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研修心得与体会

2024-04-26

教师研修心得与体会(精选8篇)

篇1:教师研修心得与体会

学习《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校本研修蓬勃发展,它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一线教师的呼唤,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一、养成学习的习惯。

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和社会迅猛发展,教师职业也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其中非常重要的两点就是:从传承走向创新和从奉献走向发展!教师不再仅仅是春蚕、蜡烛,而更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学会学习、终生学习!

首先,我们要读书。我们教师读书,一定要博览群书,不能拘泥于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而应广泛涉猎,如教育名著、唐宋诗词、中外名著、学术精品、散文童话等。当然,我们也要注意消化吸收,要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进行深层次的鉴赏和学以致用。

其次,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校本培训。因为,校本培训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了学校,以新课程实施目标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是非常具有针对性,也是更能体现有效性的途径之一。坚持开展了各种校本培训活动,有助于老师们的专业素养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

再有,我们要虚心拜师。“学问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更必须要虚心向别人学习,拜“能者”为自己的老师。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要熟悉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等,并就自己困惑的问题和想法随时进行讨教,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还要力求做到在融会百家中发展创新,继而自成一家。

二、养成反思的习惯。

当前,我们除了学习,还非常需要养成反思的习惯!美国学者波斯纳就曾十分简洁地归纳出教师的成长规律为“经验+反思=成长”。但我认为这里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其实也具有研究的性质。

三、增强研究的意识。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教教材,而应该学会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只有教师增强了研究意识,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深化教学思想,让教育教学跟上新课改和时代的步伐!

四、提升合作的能力。

现今的校本研修,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以及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因为,教师专业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最实际、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教师的合作中,还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实现,使教师摆脱职业孤独,形成教育合力,从而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例如,我们的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听评课、执教公开课等,都是我们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展现,我们都应该好好地把握!

总之,校本研修是教育改革的呼唤,是学校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它是立足于学校,解决学校教育实践问题,充分发挥教师专业自主的教师自我教育形式。在当代社会变革中,教师必须通过“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去适应变革,学会生存。所以,校本研修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篇2:教师研修心得与体会

时间过得真快两天的培训结束了。在这两天中我聆听专家的讲座很受鼓舞。从通化市的两位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汇报中领悟到我们要真正进行课题实验才能有利于自己的教学和自身的发展。从李元昌教授的身上学会如何去教育学生。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全方位的教育他们。从迟长武会长的讲座中更加深入的懂得如何设计科研课题等。在众多的感悟中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校本科研的魅力。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校本研修蓬勃发展,它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一线教师的呼唤,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具体感悟如下:

一、养成良好学习的习惯。

当今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和社会迅猛发展,教师职业也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其中非常重要的两点就是:从传承走向创新和从奉献走向发展!教师不再仅仅是春蚕、蜡烛,而更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学会学习、终生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使其自身发展,完善自我。具体做法首先,我们要读书。要读书,一定要博览群书,不能拘泥于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而应广泛涉猎,如教育名著、唐宋诗词、中外名著、学术精品、散文童话等。当然,我们也要注意消化吸收,要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进行深层次的鉴赏和学以致用。其次,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种校本培训。因为,校本培训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了学校,以新课程实施目标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是非常具有针对性,也是更能体现有效性的途径之一。坚持开展了各种校本培训活动,有助于老师们的专业素养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第三,就是要虚心拜师。“学问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更必须要虚心向别人学习,拜“能者”为自己的老师。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要熟悉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等,并就自己困惑的问题和想法随时进行讨教,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还要力求做到在融会百家中发展创新,继而自成一家。也就是说学习百家之长变为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养成反思的习惯。

我们除了学习,还需要养成反思的习惯!美国学者波斯纳就曾十分简洁地归纳出教师的成长规律为“经验+反思=成长”。但我认为这里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其实也具有研究的性质。反思是我们进步的阶梯、能力提升的法宝。

三、增强研究的意识。

研究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基本的基本素养,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教教材,而应该学会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只有教师增强了研究意识,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深化教学思想,让教育教学跟上新课改和时代的步伐!

四、提升合作的能力。

现今的校本研修,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以及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因为,教师专业合作是教师专业发展最实际、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教师的合作中,还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实现,使教师摆脱职业孤独,形成教育合力,从而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例如,我们的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听评课、执教公开课等,都是我们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展现,我们都应该好好地把握!

总之,校本研修是教育改革的呼唤,是学校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它是立足于学校,解决学校教育实践问题,充分发挥教师专业自主的教师自我教育形式。在当代社会变革中,教师必须通过“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去适应变革,学会生存。所以,校本研修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姓名:梁艳平性别:女

篇3:教师研修心得与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发展,研究性

普通高中课改对教师的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学行为与策略等职业素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面临着来自理念, 专业、心理、行动等新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引导和帮助教师更新观念, 整合知识结构, 重塑自我, 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都要重视的问题。为尽快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有关教育部门制定了很多相关专业发展计划, 也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可就形式来看, 它们大体都是至上而下、单向的、教师“被动接受”式的, 不能好地发挥教师主动性, 能动性, 培训的实效性也受影响。笔者有幸作为第二期福建省英语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到加拿大参加为期八周的研修学习, 受益匪浅。笔者认为加拿大教师发展研修培训模式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一种较为行之有效的模式。

一、加拿大外语教师发展研修培训模式及其效果

加拿大的外语教师发展培训模式是研究性培训模式, 即受训者在培训者的指导下主动参与探索教育教学问题的培训。研修的内容有五个方面:英语教学原则;课堂管理;英语教学技能;英语测试;英语教材。与国内研修不同的是:学员们不是专门听讲座, 而是像学生一样融入课堂, 切身体会。每堂课目标明确, 针对性强。随发的相关材料一般包括:学习主题, 头脑风暴, 讨论问题, 小组活动, 反思质疑, 阅读书目等几个方面。例如, Strategies for Large, Multi-level Classes (水平参差不齐的大班教学策略) 这一节课的研修步骤设计: (1) 头脑风暴 (看完外语课堂现状的文字介绍后) :水平参差不齐的大班教学有哪些挑战? (2) 讨论 (老师介绍大班教学的4种组织方式“全班, 小组, 结对和个人”后) :在你的国家, 你们的班级是怎么分组的?你选择的分组方式对你的教学角色有什么影响? (3) 活动:分别针对大班教学的4种组织方式, 学员们进行一系列的课堂活动, 例如:展示一堂全班教学的例子, 说说你如何通过全班教学评价学生的语言输出 (结对) , 完成一份五分钟的听说活动等。 (4) 反思:你评价学生遇到哪些困难?你怎么确定你的学生爱学习了?等等。 (5) 课外阅读 (提供图书馆可查阅到的书, 还标注了第几章, 第几页) 。学员们在课堂上不断思考、讨论、发言、交流。课后大家根据材料上提供的书目到图书馆找书阅读, 强化理解并写下心得。另外, 大家不仅每天要写学习日志, 而且要完成一个接一个的任务, 如结对备课写教案;结对上课、说课;三人合作设计教学任务等。开始时, 大家个个疲惫不堪, 人人叫苦连天, 因为长期以来, 我们已经习惯了听讲座做笔记, 被动接受、直接拿来。但是, 当我们经过训练, 从被动到主动, 变压力为动力后, 都惊喜地发现自己思想和行为正在改变着。我们在指导老师Kathy的“加压”下克服了惰性;在写学习日志中习惯了反思总结;在合作中学会了取长补短, 互相包容;在实践中体会到了主动参与和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更可喜的是在使用英语完成各项任务过程中, 英语水平, 特别是口语和词汇量得到了长足提高。回国后, 尽管在加拿大所学的并不都能用得上, 但观念的渗透已改变了笔者以往的固守, 笔者常在反思中寻求自己教学行为与教学理念的差距, 在借鉴中探索有效的教改捷径。

二、新课程背景下研究性培训模式意义

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 研究性培训课堂的组织形式具有示范性和实践性。受训者至少可从中获得以下四个方面的体验。

1. 体验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

新课程大力提倡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 需要研究性教, 研究性教, 需要研究性培训。基于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的教研内容就是培训的主题。教师针对该主题所进行的研究探讨过程类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 因而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实际指导会更有的放矢, 对其过程和成果的评价更加到位。

2. 体验学生合作学习过程。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以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自身合作精神和合作体验就特别有意义。在合作过程中所获取的经验和采用的情感策略等都将成为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感性材料。

3. 体验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技能。

新课程理念下,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知识、过程和情感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的互动;为学生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及空间的保障, 使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而加拿大的研修培训模式恰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始终是主动参与者, 其主动性、能动性等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而且, 它的培训课堂组织形式和具体操作方式, 也为教师提供了效仿的范例, 让教师先行体验了有效的课堂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可以说, 它是教师演练有效教学技能的实践课堂。

4. 体验“师师合作”, 共同发展。

当前, 各个学校重点以名师“传、帮、带”等手段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但是, 新课程的实施是全员参与的教学活动, 全体教师必须自我发展, 方可从观念到行动上接受挑战。事实上, 各个年龄段的教师都有其优势和劣势, 如青年教师经验不足, 但思维敏捷, 接受新事物快, 信息技术运用相对娴熟;经验丰富的教师又常常会固守某些不合理的信念和教学习惯性行为;还有一些教师有课改的热情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但不知从何入手;在师生中享有威望的优秀教师和被公认的名师, 有时也会出现自身发展的“高原期”或停滞阶段。因此, 共同探索教学问题的研究性培训模式为“师师合作”取长补短和共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实施研究性培训的渠道

那么, 如何有效地实施研究性培训呢?笔者认为除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课堂应该体现研究性, 主体性和示范性外, 基层学校的校本培训也应借鉴研究性培训模式。较好的组织形式是以教研组为单位, 由教研组长和学科带头人组织, 针对新课程的热点问题, 结合学科进行研究探讨, 大家思考、讨论、发言、交流, 最后达成共识。培训主题可以是来自课堂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也可以是来自书面材料中的专题。例如,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联合组织编写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研修手册》之《英语课程标准研修》就是一本很好培训材料。它具体安排了总学时、研修专题、研修目标、研修内容和研修形式。我校英语教研组曾有计划有步骤地尝试使用过, 效果很好。当然, 我们有时会针对本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实际出现的问题, 模仿该书的模式进行研讨、培训。另外, 还值得一提的是, 学校在分配年级同学科任课教师时, 应注意不同层次教师的搭配, 使年级备课组形成一个小型的研究性培训集体, 遇到具体问题时可集思广益, 共同提高。

教师发展是教育事业的建设工程, 科学、高效地施工是我们追求的境界。改进教师培训模式的空间很大, 重要的是培训必须体现研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合作性、示范性和实践性, 让教师树立全新的角色观、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和学生观, 真正在课改中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J].教育研究, 2001, (12) .

[2]黄光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支持系统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4.

篇4:教师研修心得与体会

关键词: 幼教事业 “远程研修培训” 体会

随着幼教事业的迅猛发展,各类培训层出不穷,“远程研修培训”对于幼教事业的发展来说,是最有特色、最实实在在的一项培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段段真实的视频,让我明白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经过积累、学习、反思、研究、沟通、总结等过程。在这些过程中,要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教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同时需要具有研究幼儿、研究教学、研究环境、研究家长的能力和设计教育的能力等,这样才能成为最有智慧的幼教老师。

2015年10月至12月,我通过网络参加了远程研修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通过观看视频,聆听专家的讲座,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生涯》、《数字化幼儿园的教师应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利用》、《幼儿园教师研究素质提升的途径与方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等课程研修培训。专家结合实际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我收获颇丰,领略他们博大精深的教育情怀,感受到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深邃和魅力。每听一次讲座,我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收获、成长与进步。这些讲座,对于我们普通的幼儿园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久旱后的及时雨。这些讲座由面到点,基本覆盖幼儿园教育关注的各个方面和细节,有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和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的解读和拓展,有对新时期幼儿教育形势和专业发展的前瞻分析,有对当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研究分享,有对幼儿安全、保健、良好习惯、社会化的探讨交流,有对幼儿园教师教育活动、环境创设等教育实践提升能力的方向指导,有对“家园共育,合力施教”的内涵探讨的真知灼见……他们每个人的语音,是那么的温柔和蔼可亲,可想而知,这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备不可少的一点。因此,我领悟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多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不足和责任重大。“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

一、研修的收获、主要体会、反思

(一)以德为先是教师必备的基本业务素质。幼儿教师的高尚品德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每一个孩子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幼儿园的孩子好像一张白纸,家长和老师是他们的启蒙者和引路人,一个孩子行为习惯和性格取决于启蒙者的教育和引导。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为人处世都要做幼儿的表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德为先,正面教育,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同时幼儿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较高的管理艺术,丰富的情感,随时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积极参与积极探索,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二)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衡量教师能力的必备条件。教师是文化知识和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只有树立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和思想,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育观,以幼儿为主体,培养幼儿能力为目标,努力为幼儿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培养幼儿乐于学习,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尊重幼儿并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新意识,才能为促进幼儿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启蒙教育作用。

(三)敬业精神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幼儿园教师能否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是反映能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重要前提。幼儿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幼儿教育的启蒙者和引导者,承担着为祖国培育花朵和希望的重大职责。因此,必须具备敬业爱岗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幼儿、爱幼儿园、爱幼教事业,要有奉献精神,在工作中要不计个人得失,对孩子要有像慈母般的爱心,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做到爱生如子、女,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努力奉献自己的能力。

(四)认真做好家园配合工作是教师必备的工作方法。幼儿教育是一项社会综合性工程,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而是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体,要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仅靠幼儿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家园共育,和家长建立密切联系,借助家长,社会的力量,重视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家园联系栏、幼儿园网站、幼儿园宣传板报、老师和家长的微信群等。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方面的信息和方法,做到家园共育,共同教育孩子。

(五)随着远程培训学习的逐步深入,我意识到自己专业上还需学习,成长、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值得我去后续学习和整理、反思、总结、提炼的东西也还有很多很多。蓦然回首,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在“国培计划”——宁夏幼儿园转岗教师园本研修能力专项培训中,我又一次完成人生破茧化蝶的瞬间,未来定格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二、对幼教工作建议

由此可见,培训对幼儿教师提升素质的重要性,因此建议将远程研修培训纳入幼儿教师基本的教育教学培训工作中。这样才能使每一位幼儿教师在培训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不断推进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必发.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生涯.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2]李季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郝秀英.数字化幼儿园的教师应对.2014.12.27.

[4]陈志超.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利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5]李学峰,杨卓.幼儿园教师研究素质提升的途径与方法.

篇5:教师研修心得与体会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问题生也不例外。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千方百计的让学生的闪光点有用武之地,使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得到承认与强化,从而激起学习的斗志,鼓足前进的勇气。只要认真观察,最会都会淘尽黄沙始到金。

严爱相济,教育为主。也不能一味的慈爱,是时间长了,会使学生感觉到老师软弱无能,管理不严,以至失去自我的约束,甚至行动随便,纪律涣散。所以,爱是有条件的,有限制的,发现学生有缺点,应及时批评指出,并给予其改正的方法以及机会。对学生表现出的不良反应及时纠正,不能迁就。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与忧愁。

教师所从事的是教育人、塑造人的特殊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的魅力涉及到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两者不可缺一。一个道德修养良好但知识水平不够,或者知识水平很高但师德很差的人都不是一名具有十分教师魅力的人。只有两者兼备的教师才能吸引住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及良师益友。教师不是单纯的教书匠,不能只满足于给学生传授知识,交给学生谋生的手段,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极大的爱心,关心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幸福来源于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对生活的一种体验。教师是一项职业,他的主要责任来自教育教学,那么可以说教师的幸福感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感受到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能够实现自我生命价值时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

篇6:教师研修心得体会

通过远程研修,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新思想新理念的不足,也看清了过去的自己:安于现状、自满自足多,紧迫感、危机感少;工作中容易被俗念束缚,惰性大,闯劲少;课堂上展示自己才华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少。通过培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激情和创新是成就你走向名师的必要因素。今后会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同时通过培训我也懂得了,教师应教和研相结合。要成为一名教育科研骨干教师,我决定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多和同事交流心得,多些读书笔记,教育叙事,以堆积、沉淀并吸收经验。

通过本次远程研修学习,我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它将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还会一如既往地进行专业研修,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小学数学骨干教师。

篇7:教师研修心得体会

一、数学教师的专业学习应是终身性。

数学是一门寓学生科学的方方面面且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课程。作为教师应灵活地使用教材,恰如其分的进行行之有效教育教学活动。但事实上,我们有绝大部分教师没有很好地用好教材,只是一味地在教“教教材”,不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完全是按照教材内容,毫无取舍地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学生只能在枯燥无味、毫无兴趣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这样的教学只能束缚学生的思维、潜制创造的火花。这无疑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害无益的。因此,教师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课堂驾驭能力是当务之急和长期性的工作。

二、数学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开放性和活动性。

其一、数学教学重视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生活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生活实践;评价要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与表现。

其二、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学生实际生活来帮学生构建基本的道德品质,让学生从小养成一些良好的道德品质。

篇8:教师研修心得与体会

教师的研修可通过校本、校际培训进修, 同伴互助研修等方式进行, 但它们往往受到时间、人员、场地等的限制。而反思性教学则限制条件较少, 只要教师有内在的意识, 就可以随时随地展开, 所以是教师研修的重要方式。反思性教学与操作性教学相区别, 反对其不动脑筋遵循学习理论或缺乏分析的教学实践, 反对凭借经验和直觉进行的简单重复和机械的教学实践。所谓反思性教学, 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 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 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 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 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1]3。可见, 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 具有较强的科研性质, 其目的是为了指导未来的行动、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在反思实践问题时, 新的理论观点被逐步孕育起来, 教师形成了“新的理解力”。而新的理解力是教师发展与提高的标志, 教师把这些成果进行总结并提炼, 形成研修报告, 不仅指导与解决自身的教学实践, 也引发有识者的批判, 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研修成果。这样, 研修报告就与反思紧密结合在一起, 成为反思的成果。

一、反思性教学

有关反思性教学实践的研究角度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从时间维度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一) 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即在教学前审视自己, 主要存在于教师的备课过程中。教师的备课包括教案的设计和导学案的设计。设计时不仅要研究教材, 还要研究教情与学情。教材在不断更新, 学生的考核标准在不断改革, “铁打的营盘, 流水的兵”, 一届一届的学生、文科与理科的学生, 一轮与二轮的教学, 不同的状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师不能一本教案教到底, 将以前学案全照搬。

在《抗日战争》一课的备课过程中, 笔者的导学案首先设计了一个课前预习环节, 其中包含三个部分:

(1) 对教材进行预习与梳理, 采用填空题的形式。

(2) 牛刀小试。日本为什么要不遗余力侵略中国?国共双方为什么结束对峙,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和以往抗击列强侵华的战争有何不同结果?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路线是什么?四次会战的区域、结果如何?抗战结束后, 日本46名甲级战犯受到审判, 他们的指控罪行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策划和支持侵略战争, 破坏和平罪;第二类是任意杀人, 违反人道犯罪。你能举出相关实例来证明吗?

(3) 课前自主探究。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关系如何?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关系?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组织的四次会战结果如何?中共领导的敌后武装力量在敌后的抗战情况如何?力量有何变化?

从表面看, 这些设计体现了笔者对教材与学习内容的深入挖掘, 以及对学生探究学习的热切期盼, 但笔者忽视了一个现实, 即这么多的问题要占用学生多少时间, 有些问题是否太深?符合所有层次的学生吗?学生需要在课前就完成这么多问题吗?完成的质量有保证吗?他们真的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吗?经过反复思考, 笔者意识到过度烦琐的问题设计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徒增学生的学习负担, 所以笔者决定忍痛割爱, 只保留部分知识梳理性的填空题和对战犯审判的思考与探究两个问题。这样既能达到了解教材基础知识、初步建构知识结构的目的, 又能促使学生提前思考和探究教材以外的社会问题, 初步了解战争的危害, 形成反对战争、反对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等意识, 从而有益于“人文精神”的形成。

(二) 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就是在教学中监控自己, 是反思性教学区别于操作性教学的重要标志。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及时反思并有效地调控, 使自己的课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思想健康、艺术性强、策略恰当、组织合理。当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只有教师本人有着强烈的发展意识, 这一过程才能在实践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课中的反思与调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反思与调控教学的进度与步骤, 增强计划性, 对讲解、提问、演示、指导学生阅读、记笔记、课堂练习等, 都要适当分配时间, 把握好操作环节, 以免出现松散现象。二是反思学生注意力涣散的情况, 借助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 使学生的注意力重新集中起来并维持下去。三是根据课堂情况的变化, 及时调整课时计划。”[1]219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有可能出现与课前设计不符的地方, 比如说教案中的既定难点, 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并不觉得难, 而原先以为容易的地方反而使学生犯难, 这就需要教师随时能够进行“活动中的反思”。

在《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的教学中, 笔者通过多媒体展示古希腊地图, 并在地图边打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名言“We live around the sea like frogs around a pond.” (意为“我们环绕着大海, 就像青蛙环绕着水塘”)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形成有何影响?通过分解、设问、讨论等各个环节, 学生已经得出结论。但就在总结的时候, 笔者说了一句:“古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 其倾向于民主的政治。而古代中国是大河文明, 所以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马上有学生发问:“老师, 大河文明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关系呢?”客观地说, 这一问题的提出与考试基本没有关系, 在课时紧张、考试压力大的“紧张感”乃至“紧迫感”支配下, 笔者完全可以采取课后与他们单独讨论的方法, 从而可以继续既定的教学流程。但是, 笔者意识到这一问题对学生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 认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有重要作用, 所以, 笔者停了下来, 与学生一起从地理环境入手, 逐步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这样的课堂调控虽然耽误了教学进度, 却真正达到了历史教学的目的, 培养了学生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态度;对教师来说, 也是临场应变能力和“课中反思”能力的锻炼。当然, 这需要教师认识到这种反思路径的重要价值, 需要教师有敢于改变既定教学步骤的勇气与胆识, 也需要教师有审视课堂教学的敏锐洞察力。

(三)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就是在教学后发展自己, 是教师经常进行的反思行为, 主要着眼于改进“下一次教学”。教师通过对实践活动进行“临床教学研究”, 总结经验教训, “以研究者的眼光, 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 使其成为规律性的认识, 以便指导自己以后的教学实践, 提升教育实践的合理性”[2], 使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般而言, 课后反思可通过教学日志、同伴教研、学情调研等方式实现。对于教学硬件条件较好的学校, 微格教学则是课后反思、校本研修的最理想载体。微格教学是操作性很强的、可控的实验系统, 其核心是利用视听技术手段进行实况记录, 随后重播实况, 使施教者和评议者都能更客观地评价教学行为。施教者本身能作为第三者身份去观察、分析和评价自身的教学行为, 所以能更有效、更迅速地达到预期的研修目标。例如, 在实践中有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策略、课堂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时, 最有效的办法是应用微格教学进行研究:组织几位学生或同行参与, 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指导, 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训练, 同时进行录像, 然后通过观看录像锁定重要场面, 并进行自我反思、同行“会诊”, 判断在该阶段教师应当采取的教学行为, 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过去, 有的教师为了上公开课或者参加教学比赛, 在班上反复表演, 也经常邀请同行听课、评课, 但由于课堂具有不可控性, 对教学情境无法真实再现, “时过境迁”, 仍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而采用微格教学的方式进行训练, 就能弥补这种不足。

二、研修报告

研修报告是反思性教学的文字体现, 是教师总结与探讨、形成新的理解力的重要步骤。从反思性教学的角度思考, 目前学校中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或教学研修活动中产生的见诸文字的经验总结、案例分析、教研组活动总结、备课组活动提纲等都属于研修报告的范畴, 科研报告和科研论文等则是较高水平的研修报告。它们应对阶段性教学活动、教师个体或同伴研修的过程进行理性思考, “以经验为认识基础、理论为思想导向、实践为活动平台”, 形成综合研修成果, 尤其是形成理论成果和可操作性的指导方案, 以期指导教学活动。当代教师经历着越来越频繁的教育教学改革, 其固有的教学方式正在不断被打破, 在经历着发展机遇的同时, 他们也面临压力和挑战。因此, 教师需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 对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等各方面进行研究, 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撰写研修报告, 指导课程实施。

但是客观上, 广大教师的反思意识并不强烈。经验总结、案例分析、教研组活动总结、备课组活动提纲等被割裂成一堆堆松散的文字垃圾, 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 给主管部门一个交代而已, 它们只是研究过程的简单罗列与再现, 鲜有经验反思。即使有反思, 也往往局限于课后的简单总结, 没有实际价值, 更谈不上理解教学原理、指导教学实践、创造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作用。比如某校的备课组研修提纲, 由教务处提供的表格首先确定了研修的专题名称, 然后是“拟提交研讨的内容”“教学内容”“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作业布置”“专题讨论内容”, 等等。这对教师的定期研修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这样的研修提纲就整体而言, 仍然缺乏对教学活动的理性思考, 缺乏对原理的理解。教师长此以往, 只知道做什么, 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即教师以一种模式化的思维从事毫无创新的教学活动, 进行着典型的“操作性教学”。这种实践活动至多只能培养出“经验丰富”的教师, 却难以产生“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 此种研修报告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较大的阻碍性。

要提高研修报告的实效性, 必须使教师在经验、理论和实践中穿行, 建构研修报告的过程, 即是建构个人理解和认识的过程。擅长反思性教学的教师从不机械地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行事, 而是按照自己的研究领悟国家课程, 然后运作课程, 并注重学生的课程体验, 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教师运作课程的目的, 就是要将教材、课程标准等抽象的书本经验转化为学生的切实体验, 将单向传递信息的静态、僵化的教科书转化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实践活动。因此, 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与技巧、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进行总结与反思, 判断其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是否符合教学主体和学生主体的共同发展;要探讨各种研修活动中的;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方法, 汲取合理的成分;要从以往实施的教学设计与评价的方法中, 发现问题, 矫正错误, 创造自己的新方法;要将自己开发的教学方法加以概括, 以便于推广;要发表教学实践研究成果, 引发有识之士的批判。这样的研修报告必会促进师生的双向发展。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全面发展的过程, 研修报告是反思性教学的理性成果。二者有机统一, 既促进了教师研修经验的积累, 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使其“本体性知识得到拓宽, 条件性知识得到更新, 实践性知识得到提升, 缄默性知识得到丰富, 教育教学实践得到改进, 教育智慧得到启迪”[3], 也保证了教学变革的持续性。□◢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朱敏兰, 魏恒顺.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新西部, 2008 (16) .

上一篇:机电学院学生党支部工作总结下一篇:写享受生命中的乐趣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