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年4月自考大学语文

2024-04-27

206年4月自考大学语文(共8篇)

篇1:206年4月自考大学语文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大学语文试题

课程代码:047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耒选均无分。

1.《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用“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来说明盛衰之理,这种论证方法是()

A.例证法B.概括法C.对比法D.类比法

2.《咬文嚼字》中,作者用“锱铢必较”这个成语所说明的道理是()

A.文字的运用一定要有创造精神 B.斟酌文字实际是调整思想感情

C.文学的语言更注重文字的联想意义 D.运用文字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3.《吃饭》中运用的联想主要依据事物之间的()

A.对比性B.时间统一性C.相似性D.地点统一性

4.《冯谖客孟尝君》:“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 B.比拟 C.对偶 D.排比

5.下列《张中丞传后叙》的语句中,作为类比论据,用以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的是(A.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 B.乌有城坏,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

C.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 D.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

6.《马伶传》:“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这里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A.行为描写和语言描写B.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C.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D.心理描写和行为描写

7.《香市》的作者是()

A.鲁迅B.茅盾C.巴金D.宗璞

8.下列《纪念傅雷》的句子中,体现了作者的机趣和幽默的一句是()

A.后来知道他的别号就叫“怒庵”,也就不以为奇

B.我们都成为第五类分子,不便来往,彼此就不相闻问

C.只见他家门口贴满了大字报,门窗紧闭,真是“鸦雀无声”

D.朋友中像傅雷那样的毅然决然不自惜其生命的,我也都一律尊敬

9.《都江堰》:“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这里的“长锸”象征着()

A.治水事业的承续B.李冰的坚定自信C.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D.一种简单有效的治水方法

10.《诗经·秦风·蒹葭》是一首()

A.山水诗B.送别诗C.悼亡诗D.爱情诗

11.下列《陌上桑》诗句中,描写“少年”的是()

A.下担捋髭须B.脱帽著帩头C.来归相怨怒D.十五颇有余

1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所写景物中,作者借以喻愁的是()

A.雕栏玉砌B.小楼东风C.春花秋月D.一江春水

13.《长恨歌》中最具浪漫色彩的内容是()

A.杨家女倾国倾城B.唐明皇重色误国C.杨贵妃马嵬殒命D.太真女仙山寄情

14.《早雁》中,运用典故抒情的诗句是()

A.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B.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C.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D.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15.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在构思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始终关合()

A.梧桐与鸳鸯B.旧栖与新垅C.空床与南窗 D.自己与亡妻

16.融贯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全词的情感内容是()

A.丈夫新丧之哀B.贫病交加之愁C.人老珠黄之叹 D.孤苦无依之悲

17.《再别康桥》章节整齐,句式匀称,体现了诗歌的()

A.建筑美B.音乐美C.意象美D.情感美

18.《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艺术表现的主要特点是()

A.新颖传神的意象运用B.直抒胸臆的抒情笔法C.古典诗词意境的化用D.排列方式的整齐匀称

19.婴宁“爱笑”的性格特点主要源于()

A.自然天性B.鬼母教养C.环境影响D.自我修养

20.最能体现《断魂枪》主旨的事件是()

A.王三胜卖艺B.沙子龙不传断魂枪C.孙老者求艺 D.孙老者打败王三胜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关于《我的世界观》的描述,正确的有()

A.倡导“为别人活着”的人生观

C.对专制独裁和战争妖魔深恶痛绝

E.演讲风格坦诚自然、深刻锐利

22.下列《前赤壁赋》的语句中,包含使动词的有()

A.舞幽壑之潜蛟B.寄蜉蝣于天地C.泣孤舟之嫠妇 D.挟飞仙以遨游E.哀吾生之须臾

23.《我与地坛》中,作者赋予地坛的象征意义有()

A.深沉的母爱B.建筑的壮美C.“我”倔强的“心魂” D.复杂人生和沧桑命运E.死亡的慰藉

24.《湘夫人》所描写的湘君的心情有()

A.期约不遇的忧伤B.向往理想的爱情C.终成眷属的喜悦

25.《麦琪的礼物》的结构精巧的体现有()

A.一实一虚,双线并行B.结局巧合,出人意料C.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D.运用倒叙,制造悬念E.首尾呼应,突出主题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

27.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函:

28.乘:

29.3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自矜:

31.离:

32.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则效:

33.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颦蹙:

34.幸:

B.主要运用类比方法来阐明道理 D.宣扬献身科学的“宗教感情” D.反复追寻的执著E.暂且逍遥的自慰

35.生又嘱再四,吴锐身自任而去锐身自任: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写出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意义。

B.“孟子对曰”中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C.这里体现出孟子散文怎样的论辩艺术?

37.阅读《先妣事略》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

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A.“然犹以为母寝也”属于哪一种人物描写方法?

B.指出文中通过侧面描写突出母亲性格的语句。

C.“有光七岁„„”这一段文字表现了母亲性格特征的哪一个方面?

38.阅读《秋夜》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A.本段文字采用了何种抒情手法?

B.说出枣树和天空的寓意。

C.本段文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39.阅读《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

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

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指出描绘英雄失意、抑郁悲愤心情的诗句。

B.“闲来垂钓碧溪上”用了哪位历史人物的典故?

C.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40.阅读《金鲤鱼的百裥裙》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到了大喜的日子,果然没有任何一条红百裥裙出现。不穿大红百裥裙,固然没有身份的区别了,但是,穿了呢?不就有区别了吗?她就是要这一点点的区别呀!一条绣花大红百裥裙的分量,可比旗袍重多了,旗袍人人可

以穿,大红百裥裙可不是的呀!她多少年就梦想着,有一天穿上一条绣着满是梅花的大红西洋缎的百裥裙,在上房里,在花厅上,在喜棚下走动着。窸窸窣窣的声音,是从熨得平整坚实的裙裥子里发出来的。那个声音,曾令她羡妒,令她渴望,令她伤心。

A.“大喜的日子”指的是什么日子?

B.从“她就是要这一点点的区别”看,金鲤鱼的思想感情如何?

C.这里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金鲤鱼?

五、作文题(30分)

41.写一篇与“水”相关的文章,题目自拟,不得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一、1—5:CDCDC6—10:DBACD11—15:BDDBD16—20:DAAAB

二、21:ACD22:AC23:ACD24:ABDE25:AB

三、26、衣:穿

27、函:用木匣盛装

28、乖:离;违背

29、存:生存,生活30、自矜:自夸;自负

31、离:散;丧失

32、则效:取法仿效

33、颦蹙:皱眉头

34、幸:希望

35、锐身自任:挺身担起责任

四、36.A.比喻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B.类比论证法。

C.抑扬兼施,循循善诱。

37.A.细节描写。

B.(1)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

(2)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C.严以教子

38.A.象征手法

B.“枣树”象征着顽强反抗黑暗的勇士。“天空”象征着统治者和黑暗现实。

C.营造了“萧瑟森然,幽远清寂”的秋夜氛围。

39.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吕尚(姜子牙)的典故。

C.(1)运用多种手法抒情,如借举止抒情、借象征抒情、借典故抒情。

(2)全诗情感起伏,变化急遽,生动反映出诗人当时的心理矛盾,呈现出开合跌宕,纵横翻卷的气势。

40.A.金鲤鱼的儿子振丰结婚的日子

B.梦想取得正房一样的地位,思想上深深打上等级观念的烙印

C.心理描写

篇2:206年4月自考大学语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 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 无分。

1.梁启超在《论毅力》中两次采用层递修辞手法,其目的在于()A.比较不同层次的人生态度 B.阐明毅力大小不同结果也不同 C.显示毅力的重要性

D.强调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成功

答案:D

解析:《论毅力》使用了两次层递修辞手法:“志力薄弱之士”、“其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与“至强之人”五个层次的比较,说明只有“至强之人”才能“善于其终”;以及 行舟中“一日而返”、“二三日而返”、“五六日而返”与坚持到底四个层次的比较,强调了只 有坚持到底才能到达彼岸。因此选D。

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砥砺德行”所针对的不良社会风气是()A.风俗日偷,道德沦丧 B.读书是为了混取文凭 C.求学是为了升官发财 D.不敬师长,不爱学友

答案:A

解析:“砥砺德行”是对“德行”方面的要求。B、C项是“抱定宗旨”所针对的,D项是“敬爱 师友”所针对的。答案为A。

3.《我愿是一条急流》诗中用“同暴风雨作战”、“饱受风雨的打击”、“即使被轻易毁灭

”等诗句描绘“我”的形象,所体现的主要是“我”的()

A.斗争精神

B.坚强意志 C.献身精神 D.无畏气概

答案:C 解析:诗句中“作战”、“打击”、“毁灭”等词语不仅体现了“我”坚强的意志及无畏的精神,更主要体现了“我”为爱情及崇高目标的献身精神。答案为C。

4.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三国志》 答案:A 解析:《史记》在史学及文学方面,对后代都有极深刻的影响,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答案为A。

5.在《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所记叙的主要人物是()A.张籍、张巡、许远 B.雷万春、张巡、许远 C.张巡、许远、南霁云 D.于嵩、张巡、许远

答案:C

解析:《张中丞传后叙》中,作者记叙的主要人物有张巡、许远、南霁云,而张籍、雷万春、于 嵩不是主要人物。答案为C。

6.《前赤壁赋》所继承的赋体的主要形式特点是()A.主客问答 B.骈散相间 C.排比铺陈 D.韵律和谐

答案:A

解析:《前赤壁赋》继承并发展了赋体的传统表现手法——主客对话,抑客伸主(贬抑客人的主 张,伸张主人的见解)。答案为A。

7.《张中丞传后叙》所歌颂的三个正面人物是()A.张巡、许远、雷万春 B.张巡、许远、李翰 C.张巡、许远、张籍 D.张巡、许远、南霁云

答案:D

解析:本文所歌颂的三个正面人物是张巡、许远、南霁云。李翰、张籍不是所歌颂人物,雷万春 不是主要人物。答案为D。

8.《垓下之围》中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这一情节表现出项羽()A.无可奈何 B.勇猛无比 C.宁死不屈 D.知耻重义

答案:D

解析:项羽自刎这一情节表现出了其知耻重义的一面,也表现了他走投无路、只能一死了之的英 雄末路心情。答案为D。

9.作者写《纪念傅雷》的主要用意是()

A.“这二十年过得好快,我还没有写一篇文章纪念他们” B.“我和他虽然几乎处处不同,但我还是尊敬他” C.“这种刚直品德,在任何社会中,都是难得见到的” D.“只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

答案:D

解析:本文叙述了作者与傅雷生前交往的情谊,展现并赞颂了他坚持真理,刚直不屈的优秀品格,并希望这种精神“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答案为D。

10.爱因斯坦的人生基本理念是()A.人是为自己而生存的 B.人是为爱人而生存的 C.人是为国家而生存的 D.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

答案:D

解析:爱因斯坦的人生基本理念是“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而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对俭朴生活 方式的认同,和对别人的足够宽容则是这一人生理念的具体体现。答案为D。

11.下列诗歌,抒写“可望难即”情景的是()A.《蒹葭》 B.《湘夫人》 C.《陌上桑》 D.《饮酒》

答案:A

解析:《蒹葭》以“在水一方”的意象描写了人生“可望难即”的境遇。B项表达了作者对美好 理想的追求;C项是一曲美女赞歌;D项体现了陶渊明陶醉自然而至“忘言”的人生境界。答案为 A。

12.杜牧《早雁》的中心旨意是()A.忠君爱国 B.关心民生 C.报国无门 D.思乡念人

答案:B

解析:作者以雁托物言志,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将雁比作逃难的人民,暗示朝廷对百姓的漠不关 心,抒发了自己对北方难民的同情和关怀。答案为B。

13.劝贾岛把“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改成“敲”字的人是()A.韩愈 B.柳宗元 C.苏轼 D.欧阳修

答案:A

14.下列文章,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A.《寡人之于国也》 B.《秋水》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论毅力》

答案:A

15.《爱尔克的灯光》的行文特点是()A.夹叙夹议,充满思辨色彩 B.善用白描,作者不动声色 C.熔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 D.熔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

答案:C

16.《张中丞传后叙》的主要写作特色是()

A.叙述与抒情相结合 B.议论与抒情 相结合 C.叙述与议论相结合 D.描写与抒情相结合

答案:C

17.《麦琪的礼物》的风格特点是()

A.严厉的谴责 B.热情的赞扬 C.含泪的微笑 D.辛辣的讽刺

答案:C

18.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这一情节表现出项羽()

A.知耻重义 B.勇猛无比 C.宁死不屈 D.无可奈何

答案:A

19.《鹧鸪天》中“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的抒情方法是()

A.借景抒情 B.借事抒情 C.借比喻抒情 D.借举止抒情

答案:C

20.下列作品中最具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美的是()

A.《一句话》 B.《雨巷》

C.《再别康桥》

D.《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 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 选均无分。

1.《史记》共130篇,52万余字,全书包括()A.10篇“表” B.8篇“书” C.30篇“世家” D.70篇“列传” E.12篇“本纪”

答案:A^B^C^D^E^

解析:《史记》记叙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 书共130篇,包括12篇“本纪”、10篇“表”、8篇“书”、30篇“世家”和70篇“列传”。答案 为ABCDE。

2.《香市》的艺术特点有()

A.透过香市今昔变化看农村经济凋敝,以小见大 B.通过香市今昔变化来表现主题,对比十分鲜明 C.往昔香市热闹情景的场面描写,层次特别清晰 D.结尾处以香市主角的转移暗示主旨,画龙点睛 E.武术班高级但看客反少,铺垫反托手法有力度

答案:A^B^C^D^E^

解析:《香市》一文以“香市”的今昔变化展现中国农村的转变,是以小见大;全文以香市往昔 的热闹与如今的冷落两部分作对比,突出表现主旨;写往昔香市热闹时采用场面描写,先总写一 句,然后依次写庙前、庙内和声音,层次清晰;以武术班与杂耍对比反衬如今之冷落;结尾以香 市主角由农民变为小商人突出文章中心,可谓画龙点睛。答案为ABCDE。

3.《秋水》一文中下列论据,通过类比法来阐析“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观点的有()A.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B.四海之在天地,似礨空之在大泽

C.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 D.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 E.伯夷以辞自多,仲尼以语自多

答案:A^B^C^

解析:《秋水》以类比法引人联想,将抽象的道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阐发得十分鲜明透彻。用“井蛙”与“海”、“四海”与“天地”、“礨空”与“大泽”,“吾”与“天地”和“小石 小木”与“大山”来类比“人”与“宇宙无限”的差别。答案为ABC。

4.《吃饭》一文下列论据中构成相似联想关系的有()

A.吃饭中,以需要掩饰享受 B.结婚中,以娶人掩饰谋财 C.艺术上,以实用掩饰享乐 D.政治上,以民意掩饰野心 E.哲学上,以实用掩饰玄想

答案:A^B^C^D^E^

5.《论毅力》中下列论据运用对比论证方法的有()

A.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B.人生历程,大抵顺逆两境相间以跌乘。C.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迎刃而解之一日。

D.譬如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E.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答案:A^D^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答案:常:常规,常道。经:规则,规范。令行:政令得以畅通、实行。

2.答案:字:定婚。

3.答案:速:催促。

4.答案:勖:勉励。

5.答案:怎生:怎样。

6.臣愿王孰图之。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孰图:

答案:深思熟虑。孰:同 “熟”。

7.揉碎在浮藻间。

《再别康桥》

浮藻:

答案:浮在水上的藻类

8.方才不该和他较证。

《宝黛吵架》

较证: 答案:辩解

9.责收毕,以何市反。

《冯谖客孟尝君》

反:

答案:通“返”,返回

10.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八声甘州》

淹留:

答案:长期停留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

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选自《先妣事略》

(1).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母亲哪些品德?

答案: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母亲勤劳、俭朴、待人厚道、严以教子的品德。

(2).文中为什么要写“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答案:文中第三、四段交代外祖家“资雄,敦尚简实”,“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家中人闻 吴家桥人至,皆喜”,更侧面烘托母亲出身富贵而不娇,待人和气,勤俭持家,善待奴婢的品德。

(3).这两段在描写母亲方面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答案:这两段在描写母亲方面运用了细 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有动作行为细节 描写,侧面描写有佣仆“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皆喜”的细节。

(4).这两段文字有什么叙事特色?

答案:叙事简洁省净、情感含蕴多藏。

2.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选自《再别康桥》

(1).这里描写的景物是什么?

答案:潭水。

(2).用的是什么抒情方法?

答案:借景物抒情、借象征抒情。

(3).这里的情景交融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因情造景。借想象把潭水变成揉碎了的 彩虹,又进而变成“梦”,这是一个因表达理想需 要而造境的过程。

(4).“彩虹似的梦”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案:象征着诗人的美好理想。

3.阅读《吃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这个世界给人弄得混乱颠倒,到处是磨擦冲突,只有两件最和谐的事物总算是人造的:音乐

和烹调。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也是一种一贯的多元,调和滋味,使相反的分子相成相济,变 作可分而不可离的综和。

(1).这里倡导的是什么样的社会理想? 答 案:多元,相成相济,和而不同的社会理想。

(2).倡导这一理想的针对性是什么? 答案:针对当时社会的“混乱颠倒,到处是磨擦冲突”现象。

(3).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案:类比法

(4).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案:比喻

4.阅读《哦,香雪》中下面的一段话,回答问题。香雪想快点跑过去,但腿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

光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 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棍儿,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1).这里表现出香雪怎样的心情? 答案:欢乐、兴奋、满足。

(2).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手法? 答案:心理描写。

(3).哪些句子运用了以外显内的心理刻画手法? 答案:香雪腿发软、回望铁路、哭、流眼 泪、举铅笔盒、跑这些动作都是内在的心理外化的表现。

(4).写铁轨的“冷静”、大山的“严峻”有何作用?

答案:景物的描写是为了对比、烘托香雪的心情。

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 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本段有几层意思? 答案:中心句是:“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本段有五层意 思。第一层写要发展蚕桑;第二层写应发展家禽的养殖;第三层写发展农业;第四层写要注重教 育;第五层总结以上内容,指出只要按以上 要求去做,王道理想定会实现。

(2).孟子在这里提出了哪些用来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答案:提出了四 条措施:发展蚕桑、发展家禽的养殖、发展农业、注重教育。

(3).这段话体现出孟子哪些重要思想? 答案:这段话体现了孟子以民 为本、发展生产、注重教育等三个方面思想。

(4).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本段主要运用了排比手法。

五、作文题(共30分)

篇3:206年4月自考大学语文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衡量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手段, 是毕业升学、学委授予以及就业选择的理想筹码。[1]独立学院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将近一半的学生基础薄弱, 但是他们也希望拿到大学英语四级证, 加大自己就业的砝码。2013年8月四级改革将单句汉译英改为段落汉译英, 主要涉及到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2014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翻译偏向于社会热点的读书、教育话题, “读书的重要性”, “促进教育公平”, 也出现了一个较另类的题材“核能的发展”, 相对于2013年12月份翻译话题:中国的古典文化、园林、茶、建筑来说有很大的改变。此次四级作文多要求学生给外国友人介绍中国、家乡、或校园的一个地方。由改革后的两次四级考试我们可以看出这次改革是将翻译能力与写作能力发展相结合, 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相结合, 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

2014年6月四级考试后, 很多学生和老师吐槽翻译题和作文题令人措手不及, 备什么不考什么。从而引发笔者的思考, 我们的教学应该帮助学生过四级找到更好的工作, 但大学英语教学仅仅是为了过四级而教学吗?我想这违背了四级考试改革的初衷。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以四级改革为导向, 努力培养学生在国际舞台用英语弘扬中国优秀文化、表达中国特色现象的能力。

1 四级改革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笔者所在学院为理工科为主的独立学院, 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与一些二本院校并无很大差别。学生的英语基础与二本院校相比也不会逊色很多。以笔者大一所带三个班级为例, 三个班分别为电气、土木和水电专业, 这三个专业是我院特色专业, 所以生源状况比较好。根据课堂调查, 有将近一半的学生的英语高考分数达到100以上, 更有少量同学有120以上。说明学生的基础并非非常薄弱, 但是可能有少部分学生存在偏科现象, 所以整体英语水平有参差不齐的现象。但是学生思维非常活跃, 善于尝试挑战新鲜事物, 有非常大的潜力。根据学校教务提供的四级过级率的数据, 我院过级率达到了70%, 这个数值不低, 但仍有提升的空间。

我院教学部分为大一、大二教学组, 大二学期会给学生做专项四级训练。笔者访问了曾经教过的现升为大二, 并参加了四六级改革后两次考试的学生。一部分学生是第一次四级就过了并且取得高分并有了一次考六级经历的学生, 另外一部分是第一次四级没过, 并有第二次考四级经历的学生。对学生的访谈主要包括学生对四级翻译题型调整的看法, 以及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看法及建议。从访谈结果来看, 学生们一致认为翻译题型改革促进学生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学生认为传统文化石中华民族的根本, 在与西方文化交流时应该传播中国文化, 实现“中国梦”。作为英语教师, 得到学生这样的回答感到非常欣慰。但当问及英语教学有无涉及中国文化, 回答几乎是没有, 有个别老师会介绍中国传统节日。针对四级翻译的提高途径, 大多数学生的是考前集中训练, 背一些文化词汇, 做题海战术。这样学生即使过了四级, 依然不具备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

对于大一英语教学笔者比较了解, 首先从教材分析, 我院现行教材为《大学英语 (精读) 》及《大学英语》 (听说) 。读写教程中, 只有汉译英单句翻译练习, 而且是要求学生使用教材中的语言点, 并不涉及中国文化。[2]这两本教材也没有很多可以和中国文化、历史、经历、社会结合扩充的内容。其次从期末考试内容来分析, 期末考试60%是考查书上语言点, 翻译依然为句子翻译, 和四级考试完全脱节。最后从课堂教学来分析, 大一教学没有备考任务, 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以教材为主, 完全不涉及中国文化。

2 对课堂教学的建议

顾卫星[1]指出, 四级翻译题型调整后, 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已不是要不要教学中国文化知识和信息的疑惑和争论, 而是怎样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课程评估等方面形成完整的有效教学中国文化的实践和创新。

四级翻译改革后, 有一些教育者已经重视此问题, 并研究出了各种应试策略, 翻译策略, 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四级成绩。[3]笔者认为, 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做的不仅仅是研究这些策略来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而是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理念。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只会说地道流利的英语, 却发不出自己独特的话语声音, 道不出自己的文化特色, 将会是高等教育的缺陷。

笔者自四级改革以来在大一英语教学做过一些创新的尝试, 并在[4]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中国英语”的认识一文中提到一些课堂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得到了学生的鼓励与肯定。笔者针对四级翻译改革采用的是将中国文化知识与句法结构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是小组合作, 学期末会分配每个小组选一个中国文化专题, 如七夕节, 端午节, 长城, 武术, 中医等。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搜索资料并制作成PPT, 结合PPT内容设计小短剧, 对话或者是小演讲。要求学生来主讲专题内容, 并设计互动环节。我记忆非常深刻的是学生设计的春节专题, 他们自编了关于“年”的小短剧, 博得了学生的满堂喝彩。还有一个关于七夕的起源, 学生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 考查大家对于七夕起源的英语表达, 是让大家用英语复述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并表演。通过这个游戏, 学生快乐的学习了语言知识并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这可能会占据课堂二十分钟的时间, 但是这远比单纯的背一些文化词汇要更有意义。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学生了解了很多的文化词汇。在另外一个学期笔者尝试的是将句法结构与文化知识点结合。句法讲授是非常枯燥的, 所以需要精心的设计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依然采用的发挥学生自主性和潜力, 在老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的句法专题, 如并列句, 复合句, 定语从句等。学生在设计定语从句专题的时候利用本班一个学生创作了一篇短文, 让学生用定语从句来翻译这篇短文。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获得了学生的支持。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 老师指导学生利用学过的句法来口头翻译一些中国文化的段落。之后再整理成小作文, 选择一些合适的段落用竞争的方式让学生有意识的去背诵, 并且在课堂上表演。笔者也在课堂上放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英文纪录片, 然后针对视频内容进行讨论。对于一些文化现象看展过辩论。在听说课堂的“Going on holiday”这一专题, 笔者加入了关于旅游的话题, 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扮演导游和游客, 导游要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乡, 文化和历史典故。当然做这些活动, 都会让学生提前搜资料, 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些方法都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这样的一些尝试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以后的教学中, 笔者将在学生中开展读文学作品的活动, 鼓励学生一学期至少读一部英美文学作品和中国小说的译作, 并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关注中国日报及网站, 针对新闻设计课堂教学。

3 结语

四级翻译的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传递中国文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以更好地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 满足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此课题希望引起更多教育者的对中国文化知识的关注, 在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 实现中国文化知识教学的实践和创新, 完成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使命。也由衷的希望符合这一理念的大学英语教材尽快问世。

摘要: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试卷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单句汉译英调整为内容涉及“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段落汉译英。2014年6月的四级考试引发了笔者的思考:我们仅仅为了学生过四级而备考式的教英语吗?本文认为, 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以四级改革为导向, 改进课堂教学, 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四级考试,翻译

参考文献

[1]顾卫星, 叶建敏.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现实性研究:基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调整后的命题[J].外语测试与教学, 2014 (1) :9-13.

[2]翟晓丽.基于CET-4改革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4 (2) :66-68.

[3]阮国艳.基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应试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 :240-242.

篇4:206年4月自考大学语文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作者:毛泽东(借阅次数91)

Karl Marx,Friedrich Engels:Gesamtausgabe

Internationalen Mark-Engels-Stiftung(借阅次数8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借阅次数55)

文学类

《读库·1103》

主编:张立宪(借阅次数92)

《盗墓笔记·1》

作者:南派三叔(借阅次数88)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Meyer Howard(借阅次数84)

《侯卫东官场笔记·6》

作者:小桥老树(借阅次数52)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Baym, Nina(借阅次数50)

政治经济类

《比较·54》

主编:吴敬琏(借阅次数43)

《论美国的民主》(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

作者:(法)托克维尔(借阅次数40)

《中国乡村研究·8》

主编:黄宗智(借阅次数29)

《激荡三十年》(上)

作者:吴晓波(借阅次数29)

《朱镕基讲话实录》

作者:朱镕基(借阅次数28)

哲学社会科学类

《社会学家茶座·39》

主编:张立升(借阅次数33次)

《冯友兰文集》

作者:冯友兰(借阅次数28)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

主编: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借阅次数26)

《亚里士多德全集·10》

作者:(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借阅次数26)

《西方哲学史(上)》

作者:(英)罗素(借阅次数24)

文化类

《明朝那些事儿·3》

作者:当年明月(借阅次数56)

《续资治通鉴长编·11》

作者:李焘(借阅次数46)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34》

主编:沈志华(借阅次数41)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ume 10, Late Ch'ing 1800-1911)

作者:(美)费正清(借阅次数38)

《吴宓日记》

作者:吴宓(借阅次数34)

自然科学类

《电磁学》

作者:赵凯华(借阅次数50)

《费曼物理学讲义·2》(The Feynman Lectures on Physics)

作者:(美)理查德·费曼(借阅次数47)

《古今数学思想》(Mathematical Thought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

作者:(美)M.克莱因(借阅次数47)

《经典电动力学(下)》(Classic Electrodynamics)

作者:(美)J.D.杰克逊(借阅次数41)

《数学分析习题集题解》

作者:费定晖(借阅次数38)

语言类

《语言学论丛》

主编: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借阅次数49)

《汉语教学学刊·6》

主编:李晓琪(借阅次数29)

《语法化与语法研究·5》

主编:崔希亮(借阅次数20)

篇5:2009年1月自考大学语文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秋水》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的喻意是()

A.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的限制 B.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的限制 C.人的认识受时间的限制 D.人的认识受空间的限制 2.贯穿《论毅力》全文的论证方法是()A.演绎法 B.归纳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3.《吃饭》中说:“弄饭给我们吃的人,决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翁。”这句话所揭示的社会现象的实质是()

A.名实不副,相互掩饰 B.主从错位,本末倒置 C.二元对立,执两用中 D.多元相济,和而不同 4.《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再三弹铗而歌的主要目的是()A.我行我素,张扬个性 B.不平则鸣,不甘人后 C.照顾家庭,赡养母亲 D.探求知己,以展怀抱 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描述的中心事件是()

A.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中山之地 B.赵武灵王招兵买马训练胡服骑射 C.赵武灵王与肥义谋划胡服骑射 D.赵武灵王就胡服骑射事说服公子成 6.下列文章中,虽然不加议论,但语句多含褒贬之意的是()A.《西湖七月半》 B.《爱尔克的灯光》 C.《纪念傅雷》 D.《都江堰》 7.《秋夜》:“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这些“英雄”指的是()A.枣树 B.小粉红花 C.小青虫 D.蜜蜂 8.《哭小弟》:“他虽然小,在昆明的冬天里,孩子们都怕生冻疮,都怕用冷水洗脸,他却一点不怕。”这里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细节描写 D.肖像描写 9.《都江堰》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A.写都江堰水流的壮观 B.写为民造福的李冰父子 C.写横江索桥与二王庙 D.将都江堰与长城作对比 10.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A.《诗经》 B.《楚辞》 C.《乐府诗集》 D.《古诗十九首》 11.《湘夫人》中,通过描述举止动作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诗句是()A.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鸟何萃兮蘋中? 罾何为兮木上 C.麋何食兮庭中? 蛟何为兮水裔 D.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12.《秋兴八首》(其一)的主要情感内容是()A.羁旅之苦 B.家国之思 C.前途之虑 D.老病之忧 13.《早雁》中,“仙掌月明”句所用的典故是()A.汉武帝将陈皇后打入冷宫 B.汉武帝铸铜仙人承接甘露 C.唐玄宗时制作霓裳羽衣曲 D.唐玄宗遣道士寻觅杨玉环 14.《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描写心理活动的特点是()A.先写自己,再写对方 B.先写对方,再写自己 C.由己及彼,由彼及己 D.话分两头,双管齐下 15.《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警告谗害忠良之徒的词句是()A.春且住 B.怨春不语 C.君莫舞 D.休去倚危栏 16.《雨巷》中,最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是()A.雨巷 B.丁香姑娘 C.雨的哀曲 D.独自彷徨 17.《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象征古老中国沉重负载的是()A.淤滩上的驳船 B.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C.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D.挂着眼泪的笑涡 18.《我愿是一条急流》中,“急流”、“荒林”、“废墟”、“草棚”、“云朵”的形象显得荒芜、简陋、残缺,这是为了表达“我”的()A.渺小 B.贫困 C.虔诚 D.谦逊

19.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婴宁自然天性的是()A.爱笑 B.痴憨 C.狡黠 D.阴险 20.《金鲤鱼的百裥裙》的整体构思特点是()A.以近知远 B.以小见大 C.以古知今 D.以大见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罗素认为,避免愚蠢见识的途径有()A.坚持科学的认知方法 B.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 C.努力提高论辩的本领 D.克服狂妄自大的心态 E.树立认识有限的观念

22.下列文章中,使用对比手法以突出主题的有()A.《秋夜》 B.《香市》 C.《纪念傅雷》 D.《都江堰》 E.《蚂蚁大战》 23.《陌上桑》中,运用铺陈手法加以描写的有()A.采桑的器具 B.罗敷的服饰 C.观者的失态 D.使君的丑行 E.夫婿的高贵

24.下列《再别康桥》中的诗句,属于移情于景的有()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D.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E.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5.下列选项中,对《断魂枪》评述正确的有()A.在近代中国,古老的传统文明遭遇西方现代文明的严峻挑战 B.沙子龙留恋断魂枪,是民族文化中保守痼疾的表现 C.沙子龙武艺高强,个性孤傲内向 D.沙子龙心甘情愿将镖局改成客栈 E.作者赞赏孙老者积极进取的心态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6.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

27.而皆背晋以归梁 背:

28.要其何以成,何以败 要:

29.孟尝君曰:“客何好?” 好:

30.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伏:

31.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其肤:

32.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 负:

33.孺人中夜觉寝 觉寝:

34.弱管轻丝,竹肉相发 竹肉:

35.每一念及,便泪下如绠 泪下如绠: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阅读《我的世界观》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末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A.作者认为,怎样才能使生活不空虚? B.写出文中体现“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语句。C.解释其中的两个成语。

37.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A.这里表现出张巡怎样的性格特点? B.文中运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 C.指出文中侧面烘托张巡形象的句子。

38.阅读《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我高兴地来,痛苦地去。汽车离站时我心里的确充满了留恋。但是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叫吼,车轮的滚动,和广大田野里一片盛开的菜子花,这一切驱散了我的离愁。我不顾同行者的劝告,把头伸到车窗外面,去呼吸广大天幕下的新鲜空气。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A.这里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 B.“但是清晨的微风„„”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C.说明这段文字中“我”的感情。39.阅读《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回答问题: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A.概括这首词的情感内容。

B.指出上片所用的比喻及其比喻意义。C.下片运用了哪些抒情手法? 40.阅读《宝黛吵架》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那宝玉心中又想着:“我不管怎么样都好,只要你随意,我就立刻因你死了,也是情愿的;你知也罢,不知也罢,只由我的心,那才是你和我近,不和我远。”黛玉心里又想着:“你只管你就是了;你好,我自然好。你要把自己丢开,只管周旋我,是你不叫我近你,竟叫我远了。”看官,你道两个人原是一个心,如此看来,却都是多生了枝叶,将那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了。A.为什么说这段描写体现了宝黛爱情的深挚? B.如何理解作者所言“将那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了”? C.这里运用了何种人物描写方法?

五、作文(30分)

篇6:206年4月自考大学语文

《沁园春 雪》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本诗作者毛泽东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在学习这首词时应注意把握好以下问题。

1、抒情方法

这首词通过对北方壮丽雪景的描绘和对历史上一些英雄人物的评说,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和对今日中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殷切期望与坚强信心。

2、表现手法

这首词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

上片借景抒情,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啊娜多姿的北方雪景,来抒发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

下片则直抒胸臆,借评说古代英雄人物的功过得失,并畅想今日情景,来表达诗人改造旧中国、创造新中国的雄伟理想。

3、修辞手法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以及转折和对比等表现手法。

(1)词的上片后六句运用了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例如:“红装素裹,分外妖烧”是比喻,用妇女的穿着和风采,来比喻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不仅使景物显得色彩动人,而且同时也是对中国革命胜利后的美好景色的暗示。又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是比拟,此句以物拟物,将群山起伏拟作银蛇舞动,将高原绵延拟化为白象奔驰,变静态为动态,使景物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且也是对中国人民高涨的革命情绪和敢于同强大敌人争高下的英雄气概的暗示。

(2)词的上片和下片中,都有一个情景的转折和对比。上片以“须晴日”表示转折,构成晴空烈日和冰天雪地的对比,大好河山显得愈发多彩多姿。下片以“俱往矣”表示转折,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和今朝的英雄人物进行对比,暗示历史和今朝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这两处转折和对比,既深化了主题思想,又增添了起伏跌宕的气势。

《迢迢牵牛星》

背诵本诗,识别《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一首抒写爱情的五言古诗。诗作内容取材于牛郎织女传说的故事,描述织女思念牛郎的情景,借以抒发世间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在理解本诗时需要掌握以下重点:

1、抒情方法

这首诗主要采用间接抒情。全诗无一句是情感直抒,而是或借事抒情,或借景抒情。这种间接抒情方法以外显内,比直接抒情更生动形象,更耐人寻味。

2、表现方法

这首诗通篇采用比兴手法。作者用大量笔墨描述传说中织女思念牛郎的情景,用意却是抒写现实生活中思妇的离愁别恨。字字落笔天上,句句情注人间,含蓄而蕴藉,从而给读者留下广阔的联想空间。同时,也正由于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神话传说,从而使得此诗处处闪现出浪漫主义的色彩。

这首诗的语言中多用叠字。全诗十句,六句用了叠字。有的叠字(加“迢迢”、“纤纤”、“盈盈”、“皎皎”、“札札”)用来传达物性,有的叠字(如“脉脉”)用来模拟情态,都显得贴切自然。这些叠字的运用,增强了全诗节奏的美感和音韵的协调。

《归国田居(其一)》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作者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识记陶渊明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这首五言古诗,是陶渊明的田园诗代表作之一。在理解本诗时需要掌握以下重点内容。

1、主题思想

此诗抒写诗人崇高自然的心态,表达诗人归隐田园后不胜喜悦的心情。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官场的黑暗,表现出诗人不愿随波逐流、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表现手法

本诗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方法。

(1)诗中多次运用比喻,收到了使诗的旨意更加鲜明生动的效果。例如:用“尘网”和“樊笼”喻仕途的束缚和险恶,贴切醒目。“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中包涵多重喻意:“羁鸟”、“池鱼”的喻意是官场的狭隘,禁烟:“旧林”、“故渊”的喻意是田园的广阔、自由;而这两句的总体喻意,则在于表现诗人对逃脱世俗困扰,重返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2)诗人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例如通过世俗与本性、丘山与尘网,鸟笼与树林、小池与深渊等一系列对比,借助“爱”与“误”、“恋”与“思”、“落”与“得”等具有明显感情倾向词语的点醒,将诗人好恶表现得淋漓尽致。

《出塞》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作者王昌龄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首七言绝句,是王昌龄的边塞诗之一。诗人慨叹边塞战争的经久不息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生离死别的痛苦,希望能有英勇的将领来保卫国家的安宁。

注意本诗主要运用了历史典故,来体现多重寓意,主要为后两句。表面上作者有感于当时边患无穷,唐将无能的现状,呼唤汉将军李广之辈的人出现,明写汉将,意指唐将。

诗句中就蕴含着多重对比因素:将历史与现实对比,汉将与唐将对比,有用与无能对比,边关安宁与边患不断对比。从而体现出诗人的多重情意:歌颂李广,讽刺唐将;失望于当前,希望于今后。

下面的题目有助于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1、仔细阅读课文,简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从抒情角度看,诗的前两句运用的是什么方法?

参考答案:(1)诗人慨叹长期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希望有英勇善战的将领来保卫国家安宁。(2)借景抒情。解答题目时要注意:本题旨在考查对本诗的主题思想、抒情方法和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在答题时要理解本诗的主题思想是:诗人感叹边塞上战争的连绵不断及其带来的人世间生离死别的痛苦,希望国家能有英勇善战的将领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宁。

2、(2001、7、自考题目)下列诗句中,运用了互文见义手法的是()

A、秦时明月汉时关

B、竭石滩湘无限路

C、江枫渔火对愁民

D、巴山夜雨涨秋池

本题考查的是对本诗抒情方法的掌握情况。

《春江花月夜》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张若虚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首七言古诗,是一首脸炙人口的长篇抒情诗。诗作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的自然美景,抒写了人间缠绵悱侧的离情别绪,表现出诗人对人情难圆的感叹和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思索。在理解本诗时要重点把握本诗的抒情方法。这是因为全篇主要的抒情方法为借景抒情,处处情景交融,而各部分的情景交融又有不同的方式。

第一部分描绘自然景观,以明月的渐渐升起为中心,紧扣诗题中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最终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其作用在于从总体上为下文抒写人情提供引人道思的环境,制造启动情怀的氛围。

后面三部分都是合写景物和人情。

二、三两部分,主要是用江月永照,引出生命短暂,用明月常圆,引出人间离别;用月光遍洒,引发思妇绵绵相思。在这里,情景交融的基本特点是相反相成,即通过景与情的对比反衬,鲜明地体现出月圆人难圆的旨意。最后一部分,则是用春归、花落、雾漫、月残等自然景观来引发游子的思归之情。

下面的题目有助于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仔细阅读课文,简答下列问题:

(l)本诗通过对江南自然美景和人间离情别绪的抒写,引发了对什么问题的思索?

(2)本诗写景抒情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1)人生短暂,宇宙永恒。(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本题旨在考查对本诗的主题思想和写景抒情的基本特点的掌握情况。在答题时要理解本诗通过对江南自然美景和人间离情别绪的抒写,引发了对人生短暂,宇宙永恒的思索。

2、(2000、4、自考题 单选)以下诗题属于乐府古题的是()

A、《春江花月夜》

B、《江南春》

C、《迢迢牵牛星》

D、《登金陵凤凰台》

此题考试内容为诗的类别。

《送元二使安西》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王维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本首诗通过送别场面的细致描写,生动地表达出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厚谊。这首诗分为两层,前两句借景抒情,后两句叙事抒情。前两句先描写送行时的自然景色。诗人特地赶来相送,情深意切。刚刚下过细雨的早晨,浮尘不起,好像是大公作美,有意为远行的人清扫一路风尘。这表示对即将上路远行的朋友的关切。再写饯别的客店,青青的柳树,在细雨的滋润下也别有一番清新之色。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处处蕴含着依依惜别的深情。

诗的后两句写饯行告别,是借叙事抒情。诗人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表明对朋友的关切与祝愿。结尾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则畅想别后的情景,使人更加珍惜眼前的相聚。以此涵盖全诗,情致绵绵,韵味无穷。

《登金陵凤凰台》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记忆李白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诗人于天宝三载(744)因遭谗毁而离开长安,漫游各地。天宝六载(747)到达金陵,登临凤凰台,写下了这首杰作。诗人写登台所见,感叹大自然的永恒存在,感叹社会人事的迅速变迁,并由这一历史兴衰之感,引出对浮云蔽日、国事日非的忧虑。理解本诗时应注意对相关重点内容的把握。

1、抒情方法

本文运用借事抒情、借景抒情等多种抒情手法。诗开头两句借凤凰台的传说抒情写意,说明六朝的豪华侈奢已一去不复返。三、四句借事抒情写意,说明沉湎于奢侈生活的帝王、热衷权势的豪强,虽得意一时,却终将湮灭无存;

五、六句借景抒情写意;最后两句则借象征手法抒情达意,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2、表现手法

(1)运用对比手法,使主旨更加鲜明突出。

诗中处处充满了自然与人事的对比和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三山、青天、长江、白暨洲,这些自然景物亘古不变,吴官花草、晋代衣冠之类的人事迅速更迭、变迁。六朝豪奢一时,终究衰亡;现实表面辉煌。实则“浮云蔽日”。

(2)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寓意深远,表情曲折。

末句以“浮云”比喻奸佞小人,以“日”比喻皇帝,“浮云”、“蔽日”则象征着奸邪当道、蒙蔽君主。“不见长安”,则指贤者远离京城,不得进见,报国无门。

《蜀相》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

杜甫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认知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记述诗人初居成都、寻访武侯词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心情。因此,在理解本诗时需要从以下两点对抒情方法进行重点掌握,这是因为此诗运用了借景抒情和借事抒情。

(1)借景抒情:“柏森森”渲染了庄严肃穆静温悠远的气氛,敬仰之情暗含其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字面上描写草堂碧草青青,春意盎然,黄鹏鸣叫,空作佳音;实际却是借景抒情,表示虽大好春色在前,自己却无心赏玩,同时又暗示此处少有人来,饲堂寂寞冷清。情因景生,突出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篇7:206年4月自考大学语文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大学语文》试题答案题型

指导和分析(题目精选)

一、考生在学习《大学语文》过程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1.《大学语文》很容易,不用怎么学,考试就可以通过。

回答:《大学语文》相比专业课而言,的确难度较小;但毕竟是大学的一门课,还是有难度的,既考核考生是否认真阅读了课文,也考核考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该课程应该掌握的知识。

2.整本教材52篇课文,我没有时间都学。希望老师给画出重点课文。

回答:自考有的课程有重点章节与非重点章节之分,重点章节是考试的重点。《大学语文》52篇课文没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需要全部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掌握。

3.《大学语文》有许多课文高中已经学过了。是不是就不用再学了?

回答:高中语文与大学语文教学要求、考核要求不一样。高中学过的课文,大学仍然要按照大学的教学要求好好学习。

4.某位老师押题特别准,平时不用学习,只临时听这位老师的押题就可以了。

回答:“押题准”只是辅导到位,符合自考辅导教学要求;没有任何一位辅导教师能够押准试题的。

5.某位老师可以保证我考试通过。

回答:没有任何人能够保证考生考试通过。考试通过只有建立在自己扎扎实实刻苦学习,真正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基础上。

二、简述《大学语文》近几年命题的情况

1.自考命题分为全国命题,各省自己命题两种;

2.以上两种命题考核水平没有区别,都是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命题的,考核目标是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实际水平;

3.有的自考科目命题是从题库中随机抽取的;有的自考科目是由主考院校的老师命题的;

4.命题教师都与自考办签订有保密协议,不得泄露自己命题老师的身份,更不得泄露试题;

5.考题一般是从题库随机抽取试题,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知道当年的考题。

6.一般来说,去年的考试试题今年不会再考。

三、《大学语文》学习复习的重点:

《大学语文》主要复习掌握四部分内容:

(一)认真研读教材中的课文

共52篇课文,议论文10篇,记叙文17篇,诗词18篇,小说7篇,四部分内容所选的课文篇目,一篇一篇地阅读掌握,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考生一定要加强对教材所选取的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过去《大学语文》考试中,考核考生对课文的内容是否记忆的试题较多。

1.《秋水》(节选)中说“仲尼语之以为博”,语中“仲尼”指的是

A.伯夷B.孟子C.孔子D.老子

正确答案:C

解析:这是考核一名大学生最基本的人文常识的试题。没有丝毫难度。

2.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蔡元培提及他自己在德国的生活经历,用以说明的论题是

A.抱定宗旨B.端正学风C.砥砺德行D.敬爱师友

正确答案:D

解析:这是典型的考核是否阅读教材的试题。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共阐发“三事”: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长;阅读课文掌握阐发三事具体论述的内容。

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对于师友之敬爱,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三也。

3.下列著作中,作者为韩愈的是

A.《壮悔堂文集》B.《昌黎先生集》

C.《震川先生集》D.《樊川集》

正确答案:B

解析:课文中作者介绍的内容也是需要认真阅读掌握的知识内容。尤其是作家的主要代表作更需要掌握。《壮悔堂文集》:侯方域;《震川先生集》:归有光;《樊川集》:杜牧;

韩愈自称郡望为昌黎,故世称韩昌黎。

4.《先妣事略》一文中,“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的人物是

A.外祖B.周孺人

C.大姊D.老妪

正确答案:B

解析:这是典型考核考生是否阅读课文的试题。先妣是周孺人;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5.杜甫《秋兴八首》的创作地点是

A.夔州B.长安C.巩县D.成都

正确答案:A

解析:掌握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作的这首诗,掌握时代背景。

6.《长恨歌》中“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的主角是

A.杨贵妃B.董双成C.梨园弟子D.临邛道士

正确答案:D

解析:典型考核考生是否阅读课文的极简单的试题。

7.下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意象中,“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的是

A.破旧的老水车B.熏黑的矿灯

C.失修的路基D.淤滩上的驳船

正确答案:A

解析:诗词是需要考生背诵的,起码需要熟读的。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8.《麦琪的礼物》中,能够使“示巴女皇”的珠宝、首饰相形见绌的是

A.德拉的美发B.杰姆的金表

C.玳瑁的发梳D.白金的表链

正确答案:A

解析:典型考核是否阅读了课文的试题。

夫妇有两样东西特别引为自豪,一样是吉姆三代祖传的金表,别一样是德拉的头发。如果示巴女皇住在天井对面的公寓里,德拉总有一天会把她的头发悬在窗外去晾干,使那位女王的珠宝和礼物相形见绌。如果所罗门王当了看门人,把他所有的财富都堆在地下室里,吉姆每次经过那儿时准会掏出他的金表看看,好让所罗门妒忌得吹胡子瞪眼睛。

9.下列《我的世界观》语句中,表达了作者“人生基本理念”的是

A.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B.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C.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

D.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

正确答案:A

解析:考核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考核阅读课文。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所知,尽管有时自以为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

10.在《容忍与自由》中,胡适自述年少时援引《王制》专制律条痛骂的中国古代小说有

A.《红楼梦》B.《西游记》

C.《水浒传》D.《封神榜》

E.《三国演义》

正确答案:BD

解析:考核考生对课文的阅读。我十七岁的时候(一九O八)曾在《竞业旬报》上发表几条《无鬼丛话》,其中有一条是痛骂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榜》的。

(二)有一定难度,需要考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掌握考试大纲的要求,对[提示]的知识,动脑筋思考掌握有关知识的试题。

1、下列《蒹葭》诗句中,描述抒情主人公顺流而下追寻意中人的是

A.蒹葭采采,白露未已B.所谓伊人,在水之?

C.溯洄从之,道阻且右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正确答案:D;

解析:这道试题有一些难度。但是考核的也是掌握这首诗的最基本的知识。[提示]《蒹葭》中心意象是:“在水一方”。表明人类面临的可望不可即的人生境遇。追寻的两种境况:一种,逆流追寻,茫茫秋水,纵横间隔,山高水复,道阻且长;另一种,顺流追寻,痴情恍惚,若有若无,幻像迷离,“宛在水中央”。两种的结果都是可望不可即。逆流追寻: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顺流追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2.下列《婴宁》人物中,督导婴宁从“笑辄不辍”、“少教训”到成为“全人”的是

A.王子服B.狐母C.鬼母D.婆母

正确答案:C;

解析: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提示]掌握鬼母在全文的作用。鬼母形象具有整体建构和主题深化的双重价值。小说的表层叙事:王子服遇美,思美,寻美,娶美。内层结构是:鬼母养狐女,教狐女,嫁狐女的过程。表面上重重偶然巧合,实际上都是鬼母为了完成托养狐女的义务而有意的安排,是她精心策划的一部戏剧。而鬼母无所不能,则是她导演这一幕幕喜剧的真正机杼。特别是她对婴宁的一再教诲,督导婴宁从“笑辄不辍”到“笑须有时”,从“少教训”到成为“全人”,更是加速了婴宁自然天性的失落,从而也就十分鲜明地彰显出小说披露人类困境的主题。

3.下列《垓下之围》项羽的言语中,表现出对敌人的鄙视和视死如归精神的是

A.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B.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C.吾为公取彼一将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正确答案:D

解析:考核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与每个句子的理解,[提示].4.《香市》:“在我看来,这所谓的‘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比起从前‘香市’里的打拳头卖膏药的玩意来,委实是好看得多了。”作者这样说的目的是

A.赞赏民间技艺的进步B.反衬重兴香市的冷落

C.证明香市品位的提高D.讽刺观众素质的降低

正确答案:B

解析:1,考核对课文思想内容与主旨的真正理解,2,考核对这段描写的表现手法。

5.与其他单纯游记文相比,《都江堰》的一个重要特色是

A.生动地讲述历史故事

B.把人生经历融入到自然描写之中

C.严谨地描述地理环境

D.具有较强的象征意味和思辨色彩

正确答案:D

解析:考核:1,考核对《都江堰》艺术特点的掌握;2,考核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6.下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句中,暗喻江山易主的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B.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正确答案:C

解析:考核对这首词基本内容的掌握;

(三)有较大的难度,考核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下列《冯谖客孟尝君》情节中,能够显示孟尝君礼贤下士品格的是

A.弹铗三歌B.收责于薛

C.西游于梁D.立宗庙于薛

正确答案:A

解析:此试题一考核阅读课文,二考核对课文的内容的较深入的理解与分析能力。ABCD所描写的行为主体都是冯谖。BCD是冯谖主动为孟尝君效力;A表现冯谖贪得无厌,而孟尝君并没有责怪他,反而满足他的要求,反映了孟尝君的礼贤下士。

2.下列语句所写的月色,引发了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的是

A.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额面

B.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

C.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

D.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

正确答案:B

解析:这道题有一定难度。

(1)判断要正确判断ABCD是哪篇文章的句子:A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B选自《我与地坛》;C选自《秋夜》;D选自《香雪》;

(2)判断每个句子是在文章描写什么问题时出现的。

(四)考核语文知识的试题。

这类试题比较灵活,考核考生对语文知识的灵活掌握与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附:《大学语文》语文知识总结材料

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1)论点:

文中已经表明:《论毅力》《容忍与自由》《咬文嚼字》

需要自己总结:《寡人之于国也》《秋水》《吃饭》

总论点与分论点:《容忍与自由》,《秋水》《五代史伶官传序》

(2)论据

理论论据: 名人名言、定理和公理、俗语与谚语

事实论据:具体事实、概括事实

(3)论证:理论和驳论

归纳法: 例证法和概括法

演绎法:普遍性真理,名人名言

比较法:对比法和类比法

2.记叙文的顺序

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如《垓下之围》,《冯谖客孟尝君》;

倒叙: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者人物经历,事件过程最精彩,突出的片断放到前面来写。如《马伶传》《哭小弟》《金鲤鱼的百裥裙》。

插叙:在叙述的过程中,停顿下来,插入另外一段事情,然后再把原叙述的事情接着写下去。如《爱尔克的灯光》。

例题:《马伶传》一文的叙事特点是

A.夹叙夹议B.双线并进C.插叙D.倒叙

正确答案:D

解析:考核每篇文章的叙事特点。有一定难度。A《爱尔克的灯光》;B《麦琪的礼物》;C《爱尔克的灯光》;D《马伶传》;

3.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

排比:对偶

设问:反诘

层递:《论毅力》;

借代:《马伶传》《八声甘州》;

呼告:李清照《声声慢》;《金鲤鱼的百裥裙》等

例题:《哭小弟》:“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这段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B.夸张C.比拟D.层递

正确答案:A

解析:考核灵活掌握比喻修辞手法。

例题:下列《我愿是一条急流》意象中,属于诗人自喻的有

A.荒林B.城堡的废墟

C.常春藤D.小草棚

E.云朵

正确答案:ABDE

解析:1,考核对自喻的理解与掌握。自喻是比喻的一种。2,考核对诗词内容的熟练程度。

以上四点只有“C,常春藤”是比喻爱人的。

我愿是城堡的废墟,耸立在高山之巅,即便被轻易毁灭,我也不懊丧;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根常春藤,绿色枝条恰似臂膀,沿着我的前额上升。

4.诗词抒情的方法

直接抒情:《湘夫人》,《长恨歌》,《声声慢》《一句话》《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借景抒情:

(1)自然天成:《饮酒》

(2)融情入景:《湘夫人》《秋兴》《长恨歌》

(3)移情于景:《声声慢》《长恨歌》《秋兴》《再别康桥》

(4)因情造景:《湘夫人》《长恨歌》《雨巷》

借事抒情:《蒹葭》《湘夫人》《鹧鸪天》《再别康桥》《八声甘州》《长恨歌》

间接抒情:

(1)借举止抒情:《行路难》《长恨歌》《饮酒》《鹧鸪天》《摸鱼儿》《再别康桥》《八声甘州》

(2)借比喻抒情:《虞美人》《长恨歌》《声声慢》(自喻)《摸鱼儿》《再别康桥》

(3)借象征抒情 :《行路难》《一句话》《蒹葭》《早雁》《摸鱼儿》《雨巷》《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4)借典故抒情:《行路难》《鹧鸪天》《摸鱼儿》

例题:《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下片的主要抒情方式是

A.直抒胸臆B.借举止抒情

C.借景抒情D.借典故抒情

正确答案:D

解析:

(1)诗词的六种间接抒情的方法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2)《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上篇主要是借景抒情,下篇主要是借典故抒情。

例题:下列诗词句中借景抒情的有

A.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B.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D.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E.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正确答案:ACD

解析:考核借景抒情。

5.表现手法:

倒叙:《哭小弟》《马伶传》《金鲤鱼的百裥裙》;

以小见大:《香市》《苦恼》;

托物言志:《秋夜》;

对比:《苦恼》《都江堰》《种树郭驼橐传》《西湖七月半》《香市》;《金鲤鱼的百裥裙》《苦恼》 铺垫:《纪念傅雷》。

侧面烘托:《哭小弟》《马伶传》《张中丞传后序》《金鲤鱼的百裥裙》 反衬:《香市》《冯谖客孟尝君》《张中丞传后序》《马伶传》《苦恼》类比:《种树郭驼橐传》《我与地坛》《蚂蚁大战》《苦恼》《婴宁》

欲扬先抑:《冯谖客孟尝君》《都江堰》

象征;《秋夜》《我与地坛》《蚂蚁大战》《爱尔克的灯光》《都江堰》《哦,香雪》,《婴宁》 拟人:《秋夜》《都江堰》《蚂蚁大战》

例题:下列语句中,使用了象征手法的有

A.我望着远远的在窗前发亮的灯,我面前横着一片大海,灯光在呼唤我,我恨不得腋下生出翅膀,即刻飞到那边去

B.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C.可是潭后那座戏台却坍塌了,屋椽子像瘦人的肋骨似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D.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E.相互残杀的恶战啊,红色的共和党和黑色的帝王派展开你死我活的拼杀,虽没听到声声呐喊,但是人类之战却从未如此奋不顾身;

正确答案:ABE

篇8:206年4月自考大学语文

福建省政府日前下发通知, 决定从2015年1月1日起, 为2014年12月31日前已办理退休、退职手续的省级统筹企业退休、退职人员 (不含厦门市) 调整养老金。按照新规, 福建省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将增加206元。

本次调整月增加标准由定额均等增加部分、与福建省物价指数上涨挂钩部分、与个人养老金挂钩部分和与个人缴费年限 (含视同缴费年限) 挂钩部分组成。在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达到70周岁的退休、退职人员 (含在2014年度新纳入统筹并于当年已满70周岁及以上的退休人员) , 在本次基本养老金普遍调整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发40元。对2014年12月31日前办理退休、退职手续的企业军转干部, 本次基本养老金调整前, 月基本养老金低于2023元的, 补齐至2023元后, 再参加2015年基本养老金调整。

上一篇:初中学生开学日记下一篇:国家林业局开展以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