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2024-05-14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共6篇)

篇1: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目标:

俄国全面电气化计划;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内容、作用;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1936苏联宪法

2.思想教育目标:

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苏联在短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以后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3.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2.难点:

新经济政策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读书指导法、幻灯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导入新课] 由于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严重地破环了俄国经济。旧的政策已经不适应新的情况,使得这一任务的完成碰到重重困难。但以列宁和斯大林为首的共产党人的领导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一个贫穷落后的苏维埃国家,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变成了工业化强国。那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怎样开展的呢?

[讲授新课]

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板)

1.原因:(板)

(1)战争使经济遭到严重破环(板)

(P66小一)在这种情况下,苏俄面临着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最急迫的任务,这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

(2)旧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新情况(板)

19,开始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P67注),到19,已经不适应新情况,必须加以调整,这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俄罗斯电气化计划的制订(板)

列宁非常重视现化化大生产的发展,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对苏俄来讲,苏维埃政权已经建立。因此,它准备用10—执行俄罗斯全国电气化远景计划,以便全国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

3.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作用(板)

1921.3,俄共(布)决定逐步取消旧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为实施新经济政策。那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是什么?它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什么不同?

(P67注 大一、二)(学生回答基础上,指简表 讲解)

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比较表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起了什么积极作用呢?

(P67大三)

二、苏联的成立(板)

十月革命胜利后,使俄国领土上各族人民摆脱了民族压迫,他们纷纷建立起自己独立的苏维埃共和国。在粉碎国内外的敌人进攻之后,各民族的团结进一步加强。随着俄罗斯全国电气化远景计划实施的开始,各苏维埃共和国为了把力量团结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和加强国防,迫切要求组成一个国家联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成立了。苏联是何时建立的?(1922)是在什么基础上建立的?(自愿、平等)它的全称是什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初加入到苏联的有哪四个国家?(俄、外高加索、乌克兰、白俄)(P67大四回答)

指明:苏联、苏俄、沙俄是指不同时期的俄国,沙俄(1547——1917)、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

苏联建立后,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板)

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以斯大林为首的联共(布)领导苏联人民,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相继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

1.一五、二五计划的实行?(板)

(P68大二)两个五年计划分别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它们的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

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暂时的`牺牲,掀起了社会主义竞赛运动,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不断创造新的奇迹,使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实行,取得巨大成就。

2.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板)

在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建成大型工矿企业6000个,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19的3%上升到10%,这为苏联后来战胜法西斯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也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苏联的农艺仍是小农经济,生产落后,如何把众多的小生产者引上社会主义道路?如何改造农业,使它适应工业化国家的需求呢?苏联共(布)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四、农业集体化方针及成就:(板)

(P20大一)农业集体化的方针是什么?(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改造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在集体化的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有些组织者出现过火行为,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运动经历了失误、挫折和尖锐的阶级斗争。1930.3苏联决定纠正过火行为,使集体化运动得到继续发展。到1937年,苏联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产的93%,耕地面积达99%。

五、1936年苏联宪法(板)

为了把苏联人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1936年苏维埃八大通过了苏联宪法,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当时苏联认定,社会主义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人剥削人的现象已经被铲除。因而,把新宪法的颁布看成是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的标志,新宪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苏社建的巨大成就,它的颁布,是苏历史上一个重大事件。

[巩固小结]

涉及问题多,但主要内容可以围绕六个年代来考虑:

1921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1922苏联建立;1928一五计划;1933二五计划;1936新宪法,标志苏联建成社会主义;1937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

(六)板书设计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七)作业:

篇2: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1.背景(1)根本原因: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失败激化了国内矛盾。2.时间:1861年;领导人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3.目的:巩固统治,避免革命。方式:自上而下。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内容:农民在获得解放(人身自由)的同时,以“赎买”的方式得到一块“份地”(只有使用权),仍归“村社管理”。

5.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说明改革限度地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

6.影响(作用)(1)积极: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2)局限性:没有改变沙俄的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7.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认识:俄国改革抓住了历史机遇,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是本国重要转折点。启示: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只有不断变革、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发展。二、美国内战(又称美国南北战争)——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

1.根本原因:南北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存废问题。

2.直接原因(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3.时间:1861—1865年;领导人物:林肯。4.内战爆发标志:1861年南方发生叛乱挑起内战。

5.经过:内战初期北方失利,为扭转战局,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个法令。重要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内容:从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南部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作用:提高林肯威信;调动人民积极性;扭转了战局。6.结果:北方胜利。性质:美国历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7.影响:(1)废除了黑人奴隶制;(2)维护了国家统一;(3)为美国后来成为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8.林肯:(1)主要贡献:赢得内战的胜利;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

(2)评价:是美国历杰出的政治家,领导北方人民赢得内战的胜利。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为美国历史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成为美国历总统之一。(3)学习品质:①个人奋斗,坚忍不拔的精神;②为国家利益社会发展进步而献身的精神。

9.有人认为废除黑人奴隶制后美国黑人从此得到彻底解放,你怎么看?答:这个观点不正确,因为黑人奴隶只获得人身自由并没有民主权利,仍受到不公正待遇,种族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10.北方胜利的原因:(1)北方实力远胜于南方;(2)人心向背:北方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废除黑人奴隶制而战,具有正义性。(3)采取有效措施: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得到民众支持。(4)而南方叛乱,分裂国家,不得人心,失道寡助。

11.“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不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林肯(1)材料中所说的“裂开的房子”是指:美国南北不同经济制度矛盾。(2)林肯当选总统后,首要完成

的任务是:维护国家统一。是通过美国内战解决的。方法:武力(军事力量)。三、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

1.背景:内忧: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封建专制闭关锁国(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外患:美国打开日本国门,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2.倒幕运动:主力:中下级武士(倒幕派,改革派);结果:幕府统治被。3.明治维新(1868年)(1)目的:“变法图强”、“富国强兵”。(2)人物:明治天皇。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内容:①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②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近代工业;

允许土地买卖;③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皇军);④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发展近代教育。——是最有远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其中向西方学习的措施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派遣留学生;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派出使团出访欧美,学习经验和治国方略。

(4)1889年日本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开始有限的宪政统治。

(5)影响:①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②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第一强国;③但也走上对外殖民

扩张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新威胁。

4.日本明治维新的启示:①要善于学习与借鉴先进文明,根据国情有选择取舍;②要重视人才科教兴国。6.日本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对外政策的变化:之前是闭关锁国,之后是对外开放并侵略扩张。四、第二次工业革命:1.时间:19世纪70年代。2.标志:电的发明和使用。3.特点:以电为核心的革命,电力得到广泛应用。4.时代:“电气时代”。

5.表现(内容):①新能源的发现和应用(电力、石油);②新机器、新产品的创制(内燃机、柴油机);③新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飞机);④新通讯工具出现(电话、电报)。6.主要发明及成果:①爱迪生(美):电灯、留声机等,被称为“发明大王”。②卡尔?本茨(德):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汽车之父”)。③福特(美):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

④莱特兄弟(美):发明飞机(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⑤奥托(德):第一台煤气内燃机。7.汽车的普及,人类在交通运输领域进入“汽车时代”。影响(作用):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改变了人类社会面貌和生产方式。方便人们出行、扩大人们视野、密切了人们之间的联系,促进经济的发展。8.西方国家率先进入电气化时代。电力的使用,使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棉花时代”,进入“钢铁时代”。现代工业崛起的标志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

9.划分两个不同时代的革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由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跨进“电气时代”。10、影响:①经济上: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加,生产领域出现垄断组织;②政治上: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统治基础扩大,社会相对稳定;③文化上:西方国家开始走上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文化水平上升,精神生活丰富多彩。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并没有根除资本主义社会原有的弊端,仍是人剥削人的社会,贫富差距悬殊。

11.工业革命的启示(结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对国家而言: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对个人而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五、第一次世界大战(197月——1911月)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具体原因: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疯狂扩军备战。①两大军事集团是:同盟国(德、奥、意)和协约国(英、法、俄)(性质:军事侵略性集团)。②两大事集团形成后的后果(影响):疯狂地扩军备战,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③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是列争强夺的焦点。

3.直接原因(导火线):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刺杀奥匈帝国的斐迪南夫妇)。4.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5.交战双方:同盟国与协约国;主要战场:欧洲;主要战线:西线。

6.一战的转折点:凡尔登战役(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伤亡人数最多,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说明战争的残酷性)。结果:德军的进攻被遏止,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7.结束标志:以同盟国战败而告结束。8.性质:帝国主义间的掠夺战争。(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9.一战的启示(影响、灾难):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是人类文明的一场浩劫。所以全人类应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意识。世界要和平、和谐发展。

篇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新一轮课程改革之后, 讲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综合起来, 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历史与社会。新课程的产生一方面无可供借鉴的经验, 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宗旨下, 我们要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新课程强调要关注学生发展的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三维”目标, 是为了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他们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复习计划的制定, 也要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一) 研究“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要求

历史与社会的课程综合了历史, 地理, 人文, 社会学, 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是一门培养学生对整个知识系统的综合认识为目标的课程, 是对所有内容的大检阅。因此, 要认真学习与仔细研究考试说明, 把握考试方向, 这样在复习的时候才有侧重点, 做到有的放矢。课程内容包括“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传承的文明”和“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三个主题。主题“我们生活的世界”, 讲述社会是怎样的, 这是对社会生活要素的整合;第二个主题“我们传承的文明”, 讲述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 这是对反映社会发展的史实的整合;第三个主题“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讲述社会应该是怎样的, 这是对当代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的整合。同时, 第一个主题又承载着传授历史、人文地理、社会等学科的概念、要素和线索等基本知识的功能。这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 制定复习计划和方案

九年级复习内容庞杂, 时间又紧, 教师要为学生合理的从整体上把握复习时间, 另外在复习层次上要以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上加以考虑, 并有相应具体计划与方案。复习形式上注意精讲。多练, 细评, 讲练结合, 专题讨论, 个别辅导, 并采用集体备课。

1. 落实目标测试

复习时的目标测试主要以课堂练习、反馈纠正为手段。首先应选好练习题, 其基本标准是:要有代表性;要有丰富的知识内涵, 能反映教材知识的系统性:要有培养能力价值, 使学生练习后能力有所提高;题目尽可能新颖, 能激发学生作题激情。其次在课堂上定时定量, 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效率。第三, 练习后及时评讲。这样才能查漏补缺, 又能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

2. 收集整理信息资料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是我们初中阶段的战略大决战。只有充分地掌握大战前的各种信息, 才能“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学业考试复习其间, 我们会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 包括考试说明及其特点变化, 试题类型及变化。内容范围及难易深浅, 等等。虽然这些信息并非试题本身, 但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能够使教和学有所依据, 不会如无头苍蝇, 盲无目的。

3. 保证复习模式深入、有效

第一, 教师要交待学习的主要内容, 并要求学生必须达到什么程度, 有目标的学习比搞“复习世界大战”要有效得多。第二, 师生要系统回顾基础知识, 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毕竟学业考试主要考查的还是基础知识, 重在弥补知识缺漏, 使之形成知识网络与结构。第三, 教师要选择典型例题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 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 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 注意解题方法和本学科能力的培养, 教会学生善于归纳和总结知识之间纵横的联系和比较。第四, 要根据学生实际制订适当的复习量。复习课中常看到教师布置了超量的复习内容。而这种复习模式并不可取, 教师们可以通过试验比较发现其效果很差, 一堂课不可能复习完两堂课的内容。

二、构筑新模式保障历史与社会复习课计划的实施

(一) 理清线索, 帮助记忆

在记忆过程中加深理解在历史与社会复习中要达到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记忆能力。首先, 要在复习中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解决难点。例如, 讲“和平”问题, 可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历史和地理知识, 鼓励他们从其他历史、地理书籍中归纳事实, 分析霸权主义者干涉别国内政的事例, 明确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当代世界和平面临的主要威胁。讲“发展”问题, 可在世界版图上, 大体勾画出当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域分布, 并引导学生回顾西方国家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殖民征服、掠夺和统治的历史, 找出当今世界南北发展差距和根源。在复习时, 要让学生明白, 强调理解地记忆历史与社会知识, 可使他们做到“不但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其次, 在复习中采用对比和比较的教学方法, 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加强记忆能力。例如,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就可以采用比较和对比的教学方法, 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从战争的性质、结果两方面来比较, 从而加强记忆。再次, 复习时还可运用归纳法来加强、加强记忆。例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时, 可以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成一表格, 按内容大致分成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及其他内容。这样, 按内容分类记忆, 可以使学生在对比中加深了记忆。除此之外, 还可以采用图示、顺口溜等记忆法来帮助学生记忆。

(二) 确定重难点, 构建网状知识结构

提高复习效率。在第一轮全面阅读教材, 查漏补缺复习之后, 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 掌握知识结构、着重培养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和系统化的思维能力, 进一步掌握基本理论。对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 深刻理解, 突破难点, 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可以把历史与社会课本的历史事件进行归纳重点。例如, 归纳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条件、根源、主要内容、措施、探讨事件的历史影响, 归纳的重点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经过、结果, 难点是对改革的评价及其启示。在归纳人物的时候, 归纳人物活动事件、观点、主张、后人的评价 (人物的作用、地位、影响、贡献和功过) , 归纳的重点是人物的事迹及其评价, 难点在于人物的评价。对具有可比性的人物进行合理的联系、比较, 另一方面更需要对专题内各人物进行适当类比, 这有利于学生"多视角, 多层次"认识历史人物, 并做出科学地评价。在构建知识网络的时候, 对于考试说明虽已明确删除, 但与前后必考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相关知识, 应该讲述, 这样有利于整体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 以课本知识和历史思想解答热点问题

在近几年的学业考试中, 和谐社会、三农问题、科技创新等都是长效热点。每年考生都会去积极关心热点、关注时政, 而平时学校的训练也是为考热点而考热点, 但是学业考试试题考察热点的方式却让我们感觉“在意料之中, 又在意料之外”, 不会为了迎合哪个热点而直接去考它。所以, 在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中, 要跳出热点的框架, 把课本中与之相联系的问题都复习到位, 形成知识网络, 继而来解答变幻的考试题目。

(四) 辩证设计作业, 突出有效性

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基本理念是提倡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强调历史地、辨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要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 即以人为本的作业, 学生完成才会觉得轻松, 作业才会觉得有趣味性。如果历史与社会的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机械式的重复和记忆, 题型单一, 这样虽然对学生巩固知识有一定作用, 但是也可能造成学生思维、实践能力减弱, 学习缺乏兴趣。作业的有效性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和具体生活的基础上, 布置相应的作业, 使历史与社会的作业重点、目的明确。因此, 有效的历史与社会的作业布置定位, 不仅是对课本知识、技能的巩固, 更是促进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 重在参与学习情景和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重在体验和发展。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回顾、重温课堂上知识, 并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观点的确立、材料的组织, 既加深课文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又培养问题意识, 发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以构建多元化复习体系, 促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 以良好心态面对升学考试”。基于这一理念, 我们都要清楚看到新一轮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改革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与社会命题的影响以及对学业考试历史与社会复习教学的指导意义。本文目的在于建立有助于学生学业考试对历史与社会复习课的有效策略框架, 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复习的步骤, 才能使他们在众多的教材和参考资料中理出正确的头绪, 从而为自己能顺利应试。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与社会,复习课

参考文献

[1].姚自超.新课改下《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的“四变”, 教学广场.2007.12.

[2].夏鹏飞.历史与社会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时代教育, 2008.3。

篇4: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策略研究

【关键字】历史与社会 教学策略

历史与社会课程是新课程改革当中出现的一门综合性的文科课程,该学科中整合了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等众多学科的知识,通过学习,能够促使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立场去解决问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策略,具体来讲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学过程中必须实现创新,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往往参照教学参考书列出的教学目标来写,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也有一些教师分不清教育目标、教学目标以及课程目标,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存在着疏忽之处。

教学目标就是一次教学活动或者说是一节课内的目标,这一目标是具体的,能够实现的,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课程实际情况,能够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自己讨论问题和分析问题,并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教师需要在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制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师生都能够明确课堂上需要完成的任务,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行为的主体并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因为教学活动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所有教学目标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知识面的提升。

可以说,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以九年级教材第八单元的第一课和第二课为例进行分析,指出应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第一课第二框“我国的人口警钟需长鸣”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分析教材图8-8、8-10以及8-11,和相应的统计数据,说明我国人口的特点。可以例举身边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说明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给资源、环境以及社会带来的诸多压力。通过分析数据和图表,加深对我国人口国情、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并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人口忧患意识。

第二课第二框“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就需要学生通过学习和了解各种图文、数据资料,清楚地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通过学习分析两个以上我国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认清我国的资源现状,理解我国的资源对策,强化节约资源的意识。

可以说,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够指导教学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树立起明确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率。

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和七八年级教材不同的是,九年级的《历史与社会》教材系统性更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利用单元知识结构导图,发挥其作用,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网络体系。

第一,可以在教学当中反复应用知识结构导图。在开始讲解每个单元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浏览本单元的具体内容,并让学生结合知识结构导图,在头脑当中形成大致的印象,对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有大概的了解,这样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就能够有一定的认识。

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本单元第一课学习完成之后,让学生再次学习结构导图,巩固第一课的知识,并将第一课和第二课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找到两课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知识框架。等到本单元知识全部学完之后,再让学生对照知识结构导图进行思考,让学生深入理解本单元各课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能够不断地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

第二,充分發挥课文标题的作用。可以说,《历史与社会》教材当中每一课的标题都是精心思考并设计的,能够体现出每一课的核心内容,因此说,在课堂上,需要不断强调标题,发挥其重要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课文的内容。例如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中,有一道测试题,大意是让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应该如何应对资源危机。在第八单元中,我们学习过开源节流的内容,但是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一知识点去解决问题。在讲解这一试题的时候,我就告诉学生,如果记住了第二课当中的小标题“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那么在答题的时候就会知道如何写。通过这一实例,学生明白标题的重要性,也告诉教师在今后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标题,发挥其作用。

三、创新教学方式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当中,每一单元都是由课文和专题探究两部分构成,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不能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需要进行创新,从传统的教学方式束缚中走出来,这样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般来说,课文的作用就是让学生熟记本课的知识点,而专题探究则是让学生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探究性的内容具有拓展性和综合性,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好这两方面的特点,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例如,我们可以采用边讲课文边引用专题探究的内容进行说明,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而对于一些独立性较强的专题探究,就需要单独进行讲解,学生通过探究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讲解探究性内容的时候,不能够完全依赖于教材,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符合实际的案例,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结束语:历史与社会的内容较为枯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所创新,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才能够提升教学效果。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当前历史与社会教学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余丽君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评价策略研究 吉林教育,2008年第25期

[2]牛学文 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实践研究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5年第12期

[3]梁宏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精加工策略的研究 都市家教月刊,2009年第6期

[4]王维川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策略研究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第7期

篇5: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课题】:中考典型试题解题指导和讲评。【课型】:讲评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纠正错题,找准错因,有针对性地指导,落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从而掌握典型题型的做题方法和做题技巧。

2、能力目标:理清解题思路,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活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考试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热情,培养他们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在困难面前不气馁的良好心理品质。

【重点】:通过出错率较高题目的讲解,把握典型题型的做题的规律。

【难点】:鉴于考题答案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完成中考试卷一份。

2、教师批阅试卷,总结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错误。

3、教师收集典型试题的解题方法和答题规律。

【板书设计】:

1、选择题:采用肯定法或排除法

2、评析题:评价;分析理由;写出正确的观点。

3、材料分析题:审题(审材料和审设问);依据要求解题。【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从评卷情况看,此份试卷中学生答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A、书写潦草,字迹模糊,卷面乱,有的表现为在答题卷上乱写乱画,把试卷当草稿纸等。B、答题不够规范,语言不规范,用词不恰当,没有用学科术语回答,代之而用非书面语言。

C、审题不清,未按要求答题,如要求结合材料但没有结合材料、要求答哪一缺陷却全部照抄等。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以上问题,及时整改。今天我们就对此份试卷的主要错误进行分析,并学习典型试题的解题方法。

二、试卷讲评

(一)自主纠错:学生查找自己出错的地方及出错原因,弄不懂的问题标出来,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探求正确的解题方法。错因分析:

1、从答题情况看,学生出错的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做题时审题不清,做题方法不到位。

2、从平时教学过程来看,对典型题型没有针对性训练。

3、学生学习态度上轻视社会学科,对开卷考试没有引起重视,审题分析的能力薄弱。

(二)小组互动:

查找教材,相互核对答案,交流答题方法。

(三)教师讲评:展示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分析错误原因,讲解答题思路,列举典型题型的解题方法和答题规律。

1、选择题部分

(1)选择题的解题事项: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采用肯定法或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要留意多项组合选择题和反向选择题(选择描述或叙述错误的选项)。要求学生仔细审题,看清题干和选项,分析问题,去伪存真。(2)主要题目分析:

第3题:为治理蓝藻,清洁水源,某地中小学开展了“省下三角钱,认领一尾食藻鱼”的活动。同学们积极响应,并主动捐献出自己的零花钱。从财产所有权角度看,同学们行使的是 A.财产使用权 B.财产占有权 C.财产收益权 D.财产处分权

【分析】:该题选D财产处分权,主要错误是选A。知识解授:如王老师“买”了一套住房,王老师对房屋首先拥有财产占有权;王老师“住进”房屋或“开店”,王老师对房屋拥有财产使用权;王老师将房屋“租”给他人收取租金,王老师对房屋拥有财产收益权;王老师将房屋“卖”、“送”、“捐”给他人,王老师对房屋行使财产处分权。

2008 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神七”集成了100 多家民营企业的科技成果:大到航天服上的控制台,小到飞船内的防静电涂料,都是向民营企业量身定做的。据此回答7一8题。第7题:材料表明民营企业

A.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B.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C.对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D.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该题主要错误是选D,正确选项是C。该题很多学生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记忆深刻,不加思索选了D。但我们答题时必须仔细审题,看清题干和选项,材料体现的是民营企业的作用,所以选C对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20题:小张将我国历朝的制度创新归纳成下表,请判断表中内容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分析】:该题正确选项是C。关键要明确科举制度 和三省六部制都是隋朝创立,唐朝只是沿用、调整和完善。

第21题:下列历史事件前后有直接联系的是 ①《权利法案》的颁布 共和制的确立 ②新航路的开辟 世界最终成为一个整体

③《独立宣言的》发表 北美各殖民地脱离英国统治而独立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分析】:该题正确选项是B③④。要仔细审题,用排除法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后,实行君主立宪制;新航路的开辟后,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所以①②错误,排除①②选③④。

2、非选择题部分

第24题:(8分)【 明辨是非 遵纪守法】

小军和校外网友柳天时,在同学小丽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她的住址、电话、QQ 等信息告诉了对方。小丽为此多次道到时方搔扰,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小丽得知此事因小军而起,便找小军评理,要求小军赔礼道欲,并制止其网友的行为。小军却说,公民有言论自由,任何人无权干涉。小丽一怒之下,找了一帮朋友,把小军痛打了一顿。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别对小军和小丽的言行进行评析。(8分)评析题答题一般思路:

1.评价(从是否正确、是否合法等角度)。

2.分析理由(可以从产生的原因、危害、违反的法律规定及作用、意义等角度分析)。3.针对错误的观点或行为写出正确的观点或行为。

(注意:如果观点中有对的方面,也有错的方面,要分开评析,还要依据分值来回答。)【参考答案】:小军未经小丽同意,将小丽的个人信息透露是错误的(l分),因为他侵犯了小丽的隐私权(1分)。小军说公民有言论自由,任何人无权干涉,也是错误的(l分),因为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l分)。(如学生答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也可)小丽找小军,要求小军赔礼道歉,并制止其网友搔扰的评理方式是正确的(1分),因为她有权用正当的手段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1分)。但小丽找朋友痛打小军的做法是错误的(1分),因为她没有以合法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侵犯了小军的生命健康权(1分)。

第25题:(11 分)【 透视三鹿 理性思考】

“三鹿奶粉事件”震惊全国。反观这一事件,早在2008 年7 月,三鹿集团已经查出问题奶粉污染真相,但为了企业的眼前利益少受损失,未能及时纠正。再加上缺少相关的法规制约,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又监管不力,导致全国众多食用该奶粉的婴幼儿引发泌尿系统疾患,多人死亡。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也因为此事触犯刑法被判处无期徒刑。昔日中国乳制品行业巨头三鹿集团最终宣告破产。事实告诉我们: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市场经济还存在哪一缺陷?政府应从哪两方面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4分)(2)结合材料,分析田文华的行为属于犯罪的理由。(3分)

(3)结合材料,用诚信守则的要求分析“三鹿奶粉事件”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4分)材料分析题答题一般思路:

(一)审题(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

1、审材料: 认真读懂每则材料意思,把握观点和中心内容。并把材料中的关键词划出。精心思考背景材料与所要求回答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切忌盲目生搬硬套旧题目,受旧框框限制思维)。

2、审设问:(1)把设问和材料联系起来,弄清设问的指向。

(2)弄清设问属于哪一课,哪一部分的内容。(二)解题方法

(1)属于直问直答式设问的,采取问什么就答什么,不必再作说明。

(2)属于简要说明式设问的,答出有关观点并说明(或分析),并尽可能结合材料中的内容。

(3)属于扩展式设问的,就围绕问题指向,要求结合材料的必须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地谈自己的认识、立场、观点、看法、体会及具体的落实行动。

(4)在组织答案时注意回归教材(答案绝大部分源于教材,在不妨碍得分的前提下,鼓励有创意答案,防止迷失方向或本末倒置)。

【参考答案】:(1)说明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的缺陷(2分)。政府可以制定法规,规范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1分);可以采取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措施,直接、迅速地调整和管理经济活动(1分)。(如学生答政府应该加强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亦可)(2)三鹿奶粉事件引发多人死亡,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符合犯罪的严重危害性的特征(1分);田文华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符合犯罪的刑事违法性的特征(1分);田文华被判处无期徒刑,符合犯罪的刑罚当罚性的特征(1分)。

3(3)教训一: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要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l分)。三鹿集团就是因为只顾企业自身利益,结果损害了多数人的利益,最终害人又害己(1分)。教训二: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1分)。三鹿集团就是因为只顾企业少受损失这一眼前利益,结果因小失大,使企业最终破产(1分)。

(四)讲评小结:许多试题其实并不难,只要认真审题,掌握做题方法,揣摩出题人意图,运用学科语言,准确解答还是可以的。因此要多做此类型的题,加强训练,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自主学习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小林是位上进心很强的学生,他一直想超过小张,但在每一次测试中总是输给小张,这使小林非常郁闷。于是,小林想出了几个“绝招”:在同学中散布谣言,说小张在测试中作弊;偷看小张的日记,四处传播。小张知道后,便找小林论理。两人发生争执,小林在恼怒之下,打伤了小张„„(1)小林的行为侵犯了小张的哪些权利?(3分)

(2)请结合心理健康、法制教育、合作竞争的相关知识,谈谈你从上述案例中所吸取的教训。(6分)

2、(7分)材料一:浙江省及省内部分大市GDP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地区 19782000年 2007年 年

18638 4103 2157 425 浙江省 124 6143 杭州市 28 温州市 13 丽水市 5 1382 822 136 材料二:浙江省是江南水乡,但是如今“水乡竟闹水荒”。为缓解“水荒”,浙江省努力打造节水型社会,并提出目标:争取到2010年,全省万元GDP用水量要降到130立方米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0%,从而初步建立起节水型社会。(1)你能从材料一的数据中发现哪两条信息?(2分)

(2)请从人口、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浙江省闹“水荒”的原因。(3分)

(3)请你针对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浙江省情,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以促进浙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2分)【参考答案]:

1、(1)人格尊严权(或名誉权)、隐私权、生命健康权。(3分)

(2)①要学会调控情绪,善于排解不良情绪;②要树立法律意识,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③要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竞争合作求双赢。(或应当以正当的方式参与竞争,或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共同进步)(6分)

2、(1)浙江经济快速发展(1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1分)

(2)浙江省人多地少,人均水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利用不科学,浪费损失严重;由于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水资源的污染,从而引发“水荒”;(能从三方面合理表述均可得3分)

(3)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均可。如:针对材料一,遵循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发展原则,或大力开展先富带动后富的活动等;针对材料二,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等(2分)

篇6: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1.《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2.《思想政治》第五册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在七、八年级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围绕人们最为关注的若干现实问题,诸如和平与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人权、民主与法制;经济成长、科学进步与道德建设;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等,培养学生进行综合分析,思考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促进学生立足于当代社会,学会面对、学会选择、学会参与,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从教学内容的安排看,有三个主题:一是与当代中国国情和发展密切相关,具有现实性;二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具有开放性;三是需要跨学科领域的视角,具有综合性。而所有主题的讲述,则一概采取专题探究方式,以促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尝试自主构建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从教学体系的构建看,本阶段采取主题型整合与共时性叙述相结合的方式。这既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内容逻辑的完整,更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充分体现综合课程的价值。从《历史与社会》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看,九年级教科书可以说是最能体现综合文科课程特色的内容。

(一)本册教科书的整体结构 考虑到九年级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毕业班,学生面临中考复习的教学实际,为讲求教学的实效,教科书编为全一册,共设6个单元、60课时,按照每课1~2课时编写(根据课程方案规定,本课程的学时为每周4课时)。

(二)教科书内容选材原则 本册教科书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在选材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逐一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

(二)中“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一级主题的内容标准要求。在此基础上,为完成课标教学内容的需要,可作适当的拓展。2.引用大量的案例要有典型性、说明性、思考性、可拓展性等,同时还要适当地考虑到地域性(中国和外国、农村与城市等)。3.精心选择图片、地图、图画、统计图表等,它们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是教学内容不同的呈现方式,因此不能“摘到篮子里就是菜”,要精挑细选。

(三)课文编写体例的规范 各课教学内容由若干目题组成,目题是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目题内容由“课文”和“专题探究”两部分组成一方面,鉴于本教科书内容所涉及的学科背景知识更为宽泛,以及主题综合的特定要求,而采用综述内容的课文方式;另一方面,仍坚持全套教科书“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的编写风格,而采用专题探究的方式组织相关教学内容,教学工作计划《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两者结合,共同构成各目题所包含的基本内容。课文功能:概述本课基本内容。作用:呈现本课基本目标,以便于教师和学生提炼核心概念和知识。要求:表述清楚,言简意赅。规范:600字左右;单页篇幅;统一字体(宋体)。专题探究功能:基于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提供拓展性、说明性的相关内容。作用:体现教学的探究性、情境性、综合性的活动引导过程。要求:文字力求生动活泼,标题醒目而富有想象力、吸引力;活动设计要有具体内容,力求多样化,具有辨析性和可操作性;素材要富于知识性、启迪性,重情节、有寓意、能发挥、可回味、易发掘;插图要丰富、贴切,与图说紧密结合,共同呈现相应内容;图示要具有促使内容视觉化的效果,替代文字或辅助文字的意义。规范:多数用两页篇幅,少数用三页篇幅;采用多种字体,以规范有关叙述、图说、活动要求、对话内容等不同类别的文字。

上一篇:标点符号习题下一篇:初中物理新课标之——集体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