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诗句 古诗

2024-04-14

冬至的诗句 古诗(精选15篇)

篇1:冬至的诗句 古诗

冬至的诗句古诗

1、平生少年时,嬉游爱冬至。——郑胤骥

2、浊酒醒来闻吉语,晴过冬至兆丰穰。——仇远

3、闻过岘首已冬至,想到匡庐将岁除。——陆游

4、去年冬至投僧寺,今岁阳生宿店家。——刘克庄

5、冬至之日无酒钱,醒笑先生高阁眠。——沈周

6、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冬至夜怀湘灵》

7、小臣曾读三王纪,冬至由来始祭天。——边贡

8、春来冰未泮,冬至雪初晴。——杨凝式

9、起从冬至易玄均,玄意欲取臣承君。——魏了翁

10、冬至子时阳已生,道随阳长物将萌。——庞籍

11、八月十五夜,三杯冬至酒。——白玉蟾

12、阿宜已冠无成事,犹忆它年冬至诗。——晁补之

13、我生几冬至,少小如昨日。——苏轼

14、海角沙场过冬至,未如今日最伤情。——晁说之

15、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偏长。——白居易

16、冬至四十六,三阳生此辰。——苏颂

17、冬至寒食一百五,中有一转平实语。——释普宁

18、水国过冬至,风光春已生。——张耒

19、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杜甫

20、晴明冬至,吉无不利。——释梵琮

21、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

22、今日柴门又冬至,野梅花下独沉吟。——邵亨贞

23、异乡冬至又今朝,回首家山入梦遥。——殷尧藩

24、冬至思吾侄,樊川示阿宜。——许月卿

25、晚来风稍急,冬至日行迟。——孟浩然

26、索居共谁语,煮药作冬至。——罗公升

27、辜月今朝初一日,正当冬至满霜月。——释慧晖

28、去年冬至尧母城,城头较射角弓鸣。——许宗鲁

29、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韦应物

30、闭户了冬至,日长添数珠。——陈与义

31、才经冬至阳生后,今日工夫一线多。——和凝

32、独怜节序逢冬至,不得安栖学闭关。——刘基

33、冬至月尾,卖牛买被。——释普济

34、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陆游

35、家召开追思会,缅怀英烈祭先人。——张志真

36、冬至虽云远,浑疑朔漠中。——李中

37、冬至一阳初动,鼎炉光满帘帏。——张抡

38、人生几冬至,南北均行役。——黄彦平

39、冬至阳生春又来,口虽吟咏心中哀。——文天祥

40、行过冬至后,冻闭万物零。——元稹

41、昼短摒弃烦忧事,夜常相伴欢乐声。——《冬至到》

42、丹包赤实破苍颜,冬至都无十日闲。——陈舜俞

43、蹉跎春气味,彼此老心知。——《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

44、冬至炼朱砂,夏至炼水银。——白玉蟾

45、冬至月头,卖被买牛。——释普济

46、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

47、冬至一阳来服,三旬增一阳爻。——张伯端

48、去岁冬至日,拜我立我旁。——杜牧

49、今年冬至毗陵馆,冻雨寒云岁华晚。——许宗鲁

50、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冬至》

51、冬至阳来复,草木渐滋萌。——赵孟

52、冬至阳生才两日,欣逢伯氏绂麟辰。——无名氏

53、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朱淑真

54、冬至日光白,始知阴气凝。——孟郊

55、冬至宵难短,孤眠恨自长。——龙辅

56、冬至冰霜俱怨别,春来花鸟若为情。——崔日用

57、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邵雍

58、冬至袄冠争蝶舞,夜深弓锯共龙呤。——聂绀弩

59、沐浴即非卯酉,子时冬至休求。——王惟一

60、虎宿方冬至,鸡人积夜筹。——张登

篇2:冬至的诗句 古诗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D。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冬 至(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满江红・冬至(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昼永,使眠熟。

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小 至(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 至(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水调歌头・冬至(宋)汪宗臣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

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

莫道希声妙寂,O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

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

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

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

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

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

江城子・龙阳观冬至作(元)尹志平

六阴消尽一阳生。暗藏萌。雪花轻。

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

二气周流无所住,阳数足,化龙升。

归根复命性灵明。过天庭。入无形。

返复天机,升降月华清。

夺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满,赴蓬瀛。

辛酉冬至(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至感怀(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篇3:福州的冬至

你好!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转学已经半年多了,很想念你们!福州是个气候宜人、山水环绕的好地方,别名“榕城”,还有“温泉城”、“江南胜地”之美誉,我在这里生活得很习惯。现在,我就跟你聊聊我在福州过的节日吧!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令之一,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北方的冬至,是寒冷的象征。要是没有凛冽的寒风、鹅毛般的雪花和厚实的羽绒服,简直不可思议。而福州的冬至却别有风味,煦暖的阳光依然是主旋律。置身于满眼的葱绿中,我丝毫没有寒冬的感觉。

依照北方的习俗,冬至要包饺子,可是在福州可不同。于是我缠着妈妈,希望能按照福州的方式过一次冬至。

放学回到家,我来不及放下书包,便匆忙地掀开碗盖。哇,是一碗地道的糯米丸子。这时妈妈及时阻止了我伸出的小脏手,将我拉到水池边洗手,但那丸子的香味就像虫子一样,弄得我的心痒痒的,差点儿流口水。

“看把你馋的!”妈妈微笑着给我夹了几个。我狼吞虎咽,好几个进肚之后,我才开始认真研究起丸子的皮和馅。妈妈看我已经吃饱,便和我谈起福州冬至搓丸子的由来。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穷书生叫木连生,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非常穷苦。一年,天遇大旱,土地龟裂,寸草不生。秋收季节,财主依然上门逼租。木连生为了躲债,背着年老体弱的妈妈逃进深山。他安顿好妈妈,便出来找活干,以偿还所欠的债务。几个月后,木连生拿到工钱,便急忙到森林深处找妈妈,但怎么也找不见。原来他走后,母亲思儿心切,天天以泪洗面,竟然哭瞎双眼,藏身于一个树洞中。为了找到妈妈,木连生用糯米搓成丸子,以竹签穿成串,只要有树杈的地方,就挂上丸子。冬至这天,丸子的香味飘到妈妈所在的树洞中,她顺着香味,慢慢爬出来。母子终于团圆了。如今,在福州的连江县,冬至祭祖时依然保持着这一风俗,那就是在供桌上放一大竹箩,箩里盛着糯米搓成的圆圆的丸子,预示家庭团圆之意,以求祖先的保佑。

小语,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对福州独特的民风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呢?欢迎你暑假来福州玩。我会带你参观古迹林立的三坊七巷、水光潋滟的西湖、层峦叠翠的鼓山,还会带你品尝特色小吃鱼丸、肉燕……快来吧!

祝:

学习进步,天天开心!

你的好友:郭舒佼

篇4:冬至时节的诗句古诗

小 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 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冬 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满江红·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昼永,使眠熟。

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水调歌头·冬至

(宋)汪宗臣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

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

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

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

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

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

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

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

江城子·龙阳观冬至作

(元)尹志平

六阴消尽一阳生。暗藏萌。雪花轻。

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

二气周流无所住,阳数足,化龙升。

归根复命性灵明。过天庭。入无形。

返复天机,升降月华清。

夺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满,赴蓬瀛。

冬至时节的历史渊源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开始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开始,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大吉之日。所以,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往往选在在冬至。冬至又被称做“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正月等于如今公历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朝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把正月和冬至分开。也可以说单纯的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冬至节各地的习俗

南阳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苏州人过冬至——吃馄饨忆西施

苏州至今有“冬至大如年”的遗俗,“圆夜饭”不仅丰盛,每道菜名更是有寓意。据说,苏州人冬至还有吃馄饨的习俗。相传吴越春秋一宴上,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畚箕式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苏州人便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宁夏——冬至吃“头脑”

银川百姓的冬至也叫鬼节,冬至这天要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这天的羊肉粉汤有个古怪的名字——“头脑”。一般粉汤饺子做好后先盛一碗供起来,还要给近邻端上一碗。早上吃不下饺子,就买吊炉三尖饼子、茴香饼子泡着粉汤吃。

福建——冬至“爱吃丸子汤,盼啊天未光”

篇5:冬至诗句古诗

添线绣床人倦,翻香罗幕烟斜。五更箫鼓贵人家。门外晓寒嘶马。

帽压半檐朝雪,镜开千靥春霞。小帘沽酒看梅花。梦到林逋山下。

《鹧鸪天·冬至阳生才两日》(宋)无名氏

冬至阳生才两日,欣逢伯氏绂麟辰。鶺鴒原上欢声沸,棣萼堂前喜气新。

斟九酝,劝千巡。华途从此问云津。杨前未把耆年祝,且愿青云早致身。

《今日交冬至》(宋)李之仪

蛾眉亭上,今日交冬至。已报一阳生,更佳雪、因时呈瑞。

匀飞密舞,都是散天花,山不见,水如山,浑在冰壶里。

平生选胜,到此非容易。

弄月与燃犀,漫劳神、徒能惊世。

争如此际,天意巧相符,须痛饮,庆难逢,莫诉厌厌醉。

《冬至相催》(宋)释绍昙

小春才过,冬至相催。光阴驹过隙,须鬓雪成堆。

松根石上,槁木寒灰。冻膝拥深霜树叶,禅心清点野桥梅。

唤起来打,更莫迟回。蛰龙须奋跃,保待禹门雷。

《满江红·冬至》(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篇6:写冬至的诗句

写冬至的诗句

《冬至夜》

(唐)白居易

老去襟怀常濩落,病来须鬓转苍浪。

心灰不及炉中火,鬓雪多于砌下霜。

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偏长。

今宵始觉房栊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寒江吟》

(唐)孟郊

冬至日光白,始知阴气凝。寒江波浪冻,千里无平冰。

飞鸟绝高羽,行人皆晏兴。荻洲素浩渺,碕岸澌崚嶒。

烟舟忽自阻,风帆不相乘。何况异形体,信任为股肱。

涉江莫涉凌,得意须得朋。结交非贤良,谁免生爱憎。

冻水有再浪,失飞有载腾。一言纵丑词,万响无善应。

取鉴谅不远,江水千万层。何当春风吹,利涉吾道弘。

《冬至日祥风应候》

(唐)穆寂

节逢清景至,占气二仪中。

独喜登台日,先知应候风。

呈祥光舜化,表庆感尧聪。

既与乘时叶,还将入律同。

微微万井遍,习习九门通。

更绕炉烟起,殷勤报岁功。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小 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 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水调歌头·冬至 (宋)汪宗臣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

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

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

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

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

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

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

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

江城子·龙阳观冬至作 (元)尹志平

六阴消尽一阳生。暗藏萌。雪花轻。

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

二气周流无所住,阳数足,化龙升。

归根复命性灵明。过天庭。入无形。

返复天机,升降月华清。

夺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满,赴蓬瀛。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冬 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冬至到》

昼短摒弃烦忧事,夜常相伴欢乐声。小饺暖尽心头寒,更胜金银百十千。

——乔金龙《冬至到》

《小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杜甫《小至》

《冬至》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杜甫《冬至》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冬至祭》

香烛鲜花纸钱银,八果八素并八珍。合家召开追思会,缅怀英烈祭先人。

—— 张志真《冬至祭》

《燕京岁时记》

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

——《燕京岁时记》

唐韦应物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唐 韦应物《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满江红·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昼永,使眠熟。

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着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篇7:冬至的馄饨

南市是小吃的王国,馄饨是热卖的品种之一。天津的老味馄饨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讲究个薄皮大馅,汤鲜味美。首先是汤。汤要高汤,锅要沙锅。汤又分排骨汤、鸡汤、海鲜汤多种。馅也讲究,猪肉、鸡肉、牛羊肉均可,五花肥瘦,搭配得当,剁成肉糜,佐以葱姜。面皮薄而筋道,切成方形或梯形块,裹馅后捏制或卷制而成。馄饨讲究现煮现吃,下汤锅煮熟后,碗里要加碎海米、小虾皮、香菜(芫荽)、紫菜、冬菜、芝麻香油和调味料。煮馄饨不兴大锅,要用小沙锅,一份一锅,一锅只煮十只馄饨,依各人习惯口味,在汤里或卧或飞一只鸡蛋,则成为鸡蛋馄饨。吃时或加老醋,或加辣子,还有陈佩斯、朱时茂那个令人捧腹的小品中争抢往自己碗里洒的胡椒面。

除了到处卖馄饨的饭馆、小摊外,天津的一流饭庄、酒楼等也卖馄饨。老朽就是去登瀛楼喝馄饨的常客。当然,大饭庄的馄饨要比小饭馆精致多了。除了馅好、汤好,还要放上鸡丝、皮蛋等不少佐料,风味奇特。余吃馄饨,一般是一碗馄饨、一个烧饼、一碟排骨,花上两角钱,吃个心里美。

为了馄饨,天津的商家们想了很多高招,推出了不少花色品种,比如捶鸡馄饨、绉纱馄饨、芝麻馄饨、燕皮馄饨等。此外,还有素馄饨,是用粉皮、香干、面筋、香菇、笋片、绿豆菜、香菜做馅,包成元宝形,别有风味。

天津还有清真馄饨,但不叫馄饨,也不叫云吞,而是称“菱角”,其包制方法也不同。肉馅为鸡肉或牛羊肉,高汤则使用鸡、牛骨或羊骨熬制的鸡汤、牛汤、羊汤或者是海鲜汤。喝上一大碗菱角羊汤,保你一头热汗,满嘴衔香。

饺子和馄饨都是咱中国老百姓最常见、最喜爱的食品之一。不过,这两种食品在古代是相互混称的。饺子早先也曾被称为“馄饨”,其名取意为“馄饨,是谓混沌也”。是说世界生成之前混混沌沌,自盘古开天地,才有了四方。因此,“馄饨”是老辈子给后人留下的吃食,让人莫忘了天地的养育之恩,而且习惯在冬至这一天必吃馄饨。

冬至,也叫冬节,是二十四节气中重要的节气之一,古时把冬至称为“亚岁”。

民谚道:“冬至馄饨夏至面”。冬至这天,许多地区家家户户都要吃馄饨。老百姓认为,冬至日吃馄饨,冬天不冻耳朵,这当然是一种民俗传说。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混沌是有关开天辟地的一位重要的神话传说人物。《庄子》说,远古时代,南海的天帝叫倏,北海的天帝叫忽,中央的天帝叫混沌。倏和忽二位常到混沌那里去游玩,每次都受到混沌的热情招待。有一天,倏和忽商量如何来报答混沌。他们说:“每个人都有眼耳口鼻,用来看、听、吃、闻东西。可是好心的混沌却一窍也没有。我们不如去替他凿出七窍来,让他和我们一样地有眼、耳、口、鼻。”于是倏和忽给混沌开窍,一天凿一窍,七天凿了七窍。但是这二位哥们儿是好心帮了倒忙,却叫混沌寿终正寝了。而在《山海经》中,混沌传说是我们中华民族开天辟地的黄帝。不管怎么说,在中国神话中,混沌一词屡见于开天辟地之篇,而开天辟地的人物,无疑是受后世敬仰的祖先。这就是古代人们把馄饨作为祭祀祖先的傩食品的缘故吧。余在拙作《会说话的食物》一书中曾分析中国食物的这种特殊性。馄饨的背后,有情感、有语言、有语义,向人们诉说着故事,尽着“食以载道,敦化人伦”,传承道德文化的社会义务。也就是说,我们的祖祖辈辈是通过吃馄饨这一行为仪式来教育下一代敬畏天地、不忘祖恩的。

按照文化人类学的观点分析,无论是在中国或者是外国,每个民族的民俗仪式(或行为)都有一种规律可循,那就是每个仪式的背后都有一个(或几个)动人的神话故事支持,故事的物化往往体现在一种或几种节日美食上。比如,中国的寒食节和西方的复活节就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使用了古代季节性的仪式与传说的“任择”关系,使并无关联的仪式与传说以及美食之间产生了关联,用崇德报功的心理,使老百姓遵保仪式的习俗。

民俗在民间所以能世代传承,不仅是牵强附会,还要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在寒食吃寒具(麻花)是为了即食方便。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驱邪纳福。“冬至馄饨夏至面”,一个是暖寒,一个是避暑,自有其养生健身之道理。

古时极重冬至节,甚至将其与春节相提并论。《东京梦华录》说:“京师最重冬至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岁时杂记》还说:“冬至既号‘亚岁’,俗人遂以冬至前之夜为‘冬除’,大率多仿岁除故事而差略焉。”

清代江南嘉定地区,依然极重冬至前一日,“名节夜,亦谓之除夜”,因岁除而立冬除,冬至的意义便可由此而揣度出来了。亚岁之说,至迟起于唐代,释皎然《冬至日陪裴端公使君清水堂集》中的诗句“亚岁崇家宴,华轩照绿波”,便是见证。以冬至为节的习俗,可上溯得更早,如《四民月令》所说:“冬至之日荐黍糕,先荐玄冥以及祖祢,其进酒肴及谒贺君师耆老,如正日。”

据载,冬除和冬至节食,除了米丸和黍糕外,还有百味馄饨等。

百味馄饨,见《咸淳岁时记》:冬至“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享先则以馄饨,有‘冬馄饨年馎饦’之谚。贵家求奇,一器凡十余色,谓百味馄饨。”冬至吃馄饨还见于《岁时杂记》:“京师人家,冬至多食馄饨,故有‘冬馄饨年馎饦’之说,又云‘新节已故,皮鞋底破,大捏馄饨,一口一个’。”《民社北平指南》也说:“十一月通称冬月,谚谓‘冬至馄饨夏至面’者,盖是月遇冬至日,居民多食馄饨,犹夏至之必食面条也。”

冬至吃馄饨,还图个热闹以去冬寒,形式是围炉。清代杭州府,冬至家家“以牲果祀神享先……爇栗炭于围炉”。即便是在岭南,围炉而食亦为至节盛事。广东顺德地区,“冬至祀祖、燕宗族。风寒召客,则以鱼肉腊味蚬菜杂烹,环鼎而食之,谓之‘边炉’,即东坡先生称之为‘骨董羹’。”北方地区就更不用说了,火炉是断然少不了的。冬至吃馄饨,互相拜贺,拥炉会饮,谓之扶阳。

在冬日的北方,很少有人吃端午的粽子了,而冬至的馄饨却可以在全年通吃。

馄饨,又写作“ ”、“餫饨”。广东人称“云吞”,四川人称“抄手”,山东人有又称“馉饳”的。

张岱的《夜航船》记:“石崇作馄饨。”石崇是西晋人,曾官至荆州刺史,因劫掠客商而致财产无数。他好精舍,好美婢,好鲜衣,好美食,有可能赋予馄饨偃月之形态。说明馄饨之发明,应该不晚于汉代。

馄饨之名,最早见于文字者,是汉代杨雄的《方言》:“饼谓之饦,或谓之 、饨。”早年的馄饨,就是饼中夹馅,入汤煮之,所以也称为“煮饼”或“汤饼”。

馄饨形态之记载,最早见于颜之推,唐人段公路称馄饨为“馄饨饼”。崔龟图注曰:“颜之推云: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颜之推是南北朝时北齐人,可惜他只说明了当时馄饨之形态,而没记当时馄饨之大小。

馄饨之大小很重要,因为许多地方是以包馅的“煮饼”之大小而区分饺子与馄饨的。所以饺子与馄饨的区别,总是一笔糊涂账。

馄饨与饺子这两种食品在古代时是相互混称的,但也有区别。两者的区别,首先在皮,其次在汤。虽说如此,但我国的南方北方,对馄饨所下的功夫,却各有所长。以皮而论,要以南方见长,无论是上海的绉纱馄饨,还是无锡的手推馄饨,都以皮薄似蝉翼、皮爽滑如凝脂著称。而北方的馄饨皮则不如南方如此讲究。但论起汤来,当属北方。南方的馄饨多为紫菜、虾米皮、味精和酱油加水为汤。而北京的致美斋与“馄饨侯”,讲究的是用老母鸡吊汤。天津登瀛楼的吊汤也非常有名。同治年间诗人杨静亭有首诗赞得好:“包得馄饨味胜常,馅融春韭嚼来香,汤清润吻休嫌淡,咽来方知滋味长。”

南北方的馄饨馅制作,也大相径庭。北方的馄饨一般馅少,小到只有筷子头那么一点,所以馄饨的个头小,一碗馄饨只占三分之一,其余全是汤,且馅也较为单一。而南方的馄饨就馅而言,广州的馄饨馅不仅在猪肉糜中加入虾仁,就连鸡、鸭、鹅、蟹都可入馅。上海的馄饨,可以有40余种荤素搭配的馅料。在安徽黄山,馄饨竟用豆腐入馅,吃起来别有滋味。由于南方的馄饨馅大,因此个头也大。每个馄饨都包得十分丰满俏式,薄薄的皮子舒翘挺拔,白白的,像一顶顶的白帽子。

从饮食习惯而论,北方以面食为主,尤擅长做饺子,加之除夕的饺子可以调动亿万人迁徙的社会魅力,所以将馄饨变为早点或小吃了。而在以米饭为主食的南方,反而对馄饨大为推崇,对其馅的研究也就独领风骚了。

馄饨本为出自感恩祭祖的傩食,后世其节食的人文意义与功能慢慢地淡化了,成为了无论南北方老百姓都喜闻乐见的一种美食。但是,在一些地方,如陕西的合阳还有一种叫“馄饨馍”的馄饨,还在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顽强地传承着民族的精神。

陕西民间有“西府乾县大锅盔,东府洽川喜馍馍”的民谚。被称为“喜馍馍”者并不是我们常见的包馅带汤的“汤饼”,而是一种面制的带馅蒸饼,亦称为“面花”。

相传当年周文王迎娶太姒时,洽川的父老乡亲用“喜馄饨馍”来接待文王。馍中用面皮包进了油、盐、芝麻、椒叶和小茴香。油盐调和,阴阳和谐,将浑全之意寓与馄饨谐音,以祝事物结局圆满。

馄饨,中国人舌尖上的美食,体现大度包容、民族自信的吉祥物。

篇8:冬至吃饺子的诗句

纪念医圣张仲景,千年习俗又流传。

冬至的谜语

1、“春天还会远吗”三字民俗

2、“冬至冰霜俱怨别”节气二

答案:大寒、秋分

3、还有两天方冬至辽宁地名

答案:昌图

4、冬至阳生春又来医学名词

答案:冷冻复苏

5、到西部,为改革,务求尽全力节令

答案:冬至

6、图中远山隐城头雁阵横节气

答案:冬至

7、冬至分别枫桥边农产品

答案:粉条

8、冬至盘点(成语)

谜底:秋后算账。

9、冬至已过(打成语一)

谜底:来日方长

10、昼最短,夜最长,数九寒天冻死羊,一年之中最冷时,防寒保暖加棉裳。打一节气

篇9:描写冬至节气的诗句

2、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3、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

6、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7、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8、人生几冬至,南北均行役。

9、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11、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2、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3、浊酒醒来闻吉语,晴过冬至兆丰穰。

1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15、烈烈寒风起,惨惨飞云浮。

16、海角沙场过冬至,未如今日最伤情。

17、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18、冬至袄冠争蝶舞,夜深弓锯共龙呤。

19、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篇10:赞美冬至七绝的诗句

霜侵向晚寄风声。

疏萧旷野红梅绽,

篇11:冬至的“健康密码”

冬至的“健康密码”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吴春晓

冬至大如年,曾代表一年的终点和起点

我们常说,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民天文学和农学智慧的结晶,但很多人并不了解。

我国古代习惯使用以月亮圆缺变化为观测周期的阴历,但同时也使用为农事而制定的二十四节气(所以被称为农历),其测定依据是根据太阳的运动规律。据考证,“冬”字源于古代的“终”字,在甲骨文中类似“∧”这样一个字形,形象地描绘用于测量日照长度的土圭(一种构造简单、直立在地上的杆子)的影子达到了最长,到了尽头,所以称之为“终”。冬至那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白天又开始长了。而“至”在中国的语言文字中又是极致的意思,随后就会否极泰来。

由于其独特的易观测性,所以上古时不仅先确立了“冬至”,也将其确定为一年周而复始的终点和起点,至今民间还保留着“冬至如大年”的说法。

祭祖扫墓,寒冬也要外出锻炼

如今,冬至日保留下来的传统习俗,最先让人想到的可能是祭祖扫墓。除了寄托一下对先人的哀思,还有鼓励外出的深意,天寒地冻也不例外。在日头最短、寒气最重的日子,鼓励大家勇敢地走出家门,接受大自然的考验,这和现在鼓励冬天要特别注意开窗通风、外出锻炼是一个道理。

吃水饺,冬日里驱寒保暖

冬至期间注意防寒保暖尤为重要。中国人过节免不了讲究吃,冬至吃什么?北方有句俗话叫“冬至馄饨夏至面”,也有“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的俗语,还有吃狗肉、羊肉、赤豆糯米饭、糯米糕和甜酒酿的习俗。总地来说,就是要吃些有温补、暖血、滋润和御寒功效的食物。那么,有人会提出疑问:冬至大家吃得最普遍的馄饨和水饺,有上述御寒功效吗?而且,光靠吃就能解决御寒问题吗?

其实在古代,馄饨和水饺并无区别。传说水饺是由古代“医圣”——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发明的,他在冬至时节看到很多穷人被冻伤而发善心舍药,他舍的“药”就是水饺。吃点能够温饱的暖食,是可以起到一定驱寒效果的。

篇12:描绘冬至的古诗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

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

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

教儿且覆掌中杯。

讲解:《小至》描写的是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颔联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的春天景象。尾联写诗人虽身处异乡却难得舒适的心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著远行人。

讲解:此诗描写的是诗人独处异乡,思念家人此时在念叨漂泊在外的他,表达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乡愁。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

萧萧寒雨湿枯D。

何人更似苏夫子,

不是花时肯独来。

讲解:此诗描写的是诗人苏轼在冬至日里独游吉祥寺的闲情逸致,天气尽管湿冷,却也没有阻挡住诗人的雅兴。

冬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

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

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

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

参差又欲领春来。

讲解:此诗描写的是在冬至日的热闹景象以及冬天里孕育着的春天景象。

江城子・龙阳观冬至作

【元】尹志平

六阴消尽一阳生。

暗藏萌。雪花轻。

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

二气周流无所住,

阳数足,化龙升。

归根复命性灵明。

过天庭。入无形。

返复天机,升降月华清。

夺得乾坤真造化,

功行满,赴蓬瀛。

讲解:该词是描写冬至的经典之作,正如有诗评说其生机暗涌,天心契合,人心朗润,与时光同道,与自然同理,不愧为经典之作!

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

(唐)韦应物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冬至夜作

(五代)韩

中宵忽见动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

四野便应枯草绿,九重先觉冻云开。

阴冰莫向河源塞,阳气今从地底回。

不道惨舒无定分,却忧蚊响又成雷。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D。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冬至日

(宋)苏辙

佳节萧条陋巷中,雪穿窗户有颜风。

出迎过客知非病,归对先师喜屡空。

冬至日

(宋)苏辙

阴阳升降自相催,齿发谁教老不回。

犹有髻珠常照物,坐看心火冷成灰。

酥煎陇坂经年在,柑摘吴江半月来。

官冷无因得官酒,老妻微笑泼新醅。

冬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冬至展墓偶成

(宋)杜范

至日冲寒扫墓墟,凄然一拜一欷嘘。

蓼莪恨与云无际,常棣愁催雪满裾。

误落世尘惊日月,谩牵吏鞅废诗书。

回头更看诸儿侄,门户支撑正要渠。

至日早雪时郊祀毕壬寅之一

(宋)晁说之

客中至日百怀忘,欣喜遥瞻上帝乡。

雪覆紫坛天意得,风生绛节颂声长。

旧游t鹭浑如梦,寂对山河忽若狂。

罪籍半除犹望赦,渔阳遗种被恩光。

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冬至吟二首

(宋)邵雍

冬至天之半,天心无改移。

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元酒味方淡,太音声正希。

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牺。

冬至

(宋)鲍照

舟边庄甚笑,水流孔急叹。

景移风度改,日至晷回换。

眇眇负霜鹤,皎皎带云鹰。

长河结栏惚缤醢丁

哀哀古老容,惨颜愁岁晏。

催促时节过,逼迫聚离散。

美人还未央,鸣筝谁与弹。

冬日

(元)朱德润

卷地颠风响怒雷,一宵天上报阳回。

日光绣户初添线,雪意屏山欲放梅。

双阙倚天瞻象魏,五云书彩望灵台。

江南水暖不成冻,溪叟穿鱼换酒来。

杂咏

(元)杨允孚

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

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江城子・龙阳观冬至作

(元)尹志平

六阴消尽一阳生。暗藏萌。雪花轻。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二气周流无所住,阳数足,化龙升。

归根复命性灵明。过天庭。入无形。返复天机,升降月华清。夺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满,赴蓬瀛。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

(元)赵孟

冬至阳来复,草木渐滋萌。

君子重其然,吾道自此亨。

父母坐堂上,子孙列前荣。

再拜称上寿,所愿百福并。

人生属明时,四海方太平。

民无札瘥者,厚泽敷群情。

衣食苟给足,礼义自此生。

愿言兴学校,庶几教化成。

长安冬至

(明)董其昌

子月风光雪后看,新阳一缕动长安。

禁钟乍应云门面,宝树先驱黍谷寒。

冬至祭

张志真

香烛鲜花纸钱银,八果八素并八珍。

合家召开追思会,缅怀英烈祭先人。

篇13:关于冬至的诗句,谚语,俗语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

吹葭六管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

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

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左河水

西北风袭百草衰,

几番寒起一阳来。

白天最是时光短,

却见金梅竞艳开。

《冬至》

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

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

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

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

路迷何处见三秦。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

韦应物

理郡无异政,

所忧在素餐。

徒令去京国,

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

阳景极南端。

已怀时节感,

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

还斋夜方阑。

邃幕沉空宇,

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

宁忘故岁欢。

川途恍悠邈,

篇14:冬至吃饺子的著名诗句

2、蹉跎春气味,彼此老心知。——《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

3、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冬至夜怀湘灵》

4、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

5、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冬至》

6、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

7、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杜甫

8、冬至一阳来服,三旬增一阳爻。——张伯端

9、冬至一阳初动,鼎炉光满帘帏。——张抡

10、冬至寒食一百五,中有一转平实语。——释普宁

11、冬至月尾,卖牛买被。——释普济

12、冬至月头,卖被买牛。——释普济

13、辜月今朝初一日,正当冬至满霜月。——释慧晖

14、晴明冬至,吉无不利。——释梵琮

11、闻过岘首已冬至,想到匡庐将岁除。——陆游

12、我生几冬至,少小如昨日。——苏轼

17、沐浴即非卯酉,子时冬至休求。——王惟一

18、冬至虽云远,浑疑朔漠中。——李中

19、才经冬至阳生后,今日工夫一线多。——和凝

20、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偏长。——白居易

21、冬至日光白,始知阴气凝。——孟郊

22、冬至阳生才两日,欣逢伯氏绂麟辰。——无名氏

23、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陆游

24、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

25、相思一夜爱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26、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27、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28、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29、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30、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31、地久天长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32、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33、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3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5、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36、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燕京岁时记》

37、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初冬夜饮》杜牧

38、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冬柳》陆龟蒙

39、垂老戎衣窄,归休寒色深。渔舟上急水,猎火著高林。日有习池醉,愁来梁甫吟。干戈未偃息,出处遂何心。——《初冬》杜甫

40、睡觉寒炉酒半消,客情乡梦两遥遥。无人为我磨心剑,割断愁肠一寸苗。——《冬夜》韦庄

41、平生少年时,嬉游爱冬至。——郑胤骥

42、浊酒醒来闻吉语,晴过冬至兆丰穰。——仇远

43、行过冬至后,冻闭万物零。——元稹

44、去年冬至投僧寺,今岁阳生宿店家。——刘克庄

45、冬至之日无酒钱,醒笑先生高阁眠。——沈周

46、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冬至夜怀湘灵》

47、小臣曾读三王纪,冬至由来始祭天。——边贡

48、春来冰未泮,冬至雪初晴。——杨凝式

49、起从冬至易玄均,玄意欲取臣承君。——魏了翁

篇15:于冬至的古诗句

《冬至夜》

(唐)白居易

老去襟怀常濩落,病来须鬓转苍浪。

心灰不及炉中火,鬓雪多于砌下霜。

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偏长。

今宵始觉房栊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今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传说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今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传说之四

上一篇:辛酸的童年作文800字下一篇:案情介绍及法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