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海明威的评价英文版

2024-04-13

对海明威的评价英文版(精选6篇)

篇1:对海明威的评价英文版

Ernest Hemingway is a giant of modern literature. Among twentieth-century American fiction writers, his work is most often compared to that of his contemporaries William Faulkner and F. Scott Fitzgerald. Combined with his outstanding short stories, Hemingway’s four major novels—The Sun Also Rises (1926), A Farewell to Arms (1929),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1940), an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952)—comprise a contribution to modern fiction that is far more substantial than Fitzgerald’s and that approximates Faulkner’s.

Faulkner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a few years before Hemingway received this recognition, but their respective approaches to fiction are so dissimilar that this belated receipt says little or nothing about Hemingway’s stature relative to that of Faulkner. When set alongside Faulkner’s Mississippi novels, Hemingway’s major works feature simpler structures and narrative voices/personae.

As or more important, Hemingway’s style, with its consistent use of short, concrete, direct prose and of scenes consisting exclusively of dialogue, gives his novels and short stories a distinctive accessibility that is immediately identifiable with the author. Owing to the direct character of both his style and his life-style, there is a tendency to cast Hemingway as a “representative” American writer whose work reflects the bold, forthright and rugged individualism of the American spirit in action.

His own background as a wounded veteran of World War I, as an engaged combatant in the fight against Fascism/Nazism, and as a “he-man” with a passion for outdoor adventures and other manly pursuits reinforce this association.

But this identification of Hemingway as a uniquely American genius is problematic. Although three of his major novels are told by and/or through American men, Hemingway’s protagonists are expatriates, and his fictional settings are in France, Italy, Spain, and later Cuba, rather than America itself.

While Hemingway’s early career benefited from his connections with Fitzgerald and (more so) with American novelist Sherwood Anderson, his aesthetic is actually closer to that shared by the transplanted American poets that he met in Paris during the 1920s; T. S. Eliot, Ezra Pound, and, most crucially, Gertrude Stein. In this context, we must realize that Hemingway’s approach to the craft of fiction is direct but never blunt or just plain simple.

Hemingway’s text is the result of a painstaking selection process, each word performing an assigned function in the narrative. These choices of language, in turn, occur through the mind and experience of his novels’ central characters whether they serve explicitly as narrators of their experience or as focal characters from whose perspectives the story unfolds. The main working corollary of Hemingway’s “iceberg principle” is that the full meaning of the text is not limited to moving the plot forward: there is always a web of association and inference, a submerged reason behind the inclusion (or even the omission) of every detail.

We note, too, that although Hemingway’s novels usually follow a straightforward chronological progression as in the three days of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Hemingway does make use of summary accounts of the past, of memories related externally as stories, and of flashbacks. These devices lend further depth to his characters and create narrative structures that are not completely straightforward chronicles.

Hemingway is direct. But he is also quite subtle, and subtlety is not a trait that we ascribe to the American way. In the end, Hemingway is an international artist, a man who never relinquished his American identity but who entered new territories too broad and too deep to fit within the domain of any national culture.

篇2:对海明威的评价英文版

2. 但是这就是巴黎早期的样子,那时候我们很穷,却很幸福。 ——欧内斯特·海明威 《流动的盛宴》

3. 我们生下来有什么就是什么,从来不需学会什么,我们从来不吸收任何新的东西。 ——海明威 《永别了武器》

4. 我同情所有不想上床睡觉的人。同情所有夜里要有亮光的人。 ——海明威 《乞力马扎罗的雪》

5. 一个国家里有个统治阶级,愚蠢,什么都不懂,并且永远不会懂得。战争就是这样打起来的。 ——海明威 《永别了武器》

6. 然而,在那些日子里,春天最后总是来临,但是使人心惊的是它差一点来不了——海明威 《流动的盛宴》

7. 如果你什么都做得太久,开始得太晚,你就不指望大家还留在那里。人都散了。 ——海明威 《乞力马扎罗的雪》

8.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逮住。 ——海明威 《老人与海》

9. 我想起所有的一代代人都让一些事情给搞得迷惘了,历来如此,今后也将永远如此。 ——海明威 《流动的盛宴》

10. 这样,我终于会写出一句真实的句子,然后就此写下去。这时就容易了,因为总是有一句我知道的真实句子,或者曾经看到过或者听到有人说过。如果我煞费苦心地写起来,像是有人在介绍或者推荐什么东西,我发现就能把那种华而不实的装饰删去扔掉,用我已写下的第一句简单而真实的陈述句开始。 ——海明威 《流动的盛宴》

11. 当春天来临,即使是虚假的春天,除了寻找什么地方能使人过得最快活以外,没有别的问题了。唯一能败坏一天的兴致的要算人了,而如果你能做到不跟别人约会,那么每一天都没有止境了。对你的愉快心情构成障碍的总是人,除非是极少数像春天那样美好的人。 ——海明威 《流动的盛宴》

12. 那是在欧洲,我们认为葡萄酒是一种像食物一样有益于健康的正常饮料,也是能使人愉快、舒畅和喜悦的伟大的赐予者。喝葡萄酒不是一种讲究派头的行为,不是一种矫揉造作的标志,也不是一种时尚;它和吃饭一样自然,而且在我看来和吃饭一样不可缺少,因此我无法想象吃一顿饭而不喝葡萄酒或者连一杯苹果汁或啤酒都不喝。 ——海明威 《流动的盛宴》

13. ①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②青年人要有老年人的沉着,老年人应有青年人的精神; ③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海明威

14. 每个人生下来都要从事某项事业,每一个活在地还应上的人都有自己生活中的义务。 ——海明威

15. 他跟这个女人从来没有大吵大闹过,而他跟他爱上的那些女人却吵得很厉害,最后由于吵嘴的腐蚀作用,总是毁了他们共同怀有的感情:他爱得太深,要求得也太多,这样就把一切全都耗尽了。 ——海明威 《乞力马扎罗的雪》

16. 这两个肩膀挺怪,人非常老迈了,肩膀却依然很强健,脖子也依然很壮实,而且当老人睡着了,脑袋向前耷拉着的时候,皱纹也不大明显了。 ——海明威 《老人与海》

17. 巴黎永远没个完,每一个在巴黎住过的人的回忆与其他人的都不相同。我们总会回到那里,不管我们是什么人,她怎么变,也不管你到达那儿有多困难或者多容易。巴黎永远是值得你去的,不管你给她什么,你总会有回报。不过这乃是我们还十分贫穷也十分幸福的早年时代巴黎的情况。 ——海明威 《流动的盛宴》

18. 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海明威 《老人与海》

19. 他们接下来没有飞往阿鲁沙,而是向左转了一个弯,他据此推断他们的燃油够用了,往下,他看见一片移动着的粉色云彩,正飘过大地,从空中望去,就像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中的第一阵雪,他知道蝗虫正从南边飞来。他们开始爬升,好像在往东飞,接着天色暗了下来,他们遇到一场暴风雨,大雨如注,仿佛是在穿越一到瀑布,突然,他们就从暴风雨中钻出来了,康毕转过头来,对他咧嘴一笑,用手指了指,前方,他目所能及的像整个世界一样壮阔,雄伟高耸,在阳光下白得令人难以置信,正是乞力马扎罗山方形的山顶。他于是明白了,那就是他要去的地方。 ——海明威 《乞力马扎罗的雪》

20. 在某种意义上,所有事物都在互相残杀。捕鱼就是要了我的老命,可是它同时也养活我。 ——海明威 《老人与海》

21. 他一向鄙视那些毁了的人。你根本没有必要去喜欢这一套,因为你了解这是怎么回事。什么事情都骗不过他,他想,因为什么都伤害不了他,如果他不在意的话。 好吧。现在要是死,他也不在意。他一向害怕的一点是痛。他跟任何人一样忍得住痛,除非痛的时间太长,痛得他精疲力竭,可是这儿却有一种什么东西曾经痛得他无法忍受,但就在他感觉到有这么一种东西在撕裂他的时候,痛却已经停止了。 ——海明威 《乞力马扎罗的雪》

22. 假如你有幸在巴黎度过青年时代,那么,在此后的生涯中,无论走到哪里,巴黎都会在你心中。因为,巴黎是一个流动的圣节。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流动的盛宴》

23. 在施轮兹,圣诞节那天,雪是那么晶莹闪耀,你从小酒店望出去,刺得你眼睛发痛,你看见每个人都从教堂网自己的家里走。就在那儿,他们肩上背着沉重的滑雪板,走上松林覆盖的陡峭的群山旁的那条给雪橇磨得光溜溜的、尿黄色的河滨大道,就在那儿,他们从玛德莱屋上面那道冰川的长坡上一路滑下,那雪看来平滑得像蛋糕上的糖霜,轻柔得像粉末,他记得阒无声息的滑行,速度之快,使你仿佛像一支飞鸟从天而降。 ——海明威 《乞力马扎罗的雪》

24. 那简直就是在跟石像告别。过了一会儿,我走了出去,离开医院,冒雨走回旅馆。 ——海明威 《永别了,武器》

25. 你杀死它是为了自尊心,因为你是个渔夫。它活着的时候你爱它,它死了你还是爱它。如果你爱它,杀死它就不是罪过。也许是更大的罪过吧? ——海明威 《老人与海》

26.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可是后来,那些受过的伤终将长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海明威 《海明威全集》

27. 他从未和这个女人大吵大闹过,可和那些他爱过的女人在一起时,他吵的很凶,由于争吵的腐蚀,最终总是把他们所拥有的东西毁灭掉。他爱得太深,要求也太高,一切都被消耗殆尽。 ——海明威 《乞力马扎罗的雪》

28. 偏执是件古怪的东西。偏执的人必然绝对相信自己是正确的,而克制自己,保持正确思想,正是最能助长这种自以为正确和正直的看法。 ——海明威

29. 你没必要把我也毁了,对吧?我只是个爱你的中年女人,愿意去做你想做的事情。我已经被毁过两三次了。你不会再毁我一次吧。对吗?我想在床上把你毁上个几次。 ——海明威 《乞力马扎罗的雪》

30. 只向老人低头。

31. 没有失败,只有战死。

32. 所有的罪恶都始于清白。

33. 只要你不计较得失,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类别:理想

34. 上帝创造人,不是为了失败。

35. 生活与斗牛差不多。不是你战胜牛,就是牛挑死你。

36. 胜利者一无所获。

37. 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居住过paris,那paris将会跟着你一辈子。

38. 只要你不计较得失,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的?类别:人生

39. 二十世纪的丧钟为人类而鸣!

40. 只要你不计较得失,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类别:人生

41. 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

42. 对一个作家最好的训练是—不愉悦的童年。

43. 自我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倘若想征服全世界,就得先征服自我。

44. 只要不计较得失,人生便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

45. 只要你不计较得失的话,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的?类别:人生

46. 最后我觉得他自题的墓志铭也能表现出他的思想和语言特色:恕我不起来啦!

47. 我多期望在我只爱她一个人时就死去。

48. 偏执是件古怪的东西。偏执的人必然绝对坚信自我是正确的,而克制自我,持续正确思想,正是最能助长这种自以为正确和正直的看法。

49. 冰山户外之雄伟壮观,是正因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水底的部分占整座冰山的八分之七。

50. “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一个人能够被毁灭掉,但不能被打败”。这体现了海明威主人公对待人类社会的基本态度,因此,这些人所表现出来的“硬汉性格”显得深沉有力真实。

51. 每个人生下来都要从事某项事业,每一个活在地还应上的人都有自我生活中的义务。类别:事业

52. 每个人生下来都要从事某项事业,每一个活在地还应上的人都有自我生活中的义务。类别:人生

53. 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人和他开诚布公地谈心。一个人尽管能够十分英勇,但他也可能十分孤独。

54.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务必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篇3:试论海明威对绘画艺术的借鉴

“如果在下午我走不同的路线到卢森堡公园去, ……那里的许多名画现在大部分已转移到卢浮宫和网球展览馆去了。我几乎每天都上那里去看塞尚, 去看莫奈以及其他印象派大师的画, 他们是我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最初开始熟悉的画家。我正向塞尚的画学习一些技巧, 这使我明白, 写简单而真实的句子远远不足以使小说具有深度, 而我正试图使我的小说具有深度。我从他那里学到很多东西, 可是我不善于表达, 无法向任何人解释这一点。何况这是个秘密……”[2]。由此可见海明威曾经虽在芝加哥接触到印象派的绘画, 但是并没有有意识地从这些绘画中提取什么, 然而当他来到巴黎, 接触到斯泰因等一批现代主义的文艺工作者后, 他在绘画艺术的欣赏方面, 技巧的提取、融化、运用方面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海明威试图在寻找作为绘画艺术的形象性强, 色彩明显, 构图的线条等向抽象的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文学转变的契合点。此时, 海明威已经朦胧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只是还没有完全运用到创作中去而已。

“在巴黎, 你如果吃得不够饱, 就会感到饥肠辘辘, ……那时你已放弃新闻工作。还没有写出一篇在美国有人愿意买的东西来, 在家里打招呼说要跟什么朋友在外面吃午饭, 那么最好的去处应该是卢森堡公园, 那里从天文台广场一直到沃日拉尔路一路上见不到闻不到一点吃的东西。从那里你总是能走进卢森堡博物馆, 如果你腹内空空、饿得发慌, 那些名画就全部显得更加鲜明, 更加清晰也更加美了。我学会了更深刻地理解塞尚, 真正弄明白他是怎样创作那些风景画的, 正是在我饥饿的时候。我曾经时常想知道他画画的时候是否也是挨着饿的;但是我想可能他只是忘记吃饭罢了。这正是当你失眠或饥饿的时候才有的一种不健康但颇有启发性的想法。后来我想, 塞尚大概是一种不同的方面感到饥饿吧”。[3]海明威此时看到的塞尚的饥饿是什么呢?或许塞尚更多的“饥饿”成分是来自孤独地对艺术的追求, 而此时辞去工作的海明威不也是为了追求文学艺术上的造诣吗?同样在饥饿的作用下两位艺术见都找到了通往艺术之光的路。

庞德对海明威说:“创作像绘画一样, 基础在于选择。”[4]海明威看了那么多印象主义大师的画作, 这些画家怎样改变线条, 怎样协调颜色, 怎样强化或者淡化光线来充分地表现他们想要表现的东西。海明威在温馨的花园路27号聆听过斯泰因对绘画的评说, 在卢森堡博物馆里饿着肚子看塞尚的画作, 在巴黎的路灯下思考着如何用绘画的技巧表现一个抽象的语言世界。大胆的思考和勤奋的练习让海明威的语言表现能力不断得到深化, 让他的语言张力在进一步扩张, 使越来越多的读者认识到他语言的魅力。

海明威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了绘画艺术向文学的转化。第一, 注重意境和氛围的创设, 让文学语言的涵盖面“立体化”, 以期获得绘画的空间美;第二, 电影化的处理, 让读者获得一种可视化的艺术效果;第三, 戏剧化的对话结构让语言更加含蓄, 落差更大, 对比更强烈, 文学审美色彩更加浓烈。

海明威写作时十分注重材料的筛选, 意境和氛围的创设, 就像毕加索、戈雅等人的战争画的表达一样, 在原有事实的基础之上, 充分调动作者的再创造能力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如在《老人与海》的创作过程中, 海明威是这样回答的创作的:

“你是怎样写出《老人与海》的?”我问道, 言下之意是指题材从何而来, 在什么地方创作的。

……

“我是怎样写出的?很艰难, 非常艰难, 老兄。我读过两百多遍手稿, 每读一遍都给我一些启发。即便它现在定稿了, 竣事了, 问世了, 我一拿起这本书, 就仿佛觉得终于找到了我平生所追求的东西。对了, 先生, 这本小说是我一生中打到的最大最美的狮子。”

“你从哪儿获得这个题材的?”

……

“于是, 我回到家里。我开始写作, 并非按照他讲的故事写, 而是根据他的叙述创作我的小说。任何一个优秀的记者, 任何一个有创见的新闻工作者都善于增饰文采, 创造情境, 夸张戏剧情节。就本质而言, 我依旧是个新闻记者, 毕加索也是一样。戈雅也是如此, 看一看他的战争画吧, 看一看他描绘的灾难和斗牛场面吧。戈雅用画笔和调色板, 我用铅笔和打字机。”[5]

海明威在写作过程中凭着他新闻记者的敏感, 作家的睿智, 在原有的, 平常的故事情节里提取出抽象的人生隐喻, 然后“增饰文采, 创造情境, 夸张喜剧情节”。很普通的日常生活在海明威的“包装”下, 可以是一部优秀的小说, 可以是一个生动的电影剧本, 也可以是一部充满人生隐喻的象征主义著作。

海明威擅长以简洁的语言绘制出鲜明如画的场景, 创造出意蕴丰富的物象。这种创作风格程度不同地受到过法国后印象派大师保罗·塞尚和意象诗歌的影响。塞尚是一位艺术风格独特的画家, 他凭直觉去捕捉瞬间的艺术感觉, 并根据个人特殊的感觉, 改造对象的形体, 使之更加单纯, 坚实和引起重量感。从塞尚那海明威学会了怎样把读者的目光引进某一场景, 并且牢牢控制读者的目光。在塞尚看来, 画家要顺着景物的“实际”形状下笔, 直到整体作品产生一种完全自然的效果。塞尚给艺术真实下了这样的定义:“给感觉和知觉具体形式”。[6]这同海明威的创作方法和目的是不谋而合的。我们在海明威的早期短篇小说《在密歇根州北部》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陡直的沙土路穿过树林从山上向下通到港湾。从史密斯家的后门朝外望出去, 视线可以穿过那一片直伸到湖滨的树林, 还可以看过港湾那边去。春、夏季里景色美极了, 港湾蓝里透亮, 从夏勒伏瓦和密歇根湖有风吹来时湖上常泛起白浪来。[7]

这里把年轻姑娘莉芝·科茨的视角作为立足点, 她抬头望去, 视野中的真实景物在移动, 直接的文字描述既表明了客观存在, 也暗示了莉芝·科茨的内心世界:乐观天真, 纯洁无瑕。对未来的幸福充满了憧憬。静谧的环境描写, 生活气息浓烈的意境的创设, 都写出莉芝姑娘的天真, 纯洁。为后文中在港湾码头仓库的遮雨棚下她失贞于吉姆的情节做了铺垫。

海明威为写作艺术开辟的新天地有时候确实令人甚感振奋, 这看来似乎简单, 是通过联结和节奏来协调各个形象, 但在任何别的地方都从未读到过这般的文字。这是一种无法翻译成电影语言的写作艺术。海明威笔下的景物是一幅简约, 清丽, 流动的画卷。如冬天的雪花落在矮松上, 薄薄的一层, 雪花让矮松苍翠, 矮松也让雪花更显娇柔可爱。

海明威在他的小说中通过画面把使绘画艺术的直观生动化植入了小说的语言表现中, 通过这种方式, 把绘画的具象与抽象同时呈现在一种语言的表述中, 获得另一番与众不同的审美愉悦。

《永别了, 武器》中那段卡别雷托大溃败是这样描写的:

夜间, 许多从附近乡间小径上来的农民, 加入了这撤退的行列, 于是行列间有了满载着家具杂物的马车, 有些镜子从床垫间突了出来, 车子上绑着鸡啊鸭啊。我们前边, 有一部车子装着一架缝纫机, 在雨中走着。他们抢救最宝贵的物件。车子上有的坐有女人, 挤做一团避雨, 有的跟在车边走着, 尽量挨近车子, 我们这个行列中, 现在也有了狗, 躲在马车底下行走。

在这幅逃难图中, 读者丝毫感觉不到作家的存在, 他们看到的是“杂乱堆积上车的家具家禽, 挨雨淋的缝纫机, 没人顾及的狗等这些直感形象, 读者从这些真切不隔的画面中明显地看到了逃难人们内心的慌乱和不安”。[8]这是一组逃难的画面, 海明威试图用简洁的语言获得一种电影化的视觉效果, 他做到了而且让读者在读了他的描写后比看电影的印象更深刻。“夜间”撤退的队伍, 从床垫间突出的“镜子”, 坐车子的“女人”, 马车下行走的“狗”, 以点凸面的描写方法把读者的视觉着力点牢牢地拴在了画面的几个“亮点”上。

再看一个亮丽、清新的电影画面:“早上, 太阳出来了, 帐篷里开始热起来。尼克从张在帐篷开口处的挡纱下爬出来, 观看晨光。他爬出来时, 双手摸到小草湿漉漉的。他手里拿着长裤和鞋子。太阳刚从小山后爬上来。面前是草场、河流和沼地。河对面沼地边的绿草地上长着些白桦树。河水在清晨显得清澈, 滑溜地飞速流着。下游约莫两百码的地方, 有三根原木横搁在流水上, 从这岸一直到彼岸。它们使被拦住在后面的河水又平又深。尼克看着的当儿, 有只水貂从原木上跨过河去, 钻进沼泽地。”[9]在这里画面是有层次感的:

近景:湿漉漉的小草, 晨光中的帐篷, 清澈的河水等,

中景:青绿的草场, 流动的河流和笼罩着薄雾的沼泽地。

远景:河对面的白桦树, 高高直直地挺立在河岸上, 沿河漂流的原木, 等等。这纯美的清晨画面把主人公包裹在一片宁静的画面上。

这一段文字描写的是主人公尼克在大二心河垂钓时的场景。第一句给我们的是一个印象式的画面:野外, 晨光中太阳冉冉升起。沉睡了一夜的主人公尼克在还带着惺忪的睡意, 慢慢地爬出帐篷, 眯起了眼向远处打量河边的早晨。“小草”、“草场”、“白桦林”等自然景物把画面填满, 由低到高, 由近及远的空间构图让画面空旷而怡人。

“塞尚画风厚实严密, 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 但充满着结构、色彩的美和诗意。美术史尊他为‘现代绘画之父’, 实为现代绘画源头之一”。[10]塞尚等现代主义的画家的画面大多给人压抑的、窒息的沉重感, 然而海明威的小说结尾同样也给人一种伤痛感, 只是海明威在他小说的结尾作了戏剧化的处理。往往读到最后的结果时会出乎意料, 但是回过头来, 仔细想想, 这样的结果却又在情理之中。

……

“干得真漂亮, ”他用平淡的声调说, “他早晚也会离开你的。”

“别说啦。”她说。

“当然这是次意外事件, ”他说, “我知道。”

“别说啦。”她说。

“别担心嘛。”他说。

……

“别说啦。”她说。

“别说啦。别说啦。别说啦。”那女人嚷道。

威尔逊用他那双没有表情的蓝眼睛望着她。

“我的工作告一段落了, ”他说, “我刚才有一点恼火。我已经开始喜欢上你的丈夫了。”

“啊, 请别说啦, ”她说, “请, 别说啦。”

“这样比较好, ”威尔逊说, “说一声‘请’, 要好多得多。现在我不说啦。”

这是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的结尾, 很有戏剧性。麦康伯夫人因为麦康伯在第一次打狮子中的胆怯表现而鄙视自己的丈夫, 在她心中丈夫是个胆小鬼。这个因素促使麦康伯夫人夜里与职业猎手偷情。麦康伯在受到其他猎人和妻子的嘲笑和侮辱下陡然变得勇敢起来, 面对受伤的、疯狂冲来的野牛, 他没有逃跑, 而是镇定地举起来复枪, 不停地射击, 但是就在野牛快要冲上来的时候, 形势急转直下———麦康伯夫人的枪响了, 她打中了麦康伯的脑袋……有许多人认为是麦康伯夫人蓄意谋杀, 也有人认为是误杀。总之, 无论从哪个角度, 我们都可以找到分析麦康伯夫人杀人的理由, 这种戏剧化的处理方式给了我们巨大的阐释空间和研究空。

海明威的《雨中的猫》的行文中也做了戏剧化的处理, 使得文章更耐读。每次在那位美国太太的心境陷入了无奈和尴尬的境地时, 旅馆老板的帮助总会及时地出现。第一次, 旅馆老板派侍女给美国太太送伞;第二次, 旅馆老板派侍女给美国太太送一只大的玳瑁猫。这些情节不是巧合, 而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这样我们既可以分析一战大背景下人心理受到伤害后的冷漠, 又可以分析美国太太有意无意地移情别恋。

《永别了, 武器》中的亨利与凯瑟琳的美好姻缘也是一个戏剧性的结尾。战场上亨利为了打发寂寞难耐的时光和凯瑟琳逢场作戏, 但经过生死逃亡后的亨利对凯瑟琳动了真感情, 并让凯瑟琳怀上了孩子。就在他们对未来幸福憧憬到达最制高点时, 凯瑟琳却因难产而死亡, 亨利的人生像圆规的一只脚上一样, 转了个浪漫的圆圈后又回到了原地。

海明威小说的戏剧化的处理, 使小说的结尾与发展出现巨大的反差。这不正像绘画者利用光影、色彩、变形等落差巨大的对比来完成这一转化的吗?

艺术的感知是方方面面的, 创作艺术的方式也有千万种, 构成艺术的因子也各有不同, 但是艺术给人的审美在某些方面确实可以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塞尚的绘画是形象背后的抽象, 用画笔和画布表现这个世界, 而海明威的小数则是抽象背后的形象, 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个体心中的世界, 并且在这种语言中又让我们看到了绘画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难怪众多读者喜欢海明威, 想要模仿海明威, 但又没有一个可以超越海明威的, 原因除了模仿者没有海明威的亲身经历外, 恐怕其对绘画艺术的运用模仿者也难以体会。

摘要:本文选取了海明威对绘画艺术接受的事实, 从意境和氛围的创设, 电影化的处理, 戏剧化的对话结构三方面来阐述海明威把绘画艺术融化到小说创作中的转化途径, 并具体论述了海明威如何实现这两种艺术的契合。

关键词:海明威,小说创作,绘画艺术

参考文献

[1]海明威著.汤永宽译.流动的盛宴.上海译文出版, 2008:1.

[2]同上, P14.

[3]同上, P70.

[4]董衡巽.海明威评传.浙江文艺出版, 1999:30.

[5]库.辛格著.周国珍译.海明威传.浙江文艺出版社, 1983:176-177.

[6]董衡巽编选.海明威谈创作.三联书店, 1985.

[7]海明威著.王圣珊译.海明威短篇小说精选集.在密歇根州北部.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271.

[8]王维国.摄影机的艺术——略谈海明威的描写艺术[J].外国文学研究, 1981, (4) .

[9]海明威.吴劳译.大二心河 (第二部) .上海译文出版, 2003:111.

篇4:对海明威的评价英文版

谈到英文写作教学,不少人认为:只有老师才有权批阅学生的作文。然而,让学生参与评价,可以改变他们的被动角色,随时从同伴的评价和作文中受到启发,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同伴评价的概念及优缺点

同伴评价(PeerResponse)最早是Graves(1983)提出来的。他认为同伴评价是学生内化写作、掌握写作技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同伴评价(Liu&Hansen,2002)具体定义为:在过程写作中,学习者作为信息资源,轮流担任导师和编辑的角色,对同伴的写作予以评价。同伴评价强调了学习者间的合作与交流,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大量的实验表明,同伴评价对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同伴评价活动如果缺乏科学设计与安排,就会影响评价质量,甚至浪费时间。

三、写作教学中同伴评价活动的有效设计

同伴评价具备教师评价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在实际运用中会面临一些问题,为了扬长避短,教师必须对它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培训,此外,同伴评价不仅可以运用于课堂的写作教学中,同时还可以在课外发挥积极的作用。

1.同伴评价在课堂写作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1)创建评价小组

在创建评价小组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英语知识和技能水平等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类别,A类是优等生,B是中等生,C类是学困生,每个评价小组最好由1A、2B和1C组成。老师在组建评价小组时切不可公布类别,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每个评价小组应指定一名小组长和一名记录员,小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和主持讨论工作,记录员负责评价表的填写,其余两名学生负责批改。

(2)设计评价表和批改符

评价表的设计非常重要,它是学生合理评价的依据。科学的评价表应对文章的内容要点、意思表达、篇章结构、遣词造句和书写作全面的评价,不仅要指出别人文中的不足,而且更要鼓励学生发现他人的亮点,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为了提高批改效率,便于学生以后订正和改进作文,很有必要提供给他们一套批改符,譬如:Cap表示应该大写;CE表示中式英语;Log表示逻辑错误;BE表示破句;Wo表示词序混乱;Co表示搭配错误;Pl表示单复数错误;T表示时态错误;V表示语态错误;∧表示缺少要点;?表示看不懂等。

(3)培训及模拟演练

在正式开展评价活动前,培训模拟演习也是必要的。评价小组通过交流与合作,共同体验评阅的全过程,这样自然会暴露出各种问题,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形成最后的解决方案。

(4)小组评价在课堂中的实际运用

写作完成之后,首先,评价小组间交换作文,接着小组长组织评阅,指定一人朗读作文,大家就文章的内容要点、意思表达、篇章结构和遣词造句等方面展开讨论,找出其中的亮点和不足。然后记录员负责填写评价表,批改员运用批改符给文章作标注。评价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把某篇批好的作文和评价表展示给全班同学,组织全班学生欣赏评价成果,并指出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每个学生应根据评价活动中所获取的经验和他人对自己作文的反馈,及时对作文进行修改与加工,最后交给教师批阅。

2.课外的同伴评价活动设计

课外的同伴评价不必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它可以以一对多、多对一或一对一的方式来开展,评价的方式也不必使用评价表,可以采用留言板或班报等方式来开展,这样就可以打破课堂小组评价的时空限制,创设更为丰富多彩的评价活动。以下的一些例子不仅有趣,而且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1)留言板

我们可以模拟网络上的留言板,用铜版纸制成教室专用留言板,鼓励学生把写好的作文张贴在留言板的上方,这样大家可以在教室里边走边欣赏作品。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学生可以修改作品,做笔记或把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写在可粘贴的便条上留言。

(2)班报

如果班上有喜欢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组成一个新闻团,收集一周内的好作品,然后设计和编排出一份班报。其他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复印、班级电子公告栏等途径来积极投稿。新闻团可以定期约请班级英文功底较好的学生或教师来审稿,对每篇投稿需认真审核和校对,无论录用或不录用的稿件,都必须给予回复,提出录用或不录用的意见和修改建议,鼓励学生写出更为精彩的文章。教师可以组织集体讨论和投票的方式推选出每期最佳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刺激学生投入英文写作。

四、总结

篇5:对曼德拉的评价英文版

convicted him on charges of sabotage, as well as other crimes committed while he led the movement against apartheid. In accordance with his conviction, Mandela served 27 years in prison, spending many of these years on Robben Island.

Following his release from prison on 11 February 1990, Mandela supported

reconciliation and negotiation, and helped lead the transition towards multi-racial democracy in South Africa. Since the end of apartheid, many have frequently praised Mandela, including former opponents. Mandela has received more than one hundred awards over four decades, most notably the Nobel Peace Prize in 1993. He was

chosen as the present of South Africa in 1994.This speech was his inaugural address speech.

The night of South Africa lasted too long. Since the 17th century, western colonizers and their descendants to take possession of this beautiful and fertile land lawfully vigorously implemented the apartheid system. Especially after the fifties in this century, white regime put the use of penalties and punishments to the top of the system. Meanwhile, the white dictator’s perverse acts were resisted by the majority of black, scorned and imposed long-term sanctions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s well. The abused blacks fought for freedom and national equality for three centuries, and finally gained the power of multi-racial elections in a peaceful way. On May 10th, 1994, the famous black movement leader Nelson Mandela was sworn as President of the new democratic South Africa.

In this remarkable historical moment, Mandela, standing at the microphone, published his stirring human hearts inaugural address.

The speech successfully set a emotional tone with mingled happiness and sadness. At that time, for one hand, the miserable blacks were full of excitement, with their broken hearts; for another hand, the whites who had conscious repented their unhappy past, though the stubborn whites left. Long-term isolation having become the past,

South Africa restored dignity, but racial barriers and the same racial discriminations cannot be immediately eliminated. Feelings of South Africa’ people were extremely complex. The whole world contemplating it was also surprise and excited. As the first president in the new South Africa, who has lived in prison for 27 years and struggled for the whole life, Mandela filled with emotions. Facing this audience, the speaker was neither condemning past nor praising peace. It was sad without angry and happy without crazy. What’s more, the mingled feelings caused the broadest vibe.

篇6:对论文的英文自我评价意见

In the system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choice of development tools and technology, the demand for the entire system and system operating environment operating results have a great impact. The foreground of the system is to use JSP as the development language, the background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uses SQL Server,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s My Eclipse, the server is using Tomcat, will be developed to complete a B / S structure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human resource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is through the use of database SQL Server20xx, Tomcat and Java language and other aspects of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is a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typical cases. In the settlement of the actual cumbersome operation laid the foundation.

Combining the deepening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is another distill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but also found a lot of deficiencies, especial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ols is not detailed enough, the future also need to continue efforts in this regard.

上一篇:群众路线的老经验和新方法下一篇:两厘米游学观后感600字

本站热搜