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上幼儿园

2024-05-12

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上幼儿园(共8篇)

篇1: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上幼儿园

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上幼儿园小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因为没有接触过家庭以外的环境,所以对种种事情都感到不适应,想上厕所不知道跟谁说,也不知道怎么去,饿了之后不会表达,以为会有人备好,也不清楚为什么总是被要求不许这样不许那样。过多的疑问使孩子不愿意去上幼儿园。送宝宝上幼儿园常见的错误做法:

1、上幼儿园前,先告诉宝宝:“你在幼儿园里开心地玩,下午放学时,妈妈一定会来接你的。”这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亲并没有扔下他不管,他还会回到父母身旁的。

2、送孩子上学时,如果母亲向儿子诉说她对丈夫的种种不满,而尚未懂事的儿子无法理解这些复杂的问题,在这种处境下去幼儿园,就容易产生焦虑与不安。所以父母一定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看到你不高兴的样子,以免让孩子在幼儿园里为父母担心,这可避免孩子因为你的苦恼而加重他的焦虑。

3、一些父母因为孩子舍不得他走,但又要赶着上班,只好偷偷地离开幼儿园,这种做法只会造成孩子更大的不安与害怕,因此父母亲最好在幼儿园里安顿好孩子,让他感到放心,然后再离开。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仍然不让你离开,你的态度一定要坚决,否则孩子容易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不利于焦虑的消除。

4、父母亲不要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要守纪律,要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画画时要画大些,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也会使孩子感到无法达到要求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

绪。

5、还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用教室里好玩的玩具和积木吸引他们,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6、如果孩子对母亲依赖心理过重,可让爸爸送孩子上幼儿园。

想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好好的开心的度过,父母需要给孩子讲明白为什么要上幼儿园,运用一些技巧和策略,例如可以制定一些奖励措施啦,比如宝宝今天没哭,就奖励个什么东西之类的。只要熬过了刚开园的这几天,后面就好办的多了。

篇2: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上幼儿园

上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集体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孩子适应社会的关键一步。由于幼儿自身的条件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幼儿新入园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的幼儿一开始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对新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而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他们开始想家,开始哭闹;有的孩子一入园就表现为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有的孩子则整天眼泪汪汪,轻声地自言自语“我要回家,我要妈妈”;还有的孩子甚至会表现出生理上和种种不适,如头痛、肚子痛、尿频等现象,一回家则上述症状马上消失。孩子这些不适应幼儿 园生活的表现,如不及时地加以纠正,会严重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了尽快帮助孩子适应的环境,家长应分析造成孩子入园不适应新的环境,家长应分析造成孩子入园不适应的原因,及早帮助孩子做好入园准备。

行为科学认为,适应是指个体以各种心理活动的方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以便使自己能够顺应环境的过程。幼儿年龄小,身体机能的发育尚不完善,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完善,使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都比较差。而且幼儿园和家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幼儿已适应了家庭那种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进入幼儿园后,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伙伴和教师以及幼儿园的一套常规,孩子往往表现出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幼儿不愿上幼儿园,想回家也是一种自然的心理现象。

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亲人朝夕相处,建立了依恋情感,一旦离开家庭和亲人,孩子会因缺乏情感上的依恋和安全感而产生焦虑。有的孩子甚至会因为担心父母是否不喜欢自己了,是不是不来接自己了而不安心在幼儿园生活。有的孩子由于在家庭中处于中心位置,处处受到成人的保护,缺乏独立交往能力,对陌生的环境和人产生恐惧,因而来到群体生活的幼儿园这一新的环境就不能很好地适应。有的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吃饭要喂,走路要抱,这使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产生畏惧心理,到吃午饭、睡午觉的时候就会想家、想妈妈,孩子那本来就不够稳定的情绪又会波动起来。

除了孩子这些本身的原因,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也会影响幼儿园入园时的表现。陌生的环境是造成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一个刚刚进入新环境的人都有一个渐渐适应的过程。幼儿园是个集体的生活环境,集体对个人而言意味着某种约束,孩子不可能像家里那么自由。一个刚刚3岁的孩子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有约束的新环境,会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压力,对幼儿园产生逃避的心理。而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一些误导,如有的家长在孩子不听话时,拿幼儿园和老师来吓唬孩子,用“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叫老师把你关起来,不接你回家”之类的话来教训孩子,使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就对幼儿园产生恐惧感,认为幼儿园并不是一个快乐的地方,这也是孩子人园后不适应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孩子入园的适应,说到底是个家园衔接的问题,家园过渡自然了,幼儿入园困难就容易克服,幼儿也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生活。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幼儿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

1.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孩子入园前,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幼儿园玩,使他逐渐熟悉这个陌生的环境。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在家中和孩子玩“幼儿园”游戏。如果家长本人不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可以请邻居中已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家里玩,使孩子在游戏中熟悉幼儿园的生活,了解幼儿园的一些常规。另外,家长事先可以去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来安排孩子的生活,使孩子的生物钟能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吻合,以便孩子更容易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利用故事和儿歌,使孩子向往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讲讲有关幼儿园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乐园,是他们学习本领的地方,使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

3.鼓励孩子出去交往。家长可以采用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交往,尤其是和同龄的小伙伴玩,以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乐群性。

4.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以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篇3:一道密封条让你知道什么叫细节

同样是面条、肉松, 为什么很多人会乐此不疲地购买台湾生产的呢? 台湾商人很擅长做生意, 用心揣摩细节, 食材的用料自不必说, 在包装上都下了很大功夫。所以, 很多看似不起眼的零食、酱料企业可以传承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台湾人怎样做生意?

“8”字和太阳的味道

台湾食品有一种理念, 标榜纯手工、纯天然, 这在食品添加剂滥用的今天很能打动消费者。

“打着‘8’字结的面条 , 是机器完成不了的。”一来顺食品公司总经理陈丽珠说, 这种面线从和面到晾晒, 再到打结都是纯手工完成的。拿最细的面线来说, 在开水中煮30秒钟就熟了。这样的面线要工人将面条抻细, 挂在阳光下晒10分钟, 再打成“8”字结, 之后还需要晾晒两天。

“在台湾虽然大太阳的日子很多 , 但我们也几乎是靠天吃饭。如果一段时间连雨天, 就没有办法做面。”陈丽珠说, 就因为这样, 手工制作的面无法大批量生产, 订单都要提前两个月才能完成。

陈丽珠开玩笑地说, 太阳的味道是可以品尝到的。面条的手工制作听起来还算简单, 酱料的制作更复杂, 周期更长。一款台湾老酱要足足酿造180天, 才能够做到口感甘甜, “封坛酿造的酱料, 在发酵好的时候, 香气可以吸引蝴蝶过来。”

小小密封条的成本

挂面我们都吃过, 一包500克、1000克, 更有大包实惠装的2000克。一次吃不完, 放在厨房里还会受潮, 影响口感 , 甚至发霉坏掉, 造成了浪费。

但台湾人想得很周到, 一包400克的面线, 在包装封口处有封条, 他们把这种包装叫“拉链袋”, 在封条的 上方印有 “请由此处剪开”的字样 , 处处用心。这样的包装就是为了能够更好保鲜, 延长食用期限。一包面线中有10束面, 普通食量的一顿吃一束, 剩下的可以密封起来保存。展位负责人说, 简单的一个细节, 会令成本增加4元钱, 但销量要好很多。

台湾馆中的多数酱料是用玻璃瓶包装, 工作人员表示, 这是因为用玻璃瓶可以保持食物原有的味道, 不影响口感。虽然这也会增加用料成本和 运输成本 , 运输过程中损耗也会更多。

上下都能看到的包装盒

我们常见的食品外包装都是方方正正的盒子, 可在蔬菜汤养生馆有15种口味不同的即溶饮品, 包装盒却是不对称的, 一侧有一个斜面。这是为什么呢?

想一想逛 超市的时 候就知道 了 , 当商品摆在与我们视线平行或略高一点的位置, 最容易被看到。而如果低于视线很多, 需要蹲下来观察的商品, 往往被我们忽略。所以, 这种特殊包装的优势在于, 当商品被摆放在与我们视线平行或更高的位置, 就用方方正正的一面冲外;但如果摆放在很低的位置, 我们一低头, 恰好能看到斜面上的商标和商品名称。如此设计, 不得不说商家真的很用心。

还有的包装是利用它的附加值来吸引顾客。一包普通包装的肉松可以卖到80元, 但装进了带有压扣的精致密封罐里, 就能卖到120元。东西都是一样的, 一个罐子真的值40元吗? 商家利用的心理是, 女性消费者看到这种包装的时候会想, 肉松吃完, 是不是可以用罐子装糖果、装调料呢? 潜意识里告诉自己, 多花一点钱, 但罐子可以重复利用, 钱花得值。

精确到个位数的重量

细节还有很多。以京工兴业展位的几款速溶饮品为例, 每盒产品中有10个独立小包装, 糙米茶一小袋10克 , 木耳饮一小袋16克, 营养餐一小袋为30克, 黑芝麻糊一小袋37克。为什么不是15克而是16克? 为什么不是35克, 不是40克, 非得是37克呢?

这就是台湾人的严谨。该展位总经理游惠堂说, 这是根据食材加工前对应成品的比重而反复冲调、实验得到的最佳口感的重量。 一小包这种重量的速溶饮品, 最适合冲调成100克。甚至在设计饮品的口感时也有说道, 比如在黑芝麻糊中的腰果、核桃、瓜子仁的颗粒大小不同, 在冲泡后就会更有层次感。不仅仅是因为好喝, 更是要让消费者知道, 这里都有什么用料, 试想一下, 如果都研磨成粉末, 还能看出用了什么原料吗? 如此精细的设计, 真的值得创业者思考。

细节、细节、还是细节

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安全、饮食健康, 台湾生意人就很好地抓住了顾客的消费心理。

一片薄脆的绿色海苔, 看看台湾人做出了多少花样? 五彩海苔、坚果海苔……商家不厌其烦地宣传着健康理念, 坚果对身体有益, 而食用海苔的同时可以吃到胡萝卜、山药、紫地瓜、杏仁, 你是不是觉得这营养更加均衡、更加丰富? 蔬菜汤居然还有清血、降低胆固醇的功效, 是不是你也会买? 做事用心的台湾人甚至专门制作了一本30页的小册子, 每一种食品都配有功能简介。

篇4:请让孩子知道为什么

看到这个解答我心里很高兴,但身为数学老师的我忽然意识到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为什么这么快?于是,我在这个题的基础上稍加改变,给小侄女出了另一道题: 。

看到这道题目,小侄女皱起了眉头,作出了努力思考的样子。果然,她不会做。为什么就这么一个小小变化,她就不会了?我心里琢磨着,肯定是老师的讲解出了问题。于是,我问:“为什么不会了呀?刚才那个不是做出来了吗?就按同样的方法去做呀。”小侄女听到这话,又埋下头开始“思考”了:还是刚才的样子,皱着眉头。

“刚才你会做的那道题目,老师是怎么讲的?”我开始“调查”小侄女的学习过程,我感觉小侄女应该不懂解决这道题目的原理。小侄女挠着头的回答还是大大地出乎了我的意料,“老师说,你就是这么做就行了,从上一步到这一步,就是这样做。”原来,小侄女最初能够做出那道题目,是因为“就是”把老师给出的解题过程“默写”了出来,或者顶多也是“仿写”吧,而事实上,她真的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解答。

看到这样的情况,作为数学老师的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什么不教给孩子们“为什么要这么解”呢?为什么要让孩子机械记忆,去做毫无意义的机械训练呢?看着小侄女困惑的眼神,我只能压抑住内心的波澜,开始引导她:“三个数的和的平方你可能不会,但是你一定会做两个数的和的平方,比如, 。”小侄女这下高兴了,因为她会做这个:“这个是完全平方公式,我会, 。”

“非常好,你还不错啊!”我没有放过这个培养孩子信心的机会。

“现在我们来看三个数的和的平方 。如果能‘变’成两个数的和就好了,我们会。三个能变成两个吗?”我看看小侄女,还是迷茫的样子,我再问:“这里的 都是什么?”

小侄女略略思索了一下,说:“是字母!”

“字母代表什么?”我不得不问这个问题,因为字母表示数对初二的孩子而言并非容易的事情。

小侄女不說话,我继续问:“这三个字母能做加减乘法,说明它们是?”小侄女这下毫不犹豫,“只有数才能做运算”。——虽然于数学而言,这个讲法值得商榷,但为帮助孩子理解,这时其实是不必深究的。

“对啦!现在我们只有把它们都当成数才能运算,所以?”小侄女马上反应过来,“所以它们都是数!”“既然它们都是数,那数和数相加结果还是数吧?”

“当然是啦!”

“那好! 是数吗?”

“是啊,两个数相加,结果还是数。”

“既然 是一个数, 也是一个数,那 不就是 与 两个数的和的平方了吗?两个数的和的平方我们不是会算吗?”

“哦,原来是这样啊, 整体看成一个数,两个数的和的平方,那就是完全平方公式了。哈哈,我懂了,叔你真棒!”

这孩子很聪明,反应很快,立马把刚才我出的问题解出来了。但我还是不放心,于是出了第二道题: 。

这次小侄女还是不加思考,很开心地写出了这样一个解题过程:

看到这个解答,我是真的很高兴了:这孩子学得真快!但是,心里还是有些不太舒畅,不吐不快:小侄女有我指导,那其他学生呢?老师们,同样是教,为什么不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呢?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至少有责任让学生领略到一点点真正的数学吧?

(责编 白聪敏)

篇5: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上幼儿园

很显然,对来说,上幼儿园还不是快乐的体验,只是不得不接受的现实。尽管我总是百般美化上幼儿园的好处,但他并不认同。——事实上,上幼儿园的是孩子而不是我们家长,我们的说法哪有什么说服力呢?

有一天,他呐呐地问我:“妈 妈,我为什么要上幼儿园?”时,我忽然真的不知道如何回答好。

我觉得幼儿园的老师们也都很辛苦。每一个孩子都是珍宝,而她们作为这些“珍宝”的临时管理者,首先保障的是孩子们的安全,顾到这一点已经困难,何况其它。所以在我看来,我们国内的幼儿园,多少有些“圈养”小动物的感觉。几时几分吃饭,几时几分睡觉,几时几分做操,全部整齐划一。孩子不喜欢上幼儿园哭闹,也被视为正常,这也确实正常。

可是正常的背后,孩子们惶惶紧张的心情恐怕常常要被忽略。每个睡觉前的夜晚,都会问我:“妈 妈,我睡觉醒来后要干什么?”如果听说:“去姨婆家!”他就如释重负。而听说是去上幼儿园,则忧心忡忡。

又有一天,他忽然冒出一句:“我得上幼儿园,因为妈 妈要上班。”

是的,这才是事实。因为妈 妈要上班,因为保姆并不让妈 妈放心,所以不如上幼儿园。再说潮流如此,为什么不上?至于孩子是不是真的需要上,恐怕很少有人会仔细想,辛苦疲惫的父母们,也很需要借孩子上幼儿园之际,轻松一下。

如果可能,我真的会随孩子的意。如果他觉得上幼儿园是进牢笼的话,我更愿意放了他。但是,我没那么样的条件,因为我要工作,我有所谓自己想做的事;我更没有勇气,我怕别人会觉得我有些奇怪,标新立异。我更不知道,他不上幼儿园,是不是会错过一些东西。

篇6: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上幼儿园

大儿子阿宝从小就是一个很好带的孩子,听话,厚道。记得他蹒跚学步时,我告诉他妈妈不在的时候,不能去厨房,也不能打开那些橱柜,他就果真从来不犯规,我们也就没有在橱柜上安装过任何装置,我心中还真是好生得意了一把。

可惜好景不长,随后到来的小儿子猫咪让我真正见识了什么叫“天性不同”。从开口说话起,猫咪说的最多的一个词不是“不”,而是“为什么”,厨房的那些橱柜最终还是装上了保护的装置。

上学了,阿宝对午饭盒从来没有意见,而猫咪却是要求多多。带沙拉,调料一定要单独放,如果我提前给他拌好了,他一定原封不动带回家,理由是“先拌好了,吃时烂烂的,不好吃”。记得有次午餐,猫咪说只要3根小胡萝卜,我给他装了5根,下午回家饭盒里果然静静地躺着2根,那年他还在学前班。相比之下,几乎从来没有任何要求的阿宝,让我真“省心”了许多。

开口很晚的阿宝,上幼儿园时,却已经能读章回小说了。有次上餐馆,刚坐下,他就拿起桌上的菜谱读了起来。于是我随口说了句,今天你自己点菜吧。等我向猫咪解释完菜谱,选好了菜,阿宝居然对我说,还是你给我点吧。我问他是不是有不认识的词,我可以解释。没想到他说:不是这个原因,只是不知道选什么。我对着菜谱又启发性地解释了一遍,不想他还是那句,你点吧。看着一边等着的侍者,他小脸儿开始泛红,可还是报不出个菜名。那一刻,我第一次意识到,他的“好说话”也许不是什么优点。

从那以后,我开始有意识地让他自己做主。买东西我一定要他自己挑,上餐馆我一定要求他自己点菜,参加什么课外活动,也要由他自己决定。渐渐地他开始习惯自己拿一些主意,但和从小就“独立自主”的猫咪相比,他还是那个“好说话”的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中,我慢慢地意识到,要让孩子时刻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事实上,身为成年人的我们,在学业、工作、家庭的种种选择面前,不也常常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吗?不过,我觉得许多时候,人对自己不想要什么比自己想要什么更敏感一些。所以,我常常对孩子说,如果一时无法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时,不妨先把自己不要的剔除。尤其是面临同伴压力时,千万不要犯的错就是:接受,只是因为不知道如何拒绝,因为那是对己对人都不负责任的。

前两年,阿宝在校外活动中结识了一个女孩,两个人都喜欢涂涂写写,有一段时间,两个人都在写一个剧本,彼此邮来邮去的,可谓交流频繁。几个月的交往后,女孩从最初的“笔友情深”变成了情窦初开的“一往情深”。当我看到那火辣辣的“情书”时,我真地为现在孩子的大胆、外向而震惊,但最让我震惊的是阿宝的“回应”。阿宝在回复中告诉那个女孩,他不能接受这份感情,因为他没有同等的感觉;他知道这样说很伤人,但是如果他接受的话是更不负责任的行为。他喜欢“笔友”的这份友谊,但也仅止于此。

我知道儿子的这个“秘密”,是事情过去的几个月后,看到从小在我眼里比较没有主见的阿宝,独立地处理了这件在我看来都比较棘手的事,我真地从心底里感到骄傲。幸运的是,两人的“笔友”友谊在中断了一段后,又重续了,女孩也平复了情绪。

去年秋,阿宝8年级了。我们这个县有一个全国排名前列的精英高中,我的朋友中就有特地搬家来到我们县,就为了孩子可以考这个高中。这个精英高中偏向于数学和科学类,虽然阿宝的数学和科学都是A+,但他心里更喜欢的是历史和社会学的科目。开学前,我们曾提到过阿宝考不考的话题,先生的意见是,考一下,知道自己的水平,至于去不去,到时候再考虑。我从来就不认同所谓的最好的学校一说,我认为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尽管我觉得先生的话有道理,但阿宝对那所学校不了解,所以当时也没什么意见。

开学后,我因为有事,一个半月没在家,等我回来时,已经是感恩节了。节后购物的人潮里,我遇见了阿宝一位同学的妈妈,言谈之间她理所当然地以为阿宝一定会报考那所学校,而且告诉我好像报名的截止日期快过了。我因为一点都没听阿宝提过,先生又从来不过问孩子的功课,所以我以为一定是阿宝忘了这事。回家问儿子,没想到他不慌不忙地告诉我说,不是他忘了,是他考虑过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将来会报考文理学院,所以那所高中不适合他,也就没有考的必要。我说我也觉得那所学校不适合你,但考一下,证明一下自己不好吗?没想到,儿子居然回答说:证明什么呢?

看着他纯真的眼神,我不觉愣住了:是啊,证明什么呢?证明当爹妈的我们有足够的虚荣心?证明我们有在亲朋好友前显摆的资本?不然明知道考取了也不会去,那为什么还要考呢?

就在我哑然失笑于自己的浅薄之时,阿宝的话再一次让我震惊:“妈咪,我不是害怕考试,但是如果我考取了又不去,那就意味着有另一个人会在备取名单上多等那么几个星期,那不是让人家没必要地焦虑吗?”

我这个从小就心善到几乎是“傻”的儿子,他的善良让我再一次看到自己的弱点,人性的弱点。那一刻,看着儿子,我只有为他自豪的份儿了。这自豪不是因为他有多优秀,而是因为他终于知道了自己真正要什么。

篇7:你想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做什么?除了拿巴掌打孩子以外,就是和孩子说话嘛!

可惜我们的父母太不会说话,所以孩子才不听话!当然话说的不合适,就很容易变成吵架;吵架要是还不够劲,就干脆用动手动脚等粗暴的方式来交流思想了。用这种高压的方式来使孩子达到眼下的服从。就连眼神这种会意开心的交流也演化成了瞪眼。所以常常有孩子说:我家人一和我说话就瞪眼啊!似乎不瞪眼,语言的效果就达不到似的。

一般说来,我们的家长往往是瞪眼、责骂、开打三步曲,“眼口手。三位一体地来完成一次交流,这实在是交流的悲哀和不幸啊。

不少家长只关心自己说了什么,很少关心孩子听进去了多少,更少关注孩子想了什么。

这样的背景下,怎么期望孩子能很好地接受家长的想法,按照父母的思路去行动呢?而对于这种孩子不听话的情况,家长能够真正考虑出原因的不多。

人为什么要说话?说话的目的就是为了沟通和交流,如果沟通不好,交流不了,你就是句句是金玉良言,孩子也不见得听得进去。人的最大的弱点和优点是有人性,什么是人性?就是情感!古语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所以——

如果父母说的话没有道理,孩子不爱听!

如果父母说的话说的不是时候,孩子也不会爱听!

如果父母说的话态度不当,孩子也不爱听!

但最要命的是,不管父母的话有没有道理,只要孩子不喜欢听!就是废话,就是错话。

所以那些感觉自己苦口婆心的很委屈的家长得明白一个道理,做成一件事,不是只靠良好和正确的愿望就能做到的。

所以要解决孩子不听话的这个现象,家长应该学习如何保证自己语言的效果,那就一定得研究一下说话的方式、谈话的技巧了。我想这也是那些看起来很有学问的父母为什么对孩子的问题无计可施的主要原因吧。其实不管什么样的父母,只要你和孩子沟通好了,孩子就会听你的话!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根本没有听懂家长的话。家长以为孩子明白了,其实孩子什么也不明白,比如要求孩子认真学习,可到底怎么样的认真法,许多家长并没有给孩子明确的指导,所以孩子马虎也好、应付也罢,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家长是逃脱不了干系的。

所以,说话一定要建立在孩子的理解力、实际经验及个性的基础上来进行。在这个问题上,家长经常犯的错误是两个,要不以为孩子懂了,就只表达愿望,而忽略对实际行动的要素描述;要不就是以为孩子还小不懂,所以在一旁大谈特谈,但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却已产生。

说到根本,孩子不听话的主要原因是家长缺乏对孩子的尊重,缺乏对孩子个性的了解,缺乏与孩子对话的基本技巧,最要命的是,丧失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一个事业上很成功的家长向我讲述他那个不争气的儿子。我很快发现,他是个很会说话的领导者,却是一个不会和孩子说话的父亲。

为了让这位心急如焚的父亲明白他的问题所在,我便问他:“如果孩子回来晚了,也没有打招呼,你通常会怎么做?”

那位父亲说:“我肯定要问他,你怎么回事?为什么回来这么晚?”

我又问道:“你的表情会怎么样?”

他说:“当然会很生气!”

我又问道:“如果是你的办公室主任没有及时到单位,可能给你耽误了一个材料的送达。”

他毫不犹豫地说道:“我会考虑这个材料是不是很重要,如果重要我就会很不客气地臭骂他;如果不是很着急的材料,我会提醒他以后注意!”

我迫问道:“那你的表情呢?”

他讪讪地说道:“恐怕不会好看,但也不会太难看。”他又继续说道:“赵老师,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我纠正说:“其实你还不明白,首先‘迟到’和‘材料的送达’是两件不同的事情,虽然两件事情有关联,但你痛恨的是迟到还是材料的耽误?这是你应该分清楚和搞明白的。一件错误事情的性质不应该根据后果的大小来决定!如果没有什么材料的事情而只是迟到,你会怎么样呢?你对下属会用不同的态度,你为什么对孩子偏要选择最不明智的态度呢?你之所以在事业上做得很好,就是由于你知道该如何与人对话,为什么就不能把你在实践中成功的体验用到孩子身上呢?这难道很难吗?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发你的脾气啊!为什么在孩子身上,你就只会发脾气而不会讲道理了呢!”

那位家长听得直点头,我继续说道:“我相信,你在单位是有威信的领导,但在孩子面前怎么样呢?”他沮丧地摇了摇头,感慨道:“我真是太不注意与孩子说话的方式了!所以,我说什么孩子都不听,就是给他买东西的时候他还比较听话!”

所以我们希望家长在与孩子说话前,姑且不论谈话的内容,首先要确定谈话的方式和语气,只有这点做好了,才能把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逐步树立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谈话的效果。

我想在这个问题上做的最有名的大家就是李圣珍老师。

请看李圣珍老师的“教育胜经”20条:

第一、如果用我们现在的家长那种高度社会化的思维去对待来自天性的自然孩子,那么,教育就像拔苗助长。

第二、教育孩子是一门神秘的科学,目前我们对此知之不多,对孩子的心理要把握火候,采取的措施要恰当,使用的语言要到位,逐渐与孩子心意相通。

第三、家长和孩子难以沟通,是因为二者在人格上压根儿就不平等。

第四、家长动不动就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下岗”、“学习不好将来只能卖油饼”之类的话去恐吓孩子,其实孩子根本听不懂。

第五、如果父母不能成为孩子的情感归宿,孩子的心就会“移情别恋”,家长十有八九的心血就白费了。

第六、一定要让孩子多读那些能够进入他们灵魂的好书,这是让他们迅速成才的一大秘诀。

第七、孩子遇到困难,切记不要指责,要采取具体的措施去帮助他们逾越这些障碍。

第八、家长不要在物质上过多地刺激孩子,否则孩子会越来越活得像个动物。

第九、孩子不是父母“喜怒哀乐”的发泄对象,也不是实现父母意愿的工具。

第十、要赞扬孩子的优点,但是又要指出他们的缺点,要实事求是地评价你的孩子,同时要注意你的表达方式,做到言出必行,赏罚分明。

第十一、要给孩子留出一户适当的至问,切勿24小时监控,切勿尾随盯稍。

第十二、不要对孩子说,你这不行,你那不行,这个危险,那个太难,要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索。

第十三、要学会欣赏你的孩子,不要单一化或者僵化地看待孩子的缺点,也不要将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人的孩子的优点相比。

第十四、我教育孩子的过程,有

人说是把“动物”转化为人的过程,是把一个只知道吃喝住穿等生理满足的低级行走的、让动物属性占上风的人培养成一个有丰富的生命内涵的大写的“人”。

第十五、我从不给孩子制定远大的理想,但是我要通过我对人性的把握,对教育规律的理解去触发他们的理想,让他们愉快地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积小成而渐大成。

第十六、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第十七、家长对孩子不要期望过高,不要期望孩子天做那些高不可攀的事,否则只会事与愿违。

第十八、教育之道,不外乎以心换心,精诚所至,全石为开,父母切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十九、素质教育,最要紧的不是教育好孩子,而是教育好父母,尤其是母亲的素质,决定一个民族的素质。

第二十、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只要人做好了,升大学,搞搞创造、有所建树,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吗?

——《每个父母都能成功》

同样,教育工作者也总结了家长对孩子伤害最大的10种言行

第一恶言——傻瓜、说谎、无用的东西。

第二侮辱——你简直就是个废物。

第三责备——你又做了错事,真是坏透了。

第四压抑——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第五强迫——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第六威胁——我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第七哀求——求你再别这样做,好吗?

第八抱怨——你怎么总是这样做?真让人没办法

第九贿赂——你若是考回一百分,我就给你……

第十讽刺——好啊,你连这也会了?你真够能耐的啊!

我们的家长在与孩子对话的时候,往往会创造性地将上面10条不断组合成新的形式“教育”孩子。比如责备带讽刺带威胁,“你又考了一个60分,可真不错啊,你真的挺能耐啊。怎么?还有脸哭?有本事考100啊!下回再不考好,你就别想出去玩!”这样多套路多花样多翻新的组合拳对孩子的打击力当然是比较重啊。

马卡连柯曾经这样回答别人的提问:如果有人问我,我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与孩子交流的最主要方式就是说话,那么做家长的就一定要在说话的方式和技巧上下点功夫。而保证说话质量的前提就是家长对孩子到底持有多少尊重!

家长反省——

孩子不听话首先是您的话与交流的方式不得当。

不听话的根本原因是对孩子缺乏尊重,话还未出,耳却已闭。

说的活有多少威信建立在家长对孩子有多大程度的尊重。

说的话有多少效果取决于家长与孩子对话的方式。

家长作业——

总结一下自己说话无礼的情况。

总结一下自己说话无效的情况。

征求一下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听你说话的意见,是不喜欢说的话呢?还是说话的方式?

送家长一句话——

说出来的话应该过了大脑再说,而不是从喉管里一下子就冒出来的。

篇8:让孩子知道我们彼此相爱

瑶淼

央视电影频道主持人,女儿橙子三岁。

有了宝宝之后,我和先生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有过劳累和争吵,也体验了从未有过的喜悦。不变的是,我依然视我和先生的关系为人生中最重要的关系。我们俩的关系处理好了,孩子自然会成长得很好。

没想到孩子对争吵那么敏感

我从书上读过一个观点:有了孩子后,当妈妈的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和先生的关系就没有和孩子的重要了,要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彼此相爱的。我对此很有共鸣。

刚怀孕时,我和老公商量说以后不当着宝宝的面吵架。橙子很小的时候,我们一直坚持,但后来发现,要始终做到这一点可真不容易,有时难免会在孩子面前争辩几句,好在我们从没在她面前激烈争吵过。

有了孩子后才发现,小小的人儿对父母的情绪特别敏感,虽然我们因为怕惊扰她,吵嘴时控制音量,装得和平时对话一样,但孩子还是能觉察到细微的差别。橙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有一次正自己玩着,听见我们的“对话”马上停下来盯着我们看,然后开始尝试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拿着玩具来找我,拉我陪她一起玩,过了一会儿又去找爸爸玩。

还有一次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时橙子已经会说话了。当时她觉得我和她爸爸之间气氛不对,就努力逗我们笑,做出各种好玩的鬼脸,又自己哈哈大笑,还对我们说:“爸爸妈妈你们看,这个多好玩呀!”一副很亢奋的样子。事后,我们想起孩子的这些表现,都觉得很心疼,发自内心地希望以后不要在孩子面前争执了!

三个人一起过家家

有一天橙子自己玩过家家,给洋娃娃“做饭”:“先开火,倒油,油热了放菜,倒酱油,放盐,出锅。”她的自言自语让一旁的姥姥大为吃惊,问我:橙子怎么把炒菜的程序搞得这么清楚?很简单,因为我们夫妻俩每天一起开开心心做家务,也让橙子自然地参与进来。我觉得一家三口一起做家务真是个增进感情的好办法。橙子简直迷上了做家务,没事就拿块小抹布这儿擦擦、那儿抹抹,可认真呢。

刚生完宝宝那段时间,我和老公还会不时“丢下”孩子去单独约会,等橙子大些了,就开始带上她行动。我们一致觉得,三人世界并没有剥夺原本属于我们两人的甜蜜,反而带来更多快乐。我们仨抓住一切机会一起出去玩,有时是近郊,有时去海边或国外,无论远近我们都玩得很开心。有时当着橙子的面,我和她爸爸拥抱一下,她就会特别高兴地笑个不停。

幼儿园老师说橙子是个阳光的孩子,与小朋友友爱,从不争抢。我每次去幼儿园接她时,都会和其他小朋友亲热地玩一会儿,橙子从来不嫉妒;家里来了小baby做客需要我照顾时,她还会热心帮忙。这一点,应该与家庭带给她的安全感有关:她知道爸爸妈妈彼此相爱,而且都无条件地爱她,她就不会觉得孤单和害怕。

放手让爸爸带孩子

记得以前采访张艾嘉,她聊到一个台湾黑社会老大,在外面凶得不得了,回家却对女儿百依百顺,由此感叹“女儿都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有了橙子后,我发现还真是这样。每天早上,橙子醒来爬到我们的大床上,一秒前还在呼呼大睡的橙子爸会瞬间清醒,开始和橙子玩。

有一阵家里的保姆请了长假,我去录节目的时候,照顾橙子、给橙子做饭的重任就全落在橙子爸一个人身上。刚开始我怕他搞不定,还想派我妈去帮帮忙,没想到他把橙子照顾得很好。为了让我放心,他会每天把做好的饭菜拍下来,等橙子吃完后再拍一张,立此存照。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这些照片。他还会带橙子去各种地方,包括他的办公室以及约人谈事的咖啡馆。橙子非常开心,每天都兴奋地给我讲她今天去了哪儿,遇到什么好玩的事儿了。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橙子明显变得皮实多了,饭量也变大了。看来放手让爸爸多带带孩子真是好处多多。

不过,橙子现在还是和我更要好一些,她爸爸有些想不通。前几天我终于弄清了“真相”,因为橙子悄悄对我说:“要是爸爸不咯吱我,我就更喜欢爸爸了!”

瑶淼的私人分享

上一篇:自我的改变英语演讲稿下一篇:家乡的海小学生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