在我们面前。

篇8:四年级作文加教师评语

春天,生机勃勃。各种各样的植物被春天唤醒了,树上长满了嫩绿的小芽,小草伸了伸懒腰,从土里钻了出来,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一路上欣赏着春天迷人的景色。和煦的阳光下,我们自由自在地放着风筝。

夏天,万紫千红。高大挺拔的树上,长满了繁茂的枝叶,密密麻麻的像编织的绿色大帐篷,真实翠色欲流,一丝阳光也投不进来,人们可以在这绿色的大帐篷下一边乘凉,一边吃西瓜,一边欣赏美丽的景色。

秋天,诗情画意。一排排枫树的叶子火红火红的,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片火云;一颗颗银杏树的叶子金黄金黄的,就像涂满了黄金一样。一阵阵秋风吹来,把地上的落叶吹了起来,一片片叶子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翩翩起舞。陶醉在这种境界中,我真想做一首绮丽的小诗在天底下朗诵。

冬天,大雪纷纷。洁白无瑕的雪花像一个个白色的小精灵从天上纷纷飘落,挂满了光秃秃的树枝,铺满了一望无际的大地,好像盖上了洁白的被子。我们堆雪人,打雪仗,欢声笑语荡漾在空中。

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欢乐,也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向往。

我爱那生机勃勃的春天,爱那万紫千红的夏季,爱那诗情画意的秋季,也爱那大雪纷纷的冬季。啊,我爱大自然!

篇9:二年级作文加教师评语

已经好几天过去了,不知向日葵发芽了没有。我一个人偷偷地走到花坛边,看看他有什么变化。走进花坛,我看见地里长出了9颗小苗苗。啊,这不正是那天我们种的向日葵吗?

我高兴极了,蹲下去仔细观察这些嫩生生的苗苗。只见这9颗小苗苗都长着两片绿色的小瓣,从茎中间分开,成了一个小“丫”形。它们迎着初升的太阳,随着轻风微微地摇晃,好像要把这个神奇的世界看个明白。

我望着这些可爱的小苗苗,心想:“这些有生命的植物将美化我们的校园,我们应当好好地爱护它们。”

篇10:写人作文加教师评语

一个寂静的深夜,挂着一轮像小船似的明月,风的萧萧声徐徐的刮来,她作为一个80多岁的老人,她悄悄的起来了,静悄悄的走到另一个房间,看看她的孙女有没有睡着并且有没有盖好被子,有没有被风的萧萧声吓着,那个沉睡的小女孩是多么的温馨啊!那个女孩一天天的在她的抚育下健康地成长,那个女孩就是我。

她时常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面孔,他脸上的面孔时常露出无比灿烂的笑容,让人不得不亲近。在我的童年,是她陪着我一天天的走过,由于苦难向我一天的走来,这一天她失去了笑容,是因为我病了,我那时还小,每当我感到不舒服之时,我就会哭。她用她温暖的手心挽着我,随后一直地背着那幼小的身躯,她在那个深夜一直没有睡觉,她一直背着我走来走去,我至今还记得,那天早上的血丝,作为一个普通的老人,她曾今熬过多少个夜晚-----让人不得不敬佩。

我不得不尊敬她,她如今94岁了,当我回到我故乡的时候,她讲了许多的事,她慈祥的对我说:“阿娟啊!我出生的时候是一个战争的时代,经常说打仗,现在你们没有了那惊天动地的战争,一定要好好的读书啊!-----”她那些温和的语言,我不得不感动。我那天晚上,我陪着她睡,她的心里好象很沉重,但是她没有说出来。

我不得不尊敬她,他时常会教育我要好好的学习,我每次都很感动。

由于要回深圳读书,我不得不离开她,她在那天早上,起的很早,一直再三的叮属我要好好的认真学习,当我跨到门槛上时,再次说声“再见”之时,她含着泪哭了,她哭得好伤心,在我的记忆中她是第一次流泪。含着泪的同时,我发现她的脸上的皱纹逐渐地增多,我第一次看她的脸上的泪珠,我再次的流泪,我的心好难受,不知还是怪我无情无义离开了我的奶奶

永不忘的时刻,她的笑脸变成了一个伤心满目的局面,我真是惭愧万分,我尊敬她!她作为一个普通的老人,世上能有几个?我爱她,我尊敬她。

篇11:亲情作文加教师评语

一、互联网加教研的定义

从广义上讲, 互联网加教研是指在教研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教研活动。 从学习方式与教学研究实践方式的视角来看, 互联网加教研则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研究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 以探究学习交流研讨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研究活动。

二、互联网加教研的优势

1.超越时空。 能让处于不同地点的教师互相协作, 进行区域内或跨区域的教研活动。 论坛发帖及小纸条等方式还能解决众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时间不一致的问题, 变异步为同步, 能够围绕同一个主题开展研究, 共享成果。

2.主体多元。 传统教研组织方式, 大家碍于情面, 往往使教师围绕主发言人的论点随声附和或做些许补充, 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的“虚假教研”互联网加教研的隐蔽性使教研人员少了欲言又止的拘泥, 有利于引发参与人员对教研内容的深入思考, 真正起到教学研讨的作用。

3.成果物化。 传统教研, 一旦活动结束, 研讨也随之结束, 而互联网加教研的文字、视频、课件等内容存留在网上, 研究者可以随时在网上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即使没有参与教研的也可以通过阅读论坛上的帖子了解各家观点参与研讨, 使教研效果得到不断巩固和强化。

三、互联网加教研软硬件支持

1.建设服务当地的教研网站或服务平台;教师达到人手一台电脑;有覆盖完善的区域无线网络, 实现机机快速便捷登录网络, 实现交往互动。

2.安装qq、微信等交互性和即时性强的软件工具, 建立研讨群、语聊室、视频会客室, 满足教师之间文字、语音、视频交流的不同需要。

四、互联网加教研模式

1.在线 “主题研讨”。 专家或教研员提前确定研讨主题, 在局域网或博客中下发研讨的时间及主题, 并进行相应的网络宣传, 组织人员按时参与网上研讨。网上研讨要突出研讨过程中的交流与互动, 增强学员的参与意识, 发挥学员在研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研讨活动的组织与设计要在确定主题的前提下, 围绕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而展开的, 不追求内容的系统与全面, 重视活动的针时性与实效性, 增强直观感悟与理解, 强化经验与反思[1]。

2.在线 “一课一研”。 专家或教研员提前安排区域教师分别主备课题, 并规定上挂网站的时间和要求, 同时要求其他学科教师在规定时间内认真研究主备教案, 并提出修改建议, 解决同学科同年级教师备课需求, 实现区域内同头课教师一人主备, 网上论坛共同研讨, 形成通案, 保证备课质量,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3.在线 “天天公开课”。 专家或教研员提前安排区域学科教师将自己上课的内容录成视频, 上挂网络空间, 大家观课后在研讨群中评课, 做课教师根据大家评价建议形成做课反思, 进而改进教学设计。 网络公开课主要是对新教师的指导或优秀课的展示为主要目的的教学, 应以理想化、完美化为目标, 让更多的人学习到成功的、精湛的教学技能与艺术。 因此, 上挂网络空间的公开课需要教研员严格的审核, 必须做到充分准备, 精心设计[2]。

五、互联网加教研需要关注的问题

1.互联网加教研不能取代传统教研。 互联网加教研与传统教研的目标完全一致, 都是为了更好地、更有效地提高教学研究的质量, 不论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 互联网加教研绝不会取代传统的教研方式, 毕竟人与人的交流不仅是专业的交流, 还有情感上的交流和社会交往、社会认同感等许多经历的分享[3]。 传统教研工作要发挥其在“点”教研方面的优势, 发挥其面对面交流的长处, 与互联网加教研相互配合、相互弥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2.以合作共享的态度参与教研。 合作高于竞争、共享集体智慧是互联网的精神和优势, 互联网加教研让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 大家应该开诚布公, 拆除校际壁垒, 积极参与、体验、感悟, 在帮助别人多角度反思中, 自己跟进获得提高。

3.完善互联网加教研结构。 互联网加教研较之传统教研在系统性、合作性、互动性、反馈性等方面得到加强, 因此, 在开展互联网加教研时要突显其优势, 加强对教研的组织、计划、内容、活动、评价等方面的结构完善, 形成数字化教研配套体系。 要建立网络学科教研组, 确定主持人、组员的职责任务, 明确专人负责活动主题的发布, 活动内容的组织及活动督导及活动效果的评价, 形成良好的研讨氛围[4]。

总之, 区域网络教研实现了区域内同学科教师的交往互动, 成为现代教师研修的重要方式, 有效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实现与成长。 今后我们还会充分利用网络灵活性的特点, 开展其他多种多样的活动, 比如, 在教研中遇到了问题, 可以将它发布在国家基础教育网络平台上, 与更高层次, 更大范围的教研员、教师交流和互动, 使互联网加教研向高质高效迈进, 最大限度地发挥对一线教师的服务引领作用。

摘要:互联网加教研是将网络技术加入学习研究环境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研究活动。与常规教研相比, 有超越时空、主体多元、成果便于物化等优势。

关键词:互联网加教研,优势,模式

参考文献

[1]周卫勇, 姜春美.“主题研讨式”培训模式的回顾与反思.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 (6) .

[2]李善良.走出公开课教学研究的误区.基础教育课程, 2009 (6) .

[3]王明明.网络教研的实践探索.基础教育课程, 2005 (10) .

篇12:六年级作文加教师评语

那时源源和茸茸在森林里漫步,突然从草丛里窜出一直大老虎,茸茸被吓到了,爬到了树上,源源也想上去,但是它不会爬树,向茸茸求救,可是茸茸却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直往上爬,源源气急了,老虎离它越来越近,它立马跑起来,直到跑到一个悬崖边,心生妙计...它站在那儿,一动不动,老虎以为它跑不动了,于是一个劲扑上去,源源一转身,老虎看到了悬崖,惊慌失措,想要回去,但来不及了,老虎落到了悬崖下.源源回到森林里,看到了茸茸,茸茸笑眯眯的对它说:“我的朋友,你刚才真勇敢...我们回去吧!”说完便去牵源源的手,却被源源甩开了,“我们绝交吧,我宁可没有朋友,也不会和在危险时就抛下自己的人做朋友!说完愤愤的离开了.”

它一边走一边想:知人知面不知心呀.

篇13:教师节作文加评语

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在这特殊而又有意义的节日里我想对辛勤教育和培养我们的老师们深情地道一声:“老师节日快乐!”

时间在不经意的日子里偷偷滑走。回想五年多来的学校生活我有太多太多的美好回忆是老师把我引入知识的大门培育我健康成长。您就像一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祖国创造出多少有用之才;您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默默地耕耘在教学园地里为我们浇水、剪枝、施肥;您就像一支蜡烛照亮了别人却燃烧了自己……

今天我要感谢的是我们敬爱的班主任—杨老师!

杨老师您总是孜孜不倦地给我们传授知识教给我们做人的真谛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洒下了您辛勤的汗水。您既是我们的老师又是我们的妈妈您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的孩子。您就像天空中那颗最闪亮的繁星永远在我的心底发光抹也抹不掉.

每天清晨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为我们打扫卫生让我们在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里学习、生活;中午您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不适牺牲休息时间陪伴着学生做好作业;下午放学后您总是工作到六点多钟才拖着疲惫的身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您为了提高全班同学的写作水平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我们辅导作文耐心地为我们传经授宝在您的细心教导下我们班的作文突飞猛进成为了全年级最优秀的集体。

杨老师您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您是丝丝细雨滋润我们纯净的心田。当我们取得点滴进步时您总是给予鼓励;当我们犯错误时您总是及时指出。有一次您为我检查作业的时候亲切地对我说:“最近你的字有点退步了啊!”您又接着对我说:“写字要做到横平竖直不要缩成一团要大方得体这样才能写出最好的字。”回到家里按照杨老师教的方法我练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您露出了满意的笑脸对我说了一句:“字很好有进步!”

此时此刻我真想对您说一声:“杨老师您辛苦了!”

篇14:小学生作文加教师评语

我走在高高的山冈上,迎面跳来一个放牛的小牧童。我问他:“微笑是什么?”他说:“微笑是牛犊吃着鲜嫩牧草的满足,是骑在牛背上横吹牧笛的悠然。”真的只有这么简单吗?我似懂非懂。

我来到碧绿的池塘边,不远处,有一个垂钓的老翁,我走过去问他:“微笑是什么?”他回答说:“微笑是鱼儿上钩时,你和小鱼无声的交流。” 我若有所思。

我走在宁静的校园里,迎面走来一位行色匆匆的老师。我问她:“微笑是什么?”她说:“微笑是你与人沟通的桥梁,是你千言万语的概括,是你善意的最好的证明。微笑是你送给学生的激励,是学生送给你的慰藉。”我似有所悟。

微笑是什么?

我走在金黄的田野上,佝偻的农民正收割着那沉甸甸的汗水,理想的果实。我问他们:“微笑是什么?”回答很朴素,“微笑是成熟的稻穗弯腰向秋天施礼。”我走在繁华的大街上,走来一对母女,我问那母亲:“微笑是什么?”答曰:“微笑是你对子女最好的赞许。”我走进那琳琅满目的商品世界里,迎面走来一位服务员,我问她“微笑是什么?”她说:“微笑是你吸引客人的磁铁。”

微笑究竟是什么?揣摩着他们的话语,我走过黑暗的隧道,豁然开朗,微笑就是“人生旅途上最好的身份证”。

探寻微笑的含义是本文一条明晰的线索。

篇15:语文课外阅读,靠教师善加引领

一、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阅读, 可以提高人的认识, 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可以开阔人的视野, 可以丰富人的语言。

而对于学生这一特殊人群来说, 当他们困惑于文思枯竭、无米下炊时, 当他们写着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新八股文章时, 书籍在向他们招手:阅读吧, 阅读使人丰富。阅读能发展你的心智, 阅读能丰富你的情感, 阅读会激活你对生活的体验, 阅读会给你个性化的感悟、创造性的思维和真情实感的作文。

正如苏轼回答别人请教作文之道的话一样:“无它术, 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自工。”没有别的办法, 只有多阅读, 多练写, 才能写好文章。阅读是积累及写作的基础。厚积而薄发, 积累的东西越多, 写起来就越得心应手。要想写出好文章, 必须多读好文章, 这是许多成功者的经验。

人们常说“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或者说“知其然, 更须知其所以然”。这在某些学科某些教学环节是讲得通的, 但在阅读和作文教学方面不尽如此。读文章, 写文章, 不能只知道读写知识、阅读方法、文章作法、思维方法等“渔道”, 而首先要大量地阅读别人的好文章, 产生文章的知觉, 形成一定的语感, 然后再逐年累月地大量练习。正如儿童决不会先懂童话知识然后再懂童话故事, 人们不是先从理论上学习形式逻辑知识抽象概括方法再学会思维的, 虽说把语言思维的直觉经验上升为“理论”对听说读写实践有些用处, 但远不像自然学科那么有用和必须。

在加大阅读面的同时, 我们也加大了感悟和体验。在文字世界里存在的远不止文学, 它的内涵很丰富。在阅读中, 这些生活接触面狭窄、第一生活感受缺乏的学生能够学习到如何少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 多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真知灼见, 并呈个人特色:个人的感情与体验, 个人的观察与思考, 个人眼中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个人思想的独特言语传递。

真不知道, 有哪位老师仅靠课堂就能让学生学好语文!学语文的根只有扎在丰富的课外阅读中, 扎在中外名著中, 从中吸取精华, 加以生发, 才能有所收获。

二、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分析

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的好处及必要性、重要性之类的道理, 或许不需向中学生宣讲, 他们也能明白一二。

但是, 考试的功利, 驱赶着学生把时间都花在数理化外等功课上, 因为那些功课短期用功收效快, 稍一不慎便要吃大亏。考试的功利, 驱使着学生有钱就买教辅资料, 很少进书店看书、选书、购书, 因为考试分数提高的滋味比平时阅读吸取知识营养的滋味要爽, 要实惠。考试的功利, 也让家长把课外阅读斥为不务正业, 因为社会竞争, 看的也是考试的分数。

许多学生没有良好的读书条件。家中无适合的书;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存在借阅不便也借不到好书的问题;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好书的活动没有开展。

大多数学生没有读书的时间。数理化老师每天都布置太多的作业, 挤占了读书时间;有的家长让学生参加兴趣培训、社会补课、家教等, 用掉了学生课外可支配时间;“网吧聊天”、“网络游戏”等现代情趣活动的诱惑, 让有些学生忘掉了读书的责任;媒体推捧、商业活动的炒作, 使“追星”成为潮流, 学生很少不知道周杰伦、“超女”李宇春的, 但若要问及罗贯中、巴金, 则支支吾吾。时间与精神的制约, 让学生和书籍的距离变远了。

大多数学生没有读书的好方法、好习惯。读书能摘抄好句、好词的少之又少, 读书而能写心得体会的几乎没有, 至于在书页的空处写上批注的就是生之奇才了, 更不要说心得体会的交流、表达了。

种种不利因素的存在, 读书不在状态, 导致了当代中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严重缺失。因此, 教师的善加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三、为引领学生多读好书做好指导

要在浩如烟海的文籍中做到“弱水三千, 吾自取一瓢饮”, 是很难的。书文无限, 时间紧迫, 学生如何去找书, 怎样去读文章, 老师是必须指导的。若读书太泛, 必定影响他们整个学业的完成;若读书无章程, 则又会耗时费日, 获益寥寥, 误入歧途, 精神污染。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做好如下阅读指导工作:

1. 推荐一批好的阅读书籍

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凭着感觉走, 他们不懂得如何区别书的好坏, 不知道书的正规与伪劣, 不会加以选择。教师应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的有关要求, 每学期向学生介绍推荐一些中外名篇名著和一些优秀期刊。每周安排学生推荐自己看过的好书, 以激发其他学生购买和借阅好书的欲望。

此外, 也可以根据无锡市教育局“龙之志”读书活动推荐的目录, 组织开展专题读书活动。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有计划、分阶段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样, 就解决了学生不知读什么书的困惑。学生如果把介绍书目中的主要篇章认真读懂读通了, 其余的书籍读起来就轻松多了。

2. 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现在社会的经济条件不断提高, 不少人都玩起了业余文化收藏,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买一些好书, 收藏图书。班级可由师生捐书, 社会募捐, 成立“小小图书馆”, 供学生借阅。学校学生图书馆阅览室要向全体学生开放, 适时提供借阅。鼓励学生间互通有无, “漂流”图书。语文教师要有规律地组织学生集体阅读中外名著, 增加阅读积累, 让学生机会均等地读到好书。

要加强学生自我节制能力, 将读书的时间和机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由学校向家庭延伸。以资源与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班级图书管理员, 配合班主任管好班级图书, 配合图书馆老师做好学校书刊借阅工作, 让学生把图书借回家阅读, 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让学生的阅读机会、阅读时间不受限制, 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3. 制定一个合理的阅读计划

要指导学生在选择读物时, 适当考虑课内教学的需要, 有计划地处理好教材与课外读物的关系, 要使课内课外所读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博学多识, 又不会影响他们学业的完成。

要指定一个合理的读书计划, 充分利用时间, 包括节假日整段的时间、日常学习之余的片段时间, 甚至等人、候车、会议活动前后的点滴时间, 使浓厚的读书兴致长时间保持。

4. 培养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有品位的读书人, 即使处于豪华奢侈的歌舞声浪之间, 也掩饰不住浪漫气质和诗意情怀;一个经文学浸润的人, 随时随地会浑身散发出人与知识的双重魅力。因为阅读时, 文字填补着他的情感和学识。

培养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就是永远保持一种阅读的状态。这种状态一是指阅读是持续的, 不间断的。阅读就是让学生通过文字建立起与自己生活以外的现实的联系, 在阅读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它可以是随意的、无特殊指向的、零星的, 但必须是持续的, 只有持续才可能在阅读时保持一份敏感, 才能有体验生成。二是指阅读必须是情感和思维的活动, 它追求的是精神世界的充实与完善。阅读时情感的被触动、被牵引, 情绪的波动起伏, 会促成人的情感世界的丰富, 也成为思维的起点。

在阅读中, 教师可教给学生一套阅读方法, 比如浏览法、精读法、猜想法、朗读法、笔记法、批阅法等。要帮助学生弄清楚阅读什么书要有“不求甚解”的精神, 而阅读什么书又不能“不求甚解”, 让良好的阅读习惯伴随学生一生。

5. 开展一系列阅读展示活动

上一篇:高考状元只是“阶段性成果”下一篇: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协调执行争议案件若干规定(试行)-地方司法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