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课文《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2024-05-24

六年级课文《最后的姿势》读后感(通用12篇)

篇1:六年级课文《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最无私的爱。今天,我读了《最后的姿势》,深深地感动了,也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对我们的爱。

母爱伟大,特别是生命被死神骤然紧逼时,更显出一种惊心动魄的悲壮。

故事写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几十万鲜活的生命,霎那间归为沉寂。许多母亲,都把孩子紧紧护在怀中,僵硬为不朽的雕塑。这些孩子在母亲的怀里虽然永远闭上了眼睛,但他们的身体却毫发未伤。母亲们死了,但她们的这种姿势,将永远留在世人心中。

母爱不朽,在人世间永恒,动物们也是如此。

这也是一则关于母爱的故事,动物们之间的亲情也同样震撼人心。

一只母鼠,被铁夹夹断了后腿,它拼命挣脱,挣扎着回到自己的窝里,窝里有九只幼鼠,它们还没断奶。母鼠趴在窝里,断腿鲜血淋漓,不能再动弹一步。它仍给幼鼠喂奶,最后的时间里,就啃吃自己那条断腿,维持一点可怜的奶水……

母爱比山高,母爱比海深。我的母亲也给了我无私的爱,让我铭记于心。

那天下雨,我没有带伞,当天上下起倾盆大雨时,我后悔也来不及了。我急得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在教室里来回踱步,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时,妈妈来了。她撑着一把伞,对我只是平淡地说了一句“走吧”。我在妈妈的伞下走回家。走到半路,我随便问了一句:“妈妈,你撑得到吗?”妈妈笑了笑,说:“撑得到,一点儿都没淋湿,快走吧。”我们便继续往前走。回家后,我身上没有一块儿湿的,我以为妈妈也没有淋湿。可是我一回头,看见妈妈在换衣服。这时我才明白,妈妈为了不让我淋湿,宁愿自己被雨淋。为了不让我担心,说自己并没有淋湿。这件事虽小,却反映出母爱的伟大。

读了《母爱不朽》这个故事,给我的感受是:母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它总是在无声中给我们带来温暖,母爱不朽!

篇2:六年级课文《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谭老师的同事说:“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等第一个撤离到安全地带。”但谭千秋老师并没有这么做,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在灾难来临之时,谭老师不顾自己的安危誓死保护自己的学生的伟大壮举,令人感动!令人震撼!他不仅在言语上教育学生,更在行动上为我们上了生动的最后一课,他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这种在灾难面前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精神品质,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正如人们所赞颂的“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篇3:六年级课文《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谭老师的这种举动正是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这不仅体现了他那血浓于水的师生之情,而且也体现了他与学生间的父子深情,父爱如山,谭老师就像是一座山一样,用自己坚强的身躯死死地保护了这四个孩子。他面对死亡毫不惧怕,面对倒下的水泥板,毫不退缩,他这种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谭老师走了,讲台上没有了熟悉的身影,教室里没有了幽默的声音。可是,谭老师没有死,他曾经的身影,他生动的课堂,他最后的姿势,永远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谭老师没有死,他的生命在被救的同学身上延续,“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篇4:六年级课文《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大地震颤,花儿折断了新生的嫩芽。

残垣废墟,生命失去了绚烂的阳光。

万众瞩目的,竟充满了如此多的磨难;冰雪灾害,冻坏了美丽的南国;打砸与抢烧,玷污了圣洁的高原;汶川地震,震碎了人们的家园。

但是,汶川不会倒下,中国也不会倒下!

在荒芜的废墟下,一位老师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死死的护住身下的四个学生,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这位老师就是谭千秋!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为同学们上了最后一堂品德课;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告诉人们什么是“人生价值”……

废墟里,四个学生没有失去生存的信念,因为有永不倒下的谭老师给他们生的力量。老师,折断了自己的翅膀,让学生继续飞翔。我看老师那宽阔无比的怀抱中,永远留着那脆弱的生命灵魂,自己却折断了翅膀,永远停栖在了天堂。那永不倒下的力量,让他以这个姿势,飞入了天堂。

地动天不塌,大灾有大爱!这句话如今我终于懂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这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这果敢无畏的姿势,这充满大爱的姿势,将永远定格在汶川大地震中,永远定格在人们心中!

废墟中,发生了多少感人肺腑的故事!襁褓里,母亲用短信留给几个月大的孩子最后的礼物,最后的爱,因为母亲有永不倒下的力量,让她匍匐着,呵护着自己的孩子;担架上,3岁孩童有着永不倒下的力量,因此他向救他的官兵举起仅能活动的右手敬礼,那震撼,那感动充盈着人们的心;当面对余震来临的危险,荆利杰跪地哭求“让我再救一个”,因为他有永不倒下的力量,有一颗跳动的火热的中国心……一个个有着永不倒下的力量的人,一件件感人的事,数不胜数。

篇5:六年级课文《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课文主要讲述了5月12日,谭千秋老师正在给同学们上课,突然间天摇地动,在楼房即将坍塌的瞬间,他将逃不出去的四位学生拉到课桌下,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位学生。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勺被砸的深凹下去,四位学生都活了下来,张开双臂,护住学生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人们被震撼了,谭老师最后的姿势,谱写成生命的赞歌:“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读完这篇课文,我被深深的打动,谭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四个学生的新生,他虽然是一位普通的老师,但他更是一位伟大的英雄,在生死攸关的那一刻,他把希望留给了孩子。

谭老师令我感动,此时此刻,我想对您说:“您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您誓死保护学生的壮举,不仅令我永生难忘,更会激励更多的人以您为榜样。

篇6: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姿势》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2008年5.12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个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九个生字,重点学写“憾、凹、漱”三个字;体会二类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初步感悟反衬的写法。

2.搜集当年抗争救灾的动人事迹,跟同学们交流。

【情感价值目标】

了解谭千秋老师舍己救人的事迹,感受谭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难点)

【切入和主线问题】

谭千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语言文字训练点】

1.“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说。引导学生感悟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无私精神。2.“地震时,眼看教室就要倒了,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谭老师的 英雄壮举。3.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引导学生更进一步感悟谭老师的恪尽职守及无私大爱。

【拓展读写】 搜集2008年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跟同学们交流。

【补充资料】 谭老师简介,在2008年地震灾害中,详谭老师那样舍己救人的英雄。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至少三遍以上,做到正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找出读不准,不会写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小组内进行认读交流。

3.思考并笔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谭千秋老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齐读课文。

2.交流对“5.12”地震和谭千秋的了解。学生交流汶川地震的有关的资料,教师投影出汶川地震的惨状,相机补充资料,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谭老师就是地震中涌现出的舍己救生的楷模。学生交流对谭老师的了解。指名读资料。

①检查生字词(指名读、同位互查、开火车读)

谭老师

洗漱

废墟

坍塌

震撼

凹下去

感受

诠释

生死攸关

眼含热泪

血肉模糊

预设 :

①“漱”读音易错,注意让学生反复识记。

②“憾”学生容易把右边上面的部分写成“成”或者少写“ˉ”,可以采取书空、教师范写的方式加以强化。

③“凹”的笔顺容易写错,要通过教师范写,学生反复书空加以强调。以上两个生字都要在指导后描红、书写两遍。

3.指名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对于学生概括不全或者说的啰嗦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抓住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来概括。

【设计意图】联系上下文,为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二、精读课文

㈠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谭老师身上有一种什么精神?你从哪些自然段中体会到了这种精神?

1.全班交流,相机板书:

大爱无私

2.默读8、9、10、11自然段:反映了谭老师的什么品质?请用小标题概括。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誓死救生------大爱无私--------恪尽职守

㈡你觉得谭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1.默读课文,细细地读,静静的想、画出有关的句子,在感受深刻的地方简要地写写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重点指导的段落一:(第8段)“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第一个发现谭老师的救援人员眼含热泪说。

⑴指名学生谈体会。

⑵教师引导:“震撼”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在场的人都震撼了?

⑶相机引导学生:这一感人至深的场面你是怎样了解到的?(救援人员的话)这里引用救援人员的话,侧面烘托出谭老师的英雄壮举。这种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谭老师高尚品质的写法在文中还有几处,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谭老师在生死攸关的时刻,那种舍生忘死,恪尽职守和大爱无私的精神。(1、“地震时,眼看教室就要倒了,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身上。”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2.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⑷激情朗读8----10段:短短的几句话,蕴含着多少的敬佩、悲痛和泪水。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深情朗读。

预设:重点指导段落二:(第11段)在学神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⑴学生自由谈感受。

⑵去掉一个“再也”并江结尾的“!”改成“。”读一读,有什么不一样?

(这种反复的写法更能让我们体会到谭老师的恪尽职守,更能体现学生们对谭老师的热爱和思念之情。)“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读出对老师的热爱和思念来!(练读、指名读、齐读)

⑶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为什么说这个姿势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说说你的理解。

指名交流、谈体会,带着自己的体会读。

(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们永生难忘。)

⑷引导学生沿着感情变化的的线索------亲切、痛苦、赞颂,深情朗读,感受人们对谭老师的一片真情。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谭老师的精神。

三、谈感受,感悟谭千秋老师恪尽职守和大爱无私的精神。

1.学了这一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板书:恪尽职守

誓死救人 爱生如子

(小结: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的大爱却是光彩夺目的。在这国难家难突然降临之时,可亲可敬的人们演绎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谭千秋老师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记住他恪尽职守、充满大爱的双臂,记住他令世人永生难忘的-------(齐读课题)最后的姿势!)

四、布置作业:

1.有声有色读8----------11自然段。

2.继续搜集汶川地震中抗震救灾的英雄事迹。

3.抄写课后2的词语。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听写前先看一看------听写-------小组间相互批阅-------小组长上台讲评、订正出错的字,教师随机强化-------学生修改错字。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回顾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

自己感情朗读全文-------练读、指名读、赛读8、9、10、11自然段-------用简练的话讲主要内容及谭千秋的品质。

三、升华

你从谭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对你今后的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四、交流搜集的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及小故事

五、小练笔

联系全文思考:为什么人们赞颂谭老师“英雄不死,精神千秋”?回顾全文,以“谭千秋老师,我想对您说-------”为题,自由表达内心感受。

【设计意图】将学习方法进行运用,实现读与写的结合。

1.学生进行习作。

2.交流点评。

3.修改。

4.交流修改后的习作。板书:

6最后的姿势

誓死救生

恪尽职守

英雄不死

精神千秋

大爱无私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学到了谭老师恪尽职守、舍己救人、大爱无私的高尚品质,明白了“英雄不死,精

篇7:六年级课文《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一、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

课文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把人物形象深刻地展现了出来。比如谭老师给学生上课的那一番话,正是他精神的写照,他是这么想的,这么教育孩子的,也是这么去做的。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上了一堂什么是真正的人生的价值的课,可歌可泣。再如,当地震来临的时候,他镇定自若,一心想的是让学生赶快离开,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安危。谭老师的动作描写也是十分感人的,当四个孩子无法脱身的时候,有这么一段谭老师的动作描写:“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其中的“拉、撑、护”诠释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责任,这是一种大爱,一种无私的师爱。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谭老师的品质,自由读、配乐读、表演读,在读中,学生感悟到了谭老师的义无反顾,谭老师的大公无私,谭老师的舍己救人。

二、环境描写。

另外,课文中还用了四处环境描写,对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提供了素材,也为学习课文内容做了铺垫:

第一处: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地震的来临。

第二处: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连续的几个感叹号,写出了情况紧急,也突出了谭千秋老师的镇定。

第三处: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说明情况危急到了极点。

地四处: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暗示了谭千秋老师已经遇难。

通过配乐读,学生们明白了环境描写对于烘托事件和人物形象是十分重要的,对自己的写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最后的姿势

篇8:六年级课文《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课时任务:

1.检查预习情况,读通通顺课文。

2.结合“坍塌”、“震撼”理解课文4-8小节,结合语言文字感受危急关头那“最后的姿势”。

一、导入新课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每个中国人都难以忘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侵袭了巴蜀大地。这是一场相当于400多颗原子弹能量的汶川地震,我国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数以万计的同胞顷刻间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今天,我们一起认识灾难中的一位老师,他的名字叫——谭千秋。(指读)

二、交流预习情况

昨天,同学们已经利用学案预习了第六课,咱们先交流一下,谁来读读词语? 1.洗漱吱吱声废墟摇晃坍塌震撼深凹诠释

2.在这些生字中,你觉得哪些生字的字形要提醒大家注意? 漱(右边不是反文旁)释(左下部分是“米”字)凹(写一个)3.请同学读读这篇课文。

4.再次读完文章,你能用这三个词语概括主要内容吗?

三、结合词义讲读课文

(一)坍塌

1.理解词义板:坍塌

2.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坍塌的情景?请你快速浏览4-7小节并勾画下来。出示: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坍塌了。

这些都是地震时的环境描写,这样的环境描写是一个整体,把这三段话连起来读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3.我们不愿触碰那些画面,记忆却已刻骨铭心。(播放视频)大灾无情,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描写。

4.在教学楼即将坍塌这生死攸关的瞬间,谭老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出示: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 你感受到了什么? 谭老师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小声读读这段话,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 他用双手撑起的是什么?

撑起了存活的希望,撑起了避难的港湾,撑起了爱的大伞,撑起了对责任的担当。5.齐读

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谭老师选择了生命中最后的姿势: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过渡:刚才,我们循着坍塌走进了惊心动魄的一刻,走进了最后的姿势。2008年5月12日那一天,山崩地裂,家园变色;2008年5月13日那一晚,凄风苦雨,震撼人心。

(二)震撼

1.人们被什么震撼了?你能在文章第8小节找到描述的画面吗?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

画面中哪些词语让你触目惊心?放开声音读读看。面对灾难,面对死神,谭老师在用血肉之躯与之抗衡)齐读

小结:此情此景,怎能不震撼着每个人的内心。然而,更震撼人心的,还有废墟下谭老师的声声鼓励,那成了人们记忆深处的绝响。2.人物对话补充

不知过了多久,同学们听到了谭老师的声音:“不要哭,不要喊,要坚强,要保存体力!”听了谭老师的鼓励,学生们不再哭喊了。

“不要害怕,一定要冷静,沉住气等待救援。坚持,只要坚持就有希望!”谭老师鼓励着学生们,但不久大家发现他的声音越来越微弱。原来,谭老师的右臂被一块水泥板砸得血肉模糊,后脑也被重重地击中。谭千秋的血一滴一滴落在学生身上,几个孩子吓哭了:“谭老师,您受伤了吧?”为了安慰学生,谭老师说:“没事,只是手被划了,没关系。记住,你们一定要互相鼓励,一定要坚持!永远不要放弃!” 就这样,谭老师每隔一段时间,便鼓励学生坚持下去,不要放弃。直到…… 是什么,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 谭老师的身体,谭老师的爱与责任 是他鼓励学生们燃起生活的勇气 对孩子的爱已经融进了他的血液里 3.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齐读

爱与责任筑就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四、设疑

篇9: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最后的姿势》主要讲的是一位叫谭千秋的普通老师,在一次地震中为了保护被困在教室没有逃出去的学生――把他们压在课桌底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他们撑起一面希望的墙。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也十分感动。谭老师为了救自己的学生,不惜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为了就这几个学生,他失去了不到五岁的女儿,失去了自己的亲人,永远离我们而去。

当地震开始时,他离门口最近,但他并没有逃走,而是忙着疏散学生。时间匆匆流去,最后几个学生出不去了,谭老师巍然扑在课桌上,把他们挡在课桌下,等到救援人员赶到,他已经停止了呼吸。

篇10: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文章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5月12日,谭千秋老师早早的来到学校上课,在教室里,突然,桌子摇晃起来,在老师的催促下,许多同学都逃了出来,还有四位同学没有逃出来。谭老师立刻将他们拉到桌子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四位同学。

当人们发现他的时候,四位同学还活着,但谭老师已经死了,双手张开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

当时的人们都感动了,为这一位老师的精神而感动。

我也感动了,这是一位充满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他的精神应该值得我们学习。但有一位老师,地震来了,他不顾学生的安危,自己一个人跑了出去,留下学生在教室里。这种老师,是不配当老师的,他没有谭千秋老师这种师德灵魂,没有一点老师的精神,在他心中,自私已经占满了他的心灵,他应该遭到全世界的唾骂。

篇11: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读了《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又一次捧起这篇课文,那“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形象已铭刻在我心中。

这篇课文主要讲:谭老师像平常一样早早的起来,赶到学校。可就在这个平常的一天将发生不平凡的事。下午,两点多,谭老师在教室上课,忽然,楼房摇晃了起来,谭老师赶忙指挥同学们冲出教室。可是,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冲出去?还有四位同学冲不出去了,读到这儿,我想,谭老师肯定会自己逃生,不管这几位同学。可我猜错了,谭老师做出了常人无法做出的举动,他张开双臂,竟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位学生。第二天,当人们发现他时,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获救的学生感激他,老师们赞颂他。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老师,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谭千秋,一位平凡的老师,但他“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最后姿势,让我十分震撼。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位舍己救人、忠于职守、大爱无疆的高大形象,已树立在我的心中。这姿势,就是人生的价值,这老师,就是我心中的偶像!

篇12:最后的姿势读后感

曾经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教师,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他,就是已离开人世间的谭千秋,谭老师!这位高尚的老师就在512大地震时丢失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谭老师的故事一直流传在人间,他感动了天地,感动了所有人,当然包括了我。至今为止,我的脑海中依然保留着他最后姿势的样子,保留着他的最后一个微笑,他的故事把许许多多的中华同胞感动的热泪盈眶!

谭老师,您那舍己救人的品德将永久的留在我们的心中,我们敬重您,我们要用诗歌赞颂您!5月12日,谭老师照料好自己的女儿后,便早早地来到了学校。下午两点多,天空阴沉沉的,谭老师在教室里上课,这堂课他给同学们讲“人生的价值”,课讲到一半,忽然,整幢大楼开始摇晃起来,谭老师意识到是地震,于是他大叫着同学们让他们赶紧跑,什么都不要拿,但是在大楼即将坍塌的瞬间,还有4位学生没来得及冲出去,于是谭老师毫不犹豫的用自己的身体拼死护住了他们……13日22点12分,人们终于搬下了谭老师身上压着的最后一块水泥板,现场所有的人都被震撼了,谭老师全身都被砸的血肉模糊,而他保护学生的样子成为他人生中最后的姿势!

上一篇:浅析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下一篇:我所在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